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73195A - 一种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73195A
CN117673195A CN202211090758.XA CN202211090758A CN117673195A CN 117673195 A CN117673195 A CN 117673195A CN 202211090758 A CN202211090758 A CN 202211090758A CN 117673195 A CN117673195 A CN 117673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edge
solar cell
silicon wafer
single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907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柱
刘正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itute of Micro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Micro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Micro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Micro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21109075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7319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0188 priority patent/WO202405117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673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731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36Special surface tex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提供单晶硅片;S2,对单晶硅片进行制绒,以在单晶硅片的至少一面制作具有金字塔形貌的绒面减反射结构;S3,对单晶硅片的边缘部分进行圆滑处理,该边缘部分为到单晶硅片的边缘的距离不大于5mm的边缘区域;S4,对单晶硅片进行清洗;S5,利用圆滑处理并清洗的单晶硅片制作柔性薄型太阳电池。根据本发明的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消除造成硅片碎裂的应力集中产生区,使薄型单晶硅片具有柔性的结构特征,显著提高单晶硅片的柔性,工艺简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晶体硅太阳电池是最主要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目前市场占有率达到95%以上。晶体硅太阳电池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提高转换效率,降低成本。单晶硅太阳电池的主要成本来自单晶硅片,占80%以上。单晶硅片的成本主要由高纯多晶硅材料、拉晶、切片构成,而高纯多晶硅材料的成本主要由提纯过程中的还原电耗构成,目前已经达到40kWh/kg以下,已经接近现有工艺的瓶颈,因此,降低单晶硅片的厚度是降低硅片成本的有效技术路径。
另一方面,随着光伏应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光伏的应用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各种形式的建筑一体化、车载、机载、可穿戴电子、通信节点供电等多种形态的应用方式逐步出现,除了对光电转换效率有较高的要求以外,对光伏组件的重量和安装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可安装于各种屋顶、车顶、便携式电源、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柔性超薄太阳电池需求越来越多,对光伏组件的重量和柔性要求越来越高,对柔性太阳电池的需求逐渐增大,因此,急需开发出高效、稳定、无毒、柔性的太阳电池。
然而,单晶硅本身是一种脆性材料,尽管可以通过降低硅片的厚度实现一定的弯折性,但是,由于晶体硅是间接带隙半导体,降低硅片的厚度引起电池的电流密度也会显著降低,进而大大降低光电转换效率。而且,由于单晶硅本身的脆性,即使降低硅片的厚度,在弯折过程中,尤其遇到应力集中的区域仍然容易碎裂,影响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应用范围,需要把单晶硅变得更具柔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硅片脆性导致的晶体硅太阳电池在应力作用下容易断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提供单晶硅片;S2,对单晶硅片进行制绒,以在单晶硅片的至少一面制作具有金字塔形貌的绒面减反射结构;S3,对单晶硅片的边缘部分进行圆滑处理,该边缘部分为到单晶硅片的边缘的距离不大于5mm的边缘区域;S4,对单晶硅片进行清洗;S5,利用圆滑处理并清洗的单晶硅片制作柔性薄型太阳电池。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的单晶硅片为厚度小于120微米的p型或者n型单晶硅片。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2中,使用KOH或者NaOH碱性溶液,加入制绒添加剂,在60-85度温度进行制绒。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3中,采用化学试剂进行各向同性腐蚀,或采用各向同性的化学蒸汽腐蚀,或采用等离子体对边缘部分进行刻蚀。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3中,边缘区域包括位于单晶硅片的正面和背面的边缘表面和位于单晶硅片的侧面的侧表面。
优选地,在对边缘表面和/或侧表面的金字塔结构进行圆滑处理后,金字塔谷部的曲率半径大于50纳米。
优选地,在对侧表面的菱角、突刺和凹槽进行圆滑处理后,棱角、突刺和凹槽的曲率半径大于25纳米。
优选地,边缘部分圆滑处理后,单晶硅片的正面和背面的距离边缘5mm以内的内部区域的金字塔结构维持不变,不改变表面反射率。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4中,除去圆滑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物以及残留污染物,然后经过纯水漂洗,提供太阳电池制作所需要的清洁表面。
优选地,柔性薄型太阳电池为硅异质结(SHJ,HJT,HIT)太阳电池、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太阳电池、PERC电池、或叉指式背接触(IBC)太阳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通过对边缘部分的圆滑处理,形成以下结构特征:硅片侧面的金字塔的峰和谷变圆滑;硅片侧面的突刺和凹槽变圆滑;硅片边缘5mm以内区域的金字塔的谷部变圆滑;背面和正面其他区域的金字塔结构维持不变,不改变表面反射率;从而消除造成硅片碎裂的应力集中产生区,使薄型单晶硅片具有柔性的结构特征,显著提高单晶硅片的柔性,同时,不改变硅片正面和背面的金字塔结构和减反射性能,可广泛使用于硅异质结(HJT,SHJ,HIT)太阳电池、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太阳电池、钝化发射极和背面(PERC)、叉指背接触(IBC)太阳电池等,工艺简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根据本发明的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制备各种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特别适合于工艺温度低于250度的柔性薄型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制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单晶硅片的基本结构信息。
图2显示单晶硅片经过制绒清洗后在正面(a,c)和侧面(b,c)形成的金字塔结构,另外,单晶硅片的背面具有相同的金字塔结构。
图3中的a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绒硅片中心大部分区域表面金字塔之间的沟槽为尖锐形状;b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绒硅片边缘区域表面金字塔之间的沟槽变为光滑结构;c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绒硅片侧面小金字塔、边缘棱角、边缘机械切割损伤均被圆化成光滑结构。
图4显示为SEM分析结果,从断裂面的分析发现,未经处理的单晶硅片(a)表现出平整的断裂面的脆性特性。使用该发明技术对60微米厚度的单晶硅硅片边缘进行处理后,表现为多解理面断裂的柔性特性。多解理面断裂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硅片表现出更好的柔性特征。
图5显示为分子动力学模拟,170000个硅原子组成的小单晶硅体现,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即使将尖锐的金字塔沟槽圆化成半径6.08纳米的圆弧,应力-应变曲线已经显示出该处理使得硅片具有更好的柔性特征。
图6显示为有限元模拟,模拟发现在相同的形变条件下,金字塔沟槽处的最大应力(von Mises stress)随着圆化处理半径的增大而迅速减小,这对硅片柔性起到关键作用。
图7显示为高速相机拍照:制绒硅片最脆弱的地方是边缘,应力作用下断裂总是从边缘开始。证据是:断裂裂痕的边缘处总是最先飞出一些小的断裂产生的小的硅粒子。基于该断裂特点,本发明仅针对硅片边缘区域进行圆化处理。
图8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绒硅片经过上述处理后,60微米的硅片可以被弯折成4毫米半径,硅片不会发生断裂。
图9示为利用该发明技术处理过的厚度60微米的单晶硅片制作柔性SHJ太阳电池弯折时的状态,体现了优良的柔性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虽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本发明针对单晶硅太阳电池脆性、易碎的问题,提供一种制绒单晶硅片的处理方法,使单晶硅片具有柔性特征,解决薄型单晶硅片易碎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首先包括提供单晶硅片101,如图1所示。优选地,该单晶硅片为厚度小于120微米的p型或者n型单晶硅片。其中,单晶硅片的厚度以硅片的重量除以单晶硅的密度2.33g/cm3和面积的计算值为基准。
根据本发明的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接下来包括对单晶硅片进行制绒,以在单晶硅片的两面(正面和背面)或者单面制作具有金字塔形貌的绒面减反射结构,金字塔沟槽处的尖锐结构如图1中的102所示,制绒后的单晶硅片厚度在120微米以下。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使用KOH或者NaOH碱性溶液,加入制绒添加剂,在60-85度温度进行制绒。金字塔的尺寸根据太阳电池的工艺进行调节,一般在1.5至12微米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接下来包括对单晶硅片的边缘部分进行圆滑处理。圆化处理既可以采用化学试剂进行各向同性腐蚀,也可以采用各向同性的化学蒸汽腐蚀,还可以采用等离子体对边缘部分进行刻蚀。例如,KOH或者NaOH的水溶液,在60-80度的温度下对硅片边缘进行选择性处理。又例如,HNO3和HF的混合溶液,在室温下对硅片边缘进行选择处理。
这里的边缘部分指的是到硅片边缘的距离不大于5mm的边缘区域,包括位于单晶硅片的正面和背面的边缘表面和位于单晶硅片的侧面的侧表面。边缘部分圆滑处理后,单晶硅片的正面和背面的距离边缘5mm以内的内部区域的金字塔结构维持不变,不改变表面反射率,即在同样条件下正面和背面的反射率差异维持在1%以内。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对单晶硅片的边缘表面的金字塔进行圆滑处理。对边缘表面的金字塔结构进行圆滑处理后,相邻金字塔之间的沟槽,即金字塔谷部的曲率半径大于50纳米,制绒硅片边缘表面处理后的金字塔沟槽变得光滑,如图1中的103所示。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对单晶硅片的侧表面的金字塔、边缘轮廓、切片时在边缘遗留的线痕以及由于切片过程中由于机械震动所造成的损伤等进行圆滑处理。对侧表面的金字塔结构进行圆滑处理后,相邻金字塔之间的沟槽,即金字塔谷部的曲率半径大于50纳米,制绒硅片侧表面处理后的小金字塔沟槽变得光滑,如图1中的104所示。对侧表面的边缘轮廓进行圆滑处理后,相应的菱角、突刺和凹槽变圆滑,棱角、突刺和凹槽的曲率半径大于25纳米,制绒硅片边缘棱角经过处理后变得圆滑,如图1中的105所示,制绒硅片边缘机械损伤经过处理后变得圆滑,如图1中的106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接下来包括对单晶硅片清洗。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使用标准RCA清洗工艺,或者臭氧加氢氟酸或者盐酸构成的清洗剂,除去边缘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物以及其他残留的污染物,然后经过纯水漂洗,提供太阳电池制作所需要的清洁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接下来包括利用边缘处理并清洗的硅片制作柔性薄型太阳电池,包括但不限于硅异质结(SHJ,HJT,HIT)太阳电池、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太阳电池、PERC电池、叉指式背接触(IBC)太阳电池等。
实施例1
以柔性薄型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为例。SHJ电池的正、背面结构对称,工艺温度200度以下,适合制作超薄柔性电池。
选用n型单晶硅片,硅片原始厚度为180微米,经过切片、清洗,表面未经过化学、机械、或者化学机械CMP抛光,表面有切线痕,切线痕的深度约15微米,硅片的边缘也有切线痕以及切片留下的突刺,凹槽等不平整区域。
对n型单晶硅片进行清洗、制绒。采用氢氟酸、盐酸和臭氧水溶液在室温下进行清洗,除去表面的有机污染物。然后利用KOH的水溶液添加制绒添加剂进行制绒,在硅片的表面和背面形成均匀的金字塔结构,如图2所示,金字塔的尺寸为2-3微米,金字塔的结构由制绒液对单晶硅的各向异性腐蚀速度所决定,金字塔的斜面主要为111晶面,相邻金字塔之间的凹槽,即金字塔的谷部呈66度左右的锐角,如图3的a。仔细观察发现,硅片的侧面同样形成了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的尺寸和正面及背面相当。
分析发现,在硅片弯折过程中,金字塔的谷部容易由于受力不均匀而累计应力,是单晶硅片在弯折过程中碎裂的主要原因。
用天平称硅片的重量,用单晶硅的比重和硅片的面积计算出硅片的厚度为60微米。
利用高浓度KOH的水溶液对制绒后的单晶硅片边缘进行处理,温度为60-80度。处理时,使硅片的边缘与溶液接触,对硅片的四边和角部进行处理。在硅片边缘与溶液接触时,利用溶液在硅片表面亲和力,适当调节硅片边缘与溶液的接触,使硅片边缘处理的范围控制在距离边缘5mm以内的区域。
处理后硅片边缘和侧面的结构如图3的b和c所示。硅片侧面的金字塔被圆滑,相邻金字塔之间的凹槽,即谷部由尖锐的锐角变得圆滑。优选地,谷部的曲率半径控制在50nm以上。切片遗留的凹槽和突刺、硅片的菱角都变得圆滑,优选地,曲率半径控制在25nm以上。
处理后硅片边缘部分的金字塔谷被圆滑,优选地,谷部的曲率半径控制在50nm以上。距离边缘5mm以外的硅片中心区域的金字塔未受影响,经反射光谱仪测试,在相同条件下,表面和背面反射率与处理前的差异在1%以内。
利用扫面电子显微镜对处理前后硅片的断裂面进行了观察分析,如图4所示,未经处理的硅片在外部弯折应力的作用下,断裂面呈整齐的脆性特性,而经过边缘处理的硅片,断裂面呈现多层解理面,表现出明显的柔性断裂特性,说明边缘处理使边缘和侧面的金字塔以及菱角和突刺、凹槽的曲率半径变大,有利于消除在弯折时产生应力累积,变成柔性的断裂特征,使硅片变成柔性。图5和图6的理论模拟证明了圆化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应力集中,从而使得硅片在更大的应力下才会发生断裂,因此表现出更好的柔性特征。制绒硅片在弯曲应力下最脆弱的部分是硅片的边缘,如图7所示,高速相机发现硅片总是从边缘开始断裂,证据是:断裂裂痕的起点处在断裂开始时总是飞出一些碎小的硅颗粒。
图8显示,尺寸156x156mm(M2标准尺寸)、厚度60微米的硅片经过边缘处理后,可以被弯折成4毫米半径,硅片不发生断裂,表现出良好的柔性。
把边缘部分处理过的单晶硅片进行清洗,除去表面的氧化物以及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使单晶硅表面满足SHJ太阳电池制备所具备的表面洁净度。优选地,采用氢氟酸、盐酸和臭氧水溶液在室温下进行清洗,然后采用KOH和H2O2的混合溶液在60-85度的高温进行清洗,经过超纯水漂洗后,用2%HF水溶液除去表面氧化物,经过干燥后制备SHJ太阳电池。
按照SHJ太阳电池的工艺流程制作电池结构,首先利用PECVD在正面沉积厚度分别为5-10nm的本征非晶硅和n型非晶硅薄膜叠层,然后,在背面沉积厚度分别为5-10nm的本征非晶硅和p型非晶硅薄膜叠层。然后,利用PVD在背面和正面分别沉积80-100nm的TCO薄膜,利用丝网印刷分别制作正面和背面金属电极,形成薄型SHJ太阳电池。在电池的制作过程中,由于硅片变薄、重量变轻,而且具有柔性,由于摩擦产生的划伤以及碎片率明显下降,显示了柔性硅片的优势。
图9显示利用60微米厚度的硅片制作的SHJ太阳电池弯折的情形,经过1000次以上的弯折没有破碎,也没有任何隐裂。对比弯折测试前后的太阳电池性能,如下表1所示,在误差范围内,太阳电池的各项参数均没有下降,表现了优良的柔性和弯折性能。
表1厚度60微米柔性薄型SHJ电池经过1000次弯折测试前后性能参数对比
Voc(mV) Isc(A) FF(%) Eff(%)
初始 753.7 9.54 83.2 24.50
弯折1000次后 754.0 9.53 83.0 24.41
以上采用氢氟酸和硝酸的混合水溶液进行圆化处理;也可采用醋酸混合溶液对边缘进行处理,碱性溶液对单晶硅片具有各向异性的腐蚀特性,需要对浓度和温度进行控制,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对单晶硅片的边缘处理,还可使用KOH水溶液,或者高浓度的KOH碱性溶液进行处理,这些溶液具有各向同性腐蚀特性,通过调节氢氟酸,硝酸和水(醋酸)的比例控制边缘处理的效果。
还可选择等离子体刻蚀等物理方法进行边缘处理,总之,该方法不限对边缘处理所采用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提供一种物理模型和最终的处理效果,研究人员可以从以上介绍的技术要点进行联想,开发更具有生产性和低成本的技术路径,实现对边缘部分的金字塔、凹槽、突刺、菱角进行圆滑处理的效果,尤其针对金字塔的谷部,突刺的凹槽等进行圆滑处理,具有以上定义的曲率半径范围,从而消除在弯折过程中产生应力累积,形成多层解理面的柔性断裂特性,使本来脆性的单晶硅片表现出柔性的特性,解决单晶硅太阳电池的易碎问题,提供一种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制作方法。
以上介绍了具有对称结构,且工艺温度低于200度的SHJ太阳电池,该发明的柔性硅片处理技术同样可用于高温工艺的PERC,TOPCon,IBC等非对称结构太阳电池制作,同样具有良好的柔性。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发明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发明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单晶硅片;
S2,对单晶硅片进行制绒,以在单晶硅片的至少一面制作具有金字塔形貌的绒面减反射结构;
S3,对单晶硅片的边缘部分进行圆滑处理,该边缘部分为到单晶硅片的边缘的距离不大于5mm的边缘区域;
S4,对单晶硅片进行清洗;
S5,利用圆滑处理并清洗的单晶硅片制作柔性薄型太阳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单晶硅片为厚度小于120微米的p型或者n型单晶硅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使用KOH或者NaOH碱性溶液,加入制绒添加剂,在60-85度温度进行制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采用化学试剂进行各向同性腐蚀,或采用各向同性的化学蒸汽腐蚀,或采用等离子体对边缘部分进行刻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边缘区域包括位于单晶硅片的正面和背面的边缘表面和位于单晶硅片的侧面的侧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边缘表面和/或侧表面的金字塔结构进行圆滑处理后,金字塔谷部的曲率半径大于50纳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侧表面的菱角、突刺和凹槽进行圆滑处理后,棱角、突刺和凹槽的曲率半径大于25纳米。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边缘部分圆滑处理后,单晶硅片的正面和背面的距离边缘5mm以内的内部区域的金字塔结构维持不变,不改变表面反射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除去圆滑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物以及残留污染物,然后经过纯水漂洗,提供太阳电池制作所需要的清洁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柔性薄型太阳电池为硅异质结太阳电池、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电池、PERC电池、或叉指式背接触太阳电池。
CN202211090758.XA 2022-09-07 2022-09-07 一种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6731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0758.XA CN117673195A (zh) 2022-09-07 2022-09-07 一种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PCT/CN2023/090188 WO2024051175A1 (zh) 2022-09-07 2023-04-24 一种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0758.XA CN117673195A (zh) 2022-09-07 2022-09-07 一种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3195A true CN117673195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79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90758.XA Pending CN117673195A (zh) 2022-09-07 2022-09-07 一种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73195A (zh)
WO (1) WO2024051175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4764A (ja) * 1993-09-20 1995-04-07 Sharp Corp 光電変換装置
KR101233216B1 (ko) * 2011-09-27 2013-0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태양전지용 웨이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4220276A (ja) * 2013-05-01 2014-11-2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
CN114883429A (zh) * 2022-05-16 2022-08-09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质结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84280B2 (en) * 2009-10-05 2011-12-27 Akrion Systems, Ll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olar cell using a pre-cleaning step that contributes to homogeneous texture morphology
CN102593247A (zh) * 2012-02-16 2012-07-18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表面具有平滑金字塔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单晶硅衬底的制备方法
CN102618937A (zh) * 2012-04-10 2012-08-01 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绒工艺
CN103474518B (zh) * 2013-10-10 2015-09-09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多孔金字塔减反射结构制备方法及hit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KR20200108485A (ko) * 2018-02-02 2020-09-18 미합중국 (관리부서 : 미합중국 해군성) 초박형 가요성 후방 접촉 실리콘 태양 전지들 및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들
CN113013293A (zh) * 2021-02-26 2021-06-22 江苏润阳悦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质结电池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4764A (ja) * 1993-09-20 1995-04-07 Sharp Corp 光電変換装置
KR101233216B1 (ko) * 2011-09-27 2013-0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태양전지용 웨이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4220276A (ja) * 2013-05-01 2014-11-2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
CN114883429A (zh) * 2022-05-16 2022-08-09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质结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51175A1 (zh) 2024-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37101B2 (ja) 結晶シリコン系太陽電池
US7128975B2 (en) Multicrystalline silicon substrate and process for roughening surface thereof
JP5868503B2 (ja) 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05117138A1 (ja) 太陽電池用半導体基板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
WO1998043304A1 (fr) Element photovoltaiqu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dit element
JP6091458B2 (ja) 光電変換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403503A (zh) 一种具有圆角金字塔结构的单晶硅片及制备方法
JP6423373B2 (ja) 光電変換素子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2064839A (ja) 結晶シリコン系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473487B (zh) 基于复合陷光结构的晶体硅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JP2014511038A (ja) 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JP4340031B2 (ja) 太陽電池用基板の粗面化方法
CN106340446A (zh) 一种湿法去除金刚石线切割多晶硅片表面线痕的方法
KR20150133243A (ko) 광 기전력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4082285A (ja) 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7706250B (zh) 太阳能电池和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的方法
JP6114603B2 (ja) 結晶シリコン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1181620A (ja) 結晶シリコン系太陽電池
CN117673195A (zh) 一种柔性薄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6230787A (zh) 一种边缘抛光的单晶制绒硅片、太阳电池及制备方法
CN113471311B (zh) 一种异质结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30564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背抛光工艺
JP5745598B2 (ja) 太陽電池用基板の表面処理方法
CN113013293A (zh) 一种异质结电池的制备方法
TWI443852B (zh) 太陽能電池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