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5432A - 光纖纜線及光纖纜線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纖纜線及光纖纜線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05432A
TW202305432A TW111115979A TW111115979A TW202305432A TW 202305432 A TW202305432 A TW 202305432A TW 111115979 A TW111115979 A TW 111115979A TW 111115979 A TW111115979 A TW 111115979A TW 202305432 A TW202305432 A TW 20230543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unit
fiber cable
twist angle
twis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5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8525B (zh
Inventor
清水正砂
金子総一郎
鯰江彰
大里健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藤倉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藤倉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藤倉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5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5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8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852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4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formed by bundles of fib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 Ropes Or Cabl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AREA)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解決手段]本揭示之光纖纜線,其係具有下列特徵:係具備有複數之光纖單元,該光纖單元,係具有藉由複數之光纖所構成的光纖束。複數之前述光纖單元,係藉由使捻轉方向作反轉而被捻合為SZ狀。從前述捻轉方向之反轉部起直到下一個的前述反轉部為止之間之前述光纖單元之在周方向上被捻轉之捻轉角度,係為540度以上。

Description

光纖纜線及光纖纜線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光纖纜線及光纖纜線製造方法。 本申請案,係根據在2021年7月29日於日本所申請之特願2021-124564號而主張優先權,並於此援用其內容。
為了對於在將光纖纜線作了彎折時的光纖之線長差作抑制,係將把複數之光纖作了綁束的複數之光纖單元相互捻合,而構成光纖纜線,此事係為周知。在專利文獻1中,係記載有「將複數之光纖單元捻合為SZ狀(或者是朝單一方向作捻合)」之內容。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9-15907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為了將光纖纜線之容許彎折半徑縮小,係期望以短節距來捻轉光纖單元。另一方面,若是以短節距來將光纖單元捻轉為SZ狀,則在捻轉方向之反轉部處,捻轉係變得容易解開(捻轉變得容易恢復),其結果,在反轉部附近處,係會有光纖成為沿著光纖纜線之長邊方向的狀態之虞。若是沿著長邊方向之光纖纜線的部位(直線部)之比例變多,則在將光纖纜線作了彎折時,係會有導致傳輸損失增加之虞。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對於光纖纜線之傳輸損失作抑制。 [用以解決問題之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之主要的發明,其特徵為,係具備有複數之光纖單元,該光纖單元,係具有藉由複數之光纖所構成的光纖束,複數之前述光纖單元,係藉由使捻轉方向作反轉而被捻合為SZ狀,從前述捻轉方向之反轉部起直到下一個的前述反轉部為止之間之前述光纖單元之在周方向上被捻轉之捻轉角度,係為540度以上。
關於本發明之其他特徵,係可根據後述之說明書以及圖面的記載而成為更加明瞭。 [發明之效果]
若依據本發明,則係能夠對於光纖纜線之傳輸損失作抑制。
根據後述之說明書以及圖面的記載,至少下述之態樣係成為明瞭。
態樣1,係為一種光纖纜線,其特徵為,係具備有複數之光纖單元,該光纖單元,係具有藉由複數之光纖所構成的光纖束,複數之前述光纖單元,係藉由使捻轉方向作反轉而被捻合為SZ狀,從前述捻轉方向之反轉部起直到下一個的前述反轉部為止之間之前述光纖單元之在周方向上被捻轉之捻轉角度,係為540度以上。若依據此種光纖纜線,則係能夠對於傳輸損失作抑制。
態樣2,係為態樣1之光纖纜線,其中,前述捻轉角度,係為1800度以下。 又,態樣3,係為態樣2之光纖纜線,其中,前述捻轉角度,係為1440度以下。藉由此,係能夠對於傳輸損失作抑制。
態樣4,係為態樣1~3之任一者之光纖纜線,其中,前述光纖單元,係具備有將前述複數之光纖作綁束之捆束材。藉由此,係能夠以捆束材來將光纖作綁束。
態樣5,係為態樣4之光纖纜線,其中,前述光纖單元,係藉由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所構成。藉由此,係成為易於將構成光纖單元之複數之光纖作綁束。
態樣6,係為態樣1~5之任一者之光纖纜線,其中,S方向之捻轉角度與Z方向之捻轉角度係為略相等。
===實施形態=== <光纖纜線1之構成> 第1A圖,係為光纖纜線1之說明圖。第1B圖,係為光纖單元10之說明圖。
光纖纜線1,係為收容有光纖11之纜線。本實施形態之光纖纜線1,係為並未具有被形成有槽(slot,收容光纖11之溝)之槽棒(slot rod)的光纖,而為所謂的無槽(slotless)型之光纖纜線。光纖纜線1,係具有複數之光纖單元10、和外被覆20。
光纖單元10,係為將複數之光纖11作了綁束的構造體。圖中所示之光纖單元10,係具有光纖束、和捆束材12。
光纖束,係為複數之光纖11之束。在本實施形態中,光纖束,係為將複數枚之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作綁束所構成。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係使複數之光纖11間歇性地藉由連結部而被作連結,在連結部以外的部位(分離部)處,光纖11彼此係並未被作拘束。因此,藉由使用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來構成光纖單元10,係成為易於將複數之光纖11作綁束。但是,光纖束,係亦可並非為藉由複數枚之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所構成,例如,係亦可藉由1枚之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而被構成,亦可藉由複數之單芯光纖而被構成。構成光纖單元10之複數之光纖11,係可被作捻合,亦可並未被作捻合。
捆束材12,係為將構成光纖束之複數之光纖11作綁束的構件。捆束材12,例如係為紐帶狀之構件。捆束材12,係被捲繞在光纖束之外周上。圖中之光纖單元10,係具有一對的捆束材12,各個的捆束材12係以在接合點處而捲繞方向會成為相反的方式,來以SZ狀而被捲繞在光纖束之外周上。但是,捆束材12,係並不被限定於捲繞為SZ狀者,亦可在光纖束之外周上,朝向單一方向地而被捲繞為螺旋狀。又,捆束材12之數量,係並不被限定於2根。又,光纖單元10,係亦可並不具備有捆束材12。例如,在像是光纖單元10係為藉由1枚之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所構成的情況時,由於光纖11之束係並不會變得散開,因此,光纖單元10係亦可並不具備有捆束材12。又,係亦可藉由以像是管或者是薄膜一般之捆束材來覆蓋光纖束,而構成光纖單元12。
在本實施形態中,光纖纜線1係具有複數之光纖單元10。在第1A圖以及第1B圖中,雖然光纖單元10係被描繪為在長邊方向上以直線狀而延伸存在,但是,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同後述一般,複數之光纖單元10,係以SZ狀而被作捻合。因此,各個的光纖單元10,係沿著光纖纜線1之長邊方向而在軸之軸周圍以特定之捻轉角度而被作捻轉。關於複數之光纖單元10之捻轉方式,係於後再述。
如同第1A圖中所示一般,複數之光纖單元10,係以被包覆有擠壓捲帶15的狀態下而被收容於外被覆20中。但是,光纖纜線1,係亦可並不具備有擠壓捲帶15。
外被覆20,係為將複數之光纖單元10(以及擠壓捲帶15)作被覆之構件。外被覆20之外形,在此係使剖面成為略圓形狀,但是,外被覆20之外形形狀係並不被限定於圓形狀。在外被覆20處,係被埋設有張力構件21。又,在外被覆20處,係亦可並不僅是被埋設有張力構件21,而亦被埋設有其他之構件(例如剝離繩(rip code)22)。又,在外被覆20之內側處,係亦可被收容有除了複數之光纖單元10和擠壓捲帶15以外的其他之構件。
另外,光纖纜線之形狀,係並不被限定於第1圖中所示之光纖纜線。第2圖,係為其他之光纖纜線1之說明圖。 第2圖中所示之光纖纜線1,係為剖面為略矩形狀之平型光纖纜線(角型光纖纜線)。此光纖纜線1,亦係具有複數之光纖單元10、和外被覆20。各個的光纖單元10,例如係藉由1枚之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所構成。另外,由於光纖單元10係為藉由1枚之光纖帶所構成,因此,在第2圖中所示之光纖纜線1之光纖單元10,係並不具備有捆束材12。複數(例如6個)的光纖單元10,係被捻合為SZ狀,並以被包覆有擠壓捲帶15的狀態下而被收容於外被覆20中。又,在擠壓捲帶15之內側處,係被收容有用以將空間作填埋之中介物17。但是,光纖纜線1,係亦可並不具備有擠壓捲帶15或中介物17。關於複數之光纖單元10之捻轉方式,係於後再述。 如同第2圖中所示一般,在外被覆20處,係被設置有缺口20A。缺口20A,係為沿著長邊方向之溝。藉由以分割工具來對外被覆20之缺口20A作切入,係能夠將外被覆20作分割並將光纖單元10取出。但是,在光纖纜線1處係亦可並未被設置有缺口20A。 又,如同第2圖中所示一般,在外被覆20處,係被埋設有一對之張力構件,並且被埋設有間隔物23。間隔物23,係為薄片狀之構件,並被配置在缺口20A之正下方處。複數之光纖單元10,係以被一對之間隔物23所包夾之狀態而被收容於外被覆20中。間隔物23,係具有保護光纖11免於受到分割工具之刀刃之傷害的功能、和使從外被覆20之內側來將光纖11取出之作業變得容易之功能。但是,光纖纜線1係亦可並不具有間隔物23。 光纖纜線之形狀和構成,係並不被限定於第1圖或第2圖中所示者。本實施形態之光纖纜線,係只要具備有被捻合為SZ狀之複數之光纖單元10即可。
<光纖纜線1之製造方法> 第3圖,係為光纖纜線1之製造系統40之說明圖。圖中之製造系統40,係為製造第1圖中所示之光纖纜線1之系統。但是,製造系統,係亦可製造第2圖中所示之光纖纜線1,亦可製造其他之形狀、構成之光纖纜線。製造系統40,係具有供給部42、和具有分線板44之捻合部(未圖示)、和壓出成型部46、以及控制部48。
供給部42,係為供給光纖單元10之裝置(供給源)。供給部42,例如,係藉由供給複數之光纖帶之捲線軸(Bobbin)、和將捆束材12捲繞在藉由複數之光纖帶所構成之光纖束之外周上的捆束裝置,而構成之。但是,供給部42,係亦可替代供給光纖帶之捲線軸,而具備有製造光纖帶之帶製造裝置或製造光纖11之光纖製造裝置。又,供給部42,係亦可並不具備有將捆束材12捲繞在光纖束上之捆束裝置。供給部42,係對於分線板44而供給光纖單元10。供給部42之供給光纖單元10之速度,係可藉由控制部48來作調整。
捻合部,係為將複數之光纖單元10作捻合之裝置,並具有分線板44、和使分線板44旋轉(搖動)之驅動部。分線板44,係為用以將複數之光纖單元10作捻合之構件,並為具有複數之插通孔之板狀之構件。在分線板44之各個的插通孔中,係被插通有光纖單元10。藉由使分線板44以中央之旋轉軸作為中心而搖動,複數之光纖單元10係被捻合為SZ狀。通過分線板44後之複數之光纖單元10,係在被捻合為SZ狀之狀態下而被供給至壓出成型部46處。分線板44之旋轉速度和搖動之反轉時機,可藉由控制部48來作調整。另外,由於分線板44之旋轉角度與光纖單元10之捻轉角度(光纖單元在周方向上而被作捻轉之角度,於後再述)由於係並不會相互一致(因為光纖單元10之捻轉係為較鬆),因此,分線板44之旋轉角度,係成為被設定為較光纖單元10之捻轉角度而更大。例如,為了將光纖單元10之捻轉角度設為540度,分線板44係成為以較540度而更大之旋轉角度來搖動。對應於光纖單元10之捻轉角度的分線板44之旋轉角度(搖動角度),係對於直到施加用以防止複數之光纖單元10之捻合的鬆弛之構件(防鬆弛構件)為止的時間與距離等之其他之製造條件有所考慮地,而適宜作決定。防鬆弛構件,在本實施形態中,係為外被覆20。然而,防鬆弛構件係並不被限定於外被覆20。例如,係亦可在將外被覆20作壓出成形之前,藉由在複數之光纖單元10處捲繞紐帶狀或帶狀之防鬆弛構件,來防止複數之光纖單元10之捻合之鬆弛。
壓出成型部46,係為形成外被覆20之裝置。壓出成型部46,係藉由在複數之光纖單元10之外周處而將成為外被覆20之樹脂作壓出成形,來製造出光纖纜線1。在壓出成型部46處,係並不僅是被供給有被捻合為SZ狀之複數之光纖單元10,而亦被供給有擠壓捲帶15和張力構件21等。藉由壓出成型部46所製造出之光纖纜線1,係在藉由冷卻裝置而被作了冷卻之後,成為被捲繞在捲取部(例如滾筒)上。
控制部48,係為掌管製造系統40之控制之裝置。控制部48,例如係藉由電腦所構成,並對於供給部42、分線板44以及壓出成型部46之動作進行控制。在此,控制部48,係對於供給部42進行控制而對光纖單元10之供給速度作控制,並對於分線板44之驅動部(未圖示)進行控制而對分線板44之旋轉動作(旋轉速度和搖動之反轉時機等)作控制。
<關於光纖單元10之捻轉> 第4A圖~第4C圖,係為複數之光纖單元10之捻轉方式的說明圖。在圖中,係描繪有將複數之光纖單元10作了捻合的集合體(芯)。將複數之光纖單元10作了捻合的芯,係被收容於光纖纜線1之外被覆20之內側。另外,在本圖中,係省略對於構成光纖單元10之各個光纖11的描繪,而僅概念性地描繪有光纖單元10之外形。
在圖中,係展示有被捻合為SZ狀之複數之光纖單元10。圖中之反轉部,係代表複數之光纖單元10之被捻轉的方向(捻轉方向)之進行反轉之位置。在反轉部處,係以使被朝向S方向(或者是Z方向)而捻轉之複數之光纖單元10被朝向Z方向(或者是S方向)作捻轉的方式,來使捻轉方向反轉。又,圖中之節距P,係代表反轉部之間隔。節距P,係為某一反轉部與其鄰旁之反轉部之間的間隔。詳細而言,節距P,係成為「使被朝向S方向(或者是Z方向)而捻轉之複數之光纖單元10反轉至Z方向(或者是S方向)」之反轉部與「使被朝向Z方向(或者是S方向)而捻轉之複數之光纖單元10反轉至S方向(或者是Z方向)」之反轉部之間的間隔。在此,係以會使S方向之捻轉角度與Z方向之捻轉角度成為略相等的方式,來使複數之光纖單元10被捻合為SZ狀。另外,捻轉角度,係為在光纖纜線1之內部而從反轉部起直到下一個的反轉部為止之間之光纖單元10之在周方向(光纖纜線1之軸周圍之方向,S方向或Z方向)上被作捻轉之角度。光纖單元10之S方向之捻轉角度與Z方向之捻轉角度,係亦可為相異,但是,藉由使S方向之捻轉角度與Z方向之捻轉角度成為略相等,係能夠抑制光纖纜線1之扭轉的情形。
在光纖單元10被捻轉為SZ狀的情況時,起因於在捻轉方向之反轉部處而捻轉被解開(起因於發生回捻)一事,係會有反轉部附近之光纖11成為沿著光纖纜線1之長邊方向的狀態之虞。在圖中,係將可能會起因於在反轉部處之回捻而導致光纖11成為沿著長邊方向之狀態的部位(區域),標示為「直線部」。
如同第4A圖中所示一般,藉由將複數之光纖單元10捻合為螺旋狀,係成為能夠對於在將光纖纜線1作了彎折時的光纖11之線長差作抑制。另外,若是朝向單一方向地而將複數之光纖單元10捻合為螺旋狀,則係會有導致製造系統40成為複雜之構成或者是導致在光纖纜線1之中間分歧時而造成光纖單元10之取出作業變得困難之虞。因此,如同第4A圖中所示一般,係進行有「藉由將捻轉方向在途中作反轉,而將複數之光纖單元10捻合為SZ狀」之作業。
第4B圖,係為以較第4A圖而更短之節距來將光纖單元10作了捻轉的情況時之說明圖。為了將光纖纜線1之容許彎折半徑縮小,係期望將節矩P縮短化。換言之,為了將光纖纜線1之容許彎折半徑縮小,係期望將光纖單元10之每單位長度之捻轉角度(=N/P)增大。亦即是,為了將光纖纜線1之容許彎折半徑縮小,相較於第4A圖中所示之捻轉方式,係以第4B圖中所示之捻轉方式為更理想。
另一方面,在並不變更捻轉角度N地而將節距P作了縮短化的情況時,光纖單元10之每單位長度之捻轉角度(=N/P)係會變大。因此,若是以短節距來將光纖單元10捻轉為SZ狀,則在捻轉方向之反轉部處,捻轉係變得容易解開(捻轉變得容易恢復)。其結果,在反轉部附近處,光纖11成為沿著光纖纜線1之長邊方向之狀態的可能性係變高,在反轉部附近而被形成有直線部的可能性係變高。若是沿著長邊方向之光纖的部位(直線部)之比例變多,則在將光纖纜線1作了彎折時,係會有導致傳輸損失增加之虞。另外,如同在後述之實施例中所示一般,若是以短節距來將光纖單元10捻轉為SZ狀,則在捻轉方向之反轉部處,捻轉係變得容易解開(捻轉變得容易恢復),其結果,係會有無法保持將光纖單元10捻轉為SZ狀的狀態之虞。
第4C圖,係為相較於第4B圖而將捻轉角度設定為更大的情況時之說明圖。在此,為了方便說明,在第4C圖中所示之光纖單元10之每單位長度之捻轉角度(=N/P),係設為與在第4B圖中所示之光纖單元10之每單位長度之捻轉角度相同。
在第4C圖中所示之捻轉方式,亦同樣的,由於光纖單元10之每單位長度之捻轉角度(=N/P)係為與在第4B圖中所示之捻轉方式相同,因此,在捻轉方向之反轉部處,捻轉係變得容易解開(捻轉變得容易恢復),其結果,在反轉部附近處而被形成有直線部的可能性係變高。但是,在第4C圖所示之捻轉方式中,由於捻轉角度係被設定為較第4B圖而更大,因此,其結果,在第4C圖中所示之反轉節距P,係成為較在第4B圖中所示之反轉節距而更長。藉由此,在第4C圖中所示之捻轉方式,相較於在第4B圖中所示之捻轉方式,係能夠將相對於光纖纜線1之長邊方向全體之長度的反轉部之數量減少,而能夠對於可能會成為直線部之部分的比例作抑制。因此,在第4C圖中所示之捻轉方式,相較於在第4B圖中所示之捻轉方式,係能夠對於在將光纖纜線1作了彎折時之傳輸損失作抑制(能夠使後述之彎折特性提升)。
因此,通常而言,光纖單元10之捻轉角度係為270度左右(N=270),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將光纖單元10之捻轉角度設為540度以上。
・第1實施例 第5圖,係為第1實施例之比較表。另外,前述之第4A圖、第4B圖以及第4C圖中所示之捻轉方式,係分別相當於表中之比較例1A、比較例1B以及實施例1A之捻轉方式的關係。
作為第1實施例,係作成了第1A圖中所示之構造之光纖纜線1。在此,係將1個的光纖單元10藉由6枚之間歇連結型之12芯光纖帶來構成,並藉由將6個的光纖單元10捻轉為SZ狀,來作成了具備有36枚的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之432芯光纖纜線。將光纖纜線1之外徑設為約11mm,並將外被覆20內之收容面積設為約60mm 2,而作成了複數種類之捻轉角度N以及節距P為相異之光纖纜線1。另外,表中之捻轉角度N,係代表在光纖纜線1之內部而從反轉部起直到下一個的反轉部為止之間之光纖單元10之在周方向(光纖纜線1之軸周圍之方向)上被作捻轉之角度(表中之捻轉角度N,係並非為在製造光纖纜線1時之分線板44之旋轉角度)。
針對所作成的複數種類之光纖纜線1,而分別對於條帶(ribbon)狀態、捻轉狀態、芯線拉拔力、傳輸損失、彎折特性進行了評價。 為了進行條帶狀態之評價,係對於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之連結部(將相鄰接之2根的光纖11間歇性地作連結之部位)之破壞的有無作了確認。當連結部並未被破壞的情況時,係評價為「◎(優)」,當連結部有被破壞的情況時,係評價為「×(不合格)」。 為了進行捻轉狀態之評價,係對於光纖單元10是否有被以特定之捻轉角度而捻轉一事作了確認。當光纖單元10有被以特定之捻轉角度而作了捻轉的情況時,係評價為「◎(優)」,當光纖單元10並未被以特定之捻轉角度而作了捻轉的情況時,係評價為「×(不合格)」。 為了進行芯線拉拔力之評價,係針對在將切斷為10m的光纖纜線之光纖11(光纖芯線)作了拉拔時之當光纖11於拉張端之相反側處而開始了移動時之張力(芯線拉拔力)作了測定。當此芯線拉拔力係為25N/10m以上的情況時,係評價為「◎(優)」,當為未滿25N/10m且15N/10m以上的情況時,係評價為「○(良)」,當為未滿15N/10m以上的情況時,係評價為「×(不合格)」。 為了進行傳輸損失之評價,係針對被捲繞於滾筒上之光纖纜線1而藉由OTDR法來以波長1550nm而對於傳輸損失作了測定。當傳輸損失係為0.25dB/km以下的情況時,係評價為「◎(優)」,當傳輸損失係為0.30dB/km以下(並且為較0.25dB/km而更大)的情況時,係評價為「○(良)」,當傳輸損失係為較0.30dB/km而更大的情況時,係評價為「×(不合格)」。 為了進行彎折特性之評價,係進行基於IEC60794-1-21E11A/IEC60794-3-10所致之捲繞試驗,並對於光纖纜線1之傳輸損失作了測定。在捲繞試驗中,係將心軸直徑設為纜線外徑的20倍,並將捲繞次數設為4圈,並且將循環數(反覆進行相同之試驗之次數)設為3個循環。若是捲繞試驗之試驗後的傳輸損失之增加係為每1根光纖而為0.05dB以下,並且在試驗中之傳輸損失之增加係亦為每1根光纖而為0.05dB以下,則係評價為「◎(優)」,若是捲繞試驗之試驗後的傳輸損失之增加係為每1根光纖而為0.05dB以下,則係評價為「○(良)」,若是捲繞試驗之試驗後的傳輸損失之增加係為每1根光纖而為較0.05dB而更大,則係評價為「×(不合格)」。 又,作為綜合判定,當所有的評價項目均為「◎(優)」的情況時,係評價為「◎(優)」,當在所有的評價項目中均並未包含有「×(不合格)」的情況時,係評價為「○(良)」,當在任一個的評價項目中為包含有「×(不合格)」的情況時,係評價為「×(不良)」。
在比較例1A以及比較例1B中,係將捻轉角度N設定為相同,並且,比較例1B,相較於比較例1A,係將節距P設定為縮短一半。但是,在比較例1B中,由於每單位長度之捻轉角度(=N/P) 係為大,因此,在反轉部處,捻轉係解開,其結果,係並無法將光纖單元10保持為被捻轉為SZ狀之狀態(因此,在比較例1B中,係並無法對於拉拔力、傳輸損失以及彎折特性進行評價)。 另一方面,在實施例1A中,每單位長度之捻轉角度(=N/P) 係被設定為與比較例1B相同。但是,在實施例1A中,相較於比較例1B,由於節距P係被設定為較長,因此,雖然在反轉部附近係被形成有直線部,但是係能夠將光纖單元10保持為被捻轉為SZ狀之狀態。如此這般,係確認到,就算是在每單位長度之捻轉角度(=N/P)為大的情況時(就算是當N/P為在捻轉角度N為360度時捻轉狀態便會成為×(不合格)一般之較大之值的情況時),亦同樣的,藉由將捻轉角度N設定為大,並且將節距P設定為長,係能夠改善捻轉狀態。另外,在實施例1B中,亦係與實施例1A相同的,相較於比較例1B,捻轉角度N係被設定為大,節距P係被設定為長,而確認到捻轉狀態係有所改善。
又,在實施例1A中,相較於比較例1A,彎折特性係有所提升。可以推測到,此係因為,在實施例1A中,由於相較於比較例1A,係將光纖單元10之每單位長度之捻轉角度(=N/P)設為大,因此,係能夠對於在將光纖纜線1作了彎折時的傳輸損失作抑制。另外,在實施例1B中,係亦與實施例1A相同的,相較於比較例1A,彎折特性係有所提升。其理由,亦同樣的,可以推測到,此係因為,在實施例1B中,由於相較於比較例1A,係將光纖單元10之每單位長度之捻轉角度(=N/P)設為大,因此,係能夠對於在將光纖纜線1作了彎折時的傳輸損失作抑制。
在實施例1C中,每單位長度之捻轉角度(=N/P) 係被設定為與比較例1A相同。另一方面,在實施例1C中,相較於比較例1A,捻轉角度N係被設定為大,節距P係被設定為長。此種比較例1A與實施例1C之間之關係,係相當於前述之第4B圖之捻轉方式與第4C圖中所示之捻轉方式的關係。因此,在實施例1C中,相較於比較例1A,係能夠對於相對於光纖纜線1之長邊方向全體之長度的直線部之比例作抑制。故而,實施例1C,相較於比較例1A,其之芯線拉拔力以及彎折特性係作了些許的提升,關於其理由,可以推測到,係因為能夠對於相對於光纖纜線1之長邊方向全體之長度的直線部之比例作抑制之故。如此這般,不僅是基於比較例1B與實施例1A之間之比較,就算是基於比較例1A與實施例1C之比較,亦可確認到,將捻轉角度N設定為大並將節距P設定為長一事係為有效。
・第2實施例 第6圖,係為第2實施例之比較表。另外,前述之第5圖之比較例1A、實施例1A以及實施例1B,係相當於第6圖之比較例2、實施例2F以及實施例2G。
在第2實施例中,係亦與第1實施例相同的,係作成了第1A圖中所示之構造之光纖纜線1。具體而言,係將1個的光纖單元10藉由6枚之間歇連結型之12芯光纖帶來構成,並藉由將6個的光纖單元10捻轉為SZ狀,來作成了具備有36枚的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之432芯光纖纜線。將光纖纜線1之外徑設為約11mm,並將外被覆20內之收容面積設為約60mm 2,並將節距P設為800mm,而作成了複數種類之使捻轉角度N在360~720度之範圍內而有所相異的光纖纜線1。另外,表中之捻轉角度N,係代表在光纖纜線1之內部而從反轉部起直到下一個的反轉部為止之間之光纖單元10之在周方向(光纖纜線1之軸周圍之方向)上被作捻轉之角度。
如同第6圖中所示一般,在捻轉角度N為540度以上的情況時,相較於比較例2,彎折特性係有所提升。可以推測到,此係因為,在實施例2A~2J中,由於相較於比較例2,係將光纖單元10之每單位長度之捻轉角度(=N/P)設為大,因此,係能夠對於在將光纖纜線1作了彎折時的傳輸損失作抑制。因此,如同第6圖中所示一般,光纖單元10之捻轉角度N,較理想,係為540度以上。
又,如同第6圖中所示一般,當捻轉角度N係為2160度的情況時,係會有在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的連結部處而確認到破壞的情形。可以推測到,連結部被破壞的理由,乃是因為光纖帶被強力地作了捻轉之故。因此,光纖單元10之捻轉角度N,較理想,係為未滿2160度。亦即是,光纖單元10之捻轉角度N,較理想,係為540度以上、1800度以下。
又,如同第6圖中所示一般,在捻轉角度N為1800度以上的情況時,傳輸損失係會惡化。作為其理由,可以推測到,乃是因為光纖帶被強力地作了捻轉,因此光纖11之安裝密度係局部性地上升,而導致微彎曲損耗(microbending loss)有所增加之故。因此,光纖單元10之捻轉角度N,更理想,係為未滿1800度。亦即是,光纖單元10之捻轉角度N,更理想,係為540度以上、1440度以下。
・第3實施例 第7圖,係為第3實施例之比較表。
作為第3實施例,係作成了第2圖中所示之光纖纜線。在此,係將1個的光纖單元10藉由1枚之間歇連結型之4芯光纖帶來構成,並藉由將6個的光纖單元10捻轉為SZ狀,來作成了具備有6枚的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之24芯光纖纜線。構成為將短徑設為3.5mm並將長徑設為5.5mm之平型之光纖纜線,並將外被覆20內之收容面積設為2.5mm 2,而作成了複數種類之捻轉角度N以及節距P為相異之光纖纜線。另外,表中之捻轉角度N,係代表在光纖纜線之內部而從反轉部起直到下一個的反轉部為止之間之光纖單元10之在周方向(光纖纜線之軸周圍之方向)上被作捻轉之角度。
如同第7圖中所示一般,在捻轉角度N為540度以上的情況時,相較於比較例3,彎折特性係有所提升。可以推測到,此係因為,在實施例3A~3F中,相較於比較例3,由於係將光纖單元10之每單位長度之捻轉角度(=N/P)設為大,因此,係能夠對於在將光纖纜線作了彎折時的傳輸損失作抑制。因此,如同第7圖中所示一般,光纖單元10之捻轉角度N,較理想,係為540度以上。
又,如同第7圖中所示一般,當捻轉角度N係為2160度的情況時,係會有在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的連結部處而確認到破壞的情形。可以推測到,連結部被破壞的理由,乃是因為光纖帶被強力地作了捻轉之故。因此,在第3實施例中,亦同樣的,光纖單元10之捻轉角度N,較理想,係為未滿2160度。亦即是,光纖單元10之捻轉角度N,較理想,係為540度以上、1800度以下。
又,如同第7圖中所示一般,在捻轉角度N為1800度以上的情況時,傳輸損失係會惡化。作為其理由,可以推測到,乃是因為光纖帶被強力地作了捻轉,因此光纖11之安裝密度係局部性地上升,而導致微彎曲損耗(microbending loss)有所增加之故。因此,光纖單元10之捻轉角度N,更理想,係為未滿1800度。亦即是,光纖單元10之捻轉角度N,更理想,係為540度以上、1440度以下。
另外,係將外被覆20內之收容面積設為1.8mm 2、2.0mm 2,而同樣地作成了複數種類之使捻轉角度N以及節距P有所為相異之平型之光纖纜線。在將外被覆20內之收容面積設為1.8mm 2的平型之光纖纜線中,不論是在何者之條件下,均無法將複數之光纖單元10捻轉為SZ狀。另一方面,在將外被覆20內之收容面積設為2.0mm 2的平型之光纖纜線中,係得到了與第7圖相同之結果。因此,在能夠將複數之光纖單元10捻轉為SZ狀的條件下,係確認到,光纖單元10之捻轉角度N,係為540度以上。
===其他實施形態=== 上述之實施形態,係為為了更容易理解本發明所進行者,而並非為對於本發明作限定性之解釋者。當然,本發明,在不脫離其之趣旨的前提下,係可進行各種之變更、改良,並且在本發明中,係亦包含有其之等價物。又,係亦可將上述之各實施形態適宜作組合。
1:光纖纜線 10:光纖單元 11:光纖 12:捆束材 15:擠壓捲帶 17:中介物 20:外被覆 20A:缺口 21:張力構件 22:剝離繩 23:間隔物 40:製造系統 42:供給部 44:分線板 46:壓出成形部 48:控制部
[第1圖]第1A圖,係為光纖纜線1之說明圖。第1B圖,係為光纖單元10之說明圖。 [第2圖]係為其他之光纖纜線之說明圖。 [第3圖]第3圖,係為光纖纜線1之製造系統40之說明圖。 [第4圖]第4A圖~第4C圖,係為複數之光纖單元10之捻轉方式的說明圖。 [第5圖]第5圖,係為第1實施例之比較表。 [第6圖]第6圖,係為第2實施例之比較表。 [第7圖]第7圖,係為第3實施例之比較表。

Claims (6)

  1. 一種光纖纜線,其特徵為,係具備有複數之光纖單元,該光纖單元,係具有藉由複數之光纖所構成的光纖束, 複數之前述光纖單元,係藉由使捻轉方向作反轉而被捻合為SZ狀, 從前述捻轉方向之反轉部起直到下一個的前述反轉部為止之間之前述光纖單元之在周方向上所被捻轉之捻轉角度,係為540度以上。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光纖纜線,其中, 前述捻轉角度,係為1800度以下。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光纖纜線,其中, 前述捻轉角度,係為1440度以下。
  4. 如請求項1~3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光纖纜線,其中, 前述光纖單元,係具備有將前述複數之光纖作綁束之捆束材。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光纖纜線,其中, 前述光纖單元,係藉由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所構成。
  6. 如請求項1~5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光纖纜線,其中, S方向之捻轉角度與Z方向之捻轉角度係為略相等。
TW111115979A 2021-07-29 2022-04-27 光纖纜線及光纖纜線製造方法 TWI8185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24564 2021-07-29
JP2021124564 2021-07-29
WOPCT/JP2022/018194 2022-04-19
PCT/JP2022/018194 WO2023007881A1 (ja) 2021-07-29 2022-04-19 光ケーブル及び光ケーブル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5432A true TW202305432A (zh) 2023-02-01
TWI818525B TWI818525B (zh) 2023-10-11

Family

ID=85086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5979A TWI818525B (zh) 2021-07-29 2022-04-27 光纖纜線及光纖纜線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4379439A1 (zh)
JP (1) JPWO2023007881A1 (zh)
KR (1) KR20240011802A (zh)
CN (1) CN117642664A (zh)
AU (1) AU2022320172A1 (zh)
CA (1) CA3224254A1 (zh)
TW (1) TWI818525B (zh)
WO (1) WO202300788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10812A1 (de) * 1998-03-12 1999-09-16 Siemens Ag Optisches Übertragungselement sowie Verfahren zur Reduzierung dessen Polarisationsmoden-Dispersion
KR20000023391A (ko) * 1998-09-25 2000-04-25 오카야마 노리오 광 케이블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091830B2 (en) * 2012-09-26 2015-07-28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Binder film for a fiber optic cable
US9482839B2 (en) * 2013-08-09 2016-11-01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Optical fiber cable with anti-split feature
CN106104347B (zh) * 2014-02-17 2019-11-08 康宁光电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可变铺设绞合
US9557503B2 (en) * 2014-08-08 2017-01-31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Optical fiber cable
RU2690233C2 (ru) * 2015-04-07 2019-05-31 Фуджикура, Лтд. Свободный буфер, оптоволоконный кабель типа свободного буфера, способ отделения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ых волокон оптоволоконной ленты в свободном буфере,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свободного буфера и способ сборки множества оптических волокон
US9869838B2 (en) * 2015-11-25 2018-01-16 Fujikura Ltd. Optical fiber cab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6981856B2 (ja) * 2017-11-15 2021-12-1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の製造方法及び間欠連結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
JP2019128363A (ja) * 2018-01-19 2019-08-0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製造装置及び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
JP7184526B2 (ja) 2018-03-13 2022-12-0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CN116299923A (zh) * 2018-09-11 2023-06-23 株式会社藤仓 光纤电缆
JP2020106734A (ja) * 2018-12-28 2020-07-0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製造装置
US11340414B2 (en) * 2019-07-02 2022-05-24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SZ stranded tight-buffered ribbon stacks with binder film
CN111077618A (zh) * 2020-01-21 2020-04-28 江苏南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层绞式光缆正弦绞合方法
JP2021124564A (ja) 2020-02-04 2021-08-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40011802A (ko) 2024-01-26
WO2023007881A1 (ja) 2023-02-02
CA3224254A1 (en) 2023-02-02
TWI818525B (zh) 2023-10-11
AU2022320172A1 (en) 2024-01-25
CN117642664A (zh) 2024-03-01
JPWO2023007881A1 (zh) 2023-02-02
EP4379439A1 (en) 2024-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4385023B2 (en) Optical cable
US11513302B2 (en) Optical fiber cable and cable core production method
JP2014106380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製造装置
US10948679B2 (en) Method of SZ stranding flexible micromodules
TW202305432A (zh) 光纖纜線及光纖纜線製造方法
CN113341521B (zh) 一种骨架式混合光缆
TWI802857B (zh) 光纖纜線
US20050034443A1 (en) Optical fibers twinn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TW202223461A (zh) 光纜及光纜製造方法
WO2023127421A1 (ja) 光ファイバ集合体、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光ファイバ集合体の製造方法
WO2023127418A1 (ja) 光ファイバ集合体、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光ファイバ集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23017384A (ja) 間欠接着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間欠接着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
JPS6273216A (ja) 光フアイバケ−ブルおよび製造方法
JP2001201675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S62209406A (ja) スロツト形光ケ−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05301159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H11142701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