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82951A - 一种制备二苯芳基醚酯类衍生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二苯芳基醚酯类衍生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82951A
CN117682951A CN202311200488.8A CN202311200488A CN117682951A CN 117682951 A CN117682951 A CN 117682951A CN 202311200488 A CN202311200488 A CN 202311200488A CN 117682951 A CN117682951 A CN 117682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formula
component
catalyst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004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波
叶永浩
张正光
刘木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2004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829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82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829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07C67/08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by reacting carboxylic acids or symmetrical anhydrides with the hydroxy or O-metal group of organic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84Recycling of cataly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药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备芳基醚酯类衍生物的方法。该二苯醚酯类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该方法包括:(1)在碱性条件下,将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与对苯二酚催化反应,得到式III所示化合物;(2)将式III所示的产物,与取代的苯丙醇催化反应得到式I所示的二苯醚酯类化合物。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低成本且高收率,低污染地获得高纯度二苯醚酯类化合物。

Description

一种制备二苯芳基醚酯类衍生物的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202210351382.7,发明名称为:一种制备二苯醚酯类化合物的方法,申请日为2022年4月2日的中国专利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制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制备芳基醚酯类衍生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作为全球范围内种植最广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供给全球超过半数的人口,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激增,水稻生产的需求量及安全性变得愈发重要。稻瘟病菌(Magnaporthe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在全球稻区广泛发生的、最重要的毁灭性真菌病害,严重威胁着全球的粮食生产安全。目前,对该病害的防治仍以选育抗病品种和化学防治为主。由于稻瘟病菌田间致病型复杂、群体组成变化快,致使抗病品种推广几年后抗病性丧失。而化学防治通常成本高,病菌抗药性不断产生导致效果差,且易造成污染环境。
目前用于稻瘟病菌防控的杀菌剂主要有甾醇去甲基化抑制剂(Steroldemethylation inhibitors,DMIs)、线粒体呼吸抑制剂(Quinone outside inhibitors,QoIs)和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Melanin biosynthesis inhibitors,MBIs),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这些杀菌剂的过程中,稻瘟病菌逐渐产生了抗药性。因此,新型高效低毒杀菌剂靶标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在植物与病原微生物长期互作选择及协同进化的过程中,两者之间一直上演着复杂而精准的攻击、防御、再攻击、再防御的军备竞赛。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植物中存在与动物相似的先天免疫系统(Innate immunity system),这一系统由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MPs(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和效应分子分别诱导两种层面PTI(PAMP-triggered immunity)和ETI(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的免疫反应构成。植物应对病原菌的基础抗病性(PTI)要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病原菌的保守模式分子(PAMPs)而产生,具有稳定、持久、广谱的特点。效应子是病原菌攻击植物的关键武器,稻瘟病菌侵染水稻时能分泌大量效应子到植物细胞中干扰其抗病反应,解释效应子抑制寄主PTI的分子机制,不但对认识病原菌的致病机理有重要意义,且可以基于特有效应子的结构特征,设计新型低毒、高效杀菌剂。
在的专利申请ZL202111251111.6中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含有二苯醚酯类化合物,并具体公开了其合成方法。然而,该方法中的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合成成本高;自主合成时,又存在工艺路线复杂且收率很低的缺点。
综上,本领域内需要找到一种能够低成本高收率地获得二苯醚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能够低成本且高收率和高纯度地获得芳基醚酯类衍生物的化合物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芳基醚酯类衍生物的化合物的方法,该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其中R1和R2各自H、OH、F、Cl、Br、I、C1-6的烷基、C1-6的烷氧基。
其中,X为F、Cl、Br、I;R2为CH3、CN、COOH。
该方法包括:
(1)在碱性条件下,在第一催化剂存在下,将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与对苯二酚反应,得到式III所示的化合物;
(2)将式III所示的产物,在第二催化剂的条件下与取代的苯丙醇反应得到式I所示的二苯醚酯类化合物。
具体地,在步骤(1)中,所述第一催化剂中含有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为钯和/或氯化钯;所述组分B为选自三苯基磷的配体。
优选地,所述组分A以钯元素计的用量与所述组分B的含量摩尔比为1:(1-2)。
更优选地,所述组分A以钯元素计的用量与所述组分B的含量摩尔比为1:(1.05-1.4)。
另外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碱性条件是通过选自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三乙胺和吡啶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形成。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碱性物质与原料的含量摩尔比为1:(1-2)。
更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反应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进行;优选地,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为四丁基溴化铵。
另外优选地,在步骤(1)中,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25-150℃,反应时间为0.2-48h,反应压力为0.1-2.5MPa。
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第二催化剂选自DMAP、2-氯-1-甲基碘化吡啶鎓、DCC、EDCI、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偶氮二甲酸二甲酯、偶氮二甲酸二乙酯、偶氮二甲酸二苄基酯、三苯基膦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碱性物质存在下进行反应,所述碱性物质选自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三乙胺和吡啶中的至少一种;
在步骤(2)中,将式(III)所示的化合物与第二催化剂和碱性物质进行接触的条件为:接触温度为0-120℃,优选地0-80℃,优选地0-25℃;接触时间为1-30h。
本发明的前述方法能够低成本且高收率地获得二苯醚酯类化合物。并且,由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二苯醚酯类化合物的纯度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在本发明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触反应、第二接触反应、第一催化剂、第二催化剂等中的“第一”、“第二”均不是表示先后次序,仅是为了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涉及的反应中均可以采用本领域内常规使用的各种后处理方法对所得到的产物进行后处理。所述后处理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萃取、重结晶、洗涤、干燥、过滤、柱层析等。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并且实施例中涉及的后处理方法仅是用于示例性地列举,并不表示那是必须采用的操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常规的其它手段进行替代。
实施例1
采用如下方式的合成路线来合成式I-1所示的化合物:
在上述合成路线中,在步骤a中,式II-1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可以为:将两种原料溶于溶剂中,加入碱,升温搅拌反应。待反应完毕,脱干溶剂,剩余固体用溶剂溶解,过滤后收集溶剂,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剩余固体溶于有机溶剂和水中,继续加入碱,升温回流。反应完成后,有机溶剂萃取反应体系,收集水相。加酸调节pH至酸性并析出固体。抽滤,固体烘干即得式II-1中间体。
在步骤b中,式I-1的合成方法可以为:将式II-1中间体、苯丙醇、溶剂、催化剂加入到烧瓶中,搅拌反应。TLC监测反应,待反应完成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水,萃取合并有机层,干燥浓缩进行柱层析得到式I-1化合物。
以下将本实施例的具体实验过程。其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各种原料均来自商购。
式II-1中间体的合成
将对苯二酚(10mmol),对氟苯甲腈(5mmol),碳酸钾(10mmol),四丁基溴化铵(1mmol)加入到50mL单颈瓶中,加入DMF,升温至120℃反应10小时,TLC跟踪反应进程,反应结束后脱干溶剂。剩余固体用乙酸乙酯溶解,并用饱和NaHCO3洗2次,收集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固体溶于THF:H2O=1:1中,加入20mmol的氢氧化钠,升温回流6小时。反应完成后酮DCM萃取反应体系,收集水相并用浓盐酸酸化至pH=1-2。静置半个小时后抽滤,固体烘干得到白色固体式II-1中间体,产率81%。其核磁共振波谱如下:
1H NMR(500MHz,DMSO-d6)δ12.73(s,1H),9.49(s,1H),7.90(s,2H),6.99–6.94(m,2H),6.94–6.90(m,2H),6.85–6.79(m,2H)。
式I-1化合物的合成
室温下,将式II-1中间体(10mmol)溶于THF中、加入苯丙醇(10mmol)和三苯基膦(10mmol),搅拌下缓慢滴加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10mmol),继续室温反应12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DCM萃取,收集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进行柱层析得到化合物I-1。化合物为油状,产率为85%。其核磁共振波谱如下:
1H NMR(500MHz,DMSO-d6)δ9.47(s,1H),7.90–7.84(m,2H),7.27–7.22(m,2H),7.21–7.17(m,2H),7.17–7.13(m,1H),6.95–6.88(m,4H),6.81–6.76(m,2H),4.18(t,J=6.5Hz,2H),2.71–2.65(m,2H),2.00–1.91(m,2H)。
13C NMR(126MHz,DMSO-D6)δ165.23,162.65,154.64,146.41,141.17,131.47,128.36,128.33,125.87,123.29,121.73,116.46,116.06,63.77,40.00,39.83,39.67,39.50,39.33,39.17,39.00,31.54,29.84。
实施例2
采用如下方式的合成路线来合成式I-1所示的化合物:
在上述合成路线中,在步骤a中,式II-1中间体的合成方法例如可以为:将原料溶于溶剂中,加入碱,升温搅拌反应。待反应完毕,脱干溶剂,剩余固体用溶剂溶解,过滤后收集溶剂,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剩余固体溶于有机溶剂和水中,继续加入碱,升温回流。反应完成后,有机溶剂萃取反应体系,收集水相。加酸调节pH至酸性并析出固体。抽滤,固体烘干即得式II-1中间体。
在上述合成路线中,在步骤b中,式I-1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例如可以为:将中间体II-1、苯丙醇、溶剂、催化剂加入到烧瓶中,搅拌反应。TLC监测反应,待反应完成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水,萃取合并有机层,干燥浓缩进行柱层析得到式I-1化合物。
以下将本实施例的具体实验过程。其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各种原料均来自商购。
式II-1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
将对苯二酚(10mmol),对氯苯甲腈(5mmol),氢氧化钠(10mmol)加入到50mL单颈瓶中,加入DMF,升温至120℃反应10小时,TLC跟踪反应进程,反应结束后脱干溶剂。剩余固体用乙酸乙酯溶解,并用饱和NaHCO3洗2次,收集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固体溶于THF:H2O=1:1中,加入20mmol的氢氧化钠,升温回流6小时。反应完成后酮DCM萃取反应体系,收集水相并用浓盐酸酸化至pH=1-2。静置半个小时后抽滤,固体烘干得到白色固体,产率78%。
式I-1化合物的合成
室温下,将中间体II-1(10mmol)溶于THF中、加入苯丙醇(10mmol)和三苯基膦(10mmol),搅拌下缓慢滴加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10mmol),继续室温反应12小时。反应完成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DCM萃取,收集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进行柱层析得到化合物I-1。化合物为油状,产率为85%。其核磁共振波谱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采用如下方式的合成路线来合成式I-1所示的化合物:
在上述合成路线中,在步骤a中,式II-1中间体的合成方法例如可以为:将原料溶于溶剂中,加入催化剂,升温搅拌反应。待反应完毕,脱干溶剂,剩余固体用溶剂溶解,过滤后收集溶剂,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剩余固体溶于有机溶剂和水中,继续加入催化剂,升温回流。反应完成后,有机溶剂萃取反应体系,收集水相。加酸调节pH至酸性并析出固体。抽滤,固体烘干即得式II-1中间体。
在上述合成路线中,在步骤b中,式I-1中间体的合成方法例如可以为:将式II-1中间体、苯丙醇、溶剂、催化剂加入到烧瓶中,搅拌反应。TLC监测反应,待反应完成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水,萃取合并有机层,干燥浓缩进行柱层析得到式I-1化合物。
以下将本实施例的具体实验过程。其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各种原料均来自商购。
式II-1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
将对苯二酚(10mmol),对溴甲苯(5mmol),碳酸钾(10mmol)四三苯基二氯化钯(1mmol)加入到50mL单颈瓶中,加入DMF,升温至120℃反应10小时,TLC跟踪反应进程,反应结束后脱干溶剂。剩余固体用乙酸乙酯溶解,并用饱和NaHCO3洗2次,收集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固体溶于甲醇:H2O=1:1中,加入10mmol的氢氧化钠,升温至50℃,向反应体系中缓慢加入高锰酸钾(10mmol),继续反应3小时。反应完成后抽滤除去不溶物,收集水相并用浓盐酸酸化至pH=1-2。静置半个小时后抽滤,固体烘干得到白色固体,产率83%。
式I-1化合物的合成
室温下,将中间体II-1(10mmol)溶于THF中、加入苯丙醇(10mmol)和三苯基膦(10mmol),搅拌下缓慢滴加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10mmol),继续室温反应12小时。反应完成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DCM萃取,收集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进行柱层析得到式I-1化合物。化合物为油状,产率为85%。其核磁共振波谱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采用如下方式的合成路线来合成式I-2所示的化合物:
在上述合成路线中,在步骤a中,式II-2中间体的合成方法例如可以为:将原料溶于溶剂中,加入碱,升温搅拌反应。待反应完毕,脱干溶剂,剩余固体用溶剂溶解,过滤后收集溶剂,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剩余固体溶于有机溶剂和水中,继续加入碱,升温回流。反应完成后,有机溶剂萃取反应体系,收集水相。加酸调节pH至酸性并析出固体。抽滤,固体烘干即得式II-2中间体。
在上述合成路线中,在步骤b中,式I-2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例如可以为:将中间体II-2、苯丙醇、溶剂、催化剂加入到烧瓶中,搅拌反应。TLC监测反应,待反应完成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水,萃取合并有机层,干燥浓缩进行柱层析得到式I-2化合物。
以下将本实施例的具体实验过程。其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各种原料均来自商购。
式II-2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
将苯酚(10mmol),对氯苯甲腈(5mmol),氢氧化钠(10mmol)加入到50mL单颈瓶中,加入DMF,升温至120℃反应10小时,TLC跟踪反应进程,反应结束后脱干溶剂。剩余固体用乙酸乙酯溶解,并用饱和NaHCO3洗2次,收集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固体溶于THF:H2O=1:1中,加入20mmol的氢氧化钠,升温回流6小时。反应完成后酮DCM萃取反应体系,收集水相并用浓盐酸酸化至pH=1-2。静置半个小时后抽滤,固体烘干得到白色固体,产率82%。
式I-2化合物的合成
室温下,将中间体II-2(10mmol)溶于THF中、加入苯丙醇(10mmol)和三苯基膦(10mmol),搅拌下缓慢滴加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10mmol),继续室温反应12小时。反应完成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DCM萃取,收集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进行柱层析得到化合物I-2。化合物为油状,产率为84%。其核磁共振波谱如下:
1H NMR(500MHz,Chloroform-d)δ7.99(d,J=9.0Hz,2H),7.42–7.36(m,2H),7.29(t,J=7.5Hz,2H),7.23–7.18(m,4H),7.07(d,J=9.5Hz,2H),6.99(d,J=11.5Hz,2H),4.32(t,J=6.3Hz,2H),2.81–2.74(m,2H),2.14–2.04(m,2H)。
实施例5
采用如下方式的合成路线来合成式I-3所示的化合物:
在上述合成路线中,在步骤a中,式II-3中间体的合成方法例如可以为:将原料溶于溶剂中,加入碱,升温搅拌反应。待反应完毕,脱干溶剂,剩余固体用溶剂溶解,过滤后收集溶剂,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剩余固体溶于有机溶剂和水中,继续加入碱,升温回流。反应完成后,有机溶剂萃取反应体系,收集水相。加酸调节pH至酸性并析出固体。抽滤,固体烘干即得式II-3中间体。
在上述合成路线中,在步骤b中,式I-3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例如可以为:将中间体II-3、苯丙醇、溶剂、催化剂加入到烧瓶中,搅拌反应。TLC监测反应,待反应完成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水,萃取合并有机层,干燥浓缩进行柱层析得到式I-3化合物。
以下将本实施例的具体实验过程。其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各种原料均来自商购。
式II-3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
将对苄氧基苯酚(10mmol),对氯苯甲腈(5mmol),氢氧化钠(10mmol)加入到50mL单颈瓶中,加入DMF,升温至120℃反应10小时,TLC跟踪反应进程,反应结束后脱干溶剂。剩余固体用乙酸乙酯溶解,并用饱和NaHCO3洗2次,收集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固体溶于THF:H2O=1:1中,加入20mmol的氢氧化钠,升温回流6小时。反应完成后酮DCM萃取反应体系,收集水相并用浓盐酸酸化至pH=1-2。静置半个小时后抽滤,固体烘干得到白色固体,产率81%。
式I-3化合物的合成
室温下,将中间体II-3(10mmol)溶于THF中、加入对氯苯丙醇(10mmol)和三苯基膦(10mmol),搅拌下缓慢滴加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10mmol),继续室温反应12小时。反应完成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DCM萃取,收集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进行柱层析得到化合物I-3。化合物为油状,产率为90%。其核磁共振波谱如下:
1H NMR(500MHz,Chloroform-d)δ7.88(s,2H),7.37–7.34(m,2H),7.33–7.29(m,2H),7.25(d,J=7.5Hz,1H),7.20(d,J=7.5Hz,2H),7.12-7.10(m,3H),6.91-6.90(m,3H),6.84(s,2H),4.97(s,2H),4.22(t,J=4.5Hz,2H),2.69-2.66m,2H),1.99-1.95(m,2H)。
实施例6
采用如下方式的合成路线来合成式I-4所示的化合物:
在上述合成路线中,在步骤a中,式II-1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可以为:将两种原料溶于溶剂中,加入碱,升温搅拌反应。待反应完毕,脱干溶剂,剩余固体用溶剂溶解,过滤后收集溶剂,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剩余固体溶于有机溶剂和水中,继续加入碱,升温回流。反应完成后,有机溶剂萃取反应体系,收集水相。加酸调节pH至酸性并析出固体。抽滤,固体烘干即得式II-1中间体。
在步骤b中,式I-4的合成方法可以为:将式II-1中间体、取代的苯丙醇、溶剂、催化剂加入到烧瓶中,搅拌反应。TLC监测反应,待反应完成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水,萃取合并有机层,干燥浓缩进行柱层析得到式I-1化合物。
以下将本实施例的具体实验过程。其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各种原料均来自商购。
式II-1中间体的合成
将对苯二酚(10mmol),对氟苯甲腈(5mmol),碳酸钾(10mmol),四丁基溴化铵(1mmol)加入到50mL单颈瓶中,加入DMF,升温至120℃反应10小时,TLC跟踪反应进程,反应结束后脱干溶剂。剩余固体用乙酸乙酯溶解,并用饱和NaHCO3洗2次,收集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固体溶于THF:H2O=1:1中,加入20mmol的氢氧化钠,升温回流6小时。反应完成后酮DCM萃取反应体系,收集水相并用浓盐酸酸化至pH=1-2。静置半个小时后抽滤,固体烘干得到白色固体式II-1中间体,产率81%。
式I-4化合物的合成
室温下,将式II-1中间体(10mmol)溶于THF中、加入对甲基苯丙醇(10mmol)和三苯基膦(10mmol),搅拌下缓慢滴加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10mmol),继续室温反应12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DCM萃取,收集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进行柱层析得到化合物I-4,产率为80%。其核磁共振波谱如下:1H NMR(500MHz,Chloroform-d)δ7.96–7.75(m,2H),7.19–7.06(m,4H),7.04–6.98(m,2H),6.90–6.81(m,2H),6.79–6.69(m,2H),4.32(t,J=4.9Hz,2H),2.21(d,J=1.4Hz,3H),2.17(q,J=5.3Hz,2H),1.94(td,J=5.6,4.7,1.1Hz,2H).
由前述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前述方法能够低成本且高收率地获得二苯醚酯类化合物。并且,由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二苯醚酯类化合物的纯度高。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0)

1.一种制备芳基醚酯类衍生物的方法,该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其中R1和R2各自为H、OH、F、Cl、Br、I、C1-6的烷基、C1-6的烷氧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碱性条件下,在第一催化剂存在下,将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与用R1取代的苯酚反应,得到式(III)所示化合物;
其中,X为F、Cl、Br、I;R2为CH3
(2)将式III所示的产物,在碱性条件下,在第二催化剂的条件下与取代的苯丙醇反应得到式I所示的二苯醚酯类化合物;
所述第二催化剂选自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偶氮二甲酸二甲酯、偶氮二甲酸二乙酯、偶氮二甲酸二苄基酯中的一种与三苯基膦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第一催化剂中含有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为钯和/或氯化钯;所述组分B为选自三苯基磷的配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A以钯元素计的用量与所述组分B的含量摩尔比为1:(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A以钯元素计的用量与所述组分B的含量摩尔比为1:(1.05-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碱性条件是通过选自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三乙胺和吡啶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碱性物质与原料的含量摩尔比为1:(1-2)。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反应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进行;优选地,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为四丁基溴化铵。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25-150℃,反应时间为0.2-48h,反应压力为0.1-2.5MPa。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用R1取代的苯酚是对苯二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碱性物质存在下进行反应,所述碱性物质选自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三乙胺和吡啶中的至少一种;
在步骤(2)中,将式(III)所示的化合物与第二催化剂和碱性物质进行接触的条件为:接触温度为0-120℃,优选地0-80℃,更优选为0-25℃;接触时间为1-30h。
CN202311200488.8A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制备二苯芳基醚酯类衍生物的方法 Pending CN1176829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00488.8A CN117682951A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制备二苯芳基醚酯类衍生物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1382.7A CN114890899B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制备二苯醚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CN202311200488.8A CN117682951A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制备二苯芳基醚酯类衍生物的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51382.7A Division CN114890899B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制备二苯醚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82951A true CN117682951A (zh) 2024-03-12

Family

ID=827163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00488.8A Pending CN117682951A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制备二苯芳基醚酯类衍生物的方法
CN202210351382.7A Active CN114890899B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制备二苯醚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51382.7A Active CN114890899B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制备二苯醚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7682951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58572B2 (en) * 1999-12-22 2003-05-06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Glass-forming liquid crystalline compositions and optical devices formed therefrom
US11028064B2 (en) * 2016-11-04 2021-06-08 Auckland Uniservices Limited Tricyclic heterocyclic derivatives and uses thereof
CN106632045B (zh) * 2016-11-29 2019-08-13 江苏富鼎化学有限公司 吡唑磺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CN110407693A (zh) * 2019-07-16 2019-11-05 成武县晨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4-苯氧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
CN112321457A (zh) * 2020-09-29 2021-02-05 大连新阳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4,4’-二酰氯二苯醚的合成方法
CN113683509B (zh) * 2021-10-27 2022-01-04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二苯醚酯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和农药杀菌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0899A (zh) 2022-08-12
CN114890899B (zh) 202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4362C (zh) 嘧菌酯及其类似物的制备方法
Rao et al. An efficient synthesis of 3, 4, 5-trimethoxybenzaldehyde from vanillin
CN107628967A (zh) 一种合成氰氟草酯的方法
CN114890899B (zh) 一种制备二苯醚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1170973B (zh) 一种苯并呋喃酮的合成方法
CN105601529B (zh) 丙草胺的合成方法
JPH0826027B2 (ja) ギンコライド誘導体およびそれらの調製法
CN109467532B (zh) 4-三氟甲基烟酸的制备方法
CN114716487B (zh) 一种呋喃双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1459301B1 (ko) 몬테루카스트 나트륨 중간체의 합성 방법
KR101206123B1 (ko) 스틸벤 골격을 갖는 화합물의 합성방법
CN115784837B (zh) 3-氯双环[3.2.1]-3-辛烯-2-醇的制备方法
CN101121708A (zh) 奥沙碘铵及其类似物的合成新方法
JP3301210B2 (ja) 脂肪族酸フルオライドの製造方法
CN102267894B (zh) 一种制备2-溴-4,5-二甲氧基苯甲酸的方法
CN117050009A (zh) 一种4-三氟甲基吡啶中间体核心母核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15433156A (zh) 一种胡椒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4367346A (en) Method for synthesis of long-chain alcohols
Yoo et al. Facile and Efficient Synthesis of (+/-)-Glabridin
CN114539065A (zh) 制备4-硝基-2-三氟甲基苯乙酮的方法
KR100525468B1 (ko) 펜프록시메이트의 개선된 제조방법
CN105693685A (zh) 盐酸奥洛他定的制备工艺
CN115417769A (zh) 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成分的合成方法以及中间体
CN100463909C (zh) 一种噻吩并四氢吡啶乙腈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3709025B (zh) 一种2,2-二羟甲基烷酸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