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176C - 热敏流体型风扇配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敏流体型风扇配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176C
CN1180176C CNB021402566A CN02140256A CN1180176C CN 1180176 C CN1180176 C CN 1180176C CN B021402566 A CNB021402566 A CN B021402566A CN 02140256 A CN02140256 A CN 02140256A CN 1180176 C CN1180176 C CN 118017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torque
accumulator
transmission
communic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02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95027A (zh
Inventor
�����翵
伊藤晴康
山田雅人
久保田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sui Kokusai Sangyo Kaisha Ltd
Original Assignee
Usui Kokusai Sangyo Kaish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sui Kokusai Sangyo Kaisha Ltd filed Critical Usui Kokusai Sangyo Kaisha Ltd
Publication of CN1395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5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01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17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5/00Fluid clutches in which the clutching is predominantly obtained by fluid adhesion
    • F16D35/02Fluid clutches in which the clutching is predominantly obtained by fluid adhesion with rotary working chambers and rotary reservoirs, e.g. in one coupling 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5/00Fluid clutches in which the clutching is predominantly obtained by fluid adhesion
    • F16D35/02Fluid clutches in which the clutching is predominantly obtained by fluid adhesion with rotary working chambers and rotary reservoirs, e.g. in one coupling part
    • F16D35/021Fluid clutches in which the clutching is predominantly obtained by fluid adhesion with rotary working chambers and rotary reservoirs, e.g. in one coupling part actuated by valves
    • F16D35/025Fluid clutches in which the clutching is predominantly obtained by fluid adhesion with rotary working chambers and rotary reservoirs, e.g. in one coupling part actuated by valves the valve being actuated by inertia, e.g. using a flyweight or a centrifugal m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热敏流体型风扇配合装置,它能容易地获得线性特征,而不损坏该装置的拖曳性能。一个系统中的风扇配合装置,在该系统中,其中装了驱动盘的密封壳体,其内部被带有流出调节口的隔板分隔为储油室与转矩传送室,配置了与外部环境温度相一致的、适合于打开和关闭流出调节口的阀构件,转矩的传递,是由增大和减小驱动盘和转矩传递间隙中的油的有效接触表面来控制的,该装置的特征在于:通联口制成于把驱动盘的内部部分变成空心而形成的怠速储油室的侧壁中,且通联着转矩传递间隙,该通联口被配置在更靠近转矩传递器内周边的那部分转矩传递器中的适当位置上。

Description

热敏流体型风扇配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敏流体型风扇配合装置(temperature sensitivefluid type fan coupling apparatus),该装置适合于恒定地向发动机供应冷却空气,从而,通过控制通常是装在汽车中的发动机冷却风扇的转动,使冷却空气的供应率与行驶条件相一致。
背景技术
这种有关技术的风扇配合装置,通常是一个系统,在该系统中,驱动盘的驱动转矩,由供应给转矩传递室的机油而传递给壳体。已知的这种类型的风扇配合装置的结构,例如包括热敏流体型风扇配合装置的结构(参见《日本专利公报》第21048/1988号),在该装置中,密封壳体的内部被隔板分隔为转矩传送室与储油室,在转矩传送室中配置了驱动盘,以便用驱动器的驱动力使驱动盘能够转动,储油室中的油,从形成于隔板或盖子上的流出调节口向转矩传送室供应,转矩传送室中的油从油循环通道返回到储油室中。根据这种风扇配合装置,驱动盘的驱动转矩,由储油室供应给转矩传送室的机油而传递给壳体,且固定在壳体上的风扇被转动,因而达到例如对汽车发动机的冷却。这种风扇配合装置,适合于用一条奇特的纸状带子或螺旋形的双金属片来检测气温,且当该温度升高时加大流出调节口的敞开度。因此,转矩传送室中油的数量就增加,且壳体的转动频率也提高,从而以高速来转动风扇并改进冷却效果。
然而,这种风扇配合装置存在着下述问题。
也就是说,当转矩传送室中存在着大量的机油而重新启动发动机时,或当汽车在行进中突然使发动机加速时,由于转矩传递室中存在着大量的油,随着壳体(冷却风扇)驱动一侧上的驱动盘加速,从动一侧上的转动频率也加大了,尽管只是短时期的。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拖曳”(drag)现象,且它使风扇发出噪音并使人觉得不舒服。还有,发动机的功率输出被吸收了,燃料消耗也恶化了。
消除此种“拖曳”的风扇配合装置,例如包括:一种风扇配合装置(《日本专利公报》第21048/1988号),在该装置中,机油一旦从制作于隔板中的供应口流出,就被引向直径上的相反一侧,接着被输往转矩传送室的内部;一种风扇配合装置,在该装置中,使驱动盘形成为空心的结构,该结构中带有辅助储油室(怠速储油室idle oilreservoir chamber),或者一个系统中的一种风扇配合装置,在该装置中,以低转速操作大量的送风(air-generating)风扇;以及相似的风扇配合装置。
然而,相关技术的热敏流体型风扇配合装置,具有下述缺点。
图3显示了普通相关技术的风扇配合装置,它是用隔板114把密封壳体111的内部分隔成转矩传送室112和储油室113而形成的,且在转矩传送室112中安装了驱动盘115,该驱动盘是能在转轴体116上转动的坚硬结构,转轴体经由轴承117而被驱动器(未显示)的驱动力转动,从而在驱动盘115与转矩传送室112的内周边表面之间形成转矩传递间隙112-1,储油室113中的油,被从配置在隔板114中的流出调节口114-1输进转矩传送室112中,这是由阀构件118按照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进行的,转矩传送室112中的油通过循环通道121返回储油室113。标号119代表屏障(dam),它配置在与驱动盘115的外周边表面相反对的那部分密封壳体111的内周边表面上,当该驱动盘转动期间油就被收集在该外周边表面上,且标号120代表配置在密封壳体111外侧上的热敏构件(双金属片)。
然而,在此种结构的风扇配合装置中,流出到隔板114的流出调节口114-1之外的油,残留在转矩传递间隙112-1的前侧上的空间112-2中,且直到油量达到的程度高得足以获得一个压力(油的水头),该压力可以使油流进转矩传递间隙112-1中,且该压力是由于离心力而产生的,或者直到油的温度升到使油的粘度降低时,油都继续残留(淤塞)在该空间中。这种残留的油,即使当存在于转矩传递间隙112-1外周边一侧上的油被开始向储油室113排放时,而排放是在发动机加速和启动时由屏障119进行的,也继续流进转矩传递间隙112-1中,并影响转矩的传递。这样就引起上述“拖曳”现象,并使操作延迟。由于这种残留的油的存在,就需要总的油量大。
图4与图5显示配置了辅助储油室(怠速储油室)的风扇配合装置,该装置是使驱动盘形成为空心结构而形成的。在这些风扇配合装置中,图4所示风扇配合装置,除了驱动盘是形成为空心的之外,其他方面都是以如图3所示风扇配合装置相同的方式而形成的。图4所示风扇配合装置,是由隔板114把密封壳体111的内部分隔成转矩传送室112与储油室113而形成的,且在转矩传送室112中可转动地安装了驱动盘145,该盘具有怠速储油室145-1,此储油室是把驱动盘145的内部部分变成空心而形成的,通联口145-2,与转矩传送室112通联,处于该盘的侧壁中,且离心阀145-3适合于在转轴体116上打开与关闭通联口,该转轴体经由轴承117而由驱动器(未显示)的驱动力转动,从而,就在驱动盘145与转矩传送室112的内周边表面之间形成转矩传递间隙112-1,储油室113中的油,被阀构件118从配置在隔板114中的流出口114-1输进转矩传送室中,该阀构件根据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被操作,因此,转矩传送室112中的油就通过循环通道(未显示)而返回储油室113,用于把储油室113中的油直接导入怠速储油室145-1的导向构件114-2,被配置在隔板上(参考《日本专利公报》第28778/1984号)。也就是说,此风扇配合装置具有一个系统,在该系统中,在装置操作期间从流出调节口114-1流出的油,被引入怠速储油室145-1中,然后又从通联口145-2,经由离心阀145-3而输进转矩传递间隙112-1中。
然而,在图4所示风扇配合装置的情况下,在低速输入转动时,过量的油残留在怠速储油室145中,这时,离心阀145-3不起作用。当输入转动的速度在这种条件下提高而使离心阀145-3被敞开时,过量的油就继续流进转矩传递间隙112-1中,产生“拖曳”现象并使操作延迟,且以同样的方式出现上述情况。由于存在过量的油,就需要总的油量大。
图5所示风扇配合装置,以图4所示风扇配合装置同样的方式而形成,即:它是由隔板114把密封壳体111的内部分隔成转矩传送室112与储油室113而形成的,且在转矩传送室112中可转动地安装了驱动盘245,该盘具有怠速储油室245-1,此储油室是把驱动盘245的内部部分变成空心而形成的,通联口245-2,与转矩传送室112通联,处于该盘的侧壁中,该盘处在转轴体116上,该转轴体经由轴承117而由驱动器(未显示)的驱动力转动,从而,就在驱动盘245与转矩传送室112的内周边表面之间形成转矩传递间隙112-1,储油室113中的油,被阀构件118从配置在隔板114中的流出口114-1输进转矩传送室112中,该阀构件根据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被操作,因此,转矩传送室112中的油就通过循环通道(未显示)而返回储油室113(参考《日本专利》第2775431号)。此风扇配合装置配备了一个机构,该机构用于在发动机停止时取出盘中的油,并在发动机启动时使残留在传递表面上的油最少,从而该装置就有效地仅仅用来在发动机启动时防止发生“拖曳”现象。
然而,在这种风扇配合装置的情况下,从隔板114的流出调节口114-1流出的油,残留在转矩传递间隙112-1前侧上的空间112-3中,并以如图3所示风扇配合装置同样的方式,直到油量达到的程度高得足以获得一个压力(油的水头),该压力可以使油流进转矩传递间隙112-1中,且该压力是由于离心力而产生的,或者直到油的温度升到使油的粘度降低时,油都继续残留(淤塞)在该空间中。这种残留的油,即使当存在于外周边一侧上的那部分转矩传递间隙112-1的油被开始向储油室113排放时,而排放是在发动机加速和启动时由屏障(未显示)进行的,也继续流进转矩传递间隙112-1中,并影响转矩的传递。由于这种残留的油的存在,就需要总的油量大。
已经有人提出了相似于图5所示那样的风扇配合装置(参考《日本专利公开文本》第17849/1994号),该装置配备了一个机构,该机构用于在发动机加速和启动时取出驱动盘中油,以防止发动机在启动和加速时的拖曳。然而,在这种风扇配合装置中,难以完全在短促的加速时间内恢复盘中的油。另外,从隔板的流出调节口流出的油,以图5所示风扇配合装置同样的方式,残留在转矩传递间隙前部的空间中。所以,所公开的这种风扇配合装置,并未提供充分的手段防止在发动机加速时出现拖曳,且也导致操作延迟。而且,由于存在过量的油,就需要总的油量大。
如上所述,在相关技术的风扇配合装置中,从隔板的流出调节口流出的油,残留(淤塞)在转矩传递间隙前部的空间中,直到油量达到的程度高得足以获得容许压力为止,该压力是由于离心力的缘故相对于转矩传递间隙而产生的,或者直到油的粘度降低为止。所以,除非残留(过量)的油充足地存在于转矩传递间隙前部的空间中,否则油就不会流入,从而,就不能获得必要的风扇转动控制特性。另一方面,这种残留(过量)的油,会引起拖曳并使操作延迟。
也就是说,即使由于热敏体的温度变形,例如双金属片和从外面传递来的电磁控制作用,使阀构件被运行时,也会由于油如上所述那样残留在转矩传递间隙前部的空间中,以及风扇的动作由于油的粘度变化而变得不稳定,使获得风扇预定转动频率的时间延迟,油的粘度变化则归因于其自加热,以及上面提到的外部向其的热传递。
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发明者先前提出了申请(《日本专利申请》第42269/2001号),以便解决相关技术中遇到的问题,使得热敏流体型风扇配合装置,在发动机启动和加速时,防止油残留在转矩传递间隙前部的空间中,从而能够消除拖曳现象,使得即使不发生油的残留时也能防止操作延迟,并能相对于温度指示稳定地控制风扇的转动(使温度特征稳定)。
此热敏流体型风扇配合装置,是这样一个热敏流体型风扇配合装置,在该装置中,密封壳体经由轴承而支承在转轴体上,转轴体具有牢固地安装在壳体前端部分上的驱动盘,且该壳体具有冷却风扇,该风扇固定在壳体外周边表面上,该壳体的内部被流出调节口-承载隔板分隔成储油室与转矩传送室,驱动盘就装在转矩传送室之内,与驱动盘被转动时就收集油的驱动盘的外周边表面相反对的密封壳体的那部分内周边表面,配置了一个屏障,并限定着一个连接着那个屏障并从转矩传送室向储油室延伸的循环流动通道,一个适合于在外部环境温度超过预定程度时就打开流出调节口、在外部环境温度不高于预定程度时就关闭流出调节口的阀构件,被配置在密封壳体内部,以便阀构件根据配置在盖子外表面上的热敏体的变形而被运行,该变形是由于温度变化而发生的,转矩从转轴体向从动一侧上的密封壳体的传递,由于增加和减少转矩传递间隙中油的有效接触区域而受控制,该间隙在互相反对的驱动盘与密封壳体之间形成,驱动盘的内部由于变成空心的而形成怠速储油室,用于使怠速储油室与转矩传送室彼此通联的油循环器,由于造成至少一个通联口而形成,该通联口与转矩传送室通联,位于驱动盘的侧壁或外周边壁中,这种装置的特征在于:它可以在该装置运行期间,使流出到隔板的流出调节口之外的油,穿过以高速转动的输入轴那一侧上的那部分盘的内部而赋予高的离心力;使盘的怠速储油室的内周边表面结构形成为径向的或螺旋状的槽承载较小直径内周边表面结构,而以较少量的油,获得较大的水头;以及使盘中的油稳定地直接流进转矩传递间隙中;这种装置的依据在于:以一种机构提供驱动盘和/或隔板,该机构用于把储油室中的油从隔板的流出调节口直接引入空心的驱动盘中,为驱动盘提供至少一条在盘的内周边表面中把油引入盘中的油循环槽,使盘形成为一种具有较小直径内周边表面的结构,从而使盘中的油的数量为驱动该盘所要求的最小级别的,并提供带有通联口的循环槽,该通联口与转矩传递间隙相通联。
在这种风扇配合装置的情况下,从隔板的流出调节口流出的油,流进处于输出轴那一侧上的那部分驱动盘的内部,输出轴以高速转动,以便把高速离心力赋予油。所以,油稳定地就获得高压,而且,即使当过量的油不存在时,驱动盘中的油也会与盘的高速转动一致,容易进入转矩传递间隙中,而不会残留在盘中。相应地,油基本上不会残留在驱动盘中。这样就能在发动机启动和加速时防止拖曳现象,并防止操作延迟。由于对风扇转动的控制,并不依赖于残留的油(过量的油),这就使与温度指示相关的该装置的可靠性就改进了,且可以对风扇的转动进行控制(使温度特征稳定)。另外,残留的油(过量的油)基本上不存在,且驱动盘具有的小直径内周边表面能使怠速储油室中的油的数量达到所需最小级别。所以,这种风扇配合装置就可以使用较少总量的油,并具有优良的效果。
然而,当配置在上述热敏流体型风扇配合装置的循环槽中的通联口被定位于转矩传递器的外周边一侧时,流动得穿过盘的内部并流进转矩传递器的油,就会由于屏障的缘故使转矩传递器中不存在油,而立即经由循环通道返回储油室,同时把合适的转矩传递给转矩传递器。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不容易使拖曳性能和线性特征(无级温度特征)一起成立。
相关技术的普通接通/断开型热敏流体型风扇配合装置的热敏特征(风扇的转动速度与供油率以及在不同的温度下的油的恢复率的关系),如图6所示。该图纸显示当输入级别恒定时所获得的特征。参见该图,在表示油的恢复率的直线指示的右上侧区域,是一个间断的区域,且在表示油的恢复率的直线指示的左下侧区域,是一个线性区域。也就是说,在接通/断开型风扇配合装置的情况下,即使当温度变化不发生时,风扇的转动频率也会突然增大或减小,从而这样会引起(1)由于间断的温度变化的缘故所产生的风扇的噪音;(2)由于风扇消耗的功率间断变化的缘故所产生的在风扇驱动系统上的负载突然波动;以及(3)由于出现了过量的空气量的缘故所产生的燃料消耗减少。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发明者先前提出的上述热敏流体型风扇配合装置,配有固定在阀构件的前部末端上的平衡锤,以便获得线性特征。此平衡锤利用离心力,使得阀构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而被关闭,且当风扇一侧(输出/从动一侧)那个部分以高速转动时,油量就被限制。这样,就能使风扇的转动频率调整得合适,且因此也能在整个区域中获得线性特征(见图7)。然而,当风扇的转动速度低得使供油率低于油的恢复能力时,所产生的转矩就依赖于油穿通转矩传递器的那段距离了。
然而,当配置在循环槽中的通联口被定位于转矩传递器的外周边部分中时,大致上整个油量就从循环通道返回到储油室,尽管有适当的油量由于平衡锤的离心力而流进了盘中。所以,难以使拖曳性能和线性特征(无级特征)一起成立。结果,风扇的噪音就成了问题,且驱动功率是浪费使用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种热敏流体型风扇配合装置,它通过在驱动盘的怠速储油室的壁中的适当位置上提供通联口,就能容易地获得线性特征,因而不损坏拖曳性能。
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敏流体型风扇配合装置,该热敏流体型风扇配合装置具有借助轴承支承在转轴体上的密封壳体,在转轴体前端部分上固定驱动盘,密封壳体的内部被一隔板分隔成储油室和装有驱动盘的转矩传送室,该隔板具有机油流出调节口,一条从转矩传送室向储油室延伸的循环流动通道被形成,转矩传送室连接着配置在密封壳体的内周边壁表面的一个部分上的屏障,配置一个阀构件,该阀构件适合于在外部环境温度超过设定水平时打开隔板的流出调节口,并在外部环境温度不高于设定水平时关闭流出调节口,从转轴体向从动侧上的封闭壳体传递转矩是靠增大和减小驱动盘和转矩传递间隙中的机油的有效接触面积来控制的,其中,把驱动盘的内部部分变成空心的而形成的怠速储油室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与转矩传递间隙通联的通联口,所述通联口是一种机构,在其中,储油室中的油被从隔板的流出调节口直接引入怠速储油室内部,该通联口被设置在一个满足下列条件的位置上:
                   0.05L<d<0.4L
其中,L=Rout-Rin,d为转矩传递间隙的内径位置与通联口的轴线之间的距离;Rout为驱动盘外圆周的半径;Rin为转矩传递间隙内径位置的半径。
也就是说,本发明具有这样的特征:提供处在驱动盘的怠速储油室的侧壁中的通联口,该通联口处于更靠近其内周边的那部分转矩传递器中。原因在于,当通联口配置在更靠近其内周边的那部分转矩传递器中时,油从通联口流出而流向与储油室相通联的循环通道所产生的那段距离,长得能使转矩对应于储油室所供应的适当的油量。
另外,为什么所配置的通联口所处位置要满足上述条件,如下所述。
也就是说,转矩传递间隙内周边部分中一个位置与通联口的轴线之间的距离d,被设定为范围在0.05L至0.4L的级别,以符合下列理由。当这段距离小于0.05L时,流出而进入转矩传递间隙的油,必须流进该间隙内侧上的空间中,且就可能使收集在此空间中的油损坏拖曳特征。另一方面,当该距离超过0.4L时,在高输出转动区域中的接通/断开状态下所进行的操作,会使线性特征受损坏。从这些事实来考虑,最好范围为0.1L至0.3L。也就是说,当所提到的距离处在此范围内的级别时,油就稳定地流进转矩传递间隙中,且在整个输出转动区域中会获得线性特征。
附图说明
图1的纵向剖视侧视图,显示符合本发明的热敏风扇配合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基本结构;
图2的纵向剖视侧视图,显示符合本发明的热敏风扇配合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3的纵向剖视侧视图,显示一例一般的相关技术风扇配合装置中的主要部分;
图4的纵向剖视侧视图,显示一例相关技术风扇配合装置的主要部分,该装置具有空心结构的驱动盘;
图5的纵向剖视侧视图,显示另一例相关技术风扇配合装置的主要部分,该装置具有空心结构的驱动盘;
图6的图表,显示接通/断开类型风扇配合装置的热敏特征;
图7的图表,显示线性类型风扇配合装置的热敏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的纵向剖视侧视图,显示符合本发明的热敏风扇配合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基本结构;且图2的纵向剖视侧视图,显示符合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热敏风扇配合装置的主要部分。
根据本发明,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密封壳体1的内部被隔板4分隔成转矩传送室2和储油室3。转矩传送室2中配置有驱动盘5,该盘具有把盘的内部部分变成空心的而形成的怠速储油室5-1,以及在盘的侧壁中形成并与转矩传送室2相通联的通联口5-2。驱动盘5经由轴承7被可转动地安装在转轴体6上,该转轴体被驱动器(未显示)的驱动力所转动,其转动方式使得在驱动盘5与转矩传送室2的内周边表面之间形成转矩传递间隙2-1。根据本发明,通联口5-2所被配置的位置(更靠近转矩传递间隙2-1的内周边)满足上述条件即0.05L<d<0.4L。
此实施例的形成,也是由于其中配置了一个机构,该机构用阀构件8,把储油室3中的油,从配置在隔板4中的流出调节口4-1,直接引入驱动盘5的怠速储油室5-1中,该阀构件由与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相一致的双金属片和外电磁线圈运行,怠速储油室5-1中的油,被从通联口5-2输进转矩传送室2中,在该室中的油,通过循环通道9而返回储油室3。标号10代表平衡锤,而标号11代表屏障。
在上述结构的风扇配合装置运行期间,从隔板4的流出调节口4-1流出的油,被直接引入空心的驱动盘5的怠速储油室5-1中。在此怠速储油室5-1中的油,被大的离心力顺畅地从通联口5-2引入转矩传递间隙2-1中,该离心力由于转轴体6的高转动速度而产生。由于通联口5-2配置得更靠近转矩传递间隙2-1的内周边,通联口5-2与通联着储油室3的循环通道9之间的距离就长。所以,从通联口5-2引入的油,就产生对应于储油室所供应的适当油量的转矩。
也就是说,在符合本发明的风扇配合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平衡锤10的缘故,就有适当数量的油从隔板4的流出调节口4-1流出,且进入以高速转动的输入轴那一侧上的那部分驱动盘5的内部,因此,油就被赋予了高的离心力。所以,油就稳定地获得高压,从而,怠速储油室5-1中的油就容易从通联口5-2流进转矩传递间隙2-1中,即使当过量的油不存在时,油也不会残留在该室5-1中。相应地,当处在输入轴一侧上的那部分驱动盘以高速转动时,油基本上不会残留在怠速储油室5-1中,从而就不会发生拖曳现象。另外,由于对风扇的控制并不依赖于残留的油(过量的油),该装置的可靠性就提高了。
由于处在怠速储油室5-1侧壁中的通联口5-2被配置在更靠近其内周边的那部分转矩传递间隙2-1中,怠速储油室5-1中的油就能稳定地流进转矩传递间隙2-1中。所以,线性特征就会获得,而不损坏拖曳性能。这就使风扇的噪音大为减少。
配置在怠速储油室5-1的侧壁中的通联口5-2的模式,包括:一个系统,在其中,通联口5-2配置在驱动盘5一个侧部的转矩传递壁上;一个系统,在其中,通联口5-2配置在驱动盘5两个侧部的转矩传递壁上;以及一个系统,在其中,通联口5-2的横截剖面被拉长或变成椭圆形的,以便增大通联口的横截剖面面积。
图2所示热敏风扇配合装置,是在驱动盘5与密封壳体1的相反的壁表面之间,在迷宫式密封结构的从动一侧上,而不是采用平板类型的盘,形成转矩传递间隙而获得的,且此装置的运行和效果,与图1所示的相同。
如上所述,在符合本发明的热敏风扇配合装置中,从隔板的流出调节口流出的油,进入以高速转动的输入轴那一侧上的那部分驱动盘5的内部,且因此赋予油高的离心力,从而,油就获得又稳定又高的压力。所以,即使当过量的油不存在时,驱动盘中的油也会与驱动盘的高速转动相一致而容易流进转矩传递间隙中,使油不残留在同一个盘中。相应地,还会产生下述各种各样的优良效果。油基本上不残留在驱动盘中。防止在发动机启动和加速时出现受引导的转动现象,并防止操作延迟。由于对风扇的控制不依赖于残留的油(过量的油),与温度指示相关的该装置的可靠性就提高了,且可以对风扇的转动稳定地控制(使温度特征稳定)。由于过量的油基本上不存在,且由于使油从驱动盘内部流进转矩传递间隙的通联口,是配置在更靠近转矩传递器内周边的那部分转矩传递器的适当位置上的,就能在宽泛的转动速度区域获得线性特征,而不损坏拖曳性能。

Claims (1)

1.一种热敏流体型风扇配合装置,该热敏流体型风扇配合装置具有借助轴承支承在转轴体上的密封壳体,在转轴体前端部分上固定驱动盘,密封壳体的内部被一隔板分隔成储油室和装有驱动盘的转矩传送室,该隔板具有机油流出调节口,一条从转矩传送室向储油室延伸的循环流动通道被形成,转矩传送室连接着配置在密封壳体的内周边壁表面的一个部分上的屏障,配置一个阀构件,该阀构件适合于在外部环境温度超过设定水平时打开隔板的流出调节口,并在外部环境温度不高于设定水平时关闭流出调节口,从转轴体向从动侧上的封闭壳体传递转矩是靠增大和减小驱动盘和转矩传递间隙中的机油的有效接触面积来控制的,其中,把驱动盘的内部部分变成空心的而形成的怠速储油室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与转矩传递间隙通联的通联口,所述通联口是一种机构,在其中,储油室中的油被从隔板的流出调节口直接引入怠速储油室内部,该通联口被设置在一个满足下列条件的位置上:
                    0.05L<d<0.4L
其中,L=Rout-Rin,d为转矩传递间隙的内径位置与通联口的轴线之间的距离;Rout为驱动盘外圆周的半径;Rin为转矩传递间隙内径位置的半径。
CNB021402566A 2001-07-03 2002-07-02 热敏流体型风扇配合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017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37/2001 2001-07-03
JP2001201937A JP4931096B2 (ja) 2001-07-03 2001-07-03 温度感応型流体式ファン・カップ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5027A CN1395027A (zh) 2003-02-05
CN1180176C true CN1180176C (zh) 2004-12-15

Family

ID=19038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025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0176C (zh) 2001-07-03 2002-07-02 热敏流体型风扇配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814033B2 (zh)
JP (1) JP4931096B2 (zh)
KR (1) KR100485833B1 (zh)
CN (1) CN1180176C (zh)
DE (1) DE10229696B4 (zh)
FR (1) FR2827023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82102B1 (ko) * 2005-08-16 2007-02-12 지엠비코리아 주식회사 유체 팬 클러치의 오일 열화 방지 구조
JP2007198151A (ja) * 2006-01-24 2007-08-09 Mitsubishi Fuso Truck & Bus Corp 流体式ファンカップリングのオイル調整方法
KR100834282B1 (ko) 2007-04-16 2008-05-30 지엠비코리아 주식회사 유체팬 클러치의 오일열화 방지밸브
CN102817690B (zh) * 2012-08-22 2016-02-17 苏州市奥杰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离合器的电控系统
US9506507B2 (en) 2013-03-14 2016-11-29 Horton, Inc. Multi-speed viscous clutch
CN103573377A (zh) * 2013-11-01 2014-02-12 王桂岳 硅油离合器自动控制进回油流量的联动装置
JP2016031107A (ja) * 2014-07-29 2016-03-07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温度感応型流体式ファン・クラッチ装置
EP3384174B1 (en) 2015-12-03 2020-08-26 Horton, Inc. Viscous clutch fluid capture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8778B2 (ja) * 1980-06-02 1984-07-16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機関冷却用流体式フアンカツプリング装置
JPS57179431A (en) * 1981-04-27 1982-11-05 Usui Internatl Ind Co Ltd Temperature sensitive fluid type fan coupling
JPS6321048A (ja) 1986-07-16 1988-01-28 横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核磁気共鳴画像の歪み補正方法
JPH0823376B2 (ja) * 1986-12-16 1996-03-06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温度感応型流体式フアン・カツプリング装置
JP2775431B2 (ja) * 1987-11-18 1998-07-16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感温作動型流体式フアン・カツプリング装置
JPH01176820A (ja) * 1987-12-28 1989-07-13 Atsugi Motor Parts Co Ltd 温度感応型流体ファンカップリング装置
KR930004565B1 (ko) * 1988-06-03 1993-06-01 우수이 고꾸사이 산교 가부시기가이샤 온도감응형 유체식 팬 커플링 장치
JP2699084B2 (ja) * 1988-06-24 1998-01-19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温度感応型流体式フアン・カツプリング装置
JP2541888Y2 (ja) * 1990-03-28 1997-07-23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温度感応型流体式ファン・カップリング装置
JP2511738B2 (ja) * 1991-03-22 1996-07-03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温度感応型流体式ファンカップリング装置
JP3221631B2 (ja) * 1992-02-27 2001-10-22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温度感応型流体式ファン・カップリング装置
DE4390685T1 (de) * 1992-02-27 1994-04-28 Usui Kokusai Sangyo Kk Temperaturabhängige Flüssigkeitskupplung für einen Ventilator
WO1994000634A1 (de) * 1992-06-20 1994-01-06 Hermann Finckh 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Drucksortierer für fasersuspensionen
JP3221622B2 (ja) * 1992-06-24 2001-10-22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温度感応型流体式ファン・カップリング装置
JP3582739B2 (ja) * 1993-11-17 2004-10-27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温度感応型流体式ファン・カップリング装置
GB2284040B (en) * 1993-11-17 1998-06-10 Usui Kokusai Sangyo Kk Temperature sensitive fluid fan coupling
JP3346644B2 (ja) * 1994-03-19 2002-11-18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液体クラッチ
JP3465342B2 (ja) * 1994-04-07 2003-11-10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温度感応型流体式ファン・カップリング装置
DE4442451A1 (de) * 1994-11-29 1996-05-30 Behr Gmbh & Co Flüssigkeitsreibungskupplung
JPH09126248A (ja) * 1995-10-30 1997-05-13 Unisia Jecs Corp 流体継手
US6125981A (en) * 1998-06-17 2000-10-03 Usui Kokusai Sangyo Kaisha Limited Temperature sensitive fluid type fan coupling apparatus
JP4260400B2 (ja) * 2001-02-19 2009-04-30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温度感応型流体式ファン・カップリン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014002A (ja) 2003-01-15
DE10229696A1 (de) 2003-04-03
FR2827023B1 (fr) 2005-06-10
US6814033B2 (en) 2004-11-09
CN1395027A (zh) 2003-02-05
JP4931096B2 (ja) 2012-05-16
KR20030004127A (ko) 2003-01-14
KR100485833B1 (ko) 2005-04-28
US20030012662A1 (en) 2003-01-16
DE10229696B4 (de) 2016-11-03
FR2827023A1 (fr) 200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775431B2 (ja) 感温作動型流体式フアン・カツプリング装置
US5722523A (en) Fluid clutch
US5018612A (en) Temperature-controlled fan fluid coupling
US4446952A (en) Viscous fluid coupling assembly
KR940005980B1 (ko) 온도감응형 유체식 팬 커플링 장치
CN1180176C (zh) 热敏流体型风扇配合装置
US5575368A (en) Fluid clutch
JP2000199531A (ja) 液体クラッチ
US5139125A (en) Temperature sensitive type fluid fan coupling apparatus
JPS62194038A (ja) 温度感応型流体式フアン・カツプリング装置
KR940007892B1 (ko) 유체 클러치
US4633988A (en) Fluid coupl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modulation capability
KR910006911B1 (ko) 온도감응형 유체식 팬 커플링 장치
JPH07167166A (ja) ウォータポンプ用駆動装置
JP3221631B2 (ja) 温度感応型流体式ファン・カップリング装置
JPS59190521A (ja) 粘性流体継手
JPH022448B2 (zh)
EP0106581B1 (en) Fluid coupl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modulation capability
KR20050012605A (ko) 유체 클러치를 이용한 차량용 워터펌프 및 그 제어방법
JP3221622B2 (ja) 温度感応型流体式ファン・カップリング装置
KR20020090647A (ko) 가변풀리를 이용한 냉각팬의 구동구조
JPH0229227Y2 (zh)
KR930004565B1 (ko) 온도감응형 유체식 팬 커플링 장치
JPH04254020A (ja) 液体クラッチ
JPH0338509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2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