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03726A - 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03726A
CN117603726A CN202410063573.2A CN202410063573A CN117603726A CN 117603726 A CN117603726 A CN 117603726A CN 202410063573 A CN202410063573 A CN 202410063573A CN 117603726 A CN117603726 A CN 1176037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cracking furnace
ethylene
preparing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635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新
戴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She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She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She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She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635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037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03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037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9/00Thermal non-catalytic cracking, in the absence of hydrogen, of hydrocarbon oils
    • C10G9/14Thermal non-catalytic cracking, in the absence of hydrogen, of hydrocarbon oils in pipes or coil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means, e.g. digesters, soaking drums, expansion means
    • C10G9/16Preventing or removing incrust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乙烯装置结焦处理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由A组份、B组份、C组份、D组分、E组分及有机溶剂组成,A组份、B组份、C组份、D组分、E组分和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0.1~0.5∶0.1~0.5∶0.1~0.5∶0.1~0.5:2~5;其中:A组份为硫醇类化合物;B组分为增韧剂;C组分为有机锡氯化物;D组分为改性氧化铝;E组分为氮氧自由基。本发明添加哌啶类氮氧自由基,可改变自由基反应历程和产物分布,抑制均相自由基反应结焦,能够提高乙烯裂解炉的运行周期,并大幅减少CO和CO2的产生量。

Description

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乙烯装置结焦处理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乙烯裂解炉是生产乙烯的重要核心设备,大约一半以上的能量都消耗在裂解炉中。由于裂解炉是乙烯装置中的高温部件,在烃类裂解反应发生的同时会伴随有聚合和缩合等二次反应的发生,在炉管壁金属的催化以及物料中自由基反应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在裂解炉管壁发生结焦现象。结焦会增加管壁热阻,降低管壁传热系数,导致壁温升高并出现局部过热现象;结焦也会使炉管内径变小,液体压降升高,导致处理量减少,乙烯收率降低;结焦还会腐蚀炉管,焦碳会渗入炉管形成渗碳,降低炉管机械性能,影响管材强度,减少炉管寿命。结焦使乙烯生产的能耗加大,并且需要频繁清焦、更换炉管,减少了乙烯装置的运行周期,导致乙烯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目前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解决乙烯装置结焦问题,包括添加结焦抑制剂、改进炉管材料以及在炉管表面涂层等。但目前开发的各种结焦抑制技术中,添加抑制的方法虽然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且部分结焦抑制剂对炉管有腐蚀作用,但其不受高温限制,也无需改变原有工艺设备,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美国的Nalco公司提出的经水溶性胺中和的磷酸酯和硫代磷酸酯的混合物作为结焦抑制剂(US6497809,2002)以及Tetra公司(US5358626,1994)提出的结焦抑制剂由无机盐复合而成,以水溶液的形式使用。但是上述结焦抑制剂存在生产成本高,在乙烯装置中注入操作较为困难,对裂解炉管壁存在一定的腐蚀性,且不能均匀的分散在炉管内表面。国内常用的结焦抑制剂主要是二甲基二硫(DMDS)(《石油化工》,2005年第34卷增刊),这种结焦抑制剂可以钝化裂解炉管金属表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裂解炉中结焦的生成。虽然这种结焦抑制剂的生产成本不高,但组分单一,抑制效果一般,污染较大,在使用量大于300ppm以上时,仅可使装置的运行周期达到50~70天,且对裂解炉管壁有较大的腐蚀性,不能有效提高炉管的寿命以及乙烯的收率和原料的利用率,不能有效减少CO和CO2的生产量,同时也存在着结焦抑制剂不能均匀地分布在生焦炉管内表面的缺点。
为此,本发明提出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粉体粒径分布均一稳定,粉末重复利用率高,烧结制品不易黄变,并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与冲击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由A组份、B组份、C组份、D组分、E组分及有机溶剂组成,A组份、B组份、C组份、D组分、E组分和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0.1~0.5∶0.1~0.5∶0.1~0.5∶0.1~0.5:2~5;
其中:A组份为硫醇类化合物;B组分为增韧剂;C组分为有机锡氯化物;D组分为改性氧化铝;E组分为氮氧自由基。
优选地,所述A组份、B组份、C组份、D组分、E组分和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0.1∶0.1∶0.1∶0.1:2。
优选地,所述A组份、B组份、C组份、D组分、E组分和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0.3∶0.3∶0.3∶0.3:4。
优选地,所述A组份、B组份、C组份、D组分、E组分和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0.5∶0.5∶0.5∶0.5:5。
优选地,所述氮氧自由基为哌啶类氮氧自由基,所述增韧剂为端羟基超支化聚酯,所述有机锡氯化物选自三甲基氯化锡,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二醇丁醚,所述A组份为叔十二烷基硫醇。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A组分:以三异丁烯和硫化氢为原料,加入有机胺为助剂,使用改性分子筛为催化剂,催化三异丁烯和硫化氢反应制备得到叔十二烷基硫醇;
步骤二、制备B组分:将二羟甲基羧酸、催化剂和小分子二元醇加入到反应瓶中,在N2气氛和100~160℃条件下搅拌反应1~12h;然后在0.0095~0.01MPa和100~160℃条件下进行脱水和搅拌,脱水和搅拌的时间为1~12h,制得端羟基超支化聚酯;
步骤三、制备C组分:将锡、甲基氯化锡、催化剂和镁粉或锌粉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用氯甲烷气体置换高压反应釜中的空气,然后程序升温至130-160℃,分批次通入氯甲烷气体进行反应,温度自然升温至180-270℃,反应压力稳定在0.3-0.8MPa;反应结束后,釜温温度自然降低至170-180℃,得到的产物进行蒸馏,得到产品三甲基氯化锡;
步骤四、制备D组分:将碳酸氢铵、水和Al(OH)3在100~200℃的水蒸气氛围下进行所述水热老化处理,得到第一前驱体;
将所述第一前驱体与碱土金属化合物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二前驱体;将所述第二前驱体在500~1000℃的温度下进行焙烧,制得所述改性氧化铝;
步骤五、将A组份、B组份、C组份、D组分、E组分及有机溶剂混合,将混合溶液放入到振荡混合设备中,启动振荡混合设备输出功率为250-350W,超声振荡30-45min,使得物料在设备中进行充分分散混合保证溶液混合均匀,溶液密封储存即可。
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所述改性分子筛为经氟硅烷溶液改性的分子筛,所述改性分子筛的改性方法如下:将分子筛浸渍于氟硅烷溶液中一段时间,浸渍完成后将分子筛干燥,得到改性分子筛。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所述二羟甲基羧酸为2,2-二羟甲基丙酸、或为2,2-二羟甲基丁酸,所述小分子二元醇为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二乙二醇中的一种。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硫醇类化合物、增韧剂能够防止渗碳和阻止焦质的生成,在炉管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硫化膜保护层则可以有效阻止碳和氧渗透入炉管表面,抑制催化结焦反应,并降低渗碳作用和炉管金属的氧化。
(2)本发明中添加有机锡氯化物和改性氧化铝不仅对裂解炉没有任何损害,而且对环境无危害性,能够附着在可以有效延长裂解炉炉管的使用寿命,提高裂解炉炉管的熔点,降低裂解炉炉管的金属表面温度和炉管压差。
(3)本发明添加哌啶类氮氧自由基,可改变自由基反应历程和产物分布,抑制均相自由基反应结焦,能够提高乙烯裂解炉的运行周期,并大幅减少CO和CO2的产生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步骤一、制备A组分:以三异丁烯和硫化氢为原料,加入有机胺为助剂,使用改性分子筛为催化剂,催化三异丁烯和硫化氢反应制备得到叔十二烷基硫醇;
步骤二、制备B组分:将二羟甲基羧酸、催化剂和小分子二元醇加入到反应瓶中,在N2气氛和130℃条件下搅拌反应6h;然后在0.0095MPa和130℃条件下进行脱水和搅拌,脱水和搅拌的时间为6h,制得端羟基超支化聚酯;
步骤三、制备C组分:将锡、甲基氯化锡、催化剂和镁粉或锌粉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用氯甲烷气体置换高压反应釜中的空气,然后程序升温至145℃,分批次通入氯甲烷气体进行反应,温度自然升温至220℃,反应压力稳定在0.6MPa;反应结束后,釜温温度自然降低至175℃,得到的产物进行蒸馏,得到产品三甲基氯化锡;
步骤四、制备D组分:将碳酸氢铵、水和Al(OH)3在150℃的水蒸气氛围下进行水热老化处理,得到第一前驱体;
将所述第一前驱体与碱土金属化合物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二前驱体;将所述第二前驱体在700℃的温度下进行焙烧,制得所述改性氧化铝;
步骤五、将10g的叔十二烷基硫醇、1g的端羟基超支化聚酯、1g的三甲基氯化锡、1g的改性氧化铝、1g的哌啶类氮氧自由基及20g的乙二醇丁醚混合,将混合溶液放入到振荡混合设备中,启动振荡混合设备输出功率为300W,超声振荡40min,使得物料在设备中进行充分分散混合保证溶液混合均匀,溶液密封储存即可。
实施例2,步骤一、制备A组分:以三异丁烯和硫化氢为原料,加入有机胺为助剂,使用改性分子筛为催化剂,催化三异丁烯和硫化氢反应制备得到叔十二烷基硫醇;
步骤二、制备B组分:将二羟甲基羧酸、催化剂和小分子二元醇加入到反应瓶中,在N2气氛和130℃条件下搅拌反应6h;然后在0.0095MPa和130℃条件下进行脱水和搅拌,脱水和搅拌的时间为6h,制得端羟基超支化聚酯;
步骤三、制备C组分:将锡、甲基氯化锡、催化剂和镁粉或锌粉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用氯甲烷气体置换高压反应釜中的空气,然后程序升温至145℃,分批次通入氯甲烷气体进行反应,温度自然升温至220℃,反应压力稳定在0.6MPa;反应结束后,釜温温度自然降低至175℃,得到的产物进行蒸馏,得到产品三甲基氯化锡;
步骤四、制备D组分:将碳酸氢铵、水和Al(OH)3在150℃的水蒸气氛围下进行水热老化处理,得到第一前驱体;
将所述第一前驱体与碱土金属化合物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二前驱体;将所述第二前驱体在700℃的温度下进行焙烧,制得所述改性氧化铝;
步骤五、将10g的叔十二烷基硫醇、2g的端羟基超支化聚酯、2g的三甲基氯化锡、2g的改性氧化铝、2g的哌啶类氮氧自由基及25g的乙二醇丁醚混合,将混合溶液放入到振荡混合设备中,启动振荡混合设备输出功率为300W,超声振荡40min,使得物料在设备中进行充分分散混合保证溶液混合均匀,溶液密封储存即可。
实施例3,步骤一、制备A组分:以三异丁烯和硫化氢为原料,加入有机胺为助剂,使用改性分子筛为催化剂,催化三异丁烯和硫化氢反应制备得到叔十二烷基硫醇;
步骤二、制备B组分:将二羟甲基羧酸、催化剂和小分子二元醇加入到反应瓶中,在N2气氛和130℃条件下搅拌反应6h;然后在0.0095MPa和130℃条件下进行脱水和搅拌,脱水和搅拌的时间为6h,制得端羟基超支化聚酯;
步骤三、制备C组分:将锡、甲基氯化锡、催化剂和镁粉或锌粉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用氯甲烷气体置换高压反应釜中的空气,然后程序升温至145℃,分批次通入氯甲烷气体进行反应,温度自然升温至220℃,反应压力稳定在0.6MPa;反应结束后,釜温温度自然降低至175℃,得到的产物进行蒸馏,得到产品三甲基氯化锡;
步骤四、制备D组分:将碳酸氢铵、水和Al(OH)3在150℃的水蒸气氛围下进行水热老化处理,得到第一前驱体;
将所述第一前驱体与碱土金属化合物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二前驱体;将所述第二前驱体在700℃的温度下进行焙烧,制得所述改性氧化铝;
步骤五、将10g的叔十二烷基硫醇、3g的端羟基超支化聚酯、3g的三甲基氯化锡、3g的改性氧化铝、3g的哌啶类氮氧自由基及30g的乙二醇丁醚混合,将混合溶液放入到振荡混合设备中,启动振荡混合设备输出功率为300W,超声振荡40min,使得物料在设备中进行充分分散混合保证溶液混合均匀,溶液密封储存即可。
实施例4,步骤一、制备A组分:以三异丁烯和硫化氢为原料,加入有机胺为助剂,使用改性分子筛为催化剂,催化三异丁烯和硫化氢反应制备得到叔十二烷基硫醇;
步骤二、制备B组分:将二羟甲基羧酸、催化剂和小分子二元醇加入到反应瓶中,在N2气氛和130℃条件下搅拌反应6h;然后在0.0095MPa和130℃条件下进行脱水和搅拌,脱水和搅拌的时间为6h,制得端羟基超支化聚酯;
步骤三、制备C组分:将锡、甲基氯化锡、催化剂和镁粉或锌粉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用氯甲烷气体置换高压反应釜中的空气,然后程序升温至145℃,分批次通入氯甲烷气体进行反应,温度自然升温至220℃,反应压力稳定在0.6MPa;反应结束后,釜温温度自然降低至175℃,得到的产物进行蒸馏,得到产品三甲基氯化锡;
步骤四、制备D组分:将碳酸氢铵、水和Al(OH)3在150℃的水蒸气氛围下进行水热老化处理,得到第一前驱体;
将所述第一前驱体与碱土金属化合物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二前驱体;将所述第二前驱体在700℃的温度下进行焙烧,制得所述改性氧化铝;
步骤五、将10g的叔十二烷基硫醇、4g的端羟基超支化聚酯、4g的三甲基氯化锡、4g的改性氧化铝、4g的哌啶类氮氧自由基及35g的乙二醇丁醚混合,将混合溶液放入到振荡混合设备中,启动振荡混合设备输出功率为300W,超声振荡40min,使得物料在设备中进行充分分散混合保证溶液混合均匀,溶液密封储存即可。
实施例5,步骤一、制备A组分:以三异丁烯和硫化氢为原料,加入有机胺为助剂,使用改性分子筛为催化剂,催化三异丁烯和硫化氢反应制备得到叔十二烷基硫醇;
步骤二、制备B组分:将二羟甲基羧酸、催化剂和小分子二元醇加入到反应瓶中,在N2气氛和130℃条件下搅拌反应6h;然后在0.0095MPa和130℃条件下进行脱水和搅拌,脱水和搅拌的时间为6h,制得端羟基超支化聚酯;
步骤三、制备C组分:将锡、甲基氯化锡、催化剂和镁粉或锌粉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用氯甲烷气体置换高压反应釜中的空气,然后程序升温至145℃,分批次通入氯甲烷气体进行反应,温度自然升温至220℃,反应压力稳定在0.6MPa;反应结束后,釜温温度自然降低至175℃,得到的产物进行蒸馏,得到产品三甲基氯化锡;
步骤四、制备D组分:将碳酸氢铵、水和Al(OH)3在150℃的水蒸气氛围下进行水热老化处理,得到第一前驱体;
将所述第一前驱体与碱土金属化合物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二前驱体;将所述第二前驱体在700℃的温度下进行焙烧,制得所述改性氧化铝;
步骤五、将10g的叔十二烷基硫醇、4g的端羟基超支化聚酯、4g的三甲基氯化锡、4g的改性氧化铝、4g的哌啶类氮氧自由基及40g的乙二醇丁醚混合,将混合溶液放入到振荡混合设备中,启动振荡混合设备输出功率为300W,超声振荡40min,使得物料在设备中进行充分分散混合保证溶液混合均匀,溶液密封储存即可。
实施例6,步骤一、制备A组分:以三异丁烯和硫化氢为原料,加入有机胺为助剂,使用改性分子筛为催化剂,催化三异丁烯和硫化氢反应制备得到叔十二烷基硫醇;
步骤二、制备B组分:将二羟甲基羧酸、催化剂和小分子二元醇加入到反应瓶中,在N2气氛和130℃条件下搅拌反应6h;然后在0.0095MPa和130℃条件下进行脱水和搅拌,脱水和搅拌的时间为6h,制得端羟基超支化聚酯;
步骤三、制备C组分:将锡、甲基氯化锡、催化剂和镁粉或锌粉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用氯甲烷气体置换高压反应釜中的空气,然后程序升温至145℃,分批次通入氯甲烷气体进行反应,温度自然升温至220℃,反应压力稳定在0.6MPa;反应结束后,釜温温度自然降低至175℃,得到的产物进行蒸馏,得到产品三甲基氯化锡;
步骤四、制备D组分:将碳酸氢铵、水和Al(OH)3在150℃的水蒸气氛围下进行水热老化处理,得到第一前驱体;
将所述第一前驱体与碱土金属化合物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二前驱体;将所述第二前驱体在700℃的温度下进行焙烧,制得所述改性氧化铝;
步骤五、将10g的叔十二烷基硫醇、5g的端羟基超支化聚酯、5g的三甲基氯化锡、5g的改性氧化铝、5g的哌啶类氮氧自由基及50g的乙二醇丁醚混合,将混合溶液放入到振荡混合设备中,启动振荡混合设备输出功率为300W,超声振荡40min,使得物料在设备中进行充分分散混合保证溶液混合均匀,溶液密封储存即可。
对比例1,步骤一、制备A组分:以三异丁烯和硫化氢为原料,加入有机胺为助剂,使用改性分子筛为催化剂,催化三异丁烯和硫化氢反应制备得到叔十二烷基硫醇;
步骤二、制备B组分:将二羟甲基羧酸、催化剂和小分子二元醇加入到反应瓶中,在N2气氛和130℃条件下搅拌反应6h;然后在0.0095MPa和130℃条件下进行脱水和搅拌,脱水和搅拌的时间为6h,制得端羟基超支化聚酯;
步骤三、制备C组分:将锡、甲基氯化锡、催化剂和镁粉或锌粉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用氯甲烷气体置换高压反应釜中的空气,然后程序升温至145℃,分批次通入氯甲烷气体进行反应,温度自然升温至220℃,反应压力稳定在0.6MPa;反应结束后,釜温温度自然降低至175℃,得到的产物进行蒸馏,得到产品三甲基氯化锡;
步骤四、将10g的叔十二烷基硫醇、4g的端羟基超支化聚酯、4g的三甲基氯化锡、4g的哌啶类氮氧自由基及35g的乙二醇丁醚混合,将混合溶液放入到振荡混合设备中,启动振荡混合设备输出功率为300W,超声振荡40min,使得物料在设备中进行充分分散混合保证溶液混合均匀,溶液密封储存即可。
对比例2,步骤一、制备A组分:以三异丁烯和硫化氢为原料,加入有机胺为助剂,使用改性分子筛为催化剂,催化三异丁烯和硫化氢反应制备得到叔十二烷基硫醇;
步骤二、制备B组分:将二羟甲基羧酸、催化剂和小分子二元醇加入到反应瓶中,在N2气氛和130℃条件下搅拌反应6h;然后在0.0095MPa和130℃条件下进行脱水和搅拌,脱水和搅拌的时间为6h,制得端羟基超支化聚酯;
步骤三、制备C组分:将锡、甲基氯化锡、催化剂和镁粉或锌粉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用氯甲烷气体置换高压反应釜中的空气,然后程序升温至145℃,分批次通入氯甲烷气体进行反应,温度自然升温至220℃,反应压力稳定在0.6MPa;反应结束后,釜温温度自然降低至175℃,得到的产物进行蒸馏,得到产品三甲基氯化锡;
步骤四、制备D组分:将碳酸氢铵、水和Al(OH)3在150℃的水蒸气氛围下进行水热老化处理,得到第一前驱体;
将所述第一前驱体与碱土金属化合物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二前驱体;将所述第二前驱体在700℃的温度下进行焙烧,制得所述改性氧化铝;
步骤五、将10g的叔十二烷基硫醇、4g的端羟基超支化聚酯、4g的三甲基氯化锡、4g的改性氧化铝及35g的乙二醇丁醚混合,将混合溶液放入到振荡混合设备中,启动振荡混合设备输出功率为300W,超声振荡40min,使得物料在设备中进行充分分散混合保证溶液混合均匀,溶液密封储存即可。
对比例3,步骤一、制备A组分:以三异丁烯和硫化氢为原料,加入有机胺为助剂,使用改性分子筛为催化剂,催化三异丁烯和硫化氢反应制备得到叔十二烷基硫醇;
步骤二、制备B组分:将二羟甲基羧酸、催化剂和小分子二元醇加入到反应瓶中,在N2气氛和130℃条件下搅拌反应6h;然后在0.0095MPa和130℃条件下进行脱水和搅拌,脱水和搅拌的时间为6h,制得端羟基超支化聚酯;
步骤三、制备D组分:将碳酸氢铵、水和Al(OH)3在150℃的水蒸气氛围下进行水热老化处理,得到第一前驱体;
将所述第一前驱体与碱土金属化合物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二前驱体;将所述第二前驱体在700℃的温度下进行焙烧,制得所述改性氧化铝;
步骤四、将10g的叔十二烷基硫醇、4g的端羟基超支化聚酯、4g的改性氧化铝、4g的哌啶类氮氧自由基及35g的乙二醇丁醚混合,将混合溶液放入到振荡混合设备中,启动振荡混合设备输出功率为300W,超声振荡40min,使得物料在设备中进行充分分散混合保证溶液混合均匀,溶液密封储存即可。
裂解炉结焦抑制剂的组分及配比如下表所示:
表1:
委托北京化工研究院在蒸汽裂解模拟评价装置上对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进行了性能评价试验,试验用原料为燕化石脑油,按照GB/T265-88的方法进行测定,阻垢剂的运动粘度在40℃时为1~2。通过评价试验得出如下结论: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2:
并且,将本发明实施例实际应用后,也得到了不错的效果,具体如下:扬子石化乙烷炉、上海石化裂解炉、茂名石化裂解炉、齐鲁石化裂解炉添加裂解炉结焦抑制剂后,运行周期从40-60天延长之120天以上。应用裂解炉结焦抑制剂前,炉管表面温度(TMT)平均温升为1.8/d,应用裂解炉结焦抑制剂后炉管表面温度(TMT)平均温升为0.5℃/d,并且:在运行100天后,炉管表面温度(TMT)最高值仍在1045℃以下。
本发明中的硫醇类化合物、增韧剂能够防止渗碳和阻止焦质的生成,在炉管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硫化膜保护层则可以有效阻止碳和氧渗透入炉管表面,抑制催化结焦反应,并降低渗碳作用和炉管金属的氧化。本发明中添加有机锡氯化物和改性氧化铝不仅对裂解炉没有任何损害,而且对环境无危害性,能够附着在可以有效延长裂解炉炉管的使用寿命,提高裂解炉炉管的熔点,降低裂解炉炉管的金属表面温度和炉管压差。本发明添加哌啶类氮氧自由基,可改变自由基反应历程和产物分布,抑制均相自由基反应结焦,能够提高乙烯裂解炉的运行周期,并大幅减少CO和CO2的产生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其特征在于,由A组份、B组份、C组份、D组分、E组分及有机溶剂组成,A组份、B组份、C组份、D组分、E组分和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0.1~0.5∶0.1~0.5∶0.1~0.5∶0.1~0.5:2~5;
其中:A组份为硫醇类化合物;B组分为增韧剂;C组分为有机锡氯化物;D组分为改性氧化铝;E组分为氮氧自由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份、B组份、C组份、D组分、E组分和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0.1∶0.1∶0.1∶0.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份、B组份、C组份、D组分、E组分和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0.3∶0.3∶0.3∶0.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份、B组份、C组份、D组分、E组分和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0.5∶0.5∶0.5∶0.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氧自由基为哌啶类氮氧自由基,所述增韧剂为端羟基超支化聚酯,所述有机锡氯化物选自三甲基氯化锡,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二醇丁醚,所述A组份为叔十二烷基硫醇。
6.一种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A组分:以三异丁烯和硫化氢为原料,加入有机胺为助剂,使用改性分子筛为催化剂,催化三异丁烯和硫化氢反应制备得到叔十二烷基硫醇;
步骤二、制备B组分:将二羟甲基羧酸、催化剂和小分子二元醇加入到反应瓶中,在N2气氛和100~160℃条件下搅拌反应1~12h;然后在0.0095~0.01MPa和100~160℃条件下进行脱水和搅拌,脱水和搅拌的时间为1~12h,制得端羟基超支化聚酯;
步骤三、制备C组分:将锡、甲基氯化锡、催化剂和镁粉或锌粉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用氯甲烷气体置换高压反应釜中的空气,然后程序升温至130-160℃,分批次通入氯甲烷气体进行反应,温度自然升温至180-270℃,反应压力稳定在0.3-0.8MPa;反应结束后,釜温温度自然降低至170-180℃,得到的产物进行蒸馏,得到产品三甲基氯化锡;
步骤四、制备D组分:将碳酸氢铵、水和Al(OH)3在100~200℃的水蒸气氛围下进行水热老化处理,得到第一前驱体;
将所述第一前驱体与碱土金属化合物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二前驱体;将所述第二前驱体在500~1000℃的温度下进行焙烧,制得所述改性氧化铝;
步骤五、将A组份、B组份、C组份、D组分、E组分及有机溶剂混合,将混合溶液放入到振荡混合设备中,启动振荡混合设备输出功率为250-350W,超声振荡30-45min,使得物料在设备中进行充分分散混合保证溶液混合均匀,溶液密封储存即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改性分子筛为经氟硅烷溶液改性的分子筛,所述改性分子筛的改性方法如下:将分子筛浸渍于氟硅烷溶液中一段时间,浸渍完成后将分子筛干燥,得到改性分子筛。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所述二羟甲基羧酸为2,2-二羟甲基丙酸、或为2,2-二羟甲基丁酸,所述小分子二元醇为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二乙二醇中的一种。
CN202410063573.2A 2024-01-17 2024-01-17 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6037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63573.2A CN117603726A (zh) 2024-01-17 2024-01-17 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63573.2A CN117603726A (zh) 2024-01-17 2024-01-17 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03726A true CN117603726A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46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63573.2A Pending CN117603726A (zh) 2024-01-17 2024-01-17 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03726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7927A (zh) * 2009-12-31 2010-06-23 南京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乙烯裂解抑焦剂
CN103387659A (zh) * 2013-07-19 2013-11-13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端羟基超支化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82579A (zh) * 2019-12-19 2020-04-10 湖北美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结焦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44485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改性氧化铝、改性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及包含改性氧化铝的催化剂
CN112961715A (zh) * 2021-03-02 2021-06-15 四川大学 一种新型碳氢燃料结焦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3025379A (zh) * 2021-02-04 2021-06-25 浙江杭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先进催化裂化制烯烃装置结焦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17216A (zh) * 2021-10-15 2021-11-30 上海沃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甲基氯化锡的制备方法
CN115850132A (zh) * 2022-12-07 2023-03-28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叔十二烷基硫醇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7927A (zh) * 2009-12-31 2010-06-23 南京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乙烯裂解抑焦剂
CN103387659A (zh) * 2013-07-19 2013-11-13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端羟基超支化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44485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改性氧化铝、改性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及包含改性氧化铝的催化剂
CN110982579A (zh) * 2019-12-19 2020-04-10 湖北美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结焦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25379A (zh) * 2021-02-04 2021-06-25 浙江杭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先进催化裂化制烯烃装置结焦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61715A (zh) * 2021-03-02 2021-06-15 四川大学 一种新型碳氢燃料结焦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3717216A (zh) * 2021-10-15 2021-11-30 上海沃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甲基氯化锡的制备方法
CN115850132A (zh) * 2022-12-07 2023-03-28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叔十二烷基硫醇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1087B (zh) 一种石油焦脱硫的方法
CN101365771A (zh) 废旧橡胶裂解工艺
CN110591524A (zh) 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耐腐蚀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91541B (zh) 一种烟囱及烟道的防腐处理材料及防腐施工方法
CN117603726A (zh) 乙烯装置裂解炉结焦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91568B (zh) 用于烟囱及烟道防腐处理中的表面改性聚四氟乙烯面层材料
CN102634075A (zh) 一种橡胶补强方法
CN112225901A (zh) 一种改性蓖麻油基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53007B (zh) 加氢催化剂开工硫化方法
CN111234451B (zh) 一种碳纳米管增强酚醛-有机硅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962522A (zh) 三元乙丙橡胶与裸钢骨架黏合用钴盐黏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0886B (zh) 由四氯化硅制取三氯氢硅的方法
CN109589956B (zh) 一种富含缺陷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11484885A (zh) 一种固硫脱硝节煤除焦抑焦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81257B (zh) 一种降低全氟聚醚分子量的方法
CN101985545A (zh) 丁晴橡胶与裸钢骨架黏合用钴盐黏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31079B (zh) 丁腈橡胶与铜、锌骨架黏合用钴盐黏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48806B (zh) 一种两段式处理碳氢燃料裂解炉内表面积碳的方法
CN107915816B (zh) 玉米化工醇釜残废料制酚醛树脂的方法及酚醛树脂和应用
CN110368948A (zh) 一种合成气制汽油联产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168562A1 (zh) 含碳酸酯的不饱和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其制备的固化物及降解固化物的方法
CN113735452B (zh) 一种高强度耐火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00666A (zh) 减少裂解装置结焦的方法
CN114561258B (zh) 一种乙烯装置碱洗塔清净剂
CN112812652B (zh) 耐HCl-H2S腐蚀、耐高温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