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67712A - 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67712A
CN117367712A CN202311502237.5A CN202311502237A CN117367712A CN 117367712 A CN117367712 A CN 117367712A CN 202311502237 A CN202311502237 A CN 202311502237A CN 117367712 A CN117367712 A CN 117367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valve
wall
driving
p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022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Red Star Air Compressor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Red Star Air Compressor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Red Star Air Compressor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Red Star Air Compressor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0223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677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67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77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 G01M3/3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 G01M3/323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by monitoring the interior space of the containers
    • G01M3/327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by monitoring the interior space of the containers for verifying the internal pressure of closed contain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dication Of The Valve Opening Or Closing St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涉及阀门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内部设置有空气压缩机,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检测杆,所述检测杆的内部贯穿开设有连通孔,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连接于连通孔内壁,所述检测杆的外侧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稳固气缸,所述稳固气缸活塞杆的一端设置有稳固板,所述检测杆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壁滑动连接有抵接于阀门内壁的抵紧杆,所述检测杆上开设有供抵紧杆滑移的抵紧孔,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去驱动抵紧杆沿对应抵紧孔内壁发生移动;本申请具有提高检测设备对阀门内径适应范围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阀门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阀门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为保证阀门的生产质量,在阀门销售之前都要对生产组装后的阀门进行气密性检测。只有当阀门不存在泄漏并达到国家规定的密封等级才是合格的产品,才能进行后续的产品销售。
相关技术中,设计有一种阀门检测设备,参照图1,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13,安装腔13的内壁设置有空气压缩机11,工作台1上设置有用于对阀门进行定位的检测杆2,检测杆2的内部贯穿开设有连通孔21,空气压缩机11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于连通孔21内壁,工作台1上设置有稳固气缸12,稳固气缸12靠近检测杆2的一侧设置有抵接于阀门外侧壁的稳固板121,检测杆2靠近稳固板121的一侧开设有让位槽22,让位槽22内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21,压力传感器221用于检测阀门端部套设于检测杆2上时阀门内部的压力;使用时,将阀门的端部套设于检测杆2上,再驱动稳固气缸12,使得稳固板121抵接于阀门的外侧壁,且阀门的端部抵接于工作台1上,然后通过空气压缩机11的出气口向阀门内部充入气体,再通过压力传感器221检测阀门内部的压力数值,当压力传感器221检测到的压力数值位于设定的压力预设值区间内时,说明阀门的气密性较好,反之,说明阀门的气密性较差。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将阀门的端部套设于检测杆上,以用于对检测杆位于工作台上的位置进行定位,然而由于检测杆的尺寸固定,易导致检测杆只能适应固定尺寸内径的阀门,从而导致阀门检测设备的使用范围存在局限,故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检测设备对阀门内径的适应范围,本申请提供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壁设置有空气压缩机,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对阀门进行定位的检测杆,所述检测杆的内部贯穿开设有连通孔,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于连通孔内壁,所述检测杆的外侧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套设于检测杆上阀门内部的压力,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稳固气缸,所述稳固气缸活塞杆的一端设置有抵接于阀门外侧壁的稳固板,所述检测杆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壁滑动连接有抵接于阀门内壁的抵紧杆,所述抵紧杆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检测杆上开设有供对应抵紧杆滑移的抵紧孔,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去驱动抵紧杆沿对应抵紧孔内壁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带动抵紧杆沿对应抵紧孔内壁的长度方向相向运动或者相背运动,直至两个抵紧杆的端部均抵接于阀门的内壁,再通过驱动稳固气缸,使得稳固板抵接于阀门的外侧壁,然后通过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向阀门内部充入气体,再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阀门内部的压力数值,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数值位于设定的压力预设值区间内时,说明阀门的气密性较好,反之,说明阀门的气密性较差,上述操作有效提高了检测设备对阀门内径的适应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杆、控制齿轮、控制齿条、驱动杆、驱动管、皮带、皮带轮,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于容纳腔内壁,所述控制齿轮设置于转动杆上,所述控制齿条和抵紧杆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控制齿条设置于对应抵紧杆的端壁,所述驱动杆转动连接于安装腔内壁,所述皮带轮至少设置有两个,一个所述皮带轮设置于驱动杆上,另一所述皮带轮设置于转动杆上,所述皮带套设于两个皮带轮上,所述驱动管螺纹连接于驱动杆上,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供驱动管端部螺纹插设的驱动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杆的转动带动驱动杆上的皮带轮发生转动,以通过皮带带动转动杆上的皮带轮发生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杆发生转动,转动杆通过控制齿轮带动相连的控制齿条发生移动,以使得抵紧杆沿对应抵紧孔内壁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当抵紧杆远离转动杆的一端抵接于阀门内壁后,将驱动管沿驱动杆上发生转动,直至驱动管的端部螺纹插设于驱动槽内壁,进而通过固定驱动杆将转动杆固定住,有效提高了抵紧杆远离转动杆的一端抵接于阀门内壁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稳固板的两端设置有加强板,所述稳固板远离稳固气缸的一侧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两个加强板滑移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两个所述加强板对称螺纹连接于双向丝杆的两端,所述稳固板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将双向丝杆固定于稳固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转动双向丝杆,双向丝杆带动两端的加强板沿滑移槽内壁的长度方向朝向相互靠近的一侧发生移动,直至两端的加强板均抵接于阀门的侧壁,再通过固定件将双向丝杆固定于稳固板上,以便提高两个加强板抵接于阀门侧壁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两个抵紧杆相互背离的一端抵接于阀门内壁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检测设备对阀门气密性检测的准确性。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环和固定螺杆,所述固定环设置于双向丝杆的侧壁,所述固定环上贯穿开设有供固定螺杆端部穿过的固定螺纹孔,所述固定螺杆的端部抵接于稳固板的端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固定环的转动带动双向丝杆发生转动,当加强板抵接于阀门的侧壁后,将固定螺杆沿固定螺纹孔内壁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直至固定螺杆的端部抵接于稳固板的端壁,从而将加强板固定于稳固板上;另一方面工作人员通过持握固定环,并转动固定环,以使得双向丝杆发生转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快速转动双向丝杆,有效提高了工作人员驱动双向丝杆转动的便捷性。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抵紧杆远离转动杆的一端、两个加强板相互背离的一侧均设置有保护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抵紧杆远离转动杆的一端设置有保护垫,有效减少了抵紧杆端部抵接于阀门内壁对阀门造成的磨损,将保护垫还设置于两个加强板相互背离的一侧,有效减少了加强板抵接于阀门外侧壁对阀门造成的磨损,有效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将阀门快速脱离检测杆上的顶杆,所述顶杆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工作台上沿宽度方向开设有供对应顶杆滑移的升降孔,相邻所述顶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顶杆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固定顶杆和连接杆,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升降件,所述升降件用于驱动顶杆沿对应升降孔内壁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阀门气密性检测结束后,启动升降件,升降件带动顶杆沿升降孔内壁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以通过顶杆推动阀门沿检测杆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直至阀门脱离检测杆上,从而便于快速将检测完成后的阀门脱离检测杆上,有效提高了检测设备对阀门的检测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紧固件包括紧固板、定位杆、插杆和弹性件,所述定位杆设置于紧固板上,所述连接杆的侧壁沿宽度方向开设有供定位杆插设的定位槽,所述紧固板的侧壁贯穿开设有供插杆端部插设的紧固孔,所述顶杆的侧壁开设有供插杆端部插设的插槽,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插杆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置于插杆的侧壁,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设置于紧固板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杆和顶杆相互靠近的一侧抵接后,将紧固板上的定位杆插设于定位槽内壁,此时连接杆和顶杆的侧壁均抵接于紧固板上,然后将插杆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沿紧固孔内壁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直至插杆的端部插设于插槽内壁,从而将顶杆和连接杆固定住,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对损坏后的顶杆进行更换。
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有推动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推动板沿工作台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从而通过推动板推动检测完全后的阀门,使得阀门脱离顶杆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检测设备对阀门的检测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推动板包括安装杆和推杆,所述安装杆设置于推动气缸活塞杆的一端,所述推杆设置于安装杆远离推动气缸的一端,所述工作台上沿宽度方向开设有供安装杆滑移的放置孔,所述升降件包括推动蜗杆、推动蜗轮、对接杆、升降齿轮、升降齿条,所述推动蜗杆设置于安装杆的侧壁,所述推动蜗轮和推动蜗杆相互啮合,所述对接杆设置于推动蜗轮的内部,所述对接杆转动连接于安装腔内壁,所述升降齿轮设置于连接杆上,所述升降齿条设置于一个顶杆的侧壁,所述升降齿轮和升降齿条相互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动气缸通过安装杆通过推杆沿工作台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安装杆通过推动蜗杆带动推动蜗轮发生转动,推动蜗轮带动对接杆发生转动,以使得升降齿轮发生转动,从而通过升降齿轮带动升降齿条发生移动,以使得与升降齿条相邻的顶杆沿升降孔内壁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当顶杆移动至检测杆的端部时,推动杆抵接于阀门的外侧壁,从而随着推动气缸的活塞杆的继续推动,以使得阀门脱离顶杆上,进而不仅提高检测设备对阀门气密性检测效率的同时,而且节省了电能的消耗。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如第一方面的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的检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驱动件驱动转动杆发生转动,以使得控制齿轮发生转动,所述控制齿轮带动两侧的抵紧杆沿对应抵紧孔内壁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以使得两个所述抵紧杆的端部抵紧于阀门内壁;
再驱动稳固气缸,使得所述稳固气缸上的稳固板抵接于阀门的外侧壁;
最后通过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向阀门内部充入气体,再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阀门内部的压力数值,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数值位于设定的压力预设值区间内时,说明阀门的气密性较好,反之,说明阀门的气密性较差。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驱动件带动抵紧杆沿对应抵紧孔内壁的长度方向相向运动或者相背运动,直至两个抵紧杆的端部均抵接于阀门的内壁,再通过驱动稳固气缸,使得稳固板抵接于阀门的外侧壁,然后通过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向阀门内部充入气体,再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阀门内部的压力数值,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数值位于设定的压力预设值区间内时,说明阀门的气密性较好,反之,说明阀门的气密性较差,上述操作有效提高了检测设备对阀门内径的适应范围。
2.推动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推动板沿工作台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从而通过推动板推动检测完全后的阀门,使得阀门脱离顶杆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检测设备对阀门的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一种阀门检测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工作台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检测杆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A结构的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推动板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升降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结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工作台;11、空气压缩机;12、稳固气缸;121、稳固板;1211、滑移槽;13、安装腔;14、驱动槽;15、放置孔;16、推动气缸;161、推动板;1611、安装杆;1612、推杆;17、升降杆;2、检测杆;21、连通孔;22、让位槽;221、压力传感器;23、容纳腔;231、抵紧杆;24、抵紧孔;3、驱动件;31、转动杆;32、控制齿轮;33、控制齿条;34、驱动杆;35、驱动管;36、皮带;37、皮带轮;4、加强板;41、双向丝杆;42、保护垫;5、固定件;51、固定环;511、固定螺纹孔;52、固定螺杆;6、顶杆;61、连接杆;611、定位槽;62、插槽;7、紧固件;71、紧固板;711、紧固孔;72、定位杆;73、插杆;74、弹性件;8、升降件;81、推动蜗杆;82、推动蜗轮;83、对接杆;84、升降齿轮;85、升降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参照图2和图3,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13,安装腔13的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空气压缩机11,工作台1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用于对阀门进行定位的检测杆2;检测杆2的内部贯穿开设有连通孔21,空气压缩机11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于连通孔21内壁,检测杆2的外侧壁开设有让位槽22,让位槽22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压力传感器221,压力传感器221用于检测套设于检测杆2上阀门内部的压力。工作台1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稳固气缸12,稳固气缸12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有抵接于阀门外侧壁的加强板4。
参照图3和图4,检测杆2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23,容纳腔23内壁滑动连接有抵紧杆231,抵紧杆231至少设置有两个,本申请实施例中抵抵紧杆231设置有两个;检测杆2上开设有供对应抵紧杆231滑移的抵紧孔24;工作台1上设置有驱动件3,驱动件3用去驱动抵紧杆231沿对应抵紧孔24内壁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两个抵紧杆231相互背离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保护垫42,本申请实施例中保护垫42为橡胶材质。
参照图2、图3和图4,当阀门的端部套设于检测杆2上时,驱动件3带动两个抵紧杆231沿对应抵紧孔24内壁的长度方向相向运动或者相背运动,直至两个抵紧杆231端部的保护垫42抵接于阀门的内壁;再启动稳固气缸12,使得与稳固气缸12活塞杆相连的稳固板121抵接于阀门上,从而提高了阀门抵接于工作台1上的稳定性;再通过空气压缩机11将空气经流连通孔21充入阀门的内部,最后通过压力传感器221检测阀门内部的压力数值;当压力传感器221检测到的压力数值位于设定的压力预设值区间内时,说明阀门的气密性较好,反之,说明阀门的气密性较差,上述操作有效提高了检测杆2对阀门内径的适应范围,进而提高了检测装置的适应范围。
参照图4和图5,驱动件3包括转动杆31、控制齿轮32、控制齿条33、驱动杆34、驱动管35、皮带36、皮带轮37,转动杆3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容纳腔23内壁,控制齿轮32焊接于转动杆31上,控制齿条33和抵紧杆231一一对应设置,控制齿条33焊接于对应抵紧杆231的端壁;驱动杆34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于安装腔13内壁;皮带轮37至少设置有两个,一个皮带轮37焊接于驱动杆34上,另一皮带轮37焊接于转动杆31上,皮带36套设于两个皮带轮37上,驱动管35螺纹连接于驱动杆34上,工作台1上开设有供驱动管35端部螺纹插设的驱动槽14。
参照图4和图5,以便工作人员手动转动驱动杆34,此时位于驱动杆34上皮带轮37发生转动,再通过皮带36带动转动杆31上的皮带轮37发生转动;以使得转动杆31发生转动,直至两个抵紧杆231端部的保护垫42抵接于阀门的内壁;再通过将驱动管35沿驱动杆34上发生螺纹转动,直至驱动管35的端壁螺纹插设于驱动槽14内壁;从而提高了抵紧杆231端壁的保护垫42抵接于阀门内壁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检测装置检测阀门气密性的精准性。
参照图5,稳固板121远离稳固气缸12的一侧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移槽1211,滑移槽1211的内壁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41,双向丝杆41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加强板4;稳固板121上设置有固定件5,固定件5用于将双向丝杆41固定于稳固板121上,保护垫42还通过胶水粘固于两个稳固板121相互靠近的一侧。
参照图5,固定件5包括固定环51和固定螺杆52,固定环51焊接于双向丝杆41的端部,固定环51上贯穿开设有供固定螺杆52端部穿过的固定螺纹孔511,固定螺杆52抵接于稳固板121的端壁。
参照图5,当稳固板121抵接于阀门的外侧壁后,工作人员驱动固定环51转动,固定环51带动双向丝杆41发生转动,双向丝杆41带动两端的加强板4朝向相互靠近的一侧发生移动,直至两个加强板4上的保护垫42抵接于阀门的外侧壁;再通过将固定螺杆52沿固定螺纹孔511内壁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直至固定螺杆52的端部抵接于稳固板121的端壁,从而提高了加强板4上的保护垫42抵接于阀门外侧壁的稳定性。
参照图6,工作台1上通过螺栓连接有推动气缸16,推动气缸16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有推动板161;推动板161包括安装杆1611和推杆1612,安装杆1611通过螺栓连接于推动气缸16活塞杆的一端,推杆1612焊接于安装杆1611远离推动气缸16的一端。
参照图4和图7,工作台1上设置有升降件8,升降件8包括推动蜗杆81、推动蜗轮82、对接杆83、升降齿轮84、升降齿条85,推动蜗杆81焊接于安装杆1611的侧壁,推动蜗轮82焊接于对接杆83的侧壁,推动蜗杆81和推动蜗轮82相互啮合,工作台1上沿宽度方向开设有供安装杆1611滑移的放置孔15,对接杆8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安装腔13内壁,升降齿轮84焊接于对接杆83的侧壁;安装腔135的内壁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顶杆6,工作台上沿高度方向开设有供顶杆6滑移的升降孔17,顶杆6至少设置有两个,本申请实施例中顶杆6设置有四个;相邻顶杆6之间设置有连接杆61,顶杆6和连接杆61之间设置有紧固件7,升降齿轮84焊接于一个顶杆6的侧壁,升降齿轮84和升降齿条85相互啮合。
参照图4、图6和图7,当套设于检测杆2上的阀门气密性检测完成后,启动推动气缸16,推动气缸16通过安装杆1611带动推杆1612朝向气密性检测完成后的阀门处移动,此时安装杆1611上的推动蜗杆81带动推动蜗轮82发生转动,以使得对接杆83发生转动,对接杆83带动升降齿轮84发生转动,升降齿轮84通过与之啮合的升降齿条85带动相连的顶杆6的发生移动,顶杆6再通过连接杆61带动其余顶杆6发生移动;从而当推杆1612抵接于阀门的外侧壁时,顶杆6和检测杆2靠近稳固气缸12的一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此时阀门的端部脱离检测杆2上。再通过推动气缸16的继续移动,以使得阀门掉落在工作台1上,不仅提高检测设备对阀门气密性的检测效率,而且节省了电能的消耗。
参照图8,紧固件7包括紧固板71、定位杆72、插杆73和弹性件74,定位杆72焊接于紧固板71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紧固板71为L型板,连接杆61的侧壁沿宽度方向开设有供定位杆72插设的定位槽611;紧固板71的侧壁贯穿开设有供插杆73端部插设的紧固孔711,顶杆6的侧壁开设有供插杆73端部插设的插槽62;弹性件74套设于插杆73上,弹性件74的一端焊接于插杆73的侧壁,弹性件74的另一端焊接于紧固板71的侧壁,本申请实施例中弹性件74为弹簧。
参照图8,当连接杆61的端部抵接于顶杆6的侧壁后,将定位杆72完全插设于定位槽611内壁,此时连接板和顶杆6均与紧固板71相互靠近的一侧抵接;再将插杆73沿紧固孔711内壁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直至插杆73的端部插设于插槽62内壁,最后通过弹性件74提高了插杆73的端部插设于插槽62内壁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实施原理为:手动转动驱动杆34,此时位于驱动杆34上皮带轮37发生转动,再通过皮带36带动转动杆31上的皮带轮37发生转动,以使得转动杆31发生转动,直至两个抵紧杆231端部的保护垫42抵接于阀门内壁;
再通过将驱动管35沿驱动杆34上发生转动,直至驱动管35的端壁插设于驱动槽14内壁,从而提高了两个抵紧杆231端部的保护垫42抵接于阀门内壁的稳定性;再启动稳固气缸12,使得与稳固气缸12活塞杆相连的稳固板121抵接于阀门上,从而提高了阀门抵接于工作台1上的稳定性;
再通过空气压缩机11将空气经流连通孔充入阀门的内部,最后通过压力传感器221检测阀门内部的压力数值,当压力传感器221检测到的压力数值位于设定的压力预设值区间内时,说明阀门的气密性较好,反之,说明阀门的气密性较差,上述操作有效提高了检测杆2对阀门内径的适应范围,进而提高了检测装置对阀门的适应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驱动件3驱动转动杆31发生转动,以使得控制齿轮32发生转动,控制齿轮32带动两侧的抵紧杆231沿对应抵紧孔24内壁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以使得两个抵紧杆231的端部抵紧于阀门内壁;
S2、再驱动稳固气缸12,使得稳固气缸12上的稳固板121抵接于阀门的外侧壁;
S3、最后通过空气压缩机11的出气口向阀门内部充入气体,再通过压力传感器221检测阀门内部的压力数值,当压力传感器221检测到的压力数值位于设定的压力预设值区间内时,说明阀门的气密性较好,反之,说明阀门的气密性较差。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13),所述安装腔(13)的内壁设置有空气压缩机(11),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用于对阀门进行定位的检测杆(2),所述检测杆(2)的内部贯穿开设有连通孔(21),所述空气压缩机(11)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于连通孔(21)内壁,所述检测杆(2)的外侧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21),所述压力传感器(221)用于检测套设于检测杆(2)上阀门内部的压力,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稳固气缸(12),所述稳固气缸(12)活塞杆的一端设置有抵接于阀门外侧壁的稳固板(12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杆(2)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23),所述容纳腔(23)内壁滑动连接有抵接于阀门内壁的抵紧杆(231),所述抵紧杆(231)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检测杆(2)上开设有供对应抵紧杆(231)滑移的抵紧孔(24),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驱动件(3),所述驱动件(3)用去驱动抵紧杆(231)沿对应抵紧孔(24)内壁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包括转动杆(31)、控制齿轮(32)、控制齿条(33)、驱动杆(34)、驱动管(35)、皮带(36)、皮带轮(37),所述转动杆(31)转动连接于容纳腔(23)内壁,所述控制齿轮(32)设置于转动杆(31)上,所述控制齿条(33)和抵紧杆(23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控制齿条(33)设置于对应抵紧杆(231)的端壁,所述驱动杆(34)转动连接于安装腔(13)内壁,所述皮带轮(37)至少设置有两个,一个所述皮带轮(37)设置于驱动杆(34)上,另一所述皮带轮(37)设置于转动杆(31)上,所述皮带(36)套设于两个皮带轮(37)上,所述驱动管(35)螺纹连接于驱动杆(34)上,所述工作台(1)上开设有供驱动管(35)端部螺纹插设的驱动槽(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板(121)的两端设置有加强板(4),所述稳固板(121)远离稳固气缸(12)的一侧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两个加强板(4)滑移的滑移槽(1211),所述滑移槽(121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41),两个所述加强板(4)对称螺纹连接于双向丝杆(41)的两端,所述稳固板(121)上设置有固定件(5),所述固定件(5)用于将双向丝杆(41)固定于稳固板(1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5)包括固定环(51)和固定螺杆(52),所述固定环(51)设置于双向丝杆(41)的侧壁,所述固定环(51)上贯穿开设有供固定螺杆(52)端部穿过的固定螺纹孔(511),所述固定螺杆(52)的端部抵接于稳固板(121)的端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抵紧杆(231)远离转动杆(31)的一端、两个加强板(4)相互背离的一侧均设置有保护垫(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用于将阀门快速脱离检测杆(2)上的顶杆(6),所述顶杆(6)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工作台(1)上沿宽度方向开设有供对应顶杆(6)滑移的升降孔(17),相邻所述顶杆(6)之间设置有连接杆(61),所述顶杆(6)和连接杆(61)之间设置有紧固件(7),所述紧固件(7)用于固定顶杆(6)和连接杆(61),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升降件(8),所述升降件(8)用于驱动顶杆(6)沿对应升降孔(17)内壁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7)包括紧固板(71)、定位杆(72)、插杆(73)和弹性件(74),所述定位杆(72)设置于紧固板(71)上,所述连接杆(61)的侧壁沿宽度方向开设有供定位杆(72)插设的定位槽(611),所述紧固板(71)的侧壁贯穿开设有供插杆(73)端部插设的紧固孔(711),所述顶杆(6)的侧壁开设有供插杆(73)端部插设的插槽(62),所述弹性件(74)套设于插杆(73)上,所述弹性件(74)的一端设置于插杆(73)的侧壁,所述弹性件(74)的另一端设置于紧固板(71)的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推动气缸(16),所述推动气缸(16)的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有推动板(16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板(161)包括安装杆(1611)和推杆(1612),所述安装杆(1611)设置于推动气缸(16)活塞杆的一端,所述推杆(1612)设置于安装杆(1611)远离推动气缸(16)的一端,所述工作台(1)上沿宽度方向开设有供安装杆(1611)滑移的放置孔(15),所述升降件(8)包括推动蜗杆(81)、推动蜗轮(82)、对接杆(83)、升降齿轮(84)、升降齿条(85),所述推动蜗杆(81)设置于安装杆(1611)的侧壁,所述推动蜗轮(82)和推动蜗杆(81)相互啮合,所述对接杆(83)设置于推动蜗轮(82)的内部,所述对接杆(83)转动连接于安装腔(13)内壁,所述升降齿轮(84)设置于连接杆(61)上,所述升降齿条(85)设置于一个顶杆(6)的侧壁,所述升降齿轮(84)和升降齿条(85)相互啮合。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驱动件(3)驱动转动杆(31)发生转动,以使得控制齿轮(32)发生转动,所述控制齿轮(32)带动两侧的抵紧杆(231)沿对应抵紧孔(24)内壁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以使得两个所述抵紧杆(231)的端部抵紧于阀门内壁;
再驱动稳固气缸(12),使得所述稳固气缸(12)上的稳固板(121)抵接于阀门的外侧壁;
最后通过空气压缩机(11)的出气口向阀门内部充入气体,再通过压力传感器(221)检测阀门内部的压力数值,当所述压力传感器(221)检测到的压力数值位于设定的压力预设值区间内时,说明阀门的气密性较好,反之,说明阀门的气密性较差。
CN202311502237.5A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73677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02237.5A CN117367712A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02237.5A CN117367712A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7712A true CN117367712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96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02237.5A Pending CN117367712A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6771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04692A (zh) * 2024-02-28 2024-04-02 常州敏航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动水阀试验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04692A (zh) * 2024-02-28 2024-04-02 常州敏航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动水阀试验台
CN117804692B (zh) * 2024-02-28 2024-05-03 常州敏航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动水阀试验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367712A (zh) 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N114486101B (zh) 一种操作便捷的压力管道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2829930B (zh) 试漏机
CN112113720B (zh) 一种多工位球类气密性测试装置
CN115824530A (zh) 一种阀门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7908111U (zh) 一种燃油箱气密检测装置
CN217980707U (zh) 一种管道漏气检测装置
CN115752957A (zh) 一种阀门泄漏率的自动测试装置
CN211784139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箱体用干湿密封性检测装置
CN209027716U (zh) 一种用于调心组件的扭力检测装置
CN210401086U (zh) 一种螺栓强度测试装置
CN217304299U (zh) 自动跟随充氮系统的压力检测设备
CN219434295U (zh) 一种密封检测工装
JP3380803B2 (ja) 小型高圧ガス容器の耐圧膨張試験用アダプタ及び耐圧膨張試験方法
CN215805102U (zh) 一种双向余隙扭矩轴窜量测量机
CN215338040U (zh) 一种汽车零件加工用曲轴检测设备
CN212058528U (zh) 一种用于管道检测的方便组装的检测设备用检测台
CN215492253U (zh) 一种泵杆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20104713U (zh) 一种检测装置
CN220498361U (zh) 一种氧弹自动拆装装置
CN214573836U (zh) 一种基坑底部隆起量检测装置
CN213875744U (zh) 一种可升降的电子产品检测用载具
CN213091073U (zh) 一种水泵的综合检测工站
CN218330953U (zh) 一种气雾剂罐内压检查装置
CN220397302U (zh) 一种管道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