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45581A - 烘干设备 - Google Patents

烘干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45581A
CN117845581A CN202410122501.0A CN202410122501A CN117845581A CN 117845581 A CN117845581 A CN 117845581A CN 202410122501 A CN202410122501 A CN 202410122501A CN 117845581 A CN117845581 A CN 1178455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ranch
wind
guiding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225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铖
李秀龙
李敬德
颜灵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225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455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45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455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烘干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烘干设备的冷凝器长期使用后其涡漩效果降低的问题。为此,本发明的烘干设备的冷凝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涡漩风腔,壳体上设置有与涡漩风腔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空气在涡漩风腔内能够离心地旋转上升,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衣物容纳腔相连通以形成循环风路,风机设置在循环风路内;烘干设备还包括导风支路,在风的流动方向上,导风支路的一端与风机之后的循环风路相连通,导风支路的另一端能够将风引导至进风口内。本发明通过导风支路将一部分风直接引入至冷凝器的进风口处,保证进风口处的风量风速,以保证涡漩风腔内的空气能够离心地旋转上升,保证冷凝器的涡漩效果。

Description

烘干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洗烘一体全自动滚筒洗衣机具有烘干装置,目的是方便在洗衣程序结束后马上进行烘干程序,洗、烘在同一台机器完成,极大提高了洗护衣物的便利性,通常烘干模块的冷凝器内通常形成有允许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从内筒来的湿热空气经冷凝器的进风口进入到气流通道内,然后再经由出风口排出。冷凝器具有注水口,外部水源经由注水口进入到冷凝器内作为冷凝水。这样,进入到气流通道内的湿热空气就会与冷凝水接触、混合,进而被冷却。
公开号为CN113756071 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烘干设备的冷凝器及烘干设备,冷凝器包括本体和冷却水管,冷却水管的出水端与形成在本体内部的中空腔室连通,中空腔室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弧形结构、第二弧形结构以及位于第一弧形结构和第二弧形结构之间的分流结构,中空腔室的后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分流结构与进气口相对,中空腔室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设置为弧形,左侧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结构和后侧壁平滑地连接,右侧壁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弧形结构和后侧壁平滑地连接,分流结构设置为能够将从进气口进入的气体分割成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以及能够使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分别大致沿第一弧形结构的切向方向和第二弧形结构的切向方向分别进入第一弧形结构和第二弧形结构,并因此使得第一气流能够沿第一弧形结构、左侧壁和后侧壁的左侧部分离心地旋转上升,以及使得第二气流能够沿第二弧形结构、右侧壁和后侧壁的右侧部分离心地旋转上升,其冷凝器为双涡漩式冷凝器。
但是,随着设备的长期运行,衣物上的毛屑会堆积在冷凝器内、风道内或风机内,采用涡漩式冷凝器时,气流与中空腔室(也可以称为气流通道)的侧壁直接接触,气流中的毛屑会堆积在冷凝器的中空腔室(也可以称为气流通道)的侧壁上,与冷凝器的进风口连接的管道或连通口也有可能会堆积毛屑,由于其与进风口连通,会直接造成冷凝器进风口处的风量风速减小,或者是衣物较多时,也会造成冷凝器进风口处的风量风速减少,而双涡漩式冷凝器或其他涡漩式冷凝器,在其进风口的风量风速减少时,有可能造成不会出现涡漩的效果,没有了双涡漩效果,气流并不会一直与中空腔室的侧壁直接接触,导致中空腔室的除毛屑效果减弱,使得越来越多的毛屑堆积在风机内,直至风机完全被堵塞,不能够正常工作,影响衣物烘干效率。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烘干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烘干设备的冷凝器长期使用后其涡漩效果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烘干设备,所述烘干设备包括衣物容纳腔、冷凝器、风机;
所述冷凝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涡漩风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涡漩风腔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自所述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在所述涡漩风腔内能够离心地旋转上升,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衣物容纳腔相连通以形成循环风路,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循环风路内;
所述烘干设备还包括导风支路,在风的流动方向上,所述导风支路的一端与所述风机之后的所述循环风路相连通,所述导风支路的另一端能够将风引导至所述进风口内。
在上述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风口通过第一风道与所述衣物容纳腔相连通,所述进风口通过第二风道与所述衣物容纳腔相连,所述导风支路和所述第二风道相连通。
在上述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支路部分伸入所述第二风道内,且伸入所述第二风道内的所述导风支路沿气流方向延伸预设长度。
在上述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烘干设备包括内筒和外桶,所述内筒套设于所述外桶内,所述内筒内形成有所述衣物容纳腔,所述内筒上设置有多个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外桶相连通,所述导风支路部分位于所述外桶和所述内筒的间隙内。
在上述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支路的风的流动方向的末端设置有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设置成能够将所述循环风路内的风和所述导风支路内风汇合。
在上述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导风支路侧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导风支路侧壁上的第一汇入口和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能够引导所述循环风路内的风通过所述第一汇入口进入所述导风支路内。
在上述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风支路侧壁上的第二汇入口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在所述导风支路的侧壁的两侧,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引导所述导风支路内的风通过所述第二汇入口进入所述循环风路内。
在上述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风的流动方向上,所述导风支路的起始端设置有控制阀。
在上述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风的流动方向上,所述导风支路的起始端设置有过滤构件。
在上述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导风支路侧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导风支路侧壁上设置第二汇入口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引导所述导风支路内的风通过所述第二汇入口进入所述循环风路内。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烘干设备包括衣物容纳腔、冷凝器、风机;冷凝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涡漩风腔,壳体上设置有与涡漩风腔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自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在涡漩风腔内能够离心地旋转上升,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衣物容纳腔相连通以形成循环风路,风机设置在循环风路内;烘干设备还包括导风支路,在风的流动方向上,导风支路的一端与风机之后的循环风路相连通,导风支路的另一端能够将风引导至进风口内。本发明通过导风支路的设置,将一部分风直接引入至冷凝器的进风口处,保证进风口处的风量风速,以保证涡漩风腔内的空气能够离心地旋转上升,相当于在风机未被堵塞前,通过导风支路保证进风口处的风速,使得冷凝器的涡漩风腔内的气流能够一直离心地旋转上升,避免其涡漩效果降低而造成毛屑进入风机内产生连锁反应,进而保证烘干设备能够持续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通过将导风支路部分伸入第二风道内,且伸入第二风道内的导风支路沿气流方向延伸预设长度,也就是说,导风支路伸入第二风道内的部分,沿着气流方向设置,进而能够避免第二风道内的风进入导风支路内,且能够避免导风支路内的风进入衣物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本发明烘干设备包括内筒和外桶,内筒套设于外桶内,内筒内形成有衣物容纳腔,内筒上设置有多个孔,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外桶相连通,导风支路部分位于外桶和内筒的间隙内,合理利用空间。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通过导风支路的风的流动方向的末端设置有导风结构,导风结构设置成能够将循环风路内的风和导风支路内风汇合,使得由衣物容纳腔出来的风和导风支路内的风快速汇合,进入进风口处。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通过在风的流动方向上,导风支路的起始端设置有过滤构件,基于此设置,能够避免毛屑进入导风支路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烘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种优选实施例的烘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种优选实施例的烘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导风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导风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冷凝器的进风口处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10、衣物容纳腔;11、冷凝器;111、壳体;1111、第一弧形壁;1112、第二弧形壁;1113、分流部;112、涡漩风腔;113、出风口;114、进风口;12、风机;13、导风支路;131、第一支路;132、第二支路;14、第一风道;15、第二风道;16、加热装置;17、过滤构件;18、控制阀;19、导风结构;191、导风支路侧壁;192、第一汇入口;193、第一导风板;194、第二汇入口;195、第二导风板;20、衣物处理桶;201、外桶;202、内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参阅图1和图5,现有技术中的烘干设备包括衣物容纳腔10、冷凝器11、风机12;冷凝器11包括壳体111,壳体111内形成有涡漩风腔112,壳体111上设置有与涡漩风腔112相连通的进风口114和出风口113,自进风口114进入的空气在涡漩风腔112内能够离心地旋转上升(旋转方向如图5中箭头所示),进风口114和出风口113均与衣物容纳腔10相连通以形成循环风路,风机12设置在循环风路内;冷凝器11还包括冷却水管(图中未示出),
在洗干一体机运行时,在风机12的作用下,空气能够在衣物容纳腔10、冷凝器11和加热装置16之间循环流动,在加热装置16的作用下,干燥的空气被加热成干燥的热空气,然后进入衣物容纳腔10内与湿的衣物发生热交换,并将衣物中的水分带走,形成比较潮湿的热空气,然后进入冷凝器11,经过冷凝器11的冷凝作用,比较潮湿的热空气中的水分被冷凝成水,被冷凝后的空气成为相对干燥的冷空气,然后经过加热装置16加热成干燥的热空气后进入下一个循环,如此周而复始,直至烘干结束。在洗干一体机运行时,冷却水管能够向涡漩风腔112内提供冷却水,从衣物容纳腔10排出的湿热空气从进风口114进入涡漩风腔112内,与涡漩风腔112内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湿热空气中的水分被冷凝成水,被冷凝后的空气成为相对干燥的冷空气,然后通过出风口113排出。
加热装置16可以是加热管或者加热棒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加热装置16的具体结构类型,只要通过加热装置16能够将空气加热即可
基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在衣物容纳腔10内的衣物过多时,或者是,循环风路内有毛屑堵塞时,会使得进风口114处的风量和风速降低,而只有保证进风口114处的风量和风速才能够满足风进入涡漩风腔112内,才会形成离心旋转上升的效果,如果风速和风量降低,风在涡漩风腔112内不能够离心旋转上升,就会造成气流在涡漩风腔112内有可能不会直接与其内壁接触,没有涡漩的效果,也会造成冷凝器11的除毛屑效果降低,使得毛屑堆积在风机12处,直至被完全堵死,进而烘干设备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烘干设备还包括导风支路13,在风的流动方向上,导风支路13的一端与风机12之后的循环风路相连通,导风支路13的另一端能够将风引导至进风口114内。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导风支路13的进风端与风机12之后的风路相连通,导风支路13的另一端设置在进风口114处附近,且对准进风口114,基于上述结构设置,风机12产生的风一部分经过加热装置16加热后进入衣物容纳腔10内,将衣物中的水分带走,风机12产生的风一部分通过导风支路13被引导至进风口114处,两部分风在进风口114处汇合,导风支路13内的风没有被衣物阻碍,其风速没有被影响,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仅一个风路为进风口114提供风,本发明设置导风支路13后的进风口114处的风速增加,进而能够增强涡漩风腔112内的涡漩效果,在衣物过多或产生的毛屑过多时,本发明通过导风支路13仍然能够满足冷凝器11内的涡漩效果,进而避免衣物的烘干效率下降。
本发明在风机12未被堵塞前,通过导风支路13保证进风口114处的风速,使得冷凝器11的涡漩风腔112内的气流能够一直离心地旋转上升,避免其涡漩效果降低而造成毛屑进入风机12内产生连锁反应,进而保证烘干设备能够持续正常工作,起到预防的效果。
同时,在冷凝器11内如果不能够形成涡漩效果,气流在冷凝器11内的行程变短,没有其原来行程的冷却效果,而本发明通过导风支路13保证进风口114处的风速,也能够保证冷凝器11的冷却效果不降低。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导风支路13的一端与加热装置16之后的循环风路相连通,导风支路13的另一端能够将风引导至进风口114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接下来参阅图2,在第二种优选实施例的烘干设备中,出风口113通过第一风道14与衣物容纳腔10相连通,进风口114通过第二风道15与衣物容纳腔10相连,导风支路13的进风端与第一风道14相连通,导风支路13的出风端和第二风道15相连通,风机12设置在第一风道14内,且靠近出风口113设置,在风的流动方向上导风支路13的进风端位于风机12之后。当然,这仅仅是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还可以是,不包括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5,出风口113和进风口114直接与衣物容纳腔10相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导风支路13部分伸入第二风道15内,且伸入第二风道15内的导风支路13沿气流方向延伸预设长度。具体而言,导风支路13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支路131和第二支路132,第一支路131和第一风道14相连通,第二支路132位于第二风道15内,在图2中,第二风道15的气流方向为自左向右,第二支路132自第一支路131的出风端起向右延伸预设长度,基于此,沿着气流方向设置,进而能够避免第二风道15内的风进入导风支路13内,且避免导风支路13内的风进入衣物容纳腔10内。
预设长度为第二支路132的出风端至进风口114的距离,基于此,如果第二风道15内有毛屑,造成进风口114处的风速下降,而导风支路13的风,自始至终都不经过第二风道15,所以不会使得导风支路13内的风速被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附图中导风支路13以及其他气流流经的风路,虽然都是直来直去的形状,但这并不是限制性的,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将其设计成适合风流动的形状,如在直角转弯处设置圆弧过渡,这种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接下来参阅图3,第三种优选实施例的烘干设备与第二种优选实施例的烘干设备的区别在于,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5的长度的不同,第三种优选实施例的烘干设备的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5的长度较短,且第三种优选实施例的烘干设备包括衣物处理桶20,衣物处理桶20包括内筒202和外桶201,内筒202套设于外桶201内,内筒202内形成有衣物容纳腔10,内筒202上设置有多个孔(图中未示出),进风口114和出风口113均与外桶201相连通,导风支路13部分位于外桶201和内筒202的间隙内,第一支路131的部分位于间隙外桶201和内筒202的间隙内,合理利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附图1至3仅仅用作示意,并不代表烘干设备的实际结构,在实际过程中,比如,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5的具体连接位置,例如,第一风道14可以通过烘干设备的窗垫(图中未示出)与衣物容纳腔10相连通;导风支路13位于外桶201和内筒202的间隙内的实际位置,以及烘干设备的实际具体结构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接下来参阅图4和5,在导风支路的风的流动方向的末端设置有导风结构19,导风结构19设置成能够将循环风路内的风和导风支路13内风汇合。导风结构19包括设置在导风支路侧壁191第一汇入口192和第一导风板193,第一导风板193能够引导循环风路内的风通过第一汇入口192进入导风支路13内。具体而言,导风支路侧壁19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汇入口192,每个第一汇入口192上均设置有第一导风板193,第一导风板193沿着气流的相反方向向着远离第二支路132的方向倾斜,衣物容纳腔10内的风进入第二风道15内后,会有一部分风通过第一导风板193和第一汇入口192进入导风支路13内。
进一步地,导风结构19还包括设置在导风支路侧壁191上的第二汇入口194和第二导风板195,第一导风板193和第二导风板195设置在导风支路侧壁191的两侧,且错位设置,第二导风板195能够引导导风支路13内的风通过第二汇入口194入循环风路内。具体而言,导风支路侧壁19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汇入口194,每个第二汇入口194上均设置有第二导风板195,第二导风板195沿着气流的相反方向向着靠近第二支路132的方向倾斜,导风支路13内的风会有一部分风通过第二汇入口194和第二导风板195进入第二风道15内。
基于上述结构设置,使得两部分气流提前汇合,使得水分能够充分均匀地存在于汇合后的气流内,之后再进入冷凝器11内,方便将气流内的水分冷凝出。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导风板193的倾斜角度相同,沿着气流的方向,其长度逐渐增加(图中未示出),同理,多个第二导风板195的倾斜角度相同,沿着气流的方向,其长度逐渐增加(图中未示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导风结构19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其可以仅仅包括多个第一汇入口192,还可以仅仅包括多个第一汇入口192和第一导风板193,优选为仅仅包括多个第二汇入口194和第二导风板195,使得导风支路13内的风能够进入第二风道15内,第二风道15内的风不能够进入导风支路13内,避免导风支路13内堆积毛屑,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接下来参阅图2和3,在本发明中,在风的流动方向上,导风支路13的起始端设置有控制阀18,具体而言,导风支路13与第一风道14的连接处设置有控制阀18,控制阀18能够控制导风支路13的通断状态,用户可自行控制,如果衣物较多,用户可通过烘干设备的控制面板打开控制阀18,在衣物较少时,可关闭控制阀18。或者是,在进风口114内设置风速感应器,在进风口114处的风速低于预设风速时,打开控制阀18,预设风速为能够保证涡漩风腔112内的气流离心旋转上升的最低风速。
进一步地,在风的流动方向上,导风支路13的起始端设置有过滤构件17。具体而言,导风支路13与第一风道14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滤构件17,过滤构件17能够过滤气流中的毛屑,避免导风支路13被堵塞,其配合第二支路132,能够完全避免毛屑进入导风支路13内,过滤构件可以是网格过滤器,也可以是网状滤网,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导风支路13和第一风道14以可拆卸的方式密封连接,方便更换过滤构件17。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导风支路13内设置新的风机,在衣物过多或循环风路内的毛絮过多造成进风口114处的风速降低时,通过新的风机启动,进一步增强进风口114处的风速。
接下来参阅图6,本发明的冷凝器11的壳体111包括第一弧形壁1111和第二弧形壁1112,以及位于第一弧形壁1111和第二弧形壁1112之间的分流部1113,分流部1113与进风口114的中心线对应,气流由进风口114进入口,经过分流部1113气流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沿第一弧形壁1111离心地旋转上升,另一部沿第二弧形壁1112离心地旋转上升。当然,这仅仅是本发明的冷凝器11内的涡漩风腔112的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本发明的冷凝器11还可以是公开号为CN113756071 A的专利中公开的冷凝器,也可以是公开号为CN104711833B的专利中公开的冷凝器,其可以是气流双涡漩离心旋转上升式的冷凝器,也可以是气流单涡漩离心旋转上升式的冷凝器,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形成涡漩风腔以使气流能够离心地旋转上升的冷凝器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烘干设备的具体类型作任何限制,烘干设备可以是干衣机,也可以是洗干一体机,也可以是具体烘干功能的衣物护理柜,亦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烘干功能的设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进一步地,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烘干设备还包括冲洗装置,冲洗装置为水冲洗装置,水冲洗装置和冷凝器11相连通,能够自上之下冲洗涡漩风腔112的内壁,使得内壁上的毛屑被水冲走,冷凝器11包括排污口(图中未示出),排污口位于冷凝器11的最下方,冲洗的水和毛屑一同被排污口排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导风支路13的设置,将一部分风直接引入至冷凝器11的进风口114处,保证进风口114处的风量风速,以保证涡漩风腔112内的空气能够离心地旋转上升,保证冷凝器11的除毛屑效果,避免毛屑进入风机12内而造成进风口114处的风量风速降低,进而避免烘干设备的烘干效率下降。
本发明的冷凝器11也可以采用公开号为CN115110282A中的冷凝器,即,在涡漩风腔112的分流部1113的气流方向的上方设置挡水结构(图中未示出),挡水结构的上方设置引水槽(图中未示出)引水槽内的水通过挡水结构被打散,实现除毛屑效果。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设备包括衣物容纳腔、冷凝器、风机;
所述冷凝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涡漩风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涡漩风腔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自所述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在所述涡漩风腔内能够离心地旋转上升,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衣物容纳腔相连通以形成循环风路,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循环风路内;
所述烘干设备还包括导风支路,在风的流动方向上,所述导风支路的一端与所述风机之后的所述循环风路相连通,所述导风支路的另一端能够将风引导至所述进风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通过第一风道与所述衣物容纳腔相连通,所述进风口通过第二风道与所述衣物容纳腔相连,所述导风支路和所述第二风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支路部分伸入所述第二风道内,且伸入所述第二风道内的所述导风支路沿气流方向延伸预设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设备包括内筒和外桶,所述内筒套设于所述外桶内,所述内筒内形成有所述衣物容纳腔,所述内筒上设置有多个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外桶相连通,所述导风支路部分位于所述外桶和所述内筒的间隙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支路的风的流动方向的末端设置有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设置成能够将所述循环风路内的风和所述导风支路内风汇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导风支路侧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导风支路侧壁上的第一汇入口和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能够引导所述循环风路内的风通过所述第一汇入口进入所述导风支路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风支路侧壁上的第二汇入口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在所述导风支路的侧壁的两侧,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引导所述导风支路内的风通过所述第二汇入口进入所述循环风路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在风的流动方向上,所述导风支路的起始端设置有控制阀。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在风的流动方向上,所述导风支路的起始端设置有过滤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导风支路侧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导风支路侧壁上设置第二汇入口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引导所述导风支路内的风通过所述第二汇入口进入所述循环风路内。
CN202410122501.0A 2024-01-29 2024-01-29 烘干设备 Pending CN1178455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22501.0A CN117845581A (zh) 2024-01-29 2024-01-29 烘干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22501.0A CN117845581A (zh) 2024-01-29 2024-01-29 烘干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45581A true CN117845581A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43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22501.0A Pending CN117845581A (zh) 2024-01-29 2024-01-29 烘干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4558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90437B2 (en) Drum type washing-drying machine
CN100540794C (zh) 干衣机
WO2011154336A1 (en) A thermoelectric heat pump laundry dryer
WO2023179573A1 (zh) 一种冷凝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
JP7466004B2 (ja) 乾燥機器用の凝縮器及び乾燥機器
CN110886075B (zh) 一种过滤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CN117845581A (zh) 烘干设备
CN111304891B (zh) 一种洗衣机
EP4296423A1 (en) Condenser for drying device, and drying device
CN206887489U (zh) 壁挂式衣物处理装置
JP2005065907A (ja)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KR101197797B1 (ko) 의류 건조기
CN211772225U (zh) 干衣机
CN109706685B (zh) 烘干风道和洗衣干衣机
KR20180027045A (ko) 의류처리장치
KR101387544B1 (ko) 의류처리장치
CN114687106A (zh) 外筒组件及具有该外筒组件的衣物处理设备
CN113957682A (zh) 一种冷凝装置及具有该冷凝装置的衣物处理设备
CN115821554A (zh) 烘干设备
CN216585798U (zh)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
CN111021013B (zh) 底座及衣物处理装置
KR101948918B1 (ko) 건조기
CN215561393U (zh) 冷凝器及具有该冷凝器的衣物处理设备
WO2024099352A1 (zh) 烘干设备的烘干系统、热泵烘干系统、控制方法及烘干设备
CN111021014B (zh) 座体及衣物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