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83732A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083732A CN118083732A CN202311322129.XA CN202311322129A CN118083732A CN 118083732 A CN118083732 A CN 118083732A CN 202311322129 A CN202311322129 A CN 202311322129A CN 118083732 A CN118083732 A CN 1180837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rail
- groove
- braking
- emergency stop
- stop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5882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46 thermal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16—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 B66B5/18—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 B66B5/22—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by means of linearly-movable we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备即使制动件具有锥部也能够提高可靠性的紧急停止装置的电梯装置。本电梯装置具备轿厢、设置于轿厢的紧急停止装置以及引导轿厢的导轨,紧急停止装置具备具有与导轨(7)对置的制动面(a1~as)的一对制动件(81),制动件在制动面侧具备沿与导轨的侧面平行并且与导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槽部(g1~g6)、分别位于上端部(81U)以及下端部(81L)的锥面(81b、81c)以及与槽部相邻并在上端部与下端部中的至少下端部与锥面连续的平面部(aU、aL)。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紧急停止装置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梯装置通常具备使陷入规定的过速状态的轿厢机械性紧急停止的紧急停止装置。
在利用紧急停止装置进行的电梯装置的制动试验中,有时规定了使用相同的制动件将紧急停止装置连续试验两次或者两次以上。
在第一次的试验中,制动件由于摩擦热而热变形并且磨损。由于此时的热变形以及磨损的状态,在第二次的试验中,制动件的滑动面与导轨的接触不充分,无法得到与第一次的试验时同等的制动性能。
作为与能够耐受两次的试验的制动件相关的以往技术,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
基于该以往技术的制动件具有与导轨对置的滑动面以及从下端朝向上端而变尖并向上倾斜的倾斜面。在滑动面中,具有中央部平坦且上下端部向远离导轨的方向倾斜的锥部。由此,在第二次的试验时中央部与导轨充分地接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31384号公报
在上述以往技术中,若在导轨的表面存在由接缝、摇晃引起的台阶,则在紧急停止动作时,在与锥部相邻的滑动部产生应力集中,紧急停止装置的动作的可靠性有可能降低。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于是,本发明提供具备即使制动件具有锥部也能够提高可靠性的紧急停止装置的电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基于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备:轿厢;紧急停止装置,其设置于轿厢;以及导轨,其引导轿厢,紧急停止装置具备具有与导轨对置的制动面的一对制动件,制动件在制动面侧具备:多个槽部,它们沿与导轨的侧面平行并且与导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锥面,其分别位于上端部以及下端部;以及平面部,其与槽部相邻,并在上端部与下端部中的至少下端部与所述锥面连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制动件具有锥部的紧急停止装置的可靠性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紧急停止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紧急停止装置(图2)的制动件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的制动件以及导轨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5是比较例中的制动件以及导轨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作为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所具备的紧急停止装置中的制动件的结构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梯装置
2轿厢
3平衡重
4主吊索
5曳引轮
6换向轮
7 导轨
8 紧急停止装置
9 工作杆
10 调速机
11 补偿吊索
12 补偿滑轮
13 升降路
21 调速机用吊索
22 滑轮
33 下部滑轮
34 张紧配重
80 壳体
81 制动件
82 引导件
83 辊
84 U状板簧
85 引导板
90 引导槽
81a1、81a2、81a3、81a4、81a5 突起部
81b、81c 锥面
81s 倾斜面
81L 下端部
81U 上端部
a1、a2、a3、a4、a5 制动面
aL、aU 平面部
g1、g2、g3、g4、g5、g6 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并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参照编号相同的构成要件表示相同的构成要件或者具备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件。
[实施例1]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那样,在设置于建筑物的升降路13内,轿厢2与平衡重3通过主吊索4而连结。主吊索4卷绕于在形成于升降路13的上部的机械室内设置的卷扬机所具备的曳引轮5以及换向轮6。因此,轿厢2以及平衡重3通过主吊索4而吊于升降路13内。主吊索4被曳引轮5驱动。当主吊索4驱动时,轿厢2在升降路13内沿着导轨7升降。另外,在机械室内配置有控制卷扬机的控制装置(省略图示)、调速机10等。
轿厢2具有多个轨道引导装置(省略图示),这些轨道引导装置能够滑动地卡合于导轨7。由此,轿厢2沿着导轨7在升降路13内升降。即,导轨7对轿厢2沿升降方向进行引导。在此,“升降方向”是指轿厢2以及平衡重3升降的方向。
平衡重3具有多个轨道引导装置(省略图示)。这些轨道引导装置能够滑动地卡合于在升降路13的壁面固定的平衡重用的导轨(省略图示)。由此,平衡重3被平衡重用的导轨在升降方向上引导而在升降路13内升降。
轿厢2以及平衡重3通过主吊索4而悬吊于升降路13内。在曳引轮5的外周槽卷绕有主吊索4。曳引轮5当被设置于机械室内的卷扬机所具备的驱动装置(例如,电动机:省略图示)旋转驱动时,利用在主吊索4与曳引轮5的外周槽之间作用的摩擦力,将主吊索4摩擦驱动。由此,轿厢2以及平衡重3在升降路13内升降。
调速机10当轿厢2的升降速度超过额定速度而达到第一过速度(例如,额定速度的1.3倍)时,将驱动曳引轮5的驱动装置的电源以及控制该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电源分别切断。另外,调速机10当轿厢2的下降速度达到第二过速度(例如,额定速度的1.4倍)时,使紧急停止装置8动作。由此,轿厢2被机械性紧急停止。
紧急停止装置8设置于轿厢2,并在紧急时利用制动件把持导轨7,使轿厢2的升降停止。工作杆9轴支承于轿厢2,并驱动紧急停止装置8。该工作杆9连结于调速机用吊索21。
在调速机10的滑轮22以及设置于升降路13内的下部的下部滑轮33卷绕有环状的调速机用吊索21。下部滑轮33在升降方向上与滑轮22对置,并为了对调速机用吊索21赋予张力而具备张紧配重34。调速机用吊索21通过被张紧配重34施加张力,从而在升降路13内的升降行程整个区域内被张紧。
在轿厢2设置有在紧急时利用制动件把持导轨7的紧急停止装置8以及驱动紧急停止装置8并轴支承于轿厢2侧的工作杆9。在工作杆9连结调速机用吊索21。在紧急停止装置8动作的情况下,调速机10把持调速机用吊索21。由此,当工作杆9工作而紧急停止装置8的制动件把持导轨7时,轿厢2紧急停止。
需要说明的是,轿厢2以及平衡重3各自的下部通过补偿吊索11而连结。补偿吊索11在升降路13内的下部卷绕于补偿滑轮12。补偿滑轮12被立起设置于升降路13的底部的补偿轨道(省略图示)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自如地支承。通过这样的补偿吊索11,伴随着轿厢2侧与平衡重3侧的主吊索4的长度的差异的载荷的不平衡得到补偿。
图2是示出图1中的紧急停止装置8的结构的主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图2中,紧急停止装置8为非动作状态。即,电梯装置为通常的运转状态、或者制动试验开始前的状态。
如图2所示那样,在紧急停止装置8中,一对楔状的制动件81夹着导轨7(图2中的虚线)而配置于导轨7的左右。在紧急停止装置8的非动作状态下,导轨7与制动件81以相互不接触的方式隔开微小的间隔而配置。当通过工作杆9(图1)而上拉机构(未图示)动作时,制动件81在被引导件82以及引导板85引导的同时,向上方移动。此时,通过位于制动件81与引导件82之间的辊83(滚子),制动件81顺畅地向上方移动。
当一对制动件81向上方移动时,通过引导件82以及辊83(滚子)之间的楔效果,将导轨7咬入,并且经由引导件82以及辊83(滚子)而被作为弹性体的U状板簧84的弹性力按压。由此,导轨7被一对制动件81夹压,因此利用在导轨7与制动件81之间作用的摩擦力将轿厢2(图1)机械性紧急停止。
引导板85在一对引导件82分别设置。引导板85例如通过螺栓紧固而固定于引导件8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仅图示在图中左侧的引导件82设置的引导板85。
引导板85将制动件81与引导件82之间的辊83所在的空间以及制动件81的一部分平面覆盖。另外,引导板85的制动件81侧的端部具有朝向制动件81的平面折弯的折弯部。引导板85的折弯部能够滑动地卡合于在制动件81的平面设置的引导槽90。利用这样的引导板85,引导制动件81,并且将辊83的移动限制在制动件81与引导件82之间的空间内。
需要说明的是,制动件81、引导件82、辊83、U状板簧84以及引导板85收纳于壳体80。
图3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紧急停止装置(图2)的制动件的结构的主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仅示出一对制动件中的一方。另外,一并记载沿图中的箭头A的方向观察到的向视图(侧视图)。
制动件81在与轿厢用的导轨7对置的侧面部,具有沿与导轨7的侧面平行并且与导轨7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槽部(g1~g6)以及多个制动面(a1~a5)。各制动面位于相邻的两个槽部之间。因此,槽部以及制动面沿着导轨7的长度方向交替地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紧急停止装置8的动作时,制动面(a1~a5)与导轨7的侧面接触。
各制动面位于相邻的两个槽部之间,在制动件81中具有制动面的部位构成位于两个槽部之间的突起部(81a1~81a5)。多个突起部(81a1~81a5)沿槽部以及制动面所延伸的方向延伸。另外,槽部以及突起部沿着导轨7的长度方向交替地配置。
在本实施例1中,槽部(g1~g6)的底部平坦。当将相对于制动面垂直的方向设为槽部的深度方向以及突起部的高度方向时(以下相同),各槽部的深度d相等,各突起部的从槽部的底部起的高度h相等。在本实施例1中,各槽部的深度d与各突起部的高度h相等。槽部的深度、突起部的高度考虑槽部以及突起部中的热应力以及弯曲应力而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1的制动件81优选的是应用于低速电梯(例如,额定速度≤45m/min)或中速电梯(例如,额定速度60~105m/min)。在本实施例1中,考虑低中速电梯的制动件中的应力,而将槽部的底部简单地设为平坦。
在紧急停止装置工作而制动件81相对于导轨7滑动时,制动件81磨损而产生的金属粉末通过多个槽部(g1~g6)向制动件81的外部排出。由此,能够防止制动件81与导轨7之间的摩擦力的异常等。
多个制动面(a1~a5)位于与在紧急停止装置工作了的情况下各制动面所接触的导轨7的侧面平行的一假想平面F内。在制动件81中,和与导轨7对置的侧面部相反的一侧的侧面部是倾斜面。当将相对于制动面垂直的方向设为倾斜面的高度方向时,倾斜面的从制动面起的高度从制动件81的上端部趋向下端部而变高。倾斜面如图2所示那样经由辊83而与引导件82的倾斜面对置。
当将导轨的长度方向设为突起部(81a1~81a5)、制动面(a1~a5)以及槽部(g1~g6)的宽度方向时,在本实施例1中,各突起部的宽度即各制动面的宽度Wa相等,并且各槽部的宽度Wb相等。突起部的宽度Wa在突起部的高度方向上一样,槽部的宽度Wb在槽的深度方向上一样。
突起部的宽度Wa考虑能够得到期望的制动力的制动面的总面积等而设定。另外,槽部的宽度Wb考虑金属粉末的排出等而设定。
制动件81应用了上述的以往技术。即,制动件81在上端部以及下端部中的与导轨7对置的侧面部,分别具有以趋向上端以及下端而远离导轨7的方式倾斜的锥面81b以及81c。这样,制动件81通过包括具有锥面81b的上端部以及具有锥面81c的下端部,从而补偿第一次的制动试验中的热变形恢复后的制动面的翘曲。由此,在第二次的制动试验中,得到与第一次同等的制动特性。
本实施例中的制动件81在与导轨7对置的侧面部,具有与上端部中的锥面81b连续的平面部aU以及与下端部连续的平面部aL。在本实施例1中,平面部aU、aL如A向视图所示那样,沿槽部(g1~g6)以及制动面(a1~as)所延伸的方向延伸。
平面部aU、aL的从槽部的底部起的高度与槽部的深度d相等。在本实施例1中,槽部的深度d与突起部的高度h相等,因此平面部aU、aL的从槽部的底部起的高度与突起部以及制动面的高度h相等。
由此,平面部aU、aL与多个制动面(a1~a5)一起位于与导轨7的侧面平行的一假想平面F内。因此,平面部aU、aL在紧急停止装置工作了的情况下,与多个制动面(a1~a5)一起与导轨7的侧面接触。由此,即使制动件81包括具有锥面的上下端部,在轿厢2的下降速度变得过大且紧急停止装置工作了的情况下,与具有锥面81c的下端部相邻并具有制动面a5的突起部81a5中的应力集中也被抑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紧急停止装置的动作时,在平面部aU、aL与导轨7之间产生摩擦力。因此,也可以利用制动面(a1~a5)以及平面部aU、aL得到期望的制动力。
图4是本实施例1中的制动件81以及导轨7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本图4示出紧急停止装置工作了时的制动件81与导轨7的接触状态的一例。
如图4所示那样,若在导轨7的侧面具有台阶部,在紧急停止装置工作了时,制动件81的突起部(81a1~81a5)有可能与台阶部接触。本实施例1的制动件81的具有锥面81c的下端部81L所具有的平面部aL从紧急停止装置的动作开始时起,与多个制动面(a1~a5)一起相对于导轨7按压而与导轨7的侧面接触。因此,在多个突起部中的位于最下方、即与具有锥面81c的下端部相邻的具有制动面a5的突起部81a5与台阶部接触之前,下端部81L的锥面81c与台阶部接触。由此,突起部81a5中的应力集中被抑制。
需要说明的是,导轨7的侧面中的台阶由于导轨表面的起伏、导轨接缝而产生。图4示出由导轨接缝产生的台阶。
图5是比较例中的制动件81以及导轨7的一部分的主视图。本图4示出紧急停止装置工作了时的制动件81与导轨7的接触状态的一例。需要说明的是,与图4相同地,在导轨7的侧面存在台阶。
本比较例的制动件81与实施例1不同,上下端部81U、81L不具有与各锥面81c、81b连续的平面部(在实施例1(图3)中为aU、aL)。本比较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图3)相同。
当将与导轨7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高度方向时,从槽部g6的底部到锥面81c的顶部S的高度hs设定为与从槽部的底部到制动面的高度、即突起部81a5的高度h相等。
在制造本比较例的制动件的情况下,以使hS与h相等的方式通过切削加工制作锥面。此时,以成为hs≤h的方式设定切削加工的公差,以使在紧急停止装置工作了的情况下,各制动面可靠地与导轨7接触。因此,在紧急停止装置工作了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那样,与具有锥面81c的下端部相邻并具有制动面a5的突起部81a5有可能与导轨7的台阶部接触。
当突起部81a5与导轨7的台阶部接触时,在突起部81a5产生应力集中。因此,制动件81的可靠性变低。
在本实施例1中,包括加工公差在内设定为hs=h,在制造工序中,平面部aU、aL与制动面(a1~a5)同时形成。由此,能够使平面部aU、aL与多个制动面(a1~a5)一起容易地位于与导轨7的侧面平行的一假想平面F内。
如上述那样,根据实施例1,通过设置从槽部的底部起的高度与制动面相同并与锥面81b、81c连续的平面部aU、aL,从而即使制动件81具备具有锥面的上下端部,制动件中的应力集中也被抑制。因此,紧急停止装置的可靠性提高。
在本实施例1中,制动件的上下端部具备平面部,但当考虑图4所示的制动件的状态以及在轿厢的下降时紧急停止装置动作时,至少下端部具备平面部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各制动面的宽度Wa相等(图3),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按照制动面使宽度不同。例如,也可以随着从制动件的上方趋向下方而加宽制动面的宽度。由此,能够确保实质的制动面的面积。
[实施例2]
图6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所具备的紧急停止装置中的制动件的结构的主视图。另外,一并记载沿图中的箭头B的方向观察到的向视图(侧视图)。
以下,对与实施例1(图3)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基于本实施例2的制动件81对于高速电梯(例如,额定速度120~300m/min)或超高速电梯(例如,额定速度≥360m/min)而言优选。
制动件81的槽部(g1~g6)的底部b为弧状、例如圆弧状、U状。由此,槽部中的由热变形引起的应力集中被抑制。
槽部(g1~g6)的深度d即突起部(81a1~81a5)的高度(h1~h5)与实施例1相同地彼此相等。但是,槽部的深度、突起部的高度与实施例1相同地,考虑槽部以及突起部中的热应力以及弯曲应力而设定,因此在高速电梯用或超高速电梯用的制动件中,有可能比低速电梯(例如,额定速度≤45m/min)用或中速电梯(例如,额定速度60~105m/min)用的制动件大。
在本实施例2中,锥面81c的倾斜方向上的长度L1比平面部aL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长(L1>L2)。相同地,锥面81c的倾斜方向上的长度比平面部aU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长。由此,即使在以高速或者超高速行驶中紧急停止装置工作了时平面部aU、aL磨损,也可靠地剩余锥面81b、81c。因此,能够可靠地在两次制动试验中得到同等的制动特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1的制动件中,也可以使锥面的倾斜方向上的长度比平面部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长。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前述的实施例、变形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前述的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地说明而详细进行了说明,未必限定于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的结构。另外,关于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例如,紧急停止装置并不限于图2所示的结构,具有所谓的楔状的制动件即可。另外,紧急停止装置也可以是具备多组的一对制动件的多级式紧急停止装置。
另外,按压制动件的弹性体并不限于U状板簧,也可以是碟形弹簧等。
另外,电梯装置也可以是卷扬机、控制装置设置于升降路内的所谓的无机械室电梯。
Claims (9)
1.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
轿厢;
紧急停止装置,其设置于所述轿厢;以及
导轨,其引导所述轿厢,
所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紧急停止装置具备具有与所述导轨对置的制动面的一对制动件,
所述制动件在所述制动面侧具备:
多个槽部,它们沿与所述导轨的侧面平行并且与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锥面,其分别位于上端部以及下端部;以及
平面部,其与所述槽部相邻,并在所述上端部与所述下端部中的至少所述下端部与所述锥面连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紧急停止装置的动作时,所述平面部与所述导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部的从所述槽部的底部起的高度与所述制动面的从所述底部起的高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部的从所述槽部的底部起的高度与所述槽部的深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多个槽部之间的多个突起部具备所述制动面,
所述平面部的从所述槽部的底部起的高度与所述突起部的从所述底部起的高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部沿与所述导轨的所述侧面平行并且与所述导轨的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锥面的倾斜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平面部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的底部平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的底部为弧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188159A JP2024076563A (ja) | 2022-11-25 | 2022-11-25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JP2022-188159 | 2022-11-2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083732A true CN118083732A (zh) | 2024-05-28 |
Family
ID=91151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322129.XA Pending CN118083732A (zh) | 2022-11-25 | 2023-10-12 | 电梯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4076563A (zh) |
CN (1) | CN118083732A (zh) |
-
2022
- 2022-11-25 JP JP2022188159A patent/JP2024076563A/ja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10-12 CN CN202311322129.XA patent/CN118083732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4076563A (ja) | 2024-06-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080717B2 (en) | Emergency brake apparatus of elevator | |
KR102276519B1 (ko)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
CN111712455B (zh) | 紧急停止装置及电梯 | |
US8006806B2 (en) | Emergency brake of elevator | |
EP2695842B1 (en) | Elevator device | |
JP6578826B2 (ja) | エレベータ用非常止め装置 | |
EP3328772B1 (en) | Safety block for elevator | |
CN111164038A (zh) | 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 | |
CN118083732A (zh) | 电梯装置 | |
JP7319878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方法 | |
JP5081137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動装置 | |
CN114746353B (zh) | 电梯及其紧急停止装置 | |
JP2002255466A (ja)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の非常停止装置 | |
JP5189034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動装置 | |
JP4854954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 |
KR100813767B1 (ko) | 엘리베이터의 안전장치 | |
JP2021181369A (ja) | エレベーター用非常止め装置 | |
WO2006033144A1 (ja) |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 |
CN110171760B (zh) | 调速器张紧机构、调速器装置及电梯 | |
JP4591027B2 (ja) | エレベータ等の駆動装置 | |
JP7520262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作動装置 | |
CN114364627B (zh) | 施工用升降机 | |
KR100968706B1 (ko) | 엘리베이터 카 안전장치용 마찰부재 및 이 마찰부재를 갖는 엘리베이터 카의 안전장치 | |
KR101291582B1 (ko) | 상시동작형 엘리베이터용 안전제동장치 | |
JPH10167626A (ja) | 斜行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