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433C - 同轴电缆芯线、同轴电缆及同轴电缆束 - Google Patents

同轴电缆芯线、同轴电缆及同轴电缆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433C
CN1175433C CNB00119934XA CN00119934A CN1175433C CN 1175433 C CN1175433 C CN 1175433C CN B00119934X A CNB00119934X A CN B00119934XA CN 00119934 A CN00119934 A CN 00119934A CN 1175433 C CN1175433 C CN 117543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able
center conductor
core wire
cable core
tensile str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199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0941A (zh
Inventor
���ٺͺ�
佐藤和宏
横井清则
千叶幸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290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0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43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43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18Coaxial cables; Analogous cable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ner conductor within a common outer conductor
    • H01B11/1808Construction of the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18Coaxial cables; Analogous cable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ner conductor within a common outer conductor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同轴电缆芯线,同轴电缆芯线1具有中心导体11、包覆该中心导体11周围的绝缘体12、包覆该绝缘体12周围的外部导体13,其特征在于,中心导体11由含有铜及银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单线形成,同时抗拉强度在120kgf/mm2以上、导电率为60-90%IACS。此外,本发明的同轴电缆2及同轴电缆束具有这种同轴电缆芯线1。

Description

同轴电缆芯线、同轴电缆及同轴电缆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轴电缆芯线、同轴电缆及同轴电缆束。
背景技术
超声波诊断装置的诊断探测器及内视镜等医疗器械、工业用机器人等使用的传送信号用的电线电缆、笔记本型电脑等信息设备中使用的内部连接用电线电缆等,因使用中反复弯曲,变形被蓄积,最终会导致破坏。
因而,在作为这种电线电缆所使用的同轴电缆(或其芯线)的中心导体中,为提高耐弯曲性而广泛使用多根导体芯线绞捻制成的电线(所谓股线)。作为这种同轴电缆的例子,特开平9-35541号公报公开了以纤维强化铜基体(マトリツクス)复合导体为材料的电线及使用这种电线的电缆。
经过本发明人的反复研究,发现上述以往的电线及使用这种电线的电缆具有以下问题,即:
(1)以往的电缆为以股线为中心导体的同轴电缆,虽然挠性好,但在压接时由于导体芯线的排列破坏会产生压接不良。因此,使用中有可能断线。
(2)在将中心导体锡焊到电路的间距狭窄的线路板上时,由于股线的松动,导体芯线散乱,会发生短路。因此,连接这样的同轴电缆末端的处理作业及制造后的检查非常麻烦。
(3)除以上问题外,股线的制造成本较高,因此希望有一种耐弯曲性好并能降低制造及连接处理成本的同轴电缆。
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充分的耐弯曲性,可有效防止连接部的断线及短路,同时经济性较好的同轴电缆芯线、同轴电缆及同轴电缆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经过反复研究,发现中心导体的材质及抗拉强度与电线的耐弯曲性之间存在紧密关系,实现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同轴电缆芯线,具有中心导体、包覆于该中心导体周围的绝缘体、包覆于该绝缘体的周围的外部导体,其特征为,中心导体由含有铜及银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单线形成,并且抗拉强度在120kgf/mm2以上、导电率为60-90%IACS(International Annealed Copper Standard),所述金属材料的含银量为重量的2-10%。
用于上述用途的电缆芯线及电缆需要高的耐弯曲性,但以往的由含铜金属材料制成的单线弯曲寿命短(至破断为止的弯曲次数少),不能充分满足需要的耐弯曲性。然而,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同轴电缆芯线,尽管中心导体使用单线,但弯曲寿命极长。一般,抗拉强度大疲劳极限也大,但对于弯曲特性也同样,抗拉强度大的弯曲特性也好。
此外,中心导体的塑性延伸率最好满足下式(1)所表达的关系[式中L为塑性延伸率(%)]:
0.2%≤L≤2.0%  ……(1)
对使用具有120kgf/mm2以上的相同抗拉强度,但塑性延伸率不同的导体作为中心导体的同轴电缆进行了弯曲试验,其结果,使用塑性延伸率在上述式(1)范围内的中心导体的同轴电缆与使用塑性延伸率不到此范围下限的中心导体的同轴电缆相比,弯曲寿命长,弯曲特性好。
与中心导体由股线制成的以往结构的同轴电缆相比,在本发明的中心导体由单线制成的同轴电缆一方这种倾向更加明显。在弯曲试验中,对中心导体表面施加塑性延伸率以上的变形,在同轴电缆这种特殊形式中,本发明的中心导体的塑性延伸率比以往技术的大。因此认为,在这种条件下,构成本发明的同轴电缆芯线的中心导体能更好地抑制受到最大变形的中心导体表面部的裂纹发生及这种裂纹的传播。
再者,由于中心导体为单线,故不会在加接头之际压接时发生由排列的破坏而产生的压接不良。因此,可以充分防止同轴电缆芯线使用时的断线。此外,在将中心导体锡焊到电路的间距狭窄的线路板上时,中心导体不会散乱。因此能够充分防止短路的发生。因而,能够大大减轻连接时检查的负担,大大降低同轴电缆芯线连接处理时作业工时。
由于中心导体为单线,故在同轴电缆芯线的末端通过压力机等被加压变形时,如果压力机压力等条件一定,则中心导体以断面形状均匀的方式变形。因此,多个同轴电缆芯线一同连接于电路板等的连接点,就能够如同例如集成电路(IC)插接于电路板一样可靠而简单地连接。其结果,可进一步降低连接处理同轴电缆芯线时的作业工时。
由于导电率在上述范围内,故能够防止信号传送时中心导体内部发生的由焦尔热引起的传送损失的增大。此外,由于能够防止信号传送时的由焦尔热引起的传送损失的增大,故不需要为防止这种传送损失而增大中心导体的直径。
导电率与抗拉强度通常呈相反关系,但通过作为金属材料的含有成分在铜中含有一定量的银,可以在中心导体中同时发现上述范围的导电率与抗拉强度。此外,如果将绝缘体为具有可挠性的部件,则能够降低在同轴电缆芯线弯曲时绝缘体破断的可能性。
更理想的是,上述金属材料中的银含量为重量的2~10%。使用如此组成的金属材料,例如通过使用与通常的线材制造方法相同的方法制造中心导体,可以可靠地得到具有上述抗拉强度和导电率的单线的中心导体。因而,可以在同轴电缆芯线的弯曲特性确实显著提高的同时,可靠防止连接处理时的压接不良及短路的发生,显著降低连接处理中的作业工时。
本发明者反复研究了中心导体和外部导体的各种破断机构,发现了得到良好的耐弯曲性的条件。即,中心导体的抗拉强度与外部导体的抗拉强度的关系应满足下式(2)表达的关系[式中Tc表示所述中心导体的抗拉强度,Tg表示所述外部导体的抗拉强度]:
Tg≤Tc≤Tg×3  ……(2)
如果Tc的值在上述范围内,则在同轴电缆芯线弯曲时,可防止中心导体或外部导体弯曲部的应力集中,使任一方的塑性变形不会大于另一方。其结果,防止了中心导体及外部导体的任一方的耐弯曲性显著地低于另一方。
中心导体的外径(直径)应为0.010~0.2mm,最好为0.020~0.15mm。一般弯曲试验以同等负荷、同样的心轴(金属棒)直径进行(参照后述的弯曲试验方法说明)。在这个试验中,中心导体的外径如不满0.010mm,则中心导体会因应力而使弯曲寿命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如果上述外径超过0.2mm,则由于施加于中心导体的变形加大,同样会降低弯曲寿命。
本发明的同轴电缆的特征为具有本发明的同轴电缆芯线和包覆于该同轴电缆芯线周围的外皮部件。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同轴电缆芯线的耐弯曲性显著提高,如果外皮部件使用具有可挠性的部件,则可以得到具有非常优良的耐弯曲特性的同轴电缆。此外,由于同轴电缆芯线的连接处理非常简易,故同轴电缆在连接于电路板或接头上时的作业工时能够显著降低。
本发明的同轴电缆具有多根本发明的同轴电缆芯线,各同轴电缆芯线最好并列设置于上述同轴电缆的外皮部件的内侧。这样,可以得到相对于围绕朝向同轴电缆芯线并列方向的轴的弯曲(若以板为例则为翘曲)的耐弯曲性优良的同轴电缆。此外,与同轴电缆芯线不并列设置的情况相比,可使同轴电缆的厚度与宽度相比较薄。因此,可容易地将同轴电缆设置于机器内的狭窄部。
本发明的同轴电缆束的特征为具有多根本发明的同轴电缆,各同轴电缆设置于外套部件的内侧。这样,本发明的同轴电缆的耐弯曲性非常优良,由于可将这种同轴电缆集合设置,故如外套部件使用具有可挠性的部件,则可以得到具有与同轴电缆同等或其以上的耐弯曲强度的同轴电缆束。
由于同轴电缆芯线的末端被加工处理成为均匀形状,故能可靠并简单地将同轴电缆束连接在电路板或接头的连接点上。因此,可以降低同轴电缆束连接处理所需的作业工时。
此外,本发明的“抗拉强度”与“塑性延伸率”为JIS C 3002所定义,此外,“导电率”为由JIS C 3001所定义的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同轴电缆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同轴电缆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同轴电缆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同轴电缆束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为说明本发明的弯曲实验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同轴电缆芯线、同轴电缆及同轴电缆束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说明。同一要素以同一符号标注,并省略重复说明。
<同轴电缆芯线及同轴电缆>
图1为本发明的同轴电缆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其剖面图。如图所示,同轴电缆2为将同轴电缆芯线1同轴状地设置于筒状的外皮21(外皮部件)的内侧构成的。此同轴电缆芯线1为在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单线形成的中心导体11周围包覆绝缘体12,再在绝缘体12周围包覆外部导体13而制成。以下,对这些构成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中心导体11为由以铜为主要成分并含银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单线。在这种金属材料中的含银量理想的为重量的2~10%,更理想的是重量的2~6%,最好为重量的3~5%。具有这种成分的金属材料导电性能好,在上述理想的成分范围内,能可靠地达到抗拉强度为120kgf/mm2以上,导电率为60-90%IACS。
此外,这种金属材料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将铜和银块以确定的量溶解、铸造制成铸锭,将此铸块经过热加工或冷加工制成线状再经过热处理和冷加工,从而得到抗拉强度为120~160kgf/mm2的单线即中心导体11。但并不仅限定于这种方法。
再者,中心导体11的导电率与上述金属材料相同为60~90%IACS。此导电率如不满60%IACS,则在传送信号时会有中心导体内部发生的焦尔热增大,传送损失明显的倾向。另一方面,在导电率超过上述上限的场合,需要改变金属材料的成分,特别是含银量,其结果会产生中心导体11的抗拉强度难以保证在上述的范围内。
如前所述,导电率与抗拉强度通常呈相反的倾向,但通过将金属材料的成分控制在上述理想范围内,可使中心导体11同时且可靠地获得高导电率和大的抗拉强度。
中心导体11的塑性延伸率最好满足下式(1)所表达的关系[式中L为塑性延伸率(%)]:
0.2%≤L≤2.0%  ……(1)
在将具有相同抗拉强度的坯材用于中心导体的场合,塑性延伸率大的一方可以获得具有良好耐弯曲性的同轴电缆芯线及同轴电缆。特别是在中心导体11由单线构成的同轴电缆芯线1及同轴电缆2中,这种倾向与中心导体由股线构成的同轴电缆相比更为显著。一般地,这推定为是由于在中心导体所受变形为0.2%以上的条件下进行弯曲试验的情况较多,此外,单线在弯曲试验时承受的变形与以往的股线相比较大的缘故。
中心导体11的外径理想的是0.010~0.2mm,最好为0.020~0.15mm。若此外径不足0.010mm,则由于中心导体11上受到的应力变大,会使同轴电缆芯线1及同轴电缆2的弯曲寿命降低。与此相对,如果上述外径超过0.2mm,则由于施加于中心导体11上的变形较大,同样会有弯曲寿命降低的倾向。
此外,绝缘体12最好由具有可挠性和绝缘性的材料制成,这种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环氧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乙烯醇类树脂、氯乙烯类树脂、乙烯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环氧丙烯酸酯类树脂、邻笨二甲酸二烯丙酯类树脂、酚醛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三聚氰氨类树脂等树脂、这些树脂制成的有机质纤维、或无机物质制成的无机质纤维等,可将它们单独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具体地说,最好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等氟类的树脂。该绝缘体12例如可将中心导体11设置于具有筒状的中空部的模型中,向该中心导体11的周围,挤压上述树脂材料,从而形成图1所示的形状。
外部导体13可适当选择一般用于小直径的同轴电缆的具有可挠性的外部导体(所谓铠装)。这种外部导体13可例如通过将较薄、较窄的带状导体或细径导线横向缠绕包覆于中心导体11周围的绝缘体12的外周来形成。
此外,也可将由细径导线或极细径导线绞合而成的细线(例如利兹线)如图1所示沿绝缘体12的外周绞合。这样,在本发明中,如图1所示,将在中心导体11的周围(外周面)上设置绝缘体12及外部导体13状态的单线称为“同轴电缆芯线”。
外皮21可以在同轴电缆中通常使用的外皮部件中适当地选择使用,例如用上述的树脂材料中具有热可塑性的材料或其他热可塑性材料将同轴电缆芯线1夹入或卷入后加热溶敷形成。此外,也可与上述的绝缘体12的形成方法相同,将树脂材料向同轴电缆芯线1的周围挤压成形而成。
可将热硬化性材料加工成圆筒状以作为外皮21,将同轴电缆芯线1收容在此外皮21中,但在本发明的同轴电缆芯线1的线径细的场合,以使用上述的热塑性材料的方法为实用且最好。
在同轴电缆芯线1中,中心导体11的抗拉强度与外部导体13的抗拉强度的关系满足下式(2)[式中Tc表示中心导体11的抗拉强度,Tg表示外部导体13的抗拉强度]:
Tg≤Tc≤Tg×3  ……(2)
如果Tc的值在上述范围内,则在同轴电缆芯线1弯曲时,防止了中心导体11及外部导体13任一方的弯曲部上的应力集中,不会使一方的塑性变形比另一方大。从而,防止中心导体11及外部导体13任一方的耐弯曲性比另一方低得多。其结果,可以使同轴电缆芯线1的耐弯曲性进一步提高。
如此构成的同轴电缆芯线1及同轴电缆2有以下的作用效果。即由于形成中心导体11的金属材料以铜为主要成分并含有银,故在铸造时生成以铜作为主要成分的位相和以银作为主要成分的位相,由这种金属材料通过上述方法等制造的中心导体11的前述2种位相均呈现极细的纤维状组织。其结果是中心导体11的机械强度增大,中心导体11的抗拉强度很高。这样能够得到兼具通常为相反特性的高抗拉强度及高导电率的中心导体11。
由于中心导体1 1的抗拉强度足够高(即,抗拉强度在上述范围内),故在疲劳极限变大的同时,可以改善弯曲特性。因而,尽管中心导体11为单线,仍可得到具有充分耐弯曲性的同轴电缆芯线1及同轴电缆2。
此外,如果上述金属材料中的含银量为重量的2~10%,则可确实体现中心导体11的高抗拉刚度及高导电性,能够可靠且充分地提高同轴电缆芯线1及同轴电缆2的耐弯曲性及导电性。
由于中心导体11的导电率足够高(即,导电率在上述范围内),故防止了在信号传送时因中心导体11的内部发生的焦尔热而引起传送损失的增加。因而,可以得到具有优良传送特性的同轴电缆芯线1及同轴电缆2。
由于能够防止信号的传送损失的增大,故无需为了抑制这种传送损失而使中心导体11的直径加粗。因而,可以使同轴电缆芯线1及同轴电缆2较细,可以设置于机器的狭窄部及提高设置密度。并且可以减轻同轴电缆芯线1及同轴电缆2的重量。
由于中心导体11为单线,故不会发生压接时因排列的破坏所致的压接不良,防止了同轴电缆芯线1及同轴电缆2在使用时的断线。
在将中心导体11锡焊到电路的间距狭窄的线路板上时,由于中心导体11不会散乱,防止了在此连接部发生短路。因而,可大大降低同轴电缆芯线1或同轴电缆2连接处理时的作业工时,故可以提高连接处理的经济性。
由于中心导体11为单线,在将同轴电缆芯线1或同轴电缆2的末端加压变形时,如果压力等条件一定,则中心导体11的断面形状呈均匀状态地变形。因而,多个同轴电缆芯线1或同轴电缆2可一同可靠并非常简单地连接在电路板等的连接点上。其结果,可进一步降低在同轴电缆芯线1及同轴电缆2连接处理时的作业工时,故可进一步提高连接处理的经济性。
中心导体11的塑性延伸率最好满足上述公式(1)的关系,故抑制了中心导体11内龟裂的发生及其传播。因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同轴电缆芯线1及同轴电缆2的耐弯曲性。
如果中心导体11的外径理想的为0.010~0.2mm,最好为0.020~0.15mm,则能够抑制中心导体11所受应力的增大,同时抑制施加于中心导体11上的变形的增大。因而,能更进一步提高同轴电缆芯线1及同轴电缆2的耐弯曲性。另外,即使在同轴电缆芯线1或同轴电缆2上施加稳态张力时,也能足以抵抗该张力而防止同轴电缆芯线1及同轴电缆2的破断。
如果绝缘体12由具有可挠性的材料制成,则能降低同轴电缆芯线1弯曲时绝缘体12破断的可能性。因而,减少了中心导体11与外部导体13相导通的可能,此外,即使反复弯曲,也可以良好地维持同轴电缆芯线1及同轴电缆2的电磁屏蔽特性。而且,由于外皮21具有可挠性,故同轴电缆2能够维持同轴电缆芯线1优良的耐弯曲性,以得到充分的耐弯曲性。
图3为本发明的同轴电缆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同轴电缆3将多个同轴电缆芯线1并列地设置于具有可挠性的外皮31(外皮部件)的内侧。外皮31所使用的材料可以从上述的外皮21所使用的同样材料中适当选择。此外,外皮31除包覆多个同轴电缆芯线1的周围以外,可与外皮21同样地形成。
在如此构成的同轴电缆3中,由于外皮31具有可挠性,故保持了同轴电缆芯线1具有的可挠性及耐弯曲性,相对于绕沿同轴电缆芯线1的并列方向的轴的弯曲具有良好的耐弯曲性。此外,与同轴电缆芯线1不并列设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同轴电缆3的厚度减薄。因此可以设置于机器内部的狭窄空间中。
此外,由于同轴电缆芯线1的末端可以加工处理为均匀形状,故可使同轴电缆3可靠并简单地连接于电路板和接头的连接点上。因而,可以降低同轴电缆3的连接处理所需的作业工时。
<多芯同轴电缆>
图4为本发明的同轴电缆束一实施例的剖面图。作为同轴电缆束的多芯同轴电缆4将多根同轴电缆2集合设置于具有可挠性的外套41(外套部件)内侧而构成。该外套41为在具有电磁屏蔽特性的筒状内侧外套41a的周围包覆由树脂材料制成的筒状外侧外套41b而构成。内侧外套41a可以由与构成同轴电缆芯线1的外部导体13(参照图1及图2)同样的方式形成。另一方面,外侧外套41b可由与构成同轴电缆3的外皮31(参照图3)相同的材料及方法形成。
在如此构成的多芯同轴电缆4中,由于外皮41具有可挠性,故保持了同轴电缆2具有的可挠性及耐弯曲性,因此,可体现出与同轴电缆2相同或其以上的耐弯曲性。此外,由于可将同轴电缆芯线1的末端加工处理为均匀的形状,故可将多芯同轴电缆4可靠并简单地连接于连接点上。因而,可以降低多芯同轴电缆4的连接处理所需的作业工时。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同轴电缆芯线1,同轴电缆2、3及多芯同轴电缆4可适用于例如超声波诊断装置的诊断探测器与信号处理装置的连接电缆、内视镜的摄像部与信号处理部的连接电缆、或是传感器或探测器与信号处理部以电缆连接的其他医疗器械的电缆、工业用机器人的臂关节部等弯曲部使用的电缆、笔记本型电脑的显示器等显示部与设置存储器、CPU等的本体部相连接的电缆、以及连接振动装置、动力装置等受机械振动的部件的电缆、安装于流体管路内的计量用传感器或探测器等受流体振动的部位上连接的电缆等。
在中心导体11及外部导体13的表面上,可电镀以锡或银等金属及焊锡等。此外,构成多芯同轴电缆4的外套41可仅形成外侧外套41b。再者,绝缘体12可通过涂装、喷镀、蒸镀等形成具有绝缘性的有机和/或无机材料的涂层而构成。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首先,对本发明的“弯曲试验方法”进行说明。
(弯曲试验方法1)
图5为说明本发明的弯曲试验(所谓的左右弯曲试验)的示意图。首先,以两根金属棒51(外径2mm)夹住中心导体试验体100的中央部,在试验体100的下端安装5g的重物52。此后,在这种状态下将试验体100的上半段向各金属棒51以90°角卷绕弯曲。以左右各1次弯曲为1次,以30次/分的频率弯曲,测定直至试验体破断的弯曲次数。
(弯曲试验方法2)
作为试验体100使用多芯同轴电缆(同轴电缆束),金属棒51的外径为25.4mm,重物52的重量为500g,其余与上述弯曲试验1相同,对下述的项目进行测定。
(1)至中心导体或外部导体破断的弯曲次数。
(2)弯曲次数30万次后有无绝缘破坏:根据在试验体100的中心导体与外部导体间施加1000V直流电压时的电流值来评价。
(实施例1)
(1)同轴电缆芯线的制作:首先将含银量为重量的5%、其余为铜及不可避免不纯物构成的金属材料铸造成铸块。此后,将此铸块冷轧后进行热处理与拔丝加工,制成外径为0.08mm的芯线,在此芯线表面进行镀锡以得到中心导体。
此后,在此中心导体的周围将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制成的绝缘体挤压成形为外径为0.23mm,再通过将抗拉强度为55kgf/mm2的铜合金制成的外径为0.03mm的镀锡铜合金线横向卷绕并屏蔽处理形成外部导体而得到同轴电缆芯线。上述中心导体的抗拉强度及塑性延伸率及外部导体的抗拉强度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2)同轴电缆的制作:将上述同轴电缆芯线夹入聚氯乙烯(以下称为PVC)制成的带状材料中,通过加热装置将带状材料加热熔敷于同轴电缆芯线的表面整体上,以得到外径为0.33mm的单芯同轴电缆。
(3)多芯同轴电缆的制作:将上述同轴电缆192根以各同轴电缆中心轴方向一致、外部轮廓为圆形状态束集,得到同轴电缆的集合体。在此集合体的外周编组加工细直径的镀锡导体,再在其外周加以制成为大致圆筒状的PVC外套,得到外径为8.2mm的多芯同轴电缆作为同轴电缆束。
(实施例2)
中心导体使用含银量为重量的3%、其余为铜及不可避免不纯物的金属材料,外部导体使用由抗拉强度为80kgf/mm2的铜合金制成的镀锡铜合金线,此外与上述实例1相同地制作,得到多芯同轴电缆。中心导体的抗拉强度及塑性延伸率及外部导体的抗拉强度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
中心导体使用由抗拉强度80kgf/mm2的铜合金制成的外径0.03mm的镀锡铜合金线经绞接而成的外径为0.09mm的股线,此外与上述实例1相同地制作,得到多芯同轴电缆。中心导体的抗拉强度及塑性延伸率和外部导体的抗拉强度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2)
将JIS C 3106中规定的电器用粗轧铜线加工所得的外径0.08mm的镀锡铜线的单线用作中心导体,此外与上述实例1相同地制作,得到多芯同轴电缆。中心导体的抗拉强度及塑性延伸率和外部导体的抗拉强度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3)
将JIS C 3106中规定的电器用粗轧铜线加工所得的外径0.08mm的镀锡铜线的单线用作中心导体,此外与上述实例2相同地制作,得到多芯同轴电缆。中心导体的抗拉强度及塑性延伸率和外部导体的抗拉强度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弯曲试验1)
将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1-3中使用的中心导体作为试验体,按照前述的弯曲试验方法1所示方法进行弯曲试验。其结果,实施例中使用的本发明的中心导体承受的弯曲次数与比较例1相比高3-4倍,与比较例2和3相比高10倍以上,可以证明其具有弯曲寿命好的高耐弯曲性。因此,由于本发明的同轴电缆芯线、同轴电缆及同轴电缆束使用了耐弯曲性优良的中心导体,与中心导体使用股线的以往技术相比在耐弯曲性上具有优势。
(弯曲试验2)
对于实施例1、实施例2、比较例1、比较例2及比较例3制作的各多芯同轴电缆按照前述的弯曲试验方法2所示的方法实施弯曲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此结果,实施例1及2的多芯同轴电缆即使分别经过超过60万及30万次数的弯曲,中心导体也没有破断,证明具有与中心导体由股线制成的比较例1的多芯同轴电缆相同或更高的充分的耐弯曲性。
另一方面,中心导体由单线制成的比较例2及比较例3的多芯同轴电缆经12000次的弯曲而破断,证明实施例1及2的多芯同轴电缆的耐弯曲性为比较例2及3的多芯同轴电缆的20倍以上。据此,证明本发明的同轴电缆束的中心导体虽然使用单线,却具有充分的耐弯曲性。
(末端压缩试验)
将实施例1及比较例1制作的各同轴电缆芯线的末端夹入模具中,施加二方向的负荷使末端压缩变形。在这种压缩变形的前后,用显微镜观察构成各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断面形状。其结果,在压缩变形前,所有的中心导体的断面大致为圆形。在压缩变形后,实施例1所用的中心导体的断面呈偏平的椭圆状,同时,这种形状具有再现性。与此相对,比较例1中所用的股线制成的中心导体构成股线的细线散乱,每当压缩变形时断面形状就会变化。
此后,将压缩变形后的各同轴电缆芯线用焊锡连接于线路板上时,中心导体的断面形状均匀地变形为椭圆的实例1的同轴电缆芯线以椭圆的偏平面作为接点良好地连接在线路板上。另一方面,比较例1的同轴电缆芯线由于散乱的细线的影响使连接困难,为了将该细线集中固定必须在同轴电缆芯线的前端部沾上预备的焊锡。因此,本发明的同轴电缆芯线在末端加工性上非常优良,因此,与线路板等的连接十分简单。
正如上述,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具有充分的耐弯曲性并能有效防止连接部的断线及短路,同时经济性好的同轴电缆芯线、同轴电缆及同轴电缆束。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中心导体   构造   单线   单线   股线   单线   单线
  抗拉强度(kgf/mm2)   140   125   80   50   50
  塑性延伸率(%)   0.3   0.6   0.8   0.9   0.9
  外部导体   抗拉强度(kgf/mm2)   55   80   55   55   80
  弯曲试验1   产生破断时的弯曲次数   4250   3500   1500   350   350
  5400   4400   1150   400   400
  弯曲试验2   产生破断时的弯曲次数   超60万次   超30万次   超30万次   12000   12000
  弯曲30万次后绝缘有无破坏   无   无   无   有   有
  末端压缩试验   末端的变形加工性   良好(均匀)   -   不良(散乱)   -   -
  向线路板的连接性   良好   -   需要预备锡焊   -   -

Claims (7)

1、一种同轴电缆芯线,具有中心导体、包覆该中心导体周围的绝缘体、包覆该绝缘体周围的外部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体由含有铜及银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单线形成,同时抗拉强度在120kgf/mm2以上、导电率为60-90%IACS,所述金属材料的含银量为重量的2-1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体的塑性延伸率满足下式(1)所表达的关系,式中L为塑性延伸率:
0.2%≤L≤2.0%     ……(1)。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体的抗拉强度与所述外部导体的抗拉强度的关系满足下式(2)表达的关系,式中Tc表示所述中心导体的抗拉强度,Tg表示所述外部导体的抗拉强度:
Tg≤Tc≤Tg×3       ……(2)。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径为0.010~0.2mm。
5、一种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芯线和包覆该同轴电缆芯线周围的外皮部件。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具有多根所述同轴电缆芯线,所述各同轴电缆芯线并列设置于所述外皮部件的内侧。
7、一种同轴电缆束,其特性在于,具有多根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电缆,所述各同轴电缆设置于外套部件的内侧。
CNB00119934XA 1999-07-06 2000-07-03 同轴电缆芯线、同轴电缆及同轴电缆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543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171899A JP4456696B2 (ja) 1999-07-06 1999-07-06 同軸ケーブル素線、同軸ケーブル、及び同軸ケーブルバンドル
JP191718/1999 1999-07-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0941A CN1290941A (zh) 2001-04-11
CN1175433C true CN1175433C (zh) 2004-11-10

Family

ID=16279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1993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5433C (zh) 1999-07-06 2000-07-03 同轴电缆芯线、同轴电缆及同轴电缆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417445B1 (zh)
EP (1) EP1067561B1 (zh)
JP (1) JP4456696B2 (zh)
KR (1) KR100676036B1 (zh)
CN (1) CN1175433C (zh)
DE (1) DE60016319T2 (zh)
TW (1) TW4694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7767B1 (en) * 1999-12-06 2002-11-12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Method for removing a braiding layer of a coaxial cable
JP4149716B2 (ja) * 2002-03-01 2008-09-1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コード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3282197A (ja) * 2002-03-25 2003-10-03 Fujitsu Ltd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超伝導装置
KR20030077883A (ko) * 2002-03-27 2003-10-04 주성엔지니어링(주) 반도체 제조장치용 접지케이블
US6683256B2 (en) * 2002-03-27 2004-01-27 Ta-San Kao Structure of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
JP3918643B2 (ja) * 2002-06-07 2007-05-23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極細多心同軸ケーブル
JP4044805B2 (ja) * 2002-07-30 2008-02-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フラットシールドケーブル
WO2005024851A1 (ja) * 2003-09-02 2005-03-17 Sumitomo (Sei) Steel Wire Corp. 被覆電線および自動車用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4688019B2 (ja) 2004-08-26 2011-05-2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同軸ケーブル
DE102005060809B3 (de) * 2005-12-20 2007-09-20 Nkt Cables Gmbh Elektrischer Verbundleiter
US7544886B2 (en) * 2005-12-20 2009-06-09 Hitachi Cable, Ltd. Extra-fine copper alloy wire, extra-fine copper alloy twisted wire, extra-fine insulated wire, coaxial cable, multicore cab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285379B2 (en) * 2006-01-30 2012-10-09 Medtronic, Inc.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s and method
KR101001804B1 (ko) * 2006-05-23 2010-12-15 스미토모덴키고교가부시키가이샤 동축케이블 접속구조, 그것에 이용되는 동축케이블 하네스, 및 휴대단말기기
KR100817983B1 (ko) * 2006-12-07 2008-03-31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동축케이블
KR101023561B1 (ko) 2008-11-24 2011-03-21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비틀림 내구성이 우수한 풍력 발전기용 전력 케이블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1791638A (zh) * 2009-01-29 2010-08-04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u-Ag合金线的制造方法以及Cu-Ag合金线
WO2010117058A1 (ja) * 2009-04-09 2010-10-14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プローブおよびプローブユニット
EP2486572B1 (en) * 2009-10-07 2019-11-13 Federal-Mogul Powertrain LLC Flexible textile sleeve with end fray resistant, protective coating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hereof
JP2012064543A (ja) * 2010-09-17 2012-03-2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同軸ケーブル
KR200467508Y1 (ko) * 2011-03-31 2013-06-14 스미토모 덴키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다심 케이블
TW201401300A (zh) 2012-06-26 2014-01-01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多芯纜線
US9579806B2 (en) 2012-08-23 2017-02-28 Rethink Robotics, Inc. Robotic power and signal distribution using laminated cable with separator webs
CN104332690A (zh) * 2013-11-06 2015-02-04 浙江德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衰减皱纹同轴电缆的生产方法
US9476753B2 (en) * 2014-03-28 2016-10-25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Feed-through for GWR measurements in tanks
CN204026296U (zh) * 2014-06-17 2014-12-17 郑靛青 一种灯串单元
KR20160142582A (ko) 2015-06-03 2016-12-13 황원규 전류손실 저감형 케이블
JP6828444B2 (ja) 2017-01-10 2021-02-1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導電線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6863165B2 (ja) * 2017-08-01 2021-04-2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多心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多心ケーブル
US10373724B1 (en) 2018-01-12 2019-08-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ower cables, computing devices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s of use
JP6409993B1 (ja) * 2018-03-29 2018-10-24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ケーブル
JP7147600B2 (ja) * 2019-01-30 2022-10-0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絶縁電線
JP6781940B2 (ja) * 2019-07-31 2020-11-1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編組シールド付ケーブル
JP2021151139A (ja) * 2020-03-23 2021-09-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279006B2 (ja) 2020-12-18 2023-05-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電線の配索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43007A (en) * 1969-04-02 1972-02-15 Superior Continental Corp Coaxial cable
US4579420A (en) * 1983-06-16 1986-04-01 Olin Corporation Two-pole powered ruggedized optical fiber cabl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the same
US4719320A (en) * 1986-04-28 1988-01-12 Times Fiber Communications, Inc. Coaxial cable with coil supported braid structure
US4761519A (en) * 1987-01-29 1988-08-02 Precision Interconnect Corporation Highly flexible, shielded, multi-conductor electrical cable
GB2206725A (en) * 1987-07-10 1989-01-11 Enryb Enterprises Limited Microwave transmission coaxial cable
CA2045209C (en) * 1990-06-26 1996-02-27 Toshiaki Yutori Coaxial cable
US5180884A (en) * 1991-02-19 1993-01-19 Champlain Cable Corporation Shielded wire and cable
US5477011A (en) * 1994-03-03 1995-12-19 W. L. Gore & Associates, Inc. Low noise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US5483020A (en) * 1994-04-12 1996-01-09 W. L. Gore & Associates, Inc. Twin-ax cable
US5574260B1 (en) * 1995-03-06 2000-01-18 Gore & Ass Composite conductor having improved high frequency signal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JP3454981B2 (ja) * 1995-07-19 2003-10-06 吉野川電線株式会社 ロボット用電線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ロボット用ケ−ブ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0941A (zh) 2001-04-11
JP2001023456A (ja) 2001-01-26
JP4456696B2 (ja) 2010-04-28
DE60016319D1 (de) 2005-01-05
TW469449B (en) 2001-12-21
KR100676036B1 (ko) 2007-01-29
KR20010015137A (ko) 2001-02-26
US6417445B1 (en) 2002-07-09
EP1067561B1 (en) 2004-12-01
DE60016319T2 (de) 2005-12-15
EP1067561A2 (en) 2001-01-10
EP1067561A3 (en) 2001-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5433C (zh) 同轴电缆芯线、同轴电缆及同轴电缆束
CN1988055B (zh) 铜合金线,绞合线、同轴电缆、其制造方法及多芯电缆
US7544886B2 (en) Extra-fine copper alloy wire, extra-fine copper alloy twisted wire, extra-fine insulated wire, coaxial cable, multicore cab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P2737495B1 (en) Carbon-based substrate conductor
CN101521051A (zh) 电导线
JP2007172928A (ja) 極細絶縁線と同軸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多芯ケーブル
EP1783784A1 (en) Electric wire for automobile
JP2008130241A (ja) 導電性高強力コ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35205A (ja) 同軸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906708A (zh) 同轴电缆
JP2004063316A (ja) フラットシールドケーブル
JP4143088B2 (ja) 同軸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多芯ケーブル
JP2004014337A (ja) 極細多心同軸ケーブル
JP2006032084A (ja) 自動車用電線
US11631507B2 (en) Coaxial cable, coaxial cable producing method, and cable assembly
JP4986522B2 (ja) 自動車電線用素線及び自動車用電線
JP2004087436A (ja) 自動車用アルミケーブル
JPH01289021A (ja) 銅被覆鋼撚線の製造方法
JP4280887B2 (ja) 難燃性多芯フラット絶縁電線の製造方法
TWI521549B (zh) Coaxial cable
CN220709988U (zh) 一种强扭力线缆
JP4170037B2 (ja) 極細絶縁電線
KR100730407B1 (ko) 은도금 동복강선 제조방법
JP2008258172A (ja) 同軸ケーブル素線、同軸ケーブル、及び同軸ケーブルバンドル
CN210535378U (zh) 一种超细耐弯曲以太网数据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110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