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10815A - 一种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10815A
CN117510815A CN202311342878.9A CN202311342878A CN117510815A CN 117510815 A CN117510815 A CN 117510815A CN 202311342878 A CN202311342878 A CN 202311342878A CN 117510815 A CN117510815 A CN 117510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logen
pet
flame
dripping
free fl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428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先何
李发学
吴维光
白桢慧
方千瑞
杨美娟
束官莹
朱秀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engyuan Chemical Fibre Co ltd
Do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engyuan Chemical Fibre Co ltd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engyuan Chemical Fibre Co ltd, Do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engyuan Chemical Fib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428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108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10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108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68Polyester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 C08G63/695Polyester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containing silicon
    • C08G63/6954Polyester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containing silicon derived from polx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695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阻燃共聚酯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二苯基硅二醇、催化剂和有机溶剂混合溶解,进行聚合反应,得到羟基封端的苯基硅氧烷低聚物;(2)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酯交换催化剂混合并进行酯交换反应,再加入羟基封端的苯基硅氧烷低聚物,继续反应,得到阻燃PET酯化物;(3)将阻燃PET酯化物进行缩聚反应,得到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本发明将苯基硅氧烷低聚物以化学共聚的方式引入PET分子主链中,所得纯硅系阻燃PET共聚酯不仅实现了阻燃和抗熔滴性的良好平衡,同时还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燃共聚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耐化学性、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广泛用于薄膜、包装材料、汽车和电子工程塑料等领域。但其燃烧速度快,热释放速率高,且烟雾及有毒物质释放量大,且燃烧过程中伴有严重的熔滴现象,对人类生命安全及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因此,开发无卤阻燃抗熔滴PET一直是世界各国的研究重点。
目前为止,PET的阻燃改性大多选用绿色无毒的无机硅系阻燃剂,且以添加型共混改性为主。例如,公开号为CN11662220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无卤阻燃高韧型PET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多孔无机矿物颗粒,如高岭石、蒙脱石和蛭石等作为添加型阻燃剂。这些含硅阻燃剂同时提高了PET的韧性及阻燃性,制备出一种无卤阻燃高韧型PET材料。
公开号为CN 116063743 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凹凸棒土基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阻燃PE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将PET与凹凸棒土纳米颗粒和包覆了壳聚糖的凹凸棒土纳米颗粒共混。所述的阻燃剂不仅能够显著提高PET材料的阻燃性能,还可有效提高PET材料的力学性能。
然而,无机阻燃剂会从PET基材中渗出,使PET复合材料的阻燃性大大降低。此外,无机阻燃剂还存在着与PET基材相容性差的问题,这会严重损坏其实用性能。因此,现阶段对PET的阻燃改性应聚焦于阻燃剂的渗出问题,并兼顾PET的阻燃性及抗熔滴性能,同时解决持续燃烧及熔融滴落带来的二次危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羟基封端的纯硅系阻燃低聚物引入聚酯分子链中,从本质上解决阻燃剂渗出问题,其依次经过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聚合得到阻燃效果良好且具有抗熔滴性能的环保无毒PET共聚酯,且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其结构式如下:
其中,2≤m≤6,12≤p≤28。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二苯基硅二醇(DPSD)、催化剂和有机溶剂混合溶解,进行聚合反应,得到羟基封端的苯基硅氧烷低聚物(PDPS);其结构式如下:
(2)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酯化催化剂混合并进行酯化反应,再加入羟基封端的苯基硅氧烷低聚物,继续反应,得到阻燃PET酯化物;
(3)将阻燃PET酯化物进行缩聚反应,得到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
上述反应的合成方程式如下:
首先,本发明选择二苯基硅二醇作为初始反应物,可以在保证具有较高苯环含量的同时,综合苯环的成碳性和硅的耐高温性,苯环基团可以在受热后可碳化成为炭化层,而具有低表面能的硅原子可以在高温下快速转移到基体材料表面,形成热稳定性能良好的含硅炭化层,阻止火焰蔓延,最终实现聚酯的阻燃抗熔滴性能。其次,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先通过酯化反应得到酯化物,再引入苯基硅氧烷低聚物可以制备得到高分子量(聚合度高)共聚酯,且一定程度上保证共聚酯大分子链段的对称性和规整性,从而能够同时提高阻燃性能和机械性能,而且由于硅系阻燃剂对PET具有一定的增韧作用,所得到的共聚酯结构能够进一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共聚改性能够直接将阻燃剂引入PET分子链,避免共混改性存在的相分离问题,而且避免磷系和硅系阻燃剂的协同添加将会出现的添加量高、相容性差、力学性能差等问题,最终能够聚合得到阻燃效果良好且具有抗熔滴性能的环保无毒PET共聚酯,同时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作为优选,按重量份数计,步骤(1)中加入50份二苯基硅二醇、0.25~2.5份催化剂和50份有机溶剂。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聚合反应为在30~60℃、50~800Pa条件下搅拌反应6~72h。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为无机酸或路易斯酸类催化剂。
作为优选,所述无机酸为盐酸、硫酸或高氯酸;所述路易斯酸类催化剂为氯化锌、氯化钠、氯化铁、氯化铝和氯化锡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按重量份数计,步骤(2)中加入100份对苯二甲酸、46~116份乙二醇、0~5份酯交换催化剂和25~50份羟基封端的苯基硅氧烷低聚物。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酯化反应为在0.1~0.3MPa、220~240℃条件下搅拌2~3h;所述继续反应的时间为2~3h。
作为优选,所述酯化催化剂为钛酸四丁酯、钛酸异丙酯、醋酸锌、醋酸锰和三氧化二锑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缩聚反应为:先在200~500Pa、240~260℃条件下反应3~5h后,再调节压力至100Pa以下,调节温度为260~280℃继续反应1~2h。
在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中,端基酯化的PET酯化物链段,其分子量范围为500~2000g/mol,占整个共聚物摩尔总量的50%~75%;阻燃链段的硅氧烷,其分子量范围为200~1000g/mol,占共聚物摩尔总量的25%~5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苯基硅氧烷低聚物以化学共聚的方式引入PET分子主链中,所得纯硅系阻燃PET共聚酯不仅实现了阻燃和抗熔滴性的良好平衡,同时还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
(2)本发明的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的UL 94指数为V-0级别,点燃后8s内自熄灭且无熔滴产生,断裂伸长率为35~45%,断裂强度为44~60MPa。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50g二苯基硅二醇(DPSD)、1.25g盐酸及250mL丙酮于三口烧瓶中充分溶解,之后在25℃、800Pa的条件下搅拌60h后,得到羟基封端的苯基硅氧烷低聚物(PDPS,m≈4)。
(2)将100g对苯二甲酸、50g乙二醇、1g钛酸四丁酯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3次直至釜内空气置换完毕,并保有0.25MPa的压力,升温至240℃搅拌2h;随后将釜内压力调节为常压,并加入25g PDPS,保压0.15MPa于240℃下继续反应2h,得到阻燃PET酯化物。
(3)将阻燃PET酯化物进行缩聚反应,先将上述反应釜压力控制在300Pa,调节温度为250℃,反应3h,再使釜内压力降至50MPa,温度升高至280℃继续反应2h,最终得到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p≈20)。
实施例2
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50g二苯基硅二醇(DPSD)、1.05g硫酸及250mLN,N二甲基甲酰胺于三口烧瓶中充分溶解,之后在60℃、300Pa的条件下搅拌24h后,得到羟基封端的苯基硅氧烷低聚物(PDPS,m≈3)。
(2)将100g对苯二甲酸、75g乙二醇、1g钛酸四丁酯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3次直至釜内空气置换完毕,并保有0.15MPa的压力,升温至240℃搅拌2h;随后将釜内压力调节为常压,并加入45g PDPS,保压0.15MPa于240℃下继续反应3h,得到阻燃PET酯化物。
(3)将阻燃PET酯化物进行缩聚反应,先将上述反应釜压力控制在400Pa,调节温度为260℃,反应2h,再使釜内压力降至30MPa,温度升高至280℃继续反应2h,最终得到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p≈26)。
实施例3
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50g二苯基硅二醇(DPSD)、0.45g氯化锌及250mL三氯乙烷于三口烧瓶中充分溶解,之后在60℃、300Pa的条件下搅拌48h后,得到羟基封端的苯基硅氧烷低聚物(PDPS,m≈4)。
(2)将100g对苯二甲酸、100g乙二醇、1g醋酸锌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3次直至釜内空气置换完毕,并保有0.3MPa的压力,升温至230℃搅拌2h;随后将釜内压力调节为常压,并加入30g PDPS,保压0.3MPa于230℃下继续反应3h,得到阻燃PET酯化物。
(3)将阻燃PET酯化物进行缩聚反应,先将上述反应釜压力控制在200Pa,调节温度为240℃,反应3h,再使釜内压力降至50MPa,温度升高至280℃继续反应2h,最终得到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p≈15)。
实施例4
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50g二苯基硅二醇(DPSD)、1.35g氯化铝及250mL四氢呋喃于三口烧瓶中充分溶解,之后在60℃、600Pa的条件下搅拌60h后,得到羟基封端的苯基硅氧烷低聚物(PDPS,m≈5)。
(2)将100g对苯二甲酸、80g乙二醇、1g醋酸锰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3次直至釜内空气置换完毕,并保有0.2MPa的压力,升温至220℃搅拌3h;随后将釜内压力调节为常压,并加入35g PDPS,保压0.3MPa于220℃下继续反应3h,得到阻燃PET酯化物。
(3)将阻燃PET酯化物进行缩聚反应,先将上述反应釜压力控制在300Pa,调节温度为260℃,反应2h,再使釜内压力降至40MPa,温度升高至270℃继续反应2h,最终得到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p≈22)。
实施例5
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50g二苯基硅二醇(DPSD)、2.25g高氯酸及250mL丙酮于三口烧瓶中充分溶解,之后在30℃、500Pa的条件下搅拌36h后,得到羟基封端的苯基硅氧烷低聚物(PDPS,m≈3)。
(2)将100g对苯二甲酸、65g乙二醇、1g三氧化二锑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3次直至釜内空气置换完毕,并保有0.25MPa的压力,升温至240℃搅拌2h;随后将釜内压力调节为常压,并加入10g PDPS,保压0.15MPa于240℃下继续反应2h,得到阻燃PET酯化物。
(3)将阻燃PET酯化物进行缩聚反应,先将上述反应釜压力控制在200Pa,调节温度为260℃,反应3h,再使釜内压力降至50MPa,温度升高至280℃继续反应2h,最终得到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p≈18)。
实施例6
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50g二苯基硅二醇(DPSD)、0.45g氯化锡及250mL四氢呋喃于三口烧瓶中充分溶解,之后在45℃、800Pa的条件下搅拌36h后,得到羟基封端的苯基硅氧烷低聚物(PDPS,m≈5)。
(2)将100g对苯二甲酸、95g乙二醇、1g钛酸异丙酯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3次直至釜内空气置换完毕,并保有0.15MPa的压力,升温至220℃搅拌3h;随后将釜内压力调节为常压,并加入25g PDPS,保压0.3MPa于220℃下继续反应3h,得到阻燃PET酯化物。
(3)将阻燃PET酯化物进行缩聚反应,先将上述反应釜压力控制在300Pa,调节温度为260℃,反应2h,再使釜内压力降至80MPa,温度升高至280℃继续反应2h,最终得到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p≈16)。
实施例7
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50g二苯基硅二醇(DPSD)、1.85g氯化铝及25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于三口烧瓶中充分溶解,之后在30℃、500Pa的条件下搅拌48h后,得到羟基封端的苯基硅氧烷低聚物(PDPS,m≈3)。
(2)将100g对苯二甲酸、55g乙二醇、1g醋酸锰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3次直至釜内空气置换完毕,并保有0.25MPa的压力,升温至230℃搅拌2h;随后将釜内压力调节为常压,并加入50g PDPS,保压0.3MPa于230℃下继续反应2h,得到阻燃PET酯化物。
(3)将阻燃PET酯化物进行缩聚反应,先将上述反应釜压力控制在200Pa,调节温度为260℃,反应2h,再使釜内压力降至30MPa,温度升高至280℃继续反应2h,最终得到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p≈26)。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改为直接在步骤2中加入PDPS。
(1)称取50g二苯基硅二醇(DPSD)、1.25g盐酸及250mL丙酮于三口烧瓶中充分溶解,之后在25℃、800Pa的条件下搅拌60h后,得到羟基封端的苯基硅氧烷低聚物(PDPS,m≈4)。
(2)将100g对苯二甲酸、50g乙二醇、25g PDPS和1g钛酸四丁酯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3次直至釜内空气置换完毕,并保有0.25MPa的压力,升温至240℃搅拌2h;随后将釜内压力调节为常压,保压0.15MPa于240℃下继续反应2h,得到阻燃PET酯化物。
(3)将阻燃PET酯化物进行缩聚反应,先将上述反应釜压力控制在300Pa,调节温度为250℃,反应3h,再使釜内压力降至50MPa,温度升高至280℃继续反应2h,最终得到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p≈12)。
对比例2
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苯基硅氧烷低聚物的聚合度过大(超过权利要求中范围)。
(1)称取50g二苯基硅二醇(DPSD)、2.50g氯化铁及25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于三口烧瓶中充分溶解,之后在30℃、500Pa的条件下搅拌48h后,得到羟基封端的苯基硅氧烷低聚物(PDPS,m≈8)。
(2)将100g对苯二甲酸、55g乙二醇、1g醋酸锰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3次直至釜内空气置换完毕,并保有0.25MPa的压力,升温至230℃搅拌2h;随后将釜内压力调节为常压,并加入50g PDPS,保压0.3MPa于230℃下继续反应2h,得到阻燃PET酯化物。
(3)将阻燃PET酯化物进行缩聚反应,先将上述反应釜压力控制在200Pa,调节温度为260℃,反应2h,再使釜内压力降至30MPa,温度升高至280℃继续反应2h,最终得到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p≈10)。
表1
表1中,阻燃性能测试采用UL 94测试。
如表1所示,本发明将苯基硅氧烷低聚物以化学共聚的方式引入PET分子主链中,所得纯硅系阻燃PET共聚酯不仅实现了阻燃和抗熔滴性的良好平衡,同时还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对比例1-2表明苯基硅氧烷低聚物(PDPS)的聚合度和加入顺序均会对阻燃性能和机械性能产生影响,导致最终所得共聚酯的综合性能变差。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下:
其中,2≤m≤6,12≤p≤28。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二苯基硅二醇、催化剂和有机溶剂混合溶解,进行聚合反应,得到羟基封端的苯基硅氧烷低聚物;
(2)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酯化催化剂混合并进行酯化反应,再加入羟基封端的苯基硅氧烷低聚物,继续反应,得到阻燃PET酯化物;
(3)将阻燃PET酯化物进行缩聚反应,得到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步骤(1)中加入50份二苯基硅二醇、0.25~2.5份催化剂和50份有机溶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聚合反应为在30~60℃、50~800Pa条件下搅拌反应6~72h。
5.如权利要求2-4之一所述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为无机酸或路易斯酸类催化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酸为盐酸、硫酸或高氯酸;所述路易斯酸类催化剂为氯化锌、氯化钠、氯化铁、氯化铝和氯化锡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2所述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步骤(2)中加入100份对苯二甲酸、46~116份乙二醇、0~5份酯交换催化剂和25~50份羟基封端的苯基硅氧烷低聚物。
8.如权利要求2所述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酯化反应为在0.1~0.3MPa、220~240℃条件下搅拌2~3h;所述继续反应的时间为2~3h。
9.如权利要求2或7或8所述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酯化催化剂为钛酸四丁酯、钛酸异丙酯、醋酸锌、醋酸锰和三氧化二锑中的一种。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缩聚反应为:先在200~500Pa、240~260℃条件下反应3~5h后,再调节压力至100Pa以下,调节温度为260~280℃继续反应1~2h。
CN202311342878.9A 2023-10-17 2023-10-17 一种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5108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42878.9A CN117510815A (zh) 2023-10-17 2023-10-17 一种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42878.9A CN117510815A (zh) 2023-10-17 2023-10-17 一种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10815A true CN117510815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46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42878.9A Pending CN117510815A (zh) 2023-10-17 2023-10-17 一种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1081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20410B (zh) 一种磷-硅协效阻燃抗熔滴尼龙6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27430B (zh) 一种含磷阻燃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066389B (zh) 含苯并杂环磺酸盐结构的离子单体、用其阻燃抗熔滴的离聚物及它们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190345335A1 (en) Preparation method of polyorganosiloxane-polycarbonate and its application
CN103554497A (zh) 一种阻燃型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13817152B (zh) 基于高温自交联的阻燃抗熔滴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59084B (zh) 一种基于苯酰亚胺结构的高温自交联阻燃抑烟抗熔滴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5746481A (zh) 一种抗冲击阻燃耐火电缆及其生产工艺
CN107189061B (zh) 一种无卤抗熔滴阻燃尼龙6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10739A (zh) 一种绿色长效阻燃尼龙6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 et al. Efficient polymeric phosphorus flame retardant: flame retardancy, thermal property, and physical property on polylactide
CN111808273B (zh) 聚酯-聚碳酸酯共聚物、聚酯制品、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7510815A (zh) 一种无卤阻燃抗熔滴pet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76780B (zh) 一种含磷阻燃ptt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rigo et al. Intrinsically flame retardant polyamides: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last 15 years
CN112745500A (zh) 一种dopo基反应型阻燃剂改性聚醚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JPH04253764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ポリエステルブロック共重合体組成物
CN114456366B (zh) 低烟低热本征阻燃共聚碳酸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808271B (zh) 生物基耐热阻燃聚酯、聚酯制品、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EP4169967A1 (en) High-temperature self-crosslinking-based flame-retardant droplet-resistant copolyest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5017764A (zh) 无卤阻燃增强pa66/回收pet瓶片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18496A (zh) 一种热塑性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24385B (zh) 一种耐水解阻燃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99966B (zh) 阻燃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0950932B1 (ko) 난연성이 우수한 무연신 폴리카보네이트 블렌딩 시트, 그의제조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성형제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