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40355A - 物品容纳设备、物品容纳方法以及物品容纳程序 - Google Patents

物品容纳设备、物品容纳方法以及物品容纳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40355A
CN117940355A CN202280061962.0A CN202280061962A CN117940355A CN 117940355 A CN117940355 A CN 117940355A CN 202280061962 A CN202280061962 A CN 202280061962A CN 117940355 A CN117940355 A CN 117940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le
rack
accommodating
storage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19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清川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fu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fu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fu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fu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940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403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以出库频度是规定的高频度阈值以上的物品种类的物品为高频度物品(WH),以出库频度不到高频度阈值的物品种类的物品为通常物品(WN),以容纳部的分别容纳有多个物品的位置为容纳位置,以在1个容纳部的多个容纳位置中最靠架正面侧(Y1)的1个以上的容纳位置为第1容纳位置(P1),以比第1容纳位置(P1)更靠架背面侧(Y2)的1个以上的容纳位置为通常容纳位置(PN),控制系统控制输送装置(5),以将高频度物品(WH)优先地容纳于第1容纳位置(P1),将通常物品(WN)优先地容纳于通常容纳位置(PN)。

Description

物品容纳设备、物品容纳方法以及物品容纳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品容纳设备、物品容纳方法以及物品容纳程序。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7-23830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物品容纳设备的一个示例。以下,在该背景技术的说明中,在括号内引用专利文献1中的附图标记。专利文献1的物品容纳设备具备物品保管架(11)和沿着作为物品保管架(11)的正面的架正面输送物品(W)的堆垛起重机(17)。物品保管架(11)具备沿物品保管架(11)的长度方向和上下方向划分的许多空间部,在各空间部,具备以面对堆垛起重机(17)的方式配置的近前架(12)和位于近前架(12)的后方的里侧架(13)。配置于1个空间部的近前架(12)和里侧架(13)构成前后架组(14)。
如专利文献1的段落0003所记载的,在物品保管架(11)具备前后架组(14)的情况下,通常,先保管的物品(W)保管于里侧架(13),后保管的物品(W)保管于近前架(12)。而且,如专利文献1的段落0027所记载的,在作为成为出库对象的物品(W)的出库对象物品(Wa)存在于里侧架(13)的情况下,在使近前架(12)的物品(W)退避至另外的前后架组(14)之后,取出出库对象物品(Wa)。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383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述那样,在专利文献1的物品容纳设备,容纳架所具备的容纳部(在专利文献1中,物品保管架所具备的前后架组)以能够沿架进深方向并排地容纳多个物品(在专利文献1中,2个物品)的方式构成。而且,在比作为从容纳架取出的物品的出库物品更靠架正面侧容纳有另外的物品的情况下,进行使该另外的物品(在专利文献1中,近前架的物品)移动至另外的容纳部的倒仓处理(荷繰り処理)。这样的倒仓处理可能招致物品的出库效率的下降,因而理想的是,尽可能地将倒仓处理的执行频度抑制得低。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对将出库物品再次入库时的容纳位置的优先次序进行了记载,但是未对将除了再次入库的物品以外的物品入库时的容纳位置进行记载,未公开用于作为容纳架整体将倒仓处理的执行频度抑制得低的技术。
于是,期望实现如下的技术:在容纳架的容纳部以能够沿架进深方向并排地容纳多个物品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能够作为容纳架整体将倒仓处理的执行频度抑制得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所涉及的物品容纳设备是具备下者的物品容纳设备:具备多个容纳部的容纳架;沿着作为前述容纳架的正面的架正面输送物品的输送装置;以及控制前述输送装置的控制系统,以与前述架正面正交的方向为架进深方向,以前述架进深方向上的前述架正面的一侧为架正面侧,以前述架进深方向上的与前述架正面侧相反的一侧为架背面侧,前述容纳部以能够沿前述架进深方向并排地容纳多个前述物品的方式构成,前述输送装置具备移载装置,该移载装置相对于前述容纳架从前述架正面侧使前述物品沿前述架进深方向移动,进行从前述容纳部取出前述物品以及向前述容纳部容纳前述物品,前述控制系统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相关联地存储有示出作为前述物品的种类的物品种类的物品种类信息和示出每个前述种类的出库频度的出库频度信息,以前述出库频度是规定的高频度阈值以上的前述物品种类的前述物品为高频度物品,以前述出库频度不到前述高频度阈值的前述物品种类的前述物品为通常物品,以前述容纳部的分别容纳有多个前述物品的位置为容纳位置,以在1个前述容纳部的多个前述容纳位置中最靠前述架正面侧的1个以上的前述容纳位置为第1容纳位置,以比前述第1容纳位置更靠前述架背面侧的1个以上的前述容纳位置为通常容纳位置,前述控制系统控制前述输送装置,以将前述高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前述第1容纳位置,将前述通常物品优先地容纳于前述通常容纳位置。
本公开所涉及的物品容纳方法是在具备下者的物品容纳设备由前述控制系统执行的物品容纳方法:具备多个容纳部的容纳架;沿着作为前述容纳架的正面的架正面输送物品的输送装置;以及控制前述输送装置的控制系统,以与前述架正面正交的方向为架进深方向,以前述架进深方向上的前述架正面的一侧为架正面侧,以前述架进深方向上的与前述架正面侧相反的一侧为架背面侧,前述容纳部以能够沿前述架进深方向并排地容纳多个前述物品的方式构成,前述输送装置具备移载装置,该移载装置相对于前述容纳架从前述架正面侧使前述物品沿前述架进深方向移动,进行从前述容纳部取出前述物品以及向前述容纳部容纳前述物品,基于示出作为前述物品的种类的物品种类的物品种类信息和示出每个前述种类的出库频度的出库频度信息相关联的信息,以前述出库频度是规定的高频度阈值以上的前述物品种类的前述物品为高频度物品,以前述出库频度不到前述高频度阈值的前述物品种类的前述物品为通常物品,以前述容纳部的分别容纳有多个前述物品的位置为容纳位置,以在1个前述容纳部的多个前述容纳位置中最靠前述架正面侧的1个以上的前述容纳位置为第1容纳位置,以比前述第1容纳位置更靠前述架背面侧的1个以上的前述容纳位置为通常容纳位置,控制前述输送装置,以将前述高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前述第1容纳位置,将前述通常物品优先地容纳于前述通常容纳位置。
本公开所涉及的物品容纳程序是用于控制具备下者的物品容纳设备的物品容纳程序:具备多个容纳部的容纳架;沿着作为前述容纳架的正面的架正面输送物品的输送装置;以及控制前述输送装置的控制系统,以与前述架正面正交的方向为架进深方向,以前述架进深方向上的前述架正面的一侧为架正面侧,以前述架进深方向上的与前述架正面侧相反的一侧为架背面侧,前述容纳部以能够沿前述架进深方向并排地容纳多个前述物品的方式构成,前述输送装置具备移载装置,该移载装置相对于前述容纳架从前述架正面侧使前述物品沿前述架进深方向移动,进行从前述容纳部取出前述物品以及向前述容纳部容纳前述物品,基于示出作为前述物品的种类的物品种类的物品种类信息和示出每个前述种类的出库频度的出库频度信息相关联的信息,以前述出库频度是规定的高频度阈值以上的前述物品种类的前述物品为高频度物品,以前述出库频度不到前述高频度阈值的前述物品种类的前述物品为通常物品,以前述容纳部的分别容纳有多个前述物品的位置为容纳位置,以在1个前述容纳部的多个前述容纳位置中最靠前述架正面侧的1个以上的前述容纳位置为第1容纳位置,以比前述第1容纳位置更靠前述架背面侧的1个以上的前述容纳位置为通常容纳位置,使前述控制系统的计算机实现如下的功能:控制前述输送装置,以将前述高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前述第1容纳位置,将前述通常物品优先地容纳于前述通常容纳位置。
依据这些构成,容纳架的容纳部以能够沿架进深方向并排地容纳多个物品的方式构成,因而与在1个容纳部仅容纳有1个物品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每单位体积的物品的容纳率,并且也能够将相对于能够容纳的物品数量的输送装置的成本抑制得低。而且,依据本构成,考虑到每个物品种类的出库频度,能够将高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第1容纳位置,将通常物品优先地容纳于通常容纳位置。即,能够将出库频度比较高的高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在从容纳部取出时不需要倒仓处理的位置或即使在假设需要倒仓处理的情况下、成为倒仓处理的对象的物品的数量也少的位置(即,需要的倒仓处理的次数少的位置)。由此,能够作为容纳架整体将倒仓处理的执行频度抑制得低。
此外,出库频度比较高的高频度物品与出库频度比较低的通常物品相比,相对于容纳部的取出放入次数容易变多。依据本构成,能够将这样相对于容纳部的取出放入次数容易变多的高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由于利用移载装置的移载距离短而容易缩短移载时间的第1容纳位置。因此,还具有作为容纳架整体容易缩短物品的入库出库所需要的时间这一优点。
物品容纳设备、物品容纳方法以及物品容纳程序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从对于参照附图而说明的实施方式的以下的记载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物品容纳设备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物品容纳设备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入库处理的一个情形的图。
图4是示出入库处理的一个情形的图。
图5是示出入库处理的一个情形的图。
图6是示出入库处理的一个情形的图。
图7是示出入库处理的一个情形的图。
图8是示出入库处理的一个情形的图。
图9是示出倒仓处理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0是示出倒仓处理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11是示出倒仓处理的又一示例的图。
图12是控制框图。
图13是控制流程图。
图14是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容纳设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而对物品容纳设备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的物品容纳设备的各种技术特征也能够适用于物品容纳设备的物品容纳方法或用于控制物品容纳设备的物品容纳程序,这样的方法或程序以及存储有这样的程序的存储介质(例如,光盘、闪速存储器等)也通过本说明书公开。
如图1和图2所示,物品容纳设备100具备:容纳架1,其具备多个容纳部20;输送装置5,其沿着作为容纳架1的正面的架正面1a输送物品W;以及控制系统30(参照图12),其控制输送装置5。输送装置5通过以保持有物品W的状态沿着架正面1a移动,沿着架正面1a输送物品W。架正面1a是容纳架1的取出放入物品W的一侧的面。换而言之,架正面1a是容纳架1的配置有输送装置5的一侧的面。架正面1a是至少假想地定义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架正面1a是包括容纳架1的各层的架部10的后述的架正面侧Y1的端部的假想的铅垂面。
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容纳设备100具备以架正面1a对置的方式配置的一对容纳架1,输送装置5在这一对容纳架1之间沿着一对架正面1a(一个容纳架1的架正面1a和另一个容纳架1的架正面1a)移动。在以下,除了需要区分一对容纳架1的情况以外,不区分一对容纳架1而说明。
在此,以与架正面1a正交的方向为架进深方向Y,以架进深方向Y上的架正面1a侧为架正面侧Y1,以架进深方向Y上的与架正面侧Y1相反的一侧为架背面侧Y2。在本实施方式中,架正面1a是铅垂面,因而架进深方向Y是水平方向。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容纳设备100具备以架正面1a对置的方式配置的一对容纳架1。如图1和图2所示,架正面侧Y1和架背面侧Y2对这一对容纳架1的各个分别定义,因而对于一个容纳架1的架正面侧Y1和对于另一个容纳架1的架正面侧Y1成为架进深方向Y上的相互相反侧。
容纳架1具备多个容纳部20。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架1具备沿架宽方向X并排的多个容纳部20。架宽方向X是与架进深方向Y正交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架宽方向X是与架进深方向Y和上下方向Z(铅垂方向)的两者正交的方向。以架宽方向X的一侧为第1侧X1,以架宽方向X的另一侧(与第1侧X1相反的一侧)为第2侧X2。
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架1在上下方向Z的多个位置具备容纳部20。具体而言,容纳架1在上下方向Z的多个位置的各个,具备沿架宽方向X并排的多个容纳部20。即,多个容纳部20沿架宽方向X配置有多列,并且沿上下方向Z配置有多层。此外,容纳架1所具备的多个容纳部20不一定必须物理地划分,也能够为各容纳部20的位置或宽度可变的构成。例如,能够为各容纳部20的架宽方向X的位置或宽度可变的构成。
在图1和图2所示的示例中,容纳架1具备支撑(具体而言,从上下方向Z的下侧Z2支撑)物品W的架部10。在本示例中,架部10以板状形成(包括由多个部件的集合作为整体以板状形成的情况)。物品W以支撑于架部10的状态容纳于容纳架1。架部10具有能够沿架宽方向X并排地支撑多个物品W的架宽方向X的尺寸,由此,沿架宽方向X并排的多个容纳部20由架部10形成。容纳部20的架进深方向Y的大小根据架部10的架进深方向Y的尺寸而决定。在图1和图2所示的示例中,容纳架1在上下方向Z的多个位置具备架部10,由此,在上下方向Z的多个位置的各个,形成有沿架宽方向X并排的多个容纳部20。
如图1和图2所示,容纳部20以能够沿架进深方向Y并排地容纳多个物品W的方式构成。换而言之,在该物品容纳设备100,能够将多个物品W沿架进深方向Y并排地容纳于容纳部20的尺寸的物品W被处置。对于由物品容纳设备100处置的物品W,也可以包括具有由1个物品W占有容纳部20的程度的尺寸的大型物品,但在以下不考虑这样的大型物品,对将多个物品W沿架进深方向Y并排地容纳于容纳部20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此,以容纳部20的分别容纳有多个物品W的位置为容纳位置P,以在1个容纳部20的多个容纳位置P中最靠架正面侧Y1的1个以上的容纳位置P为第1容纳位置P1,以比第1容纳位置P1更靠架背面侧Y2的1个以上的容纳位置P为通常容纳位置PN。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2个物品W沿架进深方向Y并排地容纳于容纳部20。换而言之,容纳部20以能够沿架进深方向Y并排地容纳2个物品W的方式构成。而且,在1个容纳部20设定有2个容纳位置P,这2个容纳位置P中的架正面侧Y1的容纳位置P是第1容纳位置P1,架背面侧Y2的容纳位置P是通常容纳位置PN。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1个容纳部20,第1容纳位置P1和通常容纳位置PN各设定有1个。
如图2所示,输送装置5具备移载装置60,移载装置60相对于容纳架1从架正面侧Y1使物品W沿架进深方向Y移动,进行从容纳部20取出物品W以及向容纳部20容纳物品W。即,移载装置60相对于容纳架1从架正面侧Y1使物品W沿架进深方向Y移动,在输送装置5与容纳部20之间移载物品W。具体而言,移载装置60相对于容纳架1从架正面侧Y1使容纳于容纳部20的物品W向架正面侧Y1移动,进行从容纳部20取出物品W。从容纳部20取出的物品W通过支撑于输送装置5所具备的支撑部(移载装置60所具备的支撑部或后述的行驶部50所具备的支撑部等),保持于输送装置5。另外,移载装置60相对于容纳架1从架正面侧Y1使保持于输送装置5的物品W向架背面侧Y2移动,进行向容纳部20容纳物品W。
移载装置60以无论针对容纳部20的哪一个容纳位置P(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针对第1容纳位置P1和第2容纳位置P2的哪一个)、都能够进行物品W的取出放入(物品W的取出和物品W的容纳)的方式构成。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容纳设备100具备一对容纳架1,输送装置5以无论针对这一对容纳架1的哪一个容纳部20、都能够使用移载装置60来进行物品W的取出放入的方式构成。
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移载装置60以如下的方式构成:通过由进退机构65使抵接于物品W的抵接部66沿架进深方向Y进退移动(向架背面侧Y2伸出移动以及向架正面侧Y1后退移动),使物品W沿架进深方向Y移动。具体而言,移载装置60通过使抵接部66向架背面侧Y2伸出移动、由抵接部66将保持于输送装置5的物品W向架背面侧Y2推出,向容纳部20容纳该物品W。另外,移载装置60通过使抵接部66向架正面侧Y1后退移动、由抵接部66将容纳于容纳部20的物品W向架正面侧Y1拉入,从容纳部20取出该物品W。在图2中,为了简化,省略在将物品W向架背面侧Y2推出时使用的抵接部66的图示。
此外,移载装置60的构成不限于此,作为移载装置60,例如,也能够使用使从下侧Z2支撑物品W的支撑体沿架进深方向Y进退移动的叉式移载装置或使夹持物品W的夹紧部沿架进深方向Y进退移动的夹紧式移载装置等。
输送装置5具备沿着架正面1a行驶的行驶部50,移载装置60支撑于行驶部50。在本实施方式中,行驶部50通过沿架宽方向X行驶,沿着架正面1a行驶。因此,输送装置5沿着架正面1a沿架宽方向X输送物品W。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装置5(具体而言,行驶部50)的行驶路径与容纳架1的各层对应地与容纳架1的层数(换而言之,沿上下方向Z并排的容纳部20的数量)数量相同地形成。在图1中,仅示出配置于最上层的行驶路径的输送装置5。在图1和图2所示的示例中,输送装置5的行驶路径由在上下方向Z的相同位置沿架进深方向Y间隔开地配置的一对轨道51形成。省略了细节,但行驶部50具备在轨道51的行驶面(朝向上下方向Z的上侧Z1的面)滚动的行驶轮,该行驶轮通过电动马达等驱动装置来旋转驱动,从而行驶部50沿着轨道51行驶。
如图1和图2所示,物品容纳设备100具备入库出库部3,入库出库部3将容纳于容纳架1的物品W运入,并且将从容纳架1取出的物品W运出。即,容纳于容纳架1的物品W从入库线等运入至入库出库部3。另外,从容纳架1取出的物品W从入库出库部3运出至出库线等。此外,入库出库部3的物品W的运入或运出也可以由输送车或作业者等进行。
输送装置5在入库出库部3与容纳部20之间输送物品W。具体而言,输送装置5将容纳于容纳架1的物品W从入库出库部3输送至该物品W的容纳目的地的容纳部20。另外,输送装置5将从容纳架1取出的物品W从该物品W的取出起点的容纳部20输送至入库出库部3。在输送装置5与入库出库部3之间的物品W的移载也可以由输送装置5所具备的移载装置60进行,也可以由设于入库出库部3的装置进行,或也可以由输送装置5所具备的移载装置60和设于入库出库部3的装置的两者进行。在输送装置5与入库出库部3之间的物品W的移载中使用输送装置5所具备的移载装置60的情况下,移载装置60使配置于入库出库部3的物品W向架正面侧Y1移动,将物品W从入库出库部3移载至输送装置5。另外,移载装置60使保持于输送装置5的物品W向架背面侧Y2移动,将物品W从输送装置5移载至入库出库部3。
在图1和图2所示的示例中,将物品W相对于入库出库部3运入或将物品W从入库出库部3运出由中继装置4进行。中继装置4具备第1运输机41、第2运输机42、第3运输机43、第4运输机44、第1升降机装置45以及第2升降机装置46,在运入运出部2与入库出库部3之间输送物品W。第1运输机41是用于将物品W从运入运出部2运出至出库线等的运出用运输机,第2运输机42是用于将物品W从入库线等运入至运入运出部2的运入用运输机。作为第1运输机41、第2运输机42、第3运输机43以及第4运输机44,例如能够使用辊式运输机或带式运输机。
在入库出库部3的上下方向Z的多个位置(具体而言,与容纳架1的各层对应的高度),设有第3运输机43和第4运输机44,输送装置5在配置于相互相同的层的容纳部20与第3运输机43之间或配置于相互相同的层的容纳部20与第4运输机44之间输送物品W。第1升降机装置45以能够升降的方式具备支撑物品W的支撑部,在第1运输机41与任意的第3运输机43之间输送物品W。另外,第2升降机装置46以能够升降的方式具备支撑物品W的支撑部,在第2运输机42与任意的第4运输机44之间输送物品W。
从容纳架1取出的物品W在由输送装置5输送至配置于入库出库部3的第3运输机43之后,由第1升降机装置45从第3运输机43输送至第1运输机41。即,第3运输机43在入库出库部3作为出库部(具体而言,出库用运输机)使用。另外,容纳于容纳架1的物品W在由第2升降机装置46从第2运输机42输送至第4运输机44之后,由输送装置5从第4运输机44输送至容纳部20。即,第4运输机44在入库出库部3作为入库部(具体而言,入库用运输机)使用。此外,第3运输机43或第4运输机44也能够为根据不同时刻的物品容纳设备100的状态而作为入库部和出库部的任一个使用的构成。
如图12所示,控制系统30具备控制输送装置5的动作的控制装置31。控制装置31控制行驶部50的工作以进行行驶动作,并且控制移载装置60的工作以进行移载动作。具体而言,在输送装置5,设有控制部(机器控制器),该控制部通过根据来自控制装置31的指令而控制设于各部分的驱动力源(例如,电动马达或螺线管)的驱动,控制输送装置5的各动作(例如,行驶部50的行驶动作、移载装置60的移载动作)。此外,控制装置31也可以并非由1个硬件构成,而是由能够相互有线或无线地通信的多个硬件(多个分离的硬件)的集合构成。另外,控制装置31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设于输送装置5。
控制装置31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运算处理装置和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该运算处理装置能够参照的主存储装置。控制装置31的各功能(例如,控制输送装置5的功能)通过控制装置31所具备的硬件与在运算处理装置等硬件上执行的程序的协作来实现。具体而言,控制装置31通过执行存储于存储装置(主存储装置或另外设置的存储部32等)的程序,实现控制装置31的各功能。换而言之,用于使计算机(控制系统30的计算机)实现控制装置31的各功能的程序(例如,物品容纳程序)存储于该计算机能够参照的存储装置。该程序例如由存储介质提供,或经由通信网络提供。而且,所提供的程序存储于计算机能够参照的存储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31(具体而言,控制装置31所具备的运算处理装置)作为“计算机”起作用。
如图12所示,控制系统30具备存储部32。控制装置31以能够从存储部32提取数据的方式构成。存储部32具备例如闪速存储器或硬盘等能够存储和改写信息的存储介质。存储部32也可以设于能够与控制装置31有线或无线地通信的装置(例如,服务器)。另外,存储部32也可以与控制装置31一体地设置。即,控制装置31也可以具备存储部32。
在由该物品容纳设备100处置的物品W,存在出库频度(从容纳架1的出库频度)相互不同的多个种类。在此,对于物品W,种类意指按照与出库频度有关的基准对物品W进行分类的情况下的种类。例如,在物品W是容纳货物的容器的情况下,物品W的出库频度根据货物的种类而变化,因而货物的种类成为物品W的种类。而且,如图12所示,在存储部32,相关联地存储有示出作为物品W的种类的物品种类的物品种类信息70和示出每个种类(每个物品种类)的出库频度的出库频度信息71。
在物品W是容纳货物的容器的情况下,物品种类信息70所示的物品种类例如为与货物对应的物品名代码。出库频度信息71所示的出库频度例如为与每个物品种类的每单位时间的出库数(或出库容器数)相应的值或与每个物品种类的容纳于容纳架1的时间的平均值(平均停留时间)的倒数相应的值。每个物品种类的出库频度例如能够基于实际值而设定,或基于预测值而设定,或基于实际值和预测值的两者而设定。
例如,能够将物品容纳设备100适用于从容纳架1出库的物品W被供给至进行拣选作业的拣选部位的拣选设备。进行了拣选作业之后的物品W例如再次入库至容纳架1。在这样将物品容纳设备100适用于拣选设备的情况下,物品W为容纳货物(商品等)的容器(例如,集装箱或瓦楞纸箱等),在拣选部位,进行从物品W取出货物的拣选作业。在此情况下,容纳有畅销货物的物品W存在出库频度比其它物品W更高的倾向。另外,即使是相同种类的货物,在该货物是季节商品的情况下,容纳有该货物的物品W的出库频度也容易在繁忙期比闲散期更高。在考虑这样的与季节等时期相应的物品W的出库频度的变化的情况下,即使是容纳有相同种类的货物的物品W,也可以针对每个时期作为不同种类的物品W处置。
在此,以出库频度是规定的高频度阈值以上的物品种类的物品W为高频度物品WH,以出库频度不到高频度阈值的物品种类的物品W为通常物品WN。物品W的高频度物品WH和通常物品WN的分类能够基于存储于存储部32的信息、具体而言、基于物品种类信息70和出库频度信息71相关联的信息而进行。也可以通过ABC分析等手法进行这样的基于物品W的出库频度的分类。
在此,如图3至图11所示,以在通常容纳位置PN容纳有通常物品WN、且未在第1容纳位置P1容纳物品W的容纳部20为第1状态容纳部21。另外,以在通常容纳位置PN容纳有高频度物品WH、且未在第1容纳位置P1容纳物品W的容纳部20为第2状态容纳部22。另外,以未在第1容纳位置P1和通常容纳位置PN容纳物品W的容纳部20为第3状态容纳部23。另外,以在第1容纳位置P1和通常容纳位置PN容纳有物品W的容纳部20为第4状态容纳部24。
在图3至图11中,为了容易区分高频度物品WH和通常物品WN,使表示高频度物品WH的四边形的框线比表示通常物品WN的四边形的框线更粗。另外,图3至图8按时间序列示出将19个物品W按顺序容纳于容纳架1(在此,一对容纳架1)的场景,随着图号变大而示出在之后的时刻的情形。而且,表示物品W(高频度物品WH和通常物品WN)的四边形的内部的数字示出各物品W向容纳架1的容纳顺序。
控制系统30控制输送装置5,以将高频度物品WH优先地容纳于第1容纳位置P1,将通常物品WN优先地容纳于通常容纳位置PN。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30按照图13所示的次序将物品W容纳于容纳架1,从而控制输送装置5,以将高频度物品WH优先地容纳于第1容纳位置P1,将通常物品WN优先地容纳于通常容纳位置PN。以下,参照图13而对由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30执行的物品容纳方法的次序进行说明。此外,图13所示的各工序由控制系统30(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31)所具备的计算机(运算处理装置)执行。
控制系统30在对象物品(容纳于容纳架1的物品W,以下同样)是高频度物品WH的情况下(步骤#01:是),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下(步骤#02:是),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1状态容纳部21的第1容纳位置P1(步骤#03)。另外,控制系统30在对象物品是高频度物品WH的情况下(步骤#01:是),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且存在第2状态容纳部22的情况下(步骤#02:否,步骤#04:是),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2状态容纳部22的第1容纳位置P1(步骤#05)。另外,控制系统30在对象物品是高频度物品WH的情况下(步骤#01:是),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和第2状态容纳部22的情况下(步骤#02:否,步骤#04:否),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3状态容纳部23的通常容纳位置PN(步骤#06)。
控制系统30在对象物品是通常物品WN的情况下(步骤#01:否),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23的情况下(步骤#07:是),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3状态容纳部23的通常容纳位置PN(步骤#08)。另外,控制系统30在对象物品是通常物品WN的情况下(步骤#01:否),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不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23的情况且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下(步骤#07:否,步骤#09:是),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1状态容纳部21的第1容纳位置P1(步骤#10)。另外,控制系统30在对象物品是通常物品WN的情况下(步骤#01:否),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不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23和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下(步骤#07:否,步骤#09:否),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2状态容纳部22的第1容纳位置P1(步骤#11)。
此外,在此,以如下的情况为示例而进行了说明:控制系统30在对象物品是高频度物品WH的情况下,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且存在第2状态容纳部22的情况下,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2状态容纳部22的第1容纳位置P1,在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和第2状态容纳部22的情况下,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3状态容纳部23的通常容纳位置PN,但不限于此,也能够为如以下那样的构成。即,也能够为如下的构成:控制系统30在对象物品是高频度物品WH的情况下,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且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23的情况下,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3状态容纳部23的通常容纳位置PN,在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和第3状态容纳部23的情况下,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2状态容纳部22的第1容纳位置P1。
接着,参照图3至图8而说明按照图13所示的次序将物品W容纳于容纳架1的场景的一个示例。如图3所示,第1个容纳的物品W是通常物品WN,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23,因而该通常物品WN容纳于第3状态容纳部23的通常容纳位置PN。在通常容纳位置PN容纳有通常物品WN的该第3状态容纳部23成为第1状态容纳部21(参照图4)。如图4所示,第2个容纳的物品W是高频度物品WH,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因而该高频度物品WH容纳于第1状态容纳部21的第1容纳位置P1。在第1容纳位置P1容纳有高频度物品WH的该第1状态容纳部21成为第4状态容纳部24(参照图5)。此后,直至第10个物品W都按照图13所示的次序容纳于容纳部20。
如图6所示,第11个容纳的物品W是高频度物品WH,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和第2状态容纳部22,因而该高频度物品WH容纳于第3状态容纳部23的通常容纳位置PN。如图7所示,第12个容纳的物品W是高频度物品WH,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存在第2状态容纳部22,因而该高频度物品WH容纳于第2状态容纳部22的第1容纳位置P1。此后,直至第17个物品W都按照图13所示的次序容纳于容纳部20。
如图8所示,第18个容纳的物品W是通常物品WN,不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23,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因而该通常物品WN容纳于第1状态容纳部21的第1容纳位置P1。另外,第19个容纳的物品W是高频度物品WH,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因而该高频度物品WH容纳于第1状态容纳部21的第1容纳位置P1。
可是,在将高频度物品WH容纳于容纳架1的情况下,有时存在多个能够容纳高频度物品WH的容纳部20。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容纳高频度物品WH的容纳部20在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下是第1状态容纳部21,在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且存在第2状态容纳部22的情况下是第2状态容纳部22,在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和第2状态容纳部22的情况下是第3状态容纳部23。另外,在将通常物品WN容纳于容纳架1的情况下,有时存在多个能够容纳通常物品WN的容纳部20。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容纳通常物品WN的容纳部20在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23的情况下是第3状态容纳部23,在不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23的情况且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下是第1状态容纳部21,在不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23和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下是第2状态容纳部22。
例如,控制系统30能够为如下的构成: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将高频度物品WH容纳于容纳架1的情况且存在多个能够容纳高频度物品WH的容纳部20的情况下,将高频度物品WH优先地容纳于这些容纳部20中的最接近入库出库部3的容纳部20。在本实施方式中,入库出库部3相对于容纳架1配置于第1侧X1,因而最接近入库出库部3的容纳部20是最靠第1侧X1的容纳部20。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存在3个能够容纳第6个高频度物品WH的第1状态容纳部21,该高频度物品WH容纳于这些第1状态容纳部21中的最接近入库出库部3的第1状态容纳部21(在此,最靠第1侧X1的第1状态容纳部21)。另外,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存在5个能够容纳第11个高频度物品WH的第3状态容纳部23,该高频度物品WH容纳于这些第3状态容纳部23中的最接近入库出库部3的第3状态容纳部23(在此,最靠第1侧X1的第3状态容纳部23)。
另外,例如,控制系统30能够为如下的构成: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将通常物品WN容纳于容纳架1的情况且存在多个能够容纳通常物品WN的容纳部20的情况下,将通常物品WN优先地容纳于这些容纳部20中的最远离入库出库部3的容纳部20。或者,控制系统30也可以为如下的构成: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将通常物品WN容纳于容纳架1的情况且存在多个能够容纳通常物品WN的容纳部20的情况下,将通常物品WN优先地容纳于这些容纳部20中的最接近入库出库部3的容纳部20。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存在10个能够容纳第1个通常物品WN的第3状态容纳部23,该通常物品WN容纳于这些第3状态容纳部23中的最接近入库出库部3的第3状态容纳部23(在此,最靠第1侧X1的第3状态容纳部23)。
接着,对倒仓处理进行说明。如果以从容纳架1取出的物品W为出库物品W1、以在容纳有出库物品W1的容纳部20的比出库物品W1更靠架正面侧Y1容纳的物品W为移动物品W2(参照图9至图11),则在从容纳架1取出出库物品W1之前,进行使移动物品W2移动至另外的容纳部20的倒仓处理。此外,确保至少1个未在第1容纳位置P1容纳物品W的容纳部20,以可进行这样的倒仓处理。
在图9中,设想如下的场景:在如图8所示地直至第19个物品W都容纳于容纳架1之后,在已从容纳架1取出第13个容纳的高频度物品WH的状态下,从容纳架1取出第16个容纳的通常物品WN。另外,在图10中,设想如下的场景:在如图8所示地直至第19个物品W都容纳于容纳架1之后,在已从容纳架1取出第13个容纳的高频度物品WH的状态下,从容纳架1取出第8个容纳的通常物品WN。另外,在图11中,设想如下的场景:在如图8所示地直至第19个物品W都容纳于容纳架1之后,从容纳架1取出第4个容纳的通常物品WN。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30在进行使移动物品W2移动至另外的容纳部20的倒仓处理的情况下,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移动物品W2是高频度物品WH的情况下,将该移动物品W2优先地容纳于第1容纳位置P1,在移动物品W2是通常物品WN的情况下,将该移动物品W2优先地容纳于通常容纳位置PN。
具体而言,控制系统30在移动物品W2是高频度物品WH的情况下,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下,将移动物品W2容纳于第1状态容纳部21的第1容纳位置P1(参照图10)。另外,控制系统30在移动物品W2是高频度物品WH的情况下,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且存在第2状态容纳部22的情况下,将移动物品W2容纳于第2状态容纳部22的第1容纳位置P1(参照图11),在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和第2状态容纳部22的情况下,将移动物品W2容纳于第3状态容纳部23的通常容纳位置PN。
控制系统30在移动物品W2是通常物品WN的情况下,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23的情况下,将通常物品WN容纳于第3状态容纳部23的通常容纳位置PN(参照图9)。另外,控制系统30在移动物品W2是通常物品WN的情况下,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不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23的情况且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下,将通常物品WN容纳于第1状态容纳部21的第1容纳位置P1,在不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23和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下,将通常物品WN容纳于第2状态容纳部22的第1容纳位置P1。
可是,在进行倒仓处理的情况下,有时存在多个能够容纳移动物品W2的容纳部2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移动物品W2是高频度物品WH的情况下,能够容纳移动物品W2的容纳部20在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下是第1状态容纳部21,在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且存在第2状态容纳部22的情况下是第2状态容纳部22,在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和第2状态容纳部22的情况下是第3状态容纳部23。另外,在移动物品W2是通常物品WN的情况下,能够容纳移动物品W2的容纳部20在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23的情况下是第3状态容纳部23,在不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23的情况且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下是第1状态容纳部21,在不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23和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下是第2状态容纳部22。
例如,控制系统30能够为如下的构成:在进行倒仓处理的情况且存在多个能够容纳移动物品W2的容纳部20的情况下,控制输送装置5,以将移动物品W2优先地容纳于由输送装置5从容纳有移动物品W2的容纳部20的输送距离最短的容纳部20。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装置5沿架宽方向X输送物品W,因而上述的输送距离是架宽方向X的输送距离。
【其它实施方式】
接着,对物品容纳设备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根据出库频度将物品W分类成高频度物品WH和通常物品WN的2种的构成为示例而进行了说明。可是,本公开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也能够根据出库频度将通常物品WN进一步分类成多种。例如,能够为如下的构成:作为在通常物品WN包括出库频度不到高频度阈值且是规定的低频度阈值以上的中频度物品WM和出库频度不到低频度阈值的低频度物品WL的构成,根据出库频度将物品W分类成高频度物品WH、中频度物品WM以及低频度物品WL。在后面参照的图14所示的示例中,将物品W这样分类成高频度物品WH、中频度物品WM以及低频度物品WL。在图14中,为了容易区分高频度物品WH、中频度物品WM以及低频度物品WL,用相互不同的图形表示这3个。具体而言,用在内部无图案的四边形表示低频度物品WL,用内部的图案相互不同的2个四边形表示高频度物品WH和中频度物品WM。
在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在1个容纳部20各设定有1个第1容纳位置P1和通常容纳位置PN的构成,在将物品W分类成高频度物品WH、中频度物品WM以及低频度物品WL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如在以下所陈述的那样将各物品容纳于容纳架1,能够将高频度物品WH优先地容纳于第1容纳位置P1,将通常物品WN优先地容纳于通常容纳位置PN。在以下,将在通常容纳位置PN容纳有低频度物品WL的第1状态容纳部21称为“第1种第1状态容纳部”,将在通常容纳位置PN容纳有中频度物品WM的第1状态容纳部21称为“第2种第1状态容纳部”。
具体而言,控制系统30在对象物品是高频度物品WH的情况下,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存在第1种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1种第1状态容纳部的第1容纳位置P1。另外,控制系统30在对象物品是高频度物品WH的情况下,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不存在第1种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且存在第2种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2种第1状态容纳部的第1容纳位置P1。另外,控制系统30在对象物品是高频度物品WH的情况下,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且存在第2状态容纳部22的情况下,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2状态容纳部22的第1容纳位置P1,在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和第2状态容纳部22的情况下,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3状态容纳部23的通常容纳位置PN。
另外,控制系统30在对象物品是中频度物品WM的情况下,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存在第1种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1种第1状态容纳部的第1容纳位置P1。另外,控制系统30在对象物品是中频度物品WM的情况下,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不存在第1种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且存在第2种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2种第1状态容纳部的第1容纳位置P1。另外,控制系统30在对象物品是中频度物品WM的情况下,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且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23的情况下,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3状态容纳部23的通常容纳位置PN,在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和第3状态容纳部23的情况下,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2状态容纳部22的第1容纳位置P1。此外,控制系统30也能够为如下的构成:在对象物品是中频度物品WM的情况下,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且存在第2状态容纳部22的情况下,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2状态容纳部22的第1容纳位置P1,在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21和第2状态容纳部22的情况下,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3状态容纳部23的通常容纳位置PN。
另外,控制系统30在对象物品是低频度物品WL的情况下,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23的情况下,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3状态容纳部23的通常容纳位置PN。另外,控制系统30在对象物品是通常物品WN的情况下,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不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23的情况且存在第1种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1种第1状态容纳部的第1容纳位置P1,在不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23和第1种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且存在第2种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2种第1状态容纳部的第1容纳位置P1。另外,控制系统30在对象物品是通常物品WN的情况下,控制输送装置5,以在不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23和第1状态容纳部21的情况下,将对象物品容纳于第2状态容纳部22的第1容纳位置P1。
(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如下的构成为示例而进行了说明:容纳部20以能够沿架进深方向Y并排地容纳2个物品W的方式构成,在1个容纳部20设定有2个容纳位置P。可是,本公开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如图14所示的示例那样,也能够为如下的构成:容纳部20以能够沿架进深方向Y并排地容纳3个以上的物品W的方式构成,在1个容纳部20设定有3个以上的容纳位置P。
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移载装置60具备沿架进深方向Y行驶的台车67。台车67的行驶路径由在上下方向Z的相同位置沿架宽方向X间隔开地配置的一对移载用轨道68形成。台车67在搭载于行驶部50的状态下,能够沿架宽方向X移动,并且在从行驶部50分离的状态下,能够沿架进深方向Y移动。而且,台车67通过以支撑物品W的状态沿架进深方向Y移动,进行从容纳部20取出物品W以及向容纳部20容纳物品W。具体而言,台车67通过以支撑物品W的状态从容纳部20向架正面侧Y1移动,进行从容纳部20取出物品W。另外,台车67通过以支撑物品W的状态从行驶部50向架背面侧Y2移动,进行向容纳部20容纳物品W。此外,台车67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构成从下侧Z2支撑物品W的支撑面,通过使支撑面下降,能够不与容纳于容纳部20的物品W干涉地沿架进深方向Y移动。
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在1个容纳部20,设定有2个第1容纳位置P1和6个通常容纳位置PN。在此,在1个容纳部20,以相对于第1容纳位置P1在架背面侧Y2邻接的1个以上的通常容纳位置PN为第2容纳位置P2,以相对于第2容纳位置P2在架背面侧Y2邻接的1个以上的通常容纳位置PN为第3容纳位置P3。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在1个容纳部20,相对于2个第1容纳位置P1在架背面侧Y2邻接的3个通常容纳位置PN是第2容纳位置P2,相对于3个第2容纳位置P2在架背面侧Y2邻接的3个通常容纳位置PN是第3容纳位置P3。
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根据出库频度将物品W分类成高频度物品WH、中频度物品WM以及低频度物品WL。即,在通常物品WN,包括出库频度不到高频度阈值且是规定的低频度阈值以上的中频度物品WM和出库频度不到低频度阈值的低频度物品WL。在此情况下,合适的是,控制系统30为如下的构成:控制输送装置5,以将高频度物品WH优先地容纳于第1容纳位置P1,将中频度物品WM优先地容纳于第2容纳位置P2,将低频度物品WL优先地容纳于第3容纳位置P3。
(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如下的构成为示例而进行了说明:容纳架1所具备的多个容纳部20沿水平方向(具体而言,架宽方向X)配置有多列,并且沿上下方向Z配置有多层。可是,本公开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也能够为多个容纳部20仅沿水平方向排列有多个的构成或多个容纳部20仅沿上下方向Z排列有多个的构成。
(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输送装置5具备沿水平方向(具体而言,架宽方向X)行驶的行驶部50的构成为示例而进行了说明。可是,本公开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例如,也能够为输送装置5具备沿水平方向输送物品W的运输机的构成。
(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输送装置5沿着架正面1a沿架宽方向X输送物品W的构成为示例而进行了说明。可是,本公开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例如,也能够为输送装置5沿着架正面1a沿上下方向Z输送物品W的构成。在此情况下,输送装置5例如具备使物品W沿上下方向Z升降的升降机装置。另外,也能够为输送装置5沿着架正面1a沿架宽方向X和上下方向Z输送物品W的构成。作为具体示例,能够为输送装置5是堆垛起重机的构成。在此情况下,输送装置5除了沿架宽方向X行驶的行驶部50之外,还具备被竖立设置于行驶部50的支柱引导而升降的升降体,移载装置60支撑于升降体。而且,输送装置5通过行驶部50的行驶动作和升降体的升降动作,沿着架正面1a沿架宽方向X和上下方向Z输送物品W。
(6)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架正面1a成为铅垂面的构成(换而言之,架进深方向Y成为水平方向的构成)为示例而进行了说明。可是,本公开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例如,也能够为架正面1a成为水平面的构成(换而言之,架进深方向Y成为上下方向Z的构成)。在此情况下,容纳部20以能够沿作为架进深方向Y的上下方向Z并排地容纳多个物品W的方式构成。另外,在此情况下,例如,容纳架1所具备的多个容纳部20在水平面沿相互正交的2个方向的各个排列有多个,输送装置5的行驶部50以能够沿该2个方向行驶的方式构成。
(7)此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构成只要不产生矛盾,就也能够与其它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构成组合而适用(包括作为其它实施方式来说明的实施方式彼此的组合)。关于其它构成,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点上也都只不过是例示。因此,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进行各种改变。
【上述实施方式的概要】
以下,对在上述中说明的物品容纳设备的概要进行说明。
一种物品容纳设备,其是具备下者的物品容纳设备:具备多个容纳部的容纳架;沿着作为前述容纳架的正面的架正面输送物品的输送装置;以及控制前述输送装置的控制系统,以与前述架正面正交的方向为架进深方向,以前述架进深方向上的前述架正面的一侧为架正面侧,以前述架进深方向上的与前述架正面侧相反的一侧为架背面侧,前述容纳部以能够沿前述架进深方向并排地容纳多个前述物品的方式构成,前述输送装置具备移载装置,该移载装置相对于前述容纳架从前述架正面侧使前述物品沿前述架进深方向移动,进行从前述容纳部取出前述物品以及向前述容纳部容纳前述物品,前述控制系统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相关联地存储有示出作为前述物品的种类的物品种类的物品种类信息和示出每个前述种类的出库频度的出库频度信息,以前述出库频度是规定的高频度阈值以上的前述物品种类的前述物品为高频度物品,以前述出库频度不到前述高频度阈值的前述物品种类的前述物品为通常物品,以前述容纳部的分别容纳有多个前述物品的位置为容纳位置,以在1个前述容纳部的多个前述容纳位置中最靠前述架正面侧的1个以上的前述容纳位置为第1容纳位置,以比前述第1容纳位置更靠前述架背面侧的1个以上的前述容纳位置为通常容纳位置,前述控制系统控制前述输送装置,以将前述高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前述第1容纳位置,将前述通常物品优先地容纳于前述通常容纳位置。
依据本构成,容纳架的容纳部以能够沿架进深方向并排地容纳多个物品的方式构成,因而与在1个容纳部仅容纳有1个物品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每单位体积的物品的容纳率,并且也能够将相对于能够容纳的物品数量的输送装置的成本抑制得低。而且,依据本构成,考虑到每个物品种类的出库频度,能够将高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第1容纳位置,将通常物品优先地容纳于通常容纳位置。即,能够将出库频度比较高的高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在从容纳部取出时不需要倒仓处理的位置或即使在假设需要倒仓处理的情况下、成为倒仓处理的对象的物品的数量也少的位置(即,需要的倒仓处理的次数少的位置)。由此,能够作为容纳架整体将倒仓处理的执行频度抑制得低。
此外,出库频度比较高的高频度物品与出库频度比较低的通常物品相比,相对于容纳部的取出放入次数容易变多。依据本构成,能够将这样相对于容纳部的取出放入次数容易变多的高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由于利用移载装置的移载距离短而容易缩短移载时间的第1容纳位置。因此,还具有作为容纳架整体容易缩短物品的入库出库所需要的时间这一优点。
在此,合适的是,以在前述通常容纳位置容纳有前述通常物品且未在前述第1容纳位置容纳前述物品的前述容纳部为第1状态容纳部,前述控制系统在作为容纳于前述容纳架的前述物品的对象物品是前述高频度物品的情况下,控制前述输送装置,以在存在前述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将前述对象物品容纳于前述第1状态容纳部的前述第1容纳位置。
依据本构成,能够将高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第1容纳位置。此外,在高频度物品容纳于第1状态容纳部的第1容纳位置的状态下,在将容纳于该第1状态容纳部的通常容纳位置的通常物品取出的情况下,需要以该高频度物品为对象的倒仓处理,但由于通常物品的出库频度比较低,容易将以容纳于第1状态容纳部的第1容纳位置的高频度物品为对象的倒仓处理的发生频度抑制得低。因此,在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通过将高频度物品容纳于第1状态容纳部的第1容纳位置,能够作为容纳架整体谋求倒仓处理的执行频度的降低。
在上述的构成,合适的是,以在前述通常容纳位置容纳有前述高频度物品且未在前述第1容纳位置容纳前述物品的前述容纳部为第2状态容纳部,以未在前述第1容纳位置和前述通常容纳位置容纳前述物品的前述容纳部为第3状态容纳部,前述控制系统在前述对象物品是前述高频度物品的情况下,控制前述输送装置,以在不存在前述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且存在前述第2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将前述对象物品容纳于前述第2状态容纳部的前述第1容纳位置,在不存在前述第1状态容纳部和前述第2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将前述对象物品容纳于前述第3状态容纳部的前述通常容纳位置。
依据本构成,即使在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通过在存在第2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将高频度物品容纳于第2状态容纳部的第1容纳位置,也能够作为容纳架整体谋求倒仓处理的执行频度的降低。如果补充说明,则将高频度物品容纳于第3状态容纳部的通常容纳位置,此后,在通常物品容纳于该第3状态容纳部的第1容纳位置的情况下,相对于出库频度比较高的高频度物品在架正面侧配置有出库频度比较低的通常物品,容易发生需要倒仓处理的状况。与此相对的是,依据本构成,在不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且存在第2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并非在第3状态容纳部的通常容纳位置、而是在第2状态容纳部的第1容纳位置容纳有高频度物品,因而能够尽可能地避免相对于出库频度比较高的高频度物品在架正面侧配置有出库频度比较低的通常物品,作为容纳架整体谋求倒仓处理的执行频度的降低。
另外,合适的是,以未在前述第1容纳位置和前述通常容纳位置容纳前述物品的前述容纳部为第3状态容纳部,前述控制系统在作为容纳于前述容纳架的前述物品的对象物品是前述通常物品的情况下,控制前述输送装置,以在存在前述第3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将前述对象物品容纳于前述第3状态容纳部的前述通常容纳位置。
依据本构成,能够将通常物品优先地容纳于通常容纳位置。因而,容易存在未在第1容纳位置容纳物品的容纳部,容易将高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第1容纳位置。
在上述的构成,合适的是,以在前述通常容纳位置容纳有前述通常物品且未在前述第1容纳位置容纳前述物品的前述容纳部为第1状态容纳部,以在前述通常容纳位置容纳有前述高频度物品且未在前述第1容纳位置容纳前述物品的前述容纳部为第2状态容纳部,前述控制系统在前述对象物品是前述通常物品的情况下,控制前述输送装置,以在不存在前述第3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且存在前述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将前述对象物品容纳于前述第1状态容纳部的前述第1容纳位置,在不存在前述第3状态容纳部和前述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将前述对象物品容纳于前述第2状态容纳部的前述第1容纳位置。
依据本构成,即使在不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通过在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将通常物品容纳于该第1状态容纳部的第1容纳位置,也能够作为容纳架整体谋求倒仓处理的执行频度的降低。如果补充说明,则在将通常物品容纳于第2状态容纳部的第1容纳位置的情况下,相对于出库频度比较高的高频度物品在架正面侧配置有出库频度比较低的通常物品,容易发生需要倒仓处理的状况。与此相对的是,依据本构成,在不存在第3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在存在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并非在第2状态容纳部的第1容纳位置、而是在第1状态容纳部的第1容纳位置容纳有通常物品,因而能够尽可能地避免相对于出库频度比较高的高频度物品在架正面侧配置有出库频度比较低的通常物品,作为容纳架整体谋求倒仓处理的执行频度的降低。
另外,合适的是,还具备将容纳于前述容纳架的前述物品运入并且将从前述容纳架取出的前述物品运出的入库出库部,前述控制系统在将前述高频度物品容纳于前述容纳架的情况且存在多个能够容纳前述高频度物品的前述容纳部的情况下,控制前述输送装置,以将前述高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这些前述容纳部中的最接近前述入库出库部的前述容纳部,在将前述通常物品容纳于前述容纳架的情况且存在多个能够容纳前述通常物品的前述容纳部的情况下,控制前述输送装置,以将前述通常物品优先地容纳于这些前述容纳部中的最远离前述入库出库部的前述容纳部。
依据本构成,出库频度比较高的高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入库出库部的附近的容纳部,因而能够将在将高频度物品出库时利用输送装置的该物品的输送距离抑制得短。另外,在已出库的物品再次入库至容纳架的情况下,出库频度比较高的高频度物品的入库频度也比较高,但依据本构成,入库频度比较高的高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入库出库部的附近的容纳部,因而也能够将在将高频度物品入库时利用输送装置的该物品的输送距离抑制得短。因而,能够提高物品的入库出库效率。进而,依据本构成,出库频度比较低的通常物品优先地容纳于远离入库出库部的容纳部,因而能够容易将高频度物品容纳于入库出库部的附近。
另外,合适的是,以从前述容纳架取出的前述物品为出库物品,以在容纳有前述出库物品的前述容纳部的比前述出库物品更靠前述架正面侧容纳的前述物品为移动物品,前述控制系统在进行使前述移动物品移动至另外的前述容纳部的倒仓处理的情况下,控制前述输送装置,以在前述移动物品是前述高频度物品的情况下,将该移动物品优先地容纳于前述第1容纳位置,在前述移动物品是前述通常物品的情况下,将该移动物品优先地容纳于前述通常容纳位置。
依据本构成,即使在进行了倒仓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高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第1容纳位置,将通常物品优先地容纳于通常容纳位置。
在上述的构成,合适的是,前述控制系统在进行前述倒仓处理的情况且存在多个能够容纳前述移动物品的前述容纳部的情况下,控制前述输送装置,以将前述移动物品优先地容纳于由前述输送装置从容纳有前述移动物品的前述容纳部的输送距离最短的前述容纳部。
依据本构成,能够将倒仓处理中的利用输送装置的移动物品的输送距离抑制得短,因而即使在需要倒仓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出库物品的出库所需要的时间抑制得短而提高物品的出库效率。
另外,合适的是,在前述通常物品,包括前述出库频度不到前述高频度阈值且是规定的低频度阈值以上的中频度物品和前述出库频度不到前述低频度阈值的低频度物品,前述容纳部以能够沿前述架进深方向并排地容纳3个以上的前述物品的方式构成,在1个前述容纳部,以相对于前述第1容纳位置在前述架背面侧邻接的1个以上的前述通常容纳位置为第2容纳位置,以相对于前述第2容纳位置在前述架背面侧邻接的1个以上的前述通常容纳位置为第3容纳位置,前述控制系统控制前述输送装置,以将前述中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前述第2容纳位置,将前述低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前述第3容纳位置。
依据本构成,容纳架的容纳部以能够沿架进深方向并排地容纳3个以上的物品的方式构成,因而与在1个容纳部仅容纳有1个或2个物品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每单位体积的物品的容纳率,并且也能够将相对于能够容纳的物品数量的输送装置的成本抑制得低。而且,依据本构成,能够将每个物品种类的出库频度分成至少3个阶段,设定优先地容纳各物品的容纳位置,使得随着出库频度变高,可能需要的倒仓处理的次数变少。因而,能够作为容纳架整体谋求倒仓处理的执行频度的降低。
本公开所涉及的物品容纳设备能够起到上述的各效果中的至少1个即可。
附图标记说明
1:容纳架
1a:架正面
3:入库出库部
5:输送装置
20:容纳部
21:第1状态容纳部
22:第2状态容纳部
23:第3状态容纳部
30:控制系统
32:存储部
60:移载装置
70:物品种类信息
71:出库频度信息
100:物品容纳设备
P:容纳位置
P1:第1容纳位置
P2:第2容纳位置
P3:第3容纳位置
PN:通常容纳位置
W:物品
W1:出库物品
W2:移动物品
WH:高频度物品
WL:低频度物品
WM:中频度物品
WN:通常物品
Y:架进深方向
Y1:架正面侧
Y2:架背面侧。

Claims (11)

1.一种物品容纳设备,其是具备下者的物品容纳设备:具备多个容纳部的容纳架;沿着作为所述容纳架的正面的架正面输送物品的输送装置;以及控制所述输送装置的控制系统,其中,
以与所述架正面正交的方向为架进深方向,以所述架进深方向上的所述架正面的一侧为架正面侧,以所述架进深方向上的与所述架正面侧相反的一侧为架背面侧,
所述容纳部以能够沿所述架进深方向并排地容纳多个所述物品的方式构成,
所述输送装置具备移载装置,所述移载装置相对于所述容纳架从所述架正面侧使所述物品沿所述架进深方向移动,进行从所述容纳部取出所述物品以及向所述容纳部容纳所述物品,
所述控制系统具备存储部,所述存储部相关联地存储有示出作为所述物品的种类的物品种类的物品种类信息和示出每个所述种类的出库频度的出库频度信息,
以所述出库频度是规定的高频度阈值以上的所述物品种类的所述物品为高频度物品,以所述出库频度不到所述高频度阈值的所述物品种类的所述物品为通常物品,
以所述容纳部的分别容纳有多个所述物品的位置为容纳位置,以在1个所述容纳部的多个所述容纳位置中最靠所述架正面侧的1个以上的所述容纳位置为第1容纳位置,以比所述第1容纳位置更靠所述架背面侧的1个以上的所述容纳位置为通常容纳位置,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输送装置,以将所述高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所述第1容纳位置,将所述通常物品优先地容纳于所述通常容纳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容纳设备,其中,
以在所述通常容纳位置容纳有所述通常物品且未在所述第1容纳位置容纳所述物品的所述容纳部为第1状态容纳部,
所述控制系统在作为容纳于所述容纳架的所述物品的对象物品是所述高频度物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输送装置,以在存在所述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将所述对象物品容纳于所述第1状态容纳部的所述第1容纳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容纳设备,其中,
以在所述通常容纳位置容纳有所述高频度物品且未在所述第1容纳位置容纳所述物品的所述容纳部为第2状态容纳部,以未在所述第1容纳位置和所述通常容纳位置容纳所述物品的所述容纳部为第3状态容纳部,
所述控制系统在所述对象物品是所述高频度物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输送装置,以在不存在所述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且存在所述第2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将所述对象物品容纳于所述第2状态容纳部的所述第1容纳位置,在不存在所述第1状态容纳部和所述第2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将所述对象物品容纳于所述第3状态容纳部的所述通常容纳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物品容纳设备,其中,
以未在所述第1容纳位置和所述通常容纳位置容纳所述物品的所述容纳部为第3状态容纳部,
所述控制系统在作为容纳于所述容纳架的所述物品的对象物品是所述通常物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输送装置,以在存在所述第3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将所述对象物品容纳于所述第3状态容纳部的所述通常容纳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品容纳设备,其中,
以在所述通常容纳位置容纳有所述通常物品且未在所述第1容纳位置容纳所述物品的所述容纳部为第1状态容纳部,以在所述通常容纳位置容纳有所述高频度物品且未在所述第1容纳位置容纳所述物品的所述容纳部为第2状态容纳部,
所述控制系统在所述对象物品是所述通常物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输送装置,以在不存在所述第3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且存在所述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将所述对象物品容纳于所述第1状态容纳部的所述第1容纳位置,在不存在所述第3状态容纳部和所述第1状态容纳部的情况下,将所述对象物品容纳于所述第2状态容纳部的所述第1容纳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物品容纳设备,其中,
还具备将容纳于所述容纳架的所述物品运入并且将从所述容纳架取出的所述物品运出的入库出库部,
所述控制系统在将所述高频度物品容纳于所述容纳架的情况且存在多个能够容纳所述高频度物品的所述容纳部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输送装置,以将所述高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这些所述容纳部中的最接近所述入库出库部的所述容纳部,在将所述通常物品容纳于所述容纳架的情况且存在多个能够容纳所述通常物品的所述容纳部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输送装置,以将所述通常物品优先地容纳于这些所述容纳部中的最远离所述入库出库部的所述容纳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物品容纳设备,其中,
以从所述容纳架取出的所述物品为出库物品,以在容纳有所述出库物品的所述容纳部的比所述出库物品更靠所述架正面侧容纳的所述物品为移动物品,
所述控制系统在进行使所述移动物品移动至另外的所述容纳部的倒仓处理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输送装置,以在所述移动物品是所述高频度物品的情况下,将该移动物品优先地容纳于所述第1容纳位置,在所述移动物品是所述通常物品的情况下,将该移动物品优先地容纳于所述通常容纳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品容纳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系统在进行所述倒仓处理的情况且存在多个能够容纳所述移动物品的所述容纳部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输送装置,以将所述移动物品优先地容纳于由所述输送装置从容纳有所述移动物品的所述容纳部的输送距离最短的所述容纳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物品容纳设备,其中,
在所述通常物品,包括所述出库频度不到所述高频度阈值且是规定的低频度阈值以上的中频度物品和所述出库频度不到所述低频度阈值的低频度物品,
所述容纳部以能够沿所述架进深方向并排地容纳3个以上的所述物品的方式构成,
在1个所述容纳部,以相对于所述第1容纳位置在所述架背面侧邻接的1个以上的所述通常容纳位置为第2容纳位置,以相对于所述第2容纳位置在所述架背面侧邻接的1个以上的所述通常容纳位置为第3容纳位置,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输送装置,以将所述中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所述第2容纳位置,将所述低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所述第3容纳位置。
10.一种物品容纳方法,其是在具备下者的物品容纳设备由所述控制系统执行的物品容纳方法:具备多个容纳部的容纳架;沿着作为所述容纳架的正面的架正面输送物品的输送装置;以及控制所述输送装置的控制系统,其中,
以与所述架正面正交的方向为架进深方向,以所述架进深方向上的所述架正面的一侧为架正面侧,以所述架进深方向上的与所述架正面侧相反的一侧为架背面侧,
所述容纳部以能够沿所述架进深方向并排地容纳多个所述物品的方式构成,
所述输送装置具备移载装置,所述移载装置相对于所述容纳架从所述架正面侧使所述物品沿所述架进深方向移动,进行从所述容纳部取出所述物品以及向所述容纳部容纳所述物品,
基于示出作为所述物品的种类的物品种类的物品种类信息和示出每个所述种类的出库频度的出库频度信息相关联的信息,以所述出库频度是规定的高频度阈值以上的所述物品种类的所述物品为高频度物品,以所述出库频度不到所述高频度阈值的所述物品种类的所述物品为通常物品,
以所述容纳部的分别容纳有多个所述物品的位置为容纳位置,以在1个所述容纳部的多个所述容纳位置中最靠所述架正面侧的1个以上的所述容纳位置为第1容纳位置,以比所述第1容纳位置更靠所述架背面侧的1个以上的所述容纳位置为通常容纳位置,
控制所述输送装置,以将所述高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所述第1容纳位置,将所述通常物品优先地容纳于所述通常容纳位置。
11.一种物品容纳程序,其是用于控制具备下者的物品容纳设备的物品容纳程序:具备多个容纳部的容纳架;沿着作为所述容纳架的正面的架正面输送物品的输送装置;以及控制所述输送装置的控制系统,其中,
以与所述架正面正交的方向为架进深方向,以所述架进深方向上的所述架正面的一侧为架正面侧,以所述架进深方向上的与所述架正面侧相反的一侧为架背面侧,
所述容纳部以能够沿所述架进深方向并排地容纳多个所述物品的方式构成,
所述输送装置具备移载装置,所述移载装置相对于所述容纳架从所述架正面侧使所述物品沿所述架进深方向移动,进行从所述容纳部取出所述物品以及向所述容纳部容纳所述物品,
基于示出作为所述物品的种类的物品种类的物品种类信息和示出每个所述种类的出库频度的出库频度信息相关联的信息,以所述出库频度是规定的高频度阈值以上的所述物品种类的所述物品为高频度物品,以所述出库频度不到所述高频度阈值的所述物品种类的所述物品为通常物品,
以所述容纳部的分别容纳有多个所述物品的位置为容纳位置,以在1个所述容纳部的多个所述容纳位置中最靠所述架正面侧的1个以上的所述容纳位置为第1容纳位置,以比所述第1容纳位置更靠所述架背面侧的1个以上的所述容纳位置为通常容纳位置,
用于使所述控制系统的计算机实现如下的功能:控制所述输送装置,以将所述高频度物品优先地容纳于所述第1容纳位置,将所述通常物品优先地容纳于所述通常容纳位置。
CN202280061962.0A 2021-09-13 2022-09-07 物品容纳设备、物品容纳方法以及物品容纳程序 Pending CN1179403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48606A JP7464025B2 (ja) 2021-09-13 2021-09-13 物品収容設備、物品収容方法、及び物品収容プログラム
JP2021-148606 2021-09-13
PCT/JP2022/033504 WO2023038046A1 (ja) 2021-09-13 2022-09-07 物品収容設備、物品収容方法、及び物品収容プログラム(article storage facility, article storage method, and article storage progra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40355A true CN117940355A (zh) 2024-04-26

Family

ID=85507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1962.0A Pending CN117940355A (zh) 2021-09-13 2022-09-07 物品容纳设备、物品容纳方法以及物品容纳程序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64025B2 (zh)
CN (1) CN117940355A (zh)
WO (1) WO202303804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1611A (ja) * 1997-06-26 1999-01-19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ダブルリーチ式自動倉庫
JP3925309B2 (ja) * 2002-05-31 2007-06-06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出庫棚決定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その出庫棚決定装置を有する自動倉庫
JP2007238302A (ja) 2006-03-10 2007-09-20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自動倉庫における物品入出庫方法
JP2009220986A (ja) 2008-03-18 2009-10-01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自動倉庫の荷保管方法
JP6597061B2 (ja) * 2014-09-02 2019-10-30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JP7279584B2 (ja) * 2019-09-02 2023-05-23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収納設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41308A (ja) 2023-03-24
JP7464025B2 (ja) 2024-04-09
WO2023038046A1 (ja)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6118B2 (en) Pickface builder for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s
JP5418503B2 (ja) 自動倉庫
US9694975B2 (en) Lift interface for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s
US20120186192A1 (en) Multilevel vertical conveyor platform guides
CN112707075B (zh) 堆垛存放组件
CN111846733A (zh) 一种多层托盘式立体仓库模块及立体仓库
CN113443321A (zh) 物品收纳设备
CN117940355A (zh) 物品容纳设备、物品容纳方法以及物品容纳程序
JP4029688B2 (ja) 自動倉庫設備
JP7484673B2 (ja) 物品保管設備
JP7302586B2 (ja) 物品収容設備
JP7314924B2 (ja) 物品収容設備
JP7444138B2 (ja) 物品収容設備
CN116018309A (zh) 物品收纳设备
JP7392635B2 (ja) 物品保管設備
EP4245693A1 (en) Article storage facility
JP5170541B2 (ja) 物品収納設備
CN116096656A (zh) 物品收纳设备
JP3399757B2 (ja) 物品収納設備
CN115397750A (zh) 自动仓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