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38077A - 口罩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口罩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38077A
CN117338077A CN202310808548.8A CN202310808548A CN117338077A CN 117338077 A CN117338077 A CN 117338077A CN 202310808548 A CN202310808548 A CN 202310808548A CN 117338077 A CN117338077 A CN 1173380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ion portion
mask
low
welded
w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085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信国久兴
古屋芳织
渡边和昌
若杉庆
神之田有纱
齐藤诚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338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80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HAPPLIANCES OR METHODS FOR MAKING CLOTHES, e.g. FOR DRESS-MAKING OR FOR TAIL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41H43/00Other methods, machines or appliances
    • A41H43/04Joining garment parts or blanks by gluing or welding ; Gluing p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口罩及其制造方法,在该口罩中,通过熔接将重合的两个构件接合起来,能够兼顾对在接合部位熔融的材料从重合的构件的接缝溢出的抑制和确保接合部位的接合强度。口罩(1)由多个构件构成,利用熔接部(10b)形成所述多个构件中的至少第1构件(10a1)与第2构件(10a2)的接合。第1构件(10a1)包含无纺布。熔接部(10b)包含彼此相邻的厚度较薄的高压缩部(11)和厚度较厚的低压缩部(12)。

Description

口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口罩,其由口罩主体、挂耳部这样的多个构件构成,通过熔接将上述的多个构件中的包含无纺布的构件和其他的构件接合起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对具有伸缩性的片材进行冲裁而形成的一体型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在覆盖佩戴者的嘴的防护面的中央部具有沿着上下方向连续的非伸缩性的纵芯。在该口罩中,例如,片材使用包含塑料纤维的无纺布片,通过将防护面的中央部加热到塑料纤维的熔点以上的温度并进行压缩而形成纵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089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口罩中,可明确的是,在通过供给能量并且进行压缩的熔接对重合的包含无纺布的构件和其他的构件(包含无纺布的构件、薄膜构件等)进行接合的情况(例示:超声波熔接、热熔接)下,会因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平面方向的偏差而产生在接合部位熔融的材料从接合部位的端部的、重合的构件的接缝溢出的现象。熔融而溢出的材料会固化为块状而成为突起物。若在口罩存在这样的溢出的材料,则佩戴者的肌肤会与该溢出的材料接触,佩戴者有可能感觉到不适感。
但是可明确的是,若降低熔接时的压缩的程度,则会因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平面方向的偏差而使接合部位的接合产生偏差,会产生接合强度较低的部位。若在口罩中产生这样的接合强度较低的部位,则在使用口罩时接合部位的一部分有可能剥离。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口罩及其制造方法,在该口罩中通过熔接将重合的包含无纺布的构件和其他的构件(包含无纺布的构件、薄膜构件等)接合起来,能够兼顾对在接合部位熔融的材料从接合部位的端部的、重合的构件的接缝溢出的抑制和确保接合部位的接合强度。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口罩由多个构件构成,利用熔接部形成所述多个构件中的至少第1构件与第2构件的接合,其中,所述第1构件包含无纺布,所述熔接部包含彼此相邻的厚度较薄的高压缩部和厚度较厚的低压缩部。
在本发明的口罩的制造方法中,该口罩由多个构件构成,利用熔接部形成所述多个构件中的至少第1构件与第2构件的接合,所述第1构件包含无纺布,其中,该口罩的制造方法包括利用熔接部形成所述第1构件用的第1片与所述第2构件用的第2片的接合的形成工序,所述形成工序包含形成所述熔接部的工序,该熔接部包含彼此相邻的厚度较薄的高压缩部和厚度较厚的低压缩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口罩及其制造方法,在该口罩中通过熔接将重合的包含无纺布的构件和其他的构件(包含无纺布的构件、薄膜构件等)接合起来,能够兼顾对在接合部位熔融的材料从接合部位的端部的、重合的构件的接缝溢出的抑制和确保接合部位的接合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结构例的侧视图。
图3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熔接部的结构例及作用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5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的制造方法的形成工序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另一个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8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又一个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9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又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10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又一个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结构例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结构例的后视图。
图13是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口罩的佩戴的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结构例的主视图。
图15是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口罩的佩戴的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结构例的后视图。
图17是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口罩的佩戴的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结构例的主视图。
图19是说明第6实施方式的口罩的佩戴的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口罩;10a1、第1构件;10a2、第2构件;10b、熔接部;11、高压缩部;12、低压缩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以下的方式。
[方式1]
一种口罩,其由多个构件构成,利用熔接部形成所述多个构件中的至少第1构件与第2构件的接合,其中,所述第1构件包含无纺布,所述熔接部包含彼此相邻的厚度较薄的高压缩部和厚度较厚的低压缩部。
在本口罩中,通过由超声波熔接法、热熔接法等实现的熔接形成第1构件(包含无纺布)与第2构件(例如包含无纺布的构件、薄膜构件等)的接合。该熔接部包含彼此相邻的厚度较薄的高压缩部和厚度较厚的低压缩部。
在此,由于高压缩部在形成时被相对较强地压缩,因此被供给相对较大的能量,从而充分地熔融。因此,其密度较高,其厚度较薄。另一方面,由于低压缩部在形成时被相对较弱地压缩,因此被供给相对较小的能量,从而抑制了熔融。因此,其密度较低,其厚度没有怎么变薄。不过,由于高压缩部充分地熔融,因此熔融的材料容易移动到高压缩部的周围,有可能溢出到熔接部的周围。另外,在本口罩中,低压缩部以与高压缩部相邻的方式存在。因此,低压缩部被抑制了熔融,密度被抑制得较低,因此之后能够将从高压缩部移动来的熔融的材料接收在低压缩部的内部。由此,能够减少熔融的材料中的会溢出到熔接部的周围的材料的量,能够抑制熔融的材料溢出到熔接部的周围的情况。
此时,低压缩部将从高压缩部移动来的熔融的材料接收在内部,成为接近高压缩部的比较高的密度,与高压缩部相比厚度较厚。通过这样具有密度比较高、厚度较厚的低压缩部,从而能够提高低压缩部的接合强度,进而能够提高将低压缩部和高压缩部合在一起而成的熔接部整体的接合强度。
这样,在本口罩中,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对在熔接部(接合部位)熔融的材料从熔接部(接合部位)的端部的、重合的构件的接缝溢出的抑制和确保熔接部(接合部位)的接合强度的口罩。而且,能够抑制溢出的材料与佩戴者的肌肤接触而使佩戴者感觉到不适感的情况。
[方式2]
根据方式1所述的口罩,其中,在所述熔接部,所述低压缩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高压缩部靠近所述熔接部的端部的位置。
在本口罩中,低压缩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高压缩部靠近熔接部的端部的位置。因此,在形成熔接部时,能够在从高压缩部移动来的熔融的材料溢出到熔接部的周围之前将其接收在位于熔接部的端部附近的低压缩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的材料溢出到熔接部的周围的情况,而且能够进一步确保低压缩部的接合强度。
[方式3]
根据方式1或2所述的口罩,其中,在所述高压缩部与所述低压缩部相邻的方向上,所述高压缩部的宽度比所述低压缩部的宽度窄。
在本口罩中,由于高压缩部的宽度比低压缩部的宽度窄,因此在形成熔接部时能够抑制从高压缩部移动的熔融的材料的量。由此,能够在从高压缩部移动来的熔融的材料溢出到熔接部的周围之前更可靠地将其接收在低压缩部的内部,而且能够将有助于低压缩部的接合的部分确保得较宽。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的材料溢出到熔接部的周围的情况,而且能够进一步确保低压缩部的接合强度。
[方式4]
根据方式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中,在所述高压缩部与所述低压缩部相邻的方向上,所述高压缩部的宽度比所述低压缩部的宽度宽。
在本口罩中,由于高压缩部的宽度比低压缩部的宽度宽,因此在形成熔接部时能够将由高压缩部实现的接合强度维持得较高。由此,能够将高压缩部的熔融的材料接收在低压缩部,抑制其溢出到熔接部的周围的情况,而且能够将包含低压缩部的熔接部整体的接合强度维持得较高。
[方式5]
根据方式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中,所述高压缩部与所述低压缩部邻接。
在本口罩中,高压缩部与低压缩部邻接。因此,在形成熔接部时能够将从高压缩部移动来的熔融的材料立即接收在低压缩部的内部,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低压缩部的接合强度。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熔融的材料溢出到熔接部的周围的情况,而且能够进一步确保低压缩部的接合强度。
[方式6]
根据方式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中,所述熔接部在隔着所述低压缩部而与所述高压缩部所在侧相反的那一侧还包含中压缩部,该中压缩部与所述低压缩部彼此相邻并且厚度在所述高压缩部的厚度和所述低压缩部的厚度之间。
在本口罩中,在熔接部中的高压缩部和低压缩部之间配置有中压缩部。中压缩部在形成熔接部时被相对中等程度的力从上下夹持并且与低压缩部相比熔融进一步推进,与低压缩部相比密度的增加也进一步推进。因此,中压缩部在从高压缩部移动来的熔融的材料被低压缩部接收之后进而欲从低压缩部溢出时成为堵塞部,能够抑制该熔融的材料的移动。由此,中压缩部能够与低压缩部一同进一步抑制熔融的材料溢出到熔接部的周围的情况,而且能够提高低压缩部和中压缩部合在一起的接合强度。其结果为,在获得的口罩中,能够抑制溢出的材料与佩戴者的肌肤接触而使佩戴者感觉到不适感的情况,而且能够抑制熔接部的接合剥离的情况。
[方式7]
根据方式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中,在所述熔接部中的所述高压缩部和所述低压缩部之间配置有非压缩部。
在本口罩中,在熔接部中的高压缩部和低压缩部之间配置有非压缩部。因此,非压缩部在形成熔接部时实质上不从上下被按压,不熔融,密度也未增加。因此,能够将从高压缩部移动来的熔融的材料接收在非压缩部的内部。由此,非压缩部能够与低压缩部一同进一步抑制熔融的材料溢出到熔接部的周围的情况,而且能够提高低压缩部和非压缩部合在一起的接合强度。其结果为,在获得的口罩中,能够抑制溢出的材料与佩戴者的肌肤接触而使佩戴者感觉到不适感的情况,而且能够抑制熔接部的接合剥离的情况。
[方式8]
根据方式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中,所述口罩包括口罩主体,所述口罩主体包含作为所述多个构件的划分所述口罩主体的第1主体构件和第2主体构件,所述第1主体构件和所述第2主体构件中的一者是所述第1构件,另一者是所述第2构件,利用所述熔接部形成所述第1主体构件与所述第2主体构件的接合。
在本口罩中,划分口罩主体的第1主体构件和第2主体构件中的一者是第1构件,另一者是第2构件,利用包含彼此相邻的高压缩部和低压缩部的上述的熔接部来形成第1主体构件与所述第2主体构件的接合。因此,在第1主体构件与第2主体构件的接合部位(熔接部)能够抑制在熔接部熔融的材料从该接合部位溢出的情况。与此同时,在第1主体构件与第2主体构件的接合部位(熔接部)能够确保接合强度。
[方式9]
根据方式8所述的口罩,其中,所述第1主体构件和所述第2主体构件构成杯部,在所述第1主体构件与所述第2主体构件接合的所述熔接部处,所述低压缩部在所述口罩被佩戴者佩戴时位于比所述高压缩部靠所述佩戴者的肌肤面侧的位置。
在本口罩中,第1主体构件和第2主体构件构成杯部,利用熔接部形成第1主体构件与第2主体构件的接合,因而,本口罩是立体型的口罩。而且,低压缩部在口罩被佩戴者佩戴时位于比高压缩部靠佩戴者的肌肤面侧的位置。由此,在熔接部处抑制了熔融的材料溢出到熔接部的肌肤面侧的情况,而且低压缩部的接合强度进一步得到提高。其结果为,在获得的口罩中,能够抑制溢出的材料与佩戴者的肌肤接触而使佩戴者感觉到不适感的情况,而且能够抑制熔接部的接合剥离的情况。
[方式10]
根据方式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中,所述口罩包括口罩主体和接合于所述口罩主体的横向方向的两侧部的一对挂耳部,所述口罩主体和所述一对挂耳部中的一者是所述第1构件,另一者是所述第2构件,利用所述熔接部形成所述口罩主体与所述一对挂耳部的接合。
在本口罩中,口罩主体和一对挂耳部中的一者是第1构件,另一者是第2构件,利用包含彼此相邻的高压缩部和低压缩部的上述的熔接部形成口罩主体与一对挂耳部的接合。因此,在口罩主体与一对挂耳部的接合部位(熔接部)能够抑制在熔接部熔融的材料从该接合部位溢出的情况。与此同时,在口罩主体与一对挂耳部的接合部位(熔接部)能够确保接合强度。
[方式11]
根据方式10所述的口罩,其中,在所述口罩主体与所述一对挂耳部接合的所述熔接部处,所述低压缩部在所述口罩被佩戴者佩戴时位于比高压缩部靠所述佩戴者的肌肤面侧的位置。
在本口罩中,利用熔接部形成口罩主体与一对挂耳部的接合,低压缩部在口罩被佩戴者佩戴时位于比高压缩部靠佩戴者的肌肤面侧的位置。由此,在熔接部抑制了熔融的材料溢出到熔接部的肌肤面侧的情况,而且低压缩部的接合强度进一步得到提高。其结果为,在获得的口罩中,能够抑制溢出的材料与佩戴者的肌肤接触而使佩戴者感觉到不适感的情况,而且能够抑制熔接部的接合剥离的情况。
[方式12]
一种口罩的制造方法,该口罩由多个构件构成,利用熔接部形成所述多个构件中的至少第1构件与第2构件的接合,所述第1构件包含无纺布,其中,该口罩的制造方法包括利用熔接部形成所述第1构件用的第1片与所述第2构件用的第2片的接合的形成工序,所述形成工序包含形成所述熔接部的工序,该熔接部包含彼此相邻的厚度较薄的高压缩部和厚度较厚的低压缩部。
在本口罩的制造方法中,在形成工序中,利用超声波熔接法、热熔接法等的熔接部形成第1片(包含无纺布)与第2片的接合。该形成工序包含形成熔接部的工序,该熔接部包含彼此相邻的厚度较薄的高压缩部和厚度较厚的低压缩部。
在此,由于该高压缩部在形成时被相对较强地压缩,因此被供给相对较大的能量,从而充分地熔融,因此其密度增加,其厚度较薄。另一方面,由于低压缩部在形成时被相对较弱地压缩,因此被供给相对较小的能量,从而抑制了熔融,因此其密度被抑制得较低,其厚度没有怎么变薄。不过,由于高压缩部充分地熔融,因此熔融的材料容易移动到高压缩部的周围,有可能溢出到熔接部的周围。另外,在本口罩中,低压缩部以与高压缩部相邻的方式存在。因此,低压缩部在形成时被抑制了熔融,密度被抑制得较低,因此能够将从高压缩部移动来的熔融的材料接收在低压缩部的内部。由此,能够减少熔融的材料中的会溢出到熔接部的周围的材料的量,能够抑制熔融的材料溢出到熔接部的周围的情况。
此时,低压缩部将从高压缩部移动来的熔融的材料接收在内部,成为接近高压缩部的比较高的密度,与高压缩部相比厚度较厚。通过这样具有密度比较高、厚度较厚的低压缩部,从而能够提高低压缩部的接合强度,进而能够提高将低压缩部和高压缩部合在一起而成的熔接部整体的接合强度。
这样,在本口罩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制造一种能够兼顾对在熔接部(接合部位)熔融的材料从熔接部(接合部位)的端部的、重合的构件的接缝溢出的抑制和确保熔接部(接合部位)的接合强度的口罩。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口罩及其制造方法。
(第1实施方式)
对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进行说明。图1~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结构例的图。其中,图1是表示佩戴口罩1时的形态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将口罩1对折的状态的侧视图。
口罩1由多个构件构成,这些多个构件中的至少第1构件与第2构件的接合由熔接部形成。第1构件包含无纺布。第2构件既可以包含无纺布,也可以不包含无纺布。而且,熔接部包含彼此相邻的厚度较薄的高压缩部和厚度较厚的低压缩部。其中,熔接部通过向接合部位供给能量并且将接合部位压缩并使其熔融而接合的方法、例如超声波熔融法、热熔接法等而形成。第1构件的无纺布形成为包含热熔接性纤维。作为第2构件,由包含前述的热熔接性纤维的无纺布、包含热熔接性树脂的薄膜等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口罩1具有上下方向L、横向方向W和厚度方向T,包括作为构成口罩1的多个构件的口罩主体10和一对挂耳部20。口罩主体10是覆盖佩戴者的嘴和鼻的构件。一对挂耳部20是挂在佩戴者的一对耳朵上的构件,在熔接部30熔接(接合)于口罩主体10的横向方向W的两端部,形成为从口罩主体10的横向方向W的两端部向外侧伸出。口罩主体10由包含一层或多层无纺布的片状的构件形成。一对挂耳部20由绳状或带状的构件(也可以是无纺布)形成。
在此,上下方向L是在将口罩主体10对折时其折痕所形成的直线的方向。但是,在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其折痕呈曲线的情况下(图2),上下方向L设为将该曲线的在佩戴时在脸上位于最上方的顶部Ca和位于最下方的顶部Cb连结而成的直线CL的方向。横向方向W设为与上下方向L正交并且沿着对折的口罩主体10的外侧的表面的方向。而且,厚度方向T是与上下方向L和横向方向W正交的方向,因而是构成口罩主体10的片的厚度的方向。另外,口罩主体10的形状只要能够覆盖鼻、嘴就不限定于上述的图的例子,例如能列举出大致椭圆的形状、大致倒三角的形状、大致多边形的形状、这些形状的组合等。
口罩主体10包含作为构成口罩1的多个构件的、划分口罩主体10的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主体构件10a1是覆盖佩戴者的脸的右半部分(面向纸面的左半部分)的构件,第2主体构件10a2是覆盖佩戴者的脸的左半部分(面向纸面的右半部分)的构件。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通过将相面对的端部沿着端缘在作为构成口罩1的熔接部的熔接部10b相互熔接(接合)而一体化。此时,通过使该端部的端缘具有向彼此凸出的大致曲线形状,从而使一体化的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形成相对于佩戴者的脸成为凹面的立体形状(杯部)。以下,针对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中的任一者是构成口罩1的多个构件中的第1构件并且另一者是第2构件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口罩主体10(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是通过将多层片状的构件相互层叠并在按照外缘进行划边的多个熔接部16相互熔接而形成的。另外,挂耳部20的端部利用作为熔接部的熔接部30分别熔接(接合)于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各自的横向方向W上的与熔接部10b所在侧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另外,也可以是,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分别是构成口罩1的多个构件中的第1构件,一对挂耳部20分别是第2构件。该情况见后述。
另外,口罩主体10被划分为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这两个区域,但口罩主体10也可以还具有其他的区域(划分),也可以是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中的至少一者进一步被划分为多个区域。
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熔接部10b的结构例及作用的示意图。其中,图3的(a)示出了沿着图2中的IIIa-IIIa线的局部剖面,图3的(b)是现有技术的口罩的熔接部210b的与图3的(a)对应的图。其中,熔接部的厚度与熔接装置的凸部的高度的比例尺不同,为了易于理解而示意性地将熔接部的厚度强调得较厚。因而,例如,熔接部10b的高压缩部11和低压缩部12的厚度与熔接装置的凸部50的高压缩用部分51和低压缩用部分52的高度的比例尺不同,示意性地将熔接部10b的高压缩部11和低压缩部12的厚度强调得较厚。以下针对图6~图10也是同样的。
如图3的(a)的左侧的图所示,将(第1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1(后述)的)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2(后述)的)第2主体构件10a2接合起来的熔接部10b包括厚度较薄的高压缩部11和厚度较厚的低压缩部12。熔接部10b是通过向接合部位供给能量并且将接合部位压缩并使其熔融而接合的方法(超声波熔接法、热熔接法)而形成的,此时压缩的程度较强的部位成为高压缩部11,压缩的程度较低的部位成为低压缩部12。
具体而言,首先,利用形成熔接部10b的装置(例示:超声波熔接装置、热熔接装置)的对构件进行按压的台60的平坦面61和供给能量的凸部50的顶面50t对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进行夹持。然后,通过缩小平坦面61与顶面50t之间的距离,从而利用平坦面61和顶面50t压缩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并且从顶面50t向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施加能量。例如,在顶面50t是超声波变幅杆的情况下施加超声波,在顶面50t是发热体的情况下施加热。此时,在凸部50的顶面50t存在高压缩用部分51和与高压缩用部分51相比高度相对较低的低压缩用部分52。因此,高压缩用部分51将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相对较强地按压于平坦面61,低压缩用部分52相对较弱地按压。
其结果为,由于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中的、被高压缩用部分51压缩的部分被相对较强地压缩(高压缩),因此被供给相对较大的能量,从而充分地熔融。因此,其密度较高,其厚度较薄。该部分成为高压缩部11。此时,伴随着高压缩部11充分地熔融,熔融的材料向高压缩部的周围溢出。另一方面,由于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中的被低压缩用部分52压缩的部分被相对较弱地压缩(低压缩),因此能量的传递程度相对地较低,被供给相对较小的能量,从而抑制了熔融。因此,其密度较低(在无纺布的纤维间残留间隙),其厚度没有怎么变薄。该部分成为低压缩部12。而且,由于低压缩部12的密度较低,因此在熔融的材料从高压缩部11移动(溢出)到其周围的情况下,能够将该熔融的材料接收在内部(纤维间等),由此,能够使其密度最终变高。另外,高压缩部11的顶端部及其前面的构件(未图示)在最终产品中在切断线15的位置被切断而除去。
之后,在口罩1佩戴于佩戴者时,通过使低压缩部12位于比高压缩部11靠佩戴者的肌肤面侧的位置,从而能够抑制熔融的材料从熔接部10b中的至少低压缩部12的一侧溢出的情况。由此,如图3的(a)的右侧的图所示,若在佩戴口罩1时以熔接部10b为基点(基线)地将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打开,则能够不容易产生在第1主体构件10a1与第2主体构件10a2的分界的区域Q存在从熔接部10b溢出的材料的现象。
此时,低压缩部12将从高压缩部11移动来的熔融的材料接收在内部,成为接近高压缩部11的比较高的密度,并且与高压缩部11相比厚度较厚。通过这样具有密度比较高、厚度较厚的低压缩部12,从而能够提高低压缩部12的接合强度,进而能够提高将低压缩部12和高压缩部11合在一起而成的熔接部10b整体的接合强度。
这样,高压缩部11是厚度较薄的薄壁部,低压缩部是厚度较厚的厚壁部。而且,在本口罩中,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对在熔接部(接合部位)熔融的材料从熔接部(接合部位)的端部的重合的构件的接缝溢出的抑制和确保熔接部(接合部位)的接合强度的口罩。而且,能够抑制溢出的材料与佩戴者的肌肤接触而使佩戴者感觉到不适感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现有技术的口罩中,如图3的(b)的左侧的图所示,将第1主体构件210a1和第2主体构件210a2接合起来的熔接部210b包括厚度较薄的高压缩部211但不包括厚度较厚的低压缩部(另外,高压缩部211的顶端部及其前面的构件(未图示)在切断线215的位置被切断而除去)。因此,由于高压缩部211充分地熔融,因此熔融的材料会容易地移动到高压缩部211的周围,导致溢出到熔接部210b的周围。这样的话,如图3的(b)的右侧的图所示,若在佩戴现有技术的口罩时以熔接部210b为基点(基线)地将第1主体构件210a1和第2主体构件210a2打开,则会产生从熔接部210b溢出的材料P成为在第1主体构件210a1与第2主体构件210a2的分界的区域Q突出的状态的现象。在该情况下,佩戴者的肌肤会与该溢出的材料P接触,佩戴者有可能感觉到不适感。
在本实施方式的优选的方式的口罩1中,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构成杯部,利用熔接部10b形成第1主体构件10a1与第2主体构件10a2的接合,因而,本口罩1是立体型的口罩。而且,低压缩部12在口罩1佩戴于佩戴者时位于比高压缩部11靠佩戴者的肌肤面侧的位置。由此,在熔接部10b处抑制了熔融的材料溢出到熔接部10b的肌肤面侧的情况,并且低压缩部12的接合强度进一步得到提高。其结果为,在获得的口罩1中,能够抑制溢出的材料与佩戴者的肌肤接触而导致佩戴者感觉到不适感,而且能够抑制熔接部10b的接合剥离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优选的方式的口罩1中,高压缩部11与低压缩部12邻接。因此,在形成熔接部10b时能够将从高压缩部11移动来的熔融的材料立即接收于低压缩部12的内部。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熔融的材料溢出到熔接部的周围的情况。除此之外,能够进一步提高低压缩部12的接合强度,能够进一步确保低压缩部12的接合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的(a)所示,低压缩部12配置于高压缩部11的一侧。不过,低压缩部12的配置不限定于该例子,例如,也可以将低压缩部12配置于高压缩部11的另一侧,也可以将低压缩部12配置于高压缩部11的两侧。在该情况下,能够在两侧的低压缩部12接收从高压缩部11的两侧熔出的材料,能够使其不易溢出到该低压缩部12的外侧。并且,也可以以包围高压缩部11的方式配置低压缩部12。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周围的低压缩部12接收从高压缩部11的周围熔出的材料,能够使其不易溢出到该低压缩部12的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的(a)所示,由于高压缩部11的顶端部及其前面的构件在最终产品中会在切断线15的位置被切断而除去,因此前面的构件中的材料的溢出不会成为问题。不过,切断的位置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以在比高压缩部11的顶端部靠前的构件处进行切断。在该情况下,存在熔出到比熔接部10b(高压缩部11)靠前的未熔接的部分的构件发生溢出的可能性,但该部分未朝向肌肤面侧,因此没有很大的影响。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4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口罩的制造方法的图。
口罩1的制造方法包括利用熔接部(例示:熔接部10b)形成第1构件(例示: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中的任一者)用的第1片与第2构件(例示: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中的另一者)用的第2片的接合的形成工序。而且,该形成工序包含形成彼此相邻的厚度较薄的高压缩部(例示:高压缩部11)和厚度较厚的低压缩部(例示:低压缩部12)的工序。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括上述的形成工序S5,还包括准备工序S1、划边熔接工序S2、挂耳接合工序S3、对折工序S4、切断工序S6这样的各工序;上述的形成工序S5包含形成上述的高压缩部11和低压缩部12的工序。
准备工序S1是准备第1构件用的第1片和第2构件用的第2片的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片和第2片是同一片(一张片)150中的与机械方向(输送方向)正交的横截方向的一侧(例示:左侧)的部分和另一侧(例示:右侧)的部分。片150具有经过横截方向的中心且沿着机械方向的中心线CCB。片150既可以是多层(例示:三层)片,也可以是一层片。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三层片。作为这样的三层,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例如能列举出内侧片用的纺粘(SB)层(纤维直径大、密度低)、过滤层用的熔喷(MB)层(纤维直径小、密度高)、以及外侧片用的纺粘(SB)层(纤维直径大、密度低)。
接着,在划边熔接工序S2中将多层片150以按照口罩1的形状划边的方式利用熔接部16相互接合。熔接部16例如通过超声波熔接法而形成。利用熔接部16划分出(形成)在片150的隔着中心线CCB的两侧轴对称地沿着横截方向排列的、包含第1主体构件10a1的第1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1和包含第2主体构件10a2的第2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2。
接着,在挂耳接合工序S3中利用熔接部30将一对挂耳部20分别接合于第1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1和第2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2。熔接部30例如通过超声波熔接法、热熔接法等方法而形成,但由于超声波熔接法能仅使期望的部分熔接,因此更加理想。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超声波熔接法。
接着,在对折工序S4中,在片150中沿着横截方向从横截方向的一个端缘到中心线CCB地切出切口。而且,利用与中心线CCB重叠的折线将切出了切口的片150以横截方向的一侧(例示:左侧)的部分与另一侧(例示:右侧)的部分重叠的方式折叠(对折)。此时,以熔接部30为外侧的方式折叠。将折叠的片150设为片151。
接着,在形成工序S5中将片151的第1片(的第1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1)和第2片(的第2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2)在熔接部10b相互接合。熔接部10b例如通过超声波熔接法、热熔接法等方法而形成,但由于超声波熔接法能仅使期望的部分熔接,因此更加理想。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此也使用超声波熔接法。该形成工序S5包含形成熔接部10b的工序,该熔接部10b包含彼此相邻的厚度较薄的高压缩部11和厚度较厚的低压缩部12。利用熔接部10b和熔接部16在第1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1内划分出(形成)第1主体构件10a1,在第2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2内划分出(形成)第2主体构件10a2。
接着,在切断工序S6中从片151(第1片和第2片的层叠体)切掉除了成为口罩1的部分以外的部分150b。换言之,从片151切下口罩1。由此制造口罩1。
在此,图5是说明该形成工序S5的示意图。首先,如图5的(a)所示,将通过此前的对折工序S4而将第1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1和第2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2折叠并层叠而成的片150向形成工序S5供给。
接着,如图5的(b)所示,将第1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1与第2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2的层叠体夹持在形成熔接部的熔接装置(例示:超声波熔接装置、热熔接装置)中的台60的平坦面61和凸部50的顶面50t之间。此时,第1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1与第2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2的层叠体被凸部50的顶面50t的、高度相对较高的高压缩用部分51相对较强地按压,被高度相对较低的低压缩用部分52相对较弱地按压。高压缩用部分51的与台60的平坦面61相对的面与台60的平坦面61之间的距离相对地较短,低压缩用部分52的与台60的平坦面61相对的面与台60的平坦面61之间的距离相对地较长。
其结果为,如图5的(c)所示,由于第1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1与第2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2的层叠体中的、被高压缩用部分51压缩的部分被相对较强地压缩(高压缩),因此被供给相对较大的能量,从而充分地熔融。因此,其密度较高,其厚度较薄。该部分成为高压缩部11。另一方面,由于第1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1与第2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2的层叠体中的、被低压缩用部分52压缩的部分被相对较弱地压缩(低压缩),因此能量的传递程度相对地下降,被供给相对较小的能量,从而抑制了熔融。因此,其密度较低,其厚度没有怎么变薄。该部分成为低压缩部12。而且,由于低压缩部12的密度较低,因此在与高压缩部11充分地熔融相伴地导致熔融的材料移动到高压缩部11的周围的情况下,能将该熔融的材料接收在低压缩部12的内部,密度最终变高。
之后,在按照口罩的形状进行划边的切断线15的位置(在熔接部10b中比高压缩部11的顶端稍靠近前的位置)从第1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1与第2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2的层叠体切掉除了成为口罩1的部分以外的部分151b,形成口罩1。即,能够通过上述方法制造口罩1。
在上述的口罩1的制造方法中,在形成工序S5中,通过由超声波接合法、热封法等实现的熔接而形成第1片(包含无纺布;片150的横截方向的一侧的部分)与第2构件(片150的横截方向的另一侧的部分)的接合。该形成工序S5包含形成熔接部10b的工序,该熔接部10b包含彼此相邻的厚度较薄的高压缩部11和厚度较厚的低压缩部12。而且,由于高压缩部在形成时被相对较强地压缩,被供给相对较大的热量,从而充分地熔融,因此其密度较高,其厚度较薄。另一方面,由于低压缩部12在形成时被相对较弱地压缩,因此被供给相对较小的热量,从而抑制了熔融,因此其密度较低,其厚度没有怎么变薄。
在此,由于高压缩部11在形成时充分地熔融,因此熔融的材料会容易地移动到高压缩部11的周围,有可能溢出到熔接部10b的周围。另外,在本口罩1中,低压缩部12以与高压缩部11相邻的方式存在。低压缩部12在形成时被抑制了熔融,密度被抑制得较低。因此,能够将从高压缩部11移动来的熔融的材料接收在低压缩部12的内部。由此,能够减少熔融的材料中的会溢出到熔接部10b的周围的材料的量,能够抑制熔融的材料溢出到熔接部10b的周围的情况。
另一方面,低压缩部12将从高压缩部11移动来的熔融的材料接收在内部,成为接近高压缩部11的比较高的密度,与高压缩部11相比厚度较厚。通过这样具有密度比较高、厚度较厚的低压缩部12,从而能够提高低压缩部12的接合强度,进而能够提高将低压缩部12和高压缩部11合在一起而成的熔接部10b整体的接合强度。
这样,在本口罩中,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对在熔接部10b(接合部位)熔融的材料从熔接部10b(接合部位)的端部的重合的构件的接缝溢出的抑制和确保熔接部10b(接合部位)的接合强度的口罩1。而且,能够抑制溢出的材料与佩戴者的肌肤接触而使佩戴者感觉到不适感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的口罩1的制造方法中,在利用熔接部30将一对挂耳部20分别接合于第1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1和第2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2的挂耳接合工序S3中也可以进行形成工序S5这样的熔接。
图6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结构例的示意图。以下,在图6~图10中是同样的。
在该结构例中,与图5的结构例同样,针对将(第1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1的)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2的)第2主体构件10a2接合起来的熔接部10b而言,熔接装置的凸部50在顶面50t具有高度相对较高的高压缩用部分51和高度相对较低的低压缩用部分52。
基于上述的高压缩用部分51的高度与低压缩用部分52的高度的差e2,第1主体构件10a1与第2主体构件10a2的层叠体在高压缩用部分51被相对较强地按压,在低压缩用部分52被相对较弱地按压。由此,形成的高压缩部11的厚度D11相对较薄,低压缩部12的厚度D12相对较厚。而且,基于低压缩部12的存在,能够不易产生从熔接部10b(高压缩部11)溢出的材料伸出到第1主体构件10a1与第2主体构件10a2的分界的区域Q的现象。并且,通过使低压缩部12的厚度D12较厚且吸收从高压缩部11熔出的材料,从而能提高熔接部10b的接合强度。
不过,在图中,从高压缩部11的与低压缩部12侧相反的那一侧溢出的材料在不存在低压缩部12的情况下会伸出到高压缩部11的外侧。但是,由于该溢出的材料在切断工序S6中与高压缩部11的顶端部及其前面的构件(未图示)一同在切断线15的位置被切断而除去,因此不成为问题(以下在图8~图10中是相同的)。
凸部50的高度h和宽度d0没有特别的限制,能够基于在形成的熔接部处接合的片构件的层叠体的厚度、单位面积重量、要形成的熔接部的宽度等而适当地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的高度h例如能列举出1mm~6mm,优选为2mm~4mm。凸部的宽度d0例如能列举出1mm~6mm,优选为2mm~4mm。
高压缩用部分51的高度与凸部50的高度h相同,低压缩用部分52的高度比高压缩用部分51的高度低,其差为e2(>0)。只要使低压缩部12的厚度比高压缩部11的厚度厚,e2的大小就没有特别的限制,至少为0.05mm以上即可。针对差e2相对于高压缩用部分51的高度h的比例e2/h的大小而言,例如能列举出0.01~0.5,优选为0.02~0.3。在该情况下,作为e2的大小,例如能列举出0.05mm~2mm,优选为0.1mm~1mm。若e2/h、e2的大小过小,则无法充分地增厚低压缩部12的厚度,低压缩部12难以接收从高压缩部11熔出的材料,容易产生材料的溢出。若大小过大,则低压缩部12的厚度变得过厚,即使接收从高压缩部11熔出的材料,低压缩部12的密度也难以变高,熔接部10b的接合强度难以变高。
高压缩用部分51的宽度d1与低压缩用部分52的宽度d2的合计为凸部50的宽度d0(d0=d1+d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高压缩用部分51与低压缩用部分52相邻的方向上,高压缩用部分51的宽度d1大于低压缩用部分52的宽度d2。针对高压缩用部分51的宽度d1相对于凸部的宽度d0的比例d1/d0的大小而言,例如大于0.5且为0.8以下,优选为0.6~0.7。此时,作为d1的大小,例如能列举出大于0.5mm且为5mm以下,优选为1mm~3mm。若d1/d0、d1的大小过小,则高压缩部12的接合强度难以变高,并且低压缩部12的体积变得过大,即使接收从高压缩部11熔出的材料,低压缩部12的密度也难以变高,低压缩部12的接合强度难以变高。若d1/d0、d1的大小过大,则低压缩部12的体积变得过小,低压缩部12难以接收从高压缩部11熔出的材料,容易发生材料的溢出。(另外,高压缩用部分51和低压缩用部分52的深度与图2中的沿着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的边缘延伸的熔接部10b的俯视的形状大致相同。)
只要满足D11<D12的大小关系,能够在低压缩部12接收从高压缩部11熔出的材料,高压缩部11的厚度D11和低压缩部12的厚度D12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作为D11,例如能列举出0.01mm~0.5mm,优选为0.02mm~0.3mm。作为D12,例如能列举出0.1mm~3mm,优选为0.2mm~2mm。高压缩部11的宽度大致是自高压缩用部分51的宽度d1除去在切断工序S6中切断的部分(0.5mm~1mm左右)而得到的宽度。低压缩部12的宽度是与低压缩用部分52的宽度d2大致相同的宽度。(另外,高压缩用部分51和低压缩用部分52的深度与图2中的沿着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的边缘延伸的熔接部10b的俯视的形状大致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高压缩用部分51与低压缩用部分52相邻的方向上,高压缩用部分51的宽度d1比低压缩用部分52的宽度d2宽。因而,可以说在高压缩部11与低压缩部12相邻的方向上高压缩部11的宽度比低压缩部12的宽度宽。因此,在形成熔接部10b时,能够将由高压缩部11实现的接合强度维持得较高。由此,除了将高压缩部11的熔融的材料接收在低压缩部12而抑制其溢出到熔接部10b的周围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将包含低压缩部12的熔接部10b整体的接合强度维持得较高。
另外,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高压缩用部分51与低压缩用部分52相邻的方向上,高压缩用部分51的宽度d1比低压缩用部分52的宽度d2窄。因而,可以说也可以是,在高压缩部11与低压缩部12相邻的方向上,高压缩部11的宽度比低压缩部12的宽度窄。因此,在形成熔接部10b时能够抑制从高压缩部11移动的熔融的材料的量。由此,能够将从高压缩部11移动来的熔融的材料在溢出到熔接部10b的周围之前更可靠地接收在低压缩部12的内部,而且能够将有助于低压缩部12的接合的部分确保得较宽。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的材料溢出到熔接部10b的周围的情况,而且能够进一步确保低压缩部的12的接合强度。
图7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另一个结构例的示意图。在该结构例中,针对将(第1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1的)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2的)第2主体构件10a2的各主体构件与一对挂耳部20的各挂耳部接合起来的熔接部30而言,熔接装置的凸部50在顶面50t具有高度相对较高的高压缩用部分51和高度相对较低的低压缩用部分52。
基于上述的高压缩用部分51的高度与低压缩用部分52的高度的差e2,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的各主体构件与一对挂耳部20的各挂耳部的层叠体在高压缩用部分51被相对较强地按压,在低压缩用部分52被相对较弱地按压。由此,形成的高压缩部31的厚度D31相对较薄,低压缩部32的厚度D32相对较厚。而且,鉴于低压缩部32的存在,能够不易产生从熔接部30溢出的材料伸出到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的各主体构件与一对挂耳部20的各挂耳部的分界的区域Q的现象。与此同时,通过使低压缩部32的厚度D32较厚且吸收从高压缩部31熔出的材料,从而能提高熔接部30的接合强度。
凸部50的高度h和宽度d0、高压缩用部分51和低压缩用部分52的高度的差e2及其相对于凸部50的高度h的比例e2/h、以及高压缩用部分51的宽度d1及其相对于凸部的宽度d0的比例d1/d0基本上与图6的结构例相同。此外,高压缩部31的厚度D31和低压缩部32的厚度D32基本上与图6的结构例的高压缩部11的厚度D11和低压缩部12的厚度D12相同。
这样,在口罩1中,口罩主体10和一对挂耳部20中的一者是第1构件,另一者是第2构件,利用包含彼此相邻的高压缩部31和低压缩部32的上述的熔接部30形成口罩主体10与一对挂耳部20的接合。因此,在口罩主体10与一对挂耳部20的接合部位(熔接部30)能够抑制在熔接部30熔融的材料从该接合部位溢出的情况。与此同时,在口罩主体10与一对挂耳部20的接合部位(熔接部)能够确保接合强度。
图8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又一个结构例的示意图。在该结构例中,针对将(第1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1的)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2的)第2主体构件10a2接合起来的熔接部10b而言,熔接装置的凸部50在顶面50t具有高度相对较高的高压缩用部分51、高度相对较低的低压缩用部分52、以及高度相对为中等程度的中压缩用部分53。即,熔接装置的凸部50在隔着低压缩用部分52而与高压缩用部分51所在侧相反的那一侧还包含中压缩用部分53,该中压缩用部分53与低压缩用部分52彼此相邻(在本实施方式中更优选的方式是邻接),厚度在高压缩用部分51的厚度和低压缩用部分52的厚度之间。
基于上述的高压缩用部分51的高度与低压缩用部分52的高度的差e2和高压缩用部分51的高度与中压缩用部分53的高度的差e3,第1主体构件10a1与第2主体构件10a2的层叠体在高压缩用部分51被相对较强地按压,在低压缩用部分52被相对较弱地按压,在中压缩用部分53被以相对中等程度的强度按压。在此,由于中压缩部13被相对中等程度的力压缩,因此被供给相对中等程度的热量,熔融成为中等程度,其密度为中等程度,其厚度为中等程度(其中,中等程度意味着高压缩部11的情况和低压缩部12的情况之间)。因而,形成的高压缩部11的厚度D11相对较薄,低压缩部12的厚度D12相对较厚,中压缩部13的厚度D13相对地成为中等程度的厚度。此时,中压缩部13在从高压缩部11移动来的熔融的材料被低压缩部12接收之后进而欲从低压缩部12溢出时成为堵塞部,将其堵住,能够抑制该熔融的材料的移动。由此,中压缩部13能够与低压缩部12一同使从熔接部10b溢出的材料伸出到第1主体构件10a1与第2主体构件10a2的分界的区域Q的现象不易产生。而且,与此同时,通过使低压缩部12的厚度D12和中压缩部13的厚度D13较厚而且使这些部分吸收从高压缩部11熔出的材料,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低压缩部12和中压缩部13合在一起的接合强度。高压缩部11是厚度较薄的薄壁部,低压缩部12是厚度较厚的厚壁部,中压缩部13是厚度为中等程度的中壁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压缩部13配置于比低压缩部12距高压缩部11更远的位置即可。因而,若低压缩部12配置于高压缩部11的两侧,则中压缩部13也同样相对于高压缩部11配置于两侧的低压缩部12的两外侧即可。并且,若低压缩部12配置于高压缩部11的周围,则中压缩部13也同样相对于高压缩部11配置于周围的低压缩部12的周围即可。
凸部50的高度h和宽度d0、高压缩用部分51和低压缩用部分52的高度的差e2及其相对于凸部50的高度h的比例e2/h、以及高压缩用部分51的宽度d1及其相对于凸部的宽度d0的比例d1/d0基本上与图6的结构例相同。
中压缩用部分53的高度比高压缩用部分51的高度低,其差为e3(>0且<e2)。只要能够使中压缩部13的厚度比低压缩部12的厚度薄且比高压缩部11的厚度厚,e3的大小就没有特别的限制,至少为0.02mm以上即可。针对差e3相对于高压缩用部分51的高度h的比例e3/h的大小而言,例如能列举出0.005~0.25,优选为0.01~0.15。在该情况下,作为e3的大小,例如能列举出0.025mm~1mm,优选为0.05mm~0.5mm。若e3/h、e3的大小过小,则不能充分地增厚中压缩部13的厚度,而是与高压缩部11相同,材料容易从中压缩部13熔出而从熔接部10b溢出。若大小过大,则中压缩部13的厚度变得过厚,与低压缩部12相同,难以堵住在低压缩部12接收的熔出的材料。
高压缩用部分51的宽度d1、低压缩用部分52的宽度d2以及中压缩用部分53的宽度d3的合计是凸部50的宽度d0(d0=d1+d2+d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高压缩用部分51、低压缩用部分52以及中压缩用部分53相邻的方向上,高压缩用部分51的宽度d1大于低压缩用部分52的宽度d2,而且中压缩用部分53的宽度d3小于高压缩用部分51的宽度d1和低压缩用部分52的宽度d2。针对中压缩用部分53的宽度d3相对于凸部的宽度d0的比例d3/d0的大小而言,例如为0.04~0.4以下,优选为0.08~0.2。在该情况下,作为d3的大小,例如能列举出0.1mm~1mm以下,优选为0.2mm~0.5mm。若d3/d0、d3的大小过小,则难以堵住熔化的材料,若大小过大,则高压缩部11和/或低压缩部12相对地变小,会产生高压缩部11的接合强度下降的情况和/或低压缩部12难以接收从高压缩部11熔出的材料的情况。另外,高压缩用部分51的宽度d1和低压缩用部分52的宽度d2基本上与图6的结构例相同,但任一者可以减小与中压缩用部分53的宽度d3对应的量。
针对高压缩部11的厚度D11、中压缩部13的厚度D13以及低压缩部12的厚度D12而言,只要满足D11<D13<D12的大小关系,在低压缩部12接收从高压缩部11熔出的材料并且能够由中压缩部13堵住,高压缩部11的厚度D11、中压缩部13的厚度D13以及低压缩部12的厚度D12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作为D11,例如能列举出0.01mm~0.5mm,优选为0.02mm~0.3mm。作为D12,例如能列举出0.1mm~3mm,优选为0.2mm~2mm。作为D13,例如能列举出0.05mm~2mm,优选为0.1mm~1mm。高压缩部11的宽度大致是自高压缩用部分51的宽度d1除去在切断工序S6中切断的部分(0.5mm~1mm左右)而得到的宽度。中压缩部13和低压缩部12的宽度分别是与中压缩用部分53的宽度d3和低压缩用部分52的宽度d2大致相同的宽度。(另外,高压缩用部分51、中压缩部13以及低压缩用部分52的深度与图2中的沿着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的边缘延伸的熔接部10b的俯视的形状大致相同。)
图9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又一个结构例的示意图。在该结构例中,针对将(第1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1的)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2的)第2主体构件10a2接合起来的熔接部10b而言,熔接装置的凸部50在顶面50t具有高度相对较高的高压缩用部分51、高度相对非常低的非压缩用部分54、以及高度相对较低的低压缩用部分52。即,熔接装置的凸部50在高压缩用部分51和低压缩用部分52之间还包含非压缩用部分54。
基于上述的高压缩用部分51的高度与非压缩用部分54的高度的差e4以及高压缩用部分51的高度与低压缩用部分52的高度的差e2,第1主体构件10a1与第2主体构件10a2的层叠体在高压缩用部分51被相对较强地按压,在非压缩用部分54几乎不被按压,在低压缩用部分52被相对较弱地按压。在此,由于非压缩用部分54几乎不压缩,因此几乎不被供给热量,几乎不发生熔融,其密度一直较低不怎么变化,其厚度一直较厚不怎么变化(不过,由于被两侧的高压缩用部分51和低压缩用部分52的按压所拉拽,因此密度稍稍升高,厚度稍稍变薄)。因而,形成的高压缩部11的厚度D11相对较薄,非压缩部14的厚度D14相对地变得非常厚,低压缩部12的厚度D12相对较厚。此时,非压缩部14能够将从高压缩部11移动来的熔融的材料接收在非压缩部14的内部。由此,非压缩部14能够与低压缩部12一同抑制该熔融的材料的移动,能够不易产生从熔接部10b溢出的材料伸出到第1主体构件10a1与第2主体构件10a2的分界的区域Q的现象。与此同时,通过使非压缩部14的厚度D14和低压缩部12的厚度D12较厚而且使这些部分吸收从高压缩部11熔出的材料,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非压缩部14和低压缩部12合在一起的接合强度。高压缩部11是厚度较薄的薄壁部,低压缩部12是厚度较厚的厚壁部,非压缩部14是厚度非常厚的大厚壁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非压缩部14只要配置于高压缩部11和低压缩部12之间即可。因而,若低压缩部12配置于高压缩部11的两侧,则非压缩部14也同样相对于高压缩部11配置于两侧的、高压缩部11和低压缩部12之间即可。并且,若低压缩部12配置于高压缩部11的周围,则非压缩部14也同样相对于高压缩部11配置于周围的、高压缩部11和低压缩部12之间即可。
凸部50的高度h和宽度d0、高压缩用部分51和低压缩用部分52的高度的差e2及其相对于凸部50的高度h的比例e2/h、以及高压缩用部分51的宽度d1及其相对于凸部的宽度d0的比例d1/d0基本上与图6的结构例相同。
非压缩用部分54的高度比高压缩用部分51和低压缩用部分52的高度低,其差是e4(>0且>e2)。只要能够使非压缩部14的厚度比高压缩部11的厚度和低压缩部12的厚度厚,e4的大小就没有特别的限制,至少大于0.05mm即可。针对差e4相对于高压缩用部分51的高度h的比例e4/h的大小而言,例如能列举出0.015~0.8,优选为0.025~0.5。在该情况下,作为e4的大小,例如能列举出0.07mm~3mm,优选为0.15mm~1.5mm。若e4/h、e4的大小过小,则不能充分地增厚非压缩部14的厚度,而是与低压缩部12相同,难以以低压缩部12以上的程度接收从高压缩部11熔出的材料。若e4/h、e4的大小过大,则凸部50的强度容易下降。
高压缩用部分51的宽度d1、非压缩用部分54的宽度d4以及低压缩用部分52的宽度d2的合计是凸部50的宽度d0(d0=d1+d4+d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高压缩用部分51、非压缩用部分54以及低压缩用部分52相邻的方向上,高压缩用部分51的宽度d1大于低压缩用部分52的宽度d2和非压缩用部分54的宽度d4。非压缩用部分54的宽度d4既可以大于低压缩用部分52的宽度d2,也可以小于低压缩用部分52的宽度d2。针对非压缩用部分54的宽度d4与低压缩用部分52的宽度d2之和相对于凸部的宽度d0的比例(d4+d2)/d0的大小而言,例如为0.2~0.5,优选为0.3~0.4。在该情况下,作为(d4+d2)的大小,例如能列举出0.25mm~2.5mm以下,优选为0.5mm~1.5mm。d4与d2的比例如能列举出2:8~8:2,优选为3:7~7:3。若(d4+d2)/d0、(d4+d2)的大小过大,则由高压缩部12实现的接合强度难以变高,而且非压缩部14和低压缩部12的体积变得过大,即使接收从高压缩部11熔出的材料,非压缩部14和低压缩部12的密度也难以变高,非压缩部14和低压缩部12的接合强度难以变高。若(d4+d2)/d0、(d4+d2)的大小过小,则非压缩部14和低压缩部12的体积变得过小,非压缩部14和低压缩部12难以接收从高压缩部11熔出的材料,容易产生材料的溢出。另外,高压缩用部分51的宽度d1和低压缩用部分52的宽度d2基本上与图6的结构例相同,但任一者可以减小与非压缩用部分54的宽度d4对应的量。
针对高压缩部11的厚度D11、非压缩部14的厚度D14以及低压缩部12的厚度D12而言,只要满足D11<D12<D14的大小关系并且能够在非压缩部14和低压缩部12接收从高压缩部11熔出的材料,高压缩部11的厚度D11、非压缩部14的厚度D14以及低压缩部12的厚度D12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作为D11,例如能列举出0.01mm~0.5mm,优选为0.02mm~0.3mm。作为D14,例如能列举出0.15mm~4mm,优选为0.25mm~3mm。作为D12,例如能列举出0.1mm~3mm,优选为0.2mm~2mm。高压缩部11的宽度大致是自高压缩用部分51的宽度d1除去在切断工序S6中切断的部分(0.5mm~1mm左右)而得到的宽度。非压缩部14和低压缩部12的宽度分别是与非压缩用部分54的宽度d4和低压缩用部分52的宽度d2大致相同的宽度。(另外,高压缩用部分51、非压缩部14以及低压缩用部分52的深度与图2中的沿着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的边缘延伸的熔接部10b的俯视的形状大致相同。)
图10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口罩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又一个结构例的示意图。在该结构例中,针对将(第1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1的)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对应区域110a2的)第2主体构件10a2接合起来的熔接部10b而言,熔接装置的凸部50在顶面50t具有高度相对较高的高压缩用部分51、高度相对非常低的非压缩用部分54、高度相对较低的低压缩用部分52、高度相对非常低的非压缩用部分54、以及高度相对中等程度的中压缩用部分53。即,在图8的结构中,熔接装置的凸部50形成为在高压缩用部分51和低压缩用部分52之间以及低压缩用部分52和中压缩用部分53之间分别夹着非压缩用部分54。
基于上述的高压缩用部分51的高度与非压缩用部分54的高度的差e4、高压缩用部分51的高度与低压缩用部分52的高度的差e2、以及高压缩用部分51的高度与中压缩用部分53的高度的差e3,第1主体构件10a1与第2主体构件10a2的层叠体在高压缩用部分51被相对较强地按压,在非压缩用部分54几乎不被按压,在低压缩用部分52被相对较弱地按压,在非压缩用部分54几乎不被按压,在中压缩用部分53被以相对中等程度的强度按压。此时,排列的非压缩部14、低压缩部12以及非压缩部14能够将从高压缩部11移动来的熔融的材料接收在非压缩部14的内部。中压缩部13在从高压缩部11移动来的熔融的材料被非压缩部14、低压缩部12接收之后进而欲从非压缩部14溢出时成为堵塞部,将其堵住,能够抑制该熔融的材料的移动。由此,中压缩部13能够与非压缩部14和低压缩部12一同使从熔接部10b溢出的材料伸出到第1主体构件10a1与第2主体构件10a2的分界的区域Q的现象不易产生。而且,与此同时,通过使非压缩部14的厚度D14、低压缩部12的厚度D12以及中压缩部13的厚度D13较厚而且使这些部分吸收从高压缩部11熔出的材料,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非压缩部14、低压缩部12以及中压缩部13合在一起的接合强度。
由于凸部50、高压缩用部分51、非压缩用部分54、低压缩用部分52以及中压缩用部分53的高度和宽度、高压缩部11、非压缩部14、低压缩部12以及中压缩部13的厚度、宽度和位置关系与图6、图8及图9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这些说明。
(第2实施方式)
对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及口罩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结构例的图。不过,图11是表示将口罩1对折的状态的侧视图。与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相比较,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熔接部10b的横向方向W的端部的结构、一对挂耳部20的形状和接合有所不同。以下,主要说明其不同点。
在横向方向W上,熔接部10b的与挂耳部20所在侧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未被切断顶端部分。取而代之,比熔接部10b靠前的未熔接的部分被切断。在该情况下,存在构件伸出到比熔接部10b靠前的未熔接的部分的可能性,但由于该部分未朝向肌肤面侧,因此没有很大的影响。
一对挂耳部20分别是构成口罩1的多个构件之一,利用熔接部30分别接合于口罩主体10的横向方向W的两端部。具体而言,一对挂耳部20分别由具有大致三角形的外形的环状的片构件形成。而且,与该三角形的一个边相当的、沿着上下方向L的带状的部分沿着上下方向L利用熔接部30接合于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各自的与熔接部10b所在侧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
此时,在熔接部30中,一对挂耳部20分别位于肌肤面侧,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分别位于非肌肤侧。在该情况下,存在材料从一对挂耳部20各自的横向方向W的熔接部10b侧的端缘溢出的可能性。因而,在熔接部30中,优选在比高压缩部11靠横向方向W的熔接部10b侧的位置配置低压缩部12。
在本实施方式中,熔接部30形成为使较小的多个熔接部30a呈格子状配置。在该情况下,多个熔接部30a分别应用图6所记载那样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技术。不过,无需多个熔接部30a全部应用该技术,至少是在佩戴口罩1时存在熔出的材料与佩戴者的肌肤面侧接触的可能性的熔接部30a应用该技术即可(例如整体的50%;多个熔接部30a中的横向方向W的熔接部10b侧(内侧)的部分)。此外,多个熔接部30a各自的俯视的形状为圆形,但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例如椭圆形、多边形、星形等。此外,多个熔接部30a的配置方法为格子状,但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以是任意的配置,例如交错格子状等的配置。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熔接部30也可以应用图8~图10所记载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技术。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熔接部10b与图3~图5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熔接部10b相同。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熔接部10b也可以应用图8~图10所记载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技术。
口罩1的制造方法与第1实施方式的熔接部10b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对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及口罩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结构例的后视图。与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相比较,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口罩主体10的结构、一对挂耳部20的形状和接合有所不同。以下,主要说明其不同点。
口罩主体10是构成口罩1的多个构件之一,具有在横向方向W上较长的大致矩形形状,由包含一层或多层无纺布的片构件形成。上述的片构件具有在上下方向L上折叠的多个皱襞部。
一对挂耳部20分别是构成口罩1的多个构件之一,利用熔接部30分别接合于口罩主体10的横向方向W的两端部。具体而言,一对挂耳部20分别由具有大致矩形的外形的环状的片构件形成。而且,与该矩形的一个边相当的、沿着上下方向L的带状的部分沿着上下方向L利用熔接部30分别接合于口罩主体10的横向方向W的两端部。
图13是说明佩戴口罩1的状态的图。在佩戴图12的口罩1时,佩戴者将一对挂耳部20向附图的近前侧打开,将口罩主体10的被一对挂耳部20覆盖且与一对挂耳部20相接的表面朝向脸,并且将一对挂耳部20的耳孔挂在耳朵上。之后,在口罩主体10的横向方向W的中央附近将多个皱襞部在上下方向L上展开。
此时,在图13中,在口罩主体10与挂耳部20的分界的区域Q(熔接部30的横向方向W的内侧的端缘的区域)中,会产生熔出的材料成为从熔接部30溢出的状态的现象。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熔接部30应用图6所记载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技术。即,在口罩1被佩戴者佩戴时,低压缩部32(未图示)位于比高压缩部31(未图示)靠佩戴者的肌肤面侧(图13中的表示为Q的一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该现象。
在本实施方式中,熔接部30形成为使较小的多个熔接部间断地呈线状配置。在该情况下,多个熔接部分别应用图6所记载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技术。不过,无需多个熔接部全部应用该技术,至少是在佩戴口罩1时存在熔出的材料与佩戴者的肌肤面侧接触的可能性的熔接部应用该技术即可(例如整体的50%)。此外,多个熔接部各自的俯视的形状为线状,但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星形等。此外,较小的多个熔接部的配置方法为线状,但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以是任意的配置,例如格子状、交错格子状等的配置。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熔接部30也可以应用图8~图10所记载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技术。
针对口罩1的制造方法而言,只要在利用熔接部30将口罩主体10的横向方向W的两端部的各端部与一对挂耳部20的各挂耳部接合起来时能进行第1实施方式的形成工序S5这样的熔接,其他的工序就能够使用公知的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这样,在口罩1中,利用熔接部30形成口罩主体10与一对挂耳部20的接合,在口罩1被佩戴者佩戴时,低压缩部32(未图示)位于比高压缩部31(未图示)靠佩戴者的肌肤面侧(横向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由此,在熔接部30中,抑制了熔融的材料溢出到熔接部30的肌肤面侧的情况,而且低压缩部32(未图示)的接合强度进一步得到提高。其结果为,在获得的口罩1中,能够抑制溢出的材料与佩戴者的肌肤接触而使佩戴者感觉到不适感的情况,而且能够抑制熔接部30的接合剥离的情况。
(第4实施方式)
对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及口罩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结构例的主视图。与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相比较,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口罩主体10的结构、一对挂耳部20的形状和接合有所不同。以下,主要说明其不同点。
口罩主体10是构成口罩1的多个构件之一,具有在横向方向W上较长的大致矩形形状,由包含一张或多张无纺布的片构件形成。上述的片构件具有在上下方向L上折叠的多个皱襞部。
一对挂耳部20分别是构成口罩1的多个构件之一,利用熔接部30分别接合于口罩主体10的横向方向W的两端部。具体而言,一对挂耳部20分别由具有大致矩形的外形的环状的片构件形成。而且,与该矩形的一个边相当的、沿着上下方向L的带状的部分沿着上下方向L利用熔接部30分别接合于口罩主体10的横向方向W的两端部。
图15是说明佩戴口罩1的状态的图。在佩戴图14的口罩1时,佩戴者将一对挂耳部20向附图的近前侧打开,将口罩主体10的被一对挂耳部20覆盖且与一对挂耳部20相接的表面朝向外侧,将其背侧的表面朝向脸,并且将一对挂耳部20的耳孔挂在耳朵上。之后,在口罩主体10的横向方向W的中央附近将多个皱襞部在上下方向L上展开。
此时,在图15中,在口罩主体10与挂耳部20的分界的区域Q(口罩主体10和一对挂耳部20的横向方向W的外侧的端缘的区域)中,会产生熔出的材料成为从熔接部30溢出的状态的现象。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熔接部30应用图6所记载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技术。即,在口罩1被佩戴者佩戴时,低压缩部32(未图示)位于比高压缩部31(未图示)靠佩戴者的肌肤面侧(图15中的表示为Q的一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该现象。
在本实施方式中,熔接部30形成为使较小的多个熔接部30a呈格子状配置。在该情况下,多个熔接部30a分别应用图6所记载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技术。不过,无需多个熔接部30a全部应用该技术,至少是在佩戴口罩1时存在熔出的材料与佩戴者的肌肤面侧接触的可能性的熔接部30a应用该技术即可(例如整体的50%;多个熔接部30a中的横向方向W的外侧的部分)。此外,多个熔接部30a各自的俯视的形状为圆形,但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例如椭圆形、多边形、星形等。此外,多个熔接部30a的配置方法为格子状,但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以是任意的配置,例如交错格子状等的配置。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熔接部30也可以应用图8~图10所记载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技术。
另外,在制造时,在利用熔接部30将口罩主体10的横向方向W的两端部的各端部与一对挂耳部20的各挂耳部接合起来之后,熔接部30的横向方向W的外侧的端部(左侧的熔接部30的左侧的端部、右侧的熔接部30的右侧的端部)有时会作为剩余部分而被切断。在该情况下,也考虑熔接部30处的材料溢出的部分被切断而除去。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熔接部30由多个熔接部30a构成,在各熔接部30a存在由高压缩部11引起的材料溢出的可能性。因而,即使剩余部分被切断,剩下的熔接部30a也应用图6所记载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技术。
针对口罩1的制造方法而言,只要在利用熔接部30将口罩主体10的横向方向W的两端部的各端部与一对挂耳部20的各挂耳部接合起来时能进行第1实施方式的形成工序S5这样的熔接,其他的工序就能够使用公知的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5实施方式)
对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及口罩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结构例的后视图。与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相比较,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口罩主体10的结构有所不同。以下,主要说明其不同点。
口罩主体10具有在横向方向W上较长的大致六边形形状,由包含一张或多张无纺布的片构件形成。
口罩主体10包含作为多个构件的、划分口罩主体的第1主体构件10a1和两个第2主体构件10a2。第1主体构件10a1是覆盖佩戴者的脸的正面的构件。两个第2主体构件10a2分别是对由脸和第1主体构件10a1形成的空间的上下方向L的上侧和下侧进行覆盖的构件。两个第2主体构件10a2分别利用熔接部10b1、10b2分别接合于第1主体构件10a1的上下方向L的两端部也就是上侧的端部和下侧的端部。
此时,利用作为熔接部的熔接部10b1将第1主体构件10a1的上下方向L的上侧的端缘与两个第2主体构件10a2中的配置于上下方向L的上侧的第2主体构件10a2的上下方向L的上侧的端缘熔接(接合)。与此同时,利用作为熔接部的熔接部10b2将第1主体构件10a1的横向方向W的两端部的上下方向L的上侧的稍靠下的部分与配置于上下方向L的上侧的第2主体构件10a2的横向方向W的两端部的上下方向L的上侧的稍靠下的部分熔接(接合)。
同样,利用作为熔接部的熔接部10b1将第1主体构件10a1的上下方向L的下侧的端缘与两个第2主体构件10a2中的配置于上下方向L的下侧的第2主体构件10a2的上下方向L的下侧的端缘熔接(接合)。与此同时,利用作为熔接部的熔接部10b2将第1主体构件10a1的横向方向W的两端部的上下方向L的下侧的稍靠上的部分与配置于上下方向L的下侧的第2主体构件10a2的横向方向W的两端部的上下方向L的下侧的稍靠上的部分熔接(接合)。
图17是说明佩戴口罩1的状态的图。在佩戴图16的口罩1时,佩戴者将两个第2主体构件10a2中的配置于上下方向L的上侧的第2主体构件10a2向上下方向L的上侧打开。接下来,将两个第2主体构件10a2中的配置于上下方向L的下侧的第2主体构件10a2向上下方向的下侧打开。由此,形成由第1主体构件10a1和两个第2主体构件10a2包围的空间。然后,以该空间来到佩戴者的脸的正面也就是覆盖佩戴者的鼻和嘴的方式佩戴口罩1。
此时,在图17中,在口罩主体10的第1主体构件10a1与两个第2主体构件10a2各自的分界的区域Q(熔接部10b1、10b2的上下方向L的内侧的端缘的区域)中,会产生熔出的材料成为从熔接部10b1、10b2溢出的状态的现象。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熔接部10b1、10b2应用图5所记载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技术,因此能抑制该现象。另外,无需熔接部10b1、10b2全部应用图5所记载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技术,也可以根据熔出的材料的溢出状况,针对熔接部10b1和熔接部10b2中的至少一者、熔接部10b1和熔接部10b2各自的一部分应用该技术。
在本实施方式中,熔接部10b1、10b2形成为使较小的多个熔接部间断地呈线状配置。在该情况下,多个熔接部分别应用图6所记载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技术。不过,无需多个熔接部全部应用该技术,至少是在佩戴口罩1时存在熔出的材料与佩戴者的肌肤面侧接触的可能性的熔接部应用该技术即可(例如整体的50%)。此外,多个熔接部各自的俯视的形状分别为矩形、圆形,但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星形等。此外,多个熔接部的配置方法为线状,但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以是任意的配置,例如格子状、交错状格子等的配置。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熔接部30也可以应用图8~图10所记载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技术。
此外,在利用熔接部30将口罩主体10(第1主体构件10a1和两个第2主体构件10a2各自)的横向方向W的两端部的各端部与一对挂耳部20的各挂耳部接合起来时,也可以应用图6所记载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技术。
针对口罩1的制造方法而言,只要在利用熔接部10b1、10b2将第1主体构件10a1的上下方向L的两端部分别与上下方向L的上侧的第2主体构件10a2的上下方向L的上侧的端部以及上下方向L的下侧的第2主体构件10a2的上下方向L的下侧的端部接合起来时能进行第1实施方式的形成工序S5这样的熔接,其他的工序就能够使用公知的工序。
此外,只要在利用熔接部30将口罩主体10的横向方向W的两端部分别与一对挂耳部20接合起来时能进行第1实施方式的形成工序S5这样的熔接,其他的工序就能够使用公知的工序。
另外,作为第1主体构件10a1的材料,为了能看到口罩1的佩戴者的嘴边,也可以使用透明的片构件。此时,熔接于第1主体构件10a1的上下方向L的两端部的两个第2主体构件10a2能够承担作为口罩1的过滤部的功能。在该情况下也是如上所述,多个熔接部10b1、10b2分别应用图6所记载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技术。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6实施方式)
对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及口罩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结构例的主视图。与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相比较,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口罩主体10的结构、一对挂耳部20的形状和接合有所不同。以下,主要说明其不同点。
口罩主体10具有在横向方向W上较长的大致六边形形状,由包含一层或多层无纺布的片构件和为了能看到口罩1的佩戴者的嘴边而设为透明的片构件形成。
口罩主体10包含作为构成口罩1的多个构件的、划分口罩主体的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第1主体构件10a1是覆盖佩戴者的脸的正面的透明的片构件。第2主体构件10a2是包围第1主体构件10a1的周围的框状的构件。第2主体构件10a2利用熔接部接合于第1主体构件10a1的周缘部分。
一对挂耳部20分别是多个构件之一,利用熔接部30分别接合于口罩主体10的横向方向W的两端部。具体而言,一对挂耳部20分别由具有大致矩形的外形的环状的片构件形成。而且,与该矩形的一个边相当的、沿着上下方向L的带状的部分沿着上下方向L利用熔接部30分别接合于口罩主体10的横向方向W的两端部。
图19是说明佩戴口罩1的状态的图。在佩戴图18的口罩1时,佩戴者通过将口罩主体10贴在脸上并将一对挂耳部20的耳孔挂在耳朵上来佩戴口罩1。
此时,在图19中,在口罩主体10的第1主体构件10a1与第2主体构件10a2的分界的区域Q(熔接部10b的内侧的端缘的区域)中,会产生熔出的材料成为从熔接部10b溢出的状态的现象。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熔接部10b应用图5所记载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技术,因此能抑制该现象。另外,无需熔接部10b全部应用图5所记载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技术,也可以根据熔出的材料的溢出状况,在熔接部10b的一部分应用该技术。
在本实施方式中,熔接部10b形成为使较小的多个熔接部间断地呈线状配置。在该情况下,多个熔接部分别应用图5所记载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技术。不过,无需多个熔接部全部应用该技术,至少在佩戴口罩1时存在熔出的材料与佩戴者的肌肤面侧接触的可能性的熔接部应用该技术即可(例如整体的50%)。此外,多个熔接部各自的俯视的形状分别为线状,但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星形等。此外,多个熔接部的配置方法为线状,但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以是任意的配置,例如格子状、交错格子状等的配置。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熔接部10b也可以应用图8~图10所记载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技术。
此外,在利用熔接部30将口罩主体10(第1主体构件10a1和第2主体构件10a2)的横向方向W的两端部的各端部与一对挂耳部20的各挂耳部接合起来时,也可以应用图6所记载的熔接部和熔接装置的凸部的技术。
针对口罩1的制造方法而言,只要在利用熔接部10b将第2主体构件10a2接合于第1主体构件10a1的周缘部分时能进行第1实施方式的形成工序S5这样的熔接,其他的工序就能够使用公知的工序。
此外,只要在利用熔接部30将口罩主体10的横向方向W的两端部分别与一对挂耳部20接合起来时能进行第1实施方式的形成工序S5这样的熔接,其他的工序就能够使用公知的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关于材料)
在各实施方式中,口罩主体10(第1主体构件10a1、第2主体构件10a2等)是包括肌肤侧的内侧片、非肌肤侧的外侧片、以及位于内侧片和外侧片之间的过滤片在内的层叠体。不过,层叠体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以是也具有内侧片的功能的过滤片与外侧片的层叠体、也具有外侧片的功能的过滤片与内侧片的层叠体、或者也具有内侧片和外侧片的功能的过滤片(在该情况下称为层叠体。)。另外,内侧片、外侧片以及过滤片均既可以是一层(一张),也可以是两层(两张)以上。
作为内侧片、外侧片以及过滤片的材料,只要是能够用于口罩主体且能够热熔接的材料,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列举出无纺布或包含无纺布的片构件(以下也简记为“无纺布等”)。作为无纺布,例如能列举出水刺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气流成网无纺布、熔喷无纺布、闪蒸纺丝无纺布、热粘合无纺布、梳理成网无纺布、或者将上述几个组合而得到的无纺布。作为构成无纺布的纤维,例如能列举出合成树脂纤维(例示: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离子键树脂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乳酸等聚酯;尼龙等聚酰胺等)等。另外,也可以包含一部分天然纤维(例示:羊毛、棉)、再生纤维(例示:人造丝、醋酸纤维)。构成无纺布的纤维既可以由单一成分构成,也可以由皮芯型纤维、并列型纤维、海岛型纤维等复合纤维构成。各片既可以是单层的无纺布等,也可以是单层的无纺布等层叠而成的层叠体。作为内侧片、外侧片以及过滤片的单位面积重量,例如能列举出10g/m2~100g/m2
在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挂耳部20的材料,只要能挂在佩戴者的耳朵上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列举出截面为圆形的橡筋绳、矩形的橡筋带这样的弹性构件。作为弹性构件,例如能列举出对合成树脂纤维(也可以是具有伸缩性的纤维)进行纺织或编织而形成的纺织橡筋或编织橡筋。其中,由于纺织橡筋即使伸长其宽度也不变,因此在挂耳部20挂在耳朵上时不会变细,能够充分地确保纺织橡筋的抵接于使用者的耳朵的部分的面积,能够提高口罩1的佩戴舒适性。
在使用无纺布作为挂耳部20的材料的情况下(例示:第2~第4实施方式等),该无纺布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为包含聚烯烃纤维等伸长性纤维和弹性体纤维等伸缩性纤维并且在横向方向W上具有伸缩性的伸缩性无纺布。在该情况下,伸缩性无纺布例如通过被在横向方向W上进行齿轮拉伸加工(以齿轮延伸的槽沿着上下方向L的方式进行加工)而在横向方向W上被赋予伸缩性。
伸长性纤维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列举出由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烯烃系树脂形成的聚烯烃纤维、将这些聚烯烃系树脂组合多种而成的皮芯型的复合纤维等。另外,这些纤维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纤维。此外,伸缩性纤维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列举出聚氨酯系弹性体纤维、聚苯乙烯系弹性体纤维、聚烯烃系弹性体纤维、聚酰胺系弹性体纤维、聚酯系弹性体纤维、橡胶系弹性体纤维等弹性体纤维等。另外,这些弹性体纤维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纤维。伸缩性无纺布的伸长性纤维与伸缩性纤维的混合比例(质量比)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列举出80:20~25:75。
在第5~6实施方式中,在第1主体构件10a1使用透明的片构件的情况下,作为透明的片构件的材料,只要是透明且能够热熔接的材料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等具有透明性的片构件(薄膜构件)。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通过以下的方法测量片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厚度、各压缩部的厚度。
<片的单位面积重量>
从测量对象的片的任意的部位切下10个5cm×5cm的试样。接着,测量试样的质量。接着,用测量到的质量除以试样的面积,计算出试样的单位面积质量(单位面积重量)。将10个试样的单位面积质量(单位面积重量)取平均而得到的值作为片的单位面积质量(单位面积重量)。
<片的厚度>
使用具备15cm2的测头的厚度计型号FS-60DS(株式会社大荣化学精器制作所制)在3g/cm2的测量载荷的条件下测量片的厚度。对测量对象的片的任意三处的厚度进行测量,将三处的厚度的平均值作为片的厚度。
<各压缩部的厚度>
(i)使用口罩的产品本身作为测量对象的试样。不过,也可以切下包含熔接部的3cm×3cm的区域作为试样。
(ii)作为测量装置,准备显微镜(基恩士公司制:VHX-7000)。然后,将欲测量的面朝上的试样设置于测量装置的试样台,使试样的欲测量的部分的位置对准测量装置的测量区域。
(iii)以倍率30倍进行深度合成,测量尺寸,从而求出厚度(根据测量对象适当地调整倍率)
(iv)在欲测量的面的背面也存在凹部的情况下,也从背面对同一部位进行测量,根据两个测量结果求出厚度。
另外,作为其他的测量方法,也可以基于截面测量。例如是以下所示的方法。
<各压缩部的厚度(之二)>
(i)利用锐利的刀具(例示:切刀)从口罩切下包含熔接部的1cm×1cm的区域作为试样。
(ii)将试样以熔接部的剖切面朝向上侧的方式载置于电子显微镜(株式会社日立HighTech制:FlexSEM1000)的试样台。
(iii)以倍率100倍拍摄试样的剖切面的图像。
(iv)在拍摄图像中,确定剖切面中的各压缩部,求出其厚度。
【实施例】
以下,例示实施例及比较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1)试样
作为实施例1~6的口罩,制作图1~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这些口罩的熔接部是图3的(a)的左侧的图所示的熔接部(高压缩部+低压缩部)。另一方面,作为比较例1~3的口罩,制作在外观上与图1~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相同但上述熔接部与图3的(b)的左侧的图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熔接部(仅是高压缩部)相同的口罩。
(2)评价方法
(a)熔接部的材料的溢出
针对实施例1~6及比较例1~3的各口罩而言,像图3的(a)的右侧的图那样将第1主体构件和第2主体构件设为彼此打开的状态,目测观察将第1主体构件和第2主体构件接合起来的熔接部(相当于10b)的材料是否有溢出。
(b)熔接部的接合强度
对于实施例1~6及比较例1~3的各口罩而言,通过以下的试验方法测量将第1主体构件和第2主体构件接合起来的熔接部(相当于10b)的接合强度。
(i)准备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株)制、autograph、型号AGS-1kNG)。
(ii)从实施例1~6及比较例1~3各自的口罩将包含熔接部及利用该熔接部接合的第1主体构件和第2主体构件在内的部分以15mm宽的矩形形状切出样本。其中,如图2所示,在各口罩中,将熔接部在上下方向上三等分地划分,从各划分部的中央的部分以熔接部的长度为15mm长的方式切下鼻附近的部分A1、中央的部分A2以及下颚附近的部分A3(以下分别也记为“鼻部”、“中央部”、“下颚部”。)作为样本。
(iii)在样本中,将第1主体构件的与熔接部所在侧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和第2主体构件的与熔接部所在侧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分别夹于拉伸试验机的卡盘(卡盘间距离20mm)。
(iv)利用拉伸试验机对样本的第1主体构件和第2主体构件以在180°方向上相互剥离的方式进行拉伸,测量载荷值。
(v)将测量到的载荷值的最大值作为接合强度(N/15mm)。
(3)评价结果
(a)熔接部的材料的溢出
在实施例1~6的各口罩中均未发现熔接部的材料的溢出。但是,在比较例1~3的各口罩中,虽然不能说对佩戴者产生了影响,但是发现了材料的溢出。
(b)熔接部的接合强度
将评价结果表示于下述的表1。在实施例1~6的口罩中,接合强度均大于35N/15mm,非常高。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3的口罩中,接合强度虽然均满足作为口罩的标准的15N/15mm,但是限于35N/15mm以下较低的值。
【表1】
本发明的口罩及其制造方法不限制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主旨的范围内及不产生技术矛盾的范围内进行各实施方式的技术、该技术领域的公知的技术的组合、置换等。

Claims (12)

1.一种口罩,其由多个构件构成,利用熔接部形成所述多个构件中的至少第1构件与第2构件的接合,其中,
所述第1构件包含无纺布,
所述熔接部包含彼此相邻的厚度较薄的高压缩部和厚度较厚的低压缩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中,
在所述熔接部,所述低压缩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高压缩部靠近所述熔接部的端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罩,其中,
在所述高压缩部与所述低压缩部相邻的方向上,所述高压缩部的宽度比所述低压缩部的宽度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罩,其中,
在所述高压缩部与所述低压缩部相邻的方向上,所述高压缩部的宽度比所述低压缩部的宽度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罩,其中,
所述高压缩部与所述低压缩部邻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罩,其中,
所述熔接部在隔着所述低压缩部而与所述高压缩部所在侧相反的那一侧还包含中压缩部,该中压缩部与所述低压缩部彼此相邻并且厚度在所述高压缩部的厚度和所述低压缩部的厚度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罩,其中,
在所述熔接部中的所述高压缩部和所述低压缩部之间配置有非压缩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罩,其中,
所述口罩包括口罩主体,
所述口罩主体包含作为所述多个构件的划分所述口罩主体的第1主体构件和第2主体构件,
所述第1主体构件和所述第2主体构件中的一者是所述第1构件,另一者是所述第2构件,
利用所述熔接部形成所述第1主体构件与所述第2主体构件的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口罩,其中,
所述第1主体构件和所述第2主体构件构成杯部,
在所述第1主体构件与所述第2主体构件接合的所述熔接部处,所述低压缩部在所述口罩被佩戴者佩戴时位于比所述高压缩部靠所述佩戴者的肌肤面侧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罩,其中,
所述口罩包括口罩主体和接合于所述口罩主体的横向方向的两侧部的一对挂耳部,
所述口罩主体和所述一对挂耳部中的一者是所述第1构件,另一者是所述第2构件,
利用所述熔接部形成所述口罩主体与所述一对挂耳部的接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口罩,其中,
在所述口罩主体与所述一对挂耳部接合的所述熔接部处,所述低压缩部在所述口罩被佩戴者佩戴时位于比高压缩部靠所述佩戴者的肌肤面侧的位置。
12.一种口罩的制造方法,该口罩由多个构件构成,利用熔接部形成所述多个构件中的至少第1构件与第2构件的接合,所述第1构件包含无纺布,其中,
该口罩的制造方法包括利用熔接部形成所述第1构件用的第1片与所述第2构件用的第2片的接合的形成工序,
所述形成工序包含形成所述熔接部的工序,该熔接部包含彼此相邻的厚度较薄的高压缩部和厚度较厚的低压缩部。
CN202310808548.8A 2022-07-05 2023-07-04 口罩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73380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08693 2022-07-05
JP2022108693A JP7361843B1 (ja) 2022-07-05 2022-07-05 マ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38077A true CN117338077A (zh) 2024-01-05

Family

ID=88328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08548.8A Pending CN117338077A (zh) 2022-07-05 2023-07-04 口罩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7361843B1 (zh)
CN (1) CN117338077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28560B2 (en) 2009-10-23 2013-09-1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iltering face-piece respirator having parallel line weld pattern in mask bod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07552A (ja) 2024-01-18
JP7361843B1 (ja) 2023-10-16
JP2024007281A (ja) 2024-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66273B1 (ko) 흡수성 물품
JP5960775B2 (ja) 立体シート及び立体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WO2017002271A1 (ja) 使い捨てマスク
JP3737709B2 (ja) パンツ型の使い捨ておむつ
JP4307943B2 (ja) 立体マスク
CN117338077A (zh) 口罩及其制造方法
CN111850819B (zh) 吸收性物品
WO2014208651A1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4372614B2 (ja) 立体マスク
CN114795661B (zh) 乳垫
CN114795662A (zh) 乳垫及制备方法
CN212437383U (zh) 一种口罩
JP2001245999A (ja) 使い捨て簡易マスク
EP3622928B1 (en) Absorbent article
JP5922391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7463920B2 (ja) マスク用シート、マスク、マスク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使用方法
JP3231417U (ja) マスク
JP7301731B2 (ja) マスク用シート及びマスク
JP7445636B2 (ja) マスク
JP3108216U (ja) マスク
CN113905702B (zh) 伸缩性片和具有该伸缩性片的吸收性物品
WO2021241349A1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6051789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及びシート部材の製造方法
WO2024111557A1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及び、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WO2022209333A1 (ja) マスク、及び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