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311C - 盒式盘 - Google Patents

盒式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311C
CN1172311C CNB011232617A CN01123261A CN1172311C CN 1172311 C CN1172311 C CN 1172311C CN B011232617 A CNB011232617 A CN B011232617A CN 01123261 A CN01123261 A CN 01123261A CN 1172311 C CN1172311 C CN 117231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dle casing
disk cartridge
valve element
lower house
upp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232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38748A (zh
Inventor
ֱ
井上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38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8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31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31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3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436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opening mechanism of the cartridge shutt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08Shutt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13Container cases
    • G11B23/03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shape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Packaging For Recording Dis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盒式盘,其包括:通过叠置上壳体、中间壳体和下壳体而使盘片容纳室形成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中间壳体之间,而中间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旋转支撑的盒体;旋转容纳在盘片容纳室中的光盘,其的一部分通过设置在中间壳体、下壳体中的开口部分而暴露出来;以及一对安装在中间壳体上并能够开启/关闭开口部分的活门元件。上壳体和下壳体设置有用于旋转中间壳体的操作窗口,与通过操作窗口外侧的齿条配合用于将中间壳体旋转到预定位置的从动部分设置在中间壳体的外周边表面上。中间壳体在不使用弹簧的情况下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旋转支持,一对活门元件由中间壳体的旋转而开启/关闭。

Description

盒式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盒式盘,其中盘状记录介质如光盘、光磁盘和磁盘旋转地容纳在盒体的盘片容纳室中。更特别的是,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盒式盘,其中通过旋转用于形成具有上壳体或下壳体的盘片容纳室的中间壳体,一对活门元件被开启/关闭以开启/关闭开口部分,并且当开口部分开启时,盘状记录介质的一部分通过开口部分而暴露出来。
                         背景技术
传统上,作为允许信息如音频、视频和计算机数据的记录/再现的盘状记录介质可旋转地容纳在其盒体中的盒式盘具有图42所示结构的盒式盘是众所周知的。该盒式盘1含有另外可写入的光磁盘4,其允许信息如计算机数据另外写入其中并且具有图42所示的外形。
该盒式盘1包括由一对上壳体2a和下壳体2b构成的盒体2,可旋转地容纳在盒体2等的盘片容纳室3中的光磁盘。盒体2的顶面和底面具有从中心部向其侧面延伸的上、下开口部分5。开口部分5可以由能够沿着侧面滑动的活门元件6开启/关闭。该活门元件6总是在关闭开口部分5的方向上由弹簧(未示出)推动。附图标记6a表示用于防止活门元件6的前端滑脱的压件。
由金属形成的圆形中心毂7设置在光磁盘4的中心。该中心毂7设置在对应于开口部分5内侧端的位置上,即,基本上在盒体2的中心。设置在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主体上的转台承载在该中心毂7上。接着,中心毂7由转台卡住,从而光磁盘4以预定速度(如,恒定线速度)而驱动。借助其拾取头插入开口部分5中的光磁拾取单元,进行信息信号从光磁盘4的记录和再现。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传统盒式盘中,用于开启/关闭开口部分5的活门元件6形成U形断面,并且该活门元件6配合进盒体2的侧面,从而活门元件6可沿该侧滑动以开启/关闭开口部分5。从而,由于在盒体2和活门元件6之间形成了大的间隙,所以很难阻挡微小灰尘、粉末等侵入。
近来,光盘容量增大和记录密度增强、记录图案中间距变窄以及线密度增加的趋势已经加快。如果灰尘和粉末侵入光盘或光磁盘的记录表面上,则读出或写入光束可被拦截或信息的正常读出/写入可由于在信息记录表面上的破坏而无效。因此,在传统的盒式盘中,如图42所示,形成具有大致U形部分的活门元件6可滑动安装在盒体2的侧面上并且通过沿着侧面移动活门元件6,开口部分开启/关闭,从而保护了光盘等的信息记录表面。
由于容量进一步增加和记录密度增强的趋势,在传统上几乎没有影响的微小灰尘和粉末严重地影响了数据的读出和写入。然而,形成具有上述大致U形断面的活门元件不能阻挡这些微小灰尘和粉末的侵入。如果侵入盒体2中的微小灰尘或粉末附着到光磁盘4的信息记录表面上,则信息记录表面由灰尘或粉末破坏,使得信息不能正确读出和写入。
此外,由于在传统的盒式盘1中,活门元件6位于使用者易于接触到的位置,使用者可能滑动活门元件6而错误开启开口部分5。此外,由于活门元件6总是在关闭开口部分5的方向上由弹簧(未示出)推动,不仅需要弹簧作为一个部件,而且耗费大量劳力和时间来组装弹簧,由此导致这种盒式盘的较低组装效率和生产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已被完成以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盒式盘,其中中间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旋转支持而不使用弹簧,而一对活门元件由中间壳体的旋转予以开启/关闭,该盒式盘不仅在这对活门元件完全关闭时而且在未完全关闭或完全开启时都能够安装在记录/再现装置上,开口部分在装载盒式盘时可靠地开启,且在从记录/再现装置弹出时活门元件可靠地关闭,由此确保了较高的灰尘阻挡性和气密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盒式盘,其包括:其中通过叠置上壳体、中间壳体和下壳体使盘片容纳室形成在上壳体和中间壳体之间或者形成在中间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而中间壳体受到上壳体和下壳体地旋转支撑的盒体;可旋转地容纳在盘片容纳室中,同时其一部分通过设置在中间壳体、下壳体或上壳体中的开口部分暴露出来的的盘状记录介质;以及安装在中间壳体上能够开启/关闭开口部分的一对活门元件,其中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用于旋转中间壳体的操作窗口,与穿到操作窗口外侧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配合以用于旋转中间壳体到预定位置的从动部分设置在中间壳体的外周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的盒式盘,其中这对活门元件由相同形状的两个板的组合而构成,而这对活门元件对称设置在中间壳体的侧面上,从而关闭开口部分,且各活门元件的侧部分由中间壳体可旋转支撑,而它的其它侧部分与下壳体或上壳体可滑动地配合,从而这对活门元件通过中间壳体、下壳体和上壳体的相对旋转而开启/关闭开口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的盒式盘,其中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包括:在操作窗口外侧往复运动的齿条部分;设置在齿条部分之前和之后的初始起动凸部和止块凸部(stopper convex portion)。从动部分包括:与所述齿条部分可分离地啮合的齿轮部分,作为设置在齿轮部分切向的两侧上的初始活门开启/关闭装置的齿条部分以及空的转换部分,其释放设置在初始起动凸部和止块凸部之间的齿轮部分的啮合,从动部分设置有滑动部分用于相对于空的转换部分形成相对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旋转接合部分由设置在成对起作用的活门元件和中间壳体的任何一个上的轴部分以及设置在其它部件中的装配孔构成。转换接合部分由设置在活门元件和下壳体或上壳体中的引导沟槽以及设置在其它部件中的操作凸部构成。通过基于中间壳体的旋转而沿着引导沟槽移动操作凸部,一对活门元件被开启/关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根据第四方面的盒式盘,其中止块凸部形成得高于齿条部分,而定位凹部(set position concave portion)设置在齿轮部分的齿根圆上。
在第一方面的盒式盘中,包括含有盘片容纳室、盘状记录介质和一对活门元件的盒体,设置在中间壳体外周边表面上的从动部分面对着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至少一个上的操作窗口。如果活门开启/关闭装置穿到该操作窗口的外侧,则从动部分与该活门开启/关闭装置配合,以便将中间壳体旋转到预定位置。因此,这对活门元件和盒体之间的间隙减小,从而微小灰尘和粉末很难进入盘片容纳室中。因而,盒体的灰尘阻挡性增强并且与该对活门元件是否开启或关闭无关,开口部分当盒式盘装载在记录/再现装置上时被可靠地开启。当盒式盘从记录/再现装置中弹出时,开口部分被可靠地关闭。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盒式盘中,相同形状的两个片材设置成在各片材的一侧部分旋转支撑在中间壳体上而其它侧部分与下壳体或上壳体滑动配合时关闭开口部分。一对活门元件由中间壳体和下壳体或上壳体的相对旋转而开启/关闭。因而,当各活门元件的面积减小时,对于开启/关闭较大面积的开口部分是可能的,由此导致开口部分的开启/关闭效率提高。同时,可以达到盒式盘的尺寸和厚度的减小,并且一对活门元件可以平滑且可靠地开启/关闭。
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盒式盘中,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包括齿条部分、初始起动凸部和止块凸部。中间壳体的从动部分包括齿轮部分、初始起动凹部和定位凹部。因而,如果活门开启/关闭装置穿过操作窗口的外侧,则初始起动凸部或齿条部分与初始起动凹部或齿轮部分啮合,从而中间壳体旋转到达预定位置。结果,中间壳体可以可靠地旋转到达预定位置,并且一对活门元件由中间壳体的旋转平滑地开启/关闭,由此完成开口部分的开启/关闭。
在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盒式盘中,空的转换部分设置在齿条部分、初始起动凸部和止块凹部之间,且从动部分相应地设置有滑动部分。因而,齿条部分和齿轮部分可以彼此同步以便可靠地将中间壳体旋转到预定位置。结果,一对活门元件可以可靠地开启/关闭,以便完成开口部分的开启/关闭。
在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盒式盘中,由于止块凸部高于齿条部分,所以当止块凸部与定位凹部配合时,中间壳体可以固定在预定位置就象它被锁定了一样,从而防止中间壳体由于震动等而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盒式盘从其底面那侧观察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盒式盘从其底面那侧观察的透视图,示出了其开口部分通过关闭活门机构而关闭的状态;
图3是图1所示的盒式盘从底面那侧观察的透视图,示出了其开口部分通过开启活门机构而开启的状态;
图4是图1所示盒式盘的上壳体底面的平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盒式盘的中间壳体底面的平面图;
图6是图1所示盒式盘的下壳体顶面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了开口部分由开启一对安装在图1所示盒式盘中间壳体上的活门元件而保持开启状态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了开口部分由关闭一对安装在图1所示盒式盘中间壳体上的活门元件而保持关闭状态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开口部分由开启一对设置在图1所示盒式盘下壳体中的活门机构中的活门元件而保持开启状态的透视图;
图10是开口部分由关闭一对设置在图1所示盒式盘下壳体中的活门机构中的活门元件而保持关闭状态的透视图;
图11是图10从上观察的平面图;
图12是示出了图1所示盒式盘中心部分的纵向剖面图的说明图,示出了其与转台的关系;
图13是用于说明在图1所示的盒式盘开启或关闭时中间壳体相对于上壳体升高动作的视图,而图13A是其分解透视图,图13B是其降下时的透视图,图13C是升高时的透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在图13中开启或关闭盒式盘时中间壳体升高动作的视图,而图14A是示出了中间壳体的凸轮部分安放在上壳体升高部分上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4B是示出了中间壳体的凸轮部分进入上壳体凸轮沟槽中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盒式盘从底面那侧观察的分解透视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盒式盘从底面那侧观察的透视图,示出了开口部分由关闭活门机构而保持关闭状态;
图17是图15所示的盒式盘从底面那侧观察的透视图,示出了开口部分由开启活门机构而保持开启状态;
图18是示出采用本发明盒式盘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的电路构造的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19是示出图1、15所示的盒式盘插入采用本发明盒式盘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之前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0是示出图19所示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1是示出图1、15所示的盒式盘插入采用本发明的盒式盘的记录/再现装置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2是当图15所示的盒式盘的活门机构完全关闭时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了初始起动凸部到达开启窗口之前的状态;
图23是当图15所示的盒式盘的活门机构完全关闭时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了初始起动凸部与初始起动凹部的配合;
图24是当图15所示的盒式盘的活门机构完全关闭时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了齿条部分与齿轮部分啮合的初始状态;
图25是当图15所示的盒式盘的活门机构完全关闭时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了齿条部分与齿轮部分啮合的最终状态;
图26是当图15所示的盒式盘的活门机构完全关闭时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了止块凸部与定位凹部配合的状态;
图27是当图15所示的盒式盘的活门机构完全关闭时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了初始起动凸部到达开启窗口之前的状态;
图28是当图15所示的盒式盘的活门机构完全关闭时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了初始起动凸部与齿轮部分配合的状态;
图29是当图15所示的盒式盘的活门机构完全关闭时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了齿条部分与齿轮部分间啮合的状态;
图30是当图15所示的盒式盘的活门机构完全关闭时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了止块部分与定位凹部配合之前的状态;
图31是当图15所示的盒式盘的活门机构完全关闭时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了止块凸部与定位凹部配合的状态;
图32是当图15所示的盒式盘的活门机构完全开启时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了初始起动凸部到达开启窗口之前的状态;
图33是当图15所示的盒式盘的活门机构完全开启时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了初始起动凸部经过定位凹部的状态;
图34是当图15所示的盒式盘的活门机构完全开启时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了齿条部分通过定位凹部的状态;
图35是当图15所示的盒式盘的活门机构完全开启时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了止块凸部与定位凹部配合之前的状态;
图36是当图15所示的盒式盘的活门机构完全开启时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了止块凸部与定位凹部配合的状态;
图37是当图15所示的盒式盘弹出时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了止块凸部与定位凹部配合的状态;
图38是当图15所示的盒式盘弹出时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了齿条部分与齿轮部分啮合的初始状态;
图39是当图15所示的盒式盘弹出时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了齿条部分与齿轮部分啮合的最终阶段的状态;
图40是当图15所示的盒式盘弹出时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了初始起动凸部与初始起动凹部配合的状态;
图41是当图15所示的盒式盘弹出时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了初始起动凸部偏离初始起动凹部的状态;以及
图42是示出了传统盒式盘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针对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41示出了本发明盒式盘的多个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盒式盘从其下壳体侧面观察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从下壳体的侧面观察的活门保持关闭状态的透视图。图3是活门保持开启状态的透视图。图4是上壳体的底视图。图5是中间壳体的底视图。图6是下壳体的平面图。图7是中间壳体和保持开启的一对活门元件的透视图。图8是示出了图7的一对活门元件保持关闭状态的透视图。图9是下壳体和保持开启的一对活门元件的透视图。图10是示出图9的一对活门元件保持关闭状态的透视图。图11是图10的平面图。图12是中心部的剖面图。图13A-C是中间壳体的旋转和其升高动作之间关系的说明图。图14A、B是示出了活门元件由其旋转而造成的与中间壳体的升高动作牢牢接触/释放状态的说明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盒式盘从下壳体那侧观察的分解透视图。图16是从底面那侧观察的活门元件保持关闭状态的透视图。图17是示出了活门元件保持开启状态的透视图。图18是示出了能够利用本发明盒式盘的信息盘片记录/再现装置的电路结构实施例的方块图。图19是示出在本发明盒式盘插入盘片记录/再现装置中之前状态的透视图。图20是图19所示活门开启/关闭装置的透视图。图21是盒式盘插入盘片记录/再现装置中状态的透视图。
图22-41是取决于活门元件的开启/关闭状态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的前进/后退和中间壳体从动部分的旋转之间关系的说明图。图22-26是示出了当活门完全关闭时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和从动部分之间配合的说明图。图27-31是示出了当活门未完全关闭时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和从动部分之间配合的说明图。图32-36是示出了当活门完全开启时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和从动部分之间配合的说明图。图37-41盒式盘弹出状态的说明图。
作为盘状记录介质,第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盒式盘10含有再现专用型光盘,其中作为音频信息的音乐信号或作为视频信息的视频、音乐和其它信息信号被预先记录,或者允许如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这样的信息信号只记录一次(即可写型)或者重复记录(可再写型)的可记录光盘11。然而,盘状记录介质不局限于该示例,而是准许应用其中磁薄膜形成在薄盘表面上的磁盘,从而信息以特定位置的磁化状态予以记录,信息写入以相同方式形成的磁薄膜中或者用光头和磁头和其它盘状储存介质读出的信息的光磁盘。
如图1-3所示,该盒式盘10包括:盒体12,其由一对上壳体13、一对中间壳体14和一对下壳体15叠置而成;自由旋转容纳在盘片容纳室16中的光盘11;以及一对活门元件18a、18b,用于开启/关闭形成在中间壳体14和下壳体15中的开口部分25、42。尽管该盒式盘10通常设置成在光盘11水平使用时上壳体13面向上,为了说明方便其直立方向在图1中倒置,从而表现出上壳体13面向下。
上壳体13由大致长方形薄盘状件构成,其前侧形成如图1、4所示的圆形形状。在该上壳体13的底面中心部分中(在图1中为前表面),设置了圆形上凹部19a,其在厚度方向上与中间壳体的大致上半部旋转地配合。由于具有该上凹部19a,前边缘部分13a、右和左边缘部分13b、13c和后边缘部分13d设置在上壳体13的外周上。用于实现相对于下壳体15定位的定位凹部21a、21b基本上设置在该上壳体13的各前边缘部分13a和后边缘部分13d的中心部中。
以预定长度连续的圆形凸轮沟槽22设置在上壳体13中上凹部19a外边缘的周边方向上相同间隔的三个位置处。接着,通过凸轮沟槽19a在三个位置设置,预定长度的升高部分23(图4中的阴影部分)设置在相邻凸轮沟槽22、22之间的三个位置上。设置在中间壳体14上的凸轮部分46在三个位置配合进凸轮沟槽22中。
下壳体15设置在上壳体13的底表面上。如图1、6所示,下壳体15的外形基本上与上壳体13的外形相同,且下壳体15由前侧形成圆形的大致长方形薄盘状件构成。在下壳体15平面(图1中作为后表面而隐藏的表面)的中心部分中,设置有圆形下凹部19b,其在厚度方向上与中间壳体14的大致下半部旋转配合。通过设置了该下凹部19b,前边缘部分15a、右和左侧边缘部分15b、15c和后边缘部分15d设置在下壳体15的外周边上。基本上,在该下壳体15的前边缘部分15a和后边缘部分15d的每一个的中心部分中设置了定位凸部24a、24b用于进行相对于上壳体13的定位。
通过在下壳体15上将凸部24a、24b与上壳体13中的凹部21a、21b配合,而完成了上壳体13和下壳体15的定位,使得上下壳体叠置。中间壳体14自由旋转容纳在由形成在上壳体13和下壳体15中的上凹部19a和下凹部19b所形成的圆形空间中。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开口部分25设置在该下壳体15的中心部分上。该开口部分25允许盘片驱动单元的转台和光学拾取装置的光头面对光盘11并且宽度设置成能够自由进入或出去。
下壳体15中的开口部分25由转台通过其进入或离去的用于在中心部分设立的转台的开口部分25a,和在用于转台的开口部分25a的前后方向上在两侧延伸的用于拾取头的开口部分25b构成。开口部分25的形状设计成光头可以进入/离开在用于拾取头的开口部分25b中的用于转台的开口部分25a两侧的各侧。在用于拾取头的开口部分25b的前后方向上的两侧的内表面上设置了保护部分26a、26b,用于阻塞活门元件18a和18b之间的间隙,其将在下文描述。此外,一对操作凹部27a、27b相对于用于转台的开口部分25a对称设置在下凹部19b中。
中间壳体14容纳在由具有该结构的上壳体13和下壳体15所形成的上凹部19a和下凹部19b中。圆形空间构成的盘片容纳室16由该中间壳体14和上壳体13形成。在该盘片容纳室16中容纳有光盘11,从而预定间隙存在于径向和厚度方向的外侧。该光盘11由在其中心部具有中心孔11a的薄圆形记录件构成。
中心毂28用固定装置如粘结剂固定在光盘11的中心部分中的表面上仿佛它覆盖了中心孔11a。该中心毂28由被磁铁吸引的磁性材料如铁板形成。结合在盘片记录/再现装置中的盘片驱动单元的转台通过中心孔11a配装到该中心毂28中。中心毂28由设置在转台上的磁铁的磁力吸引。因而,光盘11由转台固定,从而在旋转方向上与其成为一体,并且随后通过其上安装了该转台的主轴电机以预定速度(例如,恒定线速度)旋转。
在该光盘11的平面上设置了信息记录区29a和不能记录信息的非记录区29b,容纳在盘片记录/再现装置之中的光学拾取单元的光头面对该信息记录区29a并且能够记录信息。非记录区29b包括:设置在光盘11内侧中心毂28外侧的具有预定宽度的内部非记录区29b,以及设置在光盘11外周边上的具有预定宽度的外部非记录区29b。信息记录区29a设置在内部和外部非记录区29b之间。尽管该光盘11的基底优选由合成树脂如聚碳酸酯(PC)和聚烯烃形成,但是无需说明的是也可以利用其它合成树脂以及除了合成树脂之外的其它材料,也可以利用各种材料诸如玻璃材料和铝合金作为信息记录介质。
开启窗口30大致设置在上壳体13和下壳体15的每一个上的各侧边缘部分13b、15b的中心部分中,从而暴露出中间壳体14的外周边表面的部分。该开启窗口30由设置在上壳体13的接合部分中的上侧切口部分30a和设置在下壳体15的接合部分中的下侧切口部分30b构成。引导沟槽31设置在上壳体13和下壳体15的各侧边缘部分13b、15b中,从而引导沟槽在前后方向沿着接合表面延伸。将要在下文描述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插入该引导沟槽31中并且起到防止将盒式盘10误插入盘片记录/再现装置的作用。引导沟槽31与开启窗口30互通。
其中锁定件32可旋转地容纳的锁定容纳部分33设置在上壳体13和下壳体15中的各侧边缘部分13b、15b的前角部分中。该锁定容纳部分33与凹部19a、19b互通,同时通过设置在各侧边缘部分13b、15b中的开孔34与引导沟槽31互通。此外,在上壳体13内的锁定容纳部分33中设置了支撑轴35,用于旋转支撑锁定件32,从而其朝向下壳体15的侧面伸出。
如图1所示,该锁定件32由杆状件(lever-like member)形成,该杆状件旋转装配到支撑轴35上从而其能够在平面方向中摆动。该锁定件32具有设置在纵向端部上的突出状止块部分(protrusion-like stopper portion)36以及设置在纵向上的另一端部上的突出状输入部分(protrusion-like inputportion)37。此外,弹簧片38以相同方向在锁定件32上伸出,从而它面对止块部分36。
锁定件32以如下状态装配到支撑轴35上,即,止块部分36朝向凹部19a、19b并且弹簧片38保持与各前边缘部分13a、15a的内表面接触。止块部分36通过该弹簧片38的弹力以及作为其反作用力而推到凹部19a、19b,输入部分37通过开孔34从内侧伸出到引导沟槽31中。因而,止块部分36与设置在中间壳体14的从动部分43中的后部滑动部分43b中的定位凹部44b配合,其将在下文描述。结果,中间壳体14由锁定件32锁定,从而防止了其旋转。
旋转装配到上壳体13和下壳体15中的上凹部19a和下凹部19b上的中间壳体14具有图1、5所示的结构。该中间壳体14具有由薄圆形材料构成的扁平平面部分40以及连续设置在该扁平平面部分40的外周边上的环形部分41。中间壳体14的扁平平面部分40由一对形成为大致半圆形形状的半圆形片40a、40a形成,并且通过在半圆形片40a、40a的弦之间形成间隙,而形成了开口部分42。开口部分42与下壳体中的开口部分25在形状和尺寸方面基本上相同。
就是说,开口部分42由用于转台的开口部分42a和用于拾取头的开口部分42b构成,用于转台的开口部分42a设立在扁平平面部分40的中心部且转台被带入/取出,用于拾取头的开口部分42b、42b设立在用于转台的开口部分42a的直径方向上的两侧上,并且与各光头相对。在围绕用于转台的开口部分42a的周边的扁平平面部分40的内周边上设置了支撑边缘部分40b,用于将内非记录区29b以自由状态支撑在光盘11上。
此外,与活门开启/关闭装置配合并且通过其往复将中间壳体14在预定角度范围旋转的从动部分43设置在中间壳体14的环形部分的外周边表面的部分中。如图5、8所示,该从动部分43包括:在切向上预定范围(基本上30°左右)内具有多个的齿的齿轮部分41a,连续设置在该齿轮部分41a侧面上的前滑动部分43a以及连续设置在齿轮部分41a的另一侧上的后滑动部分43b。
从动部分43的前滑动部分43a的外周边表面设立成与齿轮部分41a的齿顶圆(tooth point circle)相同的高度。后滑动部分43b的外周边表面设立成与齿轮部分41a的齿根圆基本上相同高度。所以,由断面是半圆形的切口形成的初始起动凹部44a在切向方向基本上设置在前滑动部分43a的中心,而由截面是梯形的切口形成的定位凹部44b在切线方向大致设置在后滑动部分43b的中心。由于从动部分43的齿轮部分41a和前/后滑动部分43a、43b设置成从环形部分41的外周表面伸向外侧,避免与滑动部分43a、43b接触而允许它们穿过的凹陷沟槽45a、45b设置在上壳体13和下壳体15的相应部分中。
前止动部分45c和后止动部分45d设置在下壳体15中凹陷凹槽45b的两端上,从而它们在滑动部分43a、43b的各移动轨迹上伸出。当后滑动部分43b的后端将要与该前止动部分45c接触时,中间壳体14通过以最大角度旋转到下壳体15上而进行位移,从而开口部分25从开口部分42移开得较大。另一方面,当前滑动部分43a的前端将要与后滑动部分45d接触时,中间壳体14回转到其初始位置,从而开口部分25和开口部分42以其叠置状态下开启。
在预定长度上连续的圆形凸轮部分46(在图5中用多个点表示的部分)设置在切向方向上的三个位置上,以便每个凸轮部分46存在于中间壳体14的各环形部分41的一个表面上。当中间壳体14组装到上壳体13上时,这些凸轮部分14在上壳体13中的三个位置上与凸轮沟槽22配合。如果中间壳体14旋转了预定角度,则各凸轮部分46安放在三个位置的每一个中的升高部分23上。
以相反方向伸向凸轮部分46的圆形突出的部分47设置在两个位置上,从而每个伸出的部分47存在于中间壳体14的各环形部分41的另一端表面上。这些伸出的部分47、47限制了一对活门元件18a、18b在径向上向外移动。此外,用于在平面方向上可旋转支撑一对活门元件18a、18d的一对支撑孔49、49设置在中间壳体14的扁平平面部分40中。这对支撑孔49、49设置在各用于拾取头的开口部分42b、42b的一个边缘部分中,从而它们相对于用于转台的开口部分42a是对称的。
如图22等所示,具有该结构的中间壳体14以预定的位置关系组装到下壳体15和上壳体13上。就是说,当组装盒式盘12时,中间壳体14的开口部分42叠置在下壳体15的开口部分25上。同时,前滑动部分43a设置在盒体12的开启窗口30中,前滑动部分43a使齿轮壳体41a的一侧连续设置在中间壳体14的从动部分43中。因此,初始起动凹部44a基本上设置在开启窗口30的中心部分。
如果中间壳体14从该状态下旋转预定角度,则开口部分42相对于开口部分25倾斜最大。当开口部分42由一对活门元件18a、18b完全关闭,则对于后部41a的另一侧连续设置的后部滑动部分43b移动到开启窗口30。因而,定位凹部44b基本设置在开启窗口30的中心。
经由一对支撑孔49、49而安置在该中间壳体之上的活门元件18由一对具有相同尺寸和形状的活门元件18a、18b构成。一对活门元件18a、18b具有图7、8所示的形状和结构。就是说,一对活门元件18a、18b由大致半圆形薄板形成。在垂直于弦的方向上形成预定长度的台阶部分(step portion)50基本上设置在每个活门元件18a、18b的弦的中心部上。而凸侧接合部分50a和凹侧接合部分50b形成在该台阶部分50的两侧上。
在垂直于弦延线的方向上成钩状伸出的钩子部分51a、51b设置在活门元件18a、18b的各接合部分50a、50b中。因而,在这对活门元件18a、18b中,凸侧接合部分50b的端面和凹侧接合部分50b的端面制成彼此相对,并且凸侧接合部分50a的钩子部分51a叠置在凹侧接合部分50b的钩子部分51b上。伸出到各钩子部分51a、51b侧面的轴部分52设置在轴安装部分50c中,即为活门元件18a、18b的弦上的凸侧接合部分50a的端部。
通过将轴部分52装配在扁平平面部分40中的支撑孔49中,相应的活门元件18a、18b可旋转地安装在中间壳体14中。同时,一对活门元件18a、18b安装成它们的弦侧彼此相对。结果,如果这对活门元件18a、18b旋转使得它们如图7所示趋于向外离开,则相应的活门元件18a、18b安放在半圆形件40a上仿佛隐藏起来。另一方面,如果这对活门元件18a、18b向内旋转以便接合部分50a、50b如图8所示彼此接触,则开口部分42的中心部分由这对大致圆形活门元件18a、18b密封。
此外,用于开启/关闭活门元件18a、18b的开启/关闭沟槽53设置在各活门元件18a、18b的凹侧接合部分50b中。各开启/关闭沟槽53在径向上相对于各活门元件18a、18b的轴部分52延伸。下壳体15的操作凸部27a、27b与开启/关闭沟槽53滑动配合。此外,在各开启/关闭沟槽53的一端部上设置了弹性件54,该弹性件54由切开其周边而成,所述端部也设置了用于允许各操作凸部27a、27b脱离的凹部53a。
此外,关闭件55设置在各活门元件18a、18b的圆形侧上。该关闭件55关闭在活门元件关闭情况下轴部分52移动之后而形成的间隙。该活门元件从图9所示的活门开启状态移动到图10、11所示的活门元件关闭状态,从而关闭间隙,由此防止灰尘、粉末等侵入盒体12中。
上壳体13、中间壳体14、下壳体15和活门元件18a、18b优选地由合成树脂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树脂)、耐冲击聚苯乙烯(HIPS)形成。然而,不仅可以应用其它工程塑料而且铝合金、不锈钢和其它金属均可以利用。
尽管未示出,但是对于盒式盘10来说,准许为盒体12的后角提供一种防止错误删除机构用于防止记录在记录介质如光盘中的信息被错误删除。该防止错误删除机构可以构造有:用于开启盒体12的后面的操作窗口,安装在该操作窗口上的防止错误删除件以便能够开启/关闭该操作窗口等。
具有该结构的盒式盘10易于组装,例如以下述方式组装。该盒式盘10的组装在上壳体13如图1所示设置在底部上的状况下而进行。首先,光盘11安放在上壳体13的上侧凹部19a中。此时,光盘11容纳在上侧凹部19a中,从而具有中心毂28的那面朝向下。
接着,中间壳体14的开口侧装配到上侧凹部19a中仿佛其覆盖了光盘11。因而,光盘11可旋转地容纳在由中间壳体14和上壳体13形成的盘容纳室16中。此时,中间壳体14使得开口部分42的延伸方向与上壳体13的前后方向相同,从而从动部分43的前滑动部分面对开启窗口30。
接着,中间壳体14组装在活门机构18中,以一对放置成它们的弦彼此相反的活门元件18a、18b,轴部分52装配进扁平平面部分40中的支撑孔49中。那么,通过移动相应的活门元件18a、18b以彼此分开,活门元件叠置在中间壳体14的半圆形件40a上。
与此同时或在之前或之后,锁定件32安装在锁定容纳部分33的支撑轴35上。此时,锁定件32的弹簧件38与上壳体13的前边缘部分13a的内表面接触,从而输入部分37通过开孔34由弹簧件38的弹力而伸进引导沟槽31中。
接着,下壳体15安放在含有活门元件18的中间壳体14上,随后该下壳体15叠置在上壳体13上。此时,下壳体15的定位凸部24a、24b装配到上壳体13的定位凹部21a、21b中。因而,下壳体15相对于上壳体13自动定位。此时,通过将一对活门元件18a、18b设置在前述位置上,设置在下壳体15中的下侧凹部19b中的一对操作凸部27a、27b可以形成与一对开启/关闭沟槽53相对。因此,只要在下壳体15叠置在上壳体13上而不用注意一对开启/关闭沟槽53的位置,一对操作凸部27a、27b可以与一对开口/关闭沟槽53配合。
自此,下壳体15通过拧紧多个固定螺丝固定到上壳体13上,因而,具有图12所示断面结构的盒式盘10的组装工作完成了。在该情况下,用粘结剂等在不使用包括固定螺丝等的固定装置的情况下将上壳体13的接合面直接连接到下壳体15的接合面上是可允许的。在该实施例的盒式盘10中,组装工作易于用少量部件而完成。
图15-1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示出的盒式盘80为用于具有光头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中的单头形式。从图15中清晰可见,该盒式盘80与图1等中所示的盒式盘10不同仅在于中间壳体84中的开口部分的形状和下壳体85中的开口部分87的形状,而其它形状和结构是相同的。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与图1相同的部件中,且其说明在此省略。所以,将只描述不同结构的开口部分86、87。
在中间壳体84中的开口部分86中,只有在一侧上的用于拾取头的开口部分42b从上述中间壳体14中的开口部分42中废除掉。就是说,开口部分86包括:用于转台的开口部分85a,其设置在中心部分中成圆形形状;以及用于拾取头的开口部分86b,其在径向上从用于转台的开口部分86a中向外延伸成大致长方形形状并到达壳体的前边缘部分。此外,在下壳体85中的开口部分87中,类似于中间壳体84中的开口部分86的情况,在一侧上用于拾取头的开口部分25b从下壳体15中的开口部分25中废除掉。就是说,开口部分87包括用于转台的开口部分87a,其设置在中心部分成圆形;以及用于拾取头的开口部分86b,其从用于转台的开口部分87a向前延伸成大致长方形形状并到达壳体的前边缘。
通过利用用于单头的中间壳体84和下壳体85取代用于双头的中间壳体14和下壳体15,不仅盒体15的刚性可以提高,而且可以改善灰尘的阻挡性。此外,只有通过将中间壳体84和下壳体85从单头类型变成双头类型,盒式盘的生产可以容易地对应于单头类型和多头类型,从而普通使用的制造和装配线能够适宜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具有上述结构的盒式盘10、80在装载到盘片记录/再现装置之前保持成图2、16所示的状态。就是说,活门机构18的一对活门元件18a、18b由于中间壳体14、84由锁定件32锁定而固定在初始位置。因此,下壳体15、85中的开口部分25、87和中间壳体14、84中的开口部分42、86保持完全关闭。此外,在各中间壳体14、84中的三个位置上的凸轮部分46从在上壳体13中的三个位置上的凸轮沟槽22中弹出,从而它们安放在升高部分23上。因而,一对活门元件18a、18b由中间壳体14和下壳体15如图14A所示从两侧夹住。
结果,一对活门元件18a、18b由基于凸轮的升高动作的夹持机构和锁定件32的锁定机构一起锁住。因此,下壳体15、85中的开口部分25、87和中间壳体14、84中的开口部分42、86的由活门机构18所形成的关闭状态可被可靠地保持,由此防止活门机构18由于震动等而误开启。
如果在该状态下的各盒式盘10、80插入图19、21所示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中,则锁定件32的闭锁由设置在该盘片记录/再现装置60上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而释放。此后,活门机构18由该活门开启/关闭装置释放,从而开口部分25、42(或86、87)开启。该活门机构18的开启/关闭操作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接着,将要描述盘片记录/再现装置。如图19、21所示,该盘片记录/再现装置60包括由中空盒体构成的外部壳体61、容纳在外部盒体61中的记录/再现装置主体62等。外部壳体61包括其上表面和前表面开口的盒体主体63、可拆卸安装到顶部上以封闭盒体主体63的顶部的盒盖64、可拆卸安装到前部以便关闭盒体主体63以及盒盖64的前部的前板65。
向下伸出的立柱部分63a设置在盒体主体63的四个位置上。盘片记录/再现装置60由这些立柱部分63a支撑并安装在适当位置。前板65由片状件制成,该片状件的水平侧面较长并具有在其顶部水平延伸的盒式盘口66。盒式盘口66的尺寸基本上与各盒式盘10、80的前侧相同。该盒式盘口66总是由设置在内部的开启/关闭门67关闭。
通过用盒式盘10的前部压该开口/关闭门67,盒式盘10插入到如21图所示的预定位置。因而,盒式盘10、80由装载机构(未示出)自动引入。然后,由装载机构承载的盒式盘10、80被定位并固定在盘片记录/再现装置60的预定位置中。与此同时或在此之前或之后,活门机构18由设置在盘片记录/再现装置60中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释放,以便开启开口部分25、42。
图20示出了齿条70,其为该活门开启/关闭装置的具体示例。该齿条70包括与中间壳体14、84中的从动部分43的齿轮部分41a啮合的齿条部分71;设置在该齿条部分71的前端的初始起动凸部72;设置在齿条部分71的近端的止块凸部73等。齿条70的齿条部分71形成在该直条的中部,从而它从以侧面伸出并具有与盒齿轮部分41a大致相同的齿数。
具有适当弹性并在与齿条70相同方向上延伸的前弹性件72a设置在该齿条部分71的前端。在与齿条部分71的齿相同方向伸出的初始起动凸部72设置在该前弹性件72a的前端。此外,具有适当弹性并在与齿条70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后弹性件73a设置在齿条部分71的近端。在与齿条部分71的齿相同的方向上伸出的止块凸部73设置在该后弹性件73a的前端。止块凸部73、初始起动凸部72和齿条部分71设定在一条直线上。前空转换部分由前述前弹性件72a形成,而后空转换部分由后弹性件73a形成。
初始起动凸部72具有圆形断面,并且其尺寸和高度基本上与齿条部分71的齿相同。另一方面,止块凸部73的断面形状为山峰形的,类似于齿条部分71的齿,且其尺寸和高度稍大。通过使前弹性件72a、后弹性件73a具有适当弹性,允许初始起动凸部72和止块凸部73弹性后退。在图20中,附图标记74表示引导部分,其也加固了齿条70。该引导部分74与盒式盘10、80中的引导沟槽31配合。
由具有该结构的齿条70的动作和活门机构18的开启/关闭动作而旋转的中间壳体14、84将在下文详细描述。
如果开口部分25、42(或86、87)由图12所示的齿条70的动作开启,盘片驱动单元68的转台68a和光学拾取单元69的光头69a进入开口部分25、42(或86、87)中。接着,转台68a与光盘11的中心孔11a配合,并且含在转台68a中的磁铁吸引中心毂28从而固定光盘11。与此同时或在此之前或之后,光头69a靠近光盘11中的信息记录区29a的预定位置。结果,盘片记录/再现装置能够将信息信号从光盘11中记录和再现。
盘片记录/再现装置60的记录/再现装置主体62包括图18所示的部件。就是说,记录/再现装置主体62具有包括系统控制器s1、储存器控制器s5和驱动控制器d1的三个控制机构。系统控制器s1和储存控制器s5彼此直接连接,并且只读储存单元(ROM)S2和可读/可写储存机构(RAM)S3连接到该连接线上。储存器S4、用于MPEG2(用于呈现对应于3M-40Mbps、HDTV、宽带ISDN等的TV广播的动画压缩类型)的编码器S6和解码器S7连接到储存器控制器85上。此外,控制面板S8和储存控制接收器S9连接到系统控制器S1上。
ECCD4连接到驱动控制器D1和储存器单元(ROM)D2上,储存器单元(RAM)D3、伺服电路D6和地址解码器D7连接到该连接线上。此外,用于确定记录错误的记录错误确定电路D8连接到驱动控制器D1上。该驱动控制器1通过指令接口连接到系统控制器S1上并且还经由ECCD4和数据接口连接到储存控制器S5上,并进一步连接到调制/解调电路D5上。该调制/解调电路D5连接到光学拾取单元69的光头69a上。
伺服电路D6连接到主轴电机68上,其为盘片驱动单元、光学拾取单元69和记录错误确定电路D8。此外,光学拾取单元69连接到地址解码器D7上,而该地址解码器D7连接到记录错误确定电路D8上。
当通过盒式盘口66将盒式盘80插入具有该结构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时,由齿条70进行的活门机构18的开启/关闭动作将从其与由中间壳体84的位置变化而产生的活门机构18的开启/关闭状态的关系来描述。
插入活门机构18完全关闭的盒式盘80的情况(A)在图22-26中示出。接着,插入活门机构18未完全关闭的盒式盘80的情况(B)在图27-31中示出。插入活门机构18完全开启的盒式盘80的情况(C)在图32-36中示出。最后,弹出盒式盘80的情况(D)在图37-41中示出。
首先,将描述成对起作用的活门元件18a、18b完全关闭的盒式盘80插入的情况(A)。如果如图21所示,盒式盘80插入盘片记录/再现装置60的盒式盘口66中预定量时,包含在盘片记录/再现装置60中的齿条70的初始起动凸部72侵入设置在盒式盘80一例表面上的引导沟槽31中。于是,尽管未示出,初始起动凸部72将伸进引导沟槽31中的锁定件32的输入部分37压入抵抗弹簧件38的推动力的锁定容纳部分33。接着,锁定件32围绕支撑轴35旋转,从而止块部分36从定位凹部44b释放。结果,中间壳体84的锁定被释放以便使其自由旋转。
此外,如图22所示,盒式盘80在盒体插入的方向F上插入。在盒式盘80相对齿条70前进之后,初始起动凸部72与中间壳体14的从动部分43的前滑动部分43a接触,从而它跨在该前滑动部分43a上。此时,由于前弹性件72a具有适当弹性,前弹性件72a扭转,从而初始起动凸部72向后扭转并且跨在前滑动部分43a的最高点上。结果,如图23所示,初始起动凸部72侵入初始起动凹部44a中。该凸部72与凹部44a配合,从而中间壳体14以同一图中的逆时针方向N由来自齿条70的反作用力旋转。
结果,如图24所示,中间壳体14取决于相对齿条70的移动量而旋转预定的角度,从而在凸部72离开凹部44a之前,齿条部分71与从动部分43的齿轮部分41a配合。因而,其驱动力传递路径加强,从而来自齿条70的反作用力可靠地传递,由此以预定角度旋转中间壳体14。在线性前进的齿条部分71和环形前进的齿轮部分41a之间啮合被如图25所示解脱之前,止块凸部73与设置在从动部分43的后部滑动部分43b中的定位凹部44b配合。那么,当止块凸部73与定位凹部44b如图26所示配合时,齿条部分71和齿轮部分41a之间的配合被释放。
同时,盒式盘80的插入动作中止了,从而盒式盘80设置在预定位置。由于在该设置位置,止块凸部73与定位凹部44b完全配合,所以中间壳体14不再旋转。
在中间壳体14开始旋转的初始状态中,如图13C、14A所示,中间壳体14的凸轮部分46跨在升高部分23上。结果,一对活门元件18a、18b夹在中间壳体14和上壳体13之间。因此,对于旋转中间壳体14需要较大力。通过抵抗由凸轮部分46的升高而产生的大摩擦而旋转中间壳体14,如图13B、14B所示,凸轮部分46通过升高部分23并且侵入凸轮沟槽22中。结果,消除了凸轮部分46的摩擦力,从而极轻极光滑地完成中间壳体14的旋转。
一对活门元件18a、18b的相应轴部52通过中间壳体14的旋转而旋转,而下壳体15的开口凸部27a、27b与设置在另一端的开口/关闭沟槽53配合。这对操作凸部27a、27b设置在下壳体15上并且固定。另一方面,一对活门元件18a、18b的各开口/关闭沟槽53在将轴部52与操作凸部27b(或27a)连接的方向上延伸,从而活门元件18a、18b能够相对操作凸部27a、27b移动。
因此,操作凸部27b(或27a)取决于活门元件18a、18b旋转量移动到开启/关闭沟槽53中的轴部52的侧面上。相应地,轴部52移动到各活门元件18a、18b中的相应操作凸部27b(或27a)的侧面。因而,相应的活门元件18a、18b从图22的状态经由图23、24、25所示的状态移动到图26的状态,其中它们彼此相对穿过开口部分86、87,如图26所示。结果,中间壳体84的开口部分86和下壳体85的开口部分87完全释放。因此,容纳在盘片容纳室16中的光盘11的部分通过开口部分86、87露出。
结果,转台68a和光头69a可以插入开口部分86、87中。所以,通过将转台68a等移动到盒式盘80的侧面或者将盒式盘80移动到转台68a的侧面,转台68a侵入中心部分中的用于转台的开口部分87a,并且光头69a侵入用于拾取头的开口部分87b。结果,光盘11安装并夹在转台68a上,而光头69a保持以预定间距面对光盘11的信息记录区29a。于是,信息信号能够由记录/再现装置60从光盘11的信息记录区29a再现和记录。
记录/再现装置主体62被起动以驱动主轴电机68,并随后光盘11通过转台68a旋转并且通过驱动光学拾取机构69,激光束从光头69a中发出,从而读出记录在信息记录区29a的信息信号,或者新信息信号可以写入信息记录区29a。因而,信息信号的再现和记录可以由记录/再现装置62完成。
接着,将描述成对起作用的活门元件18a、18b未完全关闭的盒式盘80的插入情况(B)。该状态由使用者故意或出于其它目的旋转中间壳体84时产生。例如,如图27所示,活门机构18由于中间壳体84的旋转偏离而稍微开启。此时,齿轮部分41a以及初始起动凹部44a的一部分通过开启窗口30露出。
如果该盒式盘80插入盘片记录/再现装置60的盒式盘口66中预定量时,齿条70的初始起动凸部72侵入盒式盘80的引导凹槽31中,并且锁定件32的输入部分37压入锁定容纳部分33中。此后,该状态从图27所示变化到图28所示,从而初始起动凸部72与从动部分43的齿轮部分41a接触。结果,初始起动凸部72与从动部分43的齿轮部分41a啮合并且由于该状态,中间壳体84以逆时针方向N旋转。
结果,如图29所示,中间壳体14根据相对于齿条70的相对移动量旋转预定角度,从而齿条部分71与齿轮部分41a在凸部72离开齿轮部分41a之前啮合。因而,来自齿条70的反作用力可靠地从齿条部分71传送到齿轮部41a,从而中间壳体以预定角度旋转。在齿条71如图30所示离开齿轮部分41a之后,在中间壳体14和齿条70之间产生滑移,因而止块凸部73与设置在从动部分43的后部滑动部分43b中的定位凹部44b配合。
当如图31所示,止块凸部73与定位凹部完全啮合时,盒式盘80的插入操作中止,从而盒式盘80设置在预定位置。在该设置的状态下,中间壳体84的开口部分86和下壳体85的开口部分87完全开启,从而容纳在盘片容纳室16中的光盘的一部分通过开口部分86、87暴露出来。因此,甚至在活门机构未完全关闭的盒式盘80插入的情况下,不会发生任何问题,信息信号的记录和再现可以利用该盒式盘80完成。
接着,将要描述插入活门元件18a、18完全开启的盒式盘80的情况(C)。该情况是由于使用者故意或出于其它目的试图旋转中间壳体84而产生的。如图32所示,中间壳体84旋转到最大角度,从而,活门机构完全开启。此时,后部滑动部分43b通过开启窗口30暴露出来。
如果该盒式盘80插入到盘片记录/再现装置60的盒式盘口66中预定量,则齿条70的初始起动凸部72侵入盒式盘80中的引导沟槽31中并且锁定件32的输入部分37压入锁定容纳部分33中。此后,该状态从图32所示变成图33所示,从而初始起动凸部72经过后部滑动部分43b中的定位凹部44b。此外,该状态从图34所示变化到图35所示,从而齿条部分71经过定位凹部44b。
此后,止块凸部73与后部滑动部分43b接触。由于后部弹性件73a具有适当弹性,所以止块凸部73向后扭转并且在后弹性件73扭转时移动,其跨在后部滑动部分43b的最高点上。然后,止块凸部73与定位凹部44b配合。此后,如图36所示,当止块凸部73与定位凹部44b完全啮合时,盒式盘80的插入动作中止,从而盒式盘80设置在预定位置。
在该设置的位置中,中间壳体84的操作部分86和下壳体85的开口部分87完全开启,从而容纳在盘片容纳室16中的光盘11的一部分通过开口部分86、87露出。因此,即使盒式盘80在其活门机构18完全开启情况下插入,也不会产生麻烦,从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再现可以利用该盒式盘80完成。
最后,将要描述弹出盒式盘80的情况(D)。通过操作设置在盘片记录/再现装置60上的盒体弹出按钮(未示出),在信息信号再现或记录如上所述完成之后,盒式盘80从盘片记录/再现装置60通过装载机构的动作而弹出。就是说,如果盒式盘80在盒体弹出方向R由装载机构的弹出动作移出时,齿条70相对后退。
通过盒式盘80相对齿条70后退,如图37所示,中间壳体84在顺时针方向M由与定位凹部44b配合的止块凸部73旋转。如图38所示,在凸部73离开凹部44b之前,齿条部分71与齿轮部分41a配合,从而中间壳体84因该啮合而继续旋转。
由于此时,止块凸部73的前端已经侵入开启窗口30中,其凸部73将与开启窗口30的边缘接触。然而,由于与凸部73成为一体的后部弹性件73a具有适当弹性,所以凸部由后部弹性件73a的扭转而向外偏移,以使其超越开启窗口30的边缘并且跨到引导沟槽31上。因此,尽管凸部73高于齿条部分71,远离凹部44b定位的凸部73不能从开启窗口30中轻易脱离。因此,可以保证中间壳体84在其中旋转。
如果中间壳体84以预定角度顺时针方向M旋转,如图39所示,在齿条部分71离开齿轮部分44a之前,初始起动凸部72与开启窗口30中的初始起动凹部44a配合。如果该凸部72与凹部44a配合,则中间壳体84继续旋转,从而如图40所示,中间壳体84旋转到达初始位置。如果中间壳体84返回到初始位置,则从动部分43的后部滑动部分43b的端面与下壳体85的止动部分45c接触,由此阻挡了中间壳体84的进一步的旋转。
由于盒式盘80和齿条70之间的相对运动仍在持续,故旋转力由与凹部44a配合的凸部72的移动力赋予了中间壳体84。该旋转力的反作用力赋予了凸部72,且前弹性件72a由该反作用力变形,从而凸部72向外移动,由此脱离了与凹部44a的配合。当齿条70的凸部72经过开孔34时,锁定件32的输入部分37伸过开孔34而进入引导沟槽31中。同时,止块部分36箱内移动,从而其与中间壳体84从动部分43b的定位凹部44b啮合。结果,中间壳体84由锁定件32锁定,由此阻挡了其旋转。
此时,一对活门元件18a、18b进行与前述的插入时相反的运动,以便完全关闭开口部分86、87。就是说,当一对活门元件18a、18b如图37所示完全开口时,中间壳体84和一对活门元件18a、18b在顺时针方向M旋转。在图38、39、40所示的状态之后,可以达到图41的状态。由于在图38至41所示的状态中,中间壳体84的凸轮部分46存在于凸轮沟槽22中,中间壳体可以由较轻外力旋转。
接着,当中间壳体84从图39所示的状态变化到图40所示的状态时,在凸轮部分46与升高部分23接触之后,其跨到升高部分23上。因此,此后,前述摩擦力施加于中间壳体84的旋转。就在达到图40所示的关闭状态之前,操作凸部27b(或27a)沿着开启/关闭沟槽53移动到达其最外端,从而其与弹性件54接触,并抵压其。因而,弹性力由操作凸部27b(或27a)的压力在弹性件54中产生。作用在另一活门元件18a(或18b)上的压接触力(pressure contact force)由弹性件54的弹性力产生在台阶状部分50上。
由于压接触力在一对活门元件18a、18b的每个上都产生,这对活门元件18a、18b的密封性能由该压接触力加强。因此,在活门元件18a和18b之间接合部分的灰尘阻挡性提高,由此有效防止灰尘、粉末等侵入盘片容纳室16中。以此方法,开口部分86、87由这对活门元件18a、18b完全关闭,并且盒式盘80在该关闭状态弹出。因而,盒式盘80的弹出动作完成。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尽管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光盘用作信息记录介质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光磁盘、如软盘的磁盘和其它各种类型的盘状记录介质。此外,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本发明应用于能够记录和再现信息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的示例,但无需说明的是:本发明适用于能够只进行信息记录和再现之一的盘片记录/再现装置。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开口部分42、25和86、87设置在盒体12的中间壳体14、84和下壳体15、85中的示例,但是也可以将上壳体13也设有开口部分,以便能够同时从盒体12的上方和下方进入。此外,可以用中间壳体和下壳体形成盘片容纳室,在盘片容纳室中容纳盘片记录介质并且为上壳体提供开口部分。如上所述,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的前提下变型成多种形式。
如上所述,在由包括盘片容纳室、盘状记录介质和一对活门元件的盒体构成的盒式盘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设置在中间壳体的外周边表面上的从动部分面对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至少一个中的操作窗口,并且,活门开启/关闭元件穿到该操作窗口的外侧。从而,由于与从动部分配合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中间壳体可以旋转到达预定位置。因此,这对活门元件和盒体之间的间隙可以变窄,使得微小灰尘和粉末很难进入盘片容纳室中。因而,盒体的灰尘阻挡性加强,并且与这对活门元件是否开启或关闭无关,在盒式盘装载到记录/再现装置上时,开口部分可靠地开启。当盒式盘从记录/再现装置弹出时,开口部分保持可靠关闭。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盒式盘中,相同形状的两个片材设置成在各片材的一侧部分旋转支撑在中间壳体上而其它侧部分与下壳体或上壳体滑动配合时关闭开口部分。一对活门元件由中间壳体和下壳体或上壳体的相对旋转而开启/关闭。于是,当各活门元件的面积减小时,也有可能开启/关闭较大面积的开口部分,由此导致开口部分的开启/关闭效率提高。同时,可以实现盒式盘的尺寸和厚度的降低,并且这对活门元件可以平滑且可靠地开启/关闭。
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盒式盘中,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包括齿条部分、初始起动凸部和止块凸部。中间壳体的从动部分包括齿轮部分、初始起动凹部和定位凹部。因而,如果活门开启/关闭装置穿到操作窗口的外侧,则初始起动凸部或齿条部分与初始起动凹部或齿轮部分配合,从而中间壳体旋转到达预定位置。结果,中间壳体可以可靠地旋转到达预定位置,并且一对活门元件由中间壳体的旋转平滑地开启/关闭,由此完成开口部分的开启/关闭。
在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盒式盘中,空的转换部分设置在齿条部分、初始起动凸部和止块凸部之间,并相应地从动部分设置有滑动部分。因而,齿条部分和齿轮部分可以彼此同步,从而将中间壳体可靠地旋转到预定位置。结果,一对活门元件可以可靠地开启/关闭,从而完成开口部分的开启/关闭。
在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盒式盘中,由于止块凸部高于齿条部分,当止块凸部与定位凹部配合时,中间壳体可以固定在预定位置仿佛它被锁住,从而防止了中间壳体由于震动等而旋转。
已经针对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确切的实施例,并且各种变化和变型可以由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如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本发明思想或范围的前提下作出。

Claims (5)

1.一种盒式盘,其包括:
盒体,其中盘片容纳室形成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中间壳体之间或形成在所述中间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而中间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旋转地支撑,盒体在盘片容纳室内可旋转地容纳盘状记录介质,而盘状记录介质的一部分通过设置在中间壳体、下壳体或上壳体中的开口部分而暴露出来;以及
一对安装在中间壳体与下壳体或上壳体之间的活门元件,活门元件能够开启/关闭开口部分,每个活门元件的一侧部分由中间壳体支撑,而活门元件的另一侧部分与下壳体或上壳体接合,以便通过中间壳体、下壳体和上壳体的相对转动,这对活门元件开启/关闭开口部分,
其中,上壳体和下壳体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用于旋转中间壳体的操作窗口,在中间壳体的外周边表面上设置有从动部分,该从动部分与在操作窗口外侧穿过的活门开启/关闭装置相配合,以用于将中间壳体旋转到预定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式盘,其特征在于,这对活门元件由相同形状的两个板组合而成,而这对活门元件对称设置在中间壳体的侧面上,以便关闭开口部分,各活门元件的侧部分由中间壳体旋转支撑,而它的其它侧部分与下壳体或上壳体滑动配合,从而通过中间壳体、下壳体和上壳体的相对旋转而使这对活门元件开启/关闭开口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式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活门开启/关闭装置包括在操作窗口外侧往复的齿条部分,设置在齿条部分之前和之后的初始起动凸部,以及止块凸部,从动部分包括与齿条部分可分离啮合的齿轮部分,设置在齿轮部分切向方向上两侧上的初始起动凹部以及定位凹部,中间壳体通过将初始起动凸部或齿条部分与初始起动凹部或齿轮部分配合而旋转到预定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盒式盘,其特征在于,用于释放与齿轮部分啮合的空的转换部分设置在活门开启/关闭装置的齿条部分和初始起动凸部/止块凸部之间,而从动部分设置有相对于空的转换部分产生相对滑动的滑动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盒式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块凸部高于齿条部分,而定位凹部设置在齿轮部分的齿根圆上。
CNB011232617A 2000-07-28 2001-07-25 盒式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231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0039/00 2000-07-28
JP2000230039A JP4089140B2 (ja) 2000-07-28 2000-07-28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30039/2000 2000-07-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8748A CN1338748A (zh) 2002-03-06
CN1172311C true CN1172311C (zh) 2004-10-20

Family

ID=18723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2326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2311C (zh) 2000-07-28 2001-07-25 盒式盘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6590858B2 (zh)
JP (1) JP4089140B2 (zh)
CN (1) CN1172311C (zh)
CA (1) CA235325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79751A (ja) * 2001-03-16 2002-09-2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DE60234656D1 (de) * 2001-06-29 2010-01-14 Sony Corp Plattenkassette
JP2003022639A (ja) * 2001-07-04 2003-01-24 Tdk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US6910219B2 (en) * 2001-07-06 2005-06-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c cartridge
JP2003085910A (ja) * 2001-09-11 2003-03-20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ディスク記録媒体装置及び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2003100046A (ja) * 2001-09-21 2003-04-04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シャッタ開閉機構
TW569193B (en) * 2001-09-21 2004-01-01 Sony Corp Disk cartridge, disk recording medium apparatus, and disk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3991642B2 (ja) * 2001-09-27 2007-10-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ディスク記録媒体装置及び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3948235B2 (ja) * 2001-10-01 2007-07-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3115153A (ja) * 2001-10-01 2003-04-18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KR100852052B1 (ko) * 2001-11-09 2008-08-13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디스크 카트리지
KR100888588B1 (ko) * 2002-02-01 2009-03-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크 카트리지
JP2003242740A (ja) * 2002-02-15 2003-08-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TWI244072B (en) * 2002-03-20 2005-11-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c cartridge
JP2003303629A (ja) * 2002-04-11 2003-10-24 Sony Corp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US20050224112A1 (en) * 2002-07-02 2005-10-13 Yuichi Tokita Coloring matter sensitization typ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US20040018006A1 (en) * 2002-07-25 2004-01-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c cartridge and disc drive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283770B2 (ja) * 2002-07-26 2009-06-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AU2003281733A1 (en) * 2002-07-30 2004-0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c cartridge
JP3900272B2 (ja) * 2002-08-15 2007-04-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記録媒体ドライブ装置
JP4085421B2 (ja) * 2002-08-23 2008-05-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色素増感型光電変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103146A (ja) * 2002-09-11 2004-04-02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US7673311B2 (en) * 2002-10-10 2010-03-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sc cartridge for storage of a disc
TWI278858B (en) * 2002-10-31 2007-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ccommodation box
KR100608413B1 (ko) * 2002-11-01 2006-08-02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디스크 드라이브 장치
CN100395837C (zh) * 2002-11-01 2008-06-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盘驱动装置
JP4306228B2 (ja) * 2002-11-13 2009-07-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207012A (ja) * 2002-12-25 2004-07-22 Sony Corp 色素増感型光電変換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50088406A (ko) * 2002-12-26 2005-09-06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디스크 장치
JP4470370B2 (ja) * 2003-01-08 2010-06-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素子の製造方法
JP4674435B2 (ja) * 2003-01-15 2011-04-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素子
JP2004234988A (ja) * 2003-01-30 2004-08-19 Sony Corp 光電変換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半導体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310829A (ja) * 2003-04-03 2004-11-04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310892A (ja) * 2003-04-04 2004-11-04 Sony Corp シャッタ開閉機構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CA2484524C (en) * 2003-04-09 2007-10-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c cartridge
JP2004318930A (ja) * 2003-04-11 2004-11-11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CN100411195C (zh) * 2003-04-11 2008-08-13 索尼株式会社 光电转换器件的制作方法
JP3969349B2 (ja) * 2003-04-18 2007-09-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センターリング装置
DE602004003747T2 (de) * 2003-06-23 2007-10-11 Sony Corp. Aufzeichnungsmediumgehäuse
JP4113060B2 (ja) * 2003-07-30 2008-07-02 オリオン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のトレイ搬入開始機構
JP2005078674A (ja) * 2003-08-28 2005-03-24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4089559B2 (ja) * 2003-08-28 2008-05-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4089561B2 (ja) * 2003-08-28 2008-05-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US7210156B2 (en) * 2003-08-28 2007-04-24 Sony Corporation Disk cartridge
KR101006604B1 (ko) * 2003-09-15 2011-0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카트리지
EP1693841A4 (en) * 2003-12-12 2008-09-17 Pioneer Corp SHUTTER OPEN / CLOSE MECHANISM AND REGENERATIVE INFORMATION DEVICE
JP2005243129A (ja) * 2004-02-25 2005-09-08 Hitachi Maxell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322386A (ja) * 2004-04-05 2005-11-17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004252A (ja) * 2006-05-26 2008-01-10 Tdk Corp 情報媒体用基板および情報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4326A (en) * 1996-08-20 2000-07-25 Tdk Corporation Disc cartridge with improved shutter mechanism
JPH1064237A (ja) * 1996-08-20 1998-03-06 Toshiba Corp 情報記憶媒体のカートリッジ装置
US6023398A (en) * 1997-10-31 2000-02-08 Iomega Corporation Disk cartridge with rotatable cartridge door
US5951890A (en) * 1997-11-12 1999-09-14 Iomega Corporation Laser weld disk cartrid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2050148A (ja) 2002-02-15
US20040027985A1 (en) 2004-02-12
CA2353256A1 (en) 2002-01-28
CN1338748A (zh) 2002-03-06
US6901602B2 (en) 2005-05-31
US20020031080A1 (en) 2002-03-14
JP4089140B2 (ja) 2008-05-28
CA2353256C (en) 2007-12-04
US6590858B2 (en) 2003-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2311C (zh) 盒式盘
CN1169146C (zh) 盘盒
CN1292437C (zh) 盒式盘、盒式盘的模制件和盒式盘内壳的制作方法
CN1335615A (zh) 盒式盘
CN1088236C (zh) 光盘和盘盒
US7644418B2 (en) Optical disk drive comprising dust removing apparatus
US7343613B2 (en) Disc cartridge having disc access opening
CN1122992C (zh) 光盘驱动设备
CN1296935C (zh) 盒式记录介质
CN1178220C (zh) 记录媒体用驱动装置
CN1229244A (zh)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901079A (zh) 盒式记录介质
KR100976486B1 (ko) 디스크의 착탈이 가능한 디스크 카트리지
JP2003059251A (ja)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KR100976481B1 (ko) 디스크의 착탈이 가능한 디스크 카트리지
KR100976483B1 (ko) 디스크의 착탈이 가능한 디스크 카트리지
KR101012358B1 (ko) 디스크의 착탈이 가능한 디스크 카트리지
CN1867994A (zh) 盘片盒组件
CN1534672A (zh) 盘盒
KR100987450B1 (ko) 디스크의 착탈이 가능한 디스크 카트리지
JP2005209257A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シェルの射出成形方法
JP2004086964A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CN1701379A (zh) 盒式盘
JP2006323972A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209863A (ja) ディスク着脱装置並びに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020

Termination date: 201507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