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02367A - 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102367A CN118102367A CN202211506196.2A CN202211506196A CN118102367A CN 118102367 A CN118102367 A CN 118102367A CN 202211506196 A CN202211506196 A CN 202211506196A CN 118102367 A CN118102367 A CN 1181023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information
- measurement
- distance
- measurement resu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139 quant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366000 Caenorhabditis elegans snr-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149678 Caenorhabditis elegans snr-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398248 Arabidopsis thaliana KIN10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419874 Caenorhabditis elegans snr-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835860 Homo sapiens SWI/SNF-related matrix-associated actin-dependent regulator of chromatin subfamily B member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5746 SWI/SNF-related matrix-associated actin-dependent regulator of chromatin subfamily B member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23 ank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CLOMYZFHNHFSIQ-UHFFFAOYSA-N clonixi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l)C=CC=C1NC1=NC=CC=C1C(O)=O CLOMYZFHNHFSI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group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的测量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视距方向,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非视距方向,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端;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测量,获得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差异;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除了具备通信能力外,还将具备感知能力。感知能力,即具备感知能力的一个或多个设备,能够通过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来感知目标物体的方位、距离、速度等信息,或者对目标物体、事件或环境等进行检测、跟踪、识别、成像等。
目前的感知方式是发端发送感知信号,收端接收目标物体反射的信号,由收端直接基于接收到的反射信号获得感知结果。然而,收端接收的反射信号会受通信环境影响,影响感知感知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感知方式测量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视距方向,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非视距方向,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端;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测量,获得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差异;
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测量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视距方向,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非视距方向,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端;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测量,获得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差异;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测量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一设备基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测量所得,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差异;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视距方向,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非视距方向,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端;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感知结果。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测量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一设备基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测量所得,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差异;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视距方向,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非视距方向,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感知结果。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视距方向,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非视距方向,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端;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测量,获得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差异;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一设备基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测量所得,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差异;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视距方向,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非视距方向,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端;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感知结果。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测量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可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测量方法的步骤,所述第二设备可用于执行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测量方法的步骤。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在接收到第三设备发送的、发射方向为LOS方向的第一信号和发射方向为NLOS方向的第二信号后,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指示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差异的第一信息,并将第一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以使第二设备能够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感知结果,提升了感知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通信感知一体化的不同感知链路示意图;
图3是双基地雷达感知测量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5是目标信号的幅度测量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测量装置的模块结构图之一;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测量装置的模块结构图之二;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之一;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但是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Device)、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智能家居(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家居设备,如冰箱、电视、洗衣机或者家具等)、游戏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耳机、智能眼镜、智能首饰(智能手镯、智能手链、智能戒指、智能项链、智能脚镯、智能脚链等)、智能腕带、智能服装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网络侧设备12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其中,接入网设备也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设备、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接入网功能或无线接入网单元。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基站、WLAN接入点或WiFi节点等,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eN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ESS)、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 Receiving 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基站为例进行介绍,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核心网设备可以包含但不限于如下至少一项:核心网节点、核心网功能、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Entity,MME)、接入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用户平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单元(Policy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边缘应用服务发现功能(Edge ApplicationServer Discovery Function,EASDF)、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统一数据仓储(Unified Data Repository,UDR)、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Server,HSS)、集中式网络配置(Centralized network configuration,CNC)、网络存储功能(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NRF),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本地NEF(Local NEF,或L-NEF)、绑定支持功能(Binding Support Function,BSF)、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为例进行介绍,并不限定核心网设备的具体类型。
为了方便理解,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内容进行说明:
一、通感一体化: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例如B5G系统或6G系统除了具备通信能力外,还将具备感知能力。感知能力,即具备感知能力的一个或多个设备,能够通过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来感知目标物体的方位、距离、速度等信息,或者对目标物体、事件或环境等进行检测、跟踪、识别、成像等。未来随着毫米波、太赫兹等具备高频段大带宽能力的小基站在6G网络的部署,感知的分辨率相比厘米波将明显提升,从而使得6G网络能够提供更精细的感知服务。典型的感知功能与应用场景如表1所示。
表1
通信感知一体化即在同一系统中通过频谱共享与硬件共享,实现通信、感知功能一体化设计,系统在进行信息传递的同时,能够感知方位、距离、速度等信息,对目标设备或事件进行检测、跟踪、识别,通信系统与感知系统相辅相成,实现整体性能上的提升并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通信与雷达的一体化属于典型的通信感知一体化(通信感知融合)应用,在过去,雷达系统与通信系统由于研究对象与关注重点不同而被严格地区分,大部分场景下两系统被独立的研究。事实上,雷达与通信系统同样作为信息发送、获取、处理和交换的典型方式,不论工作原理还是系统架构以及频段上存在着不少相似之处。通信与雷达一体化的设计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信系统与感知系统均基于电磁波理论,利用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来完成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其次,通信系统与感知系统均具备天线、发送端、接收端、信号处理器等结构,在硬件资源上有很大重叠;随着技术的发展,两者在工作频段上也有越来越多的重合;另外,在信号调制与接收检测、波形设计等关键技术上存在相似性。通信与雷达系统融合能够带来许多优势,例如节约成本、减小尺寸、降低功耗、提升频谱效率、减小互干扰等,从而提升系统整体性能。
根据感知信号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的不同,分为以下6种感知链路,如图2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图2中每种感知链路都以一个发送节点和一个接收节点作为例子,实际系统中,根据不同的感知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感知链路,每种感知链路的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且实际感知系统可以包括多种不同的感知链路。图2中的感知对象以人和车作为例子,实际系统的感知对象将更加丰富。
1)基站回波感知。这种方式下基站发送感知信号,并通过接收该感知信号的回波来获得感知结果。
2)基站间空口感知。此时,基站2接收基站1发送的感知信号,获得感知结果。
3)上行空口感知。此时,基站接收终端(UE)发送的感知信号,获得感知结果。
4)下行空口感知。此时,UE接收基站发送的感知信号,获得感知结果。
5)终端回波感知。此时,UE发送感知信号,并通过接收该感知信号的回波来获得感知结果。
6)终端间直通链路(Sidelink)感知。例如,UE 2接收UE 1发送的感知信号,获得感知结果。
二、双基地雷达:
雷达按发射机和接收机是否分置可分为单基地雷达和双/多基地雷达,双基地雷达一般要求发射和接收天线距离很远,与雷达作用距离可比拟。其中,外辐射源雷达是双基地雷达的一种特例,利用相关的电磁波探测理论技术与信号处理技术,获取第三方(例如通信基站)发射的非合作电磁信号,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定位、跟踪和识别,又叫做无源雷达、双/多基地无源雷达、被动雷达、非合作照射源雷达或非合作无源探测系统。
双基地雷达感知结果计算一般需要基于参考信道(直达径)信号和监测信道(反射径)信号,如图3所示。以距离和多普勒计算为例,双基地雷达测得的距离为(RT+RR)=2a=cΔτrt+L=cΔτt,即确定目标位置为椭球面上的某一点。其中c为光速,Δτrt为接收到直射路径信号与目标反射路径信号的时间差,Δτt为目标反射径对应的绝对时延(适用于收发时钟同步的情况),RT为发端到目标距离,L为基线距离,θR为接收端观察角度。双基地雷达由于目标运动带来的多普勒频移可以表示为
其中,λ为波长,fc为中心频点,β为双基地角,v为目标对象的运动速度,δ为目标对象的运动方向与双基地平分线的夹角,RR为目标对象到收端的距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一些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量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测量方法,包括:
步骤401,第一设备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视距方向,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非视距方向,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端。
这里,第三设备在与第一设备的视距(Line Of Sight,LOS)方向上发送第一信号,在与第一设备的非视距(NLOS)方向上发送第二信号。第一设备则接收该第一信号和该第二信号,以执行后续步骤。
步骤402,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测量,获得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差异。
即,通过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测量,所得的第一信息能够指示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指示两个测量结果的差异。本步骤中,第一设备基于经步骤401接收到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测量,从而得到第一信息。
步骤403,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本步骤中,第一设备将经步骤402测量所得的第一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
这样,按照上述步骤401-403,第一设备能够在接收到第三设备发送的、发射方向为LOS方向的第一信号和发射方向为NLOS方向的第二信号后,基于该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第一信息,并发送给第二设备,以使第二设备能够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感知结果,提升了感知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发射方向也可以理解为波束方向。而且,第三设备与第一设备的LOS方向,即朝向第一设备的方向;第三设备与第一设备的NLOS方向,即朝向目标感知区域的方向。
该实施例中,测量可以是感知测量,感知目标还可以称为目标对象,目标对象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而且,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可以是同一设备,也可以是不同设备。
该实施例中,感知结果可以是目标对象的位置、运动轨迹以及状态信息等。
结合具体实现场景:
下行感知,第一设备为终端,第二设备为基站或者感知网络功能,如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并进行测量;
上行感知,第一设备为基站,第二设备为感知网络功能,如基站接收终端(第三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并进行测量;
基站间感知,第一设备为基站A,第二设备为基站B或者感知网路功能,如基站A接收基站B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并进行测量;
sidelink感知,第一设备为终端A,第二设备为终端B或基站或感知网路功能,如终端A接收终端B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并进行测量。
这里,感知网络功能,也可以叫做感知网元或者感知管理功能(SensingManagement Function,Sensing MF),可以处于RAN侧或核心网侧,是指核心网和/或RAN中负责感知请求处理、感知资源调度、感知信息交互、感知数据处理等至少一项功能的网络节点,可以是基于5G网络中AMF或LMF的升级,也可以是其他网络节点或新定义的网络节点。具体的,感知网络功能的功能特性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与无线信号发送设备和/或无线信号测量设备(包括目标终端或者目标终端的服务基站或者目标区域关联的基站)进行目标信息交互,其中,目标信息包括感知处理请求,感知能力,感知辅助数据,感知测量量类型,感知资源配置信息等,以获得无线信号测量设备发送目标感知结果或感知测量量(上行测量量或下行测量量)的值;其中,无线信号也可以称作感知信号,如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
根据感知业务的类型、感知业务消费者信息、所需的感知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要求信息、无线信号发送设备的感知能力、无线信号测量设备的感知能力等因素来决定使用的感知方法,该感知方法可以包括:基站A发基站B收,或者基站发终端收,或者基站A自发自收,或者终端发基站收,或者终端自发自收,或者终端A发终端B收等。
根据感知业务的类型、感知业务消费者的信息、所需的感知QoS要求信息、无线信号发送设备的感知能力、无线信号测量设备的感知能力等因素,来决定为感知业务服务的感知设备,其中,感知设备包括无线信号发送设备和/或无线信号测量设备。
管理感知业务所需资源的整体协调和调度,如对基站和/或终端的感知资源进行相应的配置;
对感知测量量的值进行数据处理,或进行计算获得感知结果。进一步地,验证感知结果,估计感知精度等。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关联以下至少一项:
时延信息;距离信息;多普勒信息;速度信息;角度信息;幅度信息;相位信息;谱信息。
可选地,谱信息包括:时延-多普勒谱、距离-速度谱、距离-多普勒谱、时延-多普勒-角度谱、距离-多普勒-角度谱、距离-速度-角度谱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所述时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到达时间;
所述第二信号的到达时间;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到达时间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信号的到达时间可以是第一信号最强径/首达径的时延值,或者第一信号中路径强度超过预设路径强度门限的至少一条径的时延值。第二信号的到达时间可以是第二信号最强径的时延值,或者第二信号中路径强度超过预设路径强度门限的至少一条径的时延值。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到达时间差可以是第一信号最强径/首达径和第二信号最强径之间的时延差,或者第一信号最强径/首达径和第二信号中路径强度超过预设路径强度门限的至少一条径之间的时延差。
所述距离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目标对象与所述第一设备间的距离;
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第三设备间的距离;
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为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和;
第四距离,所述第四距离为所述第三距离与第五距离的差,所述第五距离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的距离。
这里,第一距离还可以理解为目标对象相对于第一设备的距离,记为RR;第二距离还可以理解为目标对象相对于第三设备间的距离,记为RT。则,第三距离为RT+RR,第四距离为RT+RR-L,L为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多普勒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多普勒频移;
所述第二信号的多普勒频移;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可以是第一信号最强径/首达径的多普勒频移,或者第一信号中路径强度超过预设路径强度门限的至少一条径的多普勒频移。第二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可以是第二信号最强径的多普勒频移,或者第二信号中路径强度超过预设路径强度门限的至少一条径的多普勒频移。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差可以是第一信号最强径/首达径和第二信号最强径之间的多普勒频移差,或者第一信号最强径/首达径和第二信号中路径强度超过预设路径强度门限的至少一条径之间的多普勒频移差。
可选地,所述速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目标对象的运动速度;
所述目标对象的运动速度的分量。
这里,目标对象的运动速度是目标对象的原始运动速度,如在全局坐标系中的原始运动速度v;目标对象的运动速度的分量,也就是目标对象的原始运动速度在特定方向的投影分量,如相对于第一设备的径向速度v*cos(δ+β/2),或者沿双基地平分线的速度分量v*cosδ。
可选地,所述角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到达角;
所述第二信号的到达角;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到达角差;
双基地角。
这里,第二信号的到达角即目标对象相对于第一设备的角度,记为θr。
可选地,所述幅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幅度;
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度;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度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信号的幅度可以是第一信号最强径/首达径的幅度,或者第一信号中路径强度超过预设路径强度门限的至少一条径的幅度。第二信号的幅度可以是第二信号最强径的幅度,或者第二信号中路径强度超过预设路径强度门限的至少一条径的幅度。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幅度差可以是第一信号最强径/首达径和第二信号最强径之间的幅度差,或者第一信号最强径/首达径和第二信号中路径强度超过预设路径强度门限的至少一条径之间的幅度差。
可选地,所述相位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相位;
所述第二信号的相位;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相位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信号的相位可以是第一信号最强径/首达径的相位,或者第一信号中路径强度超过预设路径强度门限的至少一条径的相位。第二信号的相位可以是第二信号最强径的相位,或者第二信号中路径强度超过预设路径强度门限的至少一条径的相位。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相位差可以是第一信号最强径/首达径和第二信号最强径之间的相位差,或者第一信号最强径/首达径和第二信号中路径强度超过预设路径强度门限的至少一条径之间的相位差。
该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性能指标信息,所述性能指标信息用于调整所述第一信号和/或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配置。
即,第二设备接收到包括性能指标信息的第一信息后,能够使用该新能指标信息调整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的发送配置,例如当某一项或多项性能指标不满足要求时,提高发射功率,增加时频域资源密度等。
可选地,所述性能指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噪比SNR;
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所述第二信号的SNR;
所述第二信号的SINR;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SNR和所述第二信号的SNR所得的SNR;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SINR和所述第二信号的SINR所得的SINR;
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功率;
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SNR;
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SINR;
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指示;
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
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质量;
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指示;
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
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质量。
即,性能指标信息包括的性能指标为上述一项或多项。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信号的SNR(第一SNR)即承载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对应的信号功率的线性平均值与相同时频资源对应的噪声的功率的线性平均值的比值;第一信号的SINR(第一SINR)即承载第一信号的时频资源对应的信号功率的线性平均值与相同时频资源对应的噪声和干扰的功率的线性平均值的比值;第二信号的SNR(第二SNR)即承载第二信号的时频资源对应的信号功率的线性平均值与相同时频资源对应的噪声的功率的线性平均值的比值;第二信号的SINR(第二SINR)即承载第二信号的时频资源对应的信号功率的线性平均值与相同时频资源对应的噪声和干扰的功率的线性平均值的比值。
其中,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SNR和所述第二信号的SNR所得的SNR(第三SNR),可以是通过第一信号的SNR和第二信号的SNR的加权合并计算得到的,还可以是按照公式SNR3=(SNR1*SNR*(B*T-1))/((SNR1+1)*(SNR2+1))+1计算得到的,其中SNR1是第一SNR,SNR2是第二SNR,SNR3是第三SNR,B为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的频域资源长度,T为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的时域资源长度。
其中,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SINR和所述第二信号的SINR所得的SINR(第三SINR),可以是通过第一信号的SINR和第二信号的SINR的加权合并计算得到的。
其中,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功率,可以为感知径的功率值。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功率,是接收的目标信号中受感知目标影响较大的信号分量功率,可以是:以目标信号的沿至少某一维度(时间维度、频率维度、天线维度中的至少一者)的傅里叶变换(FFT)/逆傅里叶变换(IFFT)结果(多普勒域、时延域、角度域信息)中幅度最大的样值点对应的幅度为目标幅度计算得到的功率值,或以幅度最大的多个样值点对应的幅度为目标幅度计算得到的功率值;或者所述FFT/IFFT结果(多普勒域、时延域、角度域信息)中特定范围内幅度最大的样值点对应的幅度为目标幅度计算得到的功率值,或以幅度最大的多个样值点对应的幅度为目标幅度计算得到的功率值。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幅度最大也可以是幅度超过特定门限值,所述特定门限值可以是网络侧设备指示的,也可以是终端根据噪声和/或干扰功率计算得到的。所述特定时延/多普勒/角度范围与感知需求相关,可以是网络侧设备指示的,也可以是终端根据感知需求得到的。
以雷达检测为例,所述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功率的获取方法,可以是以下选项中的至少一项:
基于目标信号快时间维FFT处理得到的时延一维图进行恒虚警检测(CFAR),以CFAR过门限的幅度最大样值点为目标样值点、以其幅度为目标信号幅度;
基于目标信号慢时间维FFT处理得到的多普勒一维图进行CFAR,以CFAR过门限的幅度最大样值点为目标样值点、以其幅度为目标信号幅度,同图5所示;
基于目标信号2D-FFT处理得到的时延-多普勒二维图进CFAR,以CFAR过门限的幅度最大样值点为目标样值点、以其幅度为目标信号幅度;
基于目标信号3D-FFT处理得到的时延-多普勒-角度三维图进行CFAR,以CFAR过门限的幅度最大样值点为目标样值点、以其幅度为目标信号幅度。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信号幅度的确定方法除以上的以CFAR过门限的幅度最大样值点为目标样值点以外,还可以是,以CFAR过门限的幅度最大样值点及其最邻近的若干个过门限样值点的均值作为目标信号幅度。
其中,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SNR,可以是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功率和噪声功率的比值。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SINR可以是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功率值及噪声和干扰的功率之和的比值。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SNR,或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SINR的获取方法可以是以下选项中的至少一项:
基于目标信号快时间维FFT处理得到的时延一维图进行恒虚警检测(CFAR),以CFAR过门限的幅度最大样值点为目标样值点、以其幅度为目标信号幅度,以一维图中距离目标样值点位置±ε个样值点以外的所有样值点为干扰/噪声样值点、并统计其平均干扰/幅度为干扰/噪声信号幅度,最后以目标信号幅度和干扰/噪声信号幅度计算得到;
基于目标信号慢时间维FFT处理得到的多普勒一维图进行CFAR,以CFAR过门限的幅度最大样值点为目标样值点、以其幅度为目标信号幅度,以一维图中距离目标样值点位置±η个样值点以外的所有样值点为干扰/噪声样值点、并统计其平均幅度为干扰/噪声信号幅度,最后以目标信号幅度和干扰/噪声信号幅度计算得到;
基于目标信号2D-FFT处理得到的时延-多普勒二维图进CFAR,以CFAR过门限的幅度最大样值点为目标样值点、以其幅度为目标信号幅度,以二维图中距离目标样值点±ε(快时间维)和±η(慢时间维)个样值点以外的所有样值点为干扰/噪声样值点、并统计其平均幅度为干扰/噪声信号幅度,最后以目标信号幅度和干扰/噪声信号幅度计算得到;
基于目标信号3D-FFT处理得到的时延-多普勒-角度三维图进行CFAR,以CFAR过门限的幅度最大样值点为目标样值点、以其幅度为目标信号幅度,以三维图中距离目标样值点±ε(快时间维)、±η(慢时间维)和±δ(角度维)个样值点以外的所有样值点为干扰/噪声样值点、并统计其平均幅度为干扰/噪声信号幅度,最后以目标信号幅度和干扰/噪声信号幅度计算得到。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信号幅度的确定方式除以上的以CFAR过门限的幅度最大样值点为目标样值点以外,还可以是,以CFAR过门限的幅度最大样值点及其最邻近的若干个过门限样值点的均值作为目标信号幅度;
需要说明的是,干扰/噪声样值点的确定方式还可以是根据上述确定的干扰/噪声样值点进一步筛选,筛选方式是:对于时延一维图,去除时延为0附近的若干个样值点,以剩下的干扰/噪声样值点作为噪声样值点;对于多普勒一维图,去除多普勒为0附近的若干个样值点,以剩下的干扰/噪声样值点为干扰/噪声样值点;对于时延-多普勒二维图,去除以时延为0附近若干个点、全部多普勒范围构成的条状范围的干扰/噪声样值点,以剩下的噪声样值点作为干扰/噪声样值点;对于时延-多普勒-角度三维图,去除以时间维0附件若干个点、全部多普勒范围和全部角度范围构成的切片状范围的干扰/噪声样值点,以剩下的干扰/噪声样值点作为干扰/噪声样值点。
另外,该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参考信号;
同步信号;
感知信号;
承载通信数据信息的信号。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考信号即通信参考信号,如CSI-RS、PDSCH DMRS等。同步信号如PSS、SSS等。感知信号即设计的专用于感知测量的信号,如基于Gold序列或ZC序列设计的感知信号,或者基于FMCW设计的感知信号。承载通信数据信息的信号即通信数据信息,如第一数据的传输信号。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之前,获取所述第一信号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二信号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信号资源标识;
波形信息;
子载波间隔;
保护间隔;
频域资源信息;
时域资源信息;
信号功率;
序列信息;
信号方向。
即,第一设备会在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并进行测量之前,能够获取第一信号的配置信息和/或第二信号的配置信息,从而,能够按照该配置信息准确接收到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从而执行后续测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信号的配置信息和/或第二信号的配置信息是第二设备发送的,或者,是第三设备发送的。
其中,信号资源标识(ID)用于区分不同的信号资源配置,第一设备通过第一信号的配置信息和/或第二信号的配置信息中的信号资源ID,确定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使用的信号资源。
其中,波形信息可以为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OFDM),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Access,SC-FDMA),正交时频空间(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OTFS),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脉冲信号等。
其中,子载波间隔可以对应OFDM系统的配置为30KHz。
其中,保护间隔为从信号结束发送时刻到该信号的最迟回波信号被接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其正比于最大感知距离。例如,可以通过c/(2Rmax)计算得到,Rmax为最大感知距离(属于感知需求信息),例如对于自发自收的感知信号,Rmax代表感知信号收发点到信号发射点的最大距离;在某些情况下,OFDM信号循环前缀(CP)可以起到最小保护间隔的作用;c是光速。
其中,频域资源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频域起始位置,频域资源长度,频域资源间隔。这里,频域起始位置可以是起始频点,也可以是起始RE、RB索引;频域资源长度即频域带宽,频域带宽反比于距离分辨率,每个第一信号的频域带宽B≥c/(2ΔR),c是光速,ΔR为距离分辨率;频域资源间隔反比于最大无模糊距离/时延,其中,对于OFDM系统当子载波采用连续映射时频域间隔等于子载波间隔。
其中,时域资源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时域起始位置,时域资源长度,时域资源间隔。这里,时域起始位置可以是起始时间点,也可以是起始符号、时隙、帧索引;时域资源长度也称为突发(burst)持续时间,其反比于多普勒分辨率;时域资源间隔是相邻的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时域资源间隔与最大无模糊多普勒频移或最大无模糊速度关联。
其中,信号方向,可以理解为信号发送的角度信息或波束信息。
其中,序列信息可以包括采用的生成序列信息(如ZC序列或PN序列),以及生成方式。
其中,信号功率可以从-20dBm到23dBm每隔2dBm取一个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时域资源长度相同;
时域资源间隔相同;
频域资源长度相同;
频域资源间隔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信号时域资源长度与多普勒/速度分辨率关联,时域资源间隔与最大无模糊多普勒/速度关联,频域资源长度与时延/距离分辨率关联,频域资源间隔与最大无模糊时延/距离关联。其中,多普勒/速度以及时延/距离分辨率、最大无模糊多普勒/速度以及最大无模糊时延/距离等可以来自感知需求,感知需求可以是来自感知网络功能,例如感知网络功能将感知需求发送给第二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为频分复用信号,或者,时分复用信号,或者码分复用信号。
即,所述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频分复用;或者,所述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时分复用;或者,所述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码分复用。
该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进行测量之前,获取测量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测量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测量信号指示;
测量量;
上报配置;
测量辅助信息。
即,第一设备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测量之前,会获取测量指示信息,以便第一设备后续基于测量指示信息执行测量和上报,以便保证第二设备最终能够获取所需的第一信息,继而得到最终的感知结果。该测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进行测量和上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测量指示信息是第二设备发送的。
其中,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配置信息,与测量指示信息可以是同一条信令发送的,例如测量指示信息和第一信号配置信息一起发送;也可以是不同信令发送的,且二者的先后顺序不限制。
其中,测量信号指示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基于哪些信号进行感知测量。该测量信号指示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信号的标识,第二信号的标识。这里,信号的标识可以是信号资源ID或者端口号,或者直接指示信号的具体时频域资源。
其中,测量量与测量结果对应(测量结果即为测量量的值),即第一信息中的时延、距离、多普勒、速度、角度、幅度、相位、性能指标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上报配置即第一信息上报的准则,包括上报的时频域资源配置、上报周期、上报的触发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测量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的发送设备(可以是第二设备)的位置,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的发送设备(可以是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的距离(即基线距离L)、感知目标区域、接收波束指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可以使用不同方向的波束接收,或者使用同一个宽波束接收)。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测量指示信息之前,发送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三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
这里,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用于确定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用于确定是否选择第一设备作为感知测量设备。如此,第一设备通过发送该第二信息,在第二信息为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时,确保信号发端能够发送有效的第一信号;在第二信息为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时,选择出适宜执行测量的第一设备,保证第一信息的获取及质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信息。当然,也可以是发送第二信息至第三设备。
其中,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是位置坐标,相对于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的发送设备(可以是第二设备)的距离、角度等。
其中,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可以是第二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是否存在LOS链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判断LOS的方法可以是:已知收发设备距离L或者位置,采用RTT的方式根据测量的时延和L判断是否存在LOS路径。
另外,该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测量,获得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得到第一信道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号得到第二信道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第一设备可以分别基于第一信道信息得到第一信号相关的第一信息(如第一信号的达到时间),基于第二信道信息得到第二信号相关的第一信息(如第二信号的达到时间),再进一步计算两者共同相关的第一信息(如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到达时间差)。第一设备还可以基于第一信道信息和第二信道信息的商或共轭乘得到所述第一信息。
示例一,第一信号(参考信道信号)和第二信号(监测信道信号)使用不同的波束赋形向量进行波束赋形,第一信号使用指向终端方向的波束发送,第二信号使用指向感知区域的波束发送,终端根据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配置信息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后,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响应信息H1(第一信道信息)和H2(第二信道信息),进一步地,根据所述信道信息得到第一信息。
这里,假设第一信号、第二信号对应时频域资源为N个OFDM符号和M个子载波,则H1和H2矩阵规模为M*N(行对应时域、列对应频域)。假设目标感知区域中存在单个移动目标,则根据H1,沿频域维度进行IFFT计算可以得到参考信道时延域信息(以单个OFDM符号为例),如第一信号最强径/首达径的时延值为τ1=20.35(ns);根据H2,沿频域维度进行IFFT计算可以得到参考信道时延域信息(以单个OFDM符号为例),如第二信号最强径的时延值为τ2=315.4(ns);则第一信号最强径/首达径和第二信号最强径之间的时延差为△τ=295.05(ns)。需要注意的是,终端上报的可以是实际时延信息的量化结果,也可以是沿频域进行IFFT后满足条件的径(最强径或者强度超过预设路径强度门限的径)对应的索引值。
同理,根据H1,沿时域维度进行DFT/FFT计算可以得到参考信道多普勒域信息(以单个子载波为例),如第一信号最强径/首达径的多普勒频移值为26.67(Hz);根据H2,沿频域维度进行IDFT/IFFT计算可以得到参考信道时延域信息(以单个子载波为例),如第二信号最强径的多普勒频移值为315.4(Hz);则第一信号最强径/首达径和第二信号最强径之间的多普勒频移差为288.73(Hz)。需要注意的是,终端上报的可以是真实多普勒信息的量化结果,也可以是沿时域维度进行DFT/FFT后满足条件的径(最强径或者强度超过预设路径强度门限的径)对应的索引值。
对于角度信息(多接收天线)计算类似,基于不同天线的信道信息H1和H2,通过沿天线维度的DFT/FFT运算或MUSIC等超分辨率算法进行计算即可得到角度信息,如第一信号最强径/首达径的到达角度为0.9°;第二信号最强径的到达角度为58.2°;则第一信号最强径/首达径和第二信号最强径之间的到达角度差为57.3°。可以理解,此处计算的角度信息为接收机本地坐标系下的角度信息,第一信息中的角度信息可以是本地坐标系下的角度信息,也可以是转换为全局坐标系下的角度信息。
也可以是基于对H1和H2进行二维DFT/FFT运算得到时延-多普勒域信息,进而得到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时延、多普勒测量结果;或者基于对H1和H2进行三维DFT/FFT运算得到时延-多普勒-角度域信息,进而得到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时延、多普勒和角度测量结果。
进一步地,目标对象相对于第一设备(接收机)距离和相对于第三设备(发射机)距离之和,再减收发机距离,可以根据时延信息(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到达时间差△τ)计算:RT+RR-L=△τ*c(c为光速);目标对象相对于接收机距离可以根据时延和角度信息计算:θr为目标对象相对于接收机的角度。
已知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离开角度,结合第一信号、第二信号到达角度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双基地角β;根据双基地角和多普勒频移以及公式可以计算得到目标对象相对于双基地平分线的速度v*cosδ。进一步地,根据目标运动方向的先验信息或者通过多次测量得到目标运动方向信息,可以进一步得到目标对象的实际运动速度v。
需要注意的是,该示例为举例说明,具体采用的计算方法不做限制。
示例二、第一信号(参考信道信号)和第二信号(监测信道信号)使用不同的波束赋形向量进行波束赋形,第一信号使用指向终端方向的波束发送,第二信号使用指向感知区域的波束发送,终端根据所述信号配置信息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后,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响应信息H1(第一信道信息)和H2(第二信道信息),在时频域维度逐个元素求H2和H1的商,即H2./H1(或者求H2和H1共轭乘的结果,H1中各个元素取共轭然后与H2逐个元素相乘),根据所述信道响应信息的商或共轭乘进行计算得到第一信息。
假设第一信号、第二信号对应时频域资源为N个OFDM符号和M个子载波,则H1、H2以及H2./H1矩阵规模为M*N(行对应时域、列对应频域)。假设目标感知区域中存在单个移动目标,则根据H2./H1,沿频域维度进行IDFT/IFFT计算可以得到参考信道时延域信息(以单个OFDM符号为例),如终端上报的第一信息中的时延值为295.1(ns)(H2./H1对应的最强径或强度超过预设路径强度门限的径的时延值)。需要注意的是,终端上报的可以是真实时延信息的量化结果,也可以是沿频域进行IDFT/IFFT后满足条件的径(最强径或者强度超过预设路径强度门限的径)对应的索引值。
同理,根据H2./H1,沿时域维度进行DFT/FFT计算可以得到参考信道多普勒域信息(以单个子载波为例),如终端上报的第一信息中的多普勒频移值为293.3(Hz)(H2./H1对应的最强径或强度超过预设路径强度门限的径的多普勒频移值)
也可以是基于对H2./H1进行二维DFT/FFT运算得到时延-多普勒域信息,进而得到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时延、多普勒测量结果,如终端上报的第一信息中的时延值为295.1(ns),多普勒频移值为293.3(Hz)(H2./H1对应的最强径或强度超过预设路径强度门限的径的时延值和多普勒频移值)。
对于角度信息(多接收天线)计算类似,基于不同天线对应的H2./H1,通过沿天线维度的DFT/FFT运算或MUSIC等超分辨率算法进行计算即可得到角度信息,如终端上报的第一信息中的到达角为-57.7°(H2./H1对应的最强径或强度超过预设路径强度门限的径的到达角度)。可以理解,此处计算的角度信息为接收机本地坐标系下的角度信息,第一信息中的角度信息可以是本地坐标系下的角度信息,也可以是转换为全局坐标系下的角度信息。
也可以是基于对H2./H1进行二维DFT/FFT运算得到时延-多普勒域信息,进而得到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时延、多普勒测量结果;或者基于对H2./H1进行三维DFT/FFT运算得到时延-多普勒-角度域信息,进而得到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时延、多普勒和角度测量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该示例为举例说明,具体采用的计算方法不做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目标信号可以是:基于第一信号得到的第一信道信息,基于第二信号得到的第二信道信息,或者是第一信道信息和第二信道信息的商或共轭乘的结果。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根据双基地雷达工作原理,对于收发设备不是同一个设备的感知场景,例如基站间感知、上行或下行感知、终端间感知的方式,专利设计了相关的测量流程,包括主要的信令交互流程和测量反馈信息的定义,给出了克服收发时钟差异带来的非理想因素例如定时和频率偏差的影响的方法,包括直接基于参考信道信号和监测信道信号分别获取测量结果并上报或者上报测量结果差异值,或者基于参考信道信号和监测信道信号的信道信息商或共轭乘获取测量结果并上报,还包括性能指标信息的定义与上报,从而进行链路自适应调整,提高了感知结果的准确性。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测量方法,包括:
步骤601,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一设备基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测量所得,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差异;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视距方向,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非视距方向,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端;
步骤602,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感知结果。
如此,第二设备能够获得第一设备测量得到第一信息,然后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感知结果。其中,第一信息是第一设备在接收到第三设备发送的、发射方向为LOS方向的第一信号和发射方向为NLOS方向的第二信号后,基于该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测量所得,使得确定的感知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关联以下至少一项:时延信息;距离信息;多普勒信息;速度信息;角度信息;幅度信息;相位信息;谱信息。
可选地,所述时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到达时间;
所述第二信号的到达时间;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到达时间差。
可选地,所述距离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目标对象与所述第一设备间的距离;
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第三设备间的距离;
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为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和;
第四距离,所述第四距离为所述第三距离与第五距离的差,所述第五距离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多普勒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多普勒频移;
所述第二信号的多普勒频移;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差。
可选地,所述速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目标对象的运动速度;
所述目标对象的运动速度的分量。
可选地,所述角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到达角;
所述第二信号的到达角;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到达角差;
双基地角。
可选地,所述幅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幅度;
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度;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度差。
可选地,所述相位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相位;
所述第二信号的相位;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相位差。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性能指标信息,所述性能指标信息用于调整所述第一信号和/或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配置。
可选地,所述性能指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噪比SNR;
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所述第二信号的SNR;
所述第二信号的SINR;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SNR和所述第二信号的SNR所得的SNR;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SINR和所述第二信号的SINR所得的SINR;
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功率;
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SNR;
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SINR;
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指示;
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
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质量;
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指示;
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
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质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参考信号;
同步信号;
感知信号;
承载通信数据信息的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时域资源长度相同;
时域资源间隔相同;
频域资源长度相同;
频域资源间隔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为频分复用信号,或者,时分复用信号,或者码分复用信号。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信息之前,发送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
即第二设备也是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发送设备。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信息之前,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二信号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信号资源标识;
波形信息;
子载波间隔;
保护间隔;
频域资源信息;
时域资源信息;
信号功率;
序列信息;
信号方向。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信息之前,发送测量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测量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测量信号指示;
测量量;
上报配置;
测量辅助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三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
所述第二设备在所确定的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上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或者,所述第二设备通知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三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执行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
所述第二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执行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的情况下,通知所述第一设备执行所述测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是与上述由第一设备执行的测量方法配合实现的,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实现方式适用于该方法,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量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测量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测量装置执行测量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量装置。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测量装置700,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710,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视距方向,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非视距方向,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端;
第一处理模块7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测量,获得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差异;
第一发送模块730,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关联以下至少一项:
时延信息;距离信息;多普勒信息;速度信息;角度信息;幅度信息;相位信息;谱信息。
可选地,所述时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到达时间;
所述第二信号的到达时间;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到达时间差。
可选地,所述距离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目标对象与所述第一设备间的距离;
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第三设备间的距离;
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为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和;
第四距离,所述第四距离为所述第三距离与第五距离的差,所述第五距离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多普勒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多普勒频移;
所述第二信号的多普勒频移;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差。
可选地,所述速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目标对象的运动速度;
所述目标对象的运动速度的分量。
可选地,所述角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到达角;
所述第二信号的到达角;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到达角差;
双基地角。
可选地,所述幅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幅度;
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度;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度差。
可选地,所述相位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相位;
所述第二信号的相位;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相位差。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性能指标信息,所述性能指标信息用于调整所述第一信号和/或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配置。
可选地,所述性能指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噪比SNR;
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所述第二信号的SNR;
所述第二信号的SINR;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SNR和所述第二信号的SNR所得的SNR;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SINR和所述第二信号的SINR所得的SINR;
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功率;
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SNR;
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SINR;
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指示;
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
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质量;
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指示;
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
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质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参考信号;
同步信号;
感知信号;
承载通信数据信息的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得到第一信道信息;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号得到第二信道信息;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之前,获取所述第一信号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二信号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信号资源标识;
波形信息;
子载波间隔;
保护间隔;
频域资源信息;
时域资源信息;
信号功率;
序列信息;
信号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时域资源长度相同;
时域资源间隔相同;
频域资源长度相同;
频域资源间隔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为频分复用信号,或者,时分复用信号,或者码分复用信号。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进行测量之前,获取测量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测量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测量信号指示;
测量量;
上报配置;
测量辅助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测量指示信息之前,发送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三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
该装置能够在接收到第三设备发送的、发射方向为LOS方向的第一信号和发射方向为NLOS方向的第二信号后,基于该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指示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差异的第一信息,并将第一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以使第二设备能够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感知结果,提升了感知结果的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测量装置可以是电子设备,例如具有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其他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量装置能够实现图4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测量装置800,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810,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一设备基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测量所得,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差异;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视距方向,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非视距方向,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端;
确定模块8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感知结果。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关联以下至少一项:
时延信息;距离信息;多普勒信息;速度信息;角度信息;幅度信息;相位信息;谱信息。
可选地,所述时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到达时间;
所述第二信号的到达时间;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到达时间差。
可选地,所述距离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目标对象与所述第一设备间的距离;
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第三设备间的距离;
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为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和;
第四距离,所述第四距离为所述第三距离与第五距离的差,所述第五距离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多普勒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多普勒频移;
所述第二信号的多普勒频移;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差。
可选地,所述速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目标对象的运动速度;
所述目标对象的运动速度的分量。
可选地,所述角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到达角;
所述第二信号的到达角;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到达角差;
双基地角。
可选地,所述幅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幅度;
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度;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度差。
可选地,所述相位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相位;
所述第二信号的相位;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相位差。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性能指标信息,所述性能指标信息用于调整所述第一信号和/或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配置。
可选地,所述性能指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噪比SNR;
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所述第二信号的SNR;
所述第二信号的SINR;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SNR和所述第二信号的SNR所得的SNR;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SINR和所述第二信号的SINR所得的SINR;
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功率;
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SNR;
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SINR;
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指示;
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
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质量;
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指示;
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
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质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参考信号;
同步信号;
感知信号;
承载通信数据信息的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时域资源长度相同;
时域资源间隔相同;
频域资源长度相同;
频域资源间隔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为频分复用信号,或者,时分复用信号,或者码分复用信号。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息之前,发送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息之前,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二信号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信号资源标识;
波形信息;
子载波间隔;
保护间隔;
频域资源信息;
时域资源信息;
信号功率;
序列信息;
信号方向。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息之前,发送测量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测量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测量信号指示;
测量量;
上报配置;
测量辅助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三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
在所确定的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上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或者,所述第二设备通知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三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执行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
在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执行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的情况下,通知所述第一设备执行所述测量。
该装置能够获得第一设备测量得到第一信息,然后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感知结果,提升了感知结果的准确性。其中,第一信息是第一设备在接收到第三设备发送的、发射方向为LOS方向的第一信号和发射方向为NLOS方向的第二信号后,基于该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测量所得,使得确定的感知结果更高的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测量装置可以是电子设备,例如具有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其他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量装置能够实现图6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存储器902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9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900为第一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901执行时实现上述由第一设备执行的测量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900为第二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901执行时实现上述由第二设备执行的测量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
在所述终端为第一设备的情况下,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视距方向,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非视距方向,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端;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测量,获得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差异;通信接口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
在所述终端为第二设备的情况下,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一设备基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测量所得,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差异;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视距方向,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非视距方向,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端;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调整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
该终端实施例与上述终端侧方法实施例对应,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终端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具体地,图10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10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001、网络模块1002、音频输出单元1003、输入单元1004、传感器1005、显示单元1006、用户输入单元1007、接口单元1008、存储器1009以及处理器1010等中的至少部分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10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0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0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0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0041和麦克风10042,图形处理器10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0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061。用户输入单元1007包括触控面板10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072中的至少一种。触控面板10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0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0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001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后,可以传输给处理器1010进行处理;另外,射频单元1001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数据。通常,射频单元10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10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0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的第一存储区和存储数据的第二存储区,其中,第一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009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存储器1009可以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RAM)。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009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处理器10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1010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涉及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的操作,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信号,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10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
在所述网络侧设备为第一设备的情况下,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视距方向,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非视距方向,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端;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测量,获得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差异;通信接口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在所述网络侧设备为第二设备的情况下,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一设备基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测量所得,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差异;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视距方向,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非视距方向,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端;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调整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
该网络侧设备实施例与上述网络侧设备方法实施例对应,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网络侧设备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如图11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100包括:天线111、射频装置112、基带装置113、处理器114和存储器115。天线111与射频装置11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12通过天线111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1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13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12,射频装置112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11发送出去。
以上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基带装置113中实现,该基带装置113包括基带处理器。
基带装置113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带板,该基带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如图11所示,其中一个芯片例如为基带处理器,通过总线接口与存储器115连接,以调用存储器115中的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网络设备操作。
该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116,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11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15上并可在处理器114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14调用存储器115中的指令或程序执行图7或图8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故不在此赘述。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如图12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200包括:处理器1201、网络接口1202和存储器1203。其中,网络接口1202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12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203上并可在处理器1201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201调用存储器1203中的指令或程序执行图7或图8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故不在此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测量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测量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测量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测量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可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一设备执行的测量方法的步骤,所述第二设备可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二设备执行的测量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30)
1.一种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视距方向,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非视距方向,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端;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测量,获得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差异;
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关联以下至少一项:
时延信息;
距离信息;
多普勒信息;
速度信息;
角度信息;
幅度信息;
相位信息;
谱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到达时间;
所述第二信号的到达时间;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到达时间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目标对象与所述第一设备间的距离;
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第三设备间的距离;
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为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和;
第四距离,所述第四距离为所述第三距离与第五距离的差,所述第五距离为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普勒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多普勒频移;
所述第二信号的多普勒频移;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差。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目标对象的运动速度;
所述目标对象的运动速度的分量。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到达角;
所述第二信号的到达角;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到达角差;
双基地角。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幅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幅度;
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度;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度差。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相位;
所述第二信号的相位;
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相位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性能指标信息,所述性能指标信息用于调整所述第一信号和/或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指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噪比SNR;
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所述第二信号的SNR;
所述第二信号的SINR;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SNR和所述第二信号的SNR所得的SNR;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SINR和所述第二信号的SINR所得的SINR;
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功率;
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SNR;
与目标对象关联的信号分量的SINR;
所述第一信号的强度指示;
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
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质量;
所述第二信号的强度指示;
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功率;
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质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参考信号;
同步信号;
感知信号;
承载通信数据信息的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测量,获得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得到第一信道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号得到第二信道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之前,获取所述第一信号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二信号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信号资源标识;
波形信息;
子载波间隔;
保护间隔;
频域资源信息;
时域资源信息;
信号功率;
序列信息;
信号方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时域资源长度相同;
时域资源间隔相同;
频域资源长度相同;
频域资源间隔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为频分复用信号,或者,时分复用信号,或者码分复用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进行测量之前,获取测量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测量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测量信号指示;
测量量;
上报配置;
测量辅助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测量指示信息之前,发送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三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
19.一种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一设备基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测量所得,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差异;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视距方向,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非视距方向,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端;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感知结果。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关联以下至少一项:
时延信息;
距离信息;
多普勒信息;
速度信息;
角度信息;
幅度信息;
相位信息;
谱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信息之前,发送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19-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信息之前,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二信号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信号资源标识;
波形信息;
子载波间隔;
保护间隔;
频域资源信息;
时域资源信息;
信号功率;
序列信息;
信号方向。
23.根据权利要求19-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信息之前,发送测量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测量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测量信号指示;
测量量;
上报配置;
测量辅助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19-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三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
所述第二设备在所确定的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上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或者,所述第二设备通知所述第三设备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三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执行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
所述第二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执行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的情况下,通知所述第一设备执行所述测量。
27.一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第一设备的视距方向,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非视距方向,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端;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测量,获得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差异;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28.一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一设备基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测量所得,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或者指示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差异;所述第一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视距方向,所述第二信号的发射方向为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非视距方向,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发送端;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调整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
2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测量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9至26任一项所述的测量方法的步骤。
3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测量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9至26任一项所述的测量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506196.2A CN118102367A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 |
PCT/CN2023/133104 WO2024114460A1 (zh) | 2022-11-28 | 2023-11-22 | 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506196.2A CN118102367A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102367A true CN118102367A (zh) | 2024-05-28 |
Family
ID=91164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506196.2A Pending CN118102367A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102367A (zh) |
WO (1) | WO2024114460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524517A (zh) * | 2024-07-19 | 2024-08-20 | 安徽大学 |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8524517B (zh) * | 2024-07-19 | 2024-10-22 | 安徽大学 |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及相关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321709A1 (en) * | 2016-11-11 | 2018-05-16 | Fraunhofer 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 | User equipment localiz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based on delays and path strengths |
CN112218328B (zh) * | 2019-07-11 | 2023-10-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感知测量方法及装置 |
CN112986903B (zh) * | 2021-04-29 | 2021-10-15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一种智能反射平面辅助的无线感知方法及装置 |
CN115348661A (zh) * | 2021-05-13 | 2022-11-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定位方法、相关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599086B (zh) * | 2022-03-04 | 2023-05-09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通信感知一体化方法、装置、基站及系统 |
-
2022
- 2022-11-28 CN CN202211506196.2A patent/CN118102367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11-22 WO PCT/CN2023/133104 patent/WO2024114460A1/zh unkno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524517A (zh) * | 2024-07-19 | 2024-08-20 | 安徽大学 |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8524517B (zh) * | 2024-07-19 | 2024-10-22 | 安徽大学 |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及相关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114460A1 (zh) | 2024-06-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7202280A (zh) | 测量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8102367A (zh) | 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 | |
WO2024120359A1 (zh) | 信息处理、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 |
CN118102366A (zh) | 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 | |
WO2024078382A1 (zh) | 多普勒测量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WO2024099152A1 (zh)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WO2024078379A1 (zh) | 多普勒测量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WO2024208205A1 (zh) | 感知能力的上报方法、接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介质 | |
WO2024099153A1 (zh)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WO2024131691A1 (zh) | 感知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6939592A (zh) | 感知信号的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CN116939590A (zh) | 感知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7202223A (zh) | 感知方式切换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7914424A (zh) | 多普勒测量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CN117202221A (zh) | 感知方式切换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7544992A (zh) | 信号确定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CN117156456A (zh) | 感知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CN117202217A (zh) | 感知测量方法、装置、设备、终端和存储介质 | |
CN116939591A (zh) | 感知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8510004A (zh) | 感知信号发送方法、感知信号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7202218A (zh) | 感知方式切换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CN117202277A (zh) | 通信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设备及核心网设备 | |
CN117692945A (zh) | 感知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CN118019049A (zh) | 测量信息反馈方法、接收方法及通信设备 | |
CN117715127A (zh) | 感知方式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