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56056A - 电子设备及粘接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粘接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956056A CN117956056A CN202311770606.9A CN202311770606A CN117956056A CN 117956056 A CN117956056 A CN 117956056A CN 202311770606 A CN202311770606 A CN 202311770606A CN 117956056 A CN117956056 A CN 1179560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adhesive
- structural member
- conductive
- electronic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8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8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1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0000000181 anti-ad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084 colloidal syste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150000001450 an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150000001768 cat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20001821 foam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20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91 soa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04M1/185—Improving the rigidity of the casing or resistance to shock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6—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arrier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粘接件。电子设备包括结构件、待粘接件和粘接件。粘接件粘接于结构件和待粘接件的金属层之间。粘接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缓冲层和电减粘胶层。缓冲层与结构件粘接,电减粘胶层与金属层粘接。金属层被构造为能够与外部电源导通,以使电减粘胶层通电。电减粘胶层为通电后粘性减弱的胶体。本申请的电子设备通过粘接件的设置,能够提高待粘接件的拆卸良率,以便于待粘接件的复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粘接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使得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电子设备设置有显示屏和结构件,显示屏装配在结构件上,并与结构件粘接,以实现显示屏在结构件上的固定。例如,显示屏可以通过泡棉胶与结构件粘接。在显示屏需要从结构件上拆卸进行维修时,需要将泡棉胶从显示屏上拆除。然而,现有的泡棉胶在拆卸时会导致显示屏的拆卸良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粘接件,能够提高待粘接件的拆卸良率,以便于待粘接件的复用。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
结构件;
待粘接件,具有金属层;
粘接件,粘接于结构件和金属层之间,粘接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缓冲层和电减粘胶层,缓冲层与结构件粘接,电减粘胶层与金属层粘接,金属层被构造为能够与外部电源导通,以使电减粘胶层通电;电减粘胶层为通电后粘性减弱的胶体。
本申请通过电子设备中粘接件的设置,能够实现电子设备中结构件和待粘接件粘接。在此基础上,通过粘接件中电减粘胶层的设置,由于电减粘胶层为通电后粘性减弱的胶体,因此,相较于现有的泡棉胶,电减粘胶层在通电后,粘性会急剧降低,使得粘接件容易从待粘接件上移除,且不会留有残胶,有利于实现待粘接件从结构件上拆除的同时,能够提升待粘接件的拆除良率,有利于实现待粘接件的无损拆除。
并且,通过缓冲层的设置,还能够满足电子设备在待粘接件处的抗冲击性能。由于显示屏为电子设备中的一种待粘接件,因此通过粘接件的设置,在实现显示屏与结构件的粘接的基础上,不仅能够提升显示屏从结构件上拆除时的拆除良率,实现显示屏的无损拆除,以便于显示屏复用,还能够满足电子设备在显示屏处的抗冲击性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粘接件还包括导电层,导电层位于缓冲层和电减粘胶层之间;
导电层和金属层被构造为均与外部电源导通时,能够形成电容器,以使电减粘胶层通电。
通过导电层的设置,以便实现粘接件在电减粘胶层处的通电减粘功能,能够有利于在实现待粘接件的无损拆除,提升待粘接件的复用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电层还包括延伸部,延伸部显露于电减粘胶层和缓冲层的同侧,延伸部远离电减粘胶层的一端为导通端,导通端被构造为与外部电源导通,以便导电层在导通端与外部电源导通时,导电层能够和与外部电源导通的金属层形成电容器,从而使电减粘胶层通电。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结构件上具有第一开口,延伸部的部分穿设在第一开口内,以使导通端位于结构件远离待粘接件的一面,以便在不影响待粘接件在结构件上固定的同时,能够便于导通端与外部电源的导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通端上具有与外部电源导通的导电位,导电位位于导通端远离结构件的一面,能够便于导通端与外部电源导通,增强导电层与外部电源导通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粘接件的厚度方向上,延伸部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导电位位于第一面或者第二面。
这样在确保导通端在导电位能够与外部电源导通的同时,能够使得延伸部在第一开口内的弯折方式更加多样化,以满足不同的电子设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延伸部沿缓冲层的侧壁朝第一开口的一侧弯折,以便延伸部可以穿设在第一开口内,无需在粘接件的缓冲层、第一粘接层以及第二粘接层上开孔,以简化粘接件的结构的同时,还能够确保待粘接件与结构件的连接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延伸部与结构件之间相互绝缘,以避免导电层与外部电源导通时,延伸部处的电信号通过结构件导走,影响电减粘胶层的通电。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延伸部的表面具有面向结构件的第一区域;
粘接件还包括绝缘层,绝缘层至少覆盖第一区域。
在实现延伸部在结构件的第一开口内的穿设的同时,通过绝缘层的设置,能够将导电层与结构件隔离,以确保延伸部与结构件之间相互绝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绝缘层包括胶粘层或者非胶粘层,非胶粘层包括油墨层或者绝缘膜。
这样在确保延伸部与结构件之间相互绝缘的同时,能够使得绝缘层的种类更加多样化,以使粘接件可以满足在不同电子设备内的使用需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电层包括金属材料层,以便导电层能够与外部电源的正极或负极导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粘接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相邻粘接件的导电层相互连接,以使相邻粘接件的导电层为连续状态,以便满足电子设备中所有粘接件中导电层与外部电源的导通,实现待粘接件的无损拆除的同时,还能够简化部分粘接件的结构,减小结构件上第一开口的开设数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结构件包括导电结构件;
金属层朝粘接件的一面具有导通区域,导通区域未被粘接件覆盖;导电结构件和导通区域被构造为均与外部电源导通时,能够形成电容器,以使电减粘胶层通电。
这样在实现电减粘胶层在通电后,使得粘接件在电减粘胶层的一侧粘性降低,以便实现待粘接件的无损拆除的同时,无需在粘接件内设置导电层,以简化粘接件的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结构件上具有第二开口,金属层的部分显露于第二开口,以便金属层在第二开口处可以与外部电源导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缓冲层为泡棉,以使粘接件具有缓冲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粘接件还包括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
第一粘接层粘接于电减粘胶层与缓冲层之间,以便通过第一粘接层连接电减粘胶层与缓冲层,第二粘接层粘接于缓冲层与结构件之间,以便通过第二粘接层实现缓冲层与结构件的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述第二粘接层包括胶粘剂,胶粘剂的内聚力大于等于0.5MPa,以使第二粘接层具有较高的内聚力,以便粘接件从结构件上剥离,且剥离后,不会在结构件的表面留有残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减粘胶层内具有电解质,电减粘胶层为在通电后电解质中的阳离子朝外部电源的负极移动,阴离子朝外部电源的正极移动,且自身内部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的胶体。
通过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移动,以及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可以弱化电减粘胶层的粘性,使得电减粘胶层的粘性急剧下降,从而实现粘接件在电减粘胶层处的通电减粘,以便实现待粘接件的无损拆除。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结构件包括中框,待粘接件包括显示屏,显示屏在厚度方向上具有显示面和非显示面;
粘接件粘接于非显示面的周侧边缘。
通过粘接件的设置,在实现显示屏与结构件的粘接的基础上,不仅能够提升显示屏从结构件上拆除时的拆除良率,实现显示屏的无损拆除,以便于显示屏复用,还能够满足电子设备在显示屏处的抗冲击性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密封胶,密封胶位于显示屏的周侧与结构件之间,并粘接显示屏和结构件;
密封胶的弹性模量大于或等于1MPa,以便于显示屏的保护盖板与结构件的拆除,且无需切开结构件,以使结构件可以复用。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粘接件,粘接件包括:
缓冲层,被构造为与结构件粘接;
电减粘胶层,与缓冲层层叠设置,电减粘胶层被构造为与待粘接件的金属层粘接,电减粘胶层为通电后粘性减弱的胶体。
通过电减粘胶层的设置,使得粘接件容易从待粘接件上移除,且不会留有残胶,有利于实现待粘接件从结构件上拆除的同时,能够提升待粘接件的拆除良率,有利于实现待粘接件的无损拆除。并且,通过缓冲层的设置,还能够满足电子设备在待粘接件处的抗冲击性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粘接件还包括导电层,导电层位于缓冲层和电减粘胶层之间;
导电层被构造为与外部电源导通时,能够与金属层形成电容器,以使电减粘胶层通电。
通过导电层的设置,以便实现粘接件在电减粘胶层处的通电减粘功能,能够有利于在实现待粘接件的无损拆除,提升待粘接件的复用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粘接件还包括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第一粘接层粘接于电减粘胶层与缓冲层之间,以便通过第一粘接层连接电减粘胶层与缓冲层;
第二粘接层粘接于缓冲层远离电减粘胶层的一面,以便实现缓冲层与结构件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3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显示屏在电子设备内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泡棉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待粘接件与结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粘接件在电子设备内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粘接件的电减粘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粘接件在待粘接件与结构件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粘接件在结构件上的一种安装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粘接件在结构件上的另一种安装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爆炸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结构件远离待粘接件的一侧的局部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粘接件在待粘接件与结构件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14为图6中的电子设备在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电子设备;1-结构件;11-中板;111-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12-边框;
2-后盖;3-主电路板;4-副电路板;
5-显示屏;501-显示面;502-非显示面;51-保护盖板;52-显示模组;521-金属层;
6-泡棉胶6;61-胶黏层;62-泡棉;7-密封胶;
8-粘接件;81-缓冲层;811-避让口;812-避让槽;82-电减粘胶层;83-导电层;831-延伸部;8311-穿设段;8312-导通端;8313-导电位;84-第一粘接层;85-第二粘接层;86-绝缘层;861-胶粘层;862-非胶粘层;
Y-电子设备的长度;Z-电子设备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即pad)、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智能穿戴设备等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
下面以手机为例,对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图1示出了一种电子设备100的整体视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电子设备100的爆炸示意图,该图中仅示出了电子设备100中的部分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结构的限定。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具体描述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电子设备100包括结构件1。结构件1为电子设备100的主要的支撑结构。例如,结构件1可以为电子设备100的中框。下面以结构件1为中框为例,对电子设备100的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参见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后盖2,后盖2盖设并连接于结构件1的一侧,并和结构件1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壳体。
继续参见图2,结构件1包括相互连接的中板11和边框12。边框12可以为由多个侧边框首尾相接围成的方环形结构。边框12围设在中板11的周侧边缘,并与中板11的周侧边缘连接。后盖2盖设在结构件1的一侧,并与边框12连接,从而实现后盖2在结构件1上的设置和固定。
继续参见图2,后盖2盖设在结构件1的一侧时,后盖2可以与结构件1围成一个容置腔(未标示)。该容置腔用于容设电子设备100的电子器件。例如,电子器件可以包括电路板、摄像模组等。
继续参见图2,电路板包括主电路板3和副电路板4。主电路板3上通常承载有处理器模块、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存储模块、通信模块、射频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等模块。副电路板4上通常承载有电连接器、扬声器等模块。主电路板3和副电路板4位于容置腔内在结构件1相对的两端。沿Y方向上,结构件1具有顶端和底端。例如,主电路板3可以位于结构件1的顶端,副电路板4可以位于结构件1的底端。
需要说明的是,摄像模组及其他器件在容置腔内的位置可以参见现有电子设备100(比如手机)中的设置,在此不做作进一步限定。
图2中仅示意出了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的限定。例如,在一些电子设备100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结构件1。相邻两个结构件1之间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00中的转轴机构(未标示)转动连接。通过相邻两个结构件1绕着转轴机构相对转动,可以实现改变电子设备100的构型。例如,通过相邻两个结构件1绕着转轴机构相对转动,可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折叠功能。
下面以包括一个结构件1的电子设备100为例,对电子设备100的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继续参见图2,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待粘接件8。待粘接件8可以包括电池(未示出)。电池可以设在容置腔内。电池可以粘接在结构件1的中板11上,并位于主电路板3和副电路板4之间。
继续参见图2,待粘接件8还可以包括显示屏5。显示屏5可以为电子设备100提供显示界面以及与用户的交互界面。显示屏5可以为柔性显示屏或者非柔性显示屏。例如,柔性显示屏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OLED)显示屏。例如,非柔性显示屏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屏。显示屏5可以与主电路板3电连接,可用于显示各种信息,还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显示屏5盖设在结构件1上与后盖2相对的一侧,并与结构件1的结构件1连接,从而实现显示屏5在结构件1上的设置和固定。
下面以OLED显示屏为例,对电子设备100的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参见图3所示,显示屏5在厚度方向上具有显示面501和非显示面502。其中,显示屏5的厚度方向平行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可以参见Z方向。显示面501的至少部分可以显示各种信息,还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非显示面502朝向结构件1的一侧,并隐藏在电子设备100的内部。
图3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屏5在电子设备100内的局部装配示意图。图3中的显示屏5为OLED显示屏。相较于LED显示屏,由于OLED显示屏具有较好的柔性,因此,当OLED显示屏固定在结构件1上时,显示屏5的周侧边缘还可以朝结构件1的一侧弯折,以增大显示屏5的显示面积,以便电子设备100获得较大的屏占比,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继续参见图3,显示屏5可以包括堆叠设置的保护盖板51和显示模组52。显示模组52为膜层的堆叠结构。显示模组52的膜层堆叠结构为本领域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显示模组52在Z方向上具有显示侧和非显示侧。非显示侧面向结构件1,并形成显示屏5的非显示面502。保护盖板51堆叠在显示模组52的显示侧。保护盖板51所在的一侧形成显示屏5的显示面501。
在显示屏5固定在结构件1上时,显示模组52的非显示侧的周侧边缘可以通过泡棉胶6与结构件1的中板11粘接。并且,保护盖板51的周侧边缘还通过密封胶7a与结构件1的边框12粘接。通过粘接件8和密封胶7a,实现显示屏5在结构件1上的固定。
图4示出了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泡棉胶6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所示,泡棉胶6在厚度方向上具有胶黏层61和泡棉62。泡棉62位于相邻两个胶黏层61之间。在显示模组52与结构件1的中板11粘接时,两个胶黏层61可以分别与显示模组52以及结构件1的中板11粘接。
当显示屏5需要维修时,在一些维修场景下,需要将显示屏5从结构件1上拆除,并且需要将泡棉胶6以及密封胶7从显示屏5上移除。
现有的泡棉胶6在拆卸大多采用加热的机制降低泡棉胶6的粘性,从而实现泡棉胶6从显示屏5上的移除。然而,尽管通过加热的方式降低了泡棉胶6的粘性,但是泡棉胶6还具有一些粘性,在将泡棉胶6从显示屏5上移除时,会对显示模组52中的膜层造成拉扯,容易损坏显示屏5,使得显示屏5在拆卸时的拆卸良率较低,这样会造成显示屏5的复用率较低。例如,相关技术中的显示屏5的拆卸良率仅为70%~80%。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粘接件8。电子设备100中包括粘接件8。正如上文中所描述的,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结构件1和待粘接件8,通过粘接件8在实现电子设备100中结构件1和待粘接件8粘接的同时,可以利用粘接件8在通电后粘性降低的特性,提升待粘接件8从结构件1上拆除时的拆除良率。由于显示屏5为电子设备100中的待粘接件8的一种,因此,粘接件8可以替代泡棉胶6实现显示屏5与结构件1的粘接,提升显示屏5从结构件1上拆除时的拆除良率的同时,能够有利于在实现待粘接件8无损拆除,提升显示屏5的复用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粘接件8以及电子设备100的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图5示意性的示出了一种待粘接件8与结构件1的连接示意图。参见图5所示,待粘接件8具有金属层521。粘接件8粘接于结构件1和金属层521之间,以便通过粘接件8实现结构件1与待粘接件8的粘接。
继续参见图5,粘接件8包括缓冲层81和电减粘胶层82。电减粘胶层82与缓冲层81层叠设置。也就是说,粘接件8包括层叠设置的缓冲层81和电减粘胶层82。缓冲层81被构造为与结构件1粘接。也就是说,在电子设备100中,缓冲层81与结构件1粘接。电减粘胶层82被构造为与待粘接件8的金属层521粘接。也就是说,在电子设备100中电减粘胶层82与金属层521粘接,以便通过电减粘胶层82实现粘接件8与待粘接件8的粘接。
金属层521被构造为能够与外部电源导通,以使电减粘胶层82通电。电减粘胶层82为通电后粘性减弱的胶体。
通过粘接件8中电减粘胶层82的设置,在需要将待粘接件8从结构件1上拆除时,可以将待粘接件8的金属层521与外部电源导通,以使电减粘胶层82通电。由于电减粘胶层82为通电后粘性减弱的胶体,因此,相较于现有的泡棉胶6,电减粘胶层82在通电后,粘性会急剧降低,从而实现粘接件8在电减粘胶层82处的通电减粘的功能。例如,电减粘胶层82在通电后(通电结束后),粘性至少减少至初始粘性的10%以下(包含10%)。初始粘性为电减粘胶层82在未通电时的粘性。因此,相较于现有的泡棉胶6,在电减粘胶层82通电后,使得粘接件8容易从待粘接件8上移除,且不会留有残胶。
本申请通过粘接件8中电减粘胶层82的设置,不仅能够实现粘接件8从待粘接件8上的移除,有利于实现显示屏5从结构件1上拆除的同时,而且在粘接件8拆除的过程中,还不会对待粘接件8造成损坏,能够提升待粘接件8的拆除良率,有利于实现待粘接件8的无损拆除,以便于待粘接件8的复用。
与此同时,通过粘接件8中缓冲层81的设置,能够使粘接件8具有缓冲效果。这样在粘接件8粘接于结构件1与待粘接件8之间时,能够实现对待粘接件8的抗冲击保护,使得电子设备100在待粘接件8处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性能。
正如上文所描述的,电子设备100中的待粘接件8可以包括显示屏5和电池。因此,本申请的粘接件8不仅可以实现显示屏5与结构件1之间的粘接,还能够实现电池与结构件1之间的粘接。
在待粘接件8为显示屏5时,粘接件8可以替代泡棉胶6实现显示屏5与结构件1的粘接,提升显示屏5从结构件1上拆除时的拆除良率的同时,能够实现显示屏5无损拆除,提升显示屏5的复用率,以便于显示屏5复用的同时。并且,还能够满足电子设备100在显示屏5处的抗冲击性能。
除此之外,由于显示屏5的耐热性较差,因此,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加热移除泡棉胶6的方式,本申请通过对电减粘胶层82通电,将粘接件8从显示屏5上拆除时,还能够避免加热对显示屏5的性能造成损伤。
待粘接件8为显示屏5时,金属层521可以为显示屏5的显示模组52在非显示侧的金属材料层。金属层521的材料组成可以参见现有的显示屏5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粘接件8应用于电池与结构件1之间的粘接时,粘接件8也可以无需设置缓冲层81。目前,无缓冲层81的粘接件8已应用在电池与结构件1之间。待粘接件8为电池时,电池面向结构件1的金属壳可以看作金属层521。
下面以待粘接件8为显示屏5为例,对电子设备100的结构做进一步阐述。
继续参见图5,粘接件8还包括第一粘接层84和第二粘接层85。第一粘接层84粘接于电减粘胶层82与缓冲层81之间,以便通过第一粘接层84连接电减粘胶层82与缓冲层81。第二粘接层85粘接于缓冲层81与结构件1之间,以便通过第二粘接层85实现缓冲层81与结构件1的连接。具体的,第二粘接层85粘接于缓冲层81远离电减粘胶层82的一面,以便缓冲层81通过第二粘接层85实现与结构件1的连接。
第一粘接层84和第二粘接层85均为胶粘剂。例如,第一粘接层84和第二粘接层85均为丙烯酸树脂压敏胶或者其他胶粘剂。在本申请中,对第一粘接层84和第二粘接层85的种类不做进一步限定。
内聚力指的是胶粘剂内部的强度。内聚力越高,胶粘剂内部的粘结力越高,强度越高,在剥离后不易留有残胶。
第二粘接层85可以采用高内聚力的胶粘剂,以便粘接件8从结构件1上剥离后,不会在结构件1的表面留有残胶。例如,第二粘接层85中胶粘剂的内聚力可以大于等于0.5MPa,以使第二粘接层85具有较高的内聚力。在本申请中,对第二粘接层85中胶粘剂的内聚力的最大值不做特别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粘接件8应用于手机等电子设备100内时,粘接件8的总厚度可以大于0.2mm,且小于0.4mm,以确保粘接件8的厚度能够符合电子设备100中对粘接件8的厚度要求,使得粘接件8能够应用于电子设备100。粘接件8的厚度方向平行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可以参见Z方向。
粘接件8的基础上,通过密封胶7的设置,在实现显示屏5等待粘接件8的无损拆除的同时,能够使得显示屏5的拆卸良率可以达到95%~80%。
图6示意性的示出了一种粘接件8在电子设备100内的位置示意图。图6中仅示出了部分电子设备100。参见图6所示,正如上文中所描述的,显示屏5在厚度方向上具有显示面501和非显示面502。粘接件8粘接于非显示面502的周侧边缘,以便显示屏5在非显示面502的周侧边缘通过粘接件8与结构件1连接,实现显示屏5在结构件1上的固定。具体的,粘接件8的缓冲层81可以与结构件1的中板11粘接。
缓冲层81可以为泡棉62等具有一定弹性的缓冲结构,以使粘接件8具有缓冲效果。当缓冲层81为泡棉62时,粘接件8也可以理解成一种具有电减粘功能的泡棉胶6。
电减粘胶层82为一种现有的电减粘胶体。在本申请中,对电减粘胶体的结构、组成等不做进一步阐述。在下文中,仅结合附图对电减粘胶层82的减粘原理做以简单描述,以便于理解。
电减粘胶层82内具有电解质。图7示出了一种粘接件8的电减粘胶层82的电减粘原理示意图。参见图7所示,电减粘胶层82为在通电后电解质中的阳离子朝外部电源的负极移动,阴离子朝外部电源的正极移动,且自身内部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的胶体。电在粘接件8粘接在结构件1以及待粘接件8之间,且通过对电减粘胶层82通电,能够使得电减粘胶层82内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移动,并且电减粘胶层82内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通过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移动,以及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可以弱化电减粘胶层82的粘性,使得电减粘胶层82的粘性急剧下降,从而实现粘接件8在电减粘胶层82处的通电减粘功能。
电减粘胶层82通电后,电减粘胶层82的电压会提高。在电减粘胶层82的电压提高后,电解质中的阳离子朝外部电源的负极移动,阴离子朝外部电源的正极移动,且电减粘胶层82内部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
当电减粘胶层82的电压较低时,可以延长电减粘胶层82的通电时间。当电减粘胶层82的电压较高时,可以缩短电减粘胶层82的通电时间。在本申请中,对电减粘胶层82在通电后的电压不做进一步限定,只要确保电减粘胶层82通电后,电减粘胶层82的粘性可以减少至初始粘性的10%以下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构成电减粘胶层82的电减粘胶体的种类繁多,使得电减粘胶层82内的电解质的种类也很多,电减粘胶层82内发生的上述化学反应也较为复杂。因此,在本申请中,对电减粘胶层82中电解质的种类以及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做进一步阐述,具体可以参见现有的电减粘胶体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粘接件8粘接在结构件1以及待粘接件8之间,因此,可以在结构件1以及待粘接件8之间构成电容器,以便利用电容器为位于电容器内的电减粘胶层82进行通电,从而实现粘接件8在通电后粘性降低的功能。
继续参见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粘接件8还可以包括导电层83。导电层83位于缓冲层81和电减粘胶层82之间。导电层83被构造为与外部电源导通时,能够与金属层521形成电容器,以使电减粘胶层82通电。为便于金属层521与导电层83形成电容器,除导电层83之外,金属层521还被构造为均与外部电源导通。也就是说,导电层83和金属层521被构造为均与外部电源导通。这样在导电层83和金属层521均与外部电源导通时,导电层83和金属层521能够形成电容器,以使电减粘胶层82通电,从而实现粘接件8在电减粘胶层82处的通电减粘功能,能够有利于在实现待粘接件8的无损拆除,提升待粘接件8的复用率。
在导电层83和金属层521中的一者可以与外部电源的正极导通,另一者可以与外部电源的负极导通。图7仅示出了金属层521与外部电源的正极导通,导电层83与外部电源的负极导通的方式。此时,电减粘胶层82与金属层521粘接的一侧在通电后邻近外部电源的正极,可以用“+”表示。电减粘胶层82与导电层83粘接的一侧在通电后邻近外部电源的负极,可以用“-”表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拆除待粘接件8时,也可以采用金属层521与外部电源的负极导通,导电层83与外部电源的正极导通的方式。在本申请中对导电层83和金属层521与外部电源的连接方式不做进一步限定。
外部电源在正极和负极上均可以设置探头,以便在拆除待粘接件8时,可以将探头设置在导电层83和金属层521上,以实现导电层83和金属层521与外部电源的导通。
导电层83可以包括金属材料层或者其他能够导电的材质,以便导电层83能够与外部电源的正极或负极导通。例如,导电层83可以为铜箔、铝箔等金属材料层。在本申请中,对导电层83的材料不做特别限定。
图8示意性的示出了一种粘接件8在待粘接件8与结构件1间的连接示意图。参见图8所示,导电层83还可以包括延伸部831。延伸部831显露于电减粘胶层82和缓冲层81的同侧。延伸部831远离电减粘胶层82的一端为导通端8312。导通端8312也可以称为延伸部831的延伸末端。导通端8312被构造为与外部电源导通,以便导电层83在导通端8312与外部电源导通时,导电层83能够和与外部电源导通的金属层521形成电容器,从而使电减粘胶层82通电。
图9示出了粘接件8在结构件1上的一种安装示意图。参见图9所示,结构件1上具有第一开口111。延伸部831的部分穿设在第一开口111内,以使导通端8312位于结构件1远离待粘接件8的一面。这样在待粘接件8通过粘接件8与结构件1粘接,并固定在结构件1上时,导通端8312可以位于结构件1远离粘接件8的一面,以便在不影响待粘接件8在结构件1上固定的同时,能够便于导电层83与外部电源的导通。
第一开口111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等。在本申请中,对第一开口111的形状不做特别限定,只要确保延伸部831能够穿设在第一开口111内即可。
继续参见图9,导通端8312上具有与外部电源导通的导电位8313,导电位8313位于导通端8312远离结构件1的一面。相较于导通端8312在粘接件8的厚度方向(参见Z方向)上的侧壁,导通端8312在远离结构件1的一面时具有较大的面积,因此,当导电位8313位于导通端8312远离结构件1的一面,能够便于导通端8312与外部电源导通,增强导电层83与外部电源导通的稳定性。
并且,通过导电位8313位于导通端8312远离结构件1的一面时,在不影响导通端8312与外部电源导通的同时,导通端8312朝向结构件1的一面还可以固定在结构件1上,以满足粘接件8在结构件1的远离待粘接件8一面上的固定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继续参见图9,导通端8312远离结构件1的一面的部分可以形成导电位8313。或者,导通端8312远离结构件1的整个一面也可以形成导电位8313。在本申请中,对导电位8313的大小不做特别限定。
再次参见图8,沿粘接件8的厚度方向上,延伸部831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导电位8313可以位于延伸部831的第一面或者第二面。粘接件8的厚度方向平行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可以参见Z方向。这样在确保导通端8312在导电位8313能够与外部电源导通的同时,能够使得延伸部831在第一开口111内的弯折方式更加多样化,以满足不同的电子设备100。在本申请中,对导电位8313在延伸部831上的设置位置不做特别限定。
再次参见图8并结合图9,当导电位8313位于第一面时,延伸部831可以穿设在第一开口111内,并呈“U”字形弯折,以使导通端8312位于结构件1远离待粘接件8的一面的同时,能够使得导电位8313位于导通端8312远离结构件1的一面。
图10示出了粘接件8在结构件1上的另一种安装示意图。参见图10所示,当导电位8313位于第二面时,延伸部831可以穿设在第一开口111内,并呈“Z”字形弯折,以使导通端8312位于结构件1远离待粘接件8的一面的同时,能够使得导电位8313位于导通端8312远离结构件1的一面。
图11示意性的示出了电子设备100的局部爆炸图。图11中未示出第二粘接层85。参见图11并结合图10所示,延伸部831可以沿缓冲层81的侧壁朝第一开口111的一侧弯折,以便延伸部831可以穿设在第一开口111内的同时,无需在粘接件8的缓冲层81、第一粘接层84以及第二粘接层85上开孔,以简化粘接件8的结构的同时,还能够使得粘接件8与结构件1以及待粘接件8具有较大粘接面积,以确保待粘接件8与结构件1的连接效果。
当待粘接件8为显示屏5时,粘接件8位于显示屏5在非显示面502的周侧边缘,因此,第一开口111可以位于结构件1上与粘接件8对应的区域,以便延伸部831穿设在第一开口111内。具体的,第一开口111可以位于结构件1的中板11的边缘区域。图11仅是对第一开口111的位置的示意,并不构成对第一开口111在结构件1上的位置的限定。
继续参见图11,缓冲层81的侧壁上具有避让槽812,避让槽812与第一开口111对应设置。延伸部831可以沿缓冲层81的避让槽812朝第一开口111的一侧弯折,以对弯折部进行限位,以确保弯折部能够穿过避让槽812并穿设在第一开口111内。
相应的,第一粘接层84和第二粘接层85的侧壁在对应缓冲层81的避让槽812的位置也均设置有避让槽812,通过缓冲层81、第一粘接层84和第二粘接层85上的避让槽812,能够对弯折部进行更好的限位。
图12示意性的示出了粘接件8的导通端8312在结构件1上的固定效果。参见图12所示,导通端8312可以固定在结构件1上的边缘区域。图12中仅是对导通端8312在结构件1上的固定位置的示意,并不构成对导通端8312在结构件1上固定位置的限定。在本申请中,对导通端8312在结构件1上固定位置不做特别限定。
在粘接件8的长度满足待粘接件8在结构件1上的粘接需求时,粘接件8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此时,粘接件8可以绕设在待粘接件8的朝向结构件1的一面的周侧边缘。具体的,粘接件8可以绕设在显示屏5在非显示面502的周侧边缘。
在粘接件8的长度无法满足待粘接件8在结构件1上的粘接需求时,粘接件8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以上。沿待粘接件8的周向,两个以上的粘接件8可以依次排布在待粘接件8朝向结构件1的一面的周侧边缘。
此时,相邻粘接件8的导电层83可以相互连接,以使相邻粘接件8的导电层83为连续状态。这样在通过两个以上粘接件8满足待粘接件8在结构件1上的粘接需求的同时,由于相邻粘接件8的导电层83相互连接,此时,当一个导电层83与外部电源导通时,相邻导电层83也与外部电源导通。因此,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00可以仅在一个粘接件8的导电层83上设置导电端,便能够满足电子设备100中所有粘接件8中导电层83与外部电源的导通,实现待粘接件8的无损拆除的同时,不仅能够简化部分粘接件8的结构,减小结构件1上第一开口111的开设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相邻粘接件8的导电层83也可以不连接,相邻粘接件8的导电层83为非连续状态。此时,电子设备100可以在各粘接件8的导电层83上均设置一个导电位8313。
继续参见图12,结构件1上可以具有第二开口112。金属层521的部分显露于第二开口112,以便金属层521在第二开口112处可以与外部电源导通。具体的,在需要将金属层521与外部电源导通时,可以将外部电源的探头放置在第二开口112处,以使外部电源的探头与金属层521接触,从而实现金属层521与外部电源的导通。
第二开口112可以为圆形孔、矩形孔等。在本申请中,对第二开口112的形状不做特别限定。第二开口112可以位于结构件1的中板11的边缘区域上。图12仅是对第二开口112的位置的示意,并不构成对第二开口112在结构件1上的位置的限定。
再次参见图11,粘接件8的各层上均设置有避让孔811。避让孔811均与第二开口112对应设置,用于避让金属层521,以便金属层521的部分可以显露于第二开口112。避让孔811的形状可以与圆形孔、矩形孔等。
在待粘接件8为显示屏5时,由于显示屏5与结构件1导通,因此,在显示屏5需要与外部电源导通时,也可以将结构件1与外部电源导通,同样能够实现显示屏5和导电层83与外部电源的导通,并为电减粘胶层82通电。此时,结构件1为金属中框或者表面具有导电功能的中框。
当结构件1为金属中框或者表面具有导电功能的中框时,延伸部831与结构件1之间相互绝缘,以避免导电层83与外部电源导通时,延伸部831处的电信号通过结构件1导走,影响电减粘胶层82的通电。
再次参见图9和图10,延伸部831的表面具有面向结构件1的第一区域。粘接件8还包括绝缘层86,绝缘层86至少覆盖第一区域。在实现延伸部831在结构件1的第一开口111内的穿设的同时,通过绝缘层86的设置,能够将导电层83与结构件1隔离,以确保延伸部831与结构件1之间相互绝缘。
延伸部831穿设在第一开口111内的部分可以称为穿设段8311,穿设段8311与导通端8312连接。由于穿设段8311穿设在结构件1的第一开口111内,导通端8312位于结构件1远离待粘接件8的一面,因此,第一区域至少可以包括穿设段8311在粘接件8在厚度方向上的两面。在导通端8312固定在结构件1上,并与结构件1接触时,第一区域还包括导通端8312朝向结构件1的一面。
图9和图10中示出了绝缘层86仅覆盖第一区域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再次参见图8,绝缘层86还可以覆盖延伸部831在第一区域之外的结构。
再次参见图9和图10,绝缘层86设置于延伸部831在沿粘接件8的厚度方向上的两面。也就是说,绝缘层86设置于延伸部831在Z方向上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以便绝缘层86可以覆盖在穿设段8311以及导通端8312的表面。这样当延伸部831穿设在第一开口111内时,绝缘层86可以覆盖延伸部831面向结构件1的第一区域,以将导电层83与结构件1隔离,从而确保延伸部831与结构件1之间相互绝缘。
需要说明的是,导通端8312在对应导电位8313的部分未覆盖绝缘层86,以便导电层83在导电位8313处与外部电源导通。
绝缘层86可以包括胶粘层861或者非胶粘层862。非胶粘层862包括油墨层或者绝缘膜等。这样在确保延伸部831与结构件1之间相互绝缘的同时,能够使得绝缘层86的种类更加多样化,以使粘接件8可以满足在不同电子设备100内的使用需求。例如,在导通端8312与结构件1连接时,绝缘层86可以为胶粘层861,以确保延伸部831与结构件1之间相互绝缘的同时,使得导通端8312可以通过胶粘层861与结构件1粘接。例如,在导通端8312无需与结构件1连接时,绝缘层86可以为非胶粘层862,以确保延伸部831与结构件1之间相互绝缘。
在导通端8312通过胶粘层861与结构件1连接粘接,穿设段8311的绝缘层86可以为非胶粘层862,以避免穿设段8311穿设在第一开口111内时,与结构件1发生剐蹭,以确保穿设段8311在第一开口111内的顺利组装。此时,延伸部831上的绝缘层86可以为胶粘层861与非胶粘层862的组合。
胶粘层861可以采用高内聚力的胶黏剂,以便粘接件8从结构件1上剥离的同时,不会在结构件1上留有残胶。具体的,胶粘层861可以采用与第二粘接层85相同的胶黏剂,具体可以参见上文中对第二粘接层85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86还可以设置在结构件1面向粘接件8的表面,同样能够确保延伸部831与结构件1之间相互绝缘。或者,绝缘层86还可以同时设置在粘接件8和结构件1上,在本申请中,对绝缘层86在电子设备100中的设置位置不做特别限定。
图13示出了另一种粘接件8在待粘接件8与结构件1间的连接示意图。参见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结构件1包括导电结构件1。例如,结构件1可以为金属中框、或者表面具有导电功能的中框。金属层521朝粘接件8的一面具有导通区域,导通区域未被粘接件8覆盖。导电结构件1和导通区域被构造为均与外部电源导通时,能够形成电容器,以使电减粘胶层82通电。这样在实现电减粘胶层82在通电后,使得粘接件8在电减粘胶层82的一侧粘性降低,以便实现待粘接件8的无损拆除的同时,无需在粘接件8内设置导电层83,以简化粘接件8的结构。
导通区域可以为金属层521的上粘接件8的避让孔811对应的区域,以确保导通区域未被粘接件8覆盖。导通区域可以通过第二开口112显露在导电结构件1的表面,以便导电结构件1和导通区域均与外部电源导通时,能够形成电容器,以使电减粘胶层82通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通区域还可以为待粘接件8(比如显示屏5)的朝向结构件1的一面未被粘接件8覆盖的区域。在本申请中,对导通区域的结构不做进一步阐述。
正如上文中所描述的,相关技术中的显示屏5在通过泡棉胶6与结构件1的中板11粘接之外,保护盖板51的周侧边缘还通过密封胶7a与结构件1的边框12粘接(参见图3)。在一些维修场景下,现有的密封胶7a与保护盖板51以及边框12之间的粘接比较牢固,使得显示屏5的保护盖板51较难从结构件1上拆除时,需要切开结构件1,会造成结构件1的报废,不利于结构件1的复用。
并且,在拆除显示屏5的过程中,由于结构件1被切开,会造成结构件1的报废,不利于结构件1的复用。
图14示出了图6的电子设备100在A处的放大图。参见图14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密封胶7。示例性的,密封胶7可以为聚氨酯胶水等。密封胶7位于显示屏5的周侧与结构件1之间,并粘接显示屏5和结构件1。具体的,密封胶7可以粘接在显示屏5的保护盖板51的周侧边缘以及结构件1的边框12之间。这样通过粘接件8和密封胶7的共同作用,能够将显示屏5等待粘接件8固定在结构件1上,以增强显示屏5在结构件1上的固定效果的同时,能够确保电子设备100在显示屏5与结构件1的边框12之间的密封性。
弹性模量指的是胶水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之间的比例关系,反应了胶水的弹性特性。胶水的弹性模量越大,胶水与被粘接物的粘接牢固性越弱,胶水与被粘接物越易拆除。
密封胶7可以采用弹性模量较大的胶体。例如,密封胶7的弹性模量可以大于或等于1MPa。示例性,密封胶7的弹性模量可以大于或等于1MPa,且小于或等于80MPa。
相较于相关技术的密封胶7a,当本申请的密封胶7采用弹性模量较大的胶体时,使得显示屏5的保护盖板51较易与密封较的拆除,且无需切开结构件1,以使结构件1可以复用。并且,由于密封胶7主要起保护盖板51与结构件1之间的密封性能,因此,在密封胶7的弹性模量大于1MPa时,在将保护盖板51与结构件1粘接的同时,能够达到密封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Claims (23)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结构件;
待粘接件,具有金属层;
粘接件,粘接于所述结构件和所述金属层之间,所述粘接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缓冲层和电减粘胶层,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结构件粘接,所述电减粘胶层与所述金属层粘接,所述金属层被构造为能够与外部电源导通,以使所述电减粘胶层通电;所述电减粘胶层为通电后粘性减弱的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件还包括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缓冲层和所述电减粘胶层之间;
所述导电层和所述金属层被构造为均与外部电源导通时,能够形成电容器,以使所述电减粘胶层通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显露于所述电减粘胶层和所述缓冲层的同侧,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电减粘胶层的一端为导通端,所述导通端被构造为与所述外部电源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上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延伸部的部分穿设在所述第一开口内,以使所述导通端位于所述结构件远离所述待粘接件的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端上具有与所述外部电源导通的导电位,所述导电位位于所述导通端远离所述结构件的一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沿粘接件的厚度方向上,延伸部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导电位位于所述第一面或者所述第二面。
7.根据权利要求5-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缓冲层的侧壁朝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弯折。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结构件之间相互绝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表面具有面向所述结构件的第一区域;
所述粘接件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一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包括胶粘层或者非胶粘层,所述非胶粘层包括油墨层或者绝缘膜。
11.根据权利要求2-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包括金属材料层。
12.根据权利要求2-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相邻所述粘接件的所述导电层相互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包括导电结构件;
所述金属层朝所述粘接件的一面具有导通区域,所述导通区域未被所述粘接件覆盖;所述导电结构件和所述导通区域被构造为均与所述外部电源导通时,能够形成电容器,以使所述电减粘胶层通电。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上具有第二开口,所述金属层的部分显露于所述第二开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泡棉。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件还包括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
所述第一粘接层粘接于所述电减粘胶层与所述缓冲层之间,所述第二粘接层粘接于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结构件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接层包括胶粘剂,所述胶粘剂的内聚力大于等于0.5MPa。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减粘胶层内具有电解质,所述电减粘胶层为在通电后所述电解质中的阳离子朝所述外部电源的负极移动,阴离子朝所述外部电源的正极移动,且自身内部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的胶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包括中框,所述待粘接件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在厚度方向上具有显示面和非显示面;
所述粘接件粘接于所述非显示面的周侧边缘。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胶,所述密封胶位于所述显示屏的周侧与所述结构件之间,并粘接所述显示屏和所述结构件;
所述密封胶的弹性模量大于或等于1MPa。
21.一种粘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缓冲层,被构造为与结构件粘接;
电减粘胶层,与所述缓冲层层叠设置,所述电减粘胶层被构造为与待粘接件的金属层粘接,所述电减粘胶层为通电后粘性减弱的胶体。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粘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件还包括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缓冲层和所述电减粘胶层之间;
所述导电层被构造为与外部电源导通时,能够与所述金属层形成电容器,以使所述电减粘胶层通电。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粘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件还包括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粘接于所述电减粘胶层与所述缓冲层之间;
所述第二粘接层粘接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电减粘胶层的一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770606.9A CN117956056A (zh) | 2023-12-20 | 2023-12-20 | 电子设备及粘接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770606.9A CN117956056A (zh) | 2023-12-20 | 2023-12-20 | 电子设备及粘接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56056A true CN117956056A (zh) | 2024-04-30 |
Family
ID=90800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770606.9A Pending CN117956056A (zh) | 2023-12-20 | 2023-12-20 | 电子设备及粘接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956056A (zh)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133936A (ja) * | 2007-11-29 | 2009-06-18 | Sharp Corp | 表示装置 |
CN105551383A (zh) * | 2014-09-02 | 2016-05-0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曲面显示器以及包括该曲面显示器的可移动电子设备 |
US20160253015A1 (en) * | 2015-02-27 | 2016-09-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
CN109870837A (zh) * | 2017-12-05 | 2019-06-11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显示组件、显示器、终端及显示器拆卸方法 |
KR20190074160A (ko) * | 2017-12-19 | 2019-06-2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CN111131570A (zh) * | 2019-12-30 | 2020-05-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折叠屏的显示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
US20200195025A1 (en) * | 2018-12-17 | 2020-06-18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Electrical battery de-bonding |
US20200389984A1 (en) * | 2017-12-18 | 2020-12-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removable adhesive member |
CN113225410A (zh) * | 2020-01-21 | 2021-08-06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3422150A (zh) * | 2021-06-11 | 2021-09-2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4055791A (zh) * | 2021-11-16 | 2022-02-18 | 韦尔通(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粘接移动终端的中框与待粘接件的方法 |
CN117156027A (zh) * | 2023-01-04 | 2023-12-0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屏幕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
-
2023
- 2023-12-20 CN CN202311770606.9A patent/CN11795605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133936A (ja) * | 2007-11-29 | 2009-06-18 | Sharp Corp | 表示装置 |
CN105551383A (zh) * | 2014-09-02 | 2016-05-0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曲面显示器以及包括该曲面显示器的可移动电子设备 |
US20160253015A1 (en) * | 2015-02-27 | 2016-09-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
CN109870837A (zh) * | 2017-12-05 | 2019-06-11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显示组件、显示器、终端及显示器拆卸方法 |
US20200389984A1 (en) * | 2017-12-18 | 2020-12-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removable adhesive member |
KR20190074160A (ko) * | 2017-12-19 | 2019-06-2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US20200195025A1 (en) * | 2018-12-17 | 2020-06-18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Electrical battery de-bonding |
CN111131570A (zh) * | 2019-12-30 | 2020-05-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折叠屏的显示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
CN113225410A (zh) * | 2020-01-21 | 2021-08-06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3422150A (zh) * | 2021-06-11 | 2021-09-2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4055791A (zh) * | 2021-11-16 | 2022-02-18 | 韦尔通(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粘接移动终端的中框与待粘接件的方法 |
CN117156027A (zh) * | 2023-01-04 | 2023-12-0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屏幕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10273213A (ja) |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CN110519980B (zh) | 一种电磁屏蔽导电泡棉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466093B (zh) | 电子设备 | |
WO1997037275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CN113422150A (zh) | 电子设备 | |
CN108153026A (zh) |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17956056A (zh) | 电子设备及粘接件 | |
CN110636746A (zh) | 一种散热装置及终端设备 | |
JP4174798B2 (ja) | 表示装置 | |
CN210839659U (zh) | 电子设备 | |
CN100464228C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JP2012118184A (ja) |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の解体治具、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解体方法 | |
US20140113505A1 (en) | Fixing shee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JP2014032587A (ja) | 携帯端末 | |
JP2018097120A (ja)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製造方法 | |
CN210721420U (zh) | 一种台阶式柔性pet触摸屏 | |
CN108476608B (zh) | 导电片的装配结构和电子设备 | |
CN216213895U (zh) | 用于电池的固定结构和电子设备 | |
CN113364904B (zh) | 电子设备 | |
CN216451659U (zh) |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系统 | |
CN112638066B (zh) | 智能终端壳体结构及具有该背壳结构的智能终端 | |
CN217588114U (zh) | 指纹识别模组及终端设备 | |
CN217112982U (zh) | 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 |
CN217112983U (zh) | 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 |
CN210605515U (zh) | 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