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65749A - 缆线捆扎件 - Google Patents

缆线捆扎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65749A
CN117465749A CN202310935251.8A CN202310935251A CN117465749A CN 117465749 A CN117465749 A CN 117465749A CN 202310935251 A CN202310935251 A CN 202310935251A CN 117465749 A CN117465749 A CN 1174657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ar portion
strap
angle
linear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352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诚
平川胜也
若林五男
竹中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Daiwa Kasei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Daiwa Kasei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Daiwa Kasei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465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657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3/00Flexible elongated elements, e.g. straps, for bundling or supporting articles
    • B65D63/10Non-metallic straps, tapes, or bands; Filamentary elements, e.g. strings, threads or wires; Joints between ends thereof
    • B65D63/1018Joint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of integral securing members, e.g. buckles, wedges, tongue and slot, locking head and teeth or the like
    • B65D63/1027Joint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of integral securing members, e.g. buckles, wedges, tongue and slot, locking head and teeth or the like the integral securing member being formed as a female and male locking member, e.g. locking head and locking teeth,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65B13/04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with means for guiding the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the articles prior to severing from supply
    • B65B13/06Stationary ducts or chan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63/00Flexible elongated elements, e.g. straps for bundling or supporting atricles
    • B65D2563/10Non-metallic straps, tapes or bands; Filamentary elements, e.g. strings, threads, wires; Joints between ends thereof
    • B65D2563/101Details of non-metallic straps, tapes or bands
    • B65D2563/103Details of non-metallic straps, tapes or bands details of the male locking member, e.g. locking teeth on the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45Cable-harn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 Frames And Binding Band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缆线捆扎件可以包括:期望长度的条带,条带被构造成围绕成束的捆扎物品进行缠绕;以及卡扣,卡扣连接到条带的近端部分并且具有条带插入孔。条带包括基部部分和功能性部分,基部部分从卡扣以线性方式延伸,功能性部分具有第一线性部分和第二线性部分。第一线性部分在第一线性部分的近端部处连接至基部部分的远端部。第二线性部分在第二线性部分的近端部处连接至第一线性部分的远端部。第一线性部分相对于基部部分沿条带缠绕方向以第一角倾斜。第二线性部分相对于第一线性部分沿条带缠绕方向以第二角倾斜。第一角被确定为等于或小于第二角。

Description

缆线捆扎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了2022年7月28日提交的序列号为2022-120458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缆线捆扎件(cable tie)(夹紧带)。更特别地,本公开涉及用于将成束的捆扎物品(例如,用于车辆布线的线束)捆扎在一起的缆线捆扎件。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将成束的捆扎物品(例如,线束)捆扎在一起的缆线捆扎件包括:期望长度的柔性条带,该柔性条带被构造成围绕该束被捆扎物品进行卷绕或缠绕;以及与条带的近端部连接的卡扣。为了将该束被捆扎物品捆扎在一起,条带将围绕该束被捆扎物品进行卷绕或缠绕,然后条带被插入在卡扣中形成的条带插入孔内。随后,条带被紧固,然后通过与在卡扣的条带插入孔中形成的接合片进行接合而被锁定。因此,该束被捆扎物品通过缆线捆扎件被捆扎在一起。
例如,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第2012-116552号教导了一种已知的缆线捆扎件。已知的缆线捆扎件包括卡扣和条带。条带包括一体形成的第一线性部分(线性基部部分)和第二线性部分(线性导向部分)。第一线性部分从卡扣线性延伸。第二线性部分从第一线性部分的远端部线性延伸,同时在条带围绕成束的捆扎物品进行缠绕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一线性部分以期望的角进行倾斜。根据由此构造的缆线捆扎件,工人可以将该束被捆扎物品快速捆扎在一起。特别地,工人可以容易地用手指捏住或握住被应用于该束被捆扎物品的条带的第二线性部分。因此,工人可以通过握住第二线性部分来快速围绕该束被捆扎物品缠绕条带,从而通过条带将该束被捆扎物品捆扎在一起。
例如,日本公开特许实用新型公报第61-119952号教导了另一种已知的缆线捆扎件。已知的缆线捆扎件包括卡扣和条带。条带从卡扣延伸,同时在条带围绕成束的捆扎物品进行缠绕的方向上进行弯曲。根据由此构造的缆线捆扎件,工人可以快速将该束被捆扎物品捆扎在一起。特别地,由于条带的弯曲,工人可以容易用手指捏住或握住被应用于该束被捆扎物品的条带的远端部。因此,工人可以通过握住条带的远端部来快速围绕该束被捆扎物品缠绕条带,从而通过条带将该束被捆扎物品捆扎在一起。
然而,要捆扎在一起的该束被捆扎物品有时被定位成靠近壁状结构构件(例如车辆车身面板)。在这种情况下,在由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第2012-116552号教导的已知的缆线捆扎件中,由于结构构件变成了阻挡部,所以工人无法通过手指容易地握住被应用于该束被捆扎物品的条带的第二线性部分。由此,工人无法容易地围绕该束被捆扎物品缠绕该条带。因此,为了用手指握住条带的第二线性部分,工人将条带推向结构构件,意在使第二线性部分沿着结构构件移动或滑动。然而,当条带被挤向结构构件时,第二线性部分可能被压到结构构件上,从而相对于第一线性部分以正交的方式弯曲,同时在第二线性部分的整个长度上接触结构构件。由此,可能会阻止第二线性部分沿着结构构件移动。因此,工人无法容易地用手指握住第二线性部分,即使在条带被挤向结构构件时也是如此。同样地,在由日本公开特许实用新型公报第61-119952号教导的已知的缆线捆扎件中,由于结构构件变成阻挡部,所以工人无法容易地用手指握住条带的远端部。由此,工人无法容易地围绕该束被捆扎物品缠绕条带。此外,当条带被挤向结构构件时,条带可能通过接触结构构件而整体上进行弯曲。由此,可能阻止了条带的远端部沿着结构构件移动。因此,工人无法容易地用手指握住第二线性部分,即使在条带被挤向结构构件时也是如此。因此,根据已知的缆线捆扎件,在成束的捆扎物品被定位成靠近结构构件的情况下,工人无法围绕该束被捆扎物品快速缠绕条带。
因此,本领域需要改进的缆线捆扎件。
发明内容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缆线捆扎件可以包括:期望长度的条带,条带被构造成围绕成束的捆扎物品进行缠绕;以及卡扣,卡扣与条带的近端部分连接并且具有供条带被引入的条带插入孔。条带包括:从卡扣线性延伸的基部部分,以及具有第一线性部分和第二线性部分的功能性部分。第一线性部分在第一线性部分的近端部处连接至基部部分的远端部。第二线性部分在第二线性部分的近端部处连接至第一线性部分的远端部。第一线性部分相对于基部部分沿条带缠绕方向以第一角倾斜。第二线性部分相对于第一线性部分沿条带缠绕方向以第二角倾斜。第一角被确定为等于或小于第二角。
根据本方面,即使在成束的捆扎物品被定位成靠近壁状阻挡部的情况下,工人也可以容易地通过握住条带的远端部分来围绕该束被捆扎物品缠绕条带,从而将该束被捆扎物品捆扎在一起。特别地,为了在这种情况下围绕该束被捆扎物品缠绕条带,条带在该束被捆扎物品的下方被定位成使功能性部分的第二线性部分的远端部与阻挡部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当条带被压向阻挡部时,第二线性部分和第一线性部分可以以逐步的方式被压靠于阻挡部,并且在沿着阻挡部移动的同时以逐步的方式与阻挡部间隔开。由此,功能性部分的第二线性部分和第一线性部分可以按此顺序从阻挡部朝向卡扣连续延伸。也就是说,第二线性部分和第一线性部分可以按此顺序围绕该束被捆扎物品在条带缠绕方向上延伸。因此,即使在该束被捆扎物品被定位成靠近阻挡部的情况下,工人也可以容易地握住条带的远端部分。
在阅读以下详细描述以及附图和权利要求后,将容易理解本公开的附加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方观看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表示性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从底部观看的缆线捆扎件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从上方观看的缆线捆扎件的卡扣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从右侧观看的缆线捆扎件的侧视图;
图5是图3的平面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线VI-VI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缆线捆扎件的侧视图,示出了使用缆线捆扎件将成束的捆扎物品捆扎到一起的过程;
图8是缆线捆扎件的侧视图,示出了使用缆线捆扎件将成束的捆扎物品捆扎到一起的过程;
图9是卡扣的局部放大的截面平面视图,其中缆线捆扎件的条带被引入到该卡扣中,该图示出了使用缆线捆扎件将成束的捆扎物品捆扎到一起的过程;
图10是从右侧观看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二表示性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的侧视图;
图11是缆线捆扎件的侧视图,示出了使用缆线捆扎件将成束的捆扎物品捆扎到一起的过程;
图12是缆线捆扎件的侧视图,示出了使用缆线捆扎件将成束的捆扎物品捆扎到一起的过程;
图13是缆线捆扎件的侧视图,示出了使用缆线捆扎件将成束的捆扎物品捆扎到一起的过程;
图14是从右侧观看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三表示性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的侧视图;
图15是从右侧观看的根据本公开的第四表示性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的侧视图;
图16是类似于图9的视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修改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的条带;
图17是从上方观看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修改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的整体立体图;
图18是根据第二修改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的条带的示意性局部立体图,示出了在条带中形成的被移除部分的修改形式;
图19是根据第二修改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的条带的示意性局部立体图,示出了在条带中形成的被移除部分的修改形式;
图20是根据第二修改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的条带的示意性局部立体图,示出了在条带中形成的被移除部分的修改形式;
图21是类似于图3的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修改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的卡扣;
图22是根据第三修改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的卡扣的示意性局部立体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卡扣上形成的倾斜表面的形式;
图23是根据第三修改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的卡扣的示意性局部立体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卡扣上形成的倾斜表面的修改形式;
图24是根据第三修改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的卡扣的示意性局部立体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卡扣上形成的倾斜表面的修改形式;
图25是根据第三修改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的卡扣的示意性局部立体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卡扣上形成的倾斜表面的修改形式。
图26是从上方观看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五表示性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的整体立体图;
图27是从上方观看的根据本公开的第六表示性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的整体立体图;
图28是从上方观看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七表示性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的整体立体图;以及
图29是从上方观看的根据本公开的第八表示性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的整体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29中示出了本公开的详细的表示性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1至图9描述本公开的第一详细表示性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可以针对用于将成束的捆扎物品捆扎在一起的缆线捆扎件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车辆布线的线束10可以被示出为该束被捆扎物品的示例。此外,本文中描述的纵向方向或前后方向(向前和向后方向)、侧向方向(向右和向左方向)以及竖向方向(向上和向下方向)仅是出于方便的目的进行确定的,而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缆线捆扎件1可以通过刚性合成树脂的整体模制而整体形成为单元。缆线捆扎件1可以包括期望长度的柔性条带2和卡扣4。条带2可以在条带2的整个长度上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宽度,并且可以被构造成围绕线束10进行缠绕。条带2可以具有基部部分20和功能性部分(未标记)。条带2的基部部分20可以在基部部分20的近端部21连接到卡扣4(下文将对卡扣进行描述)。基部部分20可以从卡扣4向前基本上水平线性地延伸。此外,基部部分20的近端部21可以被称为条带2的近端部分。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条带2的功能性部分可以包括第一线性部分25、第二线性部分27和第三线性部分29。第一线性部分25可以在第一线性部分的近端部(未标记)处连接至基部部分20的远端部22。此外,如图4所示,第一线性部分25可以相对于基部部分20沿条带2围绕线束10缠绕的方向以(第一)角B倾斜。此外,该方向在下文中可以称为条带缠绕方向W。换句话说,第一线性部分25可以相对于基部部分20沿条带缠绕方向W倾斜,从而在第一线性部分与基部部分之间形成角A(可以称为角B的补角)。因此,第一线性部分25可以通过弯曲部分37以向内偏斜的方式连接到基部部分20。
如在1、图2和图4中所示的,第二线性部分27可以在第二线性部分27的近端部(未标记)处连接到第一线性部分25的远端部26。此外,如图4所示,第二线性部分27可以相对于第一线性部分25沿条带缠绕方向W以(第二)角D倾斜。换句话说,第二线性部分27可以相对于第一线性部分25沿条带缠绕方向W倾斜,从而在第二线性部分27与第一线性部分25之间形成角C(可以称为角D的补角)。因此,第二线性部分27可以通过弯曲部分38以向内偏斜的方式连接到第一线性部分25。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三线性部分29可以在第三线性部分29的近端部(未标记)处连接到第二线性部分27的远端部28。此外,如图4所示,第三线性部分29可以相对于第二线性部分27沿条带缠绕方向W以(第三)角F倾斜。换句话说,第三线性部分29可以相对于第二线性部分27沿条带缠绕方向W倾斜,从而在第三线性部分29与第二线性部分27之间形成角E(可以称为角F的补角)。因此,第三线性部分29可以通过弯曲部分39以向内偏斜的方式连接到第二线性部分27。
第一角B、第二角D和第三角F可以被确定为满足下列要求:
1)第一角B≦第二角D≦第三角F
2)第一角B+第二角D+第三角F≦90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角B、第二角D和第三角F分别确定为10度、20度和30度。
如图1和图3所示的,条带2的基部部分20可以具有在基部部分20的内表面23中形成的多个接合齿或齿条齿24。齿条齿24可以优选地在基部部分20的纵向方向上以恒定节距距离进行布置。此外,条带2的功能性部分的第一线性部分25在截面上可以被特殊成型。也就是说,第一线性部分25的右(第一)侧边缘33可以具有与第一线性部分25的左(第二)侧边缘35不同的特殊形状。特别地,第一线性部分25的右侧边缘33可以具有下圆形表面33a和上倾斜表面33b(图9)。因此,第一线性部分25的右侧边缘33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被成形为楔形形状或渐缩形状。相反地,可以简单地对第一线性部分25的左侧边缘35进行倒角,以便具有陡峭或垂直的端部表面36。此外,条带2的功能性部分的第二线性部分27和第三线性部分29可以优选地被形成为使得第二线性部分27和第三线性部分29的右侧边缘(未标记)分别具有楔形形状或渐缩形状。类似地,条带2的基部部分20可以被形成为使得基部部分20的右侧边缘(未标记)根据需求而具有楔形形状或渐缩形状。此外,在某些情况下,第一线性部分25的右侧边缘33和左侧边缘35可以称为条带2的右侧边缘33和左侧边缘35。
如图1所示,条带2的第三线性部分29可以具有在第三线性部分29的内表面31的中央部分中形成的多个齿轮齿形的突出部32。突出部32可以优选地在第三线性部分29的纵向方向上以恒定的节距距离进行布置。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性部分25的长度L2、第二线性部分27的长度L3和第三线性部分29的长度L4可以被确定成彼此相等。此外,条带2的功能性部分的长度(即,第一线性部分25的长度L2、第二线性部分27的长度L3和第三线性部分29的长度L4的总和,或者条带2的总长度L与条带2的基部部分20的长度L1之间的差)可以被确定为等于条带2的总长度L的28%±10%。
接下来,将描述该卡扣4。如图3和图5所示,卡扣4可以具有端部敞开的盒形构件,盒形构件具有穿过该盒形构件在中央竖向(纵向)形成的条带插入孔53。条带插入孔53可以被构造成使得条带2被引入条带插入孔53中。如图6所示,条带插入孔53可以具有分别向外敞开的入口端部54和出口端部55。条带插入孔53可以被构造成使得条带2(第三线性部分29的远端部30)通过入口端部54插入到条带插入孔53中。
如图3和图6所示,卡扣4可以包括前壁40、后壁42、右(第一)侧壁44和左(第二)侧壁49。如图6所示,前壁40可以通过在前壁40的上端部上形成的向上弯曲的凹状四分之一圆弧形变薄部分40a而与条带2的基部部分20的近端部21连接。此外,卡扣4可以包括在前壁40的竖向内表面41上形成的接合片60。接合片60可以被构造成相对于前壁40前后弯曲。接合片60可以具有在接合片60上形成的接合爪61。接合爪61可以被构造成:当条带2插入到卡扣4的条带插入孔53中时,该接合爪61与在条带2的基部部分20上形成的齿条齿24进行接合,以便将线束10捆扎在一起。此外,如图5所示,接合爪61可以具有在接合爪61左边缘形成的圆形部分61a。
如图5和图6所示的,后壁42可以被定位成跨过条带插入孔53与前壁40相对。后壁42可以具有在后壁42的上端部中形成的并面向条带插入孔53的侧向圆形表面43。圆形表面43可以优选地具有与条带2的宽度基本相同的宽度。圆形表面43可以有助于使条带2易于插入条带插入孔53。
如图5所示,右侧壁44可以连接到前壁40的右端和后壁42的右端。如图1所示,右侧壁44可以包括侧向向外突出的水平(第一)突出部分47,该水平(第一)突出部分在右侧壁44的外表面上形成,以便沿着外表面的上端部的周缘延伸。此外,右侧壁44可以包括侧向向外突出的竖向(第二)突出部分48,该竖向(第二)突出部分48形成在右侧壁44的外表面上并且与水平突出部分47成一体。因此,如图5所示,右侧壁44可以具有厚度T1,该厚度T1基本上大于后端壁42的厚度T2和左侧壁49的厚度T3。
如图3所示,左侧壁49可以被定位成与右侧壁44在侧向上相对。左侧壁49可以连接至前壁40的左端部和后壁42的左端部。如图3和图5所示,左侧壁49可以在左侧壁49的中央部分被竖向分开,从而形成两个(前和后)独立的壁部分(未标记)。因此,左侧壁49可以具有在前壁部分和后壁部分之间形成的竖向槽56。竖向槽56可以沿着左侧壁49的整个长度延伸,以便在左侧壁49的整个长度上与条带插入孔53连续。这样形成的竖向槽56允许根据需求将条带2侧向引入条带插入孔53。因此,条带2不仅可以通过条带插入孔53的入口端部54被引入条带插入孔53,还可以通过在左侧壁49中形成的竖向槽56被引入条带插入孔53。
如图5所示,左侧壁49的后壁部分可以特殊成形。特别地,后壁部分可以具有沿后壁部分形成并突出到条带插入孔53中的突出部或悬垂部50。悬垂部50可以具有悬于条带插入孔53上并面向条带插入孔53的倾斜(内)表面51。此外,悬垂部50优选地具有等于条带2的左侧边缘35的高度(厚度)H1的约80%的高度H。
如图5所示,左侧壁49的前壁部分、后壁部分可以分别具有前竖向长形突出部52a和后竖向长形突出部52b。前突出部52a和后突出部52b可以相应地具有面向彼此的竖向表面59a和59b。此外,前竖向突出部52a的竖向表面59a可以向前和向左(向外)弯曲,而后竖向突出部52b的竖向表面59b可以向后和向左(向外)弯曲。因此,在左侧壁49中形成的竖向槽56可以向左(向外)逐渐变宽,从而具有喇叭形入口开口57。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使用缆线捆扎件1将线束10捆扎在一起的标准操作。首先,条带2可以从下方被应用于线束10,以便与线束10以大致直角相交。然后,可以使条带2围绕线束10沿条带缠绕方向W绕圈。然后,可以将围绕线束10绕圈的条带2的第三线性部分29的远端部30通过条带插入孔53的入口端部54引入到卡扣4的条带插入孔53中。接下来,可以从条带插入孔53将第三线性部分29的被引入条带插入孔53中的远端部30拉动和牵引通过条带插入孔53的出口端部55。因此,条带2的第三线性部分29、第二线性部分27和第一线性部分25可以依次被引入条带插入孔53中。当条带2的第三线性部分29的远端部30被进一步拉动时,条带2的基部部分20可以被引入到条带插入孔53中,同时使在条带插入孔53中形成的接合片60来回弯曲。因此,条带2(基部部分20)可以在围绕线束10缠绕的同时被逐渐紧固。随后,当条带2被紧固到一定程度后,条带2的拉动操作停止时,在接合片60上形成的接合爪61可以弹性地接合在条带2的基部部分20上形成的齿条齿24中的一个齿条齿,使得条带2可以被卡扣4紧固并锁定。因此,线束10可以通过缆线捆扎件1暂时或基本上捆扎在一起。此外,如前面所描述的,卡扣4通过变薄部分40a连接到条带2。因此,当条带2被紧固时,条带2中产生的应力可以通过减薄部分40a有效地被降低或分散。
优选地,条带2可以通过使用专用紧固工具(未示出)被进一步紧固,使得线束10可以通过缆线捆扎件1被完全捆扎在一起。特别地,可以将专用工具的喉舌(mouthpiece)或工具头适配于条带插入孔53的出口端部55。然后,可以操作紧固工具,以便进一步紧固该条带2。当条带2被充分紧固时,卡扣4的接合爪61可以弹性地与条带2的另一齿条齿24接合,使得条带2可以被充分紧固并最终被卡扣4锁定。因此,线束10可以通过缆线捆扎件1而被牢固地捆扎在一起。此外,条带2可以根据需求在不使用紧固工具的情况下最终通过手紧固。
通常,优选地,在条带2被卡扣4锁定后,可以通过使用切割工具,例如钳子或剪刀(未示出),切断条带2的从卡扣4的条带插入孔53的出口端部55中牵出的多余部分(即,基部部分20的包括功能性部分的远端部分(未标记))。
线束10有时被定位成靠近壁状阻挡部70(例如,诸如车辆车身面板的结构构件)。接下来,将参考图4、图7至图9描述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缆线捆扎件1将线束10捆扎在一起的操作。如图4所示,首先,可以将条带2从下方应用于线束10,使得条带2与线束10以大致直角相交。特别地,条带2可以在线束10的下方被定位成使得条带2的第三线性部分29的远端部30可以接触阻挡部70。此时,第三线性部分29可以相对于阻挡部70以一定角倾斜。
当在这种情况下(图4所示的情况)将条带2纵向压向阻挡部70时,施加于条带2的按压力可以基本上集中到在第三线性部分29和第二线形部分27之间形成的弯曲部分39上。因此,第三线性部分29可以接触阻挡部70,同时相对于第二线性部分27相对弯曲(图7中的实线)。在第三线性部分29与阻挡部70接触时,在第二线性部分27同时相对于阻挡部70以一角度倾斜的情况下,第二线性部分27的远端部28可以与阻挡部70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当条带2被进一步压向阻挡部70时,施加于条带2的按压力可以基本上集中到在第二线性部分27和第一线性部分25之间形成的弯曲部分38。因此,第二线性部分27可以与阻挡部70接触,同时相对于第一线性部分25相对弯曲(通过图7中的双点划线示出)。此时,如图7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由于施加于条带2的按压力,条带2的基部部分20可以在基部部分20的中间部分向上弯曲或偏转,即沿条带缠绕方向W弯曲或偏转。因此,第二线性部分27可以在沿着阻挡部70向上移动或滑动的同时与阻挡部70接触。在第二线性部分27与阻挡部70接触后,在第一线性部分25相对于阻挡部70以一角度倾斜的情况下,第一线性部分25的远端部26可以与阻挡部70接触。相反,因为第三线性部分29相对于第二线性部分27沿条带缠绕方向W以角F倾斜,所以第三线性部分29可以与阻挡部70间隔开,以便沿条带缠绕方向W以偏斜的方式自阻挡部70延伸。
在这种情况下,当条带2进一步被压向阻挡部70时,施加于条带2的按压力可以基本上集中到在第一线性部分25和基部部分20之间形成的弯曲部分37。因此,第一线性部分25可以在相对于基部部分20相对弯曲的同时与阻挡部70接触(图8中的实线所示)。此时,如图8中的实线所示,由于施加于条带2的按压力,基部部分20可以在基部部分20的中间部分呈弧形向上弯曲。因此,第一线性部分25可以在沿着阻挡部70向上移动或滑动的同时与阻挡部70接触。在第一线性部分25与阻挡部70接触后,在基部部分20相对于阻挡部70以一角度倾斜的情况下,基部部分20的远端部22可以与阻挡部70接触。相反,因为第二线性部分27相对于第一线性部分25沿条带缠绕方向W以角D倾斜,所以第二线性部分27可以与阻挡部70间隔开,以便沿条带缠绕方向W以偏斜的方式自阻挡部70延伸。
在这种情况下,当条带2进一步被压向阻挡部70,由于施加于条带2的按压力,基部部分20的远端部可以与阻挡部70接触(图8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此时,如图8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由于施加于条带2的按压力,因此基部部分20的中间部分可能进一步以弧形的方式向上弯曲。因此,基部部分20的远端部分可以在沿着阻挡部70向上移动或滑动的同时与阻挡部70接触。在基部部分20的远端部分与阻挡部70接触后,因为第一线性部分25相对于基部部分20沿条带缠绕方向W以角B倾斜,所以第一线性部分25可以与阻挡部70间隔开,以便沿条带缠绕方向W以偏斜的方式自阻挡部70延伸。
因此,当在条带2的第三线性部分29的远端部30与阻挡部70接触的情况下,条带2被纵向压向阻挡部70时(图4),第三线性部分29、第二线性部分27和第一线性部分25以逐步的方式被压靠于阻挡部70并在沿着阻挡部70向上滑动的同时以逐步的方式与阻挡部70间隔开,以便按此顺序从阻挡部70连续向后(即朝向卡扣4)延伸。如图8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当条带2被压向阻挡部70,直到条带2的基部部分20的远端部分与阻挡部70接触时,第三线性部分29、第二线性部分27和第一线性部分25全部都可以与阻挡部70间隔开,以便从阻挡部70大致呈弧形向后(即朝向卡扣4)延伸。这意味着,第三线性部分29、第二线性部分27和第一线性部分25可以按此顺序围绕线束10沿条带缠绕方向W延伸。此外,第一线性部分25、第二线性部分27和第三线性部分29中的每一者都可以具有相当长的长度。因此,第三线性部分29、第二线性部分27和第一线性部分25可以从阻挡部70向后延伸超过期望距离。
根据缆线捆扎件1,即使线束10被定位成靠近阻挡部70,工人也可以轻松地用手指从下方捏住或握住被应用于线束10的条带2的第三线性部分29的远端部30(可以称为条带2的远端部分),以便围绕线束10缠绕条带2。因此,工人可以通过握住第三线性部分29的远端部30来围绕线束10快速缠绕条带2,从而将线束10捆扎在一起。
此外,围绕线束10绕圈的条带2的第三线性部分29的远端部30有时不能通过条带插入孔53的入口端部54被竖向引入到卡扣4的条带插入孔53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用缆线捆扎件1将线束10捆扎在一起,条带2可以通过在左侧壁49中形成的竖向槽56被侧向引入到卡扣4的条带插入孔53中。特别地,条带2可以从下方被应用到线束10。然后,条带2可以围绕线束10在条带缠绕方向W上绕圈。此后,围绕线束10绕圈的条带2的第一线性部分25可以通过在左侧壁49中形成的竖向槽56被侧向引入卡扣4的条带插入孔53中(图9)。此后,可以以与上述标准操作相同的方式通过缆线捆扎件1将线束10捆扎在一起。因此,即使在围绕线束10绕圈的条带2的第三线性部分29的远端部30不能通过条带插入孔53的入口端部54被竖向引入到卡扣4的条带插入孔53中,也可以通过缆线捆扎件1轻松且可靠地将线束10捆扎在一起。
如前所述,第一线性部分25的右侧边缘33可以具有下圆形表面33a和上倾斜表面33b(图9),从而整体上具有渐缩形状。因此,条带2的第一线性部分25可以容易且顺利地插入竖向槽56中。此外,竖向槽56可以具有喇叭形入口开口57。这也有助于将条带2的第一线性部分25容易插入竖向槽56中。因此,围绕线束10绕圈的条带2的第一线性部分25可以通过在卡扣4的左侧壁49中形成的竖向槽56容易且顺利地被引入到卡扣4的条带插入孔53中。
此外,如前所述的,在卡扣4的左侧壁49的后壁部分52b中形成的悬垂部50可以具有等于条带2的第一线性部分25的右侧边缘35的高度H1的约80%的高度H。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条带2的被引入到卡扣4的条带插入孔53中的第一线性部分25通过竖向槽56而从卡扣4脱离或滑落。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1,条带2可以包括基部部分20和功能性部分。功能性部分可以包括以预定角(即角D和角F)彼此连接的第一线性部分25、第二线性部分27以及第三线性部分29。此外,功能性部分的第一线性部分25可以以预定角(即角B)连接至基部部分20。因此,在线束10被定位成靠近阻挡部70的情况下,当被定位在线束10下方的条带2在条带2的第三线性部分29的远端部30与阻挡部70接触后被压向阻挡部70时,第三线性部分29、第二线性部分27和第一线性部分25可以按此顺序在阻挡部70处以逐步的方式进行转动,以便使线束10在条带缠绕方向W上被逐渐悬挂。此外,第三线性部分29可以相对于阻挡部70以等于角B、角D和角F之和的角进行倾斜。因此,即使线束10被定位成靠近阻挡部70,工人也可以通过握住第三线性部分29的远端部30来围绕线束10轻松且快速地缠绕条带2。
此外,第一角B、第二角D和第三角F分别被确定为10度、20度和30度。此外,第一线性部分25的长度L2、第二线性部分27的长度L3和第三线性部分29的长度L4彼此基本相等。因此,第三线性部分29、第二线性部分27和第一线性部分25(即条带2的功能性部分)可以在结构和功能上很好地平衡。
此外,第一线性部分25的长度L2、第二线性部分27的长度L3和第三线性部分29的长度L4的总和(即,条带2的功能性部分的长度)可以被确定成等于条带2的总长度L的28%±10%。条带2的功能性部分的长度与条带2的总长度L的这种比率可以有助于增加条带2的功能性部分的功能以及增加条带2的操作简易性。
此外,卡扣4可以包括与条带插入孔53连续的竖向槽56。因此,条带2可以通过竖向槽56来代替入口端部54而被侧向地引入到卡扣4的条带插入孔53中。此外,竖向槽56可以具有喇叭形入口开口57。因此,条带2可以通过竖向槽56被轻松且顺利地引入到卡扣4的条带插入孔53中。
此外,条带2的右侧边缘33可以具有渐缩形状。因此,条带2可以通过竖向槽56被轻松且顺利地引入到卡扣4的条带插入孔53中。
此外,卡扣4可以包括具有厚度T1的右侧壁44,该厚度T1大于后端壁42的厚度T2和左侧壁49的厚度T3。因此,无论在左侧壁49中形成的竖向槽56是否存在,卡扣4都可以具有期望的强度。
此外,卡扣4的左侧壁49可以具有悬垂部50,悬垂部形成在后壁部分中并悬挂在条带插入孔53的上方。悬垂部50可以具有面向条带插入孔53的倾斜表面51。此外,悬垂部50可以具有等于条带2的左侧边缘35的高度H1的约80%的高度H。因此,悬垂部50可以有效地与被引入条带插入孔53中的条带2的左侧边缘35相干涉,从而防止条带2通过竖向槽56从卡扣4中脱离或滑落。
此外,卡扣4的竖向槽56可以具有喇叭形入口开口57。因此,条带2可以通过竖向槽56容易地被引入卡扣4的条带插入孔53中。
接下来,现在将参考图10至图13描述第二详细的表示性实施方式。此外,由于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联,因此将只详细解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构造和元件。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元件将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并且可以省略对此类元件的详细描述。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1类似,第二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101可以通过刚性合成树脂的整体模制而被整体形成为单元。缆线捆扎件101可以包括期望长度的柔性条带102和卡扣4。缆线捆扎件10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1的不同之处可以在于条带102在结构上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条带2。特别地,如图10至图13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条带102的功能性部分可以仅包括第一线性部分25和第二线性部分2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线性部分27可以具有在第二线性部分27的内表面的中央部分中形成的齿轮齿形的突出部32。突出部32可以优选地在第二线性部分27的纵向方向上以恒定的节距距离进行布置。
如图10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第一线性部分25可以相对于基部部分20沿条带缠绕方向W以(第一)角B倾斜。此外,第二线性部分27可以相对于第一线性部分25沿条带缠绕方向W以(第二)角D倾斜。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角B和第二角D可以分别被确定为30度。一般情况下,角B和角D可以被确定为满足以下要求:
1)角B≦角D
2)角B+角D≦90度。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性部分25的长度L2被确定为大于第二线性部分27的长度L3。此外,条带102的功能性部分的长度(即,第一线性部分25的长度L2与第二线性部分27的长度L3的总和,或者条带102的总长度L与条带102的基部部分20的长度L1之间的差)可以被确定为等于条带102的总长度L的28%±10%。此外,根据需要,第一线性部分25的长度L2可以被确定为等于或小于第二线性部分27的长度L3。
根据缆线捆扎件101,在条带102在线束10的下方被定位成使第二线性部分27的远端部28接触阻挡部70的情况下(图10),当条带102被纵向压向阻挡部70时,第二线性部分27和第一线性部分25可以以逐步的方式被压靠于阻挡部70并且在沿着阻挡部70向上滑动的同时以逐步的方式与阻挡部70间隔开,以便按此顺序自阻挡部70连续向后(即朝向卡扣4)延伸(图11至图13)。如图13所示,当条带102被压向阻挡部70,直到条带102的基部部分20的远端部分与阻挡部70接触时,第二线性部分27和第一线性部分25二者都可以与阻挡部70间隔开,以便从阻挡部70大致呈弧形向后(即朝向卡扣4)延伸。这意味着第二线性部分27和第一线性部分25可以按此顺序围绕线束10沿条带缠绕方向W延伸。此外,第一线性部分25和第二线性部分27中的每一者可以具有相当长的长度。因此,第二线性部分27和第一线性部分25可以从阻挡部70向后延伸超过期望距离。
此外,根据缆线捆扎件101,即使线束10被定位成靠近阻挡部70,工人也可以轻松地用手指从下方捏住或握住被应用于线束10的条带102的第二线性部分27的远端部28(可以称为条带102的远端部分),以便围绕线束10缠绕条带102。因此,工人可以通过握住第二线性部分27的远端部28来围绕线束10快速缠绕条带102,从而将线束10捆扎在一起。此外,即使在围绕线束10绕圈的条带102的第二线性部分27的远端部28不能通过条带插入孔53的入口端部54被竖向引入到卡扣4的条带插入孔53中,也可以通过在左侧壁49中形成的竖向槽56将条带102的第一线性部分25侧向引入到卡扣4的条带插入孔53中。因此,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缆线捆扎件101轻松且可靠地将线束10捆扎在一起。
接下来,现在将参考图14描述第三详细的表示性实施方式。此外,由于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关联,因此将只详细解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构造和元件。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元件将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并且可以省略对此类元件的详细描述。
第三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201可以包括期望长度的柔性条带202和卡扣4。缆线捆扎件201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101的不同之处可以在于条带202在结构上不同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条带102。特别地,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第一角B可以被确定为25度。缆线捆扎件201可以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101基本相同的功能。
接下来,现在将参考图15描述第四详细的表示性实施方式。此外,由于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联,因此将只详细解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构造和元件。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元件将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并且可以省略对此类元件的详细描述。
第四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301可以包括期望长度的柔性带302和卡扣4。缆线捆扎件30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1的不同之处可以在于条带302在结构上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条带2。特别地,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第二角D和第三角F中的每一者可以被确定为10度。缆线捆扎件301可以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1基本相同的功能。
接下来,现在将参考图26至图29描述第五至第八详细的表示性实施方式。此外,由于第五至第八实施方式分别与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相关联,因此将只详细解释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不同的构造和元件。在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和第五至第八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元件将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并且可以省略对此类元件的详细描述。
如图26中所示的,在第五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1'中,可以使用卡扣4'来代替卡扣4,卡扣4'中省略了槽56。同样地,在图27至图29中所示的,在第六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101'中、在第七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201'中以及在第八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301'中,可以使用卡扣4'来代替卡扣4,在卡扣4'省略了槽56。
当然,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各种更改和修改。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条带2的功能性部分可以包括第四线性部分,第四线性部分与第三线性部分29的远端部30连接并相对于第三线性部分29以第四角倾斜。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角B、第二角D、第三角F和第四角可以被确定成满足“第一角B≦第二角D≦第三角F≦第四角”和“第一角B+第二角D+第三角F+第四角≦90度”的要求。此外,条带2的功能性部分除第四线性部分外还可以包括另外的线性部分。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线性部分25的长度L2、第二线性部分27的长度L3和第三线性部分29的长度L4可以被确定为彼此相等。然而,长度L2、长度L3和长度L4可以被确定为彼此不同,差异可达10%。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线性部分25的左侧边缘35可以具有垂直的端部表面36(图9)。然而,如图16所示(第一修改的实施方式),第一线性部分25的左侧边缘35可以具有倾斜的端部表面36',端部表面36'被构造成当条带2被引入卡扣4的条带插入孔53中时平行于悬垂部50的倾斜表面51。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修改的实施方式,可以更有效地防止被引入卡扣4的条带插入孔53中的条带2通过竖向槽56从卡扣4中脱离或滑落。类似地,在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每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修改第一线性部分25的左侧边缘35。
第一实施方式可以被进一步修改。具体地,如图17(第二修改实施方式)所示,条带2的右侧边缘33可以在第一线性部分25中被部分地移除,从而形成在条带厚度方向上穿透第一线性部分25的切口或被移除部分25a。被移除部分25a可以作为指示第一线性部分25的位置的标志。因此,即使当工人看不到第一线性部分25时,工人也可以借助被移除部分25a,轻松且可靠地将第一线性部分25通过竖向槽56引入卡扣4的条带插入孔53中。类似地,在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每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修改第一线性部分25的右侧边缘33。
此外,在第一线性部分25中形成的被移除部分25a可以在形状上有不同的变化。例如,如图18所示,被移除部分25a可以变为在条带厚度方向上没有穿透第一线性部分25的浅矩形凹陷部分25a'。此外,如图19所示,被移除部分25a可以变为在条带厚度方向上没有穿透第一线性部分25的半圆形凹陷部分25a”。此外,如图20所示,被移除部分25a可以变为在条带厚度方向上没有穿透第一线性部分25的深矩形凹陷部分25a”'。
第一实施方式可以被进一步修改。特别地,如图21和图22(第三修改实施方式)所示,可以对卡扣4的左侧壁49的前壁部分(前竖向突出部52a)和后壁部分(后竖向突出部52b)中的至少一者进行修改。例如,卡扣4的左侧壁49的前壁部分可以具有在前壁部分的上表面(A)、内表面(B)和外表面(C)上延伸的三角形倒角部分或倾斜表面(D)。此外,内表面(B)可以包括在左侧壁49的前壁部分中形成的前竖向突出部52a的竖向表面59a。倾斜表面(D)可以有助于将条带2的第一线性部分25易于插入竖向槽56中。类似地,在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每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修改卡扣4。
此外,可以在形状上对在左侧壁49的前壁部分中形成的倾斜表面(D)进行各种改变或修改。例如,如图23所示,倾斜表面(D)可以具有侧向长形的三角形形状。此外,如图24所示,倾斜表面(D)可以具有矩形形状。此外,如图25所示,卡扣4的左侧壁49的前壁部分可以具有切口(E)而不是倾斜表面(D)。
此外,第一实施方式的缆线捆扎件1可以被修改。特别地,卡扣4可以设置有连接构件(例如,锚固件),以便与汽车车身连接。根据由此修改的缆线捆扎件1,通过缆线捆扎件1捆扎在一起的线束10可以通过连接构件固定在汽车车身上。
参考附图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表示性示例。该详细描述仅旨在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用于实践本公开的优选方面的进一步细节,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只有权利要求限定了所要求保护的公开的范围。因此,在上述详细描述中公开的特征和步骤的组合对于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实践本发明可能不是必需的,而是仅仅用于特别描述本公开的详细的表示性示例。此外,本说明书中教导的各种特征可以以未具体列举的方式组合,以获得本公开的额外有用的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缆线捆扎件,所述缆线捆扎件包括:
期望长度的条带,所述条带被构造成围绕成束的捆扎物品进行缠绕;以及
卡扣,所述卡扣连接至所述条带的近端部分并且具有供所述条带被引入的条带插入孔;
其中,所述条带包括基部部分和功能性部分,所述基部部分从所述卡扣以线性的方式延伸,所述功能性部分具有第一线性部分和第二线性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线性部分在所述第一线性部分的近端部处连接至所述基部部分的远端部;
其中,所述第二线性部分在所述第二线性部分的近端部处连接至所述第一线性部分的远端部;
其中,所述第一线性部分相对于所述基部部分沿条带缠绕方向以第一角倾斜;
其中,所述第二线性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线性部分沿所述条带缠绕方向以第二角倾斜;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角被确定为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捆扎件,其中,所述功能性部分包括第三线性部分,
其中,所述第三线性部分在所述第三线性部分的近端部处连接至所述第二线性部分的远端部,
其中,所述第三线性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线性部分沿所述条带缠绕方向以第三角倾斜,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角被确定为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三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捆扎件,其中,所述条带的所述功能性部分的长度被确定为等于所述条带的总长度的28%±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捆扎件,其中,所述第一线性部分的长度被确定为大于所述第二线性部分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缆线捆扎件,其中,所述第一线性部分的长度、所述第二线性部分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三线性部分的长度能够被确定为彼此相等。
CN202310935251.8A 2022-07-28 2023-07-27 缆线捆扎件 Pending CN1174657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20458 2022-07-28
JP2022120458A JP2024017658A (ja) 2022-07-28 2022-07-28 ベルトクラン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65749A true CN117465749A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31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35251.8A Pending CN117465749A (zh) 2022-07-28 2023-07-27 缆线捆扎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4529A1 (zh)
JP (1) JP2024017658A (zh)
CN (1) CN117465749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17658A (ja) 2024-02-08
US20240034529A1 (en) 202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86451B1 (en) Cable tie
JP3421261B2 (ja) 固定用ヘッドと別体ストラップを備えた改良型ケーブル・タイ
US9334091B2 (en) Cable lacing tie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EP3088768A2 (en) Cable lacing tie device
US10760715B1 (en) Cable tie device
KR20180085886A (ko) 재사용이 가능한 케이블 타이
JP3889709B2 (ja) ケーブル束またはそのようなものを結束するための結束装置および結束方法
EP2967201B1 (en) Cable lacing tie device
CN117465749A (zh) 缆线捆扎件
CN111478239B (zh) 卡合构件
CN117465748A (zh) 缆线捆扎件
JP6317441B2 (ja) 結束バンド
US5915424A (en) Guide tool for guiding a harnessing device underneath a plurality of wires disposed on a harness board
JP3085169B2 (ja) 線状体束の分岐部固定用結束バンド
JP3491799B2 (ja) バンドクランプ
JPH0767229A (ja) 結束具
JPS5852210Y2 (ja) 結束バンドのバックル
JP4303066B2 (ja) 止め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結束装置
US20230261457A1 (en) Device for cable management
JPH0229286Y2 (zh)
JP7223488B2 (ja) ベルトクランプ
JP2009168113A (ja) ベルトクランプ
JPS6021528Y2 (ja) 結束バンド
JP2021191116A (ja) 結束バンド
JP2024048502A (ja) ベルトクラ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