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8239B - 卡合构件 - Google Patents

卡合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78239B
CN111478239B CN201911344360.2A CN201911344360A CN111478239B CN 111478239 B CN111478239 B CN 111478239B CN 201911344360 A CN201911344360 A CN 201911344360A CN 111478239 B CN111478239 B CN 1114782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belt
engaging
band
b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443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78239A (zh
Inventor
岩原利夫
加藤诚
平川胜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wa Kasei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wa Kasei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wa Kasei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wa Kasei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78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8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78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82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mounting clamp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02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F16B2/06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external, i.e. with contracting action
    • F16B2/08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external, i.e. with contracting action using ban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56Ladders or other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63/00Flexible elongated elements, e.g. straps for bundling or supporting atricles
    • B65D2563/10Non-metallic straps, tapes or bands; Filamentary elements, e.g. strings, threads, wires; Joints between ends thereof
    • B65D2563/101Details of non-metallic straps, tapes or bands
    • B65D2563/108Appendages formed with/on the strap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joining, releasing or bundling, e.g. for fixing the strap to a wall, label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3/00Flexible elongated elements, e.g. straps, for bundling or supporting articles
    • B65D63/10Non-metallic straps, tapes, or bands; Filamentary elements, e.g. strings, threads or wires; Joints between ends thereof
    • B65D63/1018Joint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of integral securing members, e.g. buckles, wedges, tongue and slot, locking head and teeth or the like
    • B65D63/1027Joint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of integral securing members, e.g. buckles, wedges, tongue and slot, locking head and teeth or the like the integral securing member being formed as a female and male locking member, e.g. locking head and locking teeth,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1/00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1/06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 F16B21/07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in which the socket has a resilient part
    • F16B21/073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in which the socket has a resilient part the socket having a resilient part on its ins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1/00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1/06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 F16B21/08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in which the stud, pin, or spigot has a resilient part
    • F16B21/086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in which the stud, pin, or spigot has a resilient part the shank of the stud, pin or spigot having elevations, ribs, fins or prongs intended for deformation or tilting predominantly in a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inser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Package Frames And Binding Bands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实现用于形成为使捆扎布线材料的卡合构件容易应用于自动捆扎布线材料的装置的结构、且容易形成该结构的捆扎构件。捆扎构件(5)具有带部(5B)和带扣部(5A)。带扣部(5A)成为相对于自身的下表面(52)向上方延伸的柱状并具有带插通部。带部(5B)从带扣部(5A)的左右方向(Y)的第一侧的第一侧部起相对于下表面(52)而朝向第一侧向斜下方延伸。带插通部从与带扣部(5A)的左右方向(Y)的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的第二侧部起相对于下表面(52)而朝向第一侧向斜上方贯通。在卷绕并捆扎了布线材料的外周的捆扎构件(5)中,带扣部配置为在布线材料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以与该宽度方向成为垂直的方式向上方立起。

Description

卡合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捆扎构件以及卡合构件。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为了将由具有信号线、电源线的配线组构成的线束以捆扎状态保持于车身,使用专利文献1等那样的带夹(belt clip)(卡合构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823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正在研究开发使用这样的带夹使线束等布线材料自动捆扎的自动捆扎装置。然而,带夹一体地具有用于向车身侧组装的卡合部,该卡合部的形状存在各种变化。在自动捆扎装置中,在容纳保持该卡合部的基础上对带进行捆扎,但是难以稳定地对容纳保持所有各种形状的卡合部。
本发明的问题在于,实现用于形成为使捆扎布线材料的卡合构件容易应用于对布线材料进行自动捆扎的装置的结构、且容易形成该结构的捆扎构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以及发明的效果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捆扎构件具有:带部,所述带部对长条状的布线材料的外周进行卷绕,所述布线材料具有圆形的截面;以及带扣部,所述带扣部设置于所述带部的一端且供所述带部的另一端插通至带插通部而对该带部的另一端进行固定,所述捆扎构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带扣部成为相对于自身的下表面向上方延伸的柱状,
所述带部从所述带扣部的左右方向的第一侧的第一侧部起相对于所述下表面而朝向第一侧向斜下方延伸,
所述带插通部从与所述带扣部的左右方向的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的第二侧部起相对于所述下表面而朝向所述第一侧向斜上方贯通。
进一步地,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卡合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构件具备:上述捆扎构件;以及
主体构件,其与所述捆扎构件分体设置,所述主体构件具有用于组装至车身侧的卡合部、以及能够容纳所述带扣部而进行组装的带扣容纳部。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在将对布线材料的外周进行卷绕的带部插通于带插通部而进行固定的情况下,卡合构件的带扣部能够以在该布线材料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使下表面接触(也可以为对置)、并向与该宽度方向成为垂直的上方立起的方式配置。由于带扣部为比卡合部更简单的形状(例如长方体形状等)且不需要因车身侧的固定部(例如固定孔)等的影响而改变形状,因此专用装置中的容纳保持变得容易。之后,仅通过使用专用装置对捆扎构件的带部进行自动捆扎,并将具有与车身配合的卡合部的主体构件组装于捆扎构件,就能够容易地形成捆扎完毕状态的卡合构件。
另外,在以往的捆扎构件,例如所谓的扎带(tie band)等的情况下,如图15 所示,带部500B从成为相对于下表面520向上方延伸的柱状的带扣部500A的右下侧起向正侧方延伸,并从带扣部500A的下表面520的中央向上插通。因此,当对截面为大致圆形的布线材料2进行捆扎时,如图16所示,带扣部500A相对于布线材料2无法设置在宽度方向Y的中央的位置,在布线材料2上不直立。即使考虑到原样不变地组装主体构件那样的结构,由于带扣部500A不位于布线材料2上的宽度方向Y的中央,因此带扣部500A的载置状态不稳定,且难以组装主体构件4。与此相对,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结构,带部从带扣部的右下侧起向斜右下方向延伸,并以从与斜右下方向相反的左下侧起向斜上方插通的方式被捆扎。因此,带扣部能够位于布线材料上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从而载置状态稳定,因此容易将主体构件组装到捆扎了布线材料的状态的捆扎构件5。进一步而言,带扣部在布线材料上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且大致直立地设置,因此容易组装主体构件。
此外,本发明中的“相对于布线材料大致直立地载置”是指,以从呈柱状立起的带扣部的底面中心位置起向其立起方向延伸的该带扣部的轴线与布线材料的法线一致的方式,在布线材料上载置带扣部。但是,这里的一致作为角度的偏差而允许±10度,更优选允许±5度。
可以构成为上述本发明中的所述带部从所述带扣部的所述第一侧部的下侧起朝向所述第一侧向斜下方延伸。进一步而言,可以构成为所述带部的第一侧角部朝向所述第一侧而向斜下方延伸,所述第一侧角部包括位于所述带扣部的左右方向的第一侧处的第一侧面的下侧的第一侧面下侧区域、以及位于所述带扣部的下表面的所述第一侧处的下表面第一侧区域。并且,所述带扣部在第二侧角部开口,所述带插通部从该开口朝向所述第一侧向斜上方贯通并在上表面的所述第一侧开口,所述第二侧角部包括所述第二侧部的下侧的第二侧面下侧区域、以及以与下表面第一侧区域之间夹着平坦的下表面中央区域的方式设置于下表面的所述第二侧内的下表面第二侧区域。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结构,例如如图5所示,带部从箱状的带扣部的下表面的一端侧角部向斜下方延伸,形成为其前端从带扣部的下表面的另一端侧角部向斜上方插通。其结果是,带部的基端部分和即将向带扣部插入的部分成为夹着布线材料那样的ハ状,由此,带扣部能够以使其下表面中央与布线材料的宽度方向中央接触的方式大致直立地载置。
上述本发明中的所述带扣部具有从所述第二侧面下侧区域的开口的上端缘起向所述第一侧延伸的上侧内壁面,所述带插通部具有在所述上侧内壁面的下侧形成的开口部、以及从所述上侧内壁面的第一侧的第一侧端起改变角度地向斜上方贯通的贯通部。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带插通部的开口形成得较宽。通过具有大的开口,带部能够使从带扣部的左右方向的第一侧延伸的方向、以及与带扣部的左右方向的第二侧的开口部内的进入方向接近左右对称。由此,能够使带扣部直立于布线材料的宽度方向中央。另外,在具有大致圆形的截面的长条状的布线材料的直径变大的情况下,带部从相对于带插通部的开口接近正侧面的方向进入,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将该开口形成得较宽,也能够容易改变朝向贯通部的朝向。由此,能够使带扣部直立于布线材料的宽度方向中央。
上述本发明中的所述卡合部具有:柱部,所述柱部插入至车身侧的固定孔中;以及弹性卡定片,所述弹性卡定片与所述柱部一起插入至所述固定孔中,在该插入时产生向所述柱部接近的弹性变形,并利用进一步的插入进行弹性复位而与所述固定孔的周边部卡定从而在与所述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成为防脱状态,所述带扣容纳部设置于所述柱部,并能够在内侧容纳所述带扣部而进行组装。根据该结构,除了设置具有卡合部的主体构件之外,还设置有利用带部对线束等布线材料进行捆扎的捆扎构件。捆扎构件具有将该带部的两端固定的带扣部,能够将该带扣部组装于具有卡合部的主体构件。由于带扣部为比卡合部更简单的形状(例如长方体形状等)且不需要因车身侧的固定部(例如固定孔)等的影响而改变形状,因此专用装置中的容纳保持变得容易。之后,仅使用专用装置对捆扎构件的带部进行自动捆扎,仅将具有与车身配合的卡合部的主体构件组装于捆扎构件,就能够容易地形成捆扎完毕状态的卡合构件。另外,卡合部的柱部是对卡合构件整体进行支承的支柱,具有较高的刚性,因此通过在该部分组装带扣部,能够成为稳定的组装状态。以往的卡合部在柱部设置凹部、孔部而进行减重,实现树脂材料的节约,但根据上述本发明,形成容纳部的空间代替这样的减重部。而且,根据上述本发明,不是在卡合部的正下方另外形成带扣容纳部,而是在卡合部的柱部内形成带扣容纳部,因此能够降低卡合部的高度,能够实现小型化。
可以构成为上述本发明中的所述带扣容纳部容纳从所述柱部的下表面向插入方向插入的所述带扣部。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柱部的长度方向上较宽地确保成为带扣容纳部的容纳空间,并能够稳定地容纳带扣部而进行组装。
可以构成为上述本发明中的所述带扣部具有供所述带部插通的带插通孔,所述带扣容纳部具有容纳所述带扣部的主容纳部、以及能够对在其容纳方向的里侧插通该带扣部的所述带插通孔而突出的所述带部的前端进行容纳的突出端容纳部。根据该结构,在柱部内沿着其延伸方向形成的带扣容纳部不仅能够容纳带扣部,还能够容纳插通带扣部而突出的带部前端。插通于带扣部的带部的突出部分被切除,但该切割面的角具有危害性,通过将其隐藏于带扣容纳部内,能够确保安全性。
可以构成为上述本发明中的所述带扣部成为四棱柱状,在除了分别形成有所述带插通孔的插通入口及插通出口的面之外的外表面设置带扣侧卡合部,在所述带扣容纳部的内壁面设置与所述带扣部的所述带扣侧卡合部卡合的容纳侧卡合部。根据该结构,能够以带扣部的外周面卡合于形成于柱部内的带扣容纳部的内壁的方式稳定地组装。在以在所述带扣容纳部的内壁面设置凹部的方式设置所述容纳侧卡合部的情况下,该凹部也能够起到作为上述减重部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卡合构件中的非捆扎状态的捆扎构件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捆扎构件的捆扎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捆扎构件的捆扎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
图6是主体构件的侧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图6的主体构件的主视图。
图9是图8的IX-IX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捆扎了布线材料的图1的捆扎构件与图6的主体构件的组装步骤的第一剖视图。
图11是接着图10的第二剖视图。
图12是接着图11的第三剖视图,其表示将捆扎了布线材料的图1的捆扎构件和图6的主体构件组装而成的卡合构件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将捆扎了布线材料的图1的捆扎构件和图6的主体构件组装而成的卡合构件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将卡合构件组装于车身侧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以往的捆扎构件的非捆扎状态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用图15的捆扎构件捆扎了布线材料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卡合构件的立体图。
图18是从与图17不同的方向表示图17的卡合构件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图17的卡合构件中的捆扎构件与主体构件的组装方法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卡合构件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图20的卡合构件中的捆扎构件与主体构件的组装方法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分别以与图5相同的剖面和与图9相同的剖面对图20的卡合构件进行剖切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以与图10至图12相同的剖面对图20的卡合构件进行剖切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构成第三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卡合构件的组装方法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卡合构件;10:布线材料的捆扎结构;2:布线材料;4:主体构件;40:卡合部;40A:弹性卡定片;40B:柱部;40C:抵接部;40D:带扣容纳部;5:捆扎构件;5A:带扣部;5B:带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卡合构件1(参照图12以及图13)具备图1至图5所示的捆扎构件5、和具有图6至图9所示的卡合部40的主体构件4。并且,以具备长条状的布线材料2、捆扎了该布线材料2的捆扎构件5、以及具有与捆扎构件5组装的主体构件4的卡合构件1的方式,而形成图12及图13所示的布线材料2的捆扎结构10。
布线材料2是由多个配线形成为束而形成的具有挠性的挠性布线材料,其截面呈大致圆形并呈长条状(长度方向X)延伸。此处的布线材料2是形成信号线的线束。此外,本发明的布线材料2不限于线束。
捆扎构件5是树脂成形体,如图1至图5所示,其具有对长条状的布线材料 2的外周进行卷绕的带部5B、以及能够从其前端侧接受并固定带部5B的带扣部 5A。
如图1所示,带扣部5A形成为相对于下表面52向垂直上方延伸的柱状,此处其形成为四棱柱状(大致长方体)。此处的带扣部5A设于带部5B的一端,并通过将另一端插通于带插通部5H而将带部5B固定。带扣部5A形成为刚性比能够以卷绕布线材料2的方式挠曲的带部5B高的部位。
如图1所示,带部5B在该带扣部5A的左右方向Y的第一侧(图1的右侧) 从位于下侧的第一侧角部50b起朝向其第一侧向斜下方延伸。另一方面,如图5 所示,带扣部5A在与左右方向Y的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具有在位于下侧的第二侧角部50a开口的带插通部5H。带插通部5H从其开口朝向左右方向Y的第一侧向斜上方贯通,在带扣部5A的上表面51的第一侧开口。若卷绕有布线材料2的外周的带部5B插通于带插通部5H而被固定时,则如图3所示,带扣部5A配置为在该布线材料2的宽度方向(与上述左右方向Y相同的方向,以下称为宽度方向Y)的中央位置使下表面52接触(也可以对置)、并向与该宽度方向Y成为垂直的上方(方向Z)立起。
如图2所示,这里所说的第一侧角部50b包括位于带扣部5A的左右方向Y 的第一侧处的第一侧面53的下侧的第一侧面下侧区域53b、以及位于带扣部5A 的下表面52的左右方向Y的第一侧处的下表面第一侧区域52b。因此,从第一侧角部50b延伸的带部5B的基端与带扣部5A的第一侧面下侧区域53b和下表面第一侧区域52b连接。包含第一侧面53和下表面第一侧区域52b作为表面的部位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侧部。
另外,如图2以及图5所示,这里所说的第二侧角部50a包括位于带扣部5A 的左右方向Y的第二侧处的第二侧面54的下侧的第二侧面下侧区域54a、以及以与下表面第一侧区域52b之间夹着平坦的下表面中央区域52c的方式设置于带扣部5A的下表面52的第二侧内的下表面第二侧区域52a。因此,在第二侧角部50a,第二侧面下侧区域54a和下表面第二侧区域52a形成开口区域。包含第二侧面54 和下表面第二侧区域52a作为表面的部位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侧部。
另外,如图5所示,带扣部5A具有从第二侧面下侧区域54a的开口的上端缘55a起向左右方向Y的第一侧延伸的上侧内壁面55c。带插通部5H具有在该上侧内壁面55c的下侧形成的开口部5Ha、以及从该上侧内壁面55c的第一侧(图 5的右侧)的第一侧端55b起改变角度地向斜上方以直线状贯通而形成的贯通部 5Hb。由此,在带插通部5H的第一侧以及下侧形成的开口变宽。另外,在上表面 51,在偏向左右方向Y的第一侧的区域具有贯通部5Hb的开口(开口区域51b)。进一步而言,在上表面51,在左右方向Y上与上侧内壁面55c的第一侧端55b 相比而靠第一侧处具有贯通部5Hb的开口(51b)。但是,不具有横跨从上表面 51到第一侧面53的贯通部5Hb的开口。
带部5B沿着其长度方向具有多个卡定爪部5BK。另一方面,带插通部5H 设置有与上述卡定爪部5BK成为卡定状态的防脱卡定部5AK,以使插通于带插通部5H内部的带部5B不会向与插通方向H相反的方向脱落。当带部5B插通于带插通部5H时,卡定爪部5BK以使设有防脱卡定部5AK的弹性片5K弹性变形的形式推出,并进一步向深处进入。然后,卡定爪部5BK伴随着通过防脱卡定部 5AK而弹性复原的弹性片5K的防脱卡定部5AK向插通方向H的反方向卡定,由此使带部5B成为防脱状态。在该防脱状态下,通过使带部5B的更基端侧的卡定爪部5BK与防脱卡定部5AK卡定,能够增加与布线材料2的捆扎力。
主体构件4是与捆扎构件5分体设置的树脂成形体,如图6至图9、图14所示,主体构件4具有用于组装至车身侧的卡合部40。
卡合部40具有柱部40B、弹性卡定片40A和抵接部40C。如图14所示,柱部40B插入至设置于车身侧的面板构件100的固定孔101H中。弹性卡定片40A 与该柱部40B一起插入固定孔101H中,弹性卡定片40A在该插入时产生向柱部 40B接近的弹性变形,并通过在插入的前方处进行弹性复位而与固定孔101H的周边部101R卡定从而在与插入方向Z相反的方向上成为防脱状态。抵接部40C 在上述防脱状态下将固定孔101H的周边部101R夹在与弹性卡定片40A之间。此处的抵接部40C成为从柱部40B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而向外侧扩张的盘状。此外,卡合部40也可以是省略抵接部40C的结构。
另外,如图7以及图9所示,主体构件4具有带扣容纳部40D。带扣容纳部 40D为能够将捆扎构件5的带扣部5A容纳于内侧的一体化的结构,由此,能够将主体构件4与捆扎构件5相互组装(参照图10至图12)。
如图7以及图9所示,此处的带扣容纳部40D容纳从柱部40B的下表面向插入方向Z插入的带扣部5A。具体而言,带扣容纳部40D能够形成为从柱部40B 的下表面向插入方向Z凹陷的凹部、或者从柱部40B的下表面沿插入方向Z贯通的贯通部。此处的带扣容纳部40D作为凹部而形成于柱部40B。
另外,如图12所示,带扣容纳部40D具有容纳带扣部5A的主容纳部40DA、以及能够对在其容纳方向(插入方向Z)的里侧插通该带扣部5A的带插通部5H 而突出的带部5B的前端5BZ进行容纳的突出端容纳部40DB。在插通带插通部 5H时带部5B的前端侧突出,但其前端被切断。但是,其前端5BZ(切断端)从带插通部5H稍稍向外突出。前端5BZ有可能因为尖角锋利而具有危害性,但通过将其前端5BZ容纳在带扣容纳部40D内,能够防止向外部露出。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带扣部5A的外表面56、57设有带扣侧卡合部5E。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带扣容纳部40D的内壁面46、46上设有与带扣侧卡合部5E卡合的容纳侧卡合部40E。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带扣侧卡合部5E形成在除了分别形成有带插通部5H 的插通入口以及插通出口的面52、54、51以外的表里面而成的外表面56、57。此处的带扣侧卡合部5E设为在外表面56、57朝向内侧凹陷的卡合凹部,在其容纳方向(与插入方向Z相同的方向)侧具有从卡合凹部的底面5e立起的卡定壁部5F。另一方面,容纳侧卡合部40E设置为从带扣容纳部40D的内壁面46、46 突出的卡合凸部。
在将带扣部5A容纳于带扣容纳部40D而组装时,如图10至图12所示,带扣容纳部40D的容纳侧卡合部40E以伴随弹性变形的形式越过带扣部5A的卡定壁部5F(参照图11),在其前方处容纳于形成卡合凹部的带扣侧卡合部5E。容纳侧卡合部40E在越过了卡定壁部5F的前方处以相对于该卡定壁部5F卡定的形式被防脱,从而成为组装卡合状态(参照图12)。
此处的容纳侧卡合部40E具有越靠与带扣容纳部40D的容纳口相反的一侧就越远离内壁面46、46的上升斜度的倾斜面40e,在容纳带扣部5A时,卡定壁部 5F一边在该倾斜面40e上滑动一边上移(参照图11)。通过该倾斜面40e,带扣部5A变得容易进入带扣容纳部40D内。
这样,当捆扎构件5的带扣部5A组装于主体构件4的带扣容纳部40D时,如图12所示,带扣部5A相对于通过带部5B成为捆扎状态的布线材料2,以大致直立的状态被载置。此时,载置在布线材料2上的带扣部5A的载置位置成为布线材料2的宽度方向Y的中央的位置,在与该宽度方向Y正交的方向(这里是与插入方向Z相同的方向)上直立。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带部5B从箱状的带扣部5A的下表面52的第一侧角部50b起向斜下方延伸,由于其前端形成为从带扣部5A的下表面52的第二侧角部50a向斜上方插通,因此带部5B的基端部分与即将向带扣部5A插入的部分成为以对称的位置关系夹着布线材料2那样的ハ状。由此,带扣部5A以使其下表面52(具体而言为下表面中央区域52c)与布线材料2的宽度方向中央接触的方式大致直立地载置于布线材料2上。
如图15所示,以往的所谓的扎带那样的捆扎构件500与本实施例的捆扎构件5不同,带部500B从成为相对于下表面520向上方延伸的柱状的带扣部500A 的下侧起向正侧方延伸,并从带扣部500A的下表面520起向大致正上方(图16 的方向Z)插通。因此,当对截面为大致圆形的布线材料2进行捆扎时,如图16 所示,带扣部500A相对于布线材料2无法设置在宽度方向Y的中央的位置,在布线材料2上不直立。即使考虑到原样不变地组装主体构件4的结构,由于不位于布线材料2上的宽度方向Y的中央,因此载置状态不稳定,且难以将主体构件 4组装到捆扎了布线材料2的状态的捆扎构件500。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图2 以及图13所示,由于带扣部5A在布线材料2上的宽度方向Y的中央且大致直立地设置,因此载置状态稳定,并容易将主体构件4组装到捆扎了布线材料2的状态的捆扎构件5。
另外,如图5所示,带插通部5H的开口部5Ha形成得宽到跨越第二侧面下侧区域54a和下表面第二侧区域52a,由此,带部5B能够使从带扣部5A的左右方向Y的第一侧延伸的方向B、与向带扣部5A的左右方向Y的第二侧的开口部 5Ha内的进入方向I接近左右对称。由此,能够使带扣部5A在布线材料2的宽度方向Y的中央处直立。另外,此处的从带部5B的带扣部5A延伸的延伸方向B 与带扣部5A的贯通部5Hb的贯通方向H正交。通过以使贯通部5Hb的贯通方向 H相对于向开口部5Ha内的进入方向I接近于带扣部5A的直立方向(方向Z) 的方式改变方向,从而插通于带插通部5H的带部5B不易脱落。此外,与图5 所示的方向B平行地延伸的虚线表示未挠曲的直线形状的带部5B(参照图1)。
另外,如图7以及图9所示,主体构件4具有带容纳部40G,该带容纳部40G 在相对于捆扎了布线材料2的捆扎构件5而组装的组装状态下,对卷绕布线材料 2的带部5B的基端部分和即将向带插通部5H插通的部分进行容纳。由此,能够使上述组装状态下的主体构件4与布线材料2可靠地接触。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这只不过是示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的主旨,就能够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进行追加及省略等各种变更。
以下,对与上述的实施例不同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对具有与上述实施例共通的功能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上述实施例、下述变形例以及其他实施例能够在不产生技术上的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来实施。
第一实施例中的主体构件4的带扣容纳部40D在柱部40B中沿着插入方向Z 接受捆扎构件5的带扣部5A,但也可以从与插入方向Z正交的方向进行容纳。具体而言,带扣容纳部40D也可以形成为从柱部40B的正面向与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凹陷的凹部、或者从柱部40B的正面向与插入方向Z正交的方向贯通的贯通部(未图示)。以下,使用图17至图19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例的主体构件4中,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带扣容纳部40D形成于柱部40B及抵接部40C的下侧。此处的带扣容纳部40D由从柱部40B的下端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向下方延伸的对置卡定爪部40L、40L形成,它们的对置之间成为带扣部5A的容纳空间。
在将带扣部5A容纳于带扣容纳部40D时,如图19所示,使带扣部5A朝向与对置卡定爪部40L、40L的对置方向M和插入方向Z双方正交的方向L(以下,称为进入方向L)进入带扣容纳部40D。若使之进入,则带扣部5A向外侧推出在对置卡定爪部40L、40L的进入方向L的近前侧相互接近的一侧突出的卡定凸部40L1,从而使对置卡定爪部40L、40L产生将对置之间扩张的弹性变形。然后,当越过卡定凸部40L1时,被扩张的对置卡定爪部40L、40L弹性复原,两个卡定凸部40L1绕到带扣部5A的进入方向L的近前侧,成为以阻止反向的脱落的方式卡定的防脱状态(参照图17)。进一步地,此时的卡定凸部40L1也绕到带扣部 5A的插入方向Z的近前侧(图中下侧),因此也成为以阻止带扣部5A向插入方向Z的近前侧(图中下侧)脱落的方式卡定的防脱状态(参照图17)。在此处的带扣部5A,在插入方向Z的近前侧且位于进入方向L的近前侧的对置方向M的两侧的角部,分别设置有卡定凹部5L。各卡定凸部40L1以容纳在对应的卡定凹部5L内的方式成为上述两个方向的卡定状态。另外,已通过卡定凸部40L1的带扣部5A成为相对于在对置卡定爪部40L、40L的进入方向L的里侧相互接近的一侧突出的卡定凸部40L2而以阻止进入方向L的里侧的脱落的方式卡定的防脱状态(参照图18)。这样,带扣部5A通过容纳于带扣容纳部40D而保持为防脱状态。
使用图20至图23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例的带扣部5A与第一实施例(参照图5)同样地具有供带部5B插通的带插通部5H。但是,设置于带扣部5A的带扣侧卡合部5J与第一实施例的带扣侧卡合部5E(参照图3)不同,如图21所示,以带扣部5A的下表面外周部的下表面成为卡定面的方式设置。此处的带扣部5A具有在其下端部向外突出的下端突出部,其下端突出部设为带扣侧卡合部5J。另一方面,如图20以及图23 所示,在卡合部40的柱部40B,作为容纳侧卡合部40J,在带扣容纳部40D的开口外周部设有卡定爪部,该卡定爪部相对于带扣部5A的下表面外周部的下表面(卡定面)朝向上方卡定而防脱。此处的容纳侧卡合部40J以从柱部40B的下端部夹着带扣容纳部40D的开口的方式向下方突出,在各自的前端形成有向相互接近的一侧突出的卡定爪。如图21所示,当使带扣部5A从下侧朝上(图21中的箭头方向)进入卡合部40的带扣容纳部40D时,容纳侧卡合部40J分别产生因带扣侧卡合部5J而向外扩张的弹性变形而允许带扣部5A的进入,伴随着带扣侧卡合部5J的通过完成而弹性恢复,成为与带扣部5A的下表面外周部(带扣侧卡合部5J)的下表面卡定而防脱的状态(参照图22以及图23)。
关于第三实施例,如图24所示,带扣部5A也可以成为上述实施例(参照图 1)那样的四棱柱状,其下表面外周部5I直接作为带扣侧卡合部。将该情况下的带扣部5A容纳于卡合部40的带扣容纳部40D的容纳方法及防脱方法可以与上述的第三实施例相同。

Claims (5)

1.一种卡合构件,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捆扎构件,所述捆扎构件具有:带部,所述带部对长条状的布线材料的外周进行卷绕,所述布线材料具有圆形的截面;以及带扣部,所述带扣部设置于所述带部的一端且供所述带部的另一端插通至带插通部而对该带部的另一端进行固定;以及
主体构件,其与所述捆扎构件分体设置,所述主体构件具有用于组装至车身侧的卡合部、以及能够容纳所述带扣部而进行组装的带扣容纳部,
所述带扣部成为相对于自身的下表面向上方延伸的柱状,
所述带部从所述带扣部的左右方向的第一侧的第一侧部起相对于所述下表面而朝向第一侧以自然状态下未挠曲且笔直的方式向斜下方延伸,
所述带插通部从与所述带扣部的左右方向的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的第二侧部起相对于所述下表面而朝向所述第一侧向斜上方贯通,所述捆扎构件构成为,在将所述布线材料捆扎后的状态下,所述带部从所述带扣部的左右方向的第一侧的第一侧部起延伸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带部向所述带扣部的左右方向的第二侧处的所述带插通部内进入的进入方向接近左右对称,
所述带扣部和所述带扣容纳部设置为能够相互装卸,在所述带扣部装到所述带扣容纳部的状态下,所述带扣部的相对于所述带扣容纳部的至少上下方向的移动被阻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部从第一侧角部起相对于所述下表面朝向第一侧以自然状态下未挠曲且笔直的方式向斜下方延伸,所述第一侧角部包括位于所述带扣部的左右方向的第一侧处的第一侧面的下侧的第一侧面下侧区域、以及位于所述带扣部的下表面的左右方向的第一侧处的下表面第一侧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扣部在第二侧角部开口,所述带插通部从该开口朝向所述第一侧向斜上方贯通并在上表面的所述第一侧开口,所述第二侧角部包括位于与所述左右方向的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处的第二侧面的下侧的第二侧面下侧区域、以及以与位于所述下表面的第一侧处的下表面第一侧区域之间夹着平坦的下表面中央区域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下表面的第二侧内的下表面第二侧区域,
所述带扣部具有从所述第二侧面下侧区域的开口的上端缘起向所述第一侧延伸的上侧内壁面,
所述带插通部具有位于上侧内壁面的下侧处的开口部、以及从所述上侧内壁面的第一侧的第一侧端起改变角度地向斜上方贯通的贯通部,
所述带扣部的所述下表面、与从所述开口的上端缘向第一侧延伸的所述上侧内壁面之间的距离被设定得大于所述带部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合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捆扎构件构成为,所述带部的从所述带扣部起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带扣部的所述贯通部的贯通方向正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具有:柱部,所述柱部插入至车身侧的固定孔中;以及弹性卡定片,所述弹性卡定片与所述柱部一起插入至所述固定孔中,在插入时产生向所述柱部接近的弹性变形,并利用进一步的插入进行弹性复位而与所述固定孔的周边部卡定从而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成为防脱状态,
所述带扣容纳部设置于所述柱部,并能够在内侧容纳所述带扣部而进行组装。
CN201911344360.2A 2018-12-28 2019-12-24 卡合构件 Active CN1114782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6466A JP7021066B2 (ja) 2018-12-28 2018-12-28 係合部材
JP2018-246466 2018-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8239A CN111478239A (zh) 2020-07-31
CN111478239B true CN111478239B (zh) 2022-06-07

Family

ID=71121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4360.2A Active CN111478239B (zh) 2018-12-28 2019-12-24 卡合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9434B2 (zh)
JP (1) JP7021066B2 (zh)
CN (1) CN1114782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6921B2 (ja) * 2019-12-25 2022-06-20 大和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クリップ
USD982429S1 (en) * 2021-06-04 2023-04-04 Hellermanntyton Corporation Cable ti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06593A (en) * 1969-04-08 1975-09-23 Panduit Corp Integral cable tie
CN202520714U (zh) * 2011-12-22 2012-11-07 济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 防水型卡扣
CN205062495U (zh) * 2015-09-16 2016-03-02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引线固定装置
CN207625216U (zh) * 2017-12-19 2018-07-17 温州鸿庆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线束卡扣
CN108909653A (zh) * 2018-07-25 2018-11-3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线束扎带组件
CN108909652A (zh) * 2018-07-25 2018-11-3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线束扎带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49808A (en) * 1963-09-25 1964-09-22 Weckesser Co Wedge-lock band clamp
US3224056A (en) * 1963-11-29 1965-12-21 Park Plastics Co Inc Strap seal
US3965538A (en) * 1969-05-05 1976-06-29 Panduit Corporation Integral cable tie
US3908233A (en) * 1969-07-03 1975-09-30 Panduit Corp Releasable one-piece cable tie
US3584525A (en) * 1969-09-22 1971-06-15 Panduit Corp Releasing tool for one-piece cable tie
US3973293A (en) * 1976-02-02 1976-08-10 Thomas & Betts Corporation Bundling strap
JPS6062064U (ja) * 1983-09-30 1985-04-30 三和テッキ株式会社 結束バンド
JPH02132103U (zh) * 1989-04-06 1990-11-02
US5722123A (en) * 1996-10-01 1998-03-03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Cable tie
DE19806628C2 (de) * 1998-02-18 2000-08-10 Daimler Chrysler Aerospace Kabelbinder für die Bündelung oder Befestigung von Leitungen
JP2003087946A (ja) * 2001-09-06 2003-03-20 Yazaki Corp バンドクランプ
JP2007282352A (ja) 2006-04-05 2007-10-25 Daiwa Kasei Ind Co Ltd ベルトクランプ
JPWO2008093705A1 (ja) 2007-01-31 2010-05-20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ハーネスクリップ構造
NL1033810C2 (nl) * 2007-05-04 2008-11-06 Willem Hienekamp Spanbare kleminrichting, geschikt voor toepassing in bundelstrips.
JP6064844B2 (ja) 2013-09-06 2017-01-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固定部材及び固定部材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6077048A (ja) * 2014-10-03 2016-05-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バンドクリップ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06593A (en) * 1969-04-08 1975-09-23 Panduit Corp Integral cable tie
CN202520714U (zh) * 2011-12-22 2012-11-07 济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 防水型卡扣
CN205062495U (zh) * 2015-09-16 2016-03-02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引线固定装置
CN207625216U (zh) * 2017-12-19 2018-07-17 温州鸿庆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线束卡扣
CN108909653A (zh) * 2018-07-25 2018-11-3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线束扎带组件
CN108909652A (zh) * 2018-07-25 2018-11-3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线束扎带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06102A (ja) 2020-07-09
JP7021066B2 (ja) 2022-02-16
US11059434B2 (en) 2021-07-13
CN111478239A (zh) 2020-07-31
US20200207292A1 (en) 2020-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52737A (zh) 卡合构件
US4766651A (en) Band clamp
JP4689986B2 (ja) バンドクランプ
CN111478239B (zh) 卡合构件
US5131613A (en) Cable tie
JPH079343Y2 (ja) 端子係止具付コネクタ
CN112937391B (zh) 儿童安全座椅
JP539252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留め具付き結束バンド
KR101816461B1 (ko) 클립 및 클립과 코드의 조합품
EP0695010A1 (en) Band clip
WO2014010698A1 (ja) プロテクタの電線結束構造
US7390967B2 (en) Binding band-fixing structure
US20030234116A1 (en) Clamp
CN111055787A (zh) 布线材料的捆扎结构
JPH0512482Y2 (zh)
JP5593201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のタング保持構造
US20030141102A1 (en) Fitting device of wiring harness protector mounted in vehicle sliding door
JP4875177B2 (ja) バンドクランプ
JP2016188095A (ja) 電線結束部材
JPH0375427B2 (zh)
JP3427552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取付用バンド
US20240034530A1 (en) Cable tie
US20240034529A1 (en) Cable tie
JPH0541328U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プロテクタ
JPH0594507U (ja) ベルトクラ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