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83100B - 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83100B
CN117183100B CN202311163573.1A CN202311163573A CN117183100B CN 117183100 B CN117183100 B CN 117183100B CN 202311163573 A CN202311163573 A CN 202311163573A CN 117183100 B CN117183100 B CN 1171831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granite powder
stirring
wet granite
w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635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83100A (zh
Inventor
李松
张可可
张嘉瑞
杨晓宁
陈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uaqia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uaqia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uaqia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Huaqia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6357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831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83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83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83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831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lay, And Manufacture Of Mixtures Containing Clay Or C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备料,对各个组分原料进行配合,包括水泥、粉煤灰微珠、硅灰、湿花岗岩石粉、过氧化氢溶液、河砂、仿钢纤维、超分散减缩外加剂、消泡剂、水;S2、分散湿花岗岩石粉;S3、混凝土拌匀;S4、混凝土成型;S5、蒸压成型;S2中利用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转动设置于所述搅拌罐上的搅拌杆、设置于所述搅拌杆上的搅拌叶以及设置于所述搅拌杆上的注入机构,所述注入机构用于将过氧化氢溶液注入至湿花岗岩石粉内。本申请具有提升湿花岗岩石粉分散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石材加工业在福建、广东等地区迅速发展,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花岗岩石粉等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花岗岩石粉属于硅酸盐矿物(石英、长石、角闪石等)组成的微细颗粒,如果将花岗岩石粉应用于超高性能混凝土,来取代部分胶凝材料(水泥、硅灰等),可产生很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然而上述花岗岩石粉易因潮湿而结块,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预先进行特定的预处理工序,增加处置成本,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此外,湿花岗岩石粉固体粒子分散时,根据热力学原理,分散体系的自由能增大,体系不稳定,分散粒子产生凝结倾向,进而成为团块状的湿花岗岩石粉,不利于均匀拌制混凝土,因此进一步探索湿花岗岩石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并优化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意义。
相关技术中,CN201711192782.3公开了一种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它以水泥、粉煤灰微珠、硅灰、湿花岗岩石粉、过氧化氢溶液、河砂、仿钢纤维、超分散减缩外加剂、消泡剂和水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本发明利用粉煤灰微珠调控混凝土和易性与微结构;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释放氧气分散湿花岗岩石粉,并利用超分散减缩外加剂的分散基团分散湿花岗岩石粉以及胶凝材料颗粒,有效提高胶凝材料水化率和利用率,减小混凝土收缩;利用消泡剂消除混凝土中因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和其它材料引入的气泡,保证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本发明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UHPC具有超高强度、韧性、抗裂性能优异等优点,且满足环保和节能要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对于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混凝土过程中,朝向湿花岗岩石粉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使得湿花岗岩石粉松散,若过氧化氢溶液直接从进料口进入到搅拌设备时,需要长时间搅拌才能使得湿花岗岩石粉与过氧化氢充分混合,大大增大工作强度,若湿花岗岩石粉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不充分时,就导致湿花岗岩石粉不够松散,影响混凝土的品质。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湿花岗岩石粉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不充分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备料,对各个组分原料进行配合,包括水泥、粉煤灰微珠、硅灰、湿花岗岩石粉、过氧化氢溶液、河砂、仿钢纤维、超分散减缩外加剂、消泡剂、水;
S2、分散湿花岗岩石粉,利用过氧化氢对湿花岗岩石粉进行分散;利用检测装置检测过氧化氢与湿花岗岩石粉混合充分;然后加入部分分散减缩外加剂,继续搅拌后得到分散湿花岗岩石粉;
S3、混凝土拌匀,将S2中得到分散湿花岗岩石粉,加入水泥、粉煤灰微珠、硅灰搅拌后,再将溶有消泡剂、和剩余超分散减缩外加剂的水进行搅拌;最后将仿钢纤维加入到搅拌机中,得到混合均匀的混凝土;
S4、混凝土成型,装模、振捣、抹面、覆盖薄膜进行标准养护后脱模;
S5、蒸压成型,将脱模后的混凝土进行蒸压处理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再将试件置于水中进行标准养护,最终得到成品;
S2中利用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转动设置于所述搅拌罐上的搅拌杆、设置于所述搅拌杆上的搅拌叶以及设置于所述搅拌杆上的注入机构,所述注入机构用于将过氧化氢溶液注入至湿花岗岩石粉内。
可选的,所述注入机构包括注入框、多个设置于所述注入框内上的注入柱、用于给所述注入柱提供过氧化氢溶液的供料组件,所述注入框设置有内空,所述注入柱设置在所述内空内,所述注入柱侧壁设置有多个注入孔,所述注入柱在所述注入孔的位置设置有过滤件;所述注入框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注入孔是否堵塞的测试机构。
可选的,所述供料组件包括供料箱、用于挤压所述供料箱内溶液的挤压板以及用于给所述挤压板提供动力的挤压件,所述供料箱与多个所述注入柱连通。
可选的,所述测试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注入柱外壁的防护筒、用于驱动所述防护筒转动的驱动组件、标识组件以及触发组件,所述防护筒上设置有防护孔,所述防护孔与所述注入孔连通,所述标识组件用于标识所述注入孔是否堵塞,所述触发组件用于给所述注入柱加压,所述标识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护筒上。
可选的,所述触发组件包括用于密封所述注入柱靠近于所述注入孔位置的密封部、加压管以及加压件,所述加压管与所述注入柱连接,所述加压件用于给所述加压管提供气压,且所述加压件也设置于所述注入框上。
可选的,所述标识组件包括滑移设置于所述防护筒外的标识筒、用于驱动所述防护筒运动的驱动件、浮动设置于所述标识筒内的标识球以及用于检测所述标识球所在位置的感应件,所述标识筒包括水平段以及竖直段,所述水平段的一端为开口设置,所述竖直段的顶端也为开口设置,所述水平段的开口与所述防护孔对接。
可选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升降设置于所述注入框上的抽检筒、滑动设置于所述抽检筒内的取样筒、以及用于对所述取样筒内的反应组件,所述取样筒内设置有多个取样腔,所述取样腔的一侧设置为开口,所述反应组件设置于抽检筒内。
可选的,所述反应组件包括色彩传感器、多段牵引绳、多个石蕊试纸以及用于卷绕所述牵引绳以及所述石蕊试纸的卷绕组件,所述色彩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取样筒内,且所述色彩传感器正对所述石蕊试纸,多个所述牵引绳与多个所述石蕊试纸为间隔设置。
可选的,所述卷绕组件包括两个卷绕辊以及两个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所述取样筒内,且用于驱动所述卷绕辊转动,两个所述卷绕辊的周壁分别与两个不同的所述牵引绳端部固定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的一种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各组分包括水泥、粉煤灰微珠、硅灰、湿花岗岩石粉、过氧化氢溶液、河砂、仿钢纤维、超分散减缩外加剂、消泡剂、水。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当挤压板对溶液进行挤压时,此时过氧化氢溶液从注入柱的注入孔内射出,注入框以及多个注入在转动过程中对湿花岗岩石粉有搅拌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将湿花岗岩石粉分散,随着过氧化氢溶液从注入孔注入到湿花岗岩石粉中时,可以大大提升湿花岗岩石粉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充分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湿花岗岩石粉分散的效率;
2.当湿花岗岩石粉流动至反应腔位置时,此时湿花岗岩石粉与石蕊试纸接触,只有两个石蕊试纸均变色即为证明湿花岗岩石粉与过氧化氢溶液充分混合,色彩传感器设置为两个,且分别对应两个石蕊试纸,当两个石蕊试纸均发生变色时,此时证明过氧化氢溶液与湿花岗岩石粉充分混合,色彩传感器识别石蕊试纸的颜色,色彩传感器停止转动电机工作,进行下一步工序;
3.当水平段移动至防护孔位置时,利用密封盘对注入柱进行密封,通过加压件以及加压管朝向注入柱内吹气加压,若防护孔以及注入孔未封堵时,此时气体从水平段进入到竖直段内,标识球在竖直段内吹动,在竖直段的顶端开口处也可安装防护网,当标识球吹动至红外线传感器的位置时,此时红外线传感器分别触发加压件停止工作,而密封电机将密封盘转动至竖直位置,完成检测以及疏通防护孔与注入孔的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搅拌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注入机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标识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搅拌罐;2、搅拌杆;3、搅拌叶;4、注入框;5、注入柱;6、注入孔;7、过滤件;8、供料箱;9、挤压板;10、挤压件;11、防护筒;12、防护孔;13、密封盘;14、密封电机;15、加压管;16、加压件;17、标识筒;18、驱动件;19、标识球;20、红外线传感器;21、抽检筒;22、取样筒;23、取样腔;24、色彩传感器;25、牵引绳;26、石蕊试纸;27、卷绕辊;28、伺服电机;29、驱动电机;30、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备料,对各个组分原料进行配合,包括水泥、粉煤灰微珠、硅灰、湿花岗岩石粉、过氧化氢溶液、河砂、仿钢纤维、超分散减缩外加剂、消泡剂、水;本实施例中上述组分水泥650~750kg/m3,粉煤灰微珠200~300kg/m3,硅灰120~150kg/m3,湿花岗岩石粉120~170kg/m3,过氧化氢溶液2.16~3.4kg/m3,河砂900~1100kg/m3,仿钢纤维6.5~8.0kg/m3,超分散减缩外加剂16.5~17.5kg/m3,消泡剂110~114g/m3,水145.5~167.5kg/m3
S2、分散湿花岗岩石粉,利用过氧化氢对湿花岗岩石粉进行分散;利用检测装置检测过氧化氢与湿花岗岩石粉混合充分;若要将湿花岗岩石粉应用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必须使其充分分散,降低湿花岗岩石粉分散体系的不稳定程度,获得相对稳定性;本发明通过将过氧化氢溶液加入湿花岗岩石粉中,在搅拌作用下能很好地释放出氧气,使湿花岗岩石粉处于蓬松状态,实现初步分散;然后加入部分分散减缩外加剂,继续搅拌后得到分散湿花岗岩石粉;其在石粉颗粒上发生表面胶团吸附,空间位阻作用增强,降低湿花岗岩石粉体系的固液表面张力,即降低分散体系的自由能,使石粉体系产生很好的分散稳定性,起到超分散的目的;上述过氧化氢溶液和超分散减缩外加剂共同作用,使得湿花岗岩石粉颗粒充分分散在拌制的混凝土中。
S3、混凝土拌匀,将S2中得到分散湿花岗岩石粉,加入水泥、粉煤灰微珠、硅灰搅拌后,再将溶有消泡剂、和剩余超分散减缩外加剂的水进行搅拌;最后将仿钢纤维加入到搅拌机中,得到混合均匀的混凝土;具有易拌和分散且对设备无损伤的特点,可在混凝土中较好地分散,有效限制了外力作用下水泥基料中裂缝的扩展,起到拉结和骨架的作用;其较强的握裹力显著地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大程度上解决了混凝土极限延伸率小、性脆问题,显著提高了超高性能混凝土韧性和抗裂性能。
S4、混凝土成型,装模、振捣、抹面、覆盖薄膜进行标准养护后脱模;
S5、蒸压成型,将脱模后的混凝土进行蒸压处理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再将试件置于水中进行标准养护,最终得到成品;
参照图3和图4,S2中利用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1、转动设置于所述搅拌罐1上的搅拌杆2、设置于所述搅拌杆2上的搅拌叶3以及设置于所述搅拌杆2上的注入机构,多个搅拌叶3固定在搅拌杆2的周壁,而注入机构间隔设置在搅拌叶3上,注入机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两个均可。
注入机构用于将过氧化氢溶液注入至湿花岗岩石粉内,注入机构包括注入框4、多个设置于注入框4上的注入柱5、用于给注入柱5提供过氧化氢溶液的供料组件,注入框4设置有内空,注入柱5设置在内空内,注入柱5等间距分布在内空里面,注入柱5侧壁设置有多个注入孔6,注入孔6设置为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均可,注入柱5在注入孔6的位置设置有过滤件7,过滤件7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过滤网,其主要是为了避免湿花岗岩石粉进入到注入柱5内,注入柱5内用于填充湿花岗岩石粉。
参照图3和图4,供料组件包括供料箱8、用于挤压供料箱8内溶液的挤压板9以及用于给挤压板9提供动力的挤压件10,挤压件10采用气缸或者油缸均可,挤压件10均设置为注入框4内部,供料箱8也设置在注入框4的内空内,注入柱5的顶端伸入至供料箱8内,当挤压板9对溶液进行挤压时,此时过氧化氢溶液从注入柱5的注入孔6内射出,注入框4以及多个注入在转动过程中对湿花岗岩石粉有搅拌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将湿花岗岩石粉分散,随着过氧化氢溶液从注入孔6注入到湿花岗岩石粉中时,可以大大提升湿花岗岩石粉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充分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湿花岗岩石粉分散的效率。本实施例中选用挤压板9进行挤压的作用,也是由于在搅拌过程中,避免由于湿花岗岩石粉的压力导致过氧化氢溶液注入工作不顺畅的概率。
参照图3和图5,检测装置包括升降设置于注入框4上的抽检筒21、滑动设置于抽检筒21内的取样筒22、以及用于对取样筒22内的反应组件,取样筒22内设置有多个取样腔23,本实施例中取样腔23设置为两个,取样腔23的一侧设置为开口,反应组件设置于抽检筒21内,抽检筒21的底部为开口设置,取样筒22滑动于抽检筒21内,抽检筒21的升降以及取样筒22在抽检筒21内的升降均采用电推杆或者气缸实现,取样腔23的底壁为倾斜设置,即为取样腔23的深度沿着朝向远离其侧壁开口处逐渐变深,当将抽检筒21以及取样筒22一起插入至湿花岗岩石粉内,且将取样筒22朝下运动,此时位于最下方的取样腔23开口从抽检筒21内滑出,物料进入到最下方的取样腔23内,且物料在自重的作用朝向取样腔23深度的位置滑去,待最下放的取样腔23装满后,继续推动取样筒22朝向湿花岗岩石粉深度运动,位于上方的取样腔23开口流出,此时位于上层的湿花岗岩石粉流入至位于上方的取样腔23内,完成对湿花岗岩石粉不同深度位置进行取样的效果,同时,本申请中还可以对其他位置的其他深度位置的湿花岗岩石粉进行取样,为了进一步提升检测的精准性。
反应组件包括色彩传感器24、多段牵引绳25、多个石蕊试纸26以及用于卷绕牵引绳25与石蕊试纸26的卷绕组件,色彩传感器24设置于抽检筒21内,且色彩传感器24其正对石蕊试纸26,多个牵引绳25与多个石蕊试纸26为间隔设置,石蕊试纸26遇到过氧化氢溶液后会变红色,本申请中由于湿花岗岩石粉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混合时间短就进行取样检测,因此过氧化氢溶液遇到石蕊试纸26还是会变色,色彩传感器24设置于取样筒22内,取样筒22内设置有反应腔,反应腔的两端尺寸大中间尺寸小,石蕊试纸26位于反应腔的中间位置,且取样腔23的末端与反应腔连通,当湿花岗岩石粉流动至反应腔位置时,此时湿花岗岩石粉与石蕊试纸26接触,只有两个石蕊试纸26均变色即为证明湿花岗岩石粉与过氧化氢溶液充分混合,色彩传感器24设置为两个,且分别对应两个石蕊试纸26,色彩传感器24与控制搅拌转动的转动电机通过PLC控制器控制连接,当两个石蕊试纸26均发生变色时,此时证明过氧化氢溶液与湿花岗岩石粉充分混合,色彩传感器24识别石蕊试纸26的颜色,色彩传感器24停止转动电机工作,进行下一步工序。
参照图3和图5,卷绕组件包括两个卷绕辊27以及两个伺服电机28,伺服电机28安装于取样筒22内,且用于驱动卷绕辊27转动,两个卷绕辊27的周壁分别与两个不同的牵引绳25端部固定连接,两个卷绕辊27以及两个伺服电机28分别位于反应腔两端的位置,伺服电机28可以正传以及反转动,当两个石蕊试纸26检测工作完成后,此时需要控制两个伺服电机28同步且朝向同一个方向转动,进而实现对石蕊试纸26的更换效果,本实施例中取样筒22的底部设置有下料口,下料口位置通过螺纹连接有下料口,当检测工作完成后即可以倒出样品,同时取样筒22在反应腔的位置均设置有检修盖板,也便于更换石蕊试纸26。
参照图3和图4,注入框4设置有用于检测注入孔6是否堵塞的测试机构,测试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注入柱5外壁的防护筒11、用于驱动防护筒11转动的驱动组件、标识组件以及触发组件,防护筒11上设置有防护孔12,防护孔12与注入孔6连通,标识组件用于标识注入孔6是否堵塞,触发组件用于给注入柱5加压,标识组件设置于防护筒11上,防护筒11的长度尺寸小于注入柱5的长度尺寸,即为防护筒11只需要将注入柱5的注入孔6封堵即可,防护筒11也是为了避免注入孔6被堵塞,而触发组件是为了对注入柱5内进行密封且加压后,将残留在注入孔6以及防护孔12位置的粉料进行处理,确保注入孔6的正常使用。
触发组件包括用于密封注入柱5靠近于注入孔6位置的密封部、加压管15以及加压件16,加压管15与注入柱5连接,加压件16用于给加压管15提供气压,且加压件16也设置在注入框4上,本实施例中所有的动力设备均需要利用防护箱进行防护,加压件16可以采用气泵即可,加压管15与注入柱5的侧壁连接,密封部设置在注入柱5上,密封部包括密封盘13以及密封电机14,密封盘13与注入柱5适配,密封电机14设置在密封柱外壁,且密封电机14用于驱动密封盘13转动,当密封盘13竖直状态时,此时过氧化氢溶液进入到注入柱5内,当密封盘13转动至水平位置时,此时注入柱5内处于密封状态,即可对注入柱5内进行吹气加压。
参照图3和图4,标识组件包括滑移设置于防护筒11外的标识筒17、用于驱动防护筒11运动搞的驱动件18、浮动设置于标识筒17内的标识球19以及用于检测标识球19所在位置的感应件,感应件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红外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20与加压件16以及密封电机14分别通过不同的PLC控制器控制连接;标识筒17包括水平段以及竖直段,水平段的截面尺寸小于竖直段的截面尺寸,标识球19设置为塑料等轻质材料制得,标识球19在竖直段浮动,驱动件18采用电推杆或者气缸,驱动件18的输出端与水平段固定连接,水平段的一端为开口设置,竖直段的顶端也为开口设置,水平段的开口与防护孔12完全适配,当水平段移动至防护孔12位置时,利用密封盘13对注入柱5进行密封,通过加压件16以及加压管15朝向注入柱5内吹气加压,若防护孔12以及注入孔6未封堵时,此时气体从水平段进入到竖直段内,标识球19在竖直段内吹动,在竖直段的顶端开口处也可安装防护网,当标识球19吹动至红外线传感器20的位置时,此时红外线传感器20分别触发加压件16停止工作,而密封电机14将密封盘13转动至竖直位置,完成检测以及疏通防护孔12与注入孔6的工作,本实施例中认定,防护孔12或者注入孔6只要没有完全封堵且不影响过氧化氢溶液流出则表示球能够浮动至红外线传感器20位置。
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29以及两个齿轮30,驱动电机29安装于注入框4上,一个齿轮30转动设置于注入框4上,另一个齿轮30套设固定在防护筒11外部,在两个齿轮30的传动作用以及驱动电机29的动力作用下,实现对防护筒11的转动效果,进而实现对注入孔6进行切换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当挤压板9对溶液进行挤压时,此时过氧化氢溶液从注入柱5的注入孔6内射出,注入框4以及多个注入在转动过程中对湿花岗岩石粉有搅拌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将湿花岗岩石粉分散,随着过氧化氢溶液从注入孔6注入到湿花岗岩石粉中时,可以大大提升湿花岗岩石粉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充分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湿花岗岩石粉分散的效率。
当将抽检筒21以及取样筒22一起插入至湿花岗岩石粉内,且将取样筒22朝下运动,此时位于最下方的取样腔23开口从抽检筒21内滑出,物料进入到最下方的取样腔23内,且物料在自重的作用朝向取样腔23深度的位置滑去,待最下放的取样腔23装满后,继续推动取样筒22朝向湿花岗岩石粉深度运动,位于上方的取样腔23开口流出,此时位于上层的湿花岗岩石粉流入至位于上方的取样腔23内,完成对湿花岗岩石粉不同深度位置进行取样的效果。
当湿花岗岩石粉流动至反应腔位置时,此时湿花岗岩石粉与石蕊试纸26接触,只有两个石蕊试纸26均变色即为证明湿花岗岩石粉与过氧化氢溶液充分混合,色彩传感器24设置为两个,且分别对应两个石蕊试纸26,当两个石蕊试纸26均发生变色时,此时证明过氧化氢溶液与湿花岗岩石粉充分混合,色彩传感器24识别石蕊试纸26的颜色,色彩传感器24停止转动电机工作,进行下一步工序。
当水平段移动至防护孔12位置时,利用密封盘13对注入柱5进行密封,通过加压件16以及加压管15朝向注入柱5内吹气加压,若防护孔12以及注入孔6未封堵时,此时气体从水平段进入到竖直段内,标识球19在竖直段内吹动,在竖直段的顶端开口处也可安装防护网,当标识球19吹动至红外线传感器20的位置时,此时红外线传感器20分别触发加压件16停止工作,而密封电机14将密封盘13转动至竖直位置,完成检测以及疏通防护孔12与注入孔6的工作。
实施例
一种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由实施例一制备得到,其组分和质量包括组分及其质量含量包括:水泥650~750kg/m3,粉煤灰微珠200~300kg/m3,硅灰120~150kg/m3,湿花岗岩石粉120~170kg/m3,过氧化氢溶液2.16~3.4kg/m3,河砂900~1100kg/m3,仿钢纤维6.5~8.0kg/m3,超分散减缩外加剂16.5~17.5kg/m3,消泡剂110~114g/m3,水145.5~167.5kg/m3
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备料,对各个组分原料进行配合,包括水泥、粉煤灰微珠、硅灰、湿花岗岩石粉、过氧化氢溶液、河砂、仿钢纤维、超分散减缩外加剂、消泡剂、水;
S2、分散湿花岗岩石粉,利用过氧化氢对湿花岗岩石粉进行分散;利用检测装置检测过氧化氢与湿花岗岩石粉混合充分;然后加入部分分散减缩外加剂,继续搅拌后得到分散湿花岗岩石粉;
S3、混凝土拌匀,将S2中得到分散湿花岗岩石粉,加入水泥、粉煤灰微珠、硅灰搅拌后,再将溶有消泡剂、和剩余超分散减缩外加剂的水进行搅拌;最后将仿钢纤维加入到搅拌机中,得到混合均匀的混凝土;
S4、混凝土成型,装模、振捣、抹面、覆盖薄膜进行标准养护后脱模;
S5、蒸压成型,将脱模后的混凝土进行蒸压处理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再将试件置于水中进行标准养护,最终得到成品;
S2中利用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1)、转动设置于所述搅拌罐(1)上的搅拌杆(2)、设置于所述搅拌杆(2)上的搅拌叶(3)以及设置于所述搅拌杆(2)上的注入机构,所述注入机构用于将过氧化氢溶液注入至湿花岗岩石粉内;所述注入机构包括注入框(4)、多个设置于所述注入框(4)内的注入柱(5)、用于给所述注入柱(5)提供过氧化氢溶液的供料组件,所述注入框(4)设置有内空,所述注入柱(5)设置在所述内空内,所述注入柱(5)侧壁设置有多个注入孔(6),所述注入柱(5)在所述注入孔(6)的位置设置有过滤件(7);所述注入框(4)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注入孔(6)是否堵塞的测试机构;所述测试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注入柱(5)外壁的防护筒(11)、用于驱动所述防护筒(11)转动的驱动组件、标识组件以及触发组件,所述防护筒(11)上设置有防护孔(12),所述防护孔(12)与所述注入孔(6)连通,所述标识组件用于标识所述注入孔(6)是否堵塞,所述触发组件用于给所述注入柱(5)加压,所述标识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护筒(11)上;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升降设置于所述注入框(4)上的抽检筒(21)、滑动设置于所述抽检筒(21)内的取样筒(22)、以及用于所述取样筒(22)内的反应组件,所述取样筒(22)内设置有多个取样腔(23),所述取样腔(23)的一侧设置为开口,所述反应组件设置于抽检筒(21)内;所述反应组件包括色彩传感器(24)、多段牵引绳(25)、多个石蕊试纸(26)以及用于卷绕所述牵引绳(25)以及所述石蕊试纸(26)的卷绕组件,所述色彩传感器(24)设置于所述取样筒(22)内,且所述色彩传感器(24)正对所述石蕊试纸(26),多个所述牵引绳(25)与多个所述石蕊试纸(26)为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组件包括供料箱(8)、用于挤压所述供料箱(8)内溶液的挤压板(9)以及用于给所述挤压板(9)提供动力的挤压件(10),所述供料箱(8)与多个所述注入柱(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包括用于密封所述注入柱(5)靠近于所述注入孔(6)位置的密封部、加压管(15)以及加压件(16),所述加压管(15)与所述注入柱(5)连接,所述加压件(16)用于给所述加压管(15)提供气压,且所述加压件(16)也设置于所述注入框(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组件包括滑移设置于所述防护筒(11)外的标识筒(17)、用于驱动所述防护筒(11)运动的驱动件(18)、浮动设置于所述标识筒(17)内的标识球(19)以及用于检测所述标识球(19)所在位置的感应件,所述标识筒(17)包括水平段以及竖直段,所述水平段的一端为开口设置,所述竖直段的顶端也为开口设置,所述水平段的开口与所述防护孔(12)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组件包括两个卷绕辊(27)以及两个伺服电机(28),所述伺服电机(28)安装于所述取样筒(22)内,且用于驱动所述卷绕辊(27)转动,两个所述卷绕辊(27)的周壁分别与两个不同的所述牵引绳(25)端部固定连接。
6.一种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利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制得,其特征在于:各组分包括水泥、粉煤灰微珠、硅灰、湿花岗岩石粉、过氧化氢溶液、河砂、仿钢纤维、超分散减缩外加剂、消泡剂、水。
CN202311163573.1A 2023-09-09 2023-09-09 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71831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63573.1A CN117183100B (zh) 2023-09-09 2023-09-09 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63573.1A CN117183100B (zh) 2023-09-09 2023-09-09 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83100A CN117183100A (zh) 2023-12-08
CN117183100B true CN117183100B (zh) 2024-03-19

Family

ID=88999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63573.1A Active CN117183100B (zh) 2023-09-09 2023-09-09 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8310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92527A (zh) * 2017-11-24 2018-04-10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211619976U (zh) * 2020-02-06 2020-10-02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一种化学反应装置
CN112127973A (zh) * 2019-06-24 2020-12-25 康明斯排放处理公司 用于防止egp堵塞的过滤和检测机构的系统和方法
WO2022062222A1 (zh) * 2020-09-23 2022-03-31 淄博创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实验室废水处理装置
CN216266798U (zh) * 2021-10-22 2022-04-12 深圳市汇鑫混凝土有限公司 再生混凝土用浆液包裹养护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1237A (zh) * 2021-03-16 2021-09-28 张春生 一种消毒袋自动检测用防堵塞机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92527A (zh) * 2017-11-24 2018-04-10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27973A (zh) * 2019-06-24 2020-12-25 康明斯排放处理公司 用于防止egp堵塞的过滤和检测机构的系统和方法
CN211619976U (zh) * 2020-02-06 2020-10-02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一种化学反应装置
WO2022062222A1 (zh) * 2020-09-23 2022-03-31 淄博创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实验室废水处理装置
CN216266798U (zh) * 2021-10-22 2022-04-12 深圳市汇鑫混凝土有限公司 再生混凝土用浆液包裹养护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83100A (zh) 2023-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85644Y (zh) 墙体条板安装机
CN104786361B (zh) 一种建筑预制件的加工方法
CN117183100B (zh) 利用湿花岗岩石粉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38564A (zh) 用于固化预制混凝土制品的系统和方法
WO2020062664A1 (zh) 一种全封边夹层结构轻质薄壁墙板及其加工装置和方法
CN106348666A (zh) 一种墙体的安装方法
CN111517721A (zh) 一种抗腐蚀型钢筋混泥土管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3774A (zh) 一种用于房屋单元从外至内一体成型的模具
CN111002458A (zh) 加气混凝土墙板制造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CN111359716A (zh) 一种用于生产防水剂的精磨装置
CN114750432B (zh) 一种耐腐蚀玻璃钢格栅生产用纱浆压实设备
CN110748121A (zh) 一种建筑用瓷砖浸泡装置
CN108748623A (zh) 高压微生物固土空心砖高效成型方法
CN104589466A (zh) 机械化粘土制模的方法及装置
CN204450808U (zh) 机械化粘土制模装置
CN114055616A (zh) 一种加气混凝土砖块的加工生产方法
CN109707085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其加工方法
CN208497257U (zh) 隔墙板模具的抹平机构
CN106336168A (zh) 一种内芯板及其制成的墙板
CN1865186A (zh) 木质建筑模板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木质建筑模板
CN111266052A (zh) 一种建筑装饰材料加工用搅拌装置
CN112645650A (zh) 一种环保仿石石材的制造方法
CN212059799U (zh) 一种适用于混凝土抗氯离子迁移系数试验的脱模装置
CN219359792U (zh) 一种掰板机
CN114131744B (zh) 一种印染污泥固化产品的制备装置及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