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59081B - 一种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59081B
CN117559081B CN202410025655.8A CN202410025655A CN117559081B CN 117559081 B CN117559081 B CN 117559081B CN 202410025655 A CN202410025655 A CN 202410025655A CN 117559081 B CN117559081 B CN 1175590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tching
lithium battery
temperature
polyolefin lithium
polyolef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256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59081A (zh
Inventor
李月红
邓鹏飞
杨海全
聂飞龙
张恒
史俊利
张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Chinaly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Chinaly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Chinaly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Chinaly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256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590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59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59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59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590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14Synthetic resins, e.g. thermoplastics or thermosetting resins
    • H01M50/417Polyolef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3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3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H01M50/406Moulding; Embossing; Cut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89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or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swelling degree, hydrophilicity or shut down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89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or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swelling degree, hydrophilicity or shut down properties
    • H01M50/494Tensile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所述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平均厚度H小于5.5μm,且满足以下公式:其中,M1为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TD拉伸强度平均值,M2为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MD拉伸强度平均值,Q1为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TD断裂伸长率平均值,Q2为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MD断裂伸长率平均值,K为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穿刺强度平均值。该超薄电池隔膜具有较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热收缩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隔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电池的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隔膜的主要作用是使电池的正、负极分隔开来,防止两极接触而短路,此外还具有能使电解质离子通过的功能。隔膜材质是不导电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电池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电池的种类不同,采用的隔膜也不同。对于锂电池系列,由于电解液为有机溶剂体系,因而需要有耐有机溶剂的隔膜材料,一般采用高强度薄膜化的聚烯烃多孔膜。
在当前新能源的高速发展时期,储能能源的高速发展为核心,而锂电池在储能能源中所占比例不小,而随着锂离子电池向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充放电、长循环方向的发展,隔膜的薄化制备是无法避让的发展途径,也是当今的隔膜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锂电池在应用中常用到的隔膜厚度为9μm、7μm,而5μm目前也被很多隔膜企业研究,并且能够生产制备出来,然而超薄隔膜被制备出来的同时,则会损失掉隔膜中最重要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抗穿刺强度、断裂伸长率等),而力学性能在电池使用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薄化的隔膜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在TD和MD方向作用的收缩形变会更大,从而导致TD和MD方向的热收缩率会更大,隔膜纵向方向的边缘由于收缩导致塌陷,从而形成更为明显的波浪边,过大的热收缩率和波浪边的出现会导致破膜以及在电芯中极片外露,使用过程中发生短路,给电池安全带来隐患。
因此,具有一定强度特性及抗热收缩性能的超薄锂电池隔膜是当前隔膜制造商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该超薄电池隔膜具有较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热收缩性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所述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平均厚度H小于5.5μm,且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M1为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TD拉伸强度平均值,M2为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MD拉伸强度平均值,Q1为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TD断裂伸长率平均值,Q2为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MD断裂伸长率平均值,K为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穿刺强度平均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将聚乙烯原料与石蜡油在挤出机内混合,加热熔融后经夹缝式模头挤出,得到均匀混合的熔融体,将所述熔融体通过流延的方式在激冷辊上冷却成型为片材,将所述片材依次进行纵向拉伸、一次横向拉伸后使用萃取剂萃取去除石蜡油,然后干燥去除萃取剂,再次进行二次横向拉伸与热定型后得到所述电池隔膜。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锂离子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超薄电池隔膜,厚度可以达到5.5μm及以下,在具有优异的耐穿刺性能、抗热收缩性能,具有良好的透气度及一致性的同时,克服以往收卷时塌边波浪边变形大,容易破膜的技术问题,波浪边指标可以达到边缘≤15mm/1.5m、中间≤5mm/1.5m,105℃/1h下TD热收缩≤4%,MD热收缩≤2%。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本发明内容对本发明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所述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平均厚度H小于5.5μm,且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M1为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TD拉伸强度平均值,M2为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MD拉伸强度平均值,Q1为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TD断裂伸长率平均值,Q2为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MD断裂伸长率平均值,K为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穿刺强度平均值。
隔膜市场上已经较为成熟的是7μm、9μm产品,更薄的隔膜本身带来的特性损失在所难免,例如穿刺性能的下降、单位面积下热收缩比例增大、各项性能指标的一致性较难控制、收卷塌边波浪边变形较大改善难度大等,本发明通过平衡TD和MD方向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与ZD方向穿刺强度的平衡关系,使得隔膜的透气性能进一步优化,热收缩性能的进一步提升,物性一致性进一步提高,进而实现对收卷破膜率以及波浪边塌边指数的降低。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所述电池隔膜的平均厚度H范围为2μm≤H≤5.3μm,具体可以是2μm、2.5μm、3μm、3.5μm、4μm、4.5μm、5μm、5.3μm。更进一步的,所述电池隔膜的厚度最大值为HA,厚度最小值为HB,其极差HA-HB≤0.2μm。
在本发明中,所述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面密度为2.2-3.5g/m2,通过进一步控制面密度的范围,可以使超薄隔膜具有更好的透气性及力学强度。具体的,面密度可以为2.2g/m2、2.5g/m2、2.8g/m2、3.0g/m2、3.3g/m2、3.5g/m2
本发明中,所述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孔隙率为29%-35%,如孔隙率为29%、30%、31%、32%、33%、34%、35%,通过进一步控制孔隙率的范围,可以使超薄隔膜具有更好的透气性及力学强度,并且,在该指标下,平均厚度H在满足小于5.5μm,尤其是2μm≤H≤5.3μm的标准下,穿刺强度更为突出,孔隙分布较优。
本发明中,所述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穿刺强度平均值K的范围为350gf≤K≤1000gf,如可以为350gf、400gf、500gf、600gf、700gf、800gf、900gf、1000gf,所述穿刺强度极差小于等于6gf,所述穿刺强度极差为穿刺强度最大值KA与穿刺强度最小值KB的差值。
本发明中,所述聚烯烃锂池隔膜的TD拉伸强度平均值M1和MD拉伸强度平均值M2范围为2700-8000kgf/cm2,如可以为2700kgf/cm2、3000kgf/cm2、3500kgf/cm2、4000kgf/cm2、4500kgf/cm2、5000kgf/cm2、5500kgf/cm2、6000kgf/cm2、6500kgf/cm2、7000kgf/cm2、7500kgf/cm2、8000kgf/cm2,所述TD拉伸强度和MD拉伸强度的极差小于等于20kgf/cm2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MD拉伸强度高于TD拉伸强度490kgf/cm2以上。
本发明中,所述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TD断裂伸长率平均值Q1和MD断裂伸长率平均值Q2的范围为20-200%,如可以为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所述TD断裂伸长率和MD断裂伸长率的极差≤20%。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TD断裂伸长率平均值Q1高于MD断裂伸长率平均值Q2 8%以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将聚乙烯原料与石蜡油在挤出机内混合,加热熔融后经夹缝式模头挤出,得到均匀混合的熔融体,将所述熔融体通过流延的方式在激冷辊上冷却成型为片材,将所述片材依次进行纵向拉伸、一次横向拉伸后使用萃取剂萃取去除石蜡油,然后干燥去除萃取剂,再次进行二次横向拉伸与热定型后得到所述电池隔膜。
该制备方法为湿法异步双向拉伸工艺,原料首先在夹缝式挤出机片材出口处形成片材并对片材的厚度进行初步调节,之后在激冷辊快速降温冷却后,控制激冷辊的温度及转速,使刚成型的片材拥有较好的膜面一致性,再经TD与MD的双向拉伸的工艺调节,使得隔膜拥有理想的薄度。该方法中,激冷的过程可以对分子链段进行定型,消除链段的回弹性;横向和纵向的拉伸,可以增强厚度方向的穿刺强度,拉伸后的热定型可以消除应力,改善隔膜的热收缩性能。
本发明中,所述聚乙烯原料包括第一聚乙烯和第二聚乙烯,所述第一聚乙烯的数均分子量为120-200万,第二聚乙烯的数均分子量为60-100万,所述第一聚乙烯、第二聚乙烯与石蜡油的质量比为6.0~9.0:0.5~3.0:0.5~3.0。同时使用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聚乙烯原料,可以提供分子链段的柔性,从而降低受热后链段蜷缩带来的链段应力,能够改善隔膜的热收缩性能。
本发明中,所述挤出机温度为165~200℃,如可以为165℃、175℃、185℃、190℃、200℃;所述激冷辊温度为15~30℃,如可以为15℃、20℃、25℃、30℃,激冷辊速度为3~10m/min,如可以为3m/min、5m/min、7m/min、9m/min、10m/min;所述纵向拉伸温度为80~150℃,如可以为80℃、90℃、100℃、110℃、120℃、130℃、140℃、150℃,纵向拉伸倍率7~15倍,如可以为7倍、8倍、9倍、10倍、11倍、12倍、13倍、14倍、15倍,拉伸时间10~50s,如可以为10s、20s、30s、40s、50s;所述一次横向拉伸温度为30~130℃,如可以为30℃、50℃、70℃、90℃、110℃、130℃,横向拉伸倍率为3~12倍,如可以为3倍、4倍、5倍、6倍、7倍、8倍、9倍、10倍、11倍、12倍,拉伸时间10~60s,如可以为10s、20s、30s、40s、50s、60s;优选地,纵向拉伸倍率大于横向拉伸倍率,使隔膜的纵向拉伸强度平均值大于横向的拉伸强度平均值;所述萃取温度为15~40℃,如可以为15℃、20℃、25℃、30℃、35℃、40℃,萃取时间为0.5~5min,如可以为0.5min、1min、1.5min、2min、2.5min、3min、3.5min、4min、4.5min、5min;所述干燥温度为30~70℃,如可以为30℃、40℃、50℃、60℃、70℃,干燥时间为2~20s,如可以为2s、4s、6s、8s、10s、15s、17s、20s;所述二次横向拉伸温度为30~130℃,如可以为30℃、50℃、70℃、90℃、110℃、130℃,拉伸倍率为1.1~1.5倍,如可以为1.1倍、1.2倍、1.3倍、1.4倍、1.5倍,拉伸时间2~30s,如可以为2s、4s、6s、8s、10s、15s、17s、20s、25s、30s;所述热定型所用温度为100℃~140℃,如可以为100℃、110℃、120℃、130℃、140℃,时间为0.1s~60s,如可以为0.1s、5s、10 s、20s、30s、40s、50s、60s。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挤出熔融:
首先将石蜡油、聚乙烯①(熔点136.5℃,数均分子量150万;厂家塞拉尼斯,产品型号4012)和聚乙烯②(熔点135.7℃,数均分子量80万;厂家大韩油化,产品型号VH035)按照7.5:1.5:1的重量比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在197℃下熔融塑化,得到混合熔体。熔体经法兰盘粗过滤后,使用碟片式过滤器精过滤,后经过夹缝式流延模头流出。
(二)流延铸膜:
经流延模头挤出得到的均相熔体,在恒温大气环境下进行流延铸膜,熔体由模头挤出后,在恒温大气环境中自由下坠冷却2s后,A面与流延激冷滚接触,A面接触的辊筒表面温度为17℃,B面与空气接触,激冷滚转速5.0m/min,后再经S1、S2、S3共3根辊面冷却传递成为成型聚烯烃片材,得到多孔油膜。
(三)纵向拉伸:
上述聚烯烃片材多孔油膜,首先进行纵向拉伸,拉伸温度105℃,纵向拉伸倍率为7.5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7.5倍),拉伸时间34s。
(四)横向拉伸:
经纵向拉伸后的油膜,通过链夹的方式进行横向拉伸,拉伸温度110℃,横向拉伸倍率为6.8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6.8倍),拉伸时间28s。
(五)萃取干燥:
经两次拉伸结束之后的油膜,使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去除薄膜中的成孔剂石蜡油。萃取液温度为33℃,槽内共设有72根辊,隔膜经辊面呈S型完成萃取,萃取时间为3min;干燥温度54℃,干燥炉内排气风扇干燥时间11s。
(六)第二次横向拉伸与热定型:
第二次横向拉伸温度为122℃,拉伸倍率为1.15倍,拉伸时间为9s。之后在134℃下进行热定型,热定型时间为9s。
实施例2:
(一)挤出熔融:
首先将石蜡油、聚乙烯①(熔点136.5℃,数均分子量150万;厂家塞拉尼斯,产品型号4012)和聚乙烯②(熔点135.7℃,数均分子量80万;厂家大韩油化,产品型号VH035)按照8:1:1的重量比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在195℃下熔融塑化,得到混合熔体。熔体经法兰盘粗过滤后,使用碟片式过滤器精过滤,后经过夹缝式流延模头流出。
(二)流延铸膜:
经流延模头挤出得到的均相熔体,在恒温大气环境下进行流延铸膜,熔体由模头挤出后,在恒温大气环境中自由下坠冷却2s后,A面与流延激冷滚接触,A面接触的辊筒表面温度为19℃,B面与空气接触,激冷滚转速6.0m/min,后再经S1、S2、S3共3根辊面冷却传递成为成型聚烯烃片材,得到多孔油膜。
(三)纵向拉伸:
上述聚烯烃片材多孔油膜,首先进行纵向拉伸,拉伸温度100℃,纵向拉伸倍率为7.0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7.0倍),拉伸时间35s。
(四)横向拉伸:
经纵向拉伸后的油膜,通过链夹的方式进行横向拉伸,拉伸温度110℃,横向拉伸倍率为7.5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7.5倍),拉伸时间30s。
(五)萃取干燥:
经两次拉伸结束之后的油膜,使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去除薄膜中的成孔剂石蜡油。萃取液温度为33℃,槽内共设有72根辊,隔膜经辊面呈S型完成萃取,萃取时间为3.5min;干燥温度55℃,干燥炉内排气风扇干燥时间9s。
(六)第二次横向拉伸与热定型:
第二次横向拉伸温度为120℃,拉伸倍率为1.15倍,拉伸时间为9s。之后在133℃下进行热定型,热定型时间为9.5s。
实施例3:
(一)挤出熔融:
首先将石蜡油、聚乙烯①(熔点136.5℃,数均分子量150万;厂家塞拉尼斯,产品型号4012)和聚乙烯②(熔点135.7℃,数均分子量80万;厂家大韩油化,产品型号VH035)按照7:2:1的重量比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在198℃下熔融塑化,得到混合熔体。熔体经法兰盘粗过滤后,使用碟片式过滤器精过滤,后经过夹缝式流延模头流出。
(二)流延铸膜:
经流延模头挤出得到的均相熔体,在恒温大气环境下进行流延铸膜,熔体由模头挤出后,在恒温大气环境中自由下坠冷却1.5s后,A面与流延激冷滚接触,A面接触的辊筒表面温度为16℃,B面与空气接触,激冷滚转速5.2m/min,后再经S1、S2、S3共3根辊面冷却传递成为成型聚烯烃片材,得到多孔油膜。
(三)纵向拉伸:
上述聚烯烃片材多孔油膜,首先进行纵向拉伸,拉伸温度107℃,纵向拉伸倍率为13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13倍),拉伸时间32s。
(四)横向拉伸:
经纵向拉伸后的油膜,通过链夹的方式进行横向拉伸,拉伸温度113℃,横向拉伸倍率为11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11倍),拉伸时间30s。
(五)萃取干燥:
经两次拉伸结束之后的油膜,使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去除薄膜中的成孔剂石蜡油。萃取液温度为32℃,槽内共设有72根辊,隔膜经辊面呈S型完成萃取,萃取时间为4min;干燥温度56℃,干燥炉内排气风扇干燥时间11s。
(六)第二次横向拉伸与热定型:
第二次横向拉伸温度为122℃,拉伸倍率为1.35倍,拉伸时间为8s。之后在134℃下进行热定型,热定型时间为8.8s。
实施例4:
(一)挤出熔融:
首先将石蜡油、聚乙烯①(熔点136.5℃,数均分子量150万;厂家塞拉尼斯,产品型号4012)和聚乙烯②(熔点135.7℃,数均分子量80万;厂家大韩油化,产品型号VH035)按照6.75:1.75:1.5的重量比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在198℃下熔融塑化,得到混合熔体。熔体经法兰盘粗过滤后,使用碟片式过滤器精过滤,后经过夹缝式流延模头流出。
(二)流延铸膜:
经流延模头挤出得到的均相熔体,在恒温大气环境下进行流延铸膜,熔体由模头挤出后,在恒温大气环境中自由下坠冷却1.5s后,A面与流延激冷滚接触,A面接触的辊筒表面温度为18℃,B面与空气接触,激冷滚转速5.6m/min,后再经S1、S2、S3共3根辊面冷却传递成为成型聚烯烃片材,得到多孔油膜。
(三)纵向拉伸:
上述聚烯烃片材多孔油膜,首先进行纵向拉伸,拉伸温度108℃,纵向拉伸倍率为7.75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7.75倍),拉伸时间32s。
(四)横向拉伸:
经纵向拉伸后的油膜,通过链夹的方式进行横向拉伸,拉伸温度111℃,横向拉伸倍率为7.1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7.1倍),拉伸时间32s。
(五)萃取干燥:
经两次拉伸结束之后的油膜,使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去除薄膜中的成孔剂石蜡油。萃取液温度为31℃,槽内共设有72根辊,隔膜经辊面呈S型完成萃取,萃取时间为4.3min;干燥温度55℃,干燥炉内排气风扇干燥时间12s。
(六)第二次横向拉伸与热定型:
第二次横向拉伸温度为36℃,拉伸倍率为1.13倍,拉伸时间为8.5s。之后在105℃下进行热定型,热定型时间为52s。
实施例5:
(一)挤出熔融:
首先将石蜡油、聚乙烯①(熔点136.5℃,数均分子量150万;厂家塞拉尼斯,产品型号4012)和聚乙烯②(熔点135.7℃,数均分子量80万;厂家大韩油化,产品型号VH035)按照6:2.5:1.5的重量比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在185℃下熔融塑化,得到混合熔体。熔体经法兰盘粗过滤后,使用碟片式过滤器精过滤,后经过夹缝式流延模头流出。
(二)流延铸膜:
经流延模头挤出得到的均相熔体,在恒温大气环境下进行流延铸膜,熔体由模头挤出后,在恒温大气环境中自由下坠冷却1.5s后,A面与流延激冷滚接触,A面接触的辊筒表面温度为23℃,B面与空气接触,激冷滚转速7.8m/min,后再经S1、S2、S3共3根辊面冷却传递成为成型聚烯烃片材,得到多孔油膜。
(三)纵向拉伸:
上述聚烯烃片材多孔油膜,首先进行纵向拉伸,拉伸温度145℃,纵向拉伸倍率为15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15倍),拉伸时间48s。
(四)横向拉伸:
经纵向拉伸后的油膜,通过链夹的方式进行横向拉伸,拉伸温度35℃,横向拉伸倍率为12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12倍),拉伸时间53s。
(五)萃取干燥:
经两次拉伸结束之后的油膜,使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去除薄膜中的成孔剂石蜡油。萃取液温度为21℃,槽内共设有72根辊,隔膜经辊面呈S型完成萃取,萃取时间为2.3min;干燥温度41℃,干燥炉内排气风扇干燥时间5s。
(六)第二次横向拉伸与热定型:
第二次横向拉伸温度为59℃,拉伸倍率为1.2倍,拉伸时间为6.2s。之后在102℃下进行热定型,热定型时间为42s。
实施例6:
(一)挤出熔融:
首先将石蜡油、聚乙烯①(熔点136.5℃,数均分子量150万;厂家塞拉尼斯,产品型号4012)和聚乙烯②(熔点135.7℃,数均分子量80万;厂家大韩油化,产品型号VH035)按照7:1.5:1.5的重量比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在197℃下熔融塑化,得到混合熔体。熔体经法兰盘粗过滤后,使用碟片式过滤器精过滤,后经过夹缝式流延模头流出。
(二)流延铸膜:
经流延模头挤出得到的均相熔体,在恒温大气环境下进行流延铸膜,熔体由模头挤出后,在恒温大气环境中自由下坠冷却1.5s后,A面与流延激冷滚接触,A面接触的辊筒表面温度为17℃,B面与空气接触,激冷滚转速3.0m/min,后再经S1、S2、S3共3根辊面冷却传递成为成型聚烯烃片材,得到多孔油膜。
(三)纵向拉伸:
上述聚烯烃片材多孔油膜,首先进行纵向拉伸,拉伸温度120℃,纵向拉伸倍率为12.5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12.5倍),拉伸时间28s。
(四)横向拉伸:
经纵向拉伸后的油膜,通过链夹的方式进行横向拉伸,拉伸温度110℃,横向拉伸倍率为8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8倍),拉伸时间38s。
(五)萃取干燥:
经两次拉伸结束之后的油膜,使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去除薄膜中的成孔剂石蜡油。萃取液温度为40℃,槽内共设有72根辊,隔膜经辊面呈S型完成萃取,萃取时间为3.8min;干燥温度62℃,干燥炉内排气风扇干燥时间14s。
(六)第二次横向拉伸与热定型:
第二次横向拉伸温度为122℃,拉伸倍率为1.15倍,拉伸时间为9s。之后在134℃下进行热定型,热定型时间为9s。
实施例7:
(一)挤出熔融:
首先将石蜡油、聚乙烯①(熔点136.5℃,数均分子量150万;厂家塞拉尼斯,产品型号4012)和聚乙烯②(熔点135.7℃,数均分子量80万;厂家大韩油化,产品型号VH035)按照7:1:2的重量比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在197℃下熔融塑化,得到混合熔体。熔体经法兰盘粗过滤后,使用碟片式过滤器精过滤,后经过夹缝式流延模头流出。
(二)流延铸膜:
经流延模头挤出得到的均相熔体,在恒温大气环境下进行流延铸膜,熔体由模头挤出后,在恒温大气环境中自由下坠冷却1.5s后,A面与流延激冷滚接触,A面接触的辊筒表面温度为19℃,B面与空气接触,激冷滚转速3.8m/min,后再经S1、S2、S3共3根辊面冷却传递成为成型聚烯烃片材,得到多孔油膜。
(三)纵向拉伸:
上述聚烯烃片材多孔油膜,首先进行纵向拉伸,拉伸温度115℃,纵向拉伸倍率为13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13倍),拉伸时间30s。
(四)横向拉伸:
经纵向拉伸后的油膜,通过链夹的方式进行横向拉伸,拉伸温度110℃,横向拉伸倍率为9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9倍),拉伸时间36s。
(五)萃取干燥:
经两次拉伸结束之后的油膜,使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去除薄膜中的成孔剂石蜡油。萃取液温度为35℃,槽内共设有72根辊,隔膜经辊面呈S型完成萃取,萃取时间为3.5min;干燥温度60℃,干燥炉内排气风扇干燥时间13s。
(六)第二次横向拉伸与热定型:
第二次横向拉伸温度为122℃,拉伸倍率为1.15倍,拉伸时间为9s。之后在134℃下进行热定型,热定型时间为9s。
实施例8:
(一)挤出熔融:
首先将石蜡油、聚乙烯①(熔点136.5℃,数均分子量150万;厂家塞拉尼斯,产品型号4012)和聚乙烯②(熔点135.7℃,数均分子量80万;厂家大韩油化,产品型号VH035)按照8.3:1:0.7的重量比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在172℃下熔融塑化,得到混合熔体。熔体经法兰盘粗过滤后,使用碟片式过滤器精过滤,后经过夹缝式流延模头流出。
(二)流延铸膜:
经流延模头挤出得到的均相熔体,在恒温大气环境下进行流延铸膜,熔体由模头挤出后,在恒温大气环境中自由下坠冷却1.5s后,A面与流延激冷滚接触,A面接触的辊筒表面温度为25℃,B面与空气接触,激冷滚转速9m/min,后再经S1、S2、S3共3根辊面冷却传递成为成型聚烯烃片材,得到多孔油膜。
(三)纵向拉伸:
上述聚烯烃片材多孔油膜,首先进行纵向拉伸,拉伸温度85℃,纵向拉伸倍率为11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11倍),拉伸时间18s。
(四)横向拉伸:
经纵向拉伸后的油膜,通过链夹的方式进行横向拉伸,拉伸温度70℃,横向拉伸倍率为5.8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5.8倍),拉伸时间28s。
(五)萃取干燥:
经两次拉伸结束之后的油膜,使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去除薄膜中的成孔剂石蜡油。萃取液温度为18℃,槽内共设有72根辊,隔膜经辊面呈S型完成萃取,萃取时间为2min;干燥温度38℃,干燥炉内排气风扇干燥时间8s。
(六)第二次横向拉伸与热定型:
第二次横向拉伸温度为85℃,拉伸倍率为1.4倍,拉伸时间为4s。之后在123℃下进行热定型,热定型时间为36s。
实施例9:
(一)挤出熔融:
首先将石蜡油、聚乙烯①(熔点136.5℃,数均分子量150万;厂家塞拉尼斯,产品型号4012)和聚乙烯②(熔点135.7℃,数均分子量80万;厂家大韩油化,产品型号VH035)按照6:3:1的重量比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在170℃下熔融塑化,得到混合熔体。熔体经法兰盘粗过滤后,使用碟片式过滤器精过滤,后经过夹缝式流延模头流出,夹缝间距控制为200μm。
(二)流延铸膜:
经流延模头挤出得到的均相熔体,在恒温大气环境下进行流延铸膜,熔体由模头挤出后,在恒温大气环境中自由下坠冷却1.5s后,A面与流延激冷滚接触,A面接触的辊筒表面温度为30℃,B面与空气接触,激冷滚转速5m/min,后再经S1、S2、S3共3根辊面冷却传递成为成型聚烯烃片材,得到多孔油膜。
(三)纵向拉伸:
上述聚烯烃片材多孔油膜,首先进行纵向拉伸,拉伸温度115℃,纵向拉伸倍率为14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14倍),拉伸时间15s。
(四)横向拉伸:
经纵向拉伸后的油膜,通过链夹的方式进行横向拉伸,拉伸温度120℃,横向拉伸倍率为11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11倍),拉伸时间12s。
(五)萃取干燥:
经两次拉伸结束之后的油膜,使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去除薄膜中的成孔剂石蜡油。萃取液温度为35℃,槽内共设有72根辊,隔膜经辊面呈S型完成萃取,萃取时间为3min;干燥温度30℃,干燥炉内排气风扇干燥时间20s。
(六)第二次横向拉伸与热定型:
第二次横向拉伸温度为60℃,拉伸倍率为1.2倍,拉伸时间为25s。之后在105℃下进行热定型,热定型时间为5s。
实施例10:
(一)挤出熔融:
首先将石蜡油、聚乙烯①(熔点136.5℃,数均分子量150万;厂家塞拉尼斯,产品型号4012)和聚乙烯②(熔点135.7℃,数均分子量80万;厂家大韩油化,产品型号VH035)按照9:0.5:0.5的重量比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在195℃下熔融塑化,得到混合熔体。熔体经法兰盘粗过滤后,使用碟片式过滤器精过滤,后经过夹缝式流延模头流出。
(二)流延铸膜:
经流延模头挤出得到的均相熔体,在恒温大气环境下进行流延铸膜,熔体由模头挤出后,在恒温大气环境中自由下坠冷却1.5s后,A面与流延激冷滚接触,A面接触的辊筒表面温度为15℃,B面与空气接触,激冷滚转速5m/min,后再经S1、S2、S3共3根辊面冷却传递成为成型聚烯烃片材,得到多孔油膜。
(三)纵向拉伸:
上述聚烯烃片材多孔油膜,首先进行纵向拉伸,拉伸温度105℃,纵向拉伸倍率为15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15倍),拉伸时间35s。
(四)横向拉伸:
经纵向拉伸后的油膜,通过链夹的方式进行横向拉伸,拉伸温度110℃,横向拉伸倍率为7.5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7.5倍),拉伸时间35s。
(五)萃取干燥:
经两次拉伸结束之后的油膜,使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去除薄膜中的成孔剂石蜡油。萃取液温度为15℃,槽内共设有72根辊,隔膜经辊面呈S型完成萃取,萃取时间为0.8min;干燥温度55℃,干燥炉内排气风扇干燥时间10s。
(六)第二次横向拉伸与热定型:
第二次横向拉伸温度为120℃,拉伸倍率为1.2倍,拉伸时间为15s。之后在134℃下进行热定型,热定型时间为20s。
对比例1:
(一)挤出熔融:
首先将石蜡油、聚乙烯①(熔点136.5℃,数均分子量150万;厂家塞拉尼斯,产品型号4012)和聚乙烯②(熔点135.7℃,数均分子量80万;厂家大韩油化,产品型号VH035)按照7.5:1.5:1的重量比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在197℃下熔融塑化,得到混合熔体。熔体经法兰盘粗过滤后,使用碟片式过滤器精过滤,后经过夹缝式流延模头流出。
(二)流延铸膜:
经流延模头挤出得到的均相熔体,在恒温大气环境下进行流延铸膜,熔体由模头挤出后,在恒温大气环境中自由下坠冷却2s后,A面与流延激冷滚接触,A面接触的辊筒表面温度为18℃,B面与空气接触,激冷滚转速5.5m/min,后再经S1、S2、S3共3根辊面冷却传递成为成型聚烯烃片材,得到多孔油膜。
(三)纵向拉伸:
上述聚烯烃片材多孔油膜,首先进行纵向拉伸,拉伸温度80℃,纵向拉伸倍率为14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14倍),拉伸时间44s。
(四)横向拉伸:
经纵向拉伸后的油膜,通过链夹的方式进行横向拉伸,拉伸温度62℃,横向拉伸倍率为3.25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3.25倍),拉伸时间30s。
(五)萃取干燥:
经两次拉伸结束之后的油膜,使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去除薄膜中的成孔剂石蜡油。萃取液温度为33℃,槽内共设有72根辊,隔膜经辊面呈S型完成萃取,萃取时间为3min;干燥温度54℃,干燥炉内排气风扇干燥时间11s。
(六)第二次横向拉伸与热定型:
第二次横向拉伸温度为123℃,拉伸倍率为1.15倍,拉伸时间为3s。之后在135℃下进行热定型,热定型时间为3s。
对比例2:
(一)挤出熔融:
与实施例1相同。
(二)流延铸膜:
与实施例1相同。
(三)同步拉伸:
上述聚烯烃片材多孔油膜,进行纵向横向同步拉伸,拉伸温度130℃,拉伸倍率为13.5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13.5倍),拉伸时间50s。
(四)萃取干燥:
经同步拉伸结束之后的油膜,使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去除薄膜中的成孔剂石蜡油。萃取液温度为33℃,槽内共设有72根辊,隔膜经辊面呈S型完成萃取,萃取时间为2.5min;干燥温度70℃,干燥炉内排气风扇干燥时间19s。
(五)热定型:
在128℃下进行热定型,热定型时间为30s。
对比例3:
(一)挤出熔融:
首先将石蜡油、聚乙烯①(熔点136.5℃,数均分子量150万;厂家塞拉尼斯,产品型号4012)和聚乙烯②(熔点135.7℃,数均分子量80万;厂家大韩油化,产品型号VH035)按照7.5:1.5:1的重量比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在195℃下熔融塑化,得到混合熔体。熔体经法兰盘粗过滤后,使用碟片式过滤器精过滤,后经过夹缝式流延模头流出。
(二)流延铸膜:
经流延模头挤出得到的均相熔体,在恒温大气环境下进行流延铸膜,熔体由模头挤出后, 在室温下进行流延,自然冷却得到聚烯烃片材。
(三)纵向拉伸:
上述聚烯烃片材多孔油膜,首先进行纵向拉伸,拉伸温度95℃,纵向拉伸倍率为8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8倍),拉伸时间36s。
(四)横向拉伸:
经纵向拉伸后的油膜,通过链夹的方式进行横向拉伸,拉伸温度110℃,横向拉伸倍率为7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7倍),拉伸时间30s。
(五)萃取干燥:
经两次拉伸结束之后的油膜,使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去除薄膜中的成孔剂石蜡油。萃取液温度为33℃,槽内共设有72根辊,隔膜经辊面呈S型完成萃取,萃取时间为3min;干燥温度54℃,干燥炉内排气风扇干燥时间11s。
(六)第二次横向拉伸与热定型:
第二次横向拉伸温度为125℃,拉伸倍率为1.11倍,拉伸时间为9s。之后在134℃下进行热定型,热定型时间为9s。
对比例4:
(一)挤出熔融:
首先将石蜡油、聚乙烯①(熔点136.5℃,数均分子量150万;厂家塞拉尼斯,产品型号4012)和聚乙烯②(熔点135.7℃,数均分子量80万;厂家大韩油化,产品型号VH035)按照7.5:1.5:1的重量比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在197℃下熔融塑化,得到混合熔体。熔体经法兰盘粗过滤后,使用碟片式过滤器精过滤,后经过夹缝式流延模头流出。
(二)流延铸膜:
经流延模头挤出得到的均相熔体,在恒温大气环境下进行流延铸膜,熔体由模头挤出后,在恒温大气环境中自由下坠冷却2s后,A面与流延激冷滚接触,A面接触的辊筒表面温度为17℃,B面与空气接触,激冷滚转速5m/min,后再经S1、S2、S3共3根辊面冷却传递成为成型聚烯烃片材,得到多孔油膜。
(三)纵向拉伸:
上述聚烯烃片材多孔油膜,首先进行纵向拉伸,拉伸温度105℃,纵向拉伸倍率为7.5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7.5倍),拉伸时间34s。
(四)横向拉伸:
经纵向拉伸后的油膜,通过链夹的方式进行横向拉伸,拉伸温度110℃,横向拉伸倍率为6.8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6.8倍),拉伸时间28s。
(五)萃取干燥:
经两次拉伸结束之后的油膜,使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去除薄膜中的成孔剂石蜡油。萃取液温度为33℃,槽内共设有72根辊,隔膜经辊面呈S型完成萃取,萃取时间为3min;干燥温度54℃,干燥炉内排气风扇干燥时间11s。
(六)热定型:
在134℃下进行热定型,热定型时间为9s。
对比例5:
(一)挤出熔融:
首先将石蜡油、聚乙烯①(熔点136.5℃,数均分子量150万;厂家塞拉尼斯,产品型号4012)和聚乙烯②(熔点135.7℃,数均分子量80万;厂家大韩油化,产品型号VH035)按照7.5:1.5:1的重量比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在197℃下熔融塑化,得到混合熔体。熔体经法兰盘粗过滤后,使用碟片式过滤器精过滤,后经过夹缝式流延模头流出。
(二)流延铸膜:
经流延模头挤出得到的均相熔体,在恒温大气环境下进行流延铸膜,熔体由模头挤出后,在恒温大气环境中自由下坠冷却2s后,A面与流延激冷滚接触,A面接触的辊筒表面温度为17℃,B面与空气接触,激冷滚转速5m/min,后再经S1、S2、S3共3根辊面冷却传递成为成型聚烯烃片材,得到多孔油膜。
(三)纵向拉伸:
上述聚烯烃片材多孔油膜,首先进行纵向拉伸,拉伸温度105℃,纵向拉伸倍率为7.5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7.5倍),拉伸时间34s。
(四)横向拉伸:
经纵向拉伸后的油膜,通过链夹的方式进行横向拉伸,拉伸温度110℃,横向拉伸倍率为6.8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6.8倍),拉伸时间28s。
(五)萃取干燥:
经两次拉伸结束之后的油膜,使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去除薄膜中的成孔剂石蜡油。萃取液温度为33℃,槽内共设有72根辊,隔膜经辊面呈S型完成萃取,萃取时间为3min;干燥温度54℃,干燥炉内排气风扇干燥时间11s。
(六)第二次横向拉伸:
第二次横向拉伸温度为122℃,拉伸倍率为1.15倍,拉伸时间为9s。
对比例6:
(一)挤出熔融:
首先将石蜡油、聚乙烯①(熔点136.5℃,数均分子量150万;厂家塞拉尼斯,产品型号4012)和聚乙烯②(熔点135.7℃,数均分子量80万;厂家大韩油化,产品型号VH035)按照5:3:2的重量比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在199℃下熔融塑化,得到混合熔体。熔体经法兰盘粗过滤后,使用碟片式过滤器精过滤,后经过夹缝式流延模头流出。
(二)流延铸膜:
经流延模头挤出得到的均相熔体,在恒温大气环境下进行流延铸膜,熔体由模头挤出后,在恒温大气环境中自由下坠冷却2s后,A面与流延激冷滚接触,A面接触的辊筒表面温度为25℃,B面与空气接触,激冷滚转速5.6m/min,后再经S1、S2、S3共3根辊面冷却传递成为成型聚烯烃片材,得到多孔油膜。
(三)纵向拉伸:
上述聚烯烃片材多孔油膜,首先进行纵向拉伸,拉伸温度136℃,纵向拉伸倍率为7.5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7.5倍),拉伸时间21s。
(四)横向拉伸:
经纵向拉伸后的油膜,通过链夹的方式进行横向拉伸,拉伸温度60℃,横向拉伸倍率为11.15倍(拉伸后尺寸为拉伸前的11.15倍),拉伸时间50s。
(五)萃取干燥:
经两次拉伸结束之后的油膜,使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去除薄膜中的成孔剂石蜡油。萃取液温度为33℃,槽内共设有72根辊,隔膜经辊面呈S型完成萃取,萃取时间为3min;干燥温度60℃,干燥炉内排气风扇干燥时间15s。
(六)第二次横向拉伸与热定型:
第二次横向拉伸温度为83℃,拉伸倍率为1.25倍,拉伸时间为23s。之后在129℃下进行热定型,热定型时间为30s。
对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得隔膜进行性能测试,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1)厚度检测:
参照GB/T6672-2001的规定进行。其中CHY-CU测厚仪的分辨率为0.1um,测量厚度的位置点,沿横向方向等距离测试不少于3组,在纵向方向上每隔200mm测一组,共测试5组,计算平均值作为所测隔膜的厚度。
(2)穿刺强度检测:
采用KES-GNDG5穿刺强度测试仪,量程范围0-1000gf,分辨率为0.01gf或0.000098N,精度±0.5%,每个分切卷共采集7个点位做样测试。
(3)拉伸强度的检测
采用TSL-1002拉力机(思克)测量拉伸强度,量程范围0-200N,分辨率为0.001N,精度±0.5%;每个分切卷共采集5个点位做样测试。
(4)断裂伸长率检测
采用C610M拉力机(兰光)测量伸长率,量程范围0-25KG,分辨率为0.001N,精度±0.5%;每个分切卷共采集7个点位做样测试。
(5)透气度检测
本测试参照标准GB/T 458-2008,进行测试。具体过程为,将隔膜平展,选取平整无油污的位置,放置在空气压缩筒出气口,旋紧固定,隔离膜固定在工位后,用浮动在液体上的圆筒的自身重力来压缩筒内空气。随着空气通过试样,圆筒便会平稳下落。测量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试样所需的时间,并按此计算透气度。采用EG01-55-1MR透气仪测量透气度,量程范围25~15000sec,分辨率为1格雷秒,精度±2%。
(6)热收缩检测
本测试依据GB/T 36363-2018进行。具体过程为,裁剪100mm(MD)*50mm(TD)大小的隔膜样品置于鼓风干燥箱中恒温105℃加热1h,依据恒温前后隔膜长度方向(MD)和宽度方向(TD)的长度变化计算收缩率。采用DF411C雅马拓烤箱测量热收缩,量程范围+10—260℃,分辨率为0.1℃,精度±1.5℃。
(7)面密度检测
将隔膜叠成6叠,扯平,压紧,排除掉隔膜中的空气。将叠好的隔膜根据裁样板进行裁样,每隔一叠测量裁好的样品的长度和宽度,得到3个样品的面积S1、S2、S3。
分别称量这3个样品的重量M1、M2、M3。
根据公式:面密度=M/S,得到3个面密度,取平均值即得到隔膜的面密度。
(8)孔隙率检测
本测试参照标准GB/T 24586-2009,进行测试。具体过程为,用镊子选用>20片外观良好,边缘无掉粉的圆片装入样品杯。记录片数,计算表观体积,再将装有样品的样品杯,置于真密度测试仪,密闭测试系统,按程序通入氦气,通过检测样品室和膨胀室中的气体的压力,再根据玻尔定律(PV=nRT)来计算真实体积,从而得到待测样品的孔隙率。值得注意的是,极片样品输出的孔隙率结果不扣除基材。
(9)波浪边检测
采用2m宽幅波浪边测试仪,量程范围±50mm,分辨率为0.01mm,精度0.01mm,将取样隔膜裁切为长1.5m,宽0.975m,宽边两端用磁吸夹具夹持,每边各两个夹具,夹具单根306g,然后用红外线探头沿宽度方向水平拉伸,读取边缘处相比中间处塌陷的高度数值。
表1-1 实施例工艺参数
表1-2 对比例工艺参数
表2-1 实施例的性能参数
表2-2 对比例的性能参数
根据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结果可以看出,隔膜在具有超薄厚度的情况下,在0.8~1.3μm/gf范围内时,穿刺强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透气度、热收缩性以及波浪边等产品性能上可以兼顾,均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而对比例1的MD和TD的拉伸强度差值不在限定范围内、对比例2采用同步拉伸、对比例3没有激冷过程、对比例4无二次拉伸过程、对比例5无热定型,对比例6改变原料组分后,导致制得的隔膜无法满足/>在0.8~1.3μm/gf范围内时,可以看到隔膜在上述性能指标上无法兼顾,尤其是波浪边测试均呈现出较大的起伏。
需要注意的是,对比例中单一改变工艺和原料的特征因素并不是产品的决定因素,通过控制隔膜满足在0.8~1.3μm/gf范围内即可以实现产品性能上的兼顾,因此不限于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其他工艺方法得到符合本发明的隔膜产品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同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平均厚度H小于5.5μm,且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M1为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TD拉伸强度平均值,M2为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MD拉伸强度平均值,Q1为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TD断裂伸长率平均值,Q2为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MD断裂伸长率平均值,K为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穿刺强度平均值;
所述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穿刺强度平均值K的范围为350gf≤K≤1000gf,所述穿刺强度极差小于等于6gf,和/或
所述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TD拉伸强度平均值M1和MD拉伸强度平均值M2范围为2700-8000kgf/cm2,所述TD拉伸强度和MD拉伸强度的极差小于等于20kgf/cm2,和/或
所述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MD拉伸强度高于TD拉伸强度490kgf/cm2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面密度为2.2-3.5g/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孔隙率为29%-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隔膜的平均厚度H范围为2μm≤H≤5.3μm,厚度极差≤0.2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TD断裂伸长率平均值Q1和MD断裂伸长率平均值Q2的范围为20-200%,所述TD断裂伸长率和MD断裂伸长率的极差≤20%。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TD断裂伸长率平均值Q1高于MD断裂伸长率平均值Q2 8%以上。
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聚乙烯原料与石蜡油在挤出机内混合,加热熔融后经夹缝式模头挤出,得到均匀混合的熔融体,将所述熔融体通过流延的方式在激冷辊上冷却成型为片材,将所述片材依次进行纵向拉伸、一次横向拉伸后使用萃取剂萃取去除石蜡油,然后干燥去除萃取剂,再次进行二次横向拉伸与热定型后得到所述电池隔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挤出机温度为165~200℃;激冷辊温度为15~30℃,激冷辊速度为3~10m/min;纵向拉伸温度为80~150℃,纵向拉伸倍率7~15倍,拉伸时间10~50s;一次横向拉伸温度为30~130℃,横向拉伸倍率为3~12倍,拉伸时间10~60s;萃取温度为15~40℃,萃取时间为0.5~5min;干燥温度为30~70℃,干燥时间为2~20s;二次横向拉伸温度为30~130℃,拉伸倍率为1.1~1.5倍,拉伸时间2~30s;热定型所用温度为100℃~140℃,时间为0.1s~60s。
9.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的锂离子电池。
CN202410025655.8A 2024-01-08 2024-01-08 一种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Active CN1175590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25655.8A CN117559081B (zh) 2024-01-08 2024-01-08 一种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25655.8A CN117559081B (zh) 2024-01-08 2024-01-08 一种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59081A CN117559081A (zh) 2024-02-13
CN117559081B true CN117559081B (zh) 2024-04-05

Family

ID=89818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25655.8A Active CN117559081B (zh) 2024-01-08 2024-01-08 一种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59081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05851A (ja) * 1989-09-19 1991-05-02 Tonen Corp リチウム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3762326A (zh) * 2014-01-17 2014-04-30 苏州鼎机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生产工艺
WO2015056631A1 (ja) * 2013-10-17 2015-04-23 東レバッテリーセパレータ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多孔質フィルム、多孔質フィルムロール及び多孔質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2592500A (zh) * 2020-12-15 2021-04-02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烯烃微多孔膜及其生产系统、电池隔膜、电化学装置
CN112886138A (zh) * 2021-01-05 2021-06-01 中材锂膜有限公司 一种两面微孔不同的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85176A (zh) * 2021-05-13 2021-08-20 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高孔隙率、孔径均匀的聚烯烃隔膜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3745756A (zh) * 2021-08-24 2021-12-03 中材锂膜有限公司 一种低闭孔、高破膜的聚乙烯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25612A (zh) * 2022-04-22 2022-07-08 哈尔滨工业大学无锡新材料研究院 一种高韧性锂离子电池共混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58867A (zh) * 2022-10-28 2022-12-09 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 聚烯烃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3045384A1 (zh) * 2021-09-26 2023-03-30 中材锂膜有限公司 一种高孔隙、高透气锂离子电池基膜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6093545A (zh) * 2023-03-15 2023-05-09 中材锂膜(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聚烯烃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电池隔膜、电化学装置
WO2023146073A1 (ko) * 2022-01-27 2023-08-03 더블유스코프코리아 주식회사 다층 분리막의 제조방법
CN116759745A (zh) * 2023-05-31 2023-09-15 康辉南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高耐热超薄锂电池隔膜生产方法及锂电池隔膜
CN117199701A (zh) * 2022-05-31 2023-12-08 中材锂膜有限公司 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17352953A (zh) * 2023-09-15 2024-01-05 江苏北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聚烯烃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电池隔膜和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53446B2 (ja) * 2007-01-30 2011-08-24 旭化成イー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製微多孔膜
WO2009136648A1 (ja) * 2008-05-09 2009-11-12 旭化成イー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高出力密度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
CN114512767B (zh) * 2020-11-16 2022-11-15 青岛蓝科途膜材料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隔膜、其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得的锂离子电池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05851A (ja) * 1989-09-19 1991-05-02 Tonen Corp リチウム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
WO2015056631A1 (ja) * 2013-10-17 2015-04-23 東レバッテリーセパレータ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多孔質フィルム、多孔質フィルムロール及び多孔質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3762326A (zh) * 2014-01-17 2014-04-30 苏州鼎机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生产工艺
CN112592500A (zh) * 2020-12-15 2021-04-02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烯烃微多孔膜及其生产系统、电池隔膜、电化学装置
CN112886138A (zh) * 2021-01-05 2021-06-01 中材锂膜有限公司 一种两面微孔不同的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85176A (zh) * 2021-05-13 2021-08-20 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高孔隙率、孔径均匀的聚烯烃隔膜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3745756A (zh) * 2021-08-24 2021-12-03 中材锂膜有限公司 一种低闭孔、高破膜的聚乙烯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045384A1 (zh) * 2021-09-26 2023-03-30 中材锂膜有限公司 一种高孔隙、高透气锂离子电池基膜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WO2023146073A1 (ko) * 2022-01-27 2023-08-03 더블유스코프코리아 주식회사 다층 분리막의 제조방법
CN114725612A (zh) * 2022-04-22 2022-07-08 哈尔滨工业大学无锡新材料研究院 一种高韧性锂离子电池共混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99701A (zh) * 2022-05-31 2023-12-08 中材锂膜有限公司 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15458867A (zh) * 2022-10-28 2022-12-09 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 聚烯烃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093545A (zh) * 2023-03-15 2023-05-09 中材锂膜(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聚烯烃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电池隔膜、电化学装置
CN116759745A (zh) * 2023-05-31 2023-09-15 康辉南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高耐热超薄锂电池隔膜生产方法及锂电池隔膜
CN117352953A (zh) * 2023-09-15 2024-01-05 江苏北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聚烯烃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电池隔膜和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59081A (zh) 202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03634B2 (ja) 微多孔膜、電池セパレーターおよび電池
JP5403633B2 (ja) 微多孔膜、電池セパレーターおよび電池
KR100977345B1 (ko) 폴리올레핀제 미다공막
CN109560235B (zh)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芳纶隔膜制备方法
EP2442981B1 (en) Multi-layer microporous film
CN102575038B (zh) 多孔性聚丙烯膜卷
CN108039443B (zh) 一种锂电池用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27224A1 (zh) 一种聚烯烃微多孔膜及其生产系统、电池隔膜、电化学装置
JPWO2018043335A1 (ja) 微多孔膜、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微多孔膜製造方法
CN113013552B (zh) 一种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4001489A1 (en) Lithium-ion battery separators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thereof
CN114709553A (zh) 膜、电池隔板、电池、和具有膜的装置
CN114914631A (zh) 一种超高强度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86138A (zh) 一种两面微孔不同的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029550A1 (zh) 一种高延伸率聚烯烃微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电池
CN117559081B (zh) 一种超薄聚烯烃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9742296B (zh) 一种三层共挤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93545B (zh) 一种聚烯烃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电池隔膜、电化学装置
WO2013089033A1 (ja) プロピレン系樹脂微孔フィルム、電池用セパレータ、電池及びプロピレン系樹脂微孔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23045312A1 (zh) 一种高孔均匀性微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电池
WO2023024588A1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抗压性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48584B (zh) 一种耐低温锂电池用隔膜
CN115621664B (zh) 一种耐穿刺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66758B (zh) 一种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包含该薄膜的电池
CN114142160B (zh) 一种纳米陶瓷-聚丙烯复合电池隔膜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