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82861A - 一种自润滑内齿轮的被动挤压件旋转压合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润滑内齿轮的被动挤压件旋转压合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82861A
CN117282861A CN202311573369.7A CN202311573369A CN117282861A CN 117282861 A CN117282861 A CN 117282861A CN 202311573369 A CN202311573369 A CN 202311573369A CN 117282861 A CN117282861 A CN 117282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extrusion
pressing
bearing
belt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733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82861B (zh
Inventor
陈茂进
陈国华
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JINXI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JINX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JINXI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JINX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7336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828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82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82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82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828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9/00Application of procedures in order to connect objects or parts, e.g. coating with sheet metal otherwise than by plating; Tube expa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19/00Flanging or other edge treatment, e.g. of tubes
    • B21D19/02Flanging or other edge treatment, e.g. of tubes by continuously-acting tools moving along the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26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wheels or the like
    • B21D53/28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wheels or the like gear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润滑内齿轮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自润滑内齿轮的被动挤压件旋转压合设备。在自润滑齿轮加工过程中,本方案中的两个卡接环的外沿通过卡合的方式连接,两个卡接环相贴合的一侧上分别成型有嵌槽和与嵌槽过盈配合的嵌环,二者过盈卡紧的过程中,嵌槽的外侧会被挤出变形,从而还需对其进行边缘整形处理,另外两个卡接环的内缘也应当与齿轮的外壁抱紧连接,本发明通过旋压滚轮和抵紧钢轮实现对两个卡接环进行连接以及对其边缘的整形处理,同时还通过八个挤压滚珠实现将两个卡接环整体固定于齿轮外侧。

Description

一种自润滑内齿轮的被动挤压件旋转压合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润滑内齿轮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自润滑内齿轮的被动挤压件旋转压合设备。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CN201610423809.4的专利文件提供了一种带有挤压槽的自润滑内齿轮,其优点是带有挤压槽和储油管,储油管在离心力作用下会滑下挤压槽的底部,从而可受挤压槽挤压而使其体积变小,进一步使储油管内的润滑油被挤向齿牙,从而达到自润滑的作用。
此类齿轮在进行加工时,其外部成型的卡接环(即专利文件中所述的挤压槽)需要卡合在内齿轮的外部,所以在进行压合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先将两个卡接环分别放置在内齿轮的两端,随后再利用压片机将卡接环压弯,最后再将两个卡接环相靠近的一端进行焊接,但是此过程存在大量缺陷。
首先在对卡接环进行压弯时,操作人员需要手动操作机器对其进行工作,在此过程中,压制成型的质量和程度全靠操作人员经验判断,此过程容易生成大量残次品,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同时在后续的焊接过程中,两个卡接环会产生局部形变,不利于后续将油管塞入卡接环和内齿轮之间的缝隙内,进而影响内齿轮的润滑效果。同时在对卡接环进行压弯时,卡接环的下端需要卡合在内齿轮的外缘上,在此过程中,若卡接环下端受力不均,内齿轮的外缘会受到破坏或者和卡接环之间存在极大的缝隙,影响产品后续使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润滑内齿轮的被动挤压件旋转压合设备。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润滑内齿轮的被动挤压件旋转压合设备,包括:承托底板;两个承托侧板,呈对称状态设置在承托地板的上端;两个承托斜板,分别与两个承托侧板相连;两个定位插杆,分别设置在两个承托斜板靠近两个承托侧板的一侧;动力机构,设置在承托底板的上端,包括第一电机和两个抵紧压轮,两个抵紧压轮呈对称状态设置且能对两个卡接环的下端进行抵紧,第一电机设置在一个抵紧压轮的旁侧并能带动两个抵紧压轮进行转动;三个防脱机构,沿承托侧板内切圆圆心方向等角度设置,包括两个防脱压轮,两个防脱压轮能对两个卡接环的边缘进行抵紧;两个撑开机构,分别与两个定位插杆相连,包括两个撑开支杆和把手,两个撑开支杆呈对称状态设置且能向靠近内齿轮齿牙的方向移动,把手设置在对应的承托斜板的中部,把手能带动两个撑开支杆进行移动;两个旋压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旋压滚轮,第二电机设置在定位插杆的一端,旋压滚轮设置在定位插板远离第二电机的一侧,两个旋压滚轮能对卡接环的外缘进行封紧;抵紧钢轮,设置在旋压滚轮的旁侧,能抵紧在卡接环的外沿处;两个挤压机构,分别设置在承托侧板相远离的一侧,包括四个挤压支杆和四个挤压滚珠,四个挤压支杆沿承托侧板内切圆圆心方向等角度设置,挤压支杆与对应的承托底板垂直设置,挤压滚轮设置在挤压支杆靠近靠接环的一端,挤压滚轮能对卡接环进行滚压成型。
进一步的,动力机构包括动力销轴、两个限位支座和两个限位弹簧,动力销轴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轴接,两个限位支座分别与两个承托侧板的下端相连,两个抵紧压轮分别与动力销轴滑动连接,两个限位弹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限位支座相抵,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抵紧压轮相抵。
进一步的,防脱机构包括防脱侧板、防脱销轴和防脱弹簧,防脱侧板与承托侧板相连,防脱销轴的一端与防脱侧板滑动连接,另一端与防脱压轮固定连接,防脱弹簧的一端与防脱压轮相抵,另一端与防脱侧板相抵。
进一步的,,撑开机构还包括抵紧触头、转接齿轮、承载圆盘、承载套管和承载连杆,抵紧触头与撑开支杆靠近内齿轮齿牙的一端相连,抵紧触头的材质是柔性材料,承载连杆的一端与把手相连,转接齿轮与承载连杆的另一端相连,承载圆盘设置在转接齿轮靠近定位插杆的一端,承载圆盘与定位插杆转动连接,两个支撑支杆分别与转接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的,旋压机构还包括滑移齿轮、滑移齿条和滑移支板,滑移支板设置在第二电机的旁侧,滑移齿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键连接,滑移齿条设置在滑移齿轮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滑移齿条与滑移支板滑动连接,滑移齿条还通过轮座与旋压滚轮相连。
进一步的,旋压机构还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抵紧带轮、偏移皮带、张紧器、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第一带轮与旋压滚轮同轴线相连,第二带轮设置在第一带轮靠近第二电机的一侧,抵紧带轮设置在第二带轮的旁侧,主动带轮与第二带轮同轴线相连,从动带轮设置在主动带轮的旁侧,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偏移皮带依次与第一带轮、第二带轮、抵紧带轮以及张紧器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旋压机构还包括第一伞齿、第二伞齿、动力带轮、驱动带轮、主动销轴、可调支杆和可调套管,第一伞齿与从动带轮同轴线相连,第二伞齿与第一伞齿相啮合,动力带轮与第二伞齿同轴线相连,驱动带轮通过皮带与动力带轮传动连接,主动销轴与驱动带轮同轴线相连,可调支杆与抵紧钢轮相连,可调套管通过垫板与两个承托侧板相连,可调套管与可调支杆通过螺栓相连。
进一步的,挤压机构还包括挤压齿轮、第一齿条、衔接齿轮、衔接伞齿、换向伞齿、换向齿轮和第二齿条,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挤压齿轮相啮合,且其中一个挤压齿轮与主动销轴同轴线相连,第一齿条设置在挤压齿轮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衔接齿轮设置在第一齿条远离主动销轴的一侧,衔接伞齿与衔接齿轮同轴线相连,换向伞齿与衔接伞齿相啮合,换向齿轮与换向伞齿同轴线相连,第二齿条与换向齿轮相啮合,第二齿条与挤压支杆相连。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装置通过旋压滚轮对两个卡接环进行挤压,使得两个卡接环在转动过程中可以进行过盈配合,从而使得两个卡接环可以更好的夹紧在内齿轮的外部,而且在此过程中,由于嵌槽的外侧会被挤出变形,所以抵紧钢轮可以对变形的边缘进行处理,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其二:本装置通过八个挤压滚珠实现对卡接环的压平,使得卡接环在完成过盈配合后,其靠近内齿轮的一端进行压合处理,避免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卡接环发生脱落;
其三:本装置中的挤压滚珠在对卡接环进行压平时,挤压滚珠移动的范围和旋压滚轮的转动距离相关,即在每次挤压滚轮下降时,挤压滚珠都能对两个卡接环的边缘进行一次处理,避免卡接环的下端在发生形变后,其上端又发生开裂,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侧视图;
图5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C处结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D-D处结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E处结构放大图;
图9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F处结构放大图;
图11是图9中G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标号为:
1、承托底板;2、承托侧板;3、承托斜板;4、定位插板;5、动力机构;6、第一电机;7、限位支座;8、限位弹簧;9、抵紧压轮;10、动力销轴;11、防脱机构;12、防脱侧板;13、防脱销轴;14、防脱弹簧;15、防脱压轮;16、撑开机构;17、撑开支杆;18、抵紧触头;19、转接齿轮;20、承载圆盘;21、承载连杆;22、把手;23、旋压机构;24、第二电机;25、滑移齿轮;26、滑移齿条;27、滑移支板;28、旋压滚轮;29、第一带轮;30、第二带轮;31、抵紧带轮;32、偏移皮带;33、主动带轮;34、从动带轮;35、张紧器;36、第一伞齿;37、第二伞齿;38、动力带轮;39、驱动带轮;40、主动销轴;41、可调支杆;42、可调套管;43、抵紧钢轮;44、挤压机构;45、挤压齿轮;46、第一齿条;47、衔接齿轮;48、衔接伞齿;49、换向伞齿;50、换向齿轮;51、第二齿条;52、挤压支杆;53、挤压滚珠;54、卡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7所示自润滑齿轮的剖视图,其中两个卡接环54的外沿通过卡合的方式连接,两个卡接环54相贴合的一侧上分别成型有嵌槽和与嵌槽过盈配合的嵌环,二者过盈卡紧的过程中,嵌槽的外侧会被挤出变形,从而还需对其进行边缘整形处理,另外两个卡接环54的内缘也应当与齿轮的外壁抱紧连接,本发明通过下述装置实现对两个卡接环54进行连接以及将两个卡接环54整体固定于齿轮外侧。
参考图1至图11:一种自润滑内齿轮的被动挤压件旋转压合设备,包括:承托底板1;两个承托侧板2,呈对称状态设置在承托地板的上端;两个承托斜板3,分别与两个承托侧板2相连;两个定位插杆,分别设置在两个承托斜板3靠近两个承托侧板2的一侧;动力机构5,设置在承托底板1的上端,包括第一电机6和两个抵紧压轮9,两个抵紧压轮9呈对称状态设置且能对两个卡接环54的下端进行抵紧,第一电机6设置在一个抵紧压轮9的旁侧并能带动两个抵紧压轮9进行转动;三个防脱机构11,沿承托侧板2内切圆圆心方向等角度设置,包括两个防脱压轮15,两个防脱压轮15能对两个卡接环54的边缘进行抵紧;两个撑开机构16,分别与两个定位插杆相连,包括两个撑开支杆17和把手22,两个撑开支杆17呈对称状态设置且能向靠近内齿轮齿牙的方向移动,把手22设置在对应的承托斜板3的中部,把手22能带动两个撑开支杆17进行移动;两个旋压机构23,包括第二电机24和旋压滚轮28,第二电机24设置在定位插杆的一端,旋压滚轮28设置在定位插板4远离第二电机24的一侧,两个旋压滚轮28能对卡接环54的外缘进行封紧;抵紧钢轮43,设置在旋压滚轮28的旁侧,能抵紧在卡接环54的外沿处;两个挤压机构44,分别设置在承托侧板2相远离的一侧,包括四个挤压支杆52和四个挤压滚珠53,四个挤压支杆52沿承托侧板2内切圆圆心方向等角度设置,挤压支杆52与对应的承托底板1垂直设置,挤压滚轮设置在挤压支杆52靠近靠接环的一端,挤压滚轮能对卡接环54进行滚压成型。
装置运行时,操作人员先将两个卡接环54对称夹紧在内齿轮的两侧后,再将其放入两个承托侧板2之间,在内齿轮移动至加工位置时,操作人员转动两个把手22带动四个支撑支杆进行移动,四个支撑支杆可以对内齿轮的内圈进行张紧,而六组防脱压轮15能对两个卡接环54的外缘进行夹紧,防止两个卡接环54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窜动,两个抵紧压轮9对两个卡接环54的下端夹紧,随后操作人员再启动第一电机6,此时第一电机6启动能带动卡接环54进行转动。
在两个卡接环54转动过程中,两个第二电机24启动并带动两个旋压滚轮28靠近两个卡接环54的外沿,随后在两个卡接环54转动过程中,两个旋压滚轮28可以对两个卡接环54进行挤压,确保两个卡接环54上成型的嵌槽和嵌环可以过盈卡紧,二者过盈卡紧过程中,由于嵌槽的外侧会被挤出变形,所以抵紧钢轮43可以对变形的边缘进行处理。
在两个卡接环54的外缘被处理时,四个挤压支杆52会带动四个挤压滚珠53靠近两个卡接环54的外侧,并随着两个旋压钢轮的转动对两个卡接环54的下端进行下压。
为了带动两个卡接环54进行转动,具体还设置了如下特征:
动力机构5包括动力销轴10、两个限位支座7和两个限位弹簧8,动力销轴10与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轴接,两个限位支座7分别与两个承托侧板2的下端相连,两个抵紧压轮9分别与动力销轴10滑动连接,两个限位弹簧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限位支座7相抵,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抵紧压轮9相抵。在两个卡接环54放入两个抵紧压轮9之间后,两个限位弹簧8可以确保两个抵紧压轮9持续作用在两个卡接环54的外侧,随后当第一电机6启动时,第一电机6可以通过动力销轴10带动两个抵紧压轮9转动,两个抵紧压轮9转动可以带动与其相抵的两个卡接环54进行转动。
为了,具体还设置了如下特征:
防脱机构11包括防脱侧板12、防脱销轴13和防脱弹簧14,防脱侧板12与承托侧板2相连,防脱销轴13的一端与防脱侧板12滑动连接,另一端与防脱压轮15固定连接,防脱弹簧14的一端与防脱压轮15相抵,另一端与防脱侧板12相抵。在两个卡接环54放入两个承托侧板2之间后,六个防脱压轮15会在六个防脱弹簧14的作用下自动抵紧在两个卡接环54的外侧,确保两个卡接环54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发生窜动。
为了防止内齿轮在转动过程中发生窜动,具体还设置了如下特征:
撑开机构16还包括抵紧触头18、转接齿轮19、承载圆盘20、承载套管和承载连杆21,抵紧触头18与撑开支杆17靠近内齿轮齿牙的一端相连,抵紧触头18的材质是柔性材料,承载连杆21的一端与把手22相连,转接齿轮19与承载连杆21的另一端相连,承载圆盘20设置在转接齿轮19靠近定位插杆的一端,承载圆盘20与定位插杆转动连接,两个支撑支杆分别与转接齿轮19相啮合。在内齿轮被放入两个承托侧板2之间后,操作人员转动把手22,把手22通过承载连杆21带动转接齿轮19转动,转接齿轮19转动可以带动两个撑开支杆17进行移动,两个撑开支杆17移动后可以带动抵紧触头18挤压在内齿轮的齿牙上,防止内齿轮在转动过程中发生窜动,从而造成两个卡接环54无法对齐。
为了对卡接环54的外缘进行抵紧,具体还设置了如下特征:
旋压机构23还包括滑移齿轮25、滑移齿条26和滑移支板27,滑移支板27设置在第二电机24的旁侧,滑移齿轮25与第二电机24的输出端键连接,滑移齿条26设置在滑移齿轮25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滑移齿条26与滑移支板27滑动连接,滑移齿条26还通过轮座与旋压滚轮28相连。在对两个卡接环54进行封边抵紧时,第二电机24启动并带动滑移齿轮25转动,滑移齿轮25转动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滑移齿条26移动,滑移齿条26移动会带动与其相连的旋压滚轮28挤压在卡接环54的外部,此时当两个卡接环54转动时,两个旋压滚轮28会在转动过程中对卡接环54的外缘进行抵紧。
为了使得旋压滚轮28可以和抵紧钢轮43进行衔接,具体还设置了如下特征:
旋压机构23还包括第一带轮29、第二带轮30、抵紧带轮31、偏移皮带32、张紧器35、主动带轮33和从动带轮34,第一带轮29与旋压滚轮28同轴线相连,第二带轮30设置在第一带轮29靠近第二电机24的一侧,抵紧带轮31设置在第二带轮30的旁侧,主动带轮33与第二带轮30同轴线相连,从动带轮34设置在主动带轮33的旁侧,主动带轮33和从动带轮34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偏移皮带32依次与第一带轮29、第二带轮30、抵紧带轮31以及张紧器35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在旋压滚轮28转动过程中,旋压滚轮28会通过偏移皮带32带动第二带轮30转动,第二带轮30转动会通过主动带轮33带动从动带轮34转动,在此过程中,由于旋压滚轮28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所以当旋压滚轮28被滑移齿条26带动进行位移时,张紧器35可以确保偏移皮带32不发生松弛。
为了确保抵紧钢轮43可以抵紧在卡接环54的外缘,具体还设置了如下特征:
旋压机构23还包括第一伞齿36、第二伞齿37、动力带轮38、驱动带轮39、主动销轴40、可调支杆41和可调套管42,第一伞齿36与从动带轮34同轴线相连,第二伞齿37与第一伞齿36相啮合,动力带轮38与第二伞齿37同轴线相连,驱动带轮39通过皮带与动力带轮38传动连接,主动销轴40与驱动带轮39同轴线相连,可调支杆41与抵紧钢轮43相连,可调套管42通过垫板与两个承托侧板2相连,可调套管42与可调支杆41通过螺栓相连。在两个卡接环54安装完成后,操作人员调节可调支杆41和可调套管42之间的位置,确保抵紧钢轮43可以抵紧在卡接环54的外缘,此时当从动带轮34转动时,从动带轮34可以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一伞齿36转动,第一伞齿36转动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二伞齿37转动,第二伞齿37会通过动力带轮38带动驱动带轮39转动,驱动带轮39转动会带动与其相连的主动销轴40转动。
为了确保抵紧滚珠可以抵紧在卡接环54的下端,具体还设置了如下特征:
挤压机构44还包括挤压齿轮45、第一齿条46、衔接齿轮47、衔接伞齿48、换向伞齿49、换向齿轮50和第二齿条51,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挤压齿轮45相啮合,且其中一个挤压齿轮45与主动销轴40同轴线相连,第一齿条46设置在挤压齿轮45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衔接齿轮47设置在第一齿条46远离主动销轴40的一侧,衔接伞齿48与衔接齿轮47同轴线相连,换向伞齿49与衔接伞齿48相啮合,换向齿轮50与换向伞齿49同轴线相连,第二齿条51与换向齿轮50相啮合,第二齿条51与挤压支杆52相连。在主动销轴40转动后,主动销轴40会带动与其相连的挤压齿轮45转动,挤压齿轮45转动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另一个挤压齿轮45转动,挤压齿轮45转动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一齿条46移动,第一齿条46移动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衔接齿轮47转动,衔接齿轮47转动会带动与其相连的衔接伞齿48转动,衔接伞齿48转动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换向伞齿49转动,换向伞齿49转动会带动与其相连的换向齿轮50转动,换向齿轮50转动会通过第二齿条51带动挤压支杆52移动,挤压支杆52移动后会带动与其相连的挤压滚珠53抵紧在卡接环54下端。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为,装置运行时,操作人员先将两个卡接环54对称夹紧在内齿轮的两侧后,再将其放入两个承托侧板2之间,在内齿轮移动至加工位置时,操作人员转动两个把手22带动两个转接齿轮19转动,两个转接齿轮19转动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四个支撑支杆进行移动,与四个支撑支杆相连的四个抵紧触头18可以对内齿轮的内圈进行张紧,而六组防脱压轮15能对两个卡接环54的外缘进行夹紧,防止两个卡接环54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窜动,两个抵紧压轮9对两个卡接环54的下端紧夹紧,随后操作人员再启动第一电机6,此时第一电机6启动能带动卡接环54进行转动。
在两个卡接环54转动过程中,两个第二电机24启动并带动两个滑移齿条26移动,两个滑移齿条26移动会带动两个旋压滚轮28靠近两个卡接环54的外沿,随后在两个卡接环54转动过程中,两个旋压滚轮28可以对两个卡接环54进行挤压,确保两个卡接环54上成型的嵌槽和嵌环可以过盈卡紧,二者过盈卡紧过程中,由于嵌槽的外侧会被挤出变形,所以抵紧钢轮43可以对变形的边缘进行处理。
在两个卡接环54的外缘被处理时,旋压滚轮28会带动主动销轴40进行转动,主动销轴40转动会四个挤压支杆52靠近卡接环54,而当四个挤压滚珠53靠近两个卡接环54的外侧后,两个旋压钢轮的转动会带动八个挤压滚珠53持续对两个卡接环54的下端进行下压,从而确保两个卡接环54可以过盈卡设在内齿轮的外侧。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自润滑内齿轮的被动挤压件旋转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托底板(1);
两个承托侧板(2),呈对称状态设置在承托地板的上端;
两个承托斜板(3),分别与两个承托侧板(2)相连;
两个定位插杆,分别设置在两个承托斜板(3)靠近两个承托侧板(2)的一侧;
动力机构(5),设置在承托底板(1)的上端,包括第一电机(6)和两个抵紧压轮(9),两个抵紧压轮(9)呈对称状态设置且能对两个卡接环(54)的下端进行抵紧,第一电机(6)设置在一个抵紧压轮(9)的旁侧并能带动两个抵紧压轮(9)进行转动;
三个防脱机构(11),沿承托侧板(2)内切圆圆心方向等角度设置,包括两个防脱压轮(15),两个防脱压轮(15)能对两个卡接环(54)的边缘进行抵紧;
两个撑开机构(16),分别与两个定位插杆相连,包括两个撑开支杆(17)和把手(22),两个撑开支杆(17)呈对称状态设置且能向靠近内齿轮齿牙的方向移动,把手(22)设置在对应的承托斜板(3)的中部,把手(22)能带动两个撑开支杆(17)进行移动;
两个旋压机构(23),包括第二电机(24)和旋压滚轮(28),第二电机(24)设置在定位插杆的一端,旋压滚轮(28)设置在定位插板(4)远离第二电机(24)的一侧,两个旋压滚轮(28)能对卡接环(54)的外缘进行封紧;
抵紧钢轮(43),设置在旋压滚轮(28)的旁侧,能抵紧在卡接环(54)的外沿处;
两个挤压机构(44),分别设置在承托侧板(2)相远离的一侧,包括四个挤压支杆(52)和四个挤压滚珠(53),四个挤压支杆(52)沿承托侧板(2)内切圆圆心方向等角度设置,挤压支杆(52)与对应的承托底板(1)垂直设置,挤压滚轮设置在挤压支杆(52)靠近靠接环的一端,挤压滚轮能对卡接环(54)进行滚压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内齿轮的被动挤压件旋转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动力机构(5)包括动力销轴(10)、两个限位支座(7)和两个限位弹簧(8),动力销轴(10)与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轴接,两个限位支座(7)分别与两个承托侧板(2)的下端相连,两个抵紧压轮(9)分别与动力销轴(10)滑动连接,两个限位弹簧(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限位支座(7)相抵,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抵紧压轮(9)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润滑内齿轮的被动挤压件旋转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防脱机构(11)包括防脱侧板(12)、防脱销轴(13)和防脱弹簧(14),防脱侧板(12)与承托侧板(2)相连,防脱销轴(13)的一端与防脱侧板(12)滑动连接,另一端与防脱压轮(15)固定连接,防脱弹簧(14)的一端与防脱压轮(15)相抵,另一端与防脱侧板(12)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内齿轮的被动挤压件旋转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撑开机构(16)还包括抵紧触头(18)、转接齿轮(19)、承载圆盘(20)、承载套管和承载连杆(21),抵紧触头(18)与撑开支杆(17)靠近内齿轮齿牙的一端相连,抵紧触头(18)的材质是柔性材料,承载连杆(21)的一端与把手(22)相连,转接齿轮(19)与承载连杆(21)的另一端相连,承载圆盘(20)设置在转接齿轮(19)靠近定位插杆的一端,承载圆盘(20)与定位插杆转动连接,两个支撑支杆分别与转接齿轮(19)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内齿轮的被动挤压件旋转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旋压机构(23)还包括滑移齿轮(25)、滑移齿条(26)和滑移支板(27),滑移支板(27)设置在第二电机(24)的旁侧,滑移齿轮(25)与第二电机(24)的输出端键连接,滑移齿条(26)设置在滑移齿轮(25)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滑移齿条(26)与滑移支板(27)滑动连接,滑移齿条(26)还通过轮座与旋压滚轮(28)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润滑内齿轮的被动挤压件旋转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旋压机构(23)还包括第一带轮(29)、第二带轮(30)、抵紧带轮(31)、偏移皮带(32)、张紧器(35)、主动带轮(33)和从动带轮(34),第一带轮(29)与旋压滚轮(28)同轴线相连,第二带轮(30)设置在第一带轮(29)靠近第二电机(24)的一侧,抵紧带轮(31)设置在第二带轮(30)的旁侧,主动带轮(33)与第二带轮(30)同轴线相连,从动带轮(34)设置在主动带轮(33)的旁侧,主动带轮(33)和从动带轮(34)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偏移皮带(32)依次与第一带轮(29)、第二带轮(30)、抵紧带轮(31)以及张紧器(35)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润滑内齿轮的被动挤压件旋转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旋压机构(23)还包括第一伞齿(36)、第二伞齿(37)、动力带轮(38)、驱动带轮(39)、主动销轴(40)、可调支杆(41)和可调套管(42),第一伞齿(36)与从动带轮(34)同轴线相连,第二伞齿(37)与第一伞齿(36)相啮合,动力带轮(38)与第二伞齿(37)同轴线相连,驱动带轮(39)通过皮带与动力带轮(38)传动连接,主动销轴(40)与驱动带轮(39)同轴线相连,可调支杆(41)与抵紧钢轮(43)相连,可调套管(42)通过垫板与两个承托侧板(2)相连,可调套管(42)与可调支杆(41)通过螺栓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润滑内齿轮的被动挤压件旋转压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挤压机构(44)还包括挤压齿轮(45)、第一齿条(46)、衔接齿轮(47)、衔接伞齿(48)、换向伞齿(49)、换向齿轮(50)和第二齿条(51),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挤压齿轮(45)相啮合,且其中一个挤压齿轮(45)与主动销轴(40)同轴线相连,第一齿条(46)设置在挤压齿轮(45)的旁侧并与其相啮合,衔接齿轮(47)设置在第一齿条(46)远离主动销轴(40)的一侧,衔接伞齿(48)与衔接齿轮(47)同轴线相连,换向伞齿(49)与衔接伞齿(48)相啮合,换向齿轮(50)与换向伞齿(49)同轴线相连,第二齿条(51)与换向齿轮(50)相啮合,第二齿条(51)与挤压支杆(52)相连。
CN202311573369.7A 2023-11-23 2023-11-23 一种自润滑内齿轮的被动挤压件旋转压合设备 Active CN1172828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3369.7A CN117282861B (zh) 2023-11-23 2023-11-23 一种自润滑内齿轮的被动挤压件旋转压合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3369.7A CN117282861B (zh) 2023-11-23 2023-11-23 一种自润滑内齿轮的被动挤压件旋转压合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82861A true CN117282861A (zh) 2023-12-26
CN117282861B CN117282861B (zh) 2024-02-02

Family

ID=89239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73369.7A Active CN117282861B (zh) 2023-11-23 2023-11-23 一种自润滑内齿轮的被动挤压件旋转压合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8286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40107A1 (en) * 1995-01-12 1996-07-13 Frank S. Miller Self-lubricating gear system
JP2008169694A (ja) * 2007-01-05 2008-07-24 Hitachi Appliances Inc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204083178U (zh) * 2014-09-18 2015-01-07 台州斯曼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自润滑齿轮组
CN105937604A (zh) * 2016-06-15 2016-09-14 泰州进鑫机械有限公司 带有挤压槽的自润滑内齿轮
CN213017627U (zh) * 2020-08-31 2021-04-20 黄鹄(上海)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用自润滑齿轮箱
CN213856557U (zh) * 2020-11-24 2021-08-03 锦州华一精工有限公司 旋压正时皮带轮的旋压模具
CN113696017A (zh) * 2021-10-27 2021-11-26 南通京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更换式的齿轮冷挤压用制造装置
CN115193993A (zh) * 2022-09-14 2022-10-18 哈尔滨艾瑞排放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状工件加工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CN116952102A (zh) * 2023-09-21 2023-10-27 中铧智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缆型钢丝圈芯圈不良品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40107A1 (en) * 1995-01-12 1996-07-13 Frank S. Miller Self-lubricating gear system
JP2008169694A (ja) * 2007-01-05 2008-07-24 Hitachi Appliances Inc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204083178U (zh) * 2014-09-18 2015-01-07 台州斯曼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自润滑齿轮组
CN105937604A (zh) * 2016-06-15 2016-09-14 泰州进鑫机械有限公司 带有挤压槽的自润滑内齿轮
CN213017627U (zh) * 2020-08-31 2021-04-20 黄鹄(上海)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用自润滑齿轮箱
CN213856557U (zh) * 2020-11-24 2021-08-03 锦州华一精工有限公司 旋压正时皮带轮的旋压模具
CN113696017A (zh) * 2021-10-27 2021-11-26 南通京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更换式的齿轮冷挤压用制造装置
CN115193993A (zh) * 2022-09-14 2022-10-18 哈尔滨艾瑞排放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状工件加工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CN116952102A (zh) * 2023-09-21 2023-10-27 中铧智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缆型钢丝圈芯圈不良品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82861B (zh) 2024-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65895B (zh) 翻转装置
CN110672322B (zh) 一种用于轴承加工的滚动轴承夹紧机构
CN112320420B (zh) 一种收卷方便的制袋机收卷机构
CN116175074A (zh) 一种机电设备生产用焊接装置及其焊接方法
CN116477331A (zh) 一种挤压套筒质量检测台
CN110508967B (zh) 一种焊接钢板性能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18051353U (zh) 一种带有防止位移机构的轴承钢加工用切割装置
CN117282861B (zh) 一种自润滑内齿轮的被动挤压件旋转压合设备
CN214933124U (zh) 一种多功能管材输送设备
CN117047387A (zh) 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箱体焊接装置及焊接成型工艺
CN106466689B (zh) 碳滑板托架的折边方法
CN218254744U (zh) 一种轴类零件加工用固定工装
CN212070199U (zh) 一种折弯机用便于更换上模的夹持结构
CN208467585U (zh) 一种集成型钢模块端部加强板翻转焊接线
CN117759646B (zh) 一种精密轴承自动化组装装置及组装方法
CN218695633U (zh) 一种从动辊焊接设备
CN108515297A (zh) 一种集成型钢模块端部加强板翻转焊接线
CN215615583U (zh) 一种通用螺母加工车床
CN116274779B (zh) 一种不锈钢管件滚轧成型装置
CN214683667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折弯装置
CN116555545B (zh) 一种低碳钢零件复合热处理设备及工艺
CN108294601A (zh) 一种杯式自动榨汁机双杯移送装置
CN220145147U (zh) 一种智能焊接用夹固工装
CN215093443U (zh) 一种可适应不同尺寸的汽车零配件用夹具
CN214454685U (zh) 一种钢板竖向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