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30047A - 升降机用绳轮 - Google Patents
升降机用绳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730047A CN117730047A CN202180100968.XA CN202180100968A CN117730047A CN 117730047 A CN117730047 A CN 117730047A CN 202180100968 A CN202180100968 A CN 202180100968A CN 117730047 A CN117730047 A CN 1177300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ave
- elevator
- winding
- winding member
- end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44000035744 Hura crepita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018 Cast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141 Ductile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28 sand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8—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5/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mining-hoist winding devices
- B66B15/02—Rope or cable carriers
- B66B15/04—Friction sheaves; "Koepe" pulle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5/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mining-hoist winding devices
- B66B15/02—Rope or cable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升降机用绳轮具备:基体部件,其具有圆筒状的形状;卷绕部件,其具有与基体部件同轴且直径比基体部件的直径大的圆筒状的形状;以及多个中间部件,它们在卷绕部件的径向上设置于基体部件与卷绕部件之间,多个中间部件分别具有:第1端部,其与基体部件连接;第2端部,其与卷绕部件连接;第3端部,其在卷绕部件的周向上的与第2端部不同的位置处与卷绕部件连接;以及分支部,其形成于第1端部与第2端部以及第3端部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具备设置于基体部件与卷绕部件之间的多个中间部件的升降机用绳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电梯用的绳轮机构。该绳轮机构具有轴承部、以及直径比轴承部的直径大的绳轮。绳轮与轴承部被设置为同心状。绳轮和轴承部通过多个辐条状的连接部件连接。在绳轮与轴承部之间形成有多个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08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绳轮机构中,多个连接部件分别沿着绳轮机构的径向延伸。多个孔分别形成于在绳轮机构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连接部件之间。由此,在绳轮中,沿着绳轮机构的周向交替地形成有在绳轮机构的径向上位于孔的外侧的部分、以及在绳轮机构的径向上位于连接部件的外侧的部分。
在绳轮中,位于孔的外侧的部分的刚性比位于连接部件的外侧的部分的刚性低。因此,当绳轮从绳索承受载荷时,在位于孔的外侧的部分容易产生向朝向绳轮机构的中心的方向的挠曲变形。在上述挠曲变形伴随绳轮机构的旋转而周期性地反复产生的情况下,会对轿厢传递振动。因此,存在轿厢的乘梯感受降低的课题。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轿厢的乘梯感受的降低的升降机用绳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升降机用绳轮具备:基体部件,其具有圆筒状的形状;卷绕部件,其具有与所述基体部件同轴且直径比所述基体部件的直径大的圆筒状的形状;以及多个中间部件,它们在所述卷绕部件的径向上设置于所述基体部件与所述卷绕部件之间,所述多个中间部件分别具有:第1端部,其与所述基体部件连接;第2端部,其与所述卷绕部件连接;第3端部,其在所述卷绕部件的周向上的与所述第2端部不同的位置处与所述卷绕部件连接;以及分支部,其形成于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第2端部以及所述第3端部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抑制轿厢的乘梯感受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实施方式1的升降机用绳轮的升降机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示出具备实施方式1的升降机用绳轮的升降机的结构的另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升降机用绳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升降机用绳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升降机用绳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升降机用绳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图6的VII-VII截面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制造实施方式5的比较例的升降机用绳轮时的铸造方案的例子的图。
图9是示出制造实施方式5的升降机用绳轮时的铸造方案的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制造实施方式5的升降机用绳轮时的铸造方案的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制造实施方式5的升降机用绳轮时的铸造方案的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升降机用绳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对实施方式1的升降机用绳轮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用绳轮的升降机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在图1中,例示了2:1绕绳方式的升降机。
如图1所示,在井道10的上部设置有曳引机20。曳引机20被固定于设置于井道10的上部的未图示的支承梁。
曳引机20具有绳轮21、未图示的曳引机马达以及未图示的曳引机制动器。曳引机马达使绳轮21旋转。曳引机制动器保持绳轮21的静止状态。此外,曳引机制动器对绳轮21的旋转进行制动。
在绳轮21上卷绕有多根主绳索22。在图1中,仅示出一根主绳索22。
在井道10的上部设有第1绳头组合11和第2绳头组合12。各主绳索22的一端与第1绳头组合11连接。各主绳索22的另一端与第2绳头组合12连接。
轿厢23和对重24通过多根主绳索22被悬吊在井道10内。通过绳轮21的旋转,轿厢23和对重24在井道10内升降。
在轿厢23的下部设有第1轿厢吊轮23a和第2轿厢吊轮23b。在对重24的上部设有对重吊轮24a。
多根主绳索22从第1绳头组合11侧起依次卷绕于第1轿厢吊轮23a、第2轿厢吊轮23b、绳轮21以及对重吊轮24a。
在图1所示的升降机中,本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用绳轮被用作第1轿厢吊轮23a、第2轿厢吊轮23b、绳轮21以及对重吊轮24a中的至少一方。
图2是示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用绳轮的升降机的结构的另一例的图。在图2中,例示了1:1绕绳方式的升降机。如图2所示,在井道10之上设有机房13。
在机房13中设置有曳引机20、偏导轮25以及限速器26。在曳引机20的绳轮21和偏导轮25上卷绕有多根主绳索22。主绳索22的一端与轿厢23连接。主绳索22的另一端与对重24连接。
轿厢23和对重24通过多根主绳索22被悬吊在井道10内。通过绳轮21的旋转,轿厢23和对重24在井道10内升降。
在轿厢23的下部与对重24的下部之间悬吊有补偿绳索27。补偿绳索27补偿多根主绳索22在绳轮21的一侧和绳轮21的另一侧的重量不均衡。
在井道10的下部设有平衡轮28。在平衡轮28上卷绕有补偿绳索27。利用平衡轮28对补偿绳索27施加张力。
限速器26检测轿厢23的速度是否达到了过大速度。限速器26具有限速器轮29。在限速器轮29上卷绕有限速器绳索30。
限速器绳索30呈环状地设置在井道10内。限速器绳索30与轿厢23连接。在井道10的下部设有张紧轮31。在张紧轮31上卷绕有限速器绳索30。当轿厢23升降时,限速器绳索30循环移动。限速器轮29以与轿厢23的行驶速度相应的旋转速度旋转。
在图2所示的升降机中,本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用绳轮被用作绳轮21、偏导轮25、平衡轮28、限速器轮29以及张紧轮31中的至少一方。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用绳轮的结构的立体图。在图3中,例示了被用作图1所示的升降机的第1轿厢吊轮23a的升降机用绳轮40。如图3所示,升降机用绳轮40具有基体部件50、卷绕部件60以及多个中间部件70。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体部件50、卷绕部件60以及多个中间部件70一体地形成。
基体部件50是具有圆筒状的形状的轮毂部件。基体部件50通过未图示的轴承保持未图示的绳轮轴。绳轮轴成为升降机用绳轮40的旋转轴。
卷绕部件60具有与基体部件50同轴且直径比基体部件50的直径大的圆筒状的形状。卷绕部件60被配置在基体部件50的外周侧。
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将沿着卷绕部件60的中心轴的方向称为“卷绕部件60的轴向”或简称为“轴向”。有时将与卷绕部件60的轴向垂直的截面中的、沿着以卷绕部件60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周的方向称为“卷绕部件60的周向”或简称为“周向”。有时将该截面中的、沿着卷绕部件60的半径的方向称为“卷绕部件60的径向”或简称为“径向”。
在卷绕部件60上卷绕有多根主绳索22。在卷绕部件60的外周面60a形成有多个槽61,该多个槽61分别在卷绕部件60的周向上延伸。多个槽61沿着卷绕部件60的轴向彼此并列。在各个槽61中各保持有一根主绳索22。
各个中间部件70在卷绕部件60的径向上设置于基体部件50与卷绕部件60之间。各个中间部件70连接基体部件50与卷绕部件60之间。多个中间部件70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各个中间部件70从基体部件50的外周面50a朝向卷绕部件60的内周面60b延伸。在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中,各个中间部件70具有随着接近卷绕部件60而分支的分支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中间部件70在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中具有Y字状的形状。
各个中间部件70具有第1端部71、第2端部72以及第3端部73。第1端部71与基体部件50的外周面50a连接。第2端部72与卷绕部件60的内周面60b连接。第3端部73在卷绕部件60的周向上的与第2端部72不同的位置处与卷绕部件60的内周面60b连接。在沿卷绕部件60的径向观察时,第2端部72和第3端部73分别例如被配置为与所有的槽61重叠。
卷绕部件60中的与第2端部72或第3端部73连接的部分为被支承部62。卷绕部件60在多个被支承部62处被中间部件70支承。
各个中间部件70具有分支部74、第1腿部75、第2腿部76以及第3腿部77。分支部74形成于第1端部71与第2端部72以及第3端部73之间。分支部74与第1端部71之间通过第1腿部75连接。第1腿部75在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中沿着卷绕部件60的径向呈直线状延伸。
分支部74与第2端部72之间通过第2腿部76连接。第2腿部76在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中呈直线状延伸。该截面中的第2腿部76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卷绕部件60的径向倾斜。
分支部74与第3端部73之间通过第3腿部77连接。第3腿部77在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中呈直线状延伸。该截面中的第3腿部77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卷绕部件60的径向向与第2腿部76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中间部件70具有Y字状的形状,但各个中间部件70也可以在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中具有V字状的形状。在各个中间部件70具有V字状的形状的情况下,分支部74与第1端部71之间的距离变短,因此也可以实质上不形成第1腿部75。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五个中间部件70,但中间部件70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以上四个以下、或六个以上。
如以上进行了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用绳轮40具备基体部件50、卷绕部件60以及多个中间部件70。基体部件50具有圆筒状的形状。卷绕部件60具有与基体部件50同轴且直径比基体部件50的直径大的圆筒状的形状。多个中间部件70在卷绕部件60的径向上设置于基体部件50与卷绕部件60之间。
多个中间部件70分别具有第1端部71、第2端部72、第3端部73以及分支部74。第1端部71与基体部件50连接。第2端部72与卷绕部件60连接。第3端部73在周向上的与第2端部72不同的位置处与卷绕部件60连接。分支部74形成于第1端部71与第2端部72以及第3端部73之间。
在卷绕于升降机用绳轮40的多根主绳索22上产生相当于轿厢23的重量与轿厢23内的乘客的重量之和的张力。对卷绕部件60朝向中心轴施加有与多根主绳索22的张力相应的径向载荷。因此,在卷绕部件60上可能会产生向朝向中心轴的方向的挠曲变形。特别是当相邻的两个被支承部62之间的周向距离变长时,在两个被支承部62之间产生于卷绕部件60上的挠曲变形容易变大。
当上述挠曲变形伴随升降机用绳轮40的旋转而周期性地反复产生时,会对轿厢23传递与卷绕部件60的变形量相应的振动。为了抑制对轿厢23传递的振动,减小在卷绕部件60产生的变形量非常重要。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中间部件70在第2端部72和第3端部73处支承卷绕部件60。因此,与各个中间部件仅在一个端部处支承卷绕部件的结构相比较,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缩短相邻的两个被支承部62之间的周向距离。由此,能够减小在两个被支承部62之间产生于卷绕部件60上的挠曲变形量。因此,能够抑制从升降机用绳轮40对轿厢23传递的振动,因此能够抑制轿厢23的乘梯感受的降低。
槽61的磨损量依赖于在卷绕部件60产生的变形量。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减小在两个被支承部62之间产生于卷绕部件60上的变形量,因此能够在卷绕部件60的周向上使槽61的磨损量均匀化。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还能够抑制轿厢23的乘梯感受随着时间而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中间部件70具有分支结构,因此能够提高中间部件70的结构强度。由此,能够抑制中间部件70在卷绕部件60的周向上的变形。因此,在中间部件70产生的应力变小,因此能够实现中间部件70的轻量化。其结果是,能够降低升降机用绳轮40整体的惯性力矩,加减速时的控制变得容易,因此能够提高轿厢23的乘梯感受。
此外,由于能够抑制中间部件70在卷绕部件60的周向上的变形,因此能够减小卷绕部件60在周向上的变形量。由此,卷绕于卷绕部件60的各主绳索22向绳索轴向的移动量变小,因此能够提高轿厢23的乘梯感受。
实施方式2
对实施方式2的升降机用绳轮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用绳轮的结构的主视图。另外,对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功能以及作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用绳轮40中,卷绕部件60在卷绕部件60的径向上的壁厚t1与基体部件50在卷绕部件60的径向上的壁厚t2相同(t1=t2)。
本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用绳轮40是通过铸造而制造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体部件50、卷绕部件60以及多个中间部件70一体地形成。假设在卷绕部件60的壁厚t1大于基体部件50的壁厚t2的情况下(t1>t2),在铸造时,卷绕部件60在基体部件50之后冷却凝固。因此,在卷绕部件60的内部容易存在气孔等铸件的内部不良。
在卷绕部件60形成有多个槽61。由此,对铸造后的卷绕部件60施加比基体部件50多的加工。因此,卷绕部件60的内部存在的内部不良容易暴露于产品表面。由此,有时升降机用绳轮40的产品强度会降低。
另一方面,在卷绕部件60的壁厚t1小于基体部件50的壁厚t2的情况下(t1<t2),在铸造时,基体部件50在卷绕部件60之后冷却凝固。这时,中间部件70由于伴随金属组织的相变的凝固收缩和温度的降低引起的热收缩而向朝向升降机用绳轮40的中心轴的方向被拉伸。中间部件70的强度比基体部件50和卷绕部件60各自的强度低。因此,当在中间部件70产生的拉伸应力超过允许应力时,存在在中间部件70产生裂纹的担忧。
为了抑制制造升降机用绳轮40时的内部不良及裂纹的产生,降低产品的不良率,优选使基体部件50与卷绕部件60同时期冷却凝固。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卷绕部件60的壁厚t1与基体部件50的壁厚t2相同,因此能够使基体部件50与卷绕部件60同时期冷却凝固。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制造升降机用绳轮40时能够抑制内部不良及裂纹的产生,因此能够降低产品的不良率。
如以上进行了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用绳轮40中,卷绕部件60在卷绕部件60的径向上的壁厚t1与基体部件50在上述径向上的壁厚t2相同。
根据该结构,在铸造升降机用绳轮40时,能够使基体部件50和卷绕部件60各自的冷却均匀化。由此,能够防止气孔等内部不良偏向卷绕部件60而产生。此外,由于缓和了在熔融金属凝固时所产生的内部应力,因此能够抑制裂纹的产生。
实施方式3
对实施方式3的升降机用绳轮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用绳轮的结构的主视图。另外,对具有与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相同的功能以及作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5所示,多个中间部件70包含在卷绕部件60的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1中间部件70-1和第2中间部件70-2。第1中间部件70-1和第2中间部件70-2分别具有第2端部72和第3端部73。
第1中间部件70-1的第2端部72与同一第1中间部件70-1的第3端部73在周向上彼此相邻。此外,第1中间部件70-1的第2端部72与第2中间部件70-2的第3端部73在周向上彼此相邻。
在此,设第1中间部件70-1的第2端部72与第1中间部件70-1的第3端部73之间的周向上的距离为L1。设第1中间部件70-1的第2端部72与第2中间部件70-2的第3端部73之间的周向上的距离为L2。在本实施方式中,距离L1与距离L2相同(L1=L2)。
假设在距离L1与距离L2不同的情况下,卷绕部件60的变形在具有较长的一方的距离的部分处较大,因此,卷绕部件60的变形量在周向上会产生偏差。由此,有时会对轿厢23传递周期性的振动。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距离L1与距离L2相同,因此能够抑制卷绕部件60的变形量在周向上的偏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距离L1和距离L2的最大值最小化,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卷绕部件60的变形。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轿厢23的乘梯感受的降低。
如以上进行了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用绳轮40中,多个中间部件70包含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1中间部件70-1和第2中间部件70-2。第1中间部件70-1的第2端部72与第2中间部件70-2的第3端部73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第1中间部件70-1的第2端部72与第1中间部件70-1的第3端部73之间的周向上的距离L1与第1中间部件70-1的第2端部72与第2中间部件70-2的第3端部73之间的周向上的距离L2相同。
根据该结构,由于距离L1与距离L2相同,因此能够抑制卷绕部件60的变形量在周向上的偏差。此外,根据该结构,能够使距离L1和距离L2的最大值最小化,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卷绕部件60的变形。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轿厢23的乘梯感受的降低。
实施方式4
对实施方式4的升降机用绳轮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用绳轮的结构的主视图。图7是示出图6的VII-VII截面的剖视图。另外,对具有与实施方式1至3中的任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以及作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6和图7所示的升降机用绳轮40是通过砂型铸造而制造成的。在此,设第1中间部件70-1的第1端部71与第2中间部件70-2的第1端部71之间的周向上的距离为L3。设第1中间部件70-1的分支部74与卷绕部件60之间的径向上的距离为L4。设卷绕部件60在轴向上的厚度为t3。
与实施方式3同样,第1中间部件70-1的第2端部72与第1中间部件70-1的第3端部73之间的周向上的距离为L1。第1中间部件70-1的第2端部72与第2中间部件70-2的第3端部73之间的周向上的距离为L2。
在本实施方式中,距离L1、距离L2、距离L3以及距离L4均为厚度t3的0.3倍以上。即,距离L1和厚度t3满足L1≥0.3×t3的关系。距离L2和厚度t3满足L2≥0.3×t3的关系。距离L3和厚度t3满足L3≥0.3×t3的关系。距离L4和厚度t3满足L4≥0.3×t3的关系。
厚度t3相当于在铸造时进行造型的砂型的高度。距离L1、距离L2、距离L3以及距离L4分别相当于砂型的厚度。在砂型的厚度比砂型的高度小的情况下,砂型的强度降低,因此,由于浇注时的熔融金属压力,砂型容易崩塌。当在铸入时砂型崩塌时,崩塌的砂会流入产品,因此产生产品不良。在砂型的厚度比砂型的高度极端小的情况下,有时也难以进行砂型的造型本身。为了抑制由砂型引起的产品不良,需要相对于砂型的高度将砂型的厚度确保为一定程度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距离L1、距离L2、距离L3以及距离L4均为厚度t3的0.3倍以上,因此能够相对于砂型的高度将砂型的厚度确保为一定程度以上。因此,能够确保升降机用绳轮40的铸造所需的砂型强度,因此能够抑制由砂型引起的产品不良。因此,能够提高升降机用绳轮40的制造成品率。
如以上进行了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用绳轮40中,多个中间部件70包含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1中间部件70-1和第2中间部件70-2。设第1中间部件70-1的第2端部72与第1中间部件70-1的第3端部73之间的周向上的距离为L1。设第1中间部件70-1的第2端部72与第2中间部件70-2的第3端部73之间的周向上的距离为L2。设第1中间部件70-1的第1端部71与第2中间部件70-2的第1端部71之间的周向上的距离为L3。设第1中间部件70-1的分支部74与卷绕部件60之间的径向上的距离为L4。这时,距离L1、距离L2、距离L3以及距离L4均为卷绕部件60在卷绕部件60的轴向上的厚度t3的0.3倍以上。
根据该结构,能够确保升降机用绳轮40的铸造所需的砂型强度,因此能够抑制由砂型引起的产品不良。
实施方式5
对实施方式5的升降机用绳轮进行说明。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制造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升降机用绳轮时的铸造方案的例子的图。在图8所示的铸造方案中,在作为铸件砂型80的外框的砂箱82内配置有两个升降机用绳轮40。在俯视观察时,浇铸浇口81被配置在从两个升降机用绳轮40均偏离的位置。为了提高铸造工序中的成品率并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在铸造方案中,优选将尽可能多的产品配置在砂箱82内。
然而,在该比较例中,由于基体部件50、卷绕部件60以及中间部件70为一体物,因此,相对于砂箱82的大小,产品尺寸变大。由此,在砂箱82内未配置产品的部分的面积变大。因此,在该比较例中,铸造工序中的成品率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增加。
图9~图11是示出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用绳轮时的铸造方案的例子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卷绕部件60、基体部件50、多个中间部件70中的各个中间部件70彼此分体地形成。而且,卷绕部件60在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分割部件63。分割部件63、基体部件50以及中间部件70分别使用不同的砂箱82a、82b、82c制作而成。砂箱82a、82b、82c各自的大小例如与砂箱82的大小相同。
在图9所示的铸造方案中,多个分割部件63被配置在砂箱82a内。各个分割部件63具有部分圆筒状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卷绕部件60通过在铸造工序后将五个分割部件63接合为圆筒状而形成。在俯视观察时,浇铸浇口81a被配置在从多个分割部件63均偏离的位置。分割部件63各自的大小比升降机用绳轮40的大小小。由此,能够在砂箱82a内高效地配置更多的分割部件63。因此,在砂箱82a内未配置分割部件63的部分的面积比图8所示的比较例的在砂箱82内未配置产品的部分的面积小。
在图10所示的铸造方案中,多个基体部件50被配置在砂箱82b内。在俯视观察时,浇铸浇口81b被配置在从多个基体部件50均偏离的位置。基体部件50各自的大小比升降机用绳轮40的大小小。由此,能够在砂箱82b内高效地配置更多的基体部件50。因此,在砂箱82b内未配置基体部件50的部分的面积比图8所示的比较例的在砂箱82内未配置产品的部分的面积小。
在图11所示的铸造方案中,多个中间部件70被配置在砂箱82c内。在俯视观察时,浇铸浇口81c被配置在从多个中间部件70均偏离的位置。中间部件70各自的大小比升降机用绳轮40的大小小。由此,能够在砂箱82c内高效地配置更多的中间部件70。因此,在砂箱82c内未配置中间部件70的部分的面积比图8所示的比较例的在砂箱82内未配置产品的部分的面积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升降机用绳轮40被分割为多个部件,各部件使用不同的砂箱82a、82b、82c铸造而成。在各个砂箱82a、82b、82c中,能够使各部件的配置高效化。因此,能够提高铸造工序中的成品率。因此,能够降低升降机用绳轮40的制造成本。
如以上进行了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用绳轮40中,多个中间部件70中的各个中间部件70、基体部件50以及卷绕部件60彼此分体地形成。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用不同的砂箱82a、82b、82c来铸造中间部件70、基体部件50以及卷绕部件60,因此能够在各个砂箱82a、82b、82c中使各部件的配置高效化。因此,能够提高铸造工序中的成品率,能够降低升降机用绳轮40的制造成本。
此外,根据该结构,由于升降机用绳轮40被分割为多个部件,因此能够使各部件的大小比升降机用绳轮40的大小小。由此,能够抑制在铸造工序中由于凝固收缩以及热收缩而产生的内部应力的增加。因此,能够在中间部件70、基体部件50以及卷绕部件60的各个部件中防止裂纹的产生。
实施方式6
对实施方式6的升降机用绳轮进行说明。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用绳轮的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对具有与实施方式1至5中的任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以及作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2所示,升降机用绳轮40具有基体部件50、卷绕部件60以及多个中间部件70。基体部件50、卷绕部件60以及多个中间部件70中的各个中间部件70彼此分体地形成。而且,卷绕部件60在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分割部件63。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一个卷绕部件60的分割部件63的数量与中间部件70的数量相同。各个分割部件63具有部分圆筒状的形状。
各个中间部件70具有结合部91和结合部92。结合部91跨越中间部件70各自的第2端部72和第3端部73地形成。此外,结合部91从第2端部72和第3端部73分别向周向外侧呈凸缘状突出。结合部91具有沿着卷绕部件60的内周面60b的部分圆筒状的形状。在结合部91形成有供六角螺栓93穿过的螺栓孔。各个分割部件63使用六角螺栓93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至少一个中间部件70结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分割部件63使用六角螺栓93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结合部91结合。
结合部92形成于中间部件70各自的第1端部71。结合部92从第1端部71向周向外侧呈凸缘状突出。结合部92具有沿着基体部件50的外周面50a的部分圆筒状的形状。在结合部92形成有供六角螺栓94穿过的螺栓孔。中间部件70各自的结合部92使用六角螺栓94与基体部件50结合。
在牵引式升降机的情况下,由于与各主绳索的接触而在卷绕部件的各槽产生磨损。当各槽的磨损量变大时,有时会产生各主绳索的张力变得过大、或各主绳索提前老化的不良情况。因此,卷绕部件的形成材料通常使用FCD(Ferrum Casting Ductile:球墨铸铁)材料等耐磨损性高的材料。另一方面,在使用FCD材料的情况下,与使用FC(FerrumCasting:铸铁)材料的情况相比较,容易产生制造时的铸件不良,因此成品率容易降低。而且,FCD材料的材料单价比FC材料的材料单价高。因此,若整个升降机用绳轮使用FCD材料,则升降机用绳轮的产品成本会增加。
本实施方式的卷绕部件60由与多个中间部件70和基体部件50均不同的材料形成。卷绕部件60由FCD材料形成。多个中间部件70和基体部件50由FC材料形成。由此,能够根据升降机用绳轮40的部位而使用适当的材料。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各槽61的磨损加剧,并且能够降低升降机用绳轮40的产品成本。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中间部件70和基体部件50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但多个中间部件70和基体部件50也可以由互不相同的材料形成。此外,在多个中间部件70和基体部件50由相同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多个中间部件70和基体部件50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此外,在牵引式升降机的情况下,各槽的磨损随着时间而加剧。通常,在各槽的磨损加剧的情况下,要将升降机用绳轮更换为新品。然而,特别是在大容量的升降机中,有时升降机用绳轮的尺寸比机房的搬出路径的尺寸大。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在物理上搬出升降机用绳轮较困难,因此有时难以更换升降机用绳轮。
本实施方式的卷绕部件60在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分割部件63。各个分割部件63使用六角螺栓93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至少一个中间部件70结合。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各个分割部件63从升降机用绳轮40卸下,并且能够容易地将各个分割部件63从机房13搬出。因此,在多个槽61中的任一个的磨损加剧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仅更换卷绕部件60。由此,能够降低升降机的维护成本。
如以上进行了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用绳轮40中,卷绕部件60由与基体部件50和多个中间部件70不同的材料形成。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升降机用绳轮40的部位而使用适当的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的升降机用绳轮40中,卷绕部件60在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分割部件63。多个分割部件63分别使用六角螺栓93与多个中间部件70中的至少一个中间部件70结合。在此,六角螺栓93是螺栓的一例。根据该结构,由于卷绕部件60的更换变得容易,因此能够降低升降机的维护成本。
上述实施方式1~6可以彼此进行组合来实施。
标号说明
10:井道;11:第1绳头组合;12:第2绳头组合;13:机房;20:曳引机;21:绳轮;22:主绳索;23:轿厢;23a:第1轿厢吊轮;23b:第2轿厢吊轮;24:对重;24a:对重吊轮;25:偏导轮;26:限速器;27:补偿绳索;28:平衡轮;29:限速器轮;30:限速器绳索;31:张紧轮;40:升降机用绳轮;50:基体部件;50a:外周面;60:卷绕部件;60a:外周面;60b:内周面;61:槽;62:被支承部;63:分割部件;70:中间部件;70-1:第1中间部件;70-2:第2中间部件;71:第1端部;72:第2端部;73:第3端部;74:分支部;75:第1腿部;76:第2腿部;77:第3腿部;80:铸件砂型;81、81a、81b、81c:浇铸浇口;82、82a、82b、82c:砂箱;91、92:结合部;93、94:六角螺栓。
Claims (7)
1.一种升降机用绳轮,其中,所述升降机用绳轮具备:
基体部件,其具有圆筒状的形状;
卷绕部件,其具有与所述基体部件同轴且直径比所述基体部件的直径大的圆筒状的形状;以及
多个中间部件,它们在所述卷绕部件的径向上设置于所述基体部件与所述卷绕部件之间,
所述多个中间部件分别具有:
第1端部,其与所述基体部件连接;
第2端部,其与所述卷绕部件连接;
第3端部,其在所述卷绕部件的周向上的与所述第2端部不同的位置处与所述卷绕部件连接;以及
分支部,其形成于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第2端部以及所述第3端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用绳轮,其中,
所述卷绕部件在所述径向上的壁厚与所述基体部件在所述径向上的壁厚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机用绳轮,其中,
所述多个中间部件包含在所述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1中间部件和第2中间部件,
所述第1中间部件的所述第2端部与所述第2中间部件的所述第3端部在所述周向上彼此相邻,
所述第1中间部件的所述第2端部和所述第1中间部件的所述第3端部之间的所述周向上的距离与所述第1中间部件的所述第2端部和所述第2中间部件的所述第3端部之间的所述周向上的距离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升降机用绳轮,其中,
所述多个中间部件包含在所述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1中间部件和第2中间部件,
所述第1中间部件的所述第2端部与所述第1中间部件的所述第3端部之间的所述周向上的距离、所述第1中间部件的所述第2端部与所述第2中间部件的所述第3端部之间的所述周向上的距离、所述第1中间部件的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第2中间部件的所述第1端部之间的所述周向上的距离、以及所述第1中间部件的所述分支部与所述卷绕部件之间的所述径向上的距离均为所述卷绕部件在所述卷绕部件的轴向上的厚度的0.3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升降机用绳轮,其中,
所述多个中间部件中的各个中间部件、所述基体部件、所述卷绕部件彼此分体地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升降机用绳轮,其中,
所述卷绕部件由与所述基体部件和所述多个中间部件不同的材料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升降机用绳轮,其中,
所述卷绕部件在所述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分割部件,
所述多个分割部件分别使用螺栓与所述多个中间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中间部件结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21/028608 WO2023012865A1 (ja) | 2021-08-02 | 2021-08-02 | 昇降機用シーブ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730047A true CN117730047A (zh) | 2024-03-19 |
Family
ID=85154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100968.XA Pending CN117730047A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升降机用绳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359950A1 (zh) |
JP (1) | JP7566163B2 (zh) |
CN (1) | CN117730047A (zh) |
DE (1) | DE112021008052B4 (zh) |
WO (1) | WO2023012865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47571A (ja) | 2004-03-08 | 2005-09-15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エレベータ用シーブ |
JP2012240830A (ja) | 2011-05-24 | 2012-12-1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綱車機構 |
JP2017210308A (ja) | 2016-05-24 | 2017-11-3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用綱車 |
JP6694804B2 (ja) * | 2016-12-02 | 2020-05-20 |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 外転型回転電機 |
EP3620420B1 (en) | 2018-09-05 | 2021-10-27 | KONE Corporation | Elevator drive machinery and elevator |
WO2020105122A1 (ja) | 2018-11-20 | 2020-05-2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ーのプーリ |
-
2021
- 2021-08-02 WO PCT/JP2021/028608 patent/WO202301286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8-02 DE DE112021008052.0T patent/DE112021008052B4/de active Active
- 2021-08-02 US US18/291,930 patent/US20240359950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8-02 CN CN202180100968.XA patent/CN117730047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8-02 JP JP2023539390A patent/JP7566163B2/ja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566163B2 (ja) | 2024-10-11 |
JPWO2023012865A1 (zh) | 2023-02-09 |
DE112021008052T5 (de) | 2024-07-18 |
DE112021008052B4 (de) | 2024-10-10 |
US20240359950A1 (en) | 2024-10-31 |
WO2023012865A1 (ja) | 2023-0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FI93340B (fi) | Hissikoneisto | |
WO2007129385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US7353913B2 (en) | Elevator hoisting machine and motor | |
CN201250072Y (zh) | 冶金起重机起升机构 | |
JP2008532881A (ja) | エレベータ設備 | |
EP1028082B1 (en) | Elevator system | |
US7165653B2 (en) | Elevator gearless traction machine construction | |
CN117730047A (zh) | 升降机用绳轮 | |
SK88099A3 (en) | A cable elevator | |
JP5951038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吊り車装置 | |
JP6270635B2 (ja) |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の改修方法 | |
US11065681B2 (en) | Brake carrier casting and a method of making a brake carrier casting | |
JPWO2020049714A1 (ja) | かご吊り車組立体 | |
JP6494575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綱車、及び綱車の綱溝の取替方法 | |
JP4675548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5424692B2 (ja) |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鋳造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
CN111634839B (zh) | 一种运料提升机用钢丝绳固定平衡装置 | |
JP2010275089A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 | |
EP1947049A1 (en) | Elevator gearless traction machine construction | |
JPWO2017212576A1 (ja) |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の軸受装置 | |
JP2005306513A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EP3444218A1 (en) | Radial flux permanent magnet elevator motor | |
JP5017904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2012240830A (ja) | 綱車機構 | |
JP4085294B2 (ja) | 高炉の組立解体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