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59127A - 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收割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159127A CN118159127A CN202280071856.0A CN202280071856A CN118159127A CN 118159127 A CN118159127 A CN 118159127A CN 202280071856 A CN202280071856 A CN 202280071856A CN 118159127 A CN118159127 A CN 1181591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reel
- end portion
- harvesting
- harves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306 harve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6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9000010902 straw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5000013339 cer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06 hydro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124569 Lycaen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57/00—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57/00—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01D57/01—Devices for leading crops to the mowing apparatus
- A01D57/02—Devices for leading crops to the mowing apparatus using reels
- A01D57/0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the position of the ree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Outside Dividers And 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收割机具有:左右的支撑框架,其相对于侧壁(14)沿前后方向设置于上侧的位置;拨禾轮(11),其能够以沿左右方向的轴心(P1)为中心旋转地支撑于支撑框架,并通过被旋转驱动而将农田的作物朝向后方拢入;罩(40),其从外侧方覆盖支撑框架。罩(40)的底部分43相对于侧壁(14)的上端部分(14a)朝向上方凹入,使得在拨禾轮(11)被操作到最下降位置时,在罩(40)的底部分(43)与侧壁(14)的上端部分(14a)之间产生从罩(40)的前端部到升降缸(20)的空隙(A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割机中的收割部的结构。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在作为收割机的一例的普通型的联合收割机中,设有收割部,该收割部具有设有左右侧壁的收割框架、拨禾轮、切断装置、横向进给搬运体。
由此,农田的作物的根部附近被切断装置切断,作物被拨禾轮向后方拢入,并被横向进给搬运体沿横方向搬运,从而被收割部收割。由收割部收割的作物由搬运装置向后方搬运,供给到脱粒装置进行脱粒处理。
在专利文献1中,在收割部中,左右的支撑框架相对于侧壁沿前后方向配置于上侧的位置,拨禾轮能够以沿左右方向的轴心为中心可旋转地安装于支撑框架的前部。通过以支撑框架的后部的支点为中心上下操作支撑框架,来变更拨禾轮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可设置从外侧覆盖支撑框架的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365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农田中如果收割部的侧壁通过了例如存在高度高的作物的部分,则当作物朝向收割部的外方倒下时,作物有可能进入到拨禾轮(支撑框架)的罩的底部部分与侧壁的上端部分之间。
在该情况下,若将拨禾轮设定在较低的位置,则罩的底部部分与侧壁的上端部分之间变窄,因此有时作物被夹入罩与侧壁之间,夹入的作物被拨禾轮朝向后方拢入,从而有可能发生作物的损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收割机中,能够利用拨禾轮将收割部的侧壁附近的作物损伤较少地向后方拢入。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收割机,具有:收割部,其收割农田的作物;以及搬运装置,从所述收割部搬运由所述收割部收割的作物,其中,所述收割部具有:收割框架,其具有左右的侧壁并与所述搬运装置连接;左右的支撑框架,其相对于所述侧壁沿前后方向设置于上侧的位置;拨禾轮,其能够以沿左右方向的轴心为中心旋转地支撑于所述支撑框架,并通过被旋转驱动而将农田的作物朝向后方拢入;切断装置,其切断农田的作物的根部;横向进给搬运体,其将收割的作物朝向所述搬运装置搬运;升降缸,其通过以所述支撑框架的后部的支点为中心上下操作所述支撑框架,从而能够变更所述拨禾轮的高度;以及罩,其从外侧方覆盖所述支撑框架,所述罩的底部分相对于所述侧壁的上端部分朝向上方凹入,使得在所述拨禾轮被操作到最下降位置时,在所述罩的底部分与所述侧壁的上端部分之间产生从所述罩的前端部到所述升降缸的空隙。
根据本发明,即使收割部的侧壁通过了农田中例如存在高度高的作物的部分,作物朝向收割部的外方倒下而进入到拨禾轮(支撑框架)的罩的底部分与侧壁的上端部分之间,由于在其间存在空隙,所以作物被夹入到罩与侧壁之间的情况也较少。
由此,即使进入到罩的底部分与侧壁的上端部分之间的作物被拨禾轮朝向后方拢入,作物也能够从罩的底部分与侧壁的上端部分之间损伤较少地移出,进而被收割部收割,因此,能够在收割机中损伤较少地收割作物从而提高进行收割的收割效率。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有从所述侧壁朝向前方延伸的左右的分禾器。
根据本发明,农田的作物被分禾器分为收割部的左右宽度内的作物和收割部的左右宽度外的作物,并且到达侧壁。
由此,能够减少收割部的左右宽度外的作物进入罩的底部分与侧壁的上端部分之间的状态,因此,在损伤少地收割作物而进行收割的方面有利。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罩的底部分具有:前半部分,其从所述罩的底部分的前端部设置到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在所述拨禾轮被操作到最下降位置时,成为在侧视下沿着所述侧壁的上端部分的姿势;以及后半部分,其从所述前半部分的后部设置到所述罩的底部分的后端部,在所述拨禾轮被操作到最下降位置时,成为在侧视下从所述前半部分的后部朝向所述侧壁的上端部分延伸的姿势。
根据本发明,罩的底部分的前半部分在拨禾轮被操作到最下降位置时,成为在侧视下沿侧壁的上端部分的姿势。由此,进入到罩的底部分与侧壁的上端部分之间的作物被拨禾轮朝向后方拢入,从而损伤较少地朝向后方移动。
根据本发明,罩的底部分的后半部分在将拨禾轮被操作到最下降位置时,成为在侧视下从罩的底部分的前半部分的后部朝向侧壁的上端部分延伸的姿势。由此,进入罩的底部分与侧壁的上端部分之间的作物通过被拨禾轮朝向后方拢入,从罩的底部分与侧壁的上端部分之间朝向收割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损伤较少地出去。
因此,在损伤少地收割作物而进行收割的方面有利。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罩的前部分在所述拨禾轮被操作到最下降位置时,成为在侧视下所述罩的前部分的下部位于比所述罩的前部分的上部靠后方的位置的姿势。
根据本发明,在收割部的侧壁通过了农田中例如存在高度高的作物的部分,作物朝向收割部的外方倒下而进入罩的底部分与侧壁的上端部分之间的情况下,作物被罩的前部分引导并进入罩的底部分与侧壁的上端部分之间,因此,在损伤少地收割作物而进行收割的方面有利。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向所述拨禾轮传递旋转动力的传动带以被所述罩覆盖的方式沿所述支撑框架设置,所述收割机具有将所述传动带的卷绕路径的下部分以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引导旋转体。
根据本发明,向拨禾轮传递旋转动力的传动带沿支撑框架设置,由罩覆盖传动带。利用引导旋转体,传动带的卷绕路径的下部分以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被引导,因此,较少受到传动带的卷绕路径的下部分的影响,能够容易地使罩的底部分朝向上方凹入。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收割机具有能够沿所述支撑框架前后变更所述拨禾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安装位置的位置变更部,所述收割机在所述传动带的卷绕路径的上部分具有张紧调节部,所述张紧调节部调节伴随所述拨禾轮的安装位置的变更的所述传动带的张紧状况。
根据本发明,构成为,利用位置变更部,能够沿支撑框架前后变更拨禾轮在支撑框架上的安装位置。
根据本发明,由于对伴随拨禾轮的安装位置的变更的传动带的张紧状况进行调节的张紧调节部相对于传动带的卷绕路径的上部分设置,所以张紧调节部和相对于传动带的卷绕路径的下部分设置的引导旋转体相互干涉少,能够合理地配置。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罩的上端部分形成为在侧视下朝向上方突出。
根据本发明,由于罩的上端部分形成为在侧视下朝向上方突出,因此,张紧调节部与罩的上端部分干涉少,能够合理地配置。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引导旋转体位于比所述张紧调节部靠前侧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由于引导旋转体位于比张紧调节部靠前侧的位置,因此,张紧调节部相对于传动带的卷绕路径的上部分设置,引导旋转体相对于传动带的卷绕路径的下部分设置,从而,张紧调节部与引导旋转体相互干涉少,能够合理地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3是收割部附近的右侧视图。
图4是收割部附近的右侧视图。
图5是收割部的俯视图。
图6是驾驶部的俯视图。
图7是驾驶部附近的左侧视图。
图8是驾驶部的横操纵部附近的纵剖主视图。
图9是驾驶部的底板部附近的右侧视图。
图10是驾驶部的底板部附近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10表示作为收割机的一例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F表示前方向、B表示后方向、U表示上方向、D表示下方向、R表示右方向、L表示左方向。
(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机体1由履带式的行驶装置2支撑,在机体1的前部设有收割部3和驾驶部4。在机体1的左部设置有脱粒装置5,在机体1的右部设置有作为贮存部的谷粒箱6,作物的排出装置7与谷粒箱6的后部的下部连接。
搬运装置8能够以沿着左右方向的轴心为中心上下摆动地支撑于脱粒装置5的前部,并从脱粒装置5朝向前方延伸。收割农田作物的收割部3与搬运装置8的前部连接,并设置在机体1的前部。升降缸(未图示)连接至机体1和搬运装置8,利用升降缸对收割部3及搬运装置8进行升降操作。
根据以上的结构,随着机体1的行进,农田的作物被导入收割部3而被收割,作物从收割部3通过搬运装置8被搬运而供给到脱粒装置5。作物由脱粒装置5进行脱粒处理,由脱粒装置5进行脱粒处理进而被回收的作物被储存于谷粒箱6。当谷粒箱6装满时,谷粒箱6的作物由排出装置7排出。
(收割部的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收割部3上设有收割框架9、分禾器10、拨禾轮11、切断装置12及横向进给螺杆13(相当于横向进给搬运体)等。收割框架9是收割部3的骨架,设置于收割部3的左右方向的整个宽度范围,收割框架9的后部与搬运装置8的前部连接。
在收割框架9的右端部及左端部连接有左右的侧壁14。左右的分禾器10与左右的侧壁14的前端部连接,从侧壁14朝向前方延伸。分禾器10的上端部分10a及侧壁14的上端部分14a以彼此连续的方式连接,并以越靠后侧的部分越高的后上升状(前下降状)倾斜(参照图3及图4)。
拨禾轮11设置在收割框架9的上方,推子型的切割装置12设置在收割框架9的前部。横向进给螺杆13能够以沿左右方向的轴心为中心旋转地被支撑于左右的侧壁14。
根据以上的结构,随着机体1的前进,农田的作物被左右的分禾器10分禾,被拨禾轮11朝向后方拢入收割框架9,作物的根部被切断装置12切断。当作物被导入收割框架9时,作物被横向进给螺杆13朝向收割框架9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搬运,从横向进给螺杆13被送入搬运装置8,从搬运装置8被供给到脱粒装置5。
(拨禾轮的结构)
如图3、4、5所示,在拨禾轮11上设置有左右及中央的旋转框架15、安装于左右的旋转框架15之间的复数个框架16、朝下安装于框架16的复数个搂齿17等。
支点轴18沿左右方向可旋转地支撑在收割框架9的后部的上部,左右的支撑框架19与支点轴18的左端部及右端部连接。支撑框架19相对于分禾器10及侧壁14沿前后方向配置于上侧的位置。
左右的支撑托架23(相当于位置变更部)以能够沿支撑框架19前后位置变更且能够通过螺栓固定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支撑框架19的前部。拨禾轮11能够以沿左右方向的轴心P1为中心旋转地安装于左右的支撑托架23。
由此,拨禾轮11能够以沿左右方向的轴心P1为中心旋转地安装于左右的支撑框架19的前部。支撑托架23在支撑框架19上的安装位置沿支撑框架19前后变更,由此,拨禾轮11在支撑框架19上的安装位置沿支撑框架19前后变更。
左右的升降缸20安装于侧壁14和支撑框架19之间。通过利用升降缸20使支撑框架19以支点轴18的轴心P2(相当于支撑框架19的后部的支点)为中心旋转地上下操作,从而改变拨禾轮11的高度。
(收割部的传动系统的结构)
如图2~图5所示,传动轴21沿左右方向支撑于收割框架9的后部的下部,来自机体1的动力经由沿搬运装置8的外表面部配置的传动链22传递至传动轴21。在传动轴21的右端部安装有链轮21a和凸轮机构21b。
与横向进给螺杆13连接的链轮13a相对于右边的侧壁14配置在外侧,传动链24安装于传动轴21的链轮21a和横向进给螺杆13的链轮13a之间。传动轴21的动力经由传动链24传递至横向进给螺杆13,横向进给螺杆13沿图3及图4的顺时针方向被旋转驱动。
驱动轴25相对于右边的侧壁14沿前后方向支撑于外侧,驱动轴25的后部与驱动轴21的凸轮机构21b连接,与驱动轴25的前部连接的臂25a与切断装置12的右端部连接。当传动轴21被旋转驱动时,利用传动轴21的凸轮机构21b,驱动轴25被正反旋转驱动,驱动轴25的臂25a被左右往复驱动,从而驱动切断装置12。
链轮26和滑轮27相互连接,能够以轴心P2为中心旋转地支撑于支点轴18的右部。在横向进给螺杆13的链轮13a上连接有链轮13b,传动链28安装于链轮26和横向进给螺杆13的链轮13b之间。
传递至横向进给螺杆13的动力经由传动链28传递至链轮26及滑轮27,动力从滑轮27如后述(拨禾轮的驱动系统的结构)记载的那样,传递至拨禾轮11,拨禾轮11沿图3及图4的顺时针方向被旋转驱动。
(拨禾轮的驱动系统的结构)
如图3、4、5所示,与拨禾轮11的右部连接的滑轮29配置在右边的支撑框架19的轴心P1的位置。在右边的支撑框架19中的滑轮27、29之间的部分,引导滑轮30能够以沿左右方向的轴心P3为中心旋转地被支撑。
调节臂31(相当于张紧调节部)能够以轴心P3为中心摆动地被支撑,并从右边的支撑框架19朝向上方延伸,引导滑轮31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调节臂31的上部。
在右边的支撑框架19的后部连接有托架32,安装构件33(相当于张紧调节部)安装于托架32,弹簧34安装于调节臂31和安装构件33之间。利用弹簧34,调节臂31以朝向后方摆动的方式被施力。
安装构件33利用螺母安装于托架32,安装构件33在托架32上的安装位置能够通过螺母沿前后方向变更。
由此,能够沿前后方向变更调节臂31的姿势。
在右边的支撑框架19中的调节臂31(引导滑轮30)与滑轮29之间的部分,连结有托架35,托架35从右边的支撑框架19朝向下方延伸。引导滑轮36(相当于引导旋转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托架35。
传动带37通过引导滑轮30、调节臂31的引导滑轮31a、引导滑轮36,而被安装于滑轮27和滑轮29之间,传动带37沿右边的支撑框架19设置。
根据以上的结构,滑轮27的动力(旋转动力)经由传动带37传递至滑轮29,并传递至拨禾轮11,从而拨禾轮11向图3及图4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被旋转驱动。
图3及图4所示的状态是将拨禾轮11(支撑托架23)在支撑框架19上的安装位置设定在后方的位置的状态。
如上述(拨禾轮的结构)记载的那样,如果拨禾轮11(支撑托架23)在支撑框架19上的安装位置朝向前方变更,随之,则安装构件33在托架32上的安装位置朝向前方变更,调节臂31的姿势朝向前方变更,由此,传动带37的张紧状况被调节为适当的状态。
由此,在传动带37的卷绕路径的上部分37a具有调节臂31(相当于张紧调节部),该调节臂31调节伴随拨禾轮11的安装位置的变更的传动带37的张紧状况。
引导滑轮36(相当于引导旋转体)设置于传动带37的卷绕路径的下部分37b,并位于比调节臂31(相当于张紧调节部)靠前侧的位置。利用引导滑轮36(相当于引导旋转体),传动带37的卷绕路径的下部分37b以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被引导。
(覆盖拨禾轮的支撑框架和传动带的罩的结构)
如图3、4、5所示,设置有从外侧方覆盖右边的支撑框架19和传动带37的罩40。罩40设置有右边的横部分41、上端部分42、底部分43、前部分44及后部分45等,并且罩40的左边的横方向是开放的。
在右边的支撑框架19上安装有撑条38、39。罩40的上端部分42螺栓连接于撑条38,罩40的前部分44螺栓连接于撑条39,从而将罩40安装于右边的支撑框架19。
利用罩40覆盖右边的支撑框架19的上方、下方、前方、后方和右边的横侧方。利用罩40覆盖链轮26、传动带37、滑轮27、29、引导滑轮30、36、调节臂31和引导滑轮31a的上方、下方、前方、后方和右边的横侧方。
如图1及图4所示,覆盖侧壁14的外侧部分的罩46安装于侧壁14,罩46的上端部分在侧视下位于比侧壁14的上端部分14a稍靠下侧的位置。
(罩的具体形状)
如图3所示,在罩40中,罩40的上端部分42具有从上端部分42的前端部设置到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的前半部分42a,以及从前半部分42a的后部设置到上端部分42的后端部的后半部分42b。
图3所示的状态是将拨禾轮11操作到最下降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的罩40中,上端部分42的前半部分42a在侧视下成为以上端部分42的前半部分42a的后部比上端部分42的前半部分42a的前部高的后上升状(前下降状)倾斜的姿势。
在拨禾轮11被操作到最下降位置的状态的罩40中,上端部分42的后半部分42b在侧视下成为以上端部分42的后半部分42b的后部比上端部分42的后半部分42b的前部低的后下降状(前上升状)倾斜的姿势。由此,罩40的上端部分42形成为在侧视下朝向上方突出。
罩40的底部分43具有从底部分43的前端部设置到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的前半部分43a,以及从前半部分43a的后部设置到底部分43的后端部的后半部分43b。
在拨禾轮11被操作到最下降位置的状态的罩40中,底部分43的前半部分43a在侧视下成为沿分禾器10的上端部分10a及侧壁14的上端部分10a的姿势。底部分43的后半部分43b在侧视下成为从前半部分43a的后部朝向侧壁14的上端部分14a延伸的姿势。
由此,罩40的底部分43相对于分禾器10的上端部分10a及侧壁14的上端部分14a朝向上方凹入,使得在拨禾轮11被操作到最下降位置时,在罩40的底部分43与分禾器10的上端部分10a及侧壁14的上端部分14a之间产生从罩40的前端部(前部分44)到升降缸20的空隙A1。
罩40的前部分44具有从前部分44的上端部设置到上下方向的中间部的上部分44a,以及从上部分44a的下部分设置到前部分44的下端部的下部分44b。
如图3所示,在拨禾轮11被操作到最下降位置的状态的罩40中,前部分44的下部分44b在侧视下成为以前部分44的下部分44b的下部比前部分44的下部分44b的上部位于后方的后下降状(前上升状)倾斜的姿势。
(罩附近的作物的状态)
如上述(收割部的结构)记载的那样,在利用收割部3割取农田的作物而进行收割的情况下,假定在农田中例如右边的分禾器10和右边的侧壁14通过了存在高度高的作物的部分,作物朝向收割部3(右边的分禾器10及右边的侧壁14)的右边的外侧倾倒。
该情况下,作物被分禾器10的上端部分10a和罩40的前部分44(下部分44b)引导,并且进入罩40的底部分43(前半部分43a)与分禾器10的上端部分10a及侧壁14的上端部分14a之间(空隙A1)。
进入到罩40的底部分43(前半部分43a)与分禾器10的上端部分10a及侧壁14的上端部分14a之间(空隙A1)的作物通过由拨禾轮11朝向后方拢入而在罩40的底部分43(前半部分43a)与分禾器10的上端部分10a及侧壁14的上端部分14a之间(空隙A1)朝向后方移动。
接着,作物通过由拨禾轮11朝向后方拢入、以及由横向进给螺杆13朝向收割框架9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搬运,从罩40的底部分43(后半部分43b)与分禾器10的上端部分10a及侧壁14的上端部分14a之间(空隙A1)朝向收割框架9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移出。
(驾驶部的结构)
如图1及图6所示,在驾驶部4设置有容纳发动机57的发动机罩47、在发动机罩47的前方设置的前操纵部48、设置在发动机罩47的左部和前操纵部48的左部之间的横操纵部49、在它们的下部设置的底板部58、覆盖它们的上方的顶棚部50等。
驾驶座位51设置在发动机罩47的上部。固定的手柄53和进行行驶装置2的左右转向操作及收割部3的升降操作的操作杆52设置于前操纵部48。进行行驶用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未图示)的操作的变速杆54、脱粒离合器杆55、收割离合器杆56设置于横操纵部49。
如图6及图7所示,加强框架59被连接至构成机体1的机体框架60并朝向上方延伸。加强框架59的上部与发动机罩47的左后部的上部及横操纵部49的后部的上部连接,加强框架59的上部与脱粒装置5的前部连接,发动机罩47及驾驶座位51的振动被加强框架59抑制。
(脱粒离合器杆及收割离合器杆的结构)
如图7及图8所示,设置有将发动机57的动力向脱粒装置5传递、与脱粒装置5断开的脱粒离合器61。收割离合器(未图示)设置在脱粒离合器61的下游侧,从脱粒离合器61和脱粒装置5之间分支的动力经由收割离合器向收割部3及搬运装置8传递、与收割部3及搬运装置8断开。
在横操纵部49的上面部49a及左边的横面部49b上设置有轴承部62、63。操作轴64也能够以沿左右方向的轴心P4为中心旋转地支撑于轴承部62、63,脱粒离合器杆55安装于操作轴64的右端部。
在操作轴64的左端部连接有臂64a,联结构件65及弹簧66连接在操作轴64的臂64a和脱粒离合器61之间。通过以轴心P4为中心旋转地操作脱粒离合器杆55,脱粒离合器61被操作为传动状态及断开状态。
圆筒状的操作轴67可旋转地安装于操作轴64的外表面,收割离合器杆56安装于操作轴67的右端部。在横操纵部49的左边的横面部49b和轴承部63之间,在操作轴67上连接有臂67a,联结构件68及电线69连接于操作轴67的臂67a和收割离合器之间。通过以轴心P4为中心旋转地操作收割离合器杆56,将收割离合器操作为传动状态及断开状态。
(覆盖脱粒离合器杆及收割离合器杆的覆盖体的结构)
如图6、7、8所示,箱状的覆盖体70安装于横操纵部49的左边的横面部49b。在覆盖体70上设有上面部70a、横面部70b、前面部70c及后面部70d。
覆盖体70的横面部70b、前面部70c及后面部70d沿铅垂方向。覆盖体70的上面部70a形成为从横操纵部49的左边的横面部49b朝向斜左方的下方延伸的倾斜面。
由此,利用覆盖体70覆盖轴承部63、操作轴64的左端部及臂64a、操作轴67的左端部及臂67a、联结构件65、68等。
覆盖体72以与覆盖体70的后面部70d相连的方式安装于横操纵部49的左边的横面部49b,发动机57的消音器71配置在覆盖体70、72的下方。在覆盖体72设置有上面部72a及横面部72b、前面部70c及后面部70d,覆盖体72的上面部72a形成为从横操纵部49的左边的横面部49b朝向斜左方的下方延伸的倾斜面。
消音器71沿前后方向配置在覆盖体70的下方的位置和覆盖体72的下方的位置的范围内,联结构件65、68及电线69等在覆盖体70的前面部70c的下端部和消音器71的前端部之间的空间通过。
(关于覆盖体的现有技术、课题及效果)
在脱粒离合器杆55及收割离合器杆56的操作轴64、67从横操纵部49的横面部49b突出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稻草屑等附着于操作轴64、67,有时将覆盖操作轴64、67的箱状的覆盖体安装于横操纵部49的横面部49b。
由此,在将箱状的覆盖体安装于横操纵部49的横面部49b的情况下,有时稻草屑等堆积于覆盖体,因此存在改善的余地。
在具有上述(覆盖脱粒离合器杆及收割离合器杆的覆盖体的结构)及图7、8所示的覆盖体70的情况下,由于在覆盖体70中,稻草屑等容易堆积的上面部70a形成为倾斜面,所以即使稻草屑等附着在覆盖体70的上面部70a上,稻草屑等也容易从覆盖体70的上面部70a滑落。覆盖体70的横面部70b、前面部70c及后面部70d沿铅垂方向,因此稻草屑等难以堆积于覆盖体70的横面部70b、前面部70c及后面部70d。
如上所述,能够得到稻草屑等难以堆积的覆盖体70,能够减少因稻草屑等堆积于覆盖体70而引起的不良情况。
通过将覆盖体70、72配置在消音器71的上方,能够减少稻草屑等堆积于消音器71的情况,能够减少因稻草屑等堆积于消音器71而引起的不良情况。
(工作油箱的结构)
如图7、9、10所示,在机体框架60上沿上下方向连接有前框架73、横框架74及横面板75,框状的框架76由前框架73、横框架74及横面板75支撑,在机体框架60和框架76的范围内安装有前面板77。前操纵部48和底板部58安装于框架76,在前操纵部48和底板部58与机体框架60之间形成比较大的空间。
工作油箱78以沿左右方向配置于前操纵部48及底板部58与机体框架60之间的空间的前部的方式安装于机体框架60。在对收割部3及搬运装置8进行升降操作的升降缸(参照上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行驶用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参照上述的(驾驶部的结构))中使用的工作油储存于工作油箱78。
隔板79安装于框架76的左部,软管80与隔板79连接,在工作油箱78的前部的右下部的入口部78a和隔板79之间连接有软管81。来自上述的升降缸及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等的返回的工作油经由软管80向隔板79供给,在隔板79中除去空气,经由软管81从工作油箱78的入口部78a向工作油箱78返回。
在工作油箱78的左部的下部设置有出口部78b,软管82从工作油箱78的出口部78b伸出。工作油箱78的工作油从工作油箱78的出口部78b经由软管82供给至上述的升降缸及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等。
在工作油箱78的上部设置有供给口部78c。作业者通过将底板部58从框架76卸下并打开工作油箱78的供给口部78c,能够从工作油箱78的供给口部78c向工作油箱78补给工作油。
由于前面板77和前框架73能够装卸,因此作业者通过卸下前面板77和前框架73,能够使工作油箱78朝向前方移动而卸下。
(电池的结构)
如图6及图9所示,电池83沿左右方向配置于前操纵部48及底板部58与机体框架60之间的空间的前部,相对于工作油箱78配置于后侧,利用安装金属配件84安装于机体框架60。在横面板75中与电池83对置的部分开口有开口部75a,平板状的盖部85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螺栓连接于横面板75的开口部75a。
阶梯状的台阶86能够以沿前后方向的轴心为中心摆动地设置于机体框架60的右部。在工作状态下,作业者向上方操作台阶86,并将其操作到与盖部85相邻的收纳位置(参照图10的双点划线)。作业者通过将台阶86从收纳姿势操作为下方的使用姿势(参照图6、9、10的实线),能够使用台阶86上下驾驶部4。
如图6及图9所示,当台阶86被操作成使用姿势时,盖部85的侧向被打开,因此作业者能够拆下盖部85。在拆下盖部85的状态下,作业者能够将手从横面板75的开口部75a伸入,拆下安装金属配件84,将电池83从横面板75的开口部75a向外方拉出,从而能够进行电池83的更换等。
(与作业油箱相关的现有技术、课题及效果)
在收割机中,工作油箱78相对于脱粒装置5配置于前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如上述(脱粒离合器杆及收割离合器杆的结构)及图7、8所示,脱粒离合器61相对于脱粒装置5设置于前侧的位置,当配置从脱粒离合器61向脱粒装置5的各部的传动系统时,有时难以设置具有足够容量的工作油箱78。
由此,在能够设置具有足够容量的工作油箱78这一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如上述的(工作油箱的结构)及图6、7、9、10所示,在前操纵部48及底板部58与机体框架60之间形成有比较大的空间,因此通过将工作油箱78配置于该空间,能够设置具有足够容量的工作油箱78。
通过使工作油箱78的入口部78a和出口部78b充分分离,即使在返回到工作油箱78的入口部78a的工作油中含有空气,也能够期待在该工作油到达工作油箱78的出口部78b之前,空气向工作油箱78的内部的上部排出。
通过在前操纵部48及底板部58与机体框架60之间形成有比较大的空间,除了能够在该空间设置工作油箱78之外,还能够如上述(电池的结构)及图6、9所示那样设置电池83。
(发明的第1其他实施方式)
传动带37和罩40可以设置于左支撑框架19。
也可以将传动带37设置于左右的支撑框架19的一方,将罩40设置于左右的支撑框架19的双方。
(发明的第2其他实施方式)
侧壁14的前端部(连接有分禾器10的部分)也可以构成为位于比罩40的前部分44靠前方的位置。
(发明的第3其他实施方式)
也可以构成为在升降缸20上设置罩(未图示),保护升降缸20不受作物的影响,并且抑制作物的损伤。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不仅能够应用于水稻用的收割机,也能够应用于其他作物的收割机。
符号的说明
3 收割部
8 搬运装置
9 收割框架
10 分禾器
11 拨禾轮
12 切断装置
13横向进给螺杆(横向进给搬运体)
14 侧壁
14a 上端部分
19 支撑框架
20 升降缸
23支撑托架(位置变更部)
31调节臂(张紧调节部)
33安装构件(张紧调节部)
36引导滑轮(引导旋转体)
37 传动带
37a 上部分
37b 下部分
40 罩
42 上端部分
43 底部分
43a 前半部分
43b 后半部分
44 前部分
A1 空隙
P1 轴心
P2轴心(支点)
Claims (8)
1.一种收割机,具有:
收割部,其收割农田的作物;以及
搬运装置,其从所述收割部搬运由所述收割部收割的作物,其中,
所述收割部具有:
收割框架,其具有左右的侧壁并与所述搬运装置连接;
左右的支撑框架,其相对于所述侧壁沿前后方向设置于上侧的位置;
拨禾轮,其能够以沿左右方向的轴心为中心旋转地支撑于所述支撑框架,并通过被旋转驱动而将农田的作物朝向后方拢入;
切断装置,其切断农田的作物的根部;
横向进给搬运体,其将收割的作物朝向所述搬运装置搬运;
升降缸,其通过以所述支撑框架的后部的支点为中心上下操作所述支撑框架,从而能够变更所述拨禾轮的高度;以及
罩,其从外侧方覆盖所述支撑框架,
所述罩的底部分相对于所述侧壁的上端部分朝向上方凹入,使得在所述拨禾轮被操作到最下降位置时,在所述罩的底部分与所述侧壁的上端部分之间产生从所述罩的前端部到所述升降缸的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机,其中,
具有从所述侧壁朝向前方延伸的左右的分禾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割机,其中,
所述罩的底部分具有:
前半部分,其从所述罩的底部分的前端部设置到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在所述拨禾轮被操作到最下降位置时,成为在侧视下沿着所述侧壁的上端部分的姿态;以及
后半部分,其从所述前半部分的后部设置到所述罩的底部分的后端部,在所述拨禾轮被操作到最下降位置时,成为在侧视下从所述前半部分的后部朝向所述侧壁的上端部分延伸的姿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中,
所述罩的前部分在所述拨禾轮被操作到最下降位置时,成为在侧视下所述罩的前部分的下部位于比所述罩的前部分的上部靠后方的位置的姿势。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中,
向所述拨禾轮传递旋转动力的传动带以被所述罩覆盖的方式沿所述支撑框架设置,
所述收割机具有将所述传动带的卷绕路径的下部分以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引导旋转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割机,其中,
所述收割机具有能够沿所述支撑框架前后变更所述拨禾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安装位置的位置变更部,
所述收割机在所述传动带的卷绕路径的上部分具有张紧调节部,所述张紧调节部调节伴随所述拨禾轮的安装位置的变更的所述传动带的张紧状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割机,其中,
所述罩的上端部分形成为在侧视下朝向上方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收割机,其中,
所述引导旋转体位于比所述张紧调节部靠前侧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210453 | 2021-12-24 | ||
JP2021210453A JP2023094884A (ja) | 2021-12-24 | 2021-12-24 | 収穫機 |
PCT/JP2022/046186 WO2023120362A1 (ja) | 2021-12-24 | 2022-12-15 | 収穫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159127A true CN118159127A (zh) | 2024-06-07 |
Family
ID=86902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71856.0A Pending CN118159127A (zh) | 2021-12-24 | 2022-12-15 | 收割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3094884A (zh) |
CN (1) | CN118159127A (zh) |
WO (1) | WO2023120362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858452A1 (de) * | 1998-12-18 | 2000-06-21 | Mdw Maehdrescherwerke Gmbh | Haspel für Schneidwerke |
JP2000228909A (ja) * | 1999-02-12 | 2000-08-22 | Iseki & Co Ltd |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部 |
JP5653803B2 (ja) * | 2011-03-14 | 2015-01-14 |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 汎用コンバイン |
JP5950854B2 (ja) * | 2013-03-18 | 2016-07-13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全稈投入型コンバイン |
-
2021
- 2021-12-24 JP JP2021210453A patent/JP2023094884A/ja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12-15 CN CN202280071856.0A patent/CN118159127A/zh active Pending
- 2022-12-15 WO PCT/JP2022/046186 patent/WO202312036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120362A1 (ja) | 2023-06-29 |
JP2023094884A (ja) | 2023-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2077370A1 (ja) |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 |
WO2012111233A1 (ja) |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 |
CN108419506B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118159127A (zh) | 收割机 | |
WO2014141792A1 (ja) | コンバイン | |
CN109417898B (zh) | 联合收割机 | |
WO2012077496A1 (ja) | コンバイン | |
WO2020195057A1 (ja) | コンバイン | |
CN111343858B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115279171B (zh) | 联合收割机及收割机 | |
CN219660398U (zh) | 联合收割机 | |
JP2000037124A (ja) | 汎用コンバイン | |
JP4576749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WO2020085419A1 (ja) | 収穫機及び作業車 | |
JP4101185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7262349B2 (ja) | サトウキビ収穫機 | |
JP4397238B2 (ja) | 収穫機 | |
JP2004337070A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2005199816A (ja) | 収穫機 | |
JP2000037133A (ja) | 汎用コンバインのグレンタンク | |
CN116018928A (zh) | 联合收割机 | |
JP2001069841A (ja) | コンバインの除塵装置 | |
WO2017159547A1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3831520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2015146755A (ja) | コンバイ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