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33C -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和电路及采用该电路的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和电路及采用该电路的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433C
CN1172433C CNB001043048A CN00104304A CN1172433C CN 1172433 C CN1172433 C CN 1172433C CN B001043048 A CNB001043048 A CN B001043048A CN 00104304 A CN00104304 A CN 00104304A CN 1172433 C CN1172433 C CN 117243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ignal
automatic gain
gain control
generat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043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67956A (zh
Inventor
三浦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67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7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43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3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20Automatic control
    • H03G3/30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G3/34Muting amplifier when no signal is present or when only weak signals are present, or caused by the presence of noise signals, e.g. squelch systems
    • H03G3/348Muting in response to a mechanical action or to power supply variations, e.g. during tuning; Click remova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20Automatic control
    • H03G3/30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G3/3052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bandpass amplifiers (H.F. or I.F.) or in frequency-changers used in a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

Landscapes

  • 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And Gain Control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其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以保证良好的接收操作。响应于接收机装置操作时所经历的时间来决定控制信号GC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在电源从切断状态改变为接通状态时或在间歇间歇接收操作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期间内,将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短,从而将自动增益控制增益的响应特性加速到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快,在预定时间后,切换到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

Description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和电路 及采用该电路的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通过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跟踪性能来确保良好的接收操作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采用该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接收机装置、用于该接收机装置中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和记录用于执行该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中接收机装置中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例如图13所示的电路已为人们所熟知。在图13中,现有技术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是如下构成的,它包括:可变增益放大器11;解调器部12;A/D转换器13;电平检测器14;平均部15;加法器16,用于计算收敛值之差;乘法器17,用于控制环路增益;积分器电路部中的加法器18;积分器电路部中的锁存电路19;运算部20;和D/A转换器21。
在现有技术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当输入一接收信号Ri时,该接收信号输入Ri由可变增益放大器11放大,然后由解调器部12进行解调,并由A/D转换器13转换成数字值,以被作为解调输出Rd输出。解调输出Rd的一部分由电平检测器14进行电平检测,并被送出到自动增益控制环路。
平均部15在预定时间内对电平检测数据进行平均。然后,平均部15的输出与恒定目标电平A之差由收敛值之差计算加法器16进行计算,以便将该输出收敛到对A/D转换器13的输入,然后,环路增益控制乘法器17将该差值与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的一环路增益控制值B相乘。乘法器17的输出被作为对先前数据的变化量输入到由加法器18和锁存电路19组成的积分器电路部,然后,在锁存定时控制值C4的时刻由锁存电路19对积分数据进行锁存。来自积分器电路部的积分数据被运算部20转换成等效于可变增益放大器11的控制电压的数据,然后,由D/A转换器21转换成模拟值,并被作为控制电压反馈到可变增益放大器11。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反馈到可变增益放大器11的控制信号的产生或更新周期是固定的。为此,如果在进行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电源接通操作时刻、在包含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接收机装置进行间歇接收、在衰落环境下进行接收操作等情况下所引起的接收信号Ri的电平变化量较大,则在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控制信号的产生或更新周期设定为相对较大的固定值的情况下,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下降;反之,在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控制信号的产生或更新周期设定为相对较小的固定值的情况下,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过快,从而有可能造成损害,如产生不稳定状态、产生振荡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电路、采用这种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接收机装置、接收机装置中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其中,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即使在进行电源接通操作时、在接收机装置进行间歇接收操作时、在衰落条件下进行接收操作等情况下预期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大的情况下,或在由于稳定了电场条件而使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来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以确保良好的接收操作。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接收机装置中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该自动增益控制方法采用自动增益控制环路中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并且即使在根据软件程序执行接收机系统的自动增益控制时也能够最优化该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从而确保良好的接收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包括可变增益放大器,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来控制接收信号的幅度,该电路包括:控制信号产生装置,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电平检测,并将一预定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电平进行平均,然后产生一反馈信号作为可变增益放大器的控制信号;及控制装置,用于响应于一预定物理量来决定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并控制该控制信号产生装置,在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该控制装置可包括一查找表,它使用作为预定物理量的地址信息,并响应于该地址信息来保存有关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的信息。
另外,在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该控制装置使用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在操作时所经历的时间作为预定物理量,来决定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
另外,在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该控制装置在接通电源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时间内,将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短。
另外,在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该控制装置在执行间歇接收操作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时间内,将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短。
另外,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最好还包括检测输出变化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接收信号的检测输出的变化量,其中,该控制装置使用该检测输出的变化量作为预定物理量,来决定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
另外,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最好还包括衰落间距(fading pitch)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接收信号的衰落间距,其中,该控制装置使用该衰落间距作为预定物理量,来决定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机装置包括上述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可变增益放大器的接收机装置中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其中该可变增益放大器根据控制信号来控制接收信号的幅度,该方法包括:控制信号产生步骤,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电平检测,并将一预定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电平进行平均,然后产生一反馈信号作为可变增益放大器的控制信号;及控制步骤,用于响应于一预定物理量来决定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中,其中,所述控制步骤在接通电源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时间内,将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比所述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短。
另外,在该自动增益控制方法中,该控制步骤可使用接收机装置在操作时所经历的时间作为预定物理量,来决定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
另外,在该自动增益控制方法中,该控制步骤可在执行间歇接收操作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时间内,将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短。
另外,该自动增益控制方法最好还包括:检测输出变化量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接收信号的检测输出的变化量,其中,该控制步骤使用该检测输出的变化量作为预定物理量,来决定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
另外,该自动增益控制方法最好还包括:衰落间距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接收信号的衰落间距,其中,该控制步骤使用该衰落间距作为预定物理量,来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
另外,本发明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记录作为待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的上述自动增益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当控制信号产生装置(控制信号产生步骤)对接收信号进行电平检测以产生作为可变增益放大器的控制信号的反馈信号时,控制装置(控制步骤)响应于该预定物理量来决定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
因此,在各种情况下,如在预期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大情况下、由于电场条件得以稳定而使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小情况下等,可通过将物理量设定为对应于各种条件,来决定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其结果是,可在各种情况下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从而可实现良好的接收特性。
特别是,在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在使用作为预定物理量的地址信息的同时,响应于查找表中的地址信息来保存有关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的信息,然后,参照该查找表,并根据该预定物理量,来决定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的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
因此,在各种情况下,如在进行接通电源操作时、当接收机装置进行间歇接收操作时、当在衰落条件下进行接收操作时等,预期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大情况下,或者在由于电场条件得以稳定而使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小情况下,可在对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进行最优化时通过参照该查找表来精确地设定该预定物理量。因此,可在各种条件下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从而相应地可实现良好的接收特性。另外,仅仅通过交换查找表便可更新产生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的方法以及存储在该表中的数据。
另外,在本发明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在使用当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或包含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接收机装置进行操作时所经历的时间作为该预定物理量的同时,采用控制装置(控制步骤)来决定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
另外,特别是,在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在电源接通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期间内,控制装置(控制步骤)将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短。
以这种方式,可响应于在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或被构成为包含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接收装置操作时所经历的时间,来决定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在电源接通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期间内,可将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短,从而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响应特性加速到比稳定状态中的响应特性快。因此,即使当在接通电源时预期接收信号电平的变化量较大时,仍可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并可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从而保证良好的接收特性。
另外,特别是,在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在进行间歇接收操作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期间内,控制装置(控制步骤)将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短。
以这种方式,可响应于在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或被构成为包含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接收装置操作时所经历的时间,来决定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在该接收机装置执行间歇接收操作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期间内,可将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短,从而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响应特性加速到比稳定状态中的响应特性快。因此,即使当在该接收机装置执行间歇接收操作时预期接收信号电平的变化量较大时,仍可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并可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从而保证良好的接收特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通过使用由检测输出变化量检测装置(检测输出变化量检测步骤)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的检测输出变化量,将其作为该预定物理量,来决定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
以这种方式,可响应于所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的检测输出变化量,来决定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因此,在各种情况下,如在预期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大情况下、由于电场条件得以稳定而使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小情况下等,可精细地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并可对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进行最优化,从而保证良好的接收特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控制装置(控制步骤)使用由衰落间距检测装置(衰落间距检测步骤)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的衰落间距,将其作为该预定物理量,来决定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
以这种方式,可响应于所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的衰落间距,来决定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因此,即使当在衰落环境下接收该接收信号时预期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大情况下,仍可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并可对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进行最优化,从而保证良好的接收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2A和2B是表示在接通接收机装置的电源时接收机装置从非操作状态(起始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上升条件下、一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的示意图,其中图2A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情况,而图2B表示的是现有技术的情况;
图3是表示由第一实施例的控制部执行的决定控制信号产生周期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在第二变化例的DSP上执行的软件程序(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过程的流程图;
图5A和5B是表示在接收机装置进行间歇操作时接收机装置从非操作状态(起始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上升条件下、一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的示意图,其中图5A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情况,而图5B表示的是现有技术的情况;
图6是表示由第二实施例的控制部执行的决定控制信号产生周期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8A和8B是一接收机装置的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的示意图,其中图8A表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情况,而图8B表示的是现有技术的情况;
图9是表示在第三实施例中决定积分周期(积分定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在第四实施例中决定积分周期(积分定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包括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接收机装置结构的示意图;及
图13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接收机装置中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并以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的顺序对本发明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采用这种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接收机装置、接收机装置中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这种情况下,在下面的各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对本发明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采用这种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接收机装置、及接收机装置中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进行详细描述,但应理解的是,由于该记录介质被用来记录用于执行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程序,因此,本发明记录介质的描述包含在该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描述中。
                         第一实施例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结构的示意图。本发明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应用于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图1中,给与图13(现有技术)中的各部分相同或类似的部分赋予相同标号。
图1中,本发明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可变增益放大器11;解调器部12;A/D转换器13;电平检测器14;平均部15;收敛值之差计算加法器16;环路增益控制乘法器17;积分器电路部中的加法器18;积分器电路部中的锁存电路19;运算部20;D/A转换器21;和控制部25。
可变增益放大器11、解调器部12和A/D转换器13构成一接收机系统,它接收一接收信号输入Ri,然后输出解调输出Rd。电平检测器14、平均部15、收敛值之差计算加法器16、环路增益控制乘法器17、积分器电路部中的加法器18、积分器电路部中的锁存电路19、运算部20和D/A转换器21构成自动增益控制环路。在这种情况下,该自动增益控制环路对应于各权利要求中所提出的控制信号产生装置。另外,控制部25可由诸如微处理器等的处理装置来实现,并对应于各权利要求中所提出的控制装置。
首先,在接收机系统中,响应于由自动增益控制环路产生的控制信号GC的电位,可变增益放大器11可改变其增益。解调器部12对放大的接收信号(Ri)进行解调,A/D转换器13将该解调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输出一解调输出Rd。
另外,在该自动增益控制环路中,解调输出Rd的信号电平首先由电平检测器14进行检测。然后,平均部15在预定时间内对所检测到的信号电平进行平均。然后,收敛值之差计算加法器16计算来自平均部15的输出数据与对A/D转换器13的输入的收敛电平目标值A之差。然后,环路增益控制乘法器17将该值与环路增益控制值B相乘,以控制自动增益控制环路中的环路增益。在基于由控制部25提供的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1的时刻,相加结果由积分器电路部中的加法器18和锁存电路19进行锁存,以执行数据积分。
另外,运算部20根据该积分数据产生可变增益放大器11的控制电压数据。然后,D/A转换器将该控制电压数据转换成模拟值,然后被作为具有由自动增益控制环路限定的电位的控制信号GC提供给接收机系统中的可变增益放大器11。
下面将描述由控制部25执行的决定控制信号GC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的方法。如上所述,控制部25输出用于控制由积分器电路部中锁存电路19锁存加法器18的输出的时刻的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1,并且锁存电路19中保持自动增益控制环路中的先前环路增益数据。由于通过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1的触发信号来锁存由加法器18加上环路增益数据的变化量的相加结果,因此,可由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1来定义控制信号GC的产生定时。其结果是,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1的触发周期对应于控制信号GC的产生定时。
响应于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或包含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接收装置开始操作之后经历的时间,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能够决定控制信号GC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更具体地讲,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特征在于:在接收机装置电源从其切断状态改变为其接通状态时(当接通电源)的从非操作状态至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期间内,可将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比稳定操作状态的产生周期短,从而加速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响应特性使之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快,然后,在预定时间后,可将较短的产生周期切换到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
下面将参照图2和3来描述决定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以实现这种特性的方法。图2是表示当接通接收机装置的电源时接收机装置从非操作状态(起始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上升条件下、一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的示意图。图2A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情况,而图2B表示的是现有技术的情况。图3是表示由控制部25执行的决定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的方法的流程图。
下面,将首先参照图2B来描述现有技术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问题。通常,如果考虑到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相对于电平变化量的跟踪性能,则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T1[s]设定为较小值。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自动增益控制环路遵循所接收到的调制波的包络,从而使接收特性恶化、对应于电平突变而变得不稳定、引起诸如振荡等有害效应等,因此,对产生周期的这种较小设定有限制。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即使例如在接收机装置电源从其切断状态改变为其接通状态时的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上升周期引起较大电平变化的情况下,也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设定为T1[s](如5[ms]),该值等于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所以,在有些情况下,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变劣。
相反,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如图2A所示,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在接收装置进行上升操作时,将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T2(如1[ms])(它比在稳定操作状态中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T1[s](如5[ms])短),从而加速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响应特性,使之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响应特性快,以改善跟踪性能。此后,在假定所接收电场的检测电平上升操作完成的经历时间T3[s]时刻,将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切换到稳定操作状态中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T1[s]。
换言之,在图3所示的流程图中,在步骤S303,在从接通电源到所经历时间T3[s]的时间内,控制部25将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短的T2[s]。在步骤S302,在从接通电源开始经历时间T3后,控制部25将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设定为必须在稳定操作状态中设定的T1[s]。然后,根据所设定的产生周期,来产生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1的触发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由微处理器中的软件定时器对从接通电源开始的时间进行计数,并且在接通电源时对该软件定时器复位。
以这种方式,由于在接收机装置电源从其切断状态改变为其接通状态时的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上升周期时刻、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T2[s]被设定成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T1[s]短,因此,可改善在上升操作时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和该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频率牵引(pull-in)。
接下来,将参照图1来描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的接收机系统和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操作。首先,当输入一接收信号输入Ri时,该接收信号输入Ri由可变增益放大器11放大,然后由解调器部12进行解调,并由A/D转换器13转换成数字值,以被作为解调输出Rd输出。此时,作为接收机系统的输出的部分解调输出Rd由电平检测器14进行电平检测,然后被送出到自动增益控制环路。
然后,在该自动增益控制环路中,平均部15在预定时间内对由电平检测器14进行电平检测的数据进行平均处理。例如,在0.625[ms]的时间内计算该数据的区间平均,然后,在随后0.625[ms]整数倍的时间内计算该数据的移动平均。然后,加法器16计算平均部15的输出与其值为目标值A的恒定目标电平(如0.5[Vp-p])之差,从而将该输出收敛到对A/D转换器13的输入。然后,乘法器17将加法器16的输出与环路增益控制值B相乘,以控制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环路增益。
然后,乘法器17的输出被输入到由加法器18和锁存电路19组成的积分器电路部,作为从该自动增益控制环路输出的先前环路增益数据的变化量。然后,加法器18将由乘法器17提供的该变化量加到由锁存电路19锁存的先前环路增益数据。然后,锁存电路19在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1触发时对相加结果进行锁存和积分,其中该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1的触发信号是根据由控制部25决定的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而产生的。
由积分器电路部积分的积分数据被运算部20转换成等效于可变增益放大器11的控制电压的数据。然后,该运算结果由D/A转换器21转换成模拟电压,并被反馈作为基于该数据的可变增益放大器11的控制电压。
作为平均部15中数据的区间平均和移动平均的参数,可采用由DSP等进行的运算处理计算出的数据,否则可采用通过参照如存储在ROM等中的查找表的数值变换表而得出的数据。另外,其他有关的参数,如由加法器16相加的目标值A和由乘法器17相乘的环路增益控制值B等,可同样采用通过DSP等进行的运算处理而计算出的数据,否则,可采用通过参照如存储在ROM等中的查找表的数值变换表而得出的数据。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第一变化例,即采用数值变换表(查找表)作为控制部25的变化例。此时,控制部25例如是这样构成的,即在微处理器中加入用于对从接通电源开始经历的时间进行计数的定时器电路(计数器)和诸如ROM等其中存储有数值变换表的存储器。定时器电路当接通电源时被复位,并将从接通电源开始的经历时间作为地址输出到存储器。存储器在该地址(经历时间)上保存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从而将对应于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操作经历时间的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提供给微处理器。然后,微处理器根据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产生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1的触发信号。
在将该产生周期设定为具有上述如图3所示的处理内容的情况下,如果定时器电路对经历时间T3进行计数,然后输出表示是否经历了时间T3的信号作为地址,则仅有产生周期T1、T2的数据可保存在存储器中。换言之,如果以另一种方式设计对存储器的寻址,则可减少保存在存储器中的产生周期的数据量。如果采用该数值变换表(查找表),则仅通过交换ROM等便可改变产生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及产生周期数据本身的方法。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第二变化例,即自动增益控制环路中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变化例。此时,例如可由DSP来实现电平检测器14、平均部15、收敛值之差计算加法器16、环路增益控制乘法器17、积分器电路部中的加法器18、积分器电路部中的锁存电路19、运算部20、D/A转换器21、和控制部25。下面将参照图4的流程图来描述此时在DSP上执行的软件程序(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处理过程。图4中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步骤对应于各权利要求中所提出的控制信号产生步骤,图3中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过程对应于控制步骤。
首先,在步骤S401,当将接收信号Ri输入到接收机系统时,该输入信号由可变增益放大器11放大,然后由解调器部12进行解调,并由A/D转换器14转换成数字值,然后作为解调信号Rd输出。这里,DSP从接收机系统接收部分解调信号Rd。
在步骤S402,对数据进行电平检测。然后在步骤S403,在给定时间内对该电平检测数据进行平均处理。例如,在0.625[ms]的时间内计算该数据的区间平均,并对其进行锁存,然后,在0.625[ms]整数倍的时间内计算该数据的移动平均。在步骤S404,计算平均部15的输出与其值为目标值A的恒定目标电平(如0.5[Vp-p])之差,从而将其输出收敛到对A/D转换器13的输入。然后在步骤S405,将加法器16的输出与环路增益控制值B相乘,以控制自动增益控制环路中的环路增益。然后在步骤S406,将步骤405中的相加结果作为从自动增益控制环路输出的环路增益数据的变化量加到先前控制数据。
在步骤407中,在步骤406中已被积分的数据被转换成对应于可变增益放大器11的控制电压的数据(模拟值),然后作为控制电压反馈到可变增益放大器11。在步骤408中,对可变增益放大器11进行增益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区间平均和移动平均的参数、步骤404中的目标值A及步骤405中的环路增益控制值B与上述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所采用的类似。另外,类似地,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的处理(参见图3的流程图)在步骤406中在控制数据的相加(积分)定时上执行。换言之,在接收装置的上升操作时,将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更短的产生周期T2[s],从而可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响应特性加速为比稳定操作状态更快,以改善跟踪性能,然后,在经历时间T3[s]后,将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切换到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T1[s],假定在T3[s]时刻接收到的电场的检测电平的上升操作结束。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及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变化例,可响应于在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或被构成为包含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接收装置的操作时所经历的时间,来决定控制信号GC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更具体地讲,在接收装置的电源从其切断状态变换为其接通状态时(即当打开电源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期间内,可将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T2[s]设定为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T1[s]短,从而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响应特性加速到比稳定状态中的响应特性快,然后,在预定时间T3[s]之后,将该更短的产生周期设定为稳定操作状态的产生周期。因此,即使当在进行电源接通操作时刻预期接收信号电平的变化量较大时、或当由于电场条件得以稳定而使接收信号电平的变化量较小时,可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并可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从而保证良好的接收特性。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及包含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接收机装置中所采用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图1)中的基本相同,但在控制部25中决定控制信号GC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的方法却不同。
图1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控制部25输出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1,以控制由锁存电路19锁存积分器电路部中的加法器18的输出的时刻。锁存电路19中保存自动增益控制环路中的先前环路增益数据,并且通过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1的触发信号来锁存加法器18通过加上环路增益数据变化量而得到的结果。因此,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1可定义控制信号GC的产生定时,并且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1的触发周期与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一致。
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能够响应于在起动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或被构成为包含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接收装置的操作后所经历的时间,来决定控制信号GC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更具体地讲,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特点是:在接收装置执行其间歇接收操作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期间内,可将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短,从而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响应特性加速到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响应特性快,然后,在预定时间之后,可将该更短的产生周期设定为稳定操作状态的产生周期。
下面将参照图5和图6来描述具有上述特点的决定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的方法。图5是表示在接收机装置进行间歇接收操作时接收机装置从非操作状态(起始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上升条件下、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的示意图。图5A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情况,而图5B表示的是现有技术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情况。图6是表示由控制部25执行的决定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的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将描述图5B中所示现有技术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的问题。通常,如果考虑到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相对于电平变化量的跟踪性能,则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T4[s]设定为较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自动增益控制环路遵循所接收调制波的包络而使接收特性变劣、因电平突变而变得不稳定、引起诸如诸如振荡之类的损害等,因此,对于这种设定较小的产生周期的做法有一定限制。所以,在现有技术中,即使在接收装置执行其间歇接收操作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期间引起大的电平变化,仍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设定为T4[s](如5[ms]),T4[s]等于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因此,在有些情况下,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变劣。
相反,在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如图5A所示,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在间歇接收操作的上升期间,将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T5[s](如1[ms])(T5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T4[s](如5[ms])小),从而可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响应特性加速为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快,以改善跟踪性能。此后,在经历时间T6[s]处,将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切换到稳定操作状态中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T4[s],其中,假定在T6时刻所接收电场的检测电平的上升操作结束。
换言之,在图6所示的流程图中,在步骤S603,在从非操作状态开始到上升期间的经历时间T6[s]期间,控制部25将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短的T5[s]。在步骤S602,在经历时间T6过去之后,控制部25将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设定为必须在稳定操作状态中设定的T4[s]。然后,根据所设定的产生周期,产生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1的触发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微处理器中的软件定时器对时间进行计数,并且当接收机装置进行接收操作时对该软件定时器进行复位。
采用这种方式,由于在接收装置执行其间歇接收操作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期间,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T5[s]设定为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T4[4]短,因此,可改善上升操作时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及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频率牵引性能。
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的接收机系统和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操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操作类似,并且与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一样,也可类似地采用第一和第二变化例。在这种情况下,当应用第一变化例时(即采用查找表的结构),必须引起注意的是,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所不同的是,当在间歇接收操作中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从非操作状态变化到操作状态时,对定时器电路进行复位。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响应于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或被构成为包含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接收装置的操作的经历时间,可决定控制信号GC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换言之,在接收装置执行间歇接收操作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期间内,可将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T5[s]设定为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T4[s]短,从而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响应特性加速到比稳定状态中的响应特性快,然后,在预定时间T6[s]之后,将该更短的产生周期切换到稳定操作状态的产生周期。因此,即使在接收机装置进行间歇操作时预期接收信号电平的变化量较大时、或当由于电场条件得以稳定而使接收信号电平的变化量较小时,仍可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并且还可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从而保证良好的接收特性。
                         第三实施例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结构的示意图,并且本发明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应用于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图7中与图1(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部件用相同标号表示。
图7中,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可变增益放大器11、解调器部12、A/D转换器13、电平检测器14、平均部15、收敛值之差计算加法器16、环路增益控制乘法器17、积分器电路部中的加法器18、积分器电路部中的锁存电路19、运算部20、D/A转换器21、锁存电路22、加法器23、和控制部26。
可变增益放大器11、解调器部12和A/D转换器13构成一接收机系统,它接收一接收信号输入Ri,然后输出解调输出Rd。电平检测器14、平均部15、收敛值之差计算加法器16、环路增益控制乘法器17、积分器电路部中的加法器18、积分器电路部中的锁存电路19、运算部20和D/A转换器21构成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在这种情况下,该自动增益控制环路对应于各权利要求中所提出的控制信号产生装置。另外,控制部26可由诸如微处理器等的处理装置来实现,并对应于各权利要求中所提出的控制装置。此外,电平检测器14、平均部15、锁存电路22、及加法器23对应于各权利要求中所提出的检测输出变化量检测装置。
由于第三实施例的接收机系统及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功能和操作的描述。换言之,可通过将锁存电路22和加法器23(两者一起用作检测输出变化量检测装置)加到第一实施例(图1)的结构中,来实现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并且,该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的特点是采用了一种在控制部26中决定控制信号GC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的方法。
图7中,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控制部26输出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2,以控制由锁存电路19锁存积分器电路部中加法器18的输出的定时。锁存电路19中保持自动增益控制环路中的先前环路增益数据,并且由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2的触发信号来锁存通过由加法器18加上环路增益数据的变化量而得到的相加结果。因此,可由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2来定义控制信号GC的产生定时,并且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2的触发周期与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一致。
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特点是,可根据由检测输出变化量检测装置(电平检测器14、平均部15、锁存电路22、及加法器23)检测到的解调输出Rd的电平检测输出变化量,来决定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或产生定时)。
下面将参照图8来描述具有上述特点的控制信号产生周期的决定方法。图8是表示接收机装置的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的示意图。图8A表示的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情况,而图8B表示的是现有技术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情况。
首先,在图8B所示的现有技术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由于不管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电平变化如何均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产生周期T7[s]设定为恒定值,因此,在所接收电场的检测电平发生突变时,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有时下降。
相反,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如图8B所示,由于是通过检测电场检测电平而根据电场检测电平的变化量来决定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Tn[s],因此,应理解的是,可始终在最佳产生周期(产生定时)处产生控制信号GC,从而可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改善得比现有技术中的更好。
下面将根据上述描述来解释检测输出变化量检测装置(锁存电路22和加法器23)及控制部26的操作。
首先,在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开始其操作的初始状态,可将锁存电路22中锁存的锁存值随机设定为任意值,并且,还根据由自动增益控制环路输出的控制信号GC的电压从可变增益放大器11输出某一值。其结果是,随着在可变增益放大器11的增益发生变化后输出信号电平的变化,解调器部12、A/D转换器13、电平检测器14、及平均部15的输出也发生变化。先前数据由锁存电路22锁存,并且,加法器23计算平均部15的变化输出与锁存电路22中的先前数据之差,然后,将结果提供给控制部26,作为检测电平变化量。控制部26响应于检测电平变化量来设定控制信号GC的最佳产生周期,然后根据这样产生的周期将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2的触发信号输出到积分器电路部中的锁存电路19。
积分器电路部通过用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2的触发信号更新锁存电路19中的数据来对环路增益数据变化量进行积分。另外,运算部20将由该积分器电路部积分的积分数据转换成等效于可变增益放大器11的控制电压的数据。然后,D/A转换器21将运算结果转换成模拟值,然后将该模拟值作为基于该数据的控制电压反馈到可变增益放大器11。
接下来,将描述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第一变化例,即,在控制部26中采用数值变换表(查找表)的变化例。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26例如是这样构成的,即在微处理器中加入诸如ROM等其中存储有数值变换表的存储器。该存储器保存对应于检测电平变化量的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存储器接收检测输出变化量检测装置(加法器23)的输出作为地址,然后将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提供给微处理器。然后,微处理器根据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来产生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2的触发信号。如果采用这种数值变换表(查找表),则仅仅通过交换ROM等便可进行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数据的更新。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第二变化例,即自动增益控制环路中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变化例。此时,例如可由DSP来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电平检测器14、平均部15、收敛值之差计算加法器16、环路增益控制乘法器17、积分器电路部中的加法器18、积分器电路部中的锁存电路19、运算部20、及D/A转换器21)、检测输出变化量检测装置(锁存电路22和加法器23)和控制部25的结构。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对应于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处理部(控制信号产生步骤)由图4所示流程图的各过程来进行。但是,对于图4的步骤S406中对控制数据相加(积分)的上述定时,分别采用图9的流程图中的处理过程来设定控制信号的积分定时。
更具体地讲,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决定积分周期(积分定时)的方法的流程图,它对应于检测输出变化量检测装置和控制部。在步骤S901中,对接收到的电场进行电平检测。在步骤S902,对电平检测数据在预定时间内进行平均处理。然后,在步骤S903,根据与先前检测数据的差值计算检测数据变化量。在步骤S904,根据所计算出的检测数据变化量,来决定控制数据的积分周期(积分定时)。步骤S901至S903对应于各权利要求中所提出的检测输出变化量检测步骤,而步骤S904对应于各权利要求中所提出的控制步骤。在这种情况下,步骤S901和S902可采用与图4中的步骤S402和S403相同的步骤。
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和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变化例,可响应于由检测输出变化量检测装置(检测输出变化量检测步骤)检测到的解调输出Rd的检测输出的变化量,来决定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Tn[s](或产生定时)。因此,在各种情况下,如在进行电源接通操作时预期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大情况下、由于电场条件得以稳定而使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小情况下等,可精确地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或产生定时),并可对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进行最优化,从而保证良好的接收特性。
                         第四实施例
图1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结构的示意图,并且本发明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应用于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图10中与图1(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部件用相同标号表示。
图10中,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可变增益放大器11、解调器部12、A/D转换器13、电平检测器14、平均部15、收敛值之差计算加法器16、环路增益控制乘法器17、积分器电路部中的加法器18、积分器电路部中的锁存电路19、运算部20、D/A转换器21、衰落间距(fading pitch)检测器部24、及控制部27。
可变增益放大器11、解调器部12和A/D转换器13构成一接收机系统,它接收一接收信号输入Ri,然后输出解调输出Rd。电平检测器14、平均部15、收敛值之差计算加法器16、环路增益控制乘法器17、积分器电路部中的加法器18、积分器电路部中的锁存电路19、运算部20和D/A转换器21构成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在这种情况下,该自动增益控制环路对应于各权利要求中所提出的控制信号产生装置。另外,控制部27可由诸如微处理器等的处理装置来实现,并对应于各权利要求中所提出的控制装置。此外,衰落间距检测器部24对应于各权利要求中所提出的用于检测接收信号Ri的衰落间距的装置。
由于第四实施例的接收机系统及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功能和操作的描述。换言之,可通过将衰落间距检测器部24加到第一实施例(图1)的结构中,来实现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并且,该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的特点是采用了一种在控制部27中决定控制信号GC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的方法。
图10中,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控制部27输出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3,以控制由积分器电路部中锁存电路19锁存加法器18的输出的定时。锁存电路19中保存自动增益控制环路中的先前环路增益数据,并且由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3的触发信号来锁存通过由加法器18加上环路增益数据的变化量而得到的相加结果。因此,可由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3来定义控制信号GC的产生定时,并且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3的触发周期与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一致。
根据由衰落间距检测器部24检测到的接收信号Ri的衰落间距,控制部27决定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产生定时)。更具体地讲,控制部27响应于该衰落间距来设定控制信号GC的最佳产生周期,然后,根据该产生周期将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3的触发信号输出到积分器电路部中的锁存电路19。
积分器电路部通过用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3的触发信号更新锁存电路19中的数据来对环路增益数据变化量进行积分。另外,运算部20将由该积分器电路部积分的积分数据转换成等效于可变增益放大器11的控制电压的数据。然后,D/A转换器21将运算结果转换成模拟值,然后将该模拟值作为基于该数据的控制电压反馈到可变增益放大器11。
接下来,将描述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第一变化例,即,在控制部27中采用数值变换表(查找表)的变化例。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27例如是这样构成的,即在微处理器中加入诸如ROM等其中存储有数值变换表的存储器。该存储器保存对应于接收信号Ri的衰落间距的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存储器接收衰落间距检测器部24的输出,然后将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提供给微处理器。然后,微处理器根据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来产生锁存定时控制信号C3的触发信号。如果采用这种数值变换表(查找表),则仅仅通过交换ROM等便可进行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数据的更新。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第二变化例,即自动增益控制环路中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变化例。此时,例如可由DSP来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电平检测器14、平均部15、收敛值之差计算加法器16、环路增益控制乘法器17、积分器电路部中的加法器18、积分器电路部中的锁存电路19、运算部20、及D/A转换器21)、衰落间距检测器部24和控制部27的结构。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对应于自动增益控制环路(控制信号产生步骤)的处理部由图4所示流程图的各过程来进行。但是,对于图4的步骤S406中对控制数据相加(积分)的定时,分别采用图11的流程图中的处理过程来设定控制信号的积分定时。
更具体地讲,图11是表示第四实施例中决定积分周期(积分定时)的方法的流程图,它对应于衰落间距检测器部和控制部。在步骤S1101中,检测接收信号Ri的衰落间距。在步骤S1102,根据所检测到的衰落间距来决定控制数据的积分周期(积分定时)。步骤S1101对应于各权利要求中所提出的衰落间距检测步骤,而步骤S1102对应于各权利要求中所提出的控制步骤。
如上所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和第四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变化例,可响应于由衰落间距检测器部24(衰落间距检测步骤)检测到的接收信号Ri的衰落间距,来决定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或产生定时)。因此,即使当在衰落等环境下接收该接收信号时预期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大情况下、或在由于电场条件得以稳定而使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小情况下,可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或产生定时),并可对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进行最优化,从而保证良好的接收特性。
                         第五实施例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包含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接收机装置结构的示意图。在第五实施例的接收机装置中,加入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作为其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
图12中,第五实施例的接收机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天线101,用于收发信号;天线双工器102;高频带通滤波器(BPF)103、低噪声放大器104、下混频器105,用于执行从高频带向中频带的频率变换;中频带通滤波器106;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107、频率合成器108;接收机109,键盘输入部111,用于对接收机装置的操作发出指令;麦克风112;发射机电路113;电源部114;和控制部110,用于执行对接收机装置的控制。
下面将参照图12来描述第五实施例的接收机装置的操作。首先,经天线10接收信号(如这里假定为2[GHz]频带信号)。然后,经天线10输入的信号经过双工器102,之后,所需频带以外的信号分量由高频带通滤波器103衰减。经带通滤波器103之后,该信号由低噪声放大器104进行放大,然后由下混频器105将该信号的频率变换到中频带(如380[MHz]),之后,该信号经中频带通滤波器106输入到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07。
输入到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07的信号由设置在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07中的解调器电路12进行解调,然后输出到控制部110,作为要进行信号处理的基带信号。在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07的自动增益控制环路中,解调输出Rd由电平检测器14进行电平检测,然后进行如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的信号处理,由此可产生要被提供给可变增益放大器11的反馈电压(控制信号GC)。
如上所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接收机装置,由于采用了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2、或3),因此,在各种情况下,如在进行电源接通操作时、接收机装置进行间歇接收操作时、在衰落条件下进行接收操作时预期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大情况下,或在由于电场条件得以稳定而使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小情况下,可响应于从接收装置的非操作状态开始所经历的时间、接收信号的检测输出的变化量、或接收信号衰落间距等,来设定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因此,可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从而该接收装置可执行接收操作,如最佳自动增益控制操作。其结果是,可实现良好的接收特性。
特别是,如果采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则在接收装置的电源从其切断状态变换为其接通状态时(即当打开电源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期间内,可将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T2[s]设定为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T1[s]短,从而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响应特性加速到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响应特性快,然后,在预定时间T3[s]之后,将该更短的产生周期转换为稳定操作状态的产生周期。因此,可改善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和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频率牵引特性。即使当在进行电源接通操作时刻预期接收信号电平的变化量较大时、或当由于电场条件得以稳定而使接收信号电平的变化量较小时,也可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并且还可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其结果是,可实现良好的接收特性。
特别是,如果采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则在接收装置执行间歇接收操作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期间内,可将控制信号GC的产生周期T5[s]设定为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T4[s]短,从而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响应特性加速到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响应特性快,然后,在预定时间T6[s]之后,将该更短的产生周期切换为稳定操作状态的产生周期。因此,可改善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和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频率牵引特性。即使在接收机装置进行间歇操作时预期接收信号电平的变化量较大时、或当由于电场条件得以稳定而使接收信号电平的变化量较小时,仍可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并且还可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其结果是,能够实现良好的接收特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及采用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接收机装置、接收机装置中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当控制信号产生装置(控制信号产生步骤)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电平检测并产生反馈信号而产生可变增益放大器的控制信号时,控制装置(控制步骤)响应于预定的物理量来决定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因此,在各种情况下,如在预期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大情况下、由于电场条件得以稳定而使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小情况下等,可通过将物理量设定为对应于各种条件,来决定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其结果是,可在各种情况下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从而可实现良好的接收特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选定作为地址信息的预定物理量,然后参照其中对应于该地址信息保存有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的查找表,可响应于预定物理量来决定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的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因此,在各种情况下,如当在进行接通电源操作时、在接收机装置进行间歇接收操作时、在衰落条件下进行接收操作时等,预期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大情况下,或者在由于电场条件得以稳定而使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小情况下,可在对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进行最优化时,通过参照该查找表来精确地设定该预定物理量。因此,可在各种情况下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从而可实现良好的接收特性。此外,仅仅通过交换查找表便可改变产生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的方法以及存储在该表中的数据。
另外,根据本发明,响应于在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或被构成为包含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接收装置进行操作时所经历的时间,控制装置(控制步骤)可决定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在电源接通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期间内,可将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短,从而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响应特性加速到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响应特性快。因此,即使当在接通电源时预期接收信号电平的变化量较大时,仍可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并且还可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从而保证良好的接收特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响应于在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或被构成为包含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接收装置进行操作时所经历的时间,控制装置(控制步骤)可决定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在接收机装置进行间歇接收操作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期间内,可将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短,从而将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响应特性加速到比稳定操作状态中的响应特性快。因此,即使当在接收机装置进行间歇接收操作时预期接收信号电平的变化量较大时,仍可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并且还可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从而保证良好的接收特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可响应于由检测输出变化量检测装置(检测输出变化量检测步骤)检测到的解调输出的检测输出的变化量,来决定控制信号GC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因此,在各种情况下,如在预期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大情况下、由于电场条件得以稳定而使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小情况下等,可精细地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并对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进行最优化,从而保证良好的接收特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响应于由衰落间距检测器部(衰落间距检测步骤)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的衰落间距,控制装置(控制步骤)可决定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因此,即使当在衰落等环境下接收该接收信号时预期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大情况下、或在由于电场条件得以稳定而使接收信号电平变化量较小情况下,仍可最优化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产生周期,并可对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跟踪性能进行最优化,从而保证良好的接收特性。

Claims (12)

1.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包括:
可变增益放大器,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来控制接收信号的幅度;
控制信号产生装置,用于对所述接收信号进行电平检测,并将一预定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电平进行平均,然后产生一反馈信号作为所述可变增益放大器的控制信号;及
控制装置,用于响应于一预定物理量来决定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和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中的至少一个,并控制所述控制信号产生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一查找表,它使用作为所述预定物理量的地址信息,并响应于所述地址信息来保存有关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的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使用所述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在操作时所经历的时间作为所述预定物理量,来决定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在接通电源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时间内,将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比所述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在执行间歇接收操作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时间内,将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比所述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还包括:
检测输出变化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接收信号的检测输出的变化量,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使用所述检测输出的变化量作为所述预定物理量,来决定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还包括:
衰落间距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接收信号的衰落间距,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使用所述衰落间距作为所述预定物理量,来决定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
7.一种接收机装置,包括: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所述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包括:可变增益放大器,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来控制接收信号的幅度;控制信号产生装置,用于对所述接收信号进行电平检测,并将一预定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电平进行平均,然后产生一反馈信号作为所述可变增益放大器的控制信号;及控制装置,用于响应于一预定物理量来决定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和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中的至少一个,并控制所述控制信号产生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一查找表,它使用作为所述预定物理量的地址信息,并响应于所述地址信息来保存有关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的信息。
8.一种包含可变增益放大器的接收机装置中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可变增益放大器根据控制信号来控制接收信号的幅度,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信号产生步骤,用于对所述接收信号进行电平检测,并将一预定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电平进行平均,然后产生一反馈信号作为所述可变增益放大器的控制信号;及
控制步骤,用于响应于一预定物理量来决定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
其中,所述控制步骤在接通电源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时间内,将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比所述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机装置中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步骤使用所述接收机装置在操作时所经历的时间作为所述预定物理量,来决定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机装置中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步骤在执行间歇接收操作时从非操作状态到稳定操作状态的预定上升时间内,将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设定为比所述稳定操作状态中的产生周期短。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机装置中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还包括:
检测输出变化量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所述接收信号的检测输出的变化量,
其中,所述控制步骤使用所述检测输出的变化量作为所述预定物理量,来决定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机装置中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还包括:
衰落间距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所述接收信号的衰落间距,
其中,所述控制步骤利用所述衰落间距作为所述预定物理量,来决定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定时或所述控制信号的产生周期。
CNB001043048A 1999-03-18 2000-03-17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和电路及采用该电路的接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243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073977A JP2000269759A (ja) 1999-03-18 1999-03-18 自動利得制御回路およびその回路を備えた受信装置、受信装置における自動利得制御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JP73977/1999 1999-03-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7956A CN1267956A (zh) 2000-09-27
CN1172433C true CN1172433C (zh) 2004-10-20

Family

ID=13533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0430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2433C (zh) 1999-03-18 2000-03-17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和电路及采用该电路的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6885851B1 (zh)
EP (1) EP1037381B1 (zh)
JP (1) JP2000269759A (zh)
CN (1) CN1172433C (zh)
DE (1) DE60025964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47048C2 (de) * 1999-09-30 2003-02-13 Micronas Munich Gmbh Regelkreis für digitale Signale
JP3824871B2 (ja) * 2001-02-19 2006-09-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利得制御装置および復調器
WO2002084859A1 (en) * 2001-04-18 2002-10-24 Nokia Corporation Balanced circuit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linearizing such an arrangement
JP4646452B2 (ja) * 2001-07-12 2011-03-0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利得制御方法、利得制御回路、およびその利得制御回路を利用可能な移動通信端末
JP2003101427A (ja) * 2001-09-21 2003-04-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無線装置および利得制御方法
ATE324703T1 (de) * 2002-10-16 2006-05-15 Casio Computer Co Ltd Funkwellen empfangsvorrichtung, funkwellenuhr, und repeater
TWI355798B (en) * 2003-03-12 2012-01-01 St Ericsson Sa Automatic gain control with two power detectors
JP3906179B2 (ja) * 2003-04-25 2007-04-18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受信機および無線信号処理方法
JP4168393B2 (ja) 2003-09-05 2008-10-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移動局のagc制御方法
CN100581052C (zh) * 2004-08-13 2010-01-13 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自适应的爬升和衰减时间的自动增益控制系统
US20060068740A1 (en) * 2004-09-24 2006-03-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ceiver if circuit including image rejection mixer and active bandpass filter
US8116485B2 (en) * 2005-05-16 2012-02-14 Qnx Software Systems Co Adaptive gain control system
US7498882B2 (en) 2006-04-18 2009-03-03 Rambus Inc. Signaling system with low-power automatic gain control
US7796714B2 (en) * 2006-08-02 2010-09-14 Powerwave Cognition, Inc. Multiple signal receiving
KR100726958B1 (ko) * 2006-08-22 2007-06-14 인티그런트 테크놀로지즈(주) 수신기 및 그 증폭이득 제어장치
CN101335546B (zh) * 2007-06-26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自动增益控制系统和方法
JP4452731B2 (ja) 2007-08-08 2010-04-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復調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及び、デジタル受信装置。
JP5315655B2 (ja) * 2007-09-21 2013-10-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自動利得制御方法
BRPI0821882B1 (pt) * 2008-01-16 2020-04-22 Interdigital Madison Patent Holdings circuito de controle de ganho automático e método de controle de ganho automático com feedback de controlador de estado de máquina
JP5116502B2 (ja) * 2008-02-15 2013-01-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受信レベル制御装置及び受信機
TWI418143B (zh) * 2010-08-26 2013-12-01 Global Unichip Corp 一種具有自動增益控制裝置之通訊裝置以及自動增益控制的方法
JP2012205003A (ja) * 2011-03-24 2012-10-22 Hochiki Corp 光受信機
TWI499336B (zh) * 2012-04-13 2015-09-01 Apple Inc 用於基於經測量假訊調整適應性控制環路行為之裝置及方法
KR20150071575A (ko) * 2013-12-18 2015-06-26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Ldc의 입력 전류 정보를 이용한 ldc 제어 장치
CN104539253B (zh) * 2014-08-18 2017-06-06 中国科学院嘉兴微电子与系统工程中心 三级自动增益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170362B (zh) * 2018-11-30 202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信号接收方法、终端及源基站
CN112491378A (zh) * 2020-12-02 2021-03-12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数字化自适应agc控制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2598A (en) * 1978-06-01 1981-09-29 Tokyo Shibaura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
JPS5866064A (ja) 1981-10-15 1983-04-20 Toshiba Corp レベル検出回路
JPS62264778A (ja) * 1986-05-12 1987-11-17 Toshiba Corp Agc回路
JPH0810809B2 (ja) 1989-07-21 1996-01-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自動利得制御回路
GB2243733A (en) * 1990-05-01 1991-11-06 Orbi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ain control based on average amplitude of i/p signal
JPH04297115A (ja) * 1991-03-26 1992-10-21 Toshiba Corp 可変利得制御回路
JPH0520786A (ja) * 1991-07-09 1993-01-29 Canon Inc 情報信号出力装置
JP3254733B2 (ja) * 1992-06-16 2002-02-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自動利得制御回路
JPH0653765A (ja) 1992-07-30 1994-02-25 Nec Corp 自動利得制御回路
JP3257083B2 (ja) 1992-11-09 2002-02-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自動利得制御回路
US5603113A (en) * 1993-06-16 1997-02-11 Oki Telecom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 for both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 adjustable amplifiers including a linear signal level detector with DC blocking, DC adding, and AC removing components
FR2712751B1 (fr) * 1993-11-19 1995-12-15 Thomson Csf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régulation du gain d'un amplificateur de signaux haute fréquence.
US6049715A (en) * 1994-06-01 2000-04-11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a received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long and short term values
JPH0851329A (ja) 1994-08-09 1996-02-20 Fujitsu Ltd Agc回路
DE69535386T8 (de) * 1994-12-13 2007-10-25 Ntt Docomo Inc. Mobile Satelliten Kommunikationsanordnung
DE69618358T2 (de) * 1995-01-31 2002-11-14 Nec Corp Mobile Funkeinheit
US5613230A (en) * 1995-06-09 1997-03-18 Ford Motor Company AM receiver search tuning with adaptive control
US5901347A (en) * 1996-01-17 1999-05-04 Motorola, Inc. Fast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for zero intermediate frequency receivers and radiotelephone using same
JP3273539B2 (ja) * 1996-01-19 2002-04-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スペクトル拡散信号受信機
JPH09266422A (ja) 1996-03-28 1997-10-07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自動利得制御回路
US5784410A (en) 1996-06-03 1998-07-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ception automatic gai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EP0859462A4 (en) * 1996-09-05 1999-11-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ETHOD FOR GAIN CONTROL AND RELATED RECEIVERS
US5724652A (en) * 1996-10-24 1998-03-03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acquiring a rapid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 response in a narrow band receiver
US5930693A (en) * 1997-02-03 1999-07-27 Ford Motor Company Radio receiver with underpass detector
JP3841515B2 (ja) 1997-06-02 2006-11-01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オーディオ放送の受信装置
JPH11136154A (ja) * 1997-10-31 1999-05-21 Sony Corp 受信装置
JP3304886B2 (ja) * 1998-06-29 2002-07-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自動利得制御方法、その装置および通信用受信装置
CN1192495C (zh) * 1999-02-24 2005-03-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终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037381A2 (en) 2000-09-20
JP2000269759A (ja) 2000-09-29
CN1267956A (zh) 2000-09-27
US20050186928A1 (en) 2005-08-25
DE60025964D1 (de) 2006-04-20
EP1037381A3 (en) 2001-05-23
EP1037381B1 (en) 2006-02-15
US6885851B1 (en) 2005-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2433C (zh)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和电路及采用该电路的接收装置
CN1302625C (zh) 直接转换接收器和降低直流偏移的方法
CN1224279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及其使用的基站
CN1233101C (zh) 突发发射机的发射输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87919C (zh)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装置及传播路径估计方法
CN1311576A (zh) 通信装置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CN1257651C (zh) 无线接收器及无线接收方法
CN1396464A (zh) 雷达装置
CN1698291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反向话务速率的装置和方法
CN1122359C (zh)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和方法及接收装置
CN1797961A (zh) 无线电发射机和发射功率调整方法
CN1199363C (zh)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和装置及具有该功能的无线电通信装置
CN1551517A (zh) 无线接收装置和接收滤波方法
CN101060312A (zh) 音量变换装置
CN1905372A (zh) 自动频率控制环路
CN1494773A (zh) 无线基站系统及指向性控制方法
CN1534895A (zh) 无线接收装置、自适应阵列处理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CN1555616A (zh) 无线终端装置及其接收操作控制程序
CN1315269C (zh) 发射方法和利用该方法的无线设备
CN1290271C (zh) 无线信息终端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1706112A (zh) 用于补偿自动增益控制器的增益的设备和方法
CN1172543C (zh) 波形均衡器、移动台、基站、及移动通信系统
CN1547834A (zh) 鉴频器
CN1275449C (zh) 声控切换系统和声控切换方法
CN1619619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及自动控制其寻址数据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