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2195A - 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42195A
CN117242195A CN202280032678.0A CN202280032678A CN117242195A CN 117242195 A CN117242195 A CN 117242195A CN 202280032678 A CN202280032678 A CN 202280032678A CN 117242195 A CN117242195 A CN 117242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ducing agent
valuable
flux
reduction
mixing ste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26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浦田健太郎
王昌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242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21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23/00Obtaining nickel or cobalt
    • C22B23/02Obtaining nickel or cobalt by dry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5/00General methods of reducing to metals
    • C22B5/02Dry methods smelting of sulfides or formation of mattes
    • C22B5/04Dry methods smelting of sulfides or formation of mattes by aluminium, other metals or 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5/00General methods of reducing to metals
    • C22B5/02Dry methods smelting of sulfides or formation of mattes
    • C22B5/10Dry methods smelting of sulfides or formation of mattes by solid carbonaceous reduc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7/00Working up raw materials other than ores, e.g. scrap, to produce non-ferrous metals and compounds thereof; Methods of a general interest or applied to the winning of more than two met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4Recycling of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其中,包括:在由二次电池得到的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混合还原剂的还原剂混合工序(S150);加热所得到的混合物而进行还原处理的还原工序(S190),此外,在所述还原工序(S190)之前,会包括使所述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与含有水的液体接触的括水处理工序(S130)。

Description

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收有价物质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从二次电池的回收物中回收有价物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对手机和电脑的需求增加、汽车的电动化等,对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的需求急剧增加。这些二次电池,因为在正极或负极中包含钴、镍、锰等有价金属,所以从使用过的二次电池中回收有价金属,从资源有效利用的观点出发是极其重要的。
另外,随着对二次电池的需求增加,在制造工序中发生的二次电池的废品数量也有增加倾向,从该废品中回收有价金属也同样极其重要。
因此,从使用过的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的废品(将其称为“二次电池废弃物”)中,回收有价金属的方法得到研究。若大致区分回收方法,则有:以高浓度的强酸溶解二次电池废弃物所包含的有价金属的氧化物,从而回收有价金属的湿法冶金(例如专利文献1);对于二次电池废弃物中包含的有价金属氧化物进行加热还原处理,作为其他的有价金属化合物加以回收的干法冶金(例如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为了将干法冶金中得到的有价金属化合物(也称为焙烧物)中包含的Co成分与Li成分分离回收,进一步用水处理有价金属化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28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10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有价金属和有价金属化合物(将其统称为“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要求安全且以低廉成本回收。
在湿法冶金中,使用高浓度的强酸、以及为了其中和而使用中和剂,导致有价金属的回收成本高,另外安全性也可能不充分。
干法冶金因为成本比较低廉,所以近年来,正在从湿法冶金向干法冶金过渡。但是,当本发明人等进行干法冶金时注意到,在加热还原处理之时发生白烟,此白烟可能有毒。
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方式1是一种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其中,包括如下工序:
在由二次电池得到的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混合还原剂的还原剂混合工序;
加热所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还原处理的还原工序,
此外,在所述还原工序之前,还包括使所述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与含有水的液体接触的水处理工序。
本发明的方式2,根据方式1所述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其中,所述含有水的液体是水或酸性水溶液。
本发明的方式3,根据方式1或2所述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其中,所述水处理工序,将所述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浸渍在所述含有水的液体中而进行。
本发明的方式4,根据方式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其中,在所述还原工序之前,还包括在所述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混合助熔剂的助熔剂混合工序。
本发明的方式5,根据方式4所述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其中,所述水处理工序,在所述助熔剂混合工序之前进行。
本发明的方式6,根据方式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其中,所述还原剂,包含从碳质还原剂和还原金属材料所构成的群中选择的一种以上。
本发明的方式7,根据方式1~6中任一项所述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其中,所述还原剂中,粒径75μm以下的还原剂粒子的累计体积为65%以上。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安全性高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有价物质回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有价物质回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的有价物质回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4的有价物质回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等,对于通过干法冶金进行的、从二次电池废弃物中回收有价物质的方法进行研究时注意到,在现有的干法冶金中,加热还原处理时会发生白烟。而且,首次辨明此白烟中包括含有Li和F的有毒气体,有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以及损伤用于加热还原处理的炉用耐火物的可能性,为了解决提供一种对人体和炉的不良影响少的(换言之就是安全性高)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这一新课题而锐意研究。其结果首次发现,在进行加热还原处理之前,通过使二次电池废弃物与含有水的液体接触,能够显著减少加热还原处理时的白烟发生,以致完成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回收方法。
一个实施方式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由二次电池废弃物得到的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混合还原剂的还原剂混合工序;加热所得到的混合物而进行还原处理的还原工序,此外,在所述还原工序之前,还包括使所述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与含有水的液体(在本说明书中也称为“含水液体”)接触的水处理工序。
通过使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与含水液体接触,能够使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所含的Li和F溶解于水而除去。因此,在其后进行的还原工序中,能够抑制因Li和F引起的白烟的发生。
关于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的具体例,在实施方式1~4中详述。在实施方式1~4中,能够任意地包括混合助熔剂的工序(助熔剂混合工序)。实施方式1~4彼此主要的区别在于,还原剂混合工序、水处理工序和任意进行的助熔剂混合工序的次序不同。
在此,助熔剂混合工序,基本上在进行加热还原处理的还原工序之前进行即可。例如,助熔剂混合工序,能够在还原剂混合工序之前、还原剂混合工序之后、或与还原剂混合工序同时的任意一个时刻进行。
另外,助熔剂混合工序,可以在水处理工序之前、或水处理工序之后的任意时刻进行,但若在水处理工序之后进行助熔剂混合工序,则有能够减少在水处理工序时发生的废液的优点。
另外,根据助熔剂的种类(例如,CaO和SiO2),优选在水处理工序之后进行助熔剂混合工序。若CaO与水接触,则有一部分溶解在水中。SiO2因为粒度小,所以可以分散在水中。因此,使用这些助熔剂时,若在水处理工序之前进行助熔剂混合工序,则在水的影响下,助熔剂的组成可能发生变化。
使用CaO、SiO2以外的助熔剂(例如,FeO、MgO、钢渣石灰石、白云石和硅砂)时,即使助熔剂与水接触,影响也很少。因此,可以在水处理工序之前进行助熔剂混合工序,也可以在水处理工序之后进行。
以下,参照附图对于实施方式1~4进行说明。还有,在实施方式1~4中,以进行助熔剂混合工序为前提,但如上述,因为助熔剂混合工序是任意工序,所以也可以省略。
(实施方式1)
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有价物质回收方法的流程图。实施方式1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包括:
准备来自二次电池废弃物的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的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的准备工序S110;
使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与含有水的液体(含水液体)接触的水处理工序S130;
在水处理后的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混合还原剂的还原剂混合工序S150;
在水处理后的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混合助熔剂的助熔剂混合工序S170;
加热包括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还原剂和助熔剂的混合物而进行还原处理的还原工序S190。
还有,在实施方式1中,将还原剂混合工序S150和助熔剂混合工序S170统称为“混合工序S140”。在混合工序S140中,可以依次进行还原剂混合工序S150和助熔剂混合工序S170,也可以同时进行。此外,还原剂混合工序S150,可以在助熔剂混合工序S170之前进行,也可以在之后进行。
以下,对于各工序进行说明。
(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的准备工序S110)
对于二次电池废弃物,进行例如加热、破碎、筛分、磁选等处理,从而准备包含有价物质的粉末状的材料(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
准备含有有价物质材料的步骤包括,破碎二次电池废弃物而成为粉末状。所得到的二次电池废弃物的粉末中包括:Co、Ni、Mn、Li等有价金属的氧化物;含有Li和F至少一方的化合物(例如LiF、AlF3等)。还有,也可以根据需要,在破碎前加热二次电池废弃物,使二次电池废弃物中所含的间隔件等可燃材料燃烧。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破碎后通过磁选或风选等物理分选,从二次电池废弃物的粉末中,分离粉末状的单体金属(例如Cu、Fe、Al等)。
以此方式,准备粉末状的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
(水处理工序S130)
接着,准备含有水的液体(含水液体),并使之与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接触。在本说明书中,将其称为“水处理”。含有Li和F至少一方的化合物,因为溶解于含水液体所含的水中,所以,通过水处理,能够从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分离、除去Li和F。
含水液体优选水或酸性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能够使用例如稀盐酸、稀硫酸、醋酸、苏打水、双氧水。例如,优选氢离子浓度[H+]为0.1mol/L以下的酸性水溶液。实施方式1的水处理工序,与现有的湿法工序不同,因为其目的是使可溶的物质溶解于水,所以水含量少的高浓度的强酸不适合。
另外,含水液体也可以是食盐水(NaCl水溶液)等的中性水溶液。
作为使含水液体与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接触的方法,可列举例如在含水液体中浸渍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对于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喷撒或喷雾含水液体等。特别优选在含水液体中浸渍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的方法,能够有效率地分离、除去Li和F。
此后,通过过滤等固液分离法,将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与含水液体分离。分离后的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可以以湿的状态直接用于下一道工序,或者也可以在下一道工序之前干燥。干燥可以通过自然干燥、在恒温槽中干燥等进行。
(混合工序S140(还原剂混合工序S150、助熔剂混合工序S170))
进行在水处理后的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混合还原剂的还原剂混合工序S150、和混合助熔剂的助熔剂混合工序S170。
图1中例示了先进行还原剂混合工序S150,后进行助熔剂混合工序S170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同时进行还原剂混合工序S150和助熔剂混合工序S170,另外,也可以先进行助熔剂混合工序S170,后进行还原剂混合工序S150。
还原剂混合工序S150中使用的还原剂,是能够通过自身氧化,从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的有价金属的氧化物(特别是Co和Ni的氧化物)去除氧的还原剂。还原剂通过在下一道还原工序S190中被加热,从而与有价金属的氧化物发生还原反应。
还原剂优选包含从碳质还原剂和还原金属材料所构成的群中选择的一种以上。
作为碳质还原剂,可列举煤(烟煤和褐煤等)、木炭、竹炭等。
作为金属还原剂,可列举能够还原Ni和Co的活性金属,换言之,就是离子化倾向高于Ni和Co的活性金属。作为具体的金属还原剂,以金属Al和金属Si为宜。
还原剂的调合量,为能够充分还原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的有价金属氧化物的量。作为一例,以如下方式调合,将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作为100质量%时,还原剂的量为5质量%以上。还有,还原剂的调合量过剩时,原料(包括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还原剂等)的单位质量中的有价金属的回收量减少,经济性差。因此,优选将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作为100质量%时,使还原剂的量为25质量%以下。还原剂可以只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还原剂优选为粉末状,特别是优选粒径75μm以下的还原剂粒子的累计体积为65%以上的。由此,容易与粉末的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均质地混合。
粒径75μm以下的还原剂粒子的累计体积,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量。具有这样粒度分布的还原剂,能够通过用球磨机粉碎粗粒的还原剂来制备。
在助熔剂混合工序S170中,混合用于使回收物熔融的助熔剂。作为助熔剂,能够利用在本技术领域中已知的,可列举例如CaO、SiO2、FeO、MgO、钢渣石灰石、白云石、硅砂等。
在混合工序S140中得到的混合物,包括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还原剂和助熔剂。
(还原工序S190)
在还原工序S190中,加热在混合工序S140中得到的混合物(换言之,就是包括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还原剂和助熔剂的混合物)而使之熔融,从而还原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包含的有价金属的氧化物(还原处理)。还原处理的加热温度,只要是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熔融,且还原剂与有价金属的氧化物发生还原反应的温度即可,还原剂的种类,能够根据作为对象的氧化物的种类等适宜设定。加热时间,只要是在规定的加热温度下还原剂与有价金属的氧化物充分进行还原反应的时间即可,加热温度能够根据还原剂的种类、作为对象的氧化物的种类等适宜设定。作为典型的例子,在使用碳质还原剂还原Co和Ni的氧化物时,加热温度可以为1400℃以上且1650℃以下,加热时间可以为60分钟以下。还有,加热温度是坩埚(发热体)的温度。坩埚温度用贴在坩埚表面的热电偶测量。
在现有的干法冶金中,若加热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来进行还原处理,则会产生大量的白烟。本发明人等推定,该白烟是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包含的LiF和AlF3挥发的气体、和由于还原处理中的加热而生成的化合物(例如SiF4等)蒸发的气体。而后发现,通过在还原工序之前对于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进行水处理而除去Li和F,能够显著减少还原处理时发生的白烟发生。
因为含有Li和F的气体有毒,所以通过抑制还原工序中的白烟发生,能够抑制对人体和进行还原处理的加热炉的不良影响。
另外,因为还原处理在高温下进行,所以一般来说,辐射热的间接加热占主导地位。若炉内发生白烟,则此白烟夺取热量,加热效率降低。在实施方式1中,因为通过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的水处理工序能够抑制白烟的发生,所以能够提高还原处理时的加热效率。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在水处理工序之前进行还原剂混合工序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有所不同。参照图2的流程图,以不同于实施方式1的方面为中心,说明实施方式2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
实施方式2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包括:
利用二次电池废弃物准备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的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的准备工序S210;
在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混合还原剂的还原剂混合工序S220;
使包括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和还原剂的混合物,与含有水的液体(含水液体)接触的水处理工序S230;
在水处理后的混合物中混合助熔剂的助熔剂混合工序S270;
加热包括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还原剂和助熔剂的混合物而进行还原处理的还原工序S290。
(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的准备工序S210)
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的准备工序S210,与实施方式1的“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的准备工序S110”同样,因此详情省略。
(还原剂混合工序S220)
在还原剂混合工序S220中,将还原剂混合在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
在实施方式2中,在水处理工序前进行还原剂混合工序S220这一点、和分别进行还原剂混合工序和助熔剂混合工序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有所不同。除此以外,均与实施方式1的“还原剂混合工序S150”相同,因此详情省略。
(水处理工序S230)
使还原剂混合工序S220中得到的、包括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和还原剂的混合物与含水液体接触而进行水处理。通过水处理,能够从混合物包含的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分离、除去Li和F。除此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水处理工序S130”相同,因此详情省略。
(助熔剂混合工序S270)
水处理工序S230之后,在包括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和还原剂的混合物中,再混合助熔剂(助熔剂混合工序S270)。
关于助熔剂混合工序S270,因为与实施方式1的“助熔剂混合工序S170”相同,所以详情省略。
(还原工序S290)
在还原工序S290中,对于包括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还原剂和助熔剂的混合物进行还原处理。
还原工序S290,与实施方式1的“还原工序S190”相同,因此详情省略。
实施方式2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还原工序之前对于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进行水处理而除去Li和F,因此能够显著减少在还原处理时发生的白烟发生。由此,能够抑制对人体和进行还原处理的加热炉的不良影响。另外,因为能够抑制白烟的发生,所以也能够提高还原处理时的加热效率。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3中,在水处理工序之前进行混合工序(还原剂混合工序和助熔剂混合工序)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参照图3的流程图,以不同于实施方式1的方面为中心,说明实施方式3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
实施方式3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包括:
由二次电池废弃物准备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的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的准备工序S310;
在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混合还原剂的还原剂混合工序S350;
在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混合助熔剂的助熔剂混合工序S370;
使包括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还原剂和助熔剂的混合物,与含有水的液体(含水液体)接触的水处理工序S380;
加热水处理后的混合物而进行还原处理的还原工序S390。
还有,在实施方式3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将还原剂混合工序S350和助熔剂混合工序S370统称为“混合工序S340”。
(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的准备工序S310)
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的准备工序S310,与实施方式1的“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的准备工序S110”相同,因此详情省略。
(混合工序S340(还原剂混合工序S350、助熔剂混合工序S370))
进行在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混合还原剂的还原剂混合工序S350、和混合助熔剂的助熔剂混合工序S370。
在实施方式3中,在水处理工序前进行混合工序S340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除此以外,均与实施方式1的“混合工序S140”相同,因此详情省略。
另外,图3中例示的情况是,先进行还原剂混合工序S350,后进行助熔剂混合工序S370的情况,但不限于此,这一点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
(水处理工序S380)
使混合工序S340中得到的混合物(换言之,就是包括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还原剂和助熔剂的混合物),与含水液体接触而进行水处理。通过水处理,能够从混合物所包含的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分离、除去Li和F。
除此以外,均与实施方式1的“水处理工序S130”相同,因此详情省略。
(还原工序S390)
在还原工序S390中,对于进行了水处理工序S380之后的混合物,进行还原处理。
还原工序S390,与实施方式1的“还原工序S190”相同,因此详情省略。
实施方式3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因为与实施方式1和2同样,在还原工序之前对于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进行水处理而除去Li和F,因此能够显著减少还原处理之际发生的白烟发生。由此,能够抑制对人体和进行还原处理的加热炉的不利影响。另外,因为能够抑制白烟的发生,所以也能够提高还原处理时的加热效率。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4中,在水处理工序之前进行助熔剂混合工序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参照图4的流程图,以不同于实施方式1的方面为中心,说明实施方式4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
实施方式4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包括:
由二次电池废弃物准备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的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的准备工序S410;
在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混合助熔剂的助熔剂混合工序S420;
使包括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和助熔剂的混合物,与含有水的液体(含水液体)接触的水处理工序S430;
在水处理后的混合物中混合还原剂的还原剂混合工序S450;
加热包括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还原剂和助熔剂的混合物而进行还原处理的还原工序S490。
以下,对于各工序进行说明。
(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的准备工序S410)
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的准备工序S410,与实施方式1的“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的准备工序S110”相同,因此详情省略。
(助熔剂混合工序S420)
在助熔剂混合工序S420中,在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混合助熔剂。
在实施方式4中,在水处理工序前进行助熔剂混合工序S420这一点、和分别进行还原剂混合工序与助熔剂混合工序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除此以外,均与实施方式1的“助熔剂混合工序S170”相同,因此详情省略。
(水处理工序S430)
使助熔剂混合工序S420中得到的、包括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和助熔剂的混合物,与含水液体接触而进行水处理。通过水处理,能够从混合物所包含的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分离、除去Li和F。
除此以外,均与实施方式1的“水处理工序S130”相同,因此详情省略。
(还原剂混合工序S450)
在水处理工序S430之后,在包括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和助熔剂的混合物中,进一步混合还原剂
(还原剂混合工序S450)。
关于还原剂混合工序S450,与实施方式1的“还原剂混合工序S150”相同,因此详情省略。
(还原工序S490)
在还原工序S490中,进行包括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还原剂和助熔剂的混合物的还原处理。
还原工序S490,与实施方式1的“还原工序S190”相同,因此详情省略。
实施方式4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与实施方式1~3同样,在还原工序之前对于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进行水处理而除去Li和F,因此能够显著减少还原处理之时发生的白烟发生。由此,能够抑制对人体和进行还原处理的加热炉的不良影响。另外,因为能够抑制白烟的发生,所以也能够提高还原处理时的加热效率。
实施例
(供试材)
加热、破碎和物理分选锂离子电池,将得到的粉末作为供试材准备好,用于实施例1和2。
[实施例1]
按以下的要领,实施发明例1-1、比较例1-1。
(发明例1-1)
如以下步骤1~7,进行水处理(水浸渍)、干燥、混合和还原处理1~4,制作发明例1-1的试样。
1.(水浸渍)使20g粉末状的供试材浸渍于500ml蒸馏水中,用搅拌器搅拌3小时后,用滤纸过滤,回收供试材。
2.(干燥)使水浸渍后的供试材在100℃的恒温槽中干燥半天。
3.(混合)将8.8g干燥后的供试材、和作为还原剂的粉碎成恰当粒度的0.6g炭混合,再混合0.3g的CaCO3试剂和0.3g的SiO2试剂。将得到的混合物放入坩埚,设置在高频加热炉内。
4.(还原处理1)将炉内抽真空至50Pa以下之后,进行N2吹扫,设定在低于大气压的压力。
5.(还原处理2)以100℃/分钟的升温速度,加热至坩埚温度1400℃,在1400℃保持10分钟。还有,坩埚温度用贴在坩埚表面的热电偶进行测量。
6.(还原处理3)关闭高频电流停止加热,进行冷却。
7.(还原处理4)坩埚温度降至300℃以下,将炉内抽真空到50Pa以下后,进行空气置换。从炉中取出坩埚,回收坩埚内的试样。
(比较例1-1)
在比较例1-1中,不进行实验例1-1的步骤1(水浸渍)和步骤2(干燥),进行步骤3~7而制作试样。
在发明例1-1和比较例1-1中,对于(i)供试材、进行步骤3(混合)之前的供试材(“(ii)还原处理前的供试材”)、和进行步骤7(还原处理4)之后的试样(“(iii)还原处理后的试样”),使用ICP发射光谱分析装置SPS3500DD(SII社制)进行ICP发射光谱分析,测量Li和F的含量。测量结果显示在表1中。
比较例1-1因为没有进行步骤1和2,所以(i)供试材与(ii)还原处理前的供试材是相同的。因此,其ICP发射光谱分析的结果(Li和F的含量)相同(参照表1)。从“(ii)还原处理前的供试材”的Li和F的合计量,减去“(iii)还原处理后的试样”的Li和F的合计量而求得差分,列在表1的“(iv)还原处理后的Li和F的合计减少量”中。
表1的“挥发率”由下式求得。
挥发率(%)=(“(iv)还原处理后的Li和F的合计减少量”(g))/(“(i)供试材”的Li和F的合计量(g))×100
[表1]
根据表1的结果,进行了步骤1(水浸渍)的发明例1-1,与没有进行步骤1(水浸渍)的比较例1-1相比,“(ii)还原处理前的供试材”的Li和F的含量均少,“(iv)还原处理后的Li和F的合计减少量”(挥发量)少,挥发率也小。
另外,在炉顶表面设置玻璃窗,炉外设置摄像机,通过玻璃窗用摄像机录制炉内的情况,观察干法冶金中炉内的冒烟状态。在发明例1-1中,冒烟量明显少于比较例1-1。
[实施例2]
按以下的要领,实施发明例2-1和发明例2-2。
(发明例2-1,发明例2-2)
如以下的步骤8、9,进行水处理(水溶液浸渍),使滤液干燥。
8.(水溶液浸渍)使150g粉末状的供试材,浸渍在表2所示的浸渍液(酸性的水溶液)2L中,用搅拌器搅拌3小时后,用滤纸过滤,回收滤液。
9.(干燥)用蒸发器将1.5L滤液浓缩至大约50mL,将浓缩液移至蒸发皿中,在烤盘上加热使之干固,再在105℃下干燥至重量达到恒量,得到干固物。
对干固物进行前处理(用王水分解干固物)之后,使用ICP发光分析装置ICPS-8100(岛津制作所制)进行ICP发射光谱分析,测量干固物中所含Li和F的含量。测量结果显示在表2中。
[表2]
如表2所示,发明例2-1、发明例2-2,其干固物中均包含Li和F。由此可确认,通过进行步骤8(水溶液浸渍),Li和F从供试材溶出。即使浸渍液为酸性的水溶液时,通过水处理,也能够减少供试材中的Li和F的含量,因此可认为,在之后进行干法冶金时,能够抑制冒烟量。
本申请伴随以申请日为2021年7月2日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21-111028号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主张。特愿2021-111028号作为参照编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10)

1.一种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其中,包括:
在由二次电池得到的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混合还原剂的还原剂混合工序;
加热所得到的混合物而进行还原处理的还原工序,
在所述还原工序之前,还包括使所述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与含有水的液体接触的水处理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其中,所述含有水的液体,是水或酸性水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其中,所述水处理工序,使所述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浸渍在所述含有水的液体中而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其中,在所述还原工序之前,包括在所述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混合助熔剂的助熔剂混合工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其中,在所述还原工序之前,包括在所述含有有价物质的材料中混合助熔剂的助熔剂混合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其中,所述水处理工序,在所述助熔剂混合工序之前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其中,所述还原剂包含从碳质还原剂和还原金属材料所构成的群中选择的一种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其中,所述还原剂包含从碳质还原剂和还原金属材料所构成的群中选择的一种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其中,所述还原剂包含从碳质还原剂和还原金属材料所构成的群中选择的一种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其中,所述还原剂中,粒径75μm以下的还原剂粒子的累计体积为65%以上。
CN202280032678.0A 2021-07-02 2022-06-21 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 Pending CN1172421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11028 2021-07-02
JP2021111028A JP2023007900A (ja) 2021-07-02 2021-07-02 有価物質の回収方法
PCT/JP2022/024751 WO2023276790A1 (ja) 2021-07-02 2022-06-21 有価物質の回収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2195A true CN117242195A (zh) 2023-12-15

Family

ID=84691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2678.0A Pending CN117242195A (zh) 2021-07-02 2022-06-21 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07900A (zh)
CN (1) CN117242195A (zh)
WO (1) WO202327679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2332A (zh) * 2017-04-18 2017-08-04 中科过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镍、钴废电池和含铜电子废弃物协同回收金属的方法
JP6589966B2 (ja) * 2017-11-22 2019-10-16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廃材の処理方法
CN112424383B (zh) * 2018-07-12 2024-04-02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从废锂离子电池中回收有价金属的回收方法
JP7103293B2 (ja) * 2019-04-03 2022-07-20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有価金属の回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07900A (ja) 2023-01-19
WO2023276790A1 (ja) 2023-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75339B1 (ko) 리튬 이온 폐전지로부터의 유가 금속의 회수 방법
JP5745348B2 (ja) 廃電池のリサイクル方法
WO2021191211A1 (en) Battery recycling by reduction and carbonylation
CA3056280C (en) Carbothermic direct reduction of chromite using a catalyst for the production of ferrochrome alloy
CN115244194A (zh) 回收有价金属的方法
JP2021161455A (ja) 廃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からの有価金属の回収方法
CN117242195A (zh) 有价物质的回收方法
JP2001283871A (ja) 廃電池の処理方法及び処理装置
WO2020203937A1 (ja) 有価金属の回収方法
WO2022163179A1 (ja) 有価金属を回収する方法
WO2023026769A1 (ja) 有価金属の回収方法
GB2104882A (en) Briquette for smelting process and method of its production
WO2024048247A1 (ja) 有価金属の回収方法
EP4357470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valuable metal
WO2024048249A1 (ja) 有価金属の回収方法
JP2003342648A (ja) 鉄鋼ダスト還元焙焼用ロータリーキルンの操業方法
KR20240019311A (ko) 유가 금속의 제조 방법
KR20240019310A (ko) 유가 금속의 제조 방법
Toguri Sulphur dioxide emissions from soda ash smelting of scrap lead acid battery residues
KR20240004893A (ko) 유가 금속의 제조 방법
WO2014177931A2 (en) A process for the removal of metal or impurities from electric arc furnace dust
CN115354155A (zh) 一种含砷物料微波脱砷的系统与方法
RU2300828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активной массы для кадмиевых электродов из отработанного щелочного никель-кадмиевого аккумулятора
JP2023173716A (ja) リチウム含有スラグ、並びに有価金属の製造方法
Borda et al. Selective leaching of zinc and lead from electric arc furnace dust using citrate and H2SO4 solutions. A kinetic perspective Lixiviación selectiva de zinc y plomo del polvo de un horno de arco eléctrico utilizando soluciones de citrato y H2SO4. Una perspectiva cinétic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