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57449A - 分注装置以及分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注装置以及分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57449A
CN117957449A CN202180102082.9A CN202180102082A CN117957449A CN 117957449 A CN117957449 A CN 117957449A CN 202180102082 A CN202180102082 A CN 202180102082A CN 117957449 A CN117957449 A CN 1179574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dispensing
hole
dispensing devic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1020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大辅
柴原匡
隈崎修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957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574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Devices For Use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A)

Abstract

分注装置具有:活塞;第一驱动装置,其驱动活塞;注射器,其具有具备弹性部件的吸头装配部;压力传感器,其测定注射器内的压力;处理装置;块,其具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泵;第二驱动装置,其使注射器与块的相对位置变化。处理装置驱动第二驱动装置而使吸头装配部与第一孔嵌合,使注射器内成为密闭状态,驱动泵向注射器内施加正压或负压,然后驱动第二驱动装置使吸头装配部与第二孔嵌合,使注射器内成为密闭状态,驱动泵向注射器内施加正压或负压,基于产生吸头装配部与第一孔的嵌合时的正压或负压后的第一压力和施加吸头装配部与第二孔的嵌合时的正压或负压后的第二压力,确定分注装置的劣化部位。

Description

分注装置以及分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分注装置以及分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及生物领域的检查装置中,使用将检体及试剂等液体向其他容器分配的分注装置。分注装置由用于吸引和排出液体的移液管部、将液体吸引到内部的吸头、搬送它们的搬送装置等构成。
在医疗领域和生物领域的检查中,有时对微量的液体试样进行处理。该情况下,若未以期望的分注量进行分注,则有时会对检查结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求针对指定量再现良好且准确地进行分注。
但是,因使用环境、装置特性、经年使用引起的劣化、或者试样的特性或状态等干扰的影响,即使使按照设计的动作作用于压力产生单元,有时也不会成为所期望的分注量。因此,需要进行分注指令值的校正。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的分注装置:“具有:压力传感器,其测定基于分注探头12c的液体吸引时的配管内的压力;计算部34,其计算压力传感器测定出的液体吸引时的压力平均值;存储部37,其存储吸引每个期望的排出量的液体时的压力平均值与排出动作量的相关关系;校正部38,其根据计算部34计算出的吸引时的压力平均值和存储在存储部37中的相关关系来校正排出动作量;以及控制部31,其根据校正部38校正后的排出动作量来控制注射器泵而排出期望的排出量。”(参照专利文献1的摘要)。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结构的分注装置:“通过与分注探头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来测定密封液体保持容器内外的压力,根据测定出的压力量来校正泵的动作量。对泵的动作量的校正是通过计算基于压力变化的分注流路的变形量来进行的。”(参照专利文献2的摘要)。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的技术:“一种分注装置1,具有:多个喷嘴3,其分注液体;喷嘴移动单元4,其使多个喷嘴3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以及吸入排出单元3a,其将液体吸入采集到装配于多个喷嘴3的前端的分注吸头5内并且将吸入采集到的液体从分注吸头5排出,其中,该分注装置1构成为具有:分注吸头嵌入部7,其在上表面具有与多个喷嘴3对应的多个开口部7a,并且在多个喷嘴3装配的多个分注吸头5嵌入多个开口部7a时在内部形成闭塞空间;以及内压检测部8,其检测分注吸头嵌入部7内的压力变化。”(参照专利文献3的摘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809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6962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379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分注装置中,要求再现良好且准确地吸引及排出微量的液体。为了再现良好且准确地吸引及排出液体,分注装置的气密性尤为重要。然而,将分注装置内部与外部气体阻断的密封部件与活塞进行滑动运动,因此,在它们的接触部产生磨损或劣化,分注的准确性降低。若密封部件的磨损或劣化加剧,则无法在吸引及排出时产生期望的压力,因此,成为吸引量的不足以及排出时的液体残留的原因。另外,即使在使用分注用的一次性吸头,在吸头装配部使用弹性部件的情况下,由于反复进行吸头的装卸,因此气密性也会因弹性部件的磨损及劣化而降低。然而,仅通过单纯的分注装置内部的压力测定,无法判别哪个部件是要维护状态。
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使用液体吸引中的压力变化的方法中,由于在微量的分注中测定的压力平均值的变化量与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值之差极小或者看不到差,因此,难以进行基于相关关系的校正。
专利文献2的分注装置将分注探头在密封容器的内部穿孔,与内部的压力值对应地进行排出指令值的校正。然而,由于吸引量降低,因此除了排出量的校正,还需要对液体吸引时的指令值进行校正。能够通过预先吸引充分的量来填补吸引时的液量不足,但会过度地消耗试剂等消耗品,可能成为运行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
在专利文献3中,以通过检测一次性吸头的装配的不良情况,将分注时的失败防患于未然为目的。在分注动作中,无问题地装配吸头是重要的要素之一,但为了进行准确的用于分注的校正,需要测定分注装置内部的密封部件的性能和状态。
因此,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确定分注装置的劣化的部件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分注装置构成为能够分注液体,具有:活塞;第一驱动装置,其驱动所述活塞;注射器,其具有吸头装配部,并接收所述活塞,该吸头装配部具有用于安装分注用的吸头的弹性部件;压力传感器,其测定所述注射器内的压力;处理装置,其对所述压力传感器测定出的所述压力的检测信号进行处理;块,其具有能够与所述吸头装配部嵌合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泵,其与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连接;第二驱动装置,其使所述注射器与所述块的相对位置变化,所述处理装置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使所述吸头装配部与所述第一孔嵌合,使所述注射器内成为密闭状态,驱动所述泵向所述注射器内施加正压或负压,然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使所述吸头装配部与所述第二孔嵌合,使所述注射器内成为密闭状态,驱动所述泵向所述注射器内施加正压或负压,基于产生所述吸头装配部与所述第一孔的嵌合时的所述正压或负压后的所述注射器内的第一压力和产生所述吸头装配部与所述第二孔的嵌合时的所述正压或负压后的所述注射器内的第二压力,确定所述分注装置的劣化部位。
与本公开关联的进一步的特征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述、附图而变得清楚。另外,本公开的方式通过要素和多种要素的组合以及以下的详细的记述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方式来完成并实现。本说明书的记述只不过是典型的例示,在任何意义上都不限定本公开的权利要求书或应用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能够确定分注装置的劣化的部件。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及效果将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明确。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B是表示使吸头装配部与检查用块的孔嵌合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分注装置的可否使用的判定方法以及分注指令值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3A是用于决定分注指令值的分注指令值映射的一例。
图3B是用于决定分注指令值的分注指令值映射的一例。
图4是表示对管内施加负压时的压力值的推移波形的图表。
图5是表示对管内施加正压时的压力值的推移波形的图表。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7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检查用块的立体图。
图7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检查用块的剖视图。
图7C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检查用块的剖视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检查用块的使用时的空气回路图。
图9A是表示使吸头装配部与检查用块的第二测定孔嵌合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9B是表示使吸头装配部与检查用块的第一测定孔嵌合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分注装置的可否使用的判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分注装置的可否使用的判定方法及分注指令值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所示的附图遵循本公开表示了具体的实施方式,但它们是理解本公开用的,决不是为了限定性地解释本公开。
[第一实施方式]
<自动分析装置的结构例>
图1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装置100的结构的概略图。自动分析装置是自动地分析血液、尿等生物体试样的成分的装置。在图1中,表示分注装置100的一部分结构要素的截面。分注装置100从搭载于自动分析装置的试样容器和试剂容器(未图示)采集液体,分注到反应容器(未图示)。分注装置100设置在构成为能够在水平方向(XY方向)和上下方向(Z方向)上驱动的未图示的自动台(驱动装置)上。
分注装置100具有:基座101、马达102、联轴器103、螺纹轴104、螺母105、滑块106、线性导轨107、活塞108、注射器固定基座109、注射器110、吸头拆卸部111、弹簧材料112、解析部113、压力传感器114、吸头装配部115、密封部件116、检查用块117以及计算机118。
基座101的YZ平面中的截面形状呈L字型。在基座101的上部设置有马达102(驱动装置)。在基座101旋转自如地设置有经由联轴器103与马达102的旋转轴连接的螺纹轴104。作为螺纹轴104,例如能够使用梯形螺纹或滚珠丝杠等。
在螺纹轴104设置有供螺纹轴104通过的滑块106和与螺纹轴104螺合的螺母105。滑块106的Y方向一端部与沿着Z方向设置于基座101的线性导轨107连接,螺母105和滑块106分别能够沿着图1所示的箭头Z的方向(Z方向)上下移动。另外,滑块106的Y方向的另一端部与向下方突出的活塞108接合,构成为不旋转而上下活动。
注射器固定基座109固定于基座101的下端部。注射器固定基座109与注射器110连接。注射器110在其内部接收活塞108。在注射器110的前端设置有吸头装配部115。吸头装配部115具有朝向下方前端尖细的形状。例如在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析动作开始时,对使分注装置100移动的自动台进行驱动,在吸头装配部115装配液体分注用的吸头(未图示)。
在吸头装配部115的上方设置有吸头拆卸部111。吸头拆卸部111可以是U字状的切口,也可以设置直径比吸头的开口部的直径小的通孔。通过与吸头拆卸部111的上端和基座101连接的弹簧材料112,吸头拆卸部111始终被向上方施力,并且构成为沿着Z方向上下活动自如。作为弹簧材料112,例如能够使用弹簧等。
活塞108和注射器110构成移液管机构,通过上述的上下活动的机构发挥泵的作用。为了作为泵发挥功能,在上下活动的活塞108与注射器110之间组装有密封部件116。活塞108为贯穿密封部件116的形状,能够使活塞108顺畅地滑动,在动作时密闭,以便在分注装置100的内部空气不会流入或流出。
当驱动马达102时,滑块106进行动作,并且活塞108进行动作。当使活塞108进行动作时,分注装置的管内的压力变化。压力传感器114与吸头装配部115的上部连接,测定管内的压力变化。此外,“管内”是指活塞108与注射器110之间的空间、吸头装配部115的内部空间、吸头装配部115与压力传感器114的连接管内。压力传感器114也可以具有A/D转换器。压力传感器114将测定出的压力值以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形式输出到解析部113。
解析部113(处理装置)具有处理器以及存储装置。解析部113通过执行储存在存储器中的程序,对由压力传感器114测定出的压力值进行存储和解析,向马达102反馈校正指令值。
检查用块117在评价分注装置100的内部的密封部件的性能以及状态时被使用。检查用块117可以是相对于自动分析装置能够装卸,也可以被固定。检查用块117具有与吸头装配部115嵌合的孔1171。检查用块117具有不会因吸头装配部115的嵌合引起塑性变形的机械强度。在图1中,从孔1171的入口到前端部近前的内径恒定,但内径也可以朝向下方变小。孔1171的前端部的内径朝向下方变小,孔1171的前端闭塞。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计算机118(处理装置)是具有处理器、存储器、存储装置、显示装置、输入输出装置的任意的计算机终端。计算机118的处理器通过执行储存在存储器中的程序,来控制自动分析装置整体的动作,特别是控制马达102以及自动台的驱动。此外,可以由一个计算机终端构成解析部113和计算机118,也可以构成为计算机118能够实现解析部113的功能。
图1B是表示使吸头装配部115与检查用块117的孔1171嵌合的状态的概略图。如图1B所示,吸头装配部115的比前端部更上方的外径与孔1171的入口的内径大致相等,在吸头装配部115与孔1171的嵌合状态下,孔1171的内部被密闭。
此外,也可以代替将分注装置100安装于自动台,而将驱动装置与基座101连接,使其在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移动。或者,也可以代替使分注装置100移动,而使检查用块117移动。即,只要能够变更吸头装配部115与检查用块117的相对位置,则驱动装置的结构没有限定。
<分注装置的可否使用的判定方法>
图2是表示分注装置100的可否使用的判定方法以及分注指令值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S200)
分注装置100是在图1A所示的初始位置停止的状态。例如,当用户经由计算机118的输入装置输入用于开始判定分注装置100可否使用的指示时,自动分析装置的计算机118开始用于判定分注装置100可否使用的动作。
(步骤S201)
计算机118驱动自动台,使分注装置100移动到检查用块117的上方后下降,由此,使分注装置100的吸头装配部115与检查用块117的孔1171嵌合。通过嵌合,管内成为密闭状态。
(步骤S202)
解析部113开始由压力传感器114测定的管内的压力值的记录。
(步骤S203)
计算机118驱动马达102,使活塞108向压缩方向(下方向)或吸引方向(上方向)移动。由此,管内向正压状态或负压状态变化。
(步骤S204)
计算机118在使活塞108移动任意的移动量之后,停止马达102的驱动而使活塞108停止。
(步骤S205)
解析部113在从管内的压力值的记录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后,停止管内的压力值的记录。也可以代替本步骤,解析部113测定从将吸头装配部115刚刚嵌合于检查用块117之后经过规定时间后的压力值和从使活塞108刚刚移动任意的移动量之后经过规定时间后的压力值。
(步骤S206)
解析部113根据记录的管内的压力值,判定分注装置100的密封部件116是否有异常,判定分注装置100的可否使用。关于基于压力值的分注装置100的可否使用的判定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叙述。在判定为分注装置100不可使用的情况下(NG),处理转移到步骤S207。在判定为分注装置100可用的情况下(OK),处理转移到步骤S208。
(步骤S207)
解析部113向计算机118发送表示分注装置100不可使用的信号。计算机118生成错误通知画面,显示于显示装置。在错误通知画面中,也可以包含催促用户进行分注装置100的维护的消息。
(步骤S208)
解析部113基于记录的压力值,计算分注指令值的校正值,校正分注指令值。分注指令值是活塞108相对于期望的液体的分注量的移动量(马达102的驱动量)。解析部113将校正后的分注指令值发送至计算机118。在本步骤中取得的校正后的分注指令值在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析动作中的分注动作时被使用。
(步骤S209)
计算机118驱动自动台,使分注装置100向上方移动,从检查用块117拆卸分注装置100。
(步骤S210)
计算机118结束分注装置100的可否使用的判定以及分注指令值的校正的流程,转移到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析动作。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析动作能够采用公知的方法。
<分注指令值的校正方法>
图3A是用于决定分注指令值的分注指令值映射300a的一例。分注指令值映射300a的横轴表示从压力值的记录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后的管内的压力值Pt。分注指令值映射300a的纵轴表示在后述的分注量试验中计算出的适当的分注指令值。
对分注装置100的内部赋予正压,在从压力值的记录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后的管内的压力值Pt(步骤S205)为P1(P1>0)的情况下,适当的分注指令值为V1。在压力值Pt为P2(P2>0、P1>P2)的情况下,适当的分注指令值为V2(V1<V2)。对分注装置100的内部赋予负压,在压力值Pt为P3(P3<0)的情况下,适当的分注指令值为V1。在压力值Pt为P4(P4<0、|P3|>|P4|)的情况下,适当的分注指令值为V2。
如上所述,在压力值Pt的绝对值大的情况下,密封部件116的磨损或劣化少,分注指令值与实际的吸引量及排出量之差变小,因此,分注指令值可以小。另一方面,在压力值Pt的绝对值小的情况下,密封部件116的磨损或劣化加剧,分注指令值与实际的吸引量及排出量之差变大,因此,需要增大分注指令值。
图3B是用于决定分注指令值的分注指令值映射300b的一例。也可以代替图3A所示的分注指令值映射300a,而使用图3B所示的分注指令值映射300b来决定分注指令值。分注指令值映射300b的横轴表示从压力值的记录开始起在规定时间内变化的管内的压力值的变化量ΔP。
对分注装置100内部赋予负压,在从压力值的记录开始起规定时间内的管内的压力值的变化量ΔP为P5(P5>0)的情况下,适当的分注指令值为V3。在压力值的变化量ΔP为P6(P6>0、P5<P6)的情况下,适当的分注指令值为V4(V3<V4)。这样,在赋予压力为负压的情况下,ΔP向大气压侧推移,因此,ΔP>0。对分注装置100内部赋予正压,在压力值的变化量ΔP为P7(P7<0)的情况下,适当的分注指令值为V3。在压力值的变化量ΔP为P8(P8<0、|P7|<|P8|)的情况下,适当的分注指令值为V4。在赋予压力为正压的情况下,ΔP向大气压侧推移,因此,ΔP<0。
如上所述,在压力值的变化量ΔP的绝对值大的情况下,密封部件116的磨损或劣化加剧,分注指令值与实际的吸引量及排出量之差变大,因此,需要增大分注指令值。另一方面,在压力值的变化量ΔP的绝对值小的情况下,密封部件116的磨损或劣化小,分注指令值与实际的吸引量和排出量之差变小,因此,可以减小分注指令值。
分注指令值映射300a以及300b可以储存在解析部113的存储装置中,也可以储存在计算机118的存储装置并由解析部113与计算机118进行通信来读出。
分注指令值映射300a以及300b能够将在预先设定的各种条件下测定出的压力值的推移和分注试验的结果组合而制作而成。更具体而言,分注指令值映射300a以及300b能够如以下那样制作。首先,将分注装置100的吸头装配部115嵌合于检查用块117的孔1171,驱动活塞108进行密封部件116的耐压评价。耐压评价可以通过正压的施加(活塞108的压缩)或负压的施加(活塞108的吸引)中的任一个来进行。
图4是表示在耐压评价中对管内施加负压时的压力值的推移波形400的图表。吸头装配部115与检查用块117的嵌合时的压力值P11为正压。在使活塞108以任意的移动量进行上升动作后(膨胀),压力值降低至P12(P12<0)。在密封部件116的磨损或劣化未加剧的情况下,在从压力值的测定开始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时间点T1,压力值有时稍微上升而成为压力值P13,但也有时在压力值P12的状态下推移。
另一方面,在密封部件116的磨损或劣化加剧的情况下,有时成为双点划线所示的压力分布401。在压力分布401中,在时间点T1成为压力值P14(P14<0、P14>P13),向大气压侧变化。
在密封部件116的磨损或劣化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有时成为单点划线所示的压力分布402。在压力分布402中,在时间点T1压力值成为P15(P15<0、P15>P14),向大气压侧变化。这样,在利用活塞108对磨损和劣化的加剧状态不同的密封部件116赋予任意的相同的动作(膨胀)时,可以使用在所测定的压力分布中出现差异的情况。
在密封部件116因磨损或劣化而无法将分注装置100的内部充分密闭的情况下,如压力分布402那样,在使活塞108以任意的移动量进行了上升动作时,并非本来应得到的压力值P12,而是停留在降低到比初动故障判定值Th1(Th1>P12)高的压力值P16(P16<0、P16>P12)。另外,在时间点T1,成为比预先设定的故障判定值Th2(Th2>Th1)高的压力值P15(P15<0)。该情况下,无法再现良好地吸引液体,因此,无法得到分注再现性,难以通过分注指令值的校正来解决。
另一方面,在密封部件116的磨损或劣化微小的情况下,如压力分布401那样,使活塞108以任意的移动量进行了上升动作时的压力值(P12)比初动故障判定值Th1低,时间点T1的压力值(P14)比故障判定值Th2低。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分注指令值的校正来应对。液体吸引时的液量比规定值减少,在液体排出时也产生排出液量的减少以及向吸头内的液体残留,因此,需要对吸引指令值以及排出指令值都进行校正。
这样,通过将使活塞108以任意的移动量进行了上升动作时的压力值与初动故障判定值Th1进行比较,或者将经过规定时间后的时间点T1的压力值与故障判定值Th2进行比较,由此能够判定密封部件116是否故障(磨损或劣化)。
图5是表示在耐压评价中对管内施加正压时的压力值的推移波形500的图表。吸头装配部115与检查用块117的嵌合时的压力值P21为正压。在使活塞108以任意的移动量进行了下降动作之后(压缩),压力值上升至压力值P22(P22>0)。在密封部件116的磨损或劣化未加剧的情况下,在从压力值的测定开始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时间点T1,压力值有时稍微减少而成为压力值P23,但也有时在压力值P22的状态下推移。
另一方面,在密封部件116的磨损或劣化加剧的情况下,有时成为双点划线所示的压力分布501。在压力分布501中,在时间点T1成为压力值P24(P24>0、P24<P23),向大气压侧变化。
在密封部件116的磨损或劣化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有时成为单点划线所示的压力分布502。在压力分布502中,在时间点T1压力值成为P25(P25>0、P25<P24),向大气压侧变化。这样,与负压赋予时同样地,在利用活塞108对磨损或劣化的加剧状态不同的密封部件116赋予任意的相同的动作(压缩)时,可以使用在所测定的压力分布中出现差异的情况。
在密封部件116因磨损或劣化而无法将分注装置100的内部充分密闭的情况下,如压力分布502那样,在使活塞108以任意的移动量进行了下降动作时,并非本来应得到的压力值P22,而是停留在上升至比初动故障判定值Th3(Th3<P22)低的压力值P26。另外,在时间点T1,成为比预先设定的故障判定值Th4(Th4<Th3)低的压力值P25(P25>0)。该情况下,无法再现良好地排出液体,因此,无法得到分注再现性,难以通过分注指令值的校正来解决。
另一方面,在密封部件116的磨损或劣化微小的情况下,如压力发布501那样,使活塞108以任意的移动量进行了下降动作时的压力值(P22)比初动故障判定值Th3高,时间点T1的压力值(P24)比故障判定值Th4高。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分注指令值的校正来应对。由于液体吸引时的液量比规定值减少,在液体排出时也产生排出液量的减少以及向吸头内的液体残留,因此,需要对吸引指令值以及排出指令值都校正指令值。
这样,通过将使活塞108以任意的移动量进行了下降动作时的压力值与初动故障判定值Th3进行比较,或者将经过规定时间后的时间点T1的压力值与故障判定值Th4进行比较,由此能够判定密封部件116是否故障(磨损或劣化)。
在耐压试验之后,对搭载了磨损条件或劣化条件的密封部件116的分注装置100进行分注量试验,试验相对于分注指令值的实际分注量。作为分注量试验的方法,例如能够选择重量法以及荧光量分析法等。重量法是用分析天平称量分注前后的液体的重量的方法。荧光量分析法是通过使用光度计测定光的强度来评价分注的液体的液量的方法。
以下,关于根据分注量试验的结果计算校正值的方法,以图4所示的耐压评价为例进行说明。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的时间点T1,压力值为P14的分注装置100的分注液量为相对于分注指令值不足的状态。根据从分注量试验计算出的分注液量相对于分注指令值的不足量,能够计算所需的校正值。从分注量试验计算出的分注液量与校正值之和为适当的分注指令值。对各种磨损状态、劣化状态的分注装置100进行上述试验,根据这些蓄积数据制作近似曲线,由此,得到分注指令值映射。
<第一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分注装置100具有:活塞108;马达102(第一驱动装置),其驱动活塞108;注射器110,其具有装配有分注用的吸头的吸头装配部115,并接收活塞108;压力传感器114,其测定注射器110内的压力;解析部113及计算机118(处理装置),其处理压力传感器114测定出的压力的检测信号;检查用块117,其具有能够与吸头装配部115嵌合的孔1171;以及自动台(第二驱动装置),其使注射器110与检查用块117的相对位置变化。
这样,使用检查用块117将管内密闭并施加压力,测定施加压力后的压力,由此,能够确定分注装置100的内部的密封部件存在异常。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分注装置1000的结构的概略图。分注装置10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吸头装配部115具有槽(未图示),在槽部分设置具有耐磨损性的弹性部件1001。弹性部件1001与吸头嵌合,将吸头和吸头装配部115密闭。
图7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检查用块1101的立体图。检查用块1101具有:第一测定孔1102、流路1103、第二测定孔1104、流路1107、弹性部件1109以及按压板1110。第一测定孔1102与流路1103连通。第二测定孔1104与流路1107连通。弹性部件1109具有耐磨损性,装配在第二测定孔1104的入口附近。按压板1110以从上方按压弹性部件1109的方式固定于检查用块1101。按压板1110具有与第二测定孔1104连通的贯通孔。
图7B是通过第一测定孔1102及流路1103的平面中的检查用块1101的剖视图。如图7B所示,第一测定孔1102和流路1103构成呈L字状贯通检查用块1101的内部的一个孔。此外,也可以仅设置呈直线状贯通检查用块1101的内部的第一测定孔1102,来代替连接第一测定孔1102以及流路1103而构成L字状的孔。
图7C是通过第二测定孔1104及流路1107的平面中的检查用块1101的剖视图。如图7C所示,第二测定孔1104与直径比第二测定孔1104大的密封侧孔1105连接。流路1107从密封侧孔1105大致垂直地分支。密封侧孔1105的与第二测定孔1104相反侧的开口部被密封部件1106密封。在第二测定孔1104的入口附近设置有槽1108,在该槽1108装配有弹性部件1109。此外,也可以不设置密封部件1106而使密封侧孔1105开放,代替设置流路1107。
图8是使用检查用块1101时的空气回路图。如图8所示,检查用块1101经由阀1201以及调节器1202与泵1203连接。阀1201具有两个出口配管,分别与流路1103(第一测定孔1102)以及流路1107(第二测定孔1104)连接。阀1201切换向第一测定孔1102的方向及第二测定孔1104的方向的空气回路,或阻断流路。阀1201的入口侧与调节器1202和泵1203连接。
阀1201能够连通或阻断检查用块1101与调节器1202之间的空气回路。泵1203能够产生正压或负压而施加于管内。通过并用泵1203和喷射器系统等,也能够选择性地赋予正压或负压。在能够由泵1203控制产生压力的情况下,也可以没有调节器1202。
阀1201、调节器1202以及泵1203的动作由计算机118控制。
<分注装置的可否使用的判定方法>
在基于分注装置的液体的分注时,在吸头装配部115装配吸头,在吸头内吸引、排出液体。吸头有时在每次分注试样改变时更换,或者更换为适合变更了分注量的情况的容量的吸头,一般一次性使用。因此,频繁地进行吸头的装卸作业,装配于吸头装配部115的弹性部件1001因与吸头的摩擦而产生磨损。因磨损加剧,装配的吸头与弹性部件1001之间的密闭性降低,分注的准确性降低。若磨损进一步加剧,则无法得到分注再现性,最终难以进行液体的吸引。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将吸头装配部115分别嵌合于第一测定孔1102及第二测定孔1104时的压力的测定结果,进行弹性部件1001的磨损状态的评价,判定分注装置1000可否使用。在可用的情况下,校正分注指令值,反映到分注动作。
首先,能够使用第二测定孔1104来评价分注装置1000的密封部件116的磨损状态和劣化状态,之后,能够使用第一测定孔1102来评价弹性部件1001的磨损状态。密封部件116及弹性部件1001的评价的顺序没有特别限定,以下,对先评价密封部件116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9A是表示将吸头装配部115嵌合于第二测定孔1104的状态的图。如图9A所示,在吸头装配部115与第二测定孔1104的嵌合状态下,装配于吸头装配部115的弹性部件1001位于密封侧孔1105的内部。即,弹性部件1001的外径比第二测定孔1104的内径以及弹性部件1109的内径小,在嵌合时弹性部件1001不与第二测定孔1104以及弹性部件1109接触而通过第二测定孔1104。弹性部件1109的内径与吸头装配部115的比弹性部件1109更上方的部分的外径大致相等,在该部分紧贴,由此,将管内密封。
图9B是表示将吸头装配部115嵌合于第一测定孔1102的状态的图。如图9B所示,第一测定孔1102的内径与弹性部件1109的外径大致相等,当将吸头装配部115与第一测定孔1102嵌合时,第一测定孔1102的开口部被弹性部件1109密封。
图10是表示分注装置1000的密封部件116的可否使用的判定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S1400)
分注装置1000是在图8所示的初始位置停止的状态。例如,当用户经由计算机118的输入装置输入用于开始判定分注装置1000可否使用的指示时,自动分析装置的计算机118开始用于判定分注装置1000可否使用的动作。
(步骤S1401)
计算机118驱动自动台,在使分注装置1000移动以便使吸头装配部115位于检查用块1101的第二测定孔1104的上方后,使其下降,由此,使吸头装配部115与第二测定孔1104嵌合。通过嵌合,管内成为密闭状态。此时,第二测定孔1104、阀1201、调节器1202以及泵1203连通。第一测定孔1102侧的流路1103通过阀1201成为大气开放状态。调节器1202被设定为任意的压力值,对管内赋予的压力值被预先设定。
(步骤S1402)
步骤S1402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说明的步骤S202一样,因此,省略说明。
(步骤S1403)
计算机118驱动泵1203,对管内施加正压或负压中的任一个。
(步骤S1404)
在达到由调节器1202设定的压力值后,计算机118驱动阀1201,阻断连接第二测定孔1104和泵1203的流路。
(步骤S1405~S1406)
步骤S1405~S1406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说明的步骤S205~S206一样,因此,省略说明。在此,将步骤S1405中的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的压力值设为PA
(步骤S1407)
在步骤S1406中,在判定为分注装置1000不可使用的情况下,解析部113向计算机118发送表示分注装置100不可使用的信号。计算机118生成表示密封部件116磨损或劣化的错误通知画面,显示于显示装置。在错误通知画面中也可以包含催促用户进行分注装置100的密封部件116的维护的消息。
(步骤S1408)
在步骤S1406中判定为分注装置1000可用的情况下,计算机118驱动自动台,使分注装置1000向上方移动,从检查用块1101拆卸分注装置1000。
(步骤S1409)
计算机118结束分注装置100的密封部件116的可否使用的判定,转移到弹性部件1001的可否使用的判定以及分注指令值的校正。
图11是表示分注装置100的弹性部件1001的可否使用的判定方法以及分注指令值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S1500)
分注装置1000是吸头装配部115位于检查用块1101的第二测定孔1104的上方的状态。
(步骤S1501)
计算机118驱动自动台,在使分注装置1000移动以便使吸头装配部115位于检查用块1101的第一测定孔1102的上方后,使其下降,由此,使吸头装配部115嵌合于第一测定孔1102。通过嵌合,管内成为密闭状态。此时,第一测定孔1102、阀1201、调节器1202以及泵1203连通。第二测定孔1104侧的流路1107通过阀1201成为大气开放状态。调节器1202被设定为任意的压力值,对管内赋予的压力值被预先设定。
(步骤S1502~S1503)
步骤S1502~S1503与参照图10说明的步骤S1402~S1403同样,因此,省略说明。此外,在步骤S1403中施加了正压的情况下,在步骤S1503中也施加正压,在步骤S1403中施加了负压的情况下,在步骤S1503中也施加负压。
(步骤S1504)
在达到由调节器1202设定的压力值后,计算机118驱动阀1201,阻断将第一测定孔1102与泵1203连接的流路。
(步骤S1505)
步骤S1505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说明的步骤S205同样,因此,省略说明。在此,将步骤S1505中的经过规定时间的时间点的压力值设为PB
(步骤S1506)
解析部113基于记录的管内的压力值PA及PB,判定分注装置100的密封部件116是否存在异常,判定分注装置1000的可否使用。关于根据压力值PA及PB的分注装置1000的可否使用的判定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叙述。在判定为分注装置1000不可使用的情况下(NG),处理转移到步骤S1507。在判定为分注装置1000可用的情况下(OK),处理转移到步骤S1508。
(步骤S1507)
解析部113向计算机118发送表示分注装置100不可使用的信号。计算机118生成表示弹性部件1001磨损或劣化的错误通知画面,显示于显示装置。错误通知画面可以包含催促用户进行分注装置100的弹性部件1001的维护的消息。
(步骤S1508)
解析部113基于记录的压力值PB以及图3A或者图3B的分注指令值映射,计算分注指令值的校正值,校正分注指令值。
(步骤S1509~S1510)
步骤S1509~S1510与参照图2说明的步骤S209~S210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分注装置的可否使用的判定方法的详细情况>
关于上述的步骤S1506中的基于压力值PA及PB的分注装置1000的可否使用的判定方法,分为负压施加时及正压施加时进行说明。
(负压施加时)
(i)在密封部件116没有异常,弹性部件1001也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压力值成为PA=PB=泵1203的施加压力。该情况下,能够判定为分注装置1000可用。
(ii)在密封部件116磨损,弹性部件1001也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压力值成为PA=PB。但是,压力值PA和PB成为比泵1203的施加压力更接近大气压的值。例如,在泵1203的施加压力被设定为-20kPa的情况下,压力值PA和PB成为-19kPa。该情况下,在压力值PA以及PB未超过故障判定值(图4的故障判定值Th2)时,能够判定为分注装置1000可用。
(iii)在密封部件116没有异常,弹性部件1001磨损的情况下,压力值成为PA<PB。例如,在泵1203的施加压力被设定为-20kPa的情况下,压力值PA成为与施加压力相同的-20kPa,压力值PB成为-19kPa。该情况下,在压力值PB未超过故障判定值(故障判定值Th2)时,能够判定为分注装置1000可用。
(iv)在密封部件116磨损,弹性部件1001也磨损的情况下,压力值成为PA<PB。并且,压力值PA以及PB成为与泵1203的施加压力不同的值。例如,在泵1203的施加压力被设定为-20kPa的情况下,压力值PA成为-19.5kPa,压力值PB成为-19.0kPa。该情况下,在压力值PA以及PB未超过故障判定值(故障判定值Th2)时,能够判定为分注装置1000可用。此外,即使在仅压力值PA达到故障判定值的情况下,也判定为分注装置1000不可使用。
(正压施加时)
(i)在密封部件116没有异常,弹性部件1001也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压力值成为PA=PB=泵1203的施加压力。该情况下,能够判定为分注装置1000可用。
(ii)在密封部件116磨损,弹性部件1001也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压力值成为PA=PB。但是,压力值PA和PB是比泵1203的施加压力更接近大气压的值。例如,在泵1203的施加压力被设定为30kPa的情况下,压力值PA和PB成为29kPa。该情况下,在压力值PA及PB未超过故障判定值(图5的故障判定值Th4)时,能够判定为分注装置1000可用。
(iii)在密封部件116没有异常,弹性部件1001磨损的情况下,压力值成为PA>PB。例如,在泵1203的施加压力被设定为30kPa的情况下,压力值PA成为与施加压力相同的30kPa,压力值PB成为29kPa。该情况下,在压力值PB未超过故障判定值(故障判定值Th4)时,能够判定为分注装置1000可用。
(iv)在密封部件116磨损,弹性部件1001也磨损的情况下,压力值成为PA>PB。并且,压力值PA以及PB成为与泵1203的施加压力不同的值。例如,在泵1203的施加压力被设定为30kPa的情况下,压力值PA成为29.5kPa,压力值PB成为29.0kPa。该情况下,在压力值PA以及PB未超过故障判定值(故障判定值Th4)时,能够判定为分注装置1000可用。此外,即使在仅压力值PA达到故障判定值的情况下,也判定为分注装置1000不可使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先评价密封部件116的状态,然后评价弹性部件1001的状态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先进行弹性部件1001的评价时,若不是必须进行分注装置1000内部的密封部件116的评价,则无法判定分注装置1000的可否使用,与此相对,通过先评价密封部件116,在密封部件116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将成为错误,从而不进行弹性部件1001的评价,因此能够缩短评价时间。
<第二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分注装置1000使吸头装配部115与第二测定孔1104(第一孔)嵌合,使管内成为密闭状态,驱动泵1203而对管内施加正压或负压,之后,使吸头装配部115与第一测定孔1102(第二孔)嵌合,使管内成为密闭状态,驱动泵1203而对管内施加正压或负压,基于施加吸头装配部与第一孔的嵌合时的压力后的管内的压力值PA(第一压力)和施加吸头装配部与第二孔的嵌合时的压力后的管内的压力值PB(第二压力),确定需要维护的异常部位。
这样,通过执行基于两个阶段的压力施加的检查过程,能够判定分注装置1000是否能够使用(密封部件116是否没有异常)、以及需要维护的部件是密封部件116还是弹性部件1001。
[变形例]
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公开而详细地说明的实施方式,未必需要具有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能够将某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在某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添加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关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也能够追加、删除或置换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0:分注装置
101:基座
102:马达
103:联轴器
104:螺纹轴
105:螺母
106:滑块
107:线性导轨
108:活塞
109:注射器固定基座
110:注射器
111:吸头拆卸部
112:弹簧材料
113:解析部
114:压力传感器
115:吸头装配部
116:密封部件
117、1101:检查用块
118:计算机
1001:弹性部件
1102:第一测定孔
1103、1107:流路
1104:第二测定孔
1105:密封侧孔
1106:密封部件
1108:槽
1109:弹性部件
1110:按压板
1201:阀
1202:调节器
1203:泵。

Claims (10)

1.一种构成为能够分注液体的分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注装置具有:
活塞;
第一驱动装置,其驱动所述活塞;
注射器,其具有吸头装配部,并接收所述活塞,该吸头装配部具有用于安装分注用的吸头的弹性部件;
压力传感器,其测定所述注射器内的压力;
处理装置,其对所述压力传感器测定出的所述压力的检测信号进行处理;
块,其具有能够与所述吸头装配部嵌合的第一孔和第二孔;
泵,其与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连接;
第二驱动装置,其使所述注射器与所述块的相对位置变化,
所述处理装置
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使所述吸头装配部与所述第一孔嵌合,使所述注射器内成为密闭状态,驱动所述泵向所述注射器内施加正压或负压,
然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使所述吸头装配部与所述第二孔嵌合,使所述注射器内成为密闭状态,驱动所述泵向所述注射器内施加正压或负压,
基于施加所述吸头装配部与所述第一孔的嵌合时的所述正压或负压后的所述注射器内的第一压力和施加所述吸头装配部与所述第二孔的嵌合时的所述正压或负压后的所述注射器内的第二压力,确定所述分注装置的劣化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吸头装配部与所述第一孔的嵌合时通过所述第一孔,在所述吸头装配部与所述第二孔的嵌合时与所述第二孔紧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装置基于所述第二压力,计算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量相关联的分注指令值的校正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装置使用表示所述第二压力与能够得到期望的分注量的分注指令值的关系的分注指令值映射来计算所述校正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装置基于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判定所述分注装置的可否使用,
在可用的情况下,计算所述校正值,在不可使用的情况下,向输出装置输出错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均与所述泵的施加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所述处理装置判定为所述分注装置可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相等且比所述泵的施加压力更接近大气压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是比规定的阈值更接近大气压的值时,所述处理装置判定为所述分注装置不可使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压力与所述泵的施加压力相等而所述第二压力与所述泵的施加压力不同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压力为比规定的阈值更接近大气压的值时,所述处理装置判定为所述分注装置不可使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不同且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均与所述泵的施加压力不同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是比规定的阈值更接近大气压的值时,所述处理装置判定为所述分注装置不可使用。
10.一种由分注装置的处理装置执行的分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注装置具有:
第一驱动装置,其驱动活塞;
第二驱动装置,其使接收所述活塞的注射器与块的相对位置变化,所述块具有能够与所述注射器的具备弹性部件的吸头装配部嵌合的第一孔和第二孔,
所述方法包含通过所述处理装置进行的以下处理:
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使所述吸头装配部与所述第一孔嵌合,使所述注射器内成为密闭状态,驱动与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连接的泵向所述注射器内施加正压或负压,
然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使所述吸头装配部与所述第二孔嵌合,使所述注射器内成为密闭状态,驱动所述泵向所述注射器内施加正压或负压,
基于由所述分注装置的压力传感器测定的、施加所述吸头装配部与所述第一孔的嵌合时的所述正压或负压后的所述注射器内的第一压力和施加所述吸头装配部与所述第二孔的嵌合时的所述正压或负压后的所述注射器内的第二压力,确定所述分注装置的劣化部位。
CN202180102082.9A 2021-09-14 2021-09-14 分注装置以及分注方法 Pending CN1179574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33808 WO2023042276A1 (ja) 2021-09-14 2021-09-14 分注装置及び分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57449A true CN117957449A (zh) 2024-04-30

Family

ID=85601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102082.9A Pending CN117957449A (zh) 2021-09-14 2021-09-14 分注装置以及分注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3042276A1 (zh)
CN (1) CN117957449A (zh)
DE (1) DE112021007926T5 (zh)
TW (1) TW202310928A (zh)
WO (1) WO202304227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72862A (ja) * 1991-06-24 1992-12-2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自動分注装置
JP2000258437A (ja) * 1999-03-08 2000-09-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生化学分析装置のリーク検出方法及び液体吸引吐出装置
JP4382252B2 (ja) * 2000-05-16 2009-12-09 アロカ株式会社 ノズル装置
JP2005201833A (ja) * 2004-01-19 2005-07-28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分注装置
JP2005337977A (ja) 2004-05-28 2005-12-08 Juki Corp 分注装置
JP2006126009A (ja) * 2004-10-28 2006-05-18 Arkray Inc 分注装置、それを用いた測定装置、及び気体漏れ検査方法
JP5275182B2 (ja) * 2009-09-11 2013-08-28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分注装置及び分析装置
JP5295069B2 (ja) 2009-10-09 2013-09-18 ベックマン コールタ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分注装置、分析装置、および分注方法
GB201212155D0 (en) * 2012-07-09 2012-08-22 Stratec Biomedical Ag A device and method for uptake or release of a liquid
JP6230450B2 (ja) 2014-03-10 2017-11-15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分注装置及び分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3042276A1 (zh) 2023-03-23
WO2023042276A1 (ja) 2023-03-23
TW202310928A (zh) 2023-03-16
DE112021007926T5 (de) 2024-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59535B1 (en) Method of verifying aspirated volume in automatic diagnostic system
US8231843B2 (en) Automatic analyzer
EP0753750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pirating and dispensing sample fluids
EP1036335A1 (en) Method of verifying aspirated volume in automatic diagnostic system
US20150362514A1 (en) Automatic analyzer
JPWO2006123771A1 (ja) 分注量検出方法および吸液モニタ型分注装置
JP3700402B2 (ja) 吸引流路の詰まりまたは吸引量不足の検出方法、試料液吸引装置、及び分注装置
JP2010133870A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自動分析装置の精度管理方法
WO2013035444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US20220034929A1 (en) Automatic analyzer
WO2018163744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US20100119415A1 (en) Dispensing device and automatic analyzer
CN110612449B (zh) 自动分析装置
CN112654862A (zh) 电解质浓度测量装置
JP2017009362A (ja) 自動分析装置
US8997552B2 (en) Method for leak-testing hand-held piston stroke pipettes and associated leak-testing apparatus
CN117957449A (zh) 分注装置以及分注方法
WO2023042275A1 (ja) 分注装置及び分注方法
US20200096423A1 (en) Sample transfer device
EP3171180B1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US20200096528A1 (en) Sample transfer device
JP2011137676A (ja) 分注装置,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液量測定方法
CN112639481A (zh) 自动分析装置
WO2013042551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WO2010150502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