CN1237294A - 多通道数字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通道数字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37294A CN1237294A CN98801239A CN98801239A CN1237294A CN 1237294 A CN1237294 A CN 1237294A CN 98801239 A CN98801239 A CN 98801239A CN 98801239 A CN98801239 A CN 98801239A CN 1237294 A CN1237294 A CN 12372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clock
- multiplexed
- server
-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5—Assembly of content; Generation of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 H04N21/854—Content authoring
- H04N21/8547—Content authoring involving timestamps for synchronizing cont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5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 H04J3/0661—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using timestamps
- H04J3/0664—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using timestamps unidirectional timestamp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8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ode; Intra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97—Synchronisation in a packet n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24—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allocation is indicated by an address the different channels being transmitted sequentially
- H04J3/247—ATM or packet multiplex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6—Assembling of a multiplex stream, e.g. transport stream, by combining a video stream with other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inserting a 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into a video stream, multiplexing software data into a video stream; Remultiplex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Insertion of stuffing bits into the multiplex stream, e.g. to obtain a constant bit-rate; Assembling of a packetised elementary stream
- H04N21/2365—Multiplexing of several video strea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6—Assembling of a multiplex stream, e.g. transport stream, by combining a video stream with other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inserting a 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into a video stream, multiplexing software data into a video stream; Remultiplex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Insertion of stuffing bits into the multiplex stream, e.g. to obtain a constant bit-rate; Assembling of a packetised elementary stream
- H04N21/2368—Multiplexing of audio and video strea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e.g.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a video stream to network bandwidth; Process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4—Disassembling of a multiplex stream, e.g. demultiplexing audio and video streams, extraction of additional data from a video stream; Remultiplex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Extraction or processing of SI; Disassembling of packetised elementary stream
- H04N21/4347—Demultiplexing of several video str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对多通道数字数据进行多路复用的装置,包括:参考频率产生器(2),或时钟产生器,用于产生主时钟;用于将多个数据多路复用以产生分组的多路复用部分(31);和TSPP(运输流分组泵)板(4),具有缓冲存储器(42),用于存储从多路复用部分(31)送出的分组,其中根据主时钟来输出连续分组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通道数字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通过设置与主时钟同步的计数器来计算传输数据量和传输所需时间的多通道数字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用于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压缩、然后传输的技术已投入实际应用。因此,可通过卫星将100个通道的乐音广播给每个家庭。在这种广播中,必须精确地管理要传输的数据。
但是,难以采用传统的数据多路复用装置来精确地管理要传输的数据和传输所需时间。
本发明公开
鉴于本技术领域的前述状况,本发明的目的是能够使用用于数据管理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信号来精确地管理传输数据量和传输所需时间。
本发明的多通道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时钟产生装置,用于产生主时钟;多路复用装置,用于将多个数据多路复用为一个分组;及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从该多路复用装置发送的分组;从而,通过使用与主时钟同步的计数器来将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分组作为连续流输出。
本发明的多通道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时钟产生步骤,用于产生主时钟;多路复用步骤,用于将多个数据复用为一个分组;和存储步骤,用于存储从该多路复用步骤发送的分组;从而,通过使用与主时钟同步的计数器来将在存储步骤中存储的分组作为连续流输出。
如上所述,在多通道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中,将多个数据多路复用为一个分组,并使用与主时钟同步的计数器来将该分组存储到存储装置中并读出该分组。因此,精确地管理了传输数据量和传输所需时间,并且将该分组作为连续流输出。
附图简述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数据多路复用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数据多路复用装置中的多路复用部分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数据多路复用装置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数据多路复用装置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5是用于解释在应用本发明的数据多路复用装置中进行的多路复用处理的流程图;
图6表示由图4的多路复用部分进行的处理;
图7A表示图4的计数部分进行的处理;
图7B表示图4的计数部分进行的处理;
图8表示PCR计数器与数据传送量和经历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9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数据多路复用装置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数据多路复用装置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100通道自动数字广播系统的编辑场所(editsite)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100通道自动数字广播系统的传输场所结构的框图;
图13是表示其中设有参考频率产生器的数据多路复用装置结构的框图;
图14是表示图13的数据多路复用装置结构的框图;
图15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数据多路复用装置结构的框图;以及
图16是表示其中设有调制器的数据多路复用装置结构的框图。
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将描述数据多路复用装置的结构。该数据多路复用装置是用于对13通道的数据进行多路复用的装置。
如图1所示,数据多路复用装置包括:参考频率产生器2,用作时钟产生装置,用于产生主时钟;多路复用部分31,用作多路复用装置,用于将多个数据多路复用为一个分组;和TSPP(Transport Stream Packet Pump:运输流分组泵)板4,其包括用作存储装置的缓中存储器42,用于存储由多路复用部分31发送的分组。
在TSPP板4中,首先,对由参考频率产生器2产生的27MHz的主时钟信号进行4分频,即分频到6.75MHz。对该信号进一步进行8分频,即分频到843.75kHz,然后将其提供给缓中存储器42。该843.75kHz的信号作为运输流(TS)1传送时钟输出。从缓中存储器42以6.75Mbps的TS1传送率输出8比特数据。
如图2所示,多路复用部分31包括:多路复用/分组产生部分51,用于将多个数据多路复用以产生一个分组;分组计数部分52,用作分组计数装置,用于对缓中存储器输出的分组数进行计数;时间测量部分53,用作时间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时间;判别部分54,用作判别装置,用于根据该时间测量部分测得的时间来判别由分组计数部分计数得到的分组数是否为预定数值;及控制部分55,用于根据该判别部分的判别结果来控制多路复用/分组产生部分中分组的产生。
该数据多路复用装置参照GPS(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的信号来运行。具体地讲,在数据多路复用装置中,GPS天线1接收来自GPS卫星(未示出)的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到参考频率产生器2,如图3所示。根据来自卫星的输入信号,参考频率产生器2产生频率为27MHz、频率稳定度为5×10-12/天的主时钟,并将该主时钟输出到设置在个人计算机3内部的TSPP板4。TSPP板4以预定定时来输出多路复用数据作为分组流。
下面将参照图4来描述个人计算机3和设置在个人计算机3内部的TSPP板4的结构。多路复用部分31对记录在数据记录介质33上的数据进行多路复用,并将多路复用的数据输出到缓冲存储器42。计数部分32产生并管理节目时钟参考值(program clock reference value,PCR),用于将时钟参考加到多路复用的数据上。多路复用部分31和计数部分32是运行分离输入的节目的功能块。在数据记录介质33上记录有根据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Group,运动图象专家组)制式压缩的数据。
TSPP板4的时钟分频部分41根据从参考频率产生器2输入的主时钟来产生TS1传送时钟,并通过CPU总线34将该TS1传送时钟输出到缓冲存储器42、定时信号产生部分44和计数部分32。在DMA(Dynamic MemoryAccess,动态存储器存取)控制部分43的控制下,缓中存储器42存储通过CPU总线34从多路复用部分31DMA传送的多路复用数据,并将所存储的数据与从时钟分频部分41输入的TS1传送时钟同步地输出。定时信号产生部分44同时输出TS1传送时钟、与该TS1传送时钟同步的数据、以及定时信号(PYNC,DVALID)。DMA控制部分43控制对缓中存储器42的数据写入。
下面将参照图5的流程图来描述该数据多路复用装置的操作。在步骤S1,GPS天线1接收来自GPS卫星的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到参考频率产生器2。在步骤S2,参考频率产生器2根据所输入的信号来产生频率为27MHz、频率稳定度为5×10-12/天的主时钟,并将该主时钟输出到时钟分频部分41。在步骤S3,时钟分频部分41根据所输入的主时钟来产生TS1传送时钟,并将该TS1传送时钟通过CPU总线34输出到缓中存储器42、定时信号产生部分44及计数部分32。
下面将参照图1来详细描述在步骤3中时钟分频部分41所进行的操作。
27MHz的主时钟被22分频,从而产生6.75MHz的时钟。此外,对该6.75MHz的时钟再进行23分频,从而产生843.75kHz的TS1传送时钟。由于6.75MHz的时钟(对应于6.75Mbps的TS1传送率)和843.75kHz的TS1传送时钟(对应于每次1字节(8比特)的传送率)与27MHz的主时钟呈整数比例关系,因此这些时钟与该主时钟保持同步。
再参照图5,在步骤S4,多路复用部分31从数据记录介质33读出MPEG压缩的数据,并对读出的数据进行多路复用。在DMA控制部分43的控制下,该多路复用的数据被DMA传送,并被写入缓中存储器42。在步骤S5,将多路复用的数据、定时信号(PSYNC,DVALID)、及TS1传送时钟作为分组流输出。
下面将参考图6来描述步骤S4的处理。在要将13通道的256kbps的音频数据(音频PES)多路复用到一个通道中的情况下,要多路复用的数据的传送率如下。即,音频数据的传送率为256kbps×13=3328kbps。对应于每个通道的PMT(program maptable,节目图表)由188个字节组成,并且需要1秒种进行10次。因此,PMT的传送率为10×188×8×13=195.52kbps。PCR(节目时钟参考)由188个字节组成,并且需要1秒种进行10次。因此,PCR的传送率为10×188×8=15.04kbps。所以,通过求3种数据,即音频数据、PMT和PCR(后称之为有效数据)的传送率的总和,可得到3538.56kbps的有效速率。
为了以与主时钟同步的6750kbps的TS1传送率传送该有效数据,可将3211.44kbps的空分组多路复用到该有效数据上。即,有效速率3538.56kbps+空分组3211.44kbps=6750kbps。
下面将参照图7A和7B来描述PCR。PCR是由计数部分32产生的信号,并且是要作为用于对多路复用的数据进行译码时的参考的信息。如图7A所示,PCR是与主时钟同步的计数器信号,它包括两个计数器,即由9个比特(E0至E8)表示的PCR扩展计数器和由33个比特(R0至R32)表示的PCR计数器。PCR扩展计数器以27MHz的速率从0至299周期地进行递增计数,并在300时进位到PCR计数器。PCR计数器是27MHz/300=90kHz的计数器,这个因为每当PCR扩展计数器递增计数一个周期(0至299)时它进行一次递增计数。例如,如图7B所示,假设TS1传送率为6.75Mbps而PCR扩展计数器的起始值为0,则传送1个字节(8个比特)之后的PCR扩展计数器的值为32。传送一个分组(188个字节)后的PCR扩展计数器进行32×188=6016次计数,并且在此计数期间产生向PCR计数器的进位。因此,PCR计数器的值变成20,而PCR扩展计数器的值变成16。
由于上述TS1传送率和TS1传送时钟也与主时钟同步,因此,可以容易地从由计数部分32管理的PCR扩展计数器和PCR计数器的值中求出被多路复用并被写入缓中存储器42中的数据量及写入数据所经历时间。例如,如果PCR计数器的值为x而PCR扩展计数器的值为y,则传送到缓中存储器42的数据量为(300x+y)/32个字节,而进行该传送所需的时间为(300x+y)/(27×106)秒。图8示出了该数据量与经历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图8中所示的PCR扩展计数值是PCR扩展计数器以27MHz进行递增计数的次数。实际上,PCR扩展计数器每当计数300次时向PCR计数器值进位。
上面描述了用于对被MPEG压缩和归档(filed)的13个通道的音频数据进行多路复用的装置。接下来,将参照图9和10来描述用于对被MPEG压缩和归档的12个通道的音频数据进行多路复用的数据多路复用装置。如图9所示,该数据多路复用装置是通过向图3和4的数据多路复用装置添加分配器5、实时MPEG压缩装置6和CAPT板7而构成的。
如图10所示,分配器5将从参考频率产生器2输入的主时钟分配给TSPP板4中的时钟分频部分41和实时MPEG压缩装置6中的变频器61。在实时MPEG压缩装置6中,A/D转换器以由变频器61产生的采样频率(48kHz)对输入的实时音频数据进行采样,然后将该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并将该数字数据输出到编码器63。编码器63以MPEG制式对所输入的数字数据进行压缩,并以与主时钟同步的传送率(256kbps)将MPEG压缩的数字数据输出到CAPT板7的缓中存储器72。
在CAPT板7中,DMA控制部分71执行存储在缓中存储器72中的MPEG压缩数据以预定定时经CPU总线34到多路复用部分31的DMA传送。多路复用部分31对从缓冲存储器72输入的256kbps的数据与从数据记录介质33再现的256kbps的12通道数据进行多路复用。后面的处理与已参照图4的数据多路复用装置所描述的处理相类似,因此不做详细描述。
下面将参照图11和12来描述应用本发明的100通道自动广播系统。图11表示的是编辑场所101的结构,而图12主要表示的是传输场所201的结构。该系统是通过使用一个卫星转发器来广播以MPEG(运动图象专家组)制式压缩的100个通道的音乐文件的自动数字广播系统。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系统”用来表示由多个装置和单元构成的整个装置。
该系统是由用于产生广播节目的编辑场所101和用于传输节目的传输场所201构成,并且,这些场所是通过诸如局域网(LAN)的专用线103相连接的。编辑场所101中设有信息资源管理系统111、素材信息管理/处理组织系统112、和素材信息登记系统113。传输场所201中设有保存服务器和100通道传输系统211、第二级多路复用卫星传输系统212、100通道监视器系统213、和传输管理系统214。
在该系统中,由于通过卫星向每个用户广播乐曲,因此使用CD作为信息源。信息源管理系统111对CD、即介质进行管理,并对记录在CD上作为音源的乐曲进行管理。因此,信息源管理系统111具有CD库存控制服务器121。该CD库存控制服务器121与硬盘(镜像盘)122和自动MO换片器(changer)123相连。硬盘122对要由MO换片器123驱动的MO盘所必需的信息进行登记,从而形成数据库。
此外,12台库存控制个人计算机(PC)124与CD库存控制服务器21相连。在本说明书中,如果必须要区分这些单个库存控制PC的话,则将这些库存控制PC描述为库存控制PC124-1至库存控制PC124-12。如果不需要区分,则将这些库存控制PC简单描述为库存控制PC124。
此外,在信息源管理系统111中,设有3个网络打印机125-1至125-3、图象扫描器126、条形码阅读器127和4个条形码打印机128-1至128-4。网络打印机125用于打印各种格式。条形码打印机128用于打印要附着在所要管理的CD上的条形码。条形码阅读器127用于读取附着在每个CD上的条形码。图象扫描器126用于输入CD上所带着的音乐、歌词和其他信息。
与CD有关的所有信息存储在硬盘122上的数据库中。CD库存控制如下进行。
1.CD库存控制器从库存控制PC124向CD库存控制服务器121登记CD定购信息,并通过将从服务器121输出的CD定购单经网络打印机125发送到经销商来定购CD。
2.CD存储在仓库中,CD库存控制器登记来自库存控制PC124的仓库信息,并向CD库存控制服务器121的数据库中输入搜索库存控制所必需的与CD介质有关的所有信息、以及与记录在CD上的乐曲(音源)有关的所有信息。该信息包括以文本格式输入的信息(诸如标题、艺术家名、时间、体裁、和关键字)和由图象扫描器126输入的封套图象。此外,该信息还包括以电子数据格式输入的信息,诸如与歌词、歌曲集或乐曲、图片、MIDI数据、和卡拉OK歌唱的开始时间有关的详细信息。这里所输入的信息是与曲集(CD的所有乐曲)和乐曲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它们结合或相伴的信息。该信息不包括有关传输和广播的管理信息和滞后信息。(它们登记在组织服务器141中,如后所述。)
3.CD库存控制服务器121将该信息存储到硬盘122中,然后按照接收顺序产生CD介质管理号,并从条形码打印机128发出条形码标记。
4.CD库存控制器按照CD介质管理号来将各CD存储在管理架上。
5.CD用户访问信息管理系统111的接待台,然后告知CD介质管理号,从而可租借到CD。
在该信息源管理系统111中,也可管理诸如DAT、小型盒式磁带和唱片等其他介质。
通过使用硬盘122作为镜像结构,并通过使用MO盘,一个CD控制管理服务器121每星期对所有信息进行一次备份,并且每天针对当天输入的信息(差异)进行信息备份。由12个库存控制PC124作为客户机来进行如下操作,即定购、仓库存储、信息输入、搜索和租借。对于乐曲的最大存储信息量是一百万个条目。
素材信息管理/进程组织系统112由两个组织服务器141-1、141-2和与组织服务器141-1、141-2相连的15个编辑PC142-1至142-15构成。每个组织服务器141均具有硬盘(未示出)。素材信息管理/进程组织系统112进行要广播的乐曲管理和进程表的管理。在该进程表中,记录了要广播的素材以及素材的广播开始时间和广播间隔。为广播所必需的乐曲的素材信息和每个通道的进程表全部存储在组织服务器141的硬盘中。该素材是指被MPEG压缩(编码)和归档的乐曲。该素材信息是指由素材信息登记系统113编码的素材信息,或者是指为广播所必需的、需要编码的素材信息。
素材信息管理和进程组织是如下进行的。组织者从编辑PC 142预备组织者要负责的通道的进程表。
1.组织者从组织服务器141的素材信息中搜索该组织者要广播的乐曲。如果找到目标素材,则将该乐曲拖动(drag)到编辑PC142的图形用户界面(GUI)上的组织框上。此时,所拖动的乐曲的演奏时间为实际广播时间。在组织框中,表明该乐曲被“记录”。
2.如果从组织服务器141的素材信息中对将由组织者广播的乐曲的搜索的结果是组织者未能找到目标素材,则组织者搜索CD库存控制服务器121。如果找到目标乐曲,则将该乐曲拖动到编辑PC142的GUI上。此时,所拖动的乐曲的演奏时间为CD库存控制中的时间,并且记录结果的时间可能与该演奏时间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尚未进行素材信息登记(编码),因此,在组织框中表明该乐曲“未记录”。该未记录的乐曲被作为记录候选而顺序通知给素材信息登记系统113。当对该未记录乐曲进行编码时,“未记录”素材就变成组织服务器141上的“记录”素材。此时,素材的演奏时间就是实时广播。
如果搜索CD库存控制服务器121的结果是不能找到目标乐曲,则在CD定购请求被输出到CD库存控制服务器121之后使目标乐曲成为临时候选。在完成仓库存储和CD库存控制登记之后,进行上述过程,并且进行编码。最终,在组织框中指示所有乐曲都被“记录”。
3.在所有乐曲被“记录”在组织框中的时刻,组织者在编辑PC142的GUI上进行匹配检查。匹配检查就是均衡地分配在组织框中指定的素材,并检查再现时间和各乐曲之间的时间(无音)是否位于预定值内。例如,当要在1个小时的节目里广播其每个的长度约为5分钟的12个乐曲的情况下,如果其中11个乐曲的每个的长度为整5分钟,而余下的1个乐曲的长度为6分钟时,则总的再现时间超过的组织框(1小时)。此外,如果每个乐曲的长度为整5分钟,则在各乐曲之间就没有无音部分,因此广播就变得很别扭。因此,设置了在广播素材时各乐曲之间的时间(无音)的下限值(例如1.5秒)和上限值(例如3秒),并检查在所有乐曲均匀分配的情况下各乐曲之间的时间(无音)是否落入该范围内。如果各乐曲之间的时间未落在该范围内,则替换为具有不同演奏时间的素材,或在相对较短的组织的组织框的最后部分中放入事先准备好用来调整时间的素材,以便通过检查。
这些素材的演奏时间的计算是根据组织服务器141上的素材信息数据库(编码后的素材)的时间来进行计算的,而不是根据CD库存控制服务器121上的数据库的时间来计算。
以此方式来准备一个通道一天的进程表(文件)。最终,组织管理者批准该进程表,并且被批准的进程表(文件)被锁定,以便不被覆盖。然后,进程表被通过专用线103传送到传输场所201中的保存服务器221的外置硬盘221A。
4.因此,在组织服务器141中,将每个通道和每个广播目的进程表作为数据库保存。此外,在组织服务器141中,与已经作为广播素材存储在保存服务器221的外置硬盘221A上的素材有关的数据、以及与已经安排好将来广播并应该存储在保存服务器221的外置硬盘221A上的未记录素材有关的数据,被作为素材信息数据库而被存储。这些数据是通过引出为从CD库存控制服务器121的数据库进行广播所必需的项目,并且向其附加与广播有关的信息,诸如广播日、广播通道、组织者,而得到的。
两个组织服务器141-1、141-2具有其各自的外置硬盘(未示出),并进行双向操作。在15个编辑PC142-1至142-15中,通过对组织服务器141进行搜索并对CD库存控制服务器121进行搜索而准备组织表。对于素材的组织服务器141的最大信息存储量为1百万个项目。
素材信息登记系统113具有8个CD播放机和放大器(CD/AMP)151-1至151-8。8个MPEG编码器/译码器(ENC/DEC)152-1至152-8对CD播放机和放大器151-1至151-8的再现输出进行编码,并将该编码输出向8个登记PC153-1至153-8输出。PC 153-1至153-8将由编码器/译码器152-1至152-8、路由器173-3、终端适配器(terminal adaptor,TA)172-3和数字服务单元(digitalservice unit,DSU)171-3提供的数据通过专用线103输出到传输场所201的DSU225-3。
此外,有8个实况PC161-1至161-8与登记PC153-1至153-8相连。实况PC161-1至161-8输出的数据由MPEG译码器(DEC)162-1至162-8进行译码,然后通过专用线103从编译码器(CODEC)163-1至163-8提供给传输场所201的CODEC 224-1至224-8。
此时,MPEG译码器162-1至162-8的输出适于加到麦克风(未示出)的输入端上,然后从CODEC 163输出。
文档MO换片器155与文档控制PC154相连,并且文档数据被存储在由文档MO换片器155驱动的MO盘上。文档控制PC154与登记PC153、实况PC161、库存控制服务器121、组织服务器141、及编辑PC142相连。此外,文档控制PC154也与传输场所201的DSU225-2、终端适配器226-2、及路由器227-2相连,并通过专用线103与保存服务器221、路由器173-2、终端适配器172-2、及DSU171-2相连。
素材信息登记系统113是一种实现如下功能的系统,即,通过CD播放机和放大器151从诸如CD的存储介质中再现乐曲,然后由MPEG编码器/译码器152对该乐曲进行压缩(编码)以制作素材文件,并通过登记PC153、路由器173-3、终端适配器172-3、DSU171-3、专用线103、DSU225-3、终端适配器226-3、及路由器227-3将该素材文件传送给保存服务器221。此外,素材信息登记系统113还是一种实现如下功能的系统,即,删除保存服务器221中的素材,或将保存服务器221中的素材通过路由器227-2、终端适配器226-2、DSU225-2、专用线103、DSU171-2、终端适配器172-2、路由器173-2、及文档控制PC154传送给文档MO换片器155。另外,素材信息登记系统113还是一种实现如下功能的系统,即,选择保存服务器221中的任意乐曲,并通过路由器227-3、终端适配器226-3、DSU225-3、专用线103、DSU171-3、终端适配器172-3、路由器173-3、登记PC153、MPEG编码器/译码器152、及CD播放机和放大器151再现音乐。
如果从素材信息管理/进程组织系统112的组织服务器141的素材信息中搜索将由组织者广播的乐曲的结果是未能找到目标素材,但是通过搜索CD库存控制服务器121而找到目标素材,则将该乐曲拖动到编辑PC142的GUI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尚未进行素材信息登记(编码),因此,在组织框中表明该乐曲“未记录”。因此,该未记录的乐曲被作为记录候选而通过专用线103通知给素材信息登记系统113。
负责素材信息登记的操作者从未记录的素材登记候选即未记录的乐曲中保存要登记的乐曲。这种处理避免了与其他负责的操作者的操作重复。保存之后,负责素材信息登记的操作者访问信息源管理系统111的租借柜台,并租用必需的CD介质。此时,由于在编辑PC 142上引出的素材信息是有关CD库存控制服务器121的数据库的信息,因此,可通过使用CD介质管理号来立即引出目标CD介质。
在素材登记室,进行检查以使素材登记候选的乐曲和实际租出的CD介质的乐曲电子匹配。由于对于通过给定的恒定运算式求出的乐曲的唯一确定值是根据CD库存控制登记中的一个乐曲的演奏时间和磁道号来计算,并且被作为匹配ID保存在数据库中,因此,可通过确定通过算术运算再次求出的值是否与CD介质实际租出时的值相符来实现前述检查。
所检查的乐曲由CD播放机和放大器151进行处理,然后由MPEG编码器/译码器152进行实时编码,并作为MPEG文件存储在登记PC153的硬盘(未示出)中。已被写入的文件(素材)通过专用线103传送到传输场所201的保存服务器221的外置硬盘221A。此外,通过专用线103,将存储在传输场所201中保存服务器221的外置硬盘221A中的文件(素材)传送到编辑场所101中登记PC153的硬盘(未示出)中。负责素材信息登记的操作者通过使用MPEG编码器/译码器152来再现从保存服务器221传送来的文件(素材),并对声音进行从头到尾的试听。试听结果正常的素材就变成“记录”素材。
乐曲的MPEG归档按如下方法进行。
1.诸如CD播放机和放大器151的实时再现装置(例如CD播放机)再现音乐(基带),而诸如MPEG编码器/译码器152的实时编码器对再现音乐进行压缩。压缩的数据存储在登记PC153的硬盘(未示出)上。
2.诸如CD播放机和放大器151的N倍速再现装置(例如8倍速CD-ROM播放机)来读出数据,而诸如MPEG编码器/译码器152的8倍速编码器对读出数据进行压缩。压缩数据存储在登记PC153的硬盘(未示出)上。N是含小数部分的大于1的数。
3.诸如CD播放机和放大器151的变倍速再现装置(例如CD-ROM播放机)来读出数据,读出数据暂时直接存储在登记PC153的内置存储器或硬盘中。然后,该数据由软件装置进行编码,并存储在该硬盘上。这里的变倍速包括突发读取控制。
4.接收已在外部编码的文件,并将其存储在登记PC153的硬盘(未示出)上。
在素材信息登记系统113中,通过MPEG译码器162、从保存服务器221经路由器227-2传送的文件(素材)、终端适配器226-2、DSU 225-2、专用线103、DSU171-2、终端适配器172-2、路由器173-2、及实况PC161,并使用译码和再现方法,来进行由盘操作者(disk jockey,DJ)对乐曲的实况广播传输。对组织服务器141进行搜索,以从作为DJ终端的实况PC162中寻找要广播的乐曲,并且检查是否已记录目标乐曲。通过专用线103从传输场所201的保存服务器221传送该素材,并通过译码器162来再现(译码)该乐曲。此时,从麦克风(未示出)采集到的音频信号被A/D转换,并叠加(混合)到MPEG译码器162的输出上。
由于昂贵的高速保存服务器221的外置硬盘221A的容量是有限的,迟早要达到饱和。因此,要连续监视保存服务器221的外置硬盘221A的容量,并根据预定条件在文档控制PC154上显示作为删除候选的素材。该条件如下,删除候选是在过去的一年中广播两次或更少次的素材,或者是事先指定为在广播结束之后作为删除候选的乐曲。相反,将事先在素材登记时指定为非删除候选的素材从删除候选中去掉。当素材管理者指定要实际删除的乐曲、要归档到MO盘上的乐曲和要从删除候选中去掉的乐曲时,自动进行这种处理。如果对于组织有必要的话,归档到文档MO换片器155的MO盘上的乐曲可通过批处理而返回到保存服务器221的外置硬盘221A上。因此,保存服务器221和文档控制PC154通过路由器227-2、终端适配器226-2、DSU225-2、专用线103、DSU171-2、终端适配器172-2及路由器173-2来互连。
因此,如果识别出在进程表上指定的素材是归档素材,当到达预定时间时,组织服务器141通过批处理来控制文档控制PC154,以读出保存在文档MO换片器155中的素材。然后,组织服务器141将该素材传送到保存服务器221,并使保存服务器221保存该素材。
当然,如有必要,则组织者可进行手动操作,以将归档素材传送到保存服务器221,并使保存服务器221保存该素材。
此外,如有必要,可选择是停止或是继续自动地将在进程表上指定的文档素材传送到保存服务器221的功能。因此,限制了归档素材向保存服务器221的错误的恢复。
保存服务器和100通道传输系统211具有两个保存服务器221-1和221-2。这些保存服务器221例如分别连接容量为500GB的硬盘(盘阵列)221A。保存服务器221通过路由器227-1、终端适配器226-1、DSU225-1、专用线103、及编辑场所101的DSU171-1、终端适配器172-1和路由器173-1连接到组织服务器141。
此外,保存服务器221通过专用线103上的HUB(集线器)222与9个传输服务器223-1至223-9相连。在每个传输服务器223-1至223-9中,设有CAPT板和TSPP板。另外,容量为20GB的硬盘(未示出)连接到每个传输服务器223-1至223-9。
MPEG编码器229-1至229-9的输出被提供给设在传输服务器223-1至223-9中的CAPT板。MPEG编码器229-1至229-9对提供给传输场所201的CODEC224-1至224-8并由此通过开关228输入的数据进行编码和输出。
在传输服务器223-1至223-9和MPEG编码器229-1至229-9中,一个传输服务器223和一个MPEG编码器229被作为备用单元(待机单元),并且当另一个传输服务器223或MPEG编码器229有故障时进行替换。
主时钟产生器230根据通过GPS天线(未示出)接收到的GPS时间校正信号来产生27MHz的主时钟,并将该主时钟提供给设在传输服务器223-1至223-9和MPEG编码器229-1至229-9中的TSPP板。
在传输服务器223-1至223-9和MPEG编码器229-1至229-9中,一个传输服务器223和一个MPEG编码器229被作为备用单元(待机单元),并且当另一个传输服务器223或MPEG编码器229有故障时进行替换。
在保存服务器和100通道传输系统211中,保存服务器221在其相应的外置硬盘221A中保存通过对为广播所必需的乐曲进行MPEG压缩(编码)而获得的素材、进程表、传输100个通道数据所必需的所有系统配置(控制整个系统所必需的信息)。
每个传输服务器223由软件进行格式转换和最多13个通道的多路复用。
本实施例中保存服务器221的外置硬盘221A的容量是500吉字节(Gbyte),运相当于在一个乐曲的长度为5分钟并且素材的速率为256kbps的情况下大约50,000个乐曲的存储容量。
条件: 采样频率 48kHz
量化比特数 16比特
音频模式 立体声
压缩率 1/6(256kbps)
演奏时间 5分钟
计算公式:
48kHz×16比特×2×(1/6)×60×5×(1/8)
=大约10M字节
大约500G字节/大约10M字节
=50,000个乐曲
与素材的容量相比,进程表的文件尺寸和100通道传输所必需的所有配置极小。
在如下情况下,进行从编辑场所101到保存服务器221的访问。
1.每个广播日从素材信息管理/进程组织系统112在每个通道上传输进程表。
2.从素材信息登记系统113传送(登记)素材。
3.向素材信息登记系统113传送素材(试听和再现乐曲)。
4.从素材信息登记系统113删除保存服务器221中的素材。
5.素材信息登记系统113的素材到文档MO换片器155的传送/删除。
6.从信息登记系统113的文档MO换片器155恢复素材。
存储在保存服务器221中的系统配置文件如下。
公共时刻:
整个传输系统共有正确时间。
比特率表:
定义传输音乐通道的比特率。
通道组合表:
定义传输服务器223所要负责的通道。
MUX当前使用状态:
表示第二级多路复用卫星传输系统212的当前使用系统。
PMT:
节目图表。
服务对应表:
管理通道号和广播服务号的对应表。
这里的传输系统是指组织服务器141、保存服务器221、传输服务器223、开关控制PC 282、及多路复用器控制器(MXC)224。在这些设备当中,传输系统的公共信息可存储在保存服务器221中,并可在系统操作期间用来参照和更新。
在本实施例中,设有9个传输服务器223,这些传输服务器中的8个被当前使用,而余下的一个保留作为备用单元。每个传输服务器223接收来自保存服务器221的多路通道(本实施例中,最多13个通道)的素材文件、或来自用于实时地进行MPEG压缩(编码)的实时编码器229的素材流作为其输入,并采用软件将实时接收到的输入转换或多路复用成与MPEG系统标准相符的运输流(TS)。
同时,传输服务器223也多路复用节目图表(PMT)和节目时钟参考(PCR),这种处理称作初级多路复用。以这种方式,除了多个通道的有效数据、时间数据、和空数据之外,也对诸如PCR分组和PMT分组等由MPEG标准规定的PSI(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节目特有信息)的一部分进行多路复用。与此同时,也可以对作为其他PSI的节目相关表(program association table,PAT)和网络信息表(NIT)及不是PSI的由用户规定的分组进行多路复用。
在如本实施例中那样在总共100个通道上进行广播的情况下,8个传输服务器223中的6个传输服务器223进行13个通道的初级多路复用。另有一个传输服务器223对12个通道进行初级多路复用,而余下的一个传输服务器223对10个通道进行初级多路复用。得到的数据被变换成电信号,并且被并行输出到当前使用的和备用多路复用器(MUX)241-1、241-2。同样的输出也被并行输出到TS音频监视器263。流经传输线线缆的所有这些电信号从传输服务器223发送给多路复用器241和TS音频监视器263,其内容是TS数据、时钟同步(CLOCK,SYNC)、和数据有效(DVALID)。
在日期更新时(4:00),传输服务器223根据前一天获得的传输服务器223当天所要处理的多个通道的进程表,从传输服务器223的外置硬盘(未示出)顺序读出广播所必需的素材文件。此时,传输服务器223将由MPEG编码器229实时MPEG压缩(编码)过的素材流变换成符合MPEG制式标准的并行运输流分组。此外,传输服务器223准备PMT分组,插入空分组,然后对PCR分组进行多路复用,并将时间信息附到PCR分组上。
此外,在日期更新时,传输服务器223从保存服务器221读出第二天传输服务器223所要处理的多个通道的进程表,并根据该进程表将来自保存服务器221的第二天广播所必需的素材复制到传输服务器223的外置硬盘223A(未示出)。因此,如果保存服务器221出现故障,或延迟了进程表的发送,则可延迟到第二天采取适当措施。此外,如果保存服务器221在2到多天内出现故障,或者如果在这2到多天内未发送该进程表,则可当天替换(复制)前一天的进程表,以便防止不进行广播的情况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传输服务器223的外置硬盘223A具有2天的存储容量。如果当天和第二天的素材重复,则与广播所有通道中完全没有重复的素材的情况相比,此时的盘占用容量减小。也就是说,在一个素材连续在所有通道上连续广播两天的极端情况下,盘占用容量可能仅是一个素材文件。此外,根据操作,规定的通道可能具有较短的组织,而另一个规定通道可能具有较长的组织。
如果8个传输服务器223中的一个出现故障而变得不能进行传输,则在由传输服务器223-i负责的所有通道(例如13个通道)上的广播均停止。此时,由出现故障的传输服务器223-i控制的所有处理被切换到备用传输服务器223-j。(即,进行9/8冗余切换。)开关控制PC282重写保存服务器221的配置,然后通知传输服务器223和MXC224关于该配置被重写的情况。已作为备用单元而处于待机状态的传输服务器223-j从保存服务器221中获得由出现故障的传输服务器223-i控制的通道的进程表。然后,传输服务器223-j直接从保存服务器221读出为当前传输所必需的素材文件,并根据该进程表来开始传输。同时,MXC244切换MUX241的输入通道。也就是说,关闭其中产生故障的MUX241的输入门,而打开已经作为备用单元关闭的输入门。从而,立即开始(恢复)进行广播。
在该操作期间,传输服务器223-j从由传输服务器223-j负责的通道的进程表中搜索当天和第二天必需的素材文件,然后从保存服务器221读出素材文件,并将素材文件顺序复制到外置硬盘223A-j(未示出)。也就是说,由于从保存服务器221到传输服务器223的文件传送时间比要传输的素材文件的读取时间短,因此,必须传输的素材不需要等到所有素材的复制完成后便可进行传输,而在其间隔期间完成素材的复制。因此,已作为备用单元而处于待机状态的传输服务器223-j最终具有与出现故障的传输服务器223-i完全相同的设置。因此,不必在由于故障而切换各单元之后用当前使用单元来替换该备用单元。因此,可将出现故障的传输服务器223-i设在待机状态,并对其进行修理。
在第二级多路复用卫星传输系统212中,传输服务器223-1至223-9的输出被提供给多路复用器241-1。多路复用器241-1在MXC244-1的控制下选择预定8个传输服务器223的输出,并将所选输出送到调制器242-1。调制器242-1根据QPSK制式对输入数据进行调制,并将调制数据输出到选择器243。
类似地,多路复用器241-2在MXC244-2的控制下选择传输服务器223的输出,并将所选输出送到调制器242-2。调制器242-2根据QPSK制式对输入数据进行调制,并将调制数据输出到选择器243。
来自传输服务器223的数据以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数字视频广播)并行或LVDS格式传送到MXC244和TS音频监视器263。
在开关控制PC282的控制下,选择器243选择从调制器242-1输入的信号或从调制器242-2输入的信号中的一个,并将所选信号通过中频(IF)处理电路(未示出)输出到卫星。
多路复用器241和MXC244被适当地提供有来自用于管理整个广播的广播管理系统(未示出)的预定信号。
第二级多路复用卫星传输系统212具有传输系统A和传输系统B。构成传输系统A的多路复用器241-1被提供有传输服务器223-1至223-9的输出。在MXC244-1的控制下,多路复用器241-1选择预定8个传输服务器223的输出,并将所选输出送到调制器242-1。调制器242-1根据QPSK制式对输入数据进行调制,并将调制数据输出到选择器243。
类似地,在MXC244-2的控制下,构成传输系统B的多路复用器241-2选择传输服务器223的输出,并将所选输出送到调制器242-2。调制器242-2根据QPSK制式对输入数据进行调制,并将已调制过的数据输出到选择器243。
来自传输服务器223的数据以DVB(数字视频广播)并行或LVDS格式传送到MXC244和TS音频监视器263。
在开关控制PC282的控制下,选择器243选择从调制器242-1输入的信号或从调制器242-2输入的信号中的一个,并将所选信号通过中频(IF)处理电路(未示出)输出到卫星。
多路复用器241和MXC244被适当地提供有来自用于管理整个广播的广播管理系统(未示出)的预定信号。
在第二级多路复用卫星传输系统212中,将通过对由8个传输服务器223提供的13个通道的PES(program elementary stream,节目基本流)分组、PMT分组和PCR分组进行初级多路复用而得到的TS输入到多路复用器241。作为第二级多路复用装置的多路复用器241,对这些分组和要传输到卫星的所有分组,诸如PMT以外的为节目选择所必需的分组、节目指南分组、节目管理分组和客户管理分组进行多路复用和输出。该输出具有由QPSK调制器QPSK调制过的加到其上的纠错码,并作为调制信号输出。
MXC244在每天的26:30从广播管理系统(未示出)接收第二天的操作数据(规定了整个广播操作),然后在27:50准备PMT文件,并将该PMT文件作为PMT.new(新)通过HUB222传送到保存服务器221。此外,MXC244将要传输到卫星的所有分组(例如除PMT以外的为节目选择所必需的分组、节目指南分组、节目管理分组和客户管理分组)的设置和日程传送到多路复用器241。
下面将描述从设置在中央的当前使用的MXC244-1(或244-2)看到的传输或接收的结构。
MXC244包括两个单元,即MXC244-1(MXC-A)和MXC244-2(MXC-B),它们单独控制上述系统A和系统B。但是,只有当前使用系统的MXC244才将控制信息通过HUB222发送给传输服务器223,并通过另一HUB(未示出)发送给TS音频监视器263,还通过又一HUB和通道设置器PC262发送到100通道监视器系统213的100通道监视器261的开关台。当前使用系统和备用系统的识别是根据保存服务器221的配置来进行的。
MXC244的一个主要功能是设置各种参数。它设置初始参数,但不参与传输操作,除非出现任意异常。MXC244的另一功能是异常监视。它监视外围设备,并将异常通知给告警PC283。响应于来自开关控制PC282的开关指令,MXC244根据保存服务器221的配置来进行开关控制。
MXC244-1和MXC244-2每5分钟请求写入伪(dummy)数据,并确认是否进行写入,从而彼此监视。如果备用MXC向告警PC283通知当前使用MXC出现异常,则进行监视的人对该通知进行判断,并控制开关控制PC282来切换当前使用MXC和备用MXC。
当前使用MXC244的各项功能描述如下:
·接收来自广播管理系统的各种传输控制信息。
·向保存服务器221传输PMT文件。
·接收来自保存服务器221的时间和诸如当前使用/备用系统的指定的配置。
·向告警PC283通知异常。
·从开关控制PC282接收开关指令。
·设置和监视当前使用系统的MUX241。
当在传输服务器223中出现异常时,切换当前使用系统的MUX241的输入通道。
传输当前使用系统的MUX241的输入通道的差错。
·设置和监视当前使用系统的QPSK调制器242。
·监视备用系统的MXC244。
·设置和监视TS音频监视器263。
·设置和监视通道设置器PC262。
备用系统的MXC244的功能描述如下:
·接收来自广播管理系统的各种传输控制信息。
·接收来自保存服务器221的时间和诸如当前使用/备用系统的指定的配置。
·向告警PC283通知异常。
·从开关控制PC282接收开关指令。
·设置和监视备用系统的MUX241。
当在传输服务器223中出现异常时,传输备用系统的MUX241的输入通道的差错。
·设置和监视备用系统的QPSK调制器242。
·监视当前使用系统的MXC244。
如上所述,系统A具有多路复用器241、QPSK调制器242和MXC244,系统B中也有这些单元,而这些单元并行地独立运行。每个QPSK调制器242的输出被提供给选择器243,并且开关控制PC282进行这种切换。从而对当前使用系统和备用系统进行切换(即进行A/B切换)。各MXC244独立地将设置和日程传送给各个MUX241。但是,仅由当前使用系统的MXC244进行向保存服务器244的PMT文件的传送、TS音频监视器263的设置和监视、通道设置器PC262的设置和监视。
100通道监视系统213具有音频100通道监视器261。音频100通道监视器261被提供有调制器242-1、242-2的输出和TS音频监视器263的输出。此外,音频100通道监视器261还被提供有通过由接收器(未示出)接收来自卫星的电波并对接收电波进行调制而获得的接收IF信号。此外,音频100通道监视器261还被提供有由MPEG译码器266译码后的OA聆听PC265的输出。音频100通道监视器261可适当地监视这些输入。通道设置器PC262控制100通道监视器261。
100通道监视器系统213是用于监视是否在所有通道上正确进行传输的系统。首先,从卫星传输的电波被接收和分配到作为100个接收器的IRD(集成接收器和译码器,未示出)。声音由单独的IRD再现,并且在100通道监视器261中100个通道的峰值电平表头上同时显示出来。进行监视的人可从表头的运动来瞬时得知传输状态。此外,在100通道监视器261上设有电平检测器(未示出)。如果-50dB或更小的(安静)状态持续30秒或更长,则凭峰值电平表头上的指示器以红颜色闪烁,并发出告警声,从而引起进行监视的人的注意。已经了解到该情况后,进行监视的人选择通道,并通过扬声器输出该声音,以便检查是否出现故障。该电平的门限值和检测时间设置可以改变。
如果在卫星的传输系统中检测到异常,则至100通道监视器261的输入被同时从IRD(CS-IF)的输出切换到当前使用系统的QPSK调制器242的输出,并且根据100个通道的峰值电平表头和由开关台341选择的一个声音来检查卫星传输之前的声音。必要时,该输入被切换到备用系统的QPSK调制器242的输出,并且根据100个通道的峰值电平表头和一个所选声音来检查卫星传输之前的声音。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则TS音频监视器263从传输服务器223的输出(即要输入到MUX241之前的初级多路复用流)中通过多路分解来提取一个通道的运输流(TS)。然后,所提取的运输流由译码器264进行译码,并根据100个通道的峰值电平表头和一个所选声音来检查。为了使每个传输服务器223同时对13个通道进行多路复用,每个TS音频监视器263最多同时对13个通道的TS进行译码,并输出13个通道的声音。通过设置8个TS音频监视器263(9个TS音频监视器中的一个是备用单元),可同时输出100个通道的声音。
100通道监视器261的开关台341具有100个选择开关,这些开关对应于各个通道号。与此同时,由于TS监视器263的输出物理上对应于传输服务器223的输出,因此,如果进行9/8冗余切换,则TS监视器263的输出将不对应于通道号。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通道设置器PC262来设置100通道监视器261的开关台的100个选择开关根据切换信息来选择和输出哪个输入。
在通道设置器PC 262控制一个100通道监视器261的开关台的同时,从两个MXC244传送用于控制选择开关的设置文件。因此,通过采用LAN作为专用线103的网络来与MXC244进行通信,而与100通道监视器261的开关台的通信是通过SR-422进行的。
如果在传输服务器223的前级出现任何问题,则可能是保存服务器221上的素材造成的。因此,有问题的素材文件由广播中(on-air,OA)聆听PC265直接从保存服务器221读出,然后由MPEG译码器266进行译码,以便能够检查该素材文件。OA聆听PC 265和MPEG译码器266用作再现装置265。
例如,如果在正广播的声音和接收声音中出现异常,则有必要鉴别是在所记录的素材本身中有问题还是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异常。因此,由OA聆听PC265显示指定了异常的日期和通道以及进程表。当在进程表中指定有异常的素材时,OA聆听PC265从保存服务器221中读出和再现指定的素材。因此,可以确定素材本身是否有问题。
传输管理系统214具有开关控制PC282-1、282-2,这些开关控制PC282被提供有用于进行定时器操作的局时钟(station clock)284的输出。传输管理系统214还具有OA监视器PC281-1、281-2和告警PC283。
传输管理系统214的OA监视器PC281、开关控制PC282、告警PC283、和OA聆听PC285与第二级多路复用卫星传输系统212的MXC244相连。
传输管理系统214对来自保存服务器和100通道传输系统211及第二级多路复用卫星传输系统212的传输进行监视和切换。各个系统中产生的告警全部被通知给告警PC283。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对应电平有4种类型的音色,并且在告警PC283的显示屏上出现告警号及消息。另外,处理告警的措施可参照GUI。通过使用告警PC283,可以看到每个系统的告警LOG,并可得知产生问题的环境。监视系统的人从该告警PC283中的告警中得知异常。然后,该监视系统的人根据告警PC283的显示内容来确定故障状态和要采取的措施,并且在有必要时由开关控制PC282进行切换操作。
两个开关控制PC282-1、282-2中的一个被设定为当前使用,并设置在可输入切换操作的状态中。切换操作的输入不能从被设置为备用单元的开关控制PC282进行。开关控制PC282从局时钟284得知正确时间,并将该正确时间设置到保存服务器221。通过参照保存服务器221,每个外围设备得知该正确时间。根据监视系统的人的输入,开关控制PC282执行到传输服务器223的备用系统的切换(9/8冗余切换)及由选择器进行的QPSK调制器242的输出的切换(A/B切换)。此时,开关控制PC282重写保存服务器221的配置,然后通知每个外围设备该配置已经被重写。响应于该通知作为触发,每个外围设备通过从保存服务器221得到新配置来切换操作。
QPSK调制器242的输出的切换(A/B切换)是根据来自开关控制PC282的指令通过在远程状态中设置选择器243来进行的。但是,可以在本地状态设置选择器243,并在选择器243机体的前面板上强制进行切换。在这种情况下,开关控制PC282得知已经在选择器243中进行了切换,并且根据该信息来切换保存服务器221的配置。此外,来自传输服务器223的乐曲传输的状态可通过使用OA监视器PC281来得知。
当从OA监视器PC281上的GUI选择任意通道时,将该通道的传输事件(乐曲)的日程(即进程表的内容)作为列表显示。此外,以不同于其他部分的颜色来标记当前正被传输的乐曲(事件)的标题、演奏者、播出时间和剩余时间,并可立即得知当前传输状态、过去传输的延迟和传输的将来日程。另外,从传输服务器223中得到OA监视器PC281的状态,并且根据传输服务器223的操作来进行事件更新。因此,可以得知传输服务器223的异常和停止状态。
在上述描述中,主时钟是根据来自GPS的信号产生的,并从外部输入到TSPP板4。但是,通过向TSPP板4安装其频率稳定度与使用GPS的参考频率产生器的频率稳定度相当的参考频率产生器45,如图13和14所示,可缩小整个装置。
如图15所示,通过采用类似于图5的多路复用部分31的软件装置对诸如由广播标准规定的NIT和PAT等所有控制信号分组进行多路复用,可以将数据直接从TSPP板4提供给调制器(MODU)8,然后调制该数据,并将该数据传输到传输线上。此外,如图16所示,通过在计算机3内部以板的形式设置调制器(MODU)8,来自计算机3的数据可直接输出到传输线。
本发明当然不局限于100个通道的音乐广播,本发明可容易地应用于任何数字信息的数据广播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描述方便,将MPEG系统用作压缩系统。但是,也可采用其他压缩系统,例如AC-3和ATRAC。此外,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不使用压缩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传输线设定为卫星。但是,该传输线也可以是其他实时传输线,例如地面波、光空间、光缆和同轴电缆,或者是存储类型的传输线,例如磁带、光带、磁盘和光盘。
在上述实施例中,主时钟是采用GPS产生的。但是,也可以根据采用铷或铯的标准信号产生器来产生时钟,只要该信号产生器具有高精度并且满足时间精度要求便可。
如上所述,根据100通道数字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多路复用数据是通过使用与主时钟同步的计数器来测量的。因此,可以精确控制传输数据量和进行传输所需的时间。
Claims (14)
1.一种多通道数字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时钟产生装置,用于产生主时钟;
多路复用装置,用于将多个数据多路复用到一个分组;和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从该多路复用装置发送的分组;
从而,通过使用与该主时钟同步的计数器,来将存储在该存储装置中的分组作为连续流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数字数据传输装置,其中该时钟产生装置产生的主时钟的精度比该多路复用装置进行多路复用的时钟的精度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数字数据传输装置,其中该多路复用装置使用软件来进行用于把多个数据多路复用到一分组的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数字数据传输装置,其中该多路复用装置对多个通道的有效数据、时间数据和空数据进行多路复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数字数据传输装置,其中该多路复用装置对包括节目时钟参考值(PCR)和节目图表(PMT)的节目特有信息(PSI)的一部分进行多路复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数字数据传输装置,其中该多路复用装置包括:
多路复用/分组产生装置;
分组计数装置,用于对从该存储装置输出的分组数进行计数;
时间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时间;
判别装置,用于根据由该时间测量装置测量的时间来鉴别由该分组计数装置计数的分组数是否是预定数;和
控制装置,用于根据该判别装置的判别结果来控制该多路复用装置中的分组的产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通道数字数据传输装置,其中该多路复用/分组产生装置对多个通道的有效数据、时间数据和空数据进行多路复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通道数字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时间数据附加装置,用于根据由该分组计数装置计数的分组数,来将时间数据加到由该多路复用装置产生的分组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数字数据传输装置,其中该时钟产生装置使用来自GPS卫星的时间校正信号来产生主时钟。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数字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分频装置,用于对由该时钟产生装置产生的第一频率的主时钟频率进行2的幂分频,从而产生第二频率的时钟,
从而,通过使用与第二频率的时钟同步的计数器,来将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分组作为连续流输出。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数字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外部分组输入装置,用于接收外部分组的输入,
该多路复用装置根据由该外部分组输入装置输入的外部分组来进行多路复用,从而产生一分组。
12.一种多通道数字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时钟产生步骤,用于产生主时钟;
多路复用步骤,用于将多个数据多路复用到一个分组;和
存储步骤,用于存储从该多路复用步骤发送的分组;
从而,通过使用与该主时钟同步的计数器,来将在该存储步骤中存储的分组作为连续流输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通道数字数据传输方法,其中该多路复用步骤包括对多个通道的有效数据、时间数据和空数据进行多路复用。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通道数字数据传输方法,其中该多路复用步骤包括对包括节目时钟参考值(PCR)和节目图表(PMT)的节目特有信息(PSI)的一部分进行多路复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31941/97 | 1997-08-28 | ||
JP23194197 | 1997-08-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37294A true CN1237294A (zh) | 1999-12-01 |
CN1270459C CN1270459C (zh) | 2006-08-16 |
Family
ID=16931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880123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0459C (zh) | 1997-08-28 | 1998-08-28 | 多通道数字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747998B1 (zh) |
KR (1) | KR100599021B1 (zh) |
CN (1) | CN1270459C (zh) |
AU (1) | AU8887398A (zh) |
ID (1) | ID21697A (zh) |
IL (1) | IL129560A0 (zh) |
WO (1) | WO1999012293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6066454A1 (fr) * | 2004-12-22 | 2006-06-29 | Zte Corporation |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es sources video multicanaux sur un systeme de visioconference |
WO2024099020A1 (zh) * | 2022-11-07 | 2024-05-16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多通道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发送端及接收端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838477T2 (de) * | 1997-06-27 | 2008-07-31 | Sony Corp.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ssenden von multikanal-digitaldat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programmieren der information un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walten der multikanal-digitaldaten |
US7213075B2 (en) * | 2000-12-15 | 2007-05-0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Application server and streaming server streaming multimedia file in a client specific format |
US8291457B2 (en) | 2001-05-24 | 2012-10-16 | Vixs Systems, Inc. | Channel selection in a multimedia system |
US20090031419A1 (en) | 2001-05-24 | 2009-01-29 | Indra Laksono | Multimedia system and server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
US7099951B2 (en) * | 2001-05-24 | 2006-08-29 | Vix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media system |
KR100414159B1 (ko) * | 2001-06-15 | 2004-01-07 | 주식회사 성진씨앤씨 | 다채널 입력의 고화질 다중 화면 분할 장치 및 방법 |
US20030046310A1 (en) * | 2001-08-28 | 2003-03-06 |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Tracking files of storage media and enabling users to quickly associate such files with the storage media on which they are stored |
US7146559B2 (en) * | 2001-11-30 | 2006-12-05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
JP2003169376A (ja) * | 2001-11-30 | 2003-06-13 | Kddi Corp | 移動通信端末装置 |
DE10213262B4 (de) * | 2002-03-25 | 2005-11-10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Regeln eines Sendezeitpunkts eines zeitkontinuierlichen Sendesignals |
US7573864B2 (en) * | 2002-08-22 | 2009-08-11 |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 Method for realtime digital processing of communications signals |
JP2004180255A (ja) * | 2002-09-30 | 2004-06-24 | Denon Ltd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DE10306268A1 (de) * | 2003-02-14 | 2004-08-26 | Michael Sack | Verfahren zum Übermitteln eines Nutzerdatensatzes an eine Anwenderstation |
US7468991B2 (en) * | 2003-03-17 | 2008-12-23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ynchronizing the timing of logic cards in a packet switching system without data loss |
WO2007010689A1 (ja) * | 2005-07-22 | 2007-01-25 | Pioneer Corporation | クロック生成装置、車載装置およびクロック生成方法 |
KR200449692Y1 (ko) * | 2009-12-18 | 2010-07-30 | (주)휴톤 | 채널 송출기의 장애 복구를 위한 시스템 |
EP3166322B1 (en) * | 2014-07-03 | 2019-02-27 |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reception apparatus,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
CN105959730B (zh) * | 2016-05-27 | 2019-01-29 | 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生成ts流的打包顺序控制方法 |
CN116506277B (zh) * | 2023-04-27 | 2024-01-09 | 南京海汇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通道智能测试分析处理系统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30448A (en) * | 1980-07-30 | 1982-02-18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Packet transmission system |
JPH0490645A (ja) * | 1990-08-03 | 1992-03-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音声パケット組立分解装置 |
US5179341A (en) * | 1991-06-28 | 1993-01-12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 improper termination and a short circuit in a network |
JPH0774622A (ja) * | 1993-06-17 | 1995-03-17 | Toyo Commun Equip Co Ltd | パルス供給装置 |
JP3429825B2 (ja) | 1993-12-24 | 2003-07-28 | 古野電気株式会社 | クロック信号発生装置、パケット伝送時間の計測方法・計測システム |
JP3350231B2 (ja) * | 1994-07-27 | 2002-11-25 | 株式会社東芝 | 多重信号処理装置の位相同期回路 |
JP3338187B2 (ja) * | 1994-08-11 | 2002-10-28 | 株式会社東芝 | 放送信号の送受信装置 |
JPH0898160A (ja) * | 1994-09-28 | 1996-04-12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データ多重化装置 |
US5563885A (en) * | 1995-05-24 | 1996-10-08 | Loral Fairchild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multiple channel data |
JP3248669B2 (ja) * | 1995-08-31 | 2002-01-21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多重化方法及び多重化装置 |
JPH09162877A (ja) * | 1995-12-06 | 1997-06-20 | Fujitsu Ltd | バッファ制御方式 |
JPH09252276A (ja) * | 1996-03-14 | 1997-09-22 | N T T Data Tsushin Kk | ディジタル通信システム |
US5838678A (en) * | 1996-07-24 | 1998-11-17 | Davis; Joseph W.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processing streams of encoded data to facilitate decoding streams back-to back |
US6236623B1 (en) * | 1998-10-16 | 2001-05-22 | Moore Industries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clocks in a plurality of devices across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
-
1998
- 1998-08-28 WO PCT/JP1998/003866 patent/WO1999012293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8-08-28 US US09/297,254 patent/US674799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08-28 KR KR1019997003730A patent/KR100599021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8-08-28 AU AU88873/98A patent/AU8887398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8-08-28 ID IDW990247A patent/ID21697A/id unknown
- 1998-08-28 CN CNB988012391A patent/CN127045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08-28 IL IL12956098A patent/IL129560A0/xx unknow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6066454A1 (fr) * | 2004-12-22 | 2006-06-29 | Zte Corporation |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es sources video multicanaux sur un systeme de visioconference |
CN101073257B (zh) * | 2004-12-22 | 2012-05-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在会议电视系统中传输多路视频的方法 |
WO2024099020A1 (zh) * | 2022-11-07 | 2024-05-16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多通道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发送端及接收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70459C (zh) | 2006-08-16 |
IL129560A0 (en) | 2000-02-29 |
AU8887398A (en) | 1999-03-22 |
ID21697A (id) | 1999-07-15 |
KR20000068863A (ko) | 2000-11-25 |
US6747998B1 (en) | 2004-06-08 |
WO1999012293A1 (fr) | 1999-03-11 |
KR100599021B1 (ko) | 2006-07-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70459C (zh) | 多通道数字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 | |
CN1064776C (zh) | 信息数据记录重现装置及信息数据处理系统 | |
CN1255800C (zh) | 产生要记录的信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52569C (zh) | 产生多路数据、再生编码数据及时钟转换的装置和方法 | |
US8204919B2 (en) | File generation apparatus,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 |
US6931021B1 (en) | Multichannel digital data sending device and method, information organiz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multichannel digital data managing device and method | |
CN1159717C (zh)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信息重放方法及装置 | |
WO1996005695A1 (fr) | Dispositif portable de montage audiovisuel | |
CN102782684B (zh) | 用于发送和接收包括多个流的内容文件的方法和设备 | |
CN1224910C (zh) | 加密方法、解码方法和装置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
CN1248360A (zh) | 发送设备和方法、信息编辑设备和方法、接收设备和方法、信息存储设备和方法、以及广播系统 | |
CN1261940C (zh) | 信号处理装置和传输方法 | |
CN1167385A (zh) | 音频信号压缩方法 | |
EP0969470A2 (en) | Data reproducing apparatus, data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data reproducing method and data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 |
CN1598957A (zh) | 记录方法、记录媒体和记录装置 | |
EP2132931A1 (en) |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 file format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 broadcasting signal including a file having the file format and method thereof | |
JP3879949B2 (ja) | 複数チャンネルデジタルデータ送出装置および方法 | |
JP3880134B2 (ja) | データ送出装置および方法 | |
JPH1127224A (ja) | 多チャンネルデジタルデータ管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 |
JP2000196542A (ja) | 多重化方法及び多重化装置 | |
JPH1127227A (ja) | 多チャンネルデジタルデータ送出装置および方法 | |
WO2000028434A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xing, archiving and delivering of sound and/or video generated at remote locations | |
JPH1127225A (ja) | 多チャンネルデジタルデータ送出装置および方法 | |
JPH1125658A (ja) | 情報編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4555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16 Termination date: 20090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