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80051A - 层压件和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 - Google Patents

层压件和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80051A
CN117480051A CN202280039136.6A CN202280039136A CN117480051A CN 117480051 A CN117480051 A CN 117480051A CN 202280039136 A CN202280039136 A CN 202280039136A CN 117480051 A CN117480051 A CN 1174800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inate
mass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ethylene resin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91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宫祥行
梁濑泰孝
林则行
永野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rth Cre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arth Cre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8815541&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7480051(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rth Cre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arth Creat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480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800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33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40Symmetrical or sandwich layers, e.g. ABA, ABCBA, ABCCB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0Inorganic particles
    • B32B2264/104Oxysalt, e.g. carbonate, sulfate, phosphate or nitrate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Dens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2Dimensional properties
    • B32B2307/737Dimensions, e.g. volume or area
    • B32B2307/7375Linear, e.g. length, distance or width
    • B32B2307/7376Thick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39/00Containers; Receptacles
    • B32B2439/70Food packag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 Wrap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层压件具备内层以及层压在所述内层的两面上的一对外层。所述内层含有无机填料和第一热塑性树脂。所述外层含有第二热塑性树脂。所述无机填料含有碳酸钙颗粒。所述层压件中的所述无机填料的含有比例超过50质量%。所述第一热塑性树脂和所述第二热塑性树脂各自满足特定条件。所述第一热塑性树脂和所述第二热塑性树脂中,满足特定条件的第一聚乙烯树脂、第二聚乙烯树脂和第三聚乙烯树脂的合计含有比例都超过90质量%。

Description

层压件和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压件和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冷冻食品需求的增加,对盛装冷冻食品的容器和包裹冷冻食品的包装(以下,有时统称为“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例如可以通过对含有热塑性树脂(例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和聚苯乙烯树脂)的片状材料(以下,有时记载为“材料板”)进行加工成型而获得。
从提高冷冻食品在制造和烹调时的可操作性的观点出发,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要有适度的刚性。还有,在流通过程中,冷冻食品会在运输途中受到震动,或者被消费者或经销商意外掉落。因此,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要具有在低温状态(例如,-20℃前后)下受到冲击也不易破损的性能(以下,有时记载为“耐冷冲击性”)。而且,由于近年来环保意识的增强,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也逐渐要求要环保。鉴于上述情况,作为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材料的材料板也被要求具有优异的刚性和耐冷冲击性并且对环境的影响要小。还有,上述的材料板自然也要求具有优异的加工成型性。
针对上述要求,例如提出了具有3层结构并在其中间层混合了少量无机填料(滑石等)、嵌段聚丙烯树脂和聚乙烯树脂的材料板(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材料板具有优异的耐冷冲击性。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377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专利文献1所述的材料板不能在加工成型性、耐冷冲击性和刚性这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满足。还有,专利文献1所述的材料板是以树脂为主要成分,因此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压件以及由该层压件形成的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该层压件具有优异的加工成型性、耐冷冲击性和刚性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本发明的层压件具备内层以及层压在所述内层的两面上的一对外层。所述内层含有无机填料和第一热塑性树脂。所述外层含有第二热塑性树脂。所述无机填料含有碳酸钙颗粒。所述层压件中的所述无机填料的含有比例超过50质量%。所述第一热塑性树脂和所述第二热塑性树脂各自满足以下的A或B的条件。所述第一热塑性树脂和所述第二热塑性树脂中,下述第一聚乙烯树脂、下述第二聚乙烯树脂和下述第三聚乙烯树脂的合计含有比例都超过90质量%。
A:含有密度0.942g/cm3以上0.970g/cm3以下且多分散度(Mw/Mn)2.0以上10.0以下的第一聚乙烯树脂。
B:含有密度0.942g/cm3以上0.970g/cm3以下且多分散度(Mw/Mn)超过10.0并是50.0以下的第二聚乙烯树脂和密度0.850g/cm3以上且小于0.930g/cm3的第三聚乙烯树脂,相对于所述第二聚乙烯树脂和所述第三聚乙烯树脂的总质量,所述第三聚乙烯树脂的质量比率是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
本发明的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通过对上述的层压件进行加工成型而形成。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层压件具有优异的加工成型性、耐冷冲击性和刚性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本发明的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具有优异的耐冷冲击性和刚性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层压件的结构的一个示例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后再进行实施。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材料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
本说明书中,聚乙烯树脂的密度是指按照JIS(日本工业标准)K7112:1999测量的值。聚乙烯树脂是指由主要成分为乙烯的单体(例如,乙烯为80质量%以上的单体)形成的树脂。
树脂的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是指由以下的高温GPC(体积排除色谱仪)测量的值。
测量装置:东曹株式会社制造“HLC-8321GPC/HT”
GPC色谱柱:东曹株式会社制造“TSKgel(日本注册商标)GMHHR-H(20)HT”
淋洗液:1,2,4-三氯苯(TCB)
色谱柱温度:140℃
检测器:差示折光仪(RI)
流速:1mL/分
注入量:300μL
标准样品:标准聚苯乙烯(按聚乙烯的Q值换算)
<第一实施方式:层压件>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压件具备内层以及层压在内层的两面上的一对外层。内层含有无机填料和第一热塑性树脂。外层含有第二热塑性树脂。无机填料含有碳酸钙颗粒。层压件中的无机填料的含有比例超过50质量%。第一热塑性树脂和第二热塑性树脂各自满足以下的A或B的条件。
A:含有密度0.942g/cm3以上0.970g/cm3以下且多分散度(Mw/Mn)2.0以上10.0以下的第一聚乙烯树脂。
B:含有密度0.942g/cm3以上0.970g/cm3以下且多分散度(Mw/Mn)超过10.0并是50.0以下的第二聚乙烯树脂和密度0.850g/cm3以上且小于0.930g/cm3的第三聚乙烯树脂,相对于第二聚乙烯树脂和第三聚乙烯树脂的总质量,第三聚乙烯树脂的质量比率是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
以下,密度0.942g/cm3以上0.970g/cm3以下的聚乙烯树脂有时记载为“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密度0.850g/cm3以上且小于0.930g/cm3的聚乙烯树脂有时记载为“低密度聚乙烯树脂”。
本发明的层压件例如能够用作包装容器的材料。本发明的层压件适合作为食品用包装容器(尤其是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的材料。具体来说,通过按照所需的形状将本发明的层压件进行加工成型,能够形成包装容器。对本发明的层压件进行加工成型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真空成型、加压成型和塑性加工成型。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层压件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作为本发明层压件一个例子的层压件1的截面图。层压件1具备内层2以及层压在内层2的两面上的一对外层3。如上所述,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层压件。不过,本发明的层压件的结构不限于图1所示的层压件1的结构。例如,本发明的层压件也可以在内层和一对外层的基础上再具有其它层。其它层例如可以举出对外层进行包覆的保护层。
本发明的层压件满足上述的结构,因此具有优异的加工成型性、耐冷冲击性和刚性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本发明的层压件具有上述效果的理由推测如下。本发明的层压件含有无机填料和热塑性树脂。本发明的层压件中的无机填料的含有比例超过50质量%。本发明的层压件中,树脂的含有比例低,焚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对较少,因此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还有,日本的“容器包装回收法”中,包装容器按照质量比所占比例最大的材料进行分类。因此,特定的包装容器(例如,玻璃容器、纸制包装容器、PET塑料瓶和塑料包装容器)有义务进行回收。相对于此,由本发明的层压件形成的包装容器中,无机填料的质量占比最大,因此不属于有回收义务的特定包装容器。还有,由本发明的层压件形成的包装容器如上所述,焚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对较少。因此,由本发明的层压件形成的包装容器能够作为作为可燃垃圾或不可燃垃圾进行废弃处理,废弃处理成本低。
其中,无机填料起到填充物的作用,因此含有少量无机填料和热塑性树脂的材料板往往具有优异的耐冷冲击性和刚性。但是,材料板含有大量无机填料和热塑性树脂时,在低温下热塑性树脂往往会失去强度和作为粘结树脂的作用而导致耐冷冲击性下降。本发明人通过深入研究发现:通过使用满足特定条件的热塑性树脂,即使是添加了大量无机填料的材料板也能发挥出充分的耐冷冲击性。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层压件中,内层含有无机填料和第一热塑性树脂,同时外层含有第二热塑性树脂。第一热塑性树脂和第二热塑性树脂都含有高密度聚乙烯树脂。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在常温下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刚性,并且耐寒性也优异。其中,多分散度(Mw/Mn)较小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第一聚乙烯树脂)在低温下能够充分发挥出优异的强度和作为粘结树脂的作用。因此,多分散度(Mw/Mn)较小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适合用作第一热塑性树脂和第二热塑性树脂(条件A)。
另一方面,多分散度(Mw/Mn)较大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第二聚乙烯树脂)在低温下难以维持强度和作为粘结树脂的作用,因此不适合单独作为第一热塑性树脂和第二热塑性树脂。但是,在多分散度(Mw/Mn)较大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中添加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第三聚乙烯树脂),形成混合树脂,该混合树脂在低温下会发挥优异的粘连强度。因此,上述的混合树脂在低温下能够充分维持优异的强度和作为粘结树脂的作用。但是,上述的混合树脂中,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的添加量过多时,常温下的刚性往往会下降。因此,含有多分散度(Mw/Mn)较大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以及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并且其混合比在特定范围内的混合树脂适合用作第一热塑性树脂和第二热塑性树脂(条件B)。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层压件中,通过使第一热塑性树脂和第二热塑性树脂满足A或B的条件,能够兼顾优异的耐冷冲击性和刚性。
还有,本发明的层压件是具备内层和一对外层的3层结构。含有大量无机填料的材料板相比于不含无机填料的材料板,往往加工成型性(尤其是延展性)比较差。具体来说,含有大量无机填料的材料板要以高倍率(例如,4倍左右)进行延展时,有时不能充分进行延展,导致形成破洞。相对于此,本发明的层压件中,由一对外层包覆内层。一对外层由于不像内层那样含有大量无机填料,因此具有优异的延展性。因此,本发明的层压件以高倍率进行延展时,即使内层没有被充分延展,外层也会被充分延展,因此不容易形成贯穿层压件的破洞。
另外,本发明的层压件中,无机填料起到填充物的作用,因此耐热性优异。因此,本发明的层压件例如可以用作微波炉加热用的食品用包装容器。还有,本发明的层压件中,表面(外层)是以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层,因此耐酸性优异。因此,本发明的层压件例如可以用作与酸性食品(干酸梅、柠檬等)进行接触的食品用包装容器。
本发明的层压件的整体厚度优选为200μm以上1000μm以下,更优选为250μm以上800μm以下。本发明的层压件的整体厚度是200μm以上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层压件的耐冷冲击性。本发明的层压件的整体厚度是1000μm以下时,能够使通过本发明的层压件形成的包装容器轻量化。
[内层]
内层是含有无机填料和第一热塑性树脂的层。内层中,第一热塑性树脂作为粘结树脂发挥作用。
内层的厚度优选为150μm以上800μm以下,更优选为220μm以上700μm以下。内层的厚度为150μm以上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层压件的耐冷冲击性。内层的厚度为800μm以下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层压件的加工成型性。
(无机填料)
无机填料含有碳酸钙颗粒。其中,用作无机填料的碳酸钙颗粒根据采购来源的不同,其纯度有很大差异。具体来说,用作无机填料的碳酸钙颗粒大都是通过将作为矿产资源获得的碳酸钙矿石不经过精炼而直接造粒获得的。因此,碳酸钙颗粒的纯度因产地而有很大差异。例如,有些产地,存在碳酸钙的含有比例约为70质量%的低纯度碳酸钙颗粒。另一方面,作为食品用和药品用的碳酸钙颗粒,也存在通过化学合成获得的高纯度碳酸钙颗粒。
本发明的层压件优选为含有尽可能高纯度的碳酸钙颗粒。具体来说,碳酸钙颗粒中的碳酸钙的含有比例优选为9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7质量%以上。碳酸钙颗粒的纯度越高,则环境安全性越高。碳酸钙颗粒中的碳酸钙的含有比例为90质量%以上时,能够进一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碳酸钙颗粒的最大粒径优选为20μm以下。其中,内层中,碳酸钙颗粒与第一热塑性树脂之间的界面处可能存在空隙。关于本发明的层压件,内层中的上述空隙越少时,越能发挥优异的加工成型性。可以判断碳酸钙颗粒的粒径越大时,越容易形成上述空隙。因此,通过使碳酸钙颗粒的最大粒径为20μm以下,能够抑制在碳酸钙颗粒与第一热塑性树脂之间的界面处产生空隙。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层压件的加工成型性。
另外,碳酸钙颗粒的最大粒径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测量。首先,使用电子显微镜,在从内层的截面随机选择的5个位置(视野:100μm×100μm),测量碳酸钙颗粒的粒径(长轴)。然后,将测量的碳酸钙颗粒的粒径最大值作为碳酸钙颗粒的最大粒径。
碳酸钙颗粒也可以进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例如可以举出硅烷偶联剂处理和金属皂处理(例如,硬脂酸钙处理)。通过对碳酸钙颗粒进行表面处理,能够抑制在碳酸钙颗粒与第一热塑性树脂之间的界面处产生空隙。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层压件的加工成型性。
内层中的无机填料的含有比例优选为53质量%以上7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5质量%以上60质量%以下。内层中的无机填料的含有比例为53质量%以上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层压件的耐冷冲击性。内层中的无机填料的含有比例为70质量%以下时,能够提高内层的延展性。
本发明的层压件中的无机填料的含有比例超过50质量%,优选为超过50质量%且是6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超过50质量%且是55质量%以下。通过使本发明的层压件中的无机填料的含有比例超过50质量%,能够提高本发明的层压件的耐热性。还有,由本发明的层压件形成的包装容器不受日本的容器包装回收法规定的回收义务的约束。而且,能够减少本发明的层压件在焚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一般来说,无机填料比树脂便宜,因此,通过更多地使用无机填料,能够降低本发明的层压件的材料成本。通过使本发明的层压件中的无机填料的含有比例为60质量%以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层压件的加工成型性。
内层也可以包含碳酸钙颗粒以外的其它无机填料。其它无机填料例如可以举出:硫酸钙颗粒、硫酸钡颗粒、高岭土颗粒、云母颗粒、氧化锌颗粒、白云石颗粒、玻璃纤维、中空玻璃微珠、二氧化硅颗粒、白垩颗粒、滑石粉、颜料颗粒、二氧化钛颗粒、二氧化硅颗粒、膨润土、粘土、硅藻土和沸石。与其它无机填料相比,碳酸钙颗粒便宜且能够稳定获得,因此优选作为无机填料。
无机填料中的碳酸钙颗粒的含有比例优选为9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0质量%。
(第一热塑性树脂)
内层中含有的第一热塑性树脂满足以下的A或B的条件。
A:含有密度0.942g/cm3以上0.970g/cm3以下且多分散度(Mw/Mn)2.0以上10.0以下的第一聚乙烯树脂。
B:含有密度0.942g/cm3以上0.970g/cm3以下且多分散度(Mw/Mn)超过10.0并是50.0以下的第二聚乙烯树脂和密度0.850g/cm3以上且小于0.930g/cm3的第三聚乙烯树脂,相对于第二聚乙烯树脂和第三聚乙烯树脂的总质量,第三聚乙烯树脂的质量比率是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
第一聚乙烯树脂是多分散度(Mw/Mn)较小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第一聚乙烯树脂的密度是0.942g/cm3以上0.970g/cm3以下,优选为0.950g/cm3以上0.960g/cm3以下。第一聚乙烯树脂的多分散度(Mw/Mn)是2.0以上10.0以下,优选为6.0以上9.0以下。第一聚乙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00,000以上1,000,000以下,更优选为250,000以上500,000以下。第一聚乙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0,000以上400,000以下,更优选为30,000以上60,000以下。通过使第一聚乙烯树脂的各种物理性质在上述的数值范围内,能够提高本发明的层压件的耐冷冲击性和刚性。
在第一热塑性树脂满足条件A的情况下,第一热塑性树脂可以只含有第一聚乙烯树脂,不过优选为进一步含有第三聚乙烯树脂。在第一热塑性树脂含有第一聚乙烯树脂和第三聚乙烯树脂的情况下,相对于第一聚乙烯树脂和第三聚乙烯树脂的总质量,第三聚乙烯树脂的质量比率优选为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上25质量%以下。上述比率是5质量%以上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层压件的耐冷冲击性。上述比率是30质量%以下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层压件的刚性。
第二聚乙烯树脂是多分散度(Mw/Mn)较大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第二聚乙烯树脂的密度是0.942g/cm3以上0.970g/cm3以下,优选为0.950g/cm3以上0.960g/cm3以下。第二聚乙烯树脂的多分散度(Mw/Mn)是超过10.0且是50.0以下,优选为15.0以上25.0以下。第二聚乙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00,000以上2,000,000以下,更优选为250,000以上800,000以下。第二聚乙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5,000以上100,000以下,更优选为10,000以上30,000以下。通过使第二聚乙烯树脂的各种物理性质在上述的数值范围内,能够提高本发明的层压件的耐冷冲击性和刚性。
第三聚乙烯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具有支链结构的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例如,密度0.910g/cm3以上且小于0.930g/cm3)和线形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例如,密度0.850g/cm3以上且小于0.930g/cm3)。
第三聚乙烯树脂的密度是0.850g/cm3以上且小于0.930g/cm3,优选为0.870g/cm3以上且小于0.930g/cm3。通过使第三聚乙烯树脂的密度在上述的数值范围内,能够提高本发明的层压件的耐冷冲击性和刚性。
在第一热塑性树脂满足条件B的情况下,相对于第二聚乙烯树脂和第三聚乙烯树脂的总质量,第三聚乙烯树脂的质量比率是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质量%以上22质量%以下。上述比率是5质量%以上时,能够提高本发明的层压件的耐冷冲击性。上述比率是30质量%以下时,能够提高本发明的层压件的刚性。
如果第一热塑性树脂的含量比较少,第一热塑性树脂也可以进一步含有第一聚乙烯树脂、第二聚乙烯树脂和第三聚乙烯树脂以外的其它树脂。其它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烯烃树脂(例如,聚丙烯和中密度聚乙烯)、ABS树脂、聚酰胺树脂、聚苯乙烯树脂和聚酯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第一热塑性树脂中的其它树脂的含有比例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质量%。换句话说,第一热塑性树脂中的第一聚乙烯树脂、第二聚乙烯树脂和第三聚乙烯树脂的合计含有比例优选为超过90质量%,更优选为100质量%。
(其它添加剂)
内层也可以进一步含有无机填料以外的其它添加剂。其它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偶联剂、润滑剂、填料分散剂、抗静电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和耐候稳定剂。
如上所述,内层中的无机填料的含有比例高。因此,内层中优选含有作为其它添加剂的填料分散剂。通过使内层含有填料分散剂,能够提高无机填料的分散性。填料分散剂可以举出金属皂(例如,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在内层含有其它添加剂的情况下,内层中的其它添加剂的含有比例优选为0.5质量%以上5质量%以下。
[外层]
外层是含有第二热塑性树脂的层。相对于本发明的层压件的整体厚度,外层的厚度比率各自都优选为2.0%以上20.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上10.0%以下。外层的厚度比率是2.0%以上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层压件的加工成型性。外层的厚度比率是20.0%以下时,本发明的层压件中的无机填料的含有比例能够容易地调整为超过50质量%。另外,一对外层的厚度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
一对外层的厚度各自都优选为5μm以上80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上50μm以下。外层的厚度是5μm以上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层压件的加工成型性。外层的厚度是80μm以下时,本发明的层压件中的无机填料的含有比例能够容易地调整为超过50质量%。
(第二热塑性树脂)
外层中含有的第二热塑性树脂满足上述的A或B的条件。外层中含有的第二热塑性树脂的具体内容以及第二热塑性树脂中含有的第一聚乙烯树脂、第二聚乙烯树脂和第三聚乙烯树脂的具体内容例如可以与内层中的第一热塑性树脂、第一聚乙烯树脂、第二聚乙烯树脂和第三聚乙烯树脂相同。还有,本发明的层压件中,第一热塑性树脂和第二热塑性树脂优选为具有相同组份。
外层中的第二热塑性树脂的含有比例优选为9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5质量%以上。第二热塑性树脂中的第一聚乙烯树脂、第二聚乙烯树脂和第三聚乙烯树脂的合计含有比例优选为超过90质量%,更优选为100质量%。
外层优选为不含无机填料,不过也可以含有少量的无机填料。外层中的无机填料的含有比例优选为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质量%。
[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层压件例如通过众所周知的多层T型模头法进行制造。具体来说,首先准备出内层形成用材料(含有第一热塑性树脂和无机填料的材料)和外层形成用材料(含有第二热塑性树脂的材料)。然后,将内层形成用材料和外层形成用材料从不同的挤出机分别挤出,通过在T型模头的内部进行层压,能够得到本发明的层压件。但是,本发明的层压件的制造方法不限于多层T型模头法。
<第二实施方式:食品用包装容器>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通过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压件进行加工成型而形成。本发明的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例如可以用作便当盒、食品包、托盘、盘子、杯子和杯盖。本发明的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是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压件进行加工成型而形成的,因此具有优异的耐冷冲击性和刚性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本发明的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压件同样的层结构。不过,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压件相比较,本发明的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也可以通过加工成型时的延伸来改变各层的厚度。例如,本发明的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中也可以是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厚度。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中,最厚部分和最薄部分的厚度比率优选为2.0倍以上4.5倍以下,更优选为3.5倍以上4.5倍以下。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
[材料]
首先,对实施例中使用的各材料进行说明。
CaCO3:碳酸钙颗粒、最大粒径约20μm
滑石:平均粒径12μm
HDPE-A:高密度聚乙烯树脂(KEIYO POLYETHYLENE CO.,LTD.制造“B5803”);Mw:380,000;Mn:19,000;Mw/Mn:20.0;密度:0.957g/cm3
HDPE-B:高密度聚乙烯树脂(KEIYO POLYETHYLENE CO.,LTD.制造“E8040”);Mw:370,000;Mn:47,000;Mw/Mn:7.9;密度:0.957g/cm3
PP:嵌段聚丙烯树脂(Prime Polymer Co.,Ltd.制造“E702MG”)
LDPE:具有支链结构的低密度聚乙烯树脂(Japan Polyethylene Corporation制造“LF128”)、密度:0.922g/cm3
LLDPE-A:线形低密度聚乙烯树脂(Japan Polyethylene Corporation制造“KS240T”)、密度:0.880g/cm3
LLDPE-B:线形低密度聚乙烯树脂(Prime Polymer Co.,Ltd.制造“SP1520”)、密度:0.912g/cm3
上述材料中,HDPE-A是第二聚乙烯树脂。HDPE-B是第一聚乙烯树脂。LDPE、LLDPE-A和LLDPE-B是第三聚乙烯树脂。以下,HDPE-A、HDPE-B和PP有时统称为基体树脂。LDPE、LLDPE-A和LLDPE-B有时统称为添加树脂。
[实施例1]
通过双螺杆混炼机将下列材料进行混炼之后进行切片,得到内层形成用材料和外层形成用材料的母料。
内层形成用材料:CaCO3(58质量份)、HDPE-A(38质量份)和LLDPE-A(4质量份)
外层形成用材料:HDPE-A(90质量份)和LLDPE-A(10质量份)
另外,内层形成用材料和外层形成用材料各自都含有第一热塑性树脂和第二热塑性树脂。第一热塑性树脂和第二热塑性树脂各自都含有第二聚乙烯树脂(HDPE-A)和第三聚乙烯树脂(LLDPE-A)。第一热塑性树脂和第二热塑性树脂中,相对于第二聚乙烯树脂(HDPE-A)和第三聚乙烯树脂(LLDPE-A)的总质量,第三聚乙烯树脂(LLDPE-A)质量比率都是10质量%。如上所述,第一热塑性树脂和第二热塑性树脂满足条件B。
通过多层T型模头法,形成层压件,具备内层和层压在内层的两面上的一对外层。内层是通过上述的内层形成用材料而形成的。一对外层各自都是通过上述的外层形成用材料而形成的。层压件的整体厚度为300μm。内层的厚度为270μm(层压件的整体厚度的90%)。一对外层各自都为15μm(层压件的整体厚度的5%)。层压件中的无机填料的含有比例是52质量%。将其作为实施例1的层压件。
[实施例2~6和比较例1~9]
除了将内层形成用材料和外层形成用材料的组份更改为下述表1和2中所示以外,按照实施例1的层压件的方法,形成实施例2~6和比较例1~9的层压件。
[比较例10]
通过双螺杆混炼机将下列材料进行混炼之后进行切片,得到单层形成用材料的母料。
单层形成用材料:滑石(15质量份)和PP(85质量份)
通过T型模头法,形成单层的材料板。单层的材料板的厚度是300μm。单层的材料板中的无机填料的含有比例是15质量%。将其作为比较例10的单层体。
[比较例11]
通过双螺杆混炼机将下列材料进行混炼之后进行切片,得到单层形成用材料的母料。
单层形成用材料:PP(100质量份)
通过T型模头法,形成单层的材料板。单层的材料板的厚度是300μm。单层的材料板中的无机填料的含有比例是0质量%。将其作为比较例11的单层体。
另外,比较例10和11是单层体,其组份接近现有技术的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中所使用的材料板。
下述表1和2中,“份”表示质量份。添加树脂的“比例”表示添加树脂相对于热塑性树脂总质量的质量比率。热塑性树脂的“条件”的“A”和“B”各自表示满足上述的条件A或B。热塑性树脂的“条件”的“-”表示上述的条件A和B都不满足。
【表1】
【表2】
<评价>
通过以下的方法,对实施例1~6和比较例1~11的层压件(或者单层体)的耐冷冲击性、刚性和环境友好性(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示在下述表3中。
[耐冷冲击性]
对于作为评价对象的层压件(或者单层体),使用冲击试验机(MYS-TESTERCompany Limited制造“附带低温槽的杜邦式跌落冲击试验机No.603-L”),按照JIS(日本工业标准)K7211-1:2006,测量50%破坏能量。首先,将评价对象切割成50mm×50mm的矩形,由此制作出测试片。接下来,重复将恒定质量的重锤从多个不同高度掉落到多个测试片上的操作,并测量全测试片中50%的测试片被破坏时的能量(50%破坏能量)。测量条件是重锤质量200g、测量温度-20℃(低温环境)。本测试中,能够以50%破坏能量[J]的形式对评价对象的耐冷冲击进行数值测定。具体来说,评价对象的50%破坏能量越高,则表示评价对象的耐冷冲击性越高。
评价对象的耐冷冲击性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判定。
A(合格):50%破坏能量是0.50J以上
B(不合格):50%破坏能量小于0.50J
[刚性]
对于作为评价对象的层压件(或者单层体),使用拉伸试验机(INTESCOco.,ltd.制造“201X型试验机”),按照JIS(日本工业标准)K7161-1:2014,进行拉伸试验测量。首先,将评价对象切割成“测试片类型5”(JIS(日本工业标准)K7127:2009)的形状(哑铃状)。用拉伸试验机的卡盘将得到的测试片的两端夹紧,在卡盘间距80mm、拉伸速度20mm/分的条件进行测试片的拉伸试验。对试验后的测试片的尺寸进行测量,计算出测试片的拉伸模量。本测试中,能够以拉伸模量[MPa]的形式对评价对象的刚性进行数值测定。具体来说,评价对象的拉伸模量越高,则表示评价对象的刚性越高。
评价对象的刚性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判定。
A(合格):拉伸模量是1500MPa以上
B(不合格):拉伸模量小于1500MPa
[环境友好性]
作为评价对象的层压件(或者单层体)的环境友好性根据评价对象的材料组份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判定。
A(合格):树脂的含有比例小于50质量%
B(不合格):树脂的含有比例是50质量%以上
【表3】
实施例1~6的层压件具备内层以及层压在内层的两面上的一对外层。内层含有无机填料和第一热塑性树脂。外层含有第二热塑性树脂。无机填料含有碳酸钙颗粒。层压件中的无机填料的含有比例超过50质量%。第一热塑性树脂和第二热塑性树脂各自满足上述的A或B的条件。实施例1~6的层压件具有优异的耐冷冲击性和刚性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还有,实施例1~6的层压件是由延展性优异的外层来包覆内层的3层结构,因此可以判断其具有优异的加工成型性。
另一方面,比较例1的层压件中,第一热塑性树脂和第二热塑性树脂只含有第二聚乙烯树脂。可以判断第二聚乙烯树脂在低温下难以维持强度和作为粘结树脂的作用。因此,比较例1的层压件的耐冷冲击性是不合格。
比较例2的层压件中,第一热塑性树脂和第二热塑性树脂只含有嵌段聚丙烯树脂。可以判断嵌段聚丙烯树脂在低温下难以维持强度和作为粘结树脂的作用。因此,比较例2的层压件的耐冷冲击性是不合格。
比较例3~7的层压件中,第一热塑性树脂和第二热塑性树脂以多种混合比含有嵌段聚丙烯树脂以及第二聚乙烯树脂或第三聚乙烯树脂。可以判断嵌段聚丙烯树脂与各种添加树脂一起使用也难以在低温下维持强度和作为粘结树脂的作用。因此,比较例3~7的层压件的耐冷冲击性是不合格。
比较例8的层压件中,第一热塑性树脂和第二热塑性树脂含有嵌段聚丙烯树脂和大量的第三聚乙烯树脂。嵌段聚丙烯树脂通过与大量的第三聚乙烯树脂一起使用,在低温下维持了强度和作为粘结树脂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判断含有大量第三聚乙烯树脂的热塑性树脂的刚性会下降。因此,比较例8的层压件的刚性是不合格。
比较例9的层压件中,第一热塑性树脂和第二热塑性树脂含有第二聚乙烯树脂和大量的第三聚乙烯树脂。第二聚乙烯树脂通过与大量的第三聚乙烯树脂一起使用,在低温下维持了强度和作为粘结树脂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判断含有大量第三聚乙烯树脂的热塑性树脂的刚性会下降。因此,比较例9的层压件的刚性是不合格。
比较例10的单层体中,热塑性树脂含有嵌段聚丙烯树脂和少量的滑石。比较例10的单层体的耐冷冲击性和刚性是合格,但是,由于以树脂为主要成分,因此环境友好性是不合格。
比较例11的单层体中,热塑性树脂只含有嵌段聚丙烯树脂。可以判断嵌段聚丙烯单独使用时不能发挥出充分的刚性。因此,比较例11的单层体的刚性是不合格。还有,比较例11的单层体由于是以树脂为主要成分,因此环境友好性是不合格。
从上述的结果可知,可以判断本发明的层压件具有优异的加工成型性、耐冷冲击性和刚性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尤其是,可以判断本发明的层压件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的情况下,仍然发挥出等于或大于现有技术的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中所使用的材料板(比较例10和11)的耐冷冲击性和刚性。还有,本发明的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是对上述的层压件进行加工成型而形成的,因此可以判断具有优异的耐冷冲击性和刚性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产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层压件能够用作包装容器的材料。本发明的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能够在冷冻食品的销售中使用。

Claims (6)

1.一种层压件,具备内层以及层压在所述内层的两面上的一对外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含有无机填料和第一热塑性树脂,
所述外层含有第二热塑性树脂,
所述无机填料含有碳酸钙颗粒,
所述层压件中的所述无机填料的含有比例超过50质量%,
所述第一热塑性树脂和所述第二热塑性树脂各自满足以下的A或B的条件,
所述第一热塑性树脂和所述第二热塑性树脂中,下述第一聚乙烯树脂、下述第二聚乙烯树脂和下述第三聚乙烯树脂的合计含有比例都超过90质量%,
A:含有密度0.942g/cm3以上0.970g/cm3以下且多分散度(Mw/Mn)2.0以上10.0以下的第一聚乙烯树脂;
B:含有密度0.942g/cm3以上0.970g/cm3以下且多分散度(Mw/Mn)超过10.0并是50.0以下的第二聚乙烯树脂和密度0.850g/cm3以上且小于0.930g/cm3的第三聚乙烯树脂,相对于所述第二聚乙烯树脂和所述第三聚乙烯树脂的总质量,所述第三聚乙烯树脂的质量比率是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压件的整体厚度是200μm以上1000μ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压件,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层压件的整体厚度,所述外层的厚度比率各自是2.0%以上20.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压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中的所述无机填料的含有比例是53质量%以上70质量%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压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热塑性树脂和所述第二热塑性树脂中,所述第一聚乙烯树脂、所述第二聚乙烯树脂和所述第三聚乙烯树脂的合计含有比例都是100质量%。
6.一种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
通过对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压件进行加工成型而形成。
CN202280039136.6A 2021-05-31 2022-03-29 层压件和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 Pending CN1174800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91416A JP6977944B1 (ja) 2021-05-31 2021-05-31 積層体及び冷凍食品用容器包装
JP2021-091416 2021-05-31
PCT/JP2022/015637 WO2022254930A1 (ja) 2021-05-31 2022-03-29 積層体及び冷凍食品用容器包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80051A true CN117480051A (zh) 2024-01-30

Family

ID=78815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9136.6A Pending CN117480051A (zh) 2021-05-31 2022-03-29 层压件和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49599A1 (zh)
JP (1) JP6977944B1 (zh)
CN (1) CN117480051A (zh)
WO (1) WO202225493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61811A (ja) * 2001-06-12 2002-12-18 Showa Denko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積層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包装容器
JP3976574B2 (ja) * 2002-01-29 2007-09-19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スピー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積層発泡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58905B2 (ja) * 2004-04-05 2010-04-28 株式会社エフピコ 発泡ポリエチレン系樹脂包装用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82245B2 (ja) * 2015-04-14 2018-02-21 株式会社アースクリエイト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多層樹脂成形物
JP2021037748A (ja) 2019-08-29 2021-03-11 中央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シート及び食品容器
JP2021112862A (ja) * 2020-01-17 2021-08-05 大塚包装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トレイ
JP6857428B1 (ja) * 2020-02-12 2021-04-14 株式会社アースクリエイト 積層体及び食品用容器包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54930A1 (ja) 2022-12-08
JP2022183894A (ja) 2022-12-13
JP6977944B1 (ja) 2021-12-08
EP4349599A1 (en) 2024-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75813B (zh) 层压件和食品包装容器
KR102522904B1 (ko) 연신 시트를 제조하기 위한 수지 조성물, 연신 시트, 및 연신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JP2021037748A (ja) 積層シート及び食品容器
WO2023228549A1 (ja) 積層シート、及び食品用包装容器
US20150143782A1 (en) Polymer Sheet with Improved Barrier Properties
JP7248359B1 (ja) 積層シート、及び食品用包装容器
JP2021112862A (ja) シート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トレイ
JP2021091116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多層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19656B1 (ko) 엘라스토머 및 메탈로센 폴리에틸렌을 포함한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산업용 포장재 강화 필름
CN117480051A (zh) 层压件和冷冻食品用包装容器
WO2024101008A1 (ja) 積層シート、及び成形体
JP7152091B1 (ja) 積層シート、及び食品用包装容器
CA2004238A1 (en) Clear thermoplastic 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
WO2022045248A1 (ja) プラスチック容器
JP2013052567A (ja) 化粧シート用隠蔽性フィルム、及び化粧シート
JP5102462B2 (ja) 複合シート
JP7461147B2 (ja) シート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トレイ
JP2021161293A (ja) 再生ポリエチレン系樹脂を含むフィルム
KR102628973B1 (ko) 탄소중립 친환경 나노무기입자 충진 폴리에틸렌 필름 랩
WO2023276920A1 (ja) 積層体
JP7310041B1 (ja) 積層シート、及び食品用包装容器
JP7152092B1 (ja) 積層シート、及び食品用包装容器
WO2023248587A1 (ja) 積層構造体
WO2022030096A1 (ja) 樹脂シート、容器、キャリアテープ、及び電子部品包装体
JP2023103634A (ja) 多層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