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32818A - 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32818A
CN117532818A CN202311736721.4A CN202311736721A CN117532818A CN 117532818 A CN117532818 A CN 117532818A CN 202311736721 A CN202311736721 A CN 202311736721A CN 117532818 A CN117532818 A CN 1175328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haped
sleeve
box
injection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367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32818B (zh
Inventor
刘志浩
林政�
赵许锟
李建忠
曲政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Shengong Mou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Shengong Mou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Shengong Mou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Shengong Mou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3672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328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32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32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32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328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1703Introducing an auxiliary fluid into the mould
    • B29C45/1704Introducing an auxiliary fluid into the mould the fluid being introduced into the interior of the injected material which is still in a molten state, e.g. for producing hollow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1753Cleaning or purging, e.g. of the injection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1756Handling of moulds or mould parts, e.g. mould exchang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207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1703Introducing an auxiliary fluid into the mould
    • B29C45/1704Introducing an auxiliary fluid into the mould the fluid being introduced into the interior of the injected material which is still in a molten state, e.g. for producing hollow articles
    • B29C2045/172Introducing an auxiliary fluid into the mould the fluid being introduced into the interior of the injected material which is still in a molten state, e.g. for producing hollow articles making roof racks for vehicles or par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属于把手气辅注塑技术领域,包括倒T形支架、第一电动伸缩杆、几形套框、注塑模块、氮气通入模块与注塑模具机构。通过模具盒内部设置在把手凹槽模口外部的空腔室,配合其外侧的冷却液储存箱,可以将冷却液储存箱中储存的冷却液输送到空腔室中,由于空腔室上呈L形包裹在把手凹槽模口的外部,可直接对其内部把手凹槽模口中的成型的把手进行冷却,配合其氮气通入模块向把手凹槽模口中注入冷却保压的气体,可以内外双层冷却,并且不干扰其成型的把手的后续退出,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其气辅把手注塑过程中,其成型产品在开模过程时冷却效果不佳,难以高效开模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把手气辅注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其电动汽车最大的痛点是续航焦虑和电池成本居高不下,需要解决以上两点,现有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轻量化与节能化两种解决方案,而其中轻量化就需要在确保安全系数的前提下降低车身重量,而汽车轻量化的实现,主要表现为轻量化材料应用、结构优化设计和先进的制造工艺,所以在电动汽车的制造工艺上,大量采用气辅与水辅注塑的工艺,利用壳内空腔去减轻模板的重量,如汽车的把手就是利用气辅注塑工艺加工而出来的。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简称气辅成型技术,是利用高压惰性气体推动熔体充满型腔,通过气体保压,使厚壁塑件内部形成中空截面,为壁厚不均匀无法一次注射成型的塑件,但是同类常规注塑工艺生产的把手制件属厚壁注塑或分上下盖装配的,此类产品内应力大,变形严重且不确定,表面缺陷较多。
现有技术一:现有专利(公告号:CN108162292A)一种塑料把手的气体辅助注塑加工工艺,其在把手注塑生产过程中,加注高压惰性气体,高温冷却定型后取出,使把手组织结构致密且中空,金属嵌件与塑料组合一体,而把手外观流线一体且光亮,强度高,不会变形,重量轻,便于安装,有金属质感又适合人手抓握,但是在实际注塑过程中,其加注高压惰性气体时,内部待成型的产品没有固定组件,易出现松动的情况。
现有技术二:现有专利(公告号:CN211941930U)实用型成型气辅把手,其设置有固定组件,可以将模仁放置在工作台上,将固定块放入固定槽中固定好,同时固定块上的螺纹柱位于模仁上的固定槽中,进而实现其便于对模仁进行安装的好处,与注塑模具连接的滑块可以固定住成型的产品,防止其松动,减少变形。
针对现有技术中关于气体辅助注塑加工存在的问题,其现有技术一与现有技术二均从不同的方向上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且现有技术二在注塑过程中,利用固定组件可以防止其成型的产品松动,减少变形,但是在实际加工过程中,气辅成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即熔体注塑阶段、气体注射阶段、气体保压阶段与体排出和开模阶段,其中在第四阶段,其成型的产品开模时,需要进行冷却,经过保压冷却,待制件具有足够高的刚度和强度,再释放气体,即需要制件进一步冷却后开模,再随后导出,而现有技术一与现有技术二均难以配合冷却构件对其内部成型的产品进行冷却,容易导致在后续开模过程中其产品脱胶不完全,影响产品批量生产的效率,而现有技术中针对气体辅助注塑加工过程中产品冷却的问题,但是利用释放气体进行冷却,其实际冷却覆盖面是从内向外的,存在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其气辅把手注塑过程中,其成型产品在开模过程时冷却效果不佳,难以高效开模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包括倒T形支架,所述T形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用于组装万向轮贴合地面进行使用;
所述倒T形支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存箱,以所述转存箱为装置的前侧,则所述倒T形支架的表面后部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倒T形支架的表面前侧固定安装有几形套框,所述倒T形支架的上表面两端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注塑模块与氮气通入模块,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朝向装置前侧;且其输出端上组装有注塑模具机构,所述注塑模具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电动伸缩杆输出端外侧的口形支架以及活动设置在口形支架左右两端的模具盒;
其中,所述模具盒的内部均设置有把手凹槽模口与空腔室,其空腔室附于把手凹槽模口的外表面;可直接注入冷却水进行覆盖式冷却。
进一步的,所述几形套框整体为四根朝向装置前侧的支板结构;且其朝向外侧的支板均向外倾斜展开;类似于几形展开的桌腿结构,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套块,所述套块的前侧固定连接有L形支架,所述L形支架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口形支架,所述L形支架的左右两侧上下端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侧向限位杆,所述侧向限位杆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圈,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圈均具有向外展开的运动趋势;且其第一复位弹簧圈远离L形支架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环板,所述套环板整体滑动套于侧向限位杆的外表面,所述口形支架的前侧安装有辅助支架套,所述辅助支架套与所述L形支架、侧向限位杆、第一复位弹簧圈、套环板所组成的结构相同;且与靠近第一电动伸缩杆一端的L形支架保持前后对称位置关系,所述口形支架的底部左右两侧通过套环板均组装有对应的模具盒;且其模具盒左右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盒的外部四侧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朝向外侧的扩板,所述扩板的底部均活动安装有辅助轮盘,所述辅助轮盘与几形套框的外侧倾斜端贴合对应,所述模具盒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把手凹槽模口,所述模具盒的表面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通向把手凹槽模口的预留插口,所述把手凹槽模口的外侧设置有空腔室,所述空腔室整体包围在把手凹槽模口的外部;且其空腔室与预留插口不相通,所述模具盒的外表面中间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冷却液储存箱,所述冷却液储存箱的底部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空腔室的底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通入口,所述导管整体为L形结构;且伸入模具盒的内部与通入口相通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液储存箱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金属U形罩,所述金属U形罩的两侧从上往下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导热翅片,所述导热翅片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通风端均与对应侧的导热翅片贴合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室整体为呈L形排列形状;整体包裹在把手凹槽模口的外表面;且其空腔室中处于L形折角的位置处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斜向导流板,所述斜向导流板整体从下往上逐渐缩小;且所述空腔室的内部位于斜向导流板的上部均依次固定安装有多个抱框架,所述抱框架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六角转块,所述六角转块的每一侧转块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软胶打击头,所述软胶打击头均为圆形球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倒T形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托板平台,所述托板平台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朝向装置上侧;且其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朝向装置上侧;且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注塑模块与氮气通入模块分别对称固定安装于横板的两端位置处;且所述注塑模块与氮气通入模块的输出端均朝向装置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倒T形支架的后侧固定安装有自维护机构,所述自维护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倒T形支架的后侧的加热底座,所述加热底座的上表面加热端固定安装有可视储存箱,所述可视储存箱的内部上侧固定连接有带组装口骨架板,所述带组装口骨架板的表面中间位置侧设置有组装插口;且其组装插口的内部插入安装有组装架,所述组装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组装架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抽泵,所述抽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伸入可视储存箱底部的抽管,所述抽管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过滤套头,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抽泵的轴心且固定安装有转块。
进一步的,所述转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圆筒罩,所述圆筒罩的两侧均设置有导轨口,所述圆筒罩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圈,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圈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盘块,所述套盘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且其卡块滑动套于导轨口的内部,所述套盘块的上表面贯穿圆筒罩;且固定连接有尖嘴插杆,所述尖嘴插杆整体为向上逐渐缩小的十字形尖嘴块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抽泵的上侧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相通对应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穿过圆筒罩;且延伸于圆筒罩的上表面侧端;喷淋端朝向所述尖嘴插杆;且伸于圆筒罩内部的喷淋管与第二复位弹簧圈相互不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圆筒罩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其同轴心的套筒罩,所述套筒罩的内部呈圆周排列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圈;且其弹簧圈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圆弧棉刷块;使所述圆弧棉刷块均具有向套筒罩轴心靠近的运动趋势。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模具盒内部设置在把手凹槽模口外部的空腔室,配合其外侧的冷却液储存箱,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将冷却液储存箱中储存的冷却液输送到空腔室中,由于空腔室上呈L形包裹在把手凹槽模口的外部,在气体保压阶段与气体排出和开模阶段,可直接对其内部把手凹槽模口中的成型的把手进行冷却,配合其氮气通入模块向把手凹槽模口中注入冷却保压的气体,可以内外双层冷却,并且不干扰其成型的把手的后续退出,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其气辅把手注塑过程中,其成型产品在开模过程时冷却效果不佳,难以高效开模的问题;
(2)通过组装在冷却液储存箱外表面的金属U形罩,配合其两侧的导热翅片,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利用散热风扇的通风换气作用,均冷却液储存箱中内外循环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处理,一方面提高其内部冷却液的冷却效果,进一步增加把手凹槽模口中成型把手的退模效率,另外一方面提高其冷却液的循环冷却效果;
(3)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输出端可前后伸缩的特性,可利用其前后伸缩的作用,带动其注塑模具机构的口形支架沿着几形套框前后移动,控制其口形支架底部两侧的模具盒进入与脱离几形套框的内侧,在其注塑过程中可收回模具盒,使其卡于几形套框的内部,自动合紧模具盒,配合注塑模块进行注塑,而控制其口形支架带动模具盒脱离几形套框过后,又能够在第一复位弹簧圈的复位作用下,向两侧自动展开模具盒,配合空腔室中注入的冷却液,在其冷却作用下,可快速将注塑完成的把手自动脱出,进一步提高其成型产品后续出模的效率;
(4)通过空腔室后部安装的斜向导流板,利用其向中间靠近倾斜的斜向导流板,可使从导管处排出的冷却液在斜向导流板的位置处进行聚集,形成更加有力的水流,且向上排出去推动抱框架中的六角转块,所述六角转块进行高速转动,可使其六角转块的软胶打击头依次反复打击把手凹槽模口的后侧,辅助其把手凹槽模口内部成型产品的排出,更进一步的提高其成型产品后续出模的效率;
(5)通过自维护机构,在托板平台底部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上设置的横板,可使横板两侧的注塑模块与氮气通入模块进行180度旋转,针对卡于几形套框内部的模具盒,可以完成先注塑,再通入氮气进行气辅成形加工,并且在每一次切换过程中,配合第二电动伸缩杆上下电动伸缩的作用,使其一方面处于模具盒上侧的加工端自动插入预留插口中进行工作,另外一方面可以带动不工作的加工端伸入自维护机构的可视储存箱中,进行自动清理,使注塑模块与氮气通入模块的输出端在工作前都能够进行清理,保证其插入预留插口中对模具盒进行工作时,其工作端都是被清理干净的状态;
(6)通过第二伺服电机输出端转块的转动作用,一方面可带动圆筒罩表面的尖嘴插杆进行转动,在其插入注塑模块与氮气通入模块的输出端时,可利用其尖嘴高效刮下输出端的碎屑,保证其输出端的通畅,另外一方面在其高速转动过程中,利用其套筒罩内部由弹簧组装的圆弧棉刷块去贴合注塑模块与氮气通入模块的输出端,可同步清理其输出端的外表面,进一步提高其输出端清理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注塑模具机构的展开效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注塑模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口形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模具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模具盒内部空腔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空腔室的侧面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自维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抽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倒T形支架;2、第一电动伸缩杆;
3、注塑模具机构;31、套块;32、L形支架;33、口形支架;34、侧向限位杆;35、第一复位弹簧圈;36、套环板;37、辅助支架套;38、模具盒;39、扩板;310、辅助轮盘;311、金属U形罩;312、冷却液储存箱;313、散热风扇;314、导热翅片;315、导管;316、把手凹槽模口;317、空腔室;318、预留插口;319、通入口;320、斜向导流板;321、抱框架;322、六角转块;323、软胶打击头;
4、转存箱;5、几形套框;6、托板平台;7、第一伺服电机;8、第二电动伸缩杆;9、横板;10、注塑模块;11、氮气通入模块;
12、自维护机构;121、加热底座;122、可视储存箱;123、带组装口骨架板;124、第二伺服电机;125、组装架;126、抽泵;127、抽管;128、过滤套头;129、圆筒罩;1210、导轨口;1211、套盘块;1212、第二复位弹簧圈;1213、喷淋管;1214、转块;1215、尖嘴插杆;1216、套筒罩;1217、圆弧棉刷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12,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包括倒T形支架1,所述倒T形支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用于组装万向轮贴合地面进行使用;
所述倒T形支架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存箱4,以所述转存箱4为装置的前侧,则所述倒T形支架1的表面后部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2,所述倒T形支架1的表面前侧固定安装有几形套框5,所述倒T形支架1的上表面两端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注塑模块10与氮气通入模块11,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2的输出端朝向装置前侧;且其输出端上组装有注塑模具机构3,所述注塑模具机构3包括设置于第一电动伸缩杆2输出端外侧的口形支架33以及活动设置在口形支架33左右两端的模具盒38;
其中,所述模具盒38的内部均设置有把手凹槽模口316与空腔室317,其空腔室317附于把手凹槽模口316的外表面;可直接注入冷却水进行覆盖式冷却。
针对现有技术中其气辅把手注塑过程中,其成型产品在开模过程时冷却效果不佳,难以高效开模的问题,为了保证其设置的模具盒38具有良好的开模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其冷却效果,则需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解决,其上述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倒T形支架1、第一电动伸缩杆2、注塑模具机构3、转存箱4、几形套框5、第一伺服电机7、第二电动伸缩杆8、注塑模块10与氮气通入模块11组成,其中倒T形支架1作为装置的底部,其整体支撑作用,且其底部连接有支撑板,可以用于组装万向轮贴合地面进行使用,在组装上万向轮可以进行移动,其中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2、第一伺服电机7、第二电动伸缩杆8、注塑模块10与氮气通入模块11均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2控制其输出端的注塑模具机构3沿着几形套框5的内侧进行移动,待其注塑模具机构3被挤于几形套框5的内部时,其两侧的模具盒38合紧,且移动到注塑模块10的底部,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8带动注塑模块10向下移动,利用其注塑模块10插入模具盒38的预留插口318中进行注塑,在注塑完成过后切换上氮气通入模块11,利用氮气通入模块11的输出端插入模具盒38的内部,通入氮气进行气辅注塑,并配合冷却液储存箱312向空腔室317的内部注入冷却液进行冷却,最后再次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2将注塑模具机构3沿着几形套框5移出,脱离几形套框5过后在第一复位弹簧圈35的展开作用下,可自动展开模具盒38将成形的模型排到转存箱4的内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其气辅把手注塑过程中,其成型产品在开模过程时冷却效果不佳,难以高效开模的问题。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所述几形套框5整体为四根朝向装置前侧的支板结构;且其朝向外侧的支板均向外倾斜展开;类似于几形展开的桌腿结构,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套块31,所述套块3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L形支架32,所述L形支架3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口形支架33,所述L形支架32的左右两侧上下端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侧向限位杆34,所述侧向限位杆34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圈35,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圈35均具有向外展开的运动趋势;且其第一复位弹簧圈35远离L形支架3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环板36,所述套环板36整体滑动套于侧向限位杆34的外表面,所述口形支架33的前侧安装有辅助支架套37,所述辅助支架套37与所述L形支架32、侧向限位杆34、第一复位弹簧圈35、套环板36所组成的结构相同;且与靠近第一电动伸缩杆2一端的L形支架32保持前后对称位置关系,所述口形支架33的底部左右两侧通过套环板36均组装有对应的模具盒38;且其模具盒38左右对称。
如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所述模具盒38的外部四侧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朝向外侧的扩板39,所述扩板39的底部均活动安装有辅助轮盘310,所述辅助轮盘310与几形套框5的外侧倾斜端贴合对应,所述模具盒38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把手凹槽模口316,所述模具盒38的表面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通向把手凹槽模口316的预留插口318,所述把手凹槽模口316的外侧设置有空腔室317,所述空腔室317整体包围在把手凹槽模口316的外部;且其空腔室317与预留插口318不相通,所述模具盒38的外表面中间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冷却液储存箱312,所述冷却液储存箱312的底部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导管315,所述空腔室317的底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通入口319,所述导管315整体为L形结构;且伸入模具盒38的内部与通入口319相通对应。
如图1、图2、图3、图4、图6所示,所述冷却液储存箱312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金属U形罩311,所述金属U形罩311的两侧从上往下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导热翅片314,所述导热翅片314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313,所述散热风扇313的通风端均与对应侧的导热翅片314贴合对应。
如图4、图6、图7、图8所示,所述空腔室317整体为呈L形排列形状;整体包裹在把手凹槽模口316的外表面;且其空腔室317中处于L形折角的位置处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斜向导流板320,所述斜向导流板320整体从下往上逐渐缩小;且所述空腔室317的内部位于斜向导流板320的上部均依次固定安装有多个抱框架321,所述抱框架321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六角转块322,所述六角转块322的每一侧转块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软胶打击头323,所述软胶打击头323均为圆形球结构。
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倒T形支架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托板平台6,所述托板平台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7,所述第一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朝向装置上侧;且其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8,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8的输出端朝向装置上侧;且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8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横板9,所述注塑模块10与氮气通入模块11分别对称固定安装于横板9的两端位置处;且所述注塑模块10与氮气通入模块11的输出端均朝向装置下方。
如前述实施例所述,其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其气辅把手注塑过程中,其成型产品在开模过程时冷却效果不佳,难以高效开模的问题,通过在把手凹槽模口316的外侧设置上空腔室317,注入冷却液储存箱312中的冷却进行解决,其具体步骤结合熔体注塑阶段、气体注射阶段、气体保压阶段与排出和开模阶段四个阶段如下:
熔体注塑阶段:在注塑模块10的内部注入对应的塑料原材料,通过其注塑模块10的加热作用,将塑料原材料熔化,此时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2输出端的电动伸缩作用,收回其输出端的口形支架33,在收回过程中,其安装在模具盒38外侧的扩板39,其底部的辅助轮盘310会接触到几形套框5的外侧,并随着几形套框5的内侧,配合第一电动伸缩杆2,向几形套框5的内部继续移动,由于其两侧的模具盒38是通过套环板36滑动组装在侧向限位杆34上,所以在收回的过程中,被几形套框5挤压其模具盒38会缓慢合上,直到最后第一电动伸缩杆2完全收回,其模具盒38完闭合,且位于注塑模块10的底部位置处,此时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8的电动伸缩作用,将输出端的横板9向下移动,使注塑模块10的输出端插入到预留插口318中,向其模具盒38内部的把手凹槽模口316中注入熔化的塑料原材料;
气体注射阶段: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8将注塑模块10向上抬升,抬升完全后再在第一伺服电机7输出端的转动作用下,控制其输出端的横板9进行180度转动,将氮气通入模块11的输出端对准合紧整体的模具盒38,并再在第二电动伸缩杆8的电动伸缩作用下,控制其氮气通入模块11的输出端插入预留插口318的内部,对其内部充入氮气,对把手凹槽模口316内部熔化的塑料原材料进行充气,使其熔化的塑料原材料的内腔充气,氮气根据要求注入热熔胶料中,气体在高温低压区域流动迅速,气体流动的方向通常是阻力最小的方向,根据设计,用压缩气体代替的塑胶外壳中厚截面处的热熔胶料,用该压缩气体来完成热熔胶料的填充;
气体保压阶段:在塑料原材料的内腔充气过后,将需要控制其氮气通入模块11的氮气通入状态,此时由于热熔胶料和气体共同作用,在塑胶外壳模具填充之后,氮气留在塑胶外壳的气体流道内,它有足够的压力使塑胶外壳压实,随后热熔胶料冷却和收缩,气体压迫还没有凝固的热熔胶料到收缩造成的空隙中,用保压压力来消除塑胶外壳外观上的缩痕,并且保证在下一个成型周期,塑胶外壳模具有较好的外观质量,以成型外观质量好的塑胶外壳,并且为了保证其冷却和收缩的效果,此时通过冷却液储存箱312底部的输出端的导管315,向空腔室317的内部注入冷却液,由于空腔室317是包裹在把手凹槽模口316的外侧,所以其冷却液可以包裹在热熔胶料的外侧,对把手凹槽模口316的外表面进行高效降温,另外一方面,其通过氮气通入模块11向模具盒38内部通入的气体亦可对热熔胶料进行降温,保证其气体保压阶段其热熔胶料的冷却效果;
排出和开模阶段:待其模具盒38内部的热熔胶料冷却下来时,可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2向外侧展开,带动注塑模具机构3沿着几形套框5的内侧向外移动,直到其注塑模具机构3的辅助轮盘310完全脱离几形套框5,此时在侧向限位杆34外表面安装的第一复位弹簧圈35的复位作用下,将向外撑开模具盒38,使模具盒38自动打开,将其成品排出到转存箱4的内部,并且在空腔室317的内部注入冷却液的过程中,其冷却液通过斜向导流板320的斜向导流作用,在抱框架321的底部形成聚集的水流,且冲向抱框架321,推动其抱框架321内部的六角转块322进行转动,其转动的过程中,就可以带动外侧的六角转块322反复地击打把手凹槽模口316的背面,保证其把手凹槽模口316内部热熔胶料脱离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其排出和开模的顺利程度;
如上述所述,其装置可依熔体注塑阶段、气体注射阶段、气体保压阶段与排出和开模阶段四个阶段进行循环工作,自动排出成品到转存箱4的内部。
如图1、图2、图3、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倒T形支架1的后侧固定安装有自维护机构12,所述自维护机构12包括固定连接于倒T形支架1的后侧的加热底座121,所述加热底座121的上表面加热端固定安装有可视储存箱122,所述可视储存箱122的内部上侧固定连接有带组装口骨架板123,所述带组装口骨架板123的表面中间位置侧设置有组装插口;且其组装插口的内部插入安装有组装架125,所述组装架12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24,所述组装架125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抽泵126,所述抽泵12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伸入可视储存箱122底部的抽管127,所述抽管127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过滤套头128,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24的输出端穿过抽泵126的轴心且固定安装有转块1214。
如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所述转块12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圆筒罩129,所述圆筒罩129的两侧均设置有导轨口1210,所述圆筒罩129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圈1212,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圈12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盘块1211,所述套盘块121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且其卡块滑动套于导轨口1210的内部,所述套盘块1211的上表面贯穿圆筒罩129;且固定连接有尖嘴插杆1215,所述尖嘴插杆1215整体为向上逐渐缩小的十字形尖嘴块结构。
如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所述抽泵126的上侧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对应并连通的喷淋管1213,所述喷淋管1213穿过圆筒罩129;且延伸于圆筒罩129的上表面侧端;喷淋端朝向所述尖嘴插杆1215;且伸于圆筒罩129内部的喷淋管1213与第二复位弹簧圈1212相互不接触。
如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所述圆筒罩12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其同轴心的套筒罩1216,所述套筒罩1216的内部呈圆周排列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圈;且其弹簧圈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圆弧棉刷块1217;使所述圆弧棉刷块1217均具有向套筒罩1216轴心靠近的运动趋势。
如前述实施例所述,其装置可依熔体注塑阶段、气体注射阶段、气体保压阶段与排出和开模阶段四个阶段进行循环工作,自动排出成品到转存箱4的内部,而为了保证其横板9每一次在转动切换过程中,其对应工作端都有干净的工作环境,可通过上述结构进行解决,具体为,其每一次第一伺服电机7输出端带动注塑模块10与氮气通入模块11进行切换时,其一端在插入预留插口318的内部进行工作时,其另外一端均可以同步插入端自维护机构12的内部进行自维护,在其注塑模块10与氮气通入模块11的输出端插入到自维护机构12的可视储存箱122的内部时,其尖嘴插杆1215首先插入输出端的开口,并且由于其尖嘴插杆1215是通过第二复位弹簧圈1212滑动设置于圆筒罩129的内部,可自适应其输出端开口的长度,配合其长度可以自动挤下卡在导轨口1210中的套盘块1211,使尖嘴插杆1215向下移动,进一步的在第二伺服电机124的转动作用下,其尖嘴插杆1215还能够在其输出端的内部进行转动,刮取下热熔胶料的残胶,保证其输出端开口的通畅,再进一步的其套筒罩1216亦会套在其输出端的外表面,由于其内壁通过弹簧安装有多个圆弧棉刷块1217,使得其圆弧棉刷块1217可以贴合在输出端的外表面,在尖嘴插杆1215对其输出端内部进行转动刮取的作用下,亦可以通过圆弧棉刷块1217对其外表面进行清理,进一步保证其输出端的工作环境;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其自维护机构12可以在注塑模块10或者氮气通入模块11的输出端插入到其内部时,自动对其输出端进行清理,所以在第一伺服电机7输出端的转动作用下,使每一次切换下的注塑模块10与氮气通入模块11都可以得到清理,而设置的抽泵126亦能够在可视储存箱122的内部注入清水的情况下,利用加热底座121对其水进行加热,并配合喷淋管1213对准尖嘴插杆1215进行补水清理,利用热水进一步提高其清理效果,并且再进一步地,由于其组装架125与带组装口骨架板123为插入连接,所以可在维护工作过程中进行拆卸清理。
使用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2控制其输出端的注塑模具机构3沿着几形套框5的内侧进行移动,待其注塑模具机构3被挤于几形套框5的内部时,其两侧的模具盒38合紧,且移动到注塑模块10的底部,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8带动注塑模块10向下移动,利用其注塑模块10插入模具盒38的预留插口318中进行注塑,在注塑完成过后切换上氮气通入模块11,利用氮气通入模块11的输出端插入模具盒38的内部,通入氮气进行气辅注塑,并配合冷却液储存箱312向空腔室317的内部注入冷却液进行冷却,最后再次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2将注塑模具机构3沿着几形套框5移出,脱离几形套框5过后在第一复位弹簧圈35的展开作用下,可自动展开模具盒38将成形的模型排到转存箱4的内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其气辅把手注塑过程中,其成型产品在开模过程时冷却效果不佳,难以高效开模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包括倒T形支架(1),所述T形支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用于组装万向轮贴合地面进行使用;
其特征在于:所述倒T形支架(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存箱(4),以所述转存箱(4)为装置的前侧,则所述倒T形支架(1)的表面后部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2),所述倒T形支架(1)的表面前侧固定安装有几形套框(5),所述倒T形支架(1)的上表面两端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注塑模块(10)与氮气通入模块(11),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2)的输出端朝向装置前侧;且其输出端上组装有注塑模具机构(3),所述注塑模具机构(3)包括设置于第一电动伸缩杆(2)输出端外侧的口形支架(33)以及活动设置在口形支架(33)左右两端的模具盒(38);
其中,所述模具盒(38)的内部均设置有把手凹槽模口(316)与空腔室(317),其空腔室(317)附于把手凹槽模口(316)的外表面;可直接注入冷却水进行覆盖式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几形套框(5)整体为四根朝向装置前侧的支板结构;且其朝向外侧的支板均向外倾斜展开;类似于几形展开的桌腿结构,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套块(31),所述套块(3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L形支架(32),所述L形支架(3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口形支架(33),所述L形支架(32)的左右两侧上下端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侧向限位杆(34),所述侧向限位杆(34)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圈(35),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圈(35)均具有向外展开的运动趋势;且其第一复位弹簧圈(35)远离L形支架(3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环板(36),所述套环板(36)整体滑动套于侧向限位杆(34)的外表面,所述口形支架(33)的前侧安装有辅助支架套(37),所述辅助支架套(37)与所述L形支架(32)、侧向限位杆(34)、第一复位弹簧圈(35)、套环板(36)所组成的结构相同;且与靠近第一电动伸缩杆(2)一端的L形支架(32)保持前后对称位置关系,所述口形支架(33)的底部左右两侧通过套环板(36)均组装有对应的模具盒(38);且其模具盒(38)左右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盒(38)的外部四侧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朝向外侧的扩板(39),所述扩板(39)的底部均活动安装有辅助轮盘(310),所述辅助轮盘(310)与几形套框(5)的外侧倾斜端贴合对应,所述模具盒(38)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把手凹槽模口(316),所述模具盒(38)的表面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通向把手凹槽模口(316)的预留插口(318),所述把手凹槽模口(316)的外侧设置有空腔室(317),所述空腔室(317)整体包围在把手凹槽模口(316)的外部;且其空腔室(317)与预留插口(318)不相通,所述模具盒(38)的外表面中间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冷却液储存箱(312),所述冷却液储存箱(312)的底部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导管(315),所述空腔室(317)的底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通入口(319),所述导管(315)整体为L形结构;且伸入模具盒(38)的内部与通入口(319)相通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储存箱(312)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金属U形罩(311),所述金属U形罩(311)的两侧从上往下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导热翅片(314),所述导热翅片(314)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313),所述散热风扇(313)的通风端均与对应侧的导热翅片(314)贴合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室(317)整体为呈L形排列形状;整体包裹在把手凹槽模口(316)的外表面;且其空腔室(317)中处于L形折角的位置处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斜向导流板(320),所述斜向导流板(320)整体从下往上逐渐缩小;且所述空腔室(317)的内部位于斜向导流板(320)的上部均依次固定安装有多个抱框架(321),所述抱框架(321)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六角转块(322),所述六角转块(322)的每一侧转块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软胶打击头(323),所述软胶打击头(323)均为圆形球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倒T形支架(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托板平台(6),所述托板平台(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7),所述第一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朝向装置上侧;且其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8),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8)的输出端朝向装置上侧;且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8)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横板(9),所述注塑模块(10)与氮气通入模块(11)分别对称固定安装于横板(9)的两端位置处;且所述注塑模块(10)与氮气通入模块(11)的输出端均朝向装置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倒T形支架(1)的后侧固定安装有自维护机构(12),所述自维护机构(12)包括固定连接于倒T形支架(1)的后侧的加热底座(121),所述加热底座(121)的上表面加热端固定安装有可视储存箱(122),所述可视储存箱(122)的内部上侧固定连接有带组装口骨架板(123),所述带组装口骨架板(123)的表面中间位置侧设置有组装插口;且其组装插口的内部插入安装有组装架(125),所述组装架(12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24),所述组装架(125)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抽泵(126),所述抽泵(12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伸入可视储存箱(122)底部的抽管(127),所述抽管(127)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过滤套头(128),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24)的输出端穿过抽泵(126)的轴心且固定安装有转块(12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块(12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圆筒罩(129),所述圆筒罩(129)的两侧均设置有导轨口(1210),所述圆筒罩(129)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圈(1212),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圈(12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盘块(1211),所述套盘块(121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且其卡块滑动套于导轨口(1210)的内部,所述套盘块(1211)的上表面贯穿圆筒罩(129);且固定连接有尖嘴插杆(1215),所述尖嘴插杆(1215)整体为向上逐渐缩小的十字形尖嘴块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泵(126)的上侧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对应并连通的喷淋管(1213),所述喷淋管(1213)穿过圆筒罩(129);且延伸于圆筒罩(129)的上表面侧端;喷淋端朝向所述尖嘴插杆(1215);且伸于圆筒罩(129)内部的喷淋管(1213)与第二复位弹簧圈(1212)相互不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罩(12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其同轴心的套筒罩(1216),所述套筒罩(1216)的内部呈圆周排列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圈;且其弹簧圈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圆弧棉刷块(1217);使所述圆弧棉刷块(1217)均具有向套筒罩(1216)轴心靠近的运动趋势。
CN202311736721.4A 2023-12-18 2023-12-18 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 Active CN1175328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36721.4A CN117532818B (zh) 2023-12-18 2023-12-18 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36721.4A CN117532818B (zh) 2023-12-18 2023-12-18 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32818A true CN117532818A (zh) 2024-02-09
CN117532818B CN117532818B (zh) 2024-05-03

Family

ID=89786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36721.4A Active CN117532818B (zh) 2023-12-18 2023-12-18 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32818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5247A (en) * 1995-07-05 1998-07-2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Gas injection nozzle for gas assisted injection molding
KR20020048830A (ko) * 2000-12-18 2002-06-24 김영조 중공사출성형방법과 장치 및 그 금형
CN103434083A (zh) * 2013-09-04 2013-12-11 上海宝鹿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气辅倒吹把手工艺方法及其把手主体
CN108162292A (zh) * 2017-12-29 2018-06-15 佛山市顺德区弘安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把手的气体辅助注塑加工工艺
CN109382970A (zh) * 2017-08-08 2019-02-26 常州市武进升越模塑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气辅成型精密注塑工艺及方法
CN210336712U (zh) * 2019-06-24 2020-04-17 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气辅注塑模具
CN212498717U (zh) * 2020-03-23 2021-02-09 扬州市华展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汽车内饰件模具
CN113752471A (zh) * 2021-09-15 2021-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气体辅助注塑成型方法及系统、壳体
CN218111398U (zh) * 2022-07-01 2022-12-23 苏州长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板气辅成型模具
CN218857551U (zh) * 2022-08-15 2023-04-14 上海佰利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冷却的注塑模具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5247A (en) * 1995-07-05 1998-07-2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Gas injection nozzle for gas assisted injection molding
KR20020048830A (ko) * 2000-12-18 2002-06-24 김영조 중공사출성형방법과 장치 및 그 금형
CN103434083A (zh) * 2013-09-04 2013-12-11 上海宝鹿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气辅倒吹把手工艺方法及其把手主体
CN109382970A (zh) * 2017-08-08 2019-02-26 常州市武进升越模塑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气辅成型精密注塑工艺及方法
CN108162292A (zh) * 2017-12-29 2018-06-15 佛山市顺德区弘安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把手的气体辅助注塑加工工艺
CN210336712U (zh) * 2019-06-24 2020-04-17 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气辅注塑模具
CN212498717U (zh) * 2020-03-23 2021-02-09 扬州市华展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汽车内饰件模具
CN113752471A (zh) * 2021-09-15 2021-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气体辅助注塑成型方法及系统、壳体
CN218111398U (zh) * 2022-07-01 2022-12-23 苏州长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板气辅成型模具
CN218857551U (zh) * 2022-08-15 2023-04-14 上海佰利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冷却的注塑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32818B (zh)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90802B (zh) 一种可自动下料的注塑成型设备及其方法
CN211763073U (zh) 一种塑料注塑模具用清理装置
CN117532818B (zh) 一种气辅把手的注塑模具
CN214982799U (zh) 一种便于卸料的人字拖加工用鞋底注塑成型装置
CN110861267A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散热机构
CN216708174U (zh) 一种圆弧形空心注塑件一体脱模顶出注塑模具
CN214395346U (zh) 一种全自动模具注塑设备
CN212072704U (zh) 喷雾瓶注塑加工中的热能回收装置
CN210061767U (zh) 一种双层齿轮注塑模具用的注塑设备
CN212124140U (zh) 一种高效自动真空吹塑机
CN218928459U (zh) 一种组合瓶盖生产用注塑模具
CN220808344U (zh) 一种基于汽车配件的进气格栅注塑模具
CN215203205U (zh) 一种按键面板带有吹扫式清洁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20742013U (zh) 一种方便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20995167U (zh) 一种篮球生产用的球内胆硫化机
CN214982937U (zh) 一种橡胶箱模具的顶出机构
CN220331801U (zh) 一种奶茶盖注塑模具
CN216329832U (zh) 一种多功能的塑料模具
CN218857574U (zh) 一种基于锂电车电动车仪表注塑成型设备
CN214872339U (zh) 一种接线盒的高效注塑模组
CN219114705U (zh) 一种电动车头罩一体注塑成型模具
CN221022298U (zh) 一种模具内设有降温结构的塑料瓶吹塑机
CN215886808U (zh) 一种钢化玻璃成型机
CN117863441B (zh) 一种热塑性分片式防雨罩叶片的注塑成型装置
CN216578962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