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5756A - 布线模块 - Google Patents

布线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5756A
CN117795756A CN202280054573.5A CN202280054573A CN117795756A CN 117795756 A CN117795756 A CN 117795756A CN 202280054573 A CN202280054573 A CN 202280054573A CN 117795756 A CN117795756 A CN 1177957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circuit board
fixing
wiring modul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545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田修哉
中山治
松村畅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795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57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0Multiple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e.g. arrays o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4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incorporated circuit board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of battery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detecting conditions inside cells or batteries, e.g. details of voltage sens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8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current, e.g. fu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布线模块(20)装配于具有电极端子(12A、12B)的多个蓄电元件(11),布线模块(20)具备多个汇流条单元(22)和与汇流条单元(22)连接的电线(21),汇流条单元(22)具备与电极端子(12A、12B)连接的汇流条(30)、电路基板(40)、以及将电路基板(40)固定于汇流条(30)的固定部(53),在电路基板(40)布设有导电路(43),导电路(43)具备与汇流条(30)电连接的连接焊盘(45)、和通过软钎焊与电线(21)连接的电线焊盘(46),汇流条(30)具有将电线(21)固定的敛紧部(37),电线(21)被敛紧部(37)和电路基板(40)夹着。

Description

布线模块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布线模块。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的电池组内,已知与多个单电池连接的布线模块。例如,日本特开2016-115616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检测模块具备:汇流条连接端子,与在多个单电池的电极端子间连接的汇流条连接;电线连接端子,与电线的终端部连接;以及保险丝,连接汇流条连接端子及电线连接端子。汇流条连接端子、电线连接端子以及保险丝收纳于合成树脂制的壳体内而一体化。进一步地,该壳体保持于合成树脂制的树脂保护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156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检测模块中,在想要简化结构的情况下,考虑到使用搭载有保险丝的电路基板。即,检测模块具备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能构成为具有与汇流条连接的汇流条连接部、与电线连接的电线连接部、以及配置于汇流条连接部与电线连接部之间的保险丝。
然而,在具备电连接的电线和电路基板的布线模块中,由于对电线施加应力,有时电线和电路基板的电连接受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布线模块装配于具有电极端子的多个蓄电元件,所述布线模块具备多个汇流条单元和与所述汇流条单元连接的电线,所述汇流条单元具备与所述电极端子连接的汇流条、电路基板、以及将所述电路基板固定于所述汇流条的固定部,在所述电路基板布设有导电路,所述导电路具备与所述汇流条电连接的连接焊盘和通过软钎焊与所述电线连接的电线焊盘,所述汇流条具有将所述电线固定的敛紧部,所述电线被所述敛紧部和所述电路基板夹着。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提供电线和电路基板的电连接不易受损的布线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搭载有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是蓄电模块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汇流条单元的蓄电模块的放大俯视图。
图4是示出电路基板的布线模块的放大俯视图。
图5是示出电路基板的布线模块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8是电路基板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电路基板配设部的汇流条的放大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在图4的A-A截面中在电路基板配设部配设有电路基板的状态的图。
图11是示出在图4的A-A截面中将电线用敛紧部敛紧的情况的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路基板的布线模块的放大俯视图。
图13是图12的C-C剖视图。
图14是电路基板的俯视图。
图15是示出电路基板配设部的汇流条的放大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在图12的C-C截面中将电线用敛紧部敛紧的情况的图。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电路基板的布线模块的放大俯视图。
图18是图17的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本公开的布线模块装配于具有电极端子的多个蓄电元件,所述布线模块具备多个汇流条单元和与所述汇流条单元连接的电线,所述汇流条单元具备与所述电极端子连接的汇流条、电路基板、以及将所述电路基板固定于所述汇流条的固定部,在所述电路基板布设有导电路,所述导电路具备与所述汇流条电连接的连接焊盘和通过软钎焊与所述电线连接的电线焊盘,所述汇流条具有将所述电线固定的敛紧部,所述电线被所述敛紧部和所述电路基板夹着。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利用敛紧部和电路基板将电线固定,所以即使对电线施加外力,电线和电路基板的电连接也不易受损。
(2)优选的是,所述电路基板具备与所述敛紧部一起夹着固定所述电线的固定部,形成有所述电线焊盘的所述电路基板的面为第1面,所述固定部在所述第1面中与所述电线接触。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电线焊盘形成于电路基板的第1面,与敛紧部一起夹着固定电线的固定部在第1面中与电线接触,所以在电线焊盘与固定部之间也可以不使电线弯折。因此,在进行电线的软钎焊后利用敛紧部和固定部将电线固定的情况下,可抑制钎焊裂纹。另外,在利用敛紧部和固定部将电线固定后进行电线的软钎焊的情况下,软钎焊变得容易。
(3)优选的是,所述电路基板具有配置于所述第1面的反侧的第2面,所述固定部在所述第2面中与所述汇流条接触。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固定部在第2面中与汇流条接触,所以能利用汇流条支承固定部。另外,能使电线被敛紧部和固定部固定的状态进一步稳定。
(4)优选的是,所述电路基板具有配置于所述敛紧部的附近的缺口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从缺口部将附着于电路基板的水分排出。因此,可抑制导电路经由电路基板上的水分而短路。
(5)优选的是,在所述缺口部的内部配置有所述敛紧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利用缺口部进行汇流条和电路基板的定位。
(6)优选的是,上述的布线模块进一步具备保持所述汇流条的保护器,所述电路基板在与所述保护器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利用保护器统一处理多个汇流条单元。另外,通过在电路基板与保护器之间设置间隙,从而电路基板不易从保护器受到应力,因此能抑制钎焊裂纹。
(7)优选的是,所述导电路具备设置于所述连接焊盘与所述电线焊盘之间的芯片保险丝。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是导电路彼此短路而产生过电流的情况,也能限制过电流从蓄电元件向导电路流动。
(8)优选的是,所述汇流条具有第1固定孔,所述电路基板具有第2固定孔,所述固定部为铆钉,所述铆钉具备轴部和头部,所述轴部插入到所述第1固定孔及所述第2固定孔,所述头部形成于所述轴部的端部,具有比所述第1固定孔及所述第2固定孔的孔径大的外径。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利用铆钉将电路基板固定于汇流条。
(9)上述的布线模块是电气装配于车辆上所搭载的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车辆用布线模块。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至图11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布线模块20的蓄电模块10例如适用于车辆1上所搭载的蓄电组2。蓄电组2搭载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1,作为车辆1的驱动源使用。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多个构件,有时仅对一部分构件标注附图标记,省略其他构件的附图标记。
如图1所示,在车辆1的中央附近配设有蓄电组2。在车辆1的前部配设有PCU3(Power Control Unit:电源控制单元)。蓄电组2和PCU3通过线束4连接。蓄电组2和线束4通过未图示的连接器连接。蓄电组2具有蓄电模块10,蓄电模块10具备多个蓄电元件11。蓄电模块10(及布线模块20)能以任意的朝向搭载,但是在以下,除图1之外,将箭头线Z表示的方向设为上方,将箭头线X表示的方向设为前方,将箭头线Y表示的方向设为左方进行说明。
[蓄电元件、电极端子]
如图2所示,蓄电模块10具备在左右方向排成一列的多个蓄电元件11、和安装于多个蓄电元件11的上表面的布线模块20。蓄电元件11呈扁平的长方体状。在蓄电元件11的内部收纳有未图示的蓄电要素。蓄电元件11在上表面具有正极及负极的电极端子12A、12B。蓄电元件11没有特别限定,既可以是二次电池,另外也可以是电容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11为二次电池。
[布线模块]
如图2所示,布线模块20具备多个汇流条单元22、与汇流条单元22连接的电线21、以及保持汇流条单元22及电线21的保护器70。布线模块20装配于多个蓄电元件11的前侧及后侧。以下,对配置于前侧的布线模块20的结构详细地说明。此外,在配置于后侧的布线模块20中,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双方反转,但是关于其他方面,配置于后侧的布线模块20的结构和配置于前侧的布线模块20的结构没有差异。
[汇流条单元]
如图3所示,汇流条单元22具备与电极端子12A、12B连接的汇流条30、连接汇流条30和电线21的电路基板40、以及将电路基板40固定于汇流条30的固定部53。汇流条单元22的电路基板40与电线21连接。
[电线]
如图4至图6所示,电线21具有芯线21A和覆盖芯线21A的绝缘包覆部21B。如图4及图5所示,在电线21的一端露出的芯线21A通过焊料S与电路基板40的电线焊盘46连接。如图6所示,电线21的一端的绝缘包覆部21B被敛紧部37和电路基板40的固定部48在大致上下方向夹持,相对于汇流条30及电路基板40固定。虽然未图示,但是电线21的另一端经由连接器与外部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气控制单元)等连接。ECU搭载有微型计算机、元件等,是具备用于进行各蓄电元件11的电压、电流、温度等的检测、各蓄电元件11的充放电控制控制等的功能的公知结构。
[汇流条]
汇流条30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构成。作为构成汇流条30的金属,可列举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SUS)等。如图3所示,汇流条30载置于电极端子12A、12B上,汇流条30和电极端子12A、12B通过焊接电连接。汇流条30有将相邻的蓄电元件11的电极端子12A、12B连接的汇流条30和与多个蓄电元件11的总正极或者总负极连接的汇流条30,但是以下不特别区分。
如图3所示,在配置于多个蓄电元件11的前侧的汇流条30中,在俯视为长方形状的汇流条30的四角中的右后方的角配设电路基板40。配设电路基板40的汇流条30的右后方的角的部分为电路基板配设部33(参照图9)。
[第1固定孔、敛紧部]
如图9所示,汇流条30的电路基板配设部33具有在上下方向贯穿的第1固定孔34、从汇流条30的外缘部向内方形成凹状的凹部35、从电路基板配设部33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定位凸部36、以及敛紧部37。第1固定孔34位于电路基板配设部33的大致中央部。凹部35配置于电路基板配设部33的左侧。定位凸部36配置于电路基板配设部33的右端部。敛紧部37设置于凹部35的后方。
如图7所示,在第1固定孔34插通固定部53(铆钉54)。如图5所示,定位凸部36通过被电路基板40的定位凹部61接纳,从而进行汇流条30和电路基板40的定位。凹部35配置于导电路43的电线焊盘46的周围。因此,可确保汇流条30和电线焊盘46的空间距离,可抑制汇流条30和导电路43的短路。
如图9所示,敛紧部37具备从电路基板配设部33的上表面向上方立起的立起部37a、和设置于比立起部37a靠末端部侧的弯曲部37b。弯曲部37b缓缓地向左方弯曲。如图10所示,作为敛紧部37整体,从前后方向观看呈曲柄状。如图11所示,弯曲部37b以从上方覆盖载置于电路基板40上的电线21的方式弯曲,敛紧部37的末端部配置于电线21的左方。通过这样使弯曲部37b弯曲,从而电线21在大致上下方向被夹在敛紧部37与电路基板40的固定部48之间,相对于汇流条30及电路基板40固定。
如图6所示,在电线21被敛紧部37固定的状态下,敛紧部37具有按压电线21的按压部38和限制电线21从按压部38与固定部48之间脱落的位置限制部39。按压部38与固定部48之间的间隔小于电线21的直径,电线21以压缩状态在大致上下方向由按压部38和固定部48夹持。在图6中,按压部38与电路基板40平行地配置,但是按压部38不必必须与电路基板40平行。按压部38只要在上下方向上以按压部38和固定部48对置的方式配置即可。位置限制部39由敛紧部37的基端部侧的第1位置限制部39A和敛紧部37的末端部侧的第2位置限制部39B构成。位置限制部39向比按压部38靠下侧延伸地配置。
在图11中,图示为弯曲部37B在整体上弯曲,但是弯曲部37B也可以为局部弯曲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为如下结构:预先形成敛紧部37的末端部侧的第2位置限制部39B,在用敛紧部37固定电线21时,仅使弯曲部37B的基端部侧弯曲。
[电路基板、导电路]
如图8所示,电路基板40是硬质基板,具备具有绝缘性的绝缘板42和布设于绝缘板42的导电路43。导电路43形成于电路基板40的上表面40A(第1面的一例)。如图6所示,电路基板40的与上表面40A相反的一侧的面为下表面40B。绝缘板42例如通过使环氧树脂浸渍于玻璃纤维布并固化而形成。导电路43例如由铜或者铜合金等金属构成,具有导电性。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是除了与电线21等软钎焊的部分之外,导电路43被绝缘层包覆。绝缘层由聚酰亚胺等合成树脂构成。如图8所示,导电路43具备配置于导电路43的一端的连接焊盘45、配置于导电路43的另一端的电线焊盘46、以及设置于连接焊盘45与电线焊盘46之间的芯片保险丝47。
[连接焊盘、电线焊盘]
如图4及图5所示,连接焊盘45形成于电路基板40的右侧。在连接焊盘45通过由铜等构成的金属小片45A与汇流条30电连接。连接焊盘45和金属小片45A通过软钎焊连接,汇流条30和金属小片45A通过焊接连接。电线焊盘46形成于电路基板40的左侧。电线焊盘46通过软钎焊与电线21的芯线21A连接。
[芯片保险丝]
如图4及图5所示,在导电路43中,在从连接焊盘45到电线焊盘46的中途部分设置有芯片保险丝47。芯片保险丝47和导电路43通过软钎焊连接。详细未图示,但是芯片保险丝47的一对电极中的一方与连接焊盘45侧的导电路43连接,另一方与电线焊盘46侧的导电路43连接。
通过设置芯片保险丝47,即使是与蓄电模块10连接的外部电路发生不良情况,导电路43彼此短路而产生过电流的情况,也能限制过电流从蓄电元件11向导电路43流动。
[第2固定孔]
如图8所示,在电路基板40的中央部设置有在上下方向贯穿的第2固定孔50。在第2固定孔50的后方设置有在上下方向贯穿且形成为在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孔状的第1贯穿孔51。第1贯穿孔51配置于第2固定孔50与芯片保险丝47之间。在第2固定孔50的左方设置有在上下方向贯穿且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状的第2贯穿孔52。第2贯穿孔52配置于第2固定孔50与电线焊盘46之间。
[固定部、铆钉、轴部、头部]
如图7所示,在第1固定孔34及第2固定孔50中插通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固定部53的铆钉54,利用铆钉54将汇流条30和电路基板40固定。铆钉54具备轴部55和头部56,轴部55插入到第1固定孔34及第2固定孔50,形成于轴部55的端部,头部56具有比第1固定孔34及第2固定孔50的孔径大的外径。在轴部55的上端部形成的头部56为上侧头部56A,在轴部55的下端部形成的头部56为下侧头部56B。本实施方式的铆钉54从强度的观点考虑为金属制,但是也可以为合成树脂制。
虽然未图示,但是固装于汇流条30及电路基板40前的铆钉54具有轴部55和上侧头部56A,未形成下侧头部56B。通过未形成下侧头部56B的轴部55插通于第1固定孔34及第2固定孔50并铆接,从而形成下侧头部56B。
铆钉54为金属制,因此与汇流条30为同电位,有时具有高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及图5所示,第1贯穿孔51及第2贯穿孔52以包围铆钉54的方式配置。因此,第1贯穿孔51及第2贯穿孔52将铆钉54与导电路43之间的沿面距离增大,抑制汇流条30和导电路43的短路,形成为绝缘孔57。另外,第1贯穿孔51及第2贯穿孔52也作为将由于结露而附着于电路基板40上的水分排出的脱水孔58发挥功能。
[固定部]
如图8所示,电路基板40在电线焊盘46的后方具有固定部48。如图6所示,固定部48与敛紧部37的按压部38一起在大致上下方向夹着电线21的绝缘包覆部21B将其固定。固定部48在电路基板40的上表面40A中与绝缘包覆部21B接触。即,如图5所示,固定部48与绝缘包覆部21B接触的部分和被软钎焊芯线21A的电线焊盘46均为电路基板40的上表面40A。因此,绝缘包覆部21B从固定部48到电线焊盘46的后端部以沿着电路基板40的上表面40A的方式配置于电路基板40上。即,从左右方向观看时,如图7所示,绝缘包覆部21B从被敛紧部37和电路基板40夹持的部分到芯线21A露出的部分成为大致水平的姿势。
因为电线21从电线焊盘46到固定部48以沿着电路基板40的上表面40A的方式配置,所以即使将绝缘包覆部21B在大致上下方向夹持在敛紧部37与固定部48之间,电线21的芯线21A侧也不易移动。因此,在将芯线21A与电线焊盘46软钎焊后,将绝缘包覆部21B夹持在敛紧部37与固定部48之间的情况下,不易对焊料S施加应力,不易产生钎焊裂纹。另外,在将绝缘包覆部21B夹持在敛紧部37与固定部48之间后,将芯线21A与电线焊盘46软钎焊的情况下,芯线21A不易浮起,容易进行软钎焊。
[缺口部]
如图4及图5所示,在电路基板40的外缘部设置有从外缘部向内方形成凹状的定位凹部61及缺口部60。定位凹部61设置于连接焊盘45的右方。定位凹部61接纳汇流条30的定位凸部36,将汇流条30和电路基板40定位。缺口部60设置于敛紧部37的附近。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缺口部60由位于固定部48的右侧的第1缺口部60A和位于固定部48的左侧的第2缺口部60B构成。如图6所示,在第1缺口部60A的内部配置有敛紧部37的立起部37A。第2缺口部60B配置成能在内部收纳敛紧部37的末端部。即,在图6中,敛紧部37的末端部进入第2缺口部60B的内部,但是根据电线21的直径的不同或敛紧部37的压入量,也可能有时敛紧部37的末端部不配置于第2缺口部60B的内部。
通过在电路基板40设置缺口部60,能将敛紧部37相对于电路基板40定位。另外,通过将附着于电路基板40或敛紧部37的水分从缺口部60排出,能抑制汇流条30和导电路43经由水分而短路。
[保护器]
保护器70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如图2所示,保护器70在左右方向延伸,保持汇流条单元22及电线21。此外,布线模块20中的保护器70仅在图2及图3中图示。如图3所示,保护器70具有在内部收纳汇流条30的汇流条收纳凹部71。汇流条收纳凹部71呈框状,在汇流条收纳凹部71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未图示)。汇流条30通过该开口与电极端子12A、12B连接。详细未图示,但是汇流条收纳凹部71具有卡止部等,将汇流条30以定位状态保持。
如图3所示,保护器70具有在内部布设电线21的电线布设凹部72。电线布设凹部72形成为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槽状。在电线布设凹部72的底壁设置有电线卡止片72A。电线卡止片72A将一根或者多根电线21卡止于电线布设凹部72内。汇流条收纳凹部71和电线布设凹部72通过呈槽状的连结部73在前后方向连结。
如图3所示,汇流条单元22的电路基板40与保护器70、具体而言与构成汇流条收纳凹部71或连结部73的壁部隔开间隙地配置。即,电路基板40在与保护器70之间具有间隙。由此,不易从保护器70对电路基板40施加应力
[本实施方式的布线模块的制造方法]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布线模块2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
首先,利用印刷布线技术制造电路基板40。在电路基板40回流软钎焊芯片保险丝47及金属小片45A。
利用铆钉54将安装有芯片保险丝47等的电路基板40(参照图8)固定于汇流条30。在汇流条30的第1固定孔34及电路基板40的第2固定孔50中插通轴部55,通过将轴部55敛紧而形成下侧头部56B。在形成下侧头部56B后的铆钉54中,轴部55的上下方向的尺寸设定为与汇流条30及电路基板4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之和相同(参照图7)。在将电路基板40固定于汇流条30时,在定位凹部61内配置汇流条30的定位凸部36,并且在第1缺口部60A内配置立起部37A(参照图10)。由此,进行电路基板40和汇流条30的定位。接着,通过焊接连接金属小片45A和汇流条30。通过以上,汇流条单元22的制造完成。
接着,在汇流条单元22连接电线21。将电线21的芯线21A软钎焊到电线焊盘46。在软钎焊电线21后,利用敛紧部37和固定部48夹持电线21(参照图11)。使敛紧部37的弯曲部37B弯曲,形成按压部38和位置限制部39。如图6所示,电线21被按压部38和固定部48的上表面40A夹持,相对于汇流条30及电路基板40固定。因为在电线2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位置限制部39,所以电线21不易从按压部38与固定部48之间脱落。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电线21从电线焊盘46到固定部48以沿着电路基板40的上表面40A的方式配置,所以在利用敛紧部37将电线21固定时,不易产生钎焊裂纹。
最后,将连接有电线21的汇流条单元22配置于保护器70(参照图2及图3)。汇流条30收纳于汇流条收纳凹部71内。电路基板40以不与保护器70直接接触的方式配置于汇流条收纳凹部71及连结部73的内部。电线21配置于连结部73及电线布设凹部72的内部。电线21在电线布设凹部72内由电线卡止片72A固定。通过以上,布线模块20的制造完成。
在上述的布线模块20的制造方法中,在将电线21软钎焊到电线焊盘46后,利用敛紧部37将电线21固定,但是也可以在利用敛紧部37将电线21固定后进行电线焊盘46和电线21的软钎焊。在该情况下,因为电线21从电线焊盘46到固定部48以沿着电路基板40的上表面40A的方式配置,所以即使利用敛紧部37将电线21固定,电线焊盘46上的电线21的芯线21A也不易浮起,容易进行软钎焊(参照图5)。
此外,在上述的布线模块20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为,在将芯片保险丝47等软钎焊到电路基板40的工序中,也软钎焊电线21,然后,将连接有电线21的电路基板40固定于汇流条30。
[实施方式1的作用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起到以下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1的布线模块20装配于具有电极端子12A、12B的多个蓄电元件11,布线模块20具备多个汇流条单元22和与汇流条单元22连接的电线21,汇流条单元22具备与电极端子12A、12B连接的汇流条30、电路基板40、以及将电路基板40固定于汇流条30的固定部53,在电路基板40布设有导电路43,导电路43具备与汇流条30电连接的连接焊盘45和通过软钎焊与电线21连接的电线焊盘46,汇流条30具有将电线21固定的敛紧部37,电线21被敛紧部37和电路基板40夹着。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利用敛紧部37和电路基板40将电线21固定,所以即使对电线21施加外力,电线21和电路基板40的电连接也不易受损。
在实施方式1中,电路基板40具备与敛紧部37一起夹着固定电线21的固定部48,形成有电线焊盘46的电路基板40的面为第1面(上表面40A),固定部48在第1面中与电线21接触。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电线焊盘46形成于电路基板40的第1面,与敛紧部37一起夹着固定电线21的固定部48在第1面中与电线21接触,所以在电线焊盘46与固定部48之间也可以不使电线21弯折。因此,在进行电线21的软钎焊后利用敛紧部37和固定部48将电线21固定的情况下,可抑制钎焊裂纹。另外,在利用敛紧部37和固定部48将电线21固定后进行电线21的软钎焊的情况下,软钎焊变得容易。
在实施方式1中,电路基板40具有配置于敛紧部37的附近的缺口部60。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从缺口部60将附着于电路基板40的水分排出。因此,可抑制导电路43经由电路基板40上的水分而短路。
在实施方式1中,在缺口部60的内部配置有敛紧部37。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利用缺口部60进行汇流条30和电路基板40的定位。
实施方式1的布线模块20进一步具备保持汇流条30的保护器70,电路基板40在与保护器70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利用保护器70统一处理多个汇流条单元22。另外,通过在电路基板40与保护器70之间设置间隙,从而电路基板40不易从保护器70受到应力,因此能抑制钎焊裂纹。
在实施方式1中,导电路43具备设置于连接焊盘45与电线焊盘46之间的芯片保险丝47。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是导电路43彼此短路而产生过电流的情况,也能限制过电流从蓄电元件11向导电路43流动。
在实施方式1中,汇流条30具有第1固定孔34,电路基板40具有第2固定孔50,固定部53为铆钉54,铆钉54具备轴部55和头部56,轴部55插入到第1固定孔34及第2固定孔50,头部56形成于轴部55的端部,具有比第1固定孔34及第2固定孔50的孔径大的外径。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利用铆钉54将电路基板40固定于汇流条30。
实施方式1的布线模块20是电气装配于车辆1上所搭载的多个蓄电元件11的车辆用的布线模块20。
<实施方式2>
参照图12至图16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的布线模块120中,汇流条130的敛紧部137及电路基板140的固定部148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不同。以下,对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效果省略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件标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5及图16所示,汇流条130的敛紧部137具有在基端部侧从电路基板配设部33向左方延伸的支承部137C、从支承部137C向上方立起的立起部137A、以及缓缓地向右方弯曲的弯曲部137B。敛紧部137从前后方向观看呈大致C字状。
如图16所示,弯曲部137B在将电线21固定时,以在电线21的右方配置敛紧部137的末端部的方式弯曲。如图13所示,在电线21被固定的状态下,敛紧部137具有按压电线21的按压部138和限制电线21从按压部138与电路基板140之间脱落的位置限制部139。位置限制部139由敛紧部137的基端部侧的第1位置限制部139A和敛紧部137的末端部侧的第2位置限制部139B构成。
如图13所示,电路基板140具备与敛紧部137一起夹着固定电线21的固定部148。固定部148在电路基板140的上表面40A(第1面的一例)中与电线21接触。即,如图12所示,电线21从固定部148到电线焊盘46以沿着电路基板140的上表面40A的方式配置。
如图13所示,固定部148在电路基板140的下表面40B(第2面的一例)中与敛紧部137的支承部137C接触。因此,固定部148由汇流条30从下方支承。另外,固定部148以与电线21一起被卷入敛紧部137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即,不仅电线21被固定部148和按压部138夹持,而且固定部148被支承部137C和电线21夹持。因此,容易保持利用敛紧部137和固定部148将电线21固定的状态。
[缺口部]
如图14所示,在电路基板140的左后方的外缘部设置有缺口部160。缺口部160与实施方式1中的第2缺口部60B相同(参照图8)。此外,在电路基板140未设置实施方式1中的第1缺口部60A(位于固定部48的右侧的缺口部)。如图13所示,在缺口部160的内部收纳敛紧部137的立起部137A。
[实施方式2的作用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2,起到以下作用、效果。
在实施方式2中,电路基板140具有配置于第1面(上表面40A)的反侧的第2面(下表面40B),固定部148在第2面中与汇流条130(支承部137C)接触。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固定部148在第2面中与汇流条130接触,所以能利用汇流条130支承固定部148。另外,能使利用敛紧部137和固定部148将电线21固定的状态进一步稳定。
<实施方式3>
参照图17及图18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以下,对与实施方式1、2同样的结构、作用效果省略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2相同的构件标注与实施方式1、2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7所示,实施方式3的布线模块220具备实施方式1的电路基板40和实施方式2的汇流条130。严格地说,比较实施方式3和实施方式2的话,汇流条130的敛紧部137的长度或弯曲方式有轻微的差异,但是作为构件实质上相同,因此不进行区分。
如图18所示,在实施方式3中,在第2缺口部60B的内部配置有立起部137A。在第1缺口部60A的内部能收纳敛紧部137的末端部。
如图18所示,固定部48在电路基板40的下表面40B(第2面的一例)中与敛紧部137的支承部137C接触。因此,固定部48由支承部137C从下方支承。另外,容易保持利用敛紧部137和固定部48将电线21固定的状态。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电路基板40、140固定于汇流条30、130的固定部53是铆钉54,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作为固定部,也可以采用螺钉止动、粘接剂等。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40、140为具有芯片保险丝47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电路基板也可以为不具备芯片保险丝的结构。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布线模块20、120、220为具备保护器70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布线模块也可以为不具备保护器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
2:蓄电组
3:PCU
4:线束
10:蓄电模块
11:蓄电元件
12A、12B:电极端子
20,120,220:布线模块
21:电线
21A:芯线
21B:绝缘包覆部
22:汇流条单元
30,130:汇流条
33:电路基板配设部
34:第1固定孔
35:凹部
36:定位凸部
37、137:敛紧部
37A、137A:立起部
37B、137B:弯曲部
137C:支承部
38、138:按压部
39、139:位置限制部
39A、139A:第1位置限制部
39B、139B:第2位置限制部
40、140:电路基板
40A:上表面
40B:下表面
42:绝缘板
43:导电路
45:连接焊盘
45A:金属小片
46:电线焊盘
47:芯片保险丝
48:固定部
50:第2固定孔
51:第1贯穿孔
52:第2贯穿孔
53:固定部
54:铆钉
55:轴部
56:头部
56A:上侧头部
56B:下侧头部
57:绝缘孔
58:脱水孔
60:缺口部
60A:第1缺口部
60B:第2缺口部
61:定位凹部
70:保护器
71:汇流条收纳凹部
72:电线布设凹部
72A:电线卡止片
73:连结部
S:焊料

Claims (9)

1.一种布线模块,装配于具有电极端子的多个蓄电元件,
所述布线模块具备多个汇流条单元和与所述汇流条单元连接的电线,
所述汇流条单元具备与所述电极端子连接的汇流条、电路基板、以及将所述电路基板固定于所述汇流条的固定部,
在所述电路基板布设有导电路,
所述导电路具备与所述汇流条电连接的连接焊盘和通过软钎焊与所述电线连接的电线焊盘,
所述汇流条具有将所述电线固定的敛紧部,
所述电线被所述敛紧部和所述电路基板夹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电路基板具备与所述敛紧部一起夹着固定所述电线的固定部,
形成有所述电线焊盘的所述电路基板的面为第1面,
所述固定部在所述第1面中与所述电线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电路基板具有配置于所述第1面的反侧的第2面,
所述固定部在所述第2面中与所述汇流条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电路基板具有配置于所述敛紧部的附近的缺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线模块,其中,在所述缺口部的内部配置有所述敛紧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布线模块进一步具备保持所述汇流条的保护器,
所述电路基板在与所述保护器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导电路具备设置于所述连接焊盘与所述电线焊盘之间的芯片保险丝。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汇流条具有第1固定孔,
所述电路基板具有第2固定孔,
所述固定部为铆钉,
所述铆钉具备轴部和头部,所述轴部插入到所述第1固定孔及所述第2固定孔,所述头部形成于所述轴部的端部,具有比所述第1固定孔及所述第2固定孔的孔径大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布线模块是电气装配于车辆上所搭载的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车辆用布线模块。
CN202280054573.5A 2021-08-25 2022-08-10 布线模块 Pending CN1177957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36867 2021-08-25
JP2021136867A JP2023031408A (ja) 2021-08-25 2021-08-25 配線モジュール
PCT/JP2022/030532 WO2023026863A1 (ja) 2021-08-25 2022-08-10 配線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5756A true CN117795756A (zh) 2024-03-29

Family

ID=85323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54573.5A Pending CN117795756A (zh) 2021-08-25 2022-08-10 布线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31408A (zh)
CN (1) CN117795756A (zh)
WO (1) WO202302686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26285A (ja) * 2016-08-10 2018-02-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池監視ユニット
JP6978229B2 (ja) * 2017-06-06 2021-12-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JP7087348B2 (ja) * 2017-11-08 2022-06-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バスバー
JP2022080022A (ja) * 2020-11-17 2022-05-2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31408A (ja) 2023-03-09
WO2023026863A1 (ja)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90537B (zh) 导体模块
KR102084662B1 (ko) 배터리 모듈을 위한 커버 조립체
US10601017B2 (en) Conductor module
EP3082177B1 (en) Secondary cell module
CN113519086B (zh) 母线以及使用母线的电池模块
CN107710448B (zh) 电池组
CN109037506B (zh) 电池组
JP2013080693A (ja)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EP2424006A1 (en) Battery pack
JP6790923B2 (ja) 接続モジュール
CN116457990A (zh) 配线模块
JP4713364B2 (ja) 電池パック
TWI595696B (zh) Battery connection module
CN117795756A (zh) 布线模块
KR101449753B1 (ko) 배터리 셀 모듈의 전기접속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셀 모듈
CN116235351A (zh) 电池配线模块
WO2023037888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US20230369725A1 (en) Busbar module
WO2023210373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WO2023210372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WO2022224668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及び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WO2023210371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WO2023037889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US20230021344A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3003211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