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56816A -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56816A
CN117856816A CN202410076697.4A CN202410076697A CN117856816A CN 117856816 A CN117856816 A CN 117856816A CN 202410076697 A CN202410076697 A CN 202410076697A CN 117856816 A CN117856816 A CN 117856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eld effect
resistor
output module
effect tube
effect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766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勇
刘昕
曾华阳
王文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gzhi Integrated Circuit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gzhi Integrated Circui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gzhi Integrated Circuit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gzhi Integrated Circui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766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568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56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568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子电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该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包括第一输出模块、第二输出模块和处理模块,第一输出模块和第二输出模块均为电流型逻辑架构,其通过增加一路可与第一输出模块发射相同正向差分信号的第二输出模块以及处理模块,进而该处理模块能够根据第二输出模块发送的正向差分信号,将混合信号中第一输出模块发送的正向差分信号去除,获得反向差分信号,由此实现了在同一信道上的全双工通信,无需额外增设信道,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泛。

Description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背景技术
SERDES(SERializer-DESERializer,串行器和解串器)是一种在发送端多路低速并行信号被转换成高速串行信号,经过传输媒体(比如光纤、同轴电缆等)后,在接收端高速串行信号重新转换成低速并行信号的通信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串行器和解串器之间一般是单向通道,也就是说不具有回传功能,即便有部分协议通过增设额外信道来回传控制信息,比如DP(Display Port,显示接口),但这种方式会显著增加成本,不利于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能够在同一信道上实现全双工通信,降低成本。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所述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包括第一输出模块、第二输出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第一输出模块和所述第二输出模块均为电流型逻辑架构;
所述第一输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输出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输出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输出模块的第四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的第四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第四端;
所述第一输出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反向差分信号,并将包含正向差分信号和所述反向差分信号的混合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第二输出模块被配置为发送所述正向差分信号至所述处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输出模块发送的正向差分信号,将所述混合信号中所述第一输出模块发送的正向差分信号去除,获得所述反向差分信号。
可选地,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接收提取单元和参考信号单元;
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模块的第三端,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模块的第四端,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参考信号单元的第一端,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四端连接所述参考信号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参考信号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的第三端,所述参考信号单元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的第四端;
所述参考信号单元被配置为提供所述正向差分信号;所述接收提取单元被配置为从接收到的混合信号中减去所述正向差分信号,得到所述反向差分信号。
可选地,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提取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一电流源、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参考信号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模块的第四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参考信号单元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源。
可选地,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均为NMOS管;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以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
可选地,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参考信号单元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第二电流源、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流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流源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作为第一输出端口,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的第四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流源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四端和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作为第二输出端口。
可选地,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模块包括第五场效应管、第六场效应管、第七场效应管、第八场效应管、第三电流源、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
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接入一路正向差分信号并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流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流源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接入另一路正向高速差分信号并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流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接入偏置电压,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第三端,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源,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接入偏置电压,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第三端,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源。
可选地,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出模块包括第九场效应管、第十场效应管、第十一场效应管、第十二场效应管、第四电流源、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
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流源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流源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流源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接入偏置电压,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第三端,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源,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接入偏置电压,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第三端,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处理模块的第四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源。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串行电路芯片,所述串行电路芯片包括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解串电路芯片、传输媒体以及第二方面所述的串行电路芯片,其中所述传输媒体设置在所述解串电路芯片与所述串行电路芯片之间。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公开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了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通过增加一路可与第一输出模块发射相同正向差分信号的第二输出模块以及处理模块,进而该处理模块能够根据第二输出模块发送的正向差分信号,将混合信号中第一输出模块发送的正向差分信号去除,获得反向差分信号,由此实现了在同一信道上的全双工通信,无需额外增设信道,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的应用框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ML架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的具体示例;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行电路芯片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模块,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现结合图1所示的应用框图进行说明。示例性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CML(Current Mode Logic,电流型逻辑)架构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可以应用在STP(Shielded Twisted Pair,屏蔽双绞线)传输模式中,即发送端为Serializer(串行器)电路,接收端为Deserilalizer(解串器)电路,二者之间通过STP这个传输媒体进行信号传输。其中,FC表示正向通道,FC_driver表示正向驱动,FC_receiver表示正向接收,RC表示反向通道,RC_driver表示反向驱动,RC_receiver表示反向接收,TX表示发送以及RX表示接收。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CML架构包括电阻R01、电阻R02、场效应管Q01、场效应管Q02、场效应管Q03、场效应管Q04和电流源A0。其中,电阻R01的第一端和电阻R02的第一端均与电源(VDD33)相连接,电阻R01的第二端分别与芯片端脚TX_OP和场效应管Q01的漏极相连接,电阻R02的第二端分别与芯片端脚TX_ON和场效应管Q02的漏极相连接,场效应管Q01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IAS),场效应管Q01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03的漏极,场效应管Q03的栅极通过端脚TX_N接入一路正向差分信号,场效应管Q03的源极连接电流源A0的第一端,电流源A0的第二端接地,场效应管Q02的栅极接入偏置电压(VBIAS),场效应管Q02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04的漏极,场效应管Q04的栅极通过端脚TX_P接入另一路正向差分信号,场效应管Q04的源极连接电流源A0的第一端。
下面通过图3至图8详细地阐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请参考图3,其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的结构框图,该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1包括第一输出模块11、第二输出模块12和处理模块13,第一输出模块11和第二输出模块12均为电流型逻辑架构,比如图2所示。其中,第一输出模块1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输出模块12的第一端,第一输出模块1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输出模块12的第二端,第一输出模块11的第三端连接处理模块13的第一端,第一输出模块11的第四端连接处理模块13的第二端,而第二输出模块12的第三端连接处理模块13的第三端,第二输出模块12的第四端连接处理模块13的第四端。实际使用时,第一输出模块11能够接收反向差分信号,并将包含正向差分信号和反向差分信号的混合信号发送至处理模块13,第二输出模块12能够发送正向差分信号至处理模块13,而处理模块13能够根据第二输出模块12发送的正向差分信号,将混合信号中第一输出模块11发送的正向差分信号去除,获得反向差分信号。
可选地,如图4所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3可以包括接收提取单元131和参考信号单元132,该参考信号单元132能够提供正向差分信号,而接收提取单元131能够从接收到的混合信号中减去正向差分信号,得到反向差分信号。其中,接收提取单元13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输出模块11的第三端,接收提取单元13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输出模块11的第四端,接收提取单元131的第三端连接参考信号单元132的第一端,接收提取单元131的第四端连接参考信号单元132的第二端,而参考信号单元132的第三端连接第二输出模块12的第三端,参考信号单元132的第四端连接第二输出模块12的第四端。
示例性地,请参考图5,下面对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1中各个组成模块或者单元的具体电路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比如,处理模块13中接收提取单元13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一电流源A1、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对应处理模块1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输出模块11的第三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一端,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流源A1的第一端,第一电流源A1的第二端接地,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三端分别连接参考信号单元132的第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电源(VDD),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对应处理模块13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输出模块11的第四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一端,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流源A1的第一端,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三端分别连接参考信号单元132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电源(VDD)。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均为NMOS管,则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g),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s),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d),以及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g),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s),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d)。
再如,处理模块13中参考信号单元1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三场效应管Q3、第四场效应管Q4、第二电流源A2、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其中,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对应处理模块13的第三端)连接第二输出模块12的第三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一端,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流源A2的第一端,第二电流源A2的第二端接地,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接收提取单元131的第三端和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作为第一输出端口(对应RCH_ON),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对应处理模块13的第四端)连接第二输出模块12的第四端,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一端,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流源A2的第一端,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接收提取单元131的第四端和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作为第二输出端口(对应RCH_OP)。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三场效应管Q3和第四场效应管Q4均为NMOS管,则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g),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s),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d),以及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g),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s),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d)。
又如,第一输出模块1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五场效应管Q5、第六场效应管Q6、第七场效应管Q7、第八场效应管Q8、第三电流源A3、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其中,第五场效应管Q5的第一端(对应第一输出模块11的第一端,即FCTX_IP)接入一路正向差分信号并连接第二输出模块12的第一端,第五场效应管Q5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流源A3的第一端,第三电流源A3的第二端接地,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一端(对应第一输出模块11的第二端,即FCTX_IN)接入另一路正向高速差分信号并连接第二输出模块12的第二端,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流源A3的第一端,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一端接入偏置电压(Vbias),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二端连接第五场效应管Q5的第三端,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三端(对应第一输出模块11的第三端,即FCH_TX_ON)分别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和处理模块13的第一端,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连接电源(VDD33),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一端接入偏置电压(Vbias),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二端连接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三端,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三端(对应第一输出模块11的第四端,即FCH_TX_OP)分别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和处理模块13的第二端,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连接电源(VDD33)。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五场效应管Q5、第六场效应管Q6、第七场效应管Q7和第八场效应管Q8均为NMOS管,则第五场效应管Q5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g),第五场效应管Q5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s),第五场效应管Q5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d);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g),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s),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d);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g),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s),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d);以及,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g),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s),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d)。
另如,第二输出模块1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九场效应管Q9、第十场效应管Q10、第十一场效应管Q11、第十二场效应管Q12、第四电流源A4、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其中,第九场效应管Q9的第一端(对应第二输出模块12的第一端)连接第五场效应管Q5的第一端,第九场效应管Q9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电流源A4的第一端,第四电流源A4的第二端接地,第十场效应管Q10的第一端(对应第二输出模块12的第二端)连接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一端,第十场效应管Q10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电流源A4的第一端,第十一场效应管Q11的第一端接入偏置电压(Vbias),第十一场效应管Q11的第二端连接第九场效应管Q9的第三端,第十一场效应管Q11的第三端(对应第二输出模块12的第三端)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和处理模块13的第三端,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电源(VDD33),第十二场效应管Q12的第一端接入偏置电压(Vbias),第十二场效应管Q12的第二端连接第十场效应管Q10的第三端,第十二场效应管Q12的第三端(对应第二输出模块12的第四端)分别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和处理模块13的第四端,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电源(VDD33)。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九场效应管Q9、第十场效应管Q10、第十一场效应管Q11和第十二场效应管Q12均为NMOS管,则第九场效应管Q9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g),第九场效应管Q9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s),第九场效应管Q9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d);第十场效应管Q10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g),第十场效应管Q10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s),第十场效应管Q10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d);第十一场效应管Q11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g),第十一场效应管Q11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s),第十一场效应管Q11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d);以及,第十二场效应管Q12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g),第十二场效应管Q12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s),第十二场效应管Q12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d)。
下面结合图5,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1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一方面,正向差分信号通过第五场效应管Q5和第六场效应管Q6进行发射;其次,经过第七场效应管Q7、第八场效应管Q8、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之后输出到芯片端脚FCH_TX_OP和FCH_TX_ON上,同时该芯片端脚还会接收到从解串电路芯片端发送过来的反向差分信号;再次,将该芯片端脚上的混合信号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发送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输出既有正向高速差分信号分量,还有反向低速差分信号分量。另一方面,正向差分信号通过第二输出模块12进行发射,并发送到第三场效应管Q3和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经过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场效应管Q3和第四场效应管Q4的输出相减,最终留下的信号只包含从解串电路芯片端发送过来的反向差分信号,并将该反向差分信号放大,即可实现全双工通信。测试结果表明,通过第二输出模块12之后的信号和原通路信号的相位差进一步缩小,提升了性能。
作为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串行电路芯片。如图6所示,该串行电路芯片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图2~图5对应实施例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1。
作为再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3可以包括解串电路芯片31、传输媒体32以及图6对应实施例的串行电路芯片2。其中,传输媒体32设置在解串电路芯片31与串行电路芯片2之间,比如该传输媒体32可以为屏蔽双绞线。
作为又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如图8所示,该车辆4可以包括图7对应实施例的电子设备3。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通过增加一路可与第一输出模块发射相同正向差分信号的第二输出模块以及处理模块,进而该处理模块能够根据第二输出模块发送的正向差分信号,将混合信号中第一输出模块发送的正向差分信号去除,获得反向差分信号,由此实现了在同一信道上的全双工通信,无需额外增设信道,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泛。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包括第一输出模块、第二输出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第一输出模块和所述第二输出模块均为电流型逻辑架构;
所述第一输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输出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输出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输出模块的第四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的第四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第四端;
所述第一输出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反向差分信号,并将包含正向差分信号和所述反向差分信号的混合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第二输出模块被配置为发送所述正向差分信号至所述处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输出模块发送的正向差分信号,将所述混合信号中所述第一输出模块发送的正向差分信号去除,获得所述反向差分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接收提取单元和参考信号单元;
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模块的第三端,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模块的第四端,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参考信号单元的第一端,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四端连接所述参考信号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参考信号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的第三端,所述参考信号单元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的第四端;
所述参考信号单元被配置为提供所述正向差分信号;所述接收提取单元被配置为从接收到的混合信号中减去所述正向差分信号,得到所述反向差分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提取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一电流源、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参考信号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模块的第四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参考信号单元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均为NMOS管;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以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单元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第二电流源、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流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流源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作为第一输出端口,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的第四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流源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四端和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作为第二输出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模块包括第五场效应管、第六场效应管、第七场效应管、第八场效应管、第三电流源、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
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接入一路正向差分信号并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流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流源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接入另一路正向高速差分信号并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流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接入偏置电压,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第三端,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源,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接入偏置电压,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第三端,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模块包括第九场效应管、第十场效应管、第十一场效应管、第十二场效应管、第四电流源、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
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流源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流源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流源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接入偏置电压,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第三端,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源,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接入偏置电压,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第三端,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第三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处理模块的第四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源。
8.一种串行电路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行电路芯片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解串电路芯片、传输媒体以及权利要求8所述的串行电路芯片,其中所述传输媒体设置在所述解串电路芯片与所述串行电路芯片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
CN202410076697.4A 2024-01-19 2024-01-19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Pending CN1178568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76697.4A CN117856816A (zh) 2024-01-19 2024-01-19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76697.4A CN117856816A (zh) 2024-01-19 2024-01-19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56816A true CN117856816A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36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76697.4A Pending CN117856816A (zh) 2024-01-19 2024-01-19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5681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44217A1 (en) * 2009-08-21 2011-02-24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data over full-duplex differential serial link
CN115296689A (zh) * 2022-08-08 2022-11-04 慷智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5296687A (zh) * 2022-08-08 2022-11-04 慷智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5296688A (zh) * 2022-08-08 2022-11-04 慷智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6915278A (zh) * 2023-08-03 2023-10-20 牛芯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Serdes电路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44217A1 (en) * 2009-08-21 2011-02-24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data over full-duplex differential serial link
CN115296689A (zh) * 2022-08-08 2022-11-04 慷智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5296687A (zh) * 2022-08-08 2022-11-04 慷智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5296688A (zh) * 2022-08-08 2022-11-04 慷智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6915278A (zh) * 2023-08-03 2023-10-20 牛芯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Serdes电路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296783B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5296689B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5296687B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5296688B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5296690B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KR200155486Y1 (ko) 차동 라인 드라이버
CN117081620B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EP0843414B1 (en) Receiver
US5111080A (en) Complementary signal transmission circuit with impedance matching circuitry
US7411421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differential signal using single-ended drivers
US7965121B2 (en) Multifunctional output drivers and multifunctional transmitters using the same
CN115314069B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EP3454498B1 (e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ifferential signals using common mode voltage modulation and common mode detection
US20040043739A1 (e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transceiver having capacitive balancing circuit for improved receiver common-mode refection
US20100066410A1 (en) Low-loss impedance-matched source-follower for repeating or switching signals on a high speed link
CN117040562B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器、解串器及车辆
US6339622B1 (en)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CN117856816A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7856815A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7938192A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US9350406B1 (en) Transceiver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117914344A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7914345A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06488152B (zh) 遥感ccd相机高速差分信号转换电路
CN117895940A (zh) 兼容单端输入和双端输入的接收电路及芯片、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