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6027A - 屏幕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屏幕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6027A
CN117156027A CN202310006874.7A CN202310006874A CN117156027A CN 117156027 A CN117156027 A CN 117156027A CN 202310006874 A CN202310006874 A CN 202310006874A CN 117156027 A CN117156027 A CN 117156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display module
screen assembly
flexible lay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068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家玮
宋少华
徐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0687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560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56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60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屏幕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屏幕组装结构在屏幕与中框的边框部之间采用防护缝防护的基础上,通过在屏幕的侧壁连接柔性层,对显示模组进行防护,并在屏幕与中框的边框部之间的防护缝内填充填缝胶,填缝胶密封屏幕与边框部之间的缝隙并覆盖柔性层,对整机进行防护,避免出现进液、静电击穿等问题。本申请的屏幕组装结构,既可以实现屏幕的窄边框效果,又提升了整机防护效果,在碰撞或跌落缝风险场景下,通过填缝胶和柔性层的双重缓冲作用,防止显示模组出现碎亮点、局部破损、裂缝等问题。

Description

屏幕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屏幕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的显示屏越来越追求极致的窄边框化,以实现更大的屏占比。
显示屏的屏占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显示屏的封装方式,为了使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更高,目前,通常利用背胶将显示屏的背面粘接在中框上,显示屏的侧壁与中框的内侧壁之间留有窄缝,该窄缝提供了显示屏和中框之间的装配间隙,并且,借助该窄缝对显示屏进行防护,以免在碰撞、跌落等风险场景下,显示屏被中框碰撞而受损。
然而,由于显示屏与中框之间存在窄缝,窄缝内容易堆积灰尘,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防护失效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屏幕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屏幕组件组装结构在实现窄边框化的基础上,防护效果好,可提升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屏幕组装结构,包括屏幕组件、中框和填缝胶;
中框包括中板部和边框部,边框部围设在中板部的周侧;屏幕组件支撑在中板部上,屏幕组件包括屏幕和柔性层,柔性层围设在屏幕的侧壁;屏幕组件的侧壁与边框部之间具有防护缝,填缝胶填充在防护缝内,并覆盖柔性层。
本申请提供的屏幕组装结构,在屏幕与中框的边框部之间采用防护缝防护的基础上,通过在屏幕的侧壁连接柔性层,对显示模组进行防护,并在屏幕与中框的边框部之间的防护缝内填充填缝胶,填缝胶密封屏幕与边框部之间的缝隙并覆盖柔性层,对整机进行防护,避免出现进液、静电击穿等问题。本申请的屏幕组装结构,既可以实现屏幕的窄边框效果,又提升了整机防护效果,在碰撞或跌落缝风险场景下,通过填缝胶和柔性层的双重缓冲作用,防止显示模组出现碎亮点、局部破损、裂缝等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柔性层的顶端与边框部的前端面之间具有间距,填缝胶延伸至覆盖柔性层的顶端之上的空间;
其中,柔性层的顶端为柔性层背离中板部的一端,边框部的前端面为其伸向屏幕的侧方的一侧端面。
通过使柔性层的顶端与边框部的前端面之间具有间距,以避免柔性层的顶端暴露在防护缝外,并且,柔性层的顶端与边框部的前端面之间预留有高度空间,便于填缝胶覆盖柔性层的顶端之上的空间,避免柔性层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且保证填缝胶对电子设备整机的防护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填缝胶的表面与边框部的前端面平齐。
通过使填缝胶的表面大致与边框部的前端面平齐,使得柔性层之上具有足够高度的填缝胶,并且,边框部的支撑作用有利于填缝胶的固化成型,固化后的填缝胶全部位于边框部的遮挡区域内,边框部可保护填缝胶不被刮擦、磨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屏幕包括显示模组和盖板,显示模组贴装在中板部上,盖板盖设在显示模组背离中板部的一侧表面;
其中,柔性层覆盖显示模组的至少部分侧壁,且柔性层与盖板背离显示模组的一侧表面之间具有间距。
通过使柔性层覆盖显示模组的至少部分侧壁,以对显示模组进行保护,吸收显示模组的侧壁受到的冲击力,防止显示模组受到损伤。并且,通过使柔性层的顶端与盖板的正面之间具有间距,使柔性层完全被覆盖在填缝胶的表面之下,柔性层不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且可保证填缝胶对电子设备整机的防护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柔性层完全覆盖显示模组的侧壁。
通过使柔性层完全覆盖显示模组的侧壁,柔性层可以吸收对显示模组侧壁任意区域的冲击作用,对显示模组起到充分的保护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柔性层的底端与显示模组朝向中板部的一侧表面平齐,柔性层的顶端与显示模组朝向盖板的一侧表面平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为OLED模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OLED显示模组朝向中板部的一侧设有接地层,填缝胶延伸至与接地层的表面接触。
通过使填缝胶延伸至与接地层的表面接触,填缝胶导通盖板和接地层,能够消除盖板表面吸附的静电电荷,解决绿屏、亮度不均、屏闪等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为LCD显示模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柔性层包括硅胶层、泡棉层和聚酯层中的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填缝胶的模量范围为5Mpa-40Mpa。
通过选用模量在5Mpa~40Mpa之间的填缝胶,填缝胶可同时兼顾密封性能和缓冲效果,既保证将屏幕的侧壁和中框的边框部之间的防护缝密封严实,起到充分的防护效果;又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在受到外界冲击时,产生弹性变形吸收冲击力,保护屏幕不受损伤。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屏幕组装方法,包括:
在屏幕的侧壁连接柔性层,组成屏幕组件;
在中框的边框部上涂覆填缝胶;
将屏幕组件安装于中框,屏幕组件的侧壁挤压填缝胶;
固化填缝胶。
本申请提供的屏幕组装方法,通过在屏幕的侧壁连接柔性层组成屏幕组件,在中框的边框部上涂覆填缝胶,通过屏幕组件的挤压作用,可使填缝胶充分填充屏幕组件的侧壁和边框部之间的防护缝,填缝胶覆盖屏幕侧壁的柔性层,将屏幕组件和边框部密封连接。如此,既可以实现屏幕的窄边框效果,又提升了整机防护效果,填缝胶可密封屏幕组件与边框部之间的缝隙,避免出现进液、静电击穿等问题,通过填缝胶和柔性层的双重缓冲作用,可防止显示模组出现碎亮点、局部破损、裂缝等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固化填缝胶之前,还包括:
擦除溢出在边框部的前端面之上的填缝胶,使填缝胶的表面与边框部的前端面平齐。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后盖和如前所述的屏幕组装结构,后盖连接于中框背离屏幕组件的一侧。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屏幕组装结构和后盖,屏幕组装结构在屏幕与中框的边框部之间采用防护缝防护的基础上,通过在屏幕的侧壁连接柔性层,对显示模组进行防护,并在屏幕与中框的边框部之间的防护缝内填充填缝胶,填缝胶密封屏幕与边框部之间的缝隙并覆盖柔性层,对整机进行防护,避免出现进液、静电击穿等问题。本申请的屏幕组装结构,既可以实现屏幕的窄边框效果,又提升了整机防护效果,在碰撞或跌落缝风险场景下,通过填缝胶和柔性层的双重缓冲作用,防止显示模组出现碎亮点、局部破损、裂缝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相关技术中一种屏幕组装于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相关技术中另一种屏幕组装于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组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屏幕组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组装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组装结构的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子设备;2-喷头;
10-屏幕组件;
100-屏幕;200-外壳;300-背胶层;400-填缝胶;500-粘胶层;600-柔性层;
110-显示模组;120-盖板;101-边框;210-中框;220-后盖;600a-硅胶层;600b-聚合物层;
110a-OLED显示模组;110b-LCD显示模组;211-中板部;212-边框部;
2111-搭接沿;2121-台阶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portable android device,PAD)、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简称为:NoteBook)、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computer,UMPC)、对讲机、上网本、POS(Point of sale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等。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以电子设备1为手机为例,电子设备1可以包括屏幕100和外壳200。屏幕100的一侧表面用于显示图像信息,通常将屏幕100的该侧表面定义为其正面,与其正面相背的另一侧表面为其背面。外壳200围设在屏幕100的周侧和背面,用于对屏幕100进行支撑固定,并提供保护。屏幕100的正面暴露在外壳200之外,以供用户观看屏幕100显示的内容或对电子设备1进行输入操作。通常,屏幕100所在的一侧表面被定义为电子设备1的正面,电子设备1的与其正面相背的另一侧表面定义为其背面。
以下描述电子设备1的各部件时,与电子设备1的正面和背面相对应的,部件的“正面”是指部件朝向电子设备1的正面的一侧表面,部件的“背面”是指部件朝向电子设备1的背面的一侧表面,部件的方位与电子设备1整机的方位对应。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爆炸图。参照图2所示,电子设备1的外壳200可以包括中框210和后盖220,中框210连接在屏幕100和后盖220之间,屏幕100支撑在中框210的正面,后盖220连接在中框210的背面。其中,屏幕100通常是整体支撑在中框210上,以保证屏幕100的强度和稳定性,满足屏幕100的使用要求。后盖220通常采用搭接的方式与中框210连接,中框210和后盖220之间围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用于设置电路板、电池、摄像模组、麦克风等器件。
中框210可以包括中板部211和边框部212,中板部211位于屏幕100和后盖220之间,且通常与屏幕100及后盖220平行设置,边框部212围设在中板部211的周侧,示例性的,边框部212和中板部21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边框部212例如可以垂直于中板部211的板面向中板部211的两侧延伸,屏幕100和和后盖220均可以位于边框部212围成的区域内。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将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伸向屏幕100的侧方的一端定义为其前端面,将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伸向后盖220的侧方的一端定义为其后端面。
图3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局部剖视图。参照图3所示,屏幕100通常采用整体贴合的方式,贴装在中框210的中板部211上,依靠中板部211对屏幕100的支撑,可保证将屏幕100支撑平稳、牢靠,使屏幕100具有足够的强度,满足屏幕100被频繁按压的使用要求。边框部212围设在屏幕100的周侧,对屏幕100的边缘形成保护,帮助屏幕100对抗碰撞、跌落等风险场景,保护屏幕100不受损伤。
屏幕100可以通过背胶层300粘接在中框210的中板部211上,构成背胶层300的胶材例如为压敏胶,示例性的,构成背胶层300的材料可以包括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树脂、有机硅橡胶、聚氨酯树脂等。对于应用在电子设备1中的背胶层300,背胶层300可以具有耐高温和耐老化的特性,以满足电子产品的长期使用要求。
其中,屏幕100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模组110和盖板120。显示模组110位于屏幕100靠近中框210的中板部211的一侧,显示模组110的正面用于显示图像信息,显示模组110的背面通过背胶层300粘接在中框210的中板部211上。盖板120盖设在显示模组110的正面,用于对显示模组110进行保护,避免显示模组110受到划伤或磕碰等损伤,保证显示模组110正常工作。并且,盖板120通常由具有较高强度、透明度高的材料制作而成,在保证盖板120具有足够强度以保护显示模组110的基础上,防止盖板120对显示模组110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示例性的,盖板120可以为玻璃盖板或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盖板。
盖板120的面积通常略大于显示模组110的面积,换言之,显示模组110在盖板120上的正投影完全位于盖板120的覆盖区域内,盖板120周向上各侧的侧壁均伸出至显示模组110的相应侧的侧壁之外。这样,可以保证盖板120完全覆盖显示模组110,对显示模组110具有全面完善的保护效果。
盖板120和显示模组110之间可以通过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连接,换言之,盖板120和显示模组110之间可以设置有光学胶层(图中未示出)。光学胶层透明度高、光透过率可达99%以上,黏着力高,且具有耐高温、抗紫外线等特性,能够保证将盖板120和显示模组110连接牢靠,并且,光学胶层还可以增加显示模组110的亮度和对比度,提升屏幕100的显示效果。
至于屏幕100搭载的显示模组1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110可以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模组。OLED显示模组110a为自发光的显示模组110,其厚度薄、透明度高,且具有优异的色彩饱和度、对比度和反应速度。由于OLED显示模组110a更加轻薄、透明度高,其能够实现多样化的设计,例如,OLED显示模组110a可以应用在曲面屏、柔性屏中,换言之,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搭载的屏幕100可以为直面屏、曲面屏、柔性屏等。
示例性的,OLED显示模组110a包括设在盖板120下方的基板(图中未示出)和OLED器件(图中未示出),OLED器件包括依次层叠在基板上的透明阳极层(例如铟锡氧化物ITO薄膜)、有机发光层和金属阴极层,透明阳极层、有机发光层和金属阴极层构成三明治结构。有机发光层的结构层中包括了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L)和电子传输层(ETL),透明阳极层和金属阴极层之间的电压作用于有机发光层,正极空穴与阴极电荷在发光层中结合,使发光层发光,以实现图像显示。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110也可以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显示模组。LCD显示模组110b是在两块平行的基板(例如玻璃基板)之间放置液晶盒,下基板上设置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上基板上设置彩色滤光片,通过薄膜晶体管上的信号与电压改变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动方向,达到控制每个像素点的偏振光出射与否,以实现图像显示。
由于LCD显示模组110b的构造是在两块平行的基板之间设置液晶盒,因而,对LCD显示模组110b的封装要求较高,LCD显示模组110b在两块基板之间通常设置有封框胶,通过封框胶对液晶分子进行密封。
继续参照图3所示,中框210的中板部211朝向后盖220的一侧通常设置有搭接沿2111,搭接沿2111例如可以设置在中板部211的边缘区域,搭接沿2111可以延伸至与边框部212连接,后盖220搭接并固定连接在边框部212的搭接沿2111上,例如,后盖220可以通过背胶层300粘接在边框部212的搭接沿2111上。后盖220和中框210的中板部211之间通常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前述的容纳空间,以在中框210的中板部211和后盖220之间的容纳空间内设置器件。
为了提高后盖220和中框210之间的连接强度,在一些示例中,中框210的中板部211和后盖220之间通常还设置有挡墙、支撑柱等支撑结构,这些支撑结构支撑在中板部211和后盖220之间,可以增强后盖220的强度,以防后盖220受力变形,另外,这些支撑结构还可以作为容纳空间内的器件的定位结构或安装结构。
以下主要对屏幕100组装于中框2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为相关技术中一种屏幕组装于中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相关技术中另一种屏幕组装于中框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和图5所示,首先应说明的是,屏幕100的屏占比为屏幕100的显示面积与屏幕100的总面积之比,其中,屏幕100的显示面积为显示模组110的有效显示面积,显示模组110的边缘存在一定宽度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可以用于布设线路,非显示区围成的区域内均为显示区,显示模组110的有效显示面积由其显示区的面积决定。
显示模组110的非显示区和盖板120伸出至显示模组110之外的区域为屏幕100的边框101(黑边),在显示模组110的有效显示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屏幕100的边框101越宽,屏幕100的总面积越大,屏幕100的屏占比越低;屏幕100的边框101越窄,屏幕100的总面积越小,屏幕100的屏占比越高。
也就是说,在显示模组110的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屏幕100的屏占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盖板120伸出至显示模组110之外的宽度(图4和图5中所示的两条竖向虚线之间的宽度)。其中,盖板120伸出至显示模组110之外的宽度越大,屏幕100的黑边宽度越大,屏幕100的边框101越宽、屏占比越低;盖板120伸出至显示模组110之外的宽度越小,屏幕100的黑边宽度越小,屏幕100的边框101越窄、屏占比越高。
其中,参照图4所示,相关的一些方案中,为了达到窄边框的效果,盖板120伸出至显示模组110外的宽度d很小,屏幕100仅通过背胶层300粘接在中框210的中板部211上,盖板120和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间无搭接。如此,屏幕100的边框101的宽度很小,屏幕100可以达到窄边框化效果,屏占比高,外观效果好。此时,屏幕100的侧壁与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间具有微小宽度的缝隙,屏幕100通过该缝隙进行防护。
然而,由于显示模组110和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间存在缝隙,使得显示模组110存在晃动风险,稳定性较差。并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该缝隙中容易堆积灰尘且外界水汽易通过该缝隙进入显示模组110内,容易出现防护问题,例如,导致显示模组110出现碎亮点、进液、静电击穿等问题。
参照图5所示,为了使整机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相关的另一些方案中,在屏幕100通过背胶层300粘接在中框210的中板部211的基础上,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上还形成有台阶面2121,盖板120的伸出至显示模组110外的部分搭接在边框部212的台阶面2121上,并在盖板120与边框部212的台阶面2121之间设置粘胶层500,通过粘胶层500将盖板120与边框部212粘接连接,粘胶层500填充了屏幕100与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间的缝隙,借助粘胶层500对整机进行防护,可避免外界的灰尘、水汽等异物进入显示模组110内,整机的可靠性高。
由于需要将盖板120搭接在边框部212的台阶面2121上,则盖板120伸出至显示模组110外的宽度d较大,以确保盖板120与边框部212的台阶面2121之间具有足够的搭接宽度。然而,这增大了屏幕100的黑边宽度,屏幕100的边框101的宽度较大,无法实现屏幕100的窄边框化效果,屏幕100的屏占比较低,外观效果不佳。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对屏幕100与中框210之间的组装结构进行改进,在屏幕100与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间采用窄缝防护的基础上,通过在屏幕100的侧壁连接柔性层,利用柔性层的缓冲作用对显示模组110进行防护,并在屏幕100与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间的窄缝内填充填缝胶,填缝胶覆盖柔性层,利用填缝胶对整机进行防护。既可以实现屏幕100的窄边框效果,提升电子设备1的外观效果,又提升了整机防护效果,填缝胶可密封屏幕100与边框部212之间的缝隙,避免出现进液、静电击穿等问题,通过填缝胶和柔性层的双重缓冲作用,可防止显示模组110出现碎亮点、局部破损、裂缝等问题。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屏幕100组装于中框21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将屏幕100组装于中框210的整体结构定义为屏幕组装结构。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组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屏幕组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和图7所示,为了实现屏幕100的窄边框效果,本实施例的屏幕组装结构中,在屏幕100通过背胶层300粘接在中框210的中板部211的基础上,屏幕100与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间采用无搭接的方式,屏幕100的侧壁与边框部212之间形成防护缝。一方面,该防护缝为屏幕100与中框210提供装配间隙,使得中框210的边框部212围成的区域的面积略大于屏幕100的面积,以便于屏幕100顺利贴装在中框210的中板部211上;另一方面,该防护缝为屏幕100提供基础防护,避免中框210的边框部212直接接触屏幕100的侧壁,以防边框部212与屏幕100硬接触而对屏幕100造成损伤。
对于屏幕100与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间形成防护缝的结构,由于盖板120与边框部212之间无需搭接并粘接,因而,在保证盖板120可完全覆盖显示模组110,能够充分保护显示模组110的基础上,盖板120伸出至显示模组110外(显示模组110的侧方)的宽度可以很小,屏幕100的黑边宽度很小,屏幕100的边框101窄、屏占比高,可以满足电子设备1的窄边框需求,提升电子设备1的外观效果。
参照图6和图7所示,为了保证电子设备1的防护效果,屏幕100的侧壁与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间的防护缝内还填充有填缝胶400,填缝胶400覆盖屏幕100侧壁的柔性层600,并封堵防护缝,实现屏幕100和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间的密封连接。利用填缝胶400进行电子设备1的整机防护,可以防止外界的灰尘、水汽、油脂等异物从防护缝进入显示模组110内,保护显示模组110的工作性能,以防显示模组110出现进液、静电击穿等问题。
并且,填缝胶400通常具有较好的弹性,在封堵屏幕100的侧壁和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间的防护缝,保证屏幕组装结构的密封性的基础上,电子设备1在碰撞或跌落等风险场景下,当电子设备1的外壳200(例如中框210的边框部212)受到冲击力时,边框部212将作用力传递至填缝胶400,填缝胶400依靠自身的缓冲作用,产生变形并吸收冲击力,对屏幕100进行保护,避免屏幕100受损,防止屏幕100出现碎亮点、局部破损或裂缝等问题。
填缝胶400可以采用低模量的胶水,填缝胶400例如可以为热熔胶。如此,在确保填缝胶400具有足够的粘接强度和稳定性,能够长期有效密封屏幕100和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间的防护缝的基础上,低模量的填缝胶400的硬度较低、弹性较好,在受到冲击力时能够产生弹性变形,可以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避免显示模组110和边框部212之间的硬接触,尤其是在碰撞或跌落等场景下,可保护显示模组110不受损伤。
示例性的,填缝胶400的模量可以5Mpa~40Mpa,以使得填缝胶400能够同时兼顾密封性能和缓冲效果,既保证将屏幕100的侧壁和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间的防护缝密封严实,起到充分的防护效果;又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在受到外界冲击时,产生弹性变形吸收冲击力,保护屏幕100不受损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填缝胶400的模量可以为20Mpa-40Mpa,如此,填缝胶400的强度可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填缝胶400的可靠性更高。例如,填缝胶400的模量可以为22Mpa、24Mpa、26Mpa、28Mpa、30Mpa、32Mpa、34Mpa、36Mpa、38Mpa等。
另外,对于屏幕100搭载的显示模组110为OLED显示模组110a的情况,OLED显示模组110a的背面(OLED显示模组110a朝向中框210的中板部211的一侧表面)通常设有接地层(图中未示出),构成接地层的材料例如为铜箔,接地层可以起到电磁屏蔽及抗静电的作用,可提升电子设备1的工作性能。本实施例中,填充在屏幕100与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间的填缝胶400,可以延伸至OLED显示模组110a的背面,并与OLED显示模组110a的背面的接地层的表面接触。
填缝胶400通常具有导电性能,通过使填缝胶400延伸至OLED显示模组110a的背面与接地层接触,填缝胶400连接在盖板120和接地层之间,能够将盖板120表面附着的静电电荷传导至接地层,消除静电电荷对屏幕100带来的危害。
其中,OLED显示模组110a一般是靠薄膜晶体管驱动像素电路,薄膜晶体管例如为LTPS(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静电会导致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流增大,而导致无法关闭像素、充电时间不足等问题。具体到显示上,会出现绿屏(由于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流增大,导致开启电压最低的绿色像素常亮)、亮度不均匀、屏闪等现象。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填缝胶400连接盖板120和OLED显示模组110a的接地层,可以消除静电电荷,解决绿屏、亮度不均、屏闪等问题。
在屏幕100的侧壁与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间的防护缝内填充填缝胶400,利用填缝胶400进行整机防护的基础上,继续参照图6和图7所示,屏幕100的侧壁还围设有柔性层600,屏幕100与柔性层600共同组成屏幕组件10。依靠柔性层600对屏幕100的侧壁进行防护,柔性层600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在碰撞或跌落等风险场景下,能够吸收外界的作用力,保护屏幕100不受损伤,例如,可防止屏幕100出现碎亮点、局部破损或裂缝等问题。
具体实施时,在屏幕100组装至中框210之前,可以先将柔性层600贴附在屏幕100的侧壁上,组成屏幕组件10后,将屏幕组件10安装至中框210上,屏幕组件10通过背胶层300粘接在中框210的中板部211上,将填缝胶400填充在屏幕组件10与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间形成的防护缝内,使填缝胶400覆盖屏幕100侧壁的柔性层600。
本实施例在防护缝内填充填缝胶400的基础上,在屏幕100的侧壁上还围设柔性层600,填缝胶400覆盖柔性层600并与柔性层600紧密连接。填缝胶400既起到整机防护作用,又起到缓冲作用,以防止屏幕100受到损伤;直接覆盖在屏幕100的侧壁上的柔性层600,则主要起到对屏幕100的保护作用,在填缝胶400和柔性层600的双重缓冲作用下,能够更好的保护屏幕100不受损伤。并且,通过在屏幕100的侧壁上贴装柔性层600并在防护缝内填充填缝胶400进行防护的方式,容易实现,成本较低。
应说明,填缝胶400虽然采用低模量的胶水,但相比于屏幕100的侧壁上围设的柔性层600,填缝胶400的强度和硬度均高一些,以使得填缝胶400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在碰撞和跌落等风险场景下,能够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可保护屏幕100不受损伤;并且,填缝胶400的可靠性高,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不会发生填缝胶400鼓包、凹陷或局部脱落等问题,可保证其对电子设备1整机的长期防护效果
柔性层600的材质更为柔软,可压缩性更强,能够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更好的保护屏幕100不受损伤,避免显示模组110出现碎亮点、局部破损或裂缝等问题。通过填缝胶400和柔性层600的双重缓冲作用,可对屏幕100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显著降低屏幕100受损的风险,甚至可以完全避免屏幕100受损伤。
示例性的,在电子设备1受到较强的冲击作用时,例如电子设备1以一定的初速度跌撞到硬质地面(墙面)时,中框210的边框部212受到强烈冲击力,边框部212将该冲击力传递给填缝胶400,填缝胶400发生弹性变形,吸收一部分冲击力,之后,还剩余部分作用力传递至柔性层600,柔性层600通过自身的弹性变形,将剩余的作用力完全吸收,以避免屏幕100受到冲击作用。
至于柔性层600在屏幕100的侧壁上的覆盖区域,由于显示模组110用于显示图像信息,而盖板120是用来保护显示模组110的,因而,参照图6和图7所示,柔性层600主要对应显示模组110设置,换言之,柔性层600主要围设在显示模组110的侧壁,以对显示模组110进行保护,吸收显示模组110的侧壁受到的冲击力,防止显示模组110受到损伤,例如,避免显示模组110出现碎亮点、局部破损或裂缝等问题。
柔性层600可以覆盖显示模组110的部分侧壁,例如,柔性层600覆盖显示模组110靠近盖板120一侧的部分厚度区间,显示模组110的该侧靠近中框210的边框部212的前端面,当边框部212受到冲击作用时,边框部212靠近前端面的部分更易变形,通过使柔性层600至少覆盖显示模组110靠近盖板120一侧的部分,柔性层600覆盖显示模组110侧壁上的易受冲击区域,能有效保护显示模组110不受损伤。
或者,柔性层600也可以完全覆盖显示模组110的侧壁,这样,无论中框210的边框部212的哪个区域受到冲击力,该冲击力对显示模组110侧壁的任何区域作用最明显,柔性层600可以吸收对显示模组110侧壁任意区域的冲击作用,对显示模组110起到充分的保护作用。
示例性的,设置柔性层600时,可以使柔性层600的底端(柔性层600朝向中框210的中板部211的一端)与显示模组110的背面平齐,柔性层600沿着显示模组110的侧壁朝向盖板120的方向延伸,柔性层600的顶端(柔性层600朝向盖板120的一端)可以延伸至与显示模组110的正面平齐,此时,柔性层600的顶端可以抵设在盖板120的背面,或者,柔性层600的顶端延伸至覆盖盖板120的部分侧壁。
并且,柔性层600的顶端与盖板120的正面(盖板120背离显示模组110的一侧表面)之间应具有一定的间距,换言之,柔性层600顶多延伸至覆盖盖板120的部分侧壁,不能完全覆盖盖板120的侧壁。因为,填缝胶400的表面往往不会超出盖板120的正面所在的平面,以免填缝胶400影响屏幕100的显示效果及电子设备1的外观效果,而填缝胶400的表面通常应位于柔性层600的顶端之上,也就是说,柔性层600不应延伸至填缝胶400的表面,防护缝靠近屏幕100的一侧应留有一定的高度空间,完全被填缝胶400占据。
通过使柔性层600的顶端位于填缝胶400的表面之下,填缝胶400完全覆盖柔性层600,一方面,柔性层600不会暴露在电子设备1的外观面上,不会影响电子设备1的外观效果;另一方面,防护缝内靠近屏幕100一侧的部分高度完全被填缝胶400填充,防护缝内在电子设备1的外观面不存在填缝胶400和柔性层600的分界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1的外观面上不会出现填缝胶400和柔性层600之间分层裂缝的现象,不会由此导致电子设备1出现外观橘皮、进液、静电击穿等问题。
另外,为了保证电子设备1的外观效果,在实际应用中,中框210的边框部212的前端面通常略低于盖板120的正面所在的平面,对于屏幕100的侧壁与边框部212之间形成的防护缝,防护缝的顶端通常由边框部212的前端面决定。因而,柔性层600的顶端通常与边框部212的前端面之间具有间距,以免柔性层600的顶端暴露在防护缝之外,并在柔性层600的顶端之上预留高度空间,以便于填缝胶400覆盖柔性层600的顶端之上的空间。
填缝胶400延伸至覆盖柔性层600的顶端之上的空间,在填缝胶400满足覆盖柔性层600的顶端一定厚度的前提下,填缝胶400的表面可以与中框210的边框部212的前端面具有间距;或者,填缝胶400的表面可以与边框部212的前端面平齐,以使柔性层600之上具有足够高度的填缝胶400,增大填缝胶400的覆盖区域,提升填缝胶400的防护效果。
其中,通过使填缝胶400的表面与边框部212的前端面平齐,施胶时,将流体状态的填缝胶400涂覆在防护缝内后,以边框部212的前端面为界,将溢出在边框部212的前端面之上的填缝胶400擦除,保留防护缝内的填缝胶400。受边框部212的支撑,便于填缝胶400的填充及固化成型,并且,填缝胶400固化成型后,不存在暴露在边框部212之上的部分,填缝胶400全部位于边框部212的遮挡区域内,边框部212可保护填缝胶400不被刮擦、磨损,有利于保护填缝胶400的完整性,填缝胶400的稳定性好,可延长填缝胶400的使用寿命。
应说明,此处所说的填缝胶400的表面与边框部212的前端面平齐,并不是指填缝胶400的表面完全水平(与盖板120的表面保持水平)并与边框部212的前端面完全处于同一高度,而是指填缝胶400的表面大致与边框部212的前端面平齐,填缝胶400的表面可以为斜面或曲面,填缝胶400的表面与边框部212接触的一侧与边框部212的前端面之间可以具有微小的高度差。
参照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层600可以是粘附在屏幕100的侧壁上的硅胶层600a,硅胶层600a由硅胶形成,硅胶是多孔材料,其模量很低,通常在1Mpa以下,具有良好的弹性收缩性能。通过在屏幕100的侧壁贴附硅胶层600a,在碰撞或跌落等场景下,硅胶层600a可产生弹性变形,吸收外界冲击力,避免屏幕100遭受损伤。并且,作为设置在电子设备1中的结构件,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好,能够满足长期服役要求。
至于硅胶层600a的贴装方式,作为一种示例,与前述的屏幕100通过背胶层300粘接在中框210的中板部211上类似的,硅胶层600a也可以通过背胶粘接在屏幕100的侧壁上;作为另一种示例,硅胶层600a可以通过点胶方式粘接在屏幕100的侧壁上,点胶的过程中,通过控制点胶速度和点胶量,能够调节点胶的厚度和平面度,从而,能够弥补屏幕100的侧壁的平面度不足而造成的硅胶层600a贴装不平整的问题,有利于提升硅胶层600a的平面度。
另外,对于由液态的硅胶注塑喷射成型的硅胶层600a,由于能够灵活控制硅胶层600a的形状,因而,可以对硅胶层600a的厚度和横截面形状进行设计。例如图6中所示,由硅胶层600a的底端至硅胶层600a的顶端,换言之,由硅胶层600a对应显示模组110背面的一端至硅胶层600a对应显示模组110正面的一端,硅胶层600a的厚度可以逐渐增大,硅胶层600a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可以大致为三角形。
如此,在屏幕100的侧壁贴附硅胶层600a时,便于硅胶层600a的底端与显示模组110的背面所在的一端对齐,且越靠近边框部212的前端面,硅胶层600a的厚度越大,也就是说,边框部212上越受力易变性的区域,对应的硅胶层600a越厚,硅胶层600a的缓冲作用越强,可以提升硅胶层600a吸收冲击力的能力,硅胶层600a对显示模组110的保护作用更好。并且,由防护缝的开口至防护缝的底端(中框210的中板部211所在的一端),防护缝的宽度逐渐增大,保证防护缝内可填充足够的填缝胶400,提升填缝胶400的防护作用;防护缝宽度增大外加硅胶层600a的导向作用,有助于填缝胶400向防护缝的底端流动,使填缝胶400将防护缝填充完全。
参照图7所示,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层600可以是贴附在屏幕100的侧壁上的聚合物层600b,示例性的,聚合物层600b可以为泡棉层或聚酯层等结构层,聚酯层例如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利用泡棉或聚酯材料制作出的柔性层600,也具有良好的可压缩性,柔性层600的弹性变形能力好,满足屏幕100侧壁的防护需求。
对于采用泡棉或聚酯材料制作的柔性层600,通常将柔性层600加工为薄片状结构,与硅胶层600a类似的,可以将该类材质的柔性层600通过背胶或点胶方式粘接在屏幕100的侧壁。由于该类材质的可加工性较好,在一些示例中,可以根据显示模组110的厚度设置柔性层600的宽度(柔性层600沿显示模组110的厚度方向的尺寸),使柔性层600的宽度与显示模组110的厚度保持一致,便于柔性层600的贴装,柔性层600的底端可以与显示模组110的背面平齐,柔性层600的顶端可以与显示模组110的正面平齐。
另外,通过使柔性层600的两端分别与显示模组110的两侧表面平齐,柔性层600完全覆盖显示模组110的侧壁,可全面保护显示模组110不受损伤。并且,柔性层600的厚度的设置也更加灵活,在确保柔性层600具有足够厚度吸收外界冲击力的基础上,柔性层600与盖板120的侧壁之间可以留有一定的空间,以增大防护缝的宽度,保证防护缝内可填充足够的填缝胶400,提升填缝胶400的防护作用。由防护缝的开口至防护缝的底端,防护缝的宽度增大,有助于填缝胶400向防护缝的底端流动,使填缝胶400将防护缝填充完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屏幕100组装方法(以下简称组装方法),该组装方法用于组装形成前述的屏幕组装结构,以下对该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组装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组装结构的工艺流程图。
参照图8所示,该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在屏幕的侧壁连接柔性层,组成屏幕组件。
参照图9(a),图中示出了屏幕组件10的局部结构,在将屏幕100安装至中框210之前,需要先在屏幕100的侧壁上连接柔性层600,组成屏幕组件10。之后,再将屏幕组件10整体安装至中框210上。其中,柔性层600可以通过背胶或点胶的方式粘接在屏幕100的侧壁上。
柔性层600主要覆盖在屏幕100的显示模组110的侧壁,以对显示模组110的侧壁进行防护。示例性的,柔性层600可以覆盖显示模组110的部分侧壁,或者,柔性层600可以完全覆盖显示模组110的侧壁,例如,贴装柔性层600时,柔性层600的底端与显示模组110的背面平齐,柔性层600的顶端可以与显示模组110的正面平齐或延伸至覆盖盖板120的部分侧壁。
由于屏幕100是由显示模组110和盖板120共同组成的,因而,在屏幕100的侧壁贴装柔性层600之前,通常需要事先将盖板120和显示模组110组装在一起,例如,可以通过前述的光学胶将盖板120和显示模组110粘接在一起,以组装形成屏幕100。
S200、在中框的边框部上涂覆填缝胶。
在屏幕100的侧壁贴装了柔性层600,组成屏幕组件10后,接下来,需要将屏幕组件10组装在中框210上。由于屏幕100的侧壁与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间需要通过填缝胶400粘接,因而,参照图9(b)所示,在安装屏幕组件10之前,可以先将流体状态的填缝胶400涂覆在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上,以使填缝胶400主要覆盖在边框部212的前端面和内侧壁(边框部212朝向中框210的中板部211的一侧壁面)上。
由于处于流体状态的填缝胶400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为了保证形成的填缝胶400能够将屏幕组件10与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间的防护缝填充完全,需要使涂覆的流体状态的填缝胶400稳定的覆盖在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上。对此,参照图9(b),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将中框210以预设角度倾斜放置的方式,以通过点胶方式施胶为例,喷涂填缝胶400的喷头2可以位于中框210的边框部212的上方,使边框部212的内侧壁朝向填缝胶400的喷射方向倾斜,这样,边框部212的内侧壁上承接填缝胶400的面积更大,倾斜的边框部212的内侧壁可阻碍填缝胶400沿其表面流动,能够使填缝胶400稳定在边框部212的内侧壁上,并且,边框部212的前端面也覆盖有足够厚度的填缝胶400,可以使填缝胶400稳定的覆盖在边框部212上。
其中,前述的预设角度,即中框210的倾斜角度可以在0~45°之间,换言之,中框210的中板部2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在0~45°之间。例如,中框210的中板部2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为5°、10°、15°、20°、25°、30°、35°、40°等。
示例性的,可以采用五轴点胶机涂覆填缝胶400,五轴点胶机除了包括X、Y、Z三个直线轴外,还包括两个旋转轴,其能够完成空间曲线轨迹,几乎能够保证从任意角度接近工件。相较于传统垂直向下点胶/涂覆,五轴点胶机的施胶工艺更加紧密、牢固,可以针对狭小区域点胶、避免碰撞,并且,喷头2可以实时调节倾斜角度,能够满足工件上不同区域、不同形状的点胶/涂覆要求,也可以减少人工介入,自动化程度高。
当然,在确保喷涂的填缝胶400能够稳定的支撑在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上时,也可以采用将中框210水平放置的方式,换言之,中框210的中板部211水平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S300、将屏幕组件安装于中框。
参照图9(c)所示,将流体状态的填缝胶400涂覆在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上之后,接下来,将屏幕组件10安装在中框210上。结合图9(b)所示,中框210的中板部211上事先涂覆了一层背胶层300,或者,也可以在屏幕100的背面涂覆一层背胶层300,屏幕组件10通过背胶层300粘接在中框210的中板部211上,屏幕组件10的侧壁和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防护缝。
屏幕组件10安装到位后,屏幕组件10的侧壁挤压填缝胶400,以使填缝胶400充分填充在屏幕组件10和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间的防护缝内,填缝胶400覆盖屏幕100侧壁的柔性层600并与柔性层600连接紧密,使得后续固化成型后的填缝胶400能够将屏幕组件10和边框部212连接牢靠,确保填缝胶400能够起到充分的防护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上涂覆的填缝胶400的胶量,通常要大于填充防护缝实际需要的胶量,以保证填缝胶400能够充分填充防护缝,确保将屏幕组件10和边框部212密封连接。参照图9(d)所示,在将屏幕组件10安装在中框210上之后,屏幕组件10将多余的填缝胶400挤出,多余的填缝胶400溢出在边框部212的前端面之上,此时,需要擦除溢出在边框部212的前端面之上的填缝胶400,使得填缝胶400的表面大致与边框部212的前端面平齐。
擦除多余的填缝胶400后,填缝胶400几乎全部位于防护缝内,边框部212可支撑填缝胶400对其进行限位,有利于填缝胶400固化成型。并且,填缝胶400固化成型后,填缝胶400位于边框部212的遮挡区域内,边框部212可保护填缝胶400不被刮擦、磨损。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示出的是先在中框210上涂覆填缝胶400,之后将屏幕组件10安装在中框210上的方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若屏幕组件10与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间的防护缝对填缝胶400的流动没有阻碍,则也可以先将屏幕组件10安装在中框210上,之后,将填缝胶400涂覆在屏幕组件10与中框210的边框部212之前的防护缝内,填缝胶400从防护缝的开口向底端流动,将防护缝填充完全。
S400、固化填缝胶。
继续参照图9(d),擦除溢出在边框部212的前端面之上的填缝胶400,使填缝胶400的表面保持与边框部212的前端面大致平齐之后,将填缝胶400固化,使填缝胶400稳定的填充在防护缝内。其中,根据填缝胶400的特性,采用合适的固化方式使填缝胶400固化。以填缝胶400为低模量的热熔胶为例,填缝胶400可以采用湿气固化方式固化成型,例如,可以将组装后的屏幕组装结构静置一段时间,使填缝胶400和空气中的水分子发生反应而固化。
应说明,结合图6和图9所示,图9中以贴装在屏幕100的侧壁的柔性层600为硅胶层600a为例,对屏幕组装结构的组装过程进行示意,对于柔性层600为泡棉层、聚酯层等聚合物层600b的情况,屏幕组装结构的组装过程与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Claims (14)

1.一种屏幕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屏幕组件、中框和填缝胶;
所述中框包括中板部和边框部,所述边框部围设在所述中板部的周侧;所述屏幕组件支撑在所述中板部上,所述屏幕组件包括屏幕和柔性层,所述柔性层围设在所述屏幕的侧壁;所述屏幕组件的侧壁与所述边框部之间具有防护缝,所述填缝胶填充在所述防护缝内,并覆盖所述柔性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的顶端与所述边框部的前端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填缝胶延伸至覆盖所述柔性层的顶端之上的空间;
其中,所述柔性层的顶端为所述柔性层背离所述中板部的一端,所述边框部的前端面为其伸向所述屏幕的侧方的一侧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幕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缝胶的表面与所述边框部的前端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屏幕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包括显示模组和盖板,所述显示模组贴装在所述中板部上,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显示模组背离所述中板部的一侧表面;
其中,所述柔性层覆盖所述显示模组的至少部分侧壁,且所述柔性层与所述盖板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表面之间具有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幕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完全覆盖所述显示模组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屏幕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的底端与所述显示模组朝向所述中板部的一侧表面平齐,所述柔性层的顶端与所述显示模组朝向所述盖板的一侧表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屏幕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为OLED模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屏幕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模组朝向所述中板部的一侧设有接地层,所述填缝胶延伸至与所述接地层的表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屏幕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为LCD显示模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屏幕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包括硅胶层或聚合物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屏幕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缝胶的模量范围为5Mpa-40Mpa。
12.一种屏幕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屏幕的侧壁连接柔性层,组成屏幕组件;
在中框的边框部上涂覆填缝胶;
将屏幕组件安装于所述中框,所述屏幕组件的侧壁挤压所述填缝胶;
固化所述填缝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屏幕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化所述填缝胶之前,还包括:
擦除溢出在所述边框部的前端面之上的填缝胶,使所述填缝胶的表面与所述边框部的前端面平齐。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盖和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屏幕组装结构,所述后盖连接于所述中框背离所述屏幕组件的一侧。
CN202310006874.7A 2023-01-04 2023-01-04 屏幕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1560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6874.7A CN117156027A (zh) 2023-01-04 2023-01-04 屏幕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6874.7A CN117156027A (zh) 2023-01-04 2023-01-04 屏幕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6027A true CN117156027A (zh) 2023-12-01

Family

ID=88903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06874.7A Pending CN117156027A (zh) 2023-01-04 2023-01-04 屏幕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5602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3229A (zh) * 2024-01-24 2024-03-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屏幕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5270A (zh) * 2017-10-31 2018-03-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10671188U (zh) * 2019-10-30 2020-06-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WO2022111100A1 (zh) * 2020-11-26 2022-06-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413099A (zh) * 2022-08-12 2022-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防静电的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5270A (zh) * 2017-10-31 2018-03-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10671188U (zh) * 2019-10-30 2020-06-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WO2022111100A1 (zh) * 2020-11-26 2022-06-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413099A (zh) * 2022-08-12 2022-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防静电的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3229A (zh) * 2024-01-24 2024-03-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屏幕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53338B2 (en) Curved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749736B (zh) 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2768420B (zh) 显示设备
US8730424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08476251B (zh) 壳体组件、移动终端及壳体组件的组装方法
US20150138484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130094160A1 (en) Display device
US876059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7797318B (zh) 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
US10001665B2 (en) Display device for preventing moisture infiltration
TW201413341A (zh) 設計整合全區覆蓋液晶顯示器模組蓋玻璃之方法
WO2021147669A1 (zh) 电子设备
US10347864B2 (en) Display device
CN215529065U (zh)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7156027A (zh) 屏幕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US20240032223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953949A (zh) 前壳组件的制造方法、前壳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6708617B (zh) 屏幕装置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US865430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8711308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17156026A (zh) 屏幕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TWI721738B (zh) 顯示裝置及觸控顯示裝置
CN209183154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203025A (zh) 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219802368U (zh) 屏幕组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