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98580A - 医用微导丝 - Google Patents

医用微导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98580A
CN117398580A CN202311339678.8A CN202311339678A CN117398580A CN 117398580 A CN117398580 A CN 117398580A CN 202311339678 A CN202311339678 A CN 202311339678A CN 117398580 A CN117398580 A CN 1173985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layer
layer
wire
medical micro
cor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396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爽
郭力友
周奇
夏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ongtian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Zhongtian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Zhongtian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Zhongtian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3967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985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98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985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5/09016Guide wires with mandr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33Guide wires having specific material compositions or coatings; Materials with specific mechanical behaviours, e.g. stiffness, strength to transmit torqu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医用微导丝,其包括芯丝、内层、外层以及连接头。芯丝具有相对的近端和远端;内层为编织层或绕簧层并套设于远端;外层套设于内层,外层由编织丝编织形成,编织丝之间交叉形成面接触;连接头设置于远端并与内层及外层分别连接。以此使得该医用微导丝在使用过程中,编织形成外层的编织丝不易相对滑动,不会导致力和扭矩在传输过程中严重损失,从而就能够确保医用微导丝整体的扭控性和支撑性良好,能够顺利通过迂曲血管,而且连接头能够保持远端的柔软度,而内层则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增加触觉反馈性,从而有效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医用微导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医用微导丝。
背景技术
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是大脑细胞和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全球成人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群中患有肥胖和糖尿病的比例不断增加,则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越来越高,无形中推动了神经介入手术的发展,以对应治疗该类型的疾病。
一般常规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是进行血栓抽吸术、支架取栓术、球囊扩张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等,但是以上常规手术方法都会使用到导丝类产品。临床使用中希望导丝近端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和远端柔软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扭控性。导丝头端柔软度不够会导致容易损伤血管,导丝头端过于柔软会导致导丝扭控性差。
目前市面上的导丝芯丝主要有不锈钢和镍钛两种材料,远端主要有绕簧和海波管两种结构;绕簧结构使得导丝扭控性差,扭矩传递不够,海波管结构头端不够软,在通过迂曲血管时有断裂的风险。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兼具支撑性好,扭控性好的医用微导丝,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微导丝,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医用微导丝在使用过程中支撑性和扭控性不能兼具,导致手术风险增大的问题,以实现医用微导丝在使用过程中能兼具支撑性和扭控性,确保力和扭矩在传递过程中损伤较小,从而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微导丝,其包括:
芯丝,具有相对的近端和远端;
内层,所述内层为编织层或绕簧层并套设于所述远端;
外层,所述外层套设于所述内层,所述外层由编织丝编织形成,所述编织丝之间交叉形成面接触;以及
连接头,设置于所述远端并与所述内层及所述外层分别连接。
可选地,所述外层由扁丝编织形成。
可选地,所述外层编织丝材质为NiTi、不锈钢、铂钨、铂铱、铂镍、铂、黄金、钽、钨、PEEK、PA、PE、PTFE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扁丝厚度介于0.01mm-0.1mm,宽度介于0.01mm-0.5mm。
可选地,所述外层具有靠近所述远端的第一端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所述外层的编织角度与所述第二端的所述外层的编织角度不同;和/或
所述芯丝包括从所述近端至所述远端之间依次分布且直径递减的支撑段、过渡段、平直段以及柔软段,所述柔软段呈螺旋结构;和/或
所述医用微导丝还包括:
保护套,套设于所述外层及所述芯丝的外表面,所述保护套的材质为PTFE、TPU、PA、Pebax、FEP或PE。
可选地,所述外层具有靠近所述远端的第一端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端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外层由编织丝编织形成孔隙,所述孔隙用于承载药物。
可选地,所述内层包括:
第一弹簧,通过第一金属丝绕簧形成,所述第一弹簧具有第一缠绕段;
第二弹簧,通过第二金属丝绕簧形成,所述第二弹簧具有与所述第一缠绕段旋转缠绕的第二缠绕段。
可选地,所述内层与所述芯丝粘接固定,所述外层与芯丝粘接固定;或,所述外层通过连接环与所述芯丝焊接固定;或,所述外层通过连接管与所述芯丝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头呈半球形,所述连接头包括:
固定环,套设于所述芯丝的远端,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均部分插入所述固定环内;
胶层,设置于所述固定环内并与所述外层、所述内层以及所述芯丝均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远端设置连接头,将外层和内层固定在芯丝外侧,内层为编织层或绕簧层,而外层由编织丝混合编织形成,且交叉的编织丝之间形成面接触,不仅不易发生相对滑动,而且力的传输性能更好,能够更好地将扭矩从近端传递至远端,从而提高整体的扭控性。而通过采用的厚度不同的编织丝混合编织形成外层,相比于单纯采用一种编织丝编织,该外层能够形成螺旋结构,使得外层具有良好的顺应性和抗弯折性能,在通过迂曲血管时不易发生弯折和变形,同时外层的直径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条件进行调控,提高了医用微导丝的适用性。以此使得该医用微导丝在使用过程中,编织形成外层的编织丝不易相对滑动,不会导致力和扭矩在传输过程中严重损失,从而就能够确保医用微导丝整体的扭控性和支撑性良好,能够顺利通过迂曲血管,而且连接头能够保持远端的柔软度,而内层则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增加触觉反馈性,从而有效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2、通过在芯丝的外表面设置内层和外层的套层式结构,而且外层采用退火处理,使得外层的柔韧性得到改善,内层则通过淬火处理,使得其硬度得到改善,以此使得内层与外层配合,使得医用微导丝能够更好实现扭矩的传递,进而提高医用微导丝整体的触觉反馈性,使得医用微导丝的远端能够顺利通过迂曲的血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医用微导丝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医用微导丝的芯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医用微导丝的外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医用微导丝的外层采用一种编织丝编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医用微导丝的外层第一端的编织角度较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医用微导丝的外层第一端的编织角度较小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医用微导丝的芯丝、外侧及内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医用微导丝的内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医用微导丝的外层通过连接环与芯丝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医用微导丝的外层通过连接管与芯丝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医用微导丝的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医用微导丝的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医用微导丝柔软段设置螺旋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医用微导丝的外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医用微导丝的外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芯丝;11、近端;12、远端;13、支撑段;14、过渡段;15、平直段;16、柔软段;2、内层;21、第一弹簧;22、第一缠绕段;23、第二弹簧;24、第二缠绕段;3、外层;31、第一端;32、第二端;33、连接环;34、连接管;35、第一金属丝;36、第二金属丝;37、镍钛丝;38、显影丝;4、连接头;5、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微导丝。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该医用微导丝包括芯丝1、内层2、外层3以及连接头4。芯丝1具有相对的近端11和远端12,芯丝1包括从近端11至远端12之间依次分布且直径递减的支撑段13、过渡段14、平直段15以及柔软段16;内层2为编织层或绕簧层并套设于柔软段16;外层3套设于内层2,外层3由至编织丝编织形成,交叉的编织丝之间形成面接触;连接头4设置于远端12并与内层2及外层3分别连接。
具体地,芯丝1可以由单根金属丝通过磨削加工形成,也可以由多段金属丝拼接而成。在本实施例中,芯丝1的近端11采用不锈钢丝制成,远端12采用镍钛丝制成。过渡段14和平直段15可以设置多个,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芯丝1的长度来设计,在本实施例中,过渡段14和平直段15各设置两个。内层2和外层3均与芯丝1固定连接,固定方式可以为粘接,也可以为焊接,外层3的长度可以为100-1000mm,内层2的长度可以为5mm-500mm。连接头4则呈半球形结构,其通过胶水将内层2、外层3以及芯丝1粘接固定在一起。在外层3的表面还可以设置亲水涂层,以增加医用微导丝整体的润滑性和通过性。
将芯丝1设置为直径递减的支撑段13、过渡段14、平直段15以及柔软段16,处于近端11一侧的支撑段13则直径较大,能够提高较强的支撑力。处于远端12一侧的柔软段16直径最小,确保远端12足够柔软,以有效防止移动过程中损伤血管,同时还便于在迂曲血管内顺利移动。
通过远端12设置连接头4,将外层3和内层2固定在柔软段16的外侧,内层2为编织层或绕簧层,而外层3可以由1种、2种甚至更多种类的不同的编织丝混合编织形成,且交叉的编织丝之间形成面接触,不仅不易发生相对滑动,而且力的传输性能更好,能够更好地将扭矩从近端11传递至远端12,从而提高整体的扭控性。
而通过采用的不同的编织丝混合编织形成外层3,相比于单纯采用一种编织丝编织,该外层3能够形成螺旋结构,使得外层3具有良好的顺应性和抗弯折性能,在通过迂曲血管时不易发生弯折和变形,同时外层3的直径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条件进行调控,提高了能够医用微导丝的适用性。
以此使得该医用微导丝在使用过程中,编织形成外层3的编织丝不易相对滑动,不会导致力和扭矩在传输过程中严重损失,从而就能够确保医用微导丝整体的扭控性和支撑性良好,能够顺利通过迂曲血管,而且连接头4能够保持远端12的柔软度,而内层2则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增加触觉反馈性,从而有效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参照图3和图4,可选地,外层3由扁丝编织形成。具体地,外层3可以仅有一种扁丝编织成型,也可以采用两种扁丝混合编织。当采用两种金属丝混合编织时,可以形成螺旋结构。举例来讲,两种金属丝分别是第一金属丝35和第二金属丝36,其中第一金属丝35的厚度较小,而第二金属丝36的厚度较大,扁丝的厚度可以介于0.01mm-0.1mm之间,宽度可以介于0.01mm-0.5mm之间。以此第一金属丝35使得外层3整体的支撑性较好,以保持所需要的形状提高足够的支撑力。编织丝的材料可以为NiTi(镍钛)、不锈钢、铂钨、铂铱、铂镍、铂、黄金、钽、钨、PEEK((Polyetheretherketone聚醚醚酮)、PA(Polyamide聚酰胺)、PE(Polyethylene聚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等任一种。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层3也可以选用更多种类的金属丝混合编织,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来设计,本申请不做限定。
通过采用扁丝作为编织丝来形成外层3,能够实现交叉的编织丝之间形成面接触,以更好地将扭矩从近端11传递至远端12,防止医用微导丝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甩尾的现象,从而使得医用微导丝整体具有较好的扭控性。在外层3的形成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热处理工艺,使得外层3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例如外层3靠近远端12的一侧可以通过退火处理而变得更加柔软,外层3的另一端则可以通过淬火处理而获得更高的强度,提高医用微导丝的支撑性能。
参照图5和图6,可选地,外层3具有靠近远端12的第一端31及与第一端31相对的第二端32,第一端31的外层3的编织角度与第二端32的外层3的编织角度不同。
具体地,编织角度能够影响外层3整体的顺应性和支撑性,因为编织角度的改变会导致编织密度的改变,进而导致编织丝编织交叉时的节点数量发生改变,而节点处由于两根编织丝的交叉接触,在弯曲时就会产生力的方向上的变化。因此外层3某一部分处节点越多,其能够弯曲的灵活度就会更高,也就是顺应性更好。
举例来讲,在图5中,将第一端31的编织角度β设计的较大,编织密度大,节点较多,而第二端32的编织角度α设计的较小,编织密度小,节点较少,使得外层3的第一端31的更加柔软,从而使得医用微导丝远端12的柔软度增加,这就使得医用微导丝的远端12在各种弯曲的血管内移动时能够随着血管的形状而产生相应的弯曲,以降低医用微导丝在移动过程中损伤血管的可能性。而外层3的第二端32则支撑性更好,以使得外层3在不同位置能够呈现不同的性能,当导管套设于医用微导丝而伸入血管内时,第二端32能够对导管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降低弯曲的血管挤压导管而使得导管变形的可能性。
在图6中,还可以将第一端31的编织角度β设计的较小,编织密度小,节点较少,而第二端32的编织角度α设计的较大,编织密度大,节点较多,使得外层3的第一端31的支撑性更好,则医用微导丝在伸入堵塞的血管时,医用微导丝的远端12能够顺利顶开堵塞的部分,以确保医用微导丝顺利伸入到指定的部位。
应当理解的是,具体β和α的大小关系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来设计,能够满足相应的支撑性及顺应性的要求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内层2采用淬火处理;和/或外层3采用退火处理。具体地,通过在芯丝1的外表面设置内层2和外层3的套层式结构,而且外层3采用退火处理,使得外层3的柔韧性得到改善,内层2则通过淬火处理,使得其硬度得到改善,以此使得内层2与外层3配合,使得医用微导丝能够更好实现扭矩的传递,进而提高医用微导丝整体的触觉反馈性,使得医用微导丝的远端12能够顺利通过迂曲的血管。
参照图7和图8,可选地,内层2包括第一弹簧21和第二弹簧23。第一弹簧21通过第一金属丝35绕簧形成,第一弹簧21具有第一缠绕段22;第二弹簧23通过第二金属丝36绕簧形成,第二弹簧23具有与第一缠绕段22旋转缠绕的第二缠绕段24。
具体地,第一弹簧21由镍钛丝37绕簧支撑,而第二弹簧23则可以由显影丝38绕簧制成。通过设置第一弹簧21,使得柔软段16具备良好的抗弯折性,而设置第二弹簧23,则能够使得柔软段16具备良好的显影性,并提供良好的触觉反馈。第一缠绕段22与第二缠绕段24的设计,则能够有效将第一弹簧21和第二弹簧23缠绕固定在一起,确保内层2整体的稳定性。应当理解的是,绕簧层也可以由多股金属丝并列绕簧形成,金属丝可以为镍钛、不锈钢、铂钨、铂铱、铂镍、铂、黄金、钽、钨等。
而且第一弹簧21和第二弹簧23均通过淬火处理,使得弹簧的硬度得到改善,二者通过第一缠绕段22与第二缠绕段24缠绕连接在一起后,整体的触觉反馈性能够进一步得到提高,而内层2又位于远端12处,使得医用微导丝的远端12能够具备良好的触觉反馈性,操作人员就能够在近端11更加精准地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有效提高了操作人员的操作精度,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有效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可选地,内层2与芯丝1粘接固定。具体地,胶水可以采用环氧胶、瞬干胶、UV固化胶等任一种,以确保二者之间的稳定性较好。
参照图9和图10,可选地,外层3与芯丝1粘接固定;或,外层3通过连接环33与芯丝1焊接固定;或,外层3通过连接管34与芯丝1固定连接。具体地,外层3与芯丝1可以直接通过胶水粘接,也可以通过连接环33或者连接管34连接,连接环33可以采用不锈钢、镍钛、铂钨、铂铱、铂镍、铂、黄金、钽、钨、PEEK、PA、PE、PTFE等材料制成,并通过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胶水粘接、热熔焊接等方式实现焊接固定。连接管34则采用高分子管,其可以选用FEP(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PTFE、TPU(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热塑性聚氨酯)等材料制成,以使得外层3与芯丝1之间的连接处呈圆滑过渡,降低医用微导丝表面的摩擦力。
参照图11,可选地,连接头4呈半球形。连接头4包括固定环和胶层。固定环套设于芯丝1的远端12,内层2与外层3均部分插入固定环内;胶层设置于固定环内并与外层3、内层2以及芯丝1均固定连接。
具体地,将连接头4的整体设置为半球形,以使得连接头4表面更加圆滑,防止医用微导丝在移动过程中损伤血管。而连接头4包括固定环和胶层,固定环可以采用高分子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高分子材料可以选择PTFE、FEP、TPU等,金属材料则可以选择不锈钢、镍钛、铂钨、铂镍、铂铱、铂、黄金、钽、钨等,优选为铂钨合金等显影材料,可以增加导丝头端显影性。
外层3的第一端31会伸入固定环内,使得固定环对外层3起到束缚作用,防止外层3的尖端部位损坏血管。而在固定环内设置胶层,就可以将外层3、内层2以及芯丝1粘接固定在一起。胶水可以为环氧胶、瞬干胶、UV固化胶等。应当理解的是,固定环还可以通过锡焊、激光焊、等离子焊等方式将外层3、内层2以及芯丝1熔合在一起。
参照图12,可选地,医用微导丝还包括保护套5。保护套5套设于外层3及芯丝1的外表面。保护套5的外表面设有亲水涂层。具体地,保护套5可以采用PTFE、TPU、PA、Pebax(Polyether-block-amine聚醚嵌段酰胺)、FEP(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PE等材料制成,以使得医用微导丝外表面更加光滑,减小医用微导丝与血管及器械之间的摩擦力,降低对血管造成损伤的可能性,还可以包裹外层3的丝头等尖锐部分,防止损伤血管。同时保护套5还能够为亲水涂层的设计提供位置,使得亲水涂层能够更加均匀设置在医用微导丝的外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胶层,保护套5则通过热熔、胶水粘接以及焊接等方式与外层3固定结合,而且保护套5内还可以添加钨粉、硫酸钡等,以增加导丝的显影性。
可选地,外层3的编织丝编织成形以在外层3形成用于承载药物的孔隙。孔隙中设置药物涂层,以避免移动过程中药物发生脱落,同时通过对孔隙的大小及位置的调整,还能够对应控制药物的载药量及药物的释放速度。药物涂层可以为雷帕霉素、依维莫司、佐他莫司、地塞米松、紫杉醇等来抑制血管内膜增生;也可以为尿激酶等药物用于溶栓,以达到治疗栓塞或部分溶栓为后续器械通过提供通路的作用。具体药物类型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来选择,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参照图13,可选地,柔软段16呈螺旋结构。具体地,通过激光螺旋切割以在柔软段16形成螺旋结构,以使得柔软段16更加柔软,当医用微导丝在血管内移动遇到障碍时,医用微导丝的远端12能够对应产生形变以绕开障碍而寻找新的通路,有效降低了对血管造成损伤的可能性。以此不仅能够提高医用微导丝远端12的抗弯折性能,还能够增加医用微导丝整体的塑形和反复塑形的能力。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外层的构成不同。
参照图14,可选地,外层3由至少两种材质不同的编织丝混合编织形成。具体地,外层3可以采用多种编织丝混合编织而成,编织丝的材料可以为镍钛、不锈钢、铂铱、铂钨、铂镍、铂、黄金、钽、钨、PEEK、PA、PE、PTFE等。在本实施例中,编织丝采用镍钛丝37和显影丝38两种,镍钛丝37可以使外层3具有良好的抗弯折性和形状记忆效应,而显影丝38则可以使得外侧具备良好的显影形,同时显影丝38还能够增加远端12的塑形和反复塑形的能力。
实施例三
参照图15,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外层的形状不同。
可选地,外层3具有靠近远端12的第一端31及与第一端31相对的第二端32,第一端31的直径小于第二端32的直径。具体地,将外层3的直径跟随芯丝1的直径变化来设计,使得外层3与芯丝1的尺寸能更加匹配,二者之间的间隙更小,从而就能够有效地进行扭矩的传递,以提高医用微导丝整体的扭控性。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医用微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丝(1),具有相对的近端(11)和远端(12);
内层(2),所述内层(2)为编织层或绕簧层并套设于所述远端(12);
外层(3),所述外层(3)套设于所述内层(2),所述外层(3)由编织丝编织形成,所述编织丝之间交叉形成面接触;以及
连接头(4),设置于所述远端(12)并与所述内层(2)及所述外层(3)分别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微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3)由扁丝编织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微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3)编织丝材质为NiTi、不锈钢、铂钨、铂铱、铂镍、铂、黄金、钽、钨、PEEK、PA、PE、PTFE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微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扁丝厚度介于0.01mm-0.1mm,宽度介于0.01mm-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微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3)具有靠近所述远端(12)的第一端(31)及与所述第一端(31)相对的第二端(32),所述第一端(31)的所述外层(3)的编织角度与所述第二端(32)的所述外层(3)的编织角度不同;和/或
所述芯丝(1)包括从所述近端(11)至所述远端(12)之间依次分布且直径递减的支撑段(13)、过渡段(14)、平直段(15)以及柔软段(16),所述柔软段(16)呈螺旋结构;和/或
所述医用微导丝还包括:
保护套(5),套设于所述外层(3)及所述芯丝(1)的外表面,所述保护套(5)的材质为PTFE、TPU、PA、Pebax、FEP或PE。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用微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3)具有靠近所述远端(12)的第一端(31)及与所述第一端(31)相对的第二端(32),所述第一端(3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端(32)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用微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3)由编织丝编织形成孔隙,所述孔隙用于承载药物。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用微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2)包括:
第一弹簧(21),通过第一金属丝(35)绕簧形成,所述第一弹簧(21)具有第一缠绕段(22);
第二弹簧(23),通过第二金属丝(36)绕簧形成,所述第二弹簧(23)具有与所述第一缠绕段(22)旋转缠绕的第二缠绕段(24)。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用微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2)与所述芯丝(1)粘接固定,所述外层(3)与芯丝(1)粘接固定;或,所述外层(3)通过连接环(33)与所述芯丝(1)焊接固定;或,所述外层(3)通过连接管(34)与所述芯丝(1)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用微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4)呈半球形,所述连接头(4)包括:
固定环,套设于所述芯丝(1)的远端(12),所述内层(2)与所述外层(3)均部分插入所述固定环内;
胶层,设置于所述固定环内并与所述外层(3)、所述内层(2)以及所述芯丝(1)均固定连接。
CN202311339678.8A 2023-10-17 2023-10-17 医用微导丝 Pending CN1173985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9678.8A CN117398580A (zh) 2023-10-17 2023-10-17 医用微导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9678.8A CN117398580A (zh) 2023-10-17 2023-10-17 医用微导丝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98580A true CN117398580A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97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39678.8A Pending CN117398580A (zh) 2023-10-17 2023-10-17 医用微导丝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9858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27201A (en) * 1996-07-26 1998-10-27 Target Therapeutics, Inc. Micro-braided guidewire
CN113274619A (zh) * 2021-06-25 2021-08-20 苏州中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微导丝
CN113274620A (zh) * 2021-06-25 2021-08-20 苏州中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微导丝
CN113893443A (zh) * 2021-10-25 2022-01-07 深圳麦普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镍钛软管的微导丝
CN114618070A (zh) * 2022-01-27 2022-06-14 聚辉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微导丝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27201A (en) * 1996-07-26 1998-10-27 Target Therapeutics, Inc. Micro-braided guidewire
CN113274619A (zh) * 2021-06-25 2021-08-20 苏州中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微导丝
CN113274620A (zh) * 2021-06-25 2021-08-20 苏州中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微导丝
CN113893443A (zh) * 2021-10-25 2022-01-07 深圳麦普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镍钛软管的微导丝
CN114618070A (zh) * 2022-01-27 2022-06-14 聚辉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微导丝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4259B2 (en) Microcatheter
AU679646B2 (en) Catheter with kink-resistant distal tip
JP3224501B2 (ja) 高性能のらせん巻カテーテル
EP0952863B1 (en) Reinforced catheter with a formable distal tip
JP4820761B2 (ja) 押圧力に対する制限構造を備えた医療装置
JP2001518325A (ja) 軟先端高性能編組カテーテル
JP2010029736A (ja) 人体構造内を進行する医療用具
CN108601920B (zh) 具有加固材料的聚合导管轴
CN214966146U (zh) 输送装置及栓塞弹簧圈系统
JP5436304B2 (ja)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及び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とマイクロカテーテル、又は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とガイディングカテーテルとの組立体
CN116966393A (zh) 一种超薄壁的介入鞘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17398580A (zh) 医用微导丝
CN218685686U (zh) 一种增强导管
JP2012000328A (ja) 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カテーテル
CN114618070B (zh) 微导丝
CN218420635U (zh) 一种具有间隔镂空式扩散应力管的增强导管
CN218420636U (zh) 一种具有螺旋式扩散应力管的增强导管
CN218552889U (zh) 一种基于双层海波管的球囊导管
JP2014188337A (ja) 医療機器
CN115430013A (zh) 一种导丝
CN212789395U (zh) 一种导管
CN115154865A (zh) 一种增强导管
JP2006333966A (ja) 塞栓コイルデリバリー用カテーテルチューブ
JP2014023575A (ja) 自己拡張型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システム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3855992A (zh) 一种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