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35432A - 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35432A
CN117735432A CN202311804484.0A CN202311804484A CN117735432A CN 117735432 A CN117735432 A CN 117735432A CN 202311804484 A CN202311804484 A CN 202311804484A CN 117735432 A CN117735432 A CN 117735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wheel
assembly
fixedly connected
lift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044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娜
董宗峰
李向民
葛霖
徐二羊
王宝峰
郭京涛
毛敏
常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H Robot and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H Robot and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H Robot and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H Robot and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044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354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35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54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生产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布设的第一立柱组件和第二立柱组件,第一立柱组件和第二立柱组件上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之间设置有支撑架组件,第二立柱组件上还滑动连接有配重装置,第一立柱组件和第二立柱组件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地面上,顶端固定安装有维修平台,维修平台上安装有驱动装置,支撑架组件上安装有移载叉装置,第一立柱组件和第二立柱组件一侧的地面上固定安装有举升装置,本发明通过合理化设计,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汽车的产量和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生产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生产线输送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车身输送系统是车身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各工位之间的制件传送的装置,是汽车制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AGV小车为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提供了一种高度柔性化和自动化的输送方案,已广泛应用在汽车等制造业,潜伏式的AGV小车应用在汽车生产线输送系统已经走上历史舞台,AGV小车的智能化和柔性化使其在汽车生产线输送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AGV小车与车身输送系统等其他输送线体间的转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输送可靠性好,能够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车身输送效率的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布设的第一立柱组件和第二立柱组件,第一立柱组件和第二立柱组件上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之间设置有支撑架组件,第二立柱组件上还滑动连接有配重装置,第一立柱组件和第二立柱组件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地面上,顶端固定安装有维修平台,维修平台上安装有驱动装置,支撑架组件上安装有移载叉装置,第一立柱组件和第二立柱组件一侧的地面上固定安装有举升装置。
以下是本发明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第一立柱组件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布设的两个第一立柱,两个第一立柱之间固接有多个支撑横梁,第二立柱组件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布设的两个第二立柱,两个第二立柱的一侧固接有多个防护横梁。
进一步优化:第一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架,升降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导轮组件、第二导轮组件、第三导轮组件和第四导轮组件,第一导轮组件和第四导轮组件呈对角布设,第二导轮组件和第三导轮组件呈对角布设。
进一步优化:第一导轮组件包括第一导轮底板,第一导轮底板与升降架固定连接,第一导轮底板远离升降架的一侧固接有第一导轮支架、第二导轮支架和第三导轮支架,第一导轮支架和第二导轮支架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导轮,第二导轮支架和第三导轮支架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导轮,第一导轮的轴线和第二导轮的轴线呈垂直布设。
进一步优化:支撑架组件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面靠近第二升降装置的位置处固接有两个第二支撑座,第二支撑座远离支撑架的一端与第二升降装置转动连接,支撑架的顶面靠近第一升降装置的位置处固接有两个第一支撑座,第一支撑座远离支撑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第一升降装置转动连接。
进一步优化:举升装置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对称布设的两个举升组件,两个举升组件上均设置有定位组件,两个定位组件呈对角布设。
进一步优化:举升组件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布设的两个可调支撑座,可调支撑座上安装有第一气缸,两个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之间固接有举升横梁,举升横梁的两端均固接有支撑管,支撑管的顶端安装有万向滚珠。
进一步优化: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支架,定位支架与举升横梁固定连接,定位支架上固接有第二气缸和导向套,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穿过定位支架并固接有定位销,定位销与导向套滑动连接。
进一步优化: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组件和从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布设的两个第四支撑座,两个第四支撑座之间转动连接有驱动滚筒,两个第四支撑座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电机,两个电机的输出端均与驱动滚筒传动连接,从动组件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布设的两个第五支撑座,两个第五支撑座之间转动连接有从动滚筒,驱动滚筒上绕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皮带,第一皮带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升降装置和配重装置固定连接,驱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上绕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皮带,第二皮带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升降装置和配重装置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化:配重装置包括配重架,配重架内设置有多个配重块,配重架的四角处均设置有第五导轮组件,第五导轮组件包括第二导轮底板,第二导轮底板与配重架固定连接,第二导轮底板远离配重架的一侧固接有第四导轮支架,第四导轮支架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结构,第四导轮支架上固接有两个第三导轮,两个第三导轮的轴线呈垂直布设,两个第二立柱上均固接有导向轨,导向轨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结构,配合使用的两个第三导轮与其对应的导向轨滑动连接。
本发明通过合理化设计,举升装置定位准确,举升可靠,第一立柱组件和第二立柱组件支撑稳固,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和支撑架组件平稳升降,能够快速、稳定的将车身从AGV小车输送到车身输送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汽车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导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载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举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从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皮带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配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五导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立柱组件;2-第二立柱组件;201-导向轨;3-第一升降装置;301-升降架;302-第一导轮组件;3021-第一导轮底板;3022-第一导轮支架;3023-第二导轮支架;3024-第三导轮支架;3025-第一导轮;3026-第二导轮;303-第二导轮组件;304-第三导轮组件;305-第四导轮组件;306-吊挂支架;307-支撑板;308-支撑柱;309-连接块;4-第二升降装置;5-支撑架组件;501-支撑架;502-第一支撑座;503-连接板;504-第二支撑座;6-移载叉装置;601-移载叉;6011-滑动块;602-第三支撑座;603-承载架;604-承载块;6041-定位槽;7-举升装置;701-可调支撑座;7011-固定底板;7012-可调架;7013-导向螺杆;7014-调节螺栓;702-第一气缸;703-举升横梁;704-支撑管;705-万向滚珠;706-定位组件;7061-定位支架;7062-第二气缸;7063-定位销;7064-导向套;8-驱动装置;801-第四支撑座;802-驱动滚筒;803-电机;804-第五支撑座;805-从动滚筒;806-第一皮带;807-第二皮带;9-配重装置;901-配重架;902-配重块;903-第五导轮组件;9031-第二导轮底板;9032-第四导轮支架;9033-第三导轮;10-维修平台;11-AGV小车;12-滑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3所示,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布设的第一立柱组件1和第二立柱组件2,第一立柱组件1和第二立柱组件2上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升降装置3和第二升降装置4,第一升降装置3和第二升降装置4之间设置有支撑架组件5,第二立柱组件2上还滑动连接有配重装置9,第一立柱组件1和第二立柱组件2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地面上,顶端固定安装有维修平台10,维修平台10上安装有驱动装置8,支撑架组件5上安装有移载叉装置6,第一立柱组件1和第二立柱组件2一侧的地面上固定安装有举升装置7。
第一立柱组件1、第二立柱组件2、第一升降装置3、第二升降装置4、支撑架组件5、驱动装置8、配重装置9和维修平台10共同组成升降机。
第一立柱组件1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布设的两个第一立柱,两个第一立柱之间固接有多个支撑横梁,支撑横梁对两个第一立柱起到连接支撑作用。
第二立柱组件2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布设的两个第二立柱,两个第二立柱的一侧固接有多个防护横梁,防护横梁既对两个第二立柱起到连接支撑作用,又对配重装置9起到防护作用。
如图2所示,第一升降装置3包括升降架301,升降架30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导轮组件302、第二导轮组件303、第三导轮组件304和第四导轮组件305,第一导轮组件302和第四导轮组件305呈对角布设,第二导轮组件303和第三导轮组件304呈对角布设。
如图3所示,第一导轮组件302包括第一导轮底板3021,第一导轮底板3021与升降架301固定连接,第一导轮底板3021远离升降架301的一侧固接有第一导轮支架3022、第二导轮支架3023和第三导轮支架3024,第一导轮支架3022和第二导轮支架3023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导轮3025,第二导轮支架3023和第三导轮支架3024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导轮3026。
第一导轮3025的轴线和第二导轮3026的轴线呈垂直布设。
第二导轮组件303、第三导轮组件304和第四导轮组件305与第一导轮组件302结构整体相同,
这样设计,第一导轮组件302、第二导轮组件303、第三导轮组件304和第四导轮组件305共同作用,限定了第一升降装置3水平方向的自由度,共同为第一升降装置3定位导向。
升降架301的顶端固接有两个吊挂支架306。
升降架301的两侧靠近其底端的位置处均固接有支撑板307,两个支撑板307之间固接有支撑柱308,支撑柱308上固接有两个连接块309。
第二升降装置4和第一升降装置3结构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
如图4所示,支撑架组件5包括支撑架501,支撑架501的顶面靠近第二升降装置4的位置处固接有两个第二支撑座504,第二支撑座504远离支撑架501的一端与第二升降装置4转动连接。
支撑架501的顶面靠近第一升降装置3的位置处固接有两个第一支撑座502,第一支撑座502远离支撑架50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503,连接板503的另一端与其对应的连接块309转动连接。
如图5所示,移载叉装置6包括移载叉601,移载叉601为现有技术,移载叉601通过四个第三支撑座602与支撑架501固定连接,移载叉601的两个滑动块6011上均固接有用于承载滑橇12和车身的承载架603。
滑橇12为现有技术,作为承载车身的治具被广泛使用。
每个承载架603上均固接有两个承载块604,承载块604上开设有定位槽6041,四个承载块604共同对滑橇12进行托举,定位槽6041起到定位作用,保证了滑橇12和车身在传输过程中稳定的运行。
如图1和6-8所示,举升装置7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对称布设的两个举升组件,两个举升组件上均设置有定位组件706,两个定位组件706呈对角布设。
举升组件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布设的两个可调支撑座701,可调支撑座701上安装有第一气缸702,两个第一气缸702的活塞杆上之间固接有举升横梁703,举升横梁703的两端均固接有支撑管704,支撑管704的顶端安装有万向滚珠705。
可调支撑座701包括固定底板7011,固定底板7011固接在地面上,固定底板7011的顶面固接有四个导向螺杆7013,导向螺杆7013上滑动连接有可调架7012,第一气缸702安装在可调架7012上,可调架7012上螺纹连接有四个调节螺栓7014,调节螺栓7014的底端与固定底板7011抵接,导向螺杆7013和调节螺栓7014上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
通过调整调节螺栓7014,方便调节举升组件的水平度。
定位组件706包括定位支架7061,定位支架7061与举升横梁703固定连接,定位支架7061上固接有第二气缸7062和导向套7064。
第二气缸7062的活塞杆穿过定位支架7061并固接有定位销7063,定位销7063与导向套7064滑动连接。
驱动装置8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布设的驱动组件和从动组件。
如图9所示,驱动组件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布设的两个第四支撑座801,第四支撑座801与维修平台10固定连接,两个第四支撑座801之间转动连接有驱动滚筒802,两个第四支撑座80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电机803,两个电机803的输出端均与驱动滚筒802传动连接。
这样设计,两个电机803一起工作,就可以提供更强大的扭矩和更平稳的工作,而且,两个电机803的运转可以互相补充,让整个系统更加稳定。
如图10所示,从动组件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布设的两个第五支撑座804,第五支撑座804与维修平台10固定连接,两个第五支撑座804之间转动连接有从动滚筒805。
如图1和11所示,驱动滚筒802上绕设有两个第一皮带806,第一皮带80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升降装置4和配重装置9固定连接。
驱动滚筒802和从动滚筒805上绕设有两个第二皮带807,第二皮带80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升降装置3和配重装置9固定连接。
这样设计,两个电机803转动,方便带动第一升降装置3和第二升降装置4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滑橇12和车身上下移动。
本实习例外,第一皮带806和第二皮带807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2所示,配重装置9包括配重架901,配重架901内设置有多个配重块902,配重架901的四角处均设置有第五导轮组件903。
如图13所示,第五导轮组件903包括第二导轮底板9031,第二导轮底板9031与配重架901固定连接,第二导轮底板9031远离配重架901的一侧固接有第四导轮支架9032,第四导轮支架9032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结构。
第四导轮支架9032上固接有两个第三导轮9033,两个第三导轮9033的轴线呈垂直布设。
两个第二立柱上均固接有导向轨201,导向轨201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结构,配合使用的两个第三导轮9033与其对应的导向轨201滑动连接。
使用时,AGV小车11将承载有车身的滑橇12运输到升降机工位。
第一气缸702动作,举升装置7举起承载有车身的滑橇12,举升装置7上升过程中,第二气缸7062同时动作,驱动定位销7063插入到滑橇12上设置的与其对应的定位孔中,对车身和滑橇12的位置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
移载叉601动作,驱动两个承载架603伸到滑橇12的下方,举升装置7复位,承载有车身的滑橇12落到四个承载块604上,定位槽6041对滑橇12起到定位作用。
电机803动作,第一皮带806和第二皮带807牵引第一升降装置3、第二升降装置4和支撑架组件5向上移动,进而通过移载叉装置6将车身和滑橇12输送到二楼的车身输送系统。
车身移送到车身输送系统后,升降机驱动空滑橇12回落到举升装置7上方,此时,举升装置7处于举升状态,定位销7063对滑橇12精确定位,然后移载叉601驱动两个承载架603缩回。
举升装置7复位,滑橇12平稳落到AGV小车11上,AGV小车11移动到上一个工位,然后进行下一次的循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布设的第一立柱组件(1)和第二立柱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组件(1)和第二立柱组件(2)上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升降装置(3)和第二升降装置(4),第一升降装置(3)和第二升降装置(4)之间设置有支撑架组件(5),第二立柱组件(2)上还滑动连接有配重装置(9),第一立柱组件(1)和第二立柱组件(2)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地面上,顶端固定安装有维修平台(10),维修平台(10)上安装有驱动装置(8),支撑架组件(5)上安装有移载叉装置(6),第一立柱组件(1)和第二立柱组件(2)一侧的地面上固定安装有举升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组件(1)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布设的两个第一立柱,两个第一立柱之间固接有多个支撑横梁,第二立柱组件(2)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布设的两个第二立柱,两个第二立柱的一侧固接有多个防护横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3)包括升降架(301),升降架(30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导轮组件(302)、第二导轮组件(303)、第三导轮组件(304)和第四导轮组件(305),第一导轮组件(302)和第四导轮组件(305)呈对角布设,第二导轮组件(303)和第三导轮组件(304)呈对角布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轮组件(302)包括第一导轮底板(3021),第一导轮底板(3021)与升降架(301)固定连接,第一导轮底板(3021)远离升降架(301)的一侧固接有第一导轮支架(3022)、第二导轮支架(3023)和第三导轮支架(3024),第一导轮支架(3022)和第二导轮支架(3023)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导轮(3025),第二导轮支架(3023)和第三导轮支架(3024)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导轮(3026),第一导轮(3025)的轴线和第二导轮(3026)的轴线呈垂直布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组件(5)包括支撑架(501),支撑架(501)的顶面靠近第二升降装置(4)的位置处固接有两个第二支撑座(504),第二支撑座(504)远离支撑架(501)的一端与第二升降装置(4)转动连接,支撑架(501)的顶面靠近第一升降装置(3)的位置处固接有两个第一支撑座(502),第一支撑座(502)远离支撑架(50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503),连接板(503)的另一端与第一升降装置(3)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装置(7)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对称布设的两个举升组件,两个举升组件上均设置有定位组件(706),两个定位组件(706)呈对角布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组件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布设的两个可调支撑座(701),可调支撑座(701)上安装有第一气缸(702),两个第一气缸(702)的活塞杆上之间固接有举升横梁(703),举升横梁(703)的两端均固接有支撑管(704),支撑管(704)的顶端安装有万向滚珠(70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706)包括定位支架(7061),定位支架(7061)与举升横梁(703)固定连接,定位支架(7061)上固接有第二气缸(7062)和导向套(7064),第二气缸(7062)的活塞杆穿过定位支架(7061)并固接有定位销(7063),定位销(7063)与导向套(7064)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8)包括驱动组件和从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布设的两个第四支撑座(801),两个第四支撑座(801)之间转动连接有驱动滚筒(802),两个第四支撑座(80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电机(803),两个电机(803)的输出端均与驱动滚筒(802)传动连接,从动组件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平行布设的两个第五支撑座(804),两个第五支撑座(804)之间转动连接有从动滚筒(805),驱动滚筒(802)上绕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皮带(806),第一皮带(80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升降装置(4)和配重装置(9)固定连接,驱动滚筒(802)和从动滚筒(805)上绕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皮带(807),第二皮带(80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升降装置(3)和配重装置(9)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装置(9)包括配重架(901),配重架(901)内设置有多个配重块(902),配重架(901)的四角处均设置有第五导轮组件(903),第五导轮组件(903)包括第二导轮底板(9031),第二导轮底板(9031)与配重架(901)固定连接,第二导轮底板(9031)远离配重架(901)的一侧固接有第四导轮支架(9032),第四导轮支架(9032)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结构,第四导轮支架(9032)上固接有两个第三导轮(9033),两个第三导轮(9033)的轴线呈垂直布设,两个第二立柱上均固接有导向轨(201),导向轨(201)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结构,配合使用的两个第三导轮(9033)与其对应的导向轨(201)滑动连接。
CN202311804484.0A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 Pending CN1177354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04484.0A CN117735432A (zh)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04484.0A CN117735432A (zh)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35432A true CN117735432A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56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04484.0A Pending CN117735432A (zh)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3543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06531B (zh) 电力机车轮驱单元装配线
CN104003324B (zh) 一种用于重型工件输送的升降机
CN108358120B (zh) 自动运行更换模具的台车
CN109665459B (zh) 基于并联柔索驱动的托举工装
CN114803423A (zh) 一种输送机
CN110872054A (zh) 适用于多车型生产的车身转载系统
CN207259084U (zh) 一种移载货叉升降机及使用该升降机的车辆生产线
CN112081439B (zh) 具有伸缩式自动平层装置的横移台车存取车辆的方法
CN211443963U (zh) 一种生产线用治具升降装置
CN117735432A (zh) 一种全自动线间转接输送装置
CN211219572U (zh) 用于总装车的循环系统
CN112081438B (zh) 具有伸缩式自动平层装置的垂直升降类机械停车设备用横移台车
CN111908369B (zh) 电力机车轮驱单元的车轮套装机
CN214643401U (zh) 适应不同产品型号的装配台
CN2615087Y (zh) 升降移行机
CN220411679U (zh) 一种落地升降式辊筒机
CN212532175U (zh) 汽车车身移载机及汽车生产线
CN110577071B (zh) 总装车循环系统的使用方法
CN216154971U (zh) 一种型材上下料专用设备
CN220392490U (zh) 一种斜块式起重移载机
CN216064911U (zh) 一种上料车
CN210654960U (zh) 用于总装车的升降装置及循环系统
CN218200781U (zh) 一种旋转升降rgv小车
CN219009119U (zh) 一种箱式提升机
CN216996410U (zh) 一种输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