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38192A -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38192A
CN117938192A CN202410088143.6A CN202410088143A CN117938192A CN 117938192 A CN117938192 A CN 117938192A CN 202410088143 A CN202410088143 A CN 202410088143A CN 117938192 A CN117938192 A CN 117938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eld effect
transmitting module
reverse
signal transmitting
revers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881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gzhi Integrated Circuit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gzhi Integrated Circui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gzhi Integrated Circuit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gzhi Integrated Circui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881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381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38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381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子电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该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包括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和放大模块,其通过增加一路可与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发射相同反向差分信号的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从而放大模块能够根据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发射的反向差分信号,将该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发射的反向差分信号进行有效滤除,由此获得正向差分信号,实现了在同一信道上的全双工通信,无需额外增设信道,大幅降低了成本,适用范围广泛。

Description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背景技术
SERDES(SERializer-DESERializer,串行器和解串器)是一种在发送端多路低速并行信号被转换成高速串行信号,经过传输媒体(比如光纤、同轴电缆等)后,在接收端高速串行信号重新转换成低速并行信号的通信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串行器和解串器之间一般是单向通道,也就是说不具有回传功能,即便有部分协议通过增设额外信道来回传控制信息,比如DP(Display Port,显示接口),但这种方式会显著增加成本,不利于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能够在同一信道上实现全双工通信,降低成本。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所述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包括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和放大模块;
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一端接入一路正向差分信号,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二端接入另一路正向差分信号,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放大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四端连接所述放大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五端连接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放大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放大模块的第四端;
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被配置为发射相同的反向差分信号;
所述放大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发射的反向差分信号,将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发射的反向差分信号滤除,并输出所述正向差分信号。
可选地,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一场效应管、第一电阻、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反相器的第一端接入所述反向差分信号,并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反相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三端接入所述一路正向差分信号,并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放大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三端接入所述另一路正向差分信号,并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放大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源。
可选地,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均为NMOS管;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以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
可选地,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与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之间连接有缓冲器,所述缓冲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五端,所述缓冲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一端。
可选地,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包括第二反相器、第三场效应管、第三电阻、第四场效应管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二反相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缓冲器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反相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放大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源,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放大模块的第四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源。
可选地,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大模块包括参考信号单元和接收提取单元;
所述参考信号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二端,所述参考信号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三端,所述参考信号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口,所述参考信号单元的第四端连接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二输出端口,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三端,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二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四端;
所述参考信号单元被配置为提供所述反向差分信号,所述接收提取单元被配置为从接收到的混合差分信号中减去所述反向差分信号,获得所述正向差分信号。
可选地,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参考信号单元包括第五场效应管、第六场效应管和第一电流源;
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口,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一端,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二输出端口。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串电路芯片,所述解串电路芯片包括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串行电路芯片、传输媒体以及第二方面所述的解串电路芯片,其中所述传输媒体设置在所述串行电路芯片与所述解串电路芯片之间。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公开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通过增加一路可与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发射相同反向差分信号的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从而放大模块能够根据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发射的反向差分信号,将该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发射的反向差分信号进行有效滤除,由此获得正向差分信号,实现了在同一信道上的全双工通信,无需额外增设信道,大幅降低了成本,适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的应用框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的应用框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TLE架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的具体示例;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串电路芯片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模块,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现结合图1和图2所示的应用框图进行说明。示例性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CTLE(Continuous Time Linear Equalizer,连续时间线性均衡)架构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可以应用在STP(Shielded Twisted Pair,屏蔽双绞线)传输模式或者COAX(Coaxial cable,同轴电缆)传输模式中,即发送端为Serializer(串行器)电路,接收端为Deserilalizer(解串器)电路,二者之间通过STP或者COAX等传输媒体进行信号传输。其中,FC表示正向通道,FC_driver表示正向驱动,FC_receiver表示正向接收,RC表示反向通道,RC_driver表示反向驱动,RC_receiver表示反向接收,TX表示发送以及RX表示接收。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CTLE架构包括场效应管Q01、电流源A01、电阻R01、场效应管Q02、电流源A02、电阻R02、电容C01和电阻R03。其中,场效应管Q01的栅极通过端脚RX_P接入一路正向差分信号,场效应管Q01的源极连接电流源A01的第一端,电流源A01的第二端接地,场效应管Q01的漏极分别与端脚RX_OP和电阻R01的第一端相连接,电阻R01的第二端连接电源(VDD),场效应管Q02的栅极通过端脚RX_N接入另一路正向差分信号,场效应管Q02的源极连接电流源A02的第一端,电流源A02的第二端接地,场效应管Q02的漏极分别与端脚RX_ON和电阻R02的第一端相连接,电阻R02的第二端连接电源(VDD),电容C01的第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01的源极,电容C01的第二端连接场效应管Q02的源极,电阻R03的第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01的源极,电阻R03的第二端连接场效应管Q02的源极。
下面通过图4至图9详细地阐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请参考图4,其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的结构框图,该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1包括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1、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2和放大模块13,其中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1的第一端接入一路正向差分信号,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1的第二端接入另一路正向差分信号,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1的第三端连接放大模块13的第一端,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1的第四端连接放大模块13的第二端,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1的第五端连接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2的第一端,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2的第二端连接放大模块13的第三端,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2的第三端连接放大模块13的第四端。实际使用时,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1和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2能够发射相同的反向差分信号,而放大模块13能够根据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2发射的反向差分信号,将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1发射的反向差分信号滤除,并输出正向差分信号。
可选地,如图5所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放大模块13可以包括参考信号单元131和接收提取单元132,该参考信号单元131能够提供反向差分信号,而该接收提取单元132能够从接收到的混合差分信号中减去反向差分信号,获得正向差分信号。其中,参考信号单元13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2的第二端,参考信号单元13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2的第三端,参考信号单元131的第三端连接接收提取单元132的第一输出端口,参考信号单元131的第四端连接接收提取单元132的第二输出端口,接收提取单元132的第一输入端口连接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1的第三端,接收提取单元132的第二输入端口连接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1的第四端。
示例性地,请参考图6,下面对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1中各个组成模块或者单元的具体电路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比如,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反相器B1、第一场效应管Q1、第一电阻R1、第二场效应管Q2和第二电阻R2,该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例如为50Ω。其中,第一反相器B1的第一端(对应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1的第五端)接入反向差分信号(对应RCH_TX),并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2的第一端,第一反相器B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一端,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二端接地,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三端(对应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1的第一端和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1的第三端,即PAD_P)接入一路正向差分信号,并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以及放大模块13的第一端(对应RX_P),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电源(VDD18),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三端(对应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1的第二端和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1的第四端,即PAD_N)接入另一路正向差分信号,并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以及放大模块13的第二端(对应RX_N),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电源(VDD18)。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均为NMOS管,则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g),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s),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d),以及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g),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s),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d)。
再如,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1与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2之间连接有缓冲器B2,该缓冲器B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1的第五端,该缓冲器B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2的第一端。
再如,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二反相器B3、第三场效应管Q3、第三电阻R3、第四场效应管Q4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二反相器B3的第一端(对应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2的第一端)连接缓冲器B2的第二端以及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一端,第二反相器B3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一端,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二端接地,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三端(对应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以及放大模块13的第三端(对应RCH_RX_P),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电源(VDD18),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二端接地,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三端(对应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2的第三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以及放大模块13的第四端(对应RCH_RX_N),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电源(VDD18)。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三场效应管Q3和第四场效应管Q4均为NMOS管,则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g),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s),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d),以及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g),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s),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d)。
又如,放大模块13中参考信号单元13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五场效应管Q5、第六场效应管Q6和第一电流源A1。其中,第五场效应管Q5的第一端(对应放大模块13的第三端,即RCH_RX_P)连接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2的第二端,第五场效应管Q5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流源A1的第一端,第一电流源A1的第二端接地,第五场效应管Q5的第三端连接接收提取单元132的第一输出端口,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一端(对应放大模块13的第四端,即RCH_RX_N)连接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2的第三端,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流源A1的第一端,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三端连接接收提取单元132的第二输出端口。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五场效应管Q5和第六场效应管Q6均为NMOS管,则第五场效应管Q5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g),第五场效应管Q5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s),第五场效应管Q5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d),以及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g),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s),第六场效应管Q6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d)。
以及,放大模块13中接收提取单元1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七场效应管Q7、第一电容C1、第五电阻R5、第二电流源A2、第六电阻R6、第八场效应管Q8、第三电流源A3和第七电阻R7。其中,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一端(对应放大模块13的第一端,即RX_P)连接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1的第三端,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流源A2的第一端,第二电流源A2的第二端接地,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三端连接参考信号单元131的第三端(对应RX_OP)以及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电源(VDD12),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一端(对应放大模块13的第二端,即RX_N)连接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1的第四端,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流源A3的第一端,第三电流源A3的第二端接地,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三端连接参考信号单元131的第四端(对应RX_ON)以及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电源(VDD12),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二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二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二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二端。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七场效应管Q7和第八场效应管Q8均为NMOS管,则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g),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s),第七场效应管Q7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d),以及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g),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s),第八场效应管Q8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d)。
下面结合图6,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1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1通过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将反向差分信号RCH_TX发射到端脚PAD_P和PAD_N,而作为正向差分信号接收端的PAD_P和PAD_N,其处还存在上游串行电路芯片发送过来的正向差分信号。但这个信号如果直接发送至AFE(Active FrontEnd,整流/回馈单元)进行放大接收必然会导致出错,因此本公开实施例增加了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12,其中端脚RX_P和RX_N上既包含正向高速差分信号,也包含反向低速差分信号,而端脚RCH_RX_P和RCH_RX_N上只有反向低速差分信号。进一步地,经过第五场效应管Q5、第六场效应管Q6、第七场效应管Q7和第八场效应管Q8之后可以将混合信号中的反向低速差分信号减去,从而端脚RX_OP和RX_ON处就只有正向高速差分信号,便可以实现全双工通信。
作为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解串电路芯片。如图7所示,该解串电路芯片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图4~图6对应实施例中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1。
作为再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3可以包括串行电路芯片31、传输媒体32以及图7对应实施例中解串电路芯片2。其中,传输媒体32设置在串行电路芯片31与解串电路芯片2之间,比如该传输媒体32可以为屏蔽双绞线或者同轴电缆等。
作为又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如图9所示,该车辆4可以包括图8对应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3。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通过增加一路可与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发射相同反向差分信号的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从而放大模块能够根据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发射的反向差分信号,将该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发射的反向差分信号进行有效滤除,由此获得正向差分信号,实现了在同一信道上的全双工通信,无需额外增设信道,大幅降低了成本,适用范围广泛。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包括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和放大模块;
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一端接入一路正向差分信号,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二端接入另一路正向差分信号,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放大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四端连接所述放大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五端连接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放大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放大模块的第四端;
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被配置为发射相同的反向差分信号;
所述放大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发射的反向差分信号,将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发射的反向差分信号滤除,并输出所述正向差分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一场效应管、第一电阻、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反相器的第一端接入所述反向差分信号,并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反相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三端接入所述一路正向差分信号,并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放大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三端接入所述另一路正向差分信号,并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放大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均为NMOS管;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以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与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之间连接有缓冲器,所述缓冲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五端,所述缓冲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包括第二反相器、第三场效应管、第三电阻、第四场效应管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二反相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缓冲器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反相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放大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源,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放大模块的第四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模块包括参考信号单元和接收提取单元;
所述参考信号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二端,所述参考信号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三端,所述参考信号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口,所述参考信号单元的第四端连接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二输出端口,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三端,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二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四端;
所述参考信号单元被配置为提供所述反向差分信号,所述接收提取单元被配置为从接收到的混合差分信号中减去所述反向差分信号,获得所述正向差分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单元包括第五场效应管、第六场效应管和第一电流源;
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口,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反向信号发射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第一端,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接收提取单元的第二输出端口。
8.一种解串电路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解串电路芯片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串行电路芯片、传输媒体以及权利要求8所述的解串电路芯片,其中所述传输媒体设置在所述串行电路芯片与所述解串电路芯片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
CN202410088143.6A 2024-01-22 2024-01-22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Pending CN1179381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88143.6A CN117938192A (zh) 2024-01-22 2024-01-22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88143.6A CN117938192A (zh) 2024-01-22 2024-01-22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38192A true CN117938192A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51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88143.6A Pending CN117938192A (zh) 2024-01-22 2024-01-22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3819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296783B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5314069B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A1087258A (en) Circuit for wire transmission of high frequency data communication pulse signals
US7679395B1 (en) Low-loss impedance-matched source-follower for repeating or switching signals on a high speed link
CN117081620B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5296688B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US7889752B2 (en) Dual ported network physical layer
US20100197244A1 (en) Direct coupled radio frequency (RF) transceiver front end
CN117938192A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5296690B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5296687B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WO2004093351A2 (en) Optical network interface systems and devices
CN117914345A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7914344A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5296689B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7040562B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器、解串器及车辆
CN106788603A (zh) 一种ofdm模式调制的中压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
CN117856815A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US20040088133A1 (en) Xaui extender card
US7317934B2 (en) Configurable communications modu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17856816A (zh) 全双工发射接收电路、串行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7895940A (zh) 兼容单端输入和双端输入的接收电路及芯片、电子设备
US11035900B2 (en) Scan-chain testing via deserializer port
CN106488152B (zh) 遥感ccd相机高速差分信号转换电路
CN117439596A (zh) 一种接收电路、解串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