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42664A - 光缆及光缆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缆及光缆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42664A
CN117642664A CN202280046489.9A CN202280046489A CN117642664A CN 117642664 A CN117642664 A CN 117642664A CN 202280046489 A CN202280046489 A CN 202280046489A CN 117642664 A CN117642664 A CN 117642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optical
optical cable
twist angl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64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清水正砂
金子总一郎
鲶江彰
大里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642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26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1Optical cables built up from sub-bundles
    • G02B6/4413Helical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29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rengthening or protecting the cables
    • G02B6/443Protective covering
    • G02B6/4432Protective covering with fibre reinforcements
    • G02B6/4433Double reinforcement laying in straight line with optical transmission el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4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formed by bundles of fib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79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optical cables
    • G02B6/449Twis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29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rengthening or protecting the cables
    • G02B6/443Protective covering
    • G02B6/4431Protective covering with provision in the protective covering, e.g. weak line, for gaining access to one or more fibres, e.g. for branching or tapp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 Ropes Or Cable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所涉及的光缆具备多个光纤单元,该光纤单元具有由多个光纤构成的光纤束。多个上述光纤单元通过使扭绞方向反转而被绞合成SZ状。所述光缆的特征在于,上述光纤单元在从上述扭绞方向的反转部到下一上述反转部之间沿周向被扭绞的扭绞角度为540度以上。

Description

光缆及光缆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缆及光缆制造方法。
本申请基于2021年7月29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21-124564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为了抑制弯曲光缆时的光纤的线长差,已知将捆束了多个光纤的多个光纤单元相互绞合来构成光缆。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多个光纤单元呈SZ状(或向一个方向)绞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59078号公报
为了减小光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希望以短间距扭绞光纤单元。另一方面,若以短间距将光纤单元扭绞成SZ状,则在扭绞方向的反转部,扭绞易解开(扭绞易恢复),其结果是在反转部附近,存在光纤成为沿着光缆的长度方向的状态的担忧。若沿着长度方向的光纤的部位(直线部)的比例变多,则在弯曲光缆时,存在传输损失增加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光缆的传输损失。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发明为一种光缆,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光纤单元,该光纤单元具有由多个光纤构成的光纤束,多个上述光纤单元通过使扭绞方向反转而被绞合成SZ状,上述光纤单元在从上述扭绞方向的反转部到下一上述反转部之间沿周向被扭绞的扭绞角度为540度以上。
根据后述的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使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明确。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光缆的传输损失。
附图说明
图1A是光缆1的说明图。
图1B是光纤单元10的说明图。
图2是另一光缆的说明图。
图3是光缆1的制造系统40的说明图。
图4A~图4C是多个光纤单元10的扭绞方法的说明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比较表。
图6是第二实施例的比较表。
图7是第三实施例的比较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后述的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的方式变得明确。
方式1为一种光缆,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光纤单元,该光纤单元具有由多个光纤构成的光纤束,多个上述光纤单元通过使扭绞方向反转而被绞合成SZ状,上述光纤单元在从上述扭绞方向的反转部到下一上述反转部之间沿周向被扭绞的扭绞角度为540度以上。根据这样的光缆,能够抑制传输损失。
方式2的光缆是在方式1的光缆的基础上完成的,其特征在于,上述扭绞角度为1800度以下。
另外,方式3的光缆是在方式2的光缆的基础上完成的,其特征在于,上述扭绞角度为1440度以下。由此,能够抑制传输损失。
方式4的光缆是在方式1~3中任一方式的光缆的基础上完成的,其特征在于,上述光纤单元具备捆束上述多个光纤的捆绑件。由此,能够利用捆绑件捆束光纤。
方式5的光缆是在方式4的光缆的基础上完成的,其特征在于,上述光纤单元由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构成。由此,易捆束构成光纤单元的多个光纤。
方式6的光缆是在方式1~5中任一方式的光缆的基础上完成的,S方向的扭绞角度与Z方向的扭绞角度大致相等。
===实施方式===
<光缆1的结构>
图1A是光缆1的说明图。图1B是光纤单元10的说明图。
光缆1是收容有光纤11的线缆。本实施方式的光缆1是不具有形成有槽(收容光纤11的槽)的槽杆(slot rod)的光缆,是所谓的无槽型光缆。光缆1具有多个光纤单元10和外皮20。
光纤单元10是捆束有多个光纤11的构造体。图中所示的光纤单元10具有光纤束和捆绑件12。
光纤束是多个光纤11的束。在本实施方式中,光纤束通过捆束多张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而构成。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通过连结部间歇地连结有多个光纤11,在连结部以外的部位(分离部)光纤11彼此未被约束。因此,通过使用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来构成光纤单元10,从而易捆束多个光纤11。不过,光纤束也可以不由多张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构成,例如,也可以由一张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构成,也可以由多个单芯光纤构成。构成光纤单元10的多个光纤11可以可以被绞合,也可以不被扭绞。
捆绑件12是捆束构成光纤束的多个光纤11的部件。捆绑件12例如是绳状的部件。捆绑件12卷绕于光纤束的外周上。图中的光纤单元10具有一对捆绑件12,各个捆绑件12以卷绕方向在接合点相反的方式呈SZ状卷绕于光纤束的外周。不过,捆绑件12并不局限于呈SZ状卷绕,也可以向一个方向呈螺旋状卷绕于光纤束的外周。另外,捆绑件12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条。另外,光纤单元10也可以不具备捆绑件12。例如,在光纤单元10由一张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构成那样的情况下,光纤11的束不会变得散乱,因此光纤单元10也可以不具备捆绑件12。另外,也可以通过管、膜那样的捆绑件覆盖光纤束来构成光纤单元12。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缆1具有多个光纤单元10。在图1A及图1B中,光纤单元10被绘制为在长度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那样,多个光纤单元10被绞合成SZ状。因此,各个光纤单元10绕沿着光缆1的长度方向的轴以规定的扭绞角度被扭绞。关于多个光纤单元10的扭绞方法将后述。
如图1A所示,多个光纤单元10在被压卷带15包裹的状态下收容于外皮20。不过,光缆1也可以不具备压卷带15。
外皮20是覆盖多个光纤单元10(及压卷带15)的部件。这里,外皮20的外形的截面是大致圆形状,但外皮20的外形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形状。在外皮20埋设有抗拉构件21。另外,在外皮20,可以不仅埋设有抗拉构件21,还埋设有其他部件(例如撕裂绳(lip cord)22)。另外,也可以在外皮20的内侧收容多个光纤单元10、与压卷带15不同的部件。
此外,光缆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光缆。图2是另一光缆1的说明图。
图2所示的光缆1是截面为大致矩形的扁平型光缆(方形光缆)。该光缆1也具有多个光纤单元10和外皮20。各个光纤单元10例如由一张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构成。此外,由于光纤单元10由一张光纤带构成,因此图2所示的光缆1的光纤单元10不具备捆绑件12。多个(例如六个)光纤单元10被绞合成SZ状,在被压卷带15包裹的状态下收容于外皮20。另外,在压卷带15的内侧收容有用于填埋空间的夹杂物17。不过,光缆1也可以不具备压卷带15、夹杂物17。关于多个光纤单元10的扭绞方法将后述。
如图2所示,在外皮20设置有凹口20A。凹口20A是沿着长度方向的槽。通过用分割工具在外皮20的凹口20A引入切口,从而能够分割外皮20来取出光纤单元10。不过,也可以不在光缆1设置凹口20A。
另外,如图2所示,在外皮20埋设有一对抗拉构件并且埋设有隔离件23。隔离件23是片状的部件,配置于凹口20A的正下方。多个光纤单元10以被一对隔离件23夹住的状态收容于外皮20。隔离件23具有保护光纤11免受分割工具的刀的影响的功能、使从外皮20的内侧取出光纤11的作业变容易的功能。不过,光缆1也可以不具有隔离件23。
光缆的形状、结构并不局限于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缆只要具备绞合成SZ状的多个光纤单元10即可。
<光缆1的制造方法>
图3是光缆1的制造系统40的说明图。图中的制造系统40是制造图1所示的光缆1的系统。不过,制造系统也可以制造图2所示的光缆1,也可以制造其他形状、结构的光缆。制造系统40具有供给部42、具有孔眼板44的绞合部(未图示)、挤压成型部46及控制部48。
供给部42是供给光纤单元10的装置(供给源)。供给部42例如由供给多个光纤带的绕线管(bobbin)、和将捆绑件12卷绕于由多个光纤带构成的光纤束的外周的捆绑装置构成。不过,供给部42也可以具备制造光纤带的带制造装置、制造光纤11的光纤制造装置,来代替供给光纤带的绕线管。另外,供给部42也可以不具备将捆绑件12卷绕于光纤束的捆绑装置。供给部42向孔眼板44供给光纤单元10。供给部42供给光纤单元10的速度能够通过控制部48进行调整。
绞合部是绞合多个光纤单元10的装置,具有孔眼板44和使孔眼板44旋转(摆动)的驱动部。孔眼板44是用于绞合多个光纤单元10的部件,且是具有多个插通孔的板状的部件。在孔眼板44各自的插通孔插通有光纤单元10。孔眼板44以中央的旋转轴为中心摆动,由此多个光纤单元10被绞合成SZ状。通过了孔眼板44的多个光纤单元10在被绞合成SZ状的状态下被供给至挤压成型部46。孔眼板44的旋转速度、摆动的反转时机能够通过控制部48进行调整。此外,由于孔眼板44的旋转角度与光纤单元10的扭绞角度(光纤单元沿周向被扭绞的角度;后述)不一致(由于光纤单元10的扭绞松动),所以孔眼板44的旋转角度被设定得比光纤单元10的扭绞角度大。例如,为了使光纤单元10的扭绞角度为540度,孔眼板44以大于540度的旋转角度摆动。与光纤单元10的扭绞角度对应的孔眼板44的旋转角度(摆动角度)考虑至施加用于防止多个光纤单元10的绞合的松动的部件(防松动部件)为止的时间、距离等其他制造条件来适当地决定。防松动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外皮20。不过,防松动部件并不局限于外皮20。例如,也可以在挤压成形外皮20前,将绳状、带状的防松动部件卷绕于多个光纤单元10,由此防止多个光纤单元10的绞合的松动。
挤压成型部46是形成外皮20的装置。挤压成型部46通过在多个光纤单元10的外周挤压成型成为外皮20的树脂来制造光缆1。向挤压成型部46不仅供给被绞合成SZ状的多个光纤单元10,还供给压卷带15、抗拉构件21等。通过挤压成型部46制造出的光缆1在被冷却装置冷却后,卷绕于卷取部(例如卷筒)。
控制部48是管理制造系统40的控制的装置。控制部48例如由计算机构成,控制供给部42、孔眼板44及挤压成型部46的动作。这里,控制部48控制供给部42来控制光纤单元10的供给速度,或者控制孔眼板44的驱动部(未图示)来控制孔眼板44的旋转动作(旋转速度、摆动的反转时机等)。
<关于光纤单元10的扭绞>
图4A~图4C是多个光纤单元10的扭绞方法的说明图。在图中,绘制出绞合多个光纤单元10而得的集合体(芯)。绞合多个光纤单元10而得的芯收容于光缆1的外皮20的内侧。此外,在本图中,省略了一个一个地绘制构成光纤单元10的光纤11,仅示意性地绘制了光纤单元10的外形。
在图中,示出了被绞合成SZ状的多个光纤单元10。图中的反转部示出多个光纤单元10被扭绞的方向(扭绞方向)反转的位置。在反转部中,扭绞方向以被向S方向(或Z方向)扭绞了的多个光纤单元10被向Z方向(或S方向)扭绞的方式反转。另外,图中的间距P示出反转部的间隔。间距P是某个反转部和其相邻的反转部之间的间隔。详细而言,间距P成为被向S方向(或Z方向)扭绞了的多个光纤单元10向Z方向(或S方向)反转的反转部与被向Z方向(或S方向)扭绞了的多个光纤单元10向S方向(或Z方向)反转的反转部之间的间隔。这里,以S方向的扭绞角度与Z方向的扭绞角度大致相等的方式将多个光纤单元10绞合成SZ状。此外,扭绞角度是在光缆1的内部光纤单元10在从反转部到下一反转部之间沿周向(绕光缆1的轴的方向;S方向或Z方向)被扭绞的角度。光纤单元10的S方向的扭绞角度与Z方向的扭绞角度也可以不同,但通过S方向的扭绞角度与Z方向的扭绞角度大致相等,从而能够抑制光缆1的扭转。
在光纤单元10被扭绞成SZ状的情况下,存在如下担忧:在扭绞方向的反转部,扭绞解开(发生扭绞恢复),由此反转部附近的光纤11成为沿着光缆1的长度方向的状态。在图中,将因反转部中的扭绞恢复而导致光纤11能够成为沿着长度方向的状态的部位(区域)示出为“直线部”。
如图4A所示,通过多个光纤单元10被绞合成螺旋状,能够抑制弯曲光缆1时的光纤11的线长差。此外,若向一个方向呈螺旋状绞合多个光纤单元10,则存在制造系统40成为复杂的结构、或者在光缆1的中间分支时光纤单元10的取出作业变得困难的担忧。因此,如图4A所示,通过使扭绞方向在中途反转,从而将多个光纤单元10绞合成SZ状。
图4B是比图4A以更短间距扭绞光纤单元10的情况的说明图。为了减小光缆1的允许弯曲半径,优选缩短间距P。换言之,为了减小光缆1的允许弯曲半径,优选增大光纤单元10的每单位长度的扭绞角度(=N/P)。即,为了减小光缆1的允许弯曲半径,与图4A所示的扭绞方法相比,优选图4B所示的扭绞方法。
另一方面,在不变更扭绞角度N而缩短了间距P的情况下,光纤单元10的每单位长度的扭绞角度(=N/P)变大。因此,若以短间距将光纤单元10扭绞成SZ状,则在扭绞方向的反转部,扭绞易解开(扭绞易恢复)。其结果是在反转部附近,光纤11成为沿着光缆1的长度方向的状态的可能性变高,在反转部附近形成直线部的可能性变高。若沿着长度方向的光纤的部位(直线部)的比例变多,则在弯曲光缆1时,存在传输损失增加的担忧。此外,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若以短间距将光纤单元10扭绞成SZ状,则在扭绞方向的反转部,扭绞易解开(扭绞易恢复),其结果是也存在无法保持将光纤单元10扭绞成SZ状的状态的担忧。
图4C是比图4B将扭绞角度设定得更大的情况的说明图。这里为了说明,使图4C所示的光纤单元10的每单位长度的扭绞角度(=N/P)与图4B所示的光纤单元10的每单位长度的扭绞角度相同。
在图4C所示的扭绞方法中,光纤单元10的每单位长度的扭绞角度(=N/P)与图4B所示的扭绞方法相同,因此在扭绞方向的反转部,扭绞也易解开(扭绞易恢复),其结果是在反转部附近形成直线部的可能性变高。不过,在图4C所示的扭绞方法中,扭绞角度设定得比图4B大,其结果是图4C所示的反转间距P比图4B所示的反转间距长。由此,在图4C所示的扭绞方法中,与图4B所示的扭绞方法相比,能够减少反转部相对于光缆1的长度方向整体的长度的数量,能够抑制能够成为直线部的部分的比例。因此,在图4C所示的扭绞方法中,与图4B所示的扭绞方法相比,能够抑制弯曲光缆1时的传输损失(能够使后述的弯曲特性提高)。
因此,通常,光纤单元10的扭绞角度为270度左右(N=270),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光纤单元10的扭绞角度设为540度以上。
·第一实施例
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比较表。此外,上述的图4A、图4B及图4C所示的扭绞方法分别相当于表中的比较例1A、比较例1B及实施例1A的扭绞方法的关系。
作为第一实施例,制作了图1A所示的构造的光缆1。这里,由6张间歇连结型的12芯光纤带构成1个光纤单元10,将6个光纤单元10扭绞成SZ状,由此制作了具备36张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的432芯光缆。使光缆1的外径约为11mm、使外皮20内的收容面积约为60mm2来制作了多个种类的扭绞角度N及间距P不同的光缆1。此外,表中的扭绞角度N示出了在光缆1的内部光纤单元10在从反转部到下一反转部之间沿周向(绕光缆1的轴的方向)被扭绞的角度(表中的扭绞角度N不是制造光缆1时的孔眼板44的旋转角度)。
针对制作出的多个种类的光缆1,分别评价了带状态、扭绞状态、芯线拉拔力、传输损失、弯曲特性。
为了评价带状态,确认了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的连结部(间歇地连结邻接的2根光纤11的部位)有无破坏。在连结部未被破坏的情况下评价为“◎(优)”,在连结部被破坏了的情况下评价为“×(不合格)”。
为了评价扭绞状态,确认了光纤单元10是否以规定的扭绞角度被扭绞了。在光纤单元10以规定的扭绞角度被扭绞了的情况下评价为“◎(优)”,在光纤单元10未以规定的扭绞角度被扭绞的情况下评价为“×(不合格)”。
为了评价芯线拉拔力,测定了将切断为10m的光纤线缆的光纤11(光纤芯线)拉拔时光纤11在拉伸端相反侧开始移动时的张力(芯线拉拔力)。在该芯线拉拔力为25N/10m以上的情况下评价为“◎(优)”,在小于25N/10m且15N/10m以上的情况下评价为“○(良)”,在小于15N/10m以上的情况下评价为“×(不合格)”。
为了评价传输损失,针对卷绕于卷筒的光缆1,用OTDR法在波长1550nm处测定了传输损失。在传输损失为0.25dB/km以下的情况下设为“◎(优)”,在传输损失为0.30dB/km以下(且大于0.25dB/km)的情况下设为“○(良)”,在传输损失大于0.30dB/km的情况下设为“×(不合格)”。
为了评价弯曲特性,进行了基于IEC60794-1-21E11A/IEC60794-3-10的卷绕试验,测定了光缆1的传输损失。在卷绕试验中,将心轴直径设为线缆外径的20倍,将卷绕次数设为4圈,将循环数(反复进行相同的试验的次数)设为3个循环。若卷绕试验的试验后的传输损失的增加是每一根光纤为0.05dB以下,且试验中的传输损失的增加也是每一根光纤为0.05dB以下,则评价为“◎(优)”,若卷绕试验后的传输损失的增加是每一根光纤为0.05dB以下,则评价为“○(良)”,若卷绕试验后的传输损失的增加是每一根光纤大于0.05dB,则评价为“×(不合格)”。
另外,作为综合判定,在所有评价项目为“◎(优)”的情况下设为“◎(优)”,在所有评价项目不包括“×(不合格)”的情况下设为“○(良)”,将在任一个评价项目包括“×(不合格)”的情况下设为“×(不良)”。
在比较例1A及比较例1B中,将扭绞角度N设定为相同,并且与比较例1A相比,比较例1B将间距P设定为缩短一半。不过,在比较例1B中,每单位长度的扭绞角度(=N/P)大,因此导致在反转部扭绞解开,其结果是未保持将光纤单元10扭绞成SZ状的状态(因此,在比较例1B中,无法评价拉拔力、传输损失及弯曲特性)。
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A中,每单位长度的扭绞角度(=N/P)被设定为与比较例1B相同。不过,在实施例1A中,间距P设定得比比较例1B长,因此虽然在反转部附近形成直线部,但能够保持将光纤单元10扭绞成SZ状的状态。像这样,确认了即使在每单位长度的扭绞角度(=N/P)大的情况下(即使N/P是大到在扭绞角度N为360度时扭绞状态变得×(不合格)的值),通过将扭绞角度N设定得大,将间距P设定得长,从而扭绞状态也得到改善。此外,在实施例1B中,也确认了与实施例1A同样地,与比较例1B相比,扭绞角度N设定得大,间距P设定得长,扭绞状态得到改善。
另外,在实施例1A中,与比较例1A相比,弯曲特性提高。这被认为是在实施例1A中,与比较例1A相比,光纤单元10的每单位长度的扭绞角度(=N/P)大,因此能够抑制弯曲光缆1时的传输损失。此外,在实施例1B中,也与实施例1A同样地,与比较例1A相比,弯曲特性提高。其理由也被认为是因为在实施例1B中,与比较例1A相比,光纤单元10的每单位长度的扭绞角度(=N/P)大,因此能够抑制弯曲光缆1时的传输损失。
在实施例1C中,每单位长度的扭绞角度(=N/P)被设定为与比较例1A相同。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C中,与比较例1A相比,扭绞角度被设定得大,间距P被设定得长。这样的比较例1A与实施例1C的关系相当于上述的图4B的扭绞方法与图4C所示的扭绞方法的关系。因此,在实施例1C中,与比较例1A相比,能够抑制直线部相对于光缆1的长度方向整体的长度的比例。因此,与比较例1A相比,实施例1C的芯线拉拔力及弯曲特性提高了一些的理由被认为是因为能够抑制直线部相对于光缆1的长度方向整体的长度的比例。像这样,不仅从比较例1B与实施例1A的比较中,从比较例1A与实施例1C的比较中也确认了将扭绞角度N设定得大、将间距P设定得长是有效的。
·第二实施例
图6是第二实施例的比较表。此外,上述的图5的比较例1A、实施例1A及实施例1B相当于图6的比较例2、实施例2F及实施例2G。
在第二实施例中,也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制作了图1A所示的构造的光缆1。具体而言,由6张间歇连结型的12芯光纤带构成一个光纤单元10,将6个光纤单元10扭绞成SZ状,由此制作了具备36张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的432芯光缆。使光缆1的外径约为11mm、使外皮20内的收容面积约为60mm2、使间距P为800mm来制作了多个种类的扭绞角度N在360~720度的范围内不同的光缆1。此外,表中的扭绞角度N示出了在光缆1的内部光纤单元10在从反转部到下一反转部之间沿周向(绕光缆1的轴的方向)被扭绞的角度。
如图6所示,在扭绞角度N为540度以上的情况下,与比较例2相比,弯曲特性提高。这被认为是在实施例2A~2J中,与比较例2相比,光纤单元10的每单位长度的扭绞角度(=N/P)大,因此能够抑制弯曲光缆1时的传输损失。因此,如图6所示,优选光纤单元10的扭绞角度N为540度以上。
另外,如图6所示,在扭绞角度N为2160度的情况下,有时在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的连结部确认到破坏。连结部被破坏的理由被认为是因为光纤带被强烈地扭曲。因此,优选光纤单元10的扭绞角度N小于2160度。即,优选光纤单元10的扭绞角度N为540度以上、1800度以下。
另外,如图6所示,在扭绞角度N为1800度以上的情况下,传输损失恶化。其理由被认为是因为光纤带被强烈地扭曲,因此光纤11的安装密度局部上升,微弯损耗增加。因此,进一步优选光纤单元10的扭绞角度N小于1800度。即,进一步优选光纤单元10的扭绞角度N为540度以上、1440度以下。
·第三实施例
图7是第三实施例的比较表。
作为第三实施例,制作了图2所示的光缆。这里,由1张间歇连结型的4芯光纤带构成1个光纤单元10,将6个光纤单元10扭绞成SZ状,由此制作了具备6张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的24芯光缆。形成为短径为3.5mm、长径为5.5mm的扁平型光缆,使外皮20内的收容面积为2.5mm2来制作了多个种类的扭绞角度N及间距P不同的光缆。此外,表中的扭绞角度N示出了在光缆的内部光纤单元10在从反转部到下一反转部之间沿周向(绕光缆的轴的方向)被扭绞的角度。
如图7所示,在扭绞角度N为540度以上的情况下,与比较例3相比,弯曲特性提高。这被认为是在实施例3A~3F中,与比较例3相比,光纤单元10的每单位长度的扭绞角度(=N/P)大,因此能够抑制弯曲光缆时的传输损失。因此,如图7所示,优选光纤单元10的扭绞角度N为540度以上。
另外,如图7所示,在扭绞角度N为2160度的情况下,有时在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的连结部确认到破坏。连结部被破坏的理由被认为是因为光纤带被强烈地扭曲。因此,在第三实施例中,也优选光纤单元10的扭绞角度N小于2160度。即,优选光纤单元10的扭绞角度N为540度以上、1800度以下。
另外,如图7所示,在扭绞角度N为1800度以上的情况下,传输损失恶化。其理由被认为是因为光纤带被强烈地扭曲,因此光纤11的安装密度局部上升,微弯损耗增加。因此,进一步优选光纤单元10的扭绞角度N小于1800度。即,进一步优选光纤单元10的扭绞角度N540度以上、1440度以下。
此外,使外皮20内的收容面积为1.8mm2、2.0mm2来同样地制作了多个种类的使扭绞角度N及间距P不同的扁平型光缆。在使外皮20内的收容面积为1.8mm2的扁平型光缆中,在任何条件下均无法向多个光纤单元10中加入SZ状的扭绞。另一方面,在使外皮20内的收容面积为2.0mm2的扁平型光缆中,得到了与图7同样的结果。因此,确认了在能够将多个光纤单元10扭绞成SZ状的条件下,光纤单元10的扭绞角度N为540度以上。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而不是用于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主旨地进行变更、改进,并且本发明当然包括其等价物。另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也可以适当地进行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光缆;10…光纤单元;11…光纤;12…捆绑件;15…压卷带;17…夹杂物;20…外皮;20A…凹口;21…抗拉构件;22…撕裂绳;23…隔离件;40…制造系统;42…供给部;44…孔眼板;46…挤压成型部;48…控制部。

Claims (6)

1.一种光缆,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光纤单元,该光纤单元具有由多个光纤构成的光纤束,
多个所述光纤单元通过使扭绞方向反转而被绞合成SZ状,
所述光纤单元在从所述扭绞方向的反转部到下一所述反转部之间沿周向被扭绞的扭绞角度为540度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绞角度为1800度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绞角度为1440度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纤单元具备捆束所述多个光纤的捆绑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纤单元由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S方向的扭绞角度与Z方向的扭绞角度大致相等。
CN202280046489.9A 2021-07-29 2022-04-19 光缆及光缆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76426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24564 2021-07-29
JP2021-124564 2021-07-29
PCT/JP2022/018194 WO2023007881A1 (ja) 2021-07-29 2022-04-19 光ケーブル及び光ケーブル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2664A true CN117642664A (zh) 2024-03-01

Family

ID=85086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6489.9A Pending CN117642664A (zh) 2021-07-29 2022-04-19 光缆及光缆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329348A1 (zh)
EP (1) EP4379439A1 (zh)
JP (1) JPWO2023007881A1 (zh)
KR (1) KR20240011802A (zh)
CN (1) CN117642664A (zh)
AU (1) AU2022320172A1 (zh)
CA (1) CA3224254A1 (zh)
TW (1) TWI818525B (zh)
WO (1) WO202300788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10812A1 (de) * 1998-03-12 1999-09-16 Siemens Ag Optisches Übertragungselement sowie Verfahren zur Reduzierung dessen Polarisationsmoden-Dispersion
KR20000023391A (ko) * 1998-09-25 2000-04-25 오카야마 노리오 광 케이블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091830B2 (en) * 2012-09-26 2015-07-28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Binder film for a fiber optic cable
US9482839B2 (en) * 2013-08-09 2016-11-01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Optical fiber cable with anti-split feature
WO2015123415A1 (en) * 2014-02-17 2015-08-20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Variable lay stranding
US9557503B2 (en) * 2014-08-08 2017-01-31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Optical fiber cable
RU2690233C2 (ru) * 2015-04-07 2019-05-31 Фуджикура, Лтд. Свободный буфер, оптоволоконный кабель типа свободного буфера, способ отделения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ых волокон оптоволоконной ленты в свободном буфере,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свободного буфера и способ сборки множества оптических волокон
US9869838B2 (en) * 2015-11-25 2018-01-16 Fujikura Ltd. Optical fiber cab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6981856B2 (ja) * 2017-11-15 2021-12-1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の製造方法及び間欠連結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
JP2019128363A (ja) * 2018-01-19 2019-08-0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製造装置及び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
JP7184526B2 (ja) 2018-03-13 2022-12-0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EP4184229A1 (en) * 2018-09-11 2023-05-24 Fujikura Ltd. Optical fiber cable
JP2020106734A (ja) * 2018-12-28 2020-07-0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製造装置
US11340414B2 (en) * 2019-07-02 2022-05-24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SZ stranded tight-buffered ribbon stacks with binder film
CN111077618A (zh) * 2020-01-21 2020-04-28 江苏南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层绞式光缆正弦绞合方法
JP2021124564A (ja) 2020-02-04 2021-08-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329348A1 (en) 2024-10-03
TW202305432A (zh) 2023-02-01
TWI818525B (zh) 2023-10-11
AU2022320172A1 (en) 2024-01-25
EP4379439A1 (en) 2024-06-05
CA3224254A1 (en) 2023-02-02
JPWO2023007881A1 (zh) 2023-02-02
KR20240011802A (ko) 2024-01-26
WO2023007881A1 (ja) 2023-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4385023B2 (en) Optical cable
KR20080027328A (ko) 광섬유 케이블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080232749A1 (en) Optical fiber cable
JP2007233252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14106380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製造装置
US6529662B1 (en) Optical fiber cable
US10948679B2 (en) Method of SZ stranding flexible micromodules
US20040258375A1 (en) Optical fiber cable
CN117642664A (zh) 光缆及光缆制造方法
EP3686639A1 (en) Optical fiber cable
WO2023127421A1 (ja) 光ファイバ集合体、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光ファイバ集合体の製造方法
US20230221514A1 (en) Optical fiber cable with different binder pitch
US20220373753A1 (en) Optical Fiber Cable
EP3605174B1 (en) Optical fiber cable
US11921341B2 (en) Optical cable and optical cable manufacturing method
WO2023120727A1 (ja) 光ケーブル及び光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04233572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605174A1 (en) Optical fiber cable
JP2004287221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H10133073A (ja) 光ケーブル
JP2005301159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01066481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2004206007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H0650007U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2001066482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