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22150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22150A
CN113422150A CN202110652894.2A CN202110652894A CN113422150A CN 113422150 A CN113422150 A CN 113422150A CN 202110652894 A CN202110652894 A CN 202110652894A CN 113422150 A CN113422150 A CN 1134221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adhesive
conductive electrode
layer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28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伟
郭志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5289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221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22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21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7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computers, hand tools or pacema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池、不干胶、电气胶以及电池仓,电池、不干胶、电气胶以及电池仓依次设置;不干胶包括基材层和设于基材层的粘接层,粘接层与电池粘接连接,基材层具有第一导电电极片,电池仓具有第二导电电极片,电气胶设于基材层与电池仓之间,且电气胶与第一导电电极片和第二导电电极片均相贴合;第一导电电极片、电气胶与第二导电电极片形成电路,在电路为断路的情况下,电气胶与基材层和电池仓均粘接连接,在电路为通路的情况下,电气胶与基材层和电池仓中的一者分离。采用本申请可以较轻松地将电池从电池仓上拆卸下来,不用施加较大的力,不会对电池造成损坏。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电脑和PC等电子设备中采用粘接的方式将电池固定在电池仓中,可以在电池的底面和电池仓的表面之间设置双面胶,通过双面胶将电池和电池仓固定连接在一起,但是直接用双面胶固定连接,一旦连接后电池和电池仓无法拆卸,或者可以在电池的底面和电池仓的表面之间设置不干胶,不干胶的基材层通过双面胶与电池仓固定连接,不干胶的粘接层和电池可拆卸,需要对电池进行拆卸时,可以对电池施加力,将电池和不干胶的粘接层分离,但是拆卸时需要的力较大,容易造成电池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拆卸电池时对电池造成损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池、不干胶、电气胶以及电池仓,所述电池、所述不干胶、所述电气胶以及所述电池仓依次设置;
所述不干胶包括基材层和设于所述基材层的粘接层,所述粘接层与所述电池粘接连接,所述基材层具有第一导电电极片,所述电池仓具有第二导电电极片,所述电气胶设于所述基材层与所述电池仓之间,且所述电气胶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片和第二导电电极片均相贴合;
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片、所述电气胶与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片形成电路,在所述电路为断路的情况下,所述电气胶与所述基材层和所述电池仓均粘接连接,在所述电路为通路的情况下,所述电气胶与所述基材层和所述电池仓中的一者分离。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电子设备中,电池、不干胶、电气胶以及电池仓依次设置,电池与不干胶粘接连接,不干胶与电池仓通过电气胶连接,第一导电电极片、电气胶与第二导电电极片形成电路,在电路为断路的情况下,电气胶与基材层和电池仓均粘接连接,以实现电池与电池仓的固定连接,在电路为通路的情况下,电气胶与基材层和电池仓中的一者分离,可以实现将电池从电池仓上拆卸;拆卸电池时,给第一导电电极片和第二导电电极片通电,使得第一导电电极片、电气胶与第二导电电极片形成的电路导通,电气胶就会与基材层和电池仓中的一者分离,可以较轻松地将电池从电池仓上拆卸下来,而不用施加较大的力,不会对电池造成损坏。并且电气胶与基材层和电池仓中的一者分离之后,电气胶失去粘性,因此不会在电池或电池仓上残留粘性胶。并且本申请的电子设备中,连接结构简单、易操作,也无需改变电池结构,仅需增加第一导电电极片和第二导电电极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电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电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电形成电路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电形成电路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电形成电路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电形成电路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电池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气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池、110-电池正极端子、120-电池负极端子、130-绝缘层、
200-不干胶、210-基材层、220-粘接层、230-第一导电层、
300-电气胶、310-电气剥离剂、320-第一剥离粘接剂层、330-第二剥离粘接剂层、340-无纺布层、
400-电池仓、410-第二导电层、
500-外部电源、510-外部电源正极端子、520-外部电源负极端子、
610-第一电路、620-第二电路、630-第三电路、640-第四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电池100和电池仓400。
电池100是电子设备的储能构件,可通过外部电源向电池100充电,然后电池100再给电子设备的其他用电构件供电,电池100可包括电芯、保护电路和外壳等,电池仓400为电池100提供安装基础,在电子设备中,电池100安装至电池仓400,以实现电池100的固定安装。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主要涉及电池100与电池仓400的连接,当然本申请的电子设备除了电池100和电池仓400之外,还具有其他功能构件,例如,显示单元、拍摄单元、传感器、处理器、控制器等,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池100和电池仓400之间设有不干胶200和电气胶300,电池100、不干胶200、电气胶300以及电池仓400依次设置,电池100与不干胶200粘接连接,不干胶200与电池仓400通过电气胶300粘接连接。
具体地,不干胶200包括基材层210和设于基材层210的粘接层220,粘接层220与电池100粘接连接,电气胶300设于基材层210与电池仓400之间,基材层210通过电气胶300与电池仓400粘接连接。
电气胶300为电池100的一种安装构件,其可以将不干胶200的基材层210粘接到电池仓400上,以实现电池100与电池仓400的连接。电气胶300具有通电失粘的特性,电气胶300内具有电气剥离剂310,通电后,电气剥离剂310向正极侧移动,从而使得正极侧的电气胶300与连接的构件分离。在通电前,电气胶300的粘结力可以满足固定电池100的可靠性要求,电气胶300与基材层210和电池仓400均粘接连接,例如,此时电气胶300与基材层210和电池仓400的粘结力约为40N/25mm,在通电后,例如通电压为5V的直流电10秒,正极侧的粘结力大幅降低,例如降低至约0.1N/25mm,不能满足固定电池100的可靠性要求,电气胶300与基材层210和电池仓400中的一者分离,从而可以将电池100拆下,达到快速拆卸和剥离电池100的效果。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有关电气胶300的工作原理可参考相关技术,此处不作详细阐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材层210具有第一导电电极片,电池仓400具有第二导电电极片,且电气胶300与第一导电电极片和第二导电电极片均相贴合,也就是电气胶30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电电极片和第二导电电极片。
第一导电电极片、电气胶300与第二导电电极片形成电路,在电路为断路的情况下,电气胶300与基材层210和电池仓400均粘接连接,以实现电池100与电池仓400的固定连接,电池100与电池仓400固定连接时,不需要对第一导电电极片和第二导电电极片通电,安装方便,节约能耗。
在电路为通路的情况下,电气胶300与基材层210和电池仓400中的一者分离,以实现将电池100从电池仓400上拆卸。需要拆卸电池100时,给第一导电电极片和第二导电电极片通电,使得第一导电电极片、电气胶300与第二导电电极片形成的电路导通,电气胶300就会与基材层210和电池仓400中的一者分离,可以较轻松地将电池100从电池仓400上拆卸下来,而不用施加较大的力,不会对电池100造成损坏。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路为通路的情况下,电气胶300与基材层210和电池仓400中的一者分离,是电气胶300与基材层210和电池仓400中位于正极侧的一者分离,而电气胶300与基材层210和电池仓400中位于负极侧的一者不能分离,因此,想要电气胶300与基材层210分离时,可以控制第一导电电极片位于正极,在电路为通路的情况下,基材层210位于正极侧,电气胶300可以与基材层210分离;想要电气胶300与电池仓400分离时,可以反向供电,控制第二导电电极片位于正极,在电路为通路的情况下,电池仓400位于正极侧,电气胶300可以与电池仓400分离。
并且电气胶300与基材层210和电池仓400中的一者分离之后,电气胶300失去粘性,因此不会在电池100或电池仓400上残留粘性胶,拆卸下来的电池100还可以重复利用。
并且本申请的电子设备中,连接结构简单易操作,也无需改变电池100结构,仅需增加第一导电电极片和第二导电电极片。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拆卸电池100时,需要给第一导电电极片和第二导电电极片通电,可以使用电子设备的将要拆卸的电池100进行供电,当然也可以使用外部电源500进行供电。
在使用电子设备的将要拆卸的电池100进行供电的情况下,电池100设有电池正极端子110和电池负极端子120,将电池正极端子110与第一导电电极片电连接,将电池负极端子120与第二导电电极片电连接,而电气胶300分别与第一导电电极片和第二导电电极片贴合,因此电池正极端子110、第一导电电极片、电气胶300、第二导电电极片与电池负极端子120形成第一电路610,第一电路610为通路的情况下,不干胶200的基材层210位于电气胶300的正极侧,因此电气胶300与基材层210分离。
该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不干胶200,多个不干胶200间隔分布于电池100和电气胶300之间,可以是均匀分布,每个不干胶200的基材层210都包括第一导电电极片,可以分别控制多个第一导电电极片的断电或通电,从而分别控制每个不干胶200与电气胶300之间的粘接连接或分离,电池正极端子110、第一导电电极片、电气胶300、第二导电电极片与电池负极端子120形成第一电路610,第一电路610为通路的情况下,电气胶300可以与多个不干胶200中的至少部分不干胶200的基材层210分离。设置多个间隔布置的不干胶200,相比于一个整体的不干胶200可以节省材料,同时也能保证受力均匀,并且可以实现部分不干胶200的基材层210与电气胶300分离,可以实现电池100的局部失粘。
当然也可以将电池正极端子110与第二导电电极片电连接,将电池负极端子120与第一导电电极片电连接,而电气胶300分别与第一导电电极片和第二导电电极片贴合,因此电池负极端子120、第一导电电极片、电气胶300、第二导电电极片与电池正极端子110形成第二电路620,在第二电路620为通路的情况下,电池仓400位于电气胶300的正极侧,因此电气胶300与电池仓400分离。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使用电子设备的将要拆卸的电池100进行供电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拆下电池100后将电气胶300保留在电池100上还是保留在电池仓400上,如果选择拆下电池100后将电气胶300保留在电池仓400上,可以拆卸电池100时,导通第一电路610,如果选择拆下电池100后将电气胶300保留在电池100上,可以拆卸电池100时,导通第二电路620。
在使用电子设备的将要拆卸的电池100进行供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池连接器实现电池100的电池正极端子110、电池负极端子120与第一导电电极片、第二导电电极片之间的电连接。
在使用外部电源500进行供电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包括外部电源正极端子510和外部电源负极端子520,外部电源正极端子510用于与外部电源500的正极相连,外部电源负极端子520用于与外部电源500的负极相连,需要外部电源500进行供电时,外部电源500的正极与外部电源正极端子510电连接,外部电源500的负极与外部电源负极端子520电连接。
可以将外部电源正极端子510与第一导电电极片电连接,将外部电源负极端子520与第二导电电极片电连接,而电气胶300分别与第一导电电极片和第二导电电极片贴合,因此外部电源正极端子510、第一导电电极片、电气胶300、第二导电电极片与外部电源负极端子520形成第三电路630,在第三电路630为通路的情况下,不干胶200的基材层210位于电气胶300的正极侧,因此电气胶300与基材层210分离。
该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不干胶200,多个不干胶200间隔分布于电池100和电气胶300之间,可以是均匀分布,每个不干胶200的基材层210都包括第一导电电极片,可以分别控制多个第一导电电极片的断电或通电,从而分别控制每个不干胶200与电气胶300之间的粘接连接或分离,外部电源正极端子510、第一导电电极片、电气胶300、第二导电电极片与外部电源负极端子520形成第三电路630,在第三电路630为通路的情况下,电气胶300可以与多个不干胶200中的至少部分不干胶200的基材层210分离。设置多个间隔布置的不干胶200,相比于一个整体的不干胶200可以节省材料,同时也能保证受力均匀,并且可以实现部分不干胶200的基材层210与电气胶300分离,可以实现电池100的局部失粘。
当然,可以将外部电源负极端子520与第一导电电极片电连接,将外部电源正极端子510与第二导电电极片电连接,而电气胶300分别与第一导电电极片和第二导电电极片贴合,外部电源负极端子520、第一导电电极片、电气胶300、第二导电电极片与外部电源正极端子510形成第四电路640,在第四电路640为通路的情况下,电池仓400位于电气胶300的正极侧,因此电气胶300与电池仓400分离。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使用外部电源500进行供电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拆下电池100后将电气胶300保留在电池100上还是保留在电池仓400上,如果选择拆下电池100后将电气胶300保留在电池仓400上,可以拆卸电池100时,导通第三电路630,如果选择拆下电池100后将电气胶300保留在电池100上,可以拆卸电池100时,导通第四电路640。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不干胶200的基材层210可以是由第一导电材料制成的导电基材层,例如,导电基材层可以为铝箔、铜箔、不锈钢箔等,该种情况下,导电基材层可以作为第一导电电极片,因此,不再用额外增加第一导电电极片,用导电基材层作为第一导电电极片,导电基材层与电气胶300相贴合。
基材层210既作为不干胶200的主体,为不干胶200的粘接层220提供承载基础,还作为给电气胶300通电的第一导电电极片,提高了基材层210的利用效率,节省材料。
该种情况下,为了保护电池100,可以在电池100上增加设置绝缘层130,例如电池100的外壳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以对电池100提高保护,粘接层220与绝缘层130粘接连接。
当然,基材层210也可以为由第一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基材层,例如聚酯材质(PET)制成的PET基材层,绝缘基材层面对电气胶300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层230,第一导电层230为第一导电电极片,第一导电层230与电气胶300相贴合,该第一导电层230可以为活性炭层,也可以是导电胶、导电漆、金属涂层等。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池仓400可以是由第二导电材料制成的导电电池仓,例如由铜、铝、合金等制成的金属电池仓,第二导电材料可以与第一导电材料相同,也可以与第一导电材料不同,该种情况下,导电电池仓可以作为第二导电电极片,因此,不再用额外增加第二导电电极片,用导电电池仓作为第二导电电极片,导电电池仓与电气胶300相贴合。
当然,电池仓400也可以为由第二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电池仓,例如塑料等制成的绝缘电池仓,第二绝缘材料可以与第一绝缘材料相同,也可以与第一绝缘材料不同,绝缘电池仓面对电气胶300的一侧设有第二导电层410,第二导电层410为第二导电电极片,第二导电层410与电气胶300相贴合,该第二导电层410可以为活性炭层,也可以是导电胶、导电漆、金属涂层等。
电池仓400设置为绝缘电池仓,可以对电池仓400周边的构件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与电池仓400周边的构件电连接引起短路。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气胶300为电气双面胶,电气双面胶包括第一剥离粘接剂层320、第二剥离粘接剂层330和无纺布层340层。在电气胶300通电后,无纺布层340层可以通过离子,不能通过电子。
第一剥离粘接剂层320和第二剥离粘接剂层330内均具有电气剥离剂310,无纺布层340层位于第一剥离粘接剂层320和第二剥离粘接剂层330之间,无纺布层340层与第一剥离粘接剂层320和第二剥离粘接剂层330相贴合,第一剥离粘接剂层320与第一导电电极片相贴合,第二剥离粘接剂层330与第二导电电极片相贴合。
在电气胶300通电后,电气剥离剂310向正极侧移动,以使电气胶300在正极侧与对应的基材层210或电池仓400分离。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不干胶200的粘接层220与电池100之间的粘结力为F1,在电路为断路的情况下,电气胶300与基材层210之间的粘结力为F2,电气胶300与电池仓400之间的粘结力为F3,其中,F1<F2,且F1<F3。
此时,如果向电池100施加一定的力,该力大于等于F1时,也可以将电池100通过不干胶200的粘接层220与电池仓400分离,该种情况适用于需要将电池100拆下,但是又没有办法向电气胶300供电时。
即使无法向电气胶300供电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也是可以将电池100从电池仓400上拆下的。因此本申请中提供了多种拆卸电池100的实现方法。
采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不对电气胶300通电,电气胶300可以将电池100可靠的连接到电池仓400上,需要拆卸电池100时,对电气胶300通电,电气胶300的正极侧的粘结力急剧下降,直至电气胶300的正极侧几乎是没有粘结力,从而电气胶300与在该处连接的构件分离(基材层210或电池仓400),以实现快速无损拆卸电池100,不会损坏电池100和电池仓400,可避免暴力拆电池100(硬物撬电池100等)引起电池100内部短路起火的风险;拆卸后的良品电池不会变形,产线和售后均可重复利用,可以避免资源浪费,节约成本。并且本申请的电子设备中,连接结构简单、易操作,也无需改变电池100结构,仅需增加第一导电电极片和第二导电电极片。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各种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设备、信息显示设备、穿戴设备等,本申请不对电子设备的种类进行限定。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100)、不干胶(200)、电气胶(300)以及电池仓(400),所述电池(100)、所述不干胶(200)、所述电气胶(300)以及所述电池仓(400)依次设置;
所述不干胶(200)包括基材层(210)和设于所述基材层(210)的粘接层(220),所述粘接层(220)与所述电池(100)粘接连接,所述基材层(210)具有第一导电电极片,所述电池仓(400)具有第二导电电极片,所述电气胶(300)设于所述基材层(210)与所述电池仓(400)之间,且所述电气胶(300)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片和第二导电电极片均相贴合;
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片、所述电气胶(300)与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片形成电路,在所述电路为断路的情况下,所述电气胶(300)与所述基材层(210)和所述电池仓(400)均粘接连接,在所述电路为通路的情况下,所述电气胶(300)与所述基材层(210)和所述电池仓(400)中的一者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100)设有电池正极端子(110)和电池负极端子(120);
所述电池正极端子(110)、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片、所述电气胶(300)、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片与所述电池负极端子(120)形成第一电路(610),在所述第一电路(610)为通路的情况下,所述电气胶(300)与所述基材层(210)分离;
或者,所述电池负极端子(120)、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片、所述电气胶(300)、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片与所述电池正极端子(110)形成第二电路(620),在所述第二电路(620)为通路的情况下,所述电气胶(300)与所述电池仓(400)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正极端子(110)、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片、所述电气胶(300)、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片与所述电池负极端子(120)形成所述第一电路(610)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所述不干胶(200),多个所述不干胶(200)间隔分布于所述电池(100)与所述电气胶(30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外部电源正极端子(510)和外部电源负极端子(520),所述外部电源正极端子(510)用于与外部电源(500)的正极相连,所述外部电源负极端子(520)用于与所述外部电源(500)的负极相连;
所述外部电源正极端子(510)、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片、所述电气胶(300)、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片与所述外部电源负极端子(520)形成第三电路(630),在所述第三电路(630)为通路的情况下,所述电气胶(300)与所述基材层(210)分离;
或者,所述外部电源负极端子(520)、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片、所述电气胶(300)、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片与所述外部电源正极端子(510)形成第四电路(640),在所述第四电路(640)为通路的情况下,所述电气胶(300)与所述电池仓(400)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部电源正极端子(510)、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片、所述电气胶(300)、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片与所述外部电源负极端子(520)形成所述第三电路(630)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所述不干胶(200),多个所述不干胶(200)间隔分布于所述电池(100)与所述电气胶(30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210)为由第一导电材料制成的导电基材层,所述导电基材层为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片,所述导电基材层与所述电气胶(300)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100)包括绝缘层(130),所述粘接层(220)与所述绝缘层(130)粘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210)为由第一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基材层,所述基材层(210)面对所述电气胶(300)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层(230),所述第一导电层(230)为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片,所述第一导电层(230)与所述电气胶(300)相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400)为由第二导电材料制成的导电电池仓,所述导电电池仓为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片,所述导电电池仓与所述电气胶(300)相贴合;或者,所述电池仓(400)为由第二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电池仓,所述电池仓(400)面对所述电气胶(300)的一侧设有第二导电层(410),所述第二导电层(410)为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片,所述第二导电层(410)与所述电气胶(300)相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胶(300)为电气双面胶,所述电气双面胶包括第一剥离粘接剂层(320)、第二剥离粘接剂层(330)和无纺布层(340),所述第一剥离粘接剂层(320)和所述第二剥离粘接剂层(330)内均具有电气剥离剂,所述无纺布层(340)位于所述第一剥离粘接剂层(320)和所述第二剥离粘接剂层(330)之间,所述第一剥离粘接剂层(320)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片相贴合,所述第二剥离粘接剂层(330)与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片相贴合。
CN202110652894.2A 2021-06-11 2021-06-11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4221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2894.2A CN113422150A (zh) 2021-06-11 2021-06-11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2894.2A CN113422150A (zh) 2021-06-11 2021-06-11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2150A true CN113422150A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88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2894.2A Pending CN113422150A (zh) 2021-06-11 2021-06-1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2215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8026A1 (zh) * 2021-06-11 2022-1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2258027A1 (zh) * 2021-06-11 2022-1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8715A (zh) * 2017-03-22 2017-06-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装置
US20200195025A1 (en) * 2018-12-17 2020-06-1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Electrical battery de-bo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8715A (zh) * 2017-03-22 2017-06-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装置
US20200195025A1 (en) * 2018-12-17 2020-06-1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Electrical battery de-bondin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8026A1 (zh) * 2021-06-11 2022-1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2258027A1 (zh) * 2021-06-11 2022-1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22150A (zh) 电子设备
US8073172B2 (en) Speaker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using same
US8358110B2 (en) Integration of supercapacitors within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and associated methods
WO2022258026A1 (zh) 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3274066A1 (zh) 电子设备
CN113471602B (zh) 用电装置
CN112787033A (zh) 热减粘保护膜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11682618A (zh) 电子设备、充电方法和装置
EP4207478A1 (en)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4237074A (ja) 電子装置およびその解体方法
US9537122B2 (en) Fixing shee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3448394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EP3690525B1 (en) Display assembly, display and terminal
JP2006236870A (ja) 表示装置
CN216213895U (zh) 用于电池的固定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10168247U (zh) 一种电热膜
CN109149709B (zh) 电子设备
CN210865432U (zh) 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03246341B (zh)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时间显示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217468012U (zh) 透明导电板材及电子设备
JP2004093841A (ja) 液晶表示素子用パネルヒー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186807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および離型シート体
CN219833826U (zh) 一种便携式光充储能电源箱体
CN117956056A (zh) 电子设备及粘接件
CN216451659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