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2382A - 光连接部件以及光布线 - Google Patents

光连接部件以及光布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42382A
CN117242382A CN202280032390.3A CN202280032390A CN117242382A CN 117242382 A CN117242382 A CN 117242382A CN 202280032390 A CN202280032390 A CN 202280032390A CN 117242382 A CN117242382 A CN 117242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s
face
group
optical
or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23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荒生肇
中西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242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23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1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 G02B6/12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kind
    • G02B6/122Basic optical elements, e.g. light-guiding paths
    • G02B6/125Bends, branchings or intersec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连接部件(10)是一种光连接部件(10),具备:多个纤芯(17),沿第一方向(D1)传输光信号;以及包层(10A),具有比所述多个纤芯(17)的折射率小的折射率,将所述多个纤芯(17)包围为一体。光连接部件(10)具有:第一面(11),在与第一方向(D1)交叉的第二方向(D2)上以及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双方交叉的第三方向(D3)上延伸;以及第二面(12),在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上延伸,并且与第一面(11)沿第一方向(D1)排列。多个纤芯(17)各自从第一面(11)起沿第一方向(D1)延伸,并向第三方向(D3)弯曲而延伸至第二面(12)。在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的每一个中,多个纤芯(17)沿第二方向(D2)排列。第一面(11)中的多个纤芯(17)整体排列的顺序与第二面(12)中的多个纤芯(17)整体排列的顺序彼此不同。

Description

光连接部件以及光布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连接部件以及光布线。
本申请要求基于2021年5月24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1-087089号的优先权,并援引上述日本专利申请中所记载的所有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光布线构件和光布线结构。光布线构件具备布线部和从布线部延伸出的多个光纤带芯线。布线部具备多个片状的构件,在多个构件之间插入有从光纤带芯线延伸出的多个光纤。多个光纤各自具有第一端部和位于与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多个光纤具有在第一端部汇集的多个第一输入输出部和在第二端部汇集的第二输入输出部。在第一输入输出部与第二输入输出部之间设有多个光纤相互交叉的多个交叉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配置有多个光波导和多个光连接器的光电混载基板。光波导具备将多个光连接器相互光连接的多个芯部。多个芯部在同一平面上相互交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9/171700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262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光连接部件是一种光连接部件,具备:多个纤芯,沿第一方向传输光信号;以及包层,具有比所述多个纤芯的折射率小的折射率,将所述多个纤芯包围为一体。光连接部件具有:第一面,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以及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双方交叉的第三方向上延伸;以及第二面,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延伸,并且与第一面沿第一方向排列。多个纤芯各自从第一面起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向第三方向弯曲而延伸至第二面。在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每一个中,多个纤芯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一面中的多个纤芯整体排列的顺序与第二面中的多个纤芯整体排列的顺序彼此不同。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部件的光布线的立体图。
图2是沿第三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部件的图。
图3是沿第二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部件的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部件中的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部件中的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的图。
图7是沿第三方向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光连接部件的图。
图8是沿第二方向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光连接部件的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光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沿第三方向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光连接部件的图。
图11是沿第二方向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光连接部件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光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具备第四实施方式的光连接部件的光布线的立体图。
图14是沿第二方向观察第四实施方式的光布线的图。
图1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光布线的MT插芯和光纤阵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像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布线构件那样,通过光纤进行路由的情况下,当光纤的数量增加时,操作可能变得繁杂。在多个纤芯在同一平面上相互交叉的情况下,在该交叉的部分可能会产生光信号的干扰或损耗。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操作容易并且能抑制光信号的干扰和损耗的光连接部件。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来进行说明。
(1)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连接部件是一种光连接部件,具备:多个纤芯,沿第一方向传输光信号;以及包层,具有比所述多个纤芯的折射率小的折射率,将所述多个纤芯包围为一体。光连接部件具有:第一面,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以及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双方交叉的第三方向上延伸;以及第二面,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延伸,并且与第一面沿第一方向排列。多个纤芯各自从第一面起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向第三方向弯曲而延伸至第二面。在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每一个中,多个纤芯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一面中的多个纤芯整体排列的顺序与第二面中的多个纤芯整体排列的顺序彼此不同。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连接部件中,在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每一个中排列有多个纤芯。各纤芯从第一面起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向第三方向弯曲而延伸至第二面。第一面中的多个纤芯整体排列的顺序与第二面中的多个纤芯整体排列的顺序彼此不同。在光连接部件中,从第一面起延伸的纤芯向第三方向弯曲,并且多个纤芯的顺序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调换。因此,通过多个纤芯在同一平面上不相互交叉,能抑制穿过纤芯的光信号的干扰和损耗。而且,能由一个部件构成调换纤芯的顺序的部件,因此,能使操作容易。
(2)在上述(1)中,也可以是,上述的光连接部件具有:第三面,该第三面将第一面和第二面相互连接,并且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延伸。也可以是,第一面中的从第三面至多个纤芯的第一距离与第二面中的从第三面至多个纤芯的第二距离彼此不同,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差为10μm以上。在该情况下,纤芯向第三方向弯曲的长度为10μm以上,因此,能更可靠地抑制光信号的干扰和损耗。
(3)在上述(1)或(2)中,也可以是,多个纤芯的每一个的向第三方向弯曲的次数彼此相同。
(4)在上述(1)~(3)中任一项中,也可以是,多个纤芯构成第一组和第二组,该第一组包括至少一个纤芯,该第二组包括不属于第一组的纤芯。也可以是,第一面中的第一组的纤芯排列的顺序与第二面中的第一组的纤芯排列的顺序相同,也可以是,第一面中的第二组的纤芯排列的顺序与第二面中的第二组的纤芯排列的顺序相同。
(5)在上述(4)中,也可以是,多个纤芯的每一个的向第三方向弯曲的次数为一次。
(6)在上述(4)或(5)中,也可以是,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设有多个纤芯在第二方向上的顺序被改变的重新排列部。也可以是,属于第一组的多个纤芯在第一面与重新排列部之间向第三方向弯曲,属于第二组的多个纤芯在重新排列部与第二面之间向第三方向弯曲。
(7)在上述(1)~(3)中任一项中,也可以是,多个纤芯构成第一组、第二组以及第三组,该第一组包括至少一个纤芯,该第二组包括不属于第一组的纤芯,该第三组包括不属于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纤芯。也可以是,第一面中的第一组的纤芯排列的顺序与第二面中的第一组的纤芯排列的顺序相同。也可以是,第一面中的第二组的纤芯排列的顺序与第二面中的第二组的纤芯排列的顺序相同。也可以是,第一面中的第三组的纤芯排列的顺序与第二面中的第三组的纤芯排列的顺序相同。
(8)在上述(7)中,也可以是,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设有多个纤芯在第二方向上的顺序被改变的多个重新排列部。也可以是,多个重新排列部中属于第一组的纤芯向第二方向弯曲的重新排列部、属于第二组的纤芯向第二方向弯曲的重新排列部以及属于第三组的纤芯向第二方向弯曲的重新排列部在第一方向上彼此不同。
(9)在上述(7)中,也可以是,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设有多个纤芯在第二方向上的顺序被改变的多个重新排列部。也可以是,多个重新排列部中属于第一组的纤芯向第二方向弯曲的重新排列部、属于第二组的纤芯向第二方向弯曲的重新排列部以及属于第三组的纤芯向第二方向弯曲的重新排列部在第三方向上彼此不同。
(10)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布线具备:上述(1)~(9)中任一项中的光连接部件;以及至少一个光纤阵列,保持与光连接部件的多个纤芯光连接的多个光纤。
(11)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案,在上述(10)中,也可以是,光布线具备多个光纤阵列。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布线中,能使操作性容易,并且能抑制光信号的干扰和损耗。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光连接部件和光布线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示例,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在于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为了便于理解,有时对附图的一部分进行简化或夸张描绘,尺寸比例等不限定于附图中记载的内容。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布线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光布线1具备第一MT(Mechanical Transfer:机械对准传输)插芯2A、第二MT插芯2B、第一光纤阵列3A、第二光纤阵列3B以及光连接部件10。例如,第一MT插芯2A、第一光纤阵列3A、光连接部件10、第二光纤阵列3B以及第二MT插芯2B按该顺序沿第一方向D1排列。
光连接部件10沿第一方向D1传输光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MT插芯2A与第二MT插芯2B之间配置有第一光纤阵列3A和第二光纤阵列3B。在第一光纤阵列3A与第二光纤阵列3B之间配置有光连接部件10。
第一MT插芯2A对多根单芯光纤F进行保持。单芯光纤F具有在朝向第一方向D1的第一MT插芯2A的端面2b露出的顶端面F1。在第一MT插芯2A中,多个单芯光纤F属于两个组(上层的组、下层的组)中的任一方。在上层的组和下层的组的每一个中,多个单芯光纤F沿与第一方向D1交叉的第二方向D2排列。上层的组和下层的组沿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交叉的第三方向D3排列。
第二方向D2例如形成与第一方向D1正交的方向,第三方向D3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双方正交。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单芯光纤F的数量例如为12。在该情况下,第一MT插芯2A是对24根单芯光纤F进行保持的24chMT插芯。
第一光纤阵列3A对从第一MT插芯2A延伸出的多根单芯光纤F进行保持。在第一光纤阵列3A中,多个单芯光纤F沿第二方向D2排列为一列。从第一MT插芯2A延伸出的多个单芯光纤F从沿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双方排列的状态转换为沿第二方向D2排列为一列的状态。不过,在图1中,省略了该单芯光纤F的排列的状态的转换的图示。例如,在第一光纤阵列3A中,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单芯光纤F的数量为24。
第二MT插芯2B和第二光纤阵列3B各自的构成与第一MT插芯2A和第一光纤阵列3A各自的构成相同。第二MT插芯2B和第二光纤阵列3B在从光连接部件10观察时配置于第一MT插芯2A和第二光纤阵列3B的相反侧。例如,第一MT插芯2A和第二MT插芯2B被配置为相对于光连接部件10相互对称。例如,第一光纤阵列3A和第二光纤阵列3B被配置为相对于光连接部件10相互对称。
光连接部件10具有:第一面11,沿第一方向D1与第一光纤阵列3A对置;以及第二面12,沿第一方向D1与第二光纤阵列3B对置。光连接部件10例如呈矩形板状。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各自在第二方向D2上和第三方向D3双方上延伸。第二面12与第一面11沿第一方向D1排列。
图2是沿第三方向D3观察光连接部件10的光连接部件10的俯视图。图3是沿第二方向D2观察光连接部件10的光连接部件10的侧视图。图4是光连接部件10的立体图。如图2~图4所示,除了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以外,光连接部件10还具有:第三面13,在第一方向D1上和第二方向D2上延伸;第四面14,朝向第三面13的相反侧;第五面15,在第一方向D1上和第三方向D3上延伸;以及第六面16,朝向第五面15的相反侧。
光连接部件10具备:包层10A;以及多个纤芯17,配置于包层10A的内部,沿第一方向D1传输光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为了使图示便于理解,用实线示出纤芯17。多个纤芯17和包层10A构成在纤芯17中一边将光信号向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以及第三方向D3弯曲一边进行传输的三维光波导。纤芯17例如通过飞秒激光的照射来制作。在光连接部件10中,在一体的包层10A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纤芯17。多个纤芯17各自沿第一方向D1延伸并且向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弯曲。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纤芯17的向第三方向D3弯曲的次数彼此相同。作为一个例子,多个纤芯17的向第三方向D3弯曲的次数为一次。在该情况下,能将纤芯17弯曲的次数设为必要最小限度。
多个纤芯17在光连接部件10的内部向第三方向D3弯曲,由此,第一面11中的从第三面13至多个纤芯17的第一距离K1与第二面12中的从第三面13至多个纤芯17的第二距离K2不同。作为一个例子,第二距离K2比第一距离K1长。第二距离K2与第一距离K1的差例如为10μm以上。
在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的每一个中,多个纤芯17沿第二方向D2排列。作为一个例子,在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的每一个中,24个纤芯17沿第二方向D2排列于一条直线上。第一面11的各纤芯17与第一光纤阵列3A的各单芯光纤F光连接。第二面12的各纤芯17与第二光纤阵列3B的各单芯光纤F光连接。
第一面11中的多个纤芯17整体排列的顺序与第二面12中的多个纤芯17整体排列的顺序彼此不同。即,在第一面11与第二面12之间调换多个纤芯17的顺序。以下,有时将第一面11中的多个纤芯17整体排列的顺序称为第一顺序,将第二面12中的多个纤芯17整体排列的顺序称为第二顺序。光连接部件10是在第一面11与第二面12之间调换多个纤芯17的顺序的混洗(shuffle)用三维光波导。在实施方式中,“顺序”表示在规定的面中纤芯或光纤排列的顺序。
多个纤芯17构成第一组G1和第二组G2,该第二组G2由不属于第一组G1的多个纤芯17构成。第一组G1和第二组G2的每一个中的第一顺序(第一面11中的纤芯17的顺序)与第一组G1和第二组G2的每一个中的第二顺序(第二面12中的纤芯17的顺序)彼此相同。即,第一面11中的第一组G1的纤芯17排列的顺序与第二面12中的第一组G1的纤芯17排列的顺序相同。而且,第一面11中的第二组G2的纤芯17排列的顺序与第二面12中的第二组G2的纤芯17排列的顺序相同。
作为具体例子,将在第一面11中排列的24个纤芯17的从第五面15侧起的第一顺序设为第1个、第2个、第3个……第23个、第24个,将第偶数个纤芯17设为第一组G1,将第奇数个纤芯17设为第二组G2。在该情况下,在将24个纤芯17中的每一个的第一顺序设为第1个、第2个、第3个……第23个、第24个的情况下,将第二顺序调换为第2个、第4个……第24个、第1个……第21个、第23个。以下,有时将该情况表示为:第一顺序为(1,2,3……23,24),第二顺序为(2,4……24,1……21,23)。
作为一个例子,在具有n个(n为2的倍数)纤芯17的情况下,将第一面11的从第五面15起第2k个(k为n/2以下的自然数)纤芯17在第二面12中调换为第1个~第n/2个。然后,将第一面11的从第五面15起第2k-1个纤芯17在第二面12中调换为第((n/2)+1)个~第n个。即,第一面11的第一顺序为(1,2,3……n-1,n),而第二面12的第二顺序调换为(2,4……n,1……n-3,n-1)。
光连接部件10具有向第三方向D3弯曲的弯曲部18以及纤芯17向第二方向D2弯曲而多个纤芯17的顺序被改变的重新排列部19。在实施方式中,“弯曲部”表示纤芯17的从开始向第三方向D3弯曲的部分起到结束弯曲的部分为止的部分。“重新排列部”表示纤芯17的从开始向第二方向D2弯曲的部分起到结束弯曲为止的部分。
弯曲部18和重新排列部19设于第一面11与第二面1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重新排列部19设于光连接部件10的包括第一方向D1的中央的区域。光连接部件10具有多个弯曲部18。在该情况下,第一组G1的弯曲部18的位置与第二组G2的弯曲部18的位置彼此不同。
例如,第一组G1的弯曲部18位于第一面11与重新排列部19之间。第二组G2的弯曲部18位于重新排列部19与第二面12之间。即,属于第一组G1的多个纤芯17在第一面11与重新排列部19之间向第三方向D3弯曲,属于第二组G2的多个纤芯17在重新排列部19与第二面12之间向第三方向D3弯曲。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D1上的弯曲部18的位置与第一方向D1上的重新排列部19的位置彼此不同。由此,设为在光连接部件10的内部多个纤芯17彼此不接触的构成。
图5和图6是用于对第一MT插芯2A、第一光纤阵列3A、光连接部件10、第二光纤阵列3B以及第二MT插芯2B的每一个中的单芯光纤F的顺序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如上所述,在多个纤芯17中的每一个的第一面11的第一顺序为(1,2,3……23,24)且第二面12的第二顺序为(2,4……24,1……21,23)的情况下,与多个纤芯17中的每一个对应的第一光纤阵列3A的单芯光纤F的顺序为(1,2,3……23,24)。而且,第二光纤阵列3B的单芯光纤F的顺序为(2,4……24,1……21,23)。
即,在第一光纤阵列3A与光连接部件10之间沿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延伸的假想截面(b)中,单芯光纤F的顺序(芯号)为(1,2,3……23,24)。在光连接部件10与第二光纤阵列3B之间在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上延伸的假想截面(c)中,单芯光纤F的顺序(芯号)为(2,4……24,1……21,23)。
第一MT插芯2A中的单芯光纤F的顺序与第二MT插芯2B中的单芯光纤F的顺序彼此不同。例如,在第一光纤阵列3A的单芯光纤F的顺序为(1,2,3……23,24)的情况下,第一MT插芯2A(假想截面(a))中的单芯光纤F的顺序在上层为(2,4,6……22,24),在下层为(1,3,5……21,23)。在该情况下,原来在第一MT插芯2A(假想截面(a))中排列为两层的单芯光纤F在去往第一光纤阵列3A的中途重新排列为一列。
在第二光纤阵列3B的单芯光纤F的顺序为(2,4,6……24,1……21,23)的情况下,第二MT插芯2B(假想截面(d))中的单芯光纤F的顺序在上层为(2,6……18,22,1……17,21),在下层为(4,8……20,24,3……19,23)。在该情况下,原来在第二光纤阵列3B中排列为一列的单芯光纤F在去往第二MT插芯2B的中途分两层到达第二MT插芯2B(假想截面(d))。如此,能在具备第一MT插芯2A、第一光纤阵列3A、光连接部件10、第二光纤阵列3B以及第二MT插芯2B的本实施方式的光布线1中,对所有单芯光纤F的顺序进行混洗。
以上,在光连接部件10中,在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的每一个中排列有多个纤芯17。各纤芯17从第一面11起沿第一方向D1延伸,并向第三方向D3弯曲而延伸至第二面12。第一面11中的多个纤芯17整体排列的顺序(第一顺序)与第二面12中的多个纤芯17整体排列的顺序(第二顺序)彼此不同。多个纤芯17在同一平面上不相互交叉,因此,能抑制穿过纤芯17的光信号的干扰和损耗。而且,能由光连接部件10这样的一个部件构成调换纤芯17的顺序的部件,因此,能使操作容易。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图9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光连接部件20进行说明。图7是沿第三方向D3观察光连接部件20的俯视图。图8是沿第二方向D2观察光连接部件20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光连接部件20的立体图。光连接部件20的一部分的构成与光连接部件10的一部分的构成重复,因此,对与光连接部件10的构成重复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如图7~图9所示,光连接部件20具备:包层10A;以及多个纤芯27,配置于包层10A的内部,沿第一方向D1传输光信号。例如,多个纤芯27的向第三方向D3弯曲的次数为两次。在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的每一个中,例如,12个纤芯27沿第二方向D2排列于一条直线上。
多个纤芯27构成第一组G1、第二组G2以及第三组G3,该第二组G2由不属于第一组G1的多个纤芯27构成,该第三组G3包括不属于第一组G1和第二组G2的纤芯27。第一组G1、第二组G2以及第三组G3的每一个中的第一顺序(第一面11中的纤芯27的顺序)与第一组G1、第二组G2以及第三组G3的每一个中的第二顺序(第二面12中的纤芯27的顺序)彼此相同。即,第一面11中的第一组G1的纤芯17排列的顺序与第二面12中的第一组G1的纤芯17排列的顺序相同。第一面11中的第二组G2的纤芯17排列的顺序与第二面12中的第二组G2的纤芯17排列的顺序相同。第一面11中的第三组G3的纤芯17排列的顺序与第二面12中的第三组G3的纤芯17排列的顺序相同。
作为具体例子,将在第一面11中从第五面15侧起第3m-2(m为自然数)个纤芯27设为第一组G1,将从第五面15起第3m-1个纤芯27设为第二组G2,将从第五面15起第3m个纤芯27设为第三组G3。在该情况下,将第二面12的第二顺序调换为(3,6,9,12,2,5,8,11,1,4,7,10)。作为一个例子,在具有p个(p为3的倍数)纤芯27的情况下,将第一面11的从第五面15起第3q(q为p/3以下的自然数)个纤芯27在第二面12中调换为第1个~第p/3个,将第一面11的从第五面15起第3q-1个纤芯27在第二面12中调换为第(p/3)+1个~第2p/3个。而且,将第一面11的从第五面15起第3q-2个纤芯27在第二面12中调换为第(2p/3)+1个~第p个。
光连接部件20具有向第三方向D3弯曲的多个弯曲部28以及纤芯27向第二方向D2弯曲而多个纤芯27的顺序被改变的重新排列部29A、29B、29C。重新排列部29A表示第一组G1的重新排列部,重新排列部29B表示第二组G2的重新排列部,重新排列部29C表示第三组G3的重新排列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组G1的重新排列部29A的位置、第二组G2的重新排列部29B的位置以及第三组G3的重新排列部29B的位置彼此不同。多个弯曲部28的位置彼此不同。
例如,弯曲部28分别设于第一面11与重新排列部29C之间、重新排列部29C与重新排列部29B之间、重新排列部29B与重新排列部29A之间以及重新排列部29A与第二面12之间。在重新排列部29A、重新排列部29B以及重新排列部29C的每一个中,各纤芯27与第三面13的距离是一定的。从第三面13至重新排列部29A、重新排列部29B以及重新排列部29C的每一个中的各纤芯27的距离比从第三面13至第一面11的纤芯27的第一距离K1长,并且比从第三面13至第二面12的纤芯27的第二距离K2短。重新排列部29C配置于比重新排列部29B靠近第一面11的位置,重新排列部29A配置于比重新排列部29B靠近第二面12的位置。
从第一面11延伸的第三组G3的纤芯27在弯曲部28向第三方向D3弯曲而到达重新排列部29C。到达重新排列部29C的第三组G3的纤芯27向第二方向D2弯曲而相对于第一组G1的纤芯27和第二组G2的纤芯27变换顺序。从重新排列部29C朝向第二面12延伸的第三组G3的纤芯27到达弯曲部28而进一步向第三方向D3弯曲后朝向第二面12延伸。
从第一面11延伸的第二组G2的纤芯27从第一面11起沿第一方向D1延伸,保持原样地通过重新排列部29C的靠近第三面13的位置并沿第一方向D1延伸。通过重新排列部29C的靠近第三面13的位置的第二组G2的纤芯27在弯曲部28向第三方向D3弯曲而到达重新排列部29B。到达重新排列部29B的第二组G2的纤芯27向第二方向D2弯曲而相对于第一组G1的纤芯27和第三组G3的纤芯27变换顺序。从重新排列部29B朝向第二面12延伸的第二组G2的纤芯27到达弯曲部28而向第三方向D3弯曲后朝向第二面12延伸。
从第一面11延伸的第一组G1的纤芯27从第一面11起沿第一方向D1延伸,保持原样通过重新排列部29C的靠近第三面13的位置和重新排列部29B的靠近第三面13的位置并沿第一方向D1延伸。通过重新排列部29B的靠近第三面13的位置的第一组G1的纤芯27在弯曲部28向第三方向D3弯曲而到达重新排列部29A。到达重新排列部29A的第一组G1的纤芯27向第二方向D2弯曲而相对于第二组G2的纤芯27和第三组G3的纤芯27变换顺序。从重新排列部29A朝向第二面12延伸的第一组G1的纤芯27到达弯曲部28而向第三方向D3弯曲后到达第二面12。
如上所述,在光连接部件20中,在第一面11与第二面12之间具有纤芯27向第二方向D2弯曲而多个纤芯27的顺序被改变的重新排列部29A、重新排列部29B以及重新排列部29C。纤芯27向第二方向D2弯曲的位置按第一组G1、第二组G2以及第三组G3的每一个而彼此不同。而且,在从第一面11去往第二面12期间,第三组G3的纤芯27比第二组G2的纤芯27先向第三方向D3弯曲,并且第二组G2的纤芯27比第一组G1的纤芯27先向第三方向D3弯曲。因此,实现在光连接部件20的内部多个纤芯27彼此不接触的构成。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2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光连接部件30进行说明。图10是沿第三方向D3观察光连接部件30的俯视图。图11是沿第二方向D2观察光连接部件30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光连接部件30的立体图。以下,对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重复的说明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进行省略。
如图10~图12所示,光连接部件30具有配置于包层10A的内部,沿第一方向D1传输光信号的多个纤芯37。多个纤芯37的向第三方向D3弯曲的次数在第一组G1和第三组G3中为一次,在第二组G2中为两次。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纤芯37的向第三方向D3弯曲的次数彼此不同。例如,该次数按每个组而不同。光连接部件30具有纤芯37向第三方向D3弯曲的多个弯曲部38以及纤芯37向第二方向D2弯曲而多个纤芯37的顺序被改变的重新排列部39A、39B、39C。
弯曲部38分别设于第一面11与重新排列部39A、39B、39C之间和重新排列部39A、39B、39C与第二面1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重新排列部39A、39B、39C分别配置于彼此不同的多个平面。在重新排列部39A、39B、39C中,与第三面13的距离彼此不同。例如,从第三面13至第一组G1的重新排列部39A的距离比从第三面13至第二组G2的重新排列部39B的距离短。从第三面13至第二组G2的重新排列部39B的距离比从第三面13至第三组G3的重新排列部39C的距离短。从第三面13至纤芯37的距离按每个组而不同,由此,例如,在沿第三方向D3照射飞秒激光来制作纤芯37时,能使制作出的纤芯37在制作新的纤芯37时不会成为障碍。
重新排列部39A配置于比重新排列部39B靠近第三面13的位置。重新排列部39B配置于比重新排列部39C靠近第三面13的位置。例如,从第三面13至重新排列部39A的距离与从第三面13至第一面11的纤芯37的第一距离K1相同。从第三面13至重新排列部39C的距离与从第三面13至第二面12的纤芯37的距离相同。
从第一面11延伸的第三组G3的纤芯37在弯曲部38向第三方向D3弯曲而到达重新排列部39C。到达重新排列部39C的第三组G3的纤芯37向第二方向D2弯曲而相对于第二组G2的纤芯37和第一组G1的纤芯37变换顺序。第三组G3的纤芯37从重新排列部39C朝向第二面12沿第一方向D1延伸。
从第一面11延伸的第二组G2的纤芯37在弯曲部38向第三方向D3弯曲而到达重新排列部39B。到达重新排列部39B的第二组G2的纤芯37向第二方向D2弯曲而相对于第一组G1的纤芯37和第三组G3的纤芯37变换顺序。第二组G2的纤芯37在从重新排列部39B去往第二面12的中途在弯曲部38再次向第三方向D3弯曲,在向第三方向D3弯曲后到达第二面12。
从第一面11延伸的第一组G1的纤芯37在弯曲部38不向第三方向D3弯曲地到达重新排列部39A。到达重新排列部39A的第一组G1的纤芯37向第二方向D2弯曲而相对于第二组G2的纤芯37和第三组G3的纤芯37变换顺序。第一组G1的纤芯37在从重新排列部39A去往第二面12的中途在弯曲部38向第三方向D3弯曲,在向第三方向D3弯曲后到达第二面12。
以上,在光连接部件30中,第三方向D3中的重新排列部39A、39B、39C的位置按第一组G1、第二组G2以及第三组G3中的每一个而彼此不同。在从第一面11去往第二面12期间,第三组G3的纤芯37以比第二组G2的纤芯37大的曲率向第三方向D3弯曲,并且第一组G1的纤芯37不向第三方向D3弯曲地到达重新排列部39A。而且,在从重新排列部39A、39B、39C中的每一个去往第二面12期间,第一组G1的纤芯37以比第二组G2的纤芯37大的曲率向第三方向D3弯曲,并且第三组G3的纤芯37不向第三方向D3弯曲地到达第二面12。因此,实现在光连接部件30的内部多个纤芯37彼此不接触的构成。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3~图15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光布线41和光连接部件50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具备光连接部件50的光布线41的立体图。图14是沿第二方向D2观察光布线41的侧视图。图15是将光布线41的一部分放大的立体图。
光布线41具备多个第一MT插芯2A、多个第二MT插芯2B、多个第一光纤阵列3A、多个第二光纤阵列3B以及光连接部件50。多个第一MT插芯2A、多个第一光纤阵列3A、光连接部件50、多个第二光纤阵列3B以及多个第二MT插芯2B按该顺序沿第一方向D1配置。
光连接部件50与光连接部件10、20、30同样地沿第一方向D1传输光信号。光连接部件50具有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在第一面11连接有多个第一光纤阵列3A,在第二面12连接有多个第二光纤阵列3B。多个第一光纤阵列3A和多个第二光纤阵列3B分别沿第二方向D2排列。
在第一MT插芯2A与第一光纤阵列3A之间和第二光纤阵列3B与第二MT插芯2B之间分别设有捆束多个单芯光纤F而构成的带状光纤T。即,在第一MT插芯2A与第一光纤阵列3A之间和第二光纤阵列3B与第二MT插芯2B之间分别经由带状光纤T相互连接。
从第一光纤阵列3A延伸出多个带状光纤T。在从第一光纤阵列3A延伸出的多个带状光纤T分别连接有第一MT插芯2A。即,对一个第一光纤阵列3A连接有多个第一MT插芯2A。作为一个例子,在第一MT插芯2A为24chMT插芯的情况下,一个带状光纤T所保持的单芯光纤F的数量为24根。
例如,在第一光纤阵列3A为72ch的光纤阵列的情况下,在一个第一光纤阵列3A连接有3根带状光纤T(72根单芯光纤F)。作为一个例子,在光连接部件50中,在第一面11连接有4个第一光纤阵列3A,并且在第二面12连接有4个第二光纤阵列3B。
第二光纤阵列3B和第二MT插芯2B的关系例如与第一光纤阵列3A和第一MT插芯2A的关系相同。以上,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具备多个第一MT插芯2A、多个第一光纤阵列3A、光连接部件50、多个第二光纤阵列3B以及多个第二MT插芯2B的光布线41进行了说明。从该第四实施方式的光布线41中会获得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光布线同样的作用效果。
以上,对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公开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变更各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光连接部件的纤芯的数量和配置方案可以在不变更上述的主旨的范围内进一步进行变更。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具备包括多个纤芯的两个或三个组的光连接部件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是具备四个以上的组的光连接部件。此外,还可以是不具有组的光连接部件。
附图标记说明:
1、41:光布线;
2A:第一MT插芯;
2B:第二MT插芯;
2b:端面;
3A:第一光纤阵列;
3B:第二光纤阵列;
10、20、30、50:光连接部件;
10A:包层;
11:第一面;
12:第二面;
13:第三面;
14:第四面;
15:第五面;
16:第六面;
17、27、37:纤芯;
18、28、38:弯曲部;
19、29A、29B、29C、39A、39B、39C:重新排列部;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F:单芯光纤;
F1:顶端面;
G1:第一组;
G2:第二组;
G3:第三组;
K1:第一距离;
K2:第二距离;
T:带状光纤。

Claims (11)

1.一种光连接部件,具备:多个纤芯,沿第一方向传输光信号;以及包层,具有比所述多个纤芯的折射率小的折射率,将所述多个纤芯包围为一体,其中,
所述光连接部件具有:
第一面,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以及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双方交叉的第三方向上延伸;以及
第二面,在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上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一面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多个纤芯各自从所述第一面起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向所述第三方向弯曲而延伸至所述第二面,
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每一个中,所述多个纤芯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面中的所述多个纤芯整体排列的顺序与所述第二面中的所述多个纤芯整体排列的顺序彼此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部件,其中,
所述光连接部件具有:第三面,该第三面将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互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面中的从所述第三面至所述多个纤芯的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面中的从所述第三面至所述多个纤芯的第二距离彼此不同,
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差为10μ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连接部件,其中,
所述多个纤芯的每一个的向所述第三方向弯曲的次数彼此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部件,其中,
所述多个纤芯构成第一组和第二组,该第一组包括所述多个纤芯中的至少一个纤芯,该第二组包括所述多个纤芯中不属于所述第一组的纤芯,
所述第一面中的所述第一组的纤芯排列的顺序与所述第二面中的所述第一组的纤芯排列的顺序相同,
所述第一面中的所述第二组的纤芯排列的顺序与所述第二面中的所述第二组的纤芯排列的顺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连接部件,其中,
所述多个纤芯的每一个的向所述第三方向弯曲的次数为一次。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连接部件,其中,
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设有所述多个纤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顺序被改变的重新排列部,
属于所述第一组的所述多个纤芯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重新排列部之间向所述第三方向弯曲,
属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多个纤芯在所述重新排列部与所述第二面之间向所述第三方向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部件,其中,
所述多个纤芯构成第一组、第二组以及第三组,该第一组包括所述多个纤芯中的至少一个纤芯,该第二组包括所述多个纤芯中不属于所述第一组的纤芯,该第三组包括所述多个纤芯中不属于所述第一组和所述第二组的纤芯,
所述第一面中的所述第一组的纤芯排列的顺序与所述第二面中的所述第一组的纤芯排列的顺序相同,
所述第一面中的所述第二组的纤芯排列的顺序与所述第二面中的所述第二组的纤芯排列的顺序相同,
所述第一面中的所述第三组的纤芯排列的顺序与所述第二面中的所述第三组的纤芯排列的顺序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连接部件,其中,
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设有所述多个纤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顺序被改变的多个重新排列部,
所述多个重新排列部中属于所述第一组的纤芯向所述第二方向弯曲的重新排列部、属于所述第二组的纤芯向所述第二方向弯曲的重新排列部以及属于所述第三组的纤芯向所述第二方向弯曲的重新排列部的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连接部件,其中,
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设有所述多个纤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顺序被改变的多个重新排列部,
所述多个重新排列部中属于所述第一组的纤芯向所述第二方向弯曲的重新排列部、属于所述第二组的纤芯向所述第二方向弯曲的重新排列部以及属于所述第三组的纤芯向所述第二方向弯曲的重新排列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彼此不同。
10.一种光布线,具备: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部件;以及
至少一个光纤阵列,保持与所述光连接部件的所述多个纤芯光连接的多个光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布线,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光纤阵列为多个光纤阵列。
CN202280032390.3A 2021-05-24 2022-05-06 光连接部件以及光布线 Pending CN1172423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7089 2021-05-24
JP2021087089 2021-05-24
PCT/JP2022/019607 WO2022249868A1 (ja) 2021-05-24 2022-05-06 光接続部品及び光配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2382A true CN117242382A (zh) 2023-12-15

Family

ID=84229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2390.3A Pending CN117242382A (zh) 2021-05-24 2022-05-06 光连接部件以及光布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249868A1 (zh)
CN (1) CN117242382A (zh)
WO (1) WO202224986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93616B2 (ja) * 2003-07-08 2008-12-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積層型高分子導波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59222B2 (ja) * 2003-07-22 2009-04-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クロスコネクト光配線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902024B (zh) * 2012-09-29 2015-04-01 华中科技大学 实现多芯光纤和光电子芯片阵列光耦合的方法
CN103076659B (zh) * 2013-01-11 2016-05-25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多芯光纤光互联结构
JP2015106099A (ja) * 2013-12-02 2015-06-08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光配線部品、光モジュール、光電気混載基板および電子機器
EP4180847A1 (en) * 2014-11-11 2023-05-17 Finisar Corporation Photonic systems comprising a polarization splitter
JP2016133656A (ja) * 2015-01-20 2016-07-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配線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情報処理装置
JP2020166233A (ja) * 2019-03-26 2020-10-0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導波路基板、光コネクタ、及び導波路基板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49868A1 (ja) 2022-12-01
JPWO2022249868A1 (zh)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59253B1 (en) Multicore opt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connector
JP5259829B2 (ja) 光結合装置及び光合分波装置
WO2008023544A1 (fr) Élément de modification de trajet lumineux et connecteur optique pour rayons lumineux à trajet modifié
JPWO2012111650A1 (ja) 光コネクタ用フェルール
CN104854493A (zh) 带有耦合透镜的多通道光学连接器
EP0378235A2 (en) Optical fiber wiring apparatus
WO2018135411A1 (ja) 光導波路部材及び光結合構造
EP2601549B1 (en) Optical coupling system
CN117242382A (zh) 光连接部件以及光布线
US11550103B2 (en) Optical connection component
CN117836681A (zh) 光纤集合体、以及光纤集合体的制造方法
JP7314684B2 (ja)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の光接続構造
JP2011203527A (ja) 光学素子モジュール
US20220308295A1 (en) Optical path conversion component-equipped circuit board and wiring module to be mounted on circuit board
JP3966835B2 (ja) 多心光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880767B (zh) 阵列波导光栅及具有其的波分复用/解复用器
JP2935442B2 (ja) 多心マトリクス光ファイバスイッチ
JPWO2022249868A5 (zh)
JP2004086069A (ja) 多心光フェルール、多心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モジュール
JP2003131046A (ja) 光配線接続構造
CA2232794C (en) Multiple-core optical connecto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7631150A (zh) 聚合物光波导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91116B (zh) 光纤间距变换工具、光连接器、间距变换线、光变换箱以及光纤的间距变换方法
CN107305270A (zh) 紧凑型光纤分路器
WO2020084774A1 (ja) 光コネクタ付きファイバ接続構造、モジュール及びアセンブ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