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67833A - 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67833A
CN117267833A CN202210674989.9A CN202210674989A CN117267833A CN 117267833 A CN117267833 A CN 117267833A CN 202210674989 A CN202210674989 A CN 202210674989A CN 117267833 A CN117267833 A CN 117267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fresh air
set temperature
equipment
temperatur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749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庆柱
唐佳丽
奥野真希
肖定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7498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67833A/zh
Priority to PCT/JP2023/021128 priority patent/WO2023243507A1/ja
Publication of CN117267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678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30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4Airborne particle cont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2Carbon monox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80Electric char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系统,能够在保证用户舒适度的同时使新风空调系统处于整体更节能的状态。新风空调系统包括:有线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的新风设备和空调设备;具有用于对室外温度进行检测的室外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模块;以及通过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中的至少一种与新风设备、空调设备和检测模块相互连接,并能对新风设备的运行进行控制的控制模块。在新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中,新风空调系统通过控制模块获取室外温度检测值和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根据室外温度检测值和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来确定新风空调系统是否执行第一运行模式,在第一运行模式中,根据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来确定新风设备的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

Description

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空气进行调节的空气调节相关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新风设备配合空调设备实现节能的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利用该控制方法进行控制的新风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已不再满足于仅仅使用空调设备对空气进行制冷、制热、内循环等常规的控制,而在与空调设备同一空间内引入新风设备,使得对空气进行多样的调节成为可能。
在智能家居的不断发展的当下,为实现同一目的而使多设备之间联动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而对于设置在同一空间的空调设备和新风设备,通过使两者联动,从而能够快速达到对于该空间的预期设定。
然而,现有技术中未从节能的角度精确地控制新风设备的运行,使得新风空调系统在不少情况下,特别是在空调设备的设定温度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并未处于整体节能的状态。
因此,如何实现在保证用户舒适度的前提下使新风空调系统处于整体更节能的状态,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而作,其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在保证用户舒适度的同时使新风空调系统处于整体更节能的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前述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进行控制的新风空调系统,能够使新风设备的设定温度随着空调设备的设定温度改变而改变,以在保证用户舒适度的同时确保新风空调系统处于整体更节能的状态。
在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的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所述新风空调系统包括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连接的新风设备和空调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新风空调系统获取室外温度检测值和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根据所述室外温度检测值和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来确定所述新风设备是否执行第一运行模式,在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中,根据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来确定所述新风设备的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
新风空调系统中,新风设备通常会对其引入的新风进行温度调节,使送入室内的新风温度接近室内温度,而新风在进入室内后与室内空气混合,由空调设备对混合后的空气进行循环换热(制冷或制热),以达到用户的舒适度需求。在室外温度高的夏天或室外温度低的冬天,新风设备若要对引入的新风进行温度调节使送入室内的新风温度接近室内温度,则需要高负荷运转,此时,作为新风设备和空调设备整体的新风空调系统会处于不节能的状态。相反,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由于根据室外温度检测值和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来确定所述新风设备是否执行所述第一运行模式,并且在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中,根据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来确定新风设备的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因此,能够在确保用户舒适度的同时,利用新风设备对引入的新风进行合适的温度调节,此时,新风设备可以以合适的负荷进行工作,有助于新风空调系统处于整体更节能的状态。
在此基础上,更优选的是,根据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当所述室外温度检测值在与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相匹配的室外温度范围以内时,所述新风设备执行所述第一运行模式。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通过判断室外温度检测值是否落入与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相匹配的室外温度范围以内,来确定所述新风设备是否执行所述第一运行模式,能够有助于提高节能的精准性,特别是,当所述室外温度检测值不在该室外温度范围以内时,新风设备不执行更耗能且不经济的第一运行模式,从而避免新风空调系统在不经济的范围内执行新风设备与空调设备的联动运行,防止能耗变大,对环境友好。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新风空调系统还获取空调设备运转模式,根据所述室外温度检测值、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以及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来确定所述新风设备是否执行所述第一运行模式。
由于夏天和冬天的室外温度差别很大,若不考虑运转模式的不同而采用其中某一运转模式(常见的是制热运转)的方式确定所述新风空调系统是否执行所述第一运行模式,则可能出现在另一运转模式(制冷运转)时实际不那么节能,甚至出现更耗能的情况,因此,通过引入空调设备运转模式,能使在冬天执行制热运转下和夏天执行制冷运转下,与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相匹配的室外温度范围更加精确,由此,能更准确地确定新风设备在当前室外温度下是否应当执行第一运行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新风空调系统节能的精准性。
在此基础上,更优选的是,根据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和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当所述室外温度检测值在与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和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相匹配的室外温度范围以内时,所述新风设备执行所述第一运行模式。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通过判断室外温度检测值是否落入与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和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相匹配的室外温度范围以内,来确定所述新风设备是否执行所述第一运行模式,能够有助于提高节能的精准性,特别是,即使是相同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适于执行第一运行模式的室外温度范围也能根据不同的空调设备运转模式(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而不同,由此,能更理想地避免新风空调系统在不经济的范围内执行新风设备配合空调设备的第一运行模式,进一步防止能耗变大,对环境更加友好。
在以上各方案的基础上,例如可以将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设定为与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相等的值,此时,新风设备送入室内的新风温度能直接满足用户的舒适度要求,无需空调设备对新风再做额外的换热处理,由此,能够在确保用户舒适度的同时,通过利用能耗相对更少的新风设备对引入的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减小新风设备送风温度(向室内送新风的空气温度)与经过空调设备吹向室内的空气温度的温度差,由此,能减少空调设备为消除前述温度差而额外进行制冷或制热所消耗的电能,有助于新风空调系统处于整体更节能的状态。
在引入空调设备运转模式的方案的基础上,例如也可以根据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并叠加根据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的不同而增减的补偿量,来作为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
在此基础上,更优选的是,在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为制热运转时,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为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加所述补偿量,在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为制冷运转时,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为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减所述补偿量,所述补偿量的取值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2℃。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考虑到新风在对新风进行升温或降温(进行热交换)后仍需通过管道送入室内时存在温度损耗,通过叠加根据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的不同而增减的补偿量(-2℃~+2℃且不等于0℃),有助于进一步减小新风设备送风温度与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之间的误差,使新风设备以合适的温度值对其引入的新风进行温度调节,进一步提升用户的舒适度,同时也能有助于新风空调系统处于整体更进一步节能的状态。
在引入空调设备运转模式的方案的基础上,当所述室外温度检测值不在所述室外温度范围以内时,将所述新风设备的设定温度值设定为所述新风设备的默认设定温度值。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当所述室外温度检测值不在所述室外温度范围以内时,通过将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设定为新风设备自带的默认设定温度值,此时,新风设备根据默认设定温度值对其引入的新风进行温度调节,使送入室内的新风温度接近室内温度,由此,能有助于提高室内用户的舒适性,并且新风设备帮助空调设备分担做功,从而也能有助于提高新风空调系统的节能性。
另外,在引入空调设备运转模式的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为制热运转时,所述室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与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负相关,或是,随着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的升高而阶梯式地减小,和/或在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为制冷运转时,所述室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与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正相关,或是,随着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的升高而阶梯式地增大。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室外温度范围的阈值(上限值或下限值)能根据空调设备运转模式的不同,随着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向上或向下发生变化。若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的每次变化,都使室外温度范围的阈值(上限值或下限值)发生变化,即所述室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与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负相关和/或所述室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与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正相关,则能够大幅提高新风空调系统节能的精确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的某一范围与某一室外温度范围相匹配,当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升高(或降低)超出当前的室外温度范围所匹配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的范围时,则当前的室外温度范围的阈值(上限值或下限值)发生变化,而当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在当前的室外温度范围所匹配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的范围内升高(或降低)时,则当前的室外温度范围的阈值(上限值或下限值)不发生变化,即所述室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随着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的升高而阶梯式地减小和/或所述室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随着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的升高而阶梯式地增大,这样能减少伴随用户相对更频繁地调节空调设备设定温度范围而被反复改变判断条件,能在继续保证新风空调系统处于整体更节能的状态的前提下,简化控制逻辑。
在此基础上,更优选的是,在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为制热运转时,所述室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为5℃以下,在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为制冷运转时,所述室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为35℃以上。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例如,在制热运转时,若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被设定为22℃~26℃(不含26℃)时,将室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设为5℃,即室外温度范围确定为5℃以下,而在被设定为例如26℃(含26℃)~30℃时,将室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设为3℃,即室外温度范围确定为3℃以下,并且,在制冷运转时,若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被设定为16℃~24℃(不含24℃)时,室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设为35℃以上,即室外温度范围确定为35℃以上,而在被设定为24℃(含24℃)~30℃时,将室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设为43℃,即室外温度范围确定为43℃以上,由此,在不同空调设备运转模式下与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的范围相匹配的各室外温度范围内,将其作为执行新风设备的设定温度配合空调设备的设定温度进行运行的条件,能够进一步降低在以上的室外温度范围内的新风空调系统的整体能耗,提升节能的精确性。
优选的是,所述空调设备具有多台空调室内机,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由多台所述空调室内机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空调室内机的设定温度值通过平均的方式确定得到,或者通过加权的方式确定得到。
在此基础上,更优选的是,所述新风空调系统具有多个用于检测室内是否有人的人检测传感器,每个所述人检测传感器分别对应于一台所述空调室内机或多台所述空调室内机设置,在确定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时,选择采用以下(1)至(3)中至少任意一种方式进行确定:
(1)增大通过所述人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室内有人的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室内机设定温度值的初始权重至第一权重;
(2)减小未对应设置或未连接有所述人检测传感器的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室内机设定温度值的初始权重至第二权重;
(3)减小通过所述人检测传感器未检测到室内有人的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室内机设定温度值的初始权重至小于所述第二权重的第三权重,或是不使用通过所述人检测传感器未检测到室内有人的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室内机设定温度值。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是,在多台所述空调室内机中的任一台空调室内机关机或是发生异常时,在确定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时,不使用关机后或是发生异常后的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室内机设定温度值。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由于新风设备设定温度能够根据具有多台空调室内机的新风空调系统中至少部分的空调室内机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的变化动态地变化,因此,在新风空调系统中,新风设备能够响应于发生变化了至少部分空调室内机(空调设备)中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及时地改变(重新确定)最适于整个新风空调系统的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由此,能避免在新风空调系统中,因在部分空调室内机(空调设备)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发生改变时长时间未改变(重新确定),从而导致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不够精确,将新风设备的设定温度不根据已关机或已发生异常的空调室内机的设定温度进行控制,提高了新风空调系统处于整体节能的可靠性,有助于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并且能提高使用该新风空调系统的用户整体的舒适度。
另外,通过提高配对有人检测传感器的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室内机设定温度值的权重,或是降低未配对有人检测传感器的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室内机设定温度值的权重,能够更有针对性兼顾用户整体的舒适度和新风空调系统的整体节能。
进一步地,对于具有多台与人检测传感器有绑定的空调室内机的情况下,由于与有人检测传感器有绑定关系的空调室内机往往是会议室、办公室等区域,因此,通过增大与人检测传感器有绑定关系的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室内机设定温度值的权重,或是减小通过所述人检测传感器未检测到室内有人的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室内机设定温度值的初始权重,甚至是不使用通过所述人检测传感器未检测到室内有人的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室内机设定温度值,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在室内有人时进一步提升该区域内的用户的舒适度,而在室内无人时降低新风空调系统的整体能耗,兼顾用户整体的舒适度和新风空调系统的整体节能。
更进一步地,在多台所述空调室内机中的任一台空调室内机关机或是发生异常时,通过不使用关机后或是发生异常后的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室内机设定温度值,从而能避免新风空调系统中未处于使用状态的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室内机设定温度值给处于使用状态的空调室内机及新风设备带来影响,进一步提高用户整体的舒适度以及新风空调系统的整体节能。
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的新风空调系统,包括:新风设备,所述新风设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连接;空调设备,所述空调设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连接;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具有用于对室外温度进行检测的室外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新风设备、所述空调设备和所述检测模块相互连接,并能对所述新风设备的运行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空调系统通过所述控制模块,利用前面描述的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对所述新风设备是否执行第一运行模式进行控制。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新风空调系统通过控制模块,例如利用布设于楼宇的中央控制室的网关,获取来自检测模块的检测信号和来自空调设备和/或新风设备的当前状态,并基于前述控制逻辑,将生成的控制指令传输至新风设备和空调设备,由此,实现了新风设备的新风温度设定温度值根据空调设备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改变而改变,并实现了根据室外空气温度,灵活地调整新风设备是否与空调设备进行第一运行模式,由此,能在保证用户舒适度的同时确保新风空调系统处于整体更节能的状态。
优选的是,所述空调设备具有一台或多台空调室内机,所述检测模块具有用于对室内是否有人进行检测的人检测传感器,其中:所述人检测传感器分别对应设置于多台所述空调室内机中的一部分或所有空调室内机的每一台上,或是,所述人检测传感器与所述空调设备分体设置,并且分别对应一台所述空调室内机或多台所述空调室内机。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通过在新风空调系统中增设人检测传感器等检测单元,能使新风空调系统的舒适度控制和节能控制更加精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系统100的图。
图2是对本发明的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3是对本发明的新风空调系统100中,在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和未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的新风空调系统100在不同室外温度下的整体耗电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4是对本发明的新风空调系统100中,在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和未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的空调设备200、新风设备300以及空调设备200+新风设备300在不同室外温度下的耗电量分布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 新风空调系统;
200 空调设备;
210 空调室外机;
220_1(200) 空调室内机;
220_2(200) 空调室内机;
220_3(200) 空调室内机;
230 控制终端;
300 新风设备;
310 新风室外机;
320 新风室内机;
400 控制模块;
500 检测模块;
510 检测单元;
511 室外温度传感器;
512_1(512) 人检测传感器;
512_2(512) 人检测传感器;
600 路由器;
700 线缆;
Tout 室外温度检测值;
Tac1_set(Tac_set) 空调室内机220_1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
Tac2_set(Tac_set) 空调室内机220_2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
Tac3_set(Tac_set) 空调室内机220_3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
Tac_set1 改变前的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
Tac_set2 改变后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
Tfa_set 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
Tfa_default 新风设备300的默认设定温度值;
Tcomp 补偿量;
A 初始权重;
A1 第一权重;
A2 第二权重;
A3 第三权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新风空调系统100以及在其中使用的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新风空调系统100)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系统100的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系统100包括空调设备200和新风设备300,所述空调设备200和新风设备300经由控制模块400通信连接,并且新风设备300基于来自检测模块500的检测结果,以能执行与空调设备200相配合的第一运行模式。
所述空调设备200常见地包括位于室外侧的空调室外机210和位于室内侧的空调室内机220。此外,在空调室外机210和空调室内机220内分别设置有热交换器,即,在所述空调室外机210中具有室外热交换器,在空调室内机220中具有室内热交换器,所述空调室外机210与所述空调室内机220之间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以形成所述空调设备200的制冷剂回路。另外,空调室外机210和空调室内机200内分别设置有风扇,用于分别调节流过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流量。通过切换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流动方向,调节所述空调设备200的(制冷运转、制热运转等)运转模式。通过调节空调室内机的热交换器的换热量,进而调节流过该空调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温度。
室内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来调节室内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
1)调节空调设备200的制冷剂回路中的压缩机频率,以改变该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循环量;
2)调节空调设备200的制冷剂回路中的阀开度,以改变流过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量;
3)调节风扇档位,以改变流过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流量。
空调设备200如图1所示由一台空调室外机210与三台空调室内机220_1、220_2、220_3(统称为空调室内机220)连接。另外,在所述空调设备200中,如图1所示,针对每台空调室内机220分别配有用于对该台空调室内机220的运转模式、设定温度等运行状态进行控制的控制终端230。所述控制终端230可以是例如与空调室内机220有线连接的线控器,或是安装有APP、小程序等的移动终端中的一种或几种。空调室内机220通过控制终端230接收用户指令,进而根据用户指令对所述空调设备200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
所述新风设备300常见地包括新风室外机310和新风室内机320。此外,在新风室外机310和新风室内机320内分别设置有热交换器,即,在所述新风室外机310中具有室外热交换器,在新风室内机320中具有新风热交换器,所述新风室外机310与所述新风室内机320之间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以形成所述新风设备300的制冷剂回路。新风设备300通过室内送风单元引入新风,使得室内外形成压差,来使室内空气通过门窗缝隙或排风扇等换气途径流出到外部,以实现换气。该室内送风单元能够对新风设备300引入的新风量进行调节,新风设备300所引入的新风可以直接送入室内,也可以经过所述新风热交换器进行温度调节后再送入室内。通过调节新风设备300的运转状态,可以调节新风热交换器的换热量,进而调节流过该新风热交换器的新风的温度。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来调节新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
1)调节新风设备300的制冷剂回路中的压缩机频率,以改变该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循环量;
2)调节新风设备300的制冷剂回路中的阀开度,以改变流过新风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量;
3)调节室内送风单元的风扇档位,以改变流过新风热交换器的空气流量。
新风设备300如图1所示由一台新风室外机310与一台新风室内机320连接。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系统100中,如图1所示,
检测模块500具有三个检测单元510,该三个检测单元510例如是一个用于对室外温度进行检测的室外温度传感器511以及与三台空调室内机220_1、220_2、220_3中的两台空调室内机(例如空调室内机220_1、220_2)配对的两个用于对室内是否有人进行检测的人检测传感器512_1、512_2(统称为人检测传感器512)。
检测模块500将反映室内或室外空气参数(含室内或室外空气质量)和/或室内是否有人的信息的反馈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400。控制模块400同样地既可以设置于空调设备200或新风设备300(其中较优选地设置于新风设备300)的内部,也可以与空调设备200或新风设备300独立设置,例如设置于布设在楼宇的中央控制室的网关等。另外,控制模块400能分别与空调设备200、新风设备300以及检测模块500通信连接,既可以部分或是全部通过有线通信连接,也可以部分或全部通过无线通信连接。
作为一个具体实例,例如,如图1所示,控制模块400与检测模块500通过路由器600以无线通信连接,而与空调设备200及新风设备300通过线缆700以有线通信连接。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控制模块400也可以单独地设置在多个空间的每一个内,并与空调设备200和新风设备300分开设置,此时,所述空调设备200的数据和所述检测模块500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400中,随后,所述控制模块400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至所述新风设备300。又例如,空调设备200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的方式经由云端的管理服务器(未示出)与控制模块400通信连接、将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400中,检测模块500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与控制模块400通信连接、将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400中,而新风设备300通过有线通信的方式与控制模块400通信连接、接收控制模块400的控制指令。除此之外,所述控制模块400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空调设备200的空调室外机210上,此时,所述空调设备200的数据通过有线通信的方式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400,所述检测模块500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或是(若检测模块500也设置于所述空调设备200的空调室外机210)通过有线通信的方式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400,随后,所述控制模块400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至所述新风设备300。作为另一种变形,在所述空调设备200和所述新风设备300共用室外机时,所述控制模块400还可以设置在共用的室外机上,此时,所述空调设备200的数据通过有线通信的方式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400,所述检测模块500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或是(若检测模块500也设置于所述空调设备200的空调室外机210)通过有线通信的方式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400,随后,所述控制模块400通过有线通信的方式发送至所述新风设备300。
(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控制方法)
下面,参照图2,对本发明的新风空调系统100中执行的控制方法,即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系统100中,空调设备200能通过切换在空调设备200的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来执行制热运转、制冷运转等空调设备运转模式,同样地,新风设备300也能通过切换在新风设备300的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来执行对从室外引入的新风进行升温或降温的运转等新风设备运转模式。
另外,有别于对从室外引入的新风进行升温或降温等新风设备运转模式,新风设备300具有:能根据某一条件或参数,配合处于同一新风空调系统100的空调设备200执行第一运行模式;以及根据某一条件或参数独立于空调设备200的控制而控制的独立受控模式,例如:根据出厂时的设定温度(固定值)进行独立受控运转的模式、或是根据与其有线通信连接的遥控器的指令(包括设定温度的指令)进行独立受控运转的模式。另外,新风设备300还可以包括其他模式,不执行第一运行模式并不必然意味着执行独立受控模式,也可以执行其他模式,例如,根据云端的管理服务器的集中控制指令(包括设定温度的指令)进行运转的集中运转模式,具体地,云端的管理服务器对楼宇中的所有新风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在夏季使所有新风设备都进行设定温度限制为18℃的节能运转。
换言之,第一运行模式或独立受控模式(或其他模式)只看新风设备300是否跟随处于同一新风空调系统100的空调设备200进行联动控制,两种模式下,新风设备300均能执行对从室外引入的新风进行升温或降温的运转或是其他运转等新风设备的运行。
在本发明的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控制方法中,如图2所示,所述新风空调系统100通过所述控制模块400获取来自检测模块500的检测单元510(室外温度传感器511)的室外温度检测值Tout,并且通过所述控制模块400获取来自空调设备200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步骤S100)。上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既可以是通过空调设备200的控制终端230设定的温度值,也可以是前一次关机时保存的温度值。另外,在步骤S100中,除了获取室外温度检测值Tout和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之外,还能通过控制模块400获取空调设备运转模式(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等)。
接着,新风空调系统100通过所述控制模块400确定能实现新风设备300与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相匹配地进行温度调节的室外温度范围,即,确定与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相匹配的室外温度范围(步骤S200)。然后对获取的室外温度检测值Tout是否落入室外温度范围以内进行判断(步骤S300),若室外温度检测值Tout在室外温度范围以内(步骤S300中判断为“是”),则所述新风设备300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步骤S400),此时,根据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确定新风设备300的设定温度,即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Tfa_set(步骤S500),并且。反之,若室外温度检测值Tout不在室外温度范围以内(步骤S300中判断为“否”),则所述新风空调系统100不执行第一运行模式(例如执行独立受控模式)(步骤S600),此时将所述新风设备的设定温度值设定为所述新风设备的默认设定温度值Tfa_default,所述新风设备的默认设定温度值Tfa_default可以是出厂默认设定温度值(暖房设定温度22℃,冷房设定温度18℃)、远程设定温度或遥控器设定温度(步骤S700)。
在控制模块400获取了空调设备运转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新风设备100是否执行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亦可以根据所述室外温度检测值Tout、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以及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来确定。具体来说,在步骤S200中,新风空调系统100通过所述控制模块400,根据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空调设备运转模式(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等)确定能实现新风设备300执行第一运行模式的室外温度范围,即,确定与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和所述空调设备运行模式相匹配的室外温度范围。作为所述室外温度范围的阈值(上限值或下限值)的一个实例,在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为制热运转时,所述室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为例如5℃以下,在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为制冷运转时,所述室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为例如35℃以上。另外,作为新风设备的默认设定温度值Tfa_default的一个实例,在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为制热运转时,所述新风设备出厂的默认设定温度值Tfa_default为例如22℃,在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为制冷运转时,所述新风设备出厂的默认设定温度值Tfa_default为例如18℃以上。
如图3所示,以制热运转为例,在空调设备200的设定温度为24℃的情况下,新风设备300和空调设备200的耗电量之和,即,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整体耗电量,其中,,A线表示新风空调系统100中,新风设备300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整体耗电量随室外温度变化的曲线,B线表示新风空调系统100中,新风设备300不执行与空调设备200联动控制的第一运行模式(例如执行独立受控模式)时的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整体耗电量随室外温度变化的曲线。
需要说明的是,新风设备300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新风设备300的设定温度值(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Tfa_set)随空调设备200的设定温度值(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室外温度(室外温度检测值Tout)而定。新风设备300不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新风设备出厂的默认设定温度值Tfa_default为例如22℃。
从图3中可以看到,随着室外温度的变化,室外温度在5℃以下时,新风设备300执行第一运行模式与新风设备300不执行第一运行模式相比,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整体耗电量更小,而且,室外温度越低,整体耗电量越小,越节能。室外温度为5℃时,新风设备300执行第一运行模式与新风设备300不执行第一运行模式相比,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整体耗电量大致相当。当室外温度在5℃以上时,新风设备300执行第一运行模式与新风设备300不执行第一运行模式相比,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整体耗电量更大,反而变得不节能。
如图4所示,进一步说明在制热运转的工况下,当空调设备200的设定温度为24℃时,新风空调系统100及其中的空调设备200、新风设备300的耗电量曲线。其中A线和B线分别表示新风设备300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和不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的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整体耗电量随室外温度变化的曲线,C线和D线分别表示新风设备300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和不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的空调设备200的耗电量随室外温度变化的曲线,而E线和F线分别表示新风设备300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和不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新风设备300的耗电量随室外温度变化的曲线。
需要说明的是,新风设备300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新风设备300的设定温度值(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Tfa_set)随空调设备200的设定温度值(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室外温度(室外温度检测值Tout)而定。新风设备300不执行所述第一运行模式时,新风设备出厂的默认设定温度值Tfa_default为例如22℃。
从图4中可以看到,相同的室外温度环境下,空调设备200的耗电量总体大于新风设备300的耗电量,并且随着室外温度的上升,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整体耗电量、空调设备200的耗电量、新风设备300的耗电量均呈下降趋势。
具体来说,空调设备200的耗电量如图4中的C线和D线所示,在新风设备300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的空调设备200的耗电量始终小于新风设备300不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的空调设备200的耗电量,当室外温度在8℃~10℃时,新风设备300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的空调设备200的耗电量与新风设备300不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的空调设备200的耗电量大致相当,而当室外温度处于8℃~10℃之外的范围时,新风设备300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的空调设备200的耗电量小于新风设备300不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的空调设备200的耗电量,而且,室外温度越低,新风设备300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的空调设备200的耗电量与新风设备300不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的空调设备200的耗电量相差得越大。
另外,新风设备300的耗电量如图4中的E线和F线所示,随着室外温度的变化,新风设备300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的耗电量始终大于不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的耗电量。
另外,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整体耗电量由空调设备200的耗电量和新风设备300的耗电量相加形成,如图4中的A线和B线所示,当室外温度在5℃以下时,新风设备300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的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整体耗电量小于新风设备300不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的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整体耗电量,室外温度为5℃时,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整体耗电量不因新风设备300是否执行第一运行模式而有明显不同,而当室外温度在5℃以上时,新风设备300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的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整体耗电量大于新风设备300不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时的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整体耗电量。即,室外温度低于5℃时,新风设备300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整体耗电量更小,即节能,而室外温度高于5℃时,新风设备300继续执行第一运行模式,则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整体耗电量更大,反而不节能。
另外,也可以使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的某一范围与某一室外温度范围相匹配,因此,随着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的变化,室外温度范围的阈值(上限值或下限值)也阶梯式地发生变化,即上限值阶梯式地减小或是下限值阶梯式地增大。其中,“阶梯式”地减小或增大指的是,当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升高或降低超出当前的室外温度范围所匹配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的范围时,则当前的室外温度范围的阈值(上限值或下限值)发生变化,而当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在当前的室外温度范围所匹配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的范围内升高或降低时,则当前的室外温度范围的阈值(上限值或下限值)不发生变化。作为一个实例,例如,在制热运转时,若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被设定为22℃~26℃(不含26℃)时,将室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设为5℃,即室外温度范围确定为5℃以下,随着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的升高而在被设定为例如26℃(含26℃)~30℃时,将室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设为3℃,即室外温度范围确定为3℃以下,上限值相比于之前的5℃有所降低,并且,在制冷运转时,若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被设定为16℃~24℃(不含24℃)时,室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设为35℃以上,即室外温度范围确定为35℃以上,随着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的升高而在被设定为24℃(含24℃)~30℃时,将室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设为43℃,即室外温度范围确定为43℃以上,下限值相比于之前的35℃有所增加。
在前述的步骤S500中,根据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确定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Tfa_set既可以包括将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直接设定为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Tfa_set的情况,也可以包括基于从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并叠加根据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的不同而增减的补偿量Tcomp,以作为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Tfa_set的情况。
当室外温度在所确定的室外温度范围以内时,通过将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直接设定为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Tfa_set,即,利用新风设备300先对引入的新风进行热交换,虽然新风设备300的能耗有所增加,但空调设备200的能耗显著降低,由此,新风空调系统100处于(空调设备200和新风设备300)整体更节能的状态。
另外,考虑到新风在对新风进行升温或降温(进行热交换)后仍需通过管道送入室内时存在温度损耗,通过叠加根据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的不同而增减的补偿量Tcomp,有助于进一步减小新风设备送风温度与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Tfa_set之间的误差,进一步提升用户的舒适度。优选的是,在空调设备运转模式为制热运转时,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Tfa_set为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加上1℃的补偿量Tcomp,在空调设备运转模式为制冷运转时,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Tfa_set为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减去1℃的补偿量Tcomp。另外,应当理解,加上或减去补偿量Tcomp为1℃只是一个实例,补偿量Tcomp可以根据新风管道长度推算或是确定为任意合适的值,例如,所述补偿量的取值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2℃。
在本发明的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控制方法中,当从所述空调设备200获取的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例如从)发生改变时,所述新风空调300系统根据改变后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即Tac_set2,重新确定能实现所述新风设备与所述改变后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2相匹配地进行温度调节的改变后的室外温度范围,并根据所述室外温度检测值Tout与所述改变后的室外温度范围的关系,重新确定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发生改变(即,从/>)后的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Tfa_set。
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系统100中,由于空调设备200具有三台空调室内机220_1、220_2、220_3,优选的是,通过将由三台所述空调室内机220_1、220_2、220_3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空调室内机的设定温度Tac_set值通过平均的方式确定得到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Tfa_set,由此,有助于提高具有三台空调室内机220_1、220_2、220_3的新风空调系统100整体的节能性。
另外,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系统100中,三个检测单元510是一个室外温度传感器511以及与三台空调室内机220_1、220_2、220_3中的两台空调室内机220_1、220_2配对的两个人检测传感器512_1、512_2,而另一台空调室内机220_3未对应设置或未连接有人检测传感器。
当人检测传感器512_1、512_2中均未检测到室内有人时,可采用:
确定方式1:使空调室内机220_1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Tac1_set、空调室内机220_2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Tac2_set和空调室内机220_3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Tac3_set的权重相等(或所占百分比,此处以权重为例说明)。
当人检测传感器512_1、512_2中均检测到室内有人时,可采用:
确定方式2:增大与检测到室内有人的人检测传感器512_1、512_2配对的空调室内机220_1、220_2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Tac1_set、Tac2_set的初始权重A至第一权重A1;和/或
确定方式3:减小未对应设置或未连接有人检测传感器的空调室内机220_3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Tac3_set的初始权重A至第二权重A2。或者,不使用与该人检测传感器配对的空调室内机220_3的空调设备设定温度Tac3_set,即,将其权重设为0。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想到其它的优点和修改。因此,
在其更宽泛的上来说,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里所示和所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因此,可以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所限定的总体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做出修改。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系统100中,空调设备200具有一台空调室外机210与三台空调室内机220相连接的结构,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前述空调设备200可以由一台空调室外机210与一台或多台空调室内机220连接而成,还可以由多台空调室外机210与多台空调室内机220连接而成,并且其中多台空调室外机210并不必须要与多台空调室内机220一对一地连接。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系统100中,新风设备300具有一台新风室外机310与一台新风室内机320相连接的结构,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前述新风设备300可以由一台新风室外机310与一台或多台新风室内机320连接而成,还可以由多台新风室外机310与多台新风室内机320连接而成,并且其中多台新风室外机310并不必须要与多台新风室内机320一对一地连接。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环境的实际需求对空调设备200和新风设备300进行组合,实现最优节能效果。例如,在空调设备200包括多台空调室内机220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求将全部或部分空调室内机220与新风设备300组合使用,若此时新风设备300具有一台新风室内机320,该新风室内机320可以与多台空调室内机220中的全部或部分组合使用。例如,若空调室内机220_1、空调室内机220_2、空调室内机220_3和新风室内机320都在同一办公室内,则新风室内机320可与空调室内机220_1、空调室内机220_2、空调室内机220_3组合使用,进而在满足该办公室内人员对环境温度、气流的需求(冷热需求、舒适性等)的同时,又可实现新风空调系统在该办公室区域的整体节能。又例如,若空调室内机220_1在会议室A内,空调室内机220_2、空调室内机220_3和新风室内机320都在会议室B内,则新风室内机320可与空调室内机220_2、空调室内机220_3组合使用,当新风室内机处于第一运行模式下,若空调室内机220_2、空调室内机220_3正处于智能(自动)节能控制模式,即根据会议室的情况(会议室内的人数、人员分布、环境温度等)进行自动节能控制运转的情况下,一旦出现对设定温度进行智能调整的情形,新风室内机320也能相应的进行调整,进而能快速地、有效地实现新风空调系统在该会议室B区域的整体节能。另外,若此时新风设备300具有多台新风室内机320时,可以根据需求将全部或部分新风室内机320与空调室内机220组合使用。例如,同一办公室内具有2台新风室内机和空调室内机220_1、空调室内机220_2,则该2台新风室内机320可与空调室内机220_1、空调室内机220_2组合使用,使2台新风室内机根据室外检测温度或空调室内机220_1、空调室内机220_2的设定温度,同步调地进行运转(同步调地执行第一运行模式或独立受控模式等),以便快速地、有效地实现新风空调系统在该办公室区域的整体节能。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系统100中,空调设备200的制冷剂回路与新风设备300的制冷剂回路是相互独立的,但本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共用的制冷剂回路,在这种情况下,空调设备200的空调室外机210与新风设备300的新风室外机310为同一室外机,即空调设备200和新风设备300共用室外机,空调室内机220、新风室内机320与该室外机之间通过制冷剂配管,以形成新风空调系统100的制冷剂回路。
另外,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系统100中,检测模块500的多个检测单元510既可以是相同类型的检测单元(例如都是温度传感器),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检测单元(例如一些是室外温度传感器511,一些是人检测传感器512)。另外,检测模块500的一个或多个检测单元510既可以部分或全部地设置于空调设备200和/或新风设备300的内部,也可以部分或全部地与空调设备200或新风设备300独立设置。在检测单元510与空调设备200或新风设备300独立设置的情况下,通常将检测单元510设置在室内区域中的任意位置,如新风设备300的出风口处、空调设备200的回风口处或者位于室内的用户活动范围内的桌面上、墙壁上、地上等,但是检测单元510也可以独立地设置在室外区域,以对室外的空气参数(含室外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具体地,同一办公室内具有新风室内机320、空调室内机220_1(出风面板上设有人检测传感器512)、空调室内机220_2(出风面板上设有人检测传感器512)、空调室内机220_3(出风面板上没有人检测传感器512),当空调室内机220_1的人检测传感器512在其检测范围内检测到有人、空调室内机220_2的人检测传感器512在其检测范围内未检测到有人的情况下,当新风室内机处于第一运行模式下,在确定所述新风室内机320设定温度值时,增大空调室内机220_1设定温度值的初始权重至第一权重、或减小空调室内机220_3设定温度值的初始权重至第二权重、或减小空调室内机220_2设定温度值的初始权重至小于所述第二权重的第三权重、或不使用空调室内机220_3设定温度值,进而在满足该办公室内人员对环境温度、气流的需求(冷热需求、舒适性等)的同时,又能精准地、有效地实现新风空调系统在该办公室区域的整体节能。
具体来说,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系统100中,检测模块500具有三个检测单元510,即,具有不同类型的一个室外温度传感器511和两个人检测传感器512,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检测模块500可以仅具有一个或多个检测单元510,即一个或多个室外温度传感器511。在新风设备300具有一台或多台新风室外机310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室外温度传感器511与新风设备300的一台或多台新风室外机310中的一部分或所有新风室外机310对应设置,在空调设备200和新风设备300共用室外机的情况下,室外温度传感器511对应与一台或多台室外机中的一部分或所有室外机设置。另外,室外温度传感器511能以与至少新风室内机320(即,新风室内机320,或是新风室内机320和空调室内机220)联动的方式运行。
另外,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系统100中,检测模块500的多个检测单元510具有与多台空调室内机220中的一部分一一配对设置的人检测传感器512,例如,图1中图示的是,两个人检测传感器512分别对应于三台空调室内机220中的两台空调室内机220设置,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检测模块500的多个检测单元510也可以具有与多台空调室内机220中的全部配对的多个(例如)人检测传感器512,即,相同数量的人检测传感器512与相同数量的空调室内机220一一配对设置。另外,上面以一个人检测传感器512对应于一台室内机220(即,一一配对)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中,位于一空间内的一个人检测传感器512还可以与处于该同一空间内的多台空调室内机220配对设置。另外,还可以是一部分的人检测传感器512与空调室内机220一一配对设置,而其他的人检测传感器512与处于该同一空间内的多台空调室内机220配对设置,由此,每个人检测传感器512可分别对应于一台所述空调室内机220或多台空调室内机220设置。另外,人检测传感器512能以与至少空调室内机220(即,空调室内机220,或是空调室内机220和新风室内机320)联动的方式运行。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系统100中,以检测单元510为室外温度传感器511(温度传感器)、人检测传感器51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检测模块500除了检测单元510可以例如是CO2传感器、微小颗粒传感器、甲醛传感器、TVOC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检测单元(传感器)的种类、数量、型号,即,检测模块500的检测单元510既可以是分散安装的单一功能传感器(例如温度传感器),也可以是由不同感测元件集成安装而成的多功能传感器(例如温湿度传感器)。另外,检测模块500的检测单元510还可以采用市场上能够买到的传感器产品,将不同的传感器产品根据不同的功能、精度要求进行搭配来组成,由此,这样可以在提升检测单元的通用性的同时满足个性化的使用需求。
另外,在本发明的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控制方法中,以根据空调设备200的不同运转,室外温度范围的阈值随着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的升高阶梯式地减小或是阶梯式地增大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为制热运转时,所述室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与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负相关,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为制冷运转时,所述室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与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正相关。其中,“负相关”指的是,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每升高(或降低)一控制单位的变化量时,所述室外温度范围的阈值(上限值或下限值)均相应地发生减小(或增大),“正相关”指的是,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Tac_set每升高(或降低)一控制单位的变化量时,所述室外温度范围的阈值均相应地增大(或减小)。
另外,在本发明的新风空调系统100的控制方法中,以根据人检测传感器512_1、512_2是否检测到室内有人,选择或合并采用确定方式1~确定方式4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在多台所述空调室内机220_1、220_2、220_3中的任一台空调室内机(例如220_2)关机或是发生异常时,在确定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时,不使用关机后或是发生异常后的空调室内机220_2的空调室内机设定温度值Tac2_set,即,将其权重设为0。

Claims (16)

1.一种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新风空调系统包括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连接的新风设备和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空调系统获取室外温度检测值和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
根据所述室外温度检测值和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来确定所述新风设备是否执行第一运行模式,
在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中,根据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来确定所述新风设备的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当所述室外温度检测值在与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相匹配的室外温度范围以内时,所述新风设备执行所述第一运行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空调系统还获取空调设备运转模式,
根据所述室外温度检测值、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以及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来确定所述新风设备是否执行所述第一运行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和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当所述室外温度检测值在与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和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相匹配的室外温度范围以内时,所述新风设备执行所述第一运行模式。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设定为与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相等的值。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中,根据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并叠加根据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的不同而增减的补偿量,来作为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为制热运转时,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为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加所述补偿量,
在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为制冷运转时,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为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减所述补偿量,
所述补偿量的取值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2℃。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室外温度检测值不在所述室外温度范围以内时,将所述新风设备的设定温度值设定为所述新风设备的默认设定温度值。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为制热运转时,所述室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与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负相关,或是,随着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的升高而阶梯式地减小,和/或
在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为制冷运转时,所述室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与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正相关,或是,随着所述空调设备设定温度值的升高而阶梯式地增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为制热运转时,所述室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为5℃以下,
在所述空调设备运转模式为制冷运转时,所述室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为35℃以上。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设备具有多台空调室内机,
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由多台所述空调室内机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空调室内机的设定温度值通过平均的方式确定得到。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设备具有多台空调室内机,
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由多台所述空调室内机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空调室内机的设定温度值通过加权的方式确定得到。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空调系统具有多个用于检测室内是否有人的人检测传感器,
每个所述人检测传感器分别对应于一台所述空调室内机或多台所述空调室内机设置,
在确定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时,选择采用以下(1)至(3)中至少任意一种方式进行确定:
(1)增大通过所述人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室内有人的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室内机设定温度值的初始权重至第一权重;
(2)减小未对应设置或未连接有所述人检测传感器的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室内机设定温度值的初始权重至第二权重;
(3)减小通过所述人检测传感器未检测到室内有人的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室内机设定温度值的初始权重至小于所述第二权重的第三权重,或是不使用通过所述人检测传感器未检测到室内有人的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室内机设定温度值。
14.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多台所述空调室内机中的任一台空调室内机关机或是发生异常时,
在确定所述新风设备设定温度值时,不使用关机后或是发生异常后的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室内机设定温度值。
15.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包括:
新风设备,所述新风设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连接;
空调设备,所述空调设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连接;
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具有用于对室外温度进行检测的室外温度传感器;以及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新风设备、所述空调设备和所述检测模块相互连接,并能对所述新风设备的运行进行控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空调系统通过所述控制模块,利用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对所述新风设备是否执行第一运行模式进行控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新风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设备具有一台或多台空调室内机,
所述检测模块具有用于对室内是否有人进行检测的人检测传感器,其中:
所述人检测传感器分别对应设置于多台所述空调室内机中的一部分或所有空调室内机的每一台上,或是,
所述人检测传感器与所述空调设备分体设置,并且分别对应一台所述空调室内机或多台所述空调室内机。
CN202210674989.9A 2022-06-14 2022-06-14 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系统 Pending CN1172678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4989.9A CN117267833A (zh) 2022-06-14 2022-06-14 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系统
PCT/JP2023/021128 WO2023243507A1 (ja) 2022-06-14 2023-06-07 新気空調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新気空調システ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4989.9A CN117267833A (zh) 2022-06-14 2022-06-14 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67833A true CN117267833A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91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74989.9A Pending CN117267833A (zh) 2022-06-14 2022-06-14 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67833A (zh)
WO (1) WO202324350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09714A (ja) * 2016-07-11 2018-0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装置、機器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20003405A1 (ja) * 2018-06-27 2020-01-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JP6707698B2 (ja) * 2019-06-05 2020-06-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ならびに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KR20210146019A (ko) * 2020-05-26 2021-12-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조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43507A1 (ja)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02578B2 (en)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system for controlling outside air control and return air control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5352109B (zh) 基于气候补偿的变风量空调末端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525217B (zh)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CN106679079A (zh)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CN104896665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855265B (zh) 一种低能耗多区域精细化的变风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07597A (zh) 一种分区控制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CN112880148B (zh) 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25457B (zh) 一种多联机与复合新风联合运行控制方法与控制系统
CN218495081U (zh) 一种被动式超低能耗被动房新风空调设备
EP2646755A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ting system
WO2024045900A1 (zh) 空调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EP4279823A1 (en) Hydraulic module control system of floor heating multi-split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5654644B (zh) 一种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机组
CN115406091B (zh) 串联式温湿度控制水路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与存储介质
CN110986319A (zh) 一种空调节能控制方法
CN117267833A (zh) 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系统
JP3425295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装置
JP7199529B2 (ja) 制御装置、空気環境調整システム、空気環境調整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13983647A (zh) 一种双冷源新风组合式空调机组的节能控制方法
CN111279131B (zh) 可携式空调及控制方法
CN217383263U (zh) 一种空调水机
CN111853943A (zh) 室内空气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167209A1 (ja) 新気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217383264U (zh) 一种空调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