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45701A - 一种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45701A
CN117645701A CN202311677703.3A CN202311677703A CN117645701A CN 117645701 A CN117645701 A CN 117645701A CN 202311677703 A CN202311677703 A CN 202311677703A CN 117645701 A CN117645701 A CN 117645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omer
compound
polymer
poly
prep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777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天宇
王华栋
王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67770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457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45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57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olymers With Sulfur, Phosphorus Or Metals In The Main Chai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二元醛基化合物、二元氨基化合物、三甲基腈硅烷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得到反应液,在80~140℃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聚合反应实施过程工艺简单,可在空气氛围中,无需添加催化剂的条件下即可高效反应;原料易得,可直接购买或通过简单的反应制备;聚合效率高,聚合过程中无副产物生成,符合原子经济性。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高的热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聚合物,特别涉及一种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α-氨基腈类化合物作为一类含氮化合物在有机合成、生物传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小分子合成方法已被大量报道,然而将α-氨基腈引入高分子主链的高分子合成方法却仍是空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在无任何催化剂作用的条件下,由二元醛基化合物、二元氨基化合物、三甲基腈硅烷三组分一锅法聚合制备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具有低成本、无毒性、易操作的特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在室温下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常见的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及热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二元醛基化合物、二元氨基化合物、三甲基腈硅烷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得到反应液,在80~140℃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的结构如式(Ⅰ)所示:
式(Ⅰ)中,n的范围为10~70;
所述的二元醛基类化合物如式(II)所示:
式(II)中,R为(II-1)~(II-3)中的一种:
其中,*表示取代位置;
所述的二元氨腈基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II)所示:
式(III)中,R’为(III-1)~(III-3)中的一种:
其中,*表示取代位置;
所述的三甲基腈硅烷如式(IV)所示:
优选的,所述二元醛基化合物、二元氨基化合物、三甲基腈硅烷的摩尔比为1:(0.9~1.1):(5.8~6.2)。
优选的,所述聚合反应的反应时间为6~48小时;更优选的,所述聚合反应的反应时间为9~11小时。
优选的,所述反应温度为80~115℃;更优选的,所述反应温度为105~115℃。
优选的,二元醛基类化合物的浓度为0.05~0.2mol/L。
优选的,二元氨基类化合物的浓度为0.05~0.2mol/L。
一种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结构如式(Ⅰ)所示:
式(Ⅰ)中,n的范围为10~70;
其中,R为(II-1)~(II-3)中的一种:
其中,*表示取代位置;
R’为(III-1)~(III-3)中的一种:
其中,*表示取代位置。
优选的,所述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在无任何催化剂作用的条件下,由二元醛基化合物、二元氨基化合物、三甲基腈硅烷三组分一锅法聚合制备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具有低成本、无毒性、易操作的特点;聚合反应实施过程工艺简单,反应原料易得,可直接购买或通过简单的反应制备;聚合反应条件温和,80℃下就能聚合;聚合效率高,反应6小时就能得到较高分子量的聚合物;聚合过程中无副产物生成,符合原子经济性,并且聚合反应具有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可以引入多种功能性基团。
(2)本发明的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在室温下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常见的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聚合物P1a/2a/3与其相应单体以及模型化合物的红外吸收谱图。
图2是聚合物P1a/2a/3与其相应单体以及模型化合物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代表溶剂峰)。
图3是聚合物P1a/2b/3与其相应单体的红外吸收谱图。
图4是聚合物P1a/2b/3与其相应单体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代表溶剂峰)。
图5是聚合物P1a/2c/3与其相应单体的红外吸收谱图。
图6是聚合物P1a/2c/3与其相应单体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代表溶剂峰)。
图7是聚合物P1a/2d/3与其相应单体的红外吸收谱图。
图8是聚合物P1a/2d/3与其相应单体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代表溶剂峰)。
图9是聚合物P1b/2a/3与其相应单体的红外吸收谱图。
图10是聚合物P1b/2a/3与其相应单体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代表溶剂峰)。
图11是聚合物P1b/2b/3与其相应单体的红外吸收谱图。
图12是聚合物P1b/2b/3与其相应单体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代表溶剂峰)。
图13是聚合物P1b/2c/3与其相应单体的红外吸收谱图。
图14是聚合物P1b/2c/3与其相应单体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代表溶剂峰)。
图15是聚合物P1b/2d/3与其相应单体的红外吸收谱图。
图16是聚合物P1b/2d/3与其相应单体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代表溶剂峰)。
图17是聚合物P1c/2a/3与其相应单体的红外吸收谱图。
图18是聚合物P1c/2a/3与其相应单体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代表溶剂峰)。
图19是聚合物P1c/2b/3与其相应单体的红外吸收谱图。
图20是聚合物P1c/2b/3与其相应单体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代表溶剂峰)。
图21是聚合物P1c/2c/3与其相应单体的红外吸收谱图。
图22是聚合物P1c/2c/3与其相应单体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代表溶剂峰)。
图23是聚合物P1c/2d/3与其相应单体的红外吸收谱图。
图24是聚合物P1c/2d/3与其相应单体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代表溶剂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1)第一单体二元醛基化合物1a的合成方法如下,
(2)第二单体二元氨基化合物2a及第三单体三甲基腈硅烷3的结构式如下,两种化合物均从商业公司购买获得。
(3)醛-氨-三甲基硅腈烷三组分聚合制备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a/2a/3
在10mL聚合管中加入第一单体1a 65.3mg(0.2mmol)、第二单体2a 40.0mg(0.2mmol)和0.5mL的二甲基亚砜,放入磁子,用橡皮塞塞住聚合管,待1a和2a完全溶解后,用一次性注射器往聚合管里加入119.0mg(1.2mmol)三甲基硅腈烷3和0.5mL的二甲基亚砜,放置在加热台上升温至110℃条件下反应10h。反应结束冷却后,用2mL二甲基亚砜对反应混合液进行稀释。将稀释液慢慢滴加到装有150mL甲醇溶液中,得到红褐色絮状产物。静置20min后,用圆形滤纸进行过滤,再将得到的固体用甲醇溶液冲洗三次,在通风橱中干燥一晚上后得到80.2mg红褐色聚合物,产率为73.6%。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a/2a/3为红色固体,产率:74%。凝胶渗透色谱(GPC)结果显示:重均分子量(Mw)为21000,分子量分布(PDI)为1.93。IR(薄膜),ν(cm-1):3356,2938,2855,2217,1604,1497,1306,1247,1161,1109,1011,832。1H NMR(500MHz,DMSO-d6),δ(TMS,ppm):7.85-6.78(Ar-H),6.58(d,CH),5.82(m,NH),4.06(d,OCH2),1.75(s,CH2),1.49(s,CH2)。13C NMR(125MHz,DMSO-d6),δ(TMS,ppm):164.16,159.41,132.30,130.76,129.97,129.14,122.85,119.57,115.38,67.99,29.02,25.75。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a/2a/3(D)、相应单体1a(A)、单体2a(B)和模型化合物(C)的红外吸收谱图如图1所示,单体1a中,醛基的吸收峰在1690cm-1处,同时,单体2a中的伯胺吸收峰出现在3397cm-1处。然而,在模型化合物和聚合物P1a/2a/3的红外谱图中,醛基和伯胺基团的吸收峰消失,新出现了位于2217cm-1处的腈基吸收峰以及3381cm-1处的仲胺吸收峰。以上结果说明了醛基单体和氨基单体通过该聚合反应转化成了α-氨基腈的结构。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D)与其相应单体1a(A)、单体2a(B)以及模型化学物(C)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图2中(A)芳香二醛的醛基上的氢为δ9.97,图2中(B)二氨单体的胺基上的氢为δ4.80,这两种氢原子的共振峰在模型化合物和聚合物的核磁氢谱图中消失,而在模型化合物新出现δ6.60和δ5.89这两个峰,聚合物上新出现δ6.52和δ5.82这两个共振峰,应归属为α-氨基腈上的两种氢。聚合物和模型化合物的核磁氢谱中共振峰对应的很好,表面该聚合物为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
(4)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a/2a/3的性能表征
该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在室温下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常见的有机溶剂,表明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5%热失重温度为249℃,表明该聚合物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
实施例2~7
实施例2~7考察了反应溶剂对此聚合反应的影响,聚合物单体的制备与实施例1相同,步骤(3)的反应条件和结果见表1。
表1反应溶剂对单体1a、2a和3聚合的影响a
a空气中在不同溶剂中反应24h;T=100℃;[1a]=[2a]=200mM;[3]=1200mM。b通过GPC确定,以线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校正物,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流动相。
通过对比表1的数据发现,溶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较大。当以四氢呋喃、氯仿、甲苯、1,4-二氧六环为溶剂时,最终会得到不溶于任何有机溶剂的产物,无法进行后续表征。而当以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为溶剂时,得到了理想的产物。综合考虑产率及产物分子量等数据,我们将选取二甲基亚砜为最佳溶剂去进行下一步的条件优化。
实施例8~13
实施例8~13考察了不同的温度对反应条件的影响,聚合单体的制备与实施例1相同,步骤(3)的反应条件和结果见表2。
表2温度对单体1a、2a和3聚合的影响a
a于空气氛围下在二甲基亚砜中反应24h;[1a]=[2a]=200mM;[3]=1200mM。b通过GPC确定,以线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校正物,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流动相。
从表2中可以看出,反应温度同样影响着该聚合反应。该反应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发生,较低的温度下很难进行聚合。当反应温度设定为60℃时,无产物生成;当反应温度设定为80℃~110℃时,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聚合物的产率、分子量和多分散系数随之升高。但当温度超过110℃时,产率和分子量稍微有些下降。综合考虑,选取110℃为最佳的聚合温度。
实施例14~20
实施例14~20考察了不同的反应时间对反应条件的影响,聚合单体的制备与实施例1相同,步骤(3)的反应条件和结果见表3。
表3反应时间对单体1a、2a和3聚合的影响a
a于空气氛围下在二甲基亚砜中反应;T=110℃;[1a]=[2a]=200mM;[3]=1200mM。bt=反应时间。c通过GPC确定,以线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校正物,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流动相。
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如表3所示。随着反应时间逐步增加,聚合物的产率和分子量随之增加。当反应时间到达10h时,聚合反应达到平衡。之后随着反应时间的进行,产率和多分散系数保持稳定,分子量缓慢增加。综合考虑,我们选取10h作为最佳聚合反应时间。
实施例21~23
实施例21~23考察了不同的单体浓度对反应条件的影响,聚合单体的制备与实施例1相同,步骤(3)的反应条件和结果见表4。
表4单体浓度对单体1a、2a和3聚合的影响a
a于空气氛围下在二甲基亚砜中反应10h;T=110℃。b通过GPC确定,以线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校正物,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流动相。
单体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如表4所示。增加单体浓度,会促进聚合反应的进行,产率和分子量较高。综合考虑,选取0.2M为最佳的单体浓度条件。
实施例24
(1)第一单体二元醛基化合物1a的合成方法同实施例1
(2)第二单体二元氨基化合物2b及第三单体三甲基腈硅烷3的结构式如下,两种化合物均从商业公司购买获得。
(3)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a/2b/3的制备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为灰色固体,产率:77%。凝胶渗透色谱(GPC)结果显示:重均分子量(Mw)为21600,分子量分布(PDI)为1.97。IR(薄膜),ν(cm-1):3350,2933,2861,2212,1600,1510,1305,1248,1107,1159,1012,830。1H NMR(500MHz,DMSO-d6),δ(TMS,ppm):7.84-6.75(Ar-H),6.47(s,CH),5.80(s,NH),4.09(s,CH2),3.99(s,OCH2),1.73(s,CH2),1.47(s,CH2)。13C NMR(125MHz,DMSO-d6),δ(TMS,ppm):164.15,159.30,132.39,130.78,130.17,129.00,127.22,120.11,115.11,68.06,48.17,29.06,25.67。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a/2b/3(C)、相应单体1a(A)和单体2b(B)的红外吸收谱图如图3所示,单体1a中,醛基的吸收峰在1690cm-1处,同时,单体2b中的伯胺吸收峰出现在3364cm-1处。然而,在聚合物P1a/2b/3的红外谱图中,醛基和伯胺基团的吸收峰消失,新出现了位于2212cm-1处的腈基吸收峰以及3350cm-1处的仲胺吸收峰。以上结果说明了醛基单体和氨基单体通过该聚合反应转化成了α-氨基腈的结构。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a/2b/3(C)与其相应单体1a(A)、单体2b(B)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见图4,从图中可以确定该聚合物为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
(4)聚α-氨基腈腈类化合物P1a/2b/3的性能表征
该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在室温下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常见的有机溶剂,表明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5%热失重温度为281℃,表明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
实施例25
(1)第一单体二元醛基化合物1a合成方法同实施例1。
(2)第二单体二元氨基化合物2c及第三单体三甲基腈硅烷3的结构式如下,两种化合物均从商业公司购买获得。
(3)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a/2c/3的制备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a/2c/3为黄色粉末,产率:76.0%。凝胶渗透色谱(GPC)结果显示:重均分子量(Mw)为17900,分子量分布(PDI)为1.66。IR(薄膜),ν(cm-1):3356,2938,2861,2230,1603,1512,1314,1252,1174,1012,928,833。1H NMR(500MHz,DMSO-d6),δ(TMS,ppm):7.84-6.89(Ar-H),6.61(s,CH),6.05(s,NH),3.99(s,OCH2),1.75(s,CH2),1.45(s,CH2)。13C NMR(125MHz,DMSO-d6),δ(TMS,ppm):191.94,164.50,159.44,150.02,132.22,129.44,126.28,119.33,115.28,113.06,67.89,47.72,29.06,25.61。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a/2c/3(C)与其相应单体1a(A)和单体2c(B)的红外吸收谱图如图5所示,单体1a中,醛基的吸收峰在1686cm-1处,同时,单体2c中的伯胺吸收峰出现在3366cm-1处。然而,在聚合物P1a/2b/3的红外谱图中,醛基和伯胺基团的吸收峰消失,新出现了位于2230cm-1处的腈基吸收峰以及3356cm-1处的仲胺吸收峰。以上结果说明了醛基单体和氨基单体通过该聚合反应转化成了α-氨基腈的结构。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C)与其相应单体1a(A)、单体2c(B)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见图6,从图中可以确定该聚合物为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
(4)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a/2c/3的性能表征
该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在室温下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常见的有机溶剂,表明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5%热失重温度为186℃,表明具有非常高的热稳定性。
实施例26
(1)第一单体二元醛基化合物1a合成方法同实施例1。
(2)第二单体二元氨基化合物2d及第三单体三甲基腈硅烷3的结构式如下,两种化合物均从商业公司购买获得。
(3)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a/2d/3的制备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a/2d/3为红色粉末,产率:75.0%。凝胶渗透色谱(GPC)结果显示:重均分子量(Mw)为13800,分子量分布(PDI)为1.48。IR(薄膜),ν(cm-1):3355,2932,2864,2225,1595,1509,1301,1250,1145,1103,1008,826。1H NMR(500MHz,DMSO-d6),δ(TMS,ppm):7.99-6.87(Ar-H),6.58(s,CH),5.99(s,NH),3.97(s,OCH2),1.74(s,CH2),1.45(s,CH2)。13C NMR(125MHz,DMSO-d6),δ(TMS,ppm):159.83,149.61,132.72,130.72,129.06,126.11,119.44,115.51,113.52,68.17,42.28,29.11,25.44。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a/2d/3(C)与其相应单体1a(A)和单体2d(B)的红外吸收谱图如图7所示,单体1a中,醛基的吸收峰在1689cm-1处,同时,单体2d中的伯胺吸收峰出现在3379cm-1处。然而,在聚合物P1a/2d/3的红外谱图中,醛基和伯胺基团的吸收峰消失,新出现了位于2225cm-1处的氰基吸收峰以及3355cm-1处的仲胺吸收峰。以上结果说明了醛基单体和氨基单体通过该聚合反应转化成了α-氨基腈的结构。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C)与其相应单体1a(A)、单体2d(B)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见图8,从图中可以确定该聚合物为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
(4)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a/2d/3的性能表征
该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在室温下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常见的有机溶剂,表明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5%热失重温度为203.3℃,表明具有非常高的热稳定性。
实施例27
(1)第一单体二元醛基化合物1b、第二单体二元氨基化合物2a及第三单体三甲基腈硅烷3的结构式如下,三种化合物均从商业公司购买获得。
(2)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b/2a/3的制备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为黑色固体,产率:80%。凝胶渗透色谱(GPC)结果显示:重均分子量(Mw)为26500,分子量分布(PDI)为2.05。IR(薄膜),ν(cm-1):3356,2218,1603,1495,1412,1305,1229,1164,1105,1009,878,835。1H NMR(500MHz,DMSO-d6),δ(TMS,ppm):7.96-6.93(Ar-H),6.62(s,CH),6.17(s,NH)。13C NMR(125MHz,DMSO-d6),δ(TMS,ppm):128.98,128.34,123.69,122.78,119.94,111.72。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b/2a/3(C)、相应单体1b(A)和单体2a(B)的红外吸收谱图如图9所示,单体1b中,醛基的吸收峰在1694cm-1处,同时,单体2a中的伯胺吸收峰出现在3397cm-1处。然而,在聚合物P1b/2a/3的红外谱图中,醛基和伯胺基团的吸收峰消失,新出现了位于2218cm-1处的腈基吸收峰以及3356cm-1处的仲胺吸收峰。以上结果说明了醛基单体和氨基单体通过该聚合反应转化成了α-氨基腈的结构。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b/2a/3(C)与其相应单体1b(A)、单体2a(B)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见图10,从图中可以确定该聚合物为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
(3)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b/2a/3的性能表征
该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在室温下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常见的有机溶剂,表明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5%热失重温度为258.1℃,表明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
实施例28
(1)第一单体二元醛基化合物1b、第二单体二元氨基化合物2b及第三单体三甲基腈硅烷3的结构式如下,三种化合物均从商业公司购买获得。
(2)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b/2b/3的制备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为深紫色固体,产率:54%。凝胶渗透色谱(GPC)结果显示:重均分子量(Mw)为16200,分子量分布(PDI)为1.62。IR(薄膜),ν(cm-1):3350,3028,2903,2218,1603,1510,1410,1312,1205,1112,1014,818。1H NMR(500MHz,DMSO-d6),δ(TMS,ppm):8.30-7.29(Ar-H),6.64(s,CH),5.78(s,NH),3.94(s,CH2)。13C NMR(125MHz,DMSO-d6),δ(TMS,ppm):129.05,127.92,127.26,127.06,120.26,110.49。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b/2b/3(C)、相应单体1b(A)和单体2b(B)的红外吸收谱图如图11所示,单体1b中,醛基的吸收峰在1694cm-1处,同时,单体2b中的伯胺吸收峰出现在3364cm-1处。然而,在聚合物P1b/2b/3的红外谱图中,醛基和伯胺基团的吸收峰消失,新出现了位于2218cm-1处的腈基吸收峰以及3350cm-1处的仲胺吸收峰。以上结果说明了醛基单体和氨基单体通过该聚合反应转化成了α-氨基腈的结构。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b/2b/3(C)与其相应单体1b(A)、单体2b(B)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见图12,从图中可以确定该聚合物为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
(3)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b/2b/3的性能表征
该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在室温下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常见的有机溶剂,表明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5%热失重温度为233.6℃,表明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
实施例29
(1)第一单体二元醛基化合物1b、第二单体二元氨基化合物2c及第三单体三甲基腈硅烷3的结构式如下,三种化合物均从商业公司购买获得。
(2)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b/2c/3的制备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为黑色固体,产率:78%。凝胶渗透色谱(GPC)结果显示:重均分子量(Mw)为15500,分子量分布(PDI)为1.62。IR(薄膜),ν(cm-1):3337,3040,2218,1641,1594,1514,1407,1312,1276,1169,926,840。1H NMR(500MHz,DMSO-d6),δ(TMS,ppm):8.37-7.46(Ar-H),6.94(s,Ar-H),6.64(s,CH),6.28(s,NH)。13C NMR(125MHz,DMSO-d6),δ(TMS,ppm):193.54,131.61,131.41,130.57,129.50,128.54,120.65,113.14,111.09。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b/2c/3(C)、相应单体1b(A)和单体2c(B)的红外吸收谱图如图13所示,单体1b中,醛基的吸收峰在1694cm-1处,同时,单体2c中的伯胺吸收峰出现在3366cm-1处。然而,在聚合物P1b/2c/3的红外谱图中,醛基和伯胺基团的吸收峰消失,新出现了位于2218cm-1处的腈基吸收峰以及3337cm-1处的仲胺吸收峰。以上结果说明了醛基单体和氨基单体通过该聚合反应转化成了α-氨基腈的结构。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b/2c/3(C)与其相应单体1b(A)、单体2c(B)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见图14,从图中可以确定该聚合物为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
(3)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b/2c/3的性能表征
该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在室温下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常见的有机溶剂,表明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5%热失重温度为219.7℃,表明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
实施例30
(1)第一单体二元醛基化合物1b、第二单体二元氨基化合物2d及第三单体三甲基腈硅烷3的结构式如下,三种化合物均从商业公司购买获得。
(2)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b/2d/3的制备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为黑色固体,产率:85%。凝胶渗透色谱(GPC)结果显示:重均分子量(Mw)为9500,分子量分布(PDI)为1.30。IR(薄膜),ν(cm-1):3349,3063,2218,1593,1503,1405,1298,1148,1102,1011,830,723。1H NMR(500MHz,DMSO-d6),δ(TMS,ppm):8.19-6.91(m,Ar-H),6.60(s,CH),6.20(s,NH)。13C NMR(125MHz,DMSO-d6),δ(TMS,ppm):130.18,129.92,129.58,129.28,128.89,128.51,121.49,113.46,110.89。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b/2d/3(C)、相应单体1b(A)和单体2d(B)的红外吸收谱图如图15所示,单体1b中,醛基的吸收峰在1694cm-1处,同时,单体2d中的伯胺吸收峰出现在3379cm-1处。然而,在聚合物P1b/2d/3的红外谱图中,醛基和伯胺基团的吸收峰消失,新出现了位于2218cm-1处的腈基吸收峰以及3349cm-1处的仲胺吸收峰。以上结果说明了醛基单体和氨基单体通过该聚合反应转化成了α-氨基腈的结构。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b/2d/3(C)与其相应单体1b(A)、单体2d(B)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见图16,从图中可以确定该聚合物为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
(3)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b/2d/3的性能表征
该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在室温下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常见的有机溶剂,表明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5%热失重温度为224.3℃,表明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
实施例31
(1)第一单体二元醛基化合物1c、第二单体二元氨基化合物2a及第三单体三甲基腈硅烷3的结构式如下,三种化合物均从商业公司购买获得。
(2)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c/2a/3的制备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为红色固体,产率:82%。凝胶渗透色谱(GPC)结果显示:重均分子量(Mw)为16200,分子量分布(PDI)为1.68。IR(薄膜),ν(cm-1):3351,3046,2220,1594,1497,1413,1237,1163,1106,1011,873,833。1H NMR(500MHz,DMSO-d6),δ(TMS,ppm):7.99-6.92(Ar-H),6.65(s,CH),5.98(s,NH)。13C NMR(125MHz,DMSO-d6),δ(TMS,ppm):132.59,131.18,129.87,123.13,120.95,120.11,119.53,118.86,118.17,115.64。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c/2a/3(C)、相应单体1c(A)和单体2a(B)的红外吸收谱图如图17所示,单体1c中,醛基的吸收峰在1694cm-1处,同时,单体2a中的伯胺吸收峰出现在3397cm-1处。然而,在聚合物P1c/2a/3的红外谱图中,醛基和伯胺基团的吸收峰消失,新出现了位于2220cm-1处的腈基吸收峰以及3351cm-1处的仲胺吸收峰。以上结果说明了醛基单体和氨基单体通过该聚合反应转化成了α-氨基腈的结构。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c/2a/3(C)与其相应单体1c(A)、单体2a(B)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见图18,从图中可以确定该聚合物为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
(3)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c/2a/3的性能表征
该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在室温下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常见的有机溶剂,表明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5%热失重温度为175.9℃,表明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
实施例32
(1)第一单体二元醛基化合物1c、第二单体二元氨基化合物2b及第三单体三甲基腈硅烷3的结构式如下,三种化合物均从商业公司购买获得。
(2)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c/2b/3的制备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为黄色固体,产率:88%。凝胶渗透色谱(GPC)结果显示:重均分子量(Mw)为15700,分子量分布(PDI)为1.69。IR(薄膜),ν(cm-1):3361,3031,2216,1594,1499,1413,1304,1241,1165,1012,875,833。1H NMR(500MHz,DMSO-d6),δ(TMS,ppm):7.96-6.79(Ar-H),6.51(s,CH),5.93(s,NH),3.84(m,CH2)。13C NMR(125MHz,DMSO-d6),δ(TMS,ppm):132.50,131.12,129.94,121.67,120.91,120.42,120.08,119.52,118.92,118.36,114.52,48.65。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c/2b/3(C)、相应单体1c(A)和单体2b(B)的红外吸收谱图如图19所示,单体1c中,醛基的吸收峰在1694cm-1处,同时,单体2b中的伯胺吸收峰出现在3364cm-1处。然而,在聚合物P1c/2b/3的红外谱图中,醛基和伯胺基团的吸收峰消失,新出现了位于2216cm-1处的腈基吸收峰以及3361cm-1处的仲胺吸收峰。以上结果说明了醛基单体和氨基单体通过该聚合反应转化成了α-氨基腈的结构。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c/2b/3(C)与其相应单体1c(A)、单体2b(B)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见图20,从图中可以确定该聚合物为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
(3)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c/2b/3的性能表征
该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在室温下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常见的有机溶剂,表明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5%热失重温度为170.3℃,表明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
实施例33
(1)第一单体二元醛基化合物1c、第二单体二元氨基化合物2c及第三单体三甲基腈硅烷3的结构式如下,三种化合物均从商业公司购买获得。
(2)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c/2c/3的制备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为黄色固体,产率:87%。凝胶渗透色谱(GPC)结果显示:重均分子量(Mw)为13400,分子量分布(PDI)为1.49。IR(薄膜),ν(cm-1):3356,3051,2221,1598,1499,1413,1314,1280,1243,1171,928,837。1H NMR(500MHz,DMSO-d6),δ(TMS,ppm):7.95-6.95(Ar-H),6.60(s,CH),6.18(s,NH)。13C NMR(125MHz,DMSO-d6),δ(TMS,ppm):192.56,157.22,150.06,132.55,132.12,130.02,129.86,128.24,121.02,119.71,118.45,113.04,47.67。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c/2c/3(C)、相应单体1c(A)和单体2c(B)的红外吸收谱图如图21所示,单体1c中,醛基的吸收峰在1694cm-1处,同时,单体2c中的伯胺吸收峰出现在3366cm-1处。然而,在聚合物P1c/2c/3的红外谱图中,醛基和伯胺基团的吸收峰消失,新出现了位于2221cm-1处的腈基吸收峰以及3356cm-1处的仲胺吸收峰。以上结果说明了醛基单体和氨基单体通过该聚合反应转化成了α-氨基腈的结构。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c/2c/3(C)与其相应单体1c(A)、单体2c(B)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见图22,从图中可以确定该聚合物为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
(3)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c/2c/3的性能表征
该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在室温下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常见的有机溶剂,表明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5%热失重温度为184℃,表明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
实施例34
(1)第一单体二元醛基化合物1c、第二单体二元氨基化合物2d及第三单体三甲基腈硅烷3的结构式如下,三种化合物均从商业公司购买获得。
(2)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c/2d/3的制备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为土黄色固体,产率:77%。凝胶渗透色谱(GPC)结果显示:重均分子量(Mw)为11400,分子量分布(PDI)为1.36。IR(薄膜),ν(cm-1):3356,3070,2218,1593,1498,1298,1243,1148,1105,1009,876,828。1H NMR(500MHz,DMSO-d6),δ(TMS,ppm):7.98-6.92(Ar-H),6.60(s,CH),6.13(s,NH)。13C NMR(125MHz,DMSO-d6),δ(TMS,ppm):157.29,150.03,132.54,131.24,129.80,129.19,121.52,121.01,120.79,119.72,119.32,119.02,118.47,113.59,47.35。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c/2d/3(C)、相应单体1c(A)和单体2d(B)的红外吸收谱图如图23所示,单体1c中,醛基的吸收峰在1694cm-1处,同时,单体2d中的伯胺吸收峰出现在3379cm-1处。然而,在聚合物P1c/2d/3的红外谱图中,醛基和伯胺基团的吸收峰消失,新出现了位于2218cm-1处的腈基吸收峰以及3356cm-1处的仲胺吸收峰。以上结果说明了醛基单体和氨基单体通过该聚合反应转化成了α-氨基腈的结构。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P1c/2d/3(C)与其相应单体1c(A)、单体2d(B)在DMSO-d6中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图见图24,从图中可以确定该聚合物为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
(3)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P1c/2d/3的性能表征
该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在室温下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常见的有机溶剂,表明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
本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5%热失重温度为196℃,表明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二元醛基化合物、二元氨基化合物、三甲基腈硅烷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得到反应液,在80~140℃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
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的结构如式(Ⅰ)所示:
式(Ⅰ)中,n的范围为10~70;
所述的二元醛基类化合物如式(II)所示:
式(II)中,R为(II-1)~(II-3)中的一种:
其中,*表示取代位置;
所述的二元氨腈基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II)所示:
式(III)中,R’为(III-1)~(III-3)中的一种:
其中,*表示取代位置;
所述的三甲基腈硅烷如式(IV)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醛基化合物、二元氨基化合物、三甲基腈硅烷的摩尔比为1:(0.9~1.1):(5.8~6.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的反应时间为6~48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的反应时间为9~11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为80~1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为105~1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溶液中,二元醛基类化合物的浓度为0.05~0.2mol/L。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溶液中,二元氨基类化合物的浓度为0.05~0.2mol/L。
9.一种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如式(Ⅰ)所示:
式(Ⅰ)中,n的范围为10~70;
其中,R为(II-1)~(II-3)中的一种:
其中,*表示取代位置;
R’为(III-1)~(III-3)中的一种:
其中,*表示取代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CN202311677703.3A 2023-12-08 2023-12-08 一种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6457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77703.3A CN117645701A (zh) 2023-12-08 2023-12-08 一种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77703.3A CN117645701A (zh) 2023-12-08 2023-12-08 一种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5701A true CN117645701A (zh) 2024-03-05

Family

ID=90047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77703.3A Pending CN117645701A (zh) 2023-12-08 2023-12-08 一种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4570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0684B (zh) 一种潜伏固化型苯并噁嗪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22262B (zh) 一种聚碳二亚胺类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Zhang et al. Remarkable improvement of thermal stability of main‐chain benzoxazine oligomer by incorporating o‐norbornene as terminal functionality
CN110951018A (zh) 一种基于芹菜素生物基苯并噁嗪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JP2007009082A (ja) カリックスアレーン系ポリマ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676160B (zh) 一种聚咪唑啉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US8436118B2 (en) Synthesis of acylarylenes and hyperbranched poly(aclarylene)s by metal-free cyclotrimerization of alkynes
CN110591091A (zh) 一种含大豆素基主链型苯并噁嗪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94744B (zh) 一种聚噁唑啉类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73605B (zh) 一种氨基甲酸酯键为核的含硒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Hao et al. Synthesis, polymerization kinetics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benzoxazine resin containing ortho-maleimide functionality
CN117645701A (zh) 一种聚α-氨基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98597A (zh) 一种聚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551051A (zh) 一种全生物质基苯并噁嗪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490860B (zh) 一种聚硫脲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31616B (zh) 一种高残碳含乙酸乙酯及三唑环结构的苯并噁嗪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21607B (zh) 一种聚硫羰氨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403766A (zh) 一种基于山奈酚生物基苯并噁嗪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54883B (zh) 一种聚烯胺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90927B (zh) 一种聚1,4,5-取代三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iu et al. Control-synthesized multilayer hyperbranched–hyperbranched polyethers with a tunable molecular weight and an invariant degree of branching
CN113637132A (zh) 一种苯并噁嗪树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6444798B (zh) 一种含硒化合物和含硒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产物与应用
CN113683767B (zh) 一种聚烯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TW201718707A (zh) 主鏈含金剛烷高分子型氧代氮代苯并環己烷樹脂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