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4792B - 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4792B
CN117224792B CN202311489971.2A CN202311489971A CN117224792B CN 117224792 B CN117224792 B CN 117224792B CN 202311489971 A CN202311489971 A CN 202311489971A CN 117224792 B CN117224792 B CN 1172247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electric heating
heating assembly
aerosol
interdigital transdu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899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24792A (zh
Inventor
王光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angweip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angweip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angweip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angweip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8997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247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24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47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24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47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气雾产生装置包括喷雾嘴、壳体、电热组件、第一表面声波器件及控制器,喷雾嘴包括嘴套,嘴套设置有出雾口,出雾口的边缘朝壳体内延伸形成有通气柱,通气柱设置有排雾孔及第一导流孔。第一表面声波器件插设在排雾孔内,第一表面声波器件包括第一压电基片、第一叉指换能器和第二叉指换能器,第一压电基片设置有与第一导流孔连通的第二导流孔。控制器用于在雾化开始时控制电热组件工作,并在雾化结束时控制第一表面声波器件工作。本发明可避免液滴长时间滞留在喷雾嘴内而被氧化,且雾化形成的气雾更细腻,用户体验好。

Description

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雾生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通常采用气雾产生装置对呼吸的空气进行调节及处理等。例如,IPC分类号为F24F,申请号为CN201610173426.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负离子气雾增程发生器,其包括:基座、风罩、负离子发生器及装有气雾生成液的喷雾装置,基座内部设有风道及涡轮增压扇,且风道上分别设有基座进、出风口,基座外部设有安装座。风罩设于基座的风道的基座出风口上,风罩沿轴线上设有HEPA网、静电放电管群及环形风道,环形风道内设有导流弧,环形风道口设有喷嘴。负离子发生器及喷雾装置分别设于基座的安装座上,其中,负离子发生器的电离子发生管及喷雾装置的环形喷雾头与风罩的轴线共线。
使用时,开启涡轮增压扇,空气通过基座进风口的HEPA网进入风道,在风道内经涡轮增压扇加压后,由基座出风口流向风罩的环形风道,再由环形风道的喷嘴喷出;同时,喷雾装置的水泵箱启动,环形喷雾头开始喷雾;此时,设于风罩及喷雾装置之间的离子发生管发射负离子进入空气流,在气流的作用下沿风罩的轴线方向形成负离子雾团。由于风罩的设置,空气在风道内经涡轮增压扇加压后流向风罩的环形风道,在环形风道的导流弧的作用下,空气流紧贴导流弧的内壁流动并形成射流,在射流的作用下,将负离子雾团带出。
然而,当气雾流动到喷嘴内时,有部分气雾附着在喷嘴的内壁面处,并形成若干小液滴。若该小液滴含有容易被氧化的香精等易氧化物质,则滞留在喷雾嘴内的小液滴长期滞留后较容易被空气氧化,随着时间的延长,小液滴大量滞留时会汇聚成大液滴并重新流回喷雾装置内,当液滴被氧化变质流入喷雾装置内后,再次雾化时则会产生大量变质气雾,因而不利于用户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液滴被氧化变质后再次雾化的气雾产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是,构造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包括喷雾嘴、壳体、电热组件、第一表面声波器件及控制器,所述喷雾嘴包括嘴套,所述嘴套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嘴套设置有出雾口,所述出雾口的边缘朝所述壳体内延伸形成有通气柱,所述通气柱设置有与所述出雾口连通的排雾孔,所述通气柱的外周面与所述嘴套之间形成有用于将冷凝液导入所述电热组件的第一容纳腔,所述通气柱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排雾孔及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导流孔;所述壳体背向所述喷雾嘴的一端连接有支撑底座;所述电热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用于雾化所述壳体内的气雾生成液;
所述第一表面声波器件插设在所述排雾孔内,所述第一表面声波器件包括第一压电基片、第一叉指换能器和第二叉指换能器,所述第一叉指换能器和所述第二叉指换能器附着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上,所述第一压电基片设置有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二导流孔位于所述第一叉指换能器与所述第二叉指换能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导流孔连通,所述第一叉指换能器位于所述出雾口与所述第二叉指换能器之间;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有气流感应器,所述气流感应器用于触发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雾化开始时控制所述电热组件工作,并在所述雾化结束时控制所述第一表面声波器件工作。
优选地,所述气雾产生装置还包括储液件、多孔弹性吸液片及弹性气袋,所述储液件位于所述壳体内,用于为所述电热组件供气雾生成液;所述喷雾嘴与所述储液件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电热组件通过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排雾孔连通;所述多孔弹性吸液片置于所述储液件面向所述排雾孔的一端外,并与所述电热组件连通,用于吸附所述冷凝液;所述弹性气袋插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处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弹性气袋面向所述储液件的一端与所述多孔弹性吸液片抵接。
优选地,所述气雾产生装置还包括漏液网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表面声波器件,所述储液件面向所述喷雾嘴的端面设置有固定槽,所述漏液网及所述第二表面声波器件均位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多孔弹性吸液片盖设在所述漏液网上;所述第二表面声波器件位于所述漏液网背向所述多孔弹性吸液片的一侧;
所述第二表面声波器件包括第二压电基片、第三叉指换能器及第四叉指换能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设置有第三导流孔,所述第三导流孔位于所述第三叉指换能器与所述第四叉指换能器之间并与所述电热组件连通,所述第三导流孔用于将所述第二压电基片上的冷凝液引流至所述电热组件内;所述第三叉指换能器和所述第四叉指换能器附着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上。
优选地,所述弹性气袋包括套设在所述通气柱外的第一气体收纳部及沿所述多孔弹性吸液片面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表面延伸设置的第二气体收纳部,所述第一气体收纳部与所述第二气体收纳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体收纳部与所述通气柱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环形的气袋加热通道,所述气袋加热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气袋加热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导流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固定槽的侧壁设置有环形的支撑凸部,所述支撑凸部与所述漏液网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气雾产生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储液件一端的导气管,所述电热组件位于所述储液件内;所述导气管的第一端贯穿所述储液件的端壁并延伸至所述储液件内,所述导气管的第二端贯穿所述多孔弹性吸液片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以使所述电热组件雾化气雾生成液形成的气雾通过导气管进入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再从所述第二容纳腔排入所述排雾孔;所述导气管的上端端面高于所述多孔弹性吸液片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储液件包括储液管、密封顶盖、密封底座、挡液环及导液管,所述储液管内设置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内插设有吸液棉柱;所述密封顶盖盖设在所述储液管的第一端,并延伸至所述第三容纳腔内;所述密封底座盖设在所述储液管的第二端;
所述挡液环及所述导液管均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内,所述挡液环位于所述吸液棉柱与所述密封顶盖之间,所述挡液环面向所述密封顶盖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导液槽,所述第一导液槽用于接所述第三导流孔处的冷凝液;所述导液管的上端与所述挡液环的内壁插接相连,所述导液管的下端套设在所述电热组件上,所述导液管的内壁设置有贯穿所述导液管的上端面及下端面的第二导液槽,所述第二导液槽与所述第一导液槽及所述电热组件连通,以将第一导液槽内的冷凝液导入所述电热组件内,所述电热组件与所述吸液棉柱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气雾产生装置还包括气泵,所述气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与所述弹性气袋相连通,用于在所述雾化结束时向所述弹性气袋充气。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气流感应器传送过来的雾化开始信号;
根据所述雾化开始信号控制所述电热组件工作;
获取所述气流感应器传送过来的雾化结束信号;
根据所述雾化结束信号控制所述电热组件停止工作,并控制所述第一表面声波器件开始工作,以驱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上的冷凝液从所述第二导流孔排至所述电热组件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所述喷雾嘴的所述通气柱的外周面与所述嘴套之间形成有用于将冷凝液导入所述电热组件的第一容纳腔,所述通气柱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喷雾嘴的排雾孔及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导流孔,所述第一表面声波器件插设在所述排雾孔内,所述第一表面声波器件的所述第一压电基片设置有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二导流孔位于所述第一叉指换能器与所述第二叉指换能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导流孔连通。因此,在电热组件结束工作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表面声波器件工作,从而驱动排雾孔内的冷凝液从所述第二导流孔排至所述电热组件内,当电热组件再次工作时,即可将刚冷凝的冷凝液雾化并排出,避免冷凝液长时间滞留在喷雾嘴内而被氧化,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液滴被氧化变质后再次雾化。此外,由于迅速回流的冷凝液的温度远高于一般未受热的气雾生成液的温度,因此,本发明雾化形成的气雾更细腻,在空气中滞留时间更长,用户体验好。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气雾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气雾产生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其包括喷雾嘴1、壳体2、电热组件3、第一表面声波器件4及控制器5,喷雾嘴1包括嘴套11,嘴套11与壳体2相连,并盖设在壳体2的一端。嘴套11设置有出雾口12,出雾口12用于将气雾排至用户口腔。出雾口12的边缘朝壳体2内延伸形成有通气柱13,即通气柱13由出雾口12的下部边缘朝壳体2内延伸形成。
通气柱13设置有与出雾口12连通的排雾孔131,排雾孔131与出雾口12同轴设置。通气柱13的外周面与嘴套11之间形成有用于将冷凝液导入电热组件3的第一容纳腔14,第一容纳腔14呈环形。通气柱13的侧壁设置有与排雾孔131及第一容纳腔14相连通的第一导流孔132,第一导流孔132向下倾斜设置,因而便于将冷凝液从第一导流孔132导入第一容纳腔14内。
壳体2呈管状结构,其可由一个或多个部件组合形成,其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壳体2背向喷雾嘴1的一端连接有支撑底座P。通过支撑底座P进行支撑,以可靠地将本发明置于室内的桌面或者汽车内的支撑物上,因而本发明不易倾倒。电热组件3位于壳体2内,用于雾化壳体2内的气雾生成液。气雾生成液可以包括负离子水、柠檬水或者其它可以雾化的液体等,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放置。电热组件3包括导液棉柱31及位于导液棉柱31内的电热丝32,电热丝32缠绕呈柱状并与控制器5电连接,导液棉柱31套设在电热丝32上。可以理解的是,只要能够将气雾生成液雾化形成气雾即可,所述电热组件的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第一表面声波器件4插设在排雾孔131内,第一表面声波器件4包括第一压电基片41、第一叉指换能器42和第二叉指换能器43,第一叉指换能器42和第二叉指换能器43附着在第一压电基片41上。第一压电基片41的横截面呈开口环形。第一叉指换能器42和第二叉指换能器43分别位于第一压电基片41位置相对的两端,第一压电基片41覆盖在排雾孔131的内壁面处并设置有第二导流孔411。第二导流孔411位于第一叉指换能器42与第二叉指换能器43之间并与第一导流孔132连通,第一叉指换能器42位于出雾口12与第二叉指换能器43之间。
本发明气雾产生装置还包括储液件6、多孔弹性吸液片7及弹性气袋8,电热组件3位于储液件6内。储液件6位于壳体2内,用于为电热组件3供气雾生成液。储液件6包括储液管61、密封顶盖62、密封底座63、挡液环64及导液管65,储液管61内设置有第三容纳腔611,第三容纳腔611内插设有吸液棉柱66,电热组件3与吸液棉柱66相接触。具体地,导液棉柱31位于吸液棉柱66内,吸液棉柱66用于吸附气雾生成液并将气雾生成液导入导液棉柱31。密封顶盖62盖设在储液管61的第一端,并延伸至第三容纳腔611内,密封顶盖62设置有均与第三容纳腔611连通的第一排液孔621及第二排液孔622,第一排液孔621与第二排液孔622间隔设置。密封底座63盖设在储液管61的第二端,导液棉柱31与密封底座63插接相连,因而可增加导液棉柱31的可靠性。
挡液环64及导液管65均位于第三容纳腔611内,挡液环64位于吸液棉柱66与密封顶盖62之间,挡液环64的外周面与储液管61的内壁密封连接,因而可以阻止冷凝液流入吸液棉柱66内。较佳地,挡液环64为硅胶环,因而不仅便于装配,而且密封性好。挡液环64面向密封顶盖62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导液槽641。第一导液槽641沿阻挡环的径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液槽6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导液槽641关于挡液环64的中心呈中心对称。
导液管65的上端与挡液环64的内壁插接相连,导液管65的下端套设在电热组件3上,即导液棉柱31的一端插设在导液管65内。导液管65的内壁设置有贯穿导液管65的上端面及下端面的第二导液槽651,第二导液槽651与第一导液槽641及电热组件3连通,以将第一导液槽641内的冷凝液导入电热组件3内。第一导液槽641的底壁为倾斜设置,且第一导液槽641远离导液管65的一端的底壁高于第一导液槽641与导液管65相连的一端的底壁,因此,第一导液槽641内的冷凝液较容易流入第二导液槽651内,以致快速地流动到电热组件3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液槽65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导液槽651关于导液管65的中心线呈中心对称。
喷雾嘴1与储液件6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纳腔60,第二容纳腔60与第一容纳腔14连通,电热组件3通过第二容纳腔60与排雾孔131连通。多孔弹性吸液片7置于储液件6面向排雾孔131的一端外,并与电热组件3连通,用于吸附冷凝液,该冷凝液包括第二导流孔411流下来的冷凝液及位于通气柱13外的气雾冷凝形成的冷凝液。多孔弹性吸液片7可以为棉片或者多孔的橡胶片等。其中,储液件6面向喷雾嘴1的端面设置有固定槽67,固定槽67的侧壁设置有环形的支撑凸部671。具体地,所述固定槽67位于密封顶盖62面向喷雾嘴1的表面处,多孔弹性吸液片7置于固定槽67内,因而冷凝液不容易四处流窜。
弹性气袋8插设在第一容纳腔14处并延伸至第二容纳腔60内,弹性气袋8面向储液件6的一端与多孔弹性吸液片7抵接。因此,电热组件3工作时,流经第二容纳腔60内的气雾会对弹性气袋8进行加热,弹性气袋8受热膨胀后对多孔弹性吸液片7进行挤压,从而将多孔弹性吸液片7处的冷凝液挤出至第一排液孔621及第二排液孔622内,从而加速冷凝液流动至电热组件3内。可以理解的是,在弹性气袋8在未受热前为比较疲软的状态,在受热过程中,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则多孔弹性吸液片7内吸附的冷凝液逐渐增多,弹性气袋8也逐渐膨胀,从而将多孔弹性吸液片7处的冷凝液挤出至第一排液孔621及第二排液孔622内。
较佳地,弹性气袋8包括套设在通气柱13外的第一气体收纳部81及沿多孔弹性吸液片7面向第一容纳腔14的表面延伸设置的第二气体收纳部82,第一气体收纳部81与第二气体收纳部82连通,该种结构能够使弹性气袋8对多孔弹性吸液片7进行施加更大的作用力。第一气体收纳部81与通气柱13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环形的气袋加热通道811,气袋加热通道811的第一端与第二容纳腔60连通,气袋加热通道811的第二端与第一导流孔132相连通。因此,电热组件3工作时,流经第二容纳腔60内的部分气雾经过气袋加热通道811,再经由第一导流孔132、第二导流孔411排入排雾孔131内,最后从出雾口12排出。通过设置气袋加热通道811,因而能够增加弹性气袋8的膨胀量,从而更好地将多孔弹性吸液片7处的冷凝液挤出。其中,弹性气袋8可以为乳胶气袋或橡胶气袋等。
本发明气雾产生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储液件6一端的导气管91,导气管91的第一端贯穿储液件6的端壁并延伸至储液件6内,导气管91的第二端贯穿多孔弹性吸液片7并延伸至第二容纳腔60内,即导气管91贯穿储液管61及密封顶盖62,导气管91与导液管65同轴设置。电热组件3雾化气雾生成液形成的气雾通过导气管91进入第二容纳腔60内,再从第二容纳腔60排入排雾孔131,导气管91的上端端面高于多孔弹性吸液片7的上表面。因此,避免了多孔弹性吸液片7受到挤压时,冷凝液的液滴经由电热组件3的雾化腔掉出的问题,即较好地保证冷凝液流至电热组件3处。
本发明气雾产生装置还包括漏液网92及与控制器5电连接的第二表面声波器件93及第三表面声波器件94,漏液网92及第二表面声波器件93均位于固定槽67内,多孔弹性吸液片7盖设在漏液网92上。第二表面声波器件93位于漏液网92背向多孔弹性吸液片7的一侧。因此,避免了多孔弹性吸液片7受到挤压变形而影响第二表面声波器件93对冷凝液的驱动。较佳地,支撑凸部671与漏液网92相抵接,第二表面声波器件93及第三表面声波器件94均与漏液网92间隔设置。
第二表面声波器件93包括第二压电基片931、第三叉指换能器932及第四叉指换能器933,第三叉指换能器932及第四叉指换能器933均附着在第二压电基片931上。第二压电基片931设置有第三导流孔934,第三导流孔934与第一排液孔621的位置相对应,第三导流孔934位于第三叉指换能器932与第四叉指换能器933之间并与电热组件3连通,第三导流孔934用于将第二压电基片931上的冷凝液引流至电热组件3内。
其中,第一导液槽641用于接第三导流孔934处的冷凝液,即第二压电基片931上的冷凝液从第三导流孔934流出后,再经过第一排液孔621流入第一导液槽641,然后经第二导液槽651流入所述电热组件3内。较佳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导气管91与第一表面声波器件4同轴设置,导气管91的外径小于第一表面声波器件4的内径,因此,即使有液滴从第一表面声波器件4上掉落 ,也会落入多孔弹性吸液片7上,避免冷凝液泄露出去。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沿第三导流孔934的上端孔口至第三叉指换能器932的方向,第二压电基片931的上表面的高度逐渐增高;沿第三导流孔934的上端孔口至第四叉指换能器933的方向,第二压电基片931的上表面的高度逐渐增高,即第三导流孔934上端的孔口处于第二压电基片931上表面低洼的位置处,因此,较便于冷凝液流动至第三导流孔934,从而节约驱动第二表面声波器件93的时间,避免影响用户再次使用,用户可以高频率使用气雾。
较佳地,第一压电基片41的位于第二导流孔411的上方区域由亲水压电材料制成,第一压电基片41的位于第二导流孔411的下方区域由疏水材料制成,即第一压电基片41的位于第二导流孔411上方区域材料的亲水性大于第一压电基片41的位于第二导流孔411下方区域材料的亲水性。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压电基片41的位于第二导流孔411上方区域的材料由亲水的聚偏氟乙烯制成,第一压电基片41的位于第二导流孔411下方区域的材料由掺杂有含氟聚倍半硅氧烷的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制成。由于亲水材料可以阻止冷凝液朝出雾口12方向流动,因而可避免冷凝液流出,疏水材料能使冷凝液便于被驱动,以离开第一压电基片41。
第三表面声波器件94包括第三压电基片941、第五叉指换能器942及第六叉指换能器943,第三压电基片941设置有第四导流孔944,第四导流孔944与第二排液孔622的位置相对应,第四导流孔944位于第五叉指换能器942与第六叉指换能器943之间并与电热组件3连通,第四导流孔944用于将第三压电基片941上的冷凝液引流至电热组件3内,即第三压电基片941上的冷凝液从第四导流孔944流出后,再经过第二排液孔622流入第一导液槽641,然后经第二导液槽651流入所述电热组件3内。
本发明气雾产生装置还包括电池95及风扇T,电池95位于壳体2内并与控制器5电连接,控制器5电连接有气流感应器96,气流感应器96安装在密封顶盖62内并与排雾孔131连通,气流感应器96用于触发控制器5。通过气流感应器96触发控制器5,以控制电热组件3工作,因而避免使用按键进行控制时,由于容易碰触到而导致误触发的问题。风扇T位于壳体2内并与控制器5电连接,以在电热组件3工作时,控制器5控制风扇T同时工作,以将电热组件3雾化气雾生成液形成气雾从喷雾嘴1吹出。
控制器5用于在雾化开始时控制电池95给电热组件3及风扇T供电,使电热组件3及风扇T工作,并在雾化结束时控制第一表面声波器件4及第二表面声波器件93工作。在一种实施例中,当用户在1秒内连续对喷雾嘴1吸气3次以上时,控制器5控制电热组件3间歇性工作5次,每次工作5分钟,每相邻两次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分钟。因此,不仅避免误触发,便于控制,而且更好地排除冷凝液。
在实际运用中,用户对本发明的工作时间要求往往具有较大差异,因此,上述控制方式增加了本发明使用的灵活性。可以理解的是,电热组件3的启动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其启动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发明气雾产生装置还包括液量传感器,液量传感器与控制器5电连接,用于检测第二压电基片931处的冷凝液余量。
请参阅图3,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本发明气雾产生装置还包括气泵97,气泵97安装在密封顶盖62处,气泵97与控制器5电连接并与弹性气袋8相连通,用于在雾化结束时向弹性气袋8充气。因此,弹性气袋8能够对多孔弹性吸液片7能够施加更大的作用力。
请参阅图4,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适于上述实施例的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气流感应器96传送过来的雾化开始信号;
用户对喷雾嘴1进行吸气时,气流感应器96处的气流向排雾孔131方向流动,从而形成负压,则可触发气流感应器96,气流感应器96将雾化开始信号发送给控制器5。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开始信号为高电平信号。
S2、根据雾化开始信号控制电热组件3工作;
控制器5在接收到雾化开始信号后,控制电池95给电热组件3的电热丝32及风扇T供电,以使电热丝32发热及风扇T工作,从而雾化气雾生成液形成气雾并将气雾从喷雾嘴1吹出。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气雾生成液可以包括负离子水、柠檬水或其它可吸食物质等,气雾从喷雾嘴1排出后,扩散到空气中,以对空气进行调节,用户再吸带有气雾的空气。
S3、获取气流感应器96传送过来的雾化结束信号;
在雾化结束后,气流感应器96发送给控制器5的高电平信号变为低电平信号,则表征雾化结束。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5在接收到雾化开始信号后,控制电热组件3及风扇T工作5分钟,然后控制风扇T停止工作,风扇T停止工作后,由于气流流动微弱,则气流感应器96发送给控制器5的高电平信号变为低电平信号。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每次用户对喷雾嘴1进行吸气后,控制器5控制风扇T及电热组件3间歇性工作预设次数,每次工作预设工作时间,每相邻两次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预设间隔时间。因此,可以持续地产生气雾并能够很好地清除冷凝液。其中,预设次数可以为5次,预设工作时间可以为5分钟,预设间隔时间可以为3分钟。
S4、根据雾化结束信号控制电热组件3停止工作,并控制第一表面声波器件4开始工作,以驱动第一压电基片41上的冷凝液从第二导流孔411排至电热组件3内。
控制器5在获取雾化结束信号后,控制器5驱动第一表面声波器件4的第一叉指换能器42及第二叉指换能器43工作,冷凝液的液滴位于第一压电基片41上,第一叉指换能器42及第二叉指换能器43之间的声表面波在输入功率增大超过预设临界值时,就会使位于液滴内的压力梯度(即体积力)大于液滴接触线上的表面张力,从而驱使液滴沿着声波传播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压电基片41上的冷凝液移动到第二导流孔411内,并通过第二导流孔411排至电热组件3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声波器件4与第二表面声波器件93及第三表面声波器件94同时工作。
在本发明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4之后还包括:
控制气泵97向弹性气袋8充气预设时间。
该方法可使弹性气袋8尽可能将多孔弹性吸液片7内的冷凝液挤压至第二表面声波器件93与第三表面声波器件94上。
在本发明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统计雾化次数,当雾化次数大于预设次数,且第二压电基片931上的冷凝液的累计量小于预设值时,则发出弹性气袋8漏气报警信号。
由于喷雾嘴1在工作时喷出气雾,则肯定会存在冷凝的发生,随着雾化次数的增多,冷凝液必然增多。假设预设次数为30次,若雾化30次后冷凝液的累计量还小于预设值,则说明弹性气袋8并未挤压多孔弹性吸液片7,则控制器5发出弹性气袋8漏气报警信号,因而很好地及时发现弹性气袋8漏气的问题。其中,控制器5可以包括单片机及与单片机电连接的蜂鸣器。
综上所述,由于喷雾嘴1的通气柱13的外周面与嘴套11之间形成有用于将冷凝液导入电热组件3的第一容纳腔14,通气柱13的侧壁设置有与喷雾嘴1的排雾孔131及第一容纳腔14相连通的第一导流孔132,第一表面声波器件4插设在排雾孔131内,第一表面声波器件4的第一压电基片41设置有第二导流孔411,第二导流孔411位于第一叉指换能器42与第二叉指换能器43之间并与第一导流孔132连通。因此,在电热组件3结束工作时,控制器5控制第一表面声波器件4工作,从而驱动排雾孔131内的冷凝液从第二导流孔411排至电热组件3内,当电热组件3再次工作时,即可将刚冷凝的冷凝液雾化并排出,避免冷凝液长时间滞留在喷雾嘴1内而被氧化,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液滴被氧化变质后再次雾化,以致影响用户健康的问题。此外,由于迅速回流的冷凝液的温度远高于一般未受热的气雾生成液的温度,因此,本发明雾化形成的气雾更细腻,在空气中滞留时间更长,用户体验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雾嘴、壳体、电热组件、第一表面声波器件及控制器,所述喷雾嘴包括嘴套,所述嘴套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嘴套设置有出雾口,所述出雾口的边缘朝所述壳体内延伸形成有通气柱,所述通气柱设置有与所述出雾口连通的排雾孔,所述通气柱的外周面与所述嘴套之间形成有用于将冷凝液导入所述电热组件的第一容纳腔,所述通气柱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排雾孔及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导流孔;所述壳体背向所述喷雾嘴的一端连接有支撑底座;所述电热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用于雾化所述壳体内的气雾生成液;
所述第一表面声波器件插设在所述排雾孔内,所述第一表面声波器件包括第一压电基片、第一叉指换能器和第二叉指换能器,所述第一叉指换能器和所述第二叉指换能器附着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上,所述第一压电基片设置有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二导流孔位于所述第一叉指换能器与所述第二叉指换能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导流孔连通,所述第一叉指换能器位于所述出雾口与所述第二叉指换能器之间;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有气流感应器,所述气流感应器用于触发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雾化开始时控制所述电热组件工作,并在雾化结束时控制所述第一表面声波器件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产生装置还包括储液件、多孔弹性吸液片及弹性气袋,所述储液件位于所述壳体内,用于为所述电热组件供气雾生成液;所述喷雾嘴与所述储液件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电热组件通过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排雾孔连通;所述多孔弹性吸液片置于所述储液件面向所述排雾孔的一端外并与所述电热组件连通,用于吸附所述冷凝液;所述弹性气袋插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处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弹性气袋面向所述储液件的一端与所述多孔弹性吸液片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产生装置还包括漏液网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表面声波器件,所述储液件面向所述喷雾嘴的端面设置有固定槽,所述漏液网及所述第二表面声波器件均位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多孔弹性吸液片盖设在所述漏液网上;所述第二表面声波器件位于所述漏液网背向所述多孔弹性吸液片的一侧;
所述第二表面声波器件包括第二压电基片、第三叉指换能器及第四叉指换能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设置有第三导流孔,所述第三导流孔位于所述第三叉指换能器与所述第四叉指换能器之间并与所述电热组件连通,所述第三导流孔用于将所述第二压电基片上的冷凝液引流至所述电热组件内;所述第三叉指换能器和所述第四叉指换能器附着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气袋包括套设在所述通气柱外的第一气体收纳部及沿所述多孔弹性吸液片面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表面延伸设置的第二气体收纳部,所述第一气体收纳部与所述第二气体收纳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收纳部与所述通气柱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环形的气袋加热通道,所述气袋加热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气袋加热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导流孔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的侧壁设置有环形的支撑凸部,所述支撑凸部与所述漏液网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产生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储液件一端的导气管,所述电热组件位于所述储液件内;所述导气管的第一端贯穿所述储液件的端壁并延伸至所述储液件内,所述导气管的第二端贯穿所述多孔弹性吸液片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以使所述电热组件雾化气雾生成液形成的气雾通过所述导气管进入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再从所述第二容纳腔排入所述排雾孔;所述导气管的上端端面高于所述多孔弹性吸液片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件包括储液管、密封顶盖、密封底座、挡液环及导液管,所述储液管内设置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内插设有吸液棉柱;所述密封顶盖盖设在所述储液管的第一端,并延伸至所述第三容纳腔内;所述密封底座盖设在所述储液管的第二端;
所述挡液环及所述导液管均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内,所述挡液环位于所述吸液棉柱与所述密封顶盖之间,所述挡液环面向所述密封顶盖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导液槽,所述第一导液槽用于接所述第三导流孔处的冷凝液;所述导液管的上端与所述挡液环的内壁插接相连,所述导液管的下端套设在所述电热组件上,所述导液管的内壁设置有贯穿所述导液管的上端面及下端面的第二导液槽,所述第二导液槽与所述第一导液槽及所述电热组件连通,以将第一导液槽内的冷凝液导入所述电热组件内,所述电热组件与所述吸液棉柱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产生装置还包括气泵,所述气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与所述弹性气袋相连通,用于在雾化结束时向所述弹性气袋充气。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气流感应器传送过来的雾化开始信号;
根据所述雾化开始信号控制所述电热组件工作;
获取所述气流感应器传送过来的雾化结束信号;
根据所述雾化结束信号控制所述电热组件停止工作,并控制所述第一表面声波器件开始工作,以驱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上的冷凝液从所述第二导流孔排至所述电热组件内。
CN202311489971.2A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72247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89971.2A CN117224792B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89971.2A CN117224792B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4792A CN117224792A (zh) 2023-12-15
CN117224792B true CN117224792B (zh) 2024-01-16

Family

ID=89093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89971.2A Active CN117224792B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47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99288A (zh) * 2024-01-22 2024-02-27 深圳市康唯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神的气雾生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61024B1 (en) * 1999-03-17 2002-03-26 Pwc Technologies, Inc. Hand-held ultrasonic fog generator
US6745590B1 (en) * 2003-01-13 2004-06-08 American Power Conversion Condensate removal system
CN207784270U (zh) * 2015-05-14 2018-08-31 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一种电子烟
CN113424999A (zh) * 2021-07-26 2021-09-24 武汉轻工大学 一种促进烟雾冷凝液回流至烟弹的电子烟
WO2022189900A1 (en) * 2021-03-09 2022-09-15 Avogen Tech Sa Device for volatilisation of an aqueous solution and method thereof
CN115644505A (zh) * 2022-10-20 2023-01-31 深圳雪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130041A2 (en) * 2021-12-29 2023-07-06 Breatheasy Co., D/B/A Miist Therapeutics Nicotine delivery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51658B (en) * 2004-12-16 2006-03-21 Ind Tech Res Inst Ultrasonic atomizing cooling apparatus
US11247003B2 (en) * 2010-08-23 2022-02-15 Darren Rubi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erosol delivery with airflow regulation
WO2019052506A1 (zh) * 2017-09-13 2019-03-21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声波电子烟雾化器
US10941961B2 (en) * 2018-05-22 2021-03-09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Ultrasonic condensat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JP2021525571A (ja) * 2018-05-31 2021-09-27 ベイポサーム,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機械近接噴霧吸入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61024B1 (en) * 1999-03-17 2002-03-26 Pwc Technologies, Inc. Hand-held ultrasonic fog generator
US6745590B1 (en) * 2003-01-13 2004-06-08 American Power Conversion Condensate removal system
CN207784270U (zh) * 2015-05-14 2018-08-31 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一种电子烟
WO2022189900A1 (en) * 2021-03-09 2022-09-15 Avogen Tech Sa Device for volatilisation of an aqueous solution and method thereof
CN113424999A (zh) * 2021-07-26 2021-09-24 武汉轻工大学 一种促进烟雾冷凝液回流至烟弹的电子烟
WO2023130041A2 (en) * 2021-12-29 2023-07-06 Breatheasy Co., D/B/A Miist Therapeutics Nicotine delivery systems
CN115644505A (zh) * 2022-10-20 2023-01-31 深圳雪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4792A (zh)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224792B (zh) 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7246108B (zh) 一种自调节姿态的气雾生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7258091B (zh) 一种助眠气雾生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H09192555A (ja) 液体噴霧装置
KR20110002021A (ko) 에어 클리너
CN111317182A (zh) 电子雾化设备的雾化组件
CN117379649B (zh) 一种自动扼流的气雾生成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729289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电源装置
CN111481721A (zh) 一种加热雾化的香薰机
CN212139318U (zh) 电子雾化设备的雾化组件
JP4300918B2 (ja) 静電霧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210782912U (zh) 雾化器、电子烟及气溶胶递送系统
CN117433085B (zh) 一种供液量自动调节的气雾生成装置
CN116725240A (zh) 一种电子雾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625544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电源装置
CN214759115U (zh) 出雾壳体、雾化器支架、出雾组件以及电子雾化设备
KR101308408B1 (ko) 차량용 피부 보습기
JP6573958B2 (ja) 超音波式加湿器
CN220360094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826785U (zh) 气雾发生装置
CN220326810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500417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35467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7599288A (zh) 一种可提神的气雾生成装置
JPH0536535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