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078A - 导电性防反射膜、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及阴极射线管 - Google Patents
导电性防反射膜、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及阴极射线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5078A CN1175078A CN97115589A CN97115589A CN1175078A CN 1175078 A CN1175078 A CN 1175078A CN 97115589 A CN97115589 A CN 97115589A CN 97115589 A CN97115589 A CN 97115589A CN 1175078 A CN1175078 A CN 11750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o
- reflecting film
- film
- contain
- comp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02—Electrodes; Screens; Mounting, supporting, spacing or insulating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86—Vessels; Containers; Vacuum locks
- H01J29/867—Means associated with the outside of the vessel for shielding, e.g. magnetic shields
- H01J29/868—Screens covering the input or output face of the vessel, e.g. transparent anti-static coatings, X-ray absorbing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86—Vessels; Containers; Vacuum locks
- H01J29/89—Optical or photographic arrangements structurally combined or co-operating with the vessel
- H01J29/896—Anti-reflection means, e.g. eliminating glare due to ambient ligh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29/00—Details of cathode ray tubes or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2229/89—Optical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vessel
- H01J2229/8913—Anti-reflection, anti-glare, viewing angle and contrast improving treatments or devices
Landscapes
- Vessels, Lead-In Wires, Accessory Apparatuses For Cathode-Ray Tubes (AREA)
- Formation Of Various Coating Films On Cathode Ray Tubes And Lamp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含有导电性材料的第一涂膜上,在烧结的条件下,其膨胀率与该涂膜几近相等的第二涂膜,同时烧结第一及第二涂膜。由此,可得到其表面电阻值充分地低、具有优异的耐水性及耐药剂性、其反射光强降低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将该导电性防反射膜适当用于阴极射线管,可基本上防止AEF的发生,同时可由此制得可长期显示高画面质量图象的阴极射线管。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防反射膜的功能、且可防止AEF(Alternating electricfield,交变电场)发生的导电性防反射膜、该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及在其荧光屏面板(face panel)的外表面上具有该导电性防反射膜的阴极射线管。
已有技术
近年来,有人指出,在用于电视机的布劳恩管及计算机的CRT(Cathod RayTube阴极射线管)等上的阴极射线管,发生于其内部的电子枪及偏转线圈近旁的电磁波漏泄到阴极射线管的外部,可能给设置于其周围的电子仪器等带来不利影响。
为此,为防止所述电磁波(电场)从阴极射线管漏泄,在特开昭61-1188932号、特开昭61-1188946号、特开昭63-160140号公报等上公开了为防止面板带电,而对该面板所进行的各种表面处理方法。可以认为,应用这些方法,确可防止漏电场(AEF)的发生。
在以防止带电为目的的场合,导电膜的表面电阻在1×107Ω/□则足够。然而,上述的表面电阻值并不能防止AEF的发生。为了防止AEF的发生,须将处理膜的表面电阻值再进一步降低至5×102Ω/□以下。
以往,作为形成表面电阻值低的导电性薄膜的方法,有PVD、CVD法、喷镀法等的气相形成方法,例如,在特开平1-242769号公报上公开了一种由喷镀法形成低电阻导电膜的形成方法。然而,上述气相方法在形成导电膜时须使用大型装置,其设备投资大,且其大批量生产也有困难。
另外,由于构成导电膜的导电材料的比电阻越小,则越可得到良好的导电性,所以,已知籍由含有金属微粒的膜作为导电膜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防止AEF的发生。
然而,通常,含有金属微粒的膜既使很薄,对可见光也具有吸收,因此,当膜厚增大,则光的透过率、特别是波长短的蓝色领域光的透过率下降,导致阴极射线管的亮度低下。又,在不掺入粘结剂,仅以金属微粒形成导电膜的场合,由于金属微粒的胶粘力不充分,膜强度低下;另一方面,在将粘结剂与金属微粒一起混合加入时,也有导电膜的电阻值增高,不能得到充分的导电性的问题。
再有,将含有导电性微粒的导电层作为显示高折射率的第一层(其折射率在2以上),在第一层上设置折射率在2以下的低折射率二氧化硅层等,由此构成二层结构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在该导电性防反射膜上,混合加入如色素等的光吸收物质,即可使反射颜色成中性,抑制着色(特开平6-208003号公报所载)。但是,含有金属微粒的导电层折射率大,且反射率高,如果仅仅是利用光吸收物质的光吸收特性,很难抑制反射颜色的着色。
作为透明导电膜的形成方法,有在基材上涂布透明、且分散有导电性微粒的涂布液,形成涂膜后,再干燥、硬化及烧结的方法(涂布法或湿法)。例如,将混合分散有Sb的氧化锡(ATO)及含有In的氧化锡(ITO)的微粒和二氧化硅(SiO2)系粘结剂的溶液涂布于基材上,形成涂膜后,干燥、硬化及烧结,由此得到透明的导电膜。在如此形成的透明导电膜上,可籍导电性微粒(ATO及ITO微粒)的相互接触而产生导电性。可以认为,此时,各个导电性微粒按下述机理相互接触。
即,在刚涂布于基材上的涂膜上,各导电性微粒并不马上相互接触,而是在各个导电性微粒之间介入存在作为粘结剂的凝胶状二氧化硅。而且,该涂膜在约200℃的温度下烧结时,由此使硅胶成为二氧化硅(SiO2),并致密化乃至高密度化。可以认为,在此过程中,各个导电性微粒相互接触,其结果,得到产生自导电性微粒的导电性。
然而,如此形成的透明导电膜虽具有一定的导电性,但是,由于在各个导电性微粒之间存在着大量高密度化了的二氧化硅等绝缘性粘结剂成分,所以,无法得到可充分用于防止AEF发生的足够导电性。
为此,也有文献提出了如下形成导电膜的方法:将不含有聚合物类粘结剂成分的导电性微粒的分散液涂布于基材上,形成含有导电性微粒的第一涂膜之后,再在该涂膜上形成含有二氧化硅系粘结剂等的第二涂膜,将该第一及第二涂膜同时进行烧结,由此,得到具有可用于防止AEF发生的导电性透明导电膜(特开平8-102227号公报)。该方法用烧结方法使含于第二涂膜中的硅胶高密度化,同时,在此高密度化的过程中,也使第一涂膜高密度化,籍此,使导电性微粒相互接触,得到充分的导电性。又,在将二氧化硅系粘结剂等的溶液涂布于基材上时,粘结剂对于第一涂膜内部存在一定的渗透,但比起将导电性微粒和二氧化硅系粘结剂的混合液涂布于基材上的场合来,渗透、介入于各个导电性微粒之间的二氧化硅的量很少,所以,可期望导电性的提高。
不过,根据上述方法,在烧结时,第二涂膜因第一涂膜而大大收缩,所以,含于第一涂膜的导电性微粒成不均匀的高密度化,其结果,在所得的导电膜上发生各个导电性微粒互不接触的部分。作为整个导电膜,其具有不能得到足够大的导电性的问题。
本发明系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耐水性及耐药剂性等的导电性防反射膜,所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在几乎可防止AEF发生的同时,也可抑制反射光的着色。
又,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耐水性及耐药剂性等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所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在几乎可完全防止AEF发生的同时,也可抑制反射光的着色。
又,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几乎可完全防止AEF发生的同时,也可长期显示高画面质量图象的阴极射线管。
发明综述
本发明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包括:含有导电性微粒的第一层,及设置于该第一层之上、含有由(1)SiO2及(2)以通式RnSiO(4-n)/2(R为取代或非取代的有机基团,n为0~3的整数)表示的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所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第二层。
又,本发明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包括:含有导电性微粒的第一层,及设置于该第一层之上、含有由(1)SiO2、(2)ZrO2及(3)以通式RnSiO(4-n)/2(R为取代或非取代的有机基团,n为0~3的整数)表示的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所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第二层。
又,本发明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包括:含有导电性微粒的第一层,及设置于该第一层之上、含有由(1)SiO2及(2)ZrO2的第二层。
又,本发明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含有导电材料、在第一条件下具有第一膨胀率的第一涂膜形成于基材上的工序;和
在上述第一条件下,将具有上述第一膨胀率或具有与上述第一膨胀率几近相等的第二膨胀率的第二涂膜形成于上述形成的第一涂膜上的工序;和
上述形成的第一及第二涂膜的烧结工序。
再有,本发明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基材上形成含有导电性材料的第一涂膜的工序;及在上述形成的第一涂膜之上,形成含有由通式RnSi(OH)(4-n)(R为取代或非取代的有机基团,n为0~3的整数)表示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第二涂膜的工序;和上述形成的第一及第二涂膜的烧结工序。
又,本发明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基材上形成含有导电性材料的第一涂膜的工序;及在上述已形成的第一涂膜之上,形成含有(1)选自由通式RnSi(OH)(4-n)(R为取代或非取代的有机基团,n为0~3的整数)表示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及(2)选自Zr的无机酸盐、Zr的有机酸盐、Zr的醇盐、Zr的配合物及其水解产物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第二涂膜的工序;和上述形成的第一及第二涂膜的烧结工序。
再有,本发明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基材上形成含有导电性材料的第一涂膜的工序;及在上述已形成的第一涂膜之上,形成含有(1)选自Si的无机酸盐、Si的有机酸盐、Si的醇盐、Si的配合物及其水解产物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及(2)选自Zr的无机酸盐、Zr的有机酸盐、Zr的醇盐、Zr的配合物及其水解产物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第二涂膜的工序;和上述形成的第一及第二涂膜的烧结工序。
又,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包括:包括含有荧光物质的第一面的荧光屏板;形成于与所述荧光屏板的第一面对向而置的第二面之上、含有导电性微粒的第一层;及设置于上述第一层之上、含有由(1)SiO2及(2)以通式RnSiO(4-n)/2(R为取代或非取代的有机基团,n为0~3的整数)表示的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所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第二层。
再有,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包括:包括含有荧光物质的第一面的荧光屏板;形成于与所述荧光屏板的第一面对向而置的第二面之上、含有导电性微粒的第一层,及设置于上述第一层之上、含有由(1)SiO2、(2)ZrO2及(3)以通式RnSiO(4-n)/2(R为取代或非取代的有机基团,n为0~3的整数)表示的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所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第二层。
再有,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包括:包括含有荧光物质的第一面的荧光屏板;形成于与所述荧光屏板的第一面对向而置的第二面之上、含有导电性微粒的第一层;及设置于上述第一层之上、含有(1)SiO2及(2)ZrO2的第二层。
在本发明中,作为含于第一层中的导电性微粒可以使用选自银、银化合物、铜及铜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物质的超微粒子。此处,作为银化合物,可举出如氧化银、硝酸银、醋酸银、苯甲酸银、溴酸银、溴化银、碳酸银、氯化银、铬酸银、柠檬酸银、环己烷丁酸银。但是,从其可以更稳定的状态存在于第一层的观点考虑,最好是使用如由Ag-Pd、Ag-Pt、Ag-Au等合金名称所代表的银合金。又,作为铜化合物,可举出如硫酸铜、硝酸铜、酞箐铜等。而且,可以选择使用由这些化合物和银的单体组成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微粒。银、银化合物、铜及铜化合物微粒的大小最好是其粒径(将粒子换算为同一体积的圆球值)在200nm以下。如导电性微粒的粒径超过200nm,则不光使导电性防反射膜的透光率显著低下,且由于光的散射,使该导电性防反射膜混浊,从而有可能导致阴极射线管等的分辨率降低。
含有选自银、银化合物、铜及铜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微粒的第一层,因具有对可见光域的吸收,而使其透光率低下。然而,在第一层中,如能得到相当于比电阻的低表面电阻,则可以减小该第一层的厚度,可将透光率降低抑制在30%以内,同时,可以实现足够防止AEF发生的低电阻值。
图1所示为在由紧靠含有银微粒的第一层及其上设置了含有SiO2第二层的二层组成的导电性防反射膜中,透光率与表面电阻值的关系图。如上所述,为防止发生AEF,有必要将表面电阻值设定于5×102Ω/□以下。如从图2所显见地,在透光率达约80%的导电性防反射膜中,如表面电阻值达5×102Ω/□则已是相当的低。所以,可以理解在确保透光率的同时,也能防止AEF的发生。
在本发明中,在紧靠含有导电性微粒的第一层之上,设置含有由(1)SiO2及(2)通式RnSiO(4-n)/2(R为取代或非取代的有机基团,n为0~3的整数)表示的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所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含有由(1)SiO2、(2)ZrO2及(3)通式RnSiO(4-n)/2(R为取代或非取代的有机基团,n为0~3的整数)表示的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所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或含有(1)SiO2及(2)ZrO2的第二层。
又,在本发明中,为有效地降低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反射率,可在第二层之上设有含有如SiO2的第三层,作成二层以上的结构。此时,在互邻的二层之间将折射率之差设置较低,可有效地降低导电性防反射膜上的反射率。在本发明中,在由第一层及第二层构成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场合,通常将第一层的层厚设定在200nm以下,折射率设定在1.7-3左右。关于第二层,其层厚通常设定在第一层厚度的10倍以下,折射率设定在1.38-1.70左右。在第二层上设定第三层的场合,在第一~第三层中的各个层的厚度及折射率可根据防反射膜整体的透光率及折射率等作适当的设定。
在导电性防反射膜由第一及第二层构成的情况下,例如,在如面板外表面等的基材上形成含有银等导电材料的第一涂膜之后,在紧靠该第一涂膜之上,形成含有选自由通式RnSi(OH)(4-n)(R为取代或非取代的有机基团,n为0~3的整数)表示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第二涂膜,对该第一及第二涂膜同时进行烧结。由通式RnSi(OH)(4-n)(R为取代或非取代的有机基团,n为0~3的整数)表示的化合物可由将烷氧基硅烷混合于水等的溶剂中而容易地得到。此处,作为烷氧基硅烷,可举出如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再有,在第二涂膜上,在烧结中,籍由通式RnSi(OH)(4-n)(R为取代或非取代的有机基团,n为0~3的整数)表示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生成的硅氧烷键,形成含有聚硅氧和SiO2的第二层。此时,第二涂膜发生与第一涂膜相同程度的收缩,由此在第一涂膜上均匀地产生导电材料的致密化及高密度化,其结果,形成的导电性防反射膜显示了作为整体的高导电性。此处,如混合于第二涂膜中的烷氧基硅烷换算为SiO2的固体成分比的含量低于5%(重量),则烧结时,第二涂膜的收缩大于第一涂膜,难以得到作为整体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充分的导电性。另一方面,如混合于第二涂膜中的烷氧基硅烷换算为SiO2的固体成分比的含量大于30%(重量),则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强度降低。又,在烧结时的温度及压力等的条件下,只要使第一及第二涂膜可作均匀或大致均匀的收缩即可,对于第一涂膜所具有的第一膨胀率及第二涂膜所具有的第二膨胀率并无特别的限制。
再有,在本发明中,作为烧结时控制形成于基材上的涂膜收缩率用的控制成分-烷氧基硅烷,可使用具有氟代烷基的烷氧基硅烷衍生物,籍此,可大幅度提高形成层的耐水性及耐药剂性。此处,作为具有氟代烷基的烷氧基硅烷衍生物,可举出十七氟癸基二甲氧基硅烷、十七氟癸基三氯硅烷、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三氟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及以下述化学式所代表的三甲氧基硅烷:
(MeO)3SiC2H4C6F12C2H4Si(MeO)3
使用有氟代烷基的烷氧基硅烷的衍生物,可使所形成的层获得耐水性及耐药剂性的功能。其机理可认为如下:即,使第二层含有在烧结时可控制收缩的物质,使烧结时第二层的收缩程度与第一层的收缩大致同等,此时,可降低烧结后的第二层(二氧化硅层)的致密度。第二层(二氧化硅层)的致密度降低即意味着在第二层上存在着很多如同微孔的空隙,第二层的组织粗化(成多孔质)。其结果,第二层内部易受到水及酸、碱等药物的侵蚀。而且,容易侵入第二层中的酸及碱等与构成第一层的金属等微粒反应,降低了整体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可靠性。然而,在将具有氟代烷基的烷氧基硅烷的衍生物添加于第二涂膜中时,氟代烷基存在于因烧结而发生于第二层上的微孔等的空隙表面。由此,发生于第二层上的微孔等的空隙表面上的临界表面张力低下,使水及酸、碱等药剂易侵入第二层内部。
混合于第二涂膜中的、具有氟代烷基的烷氧基硅烷衍生物的混合量与前述的混合于第二涂膜中的烷氧基硅烷的情况一样,其换算为SiO2固体成分比最好是在5~30%(重量)。当混合于第二涂膜中的氟系烷氧基硅烷的含量换算为SiO2的固体成分比低于5%(重量)时,则在烧结时生成的第二层中,几乎不能发挥由氟代烷基所产生的效果。又,当混合于第二涂膜中的氟系烷氧基硅烷的换算为SiO2固体成分比的含量大于30%(重量),则由烧结所生成的第二层的抗划强度降低。
又,在本发明中,在紧靠含有导电材料的第一涂膜之上,形成含有烧结所生成的SiO2的上述物质的同时,也形成含有生成ZrO2的Zr化合物的第二涂膜。此处,作为导电剂是指,在因第一涂膜的烧结所形成的第一层内部生成导电性微粒的物质。又,作为因第二涂膜的烧结而生成ZrO2的Zr化合物,可以使用选自Zr的无机酸盐、有机酸盐、醇盐、配合物或它们的部分水解产物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特别是,最好是使用如二锆四异丁醇盐的醇盐。其次,籍由第一及第二涂膜的同时烧结,可以形成含有SiO2及ZrO2的第二层。具有由第一层及第二层层压结构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因可以发挥良好的导电性及防反射性,且在其第二层含有ZrO2,所以,反射色成中性,可以抑制反射色的着色、特别是可抑制反射色带蓝色。
第二层中ZrO2的含量取为相对于SiO2含量的5~40摩尔%,更好的是取为1 0~20摩尔%。如第二层中ZrO2的含量相对于SiO2含量不到5摩尔%时,则几乎不能发挥由ZrO2产生的效果。又,如第二层中ZrO2的含量相对于SiO2含量超过40摩尔%时,则第二层的强度降低。再有,在本发明中,也可使第二层在含有因使用烷氧基硅烷而产生的聚硅氧烷(硅酮)的同时,也含有ZrO2。而且,将同时含有SiO2、因具有氟代烷基的烷氧基硅烷类的使用而生成的氟系硅氧烷及ZrO2的第二层紧靠第一层而设时,该层具有可有效地防止AEF发生的、足够低的表面电阻值,而且,可将该层作为进一步提高耐水性及耐酸性、耐碱性等的导电性防反射膜。
在本发明中,作为形成第一涂膜的方法,可举出:例如,使用分散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同时也分散有Ag或Cu等金属微粒的溶液,由旋转涂布法、喷镀法或浸渍涂布法等,涂布于阴极射线管面板的外表面等基材上的方法。此时,为抑制第一涂膜上发生色斑不匀,并再获得具有均匀膜厚的第一涂膜,基材的表面温度最好设在5-60℃。第一涂膜的膜厚通常控制在25nm~100nm。第一涂膜的膜厚可由分散于溶液中的Ag或Cu等金属微粒浓度、旋转涂布法中涂布的转数、喷镀法中分散溶液的放出量或浸渍涂布法中的提拉速度等的调节,而容易地控制。又,作为溶液的溶剂,根据需要,也可使其同时含有水和,例如,乙醇及IPA异丙醇等。使所形成的第一层附有其它的功能。
又,作为在第一涂膜上形成第二涂膜的方法,可举出:例如,使用添加了烷氧基硅烷的溶液,由旋转涂布法、喷镀法或浸渍涂布法等,在第一涂膜上涂布的方法。第二涂膜的膜厚通常控制在10nm~200nm左右。第二涂膜的膜厚可由添加了烷氧基硅烷的溶液的浓度、旋转涂布法中涂布的转数、喷镀法中分散溶液的放出量或浸渍涂布法中的提拉速度等的调节,而容易地控制。如此形成的第一及第二涂膜在150~450℃下,在10~180分钟内同时烧结,由此,即可得到本发明的导电性防反射膜。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在紧靠含有银微粒的第一层之上,设置了含有SiO2的第二层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的、透光率与表面电阻值之间的关系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有关的阴极射线管结构图。
图3所示为沿图2的A-A’切开的阴极射线管截面的剖视图。
图4所示为就实施例5~8及比较例6、7中所得的导电性防反射膜,测量分光正反射光谱的结果。
最佳实施例的说明
以下,举出具体的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2
首先,将Ag2O、AgNO3、AgCl等银化合物的微粒子0.5g溶解在水100g中,配成第1溶液。此外,往由硅酸甲酯8重量份、硝酸0.03重量份、乙醇500重量份和水15重量份组成的硅酸酯溶液中分别加入以SiO2计的固含量比为5重量%和30重量%的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混合,配成第2和第3溶液。
然后,用氧化铈对组装后的阴极射线管的荧光屏(17英寸面板)的外表面进行抛光,除去垃圾、尘埃和油垢等后,用旋转涂布法涂布第1溶液,形成第1涂膜。涂布条件设置如下:面板(涂布面)温度为45℃,溶液注入时的旋转速度为80rpm-5sec,甩涂液(成膜)时的旋转速度为150rpm-80sec。接着,以溶液注入时80rpm-5sec,甩涂液时150rpm-80sec的条件用旋转涂布法在第1涂膜上形成第2涂膜后,在210℃将第1和第2涂膜烧结30分钟。
图2是按上述方法得到的阴极射线管的示意图。
在图2中,彩色阴极射线管具有由面板1和与面板1整体接合的玻锥2组成的管壳,在装在该面板1上的荧光屏3的内面,形成有由发蓝色、绿色、红色光的三色荧光体层和填补该三色荧光体层的间隙部分的黑色的光吸收层组成的荧光面4。三色荧光体层是使用将各荧光体与聚乙烯醇、表面活性剂、纯水等一起分散的料浆,用常用的方法将其涂布在荧光屏3的内面而得到的。三色荧光体层的形状可以是带状或点状的,但这里形成为点状的。并且,对着荧光面4,在其内侧安装了形成有多个电子束通过孔的荫罩5。此外,在玻锥2的管颈6的内部配设有向荧光面照射电子束的电子枪7,由电子枪放出的电子束冲击荧光面,激发三色荧光体层,使其发光。并且,在荧光屏3的外表面形成有导电性防反射膜8。
此外,图3是沿图2所示阴极射线管的A-A’线的剖面图。
如图3所示,在荧光屏3的表面形成有银等导电性微粒子9基本均匀分布的第1层10和含有SiO2和硅氧烷的第2层11构成的导电性防反射膜8。
此外,作为比较例,将按表1所示比例(以SiO2计的固含量比)分别添加了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第4~第6溶液(在比较例1中,仅将硅酸酯溶液作为上层用涂布液)与实施例同样地用旋转涂布法涂布在第1涂膜上,形成第2涂膜,然后,按与实施例同样的方法将第1和第2层同时烧结。
接着,分别测定在实施例1、2和比较例1~3中分别得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的面板间电阻值、表面电阻值和膜强度。面板间电阻值是在17英寸面板V端进行焊接,用测试器测定焊点间的电阻而得到的数值。此外,表面电阻值是用Loresta IP MCP-T250(油化电子株式会社产品)测定的。还有,膜强度是指甲划痕强度,可用指甲划出痕迹的用×表示,划不出痕迹的用○表示。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比较例1 | 比较例2 | 比较例3 | |
烷氧硅烷的添加量SiO2比(wt%) | 5 | 30 | 0 | 2 | 40 |
面板间电阻值(×103Ω) | 4 | 3 | 30 | 15 | 3 |
表面电阻值(×102Ω/□) | 2.7 | 2.0 | 20 | 10 | 2.0 |
膜强度 | ○ | ○ | ○ | ○ | × |
表1表明,由实施例1、2得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除均具有可有效防止AEF发生的较低的表面电阻值外,还具有充分的膜强度。与此相比,由比较例1和2得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由于添加在第2涂膜中的烷氧硅烷的量以SiO2计,其固含量比未满5重量%,因此,其面板间电阻值和表面电阻值与实施例1和2相比,高出一个位数,不具有仅可防止AEF发生的导电性。此外,在比较例3得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由于添加在第2涂膜上的烷氧硅烷的量以SiO2计,其固含量比超过30重量%,因此,虽具有可有效防止AEF发生的较低的表面电阻值,但膜强度低至缺乏实用性的程度。
实施例3、4
首先,如表2所示,往由硅酸甲酯8重量份、硝酸0.03重量份、乙醇500重量份和水15重量份组成的硅酸酯溶液中,添加以SiO2计的固含量比为5重量%和30重量%的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配制第1和第2溶液。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旋转涂布法,将第1或第2溶液涂布至形成在荧光屏(17英寸面板)的外表面上的第1涂膜上,形成膜后,将第1和第2涂膜在210℃烧结30分钟。
此外,作为比较例,将按表2所示比例(以SiO2计的固含量比)分别添加了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的第3或第4溶液与实施例1同样地用旋转涂布法涂布在第1涂膜上,形成第2涂膜,然后,将第1和第2层在210℃烧结30分钟。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在实施例3、4和比较例4、5中分别得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的面板间电阻值、表面电阻值和膜强度,并分别进行温水浸渍试验和耐化学性试验。在温水浸渍试验中,将荧光屏在80℃的管道水中浸渍60分钟后,观察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外观变化,无变化的用○表示,膜有变色的用×表示。此外在耐化学性试验中,分别使用0.1%HCl水溶液和3%氨水进行耐酸性和耐碱性试验,将荧光屏在这些溶液中浸渍24小时后,观察膜的外观变化。并将导电性防反射膜中无变化的用○表示,出现变色、膨胀、剥裂的用×表示。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实施例3 | 实施例4 | 比较例4 | 比较例5 | |
氟代烷氧硅烷的添加量SiOX比(wt%) | 5 | 30 | 2 | 40 |
面板间电阻值(×103Ω) | 5 | 2 | 10 | 2 |
表面电阻值(×102Ω/□) | 3.0 | 2.0 | 6.8 | 1.5 |
膜强度 | ○ | ○ | ○ | × |
温水浸渍试验 | ○ | ○ | ○ | ○ |
耐酸性试验 | ○ | ○ | ○ | ○ |
耐碱性试验 | ○ | ○ | × | ○ |
表2表明,由实施例3、4得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除均具有可有效防止AEF发生的较低的表面电阻值外,还具有充分的膜强度,且即使浸渍在温水、酸性和碱性水溶液中,也不会出现变色、膨胀和剥裂,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化学性。与此相比,由比较例4得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由于添加在第2涂膜中的含氟烷氧硅烷的量以SiO2计,未满5重量%,因此,其表面电阻值高,不具有仅可防止AEF发生的导电性,而且,耐碱性差。此外,在比较例5得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由于添加在第2涂膜上的含氟烷氧硅烷的量以SiO2计,其固含量比超过30重量%,因此,虽具有可有效防止AEF发生的较低的表面电阻值,且耐水性和耐化学性也良好,但膜强度低至缺乏实用性的程度。
实施例5~8
首先,往由硅酸甲酯8重量份、硝酸0.03重量份、乙醇500重量份和水15重量份组成的硅酸酯溶液中,添加以SiO2计的固含量比为10重量%的式(MeO)3SiC2H4C6F12C2H4Si(MeO)3表示的具有氟烷基的烷氧硅烷,然后,再添加表3所示比例(以ZrO2计的SiO2比为5-30摩尔%)的四异丁氧基锆(TBZR),配制第1~第4溶液。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旋转涂布法,将第1、第2、第3或第4溶液涂布至形成在荧光屏(17英寸面板)的外表面上的第1涂膜上,形成膜后,将第1和第2涂膜在210℃烧成30分钟。
此外,作为比较例,添加以SiO2计的固含量比为10重量%的上述化学式表示的烷氧硅烷,再将按表3所示比例(以ZrO2计的SiO2比)分别添加了TBZR的第5或第6溶液与实施例5~8同样地用旋转涂布法涂布在第1涂膜上,形成第2涂膜,然后,将第1和第2层同时烧成。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地分别测定在实施例5~8和比较例6、7中分别得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的面板间电阻值、表面电阻值和膜强度,并与实施例3、4同样地分别进行温水浸渍试验和耐化学性试验。测定结果见表3。
表3
实 施 例 | 比 较 例 | |||||
5 | 6 | 7 | 8 | 6 | 7 | |
TBZR的添加量以ZrO2计(摩尔%) | 5 | 10 | 20 | 30 | 0 | 45 |
氟代烷氧硅烷的添加量SiO2比(重量%)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面板间电阻值(×103Ω) | 4 | 5 | 6 | 7 | 5 | 8 |
表面电阻值(×102Ω/□) | 2.7 | 3.3 | 4.0 | 4.6 | 3.0 | 5.0 |
膜强度 | ○ | ○ | ○ | △ | ○ | × |
温水浸渍试验 | ○ | ○ | ○ | ○ | ○ | ○ |
耐酸性试验 | ○ | ○ | ○ | ○ | ○ | ○ |
耐碱性试验 | ○ | ○ | ○ | ○ | ○ | ○ |
此外,分别对由实施例5~8和比较例6、7得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分光正反射谱进行了测定。结果见图2。
表3表明,由实施例5~8得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除均具有可有效防止AEF发生的较低的表面电阻值外,还具有充分的膜强度,且即使浸渍在温水、酸性和碱性水溶液中,也不会出现变色、膨胀和剥裂,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化学性。此外,由比较例6得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也与由实施例5~8得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同样,除具有可有效防止AEF发生的较低的表面电阻值外,还具有充分的膜强度以及良好的耐水性和耐化学性。与此相比,由比较例7得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由于添加在第2涂膜中的TBZR的添加量以ZrO2计的SiO2比不超过40摩尔%,因此,其膜强度低至缺乏实用性的程度。
而且,图4表明,由实施例5-8得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在400~450nm附近波长的光(蓝色光)的反射率低,分光反射特性接近中性。尤其是与第2涂膜中不含TBZR而形成的比较例6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相比,添加在第2涂膜中的TBZR的量以ZrO2计的SiO2比在10摩尔%以上的实施例6~8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在400nm波长的光的反射率在10%以下,反射色的着色得到大幅改善。
实施例9
首先,配制组分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溶液相同的银化合物溶液(A液)作为含有导电材料的第1溶液,然后,作为与A液同样不含粘合剂成分的液体,分别配制将ITO的微粒子2g分散在乙醇100g中的铟锡氧化物(ITO)分散液(B液)、将ITO的微粒子2g、硅酸乙酯0.5g(以SiO2计)和乙醇100g混合而成的ITO二氧化硅分散液(C液)、将ITO的微粒子2g、硅酸乙酯0.5g(以SiO2计)和乙醇100g混合而成的ITO二氧化硅分散液(D液)。此外,往由硅酸甲酯8重量份、硝酸0.03重量份、乙醇500重量份和水15重量份组成的硅酸酯溶液中,添加以SiO2计的固含量比为10重量%的式(MeO)3SiC2H4C6F12C2H4Si(MeO)3表示的具有氟代烷基的烷氧硅烷,配制第2溶液。
接着,分别用旋转涂布法,按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溶液注入时的旋转速度为80rpm-5sec,甩涂液时的旋转速度为150rpm-80sec)将由A~D液组成的第1溶液涂布在经过研磨、洗涤的荧光屏(17英寸面板)的外表面上,形成第1涂膜。然后,不对第1涂膜进行干燥,或按表4所示条件加热干燥后,在溶液注入时的旋转速度为80rpm-5sec、甩涂液时的旋转速度为150rpm-80sec的条件下涂布第2溶液,形成第2涂膜,将第1和第2涂膜在210℃烧结30分钟。
接着,对按上述方法得到的表面处理膜按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分别测定它们的面板间电阻值。结果见表4。
表4
(表中数值单位:×103Ω)
实施例9 | 比较例8 | 比较例9 | 比较例10 | ||
第1溶液 | A液 | B液 | C液 | D液 | |
干燥条件 | 未干燥 | 5 | 200 | 3000000 | 4000 |
80℃×30分钟 | 100 | 1000 | 3000000 | 5000 | |
120℃×30分钟 | 30000 | 5000 | 3000000 | 5000 | |
210℃×30分钟 | 200000 | 10000 | 3000000 | 5000 |
表4表明,使用银化合物溶液(A液)作为第1溶液制成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在形成第1涂膜后,不对第1涂膜进行干燥,而在第1涂膜上形成第2涂膜,可得到防止AEF发生的充分低的面板间电阻值,但将第1涂膜干燥后,在第1涂膜上形成第2涂膜时,面板间电阻值增大,不能得到防止AEF发生的充分的导电性。使用与A液相同不含粘合剂成分的ITO分散液(B液)作为第1溶液形成导电性防反射膜时,显示与使用A液形成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相同的倾向。但使用ITO分散液(B液)形成导电性防反射膜时,不对第1涂膜进行干燥,在第1涂膜上形成第2涂膜时,面板间电阻值比使用A液时大幅提高。此外,使用含有粘合剂的C液和D液形成导电性防反射膜时,与是否对第1涂膜进行干燥无关,面板间电阻值极度提高。
实施例10
首先,往由硅酸甲酯8重量份、硝酸0.03重量份、乙醇500重量份和水15重量份组成的硅酸酯溶液中,添加以SiO2计的固含量比为10重量%的式(MeO)3SiC2H4C6F12C2H4Si(MeO)3表示的具有氟代烷基的烷氧硅烷,然后,再添加以ZrO2计的SiO2比为10摩尔%的四异丁氧基锆(TBZR),配制第1溶液。接着,往上述硅酸酯溶液中添加以SiO2计的固含量比为30摩尔%的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配制第2溶液。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旋转涂布法,将第1溶液涂布至形成在荧光屏(17英寸面板)的外表面上的第1涂膜上,形成第2涂膜。再在第2涂膜上,在溶液注入时的旋转速度为80rpm-5sec、甩涂液时的旋转速度为150rpm-80sec的条件下涂布第2溶液,形成第3涂膜,然后,将第1~第3涂膜在210℃烧结30分钟。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由实施例10得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的面板间电阻值、表面电阻值和膜强度,并与实施例3、4同样地分别进行温水浸渍试验和耐化学性试验。另外,与实施例5~8同样地测定分光正反射谱。
测定结果表明,在实施例10中形成的导电性防反射膜除具有可有效防止AEF发生的较低的表面电阻值外,还具有充分的膜强度,且即使浸渍在温水、酸性和碱性水溶液中,也不会出现变色、膨胀和剥裂,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化学性。
此外,由实施例10得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在400~500nm(蓝色光)的反射率特别低,且与实施例5~8相比,其分光反射特性接近中性,由此,反射色的着色进一步得到大幅改善。
上述说明表明,使用本发明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可显著降低表面电阻值,因此,可基本防止例如电视机显象管、计算机示波管等阴极射线管等发生AEF(交变电场)。
此外,由于本发明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可不使化学品等容易地渗透至其内部,具有优异的耐水性和耐化学性等,因此,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还有,根据本发明,构成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各层间的折射率的差被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因此,反射率低,并可将分光反射特性控制在基本中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可在烧结条件下将互相邻接的涂膜间的膨胀率控制在基本相同的水平上,因此,可制造表面电阻值显著降低的导电性防反射膜。
还有,根据本发明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可构成不使化学品等容易地渗透至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内部的结构,因此,可制造具有优异的耐水性和耐化学性等、长期稳定的导电性防反射膜。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可将构成该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各层间的折射率的差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因此,可制造反射率低、分光反射特性基本中性的导电性防反射膜。
还有,根据本发明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可用涂布法(湿法)这一简便高效的方法,制造具有上述特性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因此,可提供生产率优异、廉价的导电性防反射膜。
因此,若将本发明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运用到阴极射线管的制造工艺中去,可基本防止AEF(交变电场)的发生,并可容易地提供可长期显示高画质图像的阴极射线管。
此外,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具有可显著降低表面电阻值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因此,可基本防止AEF(交变电场)的发生。
还有,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具有耐水性和耐化学性优异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因此,可长期显示稳定的图像。
此外,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具有反射率低、分光反射特性也基本中性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因此,可显示高画质的图像。
因此,可提供可基本防止AEF(交变电场)发生且具有长期的可靠性和显示高品位的图像的阴极射线管。
Claims (19)
1.一种导电性防反射膜,包括:
含有导电性微粒的第一层,
及设置于该第一层之上、含有由
(1)SiO2及
(2)以通式RnSiO(4-n)/2(R为取代或非取代的有机基团,n为0~3的整数)
表示的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所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第二层。
2.一种导电性防反射膜,包括:
含有导电性微粒的第一层,
及设置于该第一层之上、含有由
(1)SiO2、
(2)ZrO2及
(3)以通式RnSiO(4-n)/2(R为取代或非取代的有机基团,n为0~3的整数)表示的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所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第二层。
3.一种导电性防反射膜,包括:
含有导电性微粒的第一层,
及设置于该第一层之上、含有由
(1)SiO2及
(2)ZrO2的第二层。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防反射膜中,所述高分子化合物包括含有氟代烷基作为有机基团的结构单元。
5.如权利要求1-3之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微粒为选自银、银化合物、铜及铜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物质。
6.如权利要求1-3之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层之上,再设有含有SiO2的第三层。
7.一种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含有导电材料、在第一条件下具有第一膨胀率的第一涂膜形成于基材上的工序;
在上述第一条件下,将具有上述第一膨胀率或具有与上述第一膨胀率几近相等的第二膨胀率的第二涂膜形成于上述形成的第一涂膜上的工序;及
上述形成的第一及第二涂膜的烧结工序。
8.一种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基材上形成含有导电性材料的第一涂膜的工序;
及在上述形成的第一涂膜之上,形成含有由通式RnSi(OH)(4-n)(R为取代或非取代的有机基团,n为0~3的整数)表示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第二涂膜的工序;和
上述形成的第一及第二涂膜的烧结工序。
9.一种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基材上形成含有导电性材料的第一涂膜的工序;
及在上述已形成的第一涂膜之上,形成含有
(1)由通式RnSi(OH)(4-n)(R为取代或非取代的有机基团,n为0~3的整数)表示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及
(2)选自Zr的无机酸盐、Zr的有机酸盐、Zr的醇盐、Zr的配合物及其水解产物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第二涂膜的工序;
和上述所形成的第一及第二涂膜的烧结工序。
10。一种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基材上形成含有导电性材料的第一涂膜的工序;
在上述已形成的第一涂膜之上,形成含有
(1)选自Si的元机酸盐、Si的有机酸盐、Si的醇盐、Si的配合物及其水解产物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及(2)选自Zr的无机酸盐、Zr的有机酸盐、Zr的醇盐、Zr的配合物及其水解产物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第二涂膜的工序;和
上述形成的第一及第二涂膜的烧结工序。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具有氟代烷基作为有机基团。
12.如权利要求7-10之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材料为选自银、银化合物、铜及铜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物质。
13.如权利要求7-10之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阴极射线管的荧光屏。
14.一种阴极射线管,包括:
包括含有荧光物质的第一面的荧光屏板;及
形成于与所述荧光屏板的第一面对向而置的第二面之上、含有导电性微粒的第一层;
及设置于上述第一层之上、含有由
(1)SiO2及
(2)以通式RnSiO(4-n)/2(R为取代或非取代的有机基团,n为0~3的整数)表示的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所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第二层。
15.一种阴极射线管,包括:
包括含有荧光物质的第一面的荧光屏板;
形成于与所述荧光屏板的第一面对向而置的第二面之上、含有导电性微粒的第一层,及设置于上述第一层之上、含有由
(1)SiO2、
(2)ZrO2及
(3)以通式RnSiO(4-n)/2(R为取代或非取代的有机基团,n为0~3的整数)表示的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所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第二层。
16.一种阴极射线管,包括:
包括含有荧光物质的第一面的荧光屏板;
形成于与所述荧光屏板的第一面对向而置的第二面之上、含有导电性微粒的第一层,及设置于上述第一层之上、含有由
(1)SiO2及
(2)ZrO2的第二层。
17.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化合物包括具有氟代烷基作为有机基团的结构单元。
18.如权利要求14-16之任一项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微粒为选自银、银化合物、铜及铜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物质。
19.如权利要求14-16之任一项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二层之上,再设有含SiO2的第三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9452696A JP3378441B2 (ja) | 1996-07-24 | 1996-07-24 | 陰極線管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194526/96 | 1996-07-24 | ||
JP194526/1996 | 1996-07-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5078A true CN1175078A (zh) | 1998-03-04 |
CN1135599C CN1135599C (zh) | 2004-01-21 |
Family
ID=16326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711558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5599C (zh) | 1996-07-24 | 1997-07-23 | 导电性防反射膜、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及阴极射线管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5965975A (zh) |
EP (1) | EP0821390B1 (zh) |
JP (1) | JP3378441B2 (zh) |
KR (1) | KR100270357B1 (zh) |
CN (1) | CN1135599C (zh) |
DE (1) | DE69719624T2 (zh) |
MY (1) | MY116941A (zh) |
TW (1) | TW56927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18167A (zh) * | 2016-10-07 | 2018-04-17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带防眩膜的基体、用于形成防眩膜的液态组合物和带防眩膜的基体的制造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84110B2 (ja) * | 1996-10-09 | 2007-02-21 | 株式会社東芝 | 陰極線管 |
JPH10223160A (ja) * | 1997-02-12 | 1998-08-21 | Hitachi Ltd | カラー陰極線管 |
TW505685B (en) * | 1997-09-05 | 2002-10-11 |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nd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same |
CN1163937C (zh) * | 1998-02-16 | 2004-08-25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涂料以及采用该涂料的电子管 |
CN1338111A (zh) * | 1999-01-25 | 2002-02-27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阴极射线管用屏面玻璃及其制造方法和阴极射线管 |
KR100284337B1 (ko) * | 1999-02-11 | 2001-03-02 | 김순택 | 음극선관 |
CN1200902C (zh) | 2000-06-20 | 2005-05-11 | 株式会社东芝 | 透明涂膜基片、形成透明膜用的涂液及显示装置 |
JP4788852B2 (ja) | 2000-07-25 | 2011-10-05 |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 透明導電性基材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の製造方法に用いられる透明コート層形成用塗布液と透明導電性基材が適用された表示装置 |
JP2002231161A (ja) * | 2001-01-30 | 2002-08-16 | Hitachi Ltd | 陰極線管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3665578B2 (ja) * | 2001-02-20 | 2005-06-29 | 株式会社東芝 |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US20070196773A1 (en) * | 2006-02-22 | 2007-08-23 | Weigel Scott J | Top coat for lithography processes |
KR101131485B1 (ko) * | 2010-08-02 | 2012-03-30 | 광주과학기술원 | 무반사를 위한 나노구조의 제조방법 및 무반사 나노구조가 집적된 광소자의 제조방법 |
JP2012140533A (ja) | 2010-12-28 | 2012-07-26 | Jgc Catalysts & Chemicals Ltd | 透明被膜形成用塗布液および透明被膜付基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118932A (ja) * | 1984-11-14 | 1986-06-06 | Hitachi Ltd | ブラウン管の製造方法 |
JPH0740464B2 (ja) * | 1984-11-14 | 1995-05-0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ブラウン管の製造方法 |
JPS63160131A (ja) * | 1986-12-23 | 1988-07-02 | Toshiba Corp | 陰極線管の製造方法 |
JPH088080B2 (ja) * | 1986-12-24 | 1996-01-29 | 株式会社東芝 | 陰極線管及び陰極線管の製造方法 |
US4945282A (en) * | 1987-12-10 | 1990-07-31 | Hitachi, Ltd. | Image display panel having antistatic film with transparent and electroconductive properties and process for processing same |
JP2625841B2 (ja) * | 1988-03-24 | 1997-07-02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透明導電膜の製造方法、ターゲット材料及びタブレット材料 |
US5122709A (en) * | 1989-03-20 | 1992-06-16 | Hitachi, Ltd. | Antistatic cathode ray tube with lobe like projections and high gloss and hardness |
US5218268A (en) * | 1989-10-31 | 1993-06-08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Optical filter for cathode ray tube |
JPH075883B2 (ja) * | 1990-04-21 | 1995-01-25 |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蛍光体の再生方法 |
US5291097A (en) * | 1990-05-14 | 1994-03-01 | Hitachi, Ltd. | Cathode-ray tube |
JPH0782821B2 (ja) * | 1990-05-21 | 1995-09-06 | 日本アチソン株式会社 | 陰極線管用内装コーティング剤組成物 |
US5243255A (en) * | 1990-10-24 | 1993-09-07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Cathode-ray tube with low reflectivity film |
KR950014541B1 (ko) * | 1991-05-24 | 1995-12-05 | 미쯔비시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 광선택흡수층 또는 뉴트럴 필터층을 갖는 컬러음극선관 |
US5660876A (en) * | 1991-06-07 | 1997-08-26 | Sony Corporatio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athode ray tube with a nonglare multi-layered film |
EP0626718B1 (en) * | 1991-09-20 | 2002-12-18 | Hitachi, Ltd. | Display comprising an anti-reflection film,cathode-ray tub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US5444329A (en) * | 1992-11-06 | 1995-08-22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Antireflection film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
JP3779337B2 (ja) * | 1992-11-06 | 2006-05-24 | 株式会社東芝 | 反射防止膜及び表示装置 |
JPH06310058A (ja) * | 1993-04-26 | 1994-11-04 | Sumitomo Cement Co Ltd | 陰極線管 |
KR100265777B1 (ko) * | 1993-08-05 | 2000-09-15 | 김순택 | 화상표시장치의 반사방지막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표시장치 |
US5509839A (en) * | 1994-07-13 | 1996-04-23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Soft luminescence of field emission display |
JP3302186B2 (ja) * | 1994-09-01 | 2002-07-15 | 触媒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 透明導電性被膜付基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基材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
EP0708063A1 (en) * | 1994-09-26 | 1996-04-24 |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 Antistatic and antireflective coating for screens |
JP3129110B2 (ja) * | 1994-09-30 | 2001-01-29 |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 透明導電膜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 |
US5841227A (en) * | 1996-01-24 | 1998-11-24 | Terpin; David J. | Radiation shield with opaque and transparent portion |
US5877590A (en) * | 1996-07-12 | 1999-03-02 |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 Discharge lamp arc tub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
-
1996
- 1996-07-24 JP JP19452696A patent/JP337844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
- 1997-07-16 TW TW086110083A patent/TW56927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07-23 MY MYPI97003337A patent/MY116941A/en unknown
- 1997-07-23 CN CNB971155895A patent/CN113559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07-23 KR KR1019970034352A patent/KR100270357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07-23 US US08/898,863 patent/US5965975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07-24 DE DE69719624T patent/DE69719624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07-24 EP EP97305556A patent/EP082139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
- 1999-08-11 US US09/372,046 patent/US618412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18167A (zh) * | 2016-10-07 | 2018-04-17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带防眩膜的基体、用于形成防眩膜的液态组合物和带防眩膜的基体的制造方法 |
CN113835143A (zh) * | 2016-10-07 | 2021-12-24 | Agc株式会社 | 带防眩膜的基体、用于形成防眩膜的液态组合物和带防眩膜的基体的制造方法 |
US11772125B2 (en) | 2016-10-07 | 2023-10-03 | AGC Inc. | Antiglare film-coated substrate, antiglare film forming liquid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ntiglare film-coated substrate |
CN113835143B (zh) * | 2016-10-07 | 2023-12-05 | Agc株式会社 | 带防眩膜的基体、用于形成防眩膜的液态组合物和带防眩膜的基体的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5965975A (en) | 1999-10-12 |
DE69719624T2 (de) | 2004-02-05 |
JP3378441B2 (ja) | 2003-02-17 |
KR980011654A (ko) | 1998-04-30 |
US6184125B1 (en) | 2001-02-06 |
EP0821390A1 (en) | 1998-01-28 |
CN1135599C (zh) | 2004-01-21 |
JPH1040834A (ja) | 1998-02-13 |
EP0821390B1 (en) | 2003-03-12 |
TW569272B (en) | 2004-01-01 |
MY116941A (en) | 2004-04-30 |
KR100270357B1 (ko) | 2000-11-01 |
DE69719624D1 (de) | 2003-04-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5599C (zh) | 导电性防反射膜、导电性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及阴极射线管 | |
CN1311500C (zh) | 等离子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 |
EP0585819A1 (en) | Anti-static/antireflection coating for a cathode ray tube | |
CN1306546C (zh) | 等离子体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01101984A (ja) | カラー陰極線管 | |
CN1178387A (zh) | 阴极射线管 | |
CN1191604C (zh)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00275409A (ja) | 低透過率透明性基材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の基材が適用された表示装置 | |
CN1338768A (zh) | 吸光/防反射材料元件与显示装置 | |
CN1082716C (zh) | 导电性防反射膜及阴极射线管 | |
KR100330315B1 (ko) | 도전성반사방지막및음극선관 | |
JP4507350B2 (ja) | 感光性ペース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 | |
JP2892250B2 (ja) | 帯電防止・高屈折率膜形成用塗料、及び帯電防止・反射防止膜付き透明積層体並びに表示装置 | |
JP3979813B2 (ja)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 |
US20090305596A1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plasma display panel | |
JPH1184104A (ja) | 導電性反射防止膜および陰極線管 | |
EP1205961A1 (en) | Method of treating surface of face panel used for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treated face panel | |
JP3323563B2 (ja) | 導電性・低反射率コート膜付き透明材料積層体 | |
JPH03254048A (ja) | カラーブラウン管 | |
KR940008766B1 (ko) | 음극선관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073278C (zh) | 显示器面板的抗紫外线涂覆层及其涂覆方法 | |
US6669524B2 (en) | Method of treating surface of face panel for image display | |
JP2002062403A (ja) | 光吸収性反射防止体 | |
CN1306672A (zh) | 阴极射线管及其制造方法 | |
JPH11273592A (ja) | 陰極線管および導電性反射防止膜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