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67612B - 道路监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道路监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67612B
CN117167612B CN202311444009.7A CN202311444009A CN117167612B CN 117167612 B CN117167612 B CN 117167612B CN 202311444009 A CN202311444009 A CN 202311444009A CN 117167612 B CN117167612 B CN 1171676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movable seat
steering wheel
width direction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440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67612A (zh
Inventor
陈垦
钟爱平
杨洋
李伟
焦育威
符刘旭
陈祥
冯友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Digital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Hawkey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Digital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Hawkey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Digital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Hawkey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Digital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4400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676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67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76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676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76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道路监控系统,道路监控系统包括横梁、移动座、驱动组件、监控设备以及传动组件。横梁设置于道路上方;移动座活动设置于横梁,并能够沿宽度方向移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移动座沿宽度方向移动;监控设备以竖向为轴线方向可转动地安装于移动座,监控设备用于监控位于相对侧的目标物;传动组件分别连接监控设备与横梁,移动座沿宽度方向移动时,传动组件能够将监控设备相对横梁的直线运动转换为监控设备相对移动座的旋转运动,从而保持监控设备朝向道路的预定位置。监控设备能够避开遮挡物,可选择地从正面或侧面对道路的预定位置所在区域进行监控,从而提高了监控效果。

Description

道路监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道路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道路监控系统在智能交通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目前,监控设备固定设置于龙门架上。当道路上具有较大体积的物体(例如货车或车辆装载较大规格的货物)时,容易对后方车辆遮挡,导致监控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道路监控系统,提高监控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道路监控系统,道路监控系统包括横梁、移动座、驱动组件、监控设备以及传动组件。横梁设置于道路上方;移动座活动设置于横梁,并能够沿道路的宽度方向移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移动座沿宽度方向移动;监控设备以竖向为轴线方向可转动地安装于移动座,监控设备用于监控位于相对侧的目标物;传动组件分别连接监控设备与横梁,移动座沿宽度方向移动时,传动组件能够将监控设备相对横梁的直线运动转换为监控设备相对移动座的旋转运动,从而保持监控设备朝向道路的预定位置。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以及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活动设置于移动座,并能够沿水平面内的预定方向移动,预定方向与宽度方向相交,第一传动件与横梁连接并传动配合,使得移动座沿宽度方向移动时,第一传动件沿预定方向移动;第二传动件以竖向为轴线方向可转动地安装于移动座,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传动配合,使得第一传动件的直线运动能够转换为第二传动件的旋转运动,第二传动件与监控设备连接,并能够带动监控设备旋转。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传动组件还包括减速器。减速器分别连接第二传动件和监控设备,第二传动件通过减速器带动监控设备旋转,且减速器使得监控设备的转动角速度小于第二传动件的转动角速度。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横梁具有第一引导部,第一引导部在水平面内沿预定路径延伸,第一传动件通过第一引导部滑动配合于横梁。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第一传动件具有多个第一传动齿,多个第一传动齿沿预定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第二传动件具有多个第二传动齿,多个第二传动齿围绕第二传动件的转动轴线依次间隔排布,第二传动件和第一传动件啮合传动。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横梁具有第二引导部,第二引导部沿宽度方向延伸;移动座包括安装件以及第一滚轮,第一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件,第一滚轮的表面具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绕第一滚轮的轴线环设于第一滚轮一整圈,第一凹槽与第二引导部在竖向上侧的边缘相匹配,第一滚轮通过第一凹槽卡设于第二引导部在竖向上侧的边缘,并能够沿第二引导部滚动;其中,监控设备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件。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移动座还包括第二滚轮,第二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件,第二滚轮的表面具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绕第二滚轮的轴线环设于第二滚轮一整圈,第二凹槽与第二引导部在竖向下侧的边缘相匹配,第二滚轮通过第二凹槽卡设于第二引导部在竖向下侧的边缘,并能够沿第二引导部滚动。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向轮、第二转向轮、线缆以及电机。第一转向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横梁;第二转向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横梁,与第一转向轮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线缆为封闭环形,分别绕设于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电机用于驱动第一转向轮正转或反转,以使得线缆正向循环转动或反向循环转动;其中,线缆与移动座连接,线缆正向循环转动时,带动移动座沿宽度方向朝一侧移动,线缆反向循环转动时,带动移动座沿宽度方向朝另一侧移动。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道路监控系统还包括第一限位器,第一限位器设置于横梁。其中,线缆具有形成于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之间的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在线缆运动时,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的运动方向相反,第一分段位于第二分段上方,第二分段连接移动座,第一限位器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分段的下方,以承托第一分段。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第一限位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限位器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分别用于承托第一分段的不同部分;第一限位器具有在宽度方向贯穿的通孔,第一限位器通过通孔套设于线缆外。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道路监控系统还包括第二限位器,第二限位器设置于横梁。其中,线缆具有形成于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之间的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在线缆运动时,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的运动方向相反,第一分段位于第二分段上方,第二分段连接移动座,第二限位器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分段的下方,以承托第二分段。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第二限位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限位器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分别用于承托第二分段的不同部分;第二限位器环设于线缆外,且在朝向移动座一侧具有敞口,以避让移动座。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第一转向轮具有凹陷,凹陷环设于第一转向轮的转动轴线一整圈,凹陷沿第一转向轮的径向向外敞开,且由外至内,开口逐渐减小;其中,线缆绕设于第一转向轮的部分卡设于凹陷中。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第一转向轮在凹陷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槽。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道路监控系统包括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角度,以获得移动座沿宽度方向的移动量。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监控设备包括毫米波雷达。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移动座沿宽度方向移动,移动座带动监控设备沿宽度方向移动的同时,在传动组件的作用下,监控设备同步地相对移动座作旋转运动,从而使得监控设备在宽度方向的任一位置均能够保持朝向道路的预定位置。如此设置,使得监控设备能够避开遮挡物,可选择地在宽度方向的任一位置对道路的预定位置所在区域进行监控,从而提高了监控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监控设备从正面监控预定区域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道路监控系统中监控设备从侧面监控预定区域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监控设备从正面监控预定区域的俯视示意图,监控设备位于第一位置;
图4是图3所示道路监控系统中监控设备从侧面监控预定区域的俯视示意图,监控设备位于第二位置;
图5是图3所示道路监控系统中监控设备从侧面监控预定区域的俯视示意图,监控设备位于第三位置;
图6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监控设备旋转量与移动量之间对应关系的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监控设备移动量与旋转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图;
图8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第一转向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第一转向轮的正视图;
图13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局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14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锁定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安装支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横梁的局部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1-道路;103-横梁;105-监控设备;107-车辆;109-移动座;111-传动组件;113-第二传动件;115-减速器;117-第一传动件;119-驱动组件;123-第一齿轮;125-第二齿轮;127-第三齿轮;129-第四齿轮;131-第五齿轮;133-第六齿轮;135-第一引导部;137-立柱;139-第二引导部;141-安装件;143-第一滚轮;145-第二滚轮;147-第一凹槽;149-第二凹槽;151-第一限位器;153-第一分段;155-第二分段;157-通孔;159-第二限位器;161-敞口;163-第一转向轮;165-第二转向轮;167-线缆;169-电机;171-凹陷;173-防滑槽;175-传感器;177-安装板;179-锁定件;181-支架;183-卡箍;185-第一安装件;186-第二安装件;187-第三安装件;189-安装槽;191-紧固件;193-子段;194-主杆;195-连接杆;196-法兰盘;L1-第一轴线;L2-第二轴线;X-长度方向;Y-宽度方向;Z-竖向;S-预定区域;P-预定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申请,并不是为了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上”、“ 上方”和“ 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下”、“ 下方”和“ 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龙门架设置在高速公路,用于安装雷达、摄像头、LED诱导屏、路牌,以保障道路安全运行。其中雷达可以发射特定频率的电磁波,该电磁波经过目标反射回雷达后由雷达接收并解析其中的特征,完成目标检测。常规的目标检测一般采用CFAR (Constant 0 AlarmRate,恒虚警检测)方法,比如CA-CFAR、GO-CFAR、OS-CFAR等。这些方法采用的基本都是邻域比较方法,即目标检测的时候判断当前点的信噪比大小与邻域内统计噪声的信噪比大小是否满足门限判决条件,如果满足门限判决条件,则该点被检测出来,如果不满足门限判决条件,则将该点剔除。这些CFAR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当应用在毫米波雷达上时,对于一些特殊场景,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检测效果不太理想。比如一个强目标旁边有小目标时,通过邻域检测的方式很容易造成漏检,使弱目标丢失,如靠近金属围栏的目标,大型车辆边上的小车目标等。另外,对于大型目标,比如大型运输卡车、大型公交车、长拖车挂车等目标,因体积庞大,用邻域方法检测时仅能检测出目标的一部分,无法完整地检测到目标体。对于大片连续的杂波背景检测也会出现类似的效果,杂波背景的点云也不够丰富和完整。此外,通过邻域检测的方式,根据邻域关系形成的噪底是随着目标在检测数据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说,目标处于不同环境下其对应的噪底是不固定的,这就造成目标的信噪比并不能真实反映目标的强度,当目标从远往近运动时,目标信噪比不能很好的呈现出与距离的四次方成反比的关系,某些环境下RCS (Radar Cross Section,雷达散射截面积)小的目标其信噪比反而大于RCS大的目标,不便于目标识别等算法的直接使用。为此,如何提高雷达检测目标的准确性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监控设备105从正面监控预定区域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道路监控系统中监控设备105从侧面监控预定区域的俯视示意图。
道路监控系统中,横梁103在道路101宽度方向Y跨设于道路101上方,监控设备105设置于横梁103上,并能够在宽度方向Y移动。监控设备105用于监控道路101的预定区域,例如,检测位于预定区域的车辆107的数量、速度,或者,拍摄位于预定区域的车辆107的照片或视频。通常,监控设备105在道路101的长度方向X正对预定区域设置。当预定区域内车辆107数量增多,或者,预定区域内具有体积较大的车辆时,预定区域内靠近监控设备105侧的车辆107容易对远离监控设备105侧的车辆107造成遮挡。此时,监控设备105沿宽度方向Y移动,从侧面监控预定区域,从而避开遮挡,提高监控效果。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道路监控系统。
请参阅图3至图5,图3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监控设备105从正面监控预定区域的俯视示意图,监控设备105位于第一位置。图4是图3所示道路监控系统中监控设备105从侧面监控预定区域的俯视示意图,监控设备105位于第二位置。图5是图3所示道路监控系统中监控设备105从侧面监控预定区域的俯视示意图,监控设备105位于第三位置。图未按比例绘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道路监控系统包括横梁103、移动座109、驱动组件119、监控设备105以及传动组件111。横梁103设置于道路101上方。移动座109活动设置于横梁103,并能够沿宽度方向Y移动。驱动组件119用于驱动移动座109沿宽度方向Y移动。监控设备105以竖向Z为轴线方向可转动地安装于移动座109,监控设备105用于监控位于相对侧的目标物。传动组件111分别连接监控设备105与横梁103,移动座109沿宽度方向Y移动时,传动组件111能够将监控设备105相对横梁103的直线运动转换为监控设备105相对移动座109的旋转运动,从而保持监控设备105朝向道路101的预定位置P。
具体地,道路101可以是单向通行或双向通行。道路101可以具有一条车道,也可以具有多条车道。图3所示实施例中,道路101为单向通行,车道数量为三个。监控设备105用于监控中间车道的预定区域。图中,预定区域S采用虚线矩形框示出。实际应用中,预定区域S的形状不限于矩形。其中,预定区域S的中心位置为上述的预定位置P。
具体地,监控设备105与预定区域S沿长度方向X正对设置时,监控设备105处于第一位置。在移动座109的带动下,并能够相对第一位置沿宽度方向Y朝一侧移动,直至移动至第二位置,以及能够相对第一位置沿宽度方向Y朝另一侧移动,直至移动至第三位置。也可以说,监控设备105能够在移动座109的带动下,处于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任一位置。通常,监控设备105处于第一位置,当满足预定条件时,移动座109带动监控设备105沿宽度方向Y移动。预定条件包括预定区域内车辆107数量增多到预定值、预定区域内具有体积超过预定值的车辆107。
由于监控设备105与横梁103通过传动组件111传动配合,使得监控设备105相对移动座109的旋转量与监控设备105相对横梁103的移动量能够一一对应,从而使得移动座109带动监控设备105沿宽度方向Y移动时,监控设备105的转动角度是预定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通过驱动组件119驱动移动座109沿宽度方向Y移动,移动座109带动监控设备105沿宽度方向Y移动的同时,在传动组件111的作用下,监控设备105同步地相对移动座109作旋转运动,从而使得监控设备105在宽度方向Y的任一位置均能够保持朝向道路101的预定位置P。如此设置,使得监控设备105能够避开遮挡物,可选择地在宽度方向Y的任一位置对道路101的预定位置P所在区域进行监控,从而提高了监控效果。
另外,仅需驱动组件119驱动移动座109动作,即可实现监控设备105沿宽度方向Y相对横梁103移动,以及相对移动座109旋转,相比于通过两个驱动组件119分别驱动监控设备105移动以及转动,降低了控制难度。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监控设备105旋转量与移动量之间对应关系的原理示意图。
满足如下关系式:A=(180/π)*arctan(B/C),其中,A为监控设备105相对于其处于第一位置时相对移动座109的旋转角度,B为监控设备105相对于其处于第一位置时沿宽度方向Y的移动量,C为监控设备105处于第一位置时沿长度方向X与预定位置P的间距。
其中,C为常数,A和B为变数。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监控设备105移动量与旋转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图,其中,横轴单位为m(米),纵轴单位为°(度)。
其中,图7所示曲线图中,以C为100m作为示例。
根据图7所示,监控设备105旋转量与移动量之间为非线性关系。
通常,通过齿条和齿轮传动配合,实现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但齿条和齿轮传动配合中,旋转量和移动量为线性关系。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旋转量与移动量之间为非线性关系(反正切函数关系),采用常规的齿轮和齿条传动配合的方式并不合适。为此,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传动组件111的具体结构。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11包括第一传动件117以及第二传动件113。第一传动件117活动设置于移动座109,并能够沿水平面内的预定方向移动。预定方向与宽度方向Y相交。第一传动件117与横梁103连接并传动配合,使得移动座109沿宽度方向Y移动时,第一传动件117沿预定方向移动。第二传动件113以竖向Z为轴线方向可转动地安装于移动座109。第一传动件117与第二传动件113传动配合,使得第一传动件117的直线运动能够转换为第二传动件113的旋转运动,第二传动件113与监控设备105连接,并能够带动监控设备105旋转。
具体地,图8所示实施例中,预定方向为长度方向X。
本实施例中,监控设备105沿宽度方向Y的直线运动能够转换为第一传动件117沿预定方向的直线运动,第一传动件117沿预定方向的直线运动能够转换为第二传动件113的旋转运动,从而使得第二传动件113带动监控设备105旋转。本实施例的传动组件111更容易实现监控设备105的旋转量与移动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11还包括减速器115。减速器115分别连接第二传动件113和监控设备105,第二传动件113通过减速器115带动监控设备105旋转,且减速器115使得监控设备105的转动角速度小于第二传动件113的转动角速度。
具体地,减速器115包括第一齿轮123、第二齿轮125、第三齿轮127、第四齿轮129、第五齿轮131以及第六齿轮133。第一齿轮123与第二传动件113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第二齿轮125和第三齿轮127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并可转动地设置于移动座109。第二齿轮125的外径大于第三齿轮127。第一齿轮123的外径小于第二齿轮125的外径。第一齿轮123与第二齿轮125啮合传动。第四齿轮129和第五齿轮131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并可转动地设置于移动座109。第四齿轮129的外径大于第五齿轮131的外径。第三齿轮127的外径小于第四齿轮129的外径。第三齿轮127与第四齿轮129啮合传动。第六齿轮133固定连接于监控设备105,并与监控设备105同轴设置。第五齿轮131的外径小于第六齿轮133的外径。第五齿轮131与第六齿轮133啮合传动。
其中,第二传动件113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123转动,第一齿轮123带动第二齿轮125和第三齿轮127转动,第三齿轮127带动第四齿轮129和第五齿轮131转动,第五齿轮131带动第六齿轮133和监控设备105转动。
通常情况下,监控设备105的转动角度在较小的范围内,例如,在一应用场景中,监控设备105的最大转动角度为5°。
通过设置减速器115,能够使得第二传动件113在较大的范围内转动,从而更容易控制第一传动件117和横梁103之间的传动配合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103具有第一引导部135,第一引导部135在水平面内沿预定路径延伸,第一传动件117通过第一引导部135滑动配合于横梁103。
具体地,第一引导部135为凹槽,第一传动件117的一部分卡设于凹槽中。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部135也可以为凸起,对应地,第一传动件117卡设于凸起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117具有多个第一传动齿,多个第一传动齿沿预定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第二传动件113具有多个第二传动齿,多个第二传动齿围绕第二传动件113的转动轴线依次间隔排布,第二传动件113和第一传动件117啮合传动。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道路监控系统还包括立柱137。立柱13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立柱137分别设置于道路101的两侧,以支撑横梁103。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103具有第二引导部139。第二引导部139沿宽度方向Y延伸。移动座109包括安装件141以及第一滚轮143。第一滚轮143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件141。第一滚轮143的表面具有第一凹槽147。第一凹槽147绕第一滚轮143的轴线环设于第一滚轮143一整圈。第一凹槽147与第二引导部139在竖向Z上侧的边缘相匹配。第一滚轮143通过第一凹槽147卡设于第二引导部139在竖向Z上侧的边缘,并能够沿第二引导部139滚动。其中,监控设备105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件141。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座109还包括第二滚轮145,第二滚轮145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件141。第二滚轮145的表面具有第二凹槽149,第二凹槽149绕第二滚轮145的轴线环设于第二滚轮145一整圈,第二凹槽149与第二引导部139在竖向Z下侧的边缘相匹配。第二滚轮145通过第二凹槽149卡设于第二引导部139在竖向Z下侧的边缘,并能够沿第二引导部139滚动。
通过第一滚轮143和第二滚轮145在上下两侧卡设于第二引导部139,能够降低移动座109意外脱落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19包括第一转向轮163、第二转向轮165、线缆167以及电机169。第一转向轮163可转动地设置于横梁103。第二转向轮165可转动地设置于横梁103,与第一转向轮163沿宽度方向Y间隔设置。线缆167为封闭环形,分别绕设于第一转向轮163和第二转向轮165。电机169用于驱动第一转向轮163正转或反转,以使得线缆167正向循环转动或反向循环转动。其中,线缆167与移动座109连接,线缆167正向循环转动时,带动移动座109沿宽度方向Y朝一侧移动,线缆167反向循环转动时,带动移动座109沿宽度方向Y朝另一侧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道路监控系统还包括第一限位器151。第一限位器151设置于横梁103。其中,线缆167具有形成于第一转向轮163和第二转向轮165之间的第一分段153和第二分段155。在线缆167运动时,第一分段153和第二分段155的运动方向相反。第一分段153位于第二分段155上方。第二分段155连接移动座109。第一限位器15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分段153的下方,以承托第一分段153。
在第一限位器151的限位作用下,能够避免第一分段153下坠造或晃动成干涉移动座109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器15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限位器151沿宽度方向Y间隔设置,分别用于承托第一分段153的不同部分。第一限位器151具有在宽度方向Y贯穿的通孔157,第一限位器151通过通孔157套设于线缆167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道路监控系统还包括第二限位器159。第二限位器159设置于横梁103。其中,线缆167具有形成于第一转向轮163和第二转向轮165之间的第一分段153和第二分段155。在线缆167运动时,第一分段153和第二分段155的运动方向相反。第一分段153位于第二分段155上方。第二分段155连接移动座109。第二限位器159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分段155的下方,以承托第二分段155。
同样地,在第二限位器159的限位作用下,能够避免第二分段155下坠或晃动造成干涉移动座109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二限位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限位器159沿宽度方向Y间隔设置,分别用于承托第二分段155的不同部分。第二限位器159环设于线缆167外,且在长度方向X朝向移动座109一侧具有敞口161,以避让移动座109。
请参阅图11和图12,图11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第一转向轮163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第一转向轮163的正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向轮163具有凹陷171。凹陷171环设于第一转向轮163的转动轴线一整圈。凹陷171沿第一转向轮163的径向向外敞开。且由外至内,开口逐渐减小。其中,线缆167绕设于第一转向轮163的部分卡设于凹陷171中。
具体地,以经过第一转向轮163的轴线的平面为剖切面,凹陷171在剖切面的形状为“V”字形。
通过设置凹陷171,使得线缆167卡设于第一转向轮163,避免线缆167在第一转向轮163的轴向移动,同时,也能够增大线缆167与第一转向轮163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线缆167与第一转向轮163相对滑动,从而确保移动座109的移动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向轮163在凹陷171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槽173。防滑槽17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防滑槽173在第一转向轮163的周向间隔排布。以垂直于第一转向轮163的轴线的平面为投影面,多个防滑槽173在投影面的投影呈辐射状分布。
通过设置防滑槽173,能够增大线缆167与第一转向轮163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线缆167与第一转向轮163相对滑动,从而确保移动座109的移动精度。
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局部结构的侧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道路监控系统包括传感器175,传感器175用于检测电机169的输出轴的转动角度,以获得移动座109沿宽度方向Y的移动量。
具体地,传感器175为光栅式传感器,光栅式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机169转轴的转动量,再将转动量转换成线缆167行程,从而实现移动座109的位置自由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169设置于安装板177上,安装板177通过锁定件179可拆卸地安装于横梁103。
请参阅图14,图14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锁定件179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锁定件179包括支架181以及设置于支架181的卡箍183。支架181为六边形,相互之间可以拆卸。卡箍183卡接在横梁103上。支架181其中一个面设置有螺孔用于安装安装板177。
请参阅图15,图15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81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座109包括安装支架181。在安装监控设备105时,可以通过安装支架181调整监控设备105的朝向。在道路监控系统正常使用过程中,安装支架181不会调整监控设备105的朝向。
具体地,安装支架181包括第一安装件185、第二安装件186以及第三安装件187。
第一安装件185和第二安装件186的相对位置能够绕第一轴线L1调整。第二安装件186和第三安装件187的相对位置能够绕第二轴线L2调整。第一轴线L1垂直于第二轴线L2。
具体地,第一安装件185和第二安装件186绕第一轴线L1转动连接。第一安装件185具有围绕第一轴线L1延伸的安装槽189。两个紧固件191穿过安装槽189将第一安装件185锁固于第二安装件186。将两个紧固件191松开即可调节第一安装件185和第二安装件186相对位置。通过两个紧固件191,使得第一安装件185和第二安装件186连接关系更稳定。
第二安装件186和第三安装件187之间的连接关系可参照第一安装件185和第二安装件186之间的连接关系,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应用场景中,监控设备105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安装件185,第三安装件187固定设置于安装件141。
请参阅图16,图16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横梁103的局部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103在宽度方向Y延伸。横梁103的横截面大体上为三角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103由多个子段193拼接而成。多个子段193的长度可相同,也可以不同。每一子段193为框架式结构,以降低重量。
具体地,子段193包括三根主杆194以及多个连接杆195。三个主杆194平行间隔设置,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各连接杆195连接于两个主杆194之间。每个主杆194的端部设置有法兰盘196。相邻两个子段193之间通过法兰盘196可拆卸连接。
横梁103的具体结构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形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控设备105包括毫米波雷达。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监控设备105包括高清摄像头。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监控设备105包括雷达视频一体机。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道路监控系统中,监控设备能够避开遮挡物,可选择地从正面或侧面对道路的预定位置所在区域进行监控,从而提高了监控效果。
以上步骤所提供的介绍,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结构及核心思想。对于本技术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同样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梁,所述横梁设置于道路上方,所述横梁具有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在水平面内沿预定路径延伸;
移动座,所述移动座活动设置于所述横梁,并能够沿所述道路的宽度方向移动;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座沿所述宽度方向移动;
监控设备,所述监控设备以竖向为轴线方向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移动座,所述监控设备用于监控位于相对侧的目标物;
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移动座,并能够沿水平面内的预定方向移动,所述预定方向与所述宽度方向相交,所述第一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一引导部滑动配合于所述横梁并传动配合,使得所述移动座沿所述宽度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传动件沿所述预定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传动件具有多个第一传动齿,多个所述第一传动齿沿所述预定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以竖向为轴线方向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移动座,所述第二传动件具有多个第二传动齿,多个所述第二传动齿围绕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转动轴线依次间隔排布,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一传动件啮合传动,使得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直线运动能够转换为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旋转运动;
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监控设备,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所述减速器带动所述监控设备旋转,且所述减速器使得所述监控设备的转动角速度小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转动角速度;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以及所述减速器被配置为满足如下关系式:A=(180/π)*arctan(B/C),从而保持所述监控设备朝向所述道路的预定位置,所述监控设备处于第一位置时沿所述道路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预定位置正对设置,A为所述监控设备相对于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相对所述移动座的旋转角度,B为所述监控设备相对于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沿所述宽度方向的移动量,C为所述监控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沿所述长度方向与所述预定位置的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具有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移动座包括安装件以及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件,所述第一滚轮的表面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绕所述第一滚轮的轴线环设于所述第一滚轮一整圈,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引导部在竖向上侧的边缘相匹配,所述第一滚轮通过所述第一凹槽卡设于所述第二引导部在竖向上侧的边缘,并能够沿所述第二引导部滚动;
其中,所述监控设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座还包括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件,所述第二滚轮的表面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绕所述第二滚轮的轴线环设于所述第二滚轮一整圈,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引导部在竖向下侧的边缘相匹配,所述第二滚轮通过所述第二凹槽卡设于所述第二引导部在竖向下侧的边缘,并能够沿所述第二引导部滚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转向轮,所述第一转向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横梁;
第二转向轮,所述第二转向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一转向轮沿所述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线缆,所述线缆为封闭环形,分别绕设于所述第一转向轮和所述第二转向轮;
电机,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向轮正转或反转,以使得所述线缆正向循环转动或反向循环转动;
其中,所述线缆与所述移动座连接,所述线缆正向循环转动时,带动所述移动座沿所述宽度方向朝一侧移动,所述线缆反向循环转动时,带动所述移动座沿所述宽度方向朝另一侧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监控系统还包括:
第一限位器,所述第一限位器设置于所述横梁;
其中,所述线缆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转向轮和所述第二转向轮之间的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在所述线缆运动时,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分段位于所述第二分段上方,所述第二分段连接所述移动座,所述第一限位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分段的下方,以承托所述第一分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器沿所述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分别用于承托所述第一分段的不同部分;
所述第一限位器具有在所述宽度方向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一限位器通过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线缆外。
7.如权利要求4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监控系统还包括:
第二限位器,所述第二限位器设置于所述横梁;
其中,所述线缆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转向轮和所述第二转向轮之间的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在所述线缆运动时,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分段位于所述第二分段上方,所述第二分段连接所述移动座,所述第二限位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分段的下方,以承托所述第二分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限位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器沿所述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分别用于承托所述第二分段的不同部分;
所述第二限位器环设于所述线缆外,且在朝向所述移动座一侧具有敞口,以避让所述移动座。
9.如权利要求4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向轮具有凹陷,所述凹陷环设于所述第一转向轮的转动轴线一整圈,所述凹陷沿所述第一转向轮的径向向外敞开,且由外至内,开口逐渐减小;
其中,所述线缆绕设于所述第一转向轮的部分卡设于所述凹陷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向轮在所述凹陷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槽。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包括: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角度,以获得所述移动座沿所述宽度方向的移动量。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监控设备包括毫米波雷达。
CN202311444009.7A 2023-11-02 2023-11-02 道路监控系统 Active CN1171676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4009.7A CN117167612B (zh) 2023-11-02 2023-11-02 道路监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4009.7A CN117167612B (zh) 2023-11-02 2023-11-02 道路监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7612A CN117167612A (zh) 2023-12-05
CN117167612B true CN117167612B (zh) 2024-01-19

Family

ID=88943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44009.7A Active CN117167612B (zh) 2023-11-02 2023-11-02 道路监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67612B (zh)

Citation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38860A1 (de) * 1990-11-30 1992-06-04 Verkehrswesen Hochschule Steuersystem fuer baumaschinen
JPH06297678A (ja) * 1993-04-12 1994-10-25 Ishizuka Glass Co Ltd 取手付き製品の印刷機
KR19980019981U (ko) * 1996-10-09 1998-07-15 이대원 파인더의 액정 디스플레이 각도 조절장치
JP2000044052A (ja) * 1998-07-30 2000-02-15 Shibuya Kogyo Co Ltd 物品の方向変換整列装置
JP2000140450A (ja) * 1998-11-17 2000-05-23 Cube:Kk ぬいぐるみ玩具
KR20010017417A (ko) * 1999-08-11 2001-03-05 박종섭 차량 a/v 시스템의 모니터 구동장치
KR20060033752A (ko) * 2006-03-07 2006-04-19 (주)나인정보시스템 영상검지 기법을 이용한 불법 주/정차 무인단속 시스템 및방법
KR100708472B1 (ko) * 2006-03-13 2007-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감시 카메라
KR101192407B1 (ko) * 2012-03-30 2012-10-17 주식회사 한광 도로용 원방 감시 제어 장치
KR101421700B1 (ko) * 2013-11-01 2014-07-22 주식회사 휴먼시스템 감시카메라의 지능형 분석기능을 이용한 실시간 위치추적 시스템 및 그 위치추적방법
KR20170116340A (ko) * 2016-04-11 2017-10-19 김윤희 연마각도 조정이 가능한 농기구용 칼갈이 장치
KR101795715B1 (ko) * 2017-04-28 2017-12-01 티티이 주식회사 인덱스장치
CN107566700A (zh) * 2017-09-26 2018-01-09 无锡飞述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化城市建设道路智能监管系统
CN108363155A (zh) * 2018-04-20 2018-08-03 周南笙 一种光纤通信分线装置
CN109089937A (zh) * 2018-09-27 2018-12-28 嘉禾县广发农牧有限公司 一种带监控系统的养猪房
KR102132447B1 (ko) * 2020-05-11 2020-07-21 류용구 저울 관리 시스템
KR20200092262A (ko) * 2019-01-24 2020-08-03 (주) 한호기술 무인자율주행 및 고정식 겸용 우사방제로봇
CN212752460U (zh) * 2020-07-22 2021-03-19 苏州市立强电力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建筑智能化的监控装置
WO2022010472A1 (en) * 2020-07-08 2022-01-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tands with gears
WO2022033382A1 (zh) * 2020-08-12 2022-02-17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设备位置调节支架
CN216079018U (zh) * 2021-10-25 2022-03-18 四川数字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装置、监视装置及监视系统
CN216905066U (zh) * 2022-03-28 2022-07-05 广东晋维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互联网安全防护装置
CN114906744A (zh) * 2022-05-06 2022-08-16 付俊 一种特殊环境使用的门式起重机
CN217815963U (zh) * 2022-07-18 2022-11-15 郑成祥 一种建筑施工用机具管理装置
KR20230006346A (ko) * 2021-07-02 2023-01-10 주식회사 에스케이디 하이테크 수평 이동형 감시장치
CN115711347A (zh) * 2022-11-14 2023-02-24 上海炽科智控系统有限公司 物联网设备及其监控方法
CN116951242A (zh) * 2023-08-02 2023-10-27 杭州锦宸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安防用的监控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36114B2 (ja) * 2005-03-15 2011-12-14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モニ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38860A1 (de) * 1990-11-30 1992-06-04 Verkehrswesen Hochschule Steuersystem fuer baumaschinen
JPH06297678A (ja) * 1993-04-12 1994-10-25 Ishizuka Glass Co Ltd 取手付き製品の印刷機
KR19980019981U (ko) * 1996-10-09 1998-07-15 이대원 파인더의 액정 디스플레이 각도 조절장치
JP2000044052A (ja) * 1998-07-30 2000-02-15 Shibuya Kogyo Co Ltd 物品の方向変換整列装置
JP2000140450A (ja) * 1998-11-17 2000-05-23 Cube:Kk ぬいぐるみ玩具
KR20010017417A (ko) * 1999-08-11 2001-03-05 박종섭 차량 a/v 시스템의 모니터 구동장치
KR20060033752A (ko) * 2006-03-07 2006-04-19 (주)나인정보시스템 영상검지 기법을 이용한 불법 주/정차 무인단속 시스템 및방법
KR100708472B1 (ko) * 2006-03-13 2007-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감시 카메라
KR101192407B1 (ko) * 2012-03-30 2012-10-17 주식회사 한광 도로용 원방 감시 제어 장치
KR101421700B1 (ko) * 2013-11-01 2014-07-22 주식회사 휴먼시스템 감시카메라의 지능형 분석기능을 이용한 실시간 위치추적 시스템 및 그 위치추적방법
KR20170116340A (ko) * 2016-04-11 2017-10-19 김윤희 연마각도 조정이 가능한 농기구용 칼갈이 장치
KR101795715B1 (ko) * 2017-04-28 2017-12-01 티티이 주식회사 인덱스장치
CN107566700A (zh) * 2017-09-26 2018-01-09 无锡飞述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化城市建设道路智能监管系统
CN108363155A (zh) * 2018-04-20 2018-08-03 周南笙 一种光纤通信分线装置
CN109089937A (zh) * 2018-09-27 2018-12-28 嘉禾县广发农牧有限公司 一种带监控系统的养猪房
KR20200092262A (ko) * 2019-01-24 2020-08-03 (주) 한호기술 무인자율주행 및 고정식 겸용 우사방제로봇
KR102132447B1 (ko) * 2020-05-11 2020-07-21 류용구 저울 관리 시스템
WO2022010472A1 (en) * 2020-07-08 2022-01-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tands with gears
CN212752460U (zh) * 2020-07-22 2021-03-19 苏州市立强电力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建筑智能化的监控装置
WO2022033382A1 (zh) * 2020-08-12 2022-02-17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设备位置调节支架
KR20230006346A (ko) * 2021-07-02 2023-01-10 주식회사 에스케이디 하이테크 수평 이동형 감시장치
CN216079018U (zh) * 2021-10-25 2022-03-18 四川数字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装置、监视装置及监视系统
CN216905066U (zh) * 2022-03-28 2022-07-05 广东晋维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互联网安全防护装置
CN114906744A (zh) * 2022-05-06 2022-08-16 付俊 一种特殊环境使用的门式起重机
CN217815963U (zh) * 2022-07-18 2022-11-15 郑成祥 一种建筑施工用机具管理装置
CN115711347A (zh) * 2022-11-14 2023-02-24 上海炽科智控系统有限公司 物联网设备及其监控方法
CN116951242A (zh) * 2023-08-02 2023-10-27 杭州锦宸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安防用的监控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交通视频监控的最优巡航路线设计与控制;范竟成;王镇波;叶鹏飞;沈晨;;警察技术(02);90-9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7612A (zh)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02920B1 (de) Automatisches Türöffnungssystem
US770574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arning and prevention of vehicle collisions
US10408932B2 (en) Environment recognition system using vehicular millimeter wave radar
EP2339376B1 (de) Optoelektronischer Sensor
US7821422B2 (en) Traffic light signal system using radar-based target detection and tracking
DE102015219551B4 (de) Objekterfassungsvorrichtung
EP2804013B1 (de) Vorrichtung zum Messen der Position eines Fahrzeugs oder einer Oberfläche desselben
DE2734998A1 (de) Doppler-radar-system als sicherheitseinrichtung fuer fahrzeuge
EP2538239B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etektion von Rädern
EP2538238B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Detektion von Rädern
EP1886966B1 (de) Flurförderzeug mit einem anhebbaren Lastaufnahmemittel
DE102009001265A1 (de) Radarsensor mit Blinheitserkennungseinrichtung
CN1576123A (zh) 机动车防撞系统
EP3596489B1 (de) Verfahren und radarvorrichtung zum ermitteln von radialer relativer beschleunigung mindestens eines zieles
EP2746803B1 (de)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erfassung von verkehrsverstössen in einem ampelbereich durch heckanmessung mit einem radargerät
WO2012175470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etektion eines sich drehenden rades
EP2235562A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vermessung einer parklücke
CN117167612B (zh) 道路监控系统
DE102017126388A1 (de)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wenigstens eines Freiraums in einem Überwachungsbereich einer Entfernungsmessvorrichtung, Entfernungsmessvorrichtung und Fahrerassistenzsystem
DE202011000365U1 (de) Laserscanner
DE102009009227B4 (de) Verfahren zur automatischen Ausrichtung eines Strahlensensors in einem Fahrzeug
CN117416880A (zh) 一种变电站起重作业的多维度安全预警装置及方法
WO2012019884A1 (de) Anordnung zum fahrtrichtungsorientierten ausrichten von mehrspurigen kraftfahrzeugen auf parkplätzen
KR101606782B1 (ko) 돌발상황을 감지하는 검지기의 성능 평가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8466978A (zh) 具有进物检测功能的堆垛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