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58123A - 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58123A
CN117658123A CN202311604144.3A CN202311604144A CN117658123A CN 117658123 A CN117658123 A CN 117658123A CN 202311604144 A CN202311604144 A CN 202311604144A CN 117658123 A CN117658123 A CN 1176581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coke
artificial graphite
screening
coke material
graphite a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041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凡
黄敏
曾冬青
童雨琴
尹东
付健
戴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Keda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Keda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Keda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Keda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0414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581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58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581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预处理:将针状焦原料进行预处理得到混合针状焦物料;S2、造粒:将混合针状焦物料与粘结剂混合均匀,再加入少层石墨烯,在高温包覆设备中反应,降温后球磨筛分得到造粒产物;S3、碳化:造粒产物以1~5℃/min速率升温至900~1200℃,碳化9~15h得到碳化产物;S4、石墨化:将碳化产物在2600~3200℃下处理20~40h得到石墨化产物;S5、球磨筛分:将石墨化产物进行研磨筛分除去大颗粒,得到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

Description

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高的能量密度、能量转化效率及输出电压,被视为最有前景的储能技术之一。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过程中,负极石墨材料作为其组成部分,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但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普遍存在导电能力较差的问题,内阻大,电池充放电时间长,效率低,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因发生电极极化而导致充放电反应不能完全进行,电极材料的有效容量无法充分发挥。为了降低电池负极材料内阻,人们通常在负极材料匀浆时添加导电剂,以增加负极材料的导电性。例如中国专利CN103872288将导电碳黑与人造石墨混合制备成浆料,但是由于导电碳黑在人造石墨材料中分散不均匀,与人造石墨材料接触效果不佳,导电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导电能力较差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处理:将针状焦原料进行破碎,球磨筛分,分别得到D50为3.7~4.7μm的第一针状焦物料、D50为6.2~7.3μm的第二针状焦物料和D50为10.2~11.3μm的第三针状焦物料,将所述第一针状焦物料、第二针状焦物料和第三针状焦物料混合得到混合针状焦物料;
S2、造粒:将所述混合针状焦物料与粘结剂混合均匀,再加入少层石墨烯,在高温包覆设备中先在100~120℃下,以400~500r/min的转速混料1~3h,再升温至400~500℃下搅拌4~6h,降温后球磨筛分得到造粒产物;所述粘结剂占所述混合针状焦物料的质量比为5~10%;
S3、碳化:所述造粒产物以1~5℃/min速率升温至900~1200℃,碳化9~15h得到碳化产物;
S4、石墨化:将所述碳化产物在2600~3200℃下处理20~40h得石墨化产物;
S5、球磨筛分:将所述石墨化产物进行研磨筛分除去大颗粒,得人造石墨负极材料。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选自石油沥青或煤沥青。
优选地,所述第一针状焦物料、第二针状焦物料和第三针状焦物料按照质量比为1~3:2~4:4~6混合制备所述混合针状焦物料。
优选地,所述第一针状焦物料、第二针状焦物料和第三针状焦物料按照质量比为2:3:5混合制备所述混合针状焦物料。
优选地,所述第一针状焦物料为使用砂磨机对所述针状焦原料砂磨后烘干得到。
优选地,所述第二针状焦物料为使用气流粉碎机对所述针状焦原料破碎筛选后得到。
优选地,所述第三针状焦物料为使用机械粉碎机对所述针状焦原料破碎筛选后得到。
优选地,所述少层石墨烯为经氧化还原反应制备。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选择D50为3.7~4.7μm的第一针状焦物料、6.2~7.3μm的第二针状焦物料和10.2~11.3μm的第三针状焦物料按照质量比为1~3:2~4:4~6混合制备混合针状焦物料,三种粒径范围的针状焦物料相混合,三种粒径范围针状焦物料发挥协同作用依次穿插,扩散作用更强,粘结效果更强,极大的降低了负极材料对粘结剂的依赖,从而减少粘结剂对导电性能的阻碍作用,提高导电材料之间的接触,从而增强负极材料的导电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处理:使用砂磨机对针状焦原料砂磨后烘干得到D50为3.8μm的第一针状焦物料,使用气流粉碎机对针状焦原料破碎筛选后得到D50为6.5μm的第二针状焦物料,使用机械粉碎机对所述针状焦原料破碎筛选后得到D50为10.4μm针状焦原料为第三针状焦物料,将第一针状焦物料、第二针状焦物料和第三针状焦物料按照质量比2:3:5混合得到混合针状焦物料;
S2、造粒:将混合针状焦物料与石油沥青按照石油沥青占混合针状焦物料的质量比5%混合均匀,再加入少层石墨烯,在高温包覆设备中先在100℃下,以400r/min的转速混料1h,再升温至400℃并持续维持该温度进行搅拌4h,降温后球磨筛分得到造粒产物;
S3、碳化:将造粒产物以1℃/min速率升温至900℃,碳化9h得到碳化产物;
S4、石墨化:将碳化产物在2800℃下处理24h得到石墨化产物;
S5、球磨筛分:将石墨化产物进行研磨筛分除去大颗粒,得到人造石墨负极材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处理:使用砂磨机对针状焦原料砂磨后烘干得到D50为4.1μm的第一针状焦物料,使用气流粉碎机对针状焦原料破碎筛选后得到D50为6.8μm的第二针状焦物料,使用机械粉碎机对所述针状焦原料破碎筛选后得到D50为10.8μm针状焦原料为第三针状焦物料,将第一针状焦物料、第二针状焦物料和第三针状焦物料按照质量比1:3:6混合得到混合针状焦物料;
S2、造粒:将混合针状焦物料与煤沥青按照煤沥青占混合针状焦物料的质量比为8%混合均匀,再加入少层石墨烯,在高温包覆设备中先在110℃下,以450r/min的转速混料2h,再升温至450℃并持续维持该温度进行搅拌5h,降温后球磨筛分得到造粒产物;
S3、碳化:将造粒产物以3℃/min速率升温至1000℃,碳化13h得到碳化产物;
S4、石墨化:将碳化产物在2700℃下处理30h得到石墨化产物;
S5、球磨筛分:将石墨化产物进行研磨筛分除去大颗粒,得到人造石墨负极材料。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处理:使用砂磨机对针状焦原料砂磨后烘干得到D50为4.3μm的第一针状焦物料,使用气流粉碎机对针状焦原料破碎筛选后得到D50为7.1μm的第二针状焦物料,使用机械粉碎机对所述针状焦原料破碎筛选后得到D50为11.0μm针状焦原料为第三针状焦物料,将第一针状焦物料、第二针状焦物料和第三针状焦物料按照质量比3:3:4混合得到混合针状焦物料;
S2、造粒:将混合针状焦物料与石油沥青按照石油沥青占混合针状焦物料的质量比为10%混合均匀,再加入少层石墨烯,在高温包覆设备中先在120℃下,以500r/min的转速混料3h,再升温至500℃并持续维持该温度进行搅拌6h,降温后球磨筛分得到造粒产物;
S3、碳化:将造粒产物以5℃/min速率升温至1200℃,碳化15h得到碳化产物;
S4、石墨化:将碳化产物在3000℃下处理40h得到石墨化产物;
S5、球磨筛分:将石墨化产物进行研磨筛分除去大颗粒,得到人造石墨负极材料。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S1、预处理:选择D50为3.8μm的第一针状焦物料和D50为6.5μm的第二针状焦物料按照质量比2:3混合制备混合针状焦物料用于制备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其他同实施例1。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S1、预处理:选择D50为3.8μm的第二针状焦物料和D50为10.4μm的第三针状焦物料按照质量比2:5混合制备混合针状焦物料用于制备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其他同实施例1。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S1、预处理:选择D50为6.5μm的第一针状焦物料和D50为10.4μm的第三针状焦物料按照质量比3:5混合制备混合针状焦物料用于制备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其他同实施例1。
电化学性能测试
采用半电池测试方法对实施例1~3及对比例1~3制备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人造石墨负极材料:PVDF(聚偏氟乙烯)=96:4(wt%),加入适量NMP(N-甲基吡咯烷酮)调成浆状,涂布于铜箔上,将涂好的极片放入温度为110℃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4h备用。电解液为1mol/L LiPF6+EC:DEC:DMC=1:1:1(体积比),金属锂片为对电极,聚丙烯微孔膜为隔膜,组装成电池。充放电电压范围为0.005V至1.5V,充放电速率为0.1C。测试结果如表1。
表1实施例1~3及对比例1~3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性能测试结果
从表1结果可知,实施例1~3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均优于对比例1~3,这是因为D50为3.7~4.7μm的第一针状焦物料、D50为6.2~7.3μm的第二针状焦物料和D50为10.2~11.3μm的第三针状焦物料按照质量比为1~3:2~4:4~6混合制备混合针状焦物料,三种粒径范围的针状焦物料相混合,三种粒径范围针状焦物料发挥协同作用,依次穿插,扩散作用更强,粘结效果更强,极大的降低了负极材料对粘结剂的依赖,从而减少粘结剂对导电性能的阻碍作用,提高导电材料之间的接触,增强负极材料的导电性,减少电极极化,从而使电池充放电反应能够完全进行,电极材料的有效容量得到充分发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处理:将针状焦原料进行破碎,球磨筛分,分别得到D50为3.7~4.7μm的第一针状焦物料、D50为6.2~7.3μm的第二针状焦物料和D50为10.2~11.3μm的第三针状焦物料,将所述第一针状焦物料、第二针状焦物料和第三针状焦物料混合得到混合针状焦物料;
S2、造粒:将所述混合针状焦物料与粘结剂混合均匀,再加入少层石墨烯,在高温包覆设备中先在100~120℃下,以400~500r/min的转速混料1~3h,再升温至400~600℃下搅拌4~6h,降温后球磨筛分得到造粒产物;所述粘结剂占所述混合针状焦物料的质量比为0~5%;
S3、碳化:所述造粒产物以1~5℃/min速率升温至900~1200℃,碳化9~15h得到碳化产物;
S4、石墨化:将所述碳化产物在2600~3200℃下处理20~40h得石墨化产物;
S5、球磨筛分:将所述石墨化产物进行研磨筛分除去大颗粒,得人造石墨负极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选自石油沥青或煤沥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状焦物料、第二针状焦物料和第三针状焦物料按照质量比为1~3:2~4:4~6混合制备所述混合针状焦物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状焦物料、第二针状焦物料和第三针状焦物料按照质量比为2:3:5混合制备所述混合针状焦物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状焦物料为使用砂磨机对所述针状焦原料砂磨后烘干得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针状焦物料为使用气流粉碎机对所述针状焦原料破碎筛选后得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针状焦物料为使用机械粉碎机对所述针状焦原料破碎筛选后得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少层石墨烯为经氧化还原反应制备。
CN202311604144.3A 2023-11-28 2023-11-28 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6581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04144.3A CN117658123A (zh) 2023-11-28 2023-11-28 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04144.3A CN117658123A (zh) 2023-11-28 2023-11-28 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58123A true CN117658123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83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04144.3A Pending CN117658123A (zh) 2023-11-28 2023-11-28 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58123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3060A (zh) * 2009-05-07 2009-10-07 平煤集团开封炭素有限责任公司 直径600mm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及其生产方法
JP2014181168A (ja) * 2013-03-21 2014-09-29 Ibiden Co Ltd 黒鉛材料の製造方法
CN107369823A (zh) * 2017-07-25 2017-11-21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28613A (zh) * 2017-12-15 2018-07-27 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针状焦生产石墨负极材料的方法及负极材料
CN108706582A (zh) * 2018-06-27 2018-10-26 河南易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516826A (zh) * 2018-11-28 2019-03-26 凤城市宝山炭素有限公司 一种用国产针状焦制造φ600超高功率接头的方法
CN109830669A (zh) * 2019-03-01 2019-05-31 安徽科达洁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倍率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127687A (zh) * 2019-05-24 2019-08-16 深圳鸿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人造石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90363A (zh) * 2019-09-29 2019-12-20 西姆信息技术服务(大连)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CN113548662A (zh) * 2021-07-12 2021-10-26 孙仲振 一种煤基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300646A (zh) * 2021-12-14 2022-04-08 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68748A (zh) * 2021-12-08 2022-04-19 惠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负极材料及电池
CN115939377A (zh) * 2022-10-28 2023-04-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石墨及其制备方法、阳极浆料、负极极片、电池及用电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3060A (zh) * 2009-05-07 2009-10-07 平煤集团开封炭素有限责任公司 直径600mm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及其生产方法
JP2014181168A (ja) * 2013-03-21 2014-09-29 Ibiden Co Ltd 黒鉛材料の製造方法
CN107369823A (zh) * 2017-07-25 2017-11-21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28613A (zh) * 2017-12-15 2018-07-27 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针状焦生产石墨负极材料的方法及负极材料
CN108706582A (zh) * 2018-06-27 2018-10-26 河南易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516826A (zh) * 2018-11-28 2019-03-26 凤城市宝山炭素有限公司 一种用国产针状焦制造φ600超高功率接头的方法
CN109830669A (zh) * 2019-03-01 2019-05-31 安徽科达洁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倍率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127687A (zh) * 2019-05-24 2019-08-16 深圳鸿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人造石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90363A (zh) * 2019-09-29 2019-12-20 西姆信息技术服务(大连)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CN113548662A (zh) * 2021-07-12 2021-10-26 孙仲振 一种煤基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368748A (zh) * 2021-12-08 2022-04-19 惠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负极材料及电池
CN114300646A (zh) * 2021-12-14 2022-04-08 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939377A (zh) * 2022-10-28 2023-04-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石墨及其制备方法、阳极浆料、负极极片、电池及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71094B1 (ko) 음극 활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CN105261734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WO2022121136A1 (zh) 一种高倍率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42247A (zh) 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5845936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改性硬炭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US20080044656A1 (en) Carbonaceous composite particles and uses and preparation of the same
CN108682804B (zh) 一种硬碳包覆软碳被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709415A (zh) 石墨材料、二次电池和电子装置
CN105845886A (zh) 一种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52991A (zh) 一种硬碳和软碳共修饰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240055604A1 (en) Anode active material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same
CN108565461B (zh) 电池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由该材料制得的电池负极
CN112771693B (zh) 三维复合金属锂负极和金属锂电池与装置
CN115784223B (zh) 一种高硫焦基快充石墨活性材料及其制备和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8767249B (zh) 一种硬碳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199026B (zh) 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该方法制得的负极材料
CN114188521B (zh) 一种双离子电池石墨正极材料表面的轻质包覆层及制备方法
CN117658123A (zh) 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183216A (zh) 一种碳包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7642881A (zh) 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JP2005519426A (ja) アノードとして炭素質材料と炭化モリブデンとを有する電気化学電池
CN110600738B (zh) 一种制备低温锂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10993916B (zh) 一种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220064385A (ko) 복합 흑연 재료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이차 전지 및 장치
CN114520314B (zh) 具有多孔碳包覆层的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