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1593C - 线性运动导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性运动导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1593C
CN1211593C CNB011362820A CN01136282A CN1211593C CN 1211593 C CN1211593 C CN 1211593C CN B011362820 A CNB011362820 A CN B011362820A CN 01136282 A CN01136282 A CN 01136282A CN 1211593 C CN1211593 C CN 121159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ap
main body
route
resets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362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78045A (zh
Inventor
石原丰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TOAKIR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OAKIR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OAKIRA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TOAKIR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78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780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15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159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33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 F16C29/0652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at least partly defined by separate parts, e.g. covers attached to the legs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 F16C29/065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at least partly defined by separate parts, e.g. covers attached to the legs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with balls
    • F16C29/0657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at least partly defined by separate parts, e.g. covers attached to the legs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with balls with two rows of balls, one on each side of the ra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一种线性运动导向装置,可以减少装于主体的部件个数,各部件的组合以嵌合的方式固定可以实现小型化,滑块由主体、设置于其两端面的端帽以及框状体所构成。在主体的内侧面形成有轨道沟,且在外侧面形成有凹沟和复位路沟,在端帽形成有方向转换路线,框状体有与主体的外侧面对向的侧板部和与端帽的外端面对向的端板部,在侧板部的内侧面设置有凸部。主体、端帽以及框状体通过将端帽配置于框状体内,将凸部嵌合于凹沟,被相互固定为一体。

Description

线性运动导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种机器人、半导体制造装置、精密机械、工作机械等各种机械装置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适用于各种机器人、半导体制造装置、精密机械、工作机械等各种机械装置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是由轨道和架设于该轨道之上并做相对滑动的滑块构成。而滑块至少由主体和端帽构成。从前,滑块的主体和端帽通过螺钉等固定,但近年来,由组合体构成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被人们所知晓,该组合体不需要固定件来固定主体和端帽。
例如,特许第2936166号说明书中所公开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是通过嵌合连接方式将滑动部件与转向板固定于导向滑动用主体,形成不使用固定安装用螺钉的结构,将转向板端面上的凸部固定于滑动部件的上面,之后,插入至包围着两转向板的外端面的导向滑动用主体内,以嵌合连接的方式将转向板固定于滑动部件的两端。另外,上述线性运动导向装置区分为作为转动体循环路线的方向转换路线和复位路线各自的构成体,即区分为形成方向转换路线的转向板和形成复位路线的导向滑动用主体,在滑动部件的上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凸部的较深的凹沟,另外,也作为方向转换路线和复位路线的连接部分的合位部。而且,油封板构成嵌入导向滑动用主体的端板的外周面的结构。
另外,实开昭61-133122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线性导向装置,在滑动体本体的两端面设置有端帽,嵌入包覆着其外周面的外罩,并通过螺栓将滑动体本体、外罩及端帽固定。该线性导向装置区分为作为转动体循环路线的方向转换路线和复位路线各自的部件,即区分为形成方向转换路线的端帽、形成复位路线的本体以及外罩。在外罩上直接一体性形成有端部油封的接触部。另外,上述线性导向装置为了将滑动台本体、端帽及外罩固定,作为固定件的螺栓是必需的。作为转动体循环路线的方向转换路线和复位路线,区分为形成方向转换路线的端帽、和形成复位路线的本体以及外罩等各自的构成体,有必要进行方向转换路线和复位路线的连接部分的合位,以便圆滑地构成转动体循环路线。而且,端帽与外罩用同一合成树脂制成。
另外,特许第2846050好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直线滑动用轴承,由块体和一对板状物构成,该块体是由滑动台在厚板的下面一体性形成一对脚部来形成,该一对板状物具有设置有无负荷转动体转送沟并外嵌于脚部的方环体以及无负荷转动体转送沟。方环体是通过将突起嵌合在形成于脚部的外侧面的沟部而嵌合固定。一对板状物是通过将孔插入方环体的四个角的销而被固定。上述直线滑动用轴承由组合体构成,形成于脚部的外侧面的沟与方环体的突起呈嵌合固定,该组合体不使用作为固定件的螺栓。端部油封形成插入方环体和一对板状物的凹部内面的沟部的结构。而且,上述直线滑动用轴承是由组合体构成,该组合体不使用固定件的螺栓,块体从厚板处伸出有脚部。因为由方环体和板状物形成无负荷转动体转走沟,所以滑动台形成宽度较宽的形状,如果使其宽度变窄,则脚部的宽度也变窄,有可能造成滑动台的刚性低下。由于沟形成于脚部的根基部的角部,而方环体为比较厚的部分,所以必须强行挤压方环体的突起部分使其嵌合于深处的沟内。
另外,在特开平4-248018号公报中所公开的直线导向装置,其滑动式块体由第1块体部件和第2块体部件构成,第1块体部件和第2块体部件通过螺钉固定。
另外,在特许第2775129号说明书中所公开的直线形导向装置中,移动体是由形成沟状去路路线的金属制的第2构成部件、形成转动体循环路线的第1构成部件以及嵌入第1构成部件和第2构成部件的两端部之间的一对第3构成部件所构成。在该直线形导向装置中,作为循环路线的回路路线与形成U字状通路路线的反转路线,主要形成于第1构成部件,构成部件通过螺钉固定。另外,因为所述直线形导向装置的作为循环路线的回路路线与反转路线由第1构成部件形成,构成部件通过螺钉固定,所以必须进行螺钉加工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线性运动导向装置,该线性运动导向装置适用于半导体装置、组合装置等的多种尺寸、多种式样的机械装置,特别是可以适用于极小构造的型号的机械装置,为了将构成滑块的主体以及端帽和框状体所组成的复合部件固定,不需要螺栓和螺钉,也不必为嵌合而形成深的凹沟,通过相互嵌合型的嵌合部而构成,可以以主体和框状体相互嵌合之际,通过主体与端帽以定位方式实现高精度的合位,在尽可能小型并低成本构成的同时,减少部件个数,特别是因为不需要螺栓和螺钉,所以不需要对主体进行螺钉加工,在减少加工工序的同时,使得加工容易,构成部件的组合容易,另外,可以充分确保滑块的刚性,实现滑块在轨道上顺利的滑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线性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轨道、滑块以及转动体构成,该轨道,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面设置有第1轨道沟,该滑块,跨架于所述轨道之上进行相对运动且具有与所述第1轨道沟对向设置的第2轨道沟,该转动体,在一无限循环路线中移动,该无限循环路线由负荷轨道路线、方向转换路线及复位路线构成,所述负荷轨道路线由所述第1轨道沟和第2轨道沟形成;所述方向转换路线形成于该滑块上,其一端与所述负荷轨道路线相连通;所述复位路线形成于该滑块,与所述方向转换路线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滑块包括:在其内侧面形成有所述第2轨道沟,且在其外侧面形成有凹沟和复位路沟的主体;配置于所述主体的两端面,形成有所述方向转换路线的端帽;具有与所述主体的所述外侧面相对向的侧板部和与所述端帽的外端面相对向的端板部的框状体,在所述框状体的所述侧板部的内侧面,设置有嵌入所述主体的所述凹沟的凸部,所述端帽配置于所述框状体内、所述框状体的所述凸部嵌合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凹沟内、从而将所述主体、所述端帽、以及所述框状体相互固定成为一体。
所述框状体,具有包覆住所述主体与所述端帽的下面的底板部。
在所述框状体的所述侧板部上,形成有用于嵌合所述主体的侧部的嵌合凹部。
所述方向转换路线由形成于构成所述方向转换路线的外周部分的所述端帽上的外周沟、和形成于构成所述方向转换路线的内周部分的突缘上的内周沟所构成。另外,所述突缘设置于位于所述端帽与所述主体之间并插入于所述框状体的所述侧板部间的隔板上。或者,所述突缘设置于具有所述框状体的底板部。
所述复位路线包括:形成在所述主体上的所述复位路沟,其构成所述复位路线的内侧部分;设置于所述端帽的复位路沟,其形成在与所述主体上的所述复位路沟对向而延伸的复位路线部上,构成所述复位路线的外侧部分。另外,在所述框状体上设置有形成复位路沟的复位路线部,该复位路沟与配置于所述主体两端面的所述端帽的所述复位路沟相连通。或者,在所述框状体所具有的底板部上,形成有孔部,该孔部用于嵌合形成于所述端帽的所述复位路线部的底面的凸部。
在所述端帽上,形成有嵌合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凹沟的端部的定位销。
在所述侧板部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复数个形成于所述框状体的所述凸部。
在所述框状体上,嵌合插入有在所述端板部的内侧与所述端帽的外端面之间密封所述轨道与所述滑块之间的间隙的端部油封。另外,所述端部油封嵌合于形成在所述框状体的所述端板部的所述内侧的凹部。并且,形成于所述端帽的外端面的凸部,嵌合于形成于所述框状体的所述端板部的所述内侧的所述凹部。
在构成所述滑块的所述框状体、所述端帽以及所述主体上,形成有将所述滑块跨架于所述轨道的凹部。
将所述转动体保持于所述主体的保持杆,嵌入于形成于所述端帽的保持杆沟内并嵌合。
该线性运动导向装置由于如上所述而构成,所以在固定主体、端帽和框状体时,不需要螺栓和螺钉,仅通过主体的凹沟和框状体的凸部的嵌合,就可以充分确保刚性并保证相互坚固地固定,另外,通过设置于主体和端帽的定位措施可以使各部件高精度的定位并固定。并且,通过设置于隔板或框状体的突缘和端帽可以使方向转换路线容易并高精度地构成,方向转换路线的加工也简单容易。
另外,该线性运动导向装置是由在轨道上做滑动移动的滑块的主体、和由端帽以及框状体所组成的复合部件这两个构成部件所构成,减少了部件个数,两者的固定不采用螺钉,而是以相互嵌合型的嵌合部所构成的方式,可以实现尽可能的小型化,可以适用于多种尺寸、多种式样,能够适用于要求极小的构造且高精度的机械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线性运动导向装置的总体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中的滑块加以分解,并除去转动体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中XI-XI剖面的垂直面上的剖面图;
图4是作为图1中的构成部件的主体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的主体的侧视图;
图6是作为图1中的构成部件的框状体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的框状体的仰视图;
图8是图6中的框状体的侧视图;
图9是图8中以I-I为剖面的框状体的剖面图;
图10是图8中以II-II为剖面的框状体的剖面图;
图11是作为图1中的构成部件的端帽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中的端帽的后视图;
图13是图12中以III-III为剖面的端帽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2中以IV-IV为剖面的端帽的剖视图;
图15是作为图1中的构成部件的隔板的主视图;
图16是图15中隔板的仰视图;
图17是图15中隔板的侧视图;
图18是作为图1中的构成部件的端部油封的主视图;
图19是图18中以V-V为剖面的端部油封的剖面图;
图20是作为图1中的构成部件的保持杆的平面图;
图21是图20中以VI-VI为剖面的保持杆的剖面图;
图22是本发明所述线性运动导向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3是将图22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中的滑块加以分解,并除去转动体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作为图22中的构成部件的框状体的主视图;
图25是图24中框状体的仰视图;
图26是图24中框状体的侧视图;
图27是图26中以VII-VII为剖面的框状体的剖面图;
图28是图26中以VIII-VIII为剖面的框状体的剖面图;
图29是作为图22中的构成部件的端帽的主视图;
图30是图29中端帽的后视图;
图31是图30中以IX-IX为剖面的端帽的剖面图;
图32是图30中以X-X为剖面的端帽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所述线性运动导向装置的实施例。该线性运动导向装置适用于各种机器人、半导体制造装置、精密机械、工作机械等各种机械装置,特别是具有不使用螺钉和螺栓、各部件以嵌合的结构而构成、减少了部件的数量,使得装置尽可能小型化、并且成本低的特征。
首先,参照图1~图21,说明本发明所述线性运动导向装置的一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该线性运动导向装置包括: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面11设置有轨道沟12(第1轨道沟)的轨道1,跨架于轨道1之上做相对运动且设置有与轨道沟12对向的轨道沟13(第2轨道沟)的滑块2,以及转动体44,该转动体44在一无限循环路线中移动,该无限循环路线由方向转换路线14及复位路17线构成,该方向转换路14形成于滑块2上,其一端与由轨道沟12和轨道沟13形成的负荷轨道路线相连通,该复位路线17形成于滑块2,与方向转换路线14的另一端相连通。在轨道1的顶面48上,形成有将轨道1固定于机台、基础、机架等固定体上的安装用孔47。
滑块2由在其内侧面34形成有轨道沟13且在其外侧面24形成有凹沟21和复位路沟18的主体3,配置于主体3的两端面35的方向转换路线14所形成的端帽4,以及具有与主体3的外侧面24相对向的侧板部22和与端帽4的外端面25相对向的端板部23的框状体5构成。另外,在框状体5的侧板部22的内侧面36上,设置有嵌入主体3的凹沟21的凸部20。通过将端帽4配置于框状体5内,使框状体5的凸部20嵌合固定于主体3的凹沟21内,使得构成滑块2的主体3、端帽4、以及框状体5被相互固定成为一体。
特别是如图3~图5所示,主体3由上部49和从其两侧下垂的袖部50构成,在袖部50之间形成有用于跨架在轨道1的凹部30。在袖部50的内侧面34上形成有轨道沟13,在外侧面24上形成有凹沟21及在其下侧形成复位路线17的复位路沟18。另外,上部49的侧部27嵌合于框状体5的嵌合凹部28。在主体3的顶面59形成有固定用螺钉孔46。还有,主体3的截面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为一种样式,凹沟21具有山形状的形状,通过拉拔加工进行主体3的加工形成能够容易形成的结构。
框状体5具有一对遮盖住主体3和端帽4的底面的底板部26,而作为一个整体,是通过一对侧板部22和一对端板部23而形成矩形状的框体。另外,为使框状体5跨架于轨道1之上,形成有在端板部23上所形成的凹部29,和在与凹部29相对应的底板部26之间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开口部57。形成于框状体5的凸部20在侧板部22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复数个(在图2中为4个)。另外,在具有框状体5的底板部26上,形成有孔部40,该孔部40用于嵌合形成于端帽4的复位路线10的底面的凸部39。
为了在侧板部22形成凸部20,框状体5的底板部26形成有可以贯通成形模的模部件的矩形形状的孔部40(如图10所示)。矩形形状孔部40形成为与凸部20相对应数量的复数个(2处),构成成形加工容易,且端帽4的凸部39以能够压配合的方式能够柔软地与之相匹配的形状。另外,孔部40通过端帽4的凸部39的嵌入而被塞满,同时也具有端帽4的定位孔的功能。
在框状体5的侧板部22形成有嵌合主体3的侧部27的嵌合凹部28。主体3组合于框状体5的方法是,先将端帽4与隔板6装于主体3,之后将形成于主体3的外侧面24的凹沟21与形成于框状体5侧板部22的内侧面36的凸部20压配嵌合,由此可以嵌合固定,不必像从前一样使用作为固定件的螺栓等就能够组装。框状体5的侧板部22,包覆住主体3的两外侧面24以及端帽4的两外侧面62,另外,框状体5的端板部23,包覆住跨架于轨道1之上的凹部31所形成的端帽4的外端面25,而且,框状体5的底板部26,包覆住除跨架于轨道1之上的部分即凹部30之外的主体3的下面与两端帽4的下面。也就是说,框状体5具有保护主体3、端帽4、隔板6以及端部油封8的机能,起到了保护罩的作用。
在框状体5侧板部22上所形成的嵌合凹部28上嵌合有主体3的侧部27,主体3的外侧面24以露出于外侧的方式形成,主体3的外侧面24构成为将滑块2装于台面等构成体时的基准面。如图9所示,端板部23的内侧面61形成有凹部32,以能够将端部油封8嵌合插入于凹部32的方式形成。如图10所示,形成于侧板部22的凸部20,在侧板部22的嵌合凹部28的上端部形成有复数个,呈“山”的形状,使其形成能够方便地压配于主体3的凹沟21内的形状。
特别是如图2、图3、图11~图14所示,端帽4是经由隔板6而被配设于主体3的端面35,形成为构成方向转换路线14的外周部分的外周沟15,该方向转换路线14的一端与由主体3的轨道沟13和轨道1的轨道沟12所构成的负荷轨道路线连通,构成复位路线17的一部分的复位路部10被一体设置于方向转换路线14的另一端。为了在方向转换路14外周沟15的上侧设置装于隔板6的突缘7的上部,在端帽4上形成有内周凹部63。为了构成方向转换路线14,在突缘7上形成有与形成于端帽4的外周沟15对向、且构成方向转换路线14的内周部分的内周沟16。由此,方向转换路线14通过组合端帽4和隔板6、并将外周沟15与内周沟16对向而完成。
如图12所示,为将润滑剂导入方向转换路线14,在端帽4上形成有润滑路线64。另外,端帽4的中央孔65,以能够嵌入润滑脂注入口的方式被设置。端帽4两侧的孔66,以能够在端帽4的外端面25上装配其它部件的方式被设置。另外,在框状体5上形成有与端帽4的中央孔65相对应的中央孔68和与端帽4两侧的孔66相对应的孔69(如图6所示)。
方向转换路线14由在构成其外周部分的端帽4上所形成的外周沟15、和在构成内周部分的突缘7上所形成的内周沟16所构成。突缘7设置于位于端帽4与主体3之间的、嵌合插入于框状体5的侧板部22间的隔板6上。隔板6设置于主体3的端面35与端帽4的内侧面60之间,由此,形成了适当尺寸的方向转换路线14,通过端帽4的外周沟15与突缘7的内周沟16使得球状转动体44可以进行方向转换。
复位路线17由形成于构成其内侧部分的主体3的复位路沟18、和构成设置于端帽4的复位路线17的外侧部分并且形成于与主体3的复位路沟18对向并延伸的复位路部10的复位路沟19所构成。即,复位路部10与主体3的复位路沟18对向而设,在方向转换路线14的外周部分形成连续面的截面为圆弧状的复位路沟19。由此,通过将从对向于主体3的复位路沟18所配设的两端面35开始的端帽4的复位路部10相连接在一起,并通过主体3的复位路沟18以及两端帽4的复位路沟19而构成复位路线17。
如图2、图12以及图13所示,端帽4在对向于主体3的内端面60上设置有为与主体3定位的定位销41,通过将定位销41贯通隔板6的定位销孔43(定位措施)而将其嵌合于主体3的凹沟21的端部42(定位措施),由此,可以将端帽4高精度地定位于主体3。并且,在端帽4的定位销41嵌合于主体3的凹沟21的端部42的状态下,将主体3的外侧面24与端帽4的外侧面62嵌入至框状体5的侧板部22之间,将主体3的侧部27嵌合于在框状体5的侧板部上所形成的嵌合凹部28内,由此,可以将主体3和端帽4设置于框状体5内。在端帽4上形成有锁紧爪51,以便从由轨道1的轨道沟12和主体3的轨道沟13所形成的负荷轨道路线上将转动体44锁紧。
在框状体5上嵌合插入有端部油封8,该端部油封8在端板部23的内侧与端帽4的外端面25之间来密封轨道1与滑块2之间的间隙。端部油封8嵌合于在框状体5的端板部23的内侧所形成的凹部32上。另外,形成于端帽4的外端面25的上部的凸部45,嵌合于在框状体5的端板部23的内侧所形成的凹部32。端帽4的凸部45位于框状体5内,具有压入端部油封8的顶面的功能。作为端板部23的凹部29的下部的底板部26,在轨道1的一侧形成有刀刃状的突出部67,具有密封滑块2的底面的作用。
如图18和图19所示,端部油封8是将形成作为密封部分的突出部52的合成橡胶热装于芯棒53的一个部件,嵌入于框状体5的端板部23的内侧面61上所形成的凹部32内,从端板部23的凹部29的内侧周围处以露出的状态而被嵌合,而且,通过嵌入凹部32的端帽4的外端面25的凸部45压入端部油封上端而被嵌合固定,突出部52与轨道1滑动连接,并密封轨道1和滑块2的间隙。即,端部油封8是将突出部52热装于呈倒U字形薄板状的芯棒53的倒U字形的内侧周围,而形成小型化的形状。
因为滑块2跨架于轨道1之上,所以框状体5形成有凹部29,主体3形成有凹部30,端帽4形成有凹部31,以及端部油封8形成有凹部58。另外,如图15~图17所示,在隔板6的两侧分别装着突缘7,突缘7之间形成有跨架轨道1用的空间。隔板6形成为连接着一对突缘7的薄板形状,仅将形成为方向转换路线的内周部的突缘7以嵌合插入于端帽4的内周凹部63的形式,在小型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的情况下突缘7变得非常小难于组合,所以相对于端帽4来设置突缘7的组合作业就简单容易。
特别是如图20和21所示,保持杆9具有将转动体44保持于主体3的机构,嵌入固定于两端侧的端帽4上所形成的保持杆沟33内。保持杆9由具有为防止转动体44从主体3上脱落而保持转动体44的机构的端帽4之间延伸的转动体保持部55、从转动体保持部55处弯曲并向侧方延伸的弯曲部56、以及从弯曲部56处弯曲并向端帽4的外侧面延伸的嵌合部54所构成。保持杆9通过其弯曲部56和嵌合部54嵌入端帽4的保持杆沟33而嵌合于端帽4。由于保持杆9嵌合于端帽4,因此在端帽4上保持杆沟33连通锁紧爪51的外侧而形成于内端面60上。
滑块2是将隔板6和端帽4设置在主体3的两端面35,将保持杆9与主体3的轨道沟13对向并嵌入固定于端帽4的外端面25的保持杆沟33内,在框状体5内的端帽4的两外端面25与形成于框状体5的内侧面61的凹部32之间将端部油封8嵌入而组合而成。另外,滑块2是将作为转动体44的球状体组装入后完成的,但在本实施例中,将转动体44组装入滑块2可以通过从轨道沟13侧使保持杆9弹性变形的同时来进行。
下面,参照图22~图32,说明本发明所述线性运动导向装置的其他实施例。该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相比较,没有设置隔板6,而在框状体5的底板部26竖立设置有突缘7,另外一点不同处在于,因为设置于端帽4的复位路部10在长度方向上较短,在框状体5上设置有形成剩余部位的复位路沟38的复位路部37,除此之外与前述实施例具有相同的构造,所以表示间一构造的部件以及零件用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该实施例中没有前述实施例中所设置的隔板6,突缘7竖立设置于具有框状体5的底板部26上,使得其与端帽4的外周沟15之间以形成为方向转换路线14的方式,按所定位置被设置。突缘7形成有内周沟16,该内周沟16是形成为方向转换路线14的内周部分的内周沟16。通过将突缘7竖立设置于框状体5的底板部26,由此,与前述实施例相比较减少了部件个数,组装简单。
另外,在框状体5上设置有形成有复位路沟38的复位路部37,所述复位路沟38与配制于主体3的两端面35的端帽4的复位路沟19相连通。特别是如图23与图27所示,设置于框状体5的复位路部37,被设置于侧板部22与底板部26的内侧角部,并被形成于侧板部2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构成与装于主体3的两侧的端帽4上所设置的复位路部10相连接的构造,使得转动体44可以顺利地循环移动。由此,复位路17由主体3的复位路沟18、和两端帽4的复位路部10上所形成的复位路沟19以及形成于框状体5的复位路部37的复位路沟38而构成。
如图23所示,滑块2是将端帽4设置在主体3的两端面35,将保持杆9与主体3的轨道沟13对向并嵌入固定于端帽4的外端面25的保持杆沟33内,在框状体5内,在嵌入端部油封8之后,能够嵌插并组合。另外,在组合完成体中组装入作为转动体44的球状体而完成滑块2的组装。将转动体44组装入无限循环路中时,可以从轨道沟13侧使保持杆9弹性变形的同时来进行。在本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因为是构成将形成于框状体5的侧板部22的内侧面36的凸部20压配在形成于主体3的外侧面24的凹沟21内,使得主体3嵌合固定于框状体5内的结构,所以可以不要像从前一样使用螺栓组装。
该线性运动导向装置如上所述所构成,但并不仅限这样的构成,也可以是将在框状体5上形成复位路部37的形式设置于如图2所示的所述实施例中,主体的长度可以由不同的式样,例如,负载重量较重的承重用滑块2,为增加承受负载的转动体数,即使主体3的轨道沟13的长度为长的形式,仅通过变更框状体5,就可以构成滑块2。另外,在滑块2上形成有无限循环路线的基础上,如上所述,在作为复位路线17的直线路线上连接各构成部件,与从前的方向转换路线的弯曲路线与复位路线的直线路线在弯曲部分进行连接的连接方式相比较,可以顺利地引导转动体44的循环。

Claims (16)

1、一种线性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轨道、滑块以及转动体构成,
该轨道,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面设置有第1轨道沟,
该滑块,跨架于所述轨道之上进行相对运动且具有与所述第1轨道沟对向设置的第2轨道沟,
该转动体,在一无限循环路线中移动,该无限循环路线由负荷轨道路线、方向转换路线及复位路线构成,所述负荷轨道路线由所述第1轨道沟和第2轨道沟形成;所述方向转换路线形成于该滑块上,其一端与所述负荷轨道路线相连通;所述复位路线形成于该滑块,与所述方向转换路线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滑块包括:在其内侧面形成有所述第2轨道沟,且在其外侧面形成有凹沟和复位路沟的主体;配置于所述主体的两端面,形成有所述方向转换路线的端帽;具有与所述主体的所述外侧面相对向的侧板部和与所述端帽的外端面相对向的端板部的框状体,
在所述框状体的所述侧板部的内侧面,设置有嵌入所述主体的所述凹沟的凸部,所述端帽配置于所述框状体内、所述框状体的所述凸部嵌合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凹沟内、从而将所述主体、所述端帽、以及所述框状体相互固定成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状体,具有包覆住所述主体与所述端帽的下面的底板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状体的所述侧板部上,形成有用于嵌合所述主体的侧部的嵌合凹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转换路线由形成于构成所述方向转换路线的外周部分的所述端帽上的外周沟、和形成于构成所述方向转换路线的内周部分的突缘上的内周沟所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缘设置于位于所述端帽与所述主体之间并插入于所述框状体的所述侧板部间的隔板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缘设置于具有所述框状体的底板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路线包括:形成在所述主体上的所述复位路沟,其构成所述复位路线的内侧部分;设置于所述端帽的复位路沟,其形成在与所述主体上的所述复位路沟对向而延伸的复位路线部上,构成所述复位路线的外侧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状体上设置有形成复位路沟的复位路线部,该复位路沟与配置于所述主体两端面的所述端帽的所述复位路沟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状体所具有的底板部上,形成有孔部,该孔部用于嵌合形成于所述端帽的所述复位路线部的底面的凸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帽上,形成有嵌合于所述主体的所述凹沟的端部的定位销。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板部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复数个形成于所述框状体的所述凸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状体上,嵌合插入有在所述端板部的内侧与所述端帽的外端面之间密封所述轨道与所述滑块之间的间隙的端部油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油封嵌合于形成在所述框状体的所述端板部的所述内侧的凹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端帽的外端面的凸部,嵌合于形成于所述框状体的所述端板部的所述内侧的所述凹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滑块的所述框状体、所述端帽以及所述主体上,形成有将所述滑块跨架于所述轨道的凹部。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转动体保持于所述主体的保持杆,嵌入于形成于所述端帽的保持杆沟内并嵌合。
CNB011362820A 2001-03-29 2001-10-12 线性运动导向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21159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095884 2001-03-29
JP2001095884A JP4564198B2 (ja) 2001-03-29 2001-03-29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8045A CN1378045A (zh) 2002-11-06
CN1211593C true CN1211593C (zh) 2005-07-20

Family

ID=18949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362820A Expired - Lifetime CN1211593C (zh) 2001-03-29 2001-10-12 线性运动导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520681B2 (zh)
EP (1) EP1245845B1 (zh)
JP (1) JP4564198B2 (zh)
KR (1) KR100733486B1 (zh)
CN (1) CN1211593C (zh)
DE (1) DE60111183T2 (zh)
TW (1) TW4877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4266A (ja) * 2002-10-28 2004-05-20 Nsk Ltd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US7121724B2 (en) * 2003-01-29 2006-10-17 Mao Tu Lee Linear motion guide device
US20040146228A1 (en) * 2003-01-29 2004-07-29 Lee Mao Tu Linear motion guide device
JP4500128B2 (ja) 2004-08-06 2010-07-14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KR100624773B1 (ko) * 2004-08-31 2006-09-19 주식회사 에스비씨리니어 리니어 가이드 장치
CN100357619C (zh) * 2004-09-15 2007-12-26 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滚柱式线性滑轨
KR101109429B1 (ko) 2005-08-04 2012-01-31 삼성탈레스 주식회사 레일 어댑터 잠금장치
US7380988B1 (en) 2005-11-15 2008-06-03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Linear motion guide device having dust shield
DE102005055101A1 (de) * 2005-11-18 2007-05-24 Bosch Rexroth Mechatronics Gmbh Linearführungseinrichtung
JP4615466B2 (ja) * 2006-03-22 2011-01-19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高密封シール装置を備えた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US7467894B2 (en) * 2006-05-15 2008-12-23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Linear motion guide apparatus having ball retaining device
US20080103028A1 (en) * 2006-11-01 2008-05-01 Advanced Motion Technologies Corp. Slider for a linear slide system
TWM330884U (en) * 2007-09-07 2008-04-21 Ome Technology Co Ltd Snap-on retention structure for linear rail
TWM356029U (en) * 2008-12-05 2009-05-01 Ome Technology Co Ltd Pre-tightening structure for liner sliding rail
JP5647463B2 (ja) * 2010-08-27 2014-12-24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
US8745873B2 (en) * 2011-04-13 2014-06-10 Lei-Jui Wu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lider of a linear sliding rail
JP5820187B2 (ja) * 2011-08-19 2015-11-24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小形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WO2014068638A1 (ja) * 2012-10-29 2014-05-08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TWI546463B (zh) * 2012-11-05 2016-08-21 min-jie Wu A linear slide having a hold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297415B2 (en) * 2014-04-04 2016-03-29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Linear actuator
CN105840652A (zh) * 2015-01-12 2016-08-10 永进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滚动式线性滑轨动态特性的方法
CN108233846A (zh) * 2016-07-29 2018-06-29 上海理工大学 具有矩形缺口的可移动伸缩太阳能电池板
KR200489215Y1 (ko) * 2017-03-08 2019-05-16 하이윈 테크놀로지스 코포레이션 슬라이드 블록 장치
CN107093542A (zh) * 2017-04-28 2017-08-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离子源、离子源注入设备及离子分布调整方法
USD875150S1 (en) * 2017-05-31 2020-02-11 Thk Co., Ltd. End plate for motion guide device
TWI668378B (zh) * 2018-04-23 2019-08-11 直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線性滑軌及其滑座
DE202018003002U1 (de) * 2018-06-27 2020-03-31 Schneeberger Holding Ag Linearbewegungsführ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33122A (ja) 1984-10-12 1986-06-20 ミクロプル・デユコン・ゲゼルシヤフト・フイア・マ−ル・ウント・シユタウプテヒニ−ク・ミツト・ベシユ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煙道ガスや排ガス中の有害物質の中性化と分離のための方法と装置
JPH0639143Y2 (ja) * 1987-02-23 1994-10-12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小形無限直線運動用玉軸受の方向転換路の構成構造
CH675011A5 (en) * 1987-09-21 1990-08-15 Schneeberger Ag Maschf Multiple row roller bearing for longitudinal guides - has housing with front and back contg. two roller rows between guide strips
JP2846050B2 (ja) 1990-04-05 1999-01-13 テイエチケー株式会社 直線摺動用ベアリング
EP0474948A1 (fr) * 1990-09-10 1992-03-18 Marc Lecomte Dispositif de guidage linéaire
US5102235A (en) 1991-01-10 1992-04-07 Thomson Industries, Inc. Linear motion bearing
JP2542245Y2 (ja) * 1991-05-13 1997-07-23 テイエチケー株式会社 直線運動用ベアリングの側蓋固定構造
JPH0544724A (ja) * 1991-08-12 1993-02-23 Koyo Seiko Co Ltd 直動形ガイド装置
JP2775125B2 (ja) * 1992-03-09 1998-07-16 光洋精工株式会社 直動形ガイド装置
JP2775129B2 (ja) * 1992-11-09 1998-07-16 光洋精工株式会社 直動形ガイド装置
JP2563003Y2 (ja) * 1992-12-28 1998-02-18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
DE4412131A1 (de) * 1994-04-08 1995-10-12 Schaeffler Waelzlager Kg Wälzlager
US5613780A (en) * 1995-06-29 1997-03-25 Thomson Industries, Inc. Linear motion bearing assembly
DE19538665A1 (de) * 1995-10-17 1997-04-24 Star Gmbh Linearführungseinrichtung
EP0769627B1 (de) * 1995-10-17 2000-08-02 Deutsche Star GmbH Linearführungseinrichtung
JP4118362B2 (ja) * 1997-04-30 2008-07-16 Thk株式会社 無限摺動用案内装置
JP3631619B2 (ja) * 1998-08-21 2005-03-23 日本電気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送受話器
EP0982509B1 (de) * 1998-08-27 2004-10-20 Schneeberger Holding AG Linearbewegungsführ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111183T2 (de) 2006-04-27
EP1245845B1 (en) 2005-06-01
EP1245845A1 (en) 2002-10-02
JP4564198B2 (ja) 2010-10-20
JP2002295469A (ja) 2002-10-09
US20020141667A1 (en) 2002-10-03
KR20020077017A (ko) 2002-10-11
TW487787B (en) 2002-05-21
KR100733486B1 (ko) 2007-06-28
DE60111183D1 (de) 2005-07-07
CN1378045A (zh) 2002-11-06
US6520681B2 (en) 2003-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1593C (zh) 线性运动导向装置
CN1138930C (zh) 线性运动轴承
CN100480524C (zh) 运动导向装置
CN100535463C (zh) 线性导向装置及其轨道的制造方法
CN1651185A (zh) 导向装置
TW505742B (en)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US8783951B2 (en) Miniature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TWI228573B (en) Ball linear gui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5678928A (en) Linear motion rolling guide unit
JP2007092800A (ja)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JP2003194057A (ja) 転動体間にセパレータを備えた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CN1286638C (zh) 用于压机的滑块导向装置
JP6196128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H0536648B2 (zh)
CN1469978A (zh) 密封装置
CN104350295A (zh) 引导体以及具备其的运动引导装置
CN106574524B (zh) 用于内燃机的凸轮轴调整装置
EP1801434B1 (en) Movement guiding device
CN1048439C (zh) 带有滑动台的致动器
CN205937472U (zh) 滚动直线导轨副
KR100742908B1 (ko) 미끄럼운동장치
CN101018956A (zh) 滚动引导装置
CN1394724A (zh) 带有可滑动装配到一起的导向柱和导向衬套的模具组件
CN102556613A (zh) 线性马达型搬送装置的连结结构
JP4339187B2 (ja)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72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