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16646A - 基板用连接器及机器 - Google Patents
基板用连接器及机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616646A CN117616646A CN202280049262.XA CN202280049262A CN117616646A CN 117616646 A CN117616646 A CN 117616646A CN 202280049262 A CN202280049262 A CN 202280049262A CN 117616646 A CN117616646 A CN 1176166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connector
- spring
- case
- outer condu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HCHKCACWOHOZIP-UHFFFAOYSA-N Zinc Chemical compound [Zn] HCHKCACWOHOZI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5 zinc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1 zin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25—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one or more pieces be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2—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with earth pin, blade or socke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5—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with earth brac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07—Casings
- H05K9/0049—Casings being metallic contain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基板用连接器(10)装配于电路基板(50),基板用连接器(10)具备:壳体(11),具有在前方开口的罩部(15),并具有设置于与罩部(15)开口的前端部(16)相反的一侧的后壁(30);外导体(20),贯穿后壁(30)而固定于壳体(11);绝缘性的介电体(19),配置于外导体(20)的内部;内导体(18),配置于介电体(19)的内部;以及接地弹簧(40),与外导体(20)连接,罩部(15)具有配置于与电路基板(50)相反的一侧的第1壁(15A)、配置于电路基板(50)侧的第2壁(15B)、以及连结第1壁(15A)和第2壁(15B)的第3壁(15C),接地弹簧(40)具有配置于第1壁(15A)的外表面侧的第1箱体连接部、和配置于第2壁(15B)和第3壁(15C)双方的外表面侧的第2箱体连接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基板用连接器及机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装配于电路基板的连接器,已知例如日本特开2016-207411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导电性的信号端子;绝缘性的壳体,保持信号端子;导电性的外壳,覆盖壳体;导电性的上层接地端子,配置于信号端子的上方,保持于壳体;以及导电性的下层接地端子,配置于信号端子的下方,保持于壳体。上层接地端子具有与外壳的背面侧接触的接触部。
外壳是将连接器的信号端子与来自外部的电噪声隔绝,并且确立上层接地端子的接地连接的构件。外壳具有正面及下表面开放的箱型的形状。外壳的上表面的一部分设置切口并向外侧折弯,成为与收纳连接器的单元箱体的接地端子连接的外壳侧接地连接部。外壳的背面具有与上层接地端子的接触部接触的接触面。
上层接地端子通过与对方侧连接器的阴接地端连接,从而具有作为接地连接的接地端子的功能。上层接地端子的接触部与外壳的接触面接触,外壳侧接地连接部与单元箱体的接地端子接触。由此,构成经由阴接地端、上层接地端子、外壳、外壳的外壳侧接地连接部到达单元箱体的接地端子的接地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074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连接器中,外壳侧接地连接部仅设置于外壳的上表面,因此在高速通信的情况下,受到噪声影响而使通信性能变差。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是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完成的,以提供能减轻噪声的基板用连接器及机器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基板用连接器装配于电路基板,所述基板用连接器具备:壳体,具有在前方开口的罩部,并具有设置于与所述罩部开口的前端部相反的一侧的后壁;外导体,贯穿所述后壁而固定于所述壳体;绝缘性的介电体,配置于所述外导体的内部;内导体,配置于所述介电体的内部;以及接地弹簧,与所述外导体连接,所述罩部具有配置于与所述电路基板相反的一侧的第1壁、配置于所述电路基板侧的第2壁、以及连结所述第1壁和所述第2壁的第3壁,所述接地弹簧具有配置于所述第1壁的外表面侧的第1箱体连接部、和配置于所述第2壁和所述第3壁双方或者任一方的外表面侧的第2箱体连接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提供能减轻噪声的基板用连接器及机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基板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机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基板用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4是基板用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外导体压入到壳体前的基板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8是图4的C-C剖视图。
图9是示出在用图4的D-D截面截断的基板用连接器中,外导体经由接地弹簧与箱体电连接的情况的机器的横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外导体经由接地弹簧与箱体电连接的情况的机器的纵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基板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基板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基板用连接器,
(1)装配于电路基板,所述基板用连接器具备:壳体,具有在前方开口的罩部,并具有设置于与所述罩部开口的前端部相反的一侧的后壁;外导体,贯穿所述后壁而固定于所述壳体;绝缘性的介电体,配置于所述外导体的内部;内导体,配置于所述介电体的内部;以及接地弹簧,与所述外导体连接,所述罩部具有配置于与所述电路基板相反的一侧的第1壁、配置于所述电路基板侧的第2壁、以及连结所述第1壁和所述第2壁的第3壁,所述接地弹簧具有配置于所述第1壁的外表面侧的第1箱体连接部、和配置于所述第2壁和所述第3壁双方或者任一方的外表面侧的第2箱体连接部。
本公开的机器具备:基板用连接器;电路基板,装配有所述基板用连接器;以及金属制的箱体,在内部收纳所述电路基板,并且经由所述接地弹簧与所述外导体电连接,所述箱体具有与所述第1箱体连接部连接的第1弹簧支承部、和与所述第2箱体连接部连接的第2弹簧支承部。
接地弹簧因为具有第1箱体连接部和第2箱体连接部,所以能至少在两处与箱体屏蔽连接,能减轻噪声。另外,能经由接地弹簧将外导体和金属制的箱体电连接,所以连接状态稳定,能提高屏蔽性能。
(2)优选的是,所述接地弹簧具备沿着所述后壁的外表面配置的装配主体部,所述第1箱体连接部具有从所述装配主体部的前缘向前方突出的多个第1连接弹簧,所述第2箱体连接部具有从所述装配主体部的前缘向前方突出的多个第2连接弹簧。
因为接地弹簧具有多个第1连接弹簧和多个第2连接弹簧,所以能以多触点状态与箱体屏蔽连接,能进一步提高屏蔽性能。
(3)优选的是,所述装配主体部呈方筒状,具备与所述第1壁对应的第1装配壁、与所述第2壁对应的第2装配壁、以及与所述第3壁对应的第3装配壁,所述第3装配壁在与所述第1装配壁和所述第2装配壁对置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对置地设置有一对,所述第2箱体连接部配置于所述第2装配壁和一对所述第3装配壁双方。
因为接地弹簧具有一个第1箱体连接部和三个第2箱体连接部,所以能至少在四处与箱体屏蔽连接,能进一步减轻噪声。
(4)优选的是,所述外导体具有沿着所述壳体的所述后壁配置的凸缘,所述第1装配壁具有与所述凸缘从后方弹性地接触的保持弹簧,一对所述第3装配壁具有与所述保持弹簧一起夹持所述凸缘的一对夹持片。
因为能由保持弹簧和一对夹持片夹持凸缘,所以接地弹簧相对于凸缘的连接状态稳定。
(5)优选的是,所述第2箱体连接部在一对所述第3装配壁设置有一对,所述保持弹簧设置于所述第1装配壁的后缘,一对所述夹持片设置于一对所述第3装配壁的后缘。
因为保持弹簧设置于第1装配壁的后缘,所以能以最短距离连接保持弹簧和第1箱体连接部。另外,因为一对夹持片设置于一对第3装配壁的后缘,所以能以最短距离连接一对夹持片和一对第2箱体连接部。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详情]
本参照图1至图10的附图说明公开的基板用连接器10及机器60的具体例。此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基板用连接器及机器的整体结构]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10装配于电路基板50,电路基板50收纳于机器60的内部。在图10中,前后方向以图示左右方向为基准,将图示左方设为前方,上下方向以图示上下方向为基准。另外,关于多个相同构件,有时仅对一部分构件标注附图标记,省略其他构件的附图标记。
[机器]
如图2所示,机器60具备:下箱61,在上侧和前侧开口;上箱62,从上方组装于下箱61而将下箱61的上侧开口封住;以及前面板63,从前方组装于下箱61而将下箱61的前侧开口封住。下箱61、上箱62以及前面板63为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下箱61、上箱62以及前面板63通过利用螺钉紧固、锁定结构等公知手法组装成一体,从而形成箱体64。箱体64在整体上呈长方体形状。
在前面板63设置有连接器插通孔65,在连接器插通孔65中插通基板用连接器10的一部分。构成连接器插通孔65的前壁66形成为后述的接地弹簧40从后方弹性地接触的屏蔽连接用壁。前壁66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弹簧支承部”对应。
在箱体64内收纳有电路基板50。电路基板50通过螺钉紧固等公知手法固定于箱体64。如图2所示,在电路基板50通过利用公知的印刷布线技术蚀刻铜箔,从而形成有传输信号的信号用导电路径53和接地用导电路径54。在电路基板50的靠近前端部的位置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外导体用通孔51和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内导体用焊盘52。在外导体用通孔51的内周面形成有通过通孔镀铜等形成的导电路径(未图示)。
在外导体用通孔51的内周面形成的导电路径与接地用导电路径54电连接。另外,在内导体用焊盘52的表面形成的导电路径构成信号用导电路径53的一部分。在电路基板50上,未图示的电子部件通过软钎焊等公知手法与信号用导电路径53及接地用导电路径54连接。
[基板用连接器]
如图10所示,基板用连接器10具有:壳体11,装配于电路基板50;外导体20,安装于壳体11;介电体19,收纳于外导体20的内部;内导体18,收纳于介电体19的内部;以及接地弹簧40,与外导体20连接。
[壳体]
壳体11通过对绝缘性的合成树脂进行注射成型而形成。壳体11具有:罩部15,在前方开口,并且内嵌对方侧连接器70;和后壁30,设置于与罩部15开口的前端部(开口端部)16相反的一侧。在罩部15的内壁的前端缘(开口端部)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锁定部31。锁定部31通过与设置于对方侧连接器70的锁臂(未图示)卡止,从而将对方侧连接器70保持为嵌合到罩部15内的状态。
如图1及图10所示,罩部15具有配置于与电路基板50相反的一侧的第1壁15A、配置于电路基板50侧的第2壁15B、以及连结第1壁15A和第2壁15B的一对第3壁15C。一对第3壁15C在与第1壁15A和第2壁15B对置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对置地配置。
后壁30位于壳体11的后端部。如图2所示,后壁30以在左右方向比罩部15的第1壁15A、第2壁15B大,且在上下方向与第3壁15C相同的大小设置。如图10所示,在后壁30中的锁定部31的后方位置,在前后方向贯穿地形成有脱模孔32,脱模孔32用于在注射成型壳体11时形成锁定部31。在后壁30中的脱模孔32的下方,在前后方向贯穿地形成有外导体装配孔34,在外导体装配孔34中插通外导体20。如图3所示,外导体装配孔34的内周面呈角圆化的长方形。
[外导体]
如图2所示,外导体20为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作为构成外导体20的金属,能适当选择铜、铜合金、锌、铝、铝合金等任意金属。外导体20通过铸造、压铸、切削加工等公知手法形成。外导体20与收纳于对方侧连接器70的对方侧外导体(未图示)电接触。
外导体20具有:筒部21,在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呈筒状;介电体包围部22,从筒部21的后端缘向后方延伸;以及凸缘23,在筒部21和介电体包围部22的边界部分向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
如图6所示,在筒部21和介电体包围部22的边界部分,在前后方向开口地设置有介电体保持部22A,介电体保持部22A在内部保持介电体19。
如图3所示,筒部21的外周面在从前方观看的情况下呈角圆化的长方形。筒部21的外周形状设定成与后壁30的外导体装配孔34的内周形状大致相同的大小。由此,筒部21能从后方压入到外导体装配孔34。壳体11通过筒部21压入到外导体装配孔34而固定于外导体20。
如图6所示,介电体包围部22呈在下方开口的门形状。在介电体包围部22的内部,介电体19以被介电体包围部22从上方、左侧方以及右侧方包围的状态收纳。
如图2所示,在介电体包围部22的下端部,设置有呈向下方突出的圆柱状的多个(在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基板连接部24。基板连接部24在电路基板50的外导体用通孔51内插通,通过软钎焊等公知手法与在外导体用通孔51的内表面形成的导通路连接。由此,外导体20与形成于电路基板50的接地用导电路径54电连接。
如图6所示,在筒部21压入到外导体装配孔34的内周壁的状态下,凸缘23与后壁30的后表面从后方接触。由此,后壁30的脱模孔32被凸缘23从后方封闭。
[介电体]
如图2所示,介电体19通过对绝缘性的合成树脂进行注射成型而形成。介电体19大致形成为截面为L字状。如图7所示,介电体19具备内导体收纳室27,内导体收纳室27能在内部收纳内导体18。内导体收纳室27在前后方向贯穿介电体19,并且在下表面侧也以开口的方式形成。
[内导体]
内导体18为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作为构成内导体18的金属,能适当选择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任意金属。内导体18通过冲压加工、切削加工等公知手法形成。内导体18与收纳于对方侧连接器70的对方侧内导体(未图示)电连接。
如图2所示,内导体18通过使突片状的金属板在中途弯折而形成。内导体18通过两次弯折而在整体上形成为呈阶梯状弯折的形状。内导体18具备与对方侧内导体(未图示)连接的端子连接部28、和与电路基板50的内导体用焊盘52连接的基板连接部29。
如图6所示,端子连接部28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比介电体19的前端向前方突出。另一方面,基板连接部29形成为与端子连接部28比较稍微倾斜的姿势,并形成为越朝向后方越向下方延伸的形状。因此,基板连接部29通过利用焊料表面安装于内导体用焊盘52,从而与电路基板50的信号用导电路径53电连接。
[接地弹簧]
接地弹簧40通过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板金构成。作为构成接地弹簧40的金属,能适当选择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任意金属。接地弹簧40通过冲压加工、切削加工等公知手法形成。如图5所示,接地弹簧40在外导体20从后方装配于壳体11前的状态下预先安装于外导体20。
如图2所示,接地弹簧40构成为具备呈门形的装配主体部41和从装配主体部41的前缘向前方突出的多个连接弹簧42。装配主体部41呈方筒状,构成为具备在左右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地平行配置的一对侧壁44、连结一对侧壁44的上端彼此的顶壁45、以及在主视时从左侧的侧壁44的下端朝向右侧的侧壁44的下端延伸的底壁47。
顶壁45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第1装配壁”对应,底壁47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第2装配壁”对应,侧壁44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第3装配壁”对应。
连接弹簧42在顶壁45的外表面侧、一对侧壁44的外表面侧以及底壁47的外表面侧各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连接弹簧42形成为从装配主体部41的前缘呈悬臂状向前方延伸的形态。连接弹簧42的前端部弯曲成直角,能与后述的箱体64的前壁66从后方弹性地接触。
多个连接弹簧42中配置于顶壁45的前缘的三个连接弹簧42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第1箱体连接部”对应,多个连接弹簧42中设置于一对侧壁44的前缘和底壁47的前缘的九个连接弹簧42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第2箱体连接部”对应。
另外,配置于第1壁15A的外表面侧的各连接弹簧42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第1连接弹簧”对应,配置于第2壁15B的外表面侧和一对第3壁15C的外表面侧的各连接弹簧42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第2连接弹簧”对应。
在一对侧壁44的后缘,向内侧突出地设置有呈在上下方向长的长方形的一对夹持片46。主视时左侧的夹持片46朝向右侧的夹持片46突出,主视时右侧的夹持片46朝向左侧的夹持片46突出。一对夹持片46在左右方向排列地配置。夹持片46形成为侧壁44的上下尺寸的一半以下的尺寸。夹持片46设置于侧壁44中的靠近顶壁45的位置。
在顶壁45的后缘设置有保持弹簧43。保持弹簧43从顶壁45的中央部向下方延伸,并且形成为以前侧为顶点的山状。保持弹簧43具有可挠性,在安装于外导体20的状态下,与凸缘23的后表面从后方弹性地接触。
在凸缘23中的保持弹簧43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一对移位抑制部23A。保持弹簧43的顶点嵌入到一对移位抑制部23A之间,通过保持弹簧43的两侧缘与一对移位抑制部23A从侧方卡止,从而能保持为接地弹簧40相对于凸缘23不向左右方向移位。
[接地弹簧的装配结构]
如图5所示,在壳体11的后壁30的后表面中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一对装配凹部35。装配凹部35形成为使后壁30的后表面向前方凹陷的形态。如图9所示,在壳体11和外导体20组装的状态下,通过装配凹部35和凸缘23构成装配槽33。装配槽33位于后壁30与凸缘23之间,并且在上方和侧方开口。主视时位于左侧的装配槽33在上方和左侧方开口,主视时位于右侧的装配槽33在上方和右侧方开口。
装配槽33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形成为与夹持片46的板厚相同或者比其稍大。如图4所示,装配槽33的上下尺寸形成为后壁30的上下尺寸的一半程度,从后壁30的上端形成到上下方向中央部。
如图6所示,在接地弹簧40装配于凸缘23的状态下,保持弹簧43相对于凸缘23从后方弹性地接触,并且如图9所示,夹持片46相对于卡止凹部26从前方嵌入而与卡止凹部26的前表面弹性地接触。如图6及图7所示,装配主体部41沿着后壁30的外表面配置。如图8所示,在一对夹持片46嵌入到一对卡止凹部26的状态下,通过一对夹持片46的上缘相对于一对卡止凹部26的上缘从下方卡止,从而接地弹簧40被保持为向防止向上方脱离的状态。
[接地弹簧和前面板的连接结构]
如图10所示,保持弹簧43与凸缘23的后表面弹性地接触,上下两侧的连接弹簧42与前面板63的前壁66弹性地接触。另外,如图9所示,一对夹持片46与凸缘23的一对卡止凹部26的前表面弹性地接触,左右两侧的连接弹簧42与前面板63的前壁66弹性地接触。这样,接地弹簧40和箱体64的电连接在罩部15的外表面侧的上下左右四处进行,因此能减轻噪声。另外,从凸缘23到前面板63的导电路径以最短距离构成,因此能提高屏蔽性能。
前壁66中的上侧的连接弹簧42接触的部分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第1弹簧支承部”对应,前壁66中的下侧及左右两侧的连接弹簧42接触的部分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第2弹簧支承部”对应。
从接地弹簧40的保持弹簧43朝向前面板63的前壁66的导电路径通过多个连接弹簧42分支成多个,从各夹持片46朝向前面板63的前壁66的导电路径也通过多个连接弹簧42分支成多个。这样,因为接地弹簧40以多触点连接到前面板63,所以各触点的电阻降低,能更加提高屏蔽性能。
[基板用连接器及机器的组装方法]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10及机器60的组装方法的一例。基板用连接器10及机器60的组装方法不限定于以下记载。
从后方向介电体19的内导体收纳室27插入将内导体18。接着,将内导体18从后方组装于外导体20。由此,介电体19中的在前后方向延伸的部分压入到外导体20的介电体保持部22A的内部,介电体19被保持为防脱状态。在该状态下,内导体18的端子连接部28收纳于筒部21的内部(参照图7)。
接着,当将接地弹簧40装配于凸缘23时,保持弹簧43相对于凸缘23从后方弹性地接触,一对夹持片46相对于一对卡止凹部26从前方弹性地接触。由此,接地弹簧40在多处(在实施方式中为三处)与外导体20电连接。
接着,从后方向壳体11的外导体装配孔34插入外导体20的筒部21,将介电体保持部22A压入到外导体装配孔34。由此,基板用连接器10完成,凸缘23沿着壳体11的后壁30配置。
接着,将基板用连接器10从上方组装于电路基板50。将外导体20的基板连接部24从上方插入到电路基板50的外导体用通孔51,并且将内导体18的基板连接部29从上方载置于电路基板50的内导体用焊盘52,通过进行软钎焊而将各自电连接。
接着,将电路基板50通过螺钉紧固等固定于下箱61。从下箱61的上方组装上箱62,并且从下箱61的前方组装前面板63,通过螺钉紧固等将下箱61、上箱62以及前面板63固定。由此,构成箱体64,基板用连接器10及电路基板50以罩部15贯穿于连接器插通孔65的姿势收纳于箱体64的内部。
此时,多个连接弹簧42的前端部从后方抵接于前面板63的前壁66而与其弹性地接触。由此,接地弹簧40以多触点状态与箱体64电连接。因此,外导体20变为经由接地弹簧40与箱体64屏蔽连接的状态。除此之外,外导体20经由多个基板连接部24及电路基板50与箱体64屏蔽连接,但是接地弹簧40的屏蔽连接到箱体64的距离可以较短,因为与箱体64弹性地接触,所以连接状态稳定,能提高屏蔽性能。即,因为通过保持弹簧43和夹持片46夹持凸缘23,所以能确保充分的接触压力,能进行稳定的屏蔽连接。
接着,使基板用连接器10和对方侧连接器70嵌合。当对方侧连接器70从前方嵌合到罩部15内时,则设置于对方侧连接器70的锁臂(未图示)与锁定部31卡止。由此,对方侧连接器70以防脱状态保持于壳体11。基板用连接器10的内导体18与对方侧连接器70的对方侧内导体(未图示)电连接。另外,基板用连接器10的外导体20与对方侧连接器70的对方侧外导体(未图示)电连接。
[实施方式1的作用效果]
本公开的基板用连接器10装配于电路基板50,基板用连接器10具备:壳体11,具有在前方开口的罩部15,并具有设置于与罩部15开口的前端部16相反的一侧的后壁30;外导体20,贯穿后壁30而固定于壳体11;绝缘性的介电体19,配置于外导体20的内部;内导体18,配置于介电体19的内部;以及接地弹簧40,与外导体20连接,罩部15具有配置于与电路基板50相反的一侧的第1壁15A、配置于电路基板50侧的第2壁15B、以及连结第1壁15A和第2壁15B的第3壁15C,接地弹簧40具有配置于第1壁15A的外表面侧的第1箱体连接部、和配置于第2壁15B和第3壁15C双方的外表面侧的第2箱体连接部。
本公开的机器60具备基板用连接器10、装配有基板用连接器10的电路基板50、以及金属制的箱体64,箱体64在内部收纳电路基板50,并且经由接地弹簧40与外导体20电连接,箱体64具有与第1箱体连接部连接的第1弹簧支承部、和与第2箱体连接部连接的第2弹簧支承部。
接地弹簧40因为具有第1箱体连接部和第2箱体连接部,所以能至少在两处与箱体64屏蔽连接,能减轻噪声。另外,因为能经由接地弹簧40将外导体20和金属制的箱体64电连接,所以连接状态稳定,能提高屏蔽性能。
接地弹簧40具备沿着后壁30的外表面配置的装配主体部41,第1箱体连接部具有从装配主体部41的前缘向前方突出的多个第1连接弹簧,第2箱体连接部具有从装配主体部41的前缘向前方突出的多个第2连接弹簧。
因为接地弹簧40具有多个第1连接弹簧和多个第2连接弹簧,所以能以多触点状态与箱体64屏蔽连接,能进一步提高屏蔽性能。
装配主体部41呈方筒状,具备与第1壁15A对应的顶壁45、与第2壁15B对应的底壁47、以及与第3壁15C对应的侧壁44,侧壁44在与顶壁45和底壁47对置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对置地设置有一对,第2箱体连接部配置于底壁47和一对侧壁44双方。
因为接地弹簧具有一个第1箱体连接部和三个第2箱体连接部,所以能在至少四处与箱体屏蔽连接,能进一步减轻噪声。
外导体20具有沿着壳体11的后壁30配置的凸缘23,顶壁45具有与凸缘23从后方弹性地接触的保持弹簧43,一对侧壁44具有与保持弹簧43一起夹持凸缘23的一对夹持片46。
因为能由保持弹簧43和一对夹持片46夹持凸缘23,所以接地弹簧40相对于凸缘23的连接状态稳定。
第2箱体连接部在一对侧壁44设置有一对,保持弹簧43设置于顶壁45的后缘,一对夹持片46设置于一对侧壁44的后缘。
因为保持弹簧43设置于顶壁45的后缘,所以能以最短距离连接保持弹簧43和第1箱体连接部。另外,因为一对夹持片46设置于一对侧壁44的后缘,所以能以最短距离连接一对夹持片46和一对第2箱体连接部。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详情]
参照图11的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基板用连接器210的具体例。在以下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省略其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对应的结构,使用对附图标记的数字部分加上200的附图标记。
[基板用连接器及机器的整体结构]
如图11所示,基板用连接器210在针对装配接地弹簧240前的基板用连接器210能从上方后安装接地弹簧240的方面与实施方式1的基板用连接器10不同。
[基板用连接器]
基板用连接器210具有:壳体11,装配于电路基板50;外导体20,安装于壳体11;介电体19,收纳于外导体20的内部;内导体18,收纳于介电体19的内部;以及接地弹簧240,与外导体20连接。
[接地弹簧]
接地弹簧240能后安装于外导体20。所谓后安装是指:在装配接地弹簧240前的基板用连接器210安装于电路基板50后,能将接地弹簧240装配于外导体20。
接地弹簧240构成为具备呈门形的装配主体部241和从装配主体部241的前缘向前方突出的多个连接弹簧242。装配主体部241构成为具备在左右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地平行配置的一对侧壁244、和将一对侧壁244的上端彼此连结的顶壁245。本实施方式的接地弹簧240与实施方式1的接地弹簧40不同,不具备与底壁47对应的部分,不是方筒状。
连接弹簧242分别在顶壁245和一对侧壁244各设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
在一对侧壁244的后缘,向内侧突出地设置有呈在上下方向长的长方形的一对夹持片246。一方夹持片246朝向另一方夹持片246突出,另一方夹持片246朝向一方夹持片246突出。一对夹持片246在左右方向排列地配置。
在顶壁245的后缘设置有保持弹簧243。保持弹簧243从顶壁245的中央部向下方(向基板用连接器210的装配方向)延伸,并且形成为以前侧为顶点的山状。保持弹簧243具有可挠性,在装配于外导体20的状态下相对于凸缘23的后表面从后方弹性地接触。
[接地弹簧的装配结构]
当针对装配接地弹簧240前的基板用连接器210从上方组装接地弹簧240时,一对夹持片246分别插通于一对装配槽33。当接地弹簧240到达正规的装配位置时,保持弹簧243相对于凸缘23从后方弹性地接触,并且夹持片246与卡止凹部26弹性地接触。在保持弹簧243的顶点嵌入到一对移位抑制部23A之间的状态下,通过保持弹簧243的两侧缘相对于一对移位抑制部23A从侧方卡止,从而接地弹簧240被保持为不向左右方向移位。
[接地弹簧和前面板的连接结构]
保持弹簧243与凸缘23的后表面弹性地接触,上侧及左右两侧的连接弹簧242与前面板63的前壁66弹性地接触。因此,从凸缘23到前面板63的导电路径以最短距离构成,因此能提高屏蔽性能。
从保持弹簧243及各夹持片246朝向前面板63的前壁66的导电路径通过多个连接弹簧242分支成多个。这样,接地弹簧240以多触点连接到前面板63,因此各触点的电阻降低,能更加提高屏蔽性能。
[接地弹簧的装配方法]
接地弹簧240装配于基板用连接器210。接地弹簧240从侧方装配于基板用连接器210,一对夹持片246从上方插入到一对装配槽33。当接地弹簧240到达正规的装配位置时,则保持弹簧243相对于凸缘23从后方弹性地接触,一对夹持片246相对于一对卡止凹部26的前表面从前方弹性地接触。由此,接地弹簧240在多处(在实施方式中为三处)与外导体20电连接。
接着,将电路基板50通过螺钉紧固等固定于下箱61。从下箱61的上方组装上箱62,并且从下箱61的前方组装前面板63,将下箱61、上箱62以及前面板63通过螺钉紧固等固定。由此,构成箱体64,基板用连接器210及电路基板50以罩部15贯穿连接器插通孔65的姿势收纳于箱体64的内部。
此时,多个连接弹簧242的前端部从后方抵接于前面板63的前壁66而与其弹性地接触。由此,接地弹簧240以多触点状态与箱体64电连接。因此,外导体20变为经由接地弹簧240与箱体64屏蔽连接的状态。除此之外,外导体20经由多个基板连接部24及电路基板50与箱体64屏蔽连接,但是使用接地弹簧240的屏蔽连接到箱体64的距离可以较短,因为与箱体64弹性地接触,所以连接状态稳定,能提高屏蔽性能。即,因为通过保持弹簧243和夹持片246夹持凸缘23,所以能确保充分的接触压力,能进行稳定的屏蔽连接。
[实施方式2的作用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2的基板用连接器210,接地弹簧240形成为门形,所以能将接地弹簧240后安装于外导体20。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的详情]
参照图12的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基板用连接器310的具体例。在以下说明中,对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省略其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对应的结构,使用对附图标记的数字部分加上300的附图标记。
[基板用连接器]
基板用连接器310具有:壳体11,装配于电路基板50;外导体20,安装于壳体11;介电体19,收纳于外导体20的内部;内导体18,收纳于介电体19的内部;以及接地弹簧340,与外导体20连接。
[接地弹簧]
接地弹簧340构成为具备呈门形的装配主体部341、和从装配主体部341的前缘向前方突出的多个连接弹簧342。装配主体部341构成为具备在上下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地平行配置的顶壁345及底壁347、和将这些顶壁345及底壁347的右端彼此连结的侧壁344。本实施方式的接地弹簧340与实施方式1的接地弹簧40不同,不具备主视时与左侧的侧壁44对应的部分,不是方筒状。
[其他实施方式]
(1)在实施方式1至3中,例示了连接弹簧42设置于第2壁15B和一对第3壁15C中的至少两处以上,但是也可以仅设置于第2壁15B和一对第3壁15C中的任一处。例如,连接弹簧42既可以仅设置于第1壁15A和第2壁15B,也可以仅设置于第1壁15A和一方第3壁15C。
(2)在实施方式1至3中,在凸缘23的后表面设置有一对移位抑制部23A,但是除了一对移位抑制部23A之外,也可以在凸缘的后表面设置卡合凹部,在该卡合凹部嵌入保持弹簧的顶点。这样的话,保持弹簧进一步不易脱离凸缘。
(3)在实施方式1至3中,在各装配壁的前缘设置有三个连接弹簧,但是连接弹簧的个数可以是三个以外,也可以只是一个。
(4)在实施方式1至3中,接地弹簧一体构成,但是接地弹簧也可以由一对半分割体构成。
(5)内导体18可以是一个,另外,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6)外导体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对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
(7)壳体和外导体通过压入被固定,但是也可以通过热铆被固定。
附图标记说明
10:基板用连接器11:壳体15:罩部15A:第1壁15B:第2壁15C:第3壁16:前端部18:内导体19:介电体
20:外导体21:筒部22:介电体包围部22A:介电体保持部23:凸缘23A:移位抑制部24:基板连接部26:卡止凹部27:内导体收纳室28:端子连接部29:基板连接部
30:后壁31:锁定部32:脱模孔33:装配槽34:外导体装配孔35:装配凹部
40:接地弹簧41:装配主体部42:连接弹簧(第1连接弹簧、第2连接弹簧)43:保持弹簧44:侧壁(第3装配壁)45:顶壁(第1装配壁)46:夹持片47:底壁(第2装配壁)
50:电路基板51:外导体用通孔52:内导体用焊盘53:信号用导电路径54:接地用导电路径
60:机器61:下箱62:上箱63:前面板64:箱体65:连接器插通孔66:前壁(第1弹簧支承部、第2弹簧支承部)
70:对方侧连接器
210:基板用连接器
240:接地弹簧241:装配主体部242:连接弹簧243:保持弹簧244:侧壁(第3装配壁)245:顶壁(第1装配壁)246:夹持片
310:基板用连接器
340:接地弹簧341:装配主体部342:连接弹簧343:保持弹簧344:侧壁(第3装配壁)345:顶壁(第1装配壁)346:夹持片347:底壁(第2装配壁)。
Claims (6)
1.一种基板用连接器,装配于电路基板,所述基板用连接器具备:
壳体,具有在前方开口的罩部,并具有设置于与所述罩部开口的前端部相反的一侧的后壁;
外导体,贯穿所述后壁而固定于所述壳体;
绝缘性的介电体,配置于所述外导体的内部;
内导体,配置于所述介电体的内部;以及
接地弹簧,与所述外导体连接,
所述罩部具有配置于与所述电路基板相反的一侧的第1壁、配置于所述电路基板侧的第2壁、以及连结所述第1壁和所述第2壁的第3壁,
所述接地弹簧具有配置于所述第1壁的外表面侧的第1箱体连接部、和配置于所述第2壁和所述第3壁双方或者任一方的外表面侧的第2箱体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用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弹簧具备沿着所述后壁的外表面配置的装配主体部,所述第1箱体连接部具有从所述装配主体部的前缘向前方突出的多个第1连接弹簧,所述第2箱体连接部具有从所述装配主体部的前缘向前方突出的多个第2连接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用连接器,其中,所述装配主体部呈方筒状,具备与所述第1壁对应的第1装配壁、与所述第2壁对应的第2装配壁、以及与所述第3壁对应的第3装配壁,所述第3装配壁在与所述第1装配壁和所述第2装配壁对置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对置地设置有一对,所述第2箱体连接部配置于所述第2装配壁和一对所述第3装配壁双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板用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导体具有沿着所述壳体的所述后壁配置的凸缘,
所述第1装配壁具有与所述凸缘从后方弹性地接触的保持弹簧,一对所述第3装配壁具有与所述保持弹簧一起夹持所述凸缘的一对夹持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用连接器,其中,所述第2箱体连接部在一对所述第3装配壁设置有一对,
所述保持弹簧设置于所述第1装配壁的后缘,一对所述夹持片设置于一对所述第3装配壁的后缘。
6.一种机器,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基板用连接器;
电路基板,装配有所述基板用连接器;以及
金属制的箱体,在内部收纳所述电路基板,并且经由所述接地弹簧与所述外导体电连接,
所述箱体具有与所述第1箱体连接部连接的第1弹簧支承部、和与所述第2箱体连接部连接的第2弹簧支承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117616 | 2021-07-16 | ||
JP2021117616A JP2023013438A (ja) | 2021-07-16 | 2021-07-16 | 基板用コネクタおよび機器 |
PCT/JP2022/025495 WO2023286578A1 (ja) | 2021-07-16 | 2022-06-27 | 基板用コネクタおよび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616646A true CN117616646A (zh) | 2024-02-27 |
Family
ID=84920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49262.XA Pending CN117616646A (zh) | 2021-07-16 | 2022-06-27 | 基板用连接器及机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339787A1 (zh) |
JP (1) | JP2023013438A (zh) |
CN (1) | CN117616646A (zh) |
WO (1) | WO202328657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4128235A (ja) * | 2023-03-10 | 2024-09-24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75150B2 (ja) * | 2006-04-28 | 2009-06-10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モジュラージャックを有する装置 |
JP2009277544A (ja) * | 2008-05-15 | 2009-11-26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基板用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JP6319634B2 (ja) * | 2015-02-05 | 2018-05-09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JP6663565B2 (ja) * | 2016-05-09 | 2020-03-1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基板用コネクタ |
-
2021
- 2021-07-16 JP JP2021117616A patent/JP2023013438A/ja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6-27 WO PCT/JP2022/025495 patent/WO202328657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6-27 CN CN202280049262.XA patent/CN117616646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6-27 US US18/579,410 patent/US20240339787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286578A1 (ja) | 2023-01-19 |
JP2023013438A (ja) | 2023-01-26 |
US20240339787A1 (en) | 2024-10-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79146B (zh) | 浮动连接器 | |
JP5785011B2 (ja)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
KR101471283B1 (ko) | 커넥터 장치 | |
CN109417251B (zh) | 屏蔽连接器 | |
KR101811874B1 (ko) | 실드 커버, 실드 케이스 및 기판 모듈 | |
CN111628353B (zh) | 屏蔽端子及屏蔽连接器 | |
JP2007184231A (ja) | コネクタプラグ | |
JP2007180008A (ja) | コネクタプラグ | |
KR20120086735A (ko) |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 |
CN117546374A (zh) | 基板用连接器及机器 | |
US11233345B2 (en) | Safe, robust, compact connector | |
WO2023008035A1 (ja) | 基板用コネクタおよび機器 | |
WO2007140075A1 (en) |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system | |
KR20210004828A (ko) | 커넥터 조립체 | |
CN117616646A (zh) | 基板用连接器及机器 | |
JP6847016B2 (ja) |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
JP2002033161A (ja) | 基板用シールド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 |
JP7549785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14006202B (zh) | 连接器结构体 | |
CN213151080U (zh) | 电连接器组件以及电连接器组合件 | |
CN115701676A (zh) | 连接器 | |
KR100794733B1 (ko) | 커넥터 | |
JP2010140775A (ja) | 回路基板内蔵コネクタ | |
JP6260643B2 (ja) | 同軸コネクタ | |
JP2013182801A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