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30226A - 一种新型铝凝胶除氯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铝凝胶除氯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30226A
CN117430226A CN202311239225.8A CN202311239225A CN117430226A CN 117430226 A CN117430226 A CN 117430226A CN 202311239225 A CN202311239225 A CN 202311239225A CN 117430226 A CN117430226 A CN 1174302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lorine
preparation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alumin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392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晓丹
张亦伟
周振
朱巧灵
杨宇悦
郑昀亚
张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2392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302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30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302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removing specified dissolved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53Details of the rea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18Stationary reactors having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2Halogens or hal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铝凝胶除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向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池加入适量的水和氢氧化钠固体,配制成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S2、将所得溶液转移至除氯剂制备池中,向池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源固体,待投加的所有固体完全溶解,静置后观察除氯剂制备池中溶液是否成凝胶状,若否,则需在除氯剂制备池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调节制备池中溶液直至呈凝胶状时结束。本发明除氯剂制备池耐腐蚀性、高温性强、搅拌效果好、安全性高。且本发明新型凝胶状除氯剂具有去除氯离子的高效性,显示了优异的氯离子去除性能,且具有制备过程简单、可常温储存较长时间等优点,在水处理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铝凝胶除氯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中除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铝凝胶除氯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装置。
背景技术
高盐废水指水中盐的质量分数(以NaC1计)>1%的含盐废水。这类废水主要来源于煤化工、烟气脱硫、石油工业、火电等工业领域。高盐废水若未经除氯处理排入受纳水体或输运送至污水处理厂,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动植物生长及人体健康、管道运行维护、后续生化处理等造成危害。如高盐废水中Cl-引起的腐蚀是管道运行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管道的输水能力,提高了管道的故障率,缩短了管道的使用寿命;废水中高浓度Cl-的存在对常规生化处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废水中盐度在1%以上会引起细菌细胞的渗透胁迫,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甚至系统运行崩溃。
现有的除氯技术主要包括蒸发浓缩法、电化学法、萃取法、电吸附法、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树脂法和化学沉淀法。这些方法在除氯效率、能量消耗、投资成本、运行稳定性等方面各有利弊。
其中,蒸发浓缩法操作简单,但存在高能耗、易结垢和运行费用高等问题;电化学法高效无污染、可控性强,但能耗高、设备成本高、操作技术要求高,且渗析膜容易堵塞;萃取法提取及分离效率高、能耗低、回收率高,可连续操作,适用于大规模处理,但是其处理工艺操作复杂,设备投资和维护成本,有机溶剂的回收和处理也是一大挑战;电吸附法具有高效、可控性强、无需化学试剂、无二次污染等优势,但该法同时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对电极材料、模块结构和工艺设计方面要求较高,且内阻大、能耗高;膜分离技术在脱硫废水的深度处理和浓缩中广泛应用,具有高效、无污染等优点,但该技术对预处理要求较高,尤其是处理复杂成分的高盐废水时,膜污染和堵塞问题严重,因此在高盐废水处理的应用受到限制;离子交换树脂法去除水中Cl-的技术成熟、去除率高、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投资较低、可再生,在工业水处理中广泛应用,但现有的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有限,难以用于处理高氯废水。
相比之下,石灰铝法是在化学沉淀方法基础上的改进技术,是通过向含氯溶液中加入钙源和铝源与Cl-结合生成沉淀,过滤沉淀物进而实现除氯的效果。但目前该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据研究表明,保持Ca/Al/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时,Cl-的去除率和药剂利用率均为41.0%,此时增加钙源剂量难以提升氯化物去除率和药剂利用率。当同时增加钙源和铝源投加量,按Ca/Al/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4:1时,氯离子去除率为84.0%,但药剂利用率仅为21.0%,且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沉淀物,沉淀物中除含有Ca4Al2(OH)14外,还包括其他副产物,如Al(OH)3、Ca(OH)2和Ca3Al2(OH)12等,从而导致产物纯度较低,造成药剂的大量浪费。同时,除氯沉淀物的沉降性能变差,例如Ca/Al/Cl=4.5:1.5:1时,投加PAM(聚丙烯酰胺)后,除氯沉淀物SV120(沉降120min后污泥所占的体积百分比)高达98.8%,导致固废处理困难、经济性较差。此外,在处理实际废水时,SO4 2-优先于Cl-等其他阴离子与CaO及偏铝酸钠发生反应进而干扰除氯效果,当初始SO4 2-浓度增加至2000mg/L时,Cl-去除率降低至15%左右。由于铝源是影响除氯效果的主导因素,因此针对以上问题,亟需寻找替代性铝源实现废水中Cl-的高效去除,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现有的化学沉淀法,这对提高Cl-的去除率同时保持药剂的高利用率和产物的高纯度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铝凝胶除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装置应用,以解决化学沉淀法等处理高盐废水的药剂利用率较低,其他离子对除氯效率的干扰等缺陷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一种新型铝凝胶除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向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池加入适量的水和氢氧化钠固体,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0%-60%的氢氧化钠溶液;
S2、将所得溶液转移至除氯剂制备池中,向池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源,铝源包括氧化铝、氢氧化铝、拟薄水铝石、羟基氧化铝或硝酸铝,待投加的所有铝源固体完全溶解,在蒸汽氛围和浆式搅拌器下进行加热搅拌,蒸汽设计温度为100-150℃,工作温度为90-140℃;池内设计温度为120-165℃,工作温度为110-155℃,蒸汽压为0.3-0.6Mpa,搅拌速率为100-200rpm,搅拌时间为1-3h。同时观察除氯剂制备池中溶液是否成凝胶状,若否,则需在除氯剂制备池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调节制备池中溶液直至呈凝胶状时结束。投加调节溶液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不超过初始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的20%。所制得除氯剂中铝和钠的物质量比为(0.2-1):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铝凝胶除氯剂,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本发明除氯剂由氢氧化钠和铝源制备而成,对铝源进行活化,使Al价键结构发生改变,成为一种新的除氯剂并提高其除氯效率。其原理是利用Ca2+和[Al(OH)4]-与游离态的Cl-结合,形成含有Cl-的AFm相(层状铝酸钙水合物)沉淀物,因其溶解度很低,进而实现高效除氯。该相的结晶层结构来源于氢氧钙石,但三分之一的Ca2+离子被三价离子(Al3+)取代,所产生的电荷不平衡使这一主层带正电荷,这被插入的阴离子所补偿,例如SO4 2-、OH-、Cl-等补偿,剩余的层间空间用H2O。此外,该除氯剂的凝胶状态也会对Cl-AFm相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AFm相与其他LDH(层状双氢氧化物)的不同之处在于阴离子和水分子在层间空间更加有序的排列,且该相对于Cl-的亲和力优于其它阴离子,使得Cl-AFm相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铝凝胶除氯剂的应用,该除氯剂用于去除Cl-,包括以下步骤:
S61、准确量取一定质量的CaO和一定体积的除氯剂,先后加入含Cl-废水中;混合液体中钙、铝、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1。
S62、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中以一定转速搅拌,使其反应1h;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反应温度为20℃-40℃。恒温磁力搅拌器中搅拌速率为200-400rpm。
S63、对混合液体采用GB/T15453-2018中记载方法测量废水中残留Cl-浓度。含Cl-废水中,部分阴离子的存在对去除Cl-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诸如SO4 2-,且SO4 2-的浓度大小对去除Cl-的呈现不同程度的干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备,用于制备新型铝凝胶除氯剂和对其进行应用,包括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池、除氯剂制备池、液体转移装置和除氯反应池;所述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池包括第一配制池和设置于第一配制池内的第一搅拌器,所述除氯剂制备池包括第二配制池和设置于第二配制池内的第二搅拌器,所述第二配制池与第一配制池相连,用于承接第一配制池配置的溶液,所述第二配制池内设置有温度计。
所述第二配制池为双层壳体,内外胆体均采用不锈钢,内胆厚度为6-8mm,采用316L,外胆厚度为4-6mm,采用SUS30408。所述双层壳体外设置有聚氨酯发泡材料作为保温层,所述双层壳体之间形成密封空腔,所述密封空腔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液体转移装置与第二配制池相连,并与除氯反应池相连,所述除氯反应池包括反应池和设置于反应池内的第三搅拌器、所述反应池包括除氯剂进口和氧化钙进口,所述反应池底部设置有沉淀物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除氯剂对Cl-的去除能力较高,保持Ca/Al/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1,Cl-去除率和药剂利用率均接近60%,在保持高去除率的同时维持药剂的高利用率,且除氯过程对反应条件的适应性较强,反应时间较短,反应在室温下进行即可,无需加热和降温,节约运行成本,经济性强。
本发明的除氯剂在除氯反应后的固液分离效果较好,除氯沉淀物的SV120可降至50%以下,且除氯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较少,产物纯度高,有利于后期进行资源化利用。
本发明的除氯剂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削弱SO4 2-对除氯效果的干扰,当初始SO4 2-浓度小于1500mg/L时,Cl-去除效果比较好,去除率能够维持在50%以上,相较于无SO4 2-存在时Cl-去除率仅降低了9%左右,同时在高效去除Cl-的同时可去除绝大部分SO4 2-,SO4 2-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
该除氯剂为凝胶状态,内部有稳定的三维网状结构,从而使得其自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比新鲜除氯剂和常温储存30天后的除氯效果,氯离子去除率仅仅相差3%左右;此外,通过改变除氯剂的储存温度,研究不同储存温度对氯离子的去除能力,结果证明储存温度介于20~100℃时,铝凝胶除氯剂对氯离子的去除率变化不大,在48%~53%之间,因此该除氯剂能够进行较长时间的储存而不变质,并维持除氯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得的新型铝凝胶除氯剂图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得的新型铝凝胶除氯剂的表面形貌SEM图像;
图4为本发明对比例1结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对比例2结果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发明对比例2结果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发明对比例2结果示意图之三;
图8为本发明对比例3结果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对比例4结果示意图。
附图标记:11、第一配制池;12、第一搅拌器;21、第二配制池;211、温度计;212、进气口;213、排气口;214、蒸汽阀;215、压力机;22、第二搅拌器;31、反应池;311、除氯剂进口;312、氧化钙进口;32、第三搅拌器;33、沉淀物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铝凝胶除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池加入适量的水和氢氧化钠固体,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0%~60%的氢氧化钠溶液。
(2)将所得溶液转移至除氯剂制备池中,向池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铝固体,待投加的所有氢氧化铝固体完全溶解,同时观察除氯剂制备池中溶液是否成凝胶状,若否,则需在除氯剂制备池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调节制备池中溶液直至呈凝胶状时制备过程结束,Al/Na物质的量之比为(0.2~1):1
步骤(2)中,在蒸汽氛围和浆式搅拌器下进行加热搅拌,蒸汽设计温度为100~150℃,工作温度为90~140℃;池内设计温度为120~165℃,工作温度为110~155℃,蒸汽压为0.3~0.6Mpa,搅拌速率为100~200rpm,搅拌时间为1~3h。
步骤(2)中,投加调节溶液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不超过初始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的20%,且调节制备池出水溶液至呈凝胶状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铝凝胶除氯剂的应用,该除氯剂用于去除氯离子,具体过程包括:
称取所述除氯剂加入含Cl-废水中,进行反应。
进一步的,Ca/Al/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5):(1~2):1。
进一步的,反应时间为1~2h。
进一步的,反应温度为20℃~40℃。
进一步的,反应搅拌速率为200~400rpm。
进一步的,含Cl-废水中,部分阴离子的存在对去除Cl-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诸如SO4 2-,且SO4 2-的浓度大小对去除Cl-的呈现不同程度的干扰。
本实施例将制备的新型铝凝胶除氯剂应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氯离子,具体的操作过程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准确量取一定质量的CaO和一定体积的除氯剂,先后加入含Cl-废水中,置于30℃恒温磁力搅拌器中以200rpm反应1h,反应结束后,对液体采用GB/T15453-2018所示方法测量废水中残留Cl-浓度。
本实施例除氯剂由氢氧化钠和铝源制备而成,其原理是利用Ca2+和[Al(OH)4]-与游离态的Cl-结合,形成含有Cl-的AFm相沉淀物,实现高效除氯。该相的结晶层结构来源于氢氧钙石,但三分之一的Ca2+离子被三价离子(Al3+)取代,所产生的电荷不平衡使这一主层带正电荷,这被插入的阴离子所补偿,例如SO4 2-、OH-、Cl-等补偿,剩余的层间空间用H2O。本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通过向含有Cl-的废水中加入CaO和新型铝凝胶除氯剂,生成溶解度极小的Cl-AFm相沉淀物,达到去除氯离子的效果。
本实施例除氯剂制备池耐腐蚀性、高温性强、搅拌效果好、安全性高。且本发明新型凝胶状除氯剂具有去除氯离子的高效性,显示了优异的氯离子去除性能,在去除氯离子的同时可去除其他杂质离子,且具有制备过程简单、可常温储存较长时间等优点,在水处理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低碱度条件下(即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于40%)对铝源的活化程度有限,当活化体系中Al/Na物质的量之比高于0.6时,需要更高的碱度促进Al的转化提高除氯效率。提高碱度,铝源的量也需要相应的增加以促进其活化效率。当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0%,Al/Na物质的量之比为1.0,且投加调节溶液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不超过初始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的20%时达到活化反应的最大限度,此时活化铝除氯剂的活化性能最好,除氯效率最高可达到58.8%。若继续增加Al/Na物质的量之比到1.2,铝钠的摩尔比过高(即投加调节溶液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过高),活化效率显著下降。
钙铝氯物质的量之比:随着钙的投加量的增加,形成的AFm结构更加稳定,层间可以吸收更多的Cl-,因此Cl-去除率会升高。随着钙铝氯比升高,去除率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当铝的投加量有限时,过多的Ca2+也不会继续形成AFm相物质,AFm层间本身的部分Cl-被OH-所取代,导致去除率下降。总之,Cl-的去除主要是由于钙源和铝源的加入形成Cl-AFm相物质,因此钙铝氯物质的量之比决定了Cl-的去除效果以及药剂利用率,过多的投加铝源或钙源不会促进Cl-AFm的形成。经实验研究表明当Ca/Al/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5):(1~2):1时,氯离子的去除效率较好,同时具有较高的药剂利用率。
反应时间:在反应初期,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溶液中的Cl-浓度不断降低,当反应时间为1h时,Cl-浓度达到最低,而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Cl-浓度几乎没有变化,故反应时间在1h左右时Cl-浓度达到稳定。
反应温度:低温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反应进程放缓,但当温度超过40℃时,会导致去除率下降,说明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其他副产物的形成,从而影响氯离子的去除效果,温度对去除率影响的实验研究证明,反应中控制温度在20~40℃有助于Cl-的去除。
反应搅拌速率:随着搅拌速率的加快,Cl-的去除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氯离子去除率在200rpm处达到最大,继续增加则去除率反而下降。随着转速增大,沉淀物颗粒更为细小,比表面积增大,利于层板结构的形成,Cl-进入板块层间机会增多,从而形成稳定的Cl-AFm沉淀物,提高氯离子去除率。但当搅拌速度大于200rpm时,氧化钙溶于水中形成的OH-会增加,促进副产物Ca3Al2(OH)12的形成,氯离子去除率降低。
实施例3
一种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Al/Na为1:1(摩尔比),投加调节溶液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2g且加热温度为100℃、搅拌速率为200rpm的新型铝凝胶除氯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准确量取100mL的去离子水于250ml烧杯中,用记号笔标注液面位置,准确称取40gNaOH于烧杯中,搅拌均匀,称为溶液A;将溶液A置于带有加热板的磁力搅拌器上以200rpm的搅拌速率、5℃/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00℃加热至沸腾,铝源选用Al(OH)3,准确称量15.6g的Al(OH)3,先将少许Al(OH)3加入至煮沸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待这部分Al(OH)3溶解后继续投加直至所有Al(OH)3固体完全溶解;准确称量2g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溶液调至呈凝胶状且继续加热蒸发至标注液面100mL,将溶液静置冷却后形成新型铝凝胶除氯剂。且该除氯剂呈铝凝胶状。其制得产品如图2和3所示。
实施例4
量取两组200mL浓度为7000mg/L的含Cl-的配水置于常温、200rpm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准确称取6.625g的CaO,并量取3.944mL实施例3刚制备的除氯剂先后加入含Cl-配水中反应1h后,一组反应样通过滤纸过滤,采用GB/T15453-2018所示方法测定滤液中Cl-的残留浓度,为2967mg/L,去除率和药剂利用率均为57.62%;一组反应样继续投加200mg/L的PAM先后以300rpm反应2min、50rpm反应10min,沉降120min后测其SV120为48%。
实施例5
量取两组200mL浓度为7000mg/L的含Cl-的配水置于常温、200rpm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准确称取23.662g的CaO,并量取3.234g的NaAlO2先后加入含Cl-配水中反应1h后,一组反应样通过滤纸过滤,采用GB/T15453-2018所示方法测定滤液中Cl-的残留浓度,为4127mg/L,去除率和药剂利用率均为41.04%;一组反应样继续投加200mg/L的PAM先后以300rpm反应2min、50rpm反应10min,沉降120min后测其SV120为70%。
实施例6
量取九组200mL浓度为7000mg/L的含Cl-的配水(九组中SO4 2-浓度分别为500、1000、1500、2000、2500、3000、6000、8000、21000mg/L),常温条件下置于200rpm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准确称取23.662g的CaO,并量取3.944mL实施例3刚制备的除氯剂先后加入含Cl-配水中反应1h后,反应样通过滤纸过滤,采用GB/T15453-2018所示方法测定滤液中Cl-的残留浓度,并计算其去除率,结果如附图3所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滤液中SO4 2-的残留浓度,并计算其去除率,结果如附图4所示。
实施例7
量取200mL浓度为7000mg/L的含Cl-的配水(SO4 2-浓度为2000mg/L),常温条件下置于200rpm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准确称取23.662g的CaO,并量取3.234g的NaAlO2先后加入含Cl-配水中反应1h后,反应样通过滤纸过滤,采用GB/T15453-2018所示方法测定滤液中Cl-的残留浓度,为4927.320mg/L,去除率为15.32%;采用分光光度法所示方法测定配水中SO4 2-的残留浓度,其去除率为99.21%。
实施例8
量取200mL浓度为7000mg/L的含Cl-配水,常温条件下置于200rpm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准确称取6.625g的CaO,并量取3.944mL实施例3制备的除氯剂(常温状态)先后加入含Cl-配水中反应1h后,反应样通过滤纸过滤,采用GB/T15453-2018所示方法测定滤液中Cl-的残留浓度,为2946mg/L,去除率为57.92%。
实施例9
量取200mL浓度为7000mg/L的含Cl-配水,常温条件下置于200rpm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准确称取6.625g的CaO,并量取3.944ml实施例3刚制备的除氯剂(100℃)先后加入含Cl-配水中反应1h后,反应样通过滤纸过滤,采用GB/T15453-2018所示方法测定滤液中Cl-的残留浓度,为3312mg/L,去除率为52.68%。
实施例10
量取200mL浓度为7000mg/L的含Cl-配水,常温条件下置于200rpm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准确称取6.625g的CaO,并量取3.944mL实施例3所制备的除氯剂(常温保存30d)先后加入含Cl-配水中反应1h后,反应样通过滤纸过滤,采用GB/T15453-2018所示方法测定滤液中Cl-的残留浓度,为3164.7mg/L,去除率为54.79%。
对比例1
与实施例5相比,在初始Cl-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对比例1将NaAlO2换成本发明的除氯剂进行除氯,结果如附图4所示,Cl-去除率和药剂利用率相对使用偏铝酸钠NaAlO2除氯均提升了17%左右,同时SV120降低了22%,沉降性能有了显著提升。说明本发明的除氯剂对Cl-的去除能力较高,在保持高去除率的同时能够维持药剂的高利用率,除氯产物的沉降性能较好,能更好地实现固液分离。
对比例2
实施例6探究了不同初始SO4 2-浓度对本发明的除氯剂除氯效果的干扰,结果如附图5、6所示,SO4 2-对除氯剂除氯效果的干扰程度取决于SO4 2-的初始浓度,当初始SO4 2-浓度在1000mg/L以内对除氯效果几乎没有影响,Cl-去除率仍能维持在55%以上;初始硫酸根浓度在1000~1500mg/L时对除氯效果的影响较小,可以通过分步加药、控制分步投加比例等条件来弱化SO4 2-对除氯效果的干扰,Cl-去除率仍能维持在50%以上;当初始SO4 2-浓度大于1500mg/L时对除氯效果的影响随着SO4 2-浓度的增加逐渐较大,此时只能通过增大药剂投加量来提升Cl-去除率,但保持高去除率的同时会带来药耗过大、药剂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对于SO4 2-的去除效果而言,当初始SO4 2-浓度在3000mg/L以内时,除氯剂对SO4 2-的去除效果很好,去除率接近100%,但当SO4 2-浓度超过3000mg/L时,除氯剂对SO4 2-的去除效果开始显著下降,当SO4 2-浓度为9500mg/L时其去除率仅为50%左右,故该除氯剂能够在一定限定条件内削弱SO4 2-对除氯效果的干扰并基本去除SO4 2
与实施例6相比,在初始Cl-、SO4 2-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对比例2将偏铝酸钠换成本发明的除氯剂进行除氯,结果如附图7所示,二者的SO4 2-基本被完全去除,但Cl-去除率相对使用偏铝酸钠除氯均提升了29%左右,说明本发明的除氯剂相较于偏铝酸钠能够在更大的SO4 2-浓度范围内弱化SO4 2-对除氯效果的影响,维持其除氯效率。
对比例3
与实施例8相比,绝大部分都相同,除了除氯剂制备好后加热至100℃再进行除氯,结果如附图8所示,Cl-去除率仅降低了5%左右。由此说明新型铝凝胶除氯剂储存温度对于其的除氯性能无显著影响,无需考虑保温,常温储存即可。
对比例4
与实施例6相比,绝大部分都相同,除了除氯剂制备好后常温储存30d后再进行除氯,结果如附图9所示,Cl-去除率仅降低了3%左右。由此说明储存时间对除氯剂除氯效率无显著影响,铝凝除氯剂自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进行较长时间的储存而不变质,并维持除氯效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新型铝凝胶除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向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池加入适量的水和氢氧化钠固体,配制成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S2、将所得溶液转移至除氯剂制备池中,向池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源固体,待投加的所有铝源完全溶解,同时观察除氯剂制备池中溶液是否成凝胶状,若否,则需在除氯剂制备池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调节制备池中溶液直至呈凝胶状时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凝胶除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凝胶除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源包括氧化铝、氢氧化铝、拟薄水铝石、羟基氧化铝或硝酸铝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结合,所制得除氯剂中铝和钠的物质量比为(0.2-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凝胶除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投加调节溶液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不超过初始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的20%。
5.一种新型铝凝胶除氯剂,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铝凝胶除氯剂的应用,该除氯剂用于去除Cl-,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61、准确量取一定质量的CaO和一定体积的除氯剂,先后加入含Cl-废水中;
S62、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中以一定转速搅拌,使其反应1-2h;
S63、对混合液体采用GB/T15453-2018中记载方法测量废水中残留Cl-浓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体中钙、铝、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5):(1-2):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反应温度为20℃-4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磁力搅拌器中搅拌速率为200-400rpm。
10.基于权利要求6-9中任一所述的应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池、除氯剂制备池、液体转移装置和除氯反应池;所述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池包括第一配制池(11)和设置于第一配制池(11)内的第一搅拌器(12),所述除氯剂制备池包括第二配制池(21)和设置于第二配制池(21)内的第二搅拌器(22),所述第二配制池(21)与第一配制池(11)相连,用于承接第一配制池(11)配置的溶液,所述第二配制池(21)内设置有温度计(211),所述第二配制池(21)为双层壳体,所述双层壳体外设置有聚氨酯发泡材料作为保温层,所述双层壳体之间形成密封空腔,所述密封空腔一端设置有进气口(212)、另一端设置有排气口(213),所述液体转移装置与第二配制池(21)相连,并与除氯反应池相连,所述除氯反应池包括反应池(31)和设置于反应池(31)内的第三搅拌器(32)、所述反应池(31)包括除氯剂进口(311)和氧化钙进口(312),所述反应池(31)底部设置有沉淀物出口(33)。
CN202311239225.8A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新型铝凝胶除氯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装置 Pending CN1174302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9225.8A CN117430226A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新型铝凝胶除氯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9225.8A CN117430226A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新型铝凝胶除氯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30226A true CN117430226A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54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39225.8A Pending CN117430226A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新型铝凝胶除氯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3022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31354A1 (en) * 2006-12-05 2008-06-05 Reheis, Inc. Polyaluminum calcium hydroxychlorid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04724803A (zh) * 2015-03-10 2015-06-24 重庆大学 一种混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409036A (zh) * 2021-11-17 2022-04-29 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氯碱化工行业循环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方法
CN116081673A (zh) * 2022-11-09 2023-05-09 上海电力大学 一种钙铝基双金属氧化物除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31354A1 (en) * 2006-12-05 2008-06-05 Reheis, Inc. Polyaluminum calcium hydroxychlorid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04724803A (zh) * 2015-03-10 2015-06-24 重庆大学 一种混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409036A (zh) * 2021-11-17 2022-04-29 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氯碱化工行业循环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方法
CN116081673A (zh) * 2022-11-09 2023-05-09 上海电力大学 一种钙铝基双金属氧化物除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雷: "高氯废水中氯离子的去除研究", 中外能源, vol. 25, no. 02, 15 February 2020 (2020-02-15), pages 85 - 8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24803B (zh) 一种混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531256B (zh) 一种低温海水淡化工艺方法及装置
US20210114978A1 (en) Method and production system for fully recovering and treating taurine mother liquor
CN102936070A (zh) 一种通过两步法处理pvc生产中含汞废水的方法
CN107867768A (zh) 一种脱硫废水固化稳定实现废水零排放的工艺方法
CA3175416A1 (en) Lithium extraction process
CN110526439A (zh) 一种ro浓盐水的再利用方法及装置
CN114524452A (zh) 一种纳米碳酸镧水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536753A (zh) 一种矿物前驱体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37728A (zh) 一种脱硫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CN105948307B (zh) 一种含铅废水的处理工艺
CN207951455U (zh) 一种高分子螯合剂二硫代氨基甲酸聚乙烯亚胺合成反应装置
CN110015678A (zh) 一种新型浓缩聚合氯化铝的生产工艺
CN117430226A (zh) 一种新型铝凝胶除氯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装置
CN112811665A (zh) 一种高硬度来水用软化装置及软化方法
Wang et al. Selective removal of calcium ions from seawater or desalination brine using a modified sodium carbonate method
CN104671574A (zh) 一种间硝基苯磺酸钠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
CN111453795A (zh) 一种高镁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06976912B (zh) 一种制备磷钨杂多酸溶液的方法
CN109133125A (zh) 一种利用湿法脱硫废水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粉体的方法
CN211733872U (zh) 可溶性锰盐溶液的除杂装置
CN208586164U (zh) 一种含氟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114797476A (zh) 用于碳捕集与高盐废水协同系统和工艺的新型双极膜电渗析装置
CN107021535A (zh) 脱硫废水的处理方法
CN209307138U (zh) 一种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浓缩软化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