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42595A - 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42595A
CN117842595A CN202410215579.7A CN202410215579A CN117842595A CN 117842595 A CN117842595 A CN 117842595A CN 202410215579 A CN202410215579 A CN 202410215579A CN 117842595 A CN117842595 A CN 117842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liding
seat
station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155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佘出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as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as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as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as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155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425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42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425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工位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转动座和第一滑动座,第一滑动座位于第一转动座的下方,第一转动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零件的转动件,第一滑动座上设置有第一滑动组件,第一滑动组件的上端与转动件卡接,且具有向转动件方向移动的趋势;底座上设置有第二滑动组件,第二滑动组件上设置有转动组件,转动组件的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二滑动组件向零件方向移动时,第二滑动组件与第一滑动组件接触,迫使第一滑动组件向远离转动件的方向移动,且与转动件分离,转动组件与转动件滑动卡接。本装置结构简单,无需每个工位上均设置驱动装置,大大降低了投入成本。

Description

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许多工厂为了提高效率,引进了多工位加工或检测转台,通过加工设备或检测设备对零部件进行加工或检测,例如对零部件进行焊接、圆周检测、破裂检测等等。
现有的转台的每个工位普遍需要设置一台甚至多台驱动装置,用于改变零部件的位置。在实际的加工或检测过程中,只有加工或检测设备下对某一个工位上的零部件进行加工或检测时,该工位的驱动装置才会运行,而由于上下料的原因,其它工位上的驱动装置是不运行的,这便造成了驱动装置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转台的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其能够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包括控制系统、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工位座,工位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转动座和第一滑动座,第一滑动座位于第一转动座的下方,第一转动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零件的转动件,第一滑动座上设置有第一滑动组件,第一滑动组件的上端与转动件卡接,且具有向转动件方向移动的趋势;
底座上设置有第二滑动组件,第二滑动组件上设置有转动组件,转动组件的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二滑动组件向零件方向移动时,第二滑动组件与第一滑动组件接触,迫使第一滑动组件向远离转动件的方向移动,且与转动件分离,转动组件与转动件滑动卡接;
第二滑动组件和转动组件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转动座为轴承座,转动件包括转动杆和卡接杆,转动杆的一端与卡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转动杆与第一转动座连接,卡接杆远离转动杆的一端与转动组件滑动卡接。
进一步的,第一滑动组件包括移动组件和回弹组件,移动组件和回弹组件均安装在第一滑动座上,移动组件位于回弹组件的上方,移动组件靠近回弹组件的一端与回弹组件连接,移动组件远离回弹组件的一端与转动件卡接。
进一步的,移动组件包括导向座和移动杆,导向座与第一滑动座连接,移动杆滑动设置在导向座上,移动杆的顶部与卡接杆的周壁卡接,移动杆的底部与回弹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移动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卡接部、直杆部和位移部;
卡接部设有卡槽,卡槽的形状与卡接杆的周壁下端的形状相适配;
直杆部与导向座滑动连接;
位移部包括呈口字型的安装架和安装在安装架内部的转动柱,安装架的顶部与直杆部的下端连接,安装架的底部与回弹组件连接,转动柱的外周壁能够与第二滑动组件抵接。
进一步的,第二滑动组件包括第二滑动座、支座和安装在支座上的导向杆,支座的底部与第二滑动座固定连接,导向杆远离支座的一端能够与第二滑动组件抵接;
转动组件安装在支座上。
进一步的,第二滑动座包括座体、与座体滑动连接的滑动件、丝杆和第一驱动装置;
丝杆的一端与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座体上;
滑动件与丝杆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转动组件包括第二转动座、套管和第二驱动装置;
第二转动座设置在第二滑动组件上;
套管的周壁与第二转动座固定连接,套管的一端与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滑动卡接,套管的另一端用于与转动件的端部滑动卡接。
进一步的,回弹组件包括回弹座和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回弹座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安装架连接。
优选的,套管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转动件的一端能够伸入到套管内,且与压力传感器抵接。
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通过第一转动座和转动杆将零件固定在工位座上,通过第一滑动组件与转动件卡接,从而对零件进一步固定,避免转动杆转动带动零件转动。第二滑动组件运行时,能够靠近第一滑动组件,在转动组件与转动件卡接后,第一滑动组件的端部能够与第二滑动组件接触,并随着第一滑动组件靠近第二滑动组件,迫使第二滑动组件远离转动件,直至与转动件分离,使得转动件能够转动。最后,转动件在转动组件的带动下转动,从而使得零件转动,便于安装在底座上的检测加工设备对零件进行加工检测。本装置与现有的工位座装置相比,结构简单,无需每个工位上均设置驱动装置,大大降低了投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转动杆安装在第一转动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滑动组件安装在第一滑动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回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滑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图1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卡接杆与套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驱动装置与套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底座;101-工位座;103-第一转动座;105-第一滑动座;107-零件;110-转动件;111-转动杆;113-卡接杆;130-第一滑动组件;131-移动组件;132-回弹组件;133-导向座;134-移动杆;135-卡接部;136-直杆部;137-位移部;138-安装架;139-转动柱;141-回弹座;143-弹性件;150-第二滑动组件;151-第二滑动座;153-支座;155-导向杆;157-座体;159-滑动件;163-第一驱动装置;170-转动组件;171-第二转动座;173-套管;175-第二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请参考图1-10图所示,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包括控制系统、底座100和安装在底座100上的工位座101,通过现有的电机带动工位座101转动。工位座101的边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转动座103,在第一转动座10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零件107的转动件110。在工位座101上还设置有第一滑动座105,第一滑动座105位于第一转动座103的下方,第一滑动座105和第一转动座103的数量相同。第一滑动座105上设置有第一滑动组件130,第一滑动组件130的上端与转动件110卡接,且具有向转动件110方向移动的趋势。
底座100上设置有第二滑动组件150,第二滑动组件150位于工位座101的一侧。在第二滑动组件150上设置有转动组件170,转动组件170的一端与底座100固定连接。外部的检测或加工设备安装在底座100上,且位于靠近第二滑动组件150的零件107的上方。第二滑动组件150、转动组件170和外部的检测或加工设备均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本转台检测或加工装置在运行时,第二滑动组件150向零件107方向移动,转动组件170能够与转动件110滑动卡接。第二滑动组件150与第一滑动组件130接触,迫使第一滑动组件130向远离转动件110的方向移动,并与转动件110分离,此时,转动件110能够自由转动。转动组件170运行时,转动组件170通过转动件110带动零件107在外部的检测或加工设备下方转动;同时,外部的检测或加工设备对零件107进行加工或检测。
本装置无需在每个工位上均安装动力装置对零件107进行驱动,大大降低了投入成本。
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第一转动座103为现有的轴承座。转动件110包括转动杆111和卡接杆113,转动杆111的一端与卡接杆113的一端固定连接,转动杆111的另一端用于固定零件107;转动杆111与零件107的连接方式可采用螺接,或使用定制的模具连接,模具与转动杆111螺接。转动杆111贯穿第一转动座103,其周壁与第一转动座103过盈连接。卡接杆113远离转动杆111的一端与转动组件170滑动卡接,卡接杆113的形状为多面体,相应的,转动组件170上设有多面槽,卡接杆113伸入到槽内,从而进行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接杆113为长方体。
请参考图3-图5所示,第一滑动组件130包括移动组件131和回弹组件132。移动组件131和回弹组件132均安装在第一滑动座105上,移动组件131位于回弹组件132的上方。移动组件131靠近回弹组件132的一端与回弹组件132连接,回弹组件132推动移动组件131向上移动,使得移动组件131远离回弹组件132的一端与转动件110卡接。
具体的,移动组件131包括导向座133和移动杆134。导向座133与第一滑动座105通过螺钉连接,沿导向座133竖直轴线方向开设有导向孔,移动杆134位于导向孔内,移动杆134和导向孔间隙连接。
其中,移动杆134包括依次连接的卡接部135、直杆部136和位移部137。卡接部135设有卡槽,卡槽的形状与卡接杆113的周壁下端的形状相适配,本实施方式中,卡接杆113为长方体,所以,卡槽为口字型结构。卡接杆113的下半部位于卡槽内,卡接部135对卡接杆113进行限位,卡接杆113无法自由转动。
直杆部136位于导向孔内与导向座133滑动连接。
位移部137包括呈口字型的安装架138和安装在安装架138内部的转动柱139。安装架138的顶部与直杆部136的下端固定连接,安装架138的底部与回弹组件132连接。当第二滑动组件150向第一滑动组件130所在方向移动时,第二滑动组件150能够与转动柱139的外周壁抵接,转动柱139在第二滑动组件150的压力下向下移动,部分第二滑动组件150从转动柱139的上方穿过。
进一步的,回弹组件132包括回弹座141和弹性件143,回弹座141安装在第一滑动座105上,弹性件143的一端与回弹座141固定连接。弹性件143的另一端则与安装架138固定连接或抵接。当移动杆134与第二滑动组件150抵接时,移动杆134向下移动,弹性件143收缩,卡接部135与卡接杆113分离;当移动杆134未与第二滑动组件150抵接时,在弹性件143的张力作用下,弹性件143推动移动杆134沿导向孔向卡接杆113所在方向移动,直至卡接部135与卡接杆113抵接,从而使得卡接部135能够长时间对卡接杆113限位。
优选的,转动柱139与安装架138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减小转动柱139与第二滑动组件150之间的摩擦阻力。
优选的,在第一滑动座105上开设有避让窗,避让窗和安装架138相对应,第二滑动组件150与转动柱139抵接时,第二滑动组件150的一部分会从避让窗穿过,避免了第二滑动组件150与第一滑动座105抵接,导致第二滑动组件150与第一滑动座105损坏。
请参考图1、图6和图7所示,第二滑动组件150包括第二滑动座151、支座153和安装在支座153上的导向杆155。
具体的,第二滑动座151包括座体157、滑动件159、丝杆和第一驱动装置163。座体157固定安装在底座100上,滑动件159滑动安装在座体157上,第一驱动装置163固定安装在底座100上,丝杆的一端与第一驱动装置16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丝杆贯穿滑动件159且与滑动件159螺纹连接。第一驱动装置163运行时,带动丝杆转动,由于滑动件159与座体157滑动连接,且与丝杆螺接,所以,将丝杆的圆周运动转换为滑动件159的直线移动,滑动件159沿座体157的长度方向移动。
支座153的底部与滑动件159固定连接,导向杆155的一端安装在支座153上。滑动件159移动时,带动支座153以及安装在支座153上的导向杆155移动。导向杆155远离支座153的一端的端面为凸面,凸面的角度为45度~90度,当凸面的角度为45度时,凸面朝向转动柱139。通过将远离支座153的一端设置为凸面,使得导向杆155与转动柱139抵接时,导向杆155更容易将转动柱139向下推动。
转动组件170安装在支座153上,支座153移动时,带动转动组件170移动。
请参考图1、图8-图10所示,转动组件170包括第二转动座171、套管173和第二驱动装置175。第二转动座171也为现有的轴承座,第二转动座171的底部与支座153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套管173穿过第二转动座171,且套管173的周壁与第二转动座171固定连接,套管173的两端均设有卡接腔。第二驱动装置175固定安装在底座100上,第二驱动装置175的输出端伸入到套管173的一端的卡接腔内,且与卡接腔的腔壁间隙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装置175的输出端呈长方体结构,所以,与第二驱动装置175的输出端连接的卡接腔也为长方体结构。当套管173向卡接杆113方向移动时,卡接杆113伸入到套管173远离第二驱动装置175一端的卡接腔内,且与该端卡接腔的腔壁间隙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接杆113为长方体,所以,卡接杆113所在的卡接腔也为长方体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卡接杆113位于卡接腔内部分的最大长度小于套管173的移动长度,以便卡接杆113与套管173分离;第二驱动装置175的输出端位于卡接腔内部分的最大长度大于套管173的移动长度,使得第二驱动装置175的输出端始终与套管173连接。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驱动装置163和第二驱动装置175均为现有的步进电机,均由控制系统控制启停。
优选的,在套管173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卡接杆113的端部伸入到套管173内并与压力传感器抵接,则说明套管173移动到位,压力传感器通过检测压力,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操控第一驱动装置163停止运行,然后控制第二驱动装置175运行。压力传感器为现有技术,通过检测压力判断是否移动到位也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包括控制系统、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工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转动座和第一滑动座,所述第一滑动座位于所述第一转动座的下方,所述第一转动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零件的转动件,所述第一滑动座上设置有第一滑动组件,所述第一滑动组件的上端与所述转动件卡接,且具有向所述转动件方向移动的趋势;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滑动组件,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上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向所述零件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接触,迫使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向远离所述转动件的方向移动,且与所述转动件分离,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转动件滑动卡接;
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和所述转动组件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座为轴承座,所述转动件包括转动杆和卡接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卡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与所述第一转动座连接,所述卡接杆远离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组件滑动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移动组件和回弹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和所述回弹组件均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动座上,所述移动组件位于所述回弹组件的上方,所述移动组件靠近所述回弹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回弹组件连接,所述移动组件远离所述回弹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动件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导向座和移动杆,所述导向座与所述第一滑动座连接,所述移动杆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座上,所述移动杆的顶部与所述卡接杆的周壁卡接,所述移动杆的底部与所述回弹组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卡接部、直杆部和位移部;
卡接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形状与所述卡接杆的周壁下端的形状相适配;
所述直杆部与所述导向座滑动连接;
所述位移部包括呈口字型的安装架和安装在所述安装架内部的转动柱,所述安装架的顶部与所述直杆部的下端连接,所述安装架的底部与所述回弹组件连接,所述转动柱的外周壁能够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第二滑动座、支座和安装在所述支座上的导向杆,所述支座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滑动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支座的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抵接;
所述转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支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座包括座体、与所述座体滑动连接的滑动件、丝杆和第一驱动装置;
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座体上;
所述滑动件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二转动座、套管和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第二转动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上;
所述套管的周壁与所述第二转动座固定连接,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滑动卡接,所述套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转动件的端部滑动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组件包括回弹座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回弹座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能够伸入到所述套管内,且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抵接。
CN202410215579.7A 2024-02-27 2024-02-27 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 Pending CN1178425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15579.7A CN117842595A (zh) 2024-02-27 2024-02-27 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15579.7A CN117842595A (zh) 2024-02-27 2024-02-27 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42595A true CN117842595A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30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15579.7A Pending CN117842595A (zh) 2024-02-27 2024-02-27 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4259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07230B (zh) 一种光电产品伺服控制电机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214020948U (zh) 一种分析仪及其试管扶正固定装置
CN207536754U (zh) 龙门架
CN103551902B (zh) 利用电机自动控制滑台直线运动及精确停止位置的装置
CN109249091B (zh) 圆管外周面的径向圆孔的倒角方法
CN109333026B (zh) 一种电机壳输送定位装置
CN117842595A (zh) 自动化多工位拥有上下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装置
CN109932190B (zh) 制动盘端跳检测设备
CN113815007A (zh) 旋转电爪以及自动开盖机构
CN210479147U (zh) 机床及其水平运动机构
CN114104673B (zh) 圆柱壳导正机构及圆柱壳周壁缺陷检测装置
CN110497430A (zh) 一种多工位精密机械手
CN109945815A (zh) 一种包容性强的传动用齿轮传动间隙测量装置
CN113340335B (zh) 一种自动影像检测仪
CN211615002U (zh) 插补机构
CN209969844U (zh) 双轴式点焊机头
CN212390977U (zh) 一种轴承宽度检测仪
CN220765801U (zh) 一种定距式上下料装置
CN216421394U (zh) 一种传感器封装用可旋转的激光焊接夹具
CN219818468U (zh) 电机电偏角测试组装设备
CN215035166U (zh) 一种螺丝上钉扶正机构
CN213957320U (zh) 一种注射器异物检测机的反向轴承组件
CN110774600B (zh) 用于汽车电动尾门的压入旋转机构以及产品质量检测方法
CN215677538U (zh) 一种开关寿命检测机
CN217096536U (zh) 风叶紧固设备及具有其的空调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