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03301A - 一种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03301A
CN117603301A CN202310820865.1A CN202310820865A CN117603301A CN 117603301 A CN117603301 A CN 117603301A CN 202310820865 A CN202310820865 A CN 202310820865A CN 117603301 A CN117603301 A CN 1176033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oxidant
cha
cpp
resin
dm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208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涛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08208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033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03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033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7/00Peptides having 5 to 20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7/04Linear peptides containing only normal peptide links
    • C07K7/06Linear peptides containing only normal peptide links having 5 to 11 amino ac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5Design of synthesis routes, e.g. reducing the use of auxiliary or protecting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以线粒体靶向肽(MPPs,序列为K‑Cha‑R‑Cha‑K‑Cha‑R‑Cha)为线粒体靶向载体,柔性碳链修饰后的2,3‑二甲基‑1,4‑苯醌为抗氧化剂,线粒体靶向肽的NH2和抗氧化剂连接链上的COOH发生酰胺缩合反应,得到新型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中的泛醌部分进入线粒体后,被呼吸链还原。形成的泛醇,泛醇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药效团,可防止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和保护线粒体免受氧化损伤。在去除活性氧后,泛醇依托线粒体呼吸链再生,因此,所制备的新型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能循环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线粒体是“细胞的发电站”,除了为细胞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外,还参与脂质代谢、钙离子调节、氧化还原信号产生、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细胞凋亡等代谢过程。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活性氧(ROS)的主要来源。然而,在大多数氧化应激条件下,细胞中的内源性抗氧化系统不足以清除多余的ROS。线粒体中ROS代谢失衡会造成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障碍,进而引发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脏衰竭,缺血再灌注损伤,癌症以及衰老等。而受制于线粒体独特的双层膜结构,大量具有ROS清除能力的化合物很难进入到线粒体起作用。因此,开发具有线粒体靶向功能的抗氧化剂将有望解决线粒体内活性氧清除的问题。
抗氧化剂进入疾病治疗的最有效方法是与载体(如亲脂性阳离子、脂质体或肽)结合,使其生物活性成分能够靶向转运到线粒体中。这种靶向递送使抗氧化剂能够在细胞和线粒体中实现高浓度积累,从而通过不同的机制保护细胞和组织免受氧化损伤。
许多不同种类的具有穿越细胞膜能力的蛋白被发现,并被命名为细胞穿膜肽(Cell-penetrating peptides,CPPs)。细胞穿膜肽通常是不超过30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能够不依赖特异膜受体独立穿过细胞膜,甚至有些细胞穿膜肽的进入胞内并不依赖能量。这些肽是两亲性的,带有正电荷,同时表现出亲水性和亲脂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研究者逐渐意识到CPPs在药物递送到细胞中的潜力。许多CPP偶联疗法学展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已被用于增强各种小分子和生物分子的细胞内化,包括质粒DNA,siRNA,寡核苷酸和肽核酸(PNA)等。因此,线粒体靶向肽可以使抗氧化药效团穿过细胞膜和线粒体膜进入到线粒体中,并且在线粒体在累积,从而提高保护细胞和组织免受氧化损伤,从而达到细胞抗氧化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一种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以其中的线粒体靶向肽为药物递送载体,2,3-二甲基-1,4-苯醌为抗氧化药效团,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
以线粒体靶向肽的靶向载体和2,3-二甲基-1,4-苯醌偶联制备所得。具体而言,以线粒体靶向肽(MPPs,序列为K-Cha-R-Cha-K-Cha-R-Cha)为线粒体靶向载体,柔性碳链修饰后的2,3-二甲基-1,4-苯醌为抗氧化剂,线粒体靶向肽的NH2和抗氧化剂连接链上的COOH发生酰胺缩合反应,得到新型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中的泛醌部分进入线粒体后,被呼吸链还原。形成的泛醇,泛醇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药效团,可防止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和保护线粒体免受氧化损伤。在去除活性氧后,泛醇依托线粒体呼吸链再生,因此,所制备的新型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能循环利用。
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可简记为CPP-Q10,其结构通式如下:
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中的氨基保护基为Fmoc保护基。
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中的抗氧化药效团经由葵二酸氧化脱羧偶联修饰。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将制备的线粒体靶向肽和抗氧化药效团偶联得到多肽复合物,将多肽链裂解纯化即得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CPP-Q10。
具体而言:
抗氧化药效团的合成:
(1)、在1000mL三口反应瓶中加入300mL的水,在冰水浴的条件下,缓慢滴加150mL浓硫酸,控制温度小于40℃;滴完后分批加入重铬酸钠216g,控制温度小于40℃,加完搅拌30分钟,全部溶解至澄清,形成琼斯试剂待用;在另一个2000mL的三口反应瓶中,加入2,3-二甲苯酚44.2g,乙醚400mL,降温到0℃;滴加上述配置的琼斯试剂,控制滴加温度0-10℃;滴加完成后,让其自然恢复至室温,搅拌24h;TLC监测2,3-二甲苯酚反应完全;用乙醚进行萃取,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在旋转蒸发仪上除去溶剂,在硅胶色谱柱上进行快速过柱,真空浓缩得黄色晶体状的化合物A;
(2)、在反应瓶中加入240mL乙腈水溶液,化合物A4.86g、己二酸10.4g、硝酸银3.98g,混合均匀后温度升高至75℃,将配置好的过硫酸钾溶液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控制滴加速度至滴加时间为3h;滴加完成后,再搅拌30min,TLC监测至原料反应完全;萃取干燥浓缩后,在硅胶色谱柱上进行快速过柱,旋干后得黄色粉末化合物B;
(3)、在反应瓶中加入240mL乙腈水溶液,化合物A6.9g、葵二酸10.4g、硝酸银3.98g,混合均匀后温度升高至75℃,将配置好的过硫酸钾溶液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控制滴加速度至滴加时间为3h;滴加完成后,再搅拌30min,TLC监测至原料反应完全;萃取干燥浓缩后,在硅胶色谱柱上进行快速过柱,旋干后得黄色粉末状化合物C;
线粒体靶向肽的合成:
(1)、活化树脂:称量取代度为1.0mmol/g的树脂0.6g,将树脂放入多肽固相合成反应管中,加DCM,振荡30min,然后通过真空过滤除去溶剂,重复三次;将树脂连接剂和HOBT溶解在DMF中,然后加入DIC,将混合物混合均匀,轻轻摇晃反应2小时;用真空过滤抽除剩余溶液,用DCM、DMF洗涤两次,用茚三酮检测为无色;
(2)、脱保护:加入体积占比比20%的哌啶/DMF溶液,反应15分钟后,DMF洗涤3次,用茚三酮检测为蓝紫色;
(3)、洗涤:用真空过滤抽除剩余溶液。DCM和DMF分别洗涤树脂三次;
(4)、缩合第一个氨基酸:将Fmoc-Rrg(Pbf)-OH和和HOBT溶解在DMF中,加入DIC,混合均匀;将溶液一起加入树脂中,反应4小时;使用DCM、DMF洗涤两次后,取少量树脂用茚三酮检测为无色;
(5)、以此类推重复步骤(2)和步骤(3),最终得到的多肽序列为:H2N-K-CHa-R-CHa-K-Cha-R-CHa的线粒体靶向肽。
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CPP-Q5/CPP-Q10)的合成
(1)、将合成的抗氧化药效团化合物B和化合物C与线粒体靶向肽缩合得到两种分别命名为CPP-Q5和CPP-Q10的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最后用DCM、DMF、甲醇洗涤树脂3次,并抽干;最终得到流沙状的树脂肽,序列为:H2N-K-CHa-R-CHa-K-Cha-R-Cha-Q5;H2N-K-CHa-R-CHa-K-Cha-R-Cha-Q10;
(2)、多肽的切割:配制切割液:三氟乙酸:茴香硫醚:1,2-乙二硫醇:苯酚:水=87.5:5:2.5:2.5:2.5;将适量的切割液加入到待切割的树脂中;在室温条件下震荡2.5小时,抽滤,收集滤液;把滤液往6倍体积的冰乙醚慢慢地滴加,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冰乙醚,使刚加进去的滤液立刻析出多肽;把已经析出,变白的溶液离心,洗涤3次,收集白色固体,放到真空釜抽干;白色固体经LC-MS进行表征分析,确认为目标产物后使用Pre-HPLC制备纯化,真空冷冻干燥,得到高纯度的目标产物CPP-Q5/CPP-Q10。
多肽偶联药物在体外抗氧化实验中的应用。
所述树脂为Rink Amide树脂。
所述多肽缩合试剂为DIC和HOBT。
所述脱保护采用10%-30%的哌啶/DMF(v/v)溶液洗涤树脂,脱去Fmoc保护基。
所制备的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至少具有如下效果:
本发明方案制备的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的合成方法简单;
本发明方案制备的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能够专一靶向线粒体;
本发明方案制备的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细胞膜穿透性,能够高度选择性富集在线粒体中;
本发明方案制备的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在100μmol/L的浓度条件下对细胞仍基本无细胞毒性;
本发明方案制备的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在纳摩尔浓度下就能够发挥抗氧化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CPP-Q5的LC-MS表征结果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CPP-Q10的LC-MS表征结果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CPP-Q5的LC-MS表征结果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CPP-Q5和CPP-Q10的细胞活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CPP-Q5和CPP-Q10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检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CPP-Q5和CPP-Q10的总抗氧化能力检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CPP-Q5和CPP-Q10的SOD抑制率和SOD酶活力检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CPP-Q5和CPP-Q10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检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CPP-Q5和CPP-Q10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检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施例1
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CPP-Q5;CPP-Q10)的合成。
抗氧化药效团的合成:
(1)、在1000mL三口反应瓶中加入300mL的水,在冰水浴的条件下,缓慢滴加150mL浓硫酸,控制温度小于40℃。滴完后分批加入重铬酸钠216g,控制温度小于40℃(基本不放热),加完搅拌30分钟,全部溶解至澄清,待用。另一个2000mL的三口反应瓶中,加入2,3-二甲苯酚44.2g,乙醚400mL,降温到0℃。滴加上述配置的琼斯试剂,控制滴加温度0-10℃。滴加完成后,让其自然恢复至室温,搅拌24h。TLC监测(PE;EA=10:1),2,3-二甲苯酚反应完全。用乙醚进行萃取,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在旋转蒸发仪上除去溶剂,在硅胶色谱柱上进行快速过柱,真空浓缩得黄色晶体状化合物A,17.6g,产率40%。
(2)、在反应瓶中加入(乙腈:水=1:1)的溶液240mL,化合物2(4.86g)己二酸,10.4g,硝酸银3.98g,混合均匀后温度升高至75℃,将配置好的过硫酸钾溶液(过硫酸钾8.95g,60mL水)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控制滴加速度(滴加时间为3h)。滴加完成后,再搅拌30min,TLC监测(石油醚:乙酸乙酯=10:1),原料反应完全。萃取干燥浓缩后,在硅胶色谱柱上进行快速过柱(石油醚:乙酸乙酯=4:1),旋干后得黄色粉末状化合物B,产率56%(Q5)
(3)、在反应瓶中加入(乙腈:水=1:1)的溶液240mL,化合物A,6.9g,葵二酸,10.4g,硝酸银3.98g,混合均匀后温度升高至75℃,将配置好的过硫酸钾溶液(过硫酸钾8.95g,60mL水)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控制滴加速度(滴加时间为3h)。滴加完成后,再搅拌30min,TLC监测(PE:EA=10:1),原料反应完全。萃取干燥浓缩后,在硅胶色谱柱上进行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8:1),旋干后得黄色粉末Q10,产率72%。
线粒体靶向肽的合成:
(1)、活化Rink Amide树脂:称量取代度为1.0mmol/g的0.6gRink Amide树脂,将树脂放入多肽固相合成反应管中,加DCM,振荡30min,然后通过真空过滤除去溶剂,重复三次。将Rink Amide树脂连接剂(Fmoc-Linker)和HOBT溶解在DMF中,然后加入DIC,将混合物混合均匀,轻轻摇晃反应2小时;用真空过滤抽除剩余溶液,用DCM、DMF洗涤两次,用茚三酮检测(110℃,3分钟)为无色后;
(2)、脱保护:加入20%的哌啶/DMF(体积比)溶液,反应15分钟后,DMF洗涤3次,用茚三酮检测(110℃,3分钟)为蓝紫色;
(3)、洗涤:用真空过滤抽除剩余溶液。DCM、DMF分别洗涤树脂三次;
(4)、缩合第一个氨基酸:将Fmoc-Rrg(Pbf)-OH和和HOBT溶解在DMF中,加入DIC,混合均匀。将溶液一起加入树脂中,反应4小时;使用DCM、DMF洗涤两次后,取少量树脂用茚三酮检测(110℃,3分钟)为无色。
(5)、以此类推重复步骤(2)和步骤(3),最终得到的多肽序列为:H2N-K-CHa-R-CHa-K-Cha-R-CHa。
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CPP-Q5/CPP-Q10)的合成
(1)、将合成的抗氧化药效团(Q5/Q10)与多肽缩合得到最终产物(CPP-Q5/CPP-Q10),最后用DCM、DMF、甲醇洗涤树脂3次,并抽干。
最终得到流沙状的树脂肽;
序列为:H2N-K-CHa-R-CHa-K-Cha-R-Cha-Q5、H2N-K-CHa-R-CHa-K-Cha-R-Cha-Q10;
(2)、多肽的切割:配制切割液:三氟乙酸:茴香硫醚:1,2-乙二硫醇:苯酚:水=87.5:5:2.5:2.5:2.5(每1g树脂加8mL左右的切割液)。将适量的切割液加入到待切割的树脂中。在室温条件下震荡2.5小时,然后抽滤收集滤液。把滤液往6倍体积的冰乙醚慢慢地滴加,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冰乙醚。使刚加进去的滤液立刻析出多肽。把已经析出,变白的溶液离心。洗涤3次。收集白色固体,放到真空釜抽干。白色固体经LC-MS进行表征分析,确认为目标产物后使用Pre-HPLC制备纯化,真空冷冻干燥,得到高纯度的目标产物CPP-Q5/CPP-Q10,两种新型的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
实施例2
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CPP-Q5/CPP-Q10)的细胞毒性实验
将培养好的PC-3细胞接种在96孔板上。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后给药。设置CPP-的给药浓度梯度为10-9,10-8,10-7,10-6mol/L。按照设置给药后,继续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然后使用商品化的MTT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活力。重复三次实验。以给药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值比值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图。图3中显示了该探针的细胞毒性作用,可见CPP-Q5/CPP-Q10在10-9-10-6mol/L浓度下对PC-3细胞无明显毒性,表明该化合物的细胞毒性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实施例3
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检测实验
使用PBS缓冲液将CPP-Q和商品化的SKQ1配置成不同浓度(10-9,10-8,10-7,10-6mol/L)的溶液,然后与按照说明书配置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检测工作液一起加入到96孔板,充分混合均匀,在10分钟内于700nm处采用酶标仪进行吸光度测定。测试结果如下图4所示,随着浓度的升高,CPP-Q10和CPP-Q5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也逐渐升高,但CPP-Q5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低于标准品。而CPP-Q10的铁离子还原能力高于SKQ1。
实施例4
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CPP-Q5/CPP-Q10)的总抗氧化能力检测
将不同浓度CPP-Q5/CPP-Q10和商品化的SKQ1(10-9,10-8,10-7,10-6mol/L)培养好的PC-3细胞,吸净细胞培养液,用冰浴预冷的PBS洗涤两遍,按照每100万细胞加入100-200微升的比例加入ABTS试剂盒提供的样品制备液,适当吹打以充分裂解细胞。4℃约12000r离心3-5分钟,取上清液作为待测样品。通过BCA试剂盒测定上清液中蛋白浓度。按照试剂盒说明书配置好相关工作液,将稀释后的不同药物处理的细胞上清液(蛋白质浓度:0.4mg/mL)加入到96孔板,设置好空白对照。在37℃下孵育30分钟,在450nm测定吸光度。根据相关公式计算SOD抑制率和SOD酶活力。如下图5所示,随着浓度的升高,CPP-Q10和CPP-Q5对SOD的抑制率也逐渐升高,相同浓度下SOD的抑制率:CPP-Q10>SKQ1>CPP-Q5;SOD酶活力:CPP-Q10>SKQ1>CPP-Q5。
实施例5
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CPP-Q5/CPP-Q10)的总SOD抑制率和SOD酶活力检测
将不同浓度CPP-Q5/CPP-Q10和商品化的SKQ1(10-9,10-8,10-7,10-6mol/L)培养好的PC-3细胞,吸净细胞培养液,用冰浴预冷的PBS洗涤两遍,按照每100万细胞加入100-200微升的比例加入SOD检测试剂盒提供的样品制备液,适当吹打以充分裂解细胞。4℃约12000r离心3-5分钟,取上清液作为待测样品。通过BCA试剂盒测定上清液中蛋白浓度。按照试剂盒说明书配置好相关工作液,将稀释后的不同药物处理的细胞上清液(蛋白质浓度:0.4mg/mL)加入到96孔板,设置好空白对照。在37℃下孵育30分钟,在450nm测定吸光度。根据相关公式计算SOD抑制率和SOD酶活力。如下图6所示,随着浓度的升高,CPP-Q10和CPP-Q5对SOD的抑制率也逐渐升高,相同浓度下SOD的抑制率:CPP-Q10>SKQ1>CPP-Q5;SOD酶活力:CPP-Q10>SKQ1>CPP-Q5。
实施例6
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
将不同浓度CPP-Q5/CPP-Q10商品化的SKQ1(10-9,10-8,10-7,10-6mol/L)培养好的PC-3细胞,吸净细胞培养液,用冰浴预冷的PBS洗涤两遍,按照每100万细胞加入100-200微升的比例加入细胞裂解液,适当吹打以充分裂解细胞。4℃约12000r,离心3-5分钟,取上清液作为待测样品。通过BCA试剂盒测定上清液中蛋白浓度。按照试剂盒说明书配置好相关工作液,将稀释后的不同药物处理的细胞上清液(蛋白质浓度:0.4mg/mL)加入到96孔板,设置好空白对照。根据相关公式计算DPPH自由基清除率。如下图7所示,随着浓度的升高,CPP-Q10和CPP-Q5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升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CPP-Q10>SKQ1>CPP-Q5。
实施例7
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的超氧阴离子产生含量检测
将不同浓度CPP-Q5/CPP-Q10和商品化的SKQ1(10-9,10-8,10-7,10-6mol/L)培养好的PC-3细胞,吸净细胞培养液,用预冷的PBS洗涤两遍,按照每100万细胞加入100-200微升的比例加入细胞裂解液,适当吹打以充分裂解细胞。4℃约12000r离心3-5分钟,取上清液作为待测样品。通过BCA试剂盒测定上清液中蛋白浓度。按照试剂盒说明书配置好相关工作液,将稀释后的不同药物处理的细胞上清液(蛋白质浓度:0.4mg/mL)加入到96孔板,设置好空白对照。酶标仪预热30min,调节波长至530nm,测定吸光度。根据相关公式计算超氧阴离子产生含量。如下图8所示,随着浓度的升高,CPP-Q10和CPP-Q5超氧阴离子产生的含量逐渐降低。其中相同浓度条件下CPP-Q5的超氧阴离子产生量大于SKQ1,并且远远高于CPP-Q10。
实施例8
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将不同浓度CPP-Q5/CPP-Q10和商品化的SKQ1(10-9,10-8,10-7,10-6mol/L)培养好的PC-3细胞,吸净细胞培养液,用预冷的PBS洗涤两遍,按照每100万细胞加入100-200微升的比例加入细胞裂解液,适当吹打以充分裂解细胞。4℃约12000r离心3-5分钟,取上清液作为待测样品。通过BCA试剂盒测定上清液中蛋白浓度。按照试剂盒说明书配置好相关工作液,将稀释后的不同药物处理的细胞上清液(蛋白质浓度:0.4mg/mL)加入到96孔板,设置好空白对照。酶标仪预热30min,调节波长至536nm。根据相关公式计算超氧阴离子产生含量。如下图9所示,CPP-Q10和CPP-Q5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着给药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且相同浓度的条件下,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CPP-Q10>SKQ1>CPP-Q5。
综上所述,本发明制备的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具有低细胞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相关实施例的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本发明制备的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具有良好的商业应用前景。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抗氧化药效团的合成:
(1)、在1000mL三口反应瓶中加入300mL的水,在冰水浴的条件下,缓慢滴加150mL浓硫酸,控制温度小于40℃;滴完后分批加入重铬酸钠216g,控制温度小于40℃,加完搅拌30分钟,全部溶解至澄清,形成琼斯试剂待用;在另一个2000mL的三口反应瓶中,加入2,3-二甲苯酚44.2g,乙醚400mL,降温到0℃;滴加上述配置的琼斯试剂,控制滴加温度0-10℃;滴加完成后,让其自然恢复至室温,搅拌24h;TLC监测2,3-二甲苯酚反应完全;用乙醚进行萃取,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在旋转蒸发仪上除去溶剂,在硅胶色谱柱上进行快速过柱,真空浓缩得黄色晶体状的化合物A;
(2)、在反应瓶中加入240mL乙腈水溶液,化合物A4.86g、己二酸10.4g、硝酸银3.98g,混合均匀后温度升高至75℃,将配置好的过硫酸钾溶液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控制滴加速度至滴加时间为3h;滴加完成后,再搅拌30min,TLC监测至原料反应完全;萃取干燥浓缩后,在硅胶色谱柱上进行快速过柱,旋干后得黄色粉末化合物B;
(3)、在反应瓶中加入240mL乙腈水溶液,化合物A6.9g、葵二酸10.4g、硝酸银3.98g,混合均匀后温度升高至75℃,将配置好的过硫酸钾溶液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控制滴加速度至滴加时间为3h;滴加完成后,再搅拌30min,TLC监测至原料反应完全;萃取干燥浓缩后,在硅胶色谱柱上进行快速过柱,旋干后得黄色粉末状化合物C;
线粒体靶向肽的合成:
(1)、活化树脂:称量取代度为1.0mmol/g的树脂0.6g,将树脂放入多肽固相合成反应管中,加DCM,振荡30min,然后通过真空过滤除去溶剂,重复三次;将树脂连接剂和HOBT溶解在DMF中,然后加入DIC,将混合物混合均匀,轻轻摇晃反应2小时;用真空过滤抽除剩余溶液,用DCM、DMF洗涤两次,用茚三酮检测为无色;
(2)、脱保护:加入体积占比比20%的哌啶/DMF溶液,反应15分钟后,DMF洗涤3次,用茚三酮检测为蓝紫色;
(3)、洗涤:用真空过滤抽除剩余溶液。DCM和DMF分别洗涤树脂三次;
(4)、缩合第一个氨基酸:将Fmoc-Rrg(Pbf)-OH和和HOBT溶解在DMF中,加入DIC,混合均匀;将溶液一起加入树脂中,反应4小时;使用DCM、DMF洗涤两次后,取少量树脂用茚三酮检测为无色;
(5)、以此类推重复步骤(2)和步骤(3),最终得到的多肽序列为:H2N-K-CHa-R-CHa-K-Cha-R-CHa的线粒体靶向肽。
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CPP-Q5/CPP-Q10)的合成
(1)、将合成的抗氧化药效团化合物B和化合物C与线粒体靶向肽缩合得到两种分别命名为CPP-Q5和CPP-Q10的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最后用DCM、DMF、甲醇洗涤树脂3次,并抽干;最终得到流沙状的树脂肽,序列为:H2N-K-CHa-R-CHa-K-Cha-R-Cha-Q5;H2N-K-CHa-R-CHa-K-Cha-R-Cha-Q10;
(2)、多肽的切割:配制切割液:三氟乙酸:茴香硫醚:1,2-乙二硫醇:苯酚:水=87.5:5:2.5:2.5:2.5;将适量的切割液加入到待切割的树脂中;在室温条件下震荡2.5小时,然后抽滤收集滤液;把滤液往6倍体积的冰乙醚慢慢地滴加,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冰乙醚,使刚加进去的滤液立刻析出多肽;把已经析出,变白的溶液离心,洗涤3次,收集白色固体,放到真空釜抽干;白色固体经LC-MS进行表征分析,确认为目标产物后使用Pre-HPLC制备纯化,真空冷冻干燥,得到高纯度的目标产物CPP-Q5/CPP-Q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多肽偶联药物在抗氧化实验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为RinkAmide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缩合试剂为DIC和HOB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保护采用10%-30%的哌啶/DMF(v/v)溶液洗涤树脂,脱去Fmoc保护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是一种潜在的抗氧化和抗衰老药物,用于医药或护肤美容化妆品等行业中。
CN202310820865.1A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6033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20865.1A CN117603301A (zh)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20865.1A CN117603301A (zh)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03301A true CN117603301A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42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20865.1A Pending CN117603301A (zh)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0330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55310B (zh) Ros响应的基因递送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4109878A1 (zh) 具有抗衰老作用的肽及其组合物和用途
CN115581633B (zh) 肽类化合物在制备用于皮肤延衰修复的组合物中的新用途
CN114957231B (zh) Gpx4蛋白靶向降解嵌合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EP2994152A2 (de) Konjugate zum schutz vor nephrotoxischen wirkstoffen
CN113599504B (zh) 一种无载体蛋白质胞内递送前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452098A (zh) 全羟基取代的四联苯芳烃、其水溶性磺化物及制备方法
CN107652355B (zh) 亮肤肽的液相合成方法
CN117603301A (zh) 一种靶向抗氧化先导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53087B (zh) 一种单取代peg-epo的纯化及制备方法
RU2572575C1 (ru) Средство для внутриклеточной доставки нуклеиновых кислот в клетки млекопитающих
CN101347412B (zh) 三水合氨磷汀结晶冻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20673B (zh) Fitc标记的帕西瑞肽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836232A (zh) 一种基于维生素e的靶向抗氧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99279A (zh) 哑铃型两亲性肽类树形分子、合成及其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的应用
CN111333697B (zh) 一种罗米地辛的合成方法
CN109550056B (zh)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性多肽金纳米颗粒组合物及其应用、制备方法
CN102895190A (zh) 脂质体制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Staykova et al.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new analogs of Octreotide
CN105566447A (zh) 一种凋亡抑制蛋白的类肽拮抗剂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WO2023077339A1 (zh) 一种四肽衍生物及其美容组合物或药用组合物和用途
CN115417898B (zh) 一种三苯基鏻单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在制备核酸递送纳米载体中的应用
CN117531021B (zh) 一种刺五加苷e-靶向肽偶联物及其应用
CN116969982A (zh) 一种基于bodipy的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57965B (zh) 一种核酸递送载体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