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87149A - 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87149A
CN117487149A CN202311667781.5A CN202311667781A CN117487149A CN 117487149 A CN117487149 A CN 117487149A CN 202311667781 A CN202311667781 A CN 202311667781A CN 117487149 A CN117487149 A CN 117487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material
acid
low temperature
resistant polyester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677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栗江波
曾乐
宗建平
王兴祥
陈明
陆留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 Chemical Materials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CR Chemical Materials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 Chemical Materials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CR Chemical Materials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231166778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871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87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871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66Poly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 C08G63/668Poly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672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耐低温聚酯材料具如下所示的结构,其中,X>0,Y>0,m>0,n>0,n所对应的链段为直链脂肪族链段;所述支化剂为多羟基聚合物。本发明通过共聚改性方法将脂肪族聚酯单元无规的插入都芳香族PET聚合物链当中,使得脂肪族聚酯的降解性能和PET基芳香族聚酯的综合性能结合起来,进一步的在分子链段中引入支化剂,可以在材料内部形成局部网状结构,可以增加材料的耐低温性能,这种网状机构的存在可以和脂肪链段性能形成协同作用,两者的存在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材料的耐低温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自1941年被英国科学家Whinfield和Dickson合成以来,已经历了70余年的发展历程,成为世界五大工程塑料之一,聚酯(PET)是由二元或多元酸和二元或多元醇缩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以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为原料缩聚而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广泛得到应用的聚酯产品,也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用途最广、产量最高的高分子合成材料。
PET分子链的结构单元由三部分组成,即刚性的苯环、柔性的亚甲基和极性的酯基,由于苯环和酯基可以形成一个共轭体系,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因此分子链的刚性增强,当分子链围绕这个刚性基团旋转时,由于位阻效应阻碍了柔性链段的单独转动,使得柔性亚甲基作用无法发挥,因此,在一般条件下,PET大分子链刚性较强,同时由于PET大分子链排列规整,使其具有较好的结晶性能。由于酯基和苯环之间形成共轭体系,较短的柔性链段(-CH2-CH2-)和苯环只能作为整体而活动,分子链表现出的刚性,具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和熔点,常见PET的玻璃化温度在75~85℃之间,这样就大幅度的增加了聚酯发生脆性破坏的可能,尤其是在-40℃以下环境中,常见的PET制品如PET膜、PET板材、PET吸塑产品,材料中PET的分子链段活动困难,展现出极强的脆性,这严重的限制了聚酯材料的应用范围。因此,开发柔软耐低温用的聚酯在拓宽聚酯应用领域和提高其性能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将柔性链引入PET分子链中提高聚酯的耐低温性能,如中国专利CN113493597A在PET中引入聚醚链段,可以达到提高分子链的柔韧性进而提高聚酯的耐低温性能。但是常用的聚二元醇、聚醚等引入聚合物链中由于其热稳定性差导致改性后的聚酯色相偏黄影响改性后PET的外观。另外常用的改性手段为通过增韧来改善耐低温性能,将常用助剂为含有环氧单体,POE、MA、POE-g-MA、POE-g-pp、壳-核类共聚物、橡胶弹性体、增韧ABS、烯烃接枝缩水甘油酯等与PET共混等方法,如日本专利JP1999255906A、JP2676525B2公开专利中,通过将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或烯烃-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在聚酯中共混或共共混来保持低温抗冲击性和耐湿热性,制备的改性聚酯组合物制造成型品具有显著提高的抗冲击性,特别是低温环境下的抗冲击性。日本专利JP3445318B2发明的热塑性聚酯树脂组合物含有热塑性聚酯树脂采用接枝改性的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对其进行改性,该产品成型性优异,增加聚酯材料耐低温冲击性和刚性。美国专利US4927895A采用末端为环氧基团的聚硅烷与聚酯末端反应得到共聚物,该材料对环境要求苛刻,不能吸潮,严重影响了其使用;美国专利US5132392A和US4894427A采用末端为羟基的聚硅烷进行共聚得到了新的聚合物,改善了亲水性能和耐水解性能,但是由于其采反应条件所致,聚硅烷与二元醇的反应速率差异较大,结果聚硅烷在共聚物中的分布不均匀,材料的其它性能受到影响,此外专利中并未提及所得到的聚合物的耐低温性能和疏水性能。中国专利CN103042780B、CN202965375U公开的耐低温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聚酯薄膜制备方法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两侧设置有耐低温层,所用改性剂包括增塑剂、增韧剂和热塑性弹性体抗氧剂等。以上几种改性方法可以短时对PET增韧避免材料在低温时脆化开裂,但是随着低温下为结晶型材料,改性剂存在于非晶区,很容易析出,出现相分离现象。随着时间的延长,聚合物中的增塑剂会从聚合物基体中析出,也就是行业内常说的“升迁”现象,影响材料的原有性能。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耐低温聚酯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改性聚酯的性能尤其是耐低温性能仍有待提升的缺陷,提供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耐低温聚酯材料。本发明通过共聚改性方法将脂肪族聚酯单元无规的插入都芳香族PET聚合物链当中,使得脂肪族聚酯的降解性能和PET基芳香族聚酯的综合性能结合起来,在分子链段中,原有的苯环结构可以提供给材料相应的力学性能,同时脂肪族长链结构的引入可以赋予材料柔性和耐低温性能,进一步的在分子链段中引入支化剂,可以在材料内部形成局部网状结构,可以增加材料的耐低温性能,这种网状机构的存在可以和脂肪链段性能形成协同作用,两者的存在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材料的耐低温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耐低温聚酯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耐低温聚酯材料在制备塑料制品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所述耐低温聚酯材料的分子链末端连接有支化剂,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
其中,X>0,Y>0,m>0,n>0,n所对应的链段为直链脂肪族链段;所述支化剂为多羟基聚合物。
本发明通过共聚改性方法将脂肪族聚酯单元无规的插入都芳香族PET聚合物链当中,使得脂肪族聚酯的降解性能和PET基芳香族聚酯的综合性能结合起来,在分子链段中,原有的苯环结构可以提供给材料相应的力学性能,同时脂肪族长链结构的引入可以赋予材料柔性和耐低温性能,进一步的在分子链段中引入支化剂,可以在材料内部形成局部网状结构,可以增加材料的耐低温性能,这种网状机构的存在可以和脂肪链段性能形成协同作用,两者的存在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材料的耐低温性能,尤其是低温下的保持形状的能力。
优选地,所述多羟基聚合物包括聚乙二醇、聚醚多元醇、端羟基超支化聚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多羟基聚合物的分子量为200-20000。
优选地,所述耐低温聚酯材料的结构满足(X+Y):n:m=(1.5-10):1:(0.0004-0.15)。所述耐低温聚酯材料的各链段在该比例下,具有更好的耐低温性能。
所述耐低温聚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直链脂肪族二元酸、二元醇、酯化催化剂、稳定剂、助剂混合均匀后进行酯化反应,待出水量达到理论值后,加入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继续进行酯化反应;
S2.待出水量达到理论值后,加入缩聚催化剂、支化剂进行缩聚反应,即得到所述耐低温聚酯材料
本发明在工艺上采用酯化和缩聚的方法制备软质透明共聚酯材料,首先在浆料中加入酸和醇反应单体,并加入酯化催化剂、稳定剂、其他助剂进行酯化,获得酯化产物。在缩聚反应之前在反应容器内加入流动改性剂和缩聚催化剂,再进行缩聚反应制备透明共聚酯材料。在分子链段中,原有的苯环结构可以提供给材料相应的力学性能,同时脂肪族长链结构的引入可以赋予材料柔性和耐低温性能,进一步的在分子链段中引入支化剂,可以在材料内部形成局部网状结构,可以增加材料的耐低温性能,这种网状结构的存在可以和脂肪链段性能形成协同作用,两者的存在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材料的耐低温性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以在连续、间歇、半连续设备上制得,所得柔软耐低温共聚酯材料具有良好的软质感的同时兼具良好的耐低温性。
通过设计工艺路线、改变投料比例及种类、投料的次序、优化反应条件来控制聚酯材料的柔韧性和透明性,从而实现柔软耐低温共聚酯的制备,显著弥补了聚酯材料由于刚性强、耐低温性能差应用受限制等缺点。反应过程中无需使用任何溶剂,且仅生成无毒无害的副产物水。由于所涉及的单体、催化剂、其他助剂、共聚酯成品均无毒无害,部分为生物基材料,所得共聚酯材料不但达到满足食品级标准,也可以满足软质薄膜、软管、注塑制品如板材、片材和瓶等方面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直链脂肪族二元酸包括碳原子数为5-12的烷基二元酸,所述直链脂肪族二元酸包括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二元醇包括C2~C5烷基二醇,所述二元醇具体包括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二元醇的摩尔量为所述二元酸(直链脂肪族二元酸、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的总摩尔量的1.1-2倍。
优选地,所述酯化催化剂包括乙酸锌、氯化锌、氧化镁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缩聚催化剂包括四乙氧基钛、四丙氧基钛、四异丙氧基钛、钛酸正丁酯、氧化锑、乙二醇锑、醋酸锑、氧化锗、乙酸锗中的至少一种。
基于所述二元酸(包括直链脂肪族二元酸、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和二元醇的总重量,所述酯化催化剂和缩聚催化剂的添加总量在5-500ppm范围内,所述催化剂的添加量以中心催化活性金属的质量进行计算。
优选地,所述稳定剂包括磷酸、多聚磷酸、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酯中的至少一种。基于所述二元酸(包括直链脂肪族二元酸、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和二元醇的总重量,所述稳定剂的添加量为5-350ppm。
优选地,所述助剂包括但不限于调色剂,所述调色剂包括蒽醌类颜料、酞菁类颜料、北栗红颜料、酞镉红类颜料、碱性蓝染料中的至少一种;基于所述二元酸(包括直链脂肪族二元酸、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和二元醇的总重量,所述调色剂的添加量在0-20ppm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酯化反应的温度为200-250℃、压力为0.2-0.3Pa。
优选地,所述缩聚反应的温度为260-300℃、真空度为90-150Pa。
本发明还保护上述耐低温聚酯材料在制备塑料制品中的应用,尤其是用于制备工业材料和食品包装材料领域,优选作为聚酯膜和注塑品的原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共聚改性方法将脂肪族聚酯单元无规的插入都芳香族PET聚合物链当中,使得脂肪族聚酯的降解性能和PET基芳香族聚酯的综合性能结合起来,在分子链段中,原有的苯环结构可以提供给材料相应的力学性能,同时脂肪族长链结构的引入可以赋予材料柔性和耐低温性能,进一步的在分子链段中引入支化剂,可以在材料内部形成局部网状结构,可以增加材料的耐低温性能,这种网状机构的存在可以和脂肪链段性能形成协同作用,两者的存在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材料的耐低温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耐低温聚酯材料的合成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2000g己二酸和300g壬二酸(共15.41mol)、4700g乙二醇(75.72mol)、80ppm酯化催化剂无水乙酸锌(按照锌元素含量计算)、35ppm稳定剂磷酸(按照磷元素含量计算)加入到20L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升温至220℃,在0.29MPa压力下,进行酯化反应;待蒸馏出的水分达到理论值时,4200g对苯二甲酸和2000g间苯二甲酸(共37.32mol),升温至240℃继续进行酯化反应,待蒸馏出的水分达到理论值时,得到酯化物混合物;
S2.向S1.得到的酯化物混合物中添加350ppm缩聚催化剂乙二醇锑、100g聚醚多元醇(0.47mol)进入酯交换缩聚反应,缩聚时首先保持反应容器的压力为微正压,然后再使反应釜保持在真空状态,真空度为90Pa,调控温度至265℃,反应150~300min,通过搅拌器的扭矩判断反应釜内熔体粘度的变化,待达到扭矩理论值时,停止缩聚反应。然后将熔体经铸带口流入水槽,经切粒机造粒后,干燥后即可得到所述聚酯材料,结构见图1的缩聚反应产物,其中,(X+Y):n:m=2.42:1:0.0305。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1800g己二酸和600g葵二酸、4700g乙二醇(75.72mol)、30ppm酯化催化剂氧化镁(按照镁元素含量计算)、35ppm稳定剂磷酸三甲酯(按照磷元素含量计算)加入到20L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升温至210℃,在0.29MPa压力下,进行酯化反应;待蒸馏出的水分达到理论值时,5000g对苯二甲酸进和1000g间苯二甲酸,升温至240℃继续进行酯化反应,待蒸馏出的水分达到理论值时,得到酯化物混合物;
S2.向S1.得到的酯化物混合物中添加150ppm缩聚催化剂三氧化二锑、150g端羟基超支化聚酯(0.705mol)进入酯交换缩聚反应,缩聚时首先保持反应容器的压力为微正压,然后再使反应釜保持在真空状态,真空度为110Pa,调控温度至275℃,反应140~360min,通过搅拌器的扭矩判断反应釜内熔体粘度的变化,待达到扭矩理论值时,停止缩聚反应。然后将熔体经铸带口流入水槽,经切粒机造粒后,干燥后即可得到所述聚酯材料,结构见图1的缩聚反应产物,其中,(X+Y):n:m=2.36:1:0.0308。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1000g壬二酸和800g葵二酸、4700g乙二醇(75.72mol)、30ppm酯化催化剂氯化锌(按照镁元素含量计算)、45ppm稳定剂多聚磷酸(按照磷元素含量计算)加入到20L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升温至210℃,在0.29MPa压力下,进行酯化反应;待蒸馏出的水分达到理论值时,5000g对苯二甲酸进和1000g间苯二甲酸,升温至240℃继续进行酯化反应,待蒸馏出的水分达到理论值时,得到酯化物混合物;
S2.向S1.得到的酯化物混合物中添加150ppm缩聚催化剂钛酸正丁酯、200g超高分子量聚乙二醇(0.01mol)进入酯交换缩聚反应,缩聚时首先保持反应容器的压力为微正压,然后再使反应釜保持在真空状态,真空度为110Pa,调控温度至275℃,反应140~360min,通过搅拌器的扭矩判断反应釜内熔体粘度的变化,待达到扭矩理论值时,停止缩聚反应。然后将熔体经铸带口流入水槽,经切粒机造粒后,干燥后即可得到所述聚酯材料,结构见图1的缩聚反应产物,其中,(X+Y):n:m=3.72:1:0.001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600g壬二酸,800g己二酸和800g葵二酸、4700g乙二醇(75.72mol)、30ppm酯化催化剂氧锌(按照镁元素含量计算)、50ppm稳定剂磷酸三苯酯(按照磷元素含量计算)加入到20L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升温至210℃,在0.29MPa压力下,进行酯化反应;待蒸馏出的水分达到理论值时,5000g对苯二甲酸进和1500g间苯二甲酸,升温至240℃继续进行酯化反应,待蒸馏出的水分达到理论值时,得到酯化物混合物;
S2.向S1.得到的酯化物混合物中添加20ppm缩聚催化剂氧化锗、50g聚醚多元醇(0.02mol)进入酯交换缩聚反应,缩聚时首先保持反应容器的压力为微正压,然后再使反应釜保持在真空状态,真空度为110Pa,调控温度至275℃,反应140~360min,通过搅拌器的扭矩判断反应釜内熔体粘度的变化,待达到扭矩理论值时,停止缩聚反应。然后将熔体经铸带口流入水槽,经切粒机造粒后,干燥后即可得到所述聚酯材料,结构见图1的缩聚反应产物,其中,(X+Y):n:m=3.04:1:0.0016。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800g壬二酸,600g己二酸和、6000g乙二醇(96.67mol)、30ppm酯化催化剂氧化镁(按照镁元素含量计算)、50ppm稳定剂磷酸三甲酯(按照磷元素含量计算)加入到20L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升温至210℃,在0.29MPa压力下,进行酯化反应;待蒸馏出的水分达到理论值时,6000g对苯二甲酸进和600g间苯二甲酸,升温至240℃继续进行酯化反应,待蒸馏出的水分达到理论值时,得到酯化物混合物;
S2.向S1.得到的酯化物混合物中添加20ppm缩聚催化剂乙酸锗、200g聚醚多元醇(0.08mol)进入酯交换缩聚反应,缩聚时首先保持反应容器的压力为微正压,然后再使反应釜保持在真空状态,真空度为110Pa,调控温度至275℃,反应140~360min,通过搅拌器的扭矩判断反应釜内熔体粘度的变化,待达到扭矩理论值时,停止缩聚反应。然后将熔体经铸带口流入水槽,经切粒机造粒后,干燥后即可得到所述聚酯材料,结构见图1的缩聚反应产物,其中,(X+Y):n:m=4.57:1:0.0092。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中聚醚多元醇的添加量为0.0062mol,得到的聚酯材料的分子结构中,(X+Y):n:m=2.42:1:0.0004。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中聚醚多元醇的添加量为0.0046mol,得到的聚酯材料的分子结构中,(X+Y):n:m=2.42:1:0.0003。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1中聚醚多元醇的添加量为2.31mol,得到的聚酯材料的分子结构中,(X+Y):n:m=2.42:1:0.15。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中聚醚多元醇的添加量为2.47mol,得到的聚酯材料的分子结构中,(X+Y):n:m=2.42:1:0.16。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1中对苯二甲酸的添加量为2000g,其它用量不变,得到的聚酯材料的分子结构中,(X+Y):n:m=1.56:1:0.0305。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1中对苯二甲酸的添加量为13000g,邻苯二甲酸的添加量为12000g,乙二醇的添加量为12000g,其它用量不变,得到的聚酯材料的分子结构中,(X+Y):n:m=9.77:1:0.0305。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1中对苯二甲酸的添加量为1500g,其它用量不变,得到的聚酯材料的分子结构中,(X+Y):n:m=1.37:1:0.0305。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聚酯材料,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中并未添加聚醚多元醇,即末端并未进行支化。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聚酯材料,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1中并未添加己二酸和壬二酸。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聚酯材料,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1中将间苯二甲酸等质量替换为对苯二甲酸。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聚酯材料,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步骤S2中的聚醚多元醇在步骤S1中就添加,步骤S2中不添加,即支化结构无规分布在分子链中间。
性能测试
对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得到的聚酯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具体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和结果如下:
参照GB/T 1040-2006测试,拉伸速率为50mm/min。此外,让材料在-45℃环境放置8h后再测机械性能表征材料的耐低温性能。
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聚酯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和耐低温性能。
实施例与对比例1-4的结果表明,通过共聚改性方法将脂肪族聚酯单元无规的插入都芳香族PET聚合物链当中,使得脂肪族聚酯的降解性能和PET基芳香族聚酯的综合性能结合起来,在分子链段中,原有的苯环结构可以提供给材料相应的力学性能,同时脂肪族长链结构的引入可以赋予材料柔性和耐低温性能,进一步的在分子链段中引入支化剂,可以在材料内部形成局部网状结构,可以增加材料的耐低温性能,这种网状机构的存在可以和脂肪链段性能形成协同作用,两者的存在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材料的耐低温性能,提高在低温下的保持形状的能力(储能模量)。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低温聚酯材料的分子链末端连接有支化剂,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
其中,X>0,Y>0,m>0,n>0,n所对应的链段为直链脂肪族链段;所述支化剂为多羟基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温聚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羟基聚合物包括聚乙二醇、聚醚多元醇、端羟基超支化聚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温聚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羟基聚合物的分子量为200-20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温聚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低温聚酯材料的结构满足(X+Y):n:m=(1.5-10):1:(0.0004-0.15)。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耐低温聚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直链脂肪族二元酸、二元醇、酯化催化剂、稳定剂、助剂混合均匀后进行酯化反应,待出水量达到理论值后,加入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继续进行酯化反应;
S2.待出水量达到理论值后,加入缩聚催化剂、支化剂进行缩聚反应,即得到所述耐低温聚酯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链脂肪族二元酸为碳原子数为5-12的烷基二元酸,所述直链脂肪族二元酸包括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醇为C2~C5烷基二醇,所述二元醇包括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1)所述酯化催化剂包括乙酸锌、氯化锌、氧化镁中的至少一种;
(2)所述缩聚催化剂包括四烷氧基钛酸酯,包括四乙氧基钛、四丙氧基钛、四异丙氧基钛、钛酸正丁酯、氧化锑、乙二醇锑、醋酸锑、氧化锗、乙酸锗中的至少一种;
(3)所述稳定剂包括磷酸、多聚磷酸、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4)所述助剂包括调色剂。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醇的摩尔量为所述直链脂肪族二元酸、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的总摩尔量的1.1-2倍。
10.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耐低温聚酯材料在制备塑料制品中的应用。
CN202311667781.5A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74871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67781.5A CN117487149A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67781.5A CN117487149A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87149A true CN117487149A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72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67781.5A Pending CN117487149A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8714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00890B2 (en) Polyester bottle resins having reduced frictional properti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CN1263783C (zh) 改性的聚酯瓶用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US7858731B2 (en) Polyester resins and polyester containers having reduced frictional properties
CN110573551B (zh) 聚酯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9134834B (zh) 异山梨醇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10041514B (zh) 一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熔点的韧性聚酯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010013713A (ko) 폴리에틸렌 테레프탈레이트와 폴리에틸렌이소프탈레이트의 혼합물의 결정화 방법
TW201731908A (zh) 聚酯樹脂、聚酯樹脂製備方法以及其所製備之樹脂模造物件
JP5598162B2 (ja)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製成形体
US20050261462A1 (en) Methods of making titanium-catalyzed polyester resins
JP3685300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
JP3685301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
CN112341611A (zh) 一种高耐热良好力学性能可降解改性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7487149A (zh) 一种耐低温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651175B (zh) 一种含呋喃环的抗菌耐热高阻隔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12080A (zh) 含硅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5725059B (zh) 共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5251789B2 (ja)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
KR101121361B1 (ko) 저 올리고머 함량을 갖는 1,4-사이클로헥산디메탄올이공중합된 폴리에스테르와 폴리카보네이트의 블렌드 및 그제조방법
CN115232294A (zh) 一种共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7494450B2 (ja) ポリエステル
CN115725060B (zh) 嵌段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843937A (zh) 一种改性共聚酯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JP2000128964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
CN107746457B (zh) 一种pet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