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04822A - 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及丙烯酸双面胶贴 - Google Patents

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及丙烯酸双面胶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04822A
CN117304822A CN202310651472.2A CN202310651472A CN117304822A CN 117304822 A CN117304822 A CN 117304822A CN 202310651472 A CN202310651472 A CN 202310651472A CN 117304822 A CN117304822 A CN 1173048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ue
acrylic
film
adhesive film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514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绍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Red Dot Adhesiv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Red Dot Adhesiv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Red Dot Adhesiv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Red Dot Adhesiv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514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048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04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048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1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without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及丙烯酸双面胶贴。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包括步骤:提供第一胶膜和第二胶膜;对第一胶膜进行点胶,以在第一胶膜上形成多个丙烯酸胶液;透过第一胶膜或第二胶膜对第一胶膜上的丙烯酸胶液进行无氧UV固化处理,以在第一胶膜上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丙烯酸胶合体;将第一胶膜和第二胶膜层叠并压合处理,并使每个丙烯酸胶合体位于第一胶膜和第二胶膜之间;对压合后的第一胶膜和第二胶膜进行切割处理,以获得预设大小的丙烯酸双面胶贴;每个丙烯酸双面胶贴中包含至少一个丙烯酸胶合体。通过上述加工方法可获得使用方便、使用范围较大、耐候性强、粘合可靠性大、产品稳定性较大的丙烯酸双面胶贴。

Description

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及丙烯酸双面胶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合剂胶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及丙烯酸双面胶贴。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面胶带一般是由一膜片、两胶质层及一离型纸所组成。其中,两胶质层分别涂布于膜片的上、下表面,使膜片的双面均具有粘性。双面油光离型纸再向已涂布胶质层的膜片贴合,并进行卷绕,以形成一胶带卷。
一般,双面胶带为一连续的长条状,使用时,使用者需要通过剪刀或者刀片才可以将胶带裁切成合适的长度,不是很方便。另外,因为两胶质层多是采用弹性体型压敏胶或者树脂型压敏胶,但是弹性体型压敏胶、树脂型压敏胶存在剥离强度较大、耐候性较低、粘度可调范围较窄。因此,传统的双面胶带存在使用不便、耐候性较低、适用范围较窄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提高双面胶贴使用便利性及耐候性,并使得粘度可调范围更广的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及丙烯酸双面胶贴。
一种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第一胶膜和第二胶膜;所述第一胶膜及所述第二胶膜中至少一者采用透明材质;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均具有防粘面;
对所述第一胶膜进行点胶,以在所述第一胶膜的防粘面上形成多个丙烯酸胶液;
透过所述第一胶膜或所述第二胶膜对所述第一胶膜上的丙烯酸胶液进行无氧UV固化处理,以在所述第一胶膜的防粘面上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丙烯酸胶合体;
将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层叠并压合处理,并使每个所述丙烯酸胶合体位于所述第一胶膜的防粘面和所述第二胶膜的防粘面之间;
对压合后的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进行切割处理,以获得预设大小的丙烯酸双面胶贴;每个所述丙烯酸双面胶贴中包含至少一个所述丙烯酸胶合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第一胶膜和第二胶膜的步骤,包括步骤:
提供绕有第一胶膜的第一膜卷和绕有第二胶膜的第二膜卷;
拉动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同步且间歇性地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胶膜进行点胶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利用所述第二胶膜对所述第一胶膜上的丙烯酸胶点进行挤压,以在所述第一胶膜的防粘面上获得预设高度的丙烯酸胶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透过所述第一胶膜或所述第二胶膜对所述第一胶膜上的丙烯酸胶液进行无氧UV固化处理的步骤为:从所述第二胶膜背离所述第一胶膜的一侧对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之间的丙烯酸胶液进行UV光照射,以将丙烯酸胶液固化成为所述丙烯酸胶合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胶膜进行点胶的步骤,包括步骤:
提供点胶辊筒、直径小于所述点胶辊筒的第一导向辊筒及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导向辊筒的第二导向辊筒,将所述第一导向辊筒、所述点胶辊筒及所述第二导向辊筒沿所述第一胶膜的移动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点胶辊筒的辊压面上形成有多个点胶槽;所述点胶槽的内壁及所述点胶辊筒的辊压面上均形成有防粘层;
在所述点胶槽内加入预设量的丙烯酸胶液;
将所述第一胶膜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向辊筒和所述点胶辊筒之间的间隙、所述点胶辊筒的辊压面以及所述点胶辊筒和所述第二导向辊筒之间的间隙;
利用正向转动的所述第一导向辊筒和所述第二导向辊筒以及反向转动的所述点胶辊筒,将所述第一胶膜压持在所述点胶辊筒的辊压面,使得所述点胶槽内的丙烯酸胶液与所述第一胶膜的防粘面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透过所述第一胶膜或所述第二胶膜对所述第一胶膜上的丙烯酸胶液进行无氧UV固化处理的步骤为:
从所述第一胶膜背离所述点胶辊筒的一侧对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点胶槽之间的丙烯酸胶液进行UV光照射,以将丙烯酸胶液固化成为所述第一胶膜上的所述丙烯酸胶合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点胶槽分别沿所述点胶辊筒的周向和所述点胶辊筒的轴向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点胶槽为长条形扁槽;在所述点胶槽内加入预设量的丙烯酸胶液的步骤为:在所述点胶槽内点胶,以在所述点胶槽内形成至少一个预设形状的丙烯酸胶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胶膜进行点胶的步骤,包括步骤:
在所述第一胶膜的防粘面上涂覆一层丙烯酸胶液;
提供一压胶辊筒;所述压胶辊筒的辊压面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避胶槽;所述压胶辊筒的辊压面和所述避胶槽的内壁均形成有一层防粘层;
利用转动的所述压胶辊筒对所述第一胶膜上的所述丙烯酸胶液进行挤压,并使所述第一胶膜包裹在所述压胶辊筒的辊压面上,以将丙烯酸胶液挤压至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避胶槽之间的空间内;
透过所述第一胶膜或所述第二胶膜对所述第一胶膜上的丙烯酸胶液进行无氧UV固化处理的步骤,包括步骤:
从所述第一胶膜背离所述压胶辊筒的一侧对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避胶槽之间的丙烯酸胶液进行UV光照射,以对丙烯酸胶液进行无氧固化;
将所述第一胶膜从所述压胶辊筒的辊压面上剥离,以在所述第一胶膜上形成所述丙烯酸胶合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丙烯酸胶合体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丙烯酸胶合体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层叠并压合处理的步骤为:利用两个转向相反的压合辊筒对层叠并通过两个所述压合辊筒之间间隙的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进行压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层叠并压合处理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对压合后的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进行冲压处理,以在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上形成呈虚线状的撕裂线;
对压合后的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进行切割处理的步骤为:对压合后的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进行切割处理,以获得预设大小的所述丙烯酸双面胶贴,并使每个所述丙烯酸双面胶贴中包含至少一条撕裂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丙烯酸双面胶贴中有多条撕裂线;多条所述撕裂线纵横交错,以在所述丙烯酸双面胶贴上形成多个由所述撕裂线围成的胶合区域;所述胶合区域内至少有一个所述丙烯酸胶合体。
一种丙烯酸双面胶贴,采用如上所述的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制备而成。
上述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及丙烯酸双面胶贴,通过上述加工方法可获得丙烯酸双面胶贴,其中丙烯酸胶合体由丙烯酸胶液经无氧UV固化而来,而丙烯酸胶的粘度可调范围较广,有利于获得更多不同粘度的丙烯酸双面胶贴,使得丙烯酸双面胶贴使用范围的增大。再者,丙烯酸胶具有耐候性较强、持粘性较大、剥离强度较小的特点,从而使得丙烯酸双面胶贴也具有较强的耐候性、较大的持粘性和较小的180°剥离强度,进而使得丙烯酸双面胶贴的粘合可靠性较大,且易于剥离,使用方便。进一步地,通过在无氧环境下对丙烯酸胶液进行UV固化处理,使得丙烯酸胶合体的耐候性更强、产品稳定性较大。因此,通过上述加工方法可获得使用方便、使用范围较大、耐候性强、粘合可靠性大、产品稳定性较大的丙烯酸双面胶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所制备的丙烯酸双面胶贴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丙烯酸双面胶贴在一个实施例中的正视图;
图4为图2所示丙烯酸双面胶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正视图;
图5为图1所示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中步骤S100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步骤S600的加工工艺;
图7为图6所示步骤S600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步骤S200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步骤S200执行时的场景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步骤S200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步骤S300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说明:10、丙烯酸双面胶贴;11、第一胶膜;12、第二胶膜;13、丙烯酸胶合体;14、撕裂线;15、胶合区域;20、点胶辊筒;30、第一导向辊筒;40、第二导向辊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描述位置关系时,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当一元件被指为在另一元件“上”时,其能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亦可存在中间元件。亦可以理解的是,当元件被指为在两个元件“之间”时,其可为两个元件之间的唯一一个,或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元件。
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
一般的双面胶带为一连续的长条状,使用时,使用者需要通过剪刀或者刀片才可以将胶带裁切成合适的长度,不是很方便。另外,因为两胶质层多是采用弹性体型压敏胶或者树脂型压敏胶,但是弹性体型压敏胶、树脂型压敏胶存在剥离强度较大、耐候性较低、粘度可调范围较窄的缺陷。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及丙烯酸双面胶贴。
请参阅图1,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的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包括步骤S100至步骤S500。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步骤S100,提供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第一胶膜11及第二胶膜12中至少一者采用透明材质。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均具有防粘面。
其中,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其中一者作为基材,用于承载丙烯酸胶合体13,另一者作为离型膜,用于对丙烯酸胶合体13进行防护,并方便从丙烯酸胶合体13上剥离。另外,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上的防粘面,可以为通过在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的表面上形成防粘层,也可以为利用第一胶膜11及第二胶膜12自身的材质和/或结构特性,在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上形成的光滑面,只要保证防粘面不易与丙烯酸胶液粘连即可。
步骤S200,对第一胶膜11进行点胶,以在第一胶膜11的防粘面上形成多个丙烯酸胶液。
具体地,可以利用点胶工具或点胶装置将丙烯酸胶液直接点胶到第一胶膜11上,也可以将丙烯酸胶液点在其他结构上,再利用其他结构实现向第一胶膜11的间接点胶。
步骤S300,透过第一胶膜11或第二胶膜12对第一胶膜11上的丙烯酸胶液进行无氧UV固化处理,以在第一胶膜11的防粘面上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丙烯酸胶合体13。
具体地,点胶之后,利用UV固化装置照射第一胶膜11或第二胶膜12,使得UV固化光源穿透第一胶膜11或第二胶膜12对丙烯酸胶液进行无氧固化。
步骤S400,将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层叠并压合处理,使每个丙烯酸胶合体13位于第一胶膜11的防粘面和第二胶膜12的防粘面之间。如此,通过压合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使得第一胶膜11、第二胶膜12和丙烯酸胶合体13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步骤S500,对压合后的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进行切割处理,以获得预设大小的丙烯酸双面胶贴10。每个丙烯酸双面胶贴10中包含至少一个丙烯酸胶合体13。
其中,每个丙烯酸双面胶贴10的大小可根据实际用途或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具体地,对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进行切割,以获得预设形状的丙烯酸双面胶贴10。预设形状可以为长条形、圆形、矩形、多边形、椭圆形、月牙形、五角星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为祥云、树木等不规则的异形。
其中,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100至步骤S500后获得的丙烯酸双面胶贴10的结构可以参阅图2至图4。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图3至图4给出的是采用本发明的丙烯酸双面胶体加工方法所制备的丙烯酸双面胶贴10的两种示例,采用本发明的丙烯酸双面胶贴10加工方法所制备出的丙烯酸双面胶贴10还可以有其他合适的示例,本发明在此均不做限制。
通过上述丙烯酸双面胶贴10加工方法制备的丙烯酸双面胶贴10中的丙烯酸胶合体13由丙烯酸胶液经无氧UV固化而来,而丙烯酸胶的粘度可调范围较广,有利于获得更多不同粘度的丙烯酸双面胶贴10,使得丙烯酸双面胶贴10使用范围的增大。再者,丙烯酸胶具有耐候性较强、持粘性较大、剥离强度较小的特点,从而使得丙烯酸双面胶贴10也具有较强的耐候性、较大的持粘性和较小的180°剥离强度,进而使得丙烯酸双面胶贴10的粘合可靠性较大,且易于剥离,使用方便。进一步地,通过在无氧环境下对丙烯酸胶液进行UV固化处理,可进一步提高丙烯酸胶合体13的耐候性和产品稳定性。因此,通过上述加工方法可获得使用方便、使用范围较广、耐候性强、粘合可靠性大、产品稳定性较大的丙烯酸双面胶贴10。
请一并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0包括步骤S110和步骤S120。
步骤S110,提供绕有第一胶膜11的第一膜卷和绕有第二胶膜12的第二膜卷。
步骤S120,拉动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同步且间歇性地移动。
具体地,利用辊筒结构或者其他结构拉动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同步且间歇性地移动。可以用同一个结构拉动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移动,也可以利用两个结构分别拉动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移动。而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移动时,第一模卷和第二模卷分别在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的带动下转动,以实现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的放料。其中,拉动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移动
而且,在拉动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间歇性地同步移动过程中,在第一模卷、第二模卷和拉动结构的拉扯作用下,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均处于张紧状态,有利于后续的加工工序的进行。
请一并参阅图6,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一中,步骤S200之后,还包括步骤S600:利用第二胶膜12对第一胶膜11上的丙烯酸胶点进行挤压,以在第一胶膜11上获得预设高度的丙烯酸胶液。其中步骤S600位于步骤S200和步骤S300之间。
利用第二胶膜12的张紧力可对第一胶膜11上的丙烯酸交点进行挤压,使得第一胶膜11上的丙烯酸胶液的高度与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在此处的高度一致,故丙烯酸胶液的预设高度实际上为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在挤压胶点处的间距,因此通过改变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在这个位置处的间距,即可改变第一胶膜11上丙烯酸胶液的高度,从而获得我们想要高度的丙烯酸胶合体13。
请一并参阅图7,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600包括步骤S610至步骤S630。
步骤S610,提供两个塞规,并将两个塞规分别放置在第一胶膜11的两侧。
具体地,两个塞规分别放置在第一胶膜11的左右两侧,且塞规在位于点胶工位的下游侧。
步骤S620,将第二胶膜12从两个塞规之间穿过,并使第二胶膜12位于第一胶膜11的正上方。如此,在两个塞规之间,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同向移动。
步骤S630,提供一个压块,将压块压持在第二胶膜12上,并使压块的两端分别搭在两个塞规上,使得第一胶膜11上的丙烯酸胶液高度达到预设高度。
如此,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均从压块下方通过两个塞规之间的间隙,并利用压块施加在第二胶膜12上的下压力和第二胶膜12自身的张紧力对第一胶膜11上的丙烯酸胶液进行挤压,以获得预设高度的丙烯酸胶液。因此,通过更换塞规,可精准控制丙烯酸胶液的厚度,提高了丙烯酸双面胶贴10的加工精度和良品率。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塞规和压块也可以用其他结构代替,只要能够为第二胶膜12提供一下向下的压力即可。
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00为:从第二胶膜12背离第一胶膜11的一侧对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之间的丙烯酸胶液进行UV光照射,以将丙烯酸胶液固化成为丙烯酸胶合体13。此时,第二胶膜12采用透明材质。
具体地,在执行完步骤S600之后,第二胶膜12的防粘面与第一胶膜11上的丙烯酸胶液接触,使得丙烯酸胶液除了边缘部位都处在一个无氧环境下,此时对丙烯酸胶液进行UV光照射,可实现对丙烯酸胶液的无氧UV固化。
请一并参阅图8及图9,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二中,步骤S200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40。
步骤S210,提供点胶辊筒20、直径小于点胶辊筒20的第一导向辊筒30及直径小于第二导向辊筒40的第二导向辊筒40,将第一导向辊筒30、点胶辊筒20及第二导向辊筒40沿第一胶膜11的移动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点胶辊筒20的辊压面上形成有多个点胶槽。点胶槽的内壁及点胶辊筒20的辊压面上均设置有一层防粘层。
步骤S220,在点胶槽内加入预设量的丙烯酸胶液。
步骤S230,将第一胶膜11依次穿过第一导向辊筒30和点胶辊筒20之间的间隙、点胶辊筒20的辊压面以及点胶辊筒20和第二导向辊筒40之间的间隙。
步骤S240,利用正向转动的第一导向辊筒30和第二导向辊筒40以及反向转动的点胶辊筒20,将第一胶膜11压持在点胶辊筒20的辊压面,使得点胶槽内的丙烯酸胶液与第一胶膜11的防粘面接触。
如此,通过执行步骤S210至步骤S240可在第二胶膜12上实现间接点胶,而步骤S230、步骤S240可以在步骤S220之后执行,也可以与步骤S220同时执行,且三个步骤之间可形成一个作业循环。如图9所示,从点胶辊筒20的上方向点胶槽内加入丙烯酸胶液,从点胶辊筒20的下方朝向第一胶膜11照射UV固化光。
如此,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210至步骤S240,可实现对丙烯酸胶合体13的大小、形状的精准控制,可提高产品品质。
更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00为:从第一胶膜11背离点胶辊筒20的一侧对第一胶膜11和点胶槽之间的丙烯酸胶液进行UV光照射,以将丙烯酸胶液固化成为第一胶膜11上的丙烯酸胶合体13。第一胶膜11采用透明材质,以方便UV光穿透第一角膜对丙烯酸胶液进行固化。
第一胶膜11压持在点胶辊筒20的辊压面上之后,点胶槽内的丙烯酸胶液就会附着在第一胶膜11上,之后UV光透过第一胶膜11照射在丙烯酸胶液,在对丙烯酸胶液进行固化的同时,方便固化后形成的丙烯酸胶合体13从点胶槽内脱出。
而且,第一胶膜11压持在点胶辊筒20的辊压面上之后,使得丙烯酸胶液处于第一胶膜11和点胶槽围成的封闭且无氧的空间内,方便实现对丙烯酸胶液的无氧UV固化处理,提高丙烯酸胶液的固化效果,使得整个丙烯酸胶合体13的耐候性更好。
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点胶槽分别沿点胶辊筒20的周向和点胶辊筒20的轴向间隔设置。具体地,多个点胶槽分布在点胶辊筒20的整个辊压面上,以方便点胶工作和UV固化工作连续进行,有利于加工效率的提升。
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点胶槽为半球槽、圆形扁槽、椭圆形扁槽、多边形扁槽、月牙形扁槽、五角星形扁槽或异形扁槽。如此可在第一胶膜11上形成点状(半球槽的直径较小时)、半球状(半球槽的直径较大时)、圆形扁平状、椭圆形扁平状、多边形扁平状、月牙形扁平状、五角星扁平状或者异形扁片状的丙烯酸胶合体13,使得丙烯酸双面胶贴10可以多样化。需要说明的是,异形是指不规则的形状。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点胶槽还可以为圆台状、棱锥状等其他规则形状的凹槽。
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点胶槽为长条形扁槽。步骤S220为:在点胶槽内点胶,以在点胶槽内形成至少一个预设形状的丙烯酸胶点。
如此,在丙烯酸双面胶贴10的加工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丙烯酸胶合体13之间的间距以及丙烯酸胶合体13的形状大小,故利用同一套装置就可以加工出不同密封、不同形状大小的丙烯酸双面胶贴10,故执行上述步骤,可降低在多种不同规格形状的丙烯酸双面胶贴10加工时的加工成本。
请一并参阅图10及图11,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三中,步骤S200包括步骤S250至步骤S270。步骤S300包括步骤S310至步骤S320
步骤S250,在第一胶膜11的防粘面上涂覆一层丙烯酸胶液。具体地,丙烯酸胶液的厚度小于丙烯酸胶合体13的厚度。
步骤S260,提供一压胶辊筒。压胶辊筒的辊压面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避胶槽。压胶辊筒的辊压面和避胶槽的内壁均形成有一层防粘层。防粘层的形成,有利于丙烯酸胶液从压胶辊筒上脱离。
步骤S270,利用转动的压胶辊筒对第一胶膜11上的丙烯酸胶液进行挤压,并使第一胶膜11包裹在压胶辊筒的辊压面上,以将丙烯酸胶液挤压至第一胶膜11和避胶槽之间的空间内。
具体地,当转动的压胶辊筒对第一胶膜11上的丙烯酸胶液进行挤压,直至压胶辊筒的辊压面与第一胶膜11的防粘面接触,并使第一胶膜包裹在压胶辊筒的辊压面上,以将丙烯酸胶液挤压至第一胶膜11和避胶槽之间围成的空间内。
步骤S310,从第一胶膜背离压胶辊筒的一侧对第一胶膜11和避胶槽之间的丙烯酸胶液进行UV光照射,以对丙烯酸胶液进行无氧固化。
步骤S320,将第一胶膜11从压胶辊筒的辊压面上剥离,以在第一胶膜11上形成丙烯酸胶合体13。
通过执行步骤S250至步骤S270以及步骤S310至步骤S320可实现点胶工作以及无氧UV固化工作,即使是在第一胶膜11丙烯酸胶合体的密度大、体积小,也可高效完成,对于一些丙烯酸胶合体13较为密集的丙烯酸双面胶贴10,具有较高的加工效率。
较为密集的丙烯酸双面胶贴10在物体固定的场合中使用较多,当需要将硬币、酒瓶、摆件等固定在某一个位置时,只需要将该物体在第一胶膜11上的丙烯酸胶合体13上按压,就可以将多个丙烯酸胶合体13粘连在该物体上,之后再将该物体粘连有丙烯酸胶合体13的一侧按压在特定位置上,即可实现该物体在当前位置的粘合固定,使用方便,且固定可靠。
另外,当第一胶膜11包裹在压胶辊筒的辊压面上时,不但可防止挤压后的丙烯酸胶液流动,从而影响丙烯酸胶合体13成型的情况发生,而且还在避胶槽和第一胶膜11的防粘面之间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以保证在对丙烯酸胶液进行UV光照射时,可实现对丙烯酸胶液的无氧UV固化。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丙烯酸胶合体13之间的间距小于丙烯酸胶合体13的直径。如此,使得丙烯酸胶合体13在第一胶膜11上的密度较大,使得丙烯酸双面胶贴10可以兼顾较小的体积和较多的丙烯酸胶合体13。同时,若待胶合的物体较大时,可直接利用待胶合物体按压多个丙烯酸胶合体13,以将多个丙烯酸胶合体13粘在待胶合物体上,方便待胶合物体在指定位置的固定,且多个丙烯酸胶合体13可提高大体积物体的粘合牢固性。
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丙烯酸胶合体13的直径是指,在第一胶膜11的平面内,丙烯酸胶合体13的最大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00为:利用两个转向相反的压合辊筒对层叠并通过两个压合辊筒之间间隙的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进行压合。
如此,在步骤S300之后,在转向相反的两个压合辊筒的作用下,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通过两个压合辊筒之间的间隙,可对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进行压合,使得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相贴合,进而可对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进行连续性地流水线压合工作,保证较高的加工效率。
请再次参阅图3及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400之后,还包括步骤:对压合后的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进行冲压处理,以在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上形成呈虚线状的撕裂线14。
步骤S500为:对压合后的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进行切割处理,以获得预设大小的丙烯酸双面胶贴10,并使每个丙烯酸双面胶贴10中包含至少一条撕裂线14。
具体地,撕裂线14为由多个贯穿第一胶膜11和第二胶膜12的孔形成的虚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在撕裂线14处将一个整块的丙烯酸双面胶贴10撕开成多个小块的丙烯酸双面胶贴10,既方便使用,又方便携带。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丙烯酸双面胶贴10中有多条撕裂线14。多条撕裂线14纵横交错,以在丙烯酸双面胶贴10上形成多个由撕裂线14围成的胶合区域15。每个胶合区域15内至少有一个丙烯酸胶合体13。其中,丙烯酸双面胶贴10可以为带状,也可以为矩形、圆形等的片状。
当丙烯酸双面胶贴10为带状时,多个丙烯酸胶合体13沿第一胶膜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条撕裂线14沿第一胶膜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撕裂线14之间围成一个胶合区域15。
当丙烯酸双面胶贴10为片状时,多个丙烯酸胶合体13分别横向和与横向垂直的纵向间隔设置,多个撕裂线14包括多个横向撕裂线14和多个纵向撕裂线14,每个横向纵裂线分别与每个纵向撕裂线14交接,任意相邻两个横向撕裂线14和任意相邻两个纵向撕裂线14之间围设形成一个胶合区域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丙烯酸双面胶贴10,采用上述丙烯酸双面胶贴10加工方法制备而成。
具体地,丙烯酸双面胶贴10包括第一胶膜11、第二胶膜12及利用无氧UV固化方式形成于第一胶膜11上的丙烯酸胶合体13,第二胶膜12层叠并贴合于第一胶膜11设有丙烯酸胶合体13的一侧,且丙烯酸胶合体13位于第一角膜和第二胶膜12之间。
作为示例,本实施例的丙烯酸双面胶贴10中的丙烯酸胶合体13通过丙烯酸胶液通过无氧UV固化处理而来,而丙烯酸胶液丙烯酸胶的粘度可调范围较广,有利于获得更多不同粘度的丙烯酸双面胶贴10,使得丙烯酸双面胶贴10使用范围的增大。再者,丙烯酸胶具有耐候性较强、持粘性较大、剥离强度较小的特点,从而使得丙烯酸双面胶贴10也具有较强的耐候性、较大的持粘性和较小的180°剥离强度,进而使得丙烯酸双面胶贴10的粘合可靠性较大,且易于剥离,使用方便。进一步地,无氧UV固化处理的方式,使得丙烯酸胶合体13的耐候性更强、产品稳定性较大。因此,上述丙烯酸双面胶贴10的使用便利性较高、使用范围较大、耐候性强、粘合可靠性大、产品稳定性较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提供第一胶膜和第二胶膜;所述第一胶膜及所述第二胶膜中至少一者采用透明材质;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均具有防粘面;
对所述第一胶膜进行点胶,以在所述第一胶膜的防粘面上形成多个丙烯酸胶液;
透过所述第一胶膜或所述第二胶膜对所述第一胶膜上的丙烯酸胶液进行无氧UV固化处理,以在所述第一胶膜的防粘面上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丙烯酸胶合体;
将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层叠并压合处理,并使每个所述丙烯酸胶合体位于所述第一胶膜的防粘面和所述第二胶膜的防粘面之间;
对压合后的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进行切割处理,以获得预设大小的丙烯酸双面胶贴;每个所述丙烯酸双面胶贴中包含至少一个所述丙烯酸胶合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第一胶膜和第二胶膜的步骤,包括步骤:
提供绕有第一胶膜的第一膜卷和绕有第二胶膜的第二膜卷;
拉动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同步且间歇性地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胶膜进行点胶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利用所述第二胶膜对所述第一胶膜上的丙烯酸胶点进行挤压,以在所述第一胶膜的防粘面上获得预设高度的丙烯酸胶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透过所述第一胶膜或所述第二胶膜对所述第一胶膜上的丙烯酸胶液进行无氧UV固化处理的步骤为:从所述第二胶膜背离所述第一胶膜的一侧对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之间的丙烯酸胶液进行UV光照射,以将丙烯酸胶液固化成为所述丙烯酸胶合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胶膜进行点胶的步骤,包括步骤:
提供点胶辊筒、直径小于所述点胶辊筒的第一导向辊筒及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导向辊筒的第二导向辊筒,将所述第一导向辊筒、所述点胶辊筒及所述第二导向辊筒沿所述第一胶膜的移动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点胶辊筒的辊压面上形成有多个点胶槽;所述点胶槽的内壁及所述点胶辊筒的辊压面上均设置有防粘层;
在所述点胶槽内加入预设量的丙烯酸胶液;
将所述第一胶膜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向辊筒和所述点胶辊筒之间的间隙、所述点胶辊筒的辊压面以及所述点胶辊筒和所述第二导向辊筒之间的间隙;
利用正向转动的所述第一导向辊筒和所述第二导向辊筒以及反向转动的所述点胶辊筒,将所述第一胶膜压持在所述点胶辊筒的辊压面,使得所述点胶槽内的丙烯酸胶液与所述第一胶膜的防粘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透过所述第一胶膜或所述第二胶膜对所述第一胶膜上的丙烯酸胶液进行无氧UV固化处理的步骤为:
从所述第一胶膜背离所述点胶辊筒的一侧对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点胶槽之间的丙烯酸胶液进行UV光照射,以将丙烯酸胶液固化成为所述第一胶膜上的所述丙烯酸胶合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点胶槽分别沿所述点胶辊筒的周向和所述点胶辊筒的轴向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点胶槽为长条形扁槽;在所述点胶槽内加入预设量的丙烯酸胶液的步骤为:在所述点胶槽内点胶,以在所述点胶槽内形成至少一个预设形状的丙烯酸胶点。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胶膜进行点胶的步骤,包括步骤:
在所述第一胶膜的防粘面上涂覆一层丙烯酸胶液;
提供一压胶辊筒;所述压胶辊筒的辊压面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避胶槽;所述压胶辊筒的辊压面和所述避胶槽的内壁均形成有一层防粘层;
利用转动的所述压胶辊筒对所述第一胶膜上的所述丙烯酸胶液进行挤压,并使所述第一胶膜包裹在所述压胶辊筒的辊压面上,以将丙烯酸胶液挤压至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避胶槽之间的空间内;
透过所述第一胶膜或所述第二胶膜对所述第一胶膜上的丙烯酸胶液进行无氧UV固化处理的步骤,包括步骤:
从所述第一胶膜背离所述压胶辊筒的一侧对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避胶槽之间的丙烯酸胶液进行UV光照射,以对丙烯酸胶液进行无氧固化;
将所述第一胶膜从所述压胶辊筒的辊压面上剥离,以在所述第一胶膜上形成所述丙烯酸胶合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丙烯酸胶合体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丙烯酸胶合体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层叠并压合处理的步骤为:利用两个转向相反的压合辊筒对层叠并通过两个所述压合辊筒之间间隙的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进行压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层叠并压合处理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对压合后的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进行冲压处理,以在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上形成呈虚线状的撕裂线;
对压合后的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进行切割处理的步骤为:对压合后的所述第一胶膜和所述第二胶膜进行切割处理,以获得预设大小的所述丙烯酸双面胶贴,并使每个所述丙烯酸双面胶贴中包含至少一条撕裂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丙烯酸双面胶贴中有多条撕裂线;多条所述撕裂线纵横交错,以在所述丙烯酸双面胶贴上形成多个由所述撕裂线围成的胶合区域;所述胶合区域内至少有一个所述丙烯酸胶合体。
13.一种丙烯酸双面胶贴,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制备而成。
CN202310651472.2A 2023-06-02 2023-06-02 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及丙烯酸双面胶贴 Pending CN1173048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1472.2A CN117304822A (zh) 2023-06-02 2023-06-02 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及丙烯酸双面胶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1472.2A CN117304822A (zh) 2023-06-02 2023-06-02 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及丙烯酸双面胶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04822A true CN117304822A (zh) 2023-12-29

Family

ID=89287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51472.2A Pending CN117304822A (zh) 2023-06-02 2023-06-02 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及丙烯酸双面胶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0482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9127B (zh) 一种多单元免裁剪双面胶带的生产方法
CN101273677B (zh) 盖带及其制造方法
CN111070318B (zh) 一种超小尺寸双面胶裁切方法
US10325526B2 (en) In-line production of linerless labels
US9162632B2 (en) Patterne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body and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US20120273461A1 (en) Cover tap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e
JPH07268291A (ja) 芯まで透明な外観を有する感圧接着剤テープロールの製造法
KR102019550B1 (ko) 포장박스용 핸들 테이프, 이의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CN209987060U (zh) 自动排废料切膜机
CN203269192U (zh) 一种无基材双面胶模切排废装置
CN117304822A (zh) 丙烯酸双面胶贴加工方法及丙烯酸双面胶贴
CN112659572A (zh) 防止产品刮伤的胶膜生产线
CN112249790A (zh) 一种辊刀模切自落式设备及其工艺流程
CN109079912B (zh) 有孔薄膜贴附模切设备
JP2013073137A (ja) 台紙なしラベルおよび台紙なしラベルの製造方法
US4784711A (e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applying a surface layer onto a hollow profile
JP4635064B2 (ja) 粘着性被覆体の製造装置
CN105499054A (zh) 一种多功位精密剥离与贴合系统
JPH01319089A (ja) ラべ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を実施する装置
CN102256780B (zh) 塑料袋制造方法及设备
US6428869B1 (en) Peel and strip magne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CN215319147U (zh) 一种易剥离模切装置
CN114131695A (zh) 一种胶粘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74247A (zh) 一种用于mini LED反射片的冲孔方法和冲孔装置
GB1473619A (en) Fortified composite sheet and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ahufactur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